第一篇:告诉父母
告诉父母:古人育子“七不责”
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前,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尊严。
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对自己的错误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
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责备孩子,他带着失落的心情睡觉,要么夜不成寐,要么恶梦连连。
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突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伤害很大。
悲忧不责:孩子哭时不要责备他。
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洛南县寺坡镇周岭小学
程小军
第二篇:父母需告诉孩子的三件事
父母需告诉孩子的三件事
2012-06-18 09:57:26 作者:佚名 来源:新浪教育 浏览次数:266 网友评论 0 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很重要。作为父母,不仅要孩子身体健康,健康的心态同样尤为重要。那么,作为父母不得不告诉孩子以下三件事情。
1.被别人承认需要一个过程
被别人承认需要一个过程,笑到最后的人笑得最甜。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如果你真的足够优秀,就要相信自己,要知道被人认同是需要时间的。有一位年轻人去一家大公司面试,最初只得到了一个清洁工的岗位。可是他相信自己是块“金子”,最终在一次机会中,他做出的成绩令大家刮目相看,获得了大家的肯定。他在推销自己的过程中能够不争一时的先后,才华不外露。锋芒内敛;他目光远大,为自己的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因此最终获得了成功。
所以暂时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并非是自己不优秀,也许是“庙小请不起大菩萨”,不要怕那些“小庙”拒绝你,不要因一时的失意而看不起自己。只要你把自己修炼成了“大菩萨”。就一定会有“大庙”来请你。
2.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不要为过去的事情而烦恼。
是的,为什么要浪费眼泪呢?当然,犯了过错和疏忽都是我们的不对,可是又怎么样呢?谁没有犯过错?就连拿破仑在他所有重要的战役中也输过三分之一。也许我们的平均记录并不会坏过拿破仑,谁知道呢?何况,即使动用所有的人马,也不能再把过去的失败挽回。所以让我们记住这个简单道理:不要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人之不如意,十之八九。无法改变的事,惠掸它;有机会去补救的,抓住最后的机会,后悔、埋怨、消沉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阻碍新的前进步伐。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为过去的事情而烦恼不已了,注意下一件事情吧。做事之前我们慎重考虑,不比事后才后悔更好吗?就像打翻的牛奶一样,无论怎么抱怨,都无法挽回一滴。只有提前加以预防,牛奶才能保住。
3.当灾难降临时,不要自己先乱了方寸
遇到危机时,很多人都会极不冷静,奥比尔的方法或许能让我们学到些什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遇到危机时,要像奥比尔一样,先冷静下来,运用自己的智慧摆脱困境,不要让突如其来的灾难吓呆了,弄得不知所措。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人战胜不了的困难。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所学生宿舍突然着火了,大部分学生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吓呆了,哭着跑着逃命,结果火越来越大,并且造成了踩踏事故,伤亡更多。只有两个男同学冷静的用毛巾捂住自己的嘴,跑到楼上去等待救援,最后这两个男生安然无恙的被救了下来。
当灾难降临的时候,当挫折出现的时候,当希望渺茫的时候,自己一定要沉着、冷静,仔细分析并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充满信心的去积极争取主动恢复,千万不可以自己先乱了方寸,把原本有希望的事,搞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第三篇: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告诉孩子的道理
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告诉孩子的道理
家庭教育很重要,尤其是孩子的心智没有发展成熟的时候,父母是认识导师,为了培养孩子的情商和意志,要告诉孩子以下几个道理。
1.告诉孩子你自己才是一支箭
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的都只能是自己。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是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父母身上,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试着自己独立做些事情吧,不要父母的帮助,虽然会有汗水和泪水,但是我们会从中学到很多,会使自己终生受益。
自己的道路,再亲密的人也不能替你走;父母怕你被雨淋,但真实人生的风风雨雨只有自己能感受。勇敢的迈出独立的一步掌握主动权,当自己命运的主人,这才是真正地长大。
2.告诉孩子不要轻易放弃
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够做到的,终究只是少数人。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
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其实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仍然坚持下去,有了一千多项发明;居里夫人的坚持使她最早发现了镭„„而放弃是件最容易做到的事。
有人说,能登上金字塔顶峰的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另一种是蜗牛。雄鹰的力量人们不会惊奇什么,但蜗牛的成功却让人有些始料不及的意味。蜗牛凭着自己坚持下去的决心,朝着一个不变的方向,用微乎其微的脚步丈量着生命的长度。
3.“甜”来之于“苦”
要想有鱼有肉吃,就得先吃苦。“甜”来之不易,“甜“来之于“苦”,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也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吃到“甜”。要想吃到“甜”,只有脚踏实地,靠自己辛苦劳动。
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取得让人羡慕的成绩,但成功只垂青于那些付出实际行动和艰辛努力的人,有付出才有收获。日本有这样一句俗语: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其他的都需要我们劳动所得。
4.你是自己唯一的拯救者
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让我们自己去亲身感受那种真切的伤痛和无望,正如病痛一样,外人给予我们的只能是几句泛泛的安慰和祝福,而身体的那种无以言喻的疼痛,别人无法感知,更无力帮你,你唯有自己去品尝,去慢慢地将之化解、消融,你是自己唯一的拯救者。
千万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你的父母有一天会老去,你的朋友有一天会离开你„„所以要学会依靠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
第四篇:告诉自己
告诉自己,我能行
我是一只小小的船,我扬起生活的风帆,航行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茫茫海面,等待我的将是风平浪静,还是惊涛骇浪。我告诉自己:“不论等待我的将是什么,我一定能行!”风平浪静时,我会醉心于阳光的抚摸,海浪的温柔;惊涛骇浪中,我将勇敢地面对风浪的洗礼。我能行,即使是狂风巨浪,即使是风雨交加,我都会百折不挠,去追寻我生命中美丽的彩虹。
我是一个风尘仆仆的旅者。我打点行装,踏上我人生的旅途。我知道我的前途将充满坎坷,但我告诉自己“我能行!”因为我深深地知道:只有自信地、坦然地去面对,才能感受到旅途的快乐,才能有所收获,否则就只有劳累和痛苦。拥有了一份自信与坦然,我就会放下一份忧愁,收获一份快乐;放下一份沉重,收获一份成功。拥有一份自信与坦然,就会拥有一份悠然的心态。拥有一份自信和坦然,才能在我最潦倒的时候,坚定地告诉自己:“我能行!”
我是一个小小的学生,在学习的征途上,我就是那支小小的船,我也是那风尘仆仆的旅者。小小的我承载着太多的期望和嘱托。父母鬓角那丝丝白发,老师眼中布满的血丝,都使我背负上太多的沉重。这时我告诉自己“我能行!”我知道,我的征途上充满的荆棘,考卷上的一个个刺眼的分数,背后的尖锐刺耳的讥笑,都是我面对太多的无奈。这时候,我告诉自己“我能行!”
我能行,我反复告诉自己,我拥有了一份自信和坦然。
辅导教师:李慧萍
第五篇:父母越唠叨,孩子越不听话?让我来告诉你
父母越唠叨,孩子越不听话?让我来告诉你
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小主人公杰瑞和哥哥汤姆每天放学回家都要被爸爸妈妈还有奶奶“高频率说教”,杰瑞通过旁白说出了孩子们共同的心声: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都是他们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只要他们有讲,就算了。你看我们被他们淹死,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大人说那么多话,为什么不明白,多了就很难消化的道理呢?电影描绘的是家庭中很普遍的现象。父母对同一问题不断说教,就是一种单调的刺激,孩子慢慢会关闭自己的耳朵,你的话就像背景噪音,孩子充耳不闻。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长此以往会封闭内心不愿和父母沟通,甚至出现逆反心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超限效应”,它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说白了,就是你太啰嗦!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经常扮演“超限”父母的角色呢。比如孩子因为贪玩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看到成绩时立马批评教育孩子学习不认真,孩子本身比较内疚,当时还比较认同父母的批评。某一天,父母看到孩子作业没完成的情况下看电视,马上开始集中轰炸式说教,从上次考试失败原因,说到今天让人失望的表现,又预测这样下去期中期末考试等等失败场景。孩子这个时候对父母说教已经反感讨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等到考试前几天,父母又忍不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孩子好好学习,不要犯上次同样的错误,啰啰嗦嗦一连好几天都是同样的话题。孩子的心理从原来的内疚不安到反感讨厌再到无视麻木状态,最后被“逼急”了,还会出现“我偏要这样”,“我偏不让你如愿”的逆反心理和行为。从上面的案例看以看出时间过长、内容过多或教育方式单调重复等不良教育手段,均可引起孩子的超限效应。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该如何避免超限效应,达到有效沟通呢?干货来了,请认真往下看。(心理老师敲黑板,大家请划重点!)1.指令清晰明确、现实可行有些时候,不少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时,往往不停地抱怨孩子,絮絮叨叨,不良情绪宣泄完了,亲子关系也僵了,孩子又没听明白你到底要他做什么。比如: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一小时能完成经常两小时还没做好。妈妈对此很有意见:“我都说了多少遍了,做作业就做作业,不要东摸西想。”紧接着妈妈走进房间:“你看你,书桌上乱糟糟,又是杂志,又是手机,能不分心吗?赶紧把东西收拾好。”看到孩子撅起了嘴巴,妈妈走出房间前不忘又说一遍:“少喝点水,不然半小时上一次厕所,真不知道你到底用没用心!哎!”。孩子这会儿却更不耐烦了,做作业效率怎么可能高呢。妈妈这些指令,一件又一件,絮絮叨叨,并没有很清楚的说明要让孩子做什么。正确的做法是,明确告诉孩子:“我希望你把桌面清理干净,给你一小时时间专心完成作业,完成后你才可以走出房间做其他事。我相信你能做到的。”指令中包含时间、任务和你对他的期待,清晰明确,现实可行。2.运用“我—信息”模式与孩子沟通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父母最有效的做法是就事论事,指出他的错误行为。不可东拉西扯翻旧账,轻易评判孩子行为,乱贴标签。比如:孩子测验成绩不太好,回家没敢告诉你,在你追问后才告诉了你。你知道了立马来气:“你看看你,哪件事情做的好。做作业拖拖拉拉的还没改正,现在又学会隐瞒成绩,你不仅懒,而且还不求上进!”你想想看,孩子听了你这些话能心平气和的和你说话吗?面对孩子这样的情况,你其实可以运用“我—信息”模式与孩子沟通,效果会更好。①描述孩子的行为:孩子,今天的测验成绩你回来没有主动告诉我。②说出你的感受:我感到很不开心,因为你剥夺了我作为爸爸/妈妈的知情权。当然,我也感到疑惑,是什么原因你不愿意告诉我?是不是觉得我会骂你,或者对你毫无帮助地唠叨一通?③表达你的需求:我希望爸爸/妈妈在你心中是一个可以求助的人。孩子,请你能让我知道你的情况,并给我帮助你的机会。“我—信息”沟通模式由描述孩子的行为+说出你的感受+表达你的需求三个部分组成,由于“我—信息”是平和的、坦诚的,所以它会促使孩子也同样坦诚地回应父母,有效避免了案例中破坏性的亲子沟通。3.示范正确行为,给孩子成长时间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说:“如果父母能够少说多行动,与孩子之间75%的问题很可能都会消失”。相信孩子并不想故意犯错来惹怒父母或为难挑战父母,很可能只是他不知道或者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做好。所以家长在指出孩子错误行为的同时,更应该示范正确的做法,并且帮助孩子掌握正确行为的能力。比如对那些乱花零用钱的孩子来说,出现这样的行为是因为他自控能力弱,难以抵御外界的诱惑,或者他还没有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这些能力都不是孩子天生就有的,是需要家长不断地培养和引导,而且要给孩子足够的“重复”成长时间。中国绘画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有了“留白”,会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和美感。家庭教育也同此理,父母在平时与孩子的交谈中,要“点到为止”,适当地留点“空白”,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反省。这样,孩子会敞开心扉,与你为友。关于超限效应,有个很有趣的故事,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幽默作家。有一次,他到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令人感动,准备捐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仍然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非常厌倦,不仅没有捐钱,还从盘子里偷拿了2美元。由此可见,我们如果希望自己说的话能够起作用,不能长时间简单重复相同的话语,而是要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方式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运用以上三个有效沟通的小贴士,说不定,你很快就能真正体验到“一语千金”的威力,享受到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赶紧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