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原创:何为人本管理
何为人本管理?
这些年来,许多的企业老板和管理人员经常把 “以人为本”、“人本管理”挂在嘴边。但是,我们发现很多人认为人本管理就是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重视和运用人力资本。他们并没有深究其中“人”与“本”的真正内涵。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什么?
一、人本管理的实质
要理解人本管理,首先要完整地认识管理中的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的心理世界中存在着三种层次的目标,即与生存有关的目标、与社会关系有关的目标和与自我发展有关的目标,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功能整体;不同的个体之间在其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和目标结构上存在广泛的差异。人有着一种固有的全面实现自身目标并形成新目标的内在动力,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不断实现心中的目标,人工作的意义也正在于不断形成和实现心中的目标,从而不断促进自我的发展。“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个体的自我概念具有社会性,其自我概念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其次,要理解人本管理,还要把握什么是“人本”。“人本主义”是针对“资本主义”提出的,以人为本实际上是“人本主义”的一个必然要求。台湾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的核心提炼为三句话,即: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对企业生产率的贡献越来越大,“人本主义”就逐渐地取代了“资本主义”在企业中所占的主导地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也就应运而生。人本管理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而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个体心理目标结构的发展与个性的完善。以人为本之中的“本”实际上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本位”、“根本”、“目的”之意,它是一种从哲学意义上产生的对组织管理本质的新认识。
二、人本管理的内涵
人本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核心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它的具体内容的发展又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人本管理都包含思想理论、制度设计、管理方法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层次上的人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1)重视人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来开展经营管理活动;(2)对人的本质和心理活动的重新认识,如人性假设理论、激励理论;(3)采取有效的制度设计和企业管理活动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个层次人本管理的主要特点可以用“识人”、“用人”来概括,其本质上是一种“手段人”的功利主义思想,企业进行人本管理活动的目的还是服从于企业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利益,服从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这是早期人本管理理论(如人际关系学派、行为科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层次的人本管理理论,已经从“手段人”的功利主义思想提高到“目的人”的层次。它的主要内容除了涵盖第一层次的内容外,还包括:(1)实行参与管理、民主管理,使全体员工既成为管理的客体,也成为管理的主体;(2)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保护,加大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员工本身也成为管理活动的服务对象;(3)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铸造员工的共同行为模式;(4)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开展团队的合作和学习,进行组织修炼,建立学习型组织。第二层次的人本管理思想已经从单纯的“用人”上升到“育人”、“服务与人”,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可能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体,企业开始关注员工和企业的同步发展,这是个巨大的进步。相关的理论主要有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企业文化理论、团队理论和学习型组织理论。
第三层次的人本管理理论,使得管理活动的服务对象从企业的“内部人”扩展到企业的“外部人”。它的主要内容除了涵盖上述两个层次的内容外,还有以下新的内容:(1)企业的目标是争取合理的利润,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产品和服务;(2)除了追求企业内部人利益外,还要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为社区建设、环境保护、文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个层次的人本管理内容,构成一个连续统一、不可分割的发展体。其中,第一和第二层次的人本管理理论主要是服务于企业的所有者和内部人,我们把它称之为狭义上的人本管理理论;包括第三层次的人本管理理论将管理活动的服务对象扩大到企业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关注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把它称之为广义上的人本管理理论。
可见,人本管理理论是由众多相关理论组成的一个理论体系,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就成为人本管理活动。企业的人本管理活动既可以是企业的内部的制度设计,也可以是具体的管理行为,只要这些制度设计和管理行为是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中心,都属于人本管理实践活动的范畴。
三、人本管理的基本特征
1.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人。人是企业最核心的资源和竞争力的源泉,而企业的其它资源(如资金、技术、土地)都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人”这一核心资源,如何服务于人而展开。
2.人本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员工。人本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管理,每位员工不只是做“该做”的事,还要做“该做”以外“应做”的事,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是一种合作分工关系。企业管理者的工作重点是在组织结构重整之后,搞好授权与激励,让每位员工都能享受权力、信息、知识和酬劳,从而使人人都有授权赋能的感受。
3.人本管理实现组织目标的主要方式是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
4.人本管理活动的服务对象是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方。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企业组织的目标更加趋于多元化,它除了要实现它的经济目标对股东负责以及实现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之外,还必须关心顾客的利益,遵守国家的法规政策,关心社区的公益事业,保护资源和环境,把企业自身的经济目标和社区的发展规划、国家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得到公众的普遍支持,从而取得更大的发展。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多元目标协调的企业经营目标观念创新在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例如,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的美国“FORTUNE”杂志最近评选世界优秀企业时,采用的是这样9项指标:创新精神;总体管理质量;长期投资价值;对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吸引和保留有才华人员的能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财务的合理性程度;巧妙地使用公司财产的效率以及公司做全球业务的效率。
5.人本管理成功的标志是组织的目标与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都能得以实现。在施行人本管理的企业中,全体员工都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体和服务的对象,管理活动成功的标志不但要看原有的组织经济目标(反映的主要是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利益)是否实现,还要看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是否实现。只有将组织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有效地结合,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企业获得长久的发展。
6.人本管理是一种思想理论体系和管理实践活动的综合概念。人本管理首先是一种思想理论体系,它是一系列关于如何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的思想理论的综合,组织在上述理论指导下自发或自觉地开展的管理实践活动,我们通常也称之为人本管理。
四、民营企业在人本管理上的一些明显的误区 误区之一:“家族式管理”还是“职业经理人管理”?
家族式管理模式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巨大障碍。但那些不搞家族化的企业又面临着人才流失以至企业机密流失的隐患。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正是民企解决目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必经之路。随着民营企业规模扩张及技术和管理过程的复杂化,资本所有者们由于受其文化、知识、能力限制,无法单单依靠自身及家族内部实现企业更快发展,需要一个受过系统教育的独立的管理阶层——职业经理人来承担。
误区之二:企业 “等不起”人才?
许多民营企业家说,商场如战场,企业需要的是实战型人才,最好招进来就能冲锋陷阵,企业哪有功夫去培养人才。说白了是企业不愿意培养人才,他们总认为,自己花费大量的人财物去培养人才,万一人才跳槽了怎么办,岂不是人财两空?
这种急功近利的人才观,是很多民营企业的致命弱点。人才的发现和使用离不开培养。企业的机制和环境更是各有差异,企业不给人才提供各种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却要求人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怎么能发现人才?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即使有某一方面专长的人才,却只有知识的消耗而没有充电的机会,专长优势也会逐渐丧失。因此,民营企业应有可持续的培训计划。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实施岗位培训、专业培训,通过授课、外派学习、横向交流等形式,使人才不断获得新知识。
国外的许多企业也都把对雇员和工人的培训看作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手段。美国通用电气(GE)之所以成为优秀企业,与其一贯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分不开。他们从录取员工开始,就讲究和发展相适应的素质要求,且在管理过程中,极为重视全员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例如,近几年GE搞全员的6西格玛培训,仅此一项,每年竟花费6亿美元。培训是人才成长的最佳途径之一,是使人才充满活力,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力量的重要手段。
误区之三:“薪水留人”还是“事业、感情留人”?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没有人才就没有企业的兴旺发达。但是,许多民营企业并没有这种认识。由于“我给你钱你就得给我干好活”的思想在作怪,在他们看来,只要有钱,什么人才都可以引进来;只要给钱,要他们做什么他们就该做什么。所以许多民营企业即使高薪聘请到了人才也因为不会使用而留不住。
多数民营企业存在超时或超强度劳动问题,计件制工人按工作量付酬,而一些技术和管理岗位的员工加班,则常常是象征性地发一些加班工资,或不发加班工资。有些企业关键技术的管理人员,常常24小时开着手机,随叫随到。无论是否发加班工资,即便在经济上有一定补偿,但长此以往,员工身体难以承受,必然选择离开。
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不是金钱或其他东西,而是由每一名员工组成的人力资源。企业更多的应该是给予员工积极配合而非纯粹的利用,这是任何企业都不能忽视的,而我们的企业恰恰在这里存在极大的认识误区。“尊重个人”应是善待人力资源的前提。尊重人才,意味着企业家与员工彼此之间在人格上是同等的;也意味着工作本身不是强迫人必须服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应考虑员工的需求,赢得员工的认可和赞同,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激励措施保障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参加工作,绝不仅仅是为了物质待遇而工作,更多的是为了精神上的尊严和实现自我价值。一个人才选择他为之服务的企业时,考虑的因素很多,薪水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企业是否有潜力、能否发挥其才能等都是很重要的标准。民营企业尤其要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然后才是薪水留人。
误区之四:“为企业家打工”还是“彼此利益共享”?
很多民营企业有着美好的规划前景和企业文化,但往往不为人才所接受、认可,因为很多东西仅仅停留在书面上,真正落实的并不多,而且企业是属于企业家自己的,这就给传统的“父业子承”、“家天下”观念以巨大挑战,破解产权结构的难题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民营企业家们要正视人才的需求,比如可以采取股份制、期权制等形式予以保障。如红桃K集团,在走出企业个人化、迈向公众化方面取得较大突破,真正实现人才有股份,与企业整体有利益关联。这样,企业就是和人才站在同一条船上,分享着同样的成功喜悦,尽管存在着利益大小的问题,但毕竟使人才真正地参与到企业经营与利益分享中了,不再是“为企业家打工”而是“彼此利益共享”,企业的发展也就是人才利益的发展,从而会很容易为着共同愿景而努力。
第二篇:人本管理
大纲
一、人本管理的基本理论
1、概念
2、特点
3、优缺点
二、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
三、人本管理的四个阶段
四、如何实施人本管理
正文
一、人本管理的基本理论
1、概念
人本管理即人性化管理或叫柔性管理,就是指管理中强调以人为中心,通过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去发挥其他资源的作用从而达成管理目标。它认为人除经济利益以外,还有许多社会性需要,管理者不仅要关心工作更要关心人,多倾听员工的意见、要求,了解他们的情感与需要,创造机会或平台让他们获得各种需要满足,让他们参与管理,提倡以集体奖励制度为主,不主张个人奖励。人本管理是文化管理运作和实践的核心,它要求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而言,它是一种根本性的跨越,是更高层次的管理方式。
人本管理的产生,是与组织生产方式的变化密不可分。在当代,组织的发展已经不再是生产规模的简单扩大,组织的竞争力突出地体现在科技、管理水平的高低,而科技、管理要素的主要载体是人。人是最积极、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创造力的源泉。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组织生产经营效率的大小和经济效益的高低。
2、特点
人本管理的特点是:①组织即人,强调管理要以人为本;②组织为人,“造物之前先造人”;③组织靠人,组织要靠人去决策、靠人去经营才能达成管理目标。具体收有以下四点:
3、优缺点
人本管理的积极方面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抓住了管理的根本,通达组织与协调、教育与激励调动了人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它消极方面是,人是被动而非自动接受管理,仍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人的潜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特别是当管理者用人不当时易导致人力资源的破坏性。
二、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
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是:主客体目标协调——激励——权变领导——管理即培训——塑造环境——文化整合——生活质量法——完成社会角色体系。
(1)主客体目标协调:作为管理主客体的人具有其生物存在和社会、人际关系的相关性,只要企业人的目标趋于一致,即管理主客体目标协调,必然在确保各自利益不招致较大损害的前提下,开展非零和协作,使人本管理在实施管理和领受管理的双方之间达成共识,于是就开始了人本管理。
(2)激励:即企业人为实施管理、领受管理、完成人本管理目标,而制定的激发企业人工作动机、努力程度并保障管理实效的各项措施。
(3)权变领导:即企业管理者以影响管理的各种因素为依据,抓住以人为本的前提,采取有利于自己的领导。
(4)管理即培训:人本管理的过程,也就是培训员工,教会他们完成企业人的职能和义务,传授他们作为社会角色进行活动的专长、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管理培训,使员工把完成自己担当的企业人和社会角色任务,看作是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5)塑造环境:在企业和社会范围内塑造有助于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环境氛围,以建立企业人的劳动绩效与获得相称的生活资料、物质和精神奖励相联系的有效机制,使个人感觉到自己的劳动为企业和社会所承认。
(6)文化整合:指企业文化对企业人的心理、需要和个人行为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引导、规范、激励等制约和影响作用。人本管理正是要利用文化整合功能,培育和塑造企业人的文化特质,使其都受到有利于个人发展和企业目标实现的积极的文化熏陶。
(7)生活质量管理法:就是企业在确定目标时,在承认企业需要利润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企业员工的利益要求并保障社会利益,从而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一致起来。
(8)完成社会角色:是指企业人在在担任企业角色的同时也要完成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企业实施人本管理,从根本的意义上说,是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以调动企业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此促进企业、社会和个人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人本管理的四个阶段
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模式的关键在于员工的参与。企业管理有四种基本模式:命令式管理、传统式管理、协商式管理、参与式管理,命令式管理和传统式管理是集权式管理,而协商式管理和参与式管理则属于以人为本的管理。根据员工参与程度的不同,可以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分为四个阶段:
1、控制型参与管理
控制型参与管理适合开始导入参与管理模式时使用。严格地讲,它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参与管理,只是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一种过渡。控制型参与管理强调控制,在传统的自上而下式管理模式之上,引入自下而上的管理反馈机制,让员工的建议和意见有一个正式的反馈渠道,渠道的建设和管理仍然由管理人负责。
2、授权型参与管理
在授权型参与管理阶段,员工被赋予小量的决策权,能够较灵活地处理本职工作以内的一些事务。授权型参与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让员工养成了自主决策、并对决策负责的工作习惯。在这个阶段,要允许员工犯错误,但不能连续犯同类的错误,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逐渐转化为指导职能。
3、自主型参与管理
员工有更大的决策权限,也要为决策的失误负更大的责任。公司对每位员工实行目标管理,管理人员从指导职能逐渐转化为协调职能。
4、团队型参与管理
团队型参与管理是参与管理的较高形式。它打破了传统的行政组织结构体系,根据公司发展需要临时组建撤销职能团队。每个职能团队中的成员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由公司决策层指定。由于部门的撤销,大量的管理人员将加入团队,他们失去了管理的工作职能。在团队中,由团队成员自主选择团队协调人。团队协调人不是团队的领导,没有给其他成员安排工作的权力,他只在团队内部或者外界沟通发生冲突时起到调解人的作用。团队协调人没有公司的正式任命,只是一个民间职务,可以根据团队的需要随时选举和撤销。团队协调人也有自己的岗位工作,与团队其也人员同等待遇。公司给每个职能团队指定工作目标,由团队成员讨论达成工作目标的方式,然后各自分工,相互协作,完成工作。
四、如何实施人本管理
企业实施人本管理大致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生活上关心员工,体贴员工,把员工冷暖放在心上,力所能及地帮助员工,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忽略了对员工个体价值、自由选择权、首创精神的尊重。它强调集体利益至上、奉献和服从。二是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本,唯才是举,任人唯贤。但它对不是人才的普通员工则较少关注,员工有利用价值,肯为我所用,就给他优厚的报酬和礼遇,反之,则表现为冷漠加打压。三是以满足员工的需要为根本,致力于员工的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只有第三层次的以人为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它不但囊括了所有员工而且上升到了精神自由的高级阶段。具体要做到一些四点:
1、尊重、信任人
尊重个人的人格、劳动及一切权益——知情权、参与权、平等竞争权、自主择业权等。它可以通过各种具体的管理手段、形式体现出来。例如英国马狮零售公司始终坚持对人的尊重和关心。该公司认为“福利”就是关心员工个人的需要和健康。照顾员工是目的、福利是手段、出发点是人的关系。只有做到了让员工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具备了充足的自信之后,才能与公司产生共鸣,企业才能发展。美国的彼得斯和奥斯汀在《追求卓越的热情》一书中所提出的企业管理三原则:①面向市场,不仅用经济学的观点看待市场,而且强调市场首先是顾客、用户,是有血有感情的人。②不断创新,不仅在技术上,而且也包括管理方面,允许内部竞争和失败。③信任和尊重职工,以人为核心,人的因素第一,这中间始终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当企业正视这些问题时,企业就会出现新的活力,企业内部才会和谐一致,企业竞争力也就由此产生。
2、“开发”人
在尊重人关心人的同时,企业还要注重对人素质的提高,加强培训和人才开发,尤其对管理人员不仅要求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制定的经理晋升考试制度,其考试并非来自经济学典籍,而是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一部,试题则是我们常说的读后感,道理很简单,该公司认为连一部世人皆知的文艺作品中的区区人物心理尚不得领会的人,又如何去理解公司内部成千上万的雇员心理呢?日本松下电器以“训练和职工发展”七字为方针来训练具有高度生产力与技能的工人,曾有一段时期由于受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松下集团在新加坡开设的公司销售下降,生产减少,利润降低,但公司并没有裁减一名工人,而是加强对工人的培训,不惜花费近30万日元开办了广泛综合的教育与业务训练,先后有1300名人员参加。通过训练,提高了工人们的生产技术,同时使人感到公司在困难时期能与工人同舟共济,从而加深了工人对公司的感情。很多大公司的职员都必须通过培训才能上岗,人的质量决定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从而决定着企业的命运。
3、施行最大激励手段
企业实行激励机制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激励雇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挑战性,满足其成就感,营造雇员和企业共同的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旨在使雇员更有效地进行工作,帮助企业成功地实现战略目标。
4、建立“自由”的环境文化
企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信念,是企业的灵魂。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是不可能获得持久发展的。事实上,企业文化也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美国英特尔公司形成了一种自由的企业文化,人人都可以就公司的问题和发展提出个人的看法。
第三篇: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的始中末
天津工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班级:人力1302 姓名:郭欣
学号:1310640214
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的始中末 摘要: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活动,依靠人力资源,开发人的潜能,尊重信任公司职员,在管理中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和谐统一起来。企业管理分为对于人,物,信息的管理。而企业社会影响力的形成,在于利用人,对物和信息进行管理,从而达到最终的目的。人本管理始于需求,终于绩效,以制度作为保障。世界五百强企业惠普公司,在其管理领域中践行人本管理的宗旨,真心实意的把员工当作人来关怀,信任人,职工一经聘任,绝不轻易的辞退。同时,惠普公司注重人员的培训,重视职工福利,提倡职工创新。
关键词:人本管理,惠普,需求,制度,绩效
正文:关于人本管理的定义,百度给出解释,所谓人本管理,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而著名专家高贤峰则给出解释,人本管理是指在人类社会任何有组织的活动中,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两者均强调突出人,或者说突出人性。而更准确的来说,人本管理,即所谓在管理过程中基于人的需求,终于人所创造的绩效。满足需求是人本管理的出发点。根据人性本恶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在组织中工作的员工都是在满足自身需求。从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到自我实现,虽然每个阶段的需求不同,但是工作的过程始终是在满足需求。因此,人本管理作为组织中的一种管理模式,同样是从员工需求出发。通过对不同阶层员工需求的分析,从而制定基于人性的管理理论。需求产生动机,动机引发行为,行为导致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我认为,人本管理是根据需求所产生的管理机制。完善的制度是人本管理的重要保障。《论语》中说道:“上好礼,则民莫不敢敬;上好情,则民莫不敢不用情”。具体解释为,如果上司喜好“礼”,那么下属没有不遵从的;上司喜欢用情,则下属没有不用情的。此处所说的“礼”,便是制度。制度最终目标在于约束员工,激发员工自主的为了组织的目标为努力,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态度。
人本管理的机制分为六个模块。第一,包括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的动力机制;第二,包括竞争压力和目标责任压力的压力机制。压力的形成动力的主要来源,适当的压力就像适当的冲突一样,可以提高组织绩效,为最终绩效考核创造优势条件。第三,包括制度规范和伦理道德规范的约束机制。约束机制在于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道德伦理规范则在于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第四,包括法律保护和社会保护的保障机制。前者保护员工的法律权益不受侵犯,后者保障员工的生活。第五,包括企业和员工双向选择的选择机制。员工选择合适的企业,企业选择适合的员工,志同道合是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性的重要保障,即缩小夹角。第六,包括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的环境影响机制。根据公式B=f(P,E)可以得出,除了员工自身的个性特征,员工所处的环境对于行为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完整制度的建立是员工需求满足的保障,也是绩效考核的标准。
惠普公司为了留住人才,从招聘这一环节就制定了严谨的制度。依据惠普一经聘用便不会轻易辞退的理念,需要对于聘用者进行严格的审核。同时,该公司重视员工的培训,上到总经理,下到操作工人,都要进行系统严格的培训,培训人员是由惠普公司资助,但不对公司承担义务,学完后留去自便,公司并不干预。惠普公司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更注视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制度的实施。例如,惠普员工培训办法中第三章,第四项,第一条总监及以上人员培训中提出,总监及以上人员需要建立与实施新的管理模式,其中又包括新的管理制度的制定。惠普公司的知识管理,人性化管理,目标管理,开放式管理等,旨在为员工创造公平合理的,开放人性化的条件。惠普公司充分的意识到,完善制度的建立对于人本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绩效考核是人本管理的核心。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衡量管理适合与否的标准在于目标实现的程度,分配到组织中的个体,即员工绩效的考核。首先应该明确,绩效并不等同于薪酬。绩效的考核目的在于分析问题,改善绩效。人本管理即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以人为核心,结合环境,文化及价值观,综合促进企业或组织目标的实现。惠普的绩效管理是要让员工相信自己可以接受任何挑战,可以改变世界,这也是惠普独特的车库法则的主要精神。车库法则的核心就是创新,惠普认为只有客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走出车库。惠普绩效管理中员工目标的制定由员工亲身参与制定,因此在绩效考核之出就有人本管理的理念注入。没有绩效的考核就谈不上对于管理成功与否的评价,因此绩效考核是人本管理的核心,也是人本管理的最终目标。
综上所诉,我认为,人本管理作为组织管理理论中重要的管理方法,其根本始终是绩效的考核。人本管理作为以需求为引导,为开始,以制度为保障手段,终于绩效考核的重要管理理论。通过发挥人的重要性,对物和信息进行综合管理,从而创造企业利润,最终实现企业对于社会的影响,对于社会的回报。惠普公司作为人本管理的重要实践企业,以其成功的管理证明,人本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第四篇:人本管理学习心得
打破常规,发现优势
《人本管理》培训学习心得
何为管理?字面解释观点[管事和理人]。部门管理者主要责任是帮助员工获得自知之明,创造条件让他们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而不是和过去一样寻找他们的不足。
《人本管理》就是懂得发挥雇员的优势,发挥雇员的优势,首先是打破一切常规,我们强调的不是要打破所有的常规,而是要打破那些不能充分发挥人的优势、不能最优化发挥人的效率的所有常规。
比如像“铁杵磨成针”,并不是一个最优化的过程,最优化的过程应该是把铁直接做成针,或者把铁直接做成铁杵,而不要先把铁做成铁杵,然后再把它磨成针。任何一个企业都要追求效益,追求生产的最佳配置。在生产过程中,把铁杵磨成针显然不是一种最佳配置。我们不排斥这个寓言所要表达的道理,比如“持之以恒”也是盖洛普支持的一个观点,但是我们所讲的“持之以恒”绝不是这种表现。如果你本来没有这种优势,但你却一再地坚持和不放弃,希望将你的弱势变成优势,那我们建议你一定要打破这条常规,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人本管理创始者盖洛普建议,铁杵继续当好铁杵,在自己的岗位上争创一流,同时去买一根针来缝衣服。同样,让兔子去跑,让鸭子去游泳!制造业时代的利润主要来自于机器、厂房、生产过程本身,服务创造的价值几乎为零,这一阶段主要是全面质量管理;
网络经济时代的利润主要来自于技术,服务所创造的利润只占20%,这一阶段的管理主要是流程重组和再造;
知识经济时代的赢利点则主要是服务,销售额是通过员工、客户来创造的,占80%以上,优秀的人才就是企业的最宝贵的财富。人本管理时代也从此开始。
惠普生物网络总监谈到在知识经济时代应以员工的优势为核心进行管理,这种管理强调员工的愉悦和身心健康,真正让工作变成一种快活的、愉悦的过程。员工感到工作愉快,帮助员工将他的工作建立在他的优势上。这样一来员工会做得很好,良好的结果会更加强化他的干劲,他也会越干越愉快。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不但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时也将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体现人的价值、体现对人的尊重,我想这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因为人本身是这个时代创造价值的最重要的生产力。
惠普生物网络部 刘虎
2015年10月
第五篇:人本管理理论
人本管理理论
人本原理,是管理学四大原理之一,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原理,是一系列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它要求人们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其实质就是充分肯定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人为本”已是现代社会的潮流所向。从人性出发来分析、考察人类社会中任何有组织的活动,就会发现人类社会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进行管理,这就是所谓的“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1.人的管理第一
企业管理,从管理对象上看,分为人、物及信息,于是企业管理就具有了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种特质。企业的赢利性目的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进而支配物质资源的配置来达到的。基于这种考虑,企业管理就必然是也应该是人本管理,以及对人本管理的演绎和具体化。
2.以激励为主要方式
激励是指管理者针对下属东需要,采取外部诱因进行刺激,并使之内化为按照管理要求自觉行动的过程。
激励是一个领导行为的过程,它主要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种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活动过程。未满足的需要,才会引起动机,所以它是激励的起点。激励必须是领导者利用某种外部诱因,刺激人的未满足的需要,诱发人的“潜在的需要”,一旦潜在的需要变成现实的需要,就会引起动机。人的需要,有精神的和物质的,因此外部诱因也应有物质的和精神的,我们应该用不同的诱因刺激人们相应的需要。激励的目的是激发起人们按照管理要求,按目标要求行事。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们在一定的社会中生产、生活,就必然要同其他人结成一定的关系,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
(1)人际关系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人际关系,会影响到组织的凝聚力、工作效率、人的身心健康和个体行为。
(2)企业管理和谐目标的三个层次的涵义。实行人本管理,就是为了建立没有矛盾和冲突的人际和谐,达成企业成员之间的目标一致性,以实现企业成员之间的目标相容性,以形成目标期望的相容从而建立和维持和谐关系。
4.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开发是组织和个人发展的过程,其重点是提高人的能力,核心是开发人的潜能,所以说,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贯穿人力资源发展过程的始终。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占有资金;二是拥有掌握专业技能从事管理和操作的人员。两者之间,人的因素更为重要。人力资源的核心问题,是开发人的智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所以说,制订和实施人才战略,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
5.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
能否培育团队精神,把企业建成一个战斗力很强的集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有系统配套的措施。
(1)明确合理的经营目标。我们要有导向明确、科学合理的目标,把经营目标、战略、经营观念,融入每个员工头脑中,成为员工的共识。为此,我们必须把目标进行分解,使每一部门、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承担的责任和应做出的贡献,把每一部门、每一个人的工作与
企业总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
(2)增强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领导是组织的核心,一个富有魅力和威望的领导者,自然会把全体员工紧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3)建立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以使管理工作和人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生产经营活动协调、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4)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沟通主要是通过信息和思想上的交流达到认识上的一致,协调是取得行动的一致。
(5)强化激励,形成利益共同体,即通过简历有效的物质激励体系,形成一种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企业命运共同体。
(6)引导全体员工参与管理。这样企业能够做到吸引每一个员工都能够直接参与各种管理活动,使全体员工不仅贡献劳动,而且还贡献智慧,直接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企业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要求或原则。
1.人的管理第一
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管理高于对物的管理,居于第一位。首先,人是唯一能动的资源要素,是第一资源。物质资源是被动的客体要素,需要有思想、有意识、有生命的人去支配、去管理、去使用;否则,便为无用之物。先有对人的管理,才可能有对物的管理,只有管理好人,才能管理好物。其次,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不仅能动地支配、运用生产料,生产预期产品,创造价值,而且带来新的价值增值,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就此意义而言,管理人重于管理物。再次,企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细胞,在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必然发生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员工与企业之问的劳动关系,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企业内工作群体之间、工作团队之间的关系,企业内非组织群体之间的关系,企业与企业外的人(如客户、原材料供应商等)的关系等。能否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发展和前途命运而言举足轻重。而对人的管理,实际上是对人与事、人与人关系的管理,故对人的管理事关重大。最后,提高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对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现代企业的目标之一,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创新。因此,把对人的管理列为人本管理的第一位,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必然要求和必要保证。
2.满足人的需要,实施激励
这一原则反映了对人的重视、了解与把握,体现了人本管理的实质内涵。这也是人本管理与其他“见物不见人”的管理哲学的根本区别。
这里所言人的需要,主要是指企业成员的个性需要和个人期望,人本管理对此必须重视和研究。个性需要,即马斯洛所提出的个人生理、安全、社交、受尊敬和自我实现的五层次需要;还有麦克利兰所述个人有按高标准行事的愿望,或在竞争中取胜的成就感;按弗隆的观点,个人期望表示为个人对行为的期望、对行为结果所导致的满足感的期望。为了自己需要和期望的实现,个人会做出努力,从而成为个人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但是,如果不与组织的需求和企业目标相结合,个人行为则是盲目的,个人需要断然不能实现。因此,组织方面的因素必不可少。通过组织引导、激励,实现个人需要,是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本应担当的责任,是人本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激励是指管理者对其下属的需要,采取外部诱因进行刺激,并使之内化为按照管理要求自觉行动的过程。激励与个人需要密不可分,个人需要是激励的基础,需要引发动机,进而产生行为;这一激励过程又保证了个人需要的满足,以及随之而来的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与发挥。可见,激励过程亦即个人需要实现的过程,是个人积极性被调动的过程,真切地表现了人本管理的实质内涵。满足个人需要,实施激励,必须成为人本管理的要求和准则。
3.优化教育培训,完善人、开发人、发展人
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中,企业目标已不再困于追逐利润最大化,而是拓展出新的目标
容,即必须同时为企业的劳动者及其他有关方面的人的利益服务。
企业人自身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始终是人本管理坚持的最高目标,也是人本管理最本质的核心含义。因此,完善人、开发人、发展人,必然成为人本管理一项甚为重要的核心要求、原则及衡量标准。
企业人的不断开发、完善与发展,根本途径在于企业教育培训。优化企业教育培iJIl,意味着企业要以更高的资本投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对员工进行全面开发,它与完善人、开发人、发展人互为一体,成为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4.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构建企业的组织形态和机构
人本管理通过组织进行,这就要求组织形态和结构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必须保证人本管理有效地实施。为此,应当构建有如下特征的企业组织形态或结构:
(1)组织必须为其成员创造利益,并明确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2)在组织能为自己创造利益的前提下,员工自愿进入组织,接受组织的职权和权威,称为“职权接受”。
(3)组织及其成员在共同利益、共同目标的基础上相互接纳,协同合作。
(4)组织集权和分权的平衡与适宜。
(5)组织和地位弹性。
(6)管理幅度合理。
(7)确立企业员工参与管理的制度与渠道等。
当前,西方企业界盛行的组织扁平化和工作团队,多具如上特征,这是在人本管理理念之下所发生的组织结构创新。
5.和谐的人际关系
企业人际关系是人本管理的环境,又是人本管理的内容及衡量标准。人际关系好坏、和谐与否,对企业人本管理顺利运行,对企业及其员工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
(1)人际关系影响企业的凝聚力。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如果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人们会由衷地热爱这一工作集体,于是,企业的凝聚力因为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增强;反之,倘若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紧张,则有着很强的离散力。
(2)人际关系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心情舒畅,工作生活欢愉。如果人际关系紧张,必定使人心情苦闷、烦恼、情绪低沉,特别是受到他人无端诽谤、打击、陷害,或者遭遇到不公平对待时,会发生严重的心理失衡,有可能导致疾病发生。
(3)人际关系影响个体行为。人的行为,无论是好的行为,还是不良行为,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周围人及其人际关系的影响。若企业内人与人之间诚恳相待、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必催人奋进;反之,则相反。
(4)人际关系影响企业工作效率和企业发展。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影响员工的士气和干劲,而这正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所在。此外,现代企业发展都有企业文化作支撑,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人际关系作为企业文化的构成部分,对企业产生决定员工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其自我完善与提高,由此也保证了组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人本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同时实现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