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肥工业大学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
合肥工业大学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
发布时间:2016-10-14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学校改革,全力打造“工大改革升级版”,加快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和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就学校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做出如下决定。
一、改革的目的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三中全会的重大部署。高等教育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一切改革的举措和行动,都要自觉围绕这一总目标、落实这一总要求。
随着学校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破解学校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难度更大,许多问题解决起来更为棘手,涉及各方面政策配套,涉及多方利益调整,依靠原来的单项或局部改革办法已难以奏效。要解决好学校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坚定不移地深化各项改革。
二、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为目标,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根本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核心,以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发挥资源配置的关键作用,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学校各项改革,切实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难题,努力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师生员工,为早日建成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创新型高
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三、改革的原则要求
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广大师生员工的改革主体作用,发动师生员工广泛参与;要立足校情,统一规划,整体部署,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的关系、公平公正与效率效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确保改革持续有序推进;要正确处理好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的关系,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要把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落实改革决策的出发点和检验改革成效的落脚点,以推动学校发展和师生满意度来
衡量改革实际效果。
四、改革的目标任务 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制度创新,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激发活力潜能,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学校治理能力。
.以科研团队建设为重点,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科研院所运行机制和办院办所体制;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对学校专设研究院所,划出专职科研编制,试行科研专职计划编制单列,改进和完善专职科研机构的绩效考评体系,实行科研工作量为主的目标考核;加大专职科研机构研究生培养规模,积极探索学校专设研究院所本参与科生培养;扩大校批研究院所的规模,以贡献度为导向,给特殊人员资源配置以优惠政策;深化学校专设研究院所的产学研用结合,以市场化为导向孵化培育科研成果;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及创
新型科技推广型教授团队建设。
2、以校院二级财务制度建立为导向,深化资源配置模式改革
建立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等业绩为主的综合评价为导向的校院两级经费拨付模式;实行学院年度经费预算制度,相应下放事权、人权和财权,使之与经费拨付方式相配套,给学院相应的办学自主权,调动学院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推进职能部门与重心下移相适应的职责、流程再造,减少职能部门资源配置的权限。
3、以“三定”为基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根据学生规模调整和新的工作量标准核定教师编制;机关职能部门在提高执行力和绩效的基础上,采用信息化手段,实行固定与流动编制相结合,严格控制编制;对工勤人员采取精简与分流的措施,允许一些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工勤人员向管理岗位分流,有条件地推进社会化管理与服务;直附属单位按学校确定的规划与定位,根据相关部门制
定的标准核定编制。
在确定教师分类管理的基础上,明确不同类型的教师岗位设置,严格比例控制;机关管理人员在完善职员制的基础上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责;工勤人员在学校确定岗位划分的基础上,突出服务工作质量考核;学校产业人员实施企业化管理,按照经济责任目标责任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增加事业编制,其他人员自行聘任。建立与类型、级别相匹配的各类人员基本工作量要求和岗位职责,淡化年度考核、强化聘期考核,完善分级聘用,完善各类人员的进退流转机制;人才引进一个聘期不占学校指标,由学校单独核算编制;在学校控制的指标内,对试用人员学校只定聘用标准,评聘权下放学院;在部分学院试行协议教师聘用制。
4、以目标任务与资源配置相结合,深化校院管理改革
继续推进“院为基点、重心下移、经费包干、目标管理”为主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建立以核心指标体系为基础、以目标任务达成度为主的资源配置和奖惩制度;建立完善资源占用与目标任务直接挂钩的资源占用收费制度;构建对学院考核的,实行核心指标考核;建立以“绩效优先”为主的动态薪酬体系,设置若干考核负面清单,实行一票否决。
5、以推进宣城校区建设为重点,深化宣城校区管理改革
宣城校区坚持相对独立办学的原则,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办学特区;建立宣城校区教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薪酬分配等一系列机制制度;完善宣城校区管理队伍制度建设,加强对流动队伍的管理,按“大校区、小实体”的要求,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加强财务管理,按照学校划定资金额度,实行办学效益的全成本核算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推进按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宣城校区研究生培养,推进教学的国际化交流;大力推进宣城研究院建设,实现产学研成果落地宣城。
6、以合格工程师培养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全面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2015版教学计划;加强和完善卓越工程师专业教育,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规范、落实工程师培养计划;建立和实现本、研学生培养打通的新机制;建立20门左右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课程题库,实行专业课程培养证书制度,实施双学位制;合理制定课内外教学相结合的三个学期教学计划,注重提高小学期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制定教育教学标准,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改善教风学风,严格考风考纪;以国际化标准为依据,以专业认证为抓手,增加专业认证数量,建立健全以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符合度、就业率为导向的专业进退流转制度。
7、以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创新为突破口,深化学生工作改革
完善校院两级学生工作管理体系,推动学生工作重心下移;探索专兼结合的青年教师、在校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等兼职担任辅导员的新模式,加强辅导员培训和实践锻炼,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推进学生工作精品化,提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规范性、实效性;推进学生教育活动品牌化,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三爱”教育等主题教育的吸引力、号召力和感染力。
8、以“三规范”为重点,深化后勤管理改革
进一步规范后勤用工管理,推进后勤服务人员岗位分流,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社会化服务等方式,优化后勤人员结构;进一步规范服务外包工作,严格执行后勤服务外包合同,加强对服务外包单位监管;进一步加强考核,规范后勤服务,不断提升后勤服务质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后勤工作执行力,确保按学校财务预算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相关任务,实行责任追究制;转变楼宇物业管理模式,适时实现楼宇使用单位自主管理;逐步开放学校后勤服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后勤服务效能。
9、以教师分类管理为抓手,深化师资队伍管理改革
以教师分类管理为基础,制定各类教师新的工作量标准,建立和完善新的考核、聘期内晋升和薪酬体系;探索建立终身教师制度、学术休假制度、以提升科研能力为重点的青年教师职业规划培训制度;完善高层人才遴选培养制度和激励机制;拓展国内外办学资源,聘请企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回归大学本位,强化育人功能,培养塑造教师职业精
神。
10、以完善大部制运行为牵引,深化管理体制及干部队伍建设改革
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推进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和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完善大学章程,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完善学术委员会章程、例会制度及工作机制;加强学院基层学术组织建设,推进教授治学、学术自治在学院的落实。以完善学校治理结构体系、提升学校治理能力为目标,完善机构再造、职责再造、流程再造和制度再造,完善行政大部制运行。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效能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办法,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改进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细化考核内容,加大监督力度,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着力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升能力素质,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完善职员制,健全干部队伍管理考核机制和绩效考评体系。
五、改革的保障机制
学校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重大改革项目校领导分工负责制;加强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提高决策水平;处理好顶层与分层、整体与局部、系统与环节、统一性与差异性、长期性与阶段性关系,建立联动机制,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确保改革工作可可检查、可衡量、可考核;加强对改革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建立重大改革的宣讲制度,及时回应广大师生员工对改革的关切,提高共识,集聚智慧,营造良好氛围,汇聚改革的正能量。
第二篇: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全文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全文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
(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3)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4)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
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到二0二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5)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6)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二0二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7)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
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
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
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
(8)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篇: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力度前所未有
尊敬的党支部:
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新一届党中央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进军号角。《决定》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对于《决定》的特点和蕴含的思想,我理解主要有五点:
一是主题全面。这次会议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有所不同。尽管前6次会议也都与改革有关,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改革。这次则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之所以确定这样的主题,一方面是为了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另一方面也是实践需要,当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
二是主线清晰。《决定》提出“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这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反映各个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如第一个主线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就是说,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财税金融、宏观调控等经济领域的所有改革,都要围绕这个主线来展开和推进。提出每个领域各自特定的主线和方向,不仅全面深化改革总的方向不会迷失,每个领域的改革也不会偏向。
三是重点明确。《决定》的定位是全面深化改革。与此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发挥其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火车头”牵引作用。15个改革任务中,6个是经济,生态文明体制也与经济密切相关。经济占了所有改革任务近一半。之所以如此,主要考虑是,当前我国存在的问题,根本上说还是发展问题。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阶段,下一步发展面临众多难题和风险,过去支撑快速增长的条件已经发生变化,我国已到了必须主要依靠改革红利释放活力、实现发展的阶段。这次把改革的时间目标定位在2020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相一致,也是这个道理。
四是力度空前。《决定》2万字左右,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每一句话的内涵十分丰富,落实下去都会使该领域的体制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在起草和修改过程中,有两个原则让我记忆深刻,一是只写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发展的任务原则上不写;二是修改时,对于有可能削弱改革力度、弱化改革举措的,除非理由特别充足,一般不接受。而增加的改革内容,只要有最大公约数的、有一定共识的都写上。我听到很多参会人员说,没想到,很意外,改革力度前所未有。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改革决心和勇气,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有胆有识、敢于碰硬、勇于担当的气魄。
五是行动扎实。通过一个好的《决定》固然重要,但要把改革任务落实下去,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变为国家治理能力,必须抓好落实。这次《决定》的落实是有保证的,体现在:组织落实,明确提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时间落实,鲜明提出到2020年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改革进程是可检查、可评估的。这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抓工作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年6月12日
第四篇: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土地问题
关于《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
中“土地改革”的阐述及其对征地的影响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以下简称为“决定全文”)中关于土地改革的阐述,包括三个部分,其内容(及其对征地的影响)分别如下:
一、关于“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11)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
分析:
1、虽然该段的标题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但却严格限制了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的集体土地的范围,即该类集体土地需要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也必须是经营性建设用地。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九条、第六十条之规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限于乡镇企业用地,且已经办理了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由于该类集体土地在新城范围内涉及不多,截至目前我省尚
未有配套政策,同时,也未规定该类土地不允许被征收(尤其涉及到公共利益所需征地),因此,未来可能落实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新城的征地无实质性影响。
2、该段内容中提到的“缩小征地范围”,“决定全文”里未予以明确,因此,需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政策出台后,才能评估对新城征地的影响。
二、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0)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分析:
该段内容阐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改革,并不涉及集体土地的所有权性质,因此与征地无关。
三、关于“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21)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分析:
该段提到“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并未涉及集体土地所有权,因此对征地无影响。
随后提到“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只提到了宅基地上住房财产权可以抵押、担保、转让,因此,即使该决定内容得以落实,也对征地的开展没有影响,但是由于房屋被抵押、担保、转让,可能产生增值,从而增加了其作为地上附着物进行征收时的补偿成本。
第五篇:合肥工业大学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简 介)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含产品质量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工程 工业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应用化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简 介)
工业设计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 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简 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简 介)
电子信息工程 信息安全
化学工程学院(简 介)
化学工程与工艺
热能与动力工程 车辆工程
材料物理
生物医学工程
通信工程 软件工程
制药工程
土木水利工程学院(简 介)
土木工程 工程力学
建筑学 景观学
资源勘查工程 地理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信息与计算科学
生物工程
给水排水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建筑与艺术学院(简 介)
城市规划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简 介)
勘查技术与工程
管理学院(简 介)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数学学院(简 介)
数学与应用数学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简 介)
食品科学与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测绘工程
艺术设计
环境工程
会计学
生物技术
人文经济学院(简 介)
国际经济与贸易 法学
英语(国际贸易)
应用物理学
机电一体化技术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
经济学
财政学(证券投资)
外国语言学院(简 介)
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简 介)
电子科学与技术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JAC校区(简 介)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广告学 思想政治教育
微电子学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