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中国梦”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价值内核,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中国梦”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精髓和思想基础,二者密不可分并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高校要把“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夯实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基;把“中国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把“中国梦”融入大学日常教育管理中,创设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平台。
【关键词】“中国梦” 引领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历来是国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中国梦”的提出,巩固了我国主流价值观阵地,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因此,厘清“中国梦”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探索以“中国梦”的新视域、新境界引领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努力使大学生群体成为“中国梦”的深入学习者和积极传播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紧要任务。
一、“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正确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总书记高度概况了“中国梦”。他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1]可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是“中国梦”的三大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坚实基础,民族振兴是“中国梦”的持续动力,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落脚点。它们在“中国梦”框架下共同形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明确了中国将走什么样的路,向哪里去,奋斗的目标是什么。富强即国富民强,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指明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应该坚持什么样的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强调了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公民,这样的公民应当具有怎样的理想追求、遵循什么样的道德准则。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三个倡导”短短12个词、24个字,但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是兴国之魂、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的有机统一,构成了面向世界、引导未来、凝聚民族精神的价值导向,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总结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不断深化对“三个倡导”内涵的研究总结与充实拓展,让大学生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与科学内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
二、“中国梦”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描绘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蓝图,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并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价值内核,指引着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在中国大地上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个人及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起来,否则“中国梦”就有可能失去正确方向。
2.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中国梦”实际上就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价值目标,而这个共同理想和价值目标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换言之,就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来看,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胸怀梦想,又脚踏实地,是任何人走向自我实现必不可少的前提。由众多个人组成的民族国家也一样,要迈向辉煌的未来也需要有伟大的梦想,需要有实现梦想的科学道路。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作为其精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所以,实现“中国梦”的道路离不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中国梦”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精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既要有强大的硬实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又离不开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软实力。其中价值观是软实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无论从历史角度出发,还是面对未来国际形势,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都需要在“中国梦”的指引下,形成积极上进,刻苦努力的核心观念,“中国梦”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感召力。
4.“中国梦”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事实证明,任何远大的思想和理想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也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在“中国梦”的指引下,大学生面对各种纷繁的国际舆论或者现象,才能始终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中国梦”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必备的基础保证。
三、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大学生树立与培育正确的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方向的有力坐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强力保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是当代有志大学生启动“中国梦”的关键按钮。高校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把“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夯实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基;就是要把“中国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就是要把“中国梦”融入大学日常教育管理中,创设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平台。
(一)要把“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夯实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基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推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以“中国梦”为指引,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内容转化,改进方法途径,不断开拓思路。
首先,要落实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中国梦”需要依靠人来实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只有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时代,关注并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和人生矛盾,才能增强自身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真正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落到实处。
其次,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要做好与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衔接,避免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充实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应着重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梦”蕴含的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应着重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坚定学生实现“中国梦”的共同理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应着重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着重帮助学生处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第三,要促进理论体系、课程体系与素质体系之间的“转化”。一是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规律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为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教材依托。二是要探索课程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规律性,通过科学的教学体系促进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贯彻和落实。三是要探索教学体系转化为素质体系的规律性,运用各种教学要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第四,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法与途径。一是要坚持情理交融,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二是要坚持身教与言教相结合,不仅要靠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更要靠教师人格的力量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三是要广泛应用网络、多媒体等教育技术,运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新颖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四是要注重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形势政策紧密结合起来,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的实际,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生动活泼的形势政策教育。
(二)要把“中国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
围绕“中国梦”和“核心价值观”的主题,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在原有规定的基础上,也应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一是要大力重视校园软硬环境建设。校园是广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家园,美化校园环境能够愉悦青年学子的心情,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与成长。在硬环境上,我们应该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通过增加雕塑、书画作品营造“追梦”的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增强大学生对校园环境认知认同感,进而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他们的爱校情感。软环境上,要更加重视学校发展史的研究与校史陈列室的建设,通过资料记载和实物展示,生动形象地反映学校办学历程,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史也是一段圆梦史;要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学术期刊、宣传橱窗等对“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挖掘和宣传,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更大作用;要发挥优秀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用优秀校友实现梦想的感悟和成就,塑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力争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二是要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中国梦”主题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中耳濡目染,充实精神生活,升华道德情操,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组织开展“追梦圆梦,放飞梦想”等主题的文艺汇演;可以“我的中国梦”为题开展演讲比赛;可以组织开展“放飞梦想 励志青春”等为主题的青春励志电影展播、青春励志书籍推荐、青春励志歌曲传唱等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学生、凝聚学生、激励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文化活动中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要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载体。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中国梦”主题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梦想专题网站或专栏,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思想积极又活力四射的网络文化活动,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另一方面,要利用手机这一重要载体,倡导使用文明、健康的手机短信用语,开展自编短信,放飞梦想的活动,提高拇指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
(三)要把“中国梦”融入大学日常教育管理中,引导大学生在规范自身行为中提升个人素质,创设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平台
高校的日常教育管理具有工具性,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把“中国梦”教育日常化,使其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让学生在日常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要大力培育选树践行“中国梦”的先进典型。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通过典型可以传递正能量。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教育,要重视培育选树学生先进典型,一方面传播放立德树人的正能量,用“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能量; 另一方面激励广大学生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引导学生坚信“中国梦”,积极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努力成为可担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二是要深入开展“中国梦”学习参观活动。“中国梦”是每一个个体、国家、民族梦的综合。实现“中国梦”是实现成才梦、强国梦、致富梦、幸福梦等各种美丽梦想的综合。各高校应组织学生到革命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参观学习,回首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感受改革开放新成果,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激发他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是要深入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有效载体。各高校要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西部,紧密联系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思想,在调查中学习人民群众的爱国奉献、勤劳善良、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的精神,把对“中国梦”的理解化作关爱家庭、关爱他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凝聚中国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计献智。
第二篇: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决策部署的重大意义,全面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工作,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和有力的精神支撑。
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社会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方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明确了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我们要大力弘扬这些思想、理念和精神,在凝聚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概括更为简洁、更为有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塑造。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四方面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前,我们大学生要大力开展理论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科学的定位人生。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精髓,它包含了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三、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寄出。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需要始终坚持的浩大工程,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第三篇: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群体,是一个正在成长并且发展的群体,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祖国和历史的重大责任。因而,大学时期在人生阶段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在大学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己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决策部署的重大意义,全面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工作,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和有力的精神支撑。
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社会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方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明确了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我们要大力弘扬这些思想、理念和精神,在凝聚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概括更为简洁、更为有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塑造。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四方面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前,我们大学生要大力开展理论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科学的定位人生。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精髓,它包含了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三、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
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寄出。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需要始终坚持的浩大工程,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第四篇:大学生如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我们大学生只有自己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崇高理想追求,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塑造文明道德风尚,才能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人。
我们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群体,是一个正在成长并且发展的群体,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祖国和历史的重大责任。因而,大学时期在人生阶段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在大学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己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落实在行动上。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再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英雄集体的行为诠释着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首先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党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历史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所以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
其次是我们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现阶段,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理想,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我们要强化理想信念学习,深刻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于当代中国进步与发展的深远意义,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这个共同理想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并坚定地为之努力奋斗。
最后我们要学习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应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爱国热情,使我们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另一方面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同时我们还要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
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大学生们一生影响很大。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我们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继承了 中国 传统的优秀价值观,蕴含着几千年人类文明曲折发展历史的精华积淀,是承载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当在我们最好的时光做最有价值的事,最应该做的事。以实际行动来响应时代的号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五篇:大学生如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类 吴安安 学号20***
摘要:面对当下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一大群体的大学生们,应积极自觉地培育践行,这不仅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更希望通过他们,辐射社会,引领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培育 践行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那么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应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思考。
一.理论知识的掌握
理论知识虽然枯燥,但是他确实是我们的导师,一个人的行为无论怪异还是平常,都是有思想的影响在里面的。所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加以指导。这不仅能让我们少走弯路,也能为我们提供充足的知识储备和动力源泉。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强大思想武器的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精髓,它包含了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
3.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源源不断的动力。
4.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道德风尚。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
二.实际行为做法
列宁曾说过:“通过百折不回的努力,让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观念渗透到群体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据此,我将从两点来阐述当代大学生如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内化于心,方能外化于行。当代大学生大部分人个人意识非常浓厚,对于规定的理论学习十分抗拒。这样,即使每个人都接受思想教育,也不过是一个月就全部忘掉的事情。因此,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美好期望,我们首先应该培养一种认同意识,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接近、学习。这种认同不是口头的赞同,而应该是一种热爱,一种下意识的反应,而要培养出这种认同,可能需要的是转变宣传、教育方法。课堂教育是需要的,可它不是全部。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我认为应该更多的组织实践活动,与社会相通。实践不止出真知,还能让人体验真知,从而深刻认识认同真知。这样,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和吃饭睡觉一样平常时,它自然就能外化于我们的日常行为中了。
2.用制度促成坚持。我们需要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为了响应领导人的号召的一时兴起,而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而养成一个习惯,深入骨髓,从而成为一种优良品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然而这种长期坚持正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大部分人都可能是在响应号召时做几件事,但是热度下去了,也就忽略了自己的行为。因此,我认为,个人做不到时,就需要制度来帮助。很多时候,当一个人内在动力不足时,就需要外力来帮其塑形、塑性,这样做并不是要抑制个性,而是希望一些应该成为社会共识的行为意识能够为大多数人所拥有。也许我们一开始会有些埋怨,但是久而久之,但他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后,我们就会心存感激。如果我们这一代的大部分人都能因此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深入生活,塑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那么,以环境的感染力量,传递给下一代就不是很大的问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在培育中践行、在践行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过程,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也是一个过程。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到这些,并认真落实,那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不再是一句口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