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时间:2019-05-14 18:1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梦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梦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第一篇:中国梦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形势与政策

任课教师:

吴文杰

业:

机械类

级:

11级08班

号:

***

名:

曾义桃

2013 年 05 月 07 日 中国梦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摘 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亿万人民的中国梦,当代大学生当仁不让地成为主力军,然而要实现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中国梦,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必须地培育是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创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容和教育载体、净化教育环境,不断改进教育途径和方法。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 途径 方法

一、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党内著名理论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原则

1、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①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和灵魂。它不仅反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还涵盖了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具有根本的示范与指导意义。

高等学校作为国民教育的中坚力量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必须充分认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我们应该认识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指导大学生自我发展,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并且把人生价值、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逐步达到使实现自身价值与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相统一。因此,在当代大学教育过程中,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学生的培养中,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确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些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精神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并发挥其引领作用。

2、要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时代精神发展的根基、血脉和土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必须汲取和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价值观传统的精华,继往开来,传承创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指我国悠久历史流传下来的、代代相承、具有广泛深刻影响、且不断创新发展的优秀思想道德遗产。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所在,是我们的民族魂,是我们的精神领域的脊梁。比如,中华民族所崇尚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比如,作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核心、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奋进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比如,倡导“见义勇为”“舍生取义”“以义统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集体主义的利他精神,等等。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应是历史传统与现实关怀的统一,其确立必须深深植根于伟大的历史传统。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智慧和力量,才能血脉贯通,具有民族精神内在的自洽性和一致性。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也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基石。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也成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支撑。

3、要体现积极进取时代精神。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时代性,需要将一个特定时期的目标任务和要反映到核心价值观中来。事实上,不同时期所强调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不同,就是一段时期内任务和使命的生动体现。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就是基于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无论在内涵还是在外延上都有了新的拓展和新的要求,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上也应该有新的理念。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体现时代潮流、富有时代气息,反映着人类发展进步的要求;并且也只有立足时代发展要求,反映时代发展特点,才能真正发挥其在大学生群体中主流导向、价值引领的作用。

三、积极探索,建立起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要让大学生接受和认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自觉的价值追求,并外化为具体行为方式,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以认知为基础,以认同为核心,以内化为关键,以转化为目的,扎实推进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践行工作。

1、是认知机制。高校方面,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正面宣传工作,对大学生实施价值观方面的定向影响,使他们认识、知晓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学生方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主动学习和自我教育,变被动认知为主动认知,经过自我学习、理解和消化,牢固树立起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稳定的个人意识和价值观念。如可以开展征文、启发式讨论、主题演讲、知识竞赛、论坛等活动,使大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领会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实现教育内容的主动传输和接受。

2、是认同机制。认同是发自内心的赞同,是在思想、情感、实践等方面主动认可、接受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渠道,讲清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辅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等其他方式的宣传教育,不断掀起学习教育热潮,帮助大学生在思想上真正认同核心价值观。各高校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其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坚持正面教育的同时,认真把握和综合解决好大学生在学习、就业、贫困、心理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使得大学生真心感谢党和国家,发至内心地认同核心价值观。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挂职锻炼、“三下乡”、新农村建设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勇于担当的精神和品质,在实践上认同核心价值观。

3、是内化机制。内化是在思想上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高度一致,并自觉地用核心价值观指导自身实践的过程。内化是大学生牢固树立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要通过来自外部的教育合力和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加速内化进程,让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为自觉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要整合社会的、学校的资源,强调“主动感悟式”的教育,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启示、自我修正,强化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大学生个体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升华,最终成为自己稳定的价值取向。

4、是转化机制。转化是把价值取向外化为具体行为的过程,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落脚点。要通过建立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创先争优、党员评星、志愿者活动、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经受锻炼和考验,用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成果,检验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念转化为自觉行动的效果。要通过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使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成果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

四、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长点、生命力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根本原则,是我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新的思想理论成果。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今时代的根本要求。实践证明,只有认真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根本原则,才能增强理论的科学性、针对性、说服力和实效性,才能在各项社会实践中获得成功。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与社会主义的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与当今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与当今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图大业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根本。

2、坚持全面把握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着严密逻辑性的系统理论。我们必须在全面整体把握其内容的基础上,准确分析其各个方面的深层内涵。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主线。我们必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统领整个教育过程,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从而确保核心价值观教育其它内容的正确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和核心。

五、结束语。

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创新是适应现实要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既要有稳定的、连续性的内容,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思想实际的发展。为什么我们要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我们太需要,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我们现在面临的状况是,一部分大学生缺乏核心价值观,也不知道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获得核心价值观理念。同时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不光是领导者的事情,而是全民的事情。因此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大学生有参与核心价值观建立的义务,因此应当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参与核心价值观的建立首先应当从学习开始,应当领会和借鉴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同时,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必须坚决的从一开始就抛掉功利主义的倾向。当然,建立核心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还是那句老话,要脚踏实地,从头开始。艰苦奋斗是一种深刻的美德,对于建立核心价值观,我们更是特别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参考文献:[1] 陈伟 罗仲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N] 光明日报2007.9.[2] 尹伶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理论月刊,2007,(06).[3] 李高君.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J].企业家天地,2007,(07).[4]陈亚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发展和形成[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7,(01).[5] 徐柏才,张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02).[6]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第二篇: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中国梦”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价值内核,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中国梦”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精髓和思想基础,二者密不可分并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高校要把“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夯实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基;把“中国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把“中国梦”融入大学日常教育管理中,创设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平台。

【关键词】“中国梦” 引领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历来是国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中国梦”的提出,巩固了我国主流价值观阵地,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因此,厘清“中国梦”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探索以“中国梦”的新视域、新境界引领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努力使大学生群体成为“中国梦”的深入学习者和积极传播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紧要任务。

一、“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正确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总书记高度概况了“中国梦”。他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1]可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是“中国梦”的三大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坚实基础,民族振兴是“中国梦”的持续动力,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落脚点。它们在“中国梦”框架下共同形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明确了中国将走什么样的路,向哪里去,奋斗的目标是什么。富强即国富民强,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指明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应该坚持什么样的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强调了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公民,这样的公民应当具有怎样的理想追求、遵循什么样的道德准则。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三个倡导”短短12个词、24个字,但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是兴国之魂、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的有机统一,构成了面向世界、引导未来、凝聚民族精神的价值导向,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总结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不断深化对“三个倡导”内涵的研究总结与充实拓展,让大学生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与科学内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

二、“中国梦”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描绘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蓝图,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并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价值内核,指引着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在中国大地上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个人及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起来,否则“中国梦”就有可能失去正确方向。

2.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中国梦”实际上就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价值目标,而这个共同理想和价值目标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换言之,就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来看,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胸怀梦想,又脚踏实地,是任何人走向自我实现必不可少的前提。由众多个人组成的民族国家也一样,要迈向辉煌的未来也需要有伟大的梦想,需要有实现梦想的科学道路。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作为其精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所以,实现“中国梦”的道路离不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中国梦”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精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既要有强大的硬实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又离不开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软实力。其中价值观是软实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无论从历史角度出发,还是面对未来国际形势,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都需要在“中国梦”的指引下,形成积极上进,刻苦努力的核心观念,“中国梦”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感召力。

4.“中国梦”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事实证明,任何远大的思想和理想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也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在“中国梦”的指引下,大学生面对各种纷繁的国际舆论或者现象,才能始终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中国梦”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必备的基础保证。

三、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大学生树立与培育正确的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方向的有力坐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强力保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是当代有志大学生启动“中国梦”的关键按钮。高校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把“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夯实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基;就是要把“中国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就是要把“中国梦”融入大学日常教育管理中,创设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平台。

(一)要把“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夯实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基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推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以“中国梦”为指引,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内容转化,改进方法途径,不断开拓思路。

首先,要落实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中国梦”需要依靠人来实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只有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时代,关注并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和人生矛盾,才能增强自身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真正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落到实处。

其次,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要做好与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衔接,避免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充实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应着重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梦”蕴含的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应着重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坚定学生实现“中国梦”的共同理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应着重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着重帮助学生处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第三,要促进理论体系、课程体系与素质体系之间的“转化”。一是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规律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为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教材依托。二是要探索课程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规律性,通过科学的教学体系促进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贯彻和落实。三是要探索教学体系转化为素质体系的规律性,运用各种教学要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第四,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法与途径。一是要坚持情理交融,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二是要坚持身教与言教相结合,不仅要靠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更要靠教师人格的力量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三是要广泛应用网络、多媒体等教育技术,运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新颖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四是要注重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形势政策紧密结合起来,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的实际,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生动活泼的形势政策教育。

(二)要把“中国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

围绕“中国梦”和“核心价值观”的主题,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在原有规定的基础上,也应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一是要大力重视校园软硬环境建设。校园是广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家园,美化校园环境能够愉悦青年学子的心情,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与成长。在硬环境上,我们应该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通过增加雕塑、书画作品营造“追梦”的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增强大学生对校园环境认知认同感,进而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他们的爱校情感。软环境上,要更加重视学校发展史的研究与校史陈列室的建设,通过资料记载和实物展示,生动形象地反映学校办学历程,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史也是一段圆梦史;要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学术期刊、宣传橱窗等对“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挖掘和宣传,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更大作用;要发挥优秀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用优秀校友实现梦想的感悟和成就,塑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力争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二是要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中国梦”主题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中耳濡目染,充实精神生活,升华道德情操,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组织开展“追梦圆梦,放飞梦想”等主题的文艺汇演;可以“我的中国梦”为题开展演讲比赛;可以组织开展“放飞梦想 励志青春”等为主题的青春励志电影展播、青春励志书籍推荐、青春励志歌曲传唱等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学生、凝聚学生、激励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文化活动中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要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载体。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中国梦”主题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梦想专题网站或专栏,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思想积极又活力四射的网络文化活动,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另一方面,要利用手机这一重要载体,倡导使用文明、健康的手机短信用语,开展自编短信,放飞梦想的活动,提高拇指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

(三)要把“中国梦”融入大学日常教育管理中,引导大学生在规范自身行为中提升个人素质,创设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平台

高校的日常教育管理具有工具性,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把“中国梦”教育日常化,使其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让学生在日常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要大力培育选树践行“中国梦”的先进典型。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通过典型可以传递正能量。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教育,要重视培育选树学生先进典型,一方面传播放立德树人的正能量,用“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能量; 另一方面激励广大学生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引导学生坚信“中国梦”,积极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努力成为可担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二是要深入开展“中国梦”学习参观活动。“中国梦”是每一个个体、国家、民族梦的综合。实现“中国梦”是实现成才梦、强国梦、致富梦、幸福梦等各种美丽梦想的综合。各高校应组织学生到革命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参观学习,回首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感受改革开放新成果,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激发他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是要深入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有效载体。各高校要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西部,紧密联系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思想,在调查中学习人民群众的爱国奉献、勤劳善良、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的精神,把对“中国梦”的理解化作关爱家庭、关爱他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凝聚中国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计献智。

第三篇: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下是几位同学的中国梦。

小曹同学: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外科医生,对每一位病人的生命负责,开病人用得起的药,拒绝红包回扣。

小吉同学:我的梦想是出国留学,将来回国找份好工作。

小张同学:我的梦想是在中国设计出属于自己的高性能新能源汽车。

小许同学:我的梦想是在工程力学方面有所建树,争取成为中科院院士。

小程同学:我希望社会进一步深化改革,更加公平正义,更加自由开放。

从以上回答中我可以看到,同学们的梦想大多是以实现个人成长发展为基础的,一方面说明大家普遍都目标明确,脚踏实地,能朝自己心中的人生价值彼岸努力进发。另一方面说明大家都积极进取有理想有追求,并乐于为之做出努力。不由想到党的十八大曾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的确,同学们的个人理想让富强,自由,敬业等词熠熠生辉。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不错,中国梦,往大了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这是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是千百年来仁人志士不断为之奋斗的理想。往小处,具体到每个鲜活的个体与独立的个人,中国梦,何尝不是每个人通过努力,发挥自己的才华,想象,激情与胆识,为自己与家庭赢得更好生活,为社会创造更多进步技术,更大财富的过程?

通过以往的政治学习与翻阅资料,我知道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我想,同学们说出的各自的梦想,既是对自我发展的期许,也是希望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便是中国梦第四个内涵里所谓的“价值特征”吧。

小程同学的梦想格外特别,因为他把自己的梦想从个体梦想中抽离,升华,“希望社会进一步深化改革,更加公平正义,更加自由开放。”这既是中国梦前三个内涵的总结,也是每个中国人都怀揣的梦想,更是中国人民许多代来一直为之奋斗不息的梦想。

听过大家各自的梦想之后,我可以这样总结,宏大的中国梦是每个个人渺小中国梦的保障,而每个个体鲜活真实的中国梦,恰恰又构筑起了我们宏伟而远大的中国复兴之梦。而这些,无处不深刻契合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所在。

第四篇: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摘要:价值观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标准,而在当代社会,随着我国社会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西方思想的不断渗入,国人的价值观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发生了改变,拜金、唯利是图这些思想的滋生,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基于国内各种思想交织的情形,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现状,就价值观的培养予以建议,旨在帮助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5)-09-0057-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核心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在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指的是个人对客观事物以及对自己行为结果的意义和作用、效果、重要性的一个综合评价,是对什么是好、是应该的一个总体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与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要素之一。价值观使人带有稳定的倾向性,是人用于区别好坏美丑、判断是非及其重要性的心理倾向体系。价值观决定、调节、制约着个性倾向中低层次的需要、动机和愿望等,它是人的动机和行为模式的统帅,一旦确定则反过来影响调节人进一步的需求活动。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核心,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上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相当重要的[1]。

三、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一)价值选择多元化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加深,不光是经济领多元化、文化领域化、就连思想也变得多元化了。过去中国传统的小农思想、封建社会残留的封建思想、社会主义确立后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国外资本主义思想在当代的中国综合发展,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占据着主流,但是思想多元化的局面确实存在。由于思想的多元化,就导致当代大学生在不同思想的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这也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导致学生们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对同一人物、同一事物拥有不同的立场和看法,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共性和个性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在当下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价值观应该是共性,这个共性达不到,很难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与统一。

(二)价值取向自我化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从上世纪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由于政策需要,大部分城市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就使得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少家长太宠溺孩子,导致孩子的自我意识特别强。在当代的大学生中,有不少是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由于家庭的娇生惯养,导致自我意识的观念太强,简言之,就是现在大学生的自私自利化倾向太过于严重。由于受环境的影响,从小被捧着长大,所以在团体中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只重自己利益而对其他成员和团队的利益置若罔闻,这样的价值取向,将来在社会上是很难有所发展的。但是即便如此,家长们依然对孩子百依百顺,大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依然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现状着实令人堪忧,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得不确立的重要原因[2]。

(三)价值标准实用化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从社会主义确立到现在,中国的发展倍受瞩目,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生活的人们,却少了过去人与人之间纯粹的感情往来,所有的活动,都趋向于功利,这也使得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现实,功利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在目前的大学生中,真正将学习放在心里的少之又少,大部分人的学习,都在思考,会不会拿到奖学金、会不会有荣誉与奖励,当学生们都抱着这样的态度去学习,可想而知大学里培养出的学生都是一些为功利而活着的机器而已。由于西方思想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对于任何所从事的活动,无论是娱乐活动还是学习活动,都在考虑其现实意义与价值,没有价值,他们也不会去做。这就使得现在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越来越向实用标准靠拢,如果没有实用意义,那么也就没有了价值[3]。

四、新时期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措施

(一)坚持一定的原则

由于思想的多元化,导致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所以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有统一的价值观,而培育统一的价值观就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所以在培育的时候一定要牢牢抓住社会主义原则不松手。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是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总结出来的思想结晶,尤其是胡锦涛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更是当代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一个价值判断标准和行为准则,是当代大学生应该牢牢树立的荣辱观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各个高校应该统一要求,坚持在社会主义的原则下对学生进行价值取向的判断,帮助他们进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构建。

(二)深化理论的研究学习

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和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在大学的课堂,都会有思政部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课程教学,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课程一定不能走形式教学,而是必须要有老师带领学生深入的去发掘这些课程中所学思想的精华,尤其是在新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期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更是无可替代。所以这些课程的学习中,要一方面深入的了解思想内涵,一方面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脑海里,使他们从更深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三)拓展时间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不是只是思想上构建,嘴上表述,而更多的应该是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的。因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体现出价值观,才能判断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上,还要加大对大学生社会主义实践教学,通过实践使其切身感受,身体力行方才能判断价值观建设正确与否,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结束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符合拥有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才有可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建设,可以很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自身的存在价值问题的探究,帮助他们走出迷茫,这对大学生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王公杰.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2]刘会亭.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3]马丽丽.网络文化背景下新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D].新疆师范大学,2013.[4]彭俊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科学构想,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从深层次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价值理念。“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如何做好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主线和根本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客观现状以及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概括说,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淡化,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一)价值追求的个体化

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显著增强,个人努力、个人拼搏、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追求自我实现、实现自我价值等思想观念较以前更为浓厚、强烈。他们崇尚自立,追求独立的人格,在价值问题上主张独立思考、自主判断和自我选择,而不愿意处于依附地位,不愿意充当顺从的角色。随着主体意识的增强,当前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得到了弘扬,开拓进取、相互竞争成为大学生所欣赏的生活态度。与此相联系,当代大学生以自我实现为主要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标准,向往自己才能的充分发挥,希望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和有所成就。主体化走向表明,当代大学生正在从依附走向独立,从被动走向主动,从退避走向进取,从自我压抑走向自我表现。

(二)价值标准的功利化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大学生的金钱观念,功利意识大大增强,“君子言利”已成为校园较普遍的现象。许多大学生认为,现代社会既要讲义,更要讲利,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因此做出贡献得到报酬,天经地义,合情、合理、合法。他们片面的把市场经济理解为物质利益的追求,把个人利益和金钱的作用推向极端化,把“义”和“利”分割开来,以致价值评价标准趋向功利化,即将其所追求的目标是否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能否有利于个人的前途发展作为价值评价标准。具体表现在大部分大学生把追求财富、地位和个人美好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作为价值评价的标准,而对新时期大学生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缺乏感情和理性上的认同感。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的价值观由“只讲奉献、不求索取”,发展到“多贡献、少索取”,再演变为“多贡献、多索取”。甚至有少数大学生把“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作为人生信条。从而产生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不良行为,使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滋生蔓延。

(三)价值选择的矛盾化

[1]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价值思维和价值选择方式尚未定型,传统的与现代的、理想的与世俗现实的价值观几乎同时对他们产生影响。如此,便造成了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的矛盾、对立与冲突。当代大学生的观念意识与实际行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不一致性的现象比较明显。他们大多认同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道德准则,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应具备的新的价值观念,但同时对于社会上流行的不良风气又有一定程度的认同和追随。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口头上追求理想,实际上崇尚实惠;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但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真善美的道德知识,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期待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但自身又不愿受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有成就事业的愿望,而又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多数大学生认为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但真正要他们为集体和他人做事情时,很多大学生却斤斤计较,不愿主动参加或以各种借口拒绝参加。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多元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特点,既有我国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所衍生的各种消极因素以及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尤其是西方某些不良思潮的冲击,又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机制、途径、方法和动力系统等方面的影响。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的影响。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高效的经济运行方式,具有资源调节、利益刺激、市场导向和奖优罚劣的四大功能,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在这种新形势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旧的价值体系不适应现实的某些方面明显暴露出来,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相应的社会价值观念也正在构建之中。加上制度、管理、法制、教育跟不上,使得一些社会规范形同虚设、伦理道德失范、是非善恶评价标准出现混乱,价值原则和价值取向严重扭曲。同时,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经济至上的观念降低了人们的政治观念,青年人政治信仰呈现出淡化的趋势,注重物质经济利益,政治热情和政治参与意识日益淡化;推崇个性和个人价值,集体、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日益淡化,存在着一种忽视精神力量的庸俗的、低级的物质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倾向。另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就业机制使当代大学生承受相当大的压力,致使部分大学生对国家制定政策的正确性产生怀疑和不满情绪。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对国家意识、价值观念认同感的日益弱化。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消减了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追求,侵蚀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精神动力,导致虚无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的产生。此外,“市场是利用利益机制提供激励动力,运用货币职能促进经济运行,这必然会强化人们的利益观念,其负面影响会泛化金钱的功能,诱发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 [3]

(二)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纷纷传入中国,对当代大学生的传统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消极的西方思潮曾一度在高校学生中传播,甚至成为时尚,致使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在文化及价值选择和追求上产生困惑和犹豫,使得一些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对西方某种落后的或腐朽的文化观念产生认同,而排斥民族的优秀 文化,导致民族虚无主义倾向的出现。少数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逐渐淡化,热衷于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淡漠本民族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热衷于以西方好莱坞、迪斯尼、麦当劳、肯德基等为代表的大众消费文化,崇尚西方的价值标准和社会文化,崇拜西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这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和民族精神面临重大挑战。此外,以西方伦理中的个人主义为核心的存在主义、实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等,极大的刺激了我国的青年大学生。不少学生一味强调自我意识、主体意识,追求独立的自我,要求以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独立思考,自我选择,要求独立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设计人生道路,出现了政治观念淡化,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主体自我化的倾向,这种情况极易导致大学生产生个人主义。

(三)独生子女家庭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路径上,既强调个人奋斗,又对学校、家庭和社会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这与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化是分不开的。一方面,现在大学生的组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多为独生子女,面对的是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在当代,独生子女因其“独”,在家中是“小皇帝”,是父母唯一希望的寄托着,因而也就抬高了独生子女在家中的身份和地位,进而强化了为人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于是,所有父母都想使自己的子女都成为有用之人,成为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导致对子女的爱缺少理智,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万般迁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还隔断孩子同周围环境的接触,孩子自我探索活动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活动。父母的这种过分疼爱,对孩子的大包大揽,从而使独生子女在父母的一系列替代活动中,最终丧失了自我,养成很大的依赖性,导致个性孤独,不和群,尤其是处理日常生活的能力较差。另一方面,他们阅历单纯,挫折承受力差,当发现思想与现实存在差距时,价值观容易动摇。此外,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宠爱,使他们习惯接受他人的关心、爱护,而不知道去关心、爱护他人,没有兄弟姐妹的相互谦让的生活体验,使他们不能体会到对集体的责任,这样使部分大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形成了自私心理,功利主义较强,只为自己不为他人,把满足自己作为唯一的目的,从而导致这些人集体主义的淡化。

三、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新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视野中,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根本动力,既决定着大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又决定着大学生勤奋学习以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的重要思想保证,也是新时代的内在根本要求。

(一)巩固思想政治教育课主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高校必须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的资源和优势,认真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一是要从德育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把思想政治课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来落实。二是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学校组织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上不定期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找准切入点进行教 学研究,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三是定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与形势政策的考核评估,对教学成果及时评价,以更好的引导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真落实“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确保思想政治课在人才培育中的重要基础地位,全方位推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既要抓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又要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知识教育与理论灌输职能历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鲜明特点和传统优势,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替代的。而社会主义以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教育,加强当前国情的理论灌输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认同基础和现实依据。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从内容上讲,首先要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方针,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概念,也是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核心概念。”因此,高等院校要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进而树立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价值目标。再次,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就要坚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最后,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高等院校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使大学生理性应对新时期的形势和挑战,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要贴近大学教育的精神诉求,要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一方面,“大学教育不单单是一种技能教育,更是一种精神塑造。”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真正使培育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说服力,也更能够使大学生从内心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基本价值。” [8]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

(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代表着一个民族群体的性格特征、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思想品格,是民族优秀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民族文化的本质和精华。” [9]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既是激励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发展壮大弥足珍贵的精神支柱,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与文明的积淀。因此,“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应该成为传承、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和前提。”文化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其历史及发展的大河中留下了博大丰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传统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伦理价值底蕴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

[10]

[7]

[6]

[5]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11]当代中国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塑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文化。要大力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离开了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及价值观的继承,民族精神的重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深刻的了解,就难以产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12]还要充分认识积极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发展中华创造的一切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也包括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中合理的成分,是我们文明的内在要求。江泽民指出:“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文化是有本质区别的。要使我们的人民懂得,坚持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国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13]只有教育大学生善于吸收外国的先进文明,才能真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国情教育也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国情教育是增强民族责任感的有效途径,没有对国情清醒的认识就不可能有深沉的民族责任感,就不可能找到报国之路。只有始终将爱国主义作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大学生积极开展国情教育,引导他们发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倡导注重整体利益,始终把国家、民族的进步,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的利益之上,将自己的职责准确定位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振兴中华民族伟大事业做贡献。

(三)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大的、抽象的、理论化的观点转化为青少年切实需要、乐意接受、能够理解的东西,这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少年的成长统一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青少年自身道德发展的需要。因此,“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绝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理论的教育,它根本上是一种实践的教育、养成的教育。” [14]“教育是一种导向,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 [15]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与社会生活接轨,充分考虑社会生活的导向作用,并以此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实践出真知。“一切正确的认识的最终来源都是实践。比之于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具有直接性、现实性和及时性的特点。” [16]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托于课堂教学,显得空洞乏力,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而社会实践活动则是克服这一缺陷的重要形式。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接触到的就是具体的实物,而不是抽象的概念。不论是社会调查、还是公益活动,也不管是勤工助学、还是科技推广,大学生都能得到亲身的感受。这种感受是生动、具体的,是他们在课堂上、书本上所无法得到的。因此,社会实践活动会使大学生有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感悟。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有机会进入社会各阶层,了解时代新信息。应该说,社会实践既对大学生产生正面的教育引导,也有负面的砥砺冲刷,这种正反两方面的思想教育都是直接的、生动的、不可回避的,是对学校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尽可能通过自身的角色体验、情境体验,让他们成为社会化成长中的主动者;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不断增加对社会的了解,知晓乡情、国情、世情,把自己的主观认识建立在现实之上,从而自觉拥护党的政策、端正人生态度、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增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的把个人奋斗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另一方面,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学到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准则,增强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艰苦朴素以及勤俭节约的意识,提高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心灵的精华、思想的熏陶、认识的升华、觉悟的提升。因此,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在社会实践中接受锻炼和教育,提升精神境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责任感,准确定位自己,确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并在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结束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优秀价值观念,借鉴了近现代社会文明与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蕴含着几千年人类文明曲折发展历史的精华积淀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哲理,引领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是承载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高校应当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把巩固思想政治教育课主阵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心田,使大学生自觉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贡献。参考文献

[1]戴木才,田海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2):37.[2]周云彪.析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趋势[J].广东农工商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3]兰陈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透析[J].凯里学院学报,2008(4).[4]王晓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审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39.[5]雷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路径分析[J].思想政治研究,2009(2):262.[6]王华斌.构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4):79.[7] 靳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陶韶菁,王功敏.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0):83.[9]温国政.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与培育[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9.[10]姚志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价值观优化教育研究[J].江南论坛,2008(10):50.[1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4.[12]谢松明.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缺失与构建[J].实践与探索,2008(12):56.[1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4]田玉敏.美国中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及其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15]杨雄.面对“第五代人”:新的教育与引导[J].中国青年研究,2002(3):31.[16]赵亚芝.论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2):36.

下载中国梦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梦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肯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内核,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价值观的确立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冲击......

    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音乐与舞蹈学院12级音乐学专业刘玉如1205010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

    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我们大学生只有自己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崇高理想追......

    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姓名:蒋美玲 学号:140118024 专业班级:嵌入14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

    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团体,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同时由于学生时代的局限,应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大学生如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类 吴安安 学号20***摘要:面对当下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一大群体的大学生们,应积极自......

    大学生如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

    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音乐与舞蹈学院12级音乐学专业刘玉如1205010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