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与政治教案
吉林电大桦甸市分校附设中专
农村实用人才学历教育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 案)
主讲人:张丽
2010年4月
第一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重点:
◆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
◆掌握价值规律
◆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教学难点:
◆自觉运用价值规律 ◆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教学时数:1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一、商品和货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
在经济生活中,商品价格总在不断变动,不仅不同商品的价格不同,就是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价格也不尽相同;而且商品的价格不会无限上涨,也不会无限下降,似乎有规律可循。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
市场上商品的价格高低不等。首先,是它们的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其次,价格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时间、地域、文化等。
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
在市场上,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短缺会造成该商品紧俏难买,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当某个商品供过于求时,过剩造成商品的积压,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被称为价值规律。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三、消费和消费观
(一)不同的消费行为
消费方式主要分为钱贷两清的消费和信贷消费。消费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首要因素,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商品价格、消费心理等也是影响消费的因素。
(二)常见的消费心理 影响人们消费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求同心理
2、求名心理
3、求实心理
(三)科学的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当消费。
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商品。过度消费和消费不足都是不可取的,应该适度消费。
2、统筹兼顾,合理消费。
消费者应处理好消费和积累、当前消费和长远消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关系,处理好生存消费、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的关系,使消费既能满足现实需求,保证身心健康,又能兼顾长远需要,促进全面发展。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消费者应该选择绿色产品,注意垃圾的处置,注重环保,节约资源。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人民收入水平总体不高,应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第二课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一、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
人们消费的产品和服务,主要是由企业提供的。企业从市场上购买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商品,同时也源源不断的向市场输送自己生产的商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企业的含义和类型
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向社会提供商品的经济组织。
按所有制形式划分,我国的企业可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按组织形式划分,我国企业主要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司制企业占据着支配地位,大中型企业通常采取这种形式。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三)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销售收入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即产出与投入之比。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是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在具体生产经营中,主要方法有:
第一、面向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第二、创新技术,推动企业集约型发展。
第三、提高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第四、改善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企业中的劳动者
(一)劳动模范显身手
劳动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企业中的劳动者包括管理者、技术人员、普通工人等,他们的工作岗位有所区别,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能有所作为,都应受到尊重。
(二)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劳动者素质的竞争。
第一、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第二、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第三、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企业长盛不衰的保证。
(三)成为高素质劳动者
要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确立职业理想,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培养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
第四、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第五、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心理素质。第三课 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一、个人收入与分配
(一)多元的家庭收入
城镇居民收入结构主要由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构成;农村居民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构成。
(二)个人的收入和分配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实行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也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三)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坚持效率原则,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使劳动者的劳动贡献和劳动报酬紧密结合起来,就是要按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打破平均主义,激励劳动者和建设者的积极性,鼓励人们多劳动、多积累。
坚持公平原则,就好似要防止分配不公,比卖弄个人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
二、依法纳税
(一)个人纳税面面观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无偿取得财产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是国家强制取得财政收入最直接的形式,也是征收面积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税收有不同的种类,根据征税对象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二)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取得各项收入征收的一种所得税,是我国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三)确立纳税人意识
纳税人是税发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依法纳税不仅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而且是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
三、投资理财
(一)安全方便的储蓄
储蓄是指将货币存入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当存款到期或储户随时提取时,由金融机构归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活动。
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 限
(二)风险与收益并存的证券
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
证券是一种稳健的投资工具,通常有利率固定、风险较小的特点。根据发行者不同,我国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三)冷暖相知的商业保险
商业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工具。商业保险一般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第二单元 投身经济建设
教学重点: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教学难点:
◆坚持科学发展观
◆面对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如何自主创业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四课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图例分析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同时,还必须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这是因为:
第一、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目前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第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和市场两种基本手段相互配合、缺一不可,但两者地位并不等同,市场的调节作用实际上是价值在起作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计划是对市场失灵的校正和补充。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它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又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表现在: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市场 经济。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政府实行强有力调控的市场经济。
(二)遵循市场规则 维护市场秩序
市场要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不仅需要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良好的微观经济秩序。一方面,要求企业与居民自觉遵循市场规则;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市场经济的规则主要包括:资源交易,平等竞争,诚实守信,等价有偿。
第五课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国建设小康社会
(一)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
(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面小康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为我国设计了实现现代化分三步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上主要有以下目标:
第一、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二、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第三、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人口明显增加,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第四、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一)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社会化和信息化等内容。
(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经济结构的调整还包括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发展经济中要坚持资源节约与 环境友好的基本原则,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和谐发展。
第六课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一、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
(一)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
通过30多年对外开放,我国逐步成为开放程度最高的发展中大国。
(二)日益扩大的对外经济贸易
改革开放强,我国处于半封闭状态,对外经济贸易规模很小。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国际经济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30年。
(三)“引进来”和“走出去”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走出去”的规模将越来越大、范围将越来越广,并将与“引进来”共同构成支撑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的两大支柱。
二、面对全球化,增强开放意识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技术、资本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二)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是经济和社会发挥在那的客观要求。
首先,对外开放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其次,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对外开放。
组后,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三)增强风险意识
在经济全气话过程中,我们要提高风险意识,高度重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分享全球化带来的收益的同时,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全面增强自我保护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一是要正确面对全球化。
二是积极参与全球化。
三是在全球化中加快发展本国经济,增强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
第三单元 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教学重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民主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教学难点: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八课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一)从农民工中产生人大代表谈起
根据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草案的有关规定,2008年我国首次在不断壮大的农民工队伍中产生全国人大代表。
(二)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利都来自人民、属于人民,这决定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不断提高相适应。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抱住那个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从我国民主政治的实践谈起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伟大实践中,是适应中国国情和社会进步要求的选择。
(二)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必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
(三)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能够有效整合人民群众中各个阶层和群体的不同利益。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能够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四单元 参与政治生活 教学重点:
◆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人民政府服务人民
◆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教学难点:
◆公民如何自觉参与政治生活 ◆自觉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九课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一、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一)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利机关代表和被选举为国家权利机关代表的权利。
第二、政治自由。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三、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权利。
(二)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形式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三)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
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有多种合法的途径和方式。
第一、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
第二、通过人民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行使监督权。
第三、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
此外,近年来还出现了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村务公开栏、民主日、监督箱等新形式、新方法,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更广泛的渠道。
二、人民政府服务人民
(一)感受服务型政府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政府必然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二)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政治职能: 2.经济职能: 3.文化职能 4.公共服务职能
(三)监督政府权利的行使
在我们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公民监督政府权利的行使,也是在行使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公民监督政府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有: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批评、建议、举报、信访、行政复议、申诉、行政诉讼、民主评议、民主测评。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一、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一)体味公民政治性义务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在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同时,也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
(二)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
政治性义务,指的是公民依据宪法、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的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性义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第二、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第三、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
第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三)履行政治性义务的意义
公民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不仅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有利于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广泛充分地实现。
第二、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第三、有利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第四、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自觉参与政治生活
政治生活是人民重要的生活领域。选举投票、两会召开、听证会、媒体监督、国际交流、评议政府工作、公益活动等,这些都是政治生活的表现。
(一)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政治意愿,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决策、参与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政治参与既是公民的一种权利,也是公民的一种责 任,公民应当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族共同繁荣,这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第十一课 关注国际社会 维护国家利益 进入新的世纪,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更加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一)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采取更为积极的外交政策,更为深入地、全方位地参与、融入国际社会。
(二)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
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历来注重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定亲疏。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依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作出判断,根据国家利益和世界人民的的福祉来决定自己的立场,不盲从、不屈服于任何势力。
在国际经贸往来中,中国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依法保护合作者权益;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缩小南北差距;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坚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三)自觉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任何国家在对外交往中,都必须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这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国家安全。
二、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一)感悟当今时代的主题
当今世界面临着一系列难题,比如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在这些问题中,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全球性问题主要是两个,这就是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事务和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三)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的和平发展,就是争取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加快发展自己,同时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第一、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第二、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第三、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
第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第五、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五单元 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重点:
◆教育是兴邦之本
◆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
◆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建设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意义 ◆和谐社会总要求
教学难点:
◆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 ◆建设和谐文化 ◆参与建设和谐社会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古往今来,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人们一直在追求社会的平等、安定、和谐。
第十二课 关注改善民生
一、优先发展教育:学有所教
(一)共享人民满意教育的阳光
(二)教育是兴邦之本
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第二、教育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
第三、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的必然要求。
其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
二、医疗和社会保障:普惠百姓
(一)民生新蓝图
党的十七大报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生活的新图 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二)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病有所医
建议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有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为保障人民健康,国家采取了许多重要举措。通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新型农民合作医疗三大制度,实现全民医保;通过医疗救助温暖贫困人口,救助范围包括城市低保对象、农村特困户和五保户。
(三)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民之所安
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的各个部分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构成的统一体,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方面。
第十三课 建设和谐文化
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透过奥运看文化
(二)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文化的社会本质和社会作用有着根本的区别。文化既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还有腐朽反动的、低俗的文化。
(三)建设和谐文化
我国新时期的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建设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其次,建设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世界的需要。
再次,建设和谐文化,是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的需要。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谁在“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 的任务事迹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十四课 构建和谐社会
一、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
(一)“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在政治上,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二、和谐社会 共建共享
(一)最新最美的画卷
描绘和谐社会基本特征〃〃〃〃〃
(二)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三)人人参与建和谐
建设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
参与和谐社会建设,首先要认清社会发展的方向。其次要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地将个人情感上升为理性行为。第三,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具有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用于奉献、用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使命。
第二篇: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昌 吉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科目: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师:王军义班级:时间:
教 案 本
2015中医康复保健 中职检验1 中职检验2 中职口腔修复工艺 2016.9——12月
2015 2015 2015
第一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第一课(第一讲)商品的交换
周次:2 时间:2016 节次: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师生互动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商品与货币的发展;商品的价格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通货膨胀;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
2.能力目标:、纸币不是货币;解释生活中导致某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用途;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商品、货币的含义、产生
(二)商品价格变动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一)货币的神奇力量
1、什么是商品
2、货币的产生过程
3、货币的基本职能
(二)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
1、供求直接影响价格
2、气候、时间等因素间接影响价格
四、学习思考题:
从你喜欢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变动认识商品
五、教师参考资料:
(一)邢思等《共话时政社会热点通俗读物》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二)网络 新闻 时事
六、课后分析小结:
第一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第一课(第二讲)商品的消费
周次: 3 时间:2016 节次: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法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价值规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价值规律的作用;影响消费的因素。
2.能力目标: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健康的消费观、认识正确的消费观念。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健康的消费观念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如何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春节压岁钱大比拼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2、价值规律对人们生活影响
3、价值规律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三、丰富多彩的消费
(一)常见的消费方式
(二)影响消费的因素
(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活动平台] 聚焦学生名牌消费
目标:认识合理消费的重要性,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积极、健康的消费习惯。
步骤:观察日常生活中良好消费行为或不良消费行为;分组写出小品角色,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同学中存在的这种消费现象进行分析;每组上课进行表演,坚持正确消费观,反对错误消费观;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评价。
四、学习思考题:
班级春节压岁钱消费调查
五、教师参考资料:
(一)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理论热点面对面》学习、人民出版社2008版
(二)网络 新闻 时事
六、课后分析小结:
第一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第二课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周次: 4 时间: 节次: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法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了解企业及企业经济效益;劳动者在企业中作用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企业的含义;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企业成功的主要因素;如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2.能力目标:公司的含义;企业怎样才能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的经营发展,企业的优胜劣汰;劳动者的就业观和提高素质的途径。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企业提高自己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和该如何做才是一个合格的劳动者。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1.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企业成功的因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2.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的生产发展
利用多媒体列举几家公司和事业单位,判断它们是不是企业,为什么? 1.企业的类型、2.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二、企业的经营发展
教师活动:多媒体列举几种知名品牌手机,让学生选择。
三、新时代的劳动者
四、学习思考题:
对假期见习打工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一次分析
五、教师参考资料:
(一)洪向华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新华出版社2008版
(二)网络 新闻 时事
六、课后分析小结:
第一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第三课 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周次:5 时间: 节次: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讲授、案例法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我国的分配制度;收入公平问题;国家税收;个人投资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税收的种类和特征;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识别股票、债券与商业保险的区别和含义。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概括出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有利,;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投资观念。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二)存款储蓄 ;我国的商业银行;股票、债券、保险。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裂变过程
1、我国的分配制度
(1)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兼顾效率与公平:公平含义 收入公平问题 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
(1)收税的特征及种类(2)税收的性质(3)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4)税收的种类
四、学习思考题:
从父母处了解家庭近几年的收入,父母进行了那些投资
五、教师参考资料:
(一)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理论热点面对面》学习、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二)网络 新闻 时事
六、课后分析小结:
第二单元 投身经济建设
第四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周次: 6 时间: 节次: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讲授,师生互动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和基本特征,了解中国市场经济。
2.能力目标:加深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认识;认识和体会中国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特点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特征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视频《新闻》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思考:
1、衡量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成绩,就是要看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小。这里,教师简单介绍国有经济。可通过列举大量的实例,说明这一点。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3.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的依据是什么?
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作为市场经济一般性,不管哪种社会制度,只要有市场经济存在,这种一般的特征也就必然存在。
三、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配置资源、(2)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2.国家的宏观调控
思考:
1、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是什么意思。
四、学习思考题:
1.有人认为,在现阶段,所有非劳动收入都属于剥削收入。这种看法正确吗? 2.我国水价的思考
五、教师参考资料:
(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二)网络 新闻 时事
六、课后分析小结:
第二单元 投身经济建设
第五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周次: 7 时间: 节次: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法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小康社会含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2.能力目标:理解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协调发展。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资料一:过去五年我国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
资料二:2013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效益较好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资料三:2006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资料四:2005年全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意义 播放资料六:视频:绿色小康路。请学生思考: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林昌村,一个算不上富裕的村庄,在仅仅二年的时间里,村容村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的奥妙究竟在哪里呢?
经过讨论得出结论:林昌村在发展中树立和认真贯彻了科学发展观
四、学习思考题: 网上学习了解中国小康社会发展
五、教师参考资料:
(一)洪向华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新华出版社2008版
(二)网络 新闻 时事
六、课后分析小结:
第二单元 投身经济建设
第六课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周次: 8 时间: 节次: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讲授,师生互动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经济全球化;我国对外开放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理解对外开放的意义,我国对外开放的渠道。2.能力目标:理解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关系。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我国对外开放的的基本国策
(二)经济全球化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
(一)案例聚焦:
资料一:过去三十年我国对外开放取得新成就。资料二:海尔的国际化之路。思考园地:
1. 我国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说明了什么问题?
2. 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渠道是什么?你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吗? 3. 请查找资料,看看我国还有那些“走出去”的知名企业?
(二)视频:中国2002年加入WTO的现场录像 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金融危机和全球化的关系? 2.我们是否应该坚持开放的政策?
四、学习思考题:
为何说加入WTO是柄“双刃剑”?
五、教师参考资料:
(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二)网络 新闻 时事
六、课后分析小结:
第三单元 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第七课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周次:9 时间: 节次: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讲授,师生互动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能力目标:为了确保人民当家作主,认识我国政治制度。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请同学们讲一讲国徽的含义?
(一)我国的人民代表到大会制度 视频:“人大的会议”
(二)我国的政党制度
案例:第一次政协会议的图片会议讲解:多党合作的内容 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要区别***和西方的多党制。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视频:“魅力新疆”讲解:制度的基本内容。
根据我国的历史,文化特点,民族关系,民族分布情况做出的制度选择。
四、学习思考题:
了解2014年中国两会理解人大制度为何是中国最基本的政治制度
五、教师参考资料:
(一)魏晓文、杨慧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二)网络 新闻 时事
六、课后分析小结:
第三单元 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第八课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周次: 10 时间: 节次: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法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人民民主、政治文明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2.能力目标:党的领导是坚持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如何完善我国的民主制度
(二)如何完善民主制度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农民工当选人大代表”
(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资料二:视频“关注民生” 资料三:了解婚姻法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过程
(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一定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永葆活力。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材料四;视频“草根民主”谈一谈感受?活动
党的领导与人民党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坚持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
四、学习思考题:
以四人一组编制一份法制小报
五、教师参考资料:
(一)2014年中国两会相关报道
(二)网络 新闻 时事
六、课后分析小结:
第四单元 参与政治生活
第九课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周次: 11 时间: 节次: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讲授,师生互动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维护国家利益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民主权利的相关知识,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2.能力目标:提高自身政治素养,更好地融入社会政治生活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了解民主权利的相关知识
(二)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是每一个公民的光荣职责。事例一:广西高中生发现的雅虎网站地图问题。事例二:奥运志愿者
事例三:中学生在荷兰参加国际活动时要求会场悬挂中国国旗
(一)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问题:以上的案例公民在行使什么权利?你知道我国公民还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吗? 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形式?
(二)人民政府服务人民
视频:《温家宝总理: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华南虎事件:监督政府权利的使用。
四、学习思考题:
试从当今信息社会下谈公民对政府监督的意义
五、教师参考资料:
(一)张伟 《经济政治 职业生活》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版
(二)网络 新闻 时事
六、课后分析小结:
第四单元 参与政治生活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周次:12 时间: 节次: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讲授,师生互动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公民义务 公民责任 国际利益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公民的政治性义务,做到自觉参与政治生活,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了解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情况,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当今是吉恩的主题
能力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和民族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1)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自觉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2)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 视频:《奥运冠军颁奖仪式》《轮椅上最美丽的火炬手金晶》
一、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1.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有哪些? 2.金晶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3.履行政治性义务的意义是什么?
二、自觉参与政治生活 案例:高考听证会问题:你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有什么看法?我们身边的政治生活都有哪些?作为一名中职生你曾经通过哪些方式参与政治生活?
三、我国的政府
(一)政府的涵义及性质
1、政府的涵义
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政府是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机关的总和。
2、我国政府的性质
我国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接受监督的政府、是法治的政府、是透明的政府。
(二)政府的职能
1、经济调节。
2、市场监管
工商在全国各地严查查三鹿奶粉/打击走私贩私/卫生下乡服务农村百姓/服务下乡支持农业/政府服务热线12345
四、学习思考题:
说出自己曾经行使过得一项权利。
五、教师参考资料:
(一)张伟 《经济政治 职业生活》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版
(二)网络 新闻 时事
六、课后分析小结:
第四单元 参与政治生活
第十一课 关注国际社会 维护国家利益
周次:13 时间: 节次: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讲授,师生互动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公民义务 公民责任 国际利益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公民的政治性义务,做到自觉参与政治生活,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了解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情况,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当今是吉恩的主题
能力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和民族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1)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自觉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2)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 视频:《奥运冠军颁奖仪式》《轮椅上最美丽的火炬手金晶》
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1、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国际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由许多成员组成,有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其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主权国家的含义 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3、中国与联合国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的20多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台湾当局窃据。在中国政府和世界许多主持正义的国家的努力下,联合国大会于1971年10月25日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联合国的舞台上。
二、谱写和平发展新篇章
1、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2.出当今世界面临哪些问题?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和平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3.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六方会谈的视频
四、学习思考题:
关注一个有关国际利益的事件,并发表你的看法
五、教师参考资料:
(一)张伟 《经济政治 职业生活》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版
(二)网络 新闻 时事
六、课后分析小结:
第五单元 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二课 关注改善民生
周次:14 时间: 节次: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讲授,师生互动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惠民举措 社会保障体系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政府的惠民措施,我国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恩社会,立足本职工作奉献社会的道德目标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我国的医疗卫生制度改革。
(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视频《希望工程》《暴利药价之芦笋片》《许仙买房》
(一)聚焦生活
1、以上的视频反映出我们的社会哪些现象?
中国社会面对的问题:民生问题:教育,医疗,住房,劳动保障。(救护车一响,一头牲畜白养;住上一次院,一年农活白干;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
2、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中采取了那些措施? 学有所教:教育 病有所医:医疗 老有所养:社会保障
(二)提炼升华 视频:《新医改一年变化》《房地产市场改革》
问题:关注民生问题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可以做哪些工作?
(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献计献策(学生活动)
四、学习思考题:
了解国家关于医疗保障方面的惠民举措。
五、教师参考资料:
(一)《和谐十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精解》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二)《两会词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华网 人民网等
六、课后分析小结:
第五单元 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三课 建设和谐文化
周次: 15 时间: 节次: 授课时数:2 章节: 教学方式:讲授,师生互动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核心价值体系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如何看待不同文化;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
2.能力目标:培养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二)正确对待不同文化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
(一)聚焦生活:视频《中国话》《孔子学院》《感动中国》
1、孔子代表着什么文化、什么是文化?
2、什么是和谐文化?
3、中国要立足于世界之林,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实力?
(二)提炼升华 多媒体案例:《北大精神》《企业文化》 1.文化的类型?
2。你对网络文化的看法 3.感动中国任务评选的意义
(三)学生活动:校园文化
四、学习思考题:
你心中的班级校园是什么样的
五、教师参考资料:
(一)《和谐十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精解》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二)《两会词解:社会保障并轨》新华网 人民网等
六、课后分析小结:
第五单元 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四课 建设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周次:16 时间: 节次: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讲授,师生互动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科学发展观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2.能力目标:培养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
(一)聚焦生活:视频《感动中国》
(二)思考园地
1、我们应该怎样参加和谐社会建设?
2、什么是和谐社会?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什么是“以人为本”?
(三)提炼升华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2.感动中国任务评选的意义
(四)学生活动:我们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四、学习思考题:
你心中的和谐社会是什么样的
五、教师参考资料:
(一)《和谐十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精解》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二)《两会词解:社会保障并轨》新华网 人民网等
六、课后分析小结:
第三篇:《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完整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1课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影响消费的因素。
2、理解:通货膨胀;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健康的消费观。
能力目标:
1、纸币不是货币;解释生活中导致某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
2、认识正确的消费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用途;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教学重点、难点]
1、货币的产生;价值规律的作用;健康的消费观念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如何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教学方法] 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由货币的产生而出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和消费的问题,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堂课的主要任务。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讲授新课
第1课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一、货币的神奇力量
(一)从古到今话货币
1、什么是商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许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例如:粮食、电视机、机器、房子等。这些物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生产出来的;这些物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而是供社会和别人消费的,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我们把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叫作商品。
【教师点评】: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2、货币的产生过程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看教材,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
【教师总结】:一般等价物的不固定、不统一使商品交换仍有许多不便。由于金银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和容易分割等自然属性,金银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学过渡】: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这就是货币的职能问题。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什么是价值尺度?
【教师活动】: 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货币之所以能够作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有价值,如同尺子本身有长度,可以用来衡量物品的长度一样。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种计量单位,历史上金银充当货币时一般采用的是重量单位,如斤、两等;纸币产生后,采用了专有的计量名称,如人民币、美元的元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学生活动】:讨论:价值尺度需要不需要真实的货币;超市中的价签是不是货币的价值尺度?
【教师总结】:价签就是货币的价值尺度的作用,其并不需要真实的货币。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教师活动】:流通手段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流通手段就是流通所需要的媒介。
【教师活动】: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的直接交换,交换的方式是:商品—商品。货币产生以后,商品所有者首先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取得一定数量的货币,然后再用货币买回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此时交换的方式是:商品一货币一商品。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只能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人们常说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是这个道理。
当货币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时,就发挥了价值尺度的职能。当货币与其他商品相交换时,又体现出流通手段的职能,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货币在两个基本职能的基础上,逐渐派生出货币充当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三)纸币和信用工具
1、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教师活动】:(多媒体)一枚金币在使用过程中磨损后其购买力还和原先一样吗?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点评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和原先的购买力一样的。因此人们并不‚关心‛真实的金币的重量,而只关心它的实际购买力。也就是只要有一样东西其购买力和原先的金币一样就行,而不管它是不是金币。这就是纸币。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纸币?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点评】:作为金银条、块的货币,在每一次交换过程中,都要称重量、查成色,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于是就出现了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的成色形状、重量和面额价值的金属铸币。早期的金属铸币往往是足值的。但是随着运输和使用的磨损,这些货币很容易变得不足值,这并不影响它同足值的金属货币一样使用。人们由此而意识到可以用其他的东西代替货币进行流通,于是就出现了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教师活动】: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
【学生活动】:在课本上找出答案。
【教师活动】:纸币虽然是国家发行的,但纸币的发行量不是任意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发行过多,就会出现纸币贬值,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纸币超过了商品流通所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纸币发行过少,会造成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指市场上流通的纸币减少,人民的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下跌。二者都属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正常现象,都会导致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下降。
2、信用工具
【教师活动】: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交易的手段: 【学生活动】:信用卡、储蓄卡、支票等等
【教师总结】:这就是信用工具。(多媒体展示资料,看我们常见的几种信用工具)(1)支票、信用卡
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给持票人或收款人的票据。(2)电子货币:
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电子货币的载体是各类信用卡。
【教师活动】:小明在学校使用校园卡,这小小的‚一卡通‛使他的校园生活变了样。过去,校园购物、食堂就餐、校内看病、预约上机都要交现金,现在,只要将卡在POS机(计算机联网的 终端机)上轻轻地一刷,转瞬间一切帐目就结清了。大家说:‚真没想到,小小的校园卡竟这么神奇。‛ 现金消费和刷卡消费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持卡人可使用信用卡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也可以使用信用卡存取现金或转账结算。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流通,提供结算服务,方便购物消费,简化收款手续,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
二、商品价格的变动
(一)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
1、供求直接影响价格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资料)2007年春天开始是猪肉涨价;2008年后半年猪肉价格下跌;2008年秋天的四川柑桔下跌。
【学生活动】:讨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都是通过影响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来影响商品价格的。【教师总结】 :上述因素实际上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来影响商品的价格的。雹灾中的苹果,价格大幅度上涨,体现的是气候因素对价格的影响,而实际上,雹灾中的苹果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苹果产量大幅减少,从而影响苹果的供给量,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苹果的价格.2、气候、时间等因素间接影响价格
【教师活动】:2008年10月20日,四川广元柑橘蛆虫传言蔓延,仅半天时间,全市柑橘市场全面滞销,全国各地经销商生意大赔,橘子卖不出去,橘农望着成熟的果子一筹莫展。祸起何处呢?原来是当地一果农在柑橘园内发现大实蝇,被一网友发布到网络上。消息的广泛传播,造成消费者对柑橘安全感严重丧失,引起大家恐慌,都不敢买了。广元柑橘为什么卖不出去了?你能举出引起价格波动的其他因素吗?
【学生回答】:除供求外,影响商品价格因素的还有气候、时间、习俗等,甚至网络的创意等因素也会改变商品供求关系引起价格的波动。
(二)商品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活动】:以上我们分析了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然而,夏利车再贵贵不过宝马,再便宜也不会比普通自行车价格低。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来回忆一下,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学生活动】:是因为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教师活动】: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价格和价值是不是完全一致呢?如果不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实行等价交换,但是由于商品供求关系不断变化,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
2、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教师活动】:从我们已学的知识中,我们知道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量的大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人类劳动时间决定。在现实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由每个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呢? 【学生活动】:结合多媒体展示的资料讨论分析
学生1: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甲生产的自行车的价值量不是最大的,甲、乙、丙三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一样大。
学生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因而事实上甲生产的自行车并非价值量最大的,如果甲的价值量最大的话,就会导致生产技术越低,效率越低的生产者赚得钱越多的矛盾。商品生产者要获利更多,就必须缩短个别劳动时间。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才能解决生产者越懒,工具越差,技能越低,价值量越大的矛盾。商品生产者只能提高个别劳动时间,使个别劳动时间等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获利,否则,就得亏本。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学生活动】 :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但是,在市场上,我们会发现商品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商品的价格总是不断地上下波动。
【教师活动】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体现着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存在商品 经济,这一规律就必然会发生作用。
2、价值规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师活动】:价值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学生活动】:看书并回答
【教师总结】:价值规律主要是通过商品的价格涨跌来影响人们生活的,当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就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就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3、价值规律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
【教师活动】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供求变化影响价格变化,而价格变化也会影响消费需求,从而引起供求状况的变化。也就是说,供求关系与价格是互相影响的。请看看本8页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这一图表说明,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减少,生产者就会缩小生产,减少供应量;供应量减少了,又会导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增加,生产者就会扩大生产,增加供应量。可见,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者主动扩大或减小商品生产。
第二,刺激企业不断改进技术,降低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教师活动】:价格变动还会促使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请同学们想想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思考、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时间减少,就会获得更多利润,就会在价格竞争中更具优势。所以,价格变化与竞争,会刺激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教师活动】:看多媒体,保暖内衣销售的例子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
【教师总结】:说明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重视商品质量。
因为,消费者是为了购买到质量好的商品,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谁生产的商品质量好,谁的商品需求量就大,就能得到更多利润。这就要求生产者适应市场变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专‛,使自己的产品符合市场需要,符合消费者需要。
三、丰富多彩的消费
(一)常见的消费方式
【教师活动】:常见的消费方式有哪些?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教师活动】:钱货两清、租赁、信贷。反应我们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准叫恩格尔系数。多媒体展示恩格尔系数。
(二)影响消费的因素
【教师活动】:看教材上的案例,分析小李为什么不买车?
【学生活动】:看书讨论。
【教师活动】:收入和消费品价格影响着我们的消费。
(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 教师活动】:多媒展示喝酒的漫画。然后提出问题:这样的消费方式合理吗?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应该有什么样子的消费方式。【教师总结】:我们在日常生活只应该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结构合理,协调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活动平台] 聚焦学生名牌消费
目标:认识合理消费的重要性,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积极、健康的消费习惯。
步骤:观察日常生活中良好消费行为或不良消费行为;分组写出小品角色,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同学中存在的这种消费现象进行分析;每组上课进行表演,坚持正确消费观,反对错误消费观;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评价。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明确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学习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把握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从而理解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在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中;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布臵作业] 实训营地
P35探究实践:
一、阅读思考 [板书设计]
一、货币的神奇力量
(一)、从古到今话货币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三)、纸币和信用工具
二、商品价格的变动
(一)、供求影响价格
(二)、价值决定价格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三、丰富多彩的消费
(一)、常见的消费方式
(二)、影响消费的因素
(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教 学 设 计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2课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企业的含义;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2、企业成功的主要因素;如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能力目标:
1、2、公司的含义;企业怎样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的经营发展,企业的优胜劣汰;劳动者的就业观和提高素质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企业和公司的区别;企业提高自己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和该如何做才是一个合格的劳动者。[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企业成功的因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2、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教学方法] 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10月12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于11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上市十多年来,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公司良好的业绩也渐为广大投资者所认同的事例,提出问题: 海尔品牌代表着一个企业,什么是企业呢?海尔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海尔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作为海尔集团员工应具备什么素质?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感知企业,从而引发探究企业相关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讲授新课
第2课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一、企业的生产发展
(一)企业和企业的主要类型
1、企业的含义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列举几家公司和事业单位,判断它们是不是企业,为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什么是企业
【教师评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是现代经济活动的基本生产经营单位,是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企业的类型
【教师活动】: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都离不开商品。而商品是企业生产的。企业有哪些类型?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教师评论】: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
根据企业的组织形式分为个人独资制、合伙制、合作制和公司制等,其中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根据企业的经营内容和行业属性分为: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商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建筑安装企业、邮电企业 金融企业、科技企业。
根据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个体)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
根据企业的规模分为:大、中、小型企业。
根据企业的生产要素构成的比例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
3、公司的含义: 【教师活动】: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为什么有的规模大,有完善组织机构;有的规模很小,内部组织结构单一?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教师归纳】:原因主要在于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不同。在数百年的孕育和发展中,企业逐渐形成了几种基本的组织形式,即个人独资制、合伙制、合作制和公司制等。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企业法人。公司是企业的重要形式,是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的经济组织,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大中型企业通常都采取公司形式。
【教师提问】:如果四个人开一家企业的,该选择什么样的企业? 【学生活动】:讨论填写两种形式的比较。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教师讲议】: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五十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的企业法人。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由一定人数的股东发起设立,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不上市,不发行股票集资,所认的股份也不能随便转让;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集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都由若干人共同出资组建,这些人叫股东;股东都仅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的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
(二)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资料展示】: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通过科技创新,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拥有700多项以不锈钢为主的核心技术,其中近100项核心技术具有国际水平,这些新技术,形成了客车用冷轧板、船用中板、汽车用冷轧板、耐热不锈钢中板、不锈钢复合板、不锈钢中厚板、铁道机车轴用钢和军工用钢等八大类约100多种规格型号新产品。其中不锈钢货车、不锈钢地铁车及火车客车、机车车轴用钢和火车轮用钢等产品,分别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如何进行自主创新的?自主创新为什么能提高经济效益?
【学生活动】:讨论如何提高经济效益 【教师评论】:
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主要有:一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二进行经济核算,强化成本管理水平;三建立权威的、高效 的生产管理指挥系统,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度;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二、企业的经营发展
(一)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1、制定经营战略,确定准确的市场定位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宝洁公司的产品;思考宝洁公司是如何制定经营策略的。
【学生活动】:对比讨论宝洁公司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师评论】:企业经营战略,是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总体的、长远的谋划与对策。企业必须具有市场意识,企业最根本的经营战略,就是能真正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切实按照消费者的需求来设计和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2、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企业的信息管理
【学生活动】:讨论网络给企业带来哪些管理方面的优势。
【教师活动】:列举海尔物流成功的原因在于其良好的管理。
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企业的信息管理。企业信息化,即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企业的治理和运营情况做出迅速的反应,形成‚数字神经系统‛。
3、诚实信用经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教师活动】:多媒体列举几种知名品牌手机,让学生选择。【学生活动】: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品牌,而不选择另一个品牌? 【教师讲评】:一个品牌是一个企业的‚诚信‛标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品牌直接关系到企业形象、地区形象乃至国家民族形象。质量是品牌的基石,没有一流的质量,就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在创立品牌的过程中,只有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将优质产品推向市场,才 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强化企业产品在顾客心中的地位。诚实经营、注重品质和信用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活动平台] 企业形象设计
目标: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步骤:课前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个企业,了解企业的宗旨和文化;讨论确定设计图标方案,搜集相关参考资料,用计算机有关软件设计出来代表企业形象的图标;上课进行交流,并选出最佳企业形象设计。
(二)公司经营的优胜劣汰
1、企业联合
【资料展示】:多媒体观看一汽联合天津夏利的事件。讨论一汽为什么要联合夏利;夏利为什么又被‚联合‛了呢? 【学生活动】:讨论一汽和夏利各自的优缺点 【教师评论】:
企业联合是指大企业之间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经济效益,而实行的合营或合并。市场如同竞技场,大家都按照统一的竞技规则参与竞争,谁的实力雄厚,谁的竞技能力强,谁就会处于优势地位;谁缺乏实力,谁就会被淘汰出局。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铁的法则和必然结果。一汽和夏利他们之间通过联合,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2、企业兼并
【教师活动】:讨论企业的兼并是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并举出一个案例来。
【教师评论】:企业兼并是由经营管理好的、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吞并那些经营不善、企业效益差、长期亏损甚至资不抵债的劣势企 业。实行企业兼并,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臵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强化企业风险意识。
3、企业破产
【资料展示】:看多媒体上的漫画,‚这样的企业该不该救?‛ 【学生活动】:讨论,在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该怎样处理?其实破产有它的坏处,但破产的好处是大于坏处的。【教师评论】:
企业破产,就是对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在市场竞争中破产一批素质差、效益低、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企业,资源向效益好的企业和行业集中,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
三、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1、劳动最光荣
【教师活动】: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小到吃穿,大到飞机、人造卫星都是劳动者的结晶。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从社会上获得了多少,他的价值是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没有劳动作为依托,个人的价值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学生活动】:讨论劳动对个人的意义。
【教师活动】:劳动者通过参加劳动并取得报酬,以满足和提高生活需要,创造美好的未来生活。只有在劳动中,人们才能够享受劳动的喜悦,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有些人好逸恶劳,或者不能正确认识劳动带来的快乐,没有价值成就感,而使自己 碌碌无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使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蔚然成风。
2、就业是民生之本
【学生活动】:讨论劳动就业的重要性。
【教师活动】:劳动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政府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臵,大力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积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的政策。每个劳动者都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走向合适的工作岗位,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
3、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并谈一下个人的想法。
【教师点评】:
树立职业平等观。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在靠辛勤的劳动创造社会财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都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树立自主创业观。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自己创业,不仅能够找到合乎自身能力、意愿的职业,还能够在创业过程中寻找机会,发挥才干,发掘潜能,陶冶情操,促进自我的完善。
树立灵活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 自由职业者,如律师、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家庭小时工、街头小贩等就业方式不断增加,只要依法从事有一定报酬的劳动,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都可以灵活选择。
(二)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多媒体资料】:多媒体播放劳动模范许振超的‚一钩准‛和‚无声响操作‛等绝活。讨论劳动者素质对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学生活动】:讨论并看书总结劳动者素质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教师评论】:劳动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没有劳动就没有个人的价值。特别是现在的竞争环境和就业情况,就要求我们提高自己的素质。
劳动者的素质主要有三个:
一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职业道德。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其基本要求是: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二是过硬的专业技能素质,劳动者的专业技能素质是企业生存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三是强健的身体心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是劳动者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的基础。[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企业的基本知识和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职业意识,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社会和企业作出自己更大的价值。[布臵作业] 实训营地
P35探究实践:
二、材料说明 [板书设计]
一、企业的生产发展
(一)、企业和企业的主要类型
(二)、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二、企业的经营发展
(一)、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二)、企业经营的优胜劣汰
三、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二)、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教 学 设 计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3课 个人收入与理财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税收的种类和特征;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识别股票、债券与商业保险的区别和含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
2、概括出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有利,为企业和个人投资提出建设性建议;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税收是国家收入在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投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存款储蓄 ;我国的商业银行;股票、债券、保险。[教学方法] 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裂变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发展、税收、民生‛共同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现在的华西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职工村民的福利待遇日益增加,免费享受20多项福利待遇,生活、住房、上学、就医等方面无后顾之忧,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华西村村民的工资加奖金及入股收入分别
属于什么分配方式?华西村村民理财的方式主要是什么?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3课 个人收入与理财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一)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 教师评论】:我国的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方式。
【教师活动】:讨论‚按需分配‛、‚平均分配‛好不好。
【学生活动】:讨论并积极发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的思路得出正确的认知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师活动】:在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除去按劳分配之外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还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为什么在我国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下面内容的学习来了解。【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这种分配方式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学生活动】:按生产要素分配指的是哪些要素?看教材,进行总结。【教师点评】:参与受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分清某种分配属于哪种要素的收入。
【教师活动】:请分析教材26页小芳一家人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教师讲评】:小芳的爸爸是按劳分配;小芳的妈妈是按个体劳动者经营分配;小芳的哥哥的收入是资本和经营收入;小芳的奶奶是资本收入。
在经济学领域有这样一个比方,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这块蛋糕做大,把蛋糕分配得更合理。那么怎样才能把这块‚蛋糕‛做得更大?怎样才能把这块‚蛋糕‛分配得更合理呢?这就涉及我们分配领域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1、公平含义
【教师活动】:我们前面讨论了‚按需分配‛、‚平均分配‛是不是就是我们说的公平?
【学生活动】:讨论这两点是不是公平。
【教师评论】: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机会公平意味着每个人不管他的出生、能力、背景如何,都能够有同等的机会参与公共利益的分配。规则公平是指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优势,从而获得相应的利益,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分配结果的公平,就是社会的一切财富和利益要均衡分配于全体公民,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地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当然,结果公平并不是平均主义。
2、效率的含义
【教师活动】:前面的按劳分配是公平原则还是其它的原则? 【学生活动】:是效率的原则。效率是什么意思?
【教师活动】:效率,指的是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即以最少的代价(时间、资源、人力等)取得最多的收益。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讲求效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只有讲求效率,才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防止平均主义,为实现社会公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教师活动】:刚才我们讲了在分配时,一要考虑怎样把蛋糕做大,让大家分得更多──讲效率,又讲了如何把蛋糕分得合理,让大家都满意──讲公平。请问:是把蛋糕做大重要,还是分得均匀一点更重要?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一致: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蛋糕你分什么‛。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离开效率谈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的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蛋糕分好了大家都高兴,才会更积极地去做蛋‛。只有坚持社会公平,真正做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才能充分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积极性。
矛盾:想要把‚蛋糕‛做大,就要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怎样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呢?这就要求在对‚蛋糕‛进行分配时将每个人的报酬与对‚蛋糕‛的贡献挂钩。而每个人在能力等方面又是有差异的,所以他们所得到的蛋糕的份额必然呈现很大的差异,也就是出现不公平。要使每个人获得的‚蛋糕‛份额均匀,则无疑会损伤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效率与公平又是冲突的。
4、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教师活动】:多媒体呈现的图片,思考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学生活动】:讨论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讲评】: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是实现公平的制度保证。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正确处理初次分配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关键是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学生活动】:如何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两种极端)【教师讲评】:
政府应肩负起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再分配是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其调节目标本身就是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体现。共同富裕本身就是一个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目标。‚富裕‛意味着效率,没有效率的发展不可能实现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加,但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个人或阶层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个‚共同‛就是全体人民平等地享有致富的机会、条件和环境,平等地享有共同发展的成果。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
(一)收税的特征及种类
1、税收的含义
【教师活动】:国家的正常运行就需要各种各样的部门和物资,它们的经费来自于哪里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并选一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评论】:
每个人都与税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天天享受到的公共物品,无不有赖于税收。接受教育要有学校,看病要有医院,出行要有道路,保障国家安全要有国防,防洪、发电要有水利工程,这些都要依靠国家的税收来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一句话,通过税收,而使国家筹集到为公民提供公共物品及服务的经费。可以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税收是根基。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有计划地集中社会资金的一种手段。
2、税收的性质
【教师活动】:展示多媒体图片,观察税收性质是什么? 【学生活动】:分析图片,税收的性质。
【教师活动】: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体现着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的分配关系。
3、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
【教师活动】:小刘回到母校某职业高中办事,遇到了班主任丁老师,他热情地请丁老师到学校大门对面的某饭店吃饭消费了80元,但在结帐后索要发票时遭到饭店老板拒绝。他当即同工商、税务部门联系,老板在税务局依法追查开发票事件时,不仅不配合检查,而且采取藏匿、转移等手段逃避检查,更为严重的是该老板还伙同工作人员打伤了两名税务检查人员。有关部门责令其停业整顿,老板也受到法律惩处。对老板的惩处说明了税收的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讨论并总结税收的三个特征。
【教师活动】:有国就有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运转的基本保障,有税必有法。税收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基本特征。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4、税收的种类
【教师活动】:多媒体表格展示
【学生活动】:填写表格,了解我国税收的种类
【教师活动】:主要的税种有: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关税等。重点了解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个税种。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增值税,是对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是增值税的纳税人。
[活动平台]:制作税收小卡片
目标:理解税收的涵义和作用,明确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保证,树立纳税意识,依法进行纳税。
步骤:分若干个组,利用课余时间,以组为单位到肯德基、麦当劳等餐厅;观察肯德基、麦当劳的消费者吃完西餐是否要发票;制作税收小卡片,课上分小组进行展示说明;课下到街上做义务宣传,提醒客人要索取发票,哪怕只消费了一个甜筒。
(二)争做光荣的纳税人
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师活动】:创造情境‚学生没有自己的个人收入来源,我们有没有纳税‛,来进行辩论
【学生活动】:分成两个小组,经小组讨论后互相进行辩论。【教师评论】:实际上在我们购买商品的时候我们已经就纳税了,不过我们不是直接的纳税人,而是间接的纳税人。税收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当我们走进超市消费,到银行取款,去影剧院看电影,到书店买书……所有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纳税发生着联系。在我国现有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人人都是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都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作出了贡献。
依法纳税,向国家多纳税,是纳税人事业成功、经济实力增强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社会认同的成就。个人、企业为国家、为社会作了多少贡献,事业是否成功,纳税多少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作为纳税人,为国纳税是值得自豪的,自觉纳税是公民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
2、公民应行使监督权利
【教师活动】:刚从商业学校毕业不久的小黄中了2万元大奖。原来,他当上保险推销员后,风餐露宿的他在拿到一个大保单后,高兴地在泉州市区一家酒店犒劳自己,吃饭后,他向收银员要了发票,刮开竟发现中了两万元大奖。他从泉州市地税局领走了两万元服务业定额发票特等奖,并主动缴纳了个人所得税4000元。小黄拿到奖金说:‚以前我没有要发票的习惯,以后可得记得要了。‛地税局为什么开展有奖发票活动?你在日常消费中有要发票的习惯吗? 【学生活动】: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行使监督权利。
【教师讲评】:公民是国家税收的最终负税人,应自觉增强税收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监督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行为,关注税收的征收和使用情况,对他们的违法行为进行批评、检举,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
三、投资理财方式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0页内容,说明什么是储蓄存款活动?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有哪些?人们为什么进行储蓄存款活动?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储蓄存款的含义: 是指城乡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 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教师点拨】:储蓄活动中,储蓄机构必须按规定为储蓄者开具存折或存单作为凭证,到期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否则是不合法行为。【教师活动】:我国有哪些机构可以办理储蓄存款业务? 【学生回答】 :主要有建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浦发银行等等
2、商业银行
【教师活动】:多媒体介绍我国的商业银行有哪些 【学生活动】:了解并说明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哪些? 【教师点拨】:在我国,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二)股票、债券和保险
1、股票
【教师活动】 :结合你对股票市场的所见所闻,谈谈对股票投资的认识。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发行股票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购买股票是居民投资的一种选择。股票投资能获得较高收益,但也有很高的风险。
【学生活动】:讨论教材的案例,股票投资有非常高的收入,同时,也存在赔本的风险。
【教师活动】: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是股息和红利收入,这是从公司取得的利润中定期获得的一部分分配收入;二是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差价,这种收入有时很高。公司的经营有好有坏,盈利了能获得股息和分红,股票价格也会上涨,股民就会获得很高的收益,但是,一旦公司经营不好,亏损了甚至破产倒闭了,股票价格也会大幅下降,股民不但不能获得收益,反而承担赔偿责任。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是高风险与高收益同在。
2、债券
【 教师活动】:看教材分析什么是债券;债券和股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评论】:发行债券是企业或政府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教师活动】 :一般来说,债券主要有期限、面值、价格、利率、偿还方式等项目组成。(可找一张国库券和其他债券,向学生展示)。发行国家债券,是政府筹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用来调节货币流通量、防止通货膨胀的手段。由于国家债券由中央政府发行,政府的资信程度最高,还本付息由国家作保,所以,国家债券的安全性高,风险最小,而且收益 又比银行储蓄高,老百姓把国债誉为“金边债券”。
3、保险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假如遇到了这种情况该如何规避风险?
【学生活动】: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难回避风险的,生老病死、天灾人祸有可能发生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保险的意识,来借助社会的力量减少损失。保险是一种社会化安排,是面临风险的人们通过保险人组织起来,从而使个人风险得以转移、分散,由保险人组织保险基金,集中承担。若被保险人发生损失,则可以从保险基金中获得补偿。换句话说,一人损失,大家分摊,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见,保险本质上是一种互助行为,体现了人们的互助精神,从而保障社会健康发展。
【学生活动】:对比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区别。
【 教师活动】: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必要补充。社会保险就好像你在冬天里穿的一件衬衫,商业保险就等于皮大衣、大棉袄,有了它保证你过个暖冬。
【教师点评】:通过购买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当没有保险事故发生时,投保人的投资没有回报,当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人的赔偿就是投保人投资的回报。【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当地有哪些保险公司?它们开展哪些保险项目?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总结,积极发言
【 教师总结】:在我国,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等。从大的方面说,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财产保险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
【教师活动】:想一想,我们学生参加的保险是什么类型的保险? 【学生活动】 :积极发言: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近几年,国内保险市场出现了分红保险等新种类,分红保险在具备正常的保障功能外,还可以从保险公司的经营利润中分到一部分盈余,能吸引更多的人积极参加保险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的种类会越来越多,保险的功能也会越来越全,参加保险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知道了,既要讲效率,又要讲公平;纳税是公民的义务;利用储蓄、股票、债券和保险等积极地为自己创造财富的积累,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布臵作业] 实训营地
P35探究实践:
四、探讨回答
[板书设计]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二)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
(一)税收的特征及种类
(二)争做光荣的纳税人
三、投资理财方式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二)股票、债券和保险
教 学 设 计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4课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公有制实现形式及其主体地位。
2、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区分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它们的作用。能力目标:
通过大量实例,理解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教学重点、难点]
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教学 讨论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第4课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视频资料】演示一段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视频创设情境,引出这节课的主题。【课首案例】 ‚神七问天‛
请同学们思考:
1、航天航空工业是什么性质的经济?
2、改革开放以来,外资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如果我们的航天事业也交给外商经营,可以吗?结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2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41125个,占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数的22.65%,工业增加值、总资产、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占48.5%、60.9%、43.7%,利润总额、应交增值税的比重为41.2%、57.6%。
材料二:2002年国有经济在一些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所占比重,化工69.3%、石油92.1%、电力90.6%、汽车72%、铁路83.1%、冶金64.4%、船舶与航空航天84.5%。
材料三:据统计,非公有制经济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不足1/4,增长到2002年的1/3。近十几年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从不到1%提高到20%以上。
材料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发展。坚持把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提出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师生共同总结】:说明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取得重大发展,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
(一)公有制为主体
1、公有制的含义
是指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现阶段我国公有制经济有哪些成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特别注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不是指混合所有制经济整体,而是指里面属于国家、集体所有的那一部分资产。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引用邓小平同志的一段关于公有制的讲话(幻灯片显示),并结合我国经济的实际进行分析论证。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1)、国有经济及其地位作用
【教师活动】:国有经济是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是与我国较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请同学们看刚才展示的材料一、二,它主要表明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种地位和作用应该怎么表达呢?请看教材。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这样说,它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联系材料说明)。因此,它的发展壮大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2)、集体经济及其地位作用
【教师活动】:集体经济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周围,有哪些经济单位属于集体经济?
【学生活动】:结合生活实际,积极讨论
【教师总结】:农村主要是集体经济,城乡的工业、服务业有很多是集体经济,如: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县、乡镇、村办工业企业,商贸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等。
【教师活动】:集体经济虽然不如国有企业规模大,在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也不如国有经济的比重大,但是,也是我国重要的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的地位作用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思考与讨论,积极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共同富裕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发展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的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作用。
(3)、混合所有制经济及其地位作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幻灯片给出的材料,并思考提出的两个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经济形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投资来源的多样化,混合所有制经济还会有更大发展。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的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它里面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教师点评】: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是就全国而言,某一局部地区、局部行业也可能不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而不是简单的数量上,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占支配地位,要支配和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运行态势等。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现阶段我国除公有制经济外,还有哪些非公有制成分?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现阶段我国除公有制经济外,还有大量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1、个体经济
【教师活动】: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的经济形式。引导学生分析41页小伟的案例,请思考,个体经济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见课本41页
2、私营经济
【教师活动】: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私营经济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参考教材42页进行思考
【教师引导】:私营经济与个体经济相比较,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私营经济规模较大,设备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教师引导】:除教材上讲的这几点外,从二者的含义上看,还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私营经济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3、外资经济 【教师活动】:
外资经济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他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提醒学生注意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不是指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全部资产。并简略介绍中外合资企业与中外合作企业的区别。
4、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点拨】:请同学们注意比较,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与前面集体经济的地位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集体经济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两个说法是不同的。(简单了解即可)[活动平台] 规划职业生涯
目标:分析社会、了解自我,认识我们所处的制度背景,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增强目标意识和规划意识。对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经济实现形式有更直观的认识。
步骤:课前分四组,分别设计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规划写成交流稿,讨论自己计划的实施方式,如创业规划或应聘相应经济性质单位的准备工作、必备技能等。明确自己想在工作岗位上达到什么目标。
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引导学生思考: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占有生产资料,获得收益。
公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
第二,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师引导】: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想一想,生产关系状况是有什么决定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教师引导】: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教师引导】: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是怎么样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发展不平衡,多层次性。【教师总结】: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种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需要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教师引导】: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符合生产力状况,那么,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我们看教材P44‚小明爷爷家的变化‛讨论分析案例后的问题1、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
【学生活动】:看教材的部分内容,分小组讨论,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总结:
有利于解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教师引导】:这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结合我国的国情了解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模式,有利于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现在开始了解我们的国情、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将来投身经济建设做好准备。[布臵作业] 实训营地
P81探究实践
一、阅读回答 [板书设计]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一)公有制为主体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教 学 设 计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5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理解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能力目标:
能正确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能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学法、用法、守法,用法维护合法权益。[教学重点、难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设计]
第5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四篇:教案:1.1.2《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二框题 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课程标准】:
1.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二、【新课教学】: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课堂探究: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1)你能对上述活动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吗?(2)也许有些内容难以归类.你的理由是什么?(3)你和你的家人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吗? ◇探究提示:(1)经济活动包括:到银行贷款买房或承包一片林地、开一家小餐馆。政治活动包括: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考虑。我这一票投给谁”就交通管理或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文化活动包括: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参加一项精神文明共建活动。
(2)旁听一次“听证会”、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两项活动不易归类,因为听证会包括立法听证会、价格听证会等;而到市场购物,也可能是到文化市场选购书籍、艺术品等。
(3)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我们会受到科学的熏陶,感受到文明古国丰厚的文化积淀;参加军民精神文明共建活动,我们会体会到丰富多彩的军营文化。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所谓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谓政治,就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为:第一,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第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第三,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文化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属于上层建筑,它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或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例如,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我国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而我国的各项政治制度归根结底是为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经济利益服务的。政治关系随着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例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也正不断走向深入,社会政治关系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和调整。
◇小辞典: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的总
叫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指社会的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政治上层建筑亦称实体性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观念上层建筑又称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政治居于主导地位;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政权和领导国家政权的政党是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根源.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的上层建筑.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适应。
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当某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某些局部变化,被其决定的上层建筑也要相应地发生局部变化;而当经济基础发生根本变革,即旧经济基础被新经济基础代替时,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被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被经济基础决定的,但它并不是消极地反映经济基础,相反,上层建筑一经建立起来,就对经济基础发生大的反作用。这一反作用集中表现为一定的上层建筑总是为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2)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方面经济是基础,为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奠定物质条件,政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到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离开了经济这个基础,物质文明上不去,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设就因失去基础而成为一句空话。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中,经济处于基础和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文化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例如。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我国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所决定,并反映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
◇注意: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如同不能简单地把精神文明看作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一样.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时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盖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课堂练习: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就必然而然地提高了。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是又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两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1)一方面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2)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解析:文化的内容是多层次的,有的受经济的制约大,有的受经济的制约小。比如,教育的规模与涵盖面大小、医疗卫生事业的规模与涵盖面大小,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但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医学家的出现,又可以超越经济的制约。因此,对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需要做具体分析,不可绝对化。
3.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足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掀开历史的画卷,文化既有占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如,中国的发展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西方的发展则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今天,中闲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义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点拨:教材此处的“专家点评”阐述了如下道理:不同的社会形态(如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具有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如封建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等),这些不同的社会文化,都对该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课堂练习:
1.思想文化同政治、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这主要说明()A.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B.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答案:D
解析:题目材料包含两个信息,一是文化受经济和政治的制约,二是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但材料又单独从国家和民族的经济、政治独立的高度强调文化:的作用,结合题目的选择要求——主要说明,便可锁定D项。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A.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够决定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C.只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错误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经济、政治为基础
答案:A 解析:本题涉及两个知识点,一是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二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很明显,B、C、D项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当代经济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即经济和文化越来越密不可分,它们不断接近以至融合甚至部分重合,其突出表现是:物质产品中文化内容的价值比重迅速增长,许多消费品需要附着一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而文化也通过批量复制的方式通过市场大规模传播。正是在这种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过程中,文化产业日趋兴盛起来。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抓文化也就是抓经济,甚至是更好地抓经济,国际经济学界就把新世纪的知识经济称之为“文化经济”。
(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愈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就会极大地提高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科学技术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就会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工具的效能,从而
自18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到20世纪中叶又兴起了全球范围的新科技革命。20世纪,是知识不断创新、科技突飞猛进、世界深刻变化的世纪。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在向传统产业广泛渗透的同时,催生了新的重要产业。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各种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导致新技术不断涌现。知识和科技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周期大大缩短,科技创新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在新的世纪里,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合将更加紧密。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特别是高科技的不断创新及其产业化,将对全球化的竞争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更加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社会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生产工具、劳动者素质等生产力要素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将发生新的革命性变化。
(2)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当今世界,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今天的知识经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开发人才资源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尖端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生产力具有三个重要的环节,即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者,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因素。教育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正是通过对劳动者的改变而毅胃实现的(其作用如图所示)。通过这种影响作用,劳动者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者的生产经验,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进而创造性地制造出更为先进的劳动工具,提高劳动的效率。
当今的世界经济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竞争主要是人才竞争,这一点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许多国家都把教育作为国家发展和振兴的基础,大力培养人才。在这种形势下,现在发达国家发展经济所需要的主要资源不再仅仅是埋在地下的煤、铁、油,更重要的是人的知识,即使教育事业很发达的西方国家,也遇到人才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新经济兴起的今天,资源争夺已从“物”转到了“人”。有实力的国家,早就开始用吸引留学、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和较高的工资等方式,大量吸引高级人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才,纷纷流向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人才,也大量流向美国。为了争夺人才,很多国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采用了很多办法。商业化的各种“猎头公司”也大量出现,活跃在人才竞争的最前沿。
中国要实现自己经济发展目标,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多培养人才,同时更要注意应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才争夺战。
(3)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表现出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这种需求,一是规模巨大,数量惊人。我国当代社会对文化产品的需要无论在数量上、强度上、实现方式(规模、途径、媒介)上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二是需求的多层次、多方位。从普通市民到文化人士,从大众娱乐到艺术精品,各种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者表现出对不同种类的文化产品的强烈需求。三是一轮接一轮的文化时尚表明了文化需求的迅速转换。
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与结合,出现了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双向运动。文化已经不是单纯的文化,文化进入了社会生产领域,或者反过来说,经济活动渗透到了文化领域,出现了专门从事文化生产、文化经营的产业——文化产业。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产业正日益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崭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北京、天津、广东、浙江等地统计部门统计显示,2004年,北京市城市居民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达到27%,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广州市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2003年增长17.8%。宁波市旅游、教育、文化、信息等服务性消费支出3 190元,增长13.0%。济南市人均休闲娱乐等服务支出800元,同比增长19.7%。
◇点拨:教材此处的“相关链接”旨在让我们体会和感受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巨大发展前景。
◇小辞典:文化生产力。
文化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构成文化生产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一是作为主体的文化劳动者或生产者;二是文化资源,包括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
文化生产力的提出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生产力构成中人是第一要素的思想,突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课堂练习:
以共建“信用长三角”为主题的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论坛”于2004年5月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会议发布了被称为中国第一份区域性政府间“信用宣言”的《共建信用长三角宣言》。长三角16个城市市政府之所以要联合建设“信用长三角”,是因为()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 ②国家要积极发展教育、技、文化事业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④国家需要对国民经济进行济调节、市场监管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建设“信用长三角”就是要创设良好的文化软环境,以更好地吸引投资,促进经济的更快发展。通俗地讲,“信用”的目的在经济。因此,这体现的是信用建设的作用,故①③应选。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
一方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包括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思想文化等内容。政治文明的发展受一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另一方面,文化素质影响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水平提高了,人们受到的教育、接受的信息就越多,活动的领域就越广,民主法制和权利意识就越强,这些都会影响人们的民主素质和民主水平,使人们更好地进行政治参与,行使民主权利。
(2)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已经成为进行政治斗争、国际斗争的重要形式之一。对文化市场的争夺不仅仅是争夺票房价值、争夺经济效益,更主要的是对受众对象的争夺,对受众注意力这种特殊的稀缺资源的占有,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舆论的控制与引导。因此,失去文化市场就意味着失去政治优势,意味着政治影响力的边缘化乃至萎缩或丧失。这一点,从目前世界正在进行的空前规模的“文化战争”,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小辞典:什么是“文化战争”?
所谓“文化战争”,不同于一般单纯意义上的文化之间的争斗和碰撞,而是世界范围内进行的文化大战,只不过和血肉横飞的世界大战相比采取的是另一种形式而已。应当看到,现在的世界并不太平,美国在“冷战”结束后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凭借其军事、经济的实力,在世界各地炫耀武力,致使战火不断,使人们得不到安宁。对此人们有切肤之痛,但却往往忽略另一种战争,这就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一场新的战争,属于软刀子杀人的文化战争。这场文化战争同样也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发动的。它们凭借其实力向世界各国输出其文化产品,就如当年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一样。现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其精神产品、文化产品,如美国大片等。这场文化侵略的后果要比当年军事侵略、经济掠夺的后果严重得多。现在美国对我国既定的战略是“和平演变”、西化、分化。它靠什么来实现这样的战略呢?靠的主要就是文化。古语说得好,“攻心为上”,文化战争、文化侵略具有武装占领、经济掠夺不具备的优点,即它不是用强力压服,而是用精神手段来“化”掉你,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它的俘虏。
◇课堂练习: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说: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不仅需要用经济的复兴来建设物质文明,用政治的进步来
支持、动力和保证,如果没有文化的复兴,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论断集中阐述了()
A.经济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基础
B.政治文明是民族复兴的保证
C.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灵魂
D.民族复兴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三位一体,不可偏废
答案:D
解析:材料的总体思想是强调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共同进步,三者缺一不可,故A、B、C三项,无论选哪一项都是不全面的。
2.“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主要强调了()
A.经济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基础
B.政治文明是民族复兴的保证
C.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灵魂
D.民族复兴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三位一体
答案:C
解析:“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这表明文化是“灵魂”。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
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要改变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地位,不但要改变其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性质,而且要使其思想文化成为他国和他民族的附庸。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时代,思想文化作为国家、民族独立重要基石的作用更为明显和突出。
文化是软国力,但其作用并不“软”。一定的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持,对于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和凝聚力,对于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及其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现在人们已普遍使用“文化力”的概念,意在强调文化也是一种力量。
世界不同国家之间,围绕着文化的传播与封锁、扩张与抵制、消亡与保护等等,展开了复杂的较量。像美国这样的少数国家,借助于经济力量和先进的传播手段,大力进行以核心价值观为主的文化扩张,对其他文化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有人说,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已不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里制造的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等等。面对美国文化的大举入侵,许多国家忧心忡忡。小国弱国,对强势文化的扩张无能为力。而有一定实力的国家,则以不同方式起而捍卫自己的文化。如以法国为首的法语地区,举起了捍卫法语文化的旗帜。
◇点拨:教材此处的“专家点评”主要说明人才和知识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引导同学们明确我国目前所处的国际竞争形势,从而增强危机感,树立竞争意识。◇课堂练习:
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句话主要揭;示了()
A.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B.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c.科技在增强经济实力中的地位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答案:D
解析:本题的四种说法都符合引言的含义,但只有D项最符合题意,因为题目的规定性是“主要揭示”。解答此类题目要准确把握材料的核心思想或基本观点,而不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2.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课堂探究:根据上面的材料(见课本,此略),从科技水平和精神状态两方面,你能看出文化与综合国力有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综合国力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文化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愈益突出的一个方面。材料正表明,我国在科技力较为薄弱的情况下,民族的精神力起到了较好地弥补作用,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小辞典: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以及其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等基础实力。综合国力既包括自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物质因素,又包括精神因素,是各种因素、各个领域的总和,也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统一。◇课堂练习:
1.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美国为首“巴统”在对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的问题上采取了种种限制措施,以避免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科技技术和设备流人中国。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我们应该()A.加速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B.尽快改善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C.努力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
D.立足于自力更生,努力开发所有的高科技技术,以免受制于人 答案:C 解析:在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因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大多数国家最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各国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开发出自己所需要的所有技术,国家之间必须加强技术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巴统”对我国进行技术出口方面的限制是基于其敌视中国的战略需要。为了打破西方国家的对我国的技术限制,我国必须从自身出发,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
2.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我国成为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与此同时,印度、日本也都公布丁自己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各国竞相发展航天技术说明()A.航天技术能够提高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
B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太空技术是一个国家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
C.各国在争当世界第三宇航大国
D航天技术的发展能够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答案:B 解析:科技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的因素。航天技术具有高、精、尖的特点,能够反映一个国家
◇本课小结:本课作为全书的起始课,明显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框“体味文化”,它既是本课的前言,又是本单元的前言,还是全书的前言。具体地说,它又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解决“什么是文化”的问题,为全书的学习起到“引子”的作用;第二层次进一步指出“文化是一种力量”,对个人、对社会都产生着重大影响,从而为本单元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第一课讲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第二课讲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二部分即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这是本课的核心内容,重点讲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突破这一核心内容,课本又分了五个层次:第一,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第二,讲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第三,讲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第四,强调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第五,得出结论并渗透思想教育内容: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第五篇:中职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姓
名:司 课程所属系部:德育教学部 授
课 班 级:1
坤 1512 1513
第一课 商品交换与消费 教案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主题 商品交换与消费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了解不同消费心理和科学消费的原则。[2]思想教育目标:正确看待商品价格的变化,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念,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科学消费观。职业技能教学点:能用价值规律分析商品价格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掌握价值规律和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教学重点: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例证法、情景导学法。
教学设计: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总结本次课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设备:黑板教室粉笔,也可兼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及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结合预习、板书、图片、故事、提问、讨论等进行课堂讲解。
课前布置:让预习本课内容。教学过程 清点人数:
对学生上课实到情况进行清点、登记,严格考勤。提问与思考: [1]为什么要学习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
[2]如何学习好本课程?
[3]《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什么性质的课程?
预习新课4分钟 讲解新课:
第一课 商品交换与消费
一、货币的神奇力量
(一)从古到今话货币 1. 什么是商品?
同学们天天都与商品打交道,那么究竟什么是商品呢?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个定义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是用来自己消费的,而是用来与他人交换的;
第二,商品不是自然物,而是劳动产品。并不是有用的东西就是商品,阳光、空气有没有用?当然有,但它不是劳动产品,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但阳光和空气却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2,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什么是使用价值?
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饼干可以充饥,衣服可以抵御寒冷,汽车可以用来代步,钢笔可以满足于人们写字的愿望,等 等。总之,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一种特性。什么是价值?
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一个商品的价值大小,不是看它的作用大小,而是看它消费了多少人类劳动。汽车为什么比自行车的价钱贵?请一个同学回答。
老师:因为生产一辆汽车要比生产一辆自行车要消费更多的劳动力。为什么土鸡比良种鸡卖得贵?请一个同学起来回答。
老师:土鸡比良种鸡卖得贵,不是因为土鸡好吃,而是因为生产一个土鸡要比生产一个良种鸡要消耗更多劳动力和劳动时间。土鸡一般要半年以上,而良种鸡只需要两个月就长大了,可以销售了。显然生产一个土鸡蛋要比生产一个良种鸡要消耗更多的劳动量。
现在大家明白了:为什么生产一公斤黄金肯定要比生产一公斤生铁要消耗更多的劳动时间,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因此黄金的价值比生铁的价值要大得多。
总之,大家要记住,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越大;相反,如果消耗的劳动越少,则其人价值越小。航空母舰显然比一只木船价值大得多,因为生产航空母舰要消耗亿万个劳动力。3,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用来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商品交换最初是物物交换,如一头牛交换两头猪,一只羊交换五十斤粮食,一件皮衣交换二十个西瓜。这些都是物物交换。
然而随着商品越来越多,大量的商品需要卖出去,可是你手里的商品 我并不需要,我只需要把我的商品交换出去就行了,于是人们约定,任何商品都可以换成羊子,羊子就成了最初的货币,谁的羊子多,谁的财富就多。
后来人们发现羊子需要每天哺养,而且还可能死亡,一旦死亡就是主人的损失,所以人们又约定把贝壳做为一般等价物,即货币。贝壳不需要天天哺养,而且不会死亡。于是人们纷纷把商品换成贝壳。然而贝壳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数量不多,引起贝壳这种一般等价物供应困难,而且时间久了,贝壳也会脆烂。
随着金属材料的出现,人们后来让金属材料充当货币,如中国早期的刀币、铲币、黄金、白银等等均充当货币。
然而金属大量充当货币,不便于携带,你拿一千个铜钱可能拿得起(十二个铜板串在一起称为一吊),如果叫你拿一万个铜钱就不行了,所以人们后来又发明了纸币。如果一个人带个几
十、百把万元,并不困难。所以纸币非常便于携带。
然而大量的纸带在币上又害怕土匪抢,于是人们又发明了电子货币。你们身上的银行卡就是电子货币,你带五百亿、一千亿元都带得走,而且不显眼,非常安全。这样电子货币就产生了。那么究竟什么是货币呢?
货币就是人们共同约定的一般等价物。或者说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指货币的作用问题。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也就是最基本的作用。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任何商品都可以用货币来衡量它的价值多少,如一件衣服价值二百元,一斤肉价值二十元,一饼矿泉水价值一元五角。总之,任何商品都可以用货币来衡量它的价值量的大小。世界上单个商品价值量最大的恐怕是航空母舰,它价值几十亿美元。2,流通手段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即商品——商品;货币出现后,商品交换形式变成:商品—货币—商品。如:先把五千斤粮食换成一万元人民币,然后用一万元人民币去买回自己所需要的一台价值一万元的夜晶彩电,而不是农民把五千斤粮食给电视厂商挑起去,然后又拿回电视。人家电视机生产商不不需要你五千斤粮食,它只需要你手中的钱。在这里,货币就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或者桥梁、中介的作用。
(三)纸币和信用工具
纸币可以取代金属铸币。金属铸币难以大量发行,纸币可以大量发行。但如果纸币过量发行的话,社会上的“钱”就多了,物价就会上涨,纸币随之贬值,这样通货膨胀就产生了。
教材上有一个例子: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陆时代,一九三五年一百元法宝纸币可以买两头牛,可以时间到了一九四九年五月的时候,一百元钱连一粒米都买不到了。这就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通货膨胀。因为国民党眼看政权要倒台了,为了搜刮民脂民膏,为了维持战争经费开支,于是疯狂印刷纸币,印刷钞票,不计一切后果,结果造成了极度的通 货膨胀,纸币基本上形同废纸,那个时候钞票要用箩筐挑,口袋装才能到市上购买少量的东西。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宝货币,虽然现在我们也有通货膨胀,但是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是可以控制的,是轻度的,绝不会出现国民党时代那种恶性通货膨胀现象。因为我们国家是要讲信用的,政府是有信用的。国民党乱发纸币其实就是不讲信用的表现。
二、商品价格的变动
(一)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
教材上有个导读,说一九九二年到二00七年的十六年间,某地猪肉价格经历了五次比较大的起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时涨时跌的现象呢?
请一个学生起来回答。
老师:物以稀为贵,如果市场上的猪肉多了,就不值钱了,其价格必然下降;如果市场上猪肉少了,而吃猪肉的人又多,这个时候猪肉价格一定会上涨。所以猪肉商品的供求关系影响着猪肉商品的价格,猪肉多了,猪肉价格就会降,猪肉少了,猪肉价格就会上涨。
当然有些谣言也会影响商品价格,并不仅仅是供求关系。教材7页上说明谣言也会影响商品的价格。
(二)商品价值决定价格
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谣言影响商品价格,气候、时间、地域等也会影响商品价格。但真正决定商品价格的东西是商品本身的价值。价值决定价格。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即使供不应求,无论如何生铁也卖不出黄金的价钱,地铁票价再涨得多么高也不会比打的的价钱高;即使供过于求,一辆宝马轿车的价格再降也不会比一辆自行车价格低。一公斤鸡蛋价格再低,也不会比一公斤马铃薯便宜。因为毕竟生产一公斤鸡蛋需要付出的劳动量远远超过生产一公斤马铃薯的劳动量,所以鸡蛋的价格肯定比马铃薯高。
也就是说,商品的价格多少最张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消耗越多,其价格越高,消耗越少,其价格越低。虽然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供不应求的时候,商品价格上涨,供过于求的时候,商品下降。但是商品的价格始终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决不会偏离太远,不可能出现黄金卖出生铁的价这种现象。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现在市场上的大米假定为每公斤价值五元钱,如果你硬要每公斤一元钱去买,强行买卖,这就不是等价交换,人家肯定不会卖给你。因为 你不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行事,违背市场规律。
如果你用一只大公鸡去交换一公斤大米,你肯定也不愿意,因为这也不是等价交换。课 后 小 结 作 业
布 置 1,什么商品?2,什么是货币?3,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哪些?4,试述通货膨胀含义和原因。
2、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地调节生产。
当某种商品在市场上多了,供过于求了,生产者眼看赚不到钱,所以会自学压缩生产规模,甚至干脆不干了。如当猪肉烂市以后,喂猪的人大大减少了,很多农户干脆不养猪肉了。相反如果市场上猪肉少了,猪肉又能够卖上十几、二十元一斤,那么社会上肯定有更多的人愿意养猪,因为养猪可以赚大钱了。这时有更多的猪肉商品生产者投入资本扩大生产规模,进入养猪行列。可以价值规律确实能够自发调节生产。
[2]刺激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降低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你生产一双同样质量大小的皮鞋,与我生产的一双同样质量大小的皮鞋,都是卖300元,然而由于我的技术水平高,我可能五分钟就生产出来了,而你可能需要大半天才能生产出来,在这种情况下谁赚的钱多呢?当然是我,因为你的皮鞋价格与我的皮鞋价格卖价是一样的,而我却在一天之内比你生产更多的皮鞋,肯定我赚钱多,发财快。所以,在价值规律的推动下,商品生产者追求技术的改进,降低商品生产的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目的就是赚更多的钱。
[3]促使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谁的产品质量好,产品产量又多,价格适中,那么谁就会占领市场,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为此商品生产者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
三、丰富多彩的消费
(一)常见的消费方式 常见的消费方式有三种:
1、钱货两清: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这是比较常见的方式。当然如果涉及到大件商品,如空调机等,会有一段时间的三包:包退、包换、包修。但总体上还是属于钱货两清方式。
2、租赁消费。
在成都可以租汽车开,只要给了租金,就可以把汽车开走。这就是租赁消费。日常生活中我们租音像制品、租自行车、租房屋住,都是租赁消费方式。
3、信贷消费
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贷款买房,贷款购车,贷款装修房子,贷 款消费已经越来越让更多的人接受。在西方早已流行几十年了。
(二)影响消费的因素
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有:
1、收入
没有经济收入,手里无钱,消费就会受阻。收入越多,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才会越高。
2、消费品价格
在经济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商品价格越高,那么你所能消费的商品量就会越小;相反,商品价格越低,你所消费的商品量就越多。一辆汽车卖一万元,如果你年收入是十二万,假定全部用来买这种汽车,那么你可以购买十二辆,如果这种汽车价格上涨到六万元,那你就只能购买二辆汽车。可见,消费品价格影响你的消费水平,影响你的消费欲望。
(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正确的消费观应该是: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也就是说要量力而行,不要超越自己的经济能力。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要搞铺张浪费,不要借钱消费。这就叫量力而行,适度消费。
2、结构合理,协调消费
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物质消费,精神消费,方方面面都要考虑,不要得两个钱全部用来打酒渴,用来旅行,要讲究结构。要考虑自身的学习培训、娱乐消费、子女的教育消费等等。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重庆有一对年青夫妇,才三十多岁,就把自己的坟墓修得漂漂亮亮、非常豪华。虽然有勇气坦然面对生死,但确实是一种浪费和破坏环境,要不得。
现在珠穆朗玛峰有还有几十吨垃圾,游客的消费就不是绿色消费,影响了环境卫生,要不得。所以我们在消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爱护环境,不要以为有钱就可以乱来。
第二课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教案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企业的含义与类型,理解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理解中职生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性和努力方向。[2]思想教育目标:形成作为劳动者要具备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劳动光荣的观念。
职业技能教学点:初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知识。教学难点:理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教学重点:成为高素质劳动者需要具备的条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例证法、情景导学法。
教学设计: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总结本次课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设备:黑板教室粉笔,也可兼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及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结合预习、板书、图片、故事、提问、讨论等进行课堂讲 解。
课前布置:让预习本课内容。教学过程 清点人数:
对学生上课实到情况进行清点、登记,严格考勤。复习提问:
[1]什么是商品?
[2]什么是货币?
[3]价值规律有什么作用? [4]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预习新课4分钟 讲解新课
一、企业的生产发展
(一)企业和企业的主要类型 1.什么是企业?
老师: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这个定义有几个要素:
第一,企业以赚钱盈利为目的,不是搞慈善,都不愿意做赔本生意,投入一百万至少希望赚回一百多万,否则不如不干。第二,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是从事政治军事活动。
第三,企业向企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如汽车厂向社会提供汽车产品,宾馆向社会提供餐饮住宿服务。
第四,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而不是乌合之众,大家有目的聚在一起赚钱。
以上四点是企业概念的要点。2.企业类型
[1]按照经营内容和行业属性,企业可以分为:
工业企业(如宜宾五粮液)、农业企业(如大型养猪场、大型农场)、商业企业(如百货公司、沃尔玛商场)、交通运输企业(如客运站、港口、东方航空公司、高速公路管理公司)、科技企业(联想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都的地奥心血康)、建筑安装企业(如某某建司、中国水电集团、中国铁路建设集团、四川路桥公司、湖南路桥公司)、邮电企业(如四川邮政公司、云南邮政公司、中国快递公司)、金融企业(如中国的中大商业银行,既然是商业企业,又是金融企业;如保险公司也是金融企业)。
[2]根据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企业可以分为:
全民所有制企业(即国有企业,如五粮液公司、四大商业银行、三峡集团)、集体所有制企业(如某村开办的煤矿、皮鞋厂、砖厂)、私营个体企业(如私人的养殖场、皮鞋厂、饭馆、酒店等等都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如政府与私人合办的企业、政府与外资合办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如外国人个人出资办的企业,如成都的凯宾斯基大酒店)。
[3]根据企业的规模可以分为:大、中、小型企业。如国家电网公司 是大型企业、宜宾丝丽雅是中型企业、除开大型中型企业,其余的都是小型企业。
(二)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企业不提高经济效益就赚不了钱,无法盈利,因此必须提高经济效益,其途径是: 1.依靠科技进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能够让企业以最少的成本生产出最多最好的产品来,因而可以节省成本,赢得市场,从而赚钱盈利。
没有科技的支撑,企业工艺落后,生产出来的产品没人要,盈利就无从谈起;即使有人要买,可是由于成本太大,根本无法盈利。2.进行经济核算,健全经济责任制度
管理出效益。一个企业要善于核算成本,杜绝铺张浪费,为此要加强经济责任制度管理,企业的钱不能随便支出,人人都可以伸手随便支配。这样的话企业只有走亏损的路。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高素质的员工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员工素质影响产品质量和数量,影响企业形象,影响企业科技进步。所以通过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素质,可以为企业提高效益打下基础。
二、企业的经营发展
(一)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一个企业要么成功发展,要么失败倒闭。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 1.制订经营战略,确定准确的市场定位。
制订经营战略,就是制订经营方式方法、策略。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策略,但最根本的策略是了解市场需求,满足市场需求,企业才有出路,才有经营成功的可能。2.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企业的信息管理。
企业信息化,既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对市场作出迅速反应,了解用户需求,市场需求,从而生产出更多适销对路产品。智能化管理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3.诚实信用经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古人说长久的生意不整人,整人的生意不长久。这是强调企业诚信问题。一个企业要成功发展,必须讲究诚信,否则消费者会远离你,如此下去如何赚钱呢?
(二)公司经营的优胜劣汰
市场如战场,有竞争就会有失败、有破产。谁的实力雄厚,谁的竞技能力强,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反之则只能处于劣势,被淘汰。于是优胜劣汰的现象就在竞争中出现了。需要说明的是,优胜劣汰是一种正常现象,符合经济规律,有利于经济社会的进步。
被淘汰的企业,一般都会被优势企业所兼并,从而让优势企业更加具有实力和优势。
三、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劳动者创造幸福生活 金钱的劝告: 劳动的钱,使你幸福坦然;奖励的钱,使你加倍实干; 援助的钱,使你感到温暖;捡来的钱,使你用之不安; 偷来的钱,使你胆战心惊;挪用的钱,使你有借难还; 送礼的钱,使你加倍偿还;
以上说明只有诚实劳动,人才能真正得到幸福的感觉,任何投机取巧都可能导致得不偿失。
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民生之本,劳动创造幸福。为此我们要做到: 第一,树立职业平等观。
职业没有高下之分,劳动最光荣,无论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社会所需要的,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第二,树立自主创业观。
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政府减轻就业压力,找到自己喜欢干的工作,而且还能发挥自身才干,充分发掘自身潜力,完善自我,从而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请大家阅读教材创业故事。第三,树立灵活就业观。
人不一定要在国有企业工作,不一定非要到机关当公务员,人还可以当小时工,当作家,当画家,当自由撰稿人,当个体户,当家庭保姆。这些都是灵活就业的例子。
教材故事就告诉我们可以灵活就业的道理。
(二)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1.教材介绍了许振超增强自身劳动技能劳动素质的事例,请大家认 真读一读。
老师: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勤学苦练,终于修成正果,超越了自我,成为著名的能工巧匠,为社会做出了贡献。2.为什么要提高劳动者素质?
国际竞争是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因此,提高劳动者素质非常重要,关系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也关系到劳动者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和人生幸福。3.劳动者素质的内容
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强健的身心素质。
道德是灵魂,一个人能力再强、再高,如此没有基本的道德素养,对社会只能起到破坏作用,而且能力越强,其破坏性越大,希特勒就是这样能力强大,缺乏道德的人类败类。
劳动者专业技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劳动者专业技能越高,在具备基本道德前提下,越能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竞争能力。身心素质是一切素质的基础。强健的身体,健全的心理,才有可能让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发挥应有的水平,否则一切无从谈起。4.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方法
方法很简单:学习和锻炼,或者说学习和实践。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课 后 小 结 作 业 布 置 1,什么企业?2,企业的主要类型有哪些?3,如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第三课 个人收入与理财 教案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主题 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了解投资理财的不同渠道。[2]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和态度;形成正确的纳税人意识和投资理财观。
职业技能教学点:树立劳动光荣观念,能正确投资理财。
教学难点: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的意义。教学重点:树立纳税人意识,理解税收的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例证法、情景导学法。
教学设计: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总结本次课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设备:黑板教室粉笔,也可兼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及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结合预习、板书、图片、故事、提问、讨论等进行课堂讲解。
课前布置:让预习本课内容。教学过程 清点人数:
对学生上课实到情况进行清点、登记,严格考勤。复习提问:
[1]试简述企业的分类?16页
[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有哪些?17页
[3]劳动者的素质包括哪些方面?22页
[4]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避免吗?
预习新课4分钟 讲解新课
第三课 个人收入与理财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具体含义: 1.什么叫按劳分配?
简单地说就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2.多种分配方式有哪些?
[1]投资所得利润。如私营企业主办企业所得利润。[2]存款利息收入。
[3]入股分红。虽然你不是企业老板,但你可以在某个企业入股,然 后从利润中分得部分红利。
[4]偶然所得。如购买彩票,中五百万。[5]奖金。
[6]津贴。如高温补贴,烤火补贴。
(二)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公平的含义:公道、合理 2.效率的含义:
是指工作效率,即单位时间的劳动成效。如张三半小时生产一双皮鞋,而李四需要五小时才能生产一双同样的皮鞋。显然张三的效率要高得多,理所当然,张三应该得到更多的收入。3.如何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请先看27页事例:张老伯年老体弱,儿子残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很困难。如果单讲工作效率来维持生计,恐怕难以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政府袖手旁观,那就只有饿死了事。
因此,我们主张一方面要考虑工作效率,考虑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来分配收入,另一方面还要讲公平正义,要让那些年老体弱者,劳动技能较低的收入较少的人维持生计,以避免贫富差距太大。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体现,只有走共同富裕道路,大家干起来才有奔头,对社会主义才有信心。
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
(一)税收的特征及种类
1.税收的含义。教材上28页小字上有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2.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必须交税。[2]无偿性。交了税,没有补偿,更不会返还。
[3]固定性。征税是有标准的,不是无止境的,按标准收到一定数量即算完成纳税。
(二)争做光荣的纳税人
争做光荣的纳税人,要有下面几点认识:
[1]纳税是公民和企业的基本义务。偷税、抗税、逃税、避税、欠税是违法的。
[2]纳税是公民和企业诚实守信的证明。
[3]纳税是公民和企业事业成功的证明。像五粮液一年纳税几十亿,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非常好。
三、投资理财方式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请大家首先读一读教材理财故事。
老师:小林把压岁钱存进银行,然后用利息捐助给有困难的人,既帮助了他人,自身的本钱还在。[1]什么是储蓄?
是指公民将货币存入金融机构以获得一定利息并能返还本金的活动。[2]商业银行
定义: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款、放款,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
存款一般存入商业银行。中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农行、工行、建行、中行。
(二)股票、债券和保险 1.股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股票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进行。
股票是一种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方式,炒股的人很难笑到最后,除非你赚了就收手。久赌(炒)必输。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2.债券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或企业向社会筹措资金时,向社会发行 的债权债务凭证。如国库券、三峡建设债券、铁路建设债券等。一般说来,购买债券没有风险,收益稳定,是一种较好的投资方式。3.保险
[1] 保险是一种社会制度。投保人给付一定的保险费给予保险公司,在风险发生时获得保险金给付,将风险一部分转嫁给其他人分担,避免风险过度集中。[2]保险公司
中国有几家著名的保险公司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 [3]险种的类型
一是人身保险;二是财产保险;三分红保险(除具备保险功能外,还可分取公司经营盈余)
课 后 小 结 作 业
布 置 1,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有哪些?2,税收的特征和种类有哪些?3,投资理财的渠道有哪些?
第四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案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主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市场、市场经济概念;了解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
职业技能教学点:让学生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在经济活动中主动参与市场竞争。
教学难点:市场配置资源。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例证法、情景导学法。
教学设计: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总结本次课内容—布置作业。教学设备:黑板教室粉笔,也可兼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及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结合预习、板书、图片、故事、提问、讨论等进行课堂讲解。
课前布置:让预习本课内容。教学过程 清点人数:
对学生上课实到情况进行清点、登记,严格考勤。复习提问:
[1]公有制有几种形式?39页
[2]什么是个体经济?41页
[3]非公制经济有哪些有益作用?42页
预习新课4分钟 讲解新课
第四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配置资源 1.什么是市场?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人们的生活天天要与市场打交道,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哪一样也离不开市场。我们所需要的资源都是在市场获得的,所以市场有配置资 源的功能。2.市场的分类
市场可以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1]有形市场
有形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
农贸市场、服装市场、百货大楼、百货商场、小商店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市场,所以它们是有形市场。[2]无形市场
是指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靠广告、中间商(媒介)勾通实现交易。例如:技术市场、电子商务所进行的交易,就是无形市场。3.市场经济的含义:49页小字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也就是说你要获得你所需要的资源(包括土地、商品、人力、原材料),就到市场里去寻找、购买),这种方式通常称为市场经济。4.市场经济的四大特征: [1]平等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人要获得资源都得公平买卖,不得强制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2]竞争性
有市场就有竞争,谁的产品好,产品价格便宜,谁的竞争能力当然就强,谁就能占领市场,赚取利润。[3]法制性 市场经济运行是有规则的,这个规则就是法制,即法律制度。[4]开放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你要获得资源,可以到国内市场,也可以到国际市场去配置,去购买。市场是开放的,有能力有条件你可以把产品卖到国外。从生产上来说,你可以生产皮鞋,我也可以生产皮鞋,这是开放的,没有人限制你的行为。5.市场经济的弱点
市场经济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市场不是万能的,它也有自身的弱点: [1]自发性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可能为了追求更多利润,而自身道德缺陷等原因,可能自发地干出一些不正当的行为来,如生产出售假冒伪劣商品来,危害消费者。[2]盲目性
由于缺乏计划,人们不知道市场究竟需要多少产品,究竟需要哪种产品,因此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比如:市场上的猪肉一会儿多了,导致猪肉价格变低了;一段时间猪肉又少了,导致肉价大涨。所以这个盲目性是难以避免的。我不晓得你要养不养猪,在这种情况之下,你也养猪我也养猪,于是大家都在养猪,结果猪多了,大家都亏本。所以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3]滞后性
当大家都发现养猪多了,猪肉滞销了,要亏本了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只有亏本了事,这时候人人都是诸葛亮,然而已经晚了,迟了。这说明市场经济有滞后性的弱点。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世界上有两种市场经济,一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另一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我们的市场经济当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三个特征: 1. 公有制占主体
我们国家既是市场经济国家,又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还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要不然我们国家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了。
我国的公有制垄断了电信、银行、铁路、石油等重要行业和部门,当然是占主体了。2.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当然追求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3.实行宏观调控。
我们的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管制,从而减少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弱点,这个管制就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政府调控物价这样一些措施,以避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自发性给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哪个行业要限制发展,我们就加税,比如,烟草行业要限制发展,于是给加税,使香烟的价格高,你吃不起了,自然少说,甚至不说。这就是调控。
二、国家的宏观制调控
(一)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材给大家举了一个三峡工程的例子,说明如果国家不出面搞三峡工程,可能让企业去搞,是不可能实现的。可见,国家在宏观上为经济建设进行调控:什么事情该干,什么事情不应当搞,由国家层面来决策,来行动是非常必要的。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体现在: 1.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现在不是小打小闹的时代,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时代,客观要求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要有一个度,有一个比例,如果大家都去发展电信业,看到电信业赚钱,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大家都赚不了钱,所以需要宏观调控来把握整个经济大局,以减少经济活动的损失。2.是公有制的客观要求
我们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国家,国家要从长远和整体考虑全民利益,从而对经济进行干预,经确保全体人民和利益不受市场经济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弱点的影响。3.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
要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要发展好经济外,还需要在分配上进行调控,不然的话经济发展起来了,可能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国家通过税收以富人进行征税,然后把财富分配给收入低的人,通过这种调控,实现共同富裕。
现在我们国家大力修建保障房,然后低价租给买不起房子的人,这也是宏观调控。所以要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国家对经济建设和财富分 配的干预调控。
(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1.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1]促进经济增长
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先要发展好经济,才有蛋糕分。[2]增加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是获得收入的源泉,因此国家有责任为社会成员创造就业机会。[3]稳定物价
物价上涨过快,造成通货膨胀,那么老百姓手中的货币就要缩水,从而引起社会恐慌和混乱,因此必须通过宏观调控,稳定物价,保证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4]国际收支平衡。
当贸易逆差出现时,国家要就想办法增强出口,赚外汇,以保证收支平衡;不顺差太多了的时候,外贸部门就要努力增加进口,以顺差多了也不全是好事,会引起国际上的批评。当前我国外贸顺差太多,引起美国的不满,说我们赚它的钱,要求我们扩大进口,要求我们的人民币升值,从而减少出口,增加进口,帮助美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宏观调控的手段 [1]法律手段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努力采用法律手段,调控经济。比如制定《反垄断法》、《消费者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税法》等等,通过这些手段来调控经济,做到有法可依,从而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2]行政手段。
通过政府下行政命令,来调控经济活动。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命令各个省分担一个地震灾区县,以帮助它们搞恢复重建,发展经济。这就是行政手段。[3]经济手段
主要是依据经济政策和计划,价值规律等来分配资源,分配社会财富,从而使经济发展健康持续快速,社会财富分配合理。课 后 小 结 作 业
布 置 1,什么是市场?2,什么是市场经济?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五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教案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主题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小康社会的概念;了解科学发展,实现小康社会的途径。
[2]思想教育目标:小康社会对于中国社会的意义。
职业技能教学点: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做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教学难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教学重点:建设小康社会的途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例证法、情景导学法。
教学设计: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总结本次课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设备:黑板教室粉笔,也可兼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及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结合预习、板书、图片、故事、提问、讨论等进行课堂讲解。
课前布置:让预习本课内容。教学过程 清点人数:
对学生上课实到情况进行清点、登记,严格考勤。复习提问:
[1]什么是市场?
[2]市场经济的特征有哪些?
[3]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
预习新课4分钟 讲解新课
第五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征 1.什么是小康水平?
在“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具体说来,当人均年收入到达几千美元的样子,完全可以说实现了小康水平,步入了小康社会。邓小平时代,那个时候说的是800美元就小康了,现在由于通货膨胀,美国乱发钞票,小康生活需要人均年收入几千美元才够格。2.什么是小康社会?
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的社会就叫小康社会。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征:
[1]标准较高。
59页教材上说:“2000年年底,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800多美元;而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
上面这段话数据有错,去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超过4000美元了。然而就全国来看,虽然超4000美元,还远远没有实现小康。现在看来,人均达到8000美元的时候可能就基本丰衣足食了。[2]注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所享受的民主权利和生活环境的改善等,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既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然不仅仅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应当包括精神文化消费、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及人民民主权利的享受等等。
[3]改变不均衡局面,缩小地区城乡、阶层差距,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
现在我们国家尚有城乡差别、东西部差别、白领阶层与蓝领阶层之间的差别。只要有这些差别的存在,就不算已经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消灭这些不合理现象,消灭这些差别,在这种情况下,才能真正算得上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经济协调发展
在保护环境,降低能耗,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不发展,小康就是画饼充饥。所以首先目标要把经济发展好,把蛋糕做大,小康才不是空中楼阁。2.基本实现工业化。
现在我们国家尚处于工业化中期,而发达国家已经早已完成了工业化,进入信息化阶段。
目前我们国家还处于大炼钢铁,大修高速公路、铁路,大建各类工厂阶段,说明我们国家工业化还没有完成,更不要入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也就是信息化时代。
3.缩小三大差别: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三大差别存在就不能说建成了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当然消灭三大差别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就一定要希望早日实现。
4.稳步提高居民消费率。
过去和现在,我们生产的产品出口多,自己消费的相对较少;老百姓也愿意把钱存在银行里面,以防不测。但是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
必须提高消费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二、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小康
(一)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的衣食来源和生存之本。[2]为工业提供原材料。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皮革工业都离不开农业。
[3]关系社会稳定。没有粮食就会天下大乱。2.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包括三个方面: [1]城镇化。
要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必须让多数农民进入城市,余下的农民搞农业,才有希望摆脱困境。农民越多农民自己越倒霉。因为农民多了,土地还是只有那么一点点,而且农民多了,消费农产品的人就少,从而农产品始终卖不起价格,所以必须走城镇化道路,减少农民才是根本办法。[2]建设新农村。
农村不能老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建设把农村建设好,农村才有出路,总体上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样的一个目标。这个实现了,中国的农村才不至于与城市差距太大,中国农村才真正称得上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然的话跟非洲的农村一样,就令人叹息了。[3]生产方式现代化
要大量采用机械化耕作,采用良种,采用现代科技,发展高产、优势、高效、生态农业。
(二)、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1]工业为国民经济提供装备和技术。农业机械化,没有工业提供机械,就是一句空话。一个国家要实现军事现代化化,没有工业提供军舰、飞机、导弹和核武器,就没有军事现代化。
[2]工业为社会能源、材料。没有能源,没有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机器就不会转。没有炼钢工业,就没有钢铁,就只能回到石器时代。[3]工业为国家提供强大的财政收入、出口创汇和资金积累等。农业已经免税了,只有工业和第三产业为国家提供税收。工业又是国家外汇的主要来源。
[4]工业为人民生活提供各种生活必要必需品:人们穿的、住的、行的,都离不开工业产品。[5]为国防现代化提供技术和装备 2.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什么?
这个特色道路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指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工业化进程,并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现在电脑信息技术在各个企业都得到了广泛运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研发能力和管理水平。甚至有的养猪场都用上了电脑,利用电脑技术调控猪的食品配方。
(三)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1.什么是产业结构?
简单地说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的组合状态以及相互比例关系。2.产业结构的划分
[1]按产品的最终用途:产业结构可以划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两大部类。日用品就是消费资料,化肥农药、钢铁,就是生产资料。
[2]按产业性质:产业结构可划分为农业、工业和重工业
[3]按经济发展顺序:产业结构可以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主要是指农业,具体包括农林牧副渔业。
解放前我国农业非常落后,人均年粮食占有量210公斤,人民吃不饱,人均寿命只有37岁。而今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以上,人均寿命从37岁上升到目前的70岁。
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具体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建筑业。采矿业是挖煤、开矿、淘金、开采石油天然气等。制造业是指制造产品的行业,如生产水泥、饼干、服装等。电力,发电和输送电力。发电形式有:水力发电、核能发电、沼气发电、太阳能发电、煤炭发电又叫火电、生物发电、风能发电等等。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馆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
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教育、卫生、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政府部门)都发属于第三产业范畴。3.产业结构应如何调整和优化?
[1]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天下大乱,所以一定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千万不能出问题,否则要出大事。为此,要把农业发展好,加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农产品的供应不会出问题。[2]加速工业化。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没有工业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因此还需要大力发展工业,增强我国工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提供服务业水平,满足社会需要。美国的第三产业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70%,而我国只有50%左右的水平,因此第三产业大有作为,任重道远。现阶段我国的财富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工业,今后应该像美国那样,让第三产业成为财富的主要来源。
[4]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
信息化是国民经济的倍增器,意思是说,各行各业采用信息技术以后,能节省许多人力和物力,经济效益会大大提高,因此完全有必要加速信息化进程。具体说来就是要大力研发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1,我国三个不同地区的划分:
课 后 小 结 作 业
布置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征是什么?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有哪些?3,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 [1]东部地区。
教师讲解:东部地区包括辽宁省等十一个省市。
东部地区在全国来看,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前四名都在东部地区。
同学们讨论:为什么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目前最发达的地区? 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因为:
A历史原因。B交通原因。C信息灵通。D环境优越。[2]中部地区。
教师讲解: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安徽省,等8个省。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处于我国的中等水平,既不是最不发达的地区,也不是最发达地区。这与其地理位置相当。
[3]西部地区。
教师讲解:西部地区包括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十二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西部地区经济是我国最不发达地区。
请同学们讨论:西部地区落后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提供的参考答案:
A交通困难。总体说来西部地区有山高路陡,交通困难。B环境恶劣。缺水、荒漠、戈壁多,不利于人类生存与经济发展。C信息闭塞。也就是消息不灵,较难于了解到外部环境外部世界信息.D基础薄弱,投入少.2,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主要表现: [1]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
这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商品经济发展水平高,中西部地区相当较低。东部人经商办企业,做生意买卖成风,而西部人则这方面要差劲些.[2]各地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差距较大。
东部的广东每年向国家提供上千亿财政收入,而西部则自身难保.[3]第三个表现是:产业结构也不一样。
东部地区主要是第二、三产业为主,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农业占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西藏,农业总产值比工业产值还高。其实这是一种落后的表现。发达地区都是工业和服务业创造的产值最多,比重较大,而中西部地区,农业产值相当要较大些。3,如何优化地区产业结构? [1]因地制宜,合理分工。
这主要是指各地应该首先发挥自己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宜农则农(适宜发展特色农业就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宜牧则牧(适宜发展牧业就大力发展牧业),宜林则林(适宜发展林业就要大力发展林业生产),40 宜工则工(适宜发展工业就大力发展工业生产)。教师讲解:
四川阿坝九寨沟地区,以前是以木材砍伐和畜牧业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后来因地制宜地搞起了旅游业,发挥自己旅游资源优势,结果成为四川民族地区中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的县级经济。这是因地制宜的典型成功例子。教师讲解:
[2]各展所能、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板书)四川是一个内陆人口大省,劳动力比较丰富,而沿海地区又需要许多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既解决了四川人口多,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同时又能为沿海地区缓解劳动力紧缺的矛盾,而且还能增加四川劳动者的经济收入。这样其实就达到了各展所能、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效果。
三、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的方式是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投入多,能耗大,污染大,产出少。中央要求转变生产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发展的少投入多产出,低能耗,环境友好型的发展。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我国人多地少,人均矿产资源也不足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必须节约资源,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我们的子孙们的日子难以为继。同时,我国环境污染情况相当严重,中国再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41 必须走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使我们付出较少的环境代价。
第六课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教案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主题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了解实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2]思想教育目标:树立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思想。职业技能教学点:在实践中支持和参与对外开放。教学难点:坚持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教学重点: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例证法、情景导学法。
教学设计: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总结本次课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设备:黑板教室粉笔,也可兼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及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结合预习、板书、图片、故事、提问、讨论等进行课堂讲解。
课前布置:让预习本课内容。清点人数:
对学生上课实到情况进行清点、登记,严格考勤。复习提问: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征是什么?59页
[2]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包括哪些方面?61页
[3]什么是第一产业?
[4]什么是第三产业?
预习新课4分钟 讲解新课
第六课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现在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紧密了,中国与各国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谁也离不开谁。外国人用我们的产品,我们需要外国人的石油、矿石、木材等。全球化的表现主要有: 1.生产全球化。
美国的波音飞机,这个飞机的零部件来自于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的成千上万家工厂,而不是是美国一家波音公司生产的。这正好说明当今世界确实是生产全球化时代,国际分工和协作不断深化,各国之间的生产活动成为一根链条上的环节。2.贸易全球化。
中国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做生意,连阿根廷最南端的火地岛——距离南极最近的一个小岛上都有中国人在那里从事经贸活动。凡是有人的地方几乎都有中国人出现。另一方面,在中国做生意的外国人也是多如牛毛,浙江的义乌小商品城,来自世界五大洲的商人成千上万。
3.资本全球化。
美国人到中国投资,日本人到中国投资,现在有一百多个国家在中国有投资活动,相反中国也开始资本输出,到世界各国投资,以获得理想中的经济效益。
(二)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是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来的,这一国策已经被写进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要长期坚持。清朝的时候就是因为闭关锁国而导致落后挨打,所以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中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国策,其必要性在于: 1.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当今世界生产的国际分工越来越成为一大趋势,如果我们不参与这一时代潮流,只能自己孤立自己,闭门造车,难以发展。
像我们国家的高速铁路,就是通过对外开放,通过引进日本、德国的先进技术,加以改造、提高而掌握的,如果自己干,恐怕二十年都搞不出来。
2.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要求以最低的成本追求最高的利润。我们国家缺乏富铁矿,如果用我国的铁矿石来炼铁,那么钢厂就没有什么利润可谈,但是如果进口外国的富铁矿——100公斤铁矿石含70公斤铁,(而我们国内的100公斤铁矿石只含30公斤铁),钢厂就会赚钱,因此实行对外开放,允许国内钢厂进口外国的铁矿石,何乐而不为呢? 3.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要求。
我国不论人多地少,人均资源非常缺乏;另一方面,我国的科技和管理水平也相对落后。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办?当然就是搞对外开放,从外国购买资源,引进人才、资金、管理经验,从而加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我们只要有了资源、技术、管理经验,再加上我国人口多,生产各种各样产品就不成问题,有了产品一卖掉就是钱,有了钱,什么事都好办,这样经济建设就搞起来了。
二、加强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一)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对外开放我们已经搞了三十年,现在已经到了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时候了。如何提高,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1.开方位开放。
不但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也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不但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落后国家开放;不但在经济建设上开放,也在文化建设方面也搞对外开放。2.多层次开放。
不仅经济特区、沿海城市要对外开放,内陆地区、内陆城市、非经济特区也要对外开放。3.宽领域开放。
我国的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金融市场、保险市场、房地产市场都对外商开放,欢迎投资合作。4.走出去。
我们不但要善于引进来,还要善于“走出去”。直出去也是一种开放。我们走出去赚外国人的钱,直出去经商办企业,开矿,这也是一种对外开放,而且是一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不是固步自封,等人家送货上门,守株待兔。
我们国家现在鼓励大踏步“走出去”,找矿、找油、找气,兴办企业,只有我们主动走出去,能够提高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素质和能力,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真正提高自己,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坚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则
搞对外开放不能不坚持原则,不能为开放而开放,一切都不顾了,对外开放也要讲原则,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否则不以规矩不成方团圆。我们坚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则是:
1.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就是不能让外国人牵着我们的鼻子走,要确保自身经济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外国人在中国办企业,在有些方面是有限制的,例如外资不能控股国有银行,外资不能控制国家电力,外资不能参与国家军工生产。这些都涉及到国家的经济安全。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外国人来中国投资兴办企业,只能让他走到辅助我国经济建设的作用,国家经济建设还是主要依靠自己去搞,否则外资一旦撤走,我们就没法活了。
本身来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对外开放是目的不是削弱我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而
是增强我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课 后 小 结 作 业
布置 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为什么必须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3,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七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教案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主题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2]思想教育目标: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树立信心。职业技能教学点:实践中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对“三权分立”。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制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例证法、情景导学法。
教学设计: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总结本次课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设备:黑板教室粉笔,也可兼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及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结合预习、板书、图片、故事、提问、讨论等进行课堂讲解。
课前布置:让预习本课内容。教学过程 清点人数:
对学生上课实到情况进行清点、登记,严格考勤。复习提问: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什么?
[2]我国有多少个经济特区?
[3]坚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则有哪些?
[4]除了对外开放以外,我国还有哪些基本国策?
预习新课4分钟 讲解新课:
第七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
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人民选举出代表,组成人代会,然后在人代会上代表们又去选出政府官员,然后由官员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国家性质。归纳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
民监督。
我国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直辖市、自治区、县、乡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有这些代表都是由人民选举产生,让他们代表人民去选举产生国家机构人员,组成各级人民政府来管理国家。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要对人民负责,也要爱难民监督。2.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务委员会享有的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不可能天天开,各个代表开完会后要回家种田做工,只能留下一部分在机关,组成常务委员会,由常务委员会代表其余代表来监督和处理有关事务。
3.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代表会负责,受人代会监督。
政府首脑、法院院长、检察长都由选举产生,不是任何的,他们要对人民负责,并受人民监督。
4. 中央和地方机构各司其职,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比如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对外宣战,决定三峡工程建设等)、任免权(如任免命某人为部长)和监督权(监督政府工作,防止政府胡作非为)。
地方人代会选举地方机构组成人员,同时也有监督地方政府的权力。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代会是我国一项政治优势。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它然后完善它。
我国人代会的优越性体现在:
[1]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
谁不代表人民,人民就不会选举他当代表,当了代表不代表人民意志,也要下台,你作为代表只有代表人民行事才能得到人民拥护。[2]有利于保证国家机构合理、高效运转。
人民代表大会配合政府行使国家权力,不搞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人民的意志就是政府的意志。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行为往往得不到议会的配合,造成推诿扯皮,行政效率低下。[3]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权力的统计。
国家大事由中央决定,地方大事由地方处理,这保证了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又发挥了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中国有56个民族,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代表参与各级人代会,以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不搞大汉族主义。而且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本民族内部事务由本民族自治机关处理。
二、政党制度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