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人才流失的原因、影响及预防措施
一、人才流失的原因
纵观现代企业的人才流失,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类: 1、个人原因
因个人原因离职的员工,其大多是将企业当作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跳板,在企业工作对他们而言就是为了获得工作经验或是学习相关技术,一旦目的达到,他们就会选择待遇更高、发展空间更大的企业服务。这种情况常见于企业招聘的新人或是大学生。
同时,因职业、职位疲劳而离职的人,也不在少数。在某一行业干时间长了,人会产生疲劳感,或认为自己不合适从事这项职业,这样的人选择改行的机率很大。对自己所处职位不满的人则可能会选择跳槽,即使跳不了槽,他也不大可能安心本职。再者,事业心很重的人,对于认为不可能为自己实现事业提供充分条件的公司,他会选择离开,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种情况常见于从业三年以上、已积累较多经验人员。
最后,最直接和最普通的原因,就是报酬问题。报酬与劳动者心理价格相差大,大锅饭,同工不同酬等问题,都是引起的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2、组织原因
从组织方面讲,导致企业优秀员工离职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管理问题。其中管理者素质不高、员工激励机制不健全、未能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缺乏合理的薪酬结构、未能建立针对核心员工的长期职业发展规划和企业文化氛围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企业核心员工尤其是高管人员频频跳槽。
3、竞争对手猎头 一般来讲,各公司流失的优秀人才并没有转做他行,其中绝大部分直接加盟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因为这些公司与各自竞争对手之间人员和技术具有非常高的替代性,其中职位结构与要求也极其相似。正因为如此,公司培养的优秀员工,如技术骨干或是部门经理等极易得到竞争对手的青睐,后者为吸引这些优秀人才加盟,往往开出优厚的条件加以猎取,这也是公司优秀员工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人才流失对企业的影响
对企业而言,一个优秀员工离职所带来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正视优秀员工离职所造成的损失是开展企业人才危机管理的前提。泛泛地讲,一个优秀员工离职以后,企业要被迫支付以下成本:
首先,良好的团队因某些核心员工的离职而遭到破坏,执行中的任务因此被迫中断,企业经营效率大大降低;
其次,优秀员工离职所留下的职位空缺迫使企业重新花费一大笔成本培养或是寻找接替者,其间所耗费的时间成本还给了竞争对手有利的追赶机会;
另外,某些核心员工的离职不仅可能带走商业技术秘密和客户等资源,同时还影响在职员工的情绪,极大挫伤团队的整体士气。更为严重的是,企业高管或其他核心员工离职直接改变了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实力对比,若是集体式的跳槽,对企业来说则很有可能是致命性的打击,如著名的小霸王。人才流失对企业而言之所以成其为危机,原因也就在这里。
三、人才流失的表现方式
根据人员自愿流失表现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隐性流失和显性流失两种。隐性流失表现为员工对待工作态度懒散、工作努力下降、表现变差、经常缺勤或请病假事假、迟到、抱怨等;显性流失多表现为离职。
通常,员工有以下表现时,可以断定其具有隐性流失的趋势:请假增多(前往面试),要求公司增加工资(也许另外一家公司已经承诺给他较高的工资,等待他的答复),或者,近期将自己的休假等积攒的福利全部兑现等,我们称之为“行为改变”;这时候,员工的心思已经没在工作上了,这种现象叫做“心理上的工作撤出”。
遇到这种情况后,如果公司没有采取有效的挽留措施,员工的辞职就不可避免,到此,员工也就完成了“行为改变”、“心理上的工作撤出”、“身体上的工作撤出”三步曲,也即实现了从隐性流失到显性流失的质变。企业要留住人才,就要做一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员工的日常表现,发现异常情况马上采取措施,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人才流失。
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人才的流失,企业自身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一种推动作用。比如,企业效益差,使员工对企业丧失信心;激励机制不完备,不能科学安置使用人员,导致人才的能级不对应,员工感到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或工作单调,或在晋升、培训、提拔、考核等方面存在着某些不足等。
四、人才危机管理的策略
针对人才流失危机形成及其发展特点,人才危机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危机预防、危机处理和危机事后管理。危机预防是人才危机管理的关键,因为它能以最小的代价避免最大的损失,危机管理要求企业在人才流失危机爆发前事先建立危机处理组织,制定相应危机处理计划,实施危机预警分析和调控,努力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人才流失危机爆发,企业则要迅速进入危机处理阶段,启动危机处理程序,实施各种危机控制方案。人才流失危机平息后,危机管理并没有随之结束,企业还必需对人才流失危机进行评估和总结,进行危机事后管理。三个阶段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一)危机预防
1、人才危机意识的培养
企业要想进行卓有成效的人才危机管理,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管理者要有强烈的人才安全意识。无论何时,高素质的人才永远是稀缺的,永远是各个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对一个企业而言,能否留住人才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其经营的成败,企业管理者必需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这一点。企业管理者的人才危机意识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就是要开展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营造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承认人才不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而且还是企业管理的服务对象。企业应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实施有效激励,积极开展员工培训,帮助员工发展个人职业生涯,使员工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相协调。
2、人才危机管理计划的制定与培训
人才危机管理计划的作用在于一旦发生人才流失危机,企业能迅速根据事先拟定好的程序和计划对此做出反应。该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危机管理小组的构成;(2)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3)危机处理方案;(4)危机管理程序等。人才危机管理计划应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因岗制订,依据各岗位的重要程度、可替代性强弱以及对任职者要求的高低进行权衡选择。为了使人才危机管理计划不留于形式、富有效率并具备可操作性,该计划只能针对企业内的核心技术岗位和重要管理岗位,目的在于确保企业核心员工安全。计划制定后,还应针对该计划进行培训和模拟演练,如某一部门核心员工离职后,危机管理小组如何实施沟通管理,如何启动人才储备寻找继任者,如何控制损失和影响等。由于涉及到核心员工的模拟替代,企业在培训过程应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明白这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只是企业的一项管理制度,而不是怀疑某人即将离职。
3、建立人才危机预警管理系统
人才危机预警管理系统是对企业人才安全状况进行识别、分析、判断,并做出警示和调控的管理活动,它是企业人才危机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建立人才流失危机预警管理系统,关键是在认真分析员工离职原因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预警指标,如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感、员工对公司认同感等。预警系统建立后,实施对这些指标的日常监控,一旦它们偏离正常安全范围,系统立即发出预警信号,随后危机管理小组马上展开分析调查,弄清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评估其影响程度,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管理决策,是改善组织管理以化解危机还是正式启动危机管理程序。危机预警管理系统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企业日常人才安全方面的问题,从而为改进组织管理职能或实施人才流失危机管理赢得时间和主动。
(二)危机处理
1、危机沟通管理
危机沟通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施的好坏往往直接决定了危机影响能否得到有效控制。根据对象的不同,危机沟通可以分为针对离职员工的沟通、针对其他在职员工的沟通和针对媒体及社会的沟通。在收到员工的离职信后,企业应真诚地同其交流,了解他们离职背后的真实原因,是因为薪酬待遇还是公司制度管理有问题,看看有没有挽回的可能。如果员工去意已决,公司应予以体谅,并真诚感谢他们曾为公司做过的努力。这种富有人情味的做法能最大程度从道义上避免员工离职时携带商业或技术秘密背叛公司。同时,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离职后,企业应即时披露相关信息,公布事实真相,并表明公司的态度和立场,避免其他在职员工的恐慌和社会媒体的猜疑,将信息发布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有效维护公司内部稳定和外部形象。
2、空缺职位的填补
人才流失危机发生后,危机管理小组应马上启动人才储备,迅速物色合适人选以接替离职人员,从而保证组织的正常运作。企业人才储备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企业内部在职员工,另一个是外部劳动力市场。人才储备必须建立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岗位所需技能的高低和替代性的强弱来设定。对于那些技能要求不高或替代性强的岗位,可建立外部劳动力市场储备,在需要时企业可随时招聘。对于技能要求较高或替代性较弱的岗位,则重在加强企业内部在职员工的培养和储备。在企业日常工作中,可通过岗位轮换,使员工在熟悉自己岗位的同时也熟悉其他岗位,打破部门及岗位间的横向隔阂和界限,一来使员工具备一专多能,二来使工作丰富化。同时,针对特殊关键岗位要有意识地培养后备力量,一来防范人才流失危机,二来发展了员工职业生涯。通过这些措施,有效避免核心员工离职后关键岗位无人接替。
3、危机损失的控制
人才流失对企业而言损失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员工离职后带走了公司的资源,如商业或技术秘密、客户资源、业务网络、优秀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等。对企业而言,这些资源极其宝贵,因此,人才危机管理的重要步骤便是企业在员工离职前后采取相关措施,防止这些资源的流失。首先,要加强学习型组织的培育,积极开展培训,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使优秀的管理经验、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固定在组织内,不因个别员工的离职而流失;其次,运用法律手段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如与核心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或其他保密协议,防止离职员工带走自己在职期间的职务发明、创造或是泄露公司商业秘密以及其他重要信息资源;另外,建立专门的信息数据库,将客户资源、供应商网络、业务计划、生产技术流程及其他企业重要信息备份在案,确保员工离职后这些资源牢牢掌握在企业手中。做好以上工作后,即使员工离职,只要企业还牢牢控制这些资源,人才流失所带来的损失就能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三)危机事后管理
任何危机都具有双重性,即带来危害的同时,也包含了机遇,人才流失危机也不例外。
美国著名危机管理专家诺曼·R·奥古斯丁指出,危机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从危机中获利。因此,人才流失危机事后管理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发现并利用危机中包含的有利因素。
1、改善组织管理
人才流失危机控制后,整个危机管理活动并没有随之结束。企业必须重新审视整个危机过程,对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进行诊断。对公司而言,危机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借此契机,公司可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如调整组织结构、强化员工激励机制、改善薪酬福利、实施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提拔一批新人到关键岗位任职等,通过这些措施,一来使组织结构更加合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更加健全;二来使其他在职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得到发展,使其对公司充满信心。另外,要对危机处理的得失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使企业人才流失危机管理机制更加完善。2、离职员工管理
员工离职之后,企业还必需跟踪管理,尤其是对于那些核心员工。财富500强公司中很多企业相当重视离职员工的管理,因为这些“跑了”的人还可以成为资源,如有些员工离职后不久就可能购买老东家的商品或服务,而且一旦时机或条件成熟,他们很有可能重新回到公司的麾下,因为离职员工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企业发展冲突而离开的。分析表明,雇佣离职员工所花费的成本往往只是招聘一名新人所需费用的一半,而且离职员工因对业务较熟,其工作效率通常比新人高出40%左右。在这方面做得比较优秀的是麦肯锡公司,它不惜花巨资培育广泛的离职员工关系网,当这些以前在公司担任咨询顾问的员工个人事业得到一定发展时,他们往往会成为麦肯锡公司咨询业务的大买家。实施离职员工管理重在理解和沟通,企业要认真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将来的职业发展计划等,通过建立离职员工关系网络保持双方的联系和交流,适时提供相关职位和条件鼓励优秀离职员工回归,或者使其成为公司的商业伙伴,从而继续为公司做贡献。
第二篇:电子公司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电子公司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前言:
人才是公司的“经济命脉”,是公司有效发展的根本。在知识经济激化竞争的今天,依托是人才。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竞争成为了公司间竞争的焦点。然而,目前很多公司都存在着人才流失严重、企业效益连年滑坡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电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
从2009国网招投标以来,电子公司的人才需求更加升级。我们是产销结合的公司,华仪集团的人才制度更不符合现在人才根本所需,而在其发展中又由于普通水平的管理模式,平庸的人才观念,不完善的薪酬制度,缺乏沟通与交流,忽视组织员工的学习、培训及人才自身事业的发展,使得电子公司的发展受困于自身的“人才陷阱”。即一方面急需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在得到高素质的人才后很难凭着有效的管理在较长时间内留住人才,并发挥其最大潜能。
从近年来看,电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员流失严重
由于电子公司的制度安排、福利保障、精神文化建设、薪资待遇等方面的问题,使其难以留住优秀人才,重点部门人员跳槽现象比较普遍。这一现象导致:加大了人力资源损耗,使人力资本使用成本上升;使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难以维系,不仅影响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而且有损公司形象;影响公司员工队伍的结构优化,跳槽者大多是公司中的骨干力量,这些人员的流失使公司员工队伍老、弱化频率上升;对其他员工造成心理压力,因同事的跳槽会对留下来的员工从心理上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使他们对公司产生不满,对自己的发展失去信心。
(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协调的艺术。人力资源管理是各个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链接的过程。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时既要有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方法,又要求上至总经理下至各级主管在内的所有管理者的直接参与。
事实上,我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还不是十分完善。由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协调不当所导致的人才流失和员工离职,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关键部门关键人才的流失。在经济发展白热化的今天,最大的危害就是造成公司员工发展机会的丧失。我司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使我们更了解员工根本所需,实现符合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才能够获得人才市场的支撑,为公司赢得更大的人才发展空间。
二、电子公司人才流失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现薪酬不满
根据电子公司离职人员的调查,薪酬被列为电子公司员工辞职的首要原因。对薪酬的细
项要素进行分析,很多员工认为与同行公司相同职位的员工相比,他们感到薪资的不公平。
(二)人才发展空间不够,人才惧怕人力资本缩水
人才流出不仅因为外在薪酬,比如工资、职务和年假,更看重内在薪酬,如个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丰富的工作内容和乐趣,个人成长的机遇和挑战,能力的提升等等。而在我们公司中,许多岗位工作知识需求不高,工作缺乏挑战性,个人能力不断退化而非进化。当员工看到几年后可能会与周围的外界朋友相比在知识、能力、见识等方面差距越来越大而对自己职业发展担忧时,自然会让人才产生流出的意愿或行动。
(三)缺乏公司文化,公司没有凝聚力
在公司内,领导与职工少有真正的沟通,特别是年轻人,职工在领导面前很少说出真心话,表面上看对领导很客气,其实内心可能存有很多异议,相互之间隔绝,领导不了解员工们的情况及想法,而人才则觉得受到冷落、不受重视,“满腹辛酸无人说”,没有一个良好的发挥作用的环境。这样就造成了领导与人才的对立,这些郁郁寡欢的人才也就另寻他处。
(四)人才寻找更好的福利
福利是薪酬的重要补充,是公司吸引员工的一种手段,也是公司与员工加深感情的重要方法。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体系理论,员工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会寻求更高层次需要的满足。福利,尤其是非物质的福利,可以满足员工精神的需要,是公司留住人才的重要条件。由于公司福利问题造成的人才流失,已占人才流失总量的一个很大比重。
(五)新公司获得成功的前景更广
公司作为个人事业的舞台,其大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个人成就的大小。公司的成功不但可以为员工带来更高的薪酬,而且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提供的职位也将会越来越多,这就为员工获得提升或改变岗位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反之,员工若感到本公司前景黯
淡,无法为其事业成功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就很有可能选择离职。
三、公司留住人才的对策和思路
(一)支付合理的薪资和福利
生活需求是人的第一需求,人们都追求更体面、更舒适、更宽裕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的基础是经济收入,人们需要从工作中得到应得到的工作回报,是理所当然的。当然,对人才的工资、奖金、福利,不一定要付出最高的,要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使人才得到的收入报酬和享受的福利待遇与其经历、能力、业绩挂钩,做到恰如其分,公平合理,并且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根据这一状况,电子公司根据集团2010年薪酬制度整改电子公司员工薪资待遇,根据公司实际状况,提高员工的薪资,接近同等行业薪资水平。
(二)注重员工道德素养—提高人才的培训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类新兴技术不断创新,这就需要人才能具备相应更新自我的知识和技能,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然而很多大学生进入公司后很难有很系统的培训,即使有培训,时间也非常短暂,学的只是皮毛。电子公司要结合公司实际,编排一套符合员工本身的系统培训计划,及时培训新兴产品知识,其认识能与时俱进。不断成长提高。
(三)建立良好的公司工作氛围并形成较强的公司凝聚力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公司工作氛围。公司工作氛围是公司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良好的工作氛围,会提高员工积极向上的工作激情。工作氛围是公司文化的体现,从而健康向上的公司文化是公司成功与否的基石,是公司能否留住人才的关键。第二,公司还要与员工互相沟通,理解彼此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不但已成为公司吸引人才的重要砝码,而且也已逐渐成为公司聚留优秀人才的向心力。
(四)以情留人
在公有制公司里,我们强调工人的主人翁地位,使大家树立集体观念。同样,在民营公司里,也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员工在工作岗位上体会到工作的乐趣,看到工作对自身的价值。让每一位员工都意识到:员工是公司的根本,命运掌权在自己手里,这样就会激发出员工的无限热情。这就要求公司主从物质、精神等诸多方面来努力,从员工的住宿、医疗到劳动条件及员工的家庭生活都要给予关注。当员工的物质需求基本满足之后,他会更加注重自己的精神需求,有时一声问候,一个动作都能传达深厚的感情。电子公司多次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如春游等全体活动,来培养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团体意识。
(五)为员工提供施展舞台,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
事实上,现代的公司人才不但为获得优厚的薪水而努力,他们还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实现自身的价值。当这些人才感到自身无用武之地时,他们就会脱离该公司,另攀高枝,这就会对公司的稳定性带来极大的冲击。这就要求我们的公司,把公司的事务切实交给员工。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言:“你有多大才能,我就给你提供多大的舞台。”这种为人才构筑施展才能的舞台,给予他们足够施展才能的空间与权利,放手用人,让人才的自身价值在公司的工作得以实现,以此来满足人才的自豪感与成就感。这样可以培育公司人才对公司的忠诚度,对公司发展是非常有效的。
科学研究表明,人在正常情况下只发挥了自身20%的能力,尚有很大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因此,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积极为公司献计献策,乃是公司必须认识到的一个问题。我们的公司应彻底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和人才意识,学会以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指导,建立合理化、制度化、人性化的现代管理机制;培养优秀的公司人才,努力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建立与员工的对话制度;改善沟通,及时听取员工对公司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制度;强化管理,培育公司组织的团队精神。
(六)股权激励,用配股制度留人
股权报酬不仅承认经营者经营管理活动的人力资本价值,更重要的是对其在价值增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一种肯定回报。给优秀的骨干员工适当配有公司的股份,让员工同公司“捆绑式”发展,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凝聚力,让公司优秀人才永不流失。电子公司采取人才集股制,合理分配盈利分红,能进一步稳定人员自身价值,最终达到稳定人心的目的。
(七)建立符合本身的管理机制
电子公司应该通过国内优秀的电器公司管理经验,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结合公司自身特点制订适合公司发展的绩效考核制度及其它工作标准,帮助员工开发各种知识和技能,提供实现个人专长的机会,铺设职业发展的阶梯。从而,实现公司管理的科学决策、合理分工和有效控制。
六、结束语
员工的离职与跳槽虽然看上去是个人行为,实际上更多时候却是公司问题行为的折射。如同环境的恶化会造成水土流失一样,公司人才环境的恶化就会造成人才的流失。当公司发生人才流失时,管理者要做的不仅是对某个人的挽留,更要反省的是“是否公司的人才环境恶化”,反省之余,还要对人才流失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以便采取富有成效的对策。电子公司对这一状况,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员工调薪、福利制度、员工课外活动等等。人才流失是电子目前的根本问题,即雇用和保留你最宝贵的人才,该问题的解决涉及公
司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我们只有从公司整体出发、综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才能处理好公司人才流失问题。
第三篇:我国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一、引言
知识经济的依托是人才,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人才竞争的全球化。未来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一场激烈的人才“世界大战”正在全球展开。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组织将是21世纪的失败者。
企业人才流失在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曾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也造就了求稳拒变的就业观。资料显示:80年代我国企业职工平均流动率仅为2.8%,90年代也只是上升到3.3%.但是这些年来,尤其是加入WTO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已变得越来越严重。人才流失问题正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如何处理该问题也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
二、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现有薪酬不满
根据Work China的调查,薪酬被列为中国员工辞职的首要原因。对薪酬的细项要素进行分析,调查有了更多的发现。中国员工对获得奖金的机会最为不满:仅有33%的员工对现在获得奖金的机会满意或非常满意。此外,当问及与其他企业相同职位的员工相比,他们是否感到公平时,只有36%的人做出了肯定的回答[①].而且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类别之间的有趣差别。在薪酬发面,管理层员工要比非管理层员工更满意一些。而且,年长的员工比年轻员工对薪酬更为满意。
(二)寻求更佳的工作机会
对北京、上海、深圳人才市场的最新调查表明,个人发展机遇已经成为导致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当员工对组织提供的工作职位感到“比较没劲”、“不想干”、“干好干坏一个样”、“丝毫没有提拔重用的可能”,且这些情况长期得不到重视和改变时,他们已经开始在组织外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了。这是容易解释的,个人发展是个体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高层次的需求,当个体在组织内得不到发展时,他首先会有受压抑的情绪,进而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不满,这种不满和压抑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离职行为。
(三)人才发展空间不够,人才惧怕人力资本缩水
人才流出不仅因为外在薪酬,比如工资、职务和年假,更看重内在薪酬,如个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丰富的工作内容和乐趣,个人成长的机遇和挑战,能力的提升等等。而在我们企业中,许多岗位工作知识需求不高,工作缺乏挑战性,个人能力不断退化而非进化。当人才看到几年后可能会与周围的外界朋友相比在知识、能力、见识等方面差距越来越大而对自己职业发展担忧时,自然会让人才产生流出的意愿或行动。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都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不能为人才提供一个充分的发展空间,从而留不住人才。
一是对人才的培训不够。在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类技术与管理知识更新较快,这就需要当前的人才们也要相应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否则就会落伍。比如,有专家称:当前高科技产业(如IT业)基本上是3年一次技术大升级,传统工业最多不超过5年。然而,很多大学生进入单位后,却发现企业很少有系统的知识培训,职业生涯设计也是一句空话,绩效管理更谈不上。而在其它一些优秀企业,特别是三资企业工作,培训机会很多,又有较好的人力资源职业生涯规划,其能力可与时俱进,不断成长提高。员工与其他企业员工进行沟通、交流,相互比较后,很多人才就会心理不平衡,从而出走。
二是实践锻炼不够。单位内部人浮于事,特别是管理处室更加严重,且按资排辈,很多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的工作任务不多,实践较少,从而得不到很好的实践中锻炼的机会。然而,从人才的发展看,在实践中学习锻炼与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一样重要,是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单位内很多人才,虽然待遇还可以,但因实践锻炼机会缺乏,害怕几年过后变成庸才,也只好另找他处。
(四)缺乏企业文化,企业没有凝聚力
在单位内,领导与职工少有真正的沟通,特别是年轻人,职工在领导面前很少说出真心话,表面上看对领导很客气,其实内心可能存有很多异议,相互之间隔绝,领导不了解员工们的情况及想法,而人才则觉得受到冷落、不受重视,“满腹辛酸无人说”,没有一个良好的发挥作用的环境。这样就造成了领导与人才的对立,这些郁郁寡欢的人才也就另寻他处。对此,南方一些企业却做得很好,比如,一些企业的老板,他们养成了给每一位职工家属寄生日卡片或给员工发生日红包的习惯。试问,我们国有单位的领导提出要感情留人,又是怎样感情留人的呢?
另外,我国企业的人际关系复杂,人缘、地缘、亲缘、血缘等各种关系混杂。当有好事时,这些关系便万箭齐发、能量强大,纷纷占有晋升、调薪、培训、调岗等机会,而不是圈子里的人,即使有很强的才能、较好的业绩,也别想得到。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人才就会心态失衡,觉得前途无望,只有换换环境了。
(五)人才寻找更好的福利
福利是薪酬的重要补充,是组织吸引员工的一种手段,也是组织与员工加深感情的重要方法。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体系理论,员工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会寻求更高层次需要的满足。福利,尤其是非物质的福利,可以满足员工高层次的需要,是企业留住人才的重要条件。由于企业福利问题造成的人才流失,已占我国企业人才流失总量的一个很大比重。
(六)新企业获得成功的前景更广
企业作为个人事业的舞台,其大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个人成就的大小。企业的成功不但可以为员工带来更高的薪酬,而且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提供的职位也将会越来越多,这就为员工获得提升或改变岗位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反之,员工若感到本企业前景黯淡,无法为其事业成功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就很有可能选择离职。
三、企业留住人才的对策和思路
(一)支付有竞争力的薪资和福利
生理需求是人的第一需求,人们都追求更体面、更舒适、更宽裕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的基础是经济收入,人们需要从工作中得到应得到的工作回报,是理所当然的。全球咨询公司沃森。怀亚特的调查报告指出,36%的高级职员认为,薪金的多少对于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来说至关重要。顶尖人才如此,各类其他人才概莫能外。《财富》评价百家善待人才的公司,选出让员工心仪的10家公司,研究其留住员工的绝招,主要是善待员工,满足他们的福利要求。当然,对人才的工资、奖金、福利,不一定要付出最高的,要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使人才得到的收入报酬和享受的福利待遇与其经历、能力、业绩挂钩,做到恰如其分,公平合理,并且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这有待于企业设计和实施能有效激励人才的薪资报酬制度。
(二)制定完整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
责任的清楚划分、合理的系统培训和对员工潜力的挖掘对员工发展都相当重要。突出表现是企业知道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并与员工共同努力,促进其职业生涯计划的实现。今天的企业员工希望开发以商业技巧或行为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职业生涯,所以企业必须跳出传统培训和职业阶梯的范围,为员工提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诸如部门轮换、灵活的工作任务和拜师学习等方式。根据全球咨询公司沃森。怀亚特的一份调查报告说:“尽管薪金上的竞争非常重要,但是高级职员认为这家公司的经历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和自我推销,他们会加入这一公司并留下来。”
松下幸之助有一句名言:松下生产人,同时生产电器。由此可见,人才的培养甚至比产品的生产更重要。培养人才一方面提高了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员工的工作能力,建立企业特有的文化,弘扬企业精神。企业应当有一个完善的培训机制,不断的提高员工的素质,同时也使公司不断的完善、发展,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培训机制,一些有上进心的、要求进步的员工肯定会选择离开,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最后企业内也只剩下一些庸才。
通过培训,企业不仅提高了员工素质,还使他们感受到了企业对自己的重视和企业的发展,从而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在选择招聘单位时,首要条件就是看招聘单位能否提供在职攻读学位的机会。人才感到不经过培训不可能升迁,企业也明白不加大培训投入不可能提高员工素质。只有留得住员工,培训对企业才有意义,也只有重视培训投入,才能留得住核心员工。
(三)建立公平的业绩评估体系
激励强化理论告诉我们:行为的结果得到肯定,行为主体就会巩固和保持原有的行为;反之,行为的结果受到否定,行为主体就会修正,或者放弃原来的行为。所以对实现目标的行为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人才的稳定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的人才在不断面临挑战的同时,又能感觉到机遇时时伴在左右;才能营造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撤”的公平竞争环境。因此,我们要关注、肯定优秀员工的业绩。公司在分配给员工工作任务后,一方面要信任他们,让他们放手去做;另一方面,也不能对他们的工作不闻不问。那样容易使员工感到受了冷落,在公司不受重视,特别是当自己辛苦做出来的业绩得不到公司的评价和肯定时,很多人会一下子觉得工作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他们要么没有了热情和动力,要么会离开公司。因此公司要关心员工的工作进展情况,并把业绩评价及时反馈到员工手中。对表现优秀的员工,一定要公开的肯定和嘉奖。
(四)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并形成较强的企业凝聚力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公司成功与否的基石,是企业能否留住人才的关键。第二,企业还要与员工互相沟通,理解彼此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美国著名的管理咨询师郝尔曼在他的《留住员工心》一书中提到:“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成功的公司都必须基于坚实的道德准则,公司的价值观将被视为积聚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生命线。”这一观点表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不但已成为企业吸引人才的重要砝码,而且也已逐渐成为企业聚留优秀人才的向心力。IBM公司就是凭借其“尊重个人,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和追求优异工作表现”的原则和信念,构成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积聚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五)因人设岗
对高层管理者和核心技术员工等稀缺人才,设立量身订做的岗位。这有利于激励人才,留住人才。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一个人才都有希望获得成就感,通过干大事创大业,展示自己的才能,为企业做出贡献,从而赢得社会的尊重。“怀才不遇”是人才最大的痛苦,也是人才离职,另谋高就的重要原因,岗位是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人才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岗位,使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就没有人会再舍近求远,另谋高就了。
(六)“沉淀福利”制度留人
该制度将从企业员工的年薪中扣除一定比例,在劳动合同期满时,再将这一部分扣除的薪金返还给员工。例如,山东海信集团就实行年薪沉淀制度,海信集团的经理年薪从15万到50万元不等。经理的年薪分成四块,当年只能拿走40%的现金,其余60%沉淀下来,五年之后兑付。如果有人提前离开,他的沉淀工资是不能全部拿走的。海信公司的这一做法,大大降低了其员工离职率。
(七)股权激励,用配股制度留人
股权报酬不仅承认经营者经营管理活动的人力资本价值,更重要的是对其在价值增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一种肯定回报。给优秀的骨干员工适当配有企业的股份,让员工同企业“捆绑式”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让企业优秀人才永不流失。
(八)“超弹性工作时间”制度留人
据报道,美国不少高科技企业为了留住人才,想出了“超弹性工作时间”的新招。在美国硅谷的一家网络终端公司,有位年轻人乔治,5年前他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前夕想得到一份既能赚钱,又不耽误自己白天打高尔夫的工作。该网络终端公司了解了他的这一个就业愿望之后,当即满足了他的要求。乔治到该公司就职后,每天早晨10点左右起床,11点跑步,午饭后稍事休息,即去打球,直到深夜他才开始工作,但工作效率和质量极高。古语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公司的这一做法,对我国企业留住人才是一种很好的启示。
(九)增强本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发展壮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地位和绩效
组织的规模越大,员工的安全感就越强,员工以能够进入大规模的组织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一般不愿轻易离开组织;组织内的每一个员工都有充当组织内某一符合其身份的角色的愿望,规模越大,内部的机会就越多,能够充当的角色就越多,较好的内部流动性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减少离职行为。
组织在行业所处的地位越高,即组织在本行业市场中所占有的份额越大,员工的安全感就越强,离职就越不容易发生。另外,组织地位越高,个人也越有发展前途,越能赢得社会上其他人的尊重,从而自动减小了员工的离职率。
组织的绩效越好,即组织的经济效率越高,越能为组织内的个体带来更多的实惠和好处,增加他们的收入和福利,从而减少了离职行为的发生率。
四、减少人才流失对企业冲击和影响的方法
(一)进行合理的人才储备
企业不怕人才走,也不怕优秀的人才走,怕的是出现人才断层,怕的是没有一个适合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土壤。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人才储备体系,这样一旦出现人才流失现象,企业可以找到合适的替代者,从而减少了人才流失对企业的影响。
(二)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和竞业禁止协议
在招聘结束后,签订劳动合同时,加入商业保密保护条款。包括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和竞业禁止协议。
1、保密协议
《劳动法》第22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在国家科委《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第六条还明文规定:“拒不签定保密协议的,单位有权不调人或者不予聘用。” 这些为单位与职工签订保密协议提供了依据。
2、竞业禁止协议
竞业禁止,是指从事竞争性行为,即规定掌握单位商业秘密的职工,在任职期间或离职后的一定时期内,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②].对此,在1996年的《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问题的通知》和1997年国家科委的《若干意见》中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三)与离职员工“终生交往”
既然人才的流失是无法完全避免的,“终生员工”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来讲都不太可能,所以我们应坚持“终生交往”。因为对企业来说,离职员工仍然具有很大的价值。他们可以促进企业改进管理,发现企业存在却被忽视的问题;他们不仅可能成为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潜在购买者,而且还可能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他们是未来公司再招聘的最合适人选;他们在树立企业的形象、宣传企业理念、以及对外界采取行动上,也能发挥积极作用;并且企业可以共享依附于他们的某些资源。
五、结束语
员工的离职与跳槽虽然看上去是个人行为,实际上更多时候却是企业问题行为的折射。如同环境的恶化会造成水土流失一样,企业人才环境的恶化就会造成人才的流失。当企业发生人才流失时,管理者要做的不仅是对某个人的挽留,更要反省的是“是否企业的人才环境恶化”,反省之余,还要对人才流失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以便采取富有成效的对策。
人才流失最终都会归结为一个关键问题,即雇用和保留你最宝贵的人才,该问题的解决涉及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我们只有从企业整体出发、综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才能处理好企业人才流失问题。
第四篇:外贸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人才流失问题成为横在我国外贸企业发展壮大道路上的一块巨石。本文在明确人才对外贸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的同时,分析造成当前外贸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如何应对外贸企业人才流失这个问题。
关键词:外贸企业 人才流失 影响 对策
经过1992年到1998年、1997年到2000年两次针对外贸企业开展的试点改革,以及2000年后再度开展的政企分离,青岛市外贸企业开始走向独立化,迎来自我发展的时代,在市场经济里起伏,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市场经济具有动态性,而处在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必然也会出现人员的流动,而人员流动是企业员工在综合考虑自身及环境的基础上决定去留的一个过程,是员工依据工作的性质、地点等因素实现工作状态间调整的过程。行业内部小范围的人员流动式可以接受也是符合规律的,但是当这种流动超过一定的限度,无论是对企业本身,还是对所处的行业来说,都将造成严重的破坏性,甚至阻碍企业与行业的壮大发展。一般来说,企业人才流动保持在15%才属于健康、良性流动。而现下我国外贸企业人才流失率已经完全超出正常水平,迫切需要得到重视。
一、人才流失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1.增加成本投入
人才频频外流无形中会增加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加重企业发展的负担,使企业发展滞后。
一是人才投入成本的增加。一般企业在招聘一个员工之后,需要为员工负责各种人工成本、组织各种培训,这些都是企业的运行成本,如果员工被培养出来之后离职并没有为企业服务,投入得不到回报,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损失。
二是增加人才重置成本。员工离职后,企业需要重新进行新员工招聘费用、培训费用、实习费用等过程,而离职技术人员带走核心技术,离职销售人员带走客户,管理人员流失给企业带来管理难题等,都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无形中增加人才重置成本。
2.泄漏商业机密
每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商业机密,涉及到企业生产的核心技术或者商业洽谈的内部信息,都是不能外泄的,一旦泄露可能会危及企业自身,而人才流动却使企业的秘密遭到泄露的几率增大,容易给企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3.重创企业文化
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一个企业如果出现人才流失,很快就会被媒体进行聚焦报道,引发社会对企业的各种猜测,破坏企业的形象,影响企业的声望,严重的话还会降低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外贸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1.企业内部原因
(1)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科学合理的人员资源规划涉及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从员工招聘、入职,到职位调动、培训等,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员工各得其所,在企业中发光发热,有利于员工的积极性的发挥。但是目前外贸企业中对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并没有充分的认识,依旧沿用传统的老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利于员工个人发展。
(2)薪酬待遇不具竞争力,劳动关系不和谐。薪酬是指职工在从事劳动、履行岗位职责并且达成任务后应获得的经济上的报酬和回报,广义的薪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物质回报,它是构成工作报酬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劳动关系的日益复杂,加之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尚不明确,企业的劳动争议也逐年增多。员工参加工作首先是为了保障生活,一份薪酬8000的工作肯定比薪酬5000的工作更具有吸引力。
2.企业外部因素
(1)行业方面因素。人才流动主要表现在行业内部之间的流动,同一个行业中不同企业在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都在在差异,使人员流动表现出优秀企业优秀人才越来越集中。
(2)经济和政治因素。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环境的稳定性与先进性是保证优秀人力资源合理流动配置的最重要因素。经济因素主要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产生影响,造成人才流失现象。宏观经济政策的差异表现为地区性的人力资源向市场化程度高、人力资源和智力因素活跃、具有生命力的地区或行业集中。所以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员趋向于经济发达地区,内陆地区则倾向于东部沿海地区。微观经济环境表现在因企业形态、企业活力、发展前景等方面影响人力资源在企业间的流动。
三、外贸企业如何应对人才流失
1.不断健全员工招聘相关制度,从入口把控
员工招聘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补充新鲜血液的入口,其作用不言而喻。招聘的员工如果综合素质不过关,很容易发生离职现象,所以需要把好员工入职关口。外贸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人员的业务能力,更不能忽视其人品和心态的考评。对业务能力不足,但人品和心态非常好的人员,可以给予机会进行试用,进行企业人才储备。
2.加强员工的培训,引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管理
员工在从事一个岗位后,还需要不断的进行业务能力和知识的强化,比如说英语的应用、进出口相关的法律知识等,而企业需要尽可能地为员工创造学习条件,帮助其实现自我发展。同时外贸企业积极引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管理,了解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及时发现优秀员工的工作才干,适时地提升其职位,以留住人才。
3.重视激励机制的作用
企业要根据人才的不同特点,在实施激励措施上应多法并用,不能过于单一呆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状态和员工个人特质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激励必须坚持公平原则,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造成负面影响,可以尝试绩效工资或者实行员工持股的方式对员工进行经济刺激。
4.针对企业因素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员工在企业工作的氛围与整体感受,无形中都将对员工产生巨大的刺激作用,甚至比单纯的物质的激励更有用,这也是很多企业都注重企业文化塑造的原因。企业有必要根据员工的需求从工作环境和条件上不断改进,尽力给员工提供一个舒心的环境,从内心与身体帮助其释放压力;应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劳动合同、完善劳动保障体制,给员工以安全的雇佣感;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企业管理全程,使其能安心留下来,主动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5.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应与国际接轨
用人理念正确与否对外贸企业的发展相当重要,外贸企业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加深对人力资源的正确认识,把人力资源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组成部分,树立能满足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规律的需求、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并与国际接轨的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积极主动向微软、苹果等优秀企业学习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在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外贸涉及到的行业呈现多元化特征,不同外贸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人力资源方面互挖墙脚的事时常发生。外贸企业需要建立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采用战略的眼光和方法进行组织企业构架、实施和控制公司营运,根据外贸企业自身的特点、经营的产品、主要从事的外经贸活动、中长期发展规划、面临的宏观、中观、微观等外部环境,科学地选用人才,使企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青岛外贸企业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可是也存在危机。目前的人才流失就是一个发展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外贸企业及时意识到人才流失带来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人才流失带来的破坏性,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第五篇: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一、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人才流失,总体来说存在于以下四方面因素:
其一,薪酬体系因素;其二,激励体系因素;其三,企业文化因素;其四,执行模式因素。
1、关键因素,即企业本身与员工个人期望的差异性。
1)薪酬:表现为薪酬比同行业低;收入与绩效不挂钩;收入分配不公平。
2)晋升:晋升机会太少,没有发展的空间;企业的职位有限,没有晋升余地;
3)福利:没有剩余的资金提供员工再教育、再培训以及发展的机会;
4)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松散,没有工作激情;管理结构不稳定,工作任务混乱;企业内部缺乏沟通,员工没有归属感;
5)成就感:员工在组织中得不到充分的尊重、信任和认可;不能充分发挥个人力量;工作过于枯燥,没有成就感;技术没长进,原地踏步。
6)中小企业尽管员工数量少,但缺乏规章制度的协调与限制,容易形成小团体,新进个体在企业中无法及早适应。
2、外因,即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员工的影响
1)台州市的中小企业因缺乏自主开发能力,绝大多数企业挤在传统的、技术含量不高的中低端层面,一种产品,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同时生产的比比皆是。由于产品雷同,互挖人才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同时,也增加了员工的自主选择企业的概率。
2)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增强。由于没有违约金的约束,劳动者在个人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离职成为最佳选择。
二、中小企业员工流失的严重影响
1、导致企业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的流失
如果中小企业管理人才流失严重,那将会危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为当他跳槽到其他企业,特别是竞争对手的企业时,企业的重要信息和高新技术将有外泄的危险,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
特别是基层管理干部的离职可能导致企业关键岗位的空缺,而此关键岗位又无法在较短时间内找到可替代之人,这势必会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
3、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根据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的研究显示,选人错误(换人)的代价为:实际产生的总费用相对于一个不需调动岗位人员的平均工资的1.58倍。这些费用包括因新员工不足而导致的费用,同事帮助新员工的费用,职位空缺或找人临时替补的费用等等。
三、中小企业防止人才外流的策略分析
1、开展合理有效招聘,实现所招人员与待聘岗位的有效匹配,合理选人。
企业要做到有效招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要明确企业新职位要求,拟订好新的工作说明书。
2)筛选简历时,要依据工作说明书,成功地完成首次筛选工作。
3)全面考核应聘者,做好选拔工作,注重应聘者的职业观、价值观是否与企业的文化和发展一致。
4)对选取的中高层人员或技术人才候选人,须进行背景调查分析。
这里,笔者想以笔者所在企业的招聘模式为例说明这一问题。
在人员出现空缺时,公司鼓励首先进行内部竞聘,实行内部提升,这种做法为员工提供了升职的机会,使员工看到发展的希望,并激发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另外,公司内部的人员对公司的业务工作比较熟悉,能较快地的适应新的工作,更有利于工作的完成,有利于工作的稳定性。特别是一些技术、业务职位,其招聘过程为:
(1)由人力资源部和用人部门沟通,重新确认新的岗位说明书并公告公司员工;
(2)由总经理室、人力资源部、用人部门联合组成招聘团队对自荐简历进行初步筛选;
(3)对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由用人部门对其进行专业知识及能力的测量,由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对其进行个人素质的测评,从中筛选出候选人N人;
(4)由招聘团队对入选的N名候选人进行分别联合面试,采取群体决策法进行最终决策后发放录取通知书。
(5)人力资源部对其进行了转岗培训并及时调整了薪资。
在内部没有合适人选可以选拔时,才考虑采取外部招聘。公司的外部招聘方式主要包括熟人介绍外部人员、求职者自己主动来应聘、职业介绍机构介绍、合作机构及学校推荐等。主要根据招聘对象不同选择不同的招聘渠道:
一为操作工,一般渠道为在人员聚集地张贴招聘广告、劳动局的人才市场。对有些稀缺岗位的一线操作工,鼓励内部员工推荐,并对推荐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实践证明老员工带来的新员工稳定性相较于求职者自己主动来应聘的好得多。
二为普通职员,一般渠道为网络,就近的人才网等,将不同的网络与我们的内部网络连为一体。
三为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般渠道有两种,一种为透过猎头公司进行人才的搜寻。另一种即透过HR联盟关系群引荐人才。这样引进的人才不但适应本土化操作模式,而且一般都能和企业原有高层保持良好关系。
2、从完善制度及对员工进行情感管理两方面着手对在职员工进行有效管理,以制度用人。
1)制度完善:
(1)采取多元化的薪酬体系;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与奖金制度。属于员工的利益一定要给,企业家多大的胸怀就成就多大的事业。
(2)合理的工作配给;包括岗位要求与个人能力匹配以及工作报酬与个人能力的匹配。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3)提供更多的内部晋升的机会,推行人才本土化政策;大量吸纳企业内部有潜力的员工进入管理层。
(4)提供再教育的机会,加强员工培训;建立一个可持续操作的培训体系,包括网络课程培训,委外培训、企业内训、员工自学、小组讨论等等形式来拓展员工知识与能力。
(5)重视员工的职业规划设计等等。
2)情感管理:
所谓情感管理,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增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的一种管理方式,其核心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消除员工的消极情绪,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实现有效的管理。
主要方法有:(1)关心生活,温暖心灵;(2)加强沟通,倾听意见;(3)互相理解,将心比心;(4)开诚布公,当断则断。
3、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以文化留人。
1)企业文化的建设包括;企业精神等文化理念、制度文化或行为文化、企业环境、企业形象。
2)建设企业文化的作用。
(1)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把企业职工个人的目标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企业文化是企业职工的精神支柱,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做出个人牺牲。
(2)把企业员工的力量凝聚起来。文化是一种极强的凝聚力量。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本企业文化的周围,对企业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使职工个人思想和命运与企业的安危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感谢到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等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企业这个集体,将企业视为自己最神圣的东西,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
(3)约束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无形约束,让员工潜移默化地接受并遵守这样的一种行为规范。良好的企业文化会使员工有所提高,使员工在宏观世界约束的情况下还能找到一种满足感。
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作为一种资源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经营者认识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综上所述,只有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以优秀的人力资源配置为企业发展服务防止人员流失,中小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