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器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
机器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XXXX
一、教学思想:
(一)学习理念:
机器人是集科技知识启蒙、创造性思维训练及创造力开发的最佳载体。可以适合于普通大、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提升现代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与科学技能方面的素质教育。在机器人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而且能做到彻底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在机器人的模型拼装、编程控制调试的实践过程中去体验,去掌握知识、去提高能力、去创新。注重的不是结果如何,更重要的是实践的过程。最终学会学习、学会研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对象:
我校拟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机器人兴趣小组开设机器人课程教学。
(三)学习模式:
机器人能实现多种控制方式及多种模型设计,适合用于机电一体化、工业 自动控制、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和掌握机器人的过程主要动手做(模型设计)和编程(实现动作控制),旨在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十分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法和探究性学习模式。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的工作过程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指以完成一件具体的任务,它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1.该工作过程的完成需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
2项目工作能运用到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的,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们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3学生们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4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5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6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探究性学习模式: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开展的一种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学生可选择感兴趣的项目,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探究,从而掌握基本的学习研究方法,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研究性学
上课时间:2015年2月~2015年7月习的模式主要有:一是,师生协作探究模式,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为学习和探究提供相关器材和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分析思考、探索研究、寻找解决的途径与方法、归纳等最后得出结论。二是,自主探究模式,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在教师指导帮助下独立从事某项目课题研究,包括自己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独立探究,最后提交研究报告。
(四)开展多渠道的三结合的综合学习
课内外学习结合;学创结合,学中有创,创中有学;机器人的普及教育与参与竞赛挑战极限结合。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给一些有兴趣有特长的同学更多的机会,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而这些有特长的学生也可以成为班级课堂教学的骨干,带动班级的整体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简要教学设想:
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和师生协作探究模式 教学过程:整个学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点是对机器人的认识,熟悉机器人基本组件和基本搭建方法。学生自愿结合,划分3-4人一组,每个小组确定一套机械工程器材。可以先观摩机器人模型,并进行讨论原理。
第二阶段,重点是对核心主板和传感器的认识,熟悉模型的搭建,了解和初步掌握传感器的使用方法。成功搭建出2-4种机器人项目。
第三阶段是模型控制的实现,要求熟练地成功编程使自己机器人按自己设计的目标“动”起来。
第四阶段为项目展示和评价阶段,每组学生选出最有好的项目作品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估。
第二篇:机器人兴趣小组春总结
机器人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一学期很快过去了,新开的智能机器人兴趣小组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操作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作为一个新兴的兴趣小组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经过上学期编程基础知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程序编写的思路,能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行的设计程序并调试机器人。本学期主要以车型机器人为主,编写与车型机器人相关的程序。程序按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逐一向学生教授,上课时,先告诉学生本节课要让机器人做什么,本节课编写的程序要让机器人实现什么杨的功能,然后,让学生先思考要怎么编写这个程序,因为有上学期的编程基础,所以学生会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并设计出一些初步的程序,老师在从中抽取几个学生设计的程序,尝试让程序运行,根据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探讨和指导教学,突破重点难点,最后让学生把修改改进后的程序在编写并运行一遍,这样几个回合下来学生基本就掌握了要学习的程序,这样的教学效果总体还是比较好的,不过由于时间较短,一个程序需要耗费几个课时,所以学生总体上学习的程序就无法拓宽加深,这也是个人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否在教学方法上做一些改进,还是在教学环节上做一些改进。同时受器材数量少和学生数量较多的影响,教学常规比较难以把握,学生对机器人的接触也无法做到各个深入。
总体来说,本学期的兴趣小组工作进行较为顺利,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动手能力也有所提高;学生基本掌握了课堂上的知识,对程序设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学期争取在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上做进一步的提高。
第三篇:快乐机器人教学计划
海阳市亚沙城小学2017-1018学
快乐机器人教学计划
一、教学思想:
(一)学习理念:机器人是集科技知识启蒙、创造性思维训练及创造力开发的最佳载体。可以适合于普通大、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提升现代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与科学技能方面的素质教育。在机器人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而且能做到彻底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在机器人的模型拼装、编程控制调试的实践过程中去体验,去掌握知识、去提高能力、去创新。注重的不是结果如何,更重要的是实践的过程。最终学会学习、学会研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对象:积极创造条件,在小学2-5年级组织机器人兴趣爱好者开设快乐机器人课程教学,每周2节校本课程课。
(三)学习模式:机器人能实现多种控制方式及多种模型设计,适合用于机电一体化、工业 自动控制、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和掌握机器人的过程主要动手做(模型设计)和编程(实现动作控制),旨在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十分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法和探究性学习模式。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的工作过程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指以完成一件具体的任务,它应该满足以下条件:1.该工作过程的完成需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2.项目工作能运用到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的,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们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3.1 学生们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4.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5.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6.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探究性学习模式: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开展的一种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学生可选择感兴趣的项目,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探究,从而掌握基本的学习研究方法,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主要有:一是,师生协作探究模式,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为学习和探究提供相关器材和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分析思考、探索研究、寻找解决的途径与方法、归纳等最后得出结论。二是,自主探究模式,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在教师指导帮助下独立从事某项目课题研究,包括自己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独立探究,最后提交研究报告。
二、简要教学设想:
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和师生协作探究模式
课时安排:课程安排在每周的2节校本课程课教学,每月共8节课。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重点是对机器人的认识,熟悉机器人基本组件和基本搭建方法。学生自愿结合,划分2-3人一组,每个小组确定一套科学与技术基础套装。可以先观摩机器人模型,并进行讨论原理。
第二阶段,重点是对核心控件和传感器的认识,熟悉模型的搭建,了解和初步掌握传感器的使用方法。成功搭建出2-4种机器人项目。
第三阶段是模型控制的实现,要求熟练地成功编程使自己机器人按自己设计的目标“动”起来。
第四阶段为项目展示和评价阶段,每组学生选出最好的项目作品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估。
海阳市亚沙城小学
2017年9月5日
第四篇: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
陶艺课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通过为期10次课的基础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和装饰技法、了解陶艺的工具特点、体验熟悉陶泥的特性,使学生通过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自己动手制作出成功的作品。
二、教学要求
首先,从简单的制作手法入手,由浅入深的讲授制作陶艺的过程、工具的性能和表现方法。
三、教学指导
1、结合陶艺作品欣赏(图片、实物),使学员感受陶艺作品的美,提升学生感受泥塑工艺和现实美的能力,使之眼界得到开阔。
2、通过作品欣赏、教师示范、课堂练习(教师指导)三个步骤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教学计划。
四、工具、物料准备
陶泥、修陶工具、抹布、袖套、围裙
五、课时安排:每节1.5小时
六、课程设置 第一课:基本手法:
1、团圆(球状成型法),如:皮球、七星瓢虫、雪人、地球、太阳、毛虫、西瓜等。
2、搓泥条(泥条盘筑法),怎样利用手心把泥条搓长而不断(掌握干湿度),掌握运用泥浆粘合技法是,使泥条与泥条之间粘接牢固,平整光滑,制作出各种造型。如:蜗牛、蛇、花瓶、小盒子、花篮、笔筒、水杯等。第二课:手捏法:
运用左右手协调动作,制作自己所喜欢的作品,让学员充分发挥想象力捏出各种形态生动的动物造型,如:鸭子、天鹅、小鱼、茶壶、章鱼、企鹅等。第三课:泥板成型法:
运用工具把一块泥压扁成一块泥板,薄厚一致,如:泥板刻字、刻画、压花,基本圆柱体制作,如:水杯、笔筒、方形器皿、自由形容器等。第四课:泥板堆画(组合法)面具、向日葵装饰画 第五课:风铃、花盆(组合法)第六课:卡通人物、小象(组合法)第七课:向日葵装饰画(组合法)第八课:果篮、笔筒(组合法)第九课:长颈鹿、小象(组合法)第十课:自由创作
七、辅助教学
图片、作品实物欣赏,调动学员积极性。
八、教学成果展示
1、学生作品阶段性成果展示。
2、优秀作品展览。
九、培训对象:9~11岁少儿(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
第五篇:电子琴兴趣小组教学计划
电子琴兴趣小组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电子琴兴趣小组的成员由二到六年级17名同学组成,所有的学生基本上是初次接触电子琴,基本没有音乐基础知识。但他们都是对音乐很感兴趣的学生,有一定的自觉性和表现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他(她)们的电子琴演奏水平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得以提升。
二.活动目标
1.认识电子琴的键盘及不同的音色、节奏和各部分的功能,能根据键盘准确找出1-7的位置。
2.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演奏姿势(手型、触键方法)和学会正确的演奏技巧(顺指练习、扩指练习、穿指练习、跨指练习、轮指练习等)。3.认识简谱,能根据简谱唱出弹奏曲目,打出节奏。4.右手能熟练弹奏指定的简单曲子。
5.初步接触五线谱,认识音符、强弱音等,能识谱弹奏简单曲子。6.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左手练习及右手同时弹奏音阶,左右协调。
7.培养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发展审美能力。进一步宣传我校的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
三.活动时间安排
每周一三五下午第四节,周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四.活动地点
学校少年宫音乐梦想教室(电子琴室)五.学期计划
10月份,四指是相对较弱的手指,在刚开始练的时候,要注意其它手指不要翘起,弹的时候手指要像小锤子一样敲打琴键,立住不要软!同时,手指的独立与手型的稳固要相互配合。完成作品《拔河比赛》《教堂管风琴》.11月份,加强弹奏方面的基础训练,双音下键要整齐,音阶弹奏要连贯,完成作品《滑稽面孔》《老麦克唐纳》。
12月份,巩固用右手的5指来演奏,5指示最弱的手指,不但要学会单独站立,而且还要注意指关节不要塌,其他手指不要翘起!演奏时声音要与其他手指一样,不要突然弱了!完成作品《扬基歌》。
1月份,巩固用左手的5指演奏F这个音,在练习的第一步,要注意手指的站稳和扎实,触键的手指力量稳住,不弹琴的手指自然松开,不要挤在一起!完成作品《军号响》《乘黄包车》。
拓展:学习左右手都出现的4、5指的练习,注意演奏时,指关节不要塌,不演奏的手指不要翘起!同时要求分句练习。完成作品《划小船》《班卓琴手》。六.活动措施
1.制订练习计划
2.慢练
3.分手练习
4.加强重点、难点的练习
七.具体活动安排 第一周:1.了解学生情况
2.电子琴种类及电子琴性能简介
第二周:1.基本乐理知识学习 2.初步进入键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