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讨
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讨
摘要: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基地,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本文讨论了关于新时期下大学的文化内涵、文化作用、文化建设等大学文化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大学文化 文化内涵 文化作用 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源泉,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基地。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知识、能力、人格的升华和结晶,体现着学校的学术传统和精神内涵,凝聚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引领着学校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导向。建设好大学文化,对于大学发挥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办学功能,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大学文化的内涵
大学文化可泛指高校内部的一切活动及活动方式。大学文化对学校所有成员尤其是对学生具有现实影响和潜在影响的所有文化要素包括: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感、传统风气、生活方式、心理氛围、人际关系、行为规范、学校制度、物质环境等。它们涵盖于主要由价值观、理想追求、思维模式、道德情感等构成的精神文化,主要由大学的组织架构及其运行规则构成的制度文化,以及主要由大学的物理空间、物质设施构成的环境文化之中。三者形成一个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制度文化居中、环境文化处外的,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强化,共同对学校教育发生影响的文化同心圆。通常而言,有怎样的精神文化就有怎样的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动力,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在精神文化的驱动下,围绕精神文化的主轴旋转,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文化环境。
二 大学文化的作用
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学即文化。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过程。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大学传统、大学精神,实际上是大学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所谓校训,不过是一个大学对其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理性抽象和认同;所谓校风,不过是一个大学对其传统、精神、校训的文化自觉和习惯。不同的传统、精神,不同的校训、校风,是大学展示的“文化名片”,大学绵延的“文化基因”,是它构成了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不同“文化模式”。总之,文化是一个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因此,研究大学文化,有助于准确把握大学的本质、使命和责任,有助于全面了解不同国家大学的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类型大学的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层次大学的不同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研究大学文化,有助于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三 大学文化的建设 1.精神文化建设
一是大力弘扬优良传统。深入挖掘学校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学校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不断提炼具有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特征。加强校史校情教育,发挥校史育人作用。拓展校友文化,加强校友会建设,充分利用校友的文化信息资源,传扬学校优秀文化传统。加强校训的宣传教育,拓展实践载体,发挥校训的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与影响力,使之成为全体师生工作、学习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规范。如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博学笃志,格物明德”,清华大学凝聚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东南大学的“止于至善”都体现了他们对人才培养的价值评价,成为他们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特色和标志。
二是着力提升育人理念。全面深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加大教育教学工作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宣传学校的办学思路、办学特色和发展规划,促进师生、校友对办学理念高度认同,成为师生的行动指南和动力源泉。
三是提高师生人文素养。进一步明晰人文学科的发展定位和思路,促进学校人文类学术机构、学术组织、学术期刊的发展,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建设,注重发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达到文理渗透、相得益彰,全面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2.制度文化建设
一是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制定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要求、体现学校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立相对完备的运行规则,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逐步实现规章制度与学校长远发展目标之间的深度契合。通过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努力建设科学、规范、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形成各项制度高效、有力执行的良好局面。譬如佛吉尼亚大学从其创校之父杰佛逊起就建立了荣誉制度,即每个学生从进校起就必须在杰佛逊像前庄严宣誓承诺:“我以我的荣誉担保,我没有说谎、欺骗和偷窃。”并保证决不背叛学校的荣誉体系。杰佛逊认为:对于一些有意践踏对其信任者的人毫不留情地惩罚,正是为了保证所有佛吉尼亚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信任的社区。
二是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按照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治理模式,实行以校、院两级管理为主的内部管理体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依法落实党委、校长职权。突出教授治学原则,确保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科学划分与独立行使。积极推进二级单位党政共同负责的管理方式。
三是着力营造民主氛围。坚持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学生代表大会制,保障师生对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广开言路、民主管理,健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推行党务、校务公开,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激发师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注重对领导干部制度执行能力的培养,确保制度规范公正高效的执行。强化对制度的监督检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做好制度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推动制度体系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3.环境文化建设
一是优化文化景观建设。结合现有条件,做好校园环境与景观的整体设计,规划建设若干与校园环境相融合、体现学校传统、彰显学校精神与办学理念的重点景区,不断优化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和综合治理、安全稳定工作,建设卫生、文明、安定的和谐校园。
二是注重品牌形象建设。规范使用学校名称、标准色、标准字体以及校标、校徽、校旗、校歌等文化标识,加强名片、办公用品、纪念品等学校文化产品的开发、使用和推广,定期开展学校形象识别系统使用督查。做好新建楼宇校内建筑的内部装饰,注重彰显学校文化内涵。
三是完善文化设施建设。加强现有各类文化设施的规范管理和日常维护,提高使用效率。完善网络等新媒体阵地建设,不断拓展大学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互联网络日益成为当代高校生社会交往、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平台。因此,积极开拓新领域,主动占领新阵地成为当前高校文化建设面临的崭新课题。自从清华大学首先开通“红色网站”以来,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陆续建立了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这些网站大多集思想性、娱乐性、知识性、服务性为一体,对广大师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实践证明,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有利于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因此,高校要认真研究网络宣传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尽快熟悉和适应网络,逐步建立起一个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的网上宣传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网络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其次,大学要充分利用网络打造学生的学习的平台,拓展教育空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手段已满足不了现代教学的需要。大学要在以有形教育阵地如广播、电视、报纸、黑板、橱窗等现实化教育载体为重要依托的同时,运用校园网络通过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利用形象化、声像化的手段解决难点,突出重点,实现教育载体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大学要从理念上鼓励学生高效利用时间,主动参与优质教育资源的分享,更要在方法上加以引导,主动式学习文化的强化不能仅仅依靠学生,一些约束性、指导性的政策的制定还需要依托学校的管理人员和专业老师来实现。
第二篇: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大学班级文化建设
大学班级是大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织载体;文化在汉语中解释为“人文教化”,意思就是说通过语言、文字等手段来对人进行教化,以达到规范行为、统一思想、实现目标、有效管理的目的。大学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这种风貌和精神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它与以往的人为管理、制度管理不同,既没有人治的霸道,也没有法治的强硬,更多则体现了一种软约束和人性化的关怀,它是新时代大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
大学的班级文化是通过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文化环境和群体氛围来实现对班级的有效管理,它是有效的教育因素和手段。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是全体学生共同创造并为他们所接受的,寄托着学生共有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共有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这个集体有着一种依赖与依恋,体现一种作为成员的安全感和自豪感。有效地激发全体成员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种好的、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教育学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规范班级成员的行为、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在班级成员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感染下,通过班级的班风、舆论对班级成员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使大多数学生选择服从班级集体利益的行为,以达到同化其成员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功能,实现大学班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
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大学班级的文化建设呢?我认为,加强大学班级的文化建设要从引导、塑造、拓展、升华四个方面入手。
1、引导,注重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引导班级确定共同明确的奋斗目标,因为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规划,是班集体教育引导每个成员的旗帜,是激励班级成员奋进的主要动力。其次是要引导培养班级的团队精神,在文体活动中加强团结协作、和睦相处的精神。再次是要引导学生的交往,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要求学生学会真诚待人、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协作,树立集体主义精神。最后是要注重引导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培养,从生活中的小事中去发现,把生活作为教育学生的教材, 使学生从生活中、从小事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塑造,打造班级的文化形象。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加强对班级的文化建设,重在塑造班级形象、营造文化氛围,因此,必须要对班级的形象进行包装。第一、有班名。某年级某班只是班级序号,而非班名,一个文化丰富的班级可以以校友、名人的名讳,重大活动的名称以及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来为班级命名,如茅以升班、詹天佑班、奥运班等。第二、有班训。把班级成员的共同奋斗目标提炼为班训,时刻警示班级成员,激发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动力。第三、制作班徽。将班级的精神和管理理念汇聚成一个标志,时刻提醒班级同学“我是这个班级的成员”。第四、选定一首班歌。班歌能够凝聚力量,让大家一唱这首歌,就迸发出团结向上、拼搏进取的豪情壮志。另外在文化氛围的营造方面,寝室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阵地,可以结合爱国爱校教育,在寝室内张贴一些伟人、杰出校友的画像,生平事迹、励志标语等,在班级宣传栏张贴优美诗词名句、名家名作、哲理名言警句等,提高审美情趣。
3、拓展,班级文化建设向网络文化拓展。传统的班级文化中没有网络文化的一席之地,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胡总书记曾指出,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因此,将网络文化纳入班级文化建设中来是富有时代精神的创举。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可以通过教育与引导,把互联网作为建设班级文化的工具和宣传阵地。依托扬华素质网这个平台,通过班级管理系统的班级网页展示班级风采,通过开展网上学习交流等活动,在鼠标的轻轻点击中,使班级成员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对学生正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在网络上开辟学习专栏,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电脑网络知识,提高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避免学生使用网络的盲目性。同时充分利用班级论坛、QQ号、博客,开展网络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和互动,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新纽带。以此来引导学生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丰富班级文化生活,展示学生个性特长,构建和谐班级,让全体学生在网络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用优秀班级网络文化影响学生的人格。
4、升华,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突出一个“情”字。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力保证,制度的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但是光凭刚性的制度很难制约已成年的大学生群体,反而会遭致反感和非议。要想使大学生自觉自愿地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认同班集体,融入班集体建设,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注重感情培养,把班级当作“家”来建设,用情感凝聚人心。同学之间的情意是最纯洁、最单纯的友情,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意,增强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比如班级为同学过集体生日;每逢佳节,班级为同学开通免费的亲情电话,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给家人送去节日的问候;母亲节和父亲节,班级给每位成员的父母寄一张贺卡,送去一份节日的祝福;班级主动关心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组织节日联欢、外出野炊等等。通过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培养同学之间的友情,进而转化为亲如一家的亲情,用情感来温暖每一位成员,在班级形成一种爱象一家人、亲如兄弟姐妹的“亲情”氛围。
总之,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风尚、一种传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自觉不自觉地融入集体成员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通过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和网络媒介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网络文化,它需要调动全方位的力量,经过较长的实践过程,多角度、多层面的培养班级文化。营造什么样的班级文化,会直接影响班级的总体氛围与学生的日常活动,会影响学生个体性格的养成。因此,对班级的文化建设必须要有意识地进行精心规划和长期建设,使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能够充分发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成功,我们共同创造!2.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 3.健康是最大的财富 知识是永恒的追求 4.接受生活挑战 培养全面素质 5.播种生活,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6.创造愉快而又充实的人生 7.插上理想的翅膀,扬起青春的风帆 8.用语言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近我们 9.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10.智慧的火花让激情点燃,美好的未来由劳动创造!11.开拓者的足迹是历史前进的起点。奋斗者的肩头是科学登高的阶梯
12.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13.校园环境的美丽,正是你心灵之美的映射。14.顺手捡起的是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是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15.向老师说声好,不困难;困难的是,要坚持向老师真心地说声好。
精雕细刻出精品,千锤百炼铁成金;
做人诚为本,做事实为基;
种下一种个性,收获一种命运;
敬业 修德 强能 健体。
珍惜每一滴水,让地球妈妈不在哭泣。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但她却是最珍贵的事情。
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美丽,校园因文明而将更加进步。
芳草有情君当怜,学海无涯我自勤
一花一草藏世界,一言一行见精神
手下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贵
付给花朵一个花期,花朵给你份赞美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
相信自我,磨砺自我,充实自我,展示自我,放飞自我。
出言吐语勿忘有容乃大 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
在风雨中飞翔的鸟才是勇敢的,顶着困难往前跑的人才是有出息的 大海的浪花靠劲风吹起,生活的浪花靠理想鼓起 10 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双手是理想飞翔的翅膀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马卡连柯
勤于学习的人才能乐意施教.——英国诗人 乔 叟
理想的教育,激活生命的潜能
勤细实树形象 教研改铸师魂
没有无德育的教育,没有无情感的管理
纳百川之流成大海 通千古之典显文才
博览群书何其好也 共育英才不亦乐乎
聚精会神抓质量 一心一意谋发展
点线面体勾勒大千世界加减乘除 演绎无限苍穹 3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生命有限学问无限
因材施教丹心一片 为人师表满腔热血
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
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
知书以达理 读史以明智
对于事业的抱负和理想,是以“真”为开始,“善”为历程,“美”为最终目标
人类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年轻人误以为教育可以取代经验,年长者则误以为经验可以取代教育.5 批评要像春雨一样,既滋润枝叶,又不伤根系.(美国英格道园林建筑公司的宣传语之一)6 7 8 幸福的人善于忘记自己给过别人什么,却永远记得别人给过自己什么.如果你爱自己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会成为你的主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 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裘法祖(著名外科专家中科院院士)10 科学绝不能不劳而获,除了汗流满面而外,没有其他获取的方法。——赫尔岑 18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12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1、信心 决心 恒心 专心
2、态度决定一切 / 静 竞 进 精
3、与文明同行 从诚信做起
4、学真知 做新人 / 争真修臻
5、我要学 我能学 / 对自己负责 对他人负责
6、文明守纪 团结奋进
7、勤能补拙 静能生慧
8、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 乐学善思
9、天道酬勤 厚积薄发 / 静能生智
10、细节决定成功 读书改变命运 / 一个善于改变自己的人才能指望成功
11、投入时间 加强记忆 探究方法
12、读书改变命运 / 静由心生
13、成功=方法+勤奋+坚持
14、弱者等待时机 强者抢抓时机
15、锁定目标 奋斗不息 / 态度决定一切 坚持就是胜利
16、Believe Succeed
17、知识塑造人格 行动开拓人生
18、勤奋学习活跃思维 / 热爱你的老师 / 锁定目标 迎接期中
19、态度决定一切 努力才能成功
20、态度改变学习学习改变命运 / 团结创造无限 /天道酬勤 厚积薄发
21、做一个有细节的人/勿以善小而不位 勿以恶小而为之
22、未来扎根现在 现在孕育未来 23、做一个有素养的人
24、端正态度 注意细节 / 你追我赶 共同进步 25、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 我努力 我成功 26、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辩 笃行 / 勤思
27、自信 励志 合作 竞争 / 学做真人 学求真知 28、信心 决心 专心 恒心 29、态度决定一切 努力就能成功 30、No pains No gains
31、Believe Achieve Success / Learns Leaders
32、诚实勤奋 拼搏进取 / 日行一善
33、敬 竞 进 精 / 学问之路无捷径
34、态度决定一切 / 把握今天
35、细节决定成败 / 宁静能致远
1、教室前:立志当怀虎胆,求知莫畏羊肠
教室后:把脸迎向阳光,就不会有阴影;守德守纪,惜势惜时
四角布置如下:
班务一点通(前左)
信息八面风(前右)
佳作展示台(后左)
成才龙虎榜(后右)
前门上: 我爱我家我更爱我自己
后门上: 一句英语欢迎词
四墙上: 敬竟静净洁结杰节
后墙上: 拼搏每一天充实每一天快乐每一天
四墙上还有学生自己的个性语言:
对手在拼杀,我在干什么!
今日我比他人快一步,明年更比他人高一头
大行更需顾细谨,立身犹在成材先
了解自己与别人的距离这是一种智慧
勤劳的蜜蜂没有时间悲哀!
2、教室前面:无须扬鞭自奋蹄!
两面:踏踏实实学习,堂堂正正做人!
生命朴实如草,自当不怕沉浮!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用微笑征服一切!
教室标语:
当凌绝顶于风啸,誓留无悔于明天。
愿望不是行动的彩虹,行动才是浇灌果实的雨水。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集雄心壮志,创锦绣前程。
攀高贵在少年,为学应尽毕生力。
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青春苦后甜。
3、教室前: 胸藏万卷,造就天骄
教室后: 勇攀天骄之路
嫉慢如仇,追求卓越!
不为后退找借口,要为前进创条件。
前:正直勤奋,团结创造
后: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
勤奋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
3、教室前面:三思而后行。教室后面:世上没有后悔药。慧而明理,敏而好学。厚积薄发,滴水穿石 天道酬勤勤能补拙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立业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龙吟八洲行壮志,凤舞九天挥鸿图。用习惯和智慧创造奇迹,用理想和信心换取动力。
一步二步三步步步高升,一天两天三天天天向上。北大清华少年心,花香鸟语春天事。失败的尽头是成功,努力的终点是辉煌。NO SWEAT,NO SWEET。
今天的努力,明天的实力。笔耕书上除勤奋无他,舟行学海有远志领航。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没有绝对的失败,只有暂时没有取得成功。
命不能争,运可以造。弱者认命,强者抗命,能者求命,智者造命。
梦,在心中;路,在脚下。拼搏一年春夏秋冬,无怨无悔一生一世。
只有付出别人不愿付出的努力,才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收获。十年磨剑剑走偏锋锋芒毕露,一朝出鞘笑看金榜榜上有名。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现在比将来。
是用三年的时间换来一辈子的幸福,还是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忏悔这三年。
倚天剑 屠龙刀壮士去兮风萧萧,铁布衫金钟罩 翘首企盼好讯号
第三篇:建筑工程项目文化建设与思考
建筑工程项目文化建设与思考
中共十八大提出加快城镇化建设,为建筑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机,同时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伴随着建筑企业之间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和服务竞争走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竞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传统建筑企业向现代化管理型企业脱变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增强员工的凝聚力,而且还能使企业提高品牌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文化不断受到企业的重视。然而遗憾的是,建筑企业虽然在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但是他们却没有没有引起对建筑工程项目企业文化的足够重视。
建筑企业文化是伴随着建筑企业成立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积累。它既体现着企业文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特殊内涵及其规律性。我国的建筑企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其主要任务不仅在于完成一项具体的工程,而且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责,负有提高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保护文化发展连续性,创造新的文化形式的历史责任。
建筑企业具有其独特的特性,表现在:①建筑企业投资较高。建筑企业是一个高投入的行业,比起一般工业部门,其资金的投入量非常高。如果出现投资失误,就很可能陷入资金窘迫之中。②建筑企业劳动密集。建筑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其生产力构成中人的因素比例较大。劳动者个人的质量意识、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都直接对产品的质量构成影响。建筑企业存在大量的隐蔽工程,这些工程除了靠有限的检查把关外,主要靠员工的负责精神和自觉性。③建筑施工现场分散。建筑企业大多临时用工多,异地施工多,工作强度大,现场分散,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大,造成企业文化建设的离散性。④建筑施工周期长。建筑产品由于造型庞大复杂,位置固定不可分割,比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周期要长得多。⑤生产环境及条件变化大。每次的建筑施工都是在全新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各具特色,各不相同。新条件、新要求、新设计、新施工方法、新施工组织决定了产品生产的不断变化。⑥各类制约因素较多。建筑工程建设过程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社会、政治、经济、自然、技术、人为等多方面因素均能对工程施工产生影响,这就使得企业必须在不断协调各种矛盾中前进。
同样充分认识建筑企业的特点,有益于理解建筑企业文化的特殊内涵。我们可以综合前文观点,将建筑企业文化的含义表述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建筑企业个性和特色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习惯习俗、规章制度和精神风貌等。建筑企业文化是一个多元、动态、综合的概念,它贯穿于建筑企业内外部因素之中,贯穿于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迄今为止,我国许多建筑业企业仍然未摆脱过去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粗放经营、技术陈旧、集团化发展、机构臃肿、包袱沉重、工作效率低下等状态长期存在。同时由于与国外市场长期隔离,有相当多的企业不熟悉国际承包市场的经营方式,不了解国际竞争规则,缺乏与国际大承包商在同一环境竞争的经验,因此大多数中国建筑企业还不具备在国际建筑市场上与国外企业竞争的实力,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同时我国传统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往往是竞争双方势不两立,存在一定恶性竞争,从而客观上不仅降低各自的赢利水平,而且还可
能降低建筑产品的质量,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这些迫使我国的建筑企业不得不思考如何真正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问题。如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对建筑企业文化建设来说无疑是一种更高的要求,难度很大。
竞争压力之外,我国建筑企业文化受人才因素的影响也较大。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队伍大部分来自农村,受教育程度低,受过正规训练的技术工人严重不足,特别是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人才奇缺。同时,由于企业用人机制不合理,对高素质人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致使优秀人才进一步流动到优秀企业中,包括一些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跨国建筑集团、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使得相当多的建筑企业的面临人才危机。
根本而言,我国建筑业企业文化建设最大影响因素是管理机制。我国建筑企业大多观念落后,体制、程序、方法、标准、规范和规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市场变化的需要,与国际通行模式不接轨。,企业的功能不完善,工程总承包能力比较薄弱,同时缺乏先进技术的来源,难以得到先进的技术参与国际招标竞争。在运行机制方面,也存在项目管理水平低,运作起点不高,方法不多,创新不够的问题。与十分注重企业文化的国外企业相比,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缺乏自己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或者说其企业文化建设未能伴随着生产力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适应了市场与资源整合的需要。
企业文化对管理日益明显的作用,促使我国建筑业人士逐步重视文化对管理的实践价值和深远意义。
第一、无形的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具有无声的号令、无形的管束作用。在工程项目的日常管理中,虽然建立了比较严格且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将项目的所有活动包入其中,不能从根本上规范项目每个员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约束力,它可以引导项目全体员工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使员工自觉地接受经过潜移默化形成的企业共同的价值观、遵守企业规范,弥补了制度上的不足,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第二、强大的凝聚作用。企业文化使员工们都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达成了一致,这就增强了他们彼此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沟通,也加强了自我的控制能力,从而使员工们的情感、行为和整个项目乃至企业的目标凝聚在一起,凝聚成强大的整体效应,促使大家众人一心为企业,形成强大的为项目努力工作地动力。
第三、巨大的辐射作用。在工程项目中,企业文化通过塑造具有共同理想信念、明确价值取向、高尚道德境界的项目员工群体,从而保证了项目员工的整体素质,较好地向社会大众展示着项目及企业的价值体系和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了良好的形象,逐步扩大企业的影响,不断为企业储备巨大的、无形的信誉资产。
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应从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出发,借鉴国际和其它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作进一步深层的研究和思考,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因此,特提出以下加强工程项目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第一、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全员参与。在项目的企业文化建设中,项目领导起着带头模范作用,所以项目领导一方面应该组成一个达成共识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集体制订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例如怎样搞好项目驻地及现场的标准化建设、如何加强项目的人本文化、质量文化和安全文化等;另一方面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深刻的认识,并能对本项目文化
建设有独到的见解,对本项目的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指导项目企业文化的设计,提出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潜力,推动项目科学发展。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一场群众运动,只有项目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才能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得到真正落实,无论是项目部还是施工队的员工,都应该发动他们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中去,大家一起才能建设好工程项目的企业文化。第二、规范项目驻地和现场建设。工程项目作为施工企业形象的“窗口”,是构筑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因此,不论工程规模的大小、工期的长短,都要真抓实干,坚持使用统一的企业标志、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歌曲,优化美化室内室外及施工现场的环境,向社会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品牌。
第三、加强质量文化建设。诚信是企业的信誉之源,而塑造企业良好诚信形象的关键就是向业主拿出高质量的精品工程。这就要求工程项目要积极培养高品质的质量文化:无论工期多么紧张,无论施工环境多么恶劣,质量始终第一,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无论在哪里施工,都要摆正位置,端正态度,树立质量为先理念,坚守打造精品工程的承诺。工程项目只有建造精品工程,才能取得业主的信任,为以后的工程中标打好基础。
第四、加强人本文化建设。人本文化建设,不仅能营造出项目的和谐氛围,而且还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工程项目的企业员工,施工环境艰苦、工作强度大,而且一年中有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野外施工。针对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员工收入不高的特点,工程项目必须培育项目员工对企业、项目、管理者相互之间的感情,营造一种民主、友好、和谐、团结、互助的家庭氛围,用人本关怀温暖员工。如果工程项目能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能让每一个员工都找到家的感觉,减少思念亲人的痛苦,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工作性质,决定了安全文化在项目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占有很大的比重。由于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高危作业,因此,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把“安全第一”的理念固化到项目每个员工的思想中。要健全和完善劳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施工作业现场等的安全治理;要强化对职工法律及规章制度的宣贯,强化对标准化作业及知识技能的学习,强化对潜在危险的认识和控制的灌输,使每一名员工都能全面掌握安全技能及安全知识,提高标准作业能力。拿我们的公路施工来说吧,隧道施工、桩基施工、梁板张拉等施工环节,危险系数都较高,稍微放松警惕,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对职工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随着安全事故的的不断发生,企业、项目、员工都已经普遍认识到安全高于一切,对安全的认识、对安全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为了让职工安心工作,项目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并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工程项目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只有安全有保障,生命才有保障,工作才能有保障。
总而言之,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企业不仅仅要提高生产管理经验能力、施工能力等水平,更要不断提高深层次的企业文化建设。建筑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文化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它必将经历发育、形成、发展的全过程。我们需要不断研究,深入实践,把握文化建设的核心,为建筑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从而不断提升企业文化的整体水平,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篇:农村文化建设调查与思考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严峻的现实问题。具体表现在:
1、农村文化发展呈区域差异。存在纵向和横向发展的不平衡性。纵向看是县城较乡镇、乡镇较农村丰富。在县城形成了多层次多种类的文化设施,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较丰富,但乡镇文化设施较为落后,且分布不平衡。从横向看,经济发达乡镇强于经济落后乡镇,交通发达乡镇丰富于偏僻乡镇,文化底蕴深厚乡镇丰富于文化基础薄弱乡镇。
2、农村文化产品供需不平衡。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文化生活需求日益提高,但反应农村生活的文化产品不多,精品更是凤毛麟角;民间文艺社团稀少,而文化“三下乡”的内容与农民贴的不是很紧密,所提供的简明法律、农业科技知识较少,文化服务供给滞后于农民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
3、农村文化事业重视不够。大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在对物质、精神建设上仍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存在着认为把经济搞上去了,文化建设也就自然得到加强的“自然论”;先搞经济建设,然后再腾时间来抓文化建设的“先后论”;认为文化建设要难度大,不能立竿见影、不出政绩的“无用论”;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对和谐农村的促进作用。
4、农村文化活动缺乏正确引导。调查发现,农村日常文化生活除了看电视外,最普遍的就是打牌、打麻将等,象棋球类活动开展甚少,少数的几个网吧也主要是以玩游戏为主,这些无不反映出农民文化生活的单调。由于缺乏适合农民的活动平台和正确的引导,导致农村封建迷信盛行,赌博之风蔓延。
5、农村文化阵地日趋萎缩。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文明创建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成立了全镇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第一组长,镇长为组长,镇党委政府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村居两委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创建工作宣传组、规划建设组、综合执法组、督促检查组等,负责文明创建具体工作。
缑氏镇文化建设:规范和完善各种工作制度,制订下发了《缑氏镇文明创建工作实施意见》、《目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方案,明确了各单位创建活动的任务、目的、各自职责和达标要求,在镇党委、政府的号召和带领下,全镇的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老百姓物质生活条件好了,自然就开始追求精神层面上的享受。我们村子有自己的文化广场,有自己的农家书屋、文艺室、娱乐室,村民素质也在逐渐的提高。我们农村不比城里差!”岳滩镇岳滩村党支部书记李宏廷在说起自己村子的文化广场时自豪地介绍道。
走进岳滩村,入目的是一排排整洁的楼房,广场上不时有锻炼身体的村民走过。村子里为丰富村民生活,建立了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设置了廉政文化长廊,并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民在茶余饭后,或来到娱乐室里下棋、或在文艺室里扭秧歌、或在书屋里看书读报。
在这片孕育了华夏七朝古都文明的土地上,新农村文化建设方兴未艾,村委会设立村务公开栏、科学教育宣传栏、精神文明宣传栏,使村民了解村两委干部的工作状况、科普信息、社会新闻、群众中好人好事等,充分满足村民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走进顾县镇段西村村委,首先看到的是在门口的“独生子女五好家庭评选栏”,该村党支部副书记段志明介绍说,希望通过这样的评比让群众更能践行优生优育政策。此外,段西村还通过“好婆媳评选活动”、建立“家长学校”、建设文化大院、建设农家书屋等措施,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这是我们全镇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综合性文化大院”,在偃师市庞村镇西庞村文化大院落成庆典上,该村党总支书记张聚芳自豪地说。
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2008年以来,在庞村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庞村两委采取市、镇财政帮一些、村两委筹一些、企业捐一些的办法,集中精力、多方协调,建成了全镇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专业性文化大院。西庞村文化大院累计投资35万元,建筑面积480平方米,绿化面积660平方米,包括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集体卫生室、棋牌室、健身器材、露天舞场等,配备有活动坐椅、乐器音响、灯光等设施,其中图书阅览室配备了崭新的期刊架、书架、阅览桌,拥有钢制家具产业、种植、养殖、法律法规、人物传记等7大类2万余册图书,借阅制度规范,图书门类齐全。
党总支书记张聚芳信心满怀地告诉我们:“下一步,我们要建设电子阅览室,配备电脑、远程教育电视、乒乓球台、台球桌等,逐步建立健全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我们的文化大院将来不仅是农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还应该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阵地,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
未见瀑布,先闻水声。还未走进偃师市西李村老年协会活动中心,便听到了悠扬质朴的戏曲演奏声。跟随曲声而入,这个简单却又热闹非凡、充满着曲声歌声笑声掌声的地方,就是西李村业余剧团排练节目的场所。因为有了这个剧团,西李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戏剧之乡。偃师农村业余剧团发展很快,这些由农民组成的剧团,把田间地头、农民大院当成舞台,他们那带有浓郁地区乡土气息的演出深受广大农村群众的欢迎。
艰辛起步,群策群力建剧团
2003年,在宋纪斌、宋更周(均84岁)等人的支持下,西李村业余曲剧团在消失多年后再度成立。
近年来,偃师市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规划,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形成了市、乡、村三级文化网络,乡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目前,偃师市共建立乡镇文化活动中心16个、文化大院190个,建成阅报栏560个、书架1200个,藏书120余万册,偃师图书馆去年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基层文化示范图书馆”。同时,为了搞好文化下乡服务,活跃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偃师市豫剧团和曲剧团每年下乡为农民送戏300场,偃师市演出公司每年组织20多个外地艺术团到农村演出400场,河洛风文化公司每年为农民演出100多场。自2007年12月起,偃师市利用国家投资的17套数字电影设备在全市建立了17个农村电影放映队,每月为每个行政村免费放映一场电影,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在建好文化站和文化大院的基础上,偃师全力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偃师市的共享工程建设始于2004年,当时偃师市政府投入20万元在市图书馆建立了自动化服务系统和电子阅览室。2006年被国家列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后,偃师以市图书馆为共享中心,在各乡镇设立基层服务分中心,依托村文化大院设立数十个基层服务点,在321个行政村建立了村级服务点。市、乡、村三级文化共享网络的建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更为便捷优质的科技信息服务。
加大对贫困乡镇的文化资金扶持力度,努力使各乡镇文化发展的差距减小。加大对农民文化生活的引导力度,把农民的文化生活带上一个新的台阶。
顾县东王村自2005年起先后投资24万元,建成了占地700平方米,包含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综合娱乐室在内的高标准文化大院。文化大院的综合活动室设备齐全,乒乓球、象棋、跳棋、扑克、麻将、军棋等应有尽有,为群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村委会还设立了村务公开栏、科学教育宣传栏、精神文明宣传栏,使群众能够了解到村两委干部工作状况、科普信息、社会新闻、群众中发生的好人好事等,满足了村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偃师把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作为新农村文化传播的载体,依托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各个行政村开展了书画、秧歌、腰鼓、排鼓、乒乓球、篮球等各种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许多乡镇狮舞队、排鼓队走出偃师,参加洛阳乃至全国的民间艺术大赛,获得了多项大奖。顾县镇苗湾村建起了偃师农村第一个老年门球场,翟镇镇成立了偃师第一个乡镇书法协会。今年,偃师市以全市高度普及书法艺术的雄厚实力,成为实至名归的“全国书法之乡”。
在这片孕育了华夏七朝古都文明的大地上,新农村文化建设方兴未艾,体现在党和政府加大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力度,体现在农村文化资源总量的大幅增加,体现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飞速提升。
三、发展繁荣我县农村文化的对策思考。
(一)、完善文化建设机制体制,理顺农村文化发展的脉络。
1、提高思想认识。各乡镇领导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认识“增长”和“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文化建设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作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要从思想上重视农村文化工作,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精心组织各方面力量的热心关注和广泛参与,才能取得成功。
2、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政府部门关于文化建设的整体职责,县委、县政府将文化建设纳入县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评,作为考核乡镇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乡镇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完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县文化主管部门要加快制定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专项规划,重点突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3、创新工作思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的理念,把城区文化建设与农村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县文化主管部门和各乡镇要由以侧重于“送文化”逐步向“种文化”转变,为农村文化市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群众基础,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电影放映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各项文化惠农工作,同时要指导和帮助农民开展一些自娱自乐的文化娱乐活动,使专业演出和农民的自娱自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带动和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变“文化下乡”
为“文化驻乡”。
(二)、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注入农村文化发展的血液。
1、拓宽融资渠道,吸引资金投入。坚持公益性文化设施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积极向国家和省市争取资金投入。创造条件,用好政策,协调各方面关系,调动社会力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乡镇文化建设。支持农民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我经营、自我管理,兴办农民剧团、农家书屋等,使农民群众也成为文化建设的投资主体。形成“政府牵头、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发展格局。
2、设立专线资金,加快阵地建设。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确保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在乡镇一级建立综合文化站、篮球场、农民学校等公益场所,村一级建立简易图书室、活动室等。确保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确保文化站工作经费,根据形势的发展购置群众生产生活急需的图书与报刊。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以及新妇女学校等资源进行整合,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3、以奖代补形式,扶持文艺团体。增加对送戏下乡和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的资金支持,以更好地适应农民需求。采取政府扶持和鼓励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多渠道筹资方式,设立农村文化发展或创作奖励基金,扶持和资助有代表性、有影响的农村区域性民间民俗活动,对能正常开展文化活动、创作艺术作品的文艺团体和文化能人给予奖励。
(三)、加强本土人才队伍建设,强壮农村文化发展的筋骨。
1、配齐配强文化站长。通过选送培训一批、本地挖掘一批、引进吸收一批的模式,启用一批具有文艺特长的专职文化站长。由县文化主管部门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加强业务指导,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规范相关人员职称、待遇标准、奖励表彰制度,通过组织人事制度稳定人才。确保专职专岗,把文化站长从乡镇繁杂的事物中解脱出来,提高文化工作的主动性。
2、利用好村干部队伍。鉴于来自于农民中间的村干部最了解村情民意,处于落实政策的最基层,应该充分发挥好村干部的带头作用,担负起村级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选用一批村干部和本村残疾人参加农家书屋的日常运作和管理,给予适当补助。对于长期在农村工作并在村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一定贡献的村干部,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资奖励。
3、培育挖掘文化能人。重视并解决农村文化能人和民间艺人新老衔接不足的问题,搞好调查摸底,切实加大对农村文化能人的挖掘培养力度,给予政策与资金扶持,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文化能人和业余文化团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性,激活起广大农民的参与热情。
(四)、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提升农村文化发展的精神。
1、加强宣传,培植传统文化发展土壤。结合开展送科技、送法律下村活动,大力宣传村级特色文化,树立村民对本村、本镇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并自觉参与到围屋保护维修、传统手工艺传承等客家传统文化的保护中来,形成一批特色文化新村。
2、挖掘整理,赋予客家文化时代内涵。努力挖掘当地文化特色,对以客家山歌、香火龙、夹湖花鼓等客家文化载体,在创作形式上力求突破和创新,结合现在文化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作为本乡镇的特色文化进行推广和打造,同时激发起年轻一代人的兴趣,自动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
3、结合产业,创新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开发民间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为景点,举办农民艺术节或者文艺活动,使产业与文化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集产品开发、果园观光、山塘垂钩、农家游于一体的农村文化产业,打造文化新亮点。
第五篇:安全文化建设探索与思考
安全文化建设探索与思考
长宁县政府副县长王文华
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安全文化建设是落实“安全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指出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安全与资源、环境并列提出来,强调“安全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安全生产列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列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第一次把安全生产定位在社会管理之中。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全社会对此已经形成了共识。
(二)安全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现实需要。2011年11月10日国家安监总局印发了《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着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工程,加强安全文化阵地建设,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形成富有特色和推动力的安全文化,为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是一项惠及职工生命与健康安全的工程。通过推安全文化建设,使企业领导和员工真正形成“安全第一”的意识、“生命高于一切”的道德价值观、遵纪守法的思维定势、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方式和自觉行动,并切实加大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经费投入,杜绝“三违”(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纪律)、“三超”(指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行为的发生,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安全发展。
(三)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全民安全意识的有效手段。2007年8月10日卫生部首次发布的《中国伤亡预防报告》显示,我国内地每年约发生各类伤害二亿人次,因伤害死亡人数约70万到75万,占伤害死亡总人数的9%,是继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之后的第五位死亡原因。但是伤害是可以被认识、预防和控制的。对于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可以通过一系列安全文化建设,让“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理念广为普及,从而改善人群和环境的安全状况,实现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的根本好转。特别是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安全社区(即建立了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和程序,联络社区内相关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目标的社区)建设,是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方式,是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面临的不足和现实困难
(一)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还未真正体现。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但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还没有真正起到主体作用。一是对安全生产的规律重视不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往往是就事故分析事故,忽视了对安全问题的深度把握,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没有将事故原因从现场向外作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延伸。对安全生产的规律研究得不深、不透,对安全本质问题缺乏深度的、系统的思考,安全工作措施治标而不治本。二是安全文化建设盲目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是为了解决安全工作的实际问题,但有的企业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现状不了解、不分析,安全文化建设蜻蜓点水,华而不实,很难起到实质效果。就拿我县来说,近两年来已有5家企业成功创建为市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但仍有大部分企业对安全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在上级部门要求时才勉强应付,没有将安
全文化建设当成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已经创建了的企业,其基础性工作还不扎实,虽然进行了创建工作,但是离目标要求和实际效果还存在明显差距,工作还缺乏宏观性、综合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二)政府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还未完全到位。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牵头,系统组织实施,但现实情况离此还有明显不足。一是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要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经社会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融入安全生产工作、宣传教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安全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安委会各部门的职责,做到工作有人抓。二是经费投入还未切实保障。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界支持的安全文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实施安全文化精品工程,开展重大安全文化活动所必需的资金,做到经费有保障。三是考核和激励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细化考核内容,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促进安全文化建设有序进行,要扶持和奖励为安全文化创作和传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打造优秀的安全文化创作和宣传队伍。
(三)员工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能动作用还未完全发挥。员工是企业中最为活跃分子,是安全文化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员工作用发挥不佳。一是企业对员工的个性重视不够。如在教育方面,所有职工都使用同样的教材、接受同样的教育,千篇一律,职工个体智商、情绪、观念、认知、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往往被忽视,没有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对象、不同文化、不同需求等实行有差别、个性化的教育。二是企业对培养员工行为规范重视不够。生产中一些员工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违章就没法干、安全生产是领导的事”等错误思想,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以及侥幸、蛮干、习惯性违章等现象还时有发生。三是员工素质不高增加了安全文化建设难度。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
加剧和用工要求的不断提高,一些企业出现了招工难、用工难现象,由于召不到正规学校毕业的专业人员,只有大量使用农民工、轮换工、临时工。这些人大多是从农民中直接招收而来,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安全素质较为低下,对企业生产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其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都与从业的基本要求相差很远。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
三、对策建议
(一)深入开展“三大宣传”,着力营造安全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要把安全文化宣传摆在与生产管理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一切手段和形式,深入开展“三大宣传”,在全县形成“人人重安全、事事讲安全”的安全文化建设浓厚氛围。一是突出重点时段宣传。坚持每年重大假日、“百安活动”、“安全生产月”等重点时段,由县安委会办公室牵头,相关成员单位、县内规模以上企业参与,分别在县城或企业,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中小学教材等多种媒介扩大安全生产宣传覆盖面,采取咨询热线、公益广告、专题栏目、事故案例等多种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基本常识的宣传,从整体上促进全民安全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二是狠抓基础工作宣传。安全理念和意识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政府要将安全理念纳入各级、各类教育环节中,形成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作业、应急救援等全方位的安全保障理念。政府、企业、员工要牢固树立强烈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要明确政府监管监察、企业主体和员工自律三者间各自的分工和责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从措施上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三是把握重点区域宣传。坚持对乡镇、街道(社区)安全工作实行分类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乡镇根据辖区内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宣传工作计划和安全
文化建设计划,年复一年持续推进,从范围上促进安全工作以“区域安全”保障“整体安全”。
(二)全面推进“五进活动”,不断提升安全文化建设的社会效应。安全文化建设要取得实效,就要把“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渗透到广大群众中去,让安全文化覆盖全县各个层面,构筑更加坚实严密的安全防范网络,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文化“五进”活动。一是开展安全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县各中小学校,重点抓好每周至少开设1节安全教育课,提倡安全从我做起,安全从小抓起,达到教育学生来带动家庭的良好效果。二是开展安全文化进农村活动。利用村级党员活动室这一阵地,建立健全村、社安全管理制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基层;利用社员大会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教育群众“不坐超载车、不乘违规船”,普及了防火、防电、防中毒等生活安全知识;借助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用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例教育群众,倡导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开展安全文化进企业活动。要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督促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积极建立“三全”(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机制。要指导和督促企业深入开展“三级”(指厂级、车间、班组)安全教育,帮助员工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努力做到“三不伤害”(指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别人伤害)。要利用会议、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群体效应的引导作用,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四是开展安全文化进社区活动。要积极开展“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建立健全社区安全管理网络(即加强城市安全社区建设,深化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探索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下的农村安全社区建设),充分发动居民参与社区安全管理。要依托社区居委会,将安全监管触角延伸到社区、楼院和家庭。通过集中学习、上门宣传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安全用电、用气以及防火、防爆、防中
毒等安全知识。要积极开展群众性安全文艺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市民的安全防护意识,实现“安全进社区,人人同安全”的目标。五是开展安全文化进家庭活动。各部门、各企业在开展好安全文化建设的同时,不只是自己学习,还要将安全文化带回家庭,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三)坚持“五个结合”,真正确保安全文化建设的引领效果。在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中,我们要坚决打消脱离安全生产来抓建设的孤立作法,把握“五个给合”把建设活动融入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中。一是坚持与安全生产“两基”建设有机结合。狠抓安全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制度、办公场所“五落实”,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将安全生产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来抓。二是坚持与“安全示范乡镇”建设有机结合。已经创建安全示范的乡镇要继续保持,探索更好的管理模式。要将 “示范乡镇”注入新的内涵,同时建立、健全联系帮扶制度,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分别联系乡镇,帮助和指导乡镇安全文化建设,形成“联系一镇,牵动一片,带动全面”的工作格局。三是坚持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机结合。我县已在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中小型水力发电站、白酒生产企业等行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中,我们要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入其中,促进企业逐步建立起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四是坚持与“安全培训”有机结合。要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企业班组长、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工人参加安全培训,在培训中增强安全知识,有力促进全县安全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五是坚持与“依法行政”有机结合。坚持文明执法,严格队伍管理,狠抓依法行政,在全县形成安监部门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