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4《诗经》两首练习粤教版必修1(范文)

时间:2019-05-15 00:3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4《诗经》两首练习粤教版必修1(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4《诗经》两首练习粤教版必修1(范文)》。

第一篇: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4《诗经》两首练习粤教版必修1(范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

14《诗经》两首

一、语言基础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mánɡ)静女其姝(shū)自牧归荑(kuì)...B.静女其娈(luán). 乘彼垝垣(ɡuǐ)自我徂尔(cú)..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贻我彤管(yí)...D.洵美且异(xún)无与士耽(dān)匪我愆期(qiān)...解析:A “氓”应读méng。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体无咎言

夙兴夜寐

踌躇满志

受益非浅 B.及尔谐老

言笑晏晏

屡试不爽

虚怀若谷 C.若即若离

尔虞我诈

泣涕涟涟

信誓旦旦 D.载笑载言

其黄而殒

怡然自得

温文尔雅 解析:C A项,非—匪;B项,谐—偕;D项,殒—陨。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爱而不见

B.匪女之为美 C.隰则有泮 D.反是不思

解析:D A项,“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B项,“匪”通“非”,不是;“女”通“汝”,你(荑草);C项,“泮”通“畔”,边,岸。4.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靡室劳矣 靡:没有 .B.无食桑葚 食:吃 .C.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D.将子无怒 将:将来 .解析:D D项,将:动词,请,愿。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夙兴夜寐 B.三岁食贫 C.桑之未落 D.二三其德 解析:C A项,“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B项,“贫”形容词用作名词,贫苦的生活。D项,“二三”,数词用作动词,经常改变,三心二意。6.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以我贿迁 B.至于顿丘 C.女也不爽 D.泣涕涟涟

解析:C A项,“贿”古义是“财物,此指嫁妆”;今义是“贿赂”。B项,“至于”古义是动词,“到,到达”;今义,作连词用,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D项,“涕”古义是“眼泪”;今义是“鼻涕”。C项,“爽”古今义均有“差错”之意。7.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秋以为期 B.以我贿迁 C.以尔车来 D.以望复关 ....解析:AB A、B两项,“以”都是介词“把”;C项,“以”是介词“用”;D项,“以”是承接

爽:差错

连词,可不译。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蒹葭》,完成8~9题。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②③④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⑤⑥⑦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⑧⑨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注】 ①蒹葭(jiān jiā):芦苇。②溯洄:逆流而上。③从:跟随,这里是追寻的意思。④溯游:顺流而下。⑤萋萋:与下文的“采采”均指茂盛的样子。⑥晞:干。⑦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⑧跻:高。⑨坻(chí):水中的高地。⑩涘(sì):水边。右:弯曲。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8.《蒹葭》这首诗歌中描写了很多景物,请描绘景物特点并简要赏析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析: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的,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 传情。

答案:这首诗歌描写了深秋清晨,河边的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这一景象给人以萧瑟冷清之感,它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这首诗歌还描写了河边道路漫长险阻、地势越来越高、迂回盘曲的景象,突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爱情的真挚和不畏艰难的执着追求。9.《蒹葭》这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加以体会。

解析: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重章叠句宜于咏唱,于反复中表达隽永的情感。

答案: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如《蒹葭》全篇共九十九个字,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参考译文:河中芦苇莽苍苍,晶莹露珠凝成霜。有位丽人真可爱,站在河水那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顺流而下再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河边芦苇茂又青,晶莹露珠一层层。有位丽人真可爱,站在河水那一边。逆流而上去追求,道路艰险难攀登。顺流而下去追求,仿佛就在河之洲。河边芦苇郁葱葱,晶莹露珠明晃晃。有位丽人真可爱,站在河水那一旁。逆流而上去追她,道路艰险曲又弯。顺流而下去追她,仿佛就在水中滩。(二)阅读《关雎》一诗,完成10~13题。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0.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解析:鉴赏古典诗词的人物形象,要注意确定好鉴赏对象后,分析诗词中对人物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文字,如本诗中对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动作行为的描写来实现的,那就要认真分析其动作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

答案:这首爱情恋歌,描写了一位追求幸福爱情的小伙子的形象。他因为对心上人的爱慕,所以大胆而执着地追求着,其痴情和朴实的形象非常可爱。

11.这首诗的首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 赏析。

解析:分析《诗经》时,要特别注意“赋”“比”“兴”手法的特点与作用。

答案:运用了“兴”的手法,以雎鸠相向而鸣,相依相恋,兴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联想,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12.这首诗歌在不同章节使用了“流”“采”“友”等动词,请你简要赏析这样写的好处。

解析:《诗经》中经常使用重章叠唱、反复咏叹的手法来强化表达某种思想和情感。因此,在不同的篇章中,经常运用动词的变化来使意思逐层渐进,阅读时要注意体会。答案:使用“流”“采”“友”等动词,描述小伙子的心理变化的过程,表现了主人公对其心上人执着的相思与追求。

13.请结合你学过的《诗经》中的有关篇目,从结构和语言等角度,探究本首诗歌在艺术技巧方面的成就。

解析:从篇章结构上来看,《诗经》最大的特点是重章叠唱,反复咏叹,以强化语意的表达;而从语言方面来看,叠词、双声、叠韵等词语的使用,强化了诗歌的节奏,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答案:①全诗运用重叠形式,反反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思恋、追求过程,诗意层层递进,感情 奔放炽热,体现了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特色。

②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如“参差”“窈窕”“辗转”“关关”等,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参考译文: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对象。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三)阅读下面的《诗经·风雨》,完成14~15题。

风 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 ①喈喈(jiē):鸡叫的声音。②夷:通“怡”,喜悦。③胶胶:鸡叫的声音。④瘳(chōu):病愈。

14.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解析: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潇潇,鸡鸣胶胶”“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是触物兴词,由物引发感慨,是兴的手法,起到烘托环境的作用。

答案:主要运用赋、兴的手法,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相思、惆怅之情。15.诗中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情感变化的?

解析:抓住诗中关键词,深刻理解主人公情感变化。答案:诗中变换了三个表心理状态的动词——“夷”“瘳”“喜”来表示思妇一刹那间感情的变化。

参考译文:风吹雨打多凄凄, 雄鸡啼叫声不停。既已见到意中人, 心中怎能不喜悦!风吹雨打多潇潇, 雄鸡啼叫声不停。既已见到意中人, 心病怎能不治好!风吹雨打天地昏, 雄鸡啼叫声不停。既已见到意中人, 心中怎能不欢喜!(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17题。

木 瓜

《诗经·卫风》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 ①“琼琚(jū)”及下文的“琼瑶”“琼玖(jiǔ)”均指 佩玉。16.从《木瓜》一诗的内容来看,应是写青年男女互赠信物以定情的诗,从口吻上推测,诗中的“我”应是。

解析:从交换的礼物上看,诗中的“我”应该是男子,礼物较贵重,以求永久好合。答案:男子

17.《木瓜》一诗中的内容和劳动的场景结合很紧密,这可以由投于“我”的东西为证,同时这个“投”字用得也非常精当,你能否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分析一下这个“投”字使用的妙处?

解析:鉴赏用词准确性,要结合词义解释句子含意,并说出手法和表达效果。

答案:“投”即是扔,像是送,又像无意扔去,写出了女子赠物时羞涩的心情,显得含蓄自然,又很生动。

参考译文:你用木瓜送给我, 我用美玉回报你。美玉不单是回报, 也是为求永相好。你用木桃送给我,我用琼瑶作回报。琼瑶不单是回报,也是为求永 相好。

你用木李送给我, 我用琼玖作回报。琼玖不单是回报,也是为求永 相好。

三、语言运用

18.将下面文字中画横线的部分改写为以“儒家学者”为主要陈述对象的句子。

《诗经》一开始,还没有被赋予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解析:改写时,注意写出儒家学者做了什么事,出现了什么结果即可。注意不能改变原意。答案: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

19.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下面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你认同吗?请简要陈述理由。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解析:回答认同或者不认同都可以,但必须言之有理,自成一说。依据环境气候的优劣,来衬托

①主人公的心情悲喜,是作品中常见手法。答案:(示例一)认同。诗歌运用衬托(反衬)的手法,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春光旖旎杨柳依依正是亲人朋友团聚踏青快乐的时候,(士卒)却不得不离家出征,乐景衬悲伤之情,更显其哀;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哪怕大雪纷飞也阻挡不了回家的脚步,回家心情之迫切突显,哀景衬乐情,倍增其乐。

(示例二)不(完全)认同。前两句是乐景衬托哀情。但后两句中回乡士卒心里未必“乐”——这位士卒可能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当是百感交集:希望回家,又对家里有所担心(毕竟离开家里太久了)。因此,拿“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对比,给人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心情。

第二篇: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6孔雀东南飞(并序)练习粤教版必修1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一、语言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箜篌(hóu)自缢(yì)..便言(biàn)否泰(pǐ)..B.公姥(lǎo)纨素(wán)..窈窕(tiǎo)络绎(yì)..C.伶俜(pīn)拊掌(fǔ)..哽咽(ɡěnɡ)徘徊(pái)..D.葳蕤(ruí)聘礼(pìn)..磐石(pán)仕宦(huàn)..解析:D A项,“便”应读pián;B项,“姥”应读mǔ;C项,“俜”应读pīnɡ。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B.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C.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D.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解析:D A项,“取”通“娶”;B项,“帘”通“奁”;C项,“奄奄”通“晻晻”。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徒留无所施

徒:徒然,白白地 .B.却与小姑别 .C.自可断来信 .D.始适还家门 .却:但,然而 信:音信,消息 适:刚刚

解析:A B项,却,从堂上退下来;C项,信,使者,指媒人;D项,适, 出嫁。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为仲卿母所遣 县令遣媒来 ..B.莫令事不举 .C.戒之慎勿忘 .D.多谢后世人 .举言谓新妇 .慎勿违吾语 .谢家来贵门 .解析:C A项,“遣”,前者是“休回娘家”,后者是“派遣”;B项,“举”,前者是“成功”,后者是“开口”;C项,“慎”,都是“慎重”“一定”的意思。D项,“谢”,前者是“告诉”,后者是“辞别”。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①妾不堪驱使 ②勿复重纷纭 ③本自无教训 ④处分适兄意 ⑤徘徊庭树下 ⑥蹑履相..........逢迎 ⑦踯躅青骢马 ⑧叶叶相交通 ......A.①④ B.⑤⑦ C.③⑤ D.①③

解析:B ①古今异义,古义是“使唤”,今义是“强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②古今异义,古义是“麻烦”,今义是“多而杂乱”。③古今异义,古义是“教养”,今义是“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的知识;教育训诫”。④古今异义,古义是“处置,处理”,今义是“对违法乱纪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也指由此做出的处罚决定”。⑥古今异义,古义是“迎接”,今义是“阿谀奉承”。⑧古今异义,古义是“交错”,今义是“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通讯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 事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属于乐府歌辞。乐府,原是西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兼及创作、收集民间歌谣,以供朝廷制礼作乐之用。这些采集得来的歌辞,称为“乐府歌辞”“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

B.《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恩爱夫妻,焦母不由分说,将他俩活生生地拆开;刘兄贪图富贵,迫使妹妹兰芝另嫁他人。正是焦母和刘兄合力将仲卿和兰芝逼上绝路。这个故事表现了具有巨大威力的封建家长制的冷酷无情。

D.故事从总体上来说是悲剧性的,而结尾处又有一些亮色,这向人们表明,美好的情感或事物具有强大的力量,它们虽然一时被压制住,但胜利终将是它们的。同时,这种结尾也反映了民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解析:B B项,《孔雀东南飞》是叙事诗,不是抒情诗。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译文:(2)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译文:

答案:(1)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当之处,哪里想到会招致(母亲)不喜欢呢?(2)再三告诉后世的人,将此事引以为戒,千万不要忘记!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乐府诗,完成8~10题。

陌上桑(汉乐府)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8.《陌上桑》是一篇立意严肃、笔调诙谐的著名乐府叙事诗,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中所讲述的故事。解析:按照故事情节简洁概括即可。

答案:故事是:一位美貌女子名叫罗敷,一日在采桑路上恰巧被一个太守遇上,太守为罗敷美色所动,问她愿不愿意跟随自己回家。太守原以为凭借自己的权势,这位民间女子一定会爽然允诺。想不到罗敷非但不领情,还把他着实奚落了一番,使这位堂堂太守碰了一鼻子灰,无趣至极。

9.有人说诗人笔下的罗敷品貌俱美,你同意吗?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既要分析出她貌美,又要分析出她品美。答案:同意。首先,从罗敷的采桑用具的精致和装束打扮的华美,路旁观者种种神态动作,可见罗敷容貌姣美。其次,罗敷与使君的对话,表明她抗恶拒诱,刚洁端正,乐观机智。“罗敷善蚕桑”则又表现出她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10.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解析:诗歌主要描写了罗敷的外貌美,而且用路人的神态动作进行衬托,由此可知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答案:《陌上桑》在表现手法上,主要运用了侧面映衬和烘托。诗人通过描摹路旁观者的种种神态动作,使罗敷的美貌得到了强烈而又极为鲜明、生动的烘托。其次,以叙事为主,融以描写和抒情,描写,又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还运用了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语言清新活泼,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乐观、幽默、俏皮的情韵。(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1~12题。

钗头凤 红酥手

陆 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1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

解析:本首词上下两片很显然采用了对比手法。注意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答案:对比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见,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强烈的感情对比。再如上片写“红酥手”,下片写“人空瘦”,在鲜明的形象对比中,充分地展示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的精神折磨和痛苦。

12.对词中“人空瘦”的“空”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解析:诗词炼字题注意根据具体句子中字的含义解释诗句的含义,还要说出表达效果以及由此传达出的思想感情。答案:“空”字用得好。以前的唐氏,肌肤是那样的红润;如今,经过“东风”的无情摧残,她憔悴,消瘦了。“人空瘦”句,虽写的只是唐氏容颜方面的变化,但分明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人空瘦”着一“空”字,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等表现无遗。

(三)阅读汉乐府《白头吟》,完成13~15题。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①②③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④⑤⑥尾何簁簁。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注】 ①躞蹀御沟上:小步徘徊在环绕宫墙的水渠边。②东西流:以渠水分岔而流比喻夫妻各奔东西;或解作偏义复词,形容爱情如沟水东流,一去不复返了。③凄凄:悲伤貌。一般女子出嫁总是悲伤地啼哭。④簁簁(shī):形容鱼尾像濡湿的羽毛。在中国诗歌里钓鱼常是男女求偶象征的隐语。这两句意思是说二人在情意相投的时候,正如竹竿钓鱼一样,竹竿是多么柔长,鱼又是多么欢悦活泼。⑤义气:情义。⑥钱刀:钱币。刀,刀币。为:句末语气词。这两句是说男子应当重爱情,而今何以为了金钱而抛弃了我。13.“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解析:注意“比”的手法的运用,还要答出在结构上所起到的铺垫作用。

答案:起兴,言男女爱情应该是纯洁无瑕的,犹如高山上的白雪那样一尘不染;应该光明永恒,好似云间的月亮皎皎长在,为下文控诉其丈夫的“不一”张本。

14.清人张玉榖在《古诗赏析》中评“凄凄复凄凄”后四句时,认为其“最为灵警”,你认为这四句有何妙处?

解析:在“沟水东西流”的前提下,“嫁娶不须啼”很明显是写的别人。此处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答案:这四句诗表达了女主人公希望丈夫变两意为一心,白头相守的强烈愿望。但作者并不直接从自己的心愿出发,而是泛言他人而暗含自己,借他人之愿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辞意婉约又见顿挫;已临决绝而犹望男方转变,感情沉痛而不失温厚。15.本诗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妇女形象,试简要分析。

解析:“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等句子表现了一个个性鲜明的妇女形象。抓住关键诗句才能答好此题。

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弃妇形象,她重视情义,鄙视金钱,要求专一,反对两意。面对丈夫的背叛,她没有哭泣,而是把痛苦埋在心底,表现了自身的人格尊严。(四)阅读汉乐府《双白鹄》一诗,回答16~18题。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

妻卒染疲病,不能飞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

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踌躇顾群侣,泪下不自知。

【注】 ①卒:通“猝”,突然。

16.为下列诗句加点字选出正确的义项。①乃从西北来().A.竟然 B.才 C.是 D.于是 ②五里一反顾().A.顾惜 B.看 C.回头 D.照顾 解析:根据具体句子理解词语含义。答案:①C ②B 17.写出《孔雀东南飞》中与《双白鹄》形式上相应的诗句。①与“乃从西北来”相应的是

②与“五里一反顾”相应的是

解析:主要从句子形式上考虑句式的一致性。答案:①孔雀东南飞 ②五里一徘徊

1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和对话的形式,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夫妻别离的悲剧。B.本诗与《孔雀东南飞》都采用了以美禽起兴的艺术手法。

C.通过本诗与《孔雀东南飞》的对比,我们认识到《孔雀东南飞》的起兴不是与下文情节全无关系,而是有一定的暗示。

D.“十十五五”一句是以白鹄们结伴而飞,反衬出一对白鹄因雌鸟疲病而不得不分离的悲剧画面。

解析:B 本诗不是以美禽起兴,而是整首诗都以双白鹄为描写对象。

三、语言运用 19.学习了《孔雀东南飞(并序)》这首哀婉动人的诗,我们可能在对焦刘夫妇忠于爱情的行为赞叹之余,更会对其双双殉情的悲剧深表同情,那么请你为这两个人物写一副挽联。

解析:形式上应写成对联的形式,内容上应对凄美爱情加以赞扬。答案:(1)红尘途中,恋歌未绝;黄泉路上,携手同行。(2)生时鸳鸯两拆,死后琴瑟和鸣。(3)梁祝化蝶千人颂,焦刘绝唱万古传。

20.在学习《孔雀东南飞(并序)》时,有的同学把它编成了课本剧并表演。其中兰芝“举身赴清池”和仲卿“自挂东南枝”的情节,以及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结尾,由于舞台的限制,学生不能做惟妙惟肖的表演,而这一部分又是戏剧冲突的高潮部分,于是由一位同学在背景音乐《化蝶》声中用低缓、沉抑的语调来朗诵,另外两位同学虚拟的表演动作来象征焦刘二人的殉情。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朗读结束后,接着出现画外音。请以五字句拟一个对焦刘美好祝愿的画外音结束剧情: ,。

解析:写成五字句,对焦刘作美好祝愿。

答案:(示例)孔雀东南飞 双双永相随 但愿有情人 天长共地久

第三篇:【名师一号】2014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离骚(节选)双基限时练 粤教版必修1

基限时练(十五)离骚(节选)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苗裔(yì)

庚寅(ɡēnɡ)..考妣(pǐ)飞扬跋扈(hù)..B.椒兰(jiāo)孟陬(zōu)..肇始(zhào)摩肩接踵(zhǒnɡ)..C.搴旗(qiān)擎起(qǐnɡ)..揆度(duï)数见不鲜(shuî)..D.窘迫(jiǒnɡ)穹庐(qiïnɡ)..幽昧(mî)桀犬吠尧(jié)..解析 A项,妣:bǐ;C项,擎:qínɡ;D项,昧:mèi。答案 B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又重之以修能(加重).②朝搴阰之木兰兮(摘取).③恐年岁之不吾与(等待).④不抚壮而弃秽兮(把握).⑤唯夫党人之偷乐兮(偷偷地).⑥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内情)..A.③④⑥ C.②③⑤

B.①②③ D.①④⑥

解析 ①“重”应为“加上”。⑤“偷”应为“苟且”。答案 A 3.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不淹兮日月忽其.A.谈夸夸其.肇锡余以嘉名.C.为期秋以.

所在固众芳之.

B.蚩蚩氓之.

初既与余成言兮.D.遂矣言既.

解析 A项的“其”均为助词;C项的“以”都是介词,“把”或“用”;D项的“既”均是“已经”;B项前一个“之”是“的”,后一个介于主谓之间。

答案 B 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昔三后之纯粹兮 ..兮 B.彼尧舜之耿介..C.恐年岁之不吾与 D.唯夫党人之偷...乐兮

解析 A项,“纯粹”古:美德;今:不掺杂别的成分。B项,“耿介”古:光明正大;今:正直不阿。D项,“偷”古:苟且;今:盗窃。

答案 C 5.对下列诗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肇赐余以嘉名——开始赐给我美好的名字。B.日月忽其不淹兮——时光飞逝而不停留啊。C.岂余身之惮殃兮——我怎么能幸灾乐祸呢? D.夫唯灵修之故也——这一切都是为了君王的缘故。解析 C项,应为“我哪里是怕自身遭遇灾祸啊!” 答案 C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了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创始于楚辞。

D.“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西汉时期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

解析 D项,中“屈原作品集”应为“屈原等人的作品集”。答案 D 7.填空。

(1)唯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路幽昧以险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恐美人之迟暮(2)春与秋其代序(3)岂余身之惮殃兮(4)忍而不能舍也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屈原的《湘夫人》,完成8~11题。

九歌·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蓣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潺。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榜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襟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8.下列诗句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目眇眇兮愁予”:我已忧愁满怀望眼欲穿。B.“与佳期兮夕张”:选了一个好日子来相会。C.“荒忽兮远望”:放眼展望一片空阔苍茫。D.“将腾驾兮偕逝”:多想立刻驾车与她一起向前。解析 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答案 B 9.下列诗句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葺之兮荷盖”:上面用荷叶覆盖遮掩。B.“灵之来兮如云”:神灵的到来就像云朵满天。C.“时不可兮骤得”:欢乐的时光难以马上得到。D.“聊逍遥兮容与”:暂且一起逍遥快乐。解析 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答案 D 10.下列对本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湘水男神表达对女神的思慕向往之情。描述了彼此相爱思而不见的悲欢离合。B.第一节写男神焦急地等待和张罗着女神的到来。C.第三节写男神到处寻觅心上人,想和她一起比翼双飞。D.第四节写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与女神恩爱相聚。解析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对。答案 D 11.下列对本诗艺术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诗中多处以“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一类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强调爱而不见,事与愿违的相思之苦。

B.本诗作为抒情诗完全是直抒胸臆,没有什么景物描写。C.本诗采用男女对唱的形式,诗、乐、舞相配,表演性较强。

D.诗中用佳树香草所筑起的美丽的居室,象征了两人感情的纯洁美好,这是屈原惯用的艺术手法。

解析 “没有什么景物描写”不对。答案 B 参考译文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三、语言表达

12.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35字)(1)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2)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3)端午节的说法起源不一,但大多数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4)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

(5)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箸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端午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短句变成长单句,先要审看材料,找出或组成一个中心句,然后将其他句子的内容变成修饰成分归到中心句里去。

答案(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成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13.仿照下面的示例,分别以夏、秋、冬为开头,另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句式与示例相同,构成排比。

示例:春暖 柳绿 细雨连绵 祭扫清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夏燥 荷红 晴日当空 赛舟端午 秋凉 菊黄 茱萸叶长 登高重阳 冬寒 梅香 雪花飘扬 欢聚佳节

四、随堂练笔

14.司马迁在《屈原列传》的结尾“太史公曰”的评论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就是说,司马迁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而贾谊凭吊他的文章,又责怪屈原为什么不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自己却选择了这样的道路!周国平先生说:“没有死就没有冒险和悲剧,没有生命的魅力;没有死,就没有了生命的意义。”

面对这些观点,请你思考:屈原的这种爱国方式并没有挽救他的祖国,他死得有价值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略

第四篇:4.《诗经两首》练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第二单元

第4课

诗经两首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B.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D.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秋以为期

A.以尔车来

B.以望复关

C.

不以物喜

D.以我贿迁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岂不日戒,狁孔棘

B.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5.下列各句中,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B.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C.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D.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B.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部分,其中“雅”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它们合称为“诗经六义”。

C.

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是指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是指我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后代也用“风骚”泛指文学。

D.

《诗经》又简称《诗》,《尚书》又简称《书》,“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

二、语言表达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桥从《诗经》里延伸开来,横跨在岁月的河流上,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仰看日月星宇,承载着所有人的脚步,谦卑地迎来送往。任时光的流水从脚下消逝,让胸膛里带着菜花香的习习河风,去抚慰岁月的苍凉。桥下是潺潺流水,水中是参差荇菜,古代的月亮照着今人。谁是那窈窕淑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还在溯游从之,寤寐求之?谁还在水边寄托着相思?走进水乡,不经意,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下列句子。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学完这两首诗后,老师要求任选其中的一首诗,写一篇赏析文章,并且拟了一个标题作为示例:《为国赴难中的家园之思——〈诗经·采薇〉赏析》。请你模仿这种形式为《诗经·氓》拟一个题目。

答:

三、诗歌鉴赏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 句

杜 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上面这首诗歌是怎样以乐景写哀情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以下各题。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①。嗟我怀人,置彼周行②。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③。我姑酌彼金罍④,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⑤。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注】①采采:不断地采;指茂盛貌。卷耳:即苓耳。形如鼠耳,叶青白色,白花细茎,蔓生。可食,但滑而少味。盈:满。顷筐:浅筐。②彼:指顷筐。周行:大路。行,道路。③虺隤(huī

tuí):马疲劳生病。④金罍:青铜酒器,比酒樽大,是青铜时代贵族所用的器物。⑤玄黄:生病。

1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陟彼崔嵬”一句是说采卷耳的人因思念远方的人儿走上高高的山岗。

B.“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是说文中的“我”以斟满酒杯来消除对远方人的思念。

C.诗人用了“虺隤”“玄黄”“瘏矣”等词语,把旅途中马的疲劳的神情刻画了出来。

D.诗人用“崔嵬”“高冈”“砠”等词语,表现了旅途的艰难和自己采卷耳的辛苦。

12.对这首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

B.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重复,带有变化的重复在中并不常见。

C.首章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不盈顷筐”的卷耳被弃在“周行”而去寻找他。

D.诗歌开头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将自己比喻成丢弃在路边的卷耳被丈夫抛弃。

1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意在表明一位采卷耳的女子被其丈夫抛弃后的心理变化。

B.该诗多处运用反复,强烈地表达了情感,反映了女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C.为中国诗歌长河中蔚为壮观的“怀人诗”开了一个好头,其深远影响光泽后世。

D.诗的最后是以一种自问自答体收场,以“吁”一字对全诗进行总结,点名“愁”的主题,堪称诗眼。

14.对于“我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我马”是想象的,并非实际存在,作者想以此来说明采卷耳人的辛苦。

B.作者通过“我马……”的反复,意在刻画怀人思归的惆怅。

C.古人外出皆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作者借此以说明远行的人所受的漂泊之苦。

D.为寻找心上人,女子骑马远行,以马的疲劳和生病来说明女子寻找心上人的辛苦。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各题。

芣  苢①

采采,薄言②采之。采采,薄言有③之。

采采,薄言掇④之。采采,薄言捋⑤之。

采采,薄言⑥之。采采,薄言⑦之。

注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fú

yǐ):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duō):摘取,拾取。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⑥(jié):手持衣角盛物。⑦(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15.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

16.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愿,请。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乘:登上

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耽:耽搁

D.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悼:伤心

19.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个怎样的人?

四、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日夜操劳,勤奋不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负心丈夫不再存有想法,对婚姻果断作了结的刚强性格。

(3)《采薇》中形象地揭示了征人的内心世界的名句是“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①。王于兴师②,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③。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④!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注]①袍:长衣。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当被。②兴师:出兵。③泽:通“”,内衣,指今之汗衫。④作:起。

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共三章,均以“岂曰无衣?”落笔,在反复咏唱中强化了反诘的语气和语意,催人奋进。

B.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是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反映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

C.“王于兴师”——秦王要发兵了。为王而战,就是为国而战,古代人的国家观念强烈,为君就是为国。

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22.该诗每章的开头形式相同,只变换几个字,这属于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中国古典诗歌中最根本的东西,就是诗歌中的人文传统、人文关怀。”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作品或表现出对生命的关爱,或表现出对民族的忠贞,或表现出对故土的眷恋,或表现出对亲情的怀念,或表现出对友情的珍爱……这些诗歌都蕴含着巨大的人文内涵和人格魅力。

请以“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人文传统”为话题,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项“匪”通“非”,不是。C项“于”通“吁”,感叹词。D项“说”通“脱”,脱身。

2.【答案】D

【解析】D项与例句都是介词,把。A项用。B项连词,表顺承。C项因为。

3.【答案】D

【解析】D项均为名词,道路。A项动词,愿,请/名词,将领。B项同“暮”,年末/副词,不要。C项动词,说/名词,话。

4.【答案】C

【解析】A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B项雨:名词作动词,下雨。D项黄:形容词作动词,变黄。

5.【答案】C

【解析】C项为宾语前置句,即“以秋为期”。

6.【答案】B

【解析】“风”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7.【答案】(示例)①俯听流水淙淙 ②谁是那在水一方的伊人 ③就走进古人为今人设计的梦中

【解析】

8.【答案】(1)女子没有什么过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2)(你的心愿)已经满足了,就凶恶起来了。

(3)四匹马行列整齐动作熟练,还有用象牙装饰的弓,用鲨鱼皮制作的箭袋。

(4)如今我在归乡的途中,下着大雪,雪花纷纷扬扬漫天飞舞。

9.【答案】(示例一)《一曲妇女的悲歌〈诗经·氓〉赏析》

(示例二)《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解读〈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

【解析】为赏析文章拟写标题。首先要明确赏析的角度,可以从形象、意旨、情感、语言、表现手法等角度任择一点,其次要注意标题的语言要简洁明确,另外,还要注意与题干中所给的示例相符合。

10.【答案】“归”字点明这是一首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之诗,感情基调应是哀婉伤感的,但诗的前两句分别敷以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这么美的景色,非但不能引起作者游玩的兴致,反而更勾起他漂泊的感伤,岁月荏苒,归期遥遥,思乡哀婉之情更加浓厚,这就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

11.【答案】D

【解析】D项,没有指明表现了谁在旅途中的艰难,同时,诗中也没有反映出采卷耳有多么艰辛。

12.【答案】A

【解析】B项,后半句是错误的,“带有变化的重复”在《诗经》中是经常出现的,如《采薇》。C项,诗中并没有看出要将采卷耳的筐放在路边去找思念的人,所以是错误的。D项,诗中开头只是运用了起兴的表现手法,并未有比的表现手法,更没有将自己比喻成卷耳的意思。

13.【答案】A

【解析】A项,该诗并没有表现女子被丈夫抛弃的内容。

14.【答案】B

【解析】A项,说通过“我马”来说明采卷耳人的辛苦是错误的,“我马”应是思家念归男子的马。C项,说“漂泊之苦”是错误的,诗中没有表达出漂泊的意思。D项,说女子骑马远行是错误的,并未说明她要骑马远行,这些都是作者想象的。

15.【答案】赋

【解析】 通过全诗“采”“有”“掇”“捋”“”“”等,可看出本诗在直言采,可判定手法为赋。

16.【答案】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

【解析】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主要体现在“采”“掇”“”和“有”“捋”“”等动词上,通过这些动词来展现妇女们劳动的场景。

17.【答案】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18.【答案】C

【解析】耽:沉溺

19.【答案】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当时,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配偶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配偶,那么她的悲剧就是不可避免的。

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的一个代表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的恩爱,并无情地遗弃了配偶。所以说男主人公“氓”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始乱终弃的人。

【解析】要结合文章的内涵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从文中的“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等句可知“氓”的品性。

20.【答案】(1)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2)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3)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21.【答案】B

【解析】应该是表现了百姓们宁可“同袍”“同泽”“同裳”也要奔赴战场,共同杀敌,誓死卫国的精神。

22.【答案】属于重章叠句的手法。它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同时强化了诗歌的情感。由于更换了词语,内容更加丰富,诗意得到发展。每章第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展现了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

23.【答案】佳作赏读

悯农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人文传统

记得作家李国文曾说过:“在古代,中国的诗坛之所以人才辈出,佳作层出不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诗人在面临个人伟大抱负与封建黑暗官场现实的矛盾时,良知往往使他们站在了大多数人这一边。”的确,诗人的这种“回归大众”的举动,为中国的诗歌文化注入了太多的活力与精神。而这些在矛盾中作出正确抉择的伟大诗人们,不知不觉中将他们的“悯农”情怀提升到了“人文传统”的高度。他们带来的精神财富,我们至今还受用无穷。

“悯农”,通俗地说,就是关爱、同情那些在封建势力压迫下过着贫苦生活的劳动人民。而它的内涵,早已通过凝练优美的诗句烙在了我们的思维意识中。在中国,想必刚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能用稚嫩的嗓音背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稍长,我们又学会了白居易的《观刈麦》,至今,“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仍清楚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为表达“悯农”主题,中国的诗人还注意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比如,《病牛》中所描写的独卧残阳的老牛,就象征了奉献一生、劳动一生的贫苦劳动人民。聪明的作者借这个典型形象,将自己的“悯农”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每读这首诗,我们都不由得被诗中流露出的对百姓的赞美和同情所打动。可以说,诗歌在对“悯农”情怀的传承上功不可没。

“悯农”,在另一方面大胆地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群众觉醒、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诗人利用诗歌精巧简练、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的特点,用朴素的语言为当时的人们揭露着黑暗不公的社会现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些诗句我们耳熟能详,有些甚至已内化为我们精神的一部分。余秋雨先生说得好:“(古代诗文经典)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这些“悯农”诗在传诵的过程中,很容易将其思想内涵传播给普通民众,从而激发他们的斗争热情和抗争精神。这是非常可贵的。

“悯农”只是中国古典诗歌所体现出来的人文传统之一。即使在现代化脚步日益加快的今天,“悯农”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相信我们在吟诵着“锄禾日当午”时,心里也一定会涌动着关爱劳动人民的情怀,并真诚希望他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名师点评 本文准确理解题意,立意时善于化大为小,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人文传统”细化为“悯农”。“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构思谨严,层次明晰。开头引用名家名言,自然导出论题;展开时设置层次,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是关爱、同情劳动人民,二是大胆地控诉封建统治者,论述深入透彻;结尾收束,警策有力。本文最大亮点是思绪灵动,旁征博引。“念此私自愧”、“十指不沾泥”等诗句信手拈来,准确贴切;李国文、余秋雨等名家名言娓娓道来,含蓄蕴藉。

【解析】写作指向

这是个传统的话题作文,写好这篇作文难度不大,须注意三点:(1)研读材料,弄清话题含意。这个话题是由偏正短语构成,“中国古典诗歌”是限制词,明确限制了选材,必须是“中国”的、“古典”的。“人文传统”是关键词,内涵极为丰富。借助所提供的材料,人文传统可明确为:①对生命的关爱;②对民族的忠贞;③对故土的眷恋;④对亲情的怀念;⑤对友情的珍爱。在此基础上化大为小,准确立意。(2)丰富联想,广泛选取素材。以“对民族的忠贞”为例,先纵向联想,南宋诗人文天祥堪为代表,“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抒发了对祖国的眷恋和对大宋王朝的追怀。明末清初大诗人吴梅村可为佐证,“受恩欠债应填补,总比鸿毛也不如”表达了对晚年仕清的沉痛自责。相关的还有很多,不胜枚举。再横向联想,如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表现对南宋的一片忠爱;他的“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颂扬了历代忠臣义士的高风亮节,千载而下,具有震撼人心的道德力量。(3)联系现实,嫁接时事热点。行文时,既可与素质教育联系,又可与当前蓬勃开展的“诗教”嫁接。感受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人文关怀,剖析中国古典诗歌对人生的认识、对人生的关爱。

第五篇:4.《诗经两首》练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第二单元

第4课

习题练习三(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孔:内心痛苦的样子

B.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斯:语气词,无实义

C.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即:就

D.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错

2.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A.

①⑤B.

②⑥C.

③⑧D.

④⑦

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A.

何以知之

B.

何陋之有

C.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D.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下列句子中没有借代用法的一项是()

A.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B.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C.

披坚执锐,以挡来敌

D.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

《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

《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二、语言表达

7.对下面一段话中的划线部分进行改写。

要求:(1)以“儒家学者”开头。(2)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变动。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被赋予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8.假如你班要举行《诗经》读书交流会,主题是“感受《诗经》经典名句”,请你为主持人写一个开场白。

要求:(1)紧扣主题;(2)表达得体,富有文采;(3)不写称呼语和问候语;(4)60字左右。

三、诗歌鉴赏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②蕡(fen):果实很多的样子。③榛榛(zhen):树叶茂盛的样子。

9.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

10.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蒹葭

蒹葭①苍苍②,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③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④。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⑤;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⑥。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⑦;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①蒹葭:芦苇。②苍苍:茂盛的样子。“凄凄”“采采”与之同。③溯洄:逆流而上。④晞:晒干。⑤跻:上升,这里指地势渐高,需要攀登。⑥坻:水中高地。⑦右:迂回曲折。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2)在水之湄

(3)宛在水中沚

12.翻译“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一句。

13.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章诗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章诗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章诗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洲。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景物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热烈追求却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章诗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四、默写

15.课文名句默写。

(1)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三其德。

(2)__________________,言笑晏晏。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3)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芣 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⑦之。

[注]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16.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

17.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18.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六、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风从水上吹过,留下了粼粼波纹;

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了缕缕温暖;

骆驼从沙漠走过,留下了深深蹄印;

鸽子从天空飞过,留下了声声鸽哨;

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了圈圈年轮……

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留下了什么呢?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孔”意为“很”。

2.【答案】B

【解析】①“莫”通“暮”;③“泮”通“畔”;④“尔”通“

”;⑤“匪”通“非”;⑦“于”通“吁”;⑧“说”通“脱”。

3.【答案】B

【解析】A项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C项古义:眼泪;今义:鼻涕。D项今义:名词,雨和雪。古义:下雪,“雨”为动词。

4.【答案】C

【解析】C句属于正常语序,无宾语前置现象。

5.【答案】B

【解析】A.“复关”代指从复关来的“氓”。C.“坚”“锐”代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D.“总角”代指少年时代。

6.【答案】D

【解析】《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7.【答案】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

【解析】以“儒家学者”为开头,即以“儒家学者”为主语重新调整划线部分的语序,改写时务必注意语言表述的连贯。

8.【答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经典名句,脍炙人口,耐人寻味。让我们走进《诗经》,去欣赏其中无穷的璀璨与绚丽吧。

【解析】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表达要围绕“感受《诗经》经典名句”展开,且注意开场白的别具一格的要求。

9.【答案】重章叠句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章法结构。联系《诗经》的文学常识和教材中学过的《采薇》,很容易答出“重章叠句”。《诗经》中每段开头采用相同或相近的句式,只是更换个别的字,叫做重章叠句。

10.【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比喻:诗中用美艳的桃花来比喻即将出嫁的女子,用硕大繁多的果实来比喻女子出嫁后多子多孙,用桃叶茂密葱绿象征新娘嫁过来后家庭昌盛,表达了姑娘对婚姻生活的憧憬和人们对她的祝愿和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全诗。《桃夭》比兴手法的辨认不难,每一节前两句均为“比兴”;但此题缺乏背景交代,赏析难点在于对思想感情的把握,依据“归”的意义可知,《桃夭》写的是婚恋嫁娶。全诗以桃来比新娘,喻指新娘的美丽贤淑;第一节写桃花盛开,喻指夫妻婚姻和睦;第二节写桃树结果,喻指夫妻生儿育女,子孙繁衍;第三节写桃叶茂盛,喻指家族兴旺。题目要求从比兴手法的角度赏析,必须关注比兴手法的作用,如联想巧妙,形象鲜明等。

11.【答案】(1)并列连词,并且。(2)名词,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3)水中小沙洲。

【解析】词义推断要结合具体语境和语法结构

12.【答案】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折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解析】溯洄:逆着河流向上走。下文“溯游”指顺着河流往下走。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亦通。

13.【答案】B

【解析】两句都是写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14.【答案】D

【解析】主要突出寻找、追求恋人的艰辛。

15.【答案】(1)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2)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3)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16.【答案】赋

17.【答案】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18.【答案】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19.【答案】把笑容留下

有了微笑之泉的浇灌,最卑微的泥土上也会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题记

燕子从水面掠过,留下了圈圈涟漪;露珠从叶尖滑过,留下了点点光芒;我们从时代的舞台上走过,也应留下甜美的笑容。

笑容如同穿越时空的清风,能吹散心中的阴霾;笑容如同满载哲思的梵曲,能唤醒尘封的心灵。留下笑容,能体现出旷达和坦然,能展示出气节和宽容,甚至能塑造出一个民族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乐观心态。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李太白的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刘禹锡的笑;“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的笑。因为笑,李白留下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旷达;因为笑,刘禹锡留下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淡然;因为笑,谭嗣同留下了万古长存的气节。他们笑出了精神,笑出了品格,笑出了光芒万丈的人生。

作家歌德走在一条狭窄小道上,一位挑剔的评论家迎面而来。评论家趾高气扬地说他不会为傻瓜让路,歌德听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笑着为评论家让路。同样,美国总统林肯面对政敌的百般刁难,不但没有愤怒反击,反而一笑泯恩仇,与他们握手言欢。这需要怎样宽广的胸怀啊!他们把笑容留给了对手,同时收获了友谊,也留下了千古佳话。

当今中国有这样一些人,虽被幸运之神抛弃,却依然与笑容为伴,奋力前行。“地坛的孩子”史铁生虽身患重病,却仍将笑容嵌入字里行间,散发出沁人心脾的生命馨香。“中国达人”刘伟虽失去双臂,却仍将笑容注入黑白琴键,演奏出悦耳动听的生命赞歌。还有那些坚强的汶川人,灾难使他们失去了亲人和家园,但他们没有悲观失望,在全国人民的援助下,用坚毅重建汶川,笑着收获美好的生活。他们的笑,把中华民族不畏苦难的乐观心态展示给了世界。

留下笑容,留下的是美好;走不出阴影,留下的则是悲剧。从项羽的乌江自刎到海子的卧轨、三毛的离去,再到“富士康的十三跳”,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瞬间消逝,一朵朵绚烂的生命之花在刹那间凋零,我们不能不为之流泪,不能不为之叹息,因为毕竟世上还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景,他们放弃得太早了。

留下笑容,就如同留下一台精彩的人生话剧,会带给他人幸福的启迪;不说再见就带着痛苦和忧伤匆匆退场,只会给人留下无尽的怀念与痛楚。

留下你的笑容吧,它比牡丹艳丽,比荷花清纯,比钻石璀璨。

留下你的笑容吧,让微笑之花开遍山野,让风儿夹着爽朗的笑声在时代的舞台上奏出最华美的乐章……

点评:作者用饱蘸感情之笔,奉劝人们留下笑容,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的未来。立意准确,主旨鲜明。事例新颖,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论证典型有力。可见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情怀。

【解析】材料的前五行运用了比兴手法,引出关键句: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留下了什么?进而引发思考:是留下欢乐还是痛苦?是留下光荣还是耻辱?是留下真诚还是虚伪?是留下福祉还是灾祸?是留下友爱还是仇恨?是留下公德还是私欲?是留下美名还是骂名?……材料的潜台词其实意在启发人们抓住机遇,珍惜时间,铸就辉煌,提高生命的质量,引导我们从正面思考人生,珍爱生命。欣逢盛世,当代青年在时代的舞台上,应演好自己的人生角色,给生命增光添彩,让自己无怨无悔。时光匆匆,我们不能在时代的舞台上彷徨。应该抓住机遇,创造辉煌。既要创造物质财富,又要守住精神家园。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哪怕你留下的只是一缕微笑,那也是自信的种子,希望的阳光。

可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①留下生命的馨香;②潇洒走过,留下斑斓色彩;③一身正气,要留清白在人间;④笑傲人生,留下幸福的记忆。

若写议论类文章,应正反对比,褒贬鲜明,论证有力。若是写记叙类文章,要写出具体的人所留下的美好的、有意义的、难忘的事件。要注意用“小切口”来表现“大主题”,用生活的细节体现真善美。写记叙文应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兼用抒情和议论,使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

把握此则材料的主旨并不难,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该从一两个方面入手,深入剖析挖掘,写出深度来。

下载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4《诗经》两首练习粤教版必修1(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4《诗经》两首练习粤教版必修1(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单元导语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单元导语 必修一 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何处去?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应该怎样做?„„在人的一生中,这些也许是伴随终身的叩问。尽管人......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古诗文单元知识点集中营: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古诗文单元知识点集中营:通假字何谓“通假” 通是通用,假是借用(“假”是“借”的意思)。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例如: 司马迁《史记鸿......

    必修1古典诗歌单元教案-教学教案

    一 单元说明 1.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学习自《诗经》至南北朝被称为“古体诗”的我国古典诗歌的部分代表作品,诗歌创作时期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5世纪。本单......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之《诗经两首》教案

    14.《诗经》二首 ◎课前自主 【走进作者(品)】 如果说中国的诗是浩瀚的海洋,那么《诗经》就是这片海洋的发源地;如果说中国的诗是高耸的山峰,那么《诗经》就是这座山峰的奠基石;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教案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高中语文《诗经两首卫风氓》教案新人教版 必修2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氓》的情节和主题......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锦瑟》学案 粤教版必修3(模版)

    《锦瑟》学案 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 能力目标: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与妻书》同步训练 粤教版必修3

    《与妻书》 一、基础测试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模拟(nǐ) 忸怩(nǐ)作态 ..如晤(wù) .B.间(jiān)隔 .筛(shāi)选.C.恸(tònɡ)伤 .兀(wù)立 .多云间(jià......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华罗庚》说课稿 粤教版必修1

    《华罗庚》说课稿 华罗庚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华罗庚》。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华罗庚》是粤教版必修教材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