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5 00:1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正宁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正宁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第一篇:正宁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正宁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一、县情概况

正宁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东南部,美丽富饶的子午岭横亘于东,蜿蜒绵长的泾河水萦绕于西,南通八百里秦川,北靠陇东粮仓。这里是华夏文明和传统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周先祖曾在此“教民稼穑”,开创了华夏农耕文化的先河。这里也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年代,邓小平、刘志丹、谢志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开展武装斗争,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革命老区县。

全县共辖4镇6乡,94个行政村,6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4万人,总面积131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3.69万亩。1986年被列为省扶老区县,1987年被列为国扶贫困县,1993年退出国扶县又进入省扶县序列,2001年国家确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正宁从重点县边缘滑过,只确定了3个扶贫开发重点乡,16个重点村,贫困人口7.68万人,贫困面为36.6?。2011年被国家纳入全省58个集中连片(六盘山)特殊困难县份之一,编制上报了《正宁县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按照2300元扶贫新标准,识别贫困人口2.2212万户,9.11万人,贫困面42.45%。

二、“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成效

“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颁布实施的政策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参与式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主体,以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为“两翼”的扶贫开发战略,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在制度安排是,以贫困乡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基本瞄准对象,抓项目,增投资,保重点,夯基础。使贫困乡村的生产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呈现出“五大变化”:

一是以贫困人口减少为标志,农村贫困现状进一步缓解。五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68万人,农村贫困现状进一步缓解,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是以贫困乡村基础条件改善为标志,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观。五年来,累计投入各类资金309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364万元。新修梯田6100亩,新建改扩建小水工程17处,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解决了5360人、2987头大家畜的安全饮水问题,整修乡村道路13条,79.5公里,贫困户危房改造89户,356间,贫困村基础条件极大改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三是以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为标志,产业扶贫成效显著。五年争取扶贫信贷资金1730万元,投放小额到户贷款770万元,企业贷款960万元,推广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的设施蔬菜面积6500亩,以苹果为主的林果面积5530亩,地膜玉米为主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2.51万亩,发展以养牛、养羊、养猪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引进良种牛1750头,良种羊1540只,猪2150头,破解了贫困群众发展主导产业投入不足的难题,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四是以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增强为标志,科技扶贫力度逐年加大。五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2期,培训贫困户劳动力6300 人(次),其中实用技术培训5740人,“两后生”培训560人,贫困人口科技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

五是以大扶贫格局初步形成为标志,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行业扶贫深入开展。五年间,共有43个市直、县直单位在我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累计帮助引进资金468万元,为贫困乡村帮办实事183件,加快了扶贫开发进程。总结我县“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我们有几点启示:

1、资金整合,加大投入是关键。多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专项扶贫资金单打独拼的扶贫模式,远远无法达到扶贫攻坚的根本目的,只有在发挥专项资金主渠道的基础上,大力整合各部门,各行业的资金,才能解决贫困地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2、创新机制,加强监管是保证。在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和体制创新完善方面,我们做了不懈的探索和总结,比如在扶贫项目运行的全过程,引入了群众参与机制,组织项目区群众参与选择项目、实施项目,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扶贫开发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地去创新和完善机制、体制,扶贫开发工作才有活力,才会有突破。

3、因地制宜,选好建设项目是前提。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基础,有大项目就有大发展,有小项目就有小发展,没有项目就很难发展,贫困乡村基础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致贫原因各不相同,必须立足村情实际,找准发展定位,科学制定规划,选准开发项目,才能彻底改善贫困村基础条件,培育长效增收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加快发展的“瓶颈”制约。

4、群众参与,激发内在动力是基础。群众是扶贫开发的源动力和受益者,只有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集中民智,集聚民力,才能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参与式扶贫整村推进是新世纪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措,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选择发展项目,制订发展计划,参与计划的执行和项目的实施监督管理,一次性规划,分年度实施,逐村解决贫困问题,并通过“参与”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项目建设的“透明度”。

5、领导重视,凝聚合力是基础。县委、县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经常研究解决扶贫工作中的问题,把扶贫开发作为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大事来抓,实行党政“一把手”扶贫工作责任制,明确每个县级领导联系一个扶贫重点村、1个县直单位包扶一个扶贫重点村。农口部门合力推进,财政、审计加强资金监管,形成了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6、强化培训,开发扶贫是核心。坚持开发式扶贫工作思路,工作上逐步由重点加强基础建设转移到加强基础建设与增加农民收入并重,通过实施农民科技培训、雨露计划项目,培训农民群众,帮助贫困乡村培育增收产业,促进了贫困群众彻底脱贫致富,稳固了贫困群众脱贫基础。

三、目前我县扶贫开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贫困现状

截止2011年底,根据2300元的扶贫新标准,全县识别出贫困人口2.2212万户,9.11万人,贫困面为42.45%,这些人口大部分集中在41个贫困村,41个村共有17947户、75435人,其中贫困人口5.84万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63.8?。这些贫困人口2011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

(二)分布特点

1、分布局域分散。41个村集中分布在3个片带和塬面插花乡村,涉及10个乡镇41个村,一是四郎河川、嘉峪河两条川区。涉及山河镇李家川、解川,永正佛堂村,永和房河村,宫河代店、长口子、彭姚川,周家车家沟5个乡镇8个村,二是子午岭林缘区。涉及西坡、三嘉两个乡镇的14个行政村,三是五顷塬回族乡4个村。四是塬面花插贫困村。涉及山河董庄,永和寺村、樊村、安兴,周家大璋、惠塬,湫头张村、湫头、西沟,永正南住,宫河西里,榆林子石家、党家、马家、高龙头7个乡镇15个村。

2、居住较为分散。41个村共有365个村民小组,群众分散居住在276个自然组,最多的村达9个自然组,而且位于山区或半山区的村,每个自然组与自然组之间的距离比较远,交通极为不便。

3、农村常住人口流动性较大。41个村2011年年底有农业人口75435人,其中外出打工人员30928人,占总人口的41 %,而且留守在村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人和儿童。

(三)困难问题

一是自然条件严酷,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的任务艰巨。首先,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036元,经调查,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仅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 %,二者的差距很大。其次,全县有41个贫困村,41个村有5.81万人贫困人口,贫困面为63.8 %,贫困面依然很大。再次,已实现脱贫的低收入人口,致富基础很不牢固,发展动力不足,收入很不稳定,极易返贫,加之因残致贫,因病返贫等因素的影响,巩固扶贫开发成果的任务仍然很艰巨。二是基础差,底子薄,整村推进仍然处于低水平。我县自然条件差,发展后劲不足,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由于财政投入有限,捆绑资金量少,群众投资投劳难度大,造成已完成建设任务的重点村建设标准低,整村推进仍处于低水平,低层次。三是大扶贫理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一些干部群众有弱化淡化扶贫工作的倾向。一些干部群众认为,贫困问题基本解决了,扶贫工作压力减轻了,思想上有所放松,认识上有所弱化,安排上有所边缘化,群众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大扶贫理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四是总体条件好的地方掩盖了局部条件差的地方。五是农村整体脱贫掩盖了局部贫困现象。六是个别高收入或平均收入现象掩盖了局部收入低的问题。

四、“十二五“扶贫开发思路与对策建议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是我县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扶贫开发工作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强力突破的重要时期。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目标,把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统筹推进、突破发展。以提高贫困人口劳动技能为手段,以科技扶贫为先导,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以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注重开发式扶贫、注重到户扶贫、注重扶贫成效。

(二)思路目标

“十二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

围绕一个目标-力争“十二五”末,使1.5万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

抓住三个重点-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科技智力支撑。

推动四个转变-推动扶贫开发方式由分散扶持向集中连片转变,推动整村推进向区域连片开发转变,推动行业扶贫向多部门协同扶贫转变,推动由注重解决温饱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转变。促进贫困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坚持做到六个结合-扶贫开发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坚持扶贫进村到户与发展区域经济相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相结合。

(三)工作措施

一是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在重点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依托,落实县、乡、村及各级帮联单位的责任,整合各类资源,集中用于扶贫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改善贫困村基础条件。特别要切实抓好整村推进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和增收产业项目建设,使全县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和贫困户人居环境有大的改观。

二是突出重点,扶持到户,在发展主导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扶贫到户方针,瞄准贫困群体,用足用活扶贫政策,切实发挥小额贷款扶贫到户资金和扶贫互助资金在发展农村主导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中的推动作用,扶持贫困人口发展特色产业,大幅度增加群众收入,使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三是以人为本,强化培训,在提升贫困群众能力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抢抓煤田开发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好机遇,每年完成实用技术培训3000人(次)、“两后生”培训300人。

四是多轮驱动,通力合作,在社会扶贫工程上实现新突破。加强联系和汇报,搞好协调与服务,为省、市、县各级帮扶单位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和工作环境,争取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扶持,着力营造大扶贫的格局。每年争取帮扶资金300万元以上,着力为帮扶村和贫困户办好事、办实事,不断提高帮扶成效。

五是转变作风,抓点示范,在打造精品工程上实现新突破。要牢固树立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把贫困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去办,切实转变作风,经常深入实际搞调研,促落实,集中精力,扑下身子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办实事、办好事;把抓点示范与实施扶贫重点项目、与统筹城乡发展、与加快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集中项目、资金、技术、人力,抓典型、抓亮点,每年至少抓好一个整村推进、一个产业发展、一个新农村建设一个“双联”行动示范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力打造亮点和精品工程,以扶贫开发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以新农村建设提升扶贫开发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六是加强领导,细化考核,在夯实工作责任上实现新突破。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大事来抓,纳入工作的重要议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健全党政领导包抓制度和考核制度,并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细化工作责任。教育引导全县干部群众,强化大扶贫理念,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扶贫开发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为我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

(供稿:正宁县扶贫办 付平)

第二篇: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对扶贫开发工作调查研究检查的通知》精神,现按照调研检查内容和我县的工作实际,对XX年工作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和XX年工作的打算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全省“三西”扶贫县之一,全县辖18个乡镇,242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万人,总耕地面积137.79万亩,其中水浇地47.36万亩,人均水浇地1.1亩。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076元,人均占有粮348公斤。全县有6个扶贫工作重点乡镇,62个扶贫重点村,21个插花贫困村;有18个纯移民贫困村,34个纯移民社(点)。6个重点扶贫乡镇中未列入扶持的贫困村有22个。截止XX年底全县有贫困人口9.12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44万人,低收入人口7.68万人。XX-XX年已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村有41个,其中重点扶贫项目村27个,纯移民村9个,非重点村5个。经过几年的整村推进和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目前贫困面由XX年的24%下降到XX年的20%。

二、关于省委、省政府批转的《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的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

省委、省政府(XX)16号文件下发之后,我们结合兰州市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项目管理的意见》的精神,组织学习讨论了两个文件,并结合我县的实际贯彻落实。一是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目标、任务、标准和意义,提高了认识,坚定了搞好整村推进的信心。二是明确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把握的七项原则,并在工作中付诸实施和贯彻落实。三是结合本地的实际,围绕整村推进开展工作。四是协调和配合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开展工作。总之我们认为16号文件,政策性、指导性、操作性都比较强,对于搞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XX年扶贫开发工作的完成情况

(一)、XX年扶贫开发项目的完成情况

XX年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扶贫部门的关怀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各有关部门、乡镇、村和项目实施单位的大力扶持和配合下,扶贫开发项目的各项实施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已基本完成了预期的建设任务。

XX年省扶贫办下达分配给我县的“三西”专项资金为1160万元,其中小型水利20万元,整村推进868万元,占总资金1160万元的75%,占要素分配资金911万元的95%,种养业基地建设资金50万元,移民土壤改造资金84万元,科技扶贫资金41万元,产业化资金80万元。共签订扶贫项目实施责任书31份。截止目前资金拨付893.67万元,拨付率为77%,报帐资金927.97万元,报帐率为80%。

1、小型水利2项,投资20万元,衬砌渠道2300米,新打机井1眼,已全部完成任务,并通过验收和报帐。

2、整村推进项目14个,其中重点村10个,纯移民贫困村4个,总投资868万元,总共涉及97个子项目,截止目前已完成82个项目,完成项目占任务的84.5%。拨付资金734.5万元,占整村推进资金868万元的85%,报帐资金803.97万元,报帐率达到93%。在14个整村推进项目中,修建人饮工程2处,蓄水池3座,涝池2座,排洪渠4.57公里,防洪坝、涵洞6座。集雨节灌水池1座、集雨水窖105眼,打机井2眼,修梯田1250亩。引进良种羊7528只,养猪2300头,养良种牛1299头,修猪舍、羊舍18950平方米,种植脱毒洋芋1400亩,种苜蓿316亩,修建文化卫生设施14处,发放太阳灶265台,培训农民种养业人员达到9250人次。在整村推进项目中除了贷款贴息项目和1个机井外,其余项目都已完成了任务,并进行了验收。现已逐村逐项进行审计。

3、养殖业基地建设项目3项,总投资50万元,已拨付资金35万元,拨付率为70%,报帐资金15万元、占30%,目前已完成羊舍面积1500平方米,购进羊只600只。其中两个项目已验收并通过审计。

4、移民漏砂地改造项目总投资84万元,计划改造漏砂地840亩,实际改造漏砂地1680亩,完成计划任务的200%,已通过验收,报帐率达到100%。

5、产业化项目总投资80万元,已分三个村分步实施,现已拨付资金50万元,占总资金的62.5%,目前已建猪舍面积3370平方米,按计划已完成任务。引进种猪437头,占任务600头的72%。预计在12月底之前可全部完成任务。

四、较好的帮扶工作的进展情况

今年我县的帮扶工作,在省、市、县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各有关帮扶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截止目前,各帮扶部门,为群众办实事59项,落实帮扶资金88.892万元。在帮扶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及时调整落实了126家帮扶单位,其中市级单位45个,县级单位81个。二是加大了帮扶工作的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工作。三是加强协调、沟通与联系,以召开座谈会、情况通报会等形式让帮扶单位了解乡情、村情、民情,研究帮扶对策,制定帮扶计划。四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帮扶工作,为群众办实事,使帮扶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出现了上下互动动真情、帮助扶贫有资金,生产生活条件有改善的新局面。

五、全面完成了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面大、量广、任务重、时间紧、要求严,按照省、市的要求,我们立即召开动员会议,安排落实工作。截止目前,已基本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表。进一步摸清了贫困户的底数,为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全县18个乡镇、242个行政村45万多农业人口中共涉及到13个乡镇、182个行政村的8.4万户、36.3万人口中开展了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建档立卡,全县有贫困人口91158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4403人,低收入贫困人口76755人。同时还对全县新增返贫的贫困人口(包括移民贫困人口)也开展了建档立卡工作,并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表。

六、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情况

为了推动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竞争与就业能力,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全县的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实际、实用、实效的技术培训为主要形式,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质量。一是今年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由县职业技术学校、农业机械化学校、农业广播学校、永登师范、县就业局培训中心、县卫生学校、县委党校等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国家职业培训标准及不同行业的要求和市场需求开展培训。二是种植业、养殖业培训工作由县畜牧站、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开展培训。截止目前,全县劳务输出人员达到9万多人次,全县职业技术技能培训5000人次,农民技术员培训1000多人次,举办培训班50多期,有组织的劳务培训转移4000人次,较好的完成了劳务培训转移工作。受到了省、市委的好评和肯定。

七、十一五扶贫规划编制工作

为搞好新世纪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根据省、市、县的要求,我们依据《永登县XX-2011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永登县XX年-2014年扶贫规划》制定了《永登县XX年-2011年扶贫规划》。在规划中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扶贫工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寻找了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发展目标、战略步骤,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现正在讨论和修编。

八、进一步加大扶贫项目宣传工作

近几年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以来,国家及省、市扶贫部门对改善我县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投入了大量的“三西”扶贫资金,建设了较多的扶贫项目,但是对已建的扶贫项目宣传工作不够重视,部分农民群众对建设在眼前的扶贫项目很模糊,不认识,不知道是什么资金建设的项目,因此,今年为了加大对扶贫项目的宣传工作,对于农民群众支持扶贫项目,建设扶贫项目,关心扶贫项目,热爱扶贫项目,管理扶贫项目,推动扶贫项目滚动持续发展,更好的发挥扶贫项目的效益,要求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后,是整村推进的项目都必须建立永久性标准牌一块,书写扶贫标语15条。单独项目,如机井、水窖、渠道、养畜棚都要突出宣传扶贫工作的字样或建立一块小标牌,10万元以上的项目都必须书写5条以上的标语,10万元以下的项目必须书写3条标准,并作为检查验收扶贫项目评比的依据。

九、狠抓项目资金的管理工作

为了防止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截留,我们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在项目实施前公布项目计划内容和资金额度,供群众监督,项目实施后,向群众公示,给群众一个知情权,报帐发票由乡、村及群众代表审查,逐级验收报帐,并提交审计部门审计,确保资金的正常运行,增加资金的透明度。今年在整村推进项目报帐的过程中,我们统一安排时间,集中进行报帐。由乡(镇)长带队,项目实施单位的负责人参加,由扶贫办、财政局联合办公,审批报帐,加快了报帐进度,提高了报帐效率,减少了报帐费用。

十、强化项目后续管理工作,促进增收项目的持续发展。

为了巩固提高整村推进的扶贫成果,严格按照《参与式管理办法》,结合各村的实际,制定项目管理和签订项目滚动发展协议,实行建、管、用相结合,责、权、利相一致,努力提高项目后续管理的质量和效益的长久发挥。逐步形成建设有责任,使用有成效,管理有章程的工作机制。

十一、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一)、突出一个“早”字。省、市项目下达后,我们在理清工作思路的基础上,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并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立即召开了扶贫项目实施动员会议,层层签订责任书,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二)突出一个“量”字,就是在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量化项目指标,定时间、定进度、定任务、定目标。今年县扶贫干部全面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软硬件齐抓全过程跟踪管理,一抓到底。

(三)突出一个“实”字,就是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不折不扣一字不变的落实省、市下达的指标任务和项目内容。

(四)突出一个“严”字,就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把质量、数量、进度三个关口,确保项目建设规范化、合理化,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为了严把三个关口,今年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对项目的数量、质量、进度情况每月通报一次,共通报了三次,通过通报,统一了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实施的任务和责任,确保了质量、数量和进度。今年整村推进项目预计提前7个月完成任务。

(五)突出一个“新”字,就是用新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指导工作,安排工作,以全新的工作态度、全新的工作面貌实施项目,落实项目。

(六)突出一个“创”字,就是在工作中创一流,争一流,依据省、市的要求和全县扶贫开发的实际,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以一流的成绩迎接省、市的检查验收。

(七)突出一个“重”字,就是在理清扶贫工作思路的基础上,在扶贫开发的全盘工作中,突出重点、抓重点,精心组织、精心安排、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工作。

十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XX年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工作中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发动和宣传工作还没有跟上去。部分乡、村干部和农民对整村推进工作的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群众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参与整村推进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项目的实施和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整村推进资金额度小,信贷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以及其它整合资金跟不上,特别是千人以上的村,扶持60万元左右的资金,使整村推进工作的效果不明显。

(三)、已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和产业化项目,后续管理和发展还没有跟上去,可以说很不尽人意,还没有制定出一套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办法,使扶贫资金的滚动发展还不能落到实处,也还不能很好的发挥效益。

(四)、群众的组织化程度低,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与经营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使一些产业和项目还不能规模化生产、规模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效益发挥的不好,不明显。

(五)、XX年整村推进项目中的扶贫贴息资金,由于贫困户家庭困难,无贷款抵押的财物和找不到银行认可的贷款担保对象,贴息项目无法实施。因此建议将XX年整村推进的贷款贴息调整给已贷到种养业款的贫困农户,并建议XX年给县区一些贷款贴息资金,鼓励能贷到款的贫困农民发展种养业。

(六)、尽管永登县已不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县,但在贫困乡镇中还有22个贫困村,在移民乡镇中有18个纯移民村,21个插花贫困村,34个移民贫困社还比较贫困,请求列入重点村、社给予扶持。

(七)、省委(XX)16号文件中提出要整合资金加大扶贫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此项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落实比较困难。

(八)、引大灌区移民尚有10244亩劣质漏砂耕地需要改良,请省、市扶贫办继续给予扶持。

(九)、贫困地区群众的科技意识、文化素质比较差,思想比较落后,请省、市继续对劳务培训转移工作给予资金扶持。

(十)、整村推进项目村的培训工作,建议培训学院在上报整村推进项目计划之前给予培训,有利于乡村干部参与编制规划工作。

(十一)、请示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省扶贫办等部门联合下发的扶持计划生育领证贫困户独女户补助5000元、独男户补助4000元,二女户结扎补助3000元的政策,是否在XX年整村推进项目中要单独列进去落实,还是给予适当的倾斜?

十三、XX年项目申报工作情况

为了认真落实好XX年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工作,县扶贫办向重点扶贫乡镇做了安排。一是由乡镇领导牵头,组织熟悉了解三农工作、乡镇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扶持项目发展有后劲的负责人员、业务人员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按1:2的比例先推荐上报整村推进项目村。在推荐工作中,把握村级班子健全、工作有积极性、有战斗力、有真抓实干打硬仗精神,农民群众有参与扶贫工作的意识,有积极性、不闹矛盾、不搞派性,扶持的项目能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发展有后劲,能带动和影响全村。一是县扶贫办组成考察组在乡镇推荐的基础上,按上述把握的原则再次进行了考察。二是将考察后的项目村反馈给乡镇,由乡镇按照整村推进的程序组织召开群众会议编制项目规划并上报。三是县扶贫办按照1:1.3的比例上报市扶贫办,市扶贫办又进行了调研考察。并确定了13个整村推进项目村。我们认为,今年上报的整村推进项目村,都是在反复考察论证的基础上上报的项目,都已具备了整村推进的要求。都是按参与式的程序开展工作。

十四、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市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精神,以脱贫致富奔小康总揽扶贫开发工作的全局,以整村推进为主要形式,以贫困群众为主要对象,以改善贫困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为途径,以调整农业结构为关键,以农民群众增加收入为主要目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努力开创全县扶贫工作新局面。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搞好协调服务。

为了完整的实施好XX年的各类扶贫项目,我们将明确任务,责任到人,继续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包项目制度,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严格实行项目合同管理制。凡是整村推进的每个项目,在检测小组、规划小组的领导下,乡、村都要明确责任,并要有群众代表参与,监督实施、监督管理。县扶贫办要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发动到位,监督、检查验收到位,全程搞好跟踪协调服务与管理。

(二)、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严把项目进度、质量、数量三个关口。

为了严格按照规划要求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一要严把项目进度,要与乡、村群众共同确定进度计划,列出项目建设时间表,从组织实施到竣工验收,确保项目按期和提前完成。二要严把项目的质量工作,要全过程的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达到标准化、合理化、规范化,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三要严把数量关,在项目实施中,凡是到户项目,户户要签字确认,要把项目量化到户,规划到地块,公益性项目要召开相关会议让群众予以认可确认。

(三)、严格资金管理,落实报帐制度。

为了防止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截留,我们将继续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在项目实施前公布项目计划内容和资金额度,供群众监督。项目实施后,向群众公示,接受监督,给群众一个知情权。报帐发票由乡、村及群众代表审查,逐级再审查验收报帐,并提交审计部门审计,确保资金的正常运行,增加资金的透明度,发挥资金的效益。

(四)、突出重点,优先扶持特困群体。

在实施各类扶贫项目过程中,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中,要优先扶持计生特困户、残疾特困户、复退军人特困户,要突出重点,倾斜物资和资金,切实解决好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带动他们摆脱贫困。

(五)、强化项目后续管理工作,促进项目村的持续发展。

为了巩固提高整村推进的扶贫成果,要严格按照《参与式管理办法》,结合各村的实际,制定项目管理和签订项目滚动发展合同,实行建管用相结合,责权利相一致,努力提高项目后续管理的质量和效益的长久发挥。形成建设有责任、使用有成效、管理有章程的工作机制。对种养业和农民增加收入的项目要积极倡导资金不出村,滚动发展使用。年收回的资金和物资视其项目效益再进行投放,以合同的方式要求发展,约束发展。

总之,我们将以这次调研检查为新的工作起点,转变工作作风,寻找差距,弥补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做工作,扎扎实实抓落实。切实把扶贫工作搞成群众满意,群众受益的工程,为全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做出应有的贡献。

县农业建设扶贫办公室

第三篇: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县是集“边、山、少、穷、战”为一体的全国首批重点扶持开发县,位于**省南部,与越南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53公里。全县国土面积3096.86平方公里,辖八乡一镇,81个村委会2个社区756个村民小组,世居哈尼、彝、瑶、傣、拉祜、汉六种民族,总人口215833人,少数民族人口212778人,占总人口的98.6%,其中,哈尼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2%,是全国哈尼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200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78177万元,同比增长20.8%,财政收入8355万元,增长36.5%,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7499万元,增长35.4%,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618元,增长15.1%。

一、历年扶贫开发情况

(一)历年扶贫开发情况

1986年,**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9281.2万元,建成153个温饱示范村,15个重点村、113个整村推进村、2个小康示范村,安居温饱农户3668户16510人,组织输出劳务85000人次,解决了8万多贫困人口的温饱,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86元增加到1406元,农民人均口粮从280公斤增加到310公斤。

截止2008年年底,共经实施项目的村有273个,其中,大兴镇36个,涉及10个村委会36个村民小组3931户17690人;牛孔乡31个,涉及10个村委会31个村民小组1624户7308人;大水沟乡26个,涉及7个村委会26个村民小组1828户8226人;大黑山32个,涉及8个村委会32个村民小组3101户13954人;半坡14个,涉及5个村委会14个村民小组685户3082人;戈奎32个,涉及8个村委会32个村民小组2964户13337人;平河28个,涉及10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1783户8025人;三猛46个,涉及8个村委会46个村民小组2752户12386人;骑马坝28个,涉及7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1523户6853人。

(二)取得的成效

1、群众解决温饱步伐加快。通过推广“两杂”,发展冬季农业,项目村群众粮食获得了丰收,通过推广科学养猪、种植蔬菜、改造低产茶园、发展经济林果,群众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2、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今后稳定解决温饱打下了基础。通过建设卫生路、架电、通路、猪厩、沼气、厕所、人畜饮水、安居工程、新开农田、新修水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养殖业、经济林、冬季农业等途径,各项目村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科学养猪、科学种田,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等目标,为下一步稳定解决温饱和更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3、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改观,生态得到改善。通过文化活动室、卫生路、厕所、猪厩、沼气等项目建设,改变了昔日猪、鸡到处跑,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村子的卫生面貌明显改观,森林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明显改善,通过村广电工程、学校、卫生室的建设,改善了教育文化设施,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通过科技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4、养殖业科技含量提高。各项目村建设前养猪大都采用放养,熟喂的老办法,出栏一头肥猪需一年半至两年,效益很低,户均仅有1-2头猪,通过扶持建盖猪厩,培训技术,更换品种,实行厩养和科学喂养等项目建设后,疾病得到控制,存活率明显提高,出栏周期缩短,效益显著提高。

5、起到了示范样板作用。项目村建设不但本村群众受益,也对周边村寨产生了辐射作用,起到示范样板作用,周边村寨纷纷效仿,全县两个文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三)经验和做法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一是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项目乡镇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扶贫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以规划组织、落实资金管理、项目的建设及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二是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严格的扶贫工作责任制,落实责任人,做到了扶贫项目实施一项,巩固一片,带动一方。

2、突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体两翼”战略,围绕整村推进、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易地扶贫开发等扶贫项目,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推进。二是以扶贫项目为载体,因地制宜,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收入。三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优势,切实加强培训和转移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3、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在项目资金管理上,继续坚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度、项目责任人制度和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项存储,封闭运行,树立扶贫资金是“高压线、救命钱”的思想。

4、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解决温饱、消除贫困。转变“要我干”的被动思维方式为“我要干”的积极、主动、向上的思维方式。

5、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单位帮扶,社会参与,各方支持的格局,在产业发展上在大水沟乡开展“无偿投入,有偿使用,长期滚动,受益群众”试点工作,在村容村貌整治上,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整合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种渠道的资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抓出亮点。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县扶贫开发工作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建县晚(1958年建县),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低下,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一是自然条件差。全县3096.86平方公里总面积中,没有一块足以1平方公里的平地,山高谷深,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局面没有根本得到改善,因灾年返贫的状况依然突出。二是贫困程度深。到2007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67元以下还有8.09万人,其中758-1067元之间的3.27万人,758元以下的4.82万人。目前全县还有4150户20750人居住在茅草房、篱笆房或破房中,极少数特困农户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居不蔽风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三是农民素质低。由于教育起步晚,科技落后,劳动者素质低,生产方式落后,思想观念陈旧,接受先进思想、先进观念和推广实用技术的能力缓慢,科技普及率低。四是县级扶持能力弱。因县域经济增收缓慢,县级可支配财力十分有限,谈不上拿出资金搞开发式扶贫。

三、贫困人口分布

(一)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分布

以1300元为贫困线标准,到2008年年底,全县还有贫困人口142190人。具体分布情况如下:大兴镇总人口有48094人,其中贫困人口28352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瑶族,分布在牛洪、岔弄等11个村委会;戈奎乡总人口有20507人,其中贫困人口14664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分布在加梅、哈鲁等8个村委会;牛孔乡总人口31414人,其中贫困人口20591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布在者俄、模东等12个村委会;大水沟乡总人口19174人,其中贫困人口12847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布在大水沟、龙普等9个村委会;大黑山乡总人口有19862人,其中贫困人口12717人,主要为哈尼族、拉祜族,分布在拉龙、老白寨等8个村委会;半坡乡总人口9909人,其中贫困人口6005人,主要为哈尼族、拉祜族,分布在二甫、哈的等6个村委会;骑马坝乡总人口12711人,其中贫困人口8643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傣族,分布在莫洛、杯倮等8个村委会;三猛乡总人口24949人,其中贫困人口17715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分布在桐株、塔甫等8个村委会;平河乡总人口29213人,其中贫困人口20656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瑶族,分布在大头、东哈等11个村委会。

第四篇:甘泉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甘泉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甘泉县扶贫办

为了准确把握过去10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给今后扶贫开发工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根据市扶贫办安排,我办组织人员就全县2001年以来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结了全县过去10年扶贫开发工作,分析了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扶贫开发形势,并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对今后扶贫开发工作做了探讨,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甘泉县辖3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117个村委会,25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02万,其中农业人口5.75万。县域总面积2300.7平方公里(折合343万亩),耕地32.5万亩,其中川台地9.8万亩,天然次生林18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4.8%。洛河过境流长95公里。甘泉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自然灾害多发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冰雹、霜冻、洪水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影响制约了全县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

2001年甘泉县被确定为省级贫困县。新时期以来,在省市业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甘泉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全局的大事来抓,全县动员、各方支持、全力攻坚,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主要成效

我县扶贫开发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了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据统计,10年来共投入我县专项财政扶贫资金3034.38万元,我县捆绑部门项目资金1018万元,投入信贷扶贫资金1.54亿元。2010年全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较2001年底增加3623元,增长168%,达到了5301元;人均占有粮食达到385公斤。全县共解决了1.09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有1.22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

(二)改善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10年来,全县共扶持建设重点贫困村45个,其中9个村建成了新农村,搬迁贫困人口5137人,完成“三位一体”能源沼气户1870户。新修乡村公路156.5公里,新增输变电线路8.5公里。新增基本农田263.6公顷,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基本农田达到1.5亩。累计解决了0.65万人、0.48万头大家畜的饮水困难问题。

(三)壮大了贫困地区主导产业。10年来,全县累计投放小额到户扶贫贷款1.54亿元,安排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项目贷款4556万元,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兴银牌红小豆、甘泉牌豆腐干、劳山牌富硒鸡蛋等区域特色产业和产品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成为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和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来源。主导产业重点开发项目产值已占农业新增产值的85%以上,农民收入有89%来源于主导产业。

(四)推进了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10年来,全县共实施劳务技能培训和输出安置876人,完成贫困农民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万人(次),贫困群众从事非农产业的就业技能水平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技术

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扶持建设贫困乡镇卫生院2个,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较好的完成了“普九”教育。贫困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和电话的目标。

三、工作措施

在扶贫开发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条工作措施:

(一)以整合资源为平台,切实加大扶贫开发投入。一是捆绑资金,集中向重点村投放。按照“渠道不变,投向不乱,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我县把政府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等项扶贫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放。通过实行专户管理、专帐核算、封闭运行,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保障了各类项目资金的有效使用。2001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034.38万元,以工代赈资金1316万元,省、市、县扶贫贷款贴息资金945.79万元,其中县财政贴息资金820.79万元,占到贴息总额的87%,配套移民补助资金512.6万元。10年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总量达到5296.17万元。二是强化信贷支持,扩大扶贫到户贷款覆盖面。为加强信贷资金对扶贫开发和农村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甘泉县扶贫贷款投放清收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和《甘泉县清收到逾期扶贫贷款实施意见》,每年召开例会,加大对农行、农村信用银行等金融部门放贷、收贷工作支持力度,依法促进信贷回收,促进了信贷支农工作良性发展。2001年以来,县金融部门累计投入产业建设扶贫贷款1.54亿元,全县有68%的农户享受到了扶贫信贷的支持。三是加大社会扶贫力度。2001年以来,我县组织省、市、县56个社会扶贫单位对45个重点村实行定点

帮扶,累计向重点村投钱投物折合943.5万元,其中县级包村单位投入678万元,有力促进了贫困村产业开发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改善。

(二)以农民脱贫致富为目标,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通过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逐步提高贫困农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2001年以来,我县把以日光温室大棚生产为主的蔬菜产业和以标准化养猪、养鸡为主的畜禽养殖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首选产业和保障产业,推动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建立了信贷扶贫资金投入长效机制,逐年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建设资金的投入,为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过资金扶持,截止2010年底,全县菜田总面积达到2.2万亩,日光温室大棚达到10646座,使蔬菜产业提供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0元,占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2%。全县生猪存栏9.42万头、出栏6.9万头,鸡存栏182.28万只、出栏98.4万只、产蛋4575吨。畜禽养殖业提供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9元,占到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9.7%。全县在册贫困人口中有56.6%的户通过发展菜畜产业脱贫致富。

(三)以整村推进为主体,着力加快贫困村基础建设。2001年省市核定我县扶贫开发重点村34个,以后追加到45个,目前已全部建设完成。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的原则,我县从改善贫困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加大水、电、路、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先后投入建设资金214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项目资金1125万元。累计修建基本农田780亩,修筑村级公路156.5公里、生产道路68公里,解决了30个自然村的通路问题。新增输变电线路8.5公里,兴建人畜饮水工程13处,解决了7个村的用电问题和10个村的饮水问题;通过实施移民搬迁、异地开发,先后对居住环境恶劣、生存条件较差的1290户5137名拐沟村贫困人口搬迁到川道村和条件相对较好的拐沟村发展产业。采取集中连片,建设了刘老庄、王坪、下寺湾等8个移民新村;累计建成“三结合”和“四位一体”沼气能源用户1870户,基本解决了重点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四)以科技扶贫为抓手,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治贫先治愚。我们坚持把教育培训农民、挖掘农村人力资源,作为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努力提高人口素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是认真实施好“雨露计划”。按照省市要求,我县积极与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延京职业培训学校、洛川农职中等10所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政府出资、学校培训、学生免费接受教育的形式,大力加强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培训。“雨露计划”实施几年来,累计培训农村贫困“两后生”876人,完成劳务输出876人,进一步拓宽了贫困家庭增收渠道,改变了家庭收入结构,真正实现了“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目的。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入户工程。按照“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的要求,采取科技下乡、农校授课、农技推广等多种形式,聘请省市农牧业专家和县内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每个村的群众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农民人均接受培训达到5次以上,农村已有80%的产业

户熟练掌握了关键生产技术,130余名群众成为指导农业生产、带动农民致富的“土专家”。三是积极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坚持把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作为群众拓展视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有效措施,通过对县内外各类产业典型的学习,激发和调动群众参与产业开发的积极性,较好促进智力扶贫、产业扶贫工作的开展。

第五篇: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了解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认真做好两项制度(扶贫开发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机结合,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不适宜科学发展的问题,问政于基层,求计于民众,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工作效能,我办于4月28日至30日,分不同类型区域分别对晓天镇大马村、汤池镇油坊村、千人桥镇五里桥村进行了扶贫开发工作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方式

一是制定调研方案,确定调研专题。我办根据平时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围绕“一个推进(整村推进)、两个开发(产业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三个深化(深化小额贷款、互助资金试点和社会扶贫工作)”及金融危机对贫困地区的影响程度等方面制定了16条调研提纲,其中三条是针对农村在册贫困户。二是确定调研范围和人员。根据全县地埋分布状况及贫困原因不同,分别选择晓天镇、汤池镇、千人桥镇三个典型代表乡镇,每个乡镇各选择一个当年整村推进村进行座谈调研,参加座谈调研的人员为乡镇分管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扶贫办主任、整村推进村两委全体成员及3-5户有发展愿望和发展能力的在册贫困户代表。三是梳理制约扶贫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与镇、村干部及贫困户代表面对面座谈,相互倾心交流,消除疑虑,从促进工作的角度出发,认真分析新阶段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了解贫困户发展欲望。四是寻求破解问题的办法。对梳理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充分发挥扶贫部门职能,整合方方面面力量,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上水平。

二、影响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因素。

大马、油坊、五里桥三个村总人口6616人,在册贫困户196户757人,贫户发生率平均为11.44%。从调查情况来看,尽管近年来我县农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致贫因素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通过调研,当前制约我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病、因学致贫现象严重。从调查的3个乡镇9户在册贫困户中,就有5户因病致贫,生活不能自理,缺乏生产能力。晓天镇大马村贫困户褚诗龙,一家4口人,分别为兄弟3人和一个侄女,其中就有两个兄弟患病和残疾,家中只有一个劳动力,现有的茶叶和板栗无人养护和采摘,也不能外出务工,收入仅靠在周边给人打零工。千人桥镇五里桥村贫困户李克才,一家3口人,夫妻两人均有残疾,带有一个3 岁女儿,主要收入来源靠做干子、豆腐为生。贫困户倪有傲,家中4口人,本人70多岁,妻子和两个儿子均患有疾病,现住危房,家中无收入来源。汤池镇油坊村贫困户谢尚东,家庭现有5口人,上有86岁老母,常年卧床,两个男孩一个读大学,一个念高中,妻子还患有胆结石,高额的学费和医药费致使家庭经济条件十分困难。

2、经营不善致贫时有发生。因市场不规范,销售资金不能及时回笼,造成一些经营大户因缺周转资金导致贫困。汤池镇油坊村贫困户胡宜圣,因养鸡资金周转不灵,欠信用社贷款8万元,成为2008年在册贫困户。贫困户周东,经营砖厂,因货款不能及时回笼,缺周转资金垫付,加上借贷困难,导致企业倒闭,从而成为2008年在册贫困户。

3、在册贫困户贷款入户率仍然不高。调查得知,现有在册贫困户对小额贷款的积极性较高,发展欲望也非常强烈,县农村合作银行对这项工作也高度重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册贫困户贷款仍然很难。主要原因还是信贷员怕承担风险,在册贫困户也难找到担保人。晓天镇大马村贫困户彭永玉,家中4口人,只有一个劳动力,想从信用社贷款发展养猪来增加收入,苦于找不到担保人,只得放弃,靠在门口给人打零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4、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有待完善。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在我县实施两年以来,在贫困乡村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贫困户的贷款难起到了极大的缓解作用,很受贫困乡村群众欢迎。然而,在试点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一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贫困农户“入互”积极性不高,贫困户使用率不高,群众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借款先后得不到很好协调,以及借款规模小,周期短等。晓天镇扶贫办主任郑述宏说,贫困户“入互”积极性不高,发展欲望不强,对互助资金使用无想法,极少数农户不愿意把自已的入互资金让别人先期使用。

5、“雨露计划”培训结构有待调整。雨露计划是新阶段农民掌握技术的有效手段,切实能够为农民外出务工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务工收入。但培训结构有待优化和进一步调整,在注重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让群众真正得到培训实惠。我们在晓天镇调研过程中,镇村干部就强烈要求扶贫部门按季节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比如,进行茶叶和油茶栽培技术培训在当地就很受农民欢迎。在职业技术培训上,“碧桂园”培训项目也能使群众乐意接受。

6、社会扶贫工作有待深化。社会扶贫工作是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手段。尤其我县多年实施的“目标扶持、合同包帮、责任到人、考评兑现”的契约式帮扶机制,在社会扶贫开作中,效果非常明显。但是仍然有一些县直单位存在厌战情绪,有懈怠思想,缺乏对扶贫开发工作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

7、金融危机对劳务输出造成一定影响。去年以来,金融危机对我县农村农产品价格影响不大,但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机会和务工工资性收入都造成较大的下降趋势。椐调查,金融危机直接造成工资性收入下降30-40%。晓天镇大马村一村民在太原打工,工资收入由去年的2600元/月,下降到1500元/月。另一村民在上海打工,工资收入由去年的1900元/月,下降到1100元/月。劳务输出人数较上比较,人数基本持平,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虽然没有找到工作,但仍在等待观望,力求寻找就业机会。

8、扶贫部门自身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有待提高。通过调研发现,我们平时和群众面对面的谈心不够多,了解群众的真正需求不够深,对贫困地区的工作积极性不够高,工作作风不够实,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三、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完善贫困“瞄准”机制。不断适应国家扶贫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国家扶贫标准提高后,围绕新的扶贫标准,进一步明确扶贫任务和工作重点,瞄准新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制定帮扶政策,安排扶持资金。一是准确确定贫困对象;二是认真做好两项制度的有机结合,提高在册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工作。三是集中各项扶贫政策,整合各种社会帮扶资源,对有发展希望和发展能力的在册贫困户予以扶持。

2、进一步加大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力度。加大在册贫困户贷款入户率,实行在册贫困户“首扶制度”,把到户贷款作为在册贫户解决温饱,增加收入的一项重要手段。探索建立小额贷款风险保障机制,积极寻求与农村合作银行合作,争取农村合作银行切块资金专门用于到户贷款。动员农村能人大户给在册贫困户在贷款上给予担保,利益共享。

3、进一步完善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加大互助资金试点宣传力度,适时召开互助资金专题会议,总结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经验及教训,学习借鉴外地互助资金试点成功经验,组织到试点开展较好的乡村观摩。在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中,简化互助资金使用程序,加大贫困户入互比率,优化入互资金管理模式,适当增加入互群众借款额度,扩大互助资金试点范围。尤其对有发展欲望,有一技之长,在信用社贷款难的在册贫困户,优先享受互助资金扶持。

4、进一步优化“雨露计划”培训结构。把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强化培训管理,提升培训档次,适当增设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深入一线贫困村进行调查摸底,了解群众需求,对职业技能培训采取在县扶贫培训基地集中培训,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则根据农时,组织农技主管单位技术人员深入贫困乡村进行培训。增强培训机构责任感。探索实行培训机构招标制和末位淘汰制,成立培训协会,加强培训人员输出后跟踪管理,探索实行贫困劳动力入学和输出一个机构统管,提高输出就业稳定率。同时,对在册贫困户子女考入本县职高的予以生活费补助。

5、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细化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不断提高项目的扶贫效益,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加大群众参与力度,切实增加项目的透明度,所有扶持整村推进村的项目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产生,会议记录复印件作为项目申报的依据。项目一经批准,必须乡镇政务公开栏和村务公开栏进行项目公示。扶贫开发项目一律实行开工报告制和竣工验收制。

6、进一步探索扶贫龙头企业(基地)对贫困户帮扶机制。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县级扶贫龙头企业和基地标准,对照标准评选县级扶贫龙头企业(基地),进行挂牌扶持。县级扶贫龙头企业(基地)可以自主选择金融系统进行贷款,财政扶贫资金予以贴息扶持。同时,扶贫龙头企业(基地)必须自愿承担帮扶义务,签订扶贫帮扶协议。

7、进一步树立“大扶贫”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扶贫开发工作,整合方面面力量合力扶持,形成“大扶贫”格局。适时调整县扶贫领导小组成员和县领导、县直单位联系帮扶整村推进重点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直单位的帮扶力度,确保当年整村推进村得到“8+1”标准。

8、进一步增强扶贫部门科学发展和主动服务意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动摇,以贫困群众为本,进一步改变工作作风,主动关心贫困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下载正宁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正宁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XX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实现科学发展”的发展战略,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新思路,探索扶贫开发新举措,始终把增加贫困村、贫困户收入、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提高贫困户素......

    乡镇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镇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为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创新财政扶贫工作方式,我们带着是否继续对贫困对象实行救助式扶贫的问题,对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镇的贫困......

    关于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一、XX县贫困人口现状: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对贫困县乡村的划定,目前,我县有省级插花贫困乡3个,贫困村20个。2005年初,全县20个乡......

    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2010-06-29 18:36:1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2)......

    乡镇14年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2014年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2014年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为全面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创新财政扶贫工作方式,我们带着是否继......

    市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市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市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扶贫开发,消除贫困,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

    武功县扶贫开发工作综合调研报告

    武功县扶贫开发工作综合调研报告 2002年我县被列为省级扶贫重点县,共有111个贫困村,其中扶贫重点村89个,非重点村22个,共有贫困人口5.6万人。扶贫开发主要是以改善人居生活生产......

    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汇报

    xxx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市扶贫办: 根据市扶贫办公室《关于开展调查研究和报送典型材料的通知》精神,现按照调研内容并结合工作的实际,对近四年来我县扶贫项目的实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