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是充满生活情趣的课程,它让同学们在做中学、玩中悟。要学好这门课程就要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自己动手去做、亲身去经历、用心去体验。如果你是一位专职的综合实践老师,想把这课上好,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是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同时也担任了三年级的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从这一年的教学中让我不禁地从心里发出感叹,想上好综合实践课可真不容易啊!想把每一节课都上好那就更不容易了!它所涉及到的知识面、条件、环境广而多。我认为想上出高效的综合实践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备课、充分准备;
(二)、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实践能力;
(三)、结合多元化、发挥自主性。
一、精心备课、充分准备:
我们想上一节高效的综合实践课,那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首先我认为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要条件。备课,是教师课前的一个准备。在这一准备的过程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教师一定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课前花时间去备课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一定会有所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真正体现出来。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只有扎扎实实备好课,才能确保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那么如何才能备好一节课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备教材。所谓的备教材(就是备这一节课所要上的内容,所需的资料以及活动的开展)
二、备教参。教参往往被很多老师遗忘在一个角落里,认为教学参考书没啥可看,其实是错的。因为教学参考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以及教学重难点。因此,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是我们能上好课的关键。
三、备教案。无论是网上或是书店教案比比皆是。但是并不是这些教案你都能随手拿来就用,我们要反复研读,反复揣摩,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亲自动手精心设计出适合自己上的教案。
二、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实践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通过同学们自己的观察、测量、参观、访问、调查、制作等活动,学会探究问题,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沟通,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展现你才艺的有意义学习。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学校,社区,家庭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第一课《我爱我家》时,我首先提出有趣的活动主题:能给你幸福而且充满爱的一个地方——家。同学们一齐来交流:你认为什么是家,家里有什么呢?第二步: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请介绍清家住在哪里?家居面积。周围环境。家庭成员、职业等。)第三步:小组选取课题制定活动方案。(参与课题:
1、幸福家庭应该是什么样的?
2、家居环境。
3、家庭成员以及他们的职业是什么?)第四步:收集、整理与家庭生活有关的资料(如联系电话、访问、调查问卷、照相机等。)第五步:展示并总结。(可以展示家庭生活照片,或抄写关于家的名言警句、成语,或家族关系登记表等。)这样通过让学们看一看、说一说、问一问、写一写,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家的温暖与美丽,去体验亲人的关爱与无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都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由此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提高了审美能力,增强了自我表达的信心。
三、结合多元化、发挥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多元化的一面。一些课题需要学生自己学会找资料,查阅书籍等。如《庆祝教师节》,我布置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教师节有什么缘由?接着让学生带上采访卡,到一两位退休老师家里采访并填写采访卡。然后请学生来当个小医生:因为老师每天都要上课,很辛苦,嗓子发炎经常沙哑了,那怎么办呢?你能帮助老师吗?让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资料,或者看书、看报纸,请教家人等,写出有效的处方。又如在教学《我和妈妈逛商场》时,关于对商品的类别,生产来源,产品价格的调查纪录,完成统计表。可以说,综合实践课是多元化的,涉及生活面广泛。如学生奶的知识,有关于品牌的了解,营养知识,牛奶制作过程,牛奶作用等许多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同时综合实践活动也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例如在教学:《变废为宝》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先统计一下家里一周产生的垃圾数量、种类、处理方法。然后让同学们自己来设计一下垃圾分类标志。并讨论一下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后再利用的?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最后让同学们一起来写一写自己的小建议,并努力做一个环保宣传小天使。
要上好小学综合实践课我们就不能将学生局限于学校,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认真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真切地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各式各样的,可以是班级,或者是小队,因地制宜,因此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中快乐地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五种有效组织方式
(2007-04-06 07:04:17)转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家必修课程,每周3课时纳入国家课程计划。然而,许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对如何安排这3课时感到非常茫然。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到教室外或校外去调查、访问、考察、活动,结果学生盲目活动,缺乏真正的深度体验;有的教师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集中与分散灵活使用的原则,将综合实践活动集中在寒暑假时开展,结果缺乏教师过程的指导;有的教师以学科教学方式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导致课堂教学预设过多;有的教师将课堂全部交给学生干部主持,缺乏及时指导,学生课堂活动流于形式„„如此种种,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效性不够。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发现从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实施的几个基本阶段来看,每个阶段既要有课外实践环节,也不能缺少课堂中交流学习的环节,而教师的有效指导大部分可通过课堂完成。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开展课堂活动,成为了一线教师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笔者总结了几种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大家交流、分享。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本文将课堂组织分为几种基本形式,即主题确定阶段的组织形式、活动策划阶段的组织形式、总结交流阶段的组织形式,此外本文还将探讨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教学的基本方法。下面向大家作一详细介绍。
一、主题确定阶段的课堂组织形式 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阶段,教师的指导体现在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确定活动组织形式,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活动主题。在活动主题确定阶段,教师的指导应重点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展开。1.学生自主汇报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在这一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在班级中进行汇报、交流。需要强调的是:在主题确定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方式,在实践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从中引发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如有位教师布置学生进行一次“下海活动”,先让学生到社会中去进行社会观察与调查。随后,教师在主题确定课上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学生在实践情境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如不规范运用汉字问题、不文明经商问题、街上的流浪狗问题、交通线路不便等问题。由于问题来源于实践的情境,研究的主题更有针对性。2.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问题,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在第一环节中,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但并非每个问题都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此环节中将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将问题归类的方式,确定哪些问题可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所谓问题归类,即将学生的问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方
面归类。对于回答“是什么”这一层面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而对于回答“为什么”、“怎么做”这一层面的问题,研究比较复杂,研究的时间也较长,一般都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分析主题的价值,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确定最有价值的主题。如“灵芝盆景制作与研究”主题确定阶段,学生们在最初选题时有过“木洞、杨梅栽培技术”、“家电维修”、“速生丰产林研究”等10多个设想,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了比较分析,使学生逐渐认识到“杨梅种植存在周期长、因素复杂的问题,家电维修课题陈旧、技术要求高,速生丰产林研究工程量太大,难以操作等问题”,最终选择了“灵芝菌盆景制作与研究”这一个课题。
3.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然分组
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确定活动主题后,学生可根据自己喜欢的主题自由分组,组成3~8人的小组。在此阶段,教师一般可引导学生简单汇报自己小组研究的活动主题,并说明选择本主题的原因,其目的是给全班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并增强目标的针对性。下面本文将向大家展示一段该环节的课堂实录。
[1][1]师:请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研究的小主题,并说一说主题生成的原因。生:我们小组研究的主题是“无公害蔬菜的优缺点”。我们了解到最近全国范围内食用蔬菜中毒事件很多,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决定调查无公害蔬菜的优缺点,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介绍。同时促使更多的农民改种水稻为种无公害蔬菜,让大家都能吃上新鲜无毒的放心菜。
师:听了你们组的汇报,我发现你们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进行实践活动,这说明大家很有社会责任感。
生:我们调查“无公害蔬菜使用的农药”后发现,菜农们把打有化学农药的蔬菜销向市场,而人们吃菜后只要身体暂时没病、无异常现象,就以为没事。其实,有的毒素进入人体后,并不马上发作,但如果沉积在人体的毒素渐渐增多,就会引起各种疾病。因此,我们想了解一下,什么是化学农药,为什么有害;什么是生物农药,它有哪些优点。
师:你们研究的主题很有意义,注意到了人们的健康问题。
„„
二、综合实践活动策划阶段的课堂组织形式
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后,活动进入策划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小组要讨论活动计划、进行活动策划。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小组将自己的计划在全班上进行交流,并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即在别的小组汇报后,能展开充分的讨论,为每个小组完善他们的计划。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再修改、完善计划。在活动策划阶段,教师的指导应重点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展开。1.学生进行活动策划
这一阶段的活动策划主要是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在此期间,学生要进行小组分工,完成活动计划,教师可在各小组之间巡回指导。为了帮助学生将活动计划做得较规范,起始阶段教师可对小组活动计划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如提供撰写活动计划的表格等。
2.学生将本组方案计划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在此环节中,学生小组要派出学习小组长,将本组活动策划在全班进行汇报,与其他同学交流。
3.学生针对各小组方案计划情况展开讨论
在学生分组汇报本组的活动策划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每组的活动计划进行讨论。论证方案的可行性能帮助、完善活动的计划。4.学生根据讨论情况完善计划 此环节在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主要让学生在与人交流的基础上学习其他小组的方法,反思自己计划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计划。
三、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交流课
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汇报交流,其课堂活动过程大致有如下几个步骤。
1.学生分组汇报活动过程
在此环节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汇报活动过程。下面,我们继续以“发展无公害蔬菜”为例说明。
师:„„下面就请各小组来汇报一下自己的调查过程。生:我们实地看到的结果使我们感到很惊奇。当地的王伯伯向我们介绍了无土栽培的方法、益处和一些相关知识,我们还翻阅了书籍、杂志,找到了讨论如何栽培的相关资料。
生(展示两盆蔬菜):这一盆是黄瓜、那一盆是苋菜,都是我们亲自动手种出来的无土蔬菜。
生(展示照片和表格):这是我们制作的无土栽培和有土栽培技术比较表。无土栽培分有机基质和无机基质。有机基质包括药渣、谷壳、木屑、棉子壳等。无机基质包括沙、砾、珍珠岩、岩棉等„„无土栽培的温度是20°度左右,有土栽培是常态温度。无土栽培只有51年的历史,是由德国两位科学家发明的新兴的技术,而有土栽培属于传统方式,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了植物栽培。就生长速度来看,无土栽培比有土栽培要提早5~10天上市。„„ 在学生汇报过程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说出来。我们继续看这位教师是怎样引导的。
师:刚才各小组都展示了这次活动的调查过程和实践成果,也提出了合理化和建设性的建议。相信大家肯定有许多的情感体验,如对待困难、挫折和对待团结、协作的观点、看法等,下面就请大家畅所欲言,谈谈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
生:这次活动让我们明白了怎样与人交流,也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知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理解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虽然活动又苦又累,遇到了种种困难,但只要用心去解决,总会越过这道坎,不经过辛勤的劳动怎么会得到
累累硕果呢? 2.教师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出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学生分组汇报后,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自由发言的时间和机会,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将活动过程遇到的困难提出来,给予指导与支持。如在一次小组汇报过程中有位教师发现有个小组研究的是“中国文化”的课题,学生收集了各种各样的中国文化的资料,饮食文化、军事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都有,真可谓五花八门。由于研究主题分散,学生小组合作时不知如何将课题深入下去。于是,教师向学生提问道:你们收集了这么多有关湖南饮食文化方面的资料,想研究湖南的饮食文化与其他各省饮食文化的区别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讨论与探究,开展了题为“关于长江流域饮食文化差别研究”的主题活动。同时,他们还对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了很多建议,由此还引发了有关环境保护等问题。这样,学生从研究中国文化现象到以饮食文化研究为突破口,进一步转向对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研究,到不吃野生动物的宣传活动、身体力行,再到环境问题的研究,课题不断深化,学生整体、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不断加强。3.引导学生发现生成的主题
教师还要在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新生成的主题,将活动不断拓展、深入。如在一次“中巴出城,关注公交”主题活动阶段交流时,学生谈到:通过访谈,了解到居民超过一万人数的社区可设公交车停靠站,而自己居住的社区有四万多居民,由于社区没有公交车停靠站,居民出行很不方便。于是,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开展了“未来社区的规划应该注意什么”的问题研究。
四、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阶段的基本形式
活动结束后便进入了总结交流阶段。针对不同的活动主题,交流的方式也可多种多样,分静态交流、动态交流两种。活动主题、方式的不同,使得活动的过程也千差万别,因此总结交流的形式也具有多样性。在这里,主要介绍一种答辩式总结交流课堂组织形式。
答辩式总结交流活动的基本方法是在学生进行活动交流时,请若干教师或专业人士当评委,由评委提出各种问题,请学生进行答辩。其基本环节为:论文作者作论文陈述—教师与学生提问,研究小组当场作答—主持教师作总结性评价。这种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交流、分享情感体验和方法的舞台,指导教师也可借此了解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目标落实情况,发现活动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开展活动。
在答辩式总结交流过程中,答辩时教师的问题设计最为关键,问题的设计指向学生在活动中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一般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1)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选题的由来,考查学生的问题意识)(2)选择这个主题后,你们是怎样策划活动的?(考查学生是否有计划地进行学习)
(3)本次活动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进行?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什么?能举例说明怎样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吗?(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
(4)你的研究报告分哪几方面?重点是什么?你认为你们的活动有什么意义?(考查学生方法性知识的落实)
(5)在本主题活动中,你们运用了平时学到的哪些知识?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是课本上学不到的?(考查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6)请举例说明在活动过程中体会最深的是什么。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吗?(考查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价值:体验性、生成性特征)下面,我们看一段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1][2] 答辩展示实录——奶牛养殖的连锁效应 „„
下面,有请肖梦莹等同学对他们小组的论文《奶牛疾病不容忽视》进行陈述。肖梦莹:我们小组研究的主题是《奶牛疾病不容忽视》。„„
主持人:下面请评委老师提问。
评委老师:请问你们是怎样选择这个主题的?
肖梦莹: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奶牛养殖户最担心的就是养殖的奶牛得病。因为每头奶牛的价格都在万元以上,一旦得病,特别是如果得了“疯牛病”、“口蹄疫”等传染病,短时间内就可导致奶牛的大批量死亡,不仅会给饲养户的经济带来重大的损失,而且所产的牛奶直接危害消费者的身体。优质、健康的牛奶是每个消费者的首选,人们希望喝到优质的牛奶,饲养户更希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而这一切必须以奶牛养殖户拥有健康的牛群为前提。因此,我们这一组意识到“奶牛疾病不容忽视”是一个既有实践研究的价值,又能为我们社区服务的好主题。
„„
五、综合实践活动方法讲座的课堂组织基本形式 教师对学生活动全过程的指导中,常常缺乏必要的专题讲座和“过程与方法”的指引,因此也会使“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无法实现。鉴于此,我们探讨了方法指导课的教学基本方法,下面作一简单介绍。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论指导方面,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着重围绕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搜集与处理资料、如何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如何表达与交流、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调查、怎样进行访谈、怎样进行实验、怎样进行手工设计与制作、怎样利用网络与计算机开展活动等方法构成一个较宽泛而又不失系统的方法系列。专题讲座仅仅是辅助性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能以教师讲解为主,而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方法论讲座或关于活动主题的知识讲座也不应追求学科化的系统性。如要让学生掌握“怎样作采访”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进行指导。方式一:开设小讲座,介绍作采访的相关知识; 方式二:采访活动后进行总结、归纳;
方式三:开展“我的第一次采访”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了解什么是采访,怎样作采访(确定采访对象—讨论如何准备采访—实施采访过程——开展交流活动)。
第二篇:浅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推进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个性品质为总目标的综合性课程。这门学科是充满生活情趣的课程,它让同学们在做中学、玩中悟。要学好这门课程就要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自己动手去做、亲身去经历、用心去体验。如果你是一位专职的综合实践老师,想把这课上好,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是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现在担任了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从这一学年的教学中让我不禁地从心里发出感叹,想上好综合实践课可真不容易啊!想把每一节课都上好那就更不容易了!它所涉及到的知识面、条件、环境广而多。我认为想上出高效的综合实践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备课、充分准备;
(二)、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实践能力;
(三)、结合多元化、发挥自主性。
一、精心备课、充分准备
我们想上一节高效的综合实践课,那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首先我认为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要条件。备课,是教师课前的一个准备。在这一准备的过程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教师一定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课前花时间去备课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一定会有所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真正体现出来。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只有扎扎实实备好课,才能确保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那么如何才能备好一节课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备教材。所谓的备教材(就是备这一节课所要上的内容,所需的资料以及活动的开展)
二、备教参。教参往往被很多老师遗忘在一个角落里,认为教学参考书没啥可看,其实是错的。因为教学参考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以及教学重难点。因此,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是我们能上好课的关键。
三、备教案。无论是网上或是书店教案比比皆是。但是并不是这些教案你都能随手拿来就用,我们要反复研读,反复揣摩,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亲自动手精心设计出适合自己上的教案。
二、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实践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通过同学们自己的观察、测量、参观、访问、调查、制作等活动,学会探究问题,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沟通,学会综合运用知
识,展现你才艺的有意义学习。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学校,社区,家庭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第一课《我爱我家》时,我首先提出有趣的活动主题:能给你幸福而且充满爱的一个地方——家。同学们一齐来交流:你认为什么是家,家里有什么呢?第二步: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请介绍清家住在哪里?家居面积。周围环境。家庭成员、职业等。)第三步:小组选取课题制定活动方案。(参与课题:
1、幸福家庭应该是什么样的?
2、家居环境。
3、家庭成员以及他们的职业是什么?)第四步:收集、整理与家庭生活有关的资料(如联系电话、访问、调查问卷、照相机等。)第五步:展示并总结。(可以展示家庭生活照片,或抄写关于家的名言警句、成语,或家族关系登记表等。)这样通过让学们看一看、说一说、问一问、写一写,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家的温暖与美丽,去体验亲人的关爱与无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都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由此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提高了审美能力,增强了自我表达的信心。
三、结合多元化、发挥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多元化的一面。一些课题需要学生自己学会找资料,查阅书籍等。如《庆祝教师节》,我布置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教师节有什么缘由?接着让学生带上采访卡,到一两位退休老师家里采访并填写采访卡。然后请学生来当个小医生:因为老师每天都要上课,很辛苦,嗓子发炎经常沙哑了,那怎么办呢?你能帮助老师吗?让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资料,或者看书、看报纸,请教家人等,写出有效的处方。又如在教学《我和妈妈逛商场》时,关于对商品的类别,生产来源,产品价格的调查记录,完成统计表。可以说,综合实践课是多元化的,涉及生活面广泛。如学生奶的知识,有关于品牌的了解,营养知识,牛奶制作过程,牛奶作用等许多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同时综合实践活动也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 的自主性。例如在教学:《变废为宝》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先统计一下家里一周产生的垃圾数量、种类、处理方法。然后让同学们自己来设计一下垃圾分类标志。并讨论一下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后再利用的?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最后让同学们一起来写一写自己的小建议,并努力做一个环保宣传小天使。
要上好小学综合实践课我们就不能将学生局限于学校,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认真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真切地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各式各样的,可以是班级,或者是小队,因地制宜,因此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中快乐地成长。
喀什市第十二小学
马晓燕
第三篇:谈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论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淮安市徐溜中学
刘东生
江苏省教育厅今年发布规定:初中生一天的在校时间不得超过七小时,学校节假日不得以任何形式组织补课。这项规定一出,许多老师在叫好的同时,就感到不适应了。为什么呢?原来此前很多学校学生在校的时间远大于七小时,每天比规定的课时至少多两节,晚上还得上两三个小时,周末再补一天的课。这样下来,每门课每周至少得比现在多上三个课时。现在一下子将所有的课务都压缩到五天之内,这对所有老师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削减教学内容来适应新的时间规定,可在短时间内对教材进行修订是不可能的。那么,只有从老师着手,迫使其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怎么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呢?我认为必须从这样几方面下功夫:
第一,务必使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布鲁姆曾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现代教育理论也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在备课时必须围绕这三维的目标对教材进行重组,选取合适的策略、方法和手段,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双基”知识、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心理发展等方面达到预期的目标,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如在《光的反射》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从物理学的角度引导学生探究,得出反射的规律。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学到了科学的知识,又训练了实验操作的技能,还受到了“对比实验”这一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的薰陶。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我们还得从环保的角度
介绍光污染等知识,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光的反射使我们能看到许多本不发光的物体,是好事;可是有时候过强的反射又会影响我们的视力、睡眠等,又成了坏事。引导学生在以后评判一件事物的时候能一分为二,不片面的看待问题,在他们的大脑中初步建立辩证的思想,为其以后能正确的认识世界打下基础。这些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在上课前老师就应了然于胸,这样在上课时才会一切活动都为实现这些目标服务,不至于信口开河,不知所云了。这样目标明确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
第二,我们每节课都要做到重点突出。任何一节课都会有重点,一堂课大部分的活动也都要围绕这一重点展开。一节课下来,老师应当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让学生明了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而不是将它写在小黑板上,或用投影仪投到银幕上让大家一起读一遍,然后告诉他们,这就是本节课的重点。一节课的时间,应当大部分都花在本课重点的教学上。还以《光的反射》为例,这节课的重点就是由探究活动得出反射的规律,那么我们教学中就得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实验操作结束后还要组织起活跃而有序的讨论和交流,然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老师应将结论板书于黑板的醒目位置,而不是用电脑一打了之。得出结论后要即时用小练习加以巩固和深化理解,这种练习可以是抽象的作图,也可以是实践操作。比方说,给同学一面小镜子,让他将一缕阳光(无阳光时可用投影仪的光)反射到黑板上某个确定的位置。这样的一节课下来之后,学生自然对反射定律印象深刻,教学的重点也就在无形中突了出来,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不高吗?
第三,突破难点要讲策略。许多老师的课堂效率不高,主要是在难点突破上不讲策略,耗时过多造成的。比如说在进行光的折射规律教学时,怎么让学生记住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而与光由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两角的关系而不混淆,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很多老师在这里会举不少实例,然后进行作图,一会练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一会又练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翻过来,倒过去的越练越乱,到头来学生还是记不清这两个角的关系。这就是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典型表现。如果我们在这里能做这样的一个联想:空气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空间,其存在范围远大于水的存在范围。进而联想到光在这两种介质间发生折射时,空气中那条光线(不管它是入射光线还是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也就比水中那条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大。这样就可以建立一种联系,空气所占地方大——其中的那个角也大。试想,老师如果能做这样的引导的话,记做这个规律还是什么难事么,这一节课的效率不就上去了么。
第四,教师要能适时的应用现代教学手段。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仪器都走入了教室,掌握这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已成为教师的基本技能。在课堂上合理使用这些现代化手段,首先能有效增大课堂容量,比方说,有些物理现象的呈现,传统情况下教师口头描述需要费很多口舌,而现在只要鼠标一点就出来了,又快又清晰;其次是教学的直观性大大增强,我们在课堂上常常要回顾一些生活现象,以往只能靠老师口述或学生自己想象,最多能有个静态的挂图。而现在的flash动画可以象放电影一样将这些物理
过程展示出来,使学生如临现场,这样既省了时间,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将某些重点的细节慢放,使物理过程更加直观明了;第三,现代教学手段的广泛使用能大大减轻教师板书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活动,为课堂留下更大的活动空间;第四,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用图形形式呈现的信息,人类的记忆效果远大于用声音形式呈现的同样信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大量应用,使得课堂上的很多信息,学生不仅可以听到,更可以看到,这就大大提高了课堂记忆的效果。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恰当的时间使用合适的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五,教师要加强自己对学生实验探究过程的控制管理能力。目前的初中物理课上有很多的时间是用在学生的实验活动上的。这种课堂如果组织管理不好的话,往往会在学生活动上耗时太多,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更别说让学生在实验后进行总结、交流和反思了,这样的课堂当然是效率低下的。所以教师要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但这不是叫老师在实验时什么都包办,只让学生一步步的跟着自己做,那样的话,探究就失去本来的意义了。比方说在探究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将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定值电阻和电源组成串联电路,检查无误后再在定值电阻两端并联上电压表。实验操作的过程由学生自己掌控,老师只要提醒其要控制变量即可。对于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提示一下怎么样去控制变量(保持电压不变,通过滑动变阻器滑片的滑动)就可以了,而不必去步步示
范。得出数据后由学生自己总结交流、反思得失,最终得出科学结论。而不是教师接一根线,学生跟着学一根;教师读一个数据,学生学着读一个。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学生是既锻炼了连接电路的技能,又深化了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更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因为这些结论是他们自己搞出来的,所以记得会犹为深刻。同时还会伴随着极大的成就感,以后的学习兴趣会更浓。
第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的方法很多,当对一些学生已有初步认识的概念进行教学时,我们可以运用讲授法。如对速度的学习,我大可以以讲授为主,只要辅以很少的学生活动就可以了(测平均速度)。当对那些全新的概念进行教学时,如压强、电流的磁场等新课的教学,应尽可能多用科学探究法,并在其中渗入启发讨论等师生互动的内容,效果会更好一些。而对一些极为简单的内容,如功率、家庭电路等,我们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只要适时的指导一下就可以了。当然,面对不同的学生,就是同一个课题,我们也不能都采用一样的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关键是我们在课前准备时要根据学生和老师自身的特点,采取适合学生和教师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创建高效的课堂。
实际上,要想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仅仅做到以上六方面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人,课堂上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作为教师,只有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然后再去充分的了解学生,刻苦的钻研教材,体会感悟新课标的要求,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做到自然和流畅,成为驾驭课堂的高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学好知识。
第四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上海市塘沽学校程核红
【摘要】
在二期课改的现实背景下,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与提升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优质教育来实现。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这种有效性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与教师二期课改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来实现。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优化与合理配置而产生。
【关键字】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上海开展的二期课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而二期课改实施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全体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上海二期课改最重要的话题。研究此课题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是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众说纷纭,在理论层面尚无定论。在概念界定方面,我们认为二期课改课程总目标是教师追求的根本目标,而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达成是教师必须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的此课题研究就以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设计、实施、达成、反思作为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这样就使此课题研究又具有实践操作方面的作用,因为这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最重要的方向与基础。
二、研究的实施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策略研究
1、教学管理制度的调整与完善
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应依据学校“三段式,一体化”的管理体制,采取既分部段又注重衔接的管理模式,在学科教学管理方面,教研组、备课组又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组织机构。学校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及教学工作规章、细则则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及教学有效性的制度保证。
2、强化校本研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学校采取专家引领、任务驱动、典型示范、创设学习型组织、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设立教师业务档案等策略来强化校本研训,在创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的基础上,形成了校本研训的四个特色:
(1)、校本研训常规化
学校在师资培训方面形成常规化制度,如《课堂教学基本细则》、《备课常规》、《作业批改制度》、《考试制度》、《评课细则》等制度,学校的教学工作按照这些制度有序开展。在常规检查上,包括教案、作业批改、质量分析反馈等方面也形成良好常规制度。
(2)、校本研训课题化
在“课题引领,聚焦课堂”理念指导下,学校坚持研训课题化。学校进行了《三维目标制定与实施》、《好课标准》、《好课环节》等专题培训与专题研讨。近期学校又进行了《教师
*课题组负责人:程核红
组员:忻晓雷、吴桂珍、陆优生、俞雯、张斌、郑鹰、殷晓红、吴慧丽、葛敏
二期课改课堂教学能力提高》为主题的校本培训,在专家引领、同伴交流、优秀资源学习共享的基础上,收到良好效果。
(3)、校本研训案例化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要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探索后才能逐步提升,而注重实践案例的研讨反思是便于操作、提高效率的好方法。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的研究、撰写与评比,从中反思教学各环节。近期学校还将在校本研训中进行教学课例与“同课异构”的专题研讨。
(4)、校本研训活动化
学校在研训方面探索研究,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与能力。如近期学校举办了多期“课改论坛”活动,“今天,我们怎样教学生”、“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等等,我们把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制定与实施、新的教学观,学生培养问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问题以论坛形式呈现,促进教师们反思、思辩。
(5)、校本研训评价化
学校制定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评估方法与细则,在教师参加校本研训后进行的各种教学公开展示活动与课堂教学展示课,进行科学的评估与测定,在课堂教学的各个主要环节与过程形成统一的评估标准,由此形成校本教学评估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建立学科教学视导团制度
为了全面掌握学校教学情况并对教学工作进行指导与调整,学校成立了学科视导团,由学校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学校专业委员会成员、学科带头人组成,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并形成了“每周有课、两周点评、每月反馈、人人参与”制度。在听课、评课的基础上,学科视导团成员对每位教师的执教情况进行点评并提出各种建议。在学校层面的教学工作会议上,对教师执教的优点进行充分肯定,这种教学视导制度逐渐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对学校的整体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4、多层次的研讨促进有效性提升
在“课题引领、聚焦课堂”理念的指引下,学校通过多层次的研讨活动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教研组、备课组层面,学校要求各组室的教研活动要围绕组内的课题研究来开展。如英语教研组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进行了英语教学研讨周活动,组内每位教师都从自身的教学现状出发,从学生培养与发展方面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了各自的分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开教研活动。在活动后期以各种英语活动来展示他们的研究经验与成果,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在学校层面的专题研讨中,学校每个学期设计一个研讨主题,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投入教学研讨活动。如学校开展了“关注细节、体悟得失”专题研讨活动,围绕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细节优化问题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学科专业委员会成员就课堂教学的一些细节问题先向教师介绍自己的学习体验与心得。如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提问的优化、教学方法的优化,学法指导等。学科专委会成员与教师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对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问题起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5、高度关注学情的研究。
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还有一个可能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我校在这方面的研究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教研备课一定要备学情
近年来我校定的备课“四定”制度中,强化了“备学生”制度,也就是要求各组在教研备课时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等方面情况,利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理念来设定教学方案与教学设计,这样的方案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对有效性的提升促进作用自然是顺理成章与不言而喻的。
(2)、注重学法指导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措施,而注重学生学法指导是值得推广的好方法,我校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如小学语文教研组就开展了学生“注重摘抄积累”与“朗读方法”的指导研究,而中学语文教研组开展学生“分阶段目标作文”的方法指导研究,教师把研究意图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去,注重学生各种学习方法的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1、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
课堂教学的生成来源于课堂教学的设计,一堂好课从一个优质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中产生。因此我校先从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方面开展实践研究。
教案设计涉及到诸多问题,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学校组织教师在广泛学习学科教学课程教学目标。在校本培训中,多次请区、市教学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与培训,使教师对三维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有了理论与实践上的认识。在教研组、备课组的校本研修中,教师先观摩上海市“862”优秀教学资源,然后结合教师个人各种科研小课题进行研讨。在多样化的学习研讨后,教师撰写个人教学公开课的教案。在此基础上,学校进行了“十佳教案”的评选工作。
教师二期课改课堂教学设计方面还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资源配置、教学重点设定、教学难点突破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实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按照校本研训的计划,每一个时间段内集中研究一个问题。如教学方法设计的研讨中,学校就集中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问题,在教研组备课组广泛研讨基础上,学校用“课改论坛”形式进行集中研讨,并进行了“十佳课件”的评优活动,使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学校首先改变备课、说课制度。其中强调集体备课,改变教师单兵作战的情况,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备课制度,成立以教研组为龙头,以年级学科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组,促进教师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在说课方面,还要改变传统的许多做法,从三个方面促进说课质量提高:一说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上升到教学理念的高度谈教学设计;二说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关注教学过程的动态,叙说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与教师内心真实感受;三说教学环节优化的具体设计方案,请教师谈出自己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方面的设计方案,让组内同仁共同为他出谋划策,使课堂教学设计更为具体、科学、准确与完整,为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打下良好基础。
2、教师课堂教学实施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
(1)、教师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实施研究
我校的主要研究途径是通过教研组、备课组的科研课题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来达到研究目的。
如学校政史地教研组为了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确立了《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课题,他们采用走近历史名人、爱国小故事等主题活动形式,配合教材中众多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方面的课堂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教师课堂教学环节优化能力提高的研究
课堂教学由一系列环节组成,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如何实现这些环节的优化,把这些优化的环节有机地组合配置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① 导入环节优化的实践研究
学校中年级部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结合各自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设计了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与形式,使导入这个课堂教学环节真正发挥承上启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引发思维碰撞的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② 提问环节优化的实践研究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环节,是教与学双方不可缺少的环节,提问的优劣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我校的教师对提问环节进行了精心研究与精心设计,如语文教研组设计了直向式、逆向式、比较式、层进式、创造式、复述式等提问类型,并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实践,检验效果。③ 重点突出环节的实践研究
二期课改的课堂教学如何突出重点,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二期课改课程目标及教材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教师如何在一堂课与一单元的教学中突出重点,是教师二期课改课堂教学能力提高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我校教师在此环节上开展的实践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研备课集中研讨。
教师依据课程目标做到几个“统一”,即“统一教学内容,统一重点、难点,统一分层作业”。这样经过协作学习研讨后的重点设定,就具有了合适的理论基础,然后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去检验设定的科学性。
●精讲多练突出重点。
教师的精讲问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以我校音乐教师一节《民族音乐欣赏》为案例来叙说我校的老师如何通过精讲多练来处理教学重点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特征,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达到音乐审美情趣提升。教师把我国历史上流传至今的《茉莉花》这首著名的民歌反复让同学欣赏,然后再把中国江南、华北、东北与《茉莉花》相似的民歌进行比较,由同学们来归纳总结这些民歌的共同特征。在这些教学过程的铺垫后,教师再把各种音乐歌舞等形式的《茉莉花》向同学们进行展示与讲解,最后教师再请同学们进行练唱与个人模仿音乐创作。一堂音乐课以民歌代表作《茉莉花》作为主线,环环紧扣,一气呵成,教师与同学们都享受了一次优秀民族音乐的盛宴。
④教学难点化解环节的实践研究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如何化解教学难点。二期课改新教材只设课程教学目标,设立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让教师自己去研究、确立与把握,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教师对此问题实践研究后形成的主要方法有:
a、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方法。如我校数学教师在上《测量》一课为例。教师先向同学们展示三角形、圆形等实体,然后请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知识技能计算这些物体的面积体积,老师在屏幕上向同学展示大楼、灯塔等图像,请同学们想想如何测量它们的高度。在众多说法与想法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让同学们利用学习过的三角函数知识技能形成目测、实测、精测等方法。在经过大量的练习后,教师又展出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图像,请同学们用学习过的知识技能方法进行测量,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达到教学要求。
b、层层叠加的方法。以语文教师《白杨礼赞》课堂教学为例。此课的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文学创作的联想能力。教师在此堂课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精讲、学生的文本阅读、佳作段落朗诵、情景创设、题义分析、多媒体课件演绎等。教师采用这样一种“层层叠加”的方法,其目的贯彻了一条实现教学目标与化解难点的主线,即通过“状物拟人”的写作方法,来达到培养学生丰富联想能力的目标。教师教学难点化解能力提高要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积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叠加与综合,才能真正显示教师的学养与功力。
(3)、学科教学三维目标达成度的研究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其关键在于三维目标达成情况。检验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就要采用便于操作与实践的方法,我校就以学科教学三维目标达成度的实践与研究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学校语文教研组就以作文教学为试点,开始三维目标达成度的研究。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设定了六、七、八、九不同年级的作文教学目标。为了达
成不同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在每一种训练方法的实践后,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阶段达成度的评价,然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写作训练,达到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这种分解与结合,从低到高的实践方法,使学生的能力目标逐步达成,是一种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4)、教师课堂教学衔接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
我校的中年级部的数学教师完成了《中年级部数学教学衔接研究》的中期研究报告,他们的做法是把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作为实现教学衔接的主要内容。他们形成的从“数”到“式”,从“分数”到“分式”,从“算式”到“方程”,从“直观几何”到“论证几何”等一系列中、高年级之间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研究成果已成功地融入到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整体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大幅度提高教学绩效的作用。
(5)、教师课堂教学反思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包括设计、生成、实施等过程,从建构主义与行为主义理论出发,课堂教学还应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课堂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组织教师广泛地撰写教学案例与课例,各教研组、备课组对案例与课例进行分析研讨,尤其是学习了“862”资源后,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了同类课例“我如何学习优秀案例”的长处的专题研讨活动。在理论学习方面,学校课题组成员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大量的理论学习,基本达成共识。大家普遍认为(1)课堂教学环节、过程优化;(2)教与学的互动生成;(3)科学的教学评估。此三大内容成为课堂教学成功有效的关键问题。依照这个思路,我们的课题研究就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实践与探索。
A、在课堂教学环节过程优化方面,我们的研究着重在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三维目标的达成方面展开。在细节方面,如教师的语言感染力、情景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甚至如导入、过渡等细节方面都有相当程度的研究。关于教学过程优化方面,我们的研究主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整体性、科学性与内在的逻辑性,我们甚至提出的要求是教师要提升教学的艺术性,力求效率的最大化。
B、在教与学的互动生成方面的研究,学校从教与学两方面展开实践探索。在教的方面,我们的要求是教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景性教学模式。知识技能掌握准确便捷、重点难点化解精确便捷、课堂反馈及时有效、提问讲究科学、问题意识激发思维、教师课堂教学情绪饱满、教学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上述这些内容在学校广泛开展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专题研讨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实践探索。
在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发展的新课改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我们的研究主要从学生的预习、知识点掌握、基本技能运用、生活化学习、能力运用、质疑精神、合作学习方式、作业完成、自我评估、情感价值观升华等方面展开,尤其在学生合作学习方式拓展方面,我们的研究取得不小进步。C、关于教学评估方面的研究,我们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业有效性方面的深入研讨。大家达成的共识是①作业布置要科学;②面批提高评估的及时性与科学性;③注重研究各学科教学作业有效性问题。
为提升教师反思能力,学校曾举行了“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的专题教学研讨会,大力倡导学校的反思文化。在此基础上,学校进行了学校“十佳教后记”的评优推选活动,出版了学校教后记专题文集,让反思成为一种需要,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
三、研究的成效
通过研究者的实践探索与不懈努力,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学校形成了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管理策略与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大量校本独创的工作制度产生了可喜的管理效应,尤其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学校创设了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综合性措施。这些综合性
措施又以“课题引领、聚焦课堂”理念作指导,锲而不舍地抓住教学工作主线与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教师在各种细化的制度与措施的指引下,树立了牢固的课堂教学效率观念,通过自身的实践努力争取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与效率的更大化。在教师校本研训过程中,学校更形成了课题化专家引领等校本特色,对学校的整体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是教师通过实践研究,二期课改课堂教学能力大幅度提高。由于此项研究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展开了细化研究,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教学过程实施、课堂教学环节优化、学生培养、教法与学法优化、教学反思等各个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教师又结合学科教学的不同特点,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审视、研究与反思,因此在教学展示、教学公开观摩与研讨活动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大幅度提升。在学校学科教学视导团的综合评价中,学校85%以上教师的各种教学课,包括随堂课等各种课程教学,已有了明显起色。说明此项研究已产生了可喜的成效。在从学生的反馈调查与多种教育督导与教学视导的情况来看,区内不少领导与专家对学校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示满意,这就说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基本达到了我们设定此项研究的期望与目的。
此项研究的第三项成果是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二期课改与减负增效的背景下,教学质量提高的主渠道是只能从课堂教学中去求索。我们的教师孜孜不倦的研究课堂教学,力争通过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组合产生令人满意的高效率,由此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在稳步提高。小学部各学科教学质量处在同类学校的前列,中学部的教学质量近年来也逐年稳步提升,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
在学生培养方面,由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相应提高。学校每学期有大量的学生在区、市以及全国的各类比赛中获奖,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的校本特色教学显示出蓬勃生机,许多学生的学科人文素质得到提高,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风貌展现出学校开展此项课题研究后的丰硕成果。
四、前行中的反思
此课题研究虽然成效显著,但课堂教学是教师永恒主题,是学校科研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尤其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问题,如何在定性定量问题上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现行的教学制度对教学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学得”情况来判断教学的有效性,而这种“学得”情况又应该由哪些内容组成,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否还有细化的途径,这些都是我们在前行中继续反思与探索的问题。我们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与扎实有效的工作求得科研与教学的有效结合,让教师的每一堂课都成为智慧的灵光闪动与学生的一段美好的人生体验!
立足课堂,研究课堂将是我们永恒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肖红霞:《浅议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 》 《上海教育科研》2009.112、傅禄建:《提升有效性是“减负”的根本所在》《现代教学》2009.63、赵才欣:《对改进上课的若干认识》《现代教学》2009.1—2
第五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目标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前提,有了教学目标,也就有了教育的依据。我们就可以按计划推进信息技术教学的进程。学生也就可以在这样的基本框架内去学习和体验。这些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构成了整个成长历程的总和。然而我们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很多时候却没有发挥教学目标的作用。教师很随意,想怎样上就怎样上;学生也很随意,玩得开心就很满意。经常会有的教师把信息技术课上成一节或是枯燥无味的文化课,或是乱成一气的游戏课。我们说,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要的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基本条件、认知结构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一)、教师角色定位
在有效性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明白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就必须为自己正确定位,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
1、角色转换
我们以前的课堂只需要“传授”,教师的基本职能就是“照本宣科”,一句一句的教,不照顾个别特殊的学生,对学生“一刀切”、“齐步走”。然而这样的课堂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由“传授者”向“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研究者”的角色转变。
2、方式转换
传统的教学几乎是“口耳相传”,教师往往只是知识的传授者,由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而学生则是完全地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课堂也出现了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质的转变。由教师一人“传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这样就把教学过程变成了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加强调控
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在课堂中明确自己的任务导向,把课堂教学组织好,尤其是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师应该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尽最大限度地应用于实际内容的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的速度、难度及学生的情绪进行调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教学行为
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老师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教师的教学行为切实地关系到每位学生。如何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得到发展。而教师的职责就是运用各种教学行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5、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信息技术应用自如的技能,而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策略。
(二)、学生角色定位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3、学习策略
(1)、鼓励学生思考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2)、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倡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