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本文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论述,旨在为学生的历史学习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课堂环境。本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几种能够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希望对营造良好的历史课堂教学环境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155
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对学生十分重要。高中阶段的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因而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会有新的认识与心得体会,教师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广大历史教师都希望从不同的角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有的历史课堂教学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有的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却相对一般,这就应该引起教师的反思,从历史课堂实际的教学环境出发,探索更加适合本班级的教学方法,真正达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在高中阶段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开始进行历史学习,翻开高中历史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材上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有所接触,那么,为什么在高中阶段学生还要继续进行历史学科学习呢?为什么还要进一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人就实际的教学经验展开论述。
(一)历史学科学习的要求
虽然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到了一些高中阶段要学习的历史知识,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的历史学习与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存在明显的区别。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的历史学习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史实,通过初中阶段的考试形式我们就不难发现,很多题目都是在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的。而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不断加强,学生在高中阶段进行的历史学习需要学生从更深层次上去剖析历史事件背后更加深刻的含义。因此,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与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二)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传统的一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理念已经被排除在课堂教学之外,很多新的教学理念被提出,从而使得现代课堂教学较之于传统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现代课堂教学并不是完美无瑕的,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将能够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作为一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更要及时的将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三)学生历史学习的诉求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对教学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机械的课堂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要求,教师必须将新的、能够适应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使现代课堂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注重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收获快乐。
二、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
不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哪种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都需要教师能够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较之于其它学科而言,历史是一门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学科,但是并不是每一节历史课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对历史学习有浓厚的兴趣。鉴于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在真正把握好学生的历史学习状况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开展历史学习。
(二)有效运用合作学习法
不同的学科有与其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对于历史学科学习而言,合作学习法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俗话说得好:“理不辨不明”。基于历史学科的性质,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需要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讨论才能解决,通过讨论学生不仅能够对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历史问题总是会存在不同的见解,学生之间只有进行有效的讨论才能实现观点的互换,在观点互换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自己观点的正确之处,也能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教师通过将合作学习法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通过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讨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达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具有较强吸引力的课堂,往往教学效率比较高。为了使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吸引力,教师应该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元素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例如: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要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历史小故事或者一些既与历史教学相关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题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整个课堂教学将变的更加有魅力,更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将历史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目的具有多样性,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这种多样性落到实处。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使学生了解进行历史学习最直接的目的是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历史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将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了将历史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教师要高度关注社会热点与敏感性话题,并将这些话题与历史课堂教学融为一体,这样将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历史作为一门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不断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历史学习。本文介绍了几种能够有效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希望对广大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够有一定的启发。
第二篇:浅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毕业论文)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追求有效性一直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夯实双基,培养能力,愉悦情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应该注意的环节。
一、加强对历史课程标准的运用,吃透课标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国家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各种素质在学科课程培养中的有机联系,体现了时代对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所以备课要以课程的内容标准为依据,教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教师还须转变角色,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教材,以一个学生的眼光来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审视教材,使备课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备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只有好的脚本,才能有更精彩的表演。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认同历史学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的授课中我发现如果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兴趣浓厚,自然产生求知欲,课堂效率就高。“每个年轻的心灵里,都有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关键在于老师怎样去点燃。每当在历史课上讲到有意思的历史典故时,平常不听课的学生也能够认真听课了,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你,甚至还能够认真思索教师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这也让我意识到应依据我校学生的特点首先得让学生听你的课,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到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所以说,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比如:可以创设好的情境导入新课,可以起到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作用。例如在讲到必修一政治史《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先提到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让学生谈一下汉武帝的主要功绩然后进一步引入新课。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课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坦克、隐形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武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的残酷性。
三、适当采用多媒体网络资源
历史教材跨越时空之宽,信息量之大是众所周知的,教材中绝大部分内容中学生来说并没有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而且教科书所选的历史资料非常有限,不可能全面生动地反映历史的原来面貌,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望。网络走进课堂,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能够直接阅读原始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学生可根据本人的学习水平自主地选择学习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全班学生都只能听什么,课本里有什么,学生只能看什么的被动学习局面。知识面得以拓宽,新信息及时获取。比如讲授“席卷全球的战火”内容时,我布置了“人类能否有效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怎样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网上寻找答案,结果获取的知识是传统的历史教学无法比拟的。有些学生介绍的内容甚至连教师都前所未闻。通过网络教学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使历史课更富有吸引力,学生们也乐在其中。但并不是课程资源现代化了就是教学现代化了,也并不是有了新奇生动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能提高了。多媒体网络资源只能是课程资源中的一种,不能从根本上取代教师的地位。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为了追求课程资源的丰富、新奇而忽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果从头到尾演绎网络资源的话,很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另外,媒体利用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也不利于师生互动,教师的精讲、点拨以及学生的讨论都会被多媒体的连续演示挤掉,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学生也来不及对知识内容作出深入细致的思考,也就是说,教师引导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的机会被多媒体剥夺了。这样一来,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法实现了。
四、在授课过程中实现角色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我们一直把学生放在客体的位置,强调接受学习。他们从不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是被动地接受,使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思维受到扼制。其实,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即老师不再局限向学生问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提问题;从传统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休,与学生在同一平台上互动研究,从“舞台剧的主角转变为导演”。最终在教师转换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我的想法是:“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如我们可以通过演讲等形式来点评历史。可以通过教师播放的影视图片来感受历史,通过学生编演的历史情景剧再现历史,加深认识。有条件的话,我们也可以通过参观名胜古迹等实地参观走进历史。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进行演讲、表演,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教师也可在学生的活动中毫不吝啬的运用赞美之词来肯定学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教师发现课堂中稍瞬即逝的创新闪光点;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能在表演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提高了学生对事件的认知深度、水平,思维得到全面释放提升,虽然缺少了教师滔滔不绝的精彩讲述,但教学效果却出乎意料之外。
五、要有较好的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是检验一堂课有效性的重要内容,它可以让教师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本堂课的学习情况。不少历史课缺乏检测,即使检测,也是一背了事。事实上,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当然课后测验也是重要的手段。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利用多媒体检测基础知识。针对学生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及幻灯片以选择或填空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课后的测试,当然及时的批改也是一项重要的环节。以让学生形成反复记忆加强认知。
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反思将会使更多人获得成功。教学反思对于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它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重新审视,对成败得失进行思考判断,它不是简单的回顾,而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寻找解决方法,并在随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使课堂教学趋于优化,从而达到最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有必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反思。
总之,提高教学有效性关键在于学生主体的调动,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形成新的理念,踏踏实实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追求每一节课的高效,才能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历史。
第三篇: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高效课堂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改进,然而学生的学业负担却依然沉重,学习效率仍然不高,这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自信,主动投入,自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发展方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情绪高涨,能够充分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实现教学目的的同时,教学还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开展有效的教与学,使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谈自己浅薄的一些认识。
一、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是一门比较枯燥、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要不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思想、情绪,使学生产生兴趣,才能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 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 就看你能不能点燃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因此在课堂上充分采用各种手段, 激发学生积极性,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才不会感到学习是件苦差事,激起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自觉的投入学习中,从心里乐学语文,想学语文
二、有效的备课保障,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而且考虑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再根据学生在课上表现情况对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难点及时诱导、点拨,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以最佳的教学设计换取最大的教学效益。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这个过程中,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三、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而言,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适当的教学方法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游戏引趣”、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等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是相当明显的。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能充分理解一些他们不能深切体会的词汇,或是文章内涵。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2.情境式教学。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枯燥的教学中转化学习方向,树立新的学习观念,使学生爱上语文,提高学生对语文的认识能力。问题情境提出时,要把握服务原则,它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认识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来,利用多媒体穿射情境往往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
3.探究式教学。教师要主动引发学生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思考。
四、学习方式的灵活多样,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中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是有效性教学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如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学们互相学习,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除此之外,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功能,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方法。
五、重视课外阅读,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1.培养学生的阅读的兴趣。
首先,以身示范。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老师的讲述自己读书的收获与体会,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阅读的欲望,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其次,利用榜样的力量,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地去阅读。故事人人都爱听,给孩子讲一些有趣的、奇特的、令人感动的、悬念百出的故事,让他们产生想读书的欲望。优美的形象刺激着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可以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最后,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传授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1.要求学生有目的、与选择的读书,这样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也不会给学习带来负面影响,而且效果会很好的。
2.让学生从开始读书便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个学生都用一本专用的笔记本,在平时阅读中将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优美的修辞,好的词语都可以摘录下来,在空闲时可以拿出来琢磨琢磨,以加深记忆,循序渐进,阅读中积累一些原始的东西。引导学生写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之类的,加强对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恢复记忆。
3.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比如: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重点语段用情去琅琅地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像去读。经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养成阅读的习惯。这样就使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断厚实,从而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阅读的兴趣进一步增强。
总之,教师要多引导学生的阅读内容,鼓励学生阅读好的书籍、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并给学生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读书氛围,同时要给学生松绑、减负,让学生与书为友。在小学六年学习中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感与趣味的熏陶,张扬自己的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充分把握一切契机,借助多种途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展开自由创新的翅膀, 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 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是学习的乐园!
第四篇:谈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论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淮安市徐溜中学
刘东生
江苏省教育厅今年发布规定:初中生一天的在校时间不得超过七小时,学校节假日不得以任何形式组织补课。这项规定一出,许多老师在叫好的同时,就感到不适应了。为什么呢?原来此前很多学校学生在校的时间远大于七小时,每天比规定的课时至少多两节,晚上还得上两三个小时,周末再补一天的课。这样下来,每门课每周至少得比现在多上三个课时。现在一下子将所有的课务都压缩到五天之内,这对所有老师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削减教学内容来适应新的时间规定,可在短时间内对教材进行修订是不可能的。那么,只有从老师着手,迫使其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怎么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呢?我认为必须从这样几方面下功夫:
第一,务必使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布鲁姆曾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现代教育理论也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在备课时必须围绕这三维的目标对教材进行重组,选取合适的策略、方法和手段,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双基”知识、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心理发展等方面达到预期的目标,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如在《光的反射》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从物理学的角度引导学生探究,得出反射的规律。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学到了科学的知识,又训练了实验操作的技能,还受到了“对比实验”这一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的薰陶。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我们还得从环保的角度
介绍光污染等知识,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光的反射使我们能看到许多本不发光的物体,是好事;可是有时候过强的反射又会影响我们的视力、睡眠等,又成了坏事。引导学生在以后评判一件事物的时候能一分为二,不片面的看待问题,在他们的大脑中初步建立辩证的思想,为其以后能正确的认识世界打下基础。这些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在上课前老师就应了然于胸,这样在上课时才会一切活动都为实现这些目标服务,不至于信口开河,不知所云了。这样目标明确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
第二,我们每节课都要做到重点突出。任何一节课都会有重点,一堂课大部分的活动也都要围绕这一重点展开。一节课下来,老师应当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让学生明了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而不是将它写在小黑板上,或用投影仪投到银幕上让大家一起读一遍,然后告诉他们,这就是本节课的重点。一节课的时间,应当大部分都花在本课重点的教学上。还以《光的反射》为例,这节课的重点就是由探究活动得出反射的规律,那么我们教学中就得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实验操作结束后还要组织起活跃而有序的讨论和交流,然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老师应将结论板书于黑板的醒目位置,而不是用电脑一打了之。得出结论后要即时用小练习加以巩固和深化理解,这种练习可以是抽象的作图,也可以是实践操作。比方说,给同学一面小镜子,让他将一缕阳光(无阳光时可用投影仪的光)反射到黑板上某个确定的位置。这样的一节课下来之后,学生自然对反射定律印象深刻,教学的重点也就在无形中突了出来,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不高吗?
第三,突破难点要讲策略。许多老师的课堂效率不高,主要是在难点突破上不讲策略,耗时过多造成的。比如说在进行光的折射规律教学时,怎么让学生记住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而与光由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两角的关系而不混淆,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很多老师在这里会举不少实例,然后进行作图,一会练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一会又练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翻过来,倒过去的越练越乱,到头来学生还是记不清这两个角的关系。这就是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典型表现。如果我们在这里能做这样的一个联想:空气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空间,其存在范围远大于水的存在范围。进而联想到光在这两种介质间发生折射时,空气中那条光线(不管它是入射光线还是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也就比水中那条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大。这样就可以建立一种联系,空气所占地方大——其中的那个角也大。试想,老师如果能做这样的引导的话,记做这个规律还是什么难事么,这一节课的效率不就上去了么。
第四,教师要能适时的应用现代教学手段。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仪器都走入了教室,掌握这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已成为教师的基本技能。在课堂上合理使用这些现代化手段,首先能有效增大课堂容量,比方说,有些物理现象的呈现,传统情况下教师口头描述需要费很多口舌,而现在只要鼠标一点就出来了,又快又清晰;其次是教学的直观性大大增强,我们在课堂上常常要回顾一些生活现象,以往只能靠老师口述或学生自己想象,最多能有个静态的挂图。而现在的flash动画可以象放电影一样将这些物理
过程展示出来,使学生如临现场,这样既省了时间,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将某些重点的细节慢放,使物理过程更加直观明了;第三,现代教学手段的广泛使用能大大减轻教师板书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活动,为课堂留下更大的活动空间;第四,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用图形形式呈现的信息,人类的记忆效果远大于用声音形式呈现的同样信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大量应用,使得课堂上的很多信息,学生不仅可以听到,更可以看到,这就大大提高了课堂记忆的效果。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恰当的时间使用合适的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五,教师要加强自己对学生实验探究过程的控制管理能力。目前的初中物理课上有很多的时间是用在学生的实验活动上的。这种课堂如果组织管理不好的话,往往会在学生活动上耗时太多,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更别说让学生在实验后进行总结、交流和反思了,这样的课堂当然是效率低下的。所以教师要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但这不是叫老师在实验时什么都包办,只让学生一步步的跟着自己做,那样的话,探究就失去本来的意义了。比方说在探究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将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定值电阻和电源组成串联电路,检查无误后再在定值电阻两端并联上电压表。实验操作的过程由学生自己掌控,老师只要提醒其要控制变量即可。对于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提示一下怎么样去控制变量(保持电压不变,通过滑动变阻器滑片的滑动)就可以了,而不必去步步示
范。得出数据后由学生自己总结交流、反思得失,最终得出科学结论。而不是教师接一根线,学生跟着学一根;教师读一个数据,学生学着读一个。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学生是既锻炼了连接电路的技能,又深化了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更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因为这些结论是他们自己搞出来的,所以记得会犹为深刻。同时还会伴随着极大的成就感,以后的学习兴趣会更浓。
第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的方法很多,当对一些学生已有初步认识的概念进行教学时,我们可以运用讲授法。如对速度的学习,我大可以以讲授为主,只要辅以很少的学生活动就可以了(测平均速度)。当对那些全新的概念进行教学时,如压强、电流的磁场等新课的教学,应尽可能多用科学探究法,并在其中渗入启发讨论等师生互动的内容,效果会更好一些。而对一些极为简单的内容,如功率、家庭电路等,我们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只要适时的指导一下就可以了。当然,面对不同的学生,就是同一个课题,我们也不能都采用一样的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关键是我们在课前准备时要根据学生和老师自身的特点,采取适合学生和教师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创建高效的课堂。
实际上,要想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仅仅做到以上六方面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人,课堂上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作为教师,只有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然后再去充分的了解学生,刻苦的钻研教材,体会感悟新课标的要求,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做到自然和流畅,成为驾驭课堂的高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学好知识。
第五篇: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发言稿
所谓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从不懂到弄懂,从不清楚到清楚,整个教学能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这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是从教学的基本环节出发,层层推进,从加强备课到课堂教学再到课后反思,环环紧扣,使每一步落到实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整个教学过程活泼自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停留在以老师讲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使得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因为理解起来有困难,造成不能及时消化老师讲的知识,从而积累下来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多。如果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索,有思考的余地,因为开动了脑筋,故而对学得的理论理解容易透彻。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组织者,策划者的作用,当然这个组织的背后应该是对课堂活动的精心规划,老师起到了导演的作用。比如说在新教材中涉及到的银行利息问题,对六年级的同学普遍理解起来有困难,若布置学生事先去银行去存一次钱,知道一下存钱的步骤,储蓄单有哪些内容,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对涉及到的有关本金、本利和、利息、期数等概念不会因为一时的陌生而由老师一人灌输,而在亲身实践后,课堂上会出现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的场面,这样对概念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其次是要认真钻研教材。新教材的特点是形式活泼,样式新颖,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比如说,某些章节的引入使用了当前比较热门的问题,应用题部分也使用了比较新式的,与当今社会密切相关的例子,这些都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有的,如有些例子过于烦琐,有些引入走了弯路,使原本容易理解的问题复杂化了,反而带来了难度,这就要求老师精心钻研教材,剔除不利教学的地方,而有些章节还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最近我在教学《多边形面积》这一章节时,我和备课组其他老师一起制作了与每节课配套的课件,包括ppt和几何画板的使用,在学习中,由于会涉及到一些动点的位置,光靠三角尺的粉笔是说不清楚的,而利用新的教学模式来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板书无法替代的不足之处,能使教学活动能非常顺利地展开。
另外,对学生的情况要有全面的了解。毕竟我们面对的是学生,学生的学习反馈是教学有效性的真正体现,因此,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比如说,有的同学基础很差,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尽量降低难度,重在把一些知识点说得透彻一些,甚至可用一些较通俗的口诀等帮助学生记忆,并不一定要完全按书上的原话去一字不差的背出来。
接着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有了兴趣,学生自然会有学习的动力与渴望,有进一步研究的欲望。在教学中,有趣味性的情景创设,使学生感到奇妙不已,从而主动愉快地融入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如在上“可能性” 1
教师发言稿
一节课时,通过“掷骰子”,“投硬币”,“翻扑克牌”等游戏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这节课很有趣味性,对这节课上所涉及的公式,理论学生记得特别牢。
最后我觉得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业务修养,不断地超越自我,提高自身的责任心,教学上不断地反思,争取精益求精。
当然这些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甚至是意料不及的困难,这就需要在长期的探索中不断改进,使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得到提高。
2.本讲提供的若干教学策略中哪几种对你启发最大?
答:(1)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教学。
(2)教师要吃透教材,从而进行拓展。
(3)教师的教学要有趣味性、要有幽默感。
(4)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计划学生实际,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3.如何理解“化难为易”与“化浅为深(化易为难)”的关系。
答: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把难道较大的内容浅显化、简单化,在教学中便于学生理解;浅显的问题进行拓展,深入。“化难为易”与“化浅为深”它有区分,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化难为易”是基础;“化浅为深”是更高层次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