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韩启德在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上的开幕辞专题
韩启德在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上的开幕辞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在重庆隆重开幕。我们将以“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为主题,开展深入的学术讨论,交流科研的最新成果,推动科学思想的传播与科学技术的普及;我们还将积极建言献策,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科协,向出席年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国际友人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本届年会大力支持的重庆市委、市政府以及各有关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自主创新和持续增长”牵涉方方面面,我仅选择两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初步思考,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第一个问题是要分析未来一个时期科技革命的大趋势、大方向,对新技术革命的突破点做出预判,努力抢占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们国家要真正成为一个伟大的创新型国家,要确立自己的世界强国地位,现在就必须要对科技发展的全局进行谋划。
我们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经济史,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之后,往往伴随着剧烈的生产方式变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也往往蕴育着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当前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我认为是“百年难遇”的,从它的爆发强度和波及范围看,甚至可以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相比。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复杂的,但从本质上来讲,它反映了过去200多年以来世界工业化模式长期积累的内在深层次矛盾。200多年的工业化实际上仅仅使不到10亿人口实现了现代化,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仍然还在现代化道路上努力前行。过去的工业化模式,是少数国家集聚了世界多数资源,破坏性地使用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这样的发展,当然是不可持续的。人类迫切需要创新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创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开发新的资源。这样的需求和矛盾,强烈呼唤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
从这个角度来判断,当今世界科技正处在一次新的革命性变革的前夜,而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世界经济、产业格局的大变化,很可能会加快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我们要特别注意,在这一次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西方国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刺激计划,但无论欧洲、美国还是日本,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特点,就是大幅度增加了科技投入,着力培育新一代的主导产业,努力抢占未来科技和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以美国为例,今年2月份,政府提出了总额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的1200个亿拿来全力支持高科技产业;4月27日,奥巴马到美国国家科学院的146届年会上发表演讲,提出要把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以上,这也将是美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从世界整体来看,在金融危机形势下,新的科学技术不仅没有因为危机而成为奢侈品,反而放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的地位。
中国作为后发国家,目前仍然还在负重爬坡,哪怕有一点点松懈,就可能再度落后。中国的科学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重大的历史机遇。在金融危机中,我们尽管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自始至终,我们的党、政府和人民都保持着很强的信心,而且从目前看来,我国经济运行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积极变化,总体形势企稳向好,复苏的力量十分强劲。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是我们的优势,使得我们可以更加从容、也更有实力来进行新技术研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事实上,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一直在不断地转移,过去几百年里,在一个时期往往是一国独占科学中心宝座,而未来很可能会形成多个中心。我国如能抓好用好当前的机遇,一定能崛起为世界科技中心之一。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准确预判新技术革命将在哪一个领域首先取得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能源和低碳技术被普遍看好。化石能源时代终究要过去,人类采用的能源结构必然要改变,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也将大大催化新能源技术和低碳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无所不在,当前已成熟技术的应用还有很大空间;而一旦网络结构与安全技术、计算技术或芯片技术获得新的重大突破,必将使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更加根本性的变化。生物技术革命将改革生物体,不仅可能极大改善人类的健康状况,而且可能产生高效农业,保障人类食物安全,利用新型微生物巨大的再生和转化能力,有可能创造出效率最高的新能源。材料技术的突破,则会从根本上改变资源使用格局以及推动先进制造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
面对众多都很重要的领域,及早对人类下一次技术革命的突破点做出判断,将为我们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并能主动筹划与设计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应该承认,要准确预见新技术革命何时发生,首先发生在哪一个领域,是一件非常困难乃至有风险的事情。但是我认为也非完全无踪迹可循,只要能够将科技体系内部矛盾的脉络走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联系起来,做出相对准确的预判还是可能的。
目前看来,美国人似乎已经选定绿色能源技术作为突破点。奥巴马已经喊出这样的口号:“当今世界,能够领导全世界在21世纪发展清洁能源的国家,必定是领导21世纪全球经济的国家”。6月份,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决定用10年时间,投入1500亿美元来支持绿色能源研究。在这一方面,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也有紧跟之势。对此,我国正面临很大压力。一旦发达国家在绿色能源技术上率先取得重大突破,我们与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差距就有可能从代内差距扩大为代际差距,我国现有的大量技术装备就面临着很快过时淘汰的危险,巨额投资可能变成沉没成本,我国企业的利润空间也会大幅度压缩,我们的出口将受到更大冲击。在当下,看来我们应该在能源和低碳技术发展领域积极参与,加强合作,适应规则,有所作为,互利共赢。
除此之外,在新技术突破点上中国自己还可能有别的选择吗?我们有没有必要、有没有可能“另辟蹊径”,在别的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从而造就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呢?这是迫切需要我们回答的问题。我想,不管作任何战略考虑,有一个原则是肯定的,那就是如果我们要实现跨越发展,就不能总是按惯性发展,不能总是在跟踪、模仿别人,更不能坐等技术转移。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应该有信心也有勇气做出前瞻性的判断,协助政府作出战略决策,使我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取得主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就是国运所系。
中国的现代科学,本来就是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而兴起的。我们国家的进步依赖科学技术。没有科学,没有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普及,就没有我们贫弱的国家今天走向强大富裕。我们这一代人,正在经历着世界科技史上的一场大变革,也正在经历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段关键时期。我们个人能不能在科技史上留下名字不重要,关键是“中国”能不能被浓墨重彩地写上去。我们各级的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该更紧密地团结起来,更自觉地把个人的智慧融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之中。
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是要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在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举一个例子。不久前,北京大学的季羡林先生去世了。我发现,很多媒体都称季老为“国学大师”,为此还引起了争论。季老的研究领域算不算“国学”,这个当然值得商榷,但我们大家公认,季老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是大师级的人物。为什么我们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决不是因为媒体的炒作,大众媒体在专业学术领域的判断能力,我想恐怕不是那么可靠的,而且现在媒体上出现的“大师”也太多了一点。我们的依据就是国际国内学术同行的评价,在印欧比较语言学领域,在佛教语文学领域,世界上有关的学者都重视和认可季老的学术贡献。他写的《浮屠与佛》、《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以及《糖史》等等,尽管我们这些搞自然科学的人看不大懂,可是根据国际国内学术同行的评价,我们也可以毫不犹豫地确认,那是能够传之久远的名篇杰作。
所以说,学术大师、一流学术成果、优秀研究团队、高价值研究项目,不是由媒体来加封的,也不是哪一级组织决定的,更不可能是社会大众一人一票评选的。权威、科学、严谨、公正的学术评价,只能来自学术共同体。
近年来,我国科技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已经显得非常突出。中国科协曾就此作过一些调研,发现部分科技工作者对现行评价体系的不信任感和挫折感相当强烈。比如,在政府科研经费资助和项目管理上,官员的权力过大,往往直接指定和左右评审专家,使评审的科学性、公正性得不到保证;在人才评价和科技成果、资助项目评定上,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同行评议,常常简单地把论文发表数量、引用率等量化指标作为唯一标准,形成被大家戏称为“学术工分”式的评价方法;在科技奖励上,重政府奖励,轻学术共同体奖励,两者缺乏衔接,一些政府奖励的同行认可程度较低,等等。由于存在这些问题,所以我们的科研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科技经费使用的效率还不高,而且助长了一些浮夸的风气,不利于学术道德的建设,也不利于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的激发。
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术共同体没有能够在学术评价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术共同体的主动性、责任性、积极性和自身能力都不够。
学术共同体是什么?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学者,遵守共同的道德规范,相互尊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推动学术的发展,从而形成的群体。按马克斯•韦伯的说法,学术共同体的成员,必须“以学术为志业”,在这里,科学成为了一种存在方式,一种人生态度,甚至是一种精神境界。学术的评价、学术的标准、学术上的分歧,所有学术上的问题只有依靠学术共同体才有可能得到解决。尽管学术共同体也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但没有别的更好选择。
要发挥学术共同体在学术评价中的基础作用,当前重要的是要做出必要的制度安排。例如,政府科研经费的分配可委托以学术共同体为主体的社会组织来进行;高校和科研机构人员的职称应完全由与行政管理分离的学术委员会来评定;遴选院士要听取候选人所属专业的学术共同体的意见;国家科技奖励应在获得各学术共同体所设奖项的人选或项目中来遴选;建立和完善同行评审人员信用制度;开展科研项目后评估和追溯评价,等等。
学术共同体要在学术评价中发挥好作用,就需要自律。要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使共同体内部风清气正。大家加入到某个科技社团中,为的是追求科学真理,而不应有其它什么私利。任何人违背了学术道德,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要被淘汰。学术道德是共同体的生命,如果道德上堕落了,那么这个共同体就走到了尽头,当然不可能在学术评价中发挥作用。
此外,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科学研究也有着社会性,也应该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我们科技工作者还必须学会处理与媒体的关系。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也并不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关系,只要合理地界定好两种权力的边界,完善制度安排,就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我们的态度,应该始终是辨证的、全面的、科学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以上向大家报告了我在“自主创新和持续增长”这个主题下思考的两个问题。我想,在中国科协这个有着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学术共同体里,我们大家都承载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责任和共同的荣誉。科协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团结在一起,为中国科技事业奋斗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努力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努力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努力服务科技工作者,切实加强各级科协组织自身建设,发挥好科协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今天的开幕式上,我们将继续颁发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周光召基金会应用科学奖和临床医师奖,在中国科协和各所属团体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奖项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越来越得到科技界的认可。我们在年会上颁发这些奖项,隆重表彰那些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正是为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引导和激励科技工作者为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如果从以伽利略、牛顿的时代算起,近代和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走过了将近500年的历史,在这500年里,科学技术改变了地球的面貌,也改变了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命运;而如果从毛泽东主席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算起,新中国的科技事业,才经过不到60年的时间,在这60年里,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奇迹,从落后挨打、一穷二白到今天的扬眉吐气,我们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
那么,下一个60年呢?甚至下一个500年呢?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将会怎样来改变我们的国家?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现代化道路,我们的“旧邦新命”,又将如何延续?
答案不在别处,只能由全体的中国科技工作者一起来书写!
谢谢大家!
第二篇:韩启德-在中国科协七大闭幕式上的讲话
韩启德在中国科协七大闭幕式上的讲话
(2006年5月26日)
韩启德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同志们:
中国科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议程,今天就要闭幕了。各位代表认真履行职责,紧密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大会开得民主热烈、团结和谐、催人奋进,对于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推动科协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将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本次大会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直接领导下召开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大会开幕前,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出席大会的全体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在大会开幕式上,曾庆红同志代表党中央,作了题为《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功立业》的祝词,他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级科协组织在改革和发展中取得的突出成绩,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增强进取意识、责任意识、改革意识、服务意识和自律意识,努力成为弘扬自主创新精神的先行者,建设创新文化的开拓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促进者,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推动者和高尚道德情操的践行者,并对各级科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更好发挥作用提出明确要求。温家宝总理为全体代表作了形势与任务报告,报告结合努力完成“十一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所确定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明确提出依靠科技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对科技工作者和科协组织提出了五点希望:一是希望多出成果,二是希望多出人才,三是希望共同创造良好的科研风气,四是希望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五是希望多为政府工作出谋划策。这个报告对于我们认清形势,开阔思路,把握全局,做好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王兆国同志又作了重要讲话,要求科协组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坚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在自主创新中的先锋作用;坚持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充分发挥科协的科普主力军作用。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不断开创我国科技事业和科协工作的新局面。
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科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所做的《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和中国科协章程修改草案。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科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对于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做好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形势发展,大会对科协章程做了一些重要修改,使中国科协的性质、宗旨、任务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善,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时代精神。大会讨论了《关于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贡献的若干意见》,代表们提出了不少很好的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吸收和采纳大家的意见,修改完善后尽早按程序报批下发,以推动《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
在本次代表大会上,中国科协开始试行代表建议案,截至5月25日,大会组委会共收到建议案617件,内容涉及科协工作、科普工作、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完善科技政策等多个方面,从多个角度反映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科技工作者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我们要高度珍视和利用这些宝贵财富,努力把建议案制度建设成为反映科技工作者心声的重要渠道,集中全国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大业添砖加瓦,并以此为切入点,推动“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
过去五年里,在六届全委会的领导下,各级科协组织及所属团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央书记处对科协工作的指示精神,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做出了显著成绩。在此,我谨代表出席中国科协七大的全体代表和广大科协、学会工作者,向六届全委会主席、副主席、常委和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诚挚地恳请各位继续对科协工作给予关心和帮助。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尊敬的周光召主席,他不仅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而且是我们科技团体的杰出领导者。光召同志连续两届出任中国科协主席,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科协发展大局;他敏锐观察和把握国际科技发展趋势,视野宽广,善于思考;他崇尚科学精神,坚持真理,富于真知灼见;他平易近人,体贴下情,关心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基层、贫困地区和离退休科技人员的生活和工作。在十年的时间里,他领导中国科协做了许多有影响、有实效的工作,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戴。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光召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是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际形势和我国基本国情,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赋予科技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科技工作者响应党中央向科技进军的号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无穷的智慧,铸就了一座又一座壮丽的丰碑。当前,我国科技工作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为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政策和舆论环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不辜负党和人民寄予的厚望,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决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贯彻“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方针,以知难而上的勇气,为国争光的志气,敢于竞争的锐气,在自主创新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伟大实践中创作出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壮丽诗篇,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再立新功。
中国科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将紧紧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继承和发扬科协工作的优良传统,组织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职责,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扎实工作,努力实施本次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为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现在,我宣布,中国科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
第三篇:韩启德在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韩启德在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1年09月22日
在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韩启德 2011年9月21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美丽的海河之滨——天津隆重召开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本届年会将以“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主题,以“大科普、学科交叉和为举办地服务”为宗旨,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举办生动多样的科普活动,并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建言献策。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科协,向出席年会的专家、学者以及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本届年会大力支持的天津市委、市政府以及各有关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天津在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到天津,我们不能不想到电报学堂、图算学堂、北洋医学学堂、北洋西学学堂等新式专门学堂以及北洋大学、南开大学等声望卓著的高等学府;天津是开风气之先的地方,最早一批近代科技人才从这里走向全国,我们不能不想到侯德榜先生,是他奠基了中国的现代化学工业,不能不想到张相文先生,是他在天津创办了中国地学会这个中国最早的地理科学共同体;我们还不能不想到在天津产生的第一块国产手表、第一辆国产无轨电车、第一台国产电视机,以及许许多多天津曾经做出过的贡献。我们应该铭记天津、感恩天津!
当今天津的科技事业,继承了一百多年来的优良传统,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天津拥有一大批学术领军人才,他们为天津电子信息、汽车、冶金、化工、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以及环保等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天津正在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基地之一。
天津的经验,再一次证明科学技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作用,同时也证明了人才的极端重要性。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今天,全国科技工作者的总量已接近5800万,这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5800万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人人心情舒畅、充满干劲,始终保持高昂的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
下面我想就充分尊重和保护这一战略资源,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谈一些想法,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尊重科技人才
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声誉是一个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陈景润等科学家曾经赢得全社会的尊重甚至是崇拜。但现在情况有了一些变化。去年有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对北京市118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关于“理想职业”的问卷调查,在9个可选职业里面,“科学家”被排到了第七位。中国科协开展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也显示,被调查者最希望下一代从事的职业中,“科学家”的排名不高。与之相对的,则是社会上的“公务员热”和“MBA热”。选择的多元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大大加强对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让公众了解他们的重要贡献、优秀事迹和高尚品格,使科技工作者成为社会受尊敬和信任的群体。
我们还应该为科技工作者搭建更多建言献策的平台,让他们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和尊重。政府要从善如流,特别对有独特见解的、“非主流”的反对意见更要予以充分考虑。我曾在不少场合听到科技专家们称羡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团队在国家决策中所能发挥的影响,我想,其实我们是可以比美国做得更好的。
科技工作者不可能是社会上最富有的群体,但我们应该保证他们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的生活。这些年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收入水平与生活待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很不平衡,需要我们在动态中不断进行调节。就目前来说,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和关心基层科技工作者的生活和业务提高发展问题,关注和关心青年科技人员的住房问题,关注和关心一些企业的离退休科技人员收入过低,特别是医疗得不到充分保障的问题。近年来,我到各地,特别是基层调研,对上述问题有真切的感受。我相信,凭借我国当下的经济实力,这些情况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二)完善科技奖励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得到蓬勃发展,对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有不少做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科技发展的需要。现在的奖励名目过多,但是质量欠高,以致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术浮躁。我认为,应该减少各级政府设立的奖项,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主体作用,精心培育学术团体的优秀奖励品牌。奖励要强调经过时间“沉淀”和考验,而拒绝授予既无原始理论创新又尚未证明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中间成果”。我还想强调的一点的是,科技奖励本身就是一件严肃艰巨的科学任务,必须遵循科学规律,要下真功夫。青蒿素发明一直是我国引以为豪的科技成果,但仅仅由于难于确定成果归属而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表彰和奖励,其中折射出的不少问题值得引起我们深思。总之,我们应当让科学精神回归科技奖励,真正激活科技奖励机制。
(三)完善学术评价制度
这方面近年来大家已经有过很多讨论,并有了很大的改进。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学术评价不能简单采用像记工分那样的量化方法,而要以质量为重。然而,如何评定质量则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困难的问题。我认为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避免采用单一标准。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不同领域和学科,乃至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地区的评判标准都应该有所差别。同时,质量的评定需要专家花更大功夫,需要更加公开、透明,在重大成果和重大项目评定时,是否采用专家实名制为好,值得考虑。当然,质量的衡量也有赖于评定专家的学术鉴赏力,这就要求我们拥有更多一流水平的同行专家。
学术的发展以及学术公平公正的维护还需要健康的学术批评。学术批评需要更多人的积极参与,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需要强调学术的严肃性,需要民主、平等、理性和包容的学术品格。让我们共同努力,培育我国风清气正的学术批评空气和土壤。
(四)更加注意爱护和扶植青年科技工作者
青年科技工作者是我们未来的科研中坚。我国有很多青年才俊,不仅科学素质高,而且对科技工作充满激情、锐气和创造力。我们应该呵护他们的积极性,敢于把重担压给他们,把成功的机会让给他们,把他们独立取得的成果归功于他们。对他们不能求全责备,要允许他们失败,容忍他们的不足,张扬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我们已经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例如承担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和月球探测等工程的科研集体,都是年轻人在挑大梁,他们中大部分人没有出过国,工作资历不深,也没有名气。但事实证明,只要把任务明明白白地放在他们面前,把担子压在他们身上,他们就能不负众望,不辱使命。
在扶持青年人方面,王选院士是我们的榜样。他曾经很坦然地说:“我现在61岁,创造高峰已经过去。我55岁后就没什么创造了。”所以,他在盛年就毅然退出科研第一线,把自己的精力主要用在扶持青年科学家上面。这样的胸怀和远见卓识,是王选院士留给后人的一笔非常可贵的精神遗产。
上面提到的问题,很多都牵涉到我国科技体制和机制改革。但一切体制和机制,又都是由人创造的。一个人生命的最绚烂丰富的部分,当属其精神世界。当代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生逢其时,应当在自身精神境界的拓展上,不断超越,追求至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院士讲过一段话:“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我们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应该追求这样的精神境界,承担起更加重大的社会责任。我们不仅自己立身要正,要恪守职业道德、保持高尚的学术操守,更要做社会的良心,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不惧流俗!
各位来宾、同志们:
在今天致辞的最后,我想引用一位与天津大有渊源的近代名人的两段话,第一段话是:“我们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第二段话是:“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大家应该已经记起来,讲这两段话的人是梁启超。他的故居饮冰室,今天还矗立在天津的民族路上。梁启超把“开民智”作为强国的第一要义,把中国的希望寄托在了青年人身上,这确实是振聋发聩之声。我们在百年之后诵读这样的名言,仍然感到壮怀激烈。我们科技工作者所从事的事业,正是开拓创新、永葆青春的事业,正是开启民智、强国富民的事业,希望我们能够继承前人的报国之志,振奋精神、团结一心,努力推动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祝愿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第四篇:李源潮在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韩主席,尊敬的各位专家,同志们,上午好!今天中国科协隆重召开第十五届年会,海内外科技专家齐聚山城贵阳,这是科技界的一次盛会,我代表党中央向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专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同时,也要向为年会提供如此宜人环境的贵州省委省政府表示感谢!
这次年会以“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为主题,我认为是抓住了我国科学发展的关键,很有意义。刚才韩主席和赵书记,他们的致辞都很好,韩主席讲科技主导的转型升级讲得很精彩,克志同志刚才讲人才和介绍贵州的好处,我认为也讲得很精彩。我还要补充说一句,刚才开幕式的主题片和主题歌也很精彩,使人看了听了心潮澎湃,梦想无限。
在这里,我想趁这个机会讲四点看法,也和大家一起交流。
第一,中国的发展到了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力的新阶段。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发展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成效最显著的现代化进程。从1980年到2012年,中国的GDP增长了39.4倍,中国的居民收入增长了30倍,快于美、日、德高速现代化时期的最快增长率。根据世界经济千年史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日本在1950年到1973年,他们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一共增长7.7倍,年均增长9.3%。同期联邦德国的GDP总量增长了5.1倍,年均增长7.3%。美国有两段时间增长最快,一个是1870年到1913年,一个是1950年到1973年,两段分别增长了5.6倍和2.5倍,年均增长率分别是4.1%和4%。中国怎么样呢?中国从1980年到2012年,32年间,GDP增长34%,年均增长10%。所以我们讲,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最快的,也是规模最大的。在这个进程当中,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但是在另外一面看,我们国家近二十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主要还是依靠低成本劳动力,依靠资源能源的物质要素,2012年,中国煤和铁矿石的消耗量都居世界的第二位,石油的消耗量居世界的第二位,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走的主要还是引进和跟随的路子。现在,我国的经济已经由较长时间的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我们国家有六年增长速度是两位数,还有三年虽然是一位数,虽然是一位数,但是也都在9%以上,去年有所降落,是7.8%,今年也可能还会有所降低。
这里面的原因,一是劳动力的成本快速上升,近五年来,中国的职工平均工资已经增长了一倍多,在亚洲的新兴国家当中,已经排位第三,远远高于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和缅甸等一些国家。第二是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日益趋紧,58%石油现在需要进口,70%的铁矿石需要进口,而且进口的世界贸易总量的60%。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更为紧迫,因为中国增长的外部主要驱动力,就是世界消费市场目前正在收缩,所以目前世界经济仍然处于低迷状态,经济危机以后,我们看到,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曾经恢复到百分之三点几的增长,但是前年和去年,2012年和今年的一季度,又出现了回落,特别是欧美日的增长,都掉到2%以下,所以这次经济危机对经济造成影响的判断,当时有三个判断,现在看起来,可能是W形的。当然在危机当中隐藏着重大的变革和创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新的工业革命悄然兴起。我们又回顾历史上三次工业革命,一个是机械革命,一个是以电动机的发现引领的电器革命,还有一个是以计算机的发现引领的信息革命,这些工业革命都为后发国家实现赶超打开了机会和窗口,当然也出现过边缘化的国家因为赶不上主流国家的核心潮流而拉大距离。现在世界各国实力竞争到了一个新的排位时期,为了抢占新一轮的经济科技制高点,现在世界主要国家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纷纷出台新的发展规划和新的竞争政策,科技创新关系国运兴衰,近代中国软弱挨打的深刻教训就是科技发展不够,面对新的革命带来了新挑战,我们必须大力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形成科学发展的新优势。所以,党的十八大提出,执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标志着中国的发展将进入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力的新阶段,可以说,当代科技工作者赶上了中国创新发展的好时代。
第二,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汇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智慧。首先我们要强调,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就是主力。中国改革开放一条成功的经验,就是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地解放人才,不断地解放科技生产力,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智慧和创造条件。1978年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广大科技工作者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创新创业活力极大地焕发。当年中科院科技人员在中关村创办了一个技术服务部,后来带出了有名的电子一条街。几十年过去了,现在中关村已成为可以和和硅谷比美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党中央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当中发挥中坚作用是充满着信任和期望的。在这里,我引用两句话,一句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指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正赶上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来之不易,时机失之难再,刚才韩主席讲话当中,回顾了我们的历史,我们真正能从心底感觉到中国现在发展的机遇,是机遇来之不易。另外一句古话,“君子藏器于身”这个君子是谁?今天这个“君子”就是广大知识分子,“器”就是知识和经验。掌握了知识和经验的中国科技工作者,要在这个时代造就的民族机遇当中顺时而动,大有作为,成为中国建成创新型国
家的开路者和奠基人,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认清时代的责任,增强创新的自信,积极投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动实践。
在这里,我向在座的科技工作者提点希望。一是希望大家把自己的科技追求与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结合起来,我相信每个科技工作者、每个科学家都有自己的科学梦。但是这个科学梦要和国家的需要相结合。按照国家的需要,勇攀科技高峰。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十分紧迫,国家科技投入的规模和力度前所未有,去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1.97%,总量已经居于世界的第二位。科技工作者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开发科研攻关,才能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国家支持。这样做,也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舞台和更大的成功机遇。
二是希望大家创新创造更多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目前我国年专利申请量已经迈上了世界第一位,科技论文的发展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二,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技研发与经济发展的结合,还不够紧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还不够及时,有一句很流行的语言,叫“快鱼吃慢鱼”,哪个企业利用新技术利用得快,就能在市场竞争中掌握先机。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瞄准国际前沿,面向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科技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我在参加会议的路上,看到电视台播放一个节目,有三个大学生,其中有一个大学生有一个创意,他要把他的礼物送给他的女朋友,要让礼物从天而降,他做了一个玩具飞机,把送给女朋友的礼物从天上降下来。就是这样一个设想,启发了他们的创意,结果三个大学生一道,结合自身的专业需要,设计造出了简易专用的航拍无人机。他们的发明现在被人看好,正在准备科技创业。这个例子给了我们启发,当今中国科技创业的天地广阔,希望科技界的有志者能勇于走出高校和科研院所,创办科技企业,而各级政府会在这方面加大力度,给予支持。
三是希望科技工作者积极履行科技服务的社会责任。应该说,有知识优势的人是我们社会的精英,而社会精英要为大众服务,昨天的《人民日报》有一篇很好的评论,题目是《科学的声音应该让大众都能听见》,就是讲科学家要让科学走进大众。这些年,院士专家基层、企业专家工作站、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等等这些各级科技科协开展的活动,深受地方政府企业和群众的欢迎,所以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到基层去,到生产一线去,到群众中去,为地方科协决策服务,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这次科协年会是全国科技精英的一次大规模的西部行,到山城贵阳来,希望大家能多为贵州的发展出些主意,多为贵州的发展、多为贵州的老百姓办点实事。
四是希望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支持参与和推动科研人才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释放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活力,科技工作者对科研人才政策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感受最深,对改革如何改最有发言权,希望大家对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做改革的支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第三,要抓住改革机遇,拓展学会功能,扩大科协的影响。党的十八大和今年的全国两会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作出部署,核心是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一个重点是政社分开,发挥好协会、学会在管理社会事务当中的工作,这对科协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希望中国科协的各级组织和各类组织抓住改革机遇,承担社会功能,拓展科协职能,扩大科协影响。改革为科协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这些年,中华医学会承担医疗事故鉴定,中国消防协会承担行业技术标准制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承担汽车轻量化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的任务,中国粮油学会接受委托开展行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中国环境学会承担环境损害评价工作等都做了成功有效的探索和尝试,他们为科协组织在改革中拓展职能作出了示范,应该说,改革集中了有所作为的机会,而有所作为才能有地位。各类学会在本行业的科研项目评估当中,在科技成果的评价方面,在技术标准和科研规范制定当中,在科技人才的评价当中,在科技奖励等等方面,都有同行优势和人才优势。希望有条件的学会与政府部门搞好衔接,主动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改革任务,形成政府定规、学会组织、专家评审、社会监督的机制。我认为,要想做好这件事,学会还要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和素质建设,要建立选择体制、约束机制、自我监督机制,使这些学会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能负责、能问责。现在政府是个问责政府,将来学会承担这些政府职能,也要变成一个问责学会。中国科协的领导机关要加强统筹指导,及时调查研究,发现、推广先进典型,把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这项改革任务做实做好,力争能够接得住、能够担得起,能够干得好,这是第三点。
第四,强化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职能,把科协建成深受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服务科技工作者是科协组织的根本任务,对科技工作者的服务,关键是帮助他们成才、成功、创新、创优、创业,要做到这些,我们要多做一些实事。哪些实事呢?一是科技工作者十分看重高质量的学术会议和科技期刊,科协要支持学会打造学术交流品牌,办好科技期刊。中文的期刊重在整合资源,提升质量,因为现在规模已经不小。英文的期刊重在扩大规模,提升影响,以此来支持和鼓励中外科技工作者加强交流合作。现在中国的影响正在走向世界,但
是中国的科技期刊我认为还没有走向世界。现在中国五千多种科技期刊当中,有英文版的只占5%,而且根据“SCI”检索影响力最高的2000种期刊当中,我国只有5种。排在各个本学科前三位的现在我们国家一本还没有,所以这和中国综合实力和科技实力,我认为还不太相称。怎么样让中国科技成果和中国的科技研究者为世界所知道,我们的期刊应该做更大的努力,我认为中国的科技期刊还要加速走向世界。二是科技工作者特别渴望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得到提携和推荐,尤其是年轻科技工作者,科协要通过表彰、宣传、发展青年会员来提供交流培训的机会,帮助青年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实现成才的梦想。三是科技工作者迫切希望有风清气正的良好科研环境,科协要抓好学术规范和科研道德建设,提倡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的高尚情操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四是科技工作者经常需要帮助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希望科协深入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呼声,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中央部署今年下半年要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科协要带头改进作风,与科技工作者广交朋友,深交朋友,真正把科协建成深受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科协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科协组织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
最后我想说,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更是广大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梦。中国梦应该包括中国人的科技梦,这就是到2020年把中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到本世纪中叶,将中国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强国。53年前的今天,新中国的科考队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这是人类首次从珠峰的北坡攀上地球上的最高点。今天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也要立志攀登世界科学的最高峰,希望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和祖国一起发展进步,和祖国一起奋斗成功,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也无愧于自己人生的光辉业绩。
谢谢。
第五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2011年12月15日在中国科协会员日报告会上的致辞
在中国科协会员日报告会上的致辞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
(2011年12月15日)
尊敬的王兆国副委员长,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是每年一度的中国科协会员日,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自己的节日。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重温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回顾一年来科协在服务科技工作者方面所做的工作,表彰奖励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在此,我代表中国科协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会员朋友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向“中国青年科技奖”和“科技馆发展奖”获得者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支持科协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
一年来,各级科协及所属学会努力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信赖支持。一是积极搭建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通过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把握科学前沿、拓展研究视野,启迪科学思维、创新科学方法,为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提高创造更多机会。我们不仅成功举办中国科协年会等综合性、国际化的学术交流活动,而且倡导开展小型高端学术沙龙等活动,大力提倡学术批评和学术争鸣,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为萌芽时期尚未获得主流认可的学术观点、理论以及灵感提供交流平台,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力。二是大力表彰举荐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等科协及所属学会各类人才奖项,帮助大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展示才能、脱颖而出。截至10月底,科协系统共表彰奖励科技工作者近8万人次和先进集体2.2万余个,成为推动科技人才成长提高的重要通道。今年中国科协推荐的两院院士候选人中,14人当选中科院院士,10人当选工程院院士。我们鼓励、举荐和支持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168位科学家担任执委以上职务,提升了我国科技界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三是广泛宣传在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进一步在全社会树立科技界奉献、协作、求实、创新的鲜明形象。12月1日,我们隆重召开中国科协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大 1
会,在缅怀和追思钱学森同志的卓越功勋、总结梳理他的科学思想的同时,倡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继承和弘扬钱学森同志的爱国精神和科学精神,努力争当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科学精神的守望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良好学风的传承者。四是深入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研究,准确了解和把握科技工作者总体状况与发展趋势,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诉求,推动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党和政府制定实施符合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为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五是扎实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按照“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目标要求,把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环节,从源头入手,帮助青年学子和青年科技工作者规范自律、健康成长,迈好学术生涯第一步。
今年,我们还隆重召开了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认真总结了中国科协过去五年的工作,在科学认识、准确把握科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基础上,对未来五年的主要工作作出重点部署。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集体出席开幕式,温家宝总理在会议期间为全体代表作形势报告,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致祝词,对科技工作者提出四点殷切期望,王兆国同志在闭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刘延东同志出席闭幕式。这些充分表明,中央对在新时期加快科技事业改革发展是高度重视的,对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作用是寄予殷切期待的,这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勇攀科技高峰提供了广阔舞台,为科协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倍加珍惜和爱护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奋发有为。要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创新创业机会和自主发展空间,让他们感到学有所专、专有所用、用有所长,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活力。要积极推动科技奖励体制和学术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努力营造鼓励创新、敢于冒险、宽容失败的治学氛围,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安心搞科研、一心谋创造。要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诉求,积极推动和帮助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使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做好研究,在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领域加强攻关,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切实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我们要倍加珍惜和爱护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形象和学术荣誉,努力推动造就大批德才双馨的科技创新人才。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继承发扬钱学森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光荣传统,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自觉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人民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
民统一起来,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褒奖,努力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和谐社会倾注才智。要大力宣传在创新实践中作出突出成绩的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让他们爱国奉献、敢于创新、勇于竞争、诚信合作的生动事例和时代风尚在全社会广为传颂,牢固树立科技界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良好社会形象。要切实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广大科技工作者珍惜自己的学术声誉,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保持学术共同体风清气正,维护科技创新成果的公信度,在公平竞争的治学环境中培养造就一流人才。
我们要倍加珍惜和爱护科协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真正把科协组织建设成为合格、温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要努力拓展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渠道和方式,以大力提升学会服务能力为着力点,引导学会完善会员服务机制,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科技奖励、继续教育、人才评价等活动,切实提高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会员对学会的认同感和亲近感。要以文化聚人心、促发展,把服务科技工作者与营造科协特有文化氛围有机结合起来,以科协系统普遍认同的核心理念和行为准则凝聚科技工作者,让科技工作者自觉亲近科协、时刻感受到科协组织的温暖和关爱。要进一步加强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沟通联系,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科研实际,与科技工作者真诚交流,不断密切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情感交流和工作联系,把中国科协建成“科技工作者之家”,使各级科协干部成为“科技工作者之友”,帮助科技工作者干事业,干成事业,干好事业。
青年科技工作者最有朝气、最有活力、最有创造性,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学术创新的中坚,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夺取科技制胜权的希望。“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们是我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依靠力量,我们要支持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在实践中尽快成长提高,再创佳绩、再立新功。对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压担子、给机会、认成绩”,不对他们求全责备,允许他们失败,容忍他们大胆尝试、张扬个性,帮助他们争当“出头鸟”,鼓励他们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勇于探索、敢于怀疑、敢于批判,始终保持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激情,在科研实践中尽情地展现才华、大有作为。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国家正在迈向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新的伟大征程,广大科技工作者生逢其时,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大家振奋精神、团结一心,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和人民的新的更大贡献!
预祝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