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两会精神解读 新时代宪法的新发展
《新时代宪法的新发展》
胡锦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关键词】宪法
宪法修正案
宪法解释
宣誓制度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合宪性审查 【内容简介】
本课程从宪法为什么需要发展,我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好宪法,宪法形式的发展,前四次宪法修改的内容,2018年宪法修改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新时代宪法的新发展。其中,胡锦光副院长着重介绍了2018年的宪法修正案。【大纲】
一、宪法需要发展的原因
二、现行宪法概况
三、宪法形式的发展
四、前四次宪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五、宪法修改的背景
六、党的指导思想的修改
七、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八、宣誓制度的修改
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一、国家主席
十二、扩大地方立法权
十三、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十四、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第一节 宪法需要发展的原因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围绕着2018年全国人大刚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来谈一谈我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看法。今天所讲的主题是新时代宪法的新发展。
今天主要讲五个问题,宪法为什么需要发展?我国现行宪法为什么说是一部好宪法?宪法在形式上的发展,前四次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2018年宪法修改的主要内容。最后一个问题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主要的一个问题。
各位都很关注这一次就2018年的宪法修改。2018年3月11号下午3:52,全国人大已经通过了第五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以高票表决通过,只有两票反对,三票弃权。按照宪法修正案的排序,这一次新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第32条到52条。
我们先来谈一下第一个问题,宪法为什么需要发展?
我们知道制宪的目的是为了行线,宪法必须要有权威和尊严。宪法的权威和尊严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宪法的稳定性,一个就是宪法的适应性。宪法如果朝令夕改,不具有稳定性,宪法的权威和尊严也没法树立。如果宪法和社会实际不相适应,就没有办法达到调整社会关系的效果,所以两者都特别重要。
但是两者之间要保持一种平衡,就是在维护稳定性的前提下,使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保持一致。因为宪法规范属于上层建筑,社会实际是第一位的,宪法规范必须与社会实际保持一致,它才能起到这种法规范的作用和效果。
有些国家的宪法叫永久宪法,但实际上这部宪法是不可能是永久性的。任何一部宪法都必须要根据实际需要,与时俱进,保持这种时代性。所以宪法需要在实践当中根据实践的进步发展,相应地要做出修改。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五次通过宪法修正案,对宪法进行了修改,使我们宪法与社会实际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也就具备了实施的基础和条件。
第二节 现行宪法概况
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现行宪法为什么是一部好宪法? 我们知道1949年以来,我们有一个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我国的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宪法;第二部宪法是1975年宪法;第三部宪法是1978年宪法;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号,由全国人大通过的。所以我们现在确立的国家宪法日为12月4号,就是依据现行宪法,通过这个时间来确定的。为什么说现行宪法是一部好宪法,这部宪法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经过拨乱反正,特别是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之后制定的。所以这部宪法适应了中国社会的实际。
因为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所以这部宪法可以说是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的需要是一致的。
我们知道1982年宪法是1954年宪法为基础来起草修改的。一般说来,后一部宪法要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来修改,为什么1982年宪法没有以1978年宪法为基础修改呢?因为1978年宪法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通过的。这部宪法无论是从指导思想、规定的内容,还是在规范上都存在很大缺陷,不能作为修改的基础。
所以1982年宪法是以我们国家的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为基础来修改,这就保证了这部宪法无论从指导思想、内容、规范,还是制定程序的民主性、科学性上,是一部好宪法,这部宪法采取了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这样一种起草修改的一个指导思想。我们知道这部宪法草案通过以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全民讨论,收集了大量的意见,最后经过民主集中,予以通过。
这部宪法是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路线,也就是说能够做到的,在宪法当中作出规定;要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也加以规定;暂时做不到的,在宪法当中就没有规定。这就保证了这部宪法的现实性。
现行宪法,也总结了新中国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比如各位能看到宪法当中有一个条款,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这个条款在前几部宪法当中是没有的,是现行宪法当中增加规定的。之所以要作出这个规定,是考虑到文化大革命当中采用一些极端的侮辱或者羞辱人格的一些做法,而新加的一个规定。
现行宪法吸取了外国的一些有益经验,也强调了稳定性和改革发展的需要,为改革预留了一些空间。
宪法的一些规定,既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由于在修改1982年宪法当中采用了这样一些原则和做法,使得这部宪法能够保证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
现行宪法从结构上讲,有一部序言,还有四章。内容上,它主要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机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文化制度、基本外交政策、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标志等内容。
第三节 宪法形式的发展
我要讲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宪法形式上的发展。
现行宪法在形式上有一些发展,第一个就是宪法结构的发展。那么我们国家前几部宪法的结构当中,都是把国家机构这一章放在前面,把公民基本权利这一部分放在后面。
那么现行宪法把这两章倒过来,就是把公民基本权利放在前面,把国家机构这一章放在后边,这样更加突出了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国家机构的设立,国家权力的分配,它的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形式上的第二个发展,就是宪法修改方式的发展。我们知道在现行宪法之前,我们国家的宪法那么有一些修改。修改以前采用的这个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叫整体修改。1975年1978年1982年宪法,那采用的是这样一种修改方式。
整体修改的方式,就是另外起草一部宪法予以通过,将前面这个宪法全部予以废除,用新的宪法来代替旧的宪法,这样一种修改方式。
这种修改方式他有一些优点,优点就是我们看到的呃宪法的这些条款,都是现行有效的条款,无效的条款都已经作废。
这种修改方式也有一些不不足的地方,就是每隔几年又新通过一部宪法代替旧的宪法,就是说整部宪法都已经更换了,这样容易给社会成员感觉到,现宪法修改的频率非常快,就很难保证宪法在人们心目中的尊严和神圣感。
我们国家又采用了另外一种宪法修改的方式,叫决议的方式,就是由全国人大先通过一个修宪的决议,根据这个决议的内容,在对宪法文本当中相关的条款进行修改,然后重新颁布一部宪法。
决议这种方式,我们国家在历史上采用过两次,第一次就是1979年,对1978年宪法的修改。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主要是从1979年开始的,所以1979年,通过了选举法的修改,关于全国人大组织法,关于人民法院组织法,关于人民检察院的组织法,等等。这些法律的修改,涉及到一些国家机构的变化,由此就涉及到宪法当中相关的条款也要进行修改,为这些法律的修改提供依据。因此,1979年,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修改。1980年,全国人大又以决议的方式,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修改。这次修改的内容主要是在宪法当中废除了“四大自由”的规定。
决议这种方式的优点,就是哪些内容被改掉了,重新颁布一部宪法,使得我们看到的条款都是现行有效的条款。这个效果和整体修改的效果是相同的。
但是,它不利的地方也正在于此,就是说它需要根据宪法修改的决议,重新颁布一部宪法。给人感觉这个宪法又进行了修改,影响了这个宪法的稳定性。
那么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号通过,通过以后在改革开放过程当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进步,这部宪法有一些内容已经不适应我国实际的需要,就需要对现行宪法进行修改。
1988年我们国家第一次对现行宪法进行修改,在修改的时候,首先讨论的就是以什么方式进行修改,既要考虑到要保证宪法的稳定性,又要保证宪法的适应性,采用了这个宪法修正案的这种方式。所谓宪法修正案就是不改变宪法文本当中的文字,而是根据修改年代的不同,另起序号,一直添加。
我们国家前四次修改,一共修改了31条。这一次呢,2018年,通过了21条宪法修正案,五次加起来一共是52条宪法修正案。
宪法修正案这种方式,不去改变宪法文本的文字,就是保留原有的文字。这样的话,宪法原来的文本给人产生尊严、神圣感和历史感,就是我们看到这个文本就知道原来是怎么规定的。所以,这种方式应该说对于平衡宪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是一种最好的选择。所以,2018年这次宪法修正案也采用了这种方式,就是采用这种添加这种方式。
经过五次修改,我们在讨论说中国的现行宪法是什么呢?中国的现行宪法就是1982年通过的宪法,加上五次修正案通过的52条,合起来就是我们国家的现行宪法。这是宪法在形式上第二个发展,应用修正案的方式来发展宪法的内容。
宪法发展的第三种方式,就是宪法修改。这种方式应该说我们国家目前用得不太多。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宪法解释制度目前还不健全。所以,十八届四中全会里讲到,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将来我相信以宪法修改的这种方式来推进宪法的发展会逐渐减少,而以宪法解释这种方式来推进宪法发展会采用得越来越多。
我们一说到宪法修正案,各位了解比较多的,可能就联想到美国。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宪法的后面已经增加了52条宪法修正案。美国200多年来,在原来的宪法文本后面,新增加的宪法修正案只有27条。有人由此可能会得出结论,说我们宪法的修改的频率太快。实际上,我们知道美国采用修正这种方式来推进宪法发展非常慎重。它更多的是采用宪法解释的这种方式,来既保持宪法稳定性,又推进宪法发展。所以,宪法解释这种方式,我们国家未来我相信会越来越多地采用。
第四节 前四次宪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今天我要讲的第四个问题,就是我们从1982年以来,在这一次2018年修宪之前,已经四次采用修正案的方式对宪法进行了修改。下面我简单的来介绍一下,前四次宪法修改,都修改了一些什么样的内容。
1988年,一共是增加了两条宪法修正案:
第一条,关于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原来宪法里面关于土地的使用权是不允许以买卖、出租等任何方式进行转让的。在改革开发当中,有必要对土地的使用权进行转让,所以,在宪法里面对这样一种需要进行了肯定。
第二条,承认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1982年宪法当中只规定了个体经济,没有去规定私营经济。当然个体经济规模扩大之后,在法律上就有一个需要去承认私营经济的问题。
所以,1988年修改的是这样两个内容。
1993年,又以修正案的方式,对现行宪法进行了修改。这一次修改,它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四项。
第一项,就是规定我们现在这个阶段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这样一个判断在宪法序言当中做了确认。宪法学序言里讲到,我们国家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判断是我们在制定任何制度政策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
第二项,就是承认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这个宪法原来规定的是计划经济。在1991年,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所以,宪法里面把计划经济,改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外,相应的条款也做了修改。
第三项,把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做了确认。原来的宪法里面,对我们国家的政党制度,没有规定,那是以文件的形式,而没有以宪法的形式来规定。
我们中国的政党制度,有别于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样一个制度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个政治制度有必要在宪法里面予以确认。所以,在1993年修改的时候,把这样一个制度在宪法序言里面做了规定。
第四项,就是把县级人大的任期由三年改成五年。根据1982年通过的宪法规定,有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的任期是三年,就是县、乡两级人大,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都是三年。县级以上的人大,也就是由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任期是五年。在实践当中,由于两者任期不同,衔接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在1993年,就把县级人大有三年改成五年,和上级的人大的任期保持了一致。
1999年,又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改。这次修改,主要有以下六个内容。
第一,宪法序言关于指导思想这一部分,增加了邓小平理论。第二,在宪法里面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国家,是在全民形成共识之后,认为在宪法里面做出一个明确的规定。第三,宪法里面把基本经济制度做了改变。经过改革开放,认为我们国家现行的基本经济制度,应当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这样一种基本经济制度。根据党的文件,把这样一个基本经济制度在相关部分作出了修改。
第四,把分配制度做了改变。按照宪法原来的规定,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我们国家所实行的分配制度。由于市场经济的需要,分配制度,相应地也要做出改变。所以,经过修改,认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为辅的这样一种分配制度,是适合这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第五,规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地位。原来宪法里规定,非公有制经济对公有制经济而言,是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两者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地位。所以,宪法经过修改规定,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它就取得了跟公有制经济平等的地位。
第六,把反革命罪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
2004年,对现行宪法做了第四次修改,这一次修改的内容比较多,大概有这么11个内容。
第一个内容,就是在宪法序言部分增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个内容,就是规定了三个文明。原来宪法的规定是两个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后来又经过发展,增加了政治文明,第三个内容,就是统一战线。统一战线部分,经过修改,增加了一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第四个内容,就是关于土地的征用及其补偿。我们知道土地分为征收和征用。所谓的土地的征收是所有权的转移,土地的征用是使用权的临时性的一种限制,这两种情况下,都会对合法的权益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应地就有一个补偿问题。所以,在宪法当中,根据实际的需要作出了规定。
第五个内容,就是保障私有财产。原来宪法里面关于私有财产的保护做了规定,但是这个规定应该说不是很全面,原来只规定了保障私有财产的所有权。另外关于征收征用没有明确的规定。经过修改,应该说在宪法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对私有财产的保障的规范体系。主要是由三款来组成。
第一款就是个宣誓条款,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第二款就是征收征用条款,规定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经过法律程序,才可以对私有财产进行征收征用。第三款就是补偿条款。在征收征用的情况下,应当予以补偿。
第六个内容,就是增加了社会保障制度。
第七个内容,就是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个条款。这个条款进入宪法,应该说对于我们国家来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们以往对人权持的是否定和排斥的态度,认为人权是资产阶级的专利,是资产阶级欺骗劳动人民的工具。后来,我们把人权作为国际斗争的工具。再后来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绝大多数人的人权,资本主义制度只保障少数人的人权。社会主义制度在本质上与人权是高度契合的。我们更应该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讲人权。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把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个条款写入了宪法。这个条款写入宪法,不仅仅是人权这个概念进入了宪法,也意味着人权这个理念进入了宪法。
我们在解释宪法当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这部分规定的时候,就可以站在人权的高度来理解。我们在理解国家和个人关系的时候,我们在理解国家的目的和国家权力分配运行的时候,都可以站在人权这个角度去分析、理解。
第八个内容,是把原来的戒严改为紧急状态。我们知道,戒严是紧急状态里面的一种情况,不能去包含紧急状态所适应的所有的情况。而且戒严,只是讲用军事手段来解决的一些问题。在实践当中还出现了一些不需要用军事手段、武装力量来解决问题。比如,在2003年遇到的非典。在处理非典的时候,我们就不一定要用军事力量。我们在遇到地震的时候,也不一定要用军事力量。基于实践的丰富多彩,情况各异,把原来的戒严改为紧急状态,相关的条款也做了修改。
第九个内容,就是在国家主席的权力部分增加了一个进行国事活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逐渐成为世界上一个大国,国家主席作为国家元首作为一个国家的象征,对外交往越来越多,也就是说进行国事活动的这种必要性越来越增强,所以在宪法当中那么增加了这一项。
第十个内容,就是乡镇人大的任期由三年改成五年。这一点我们前面在讲到县级人大任期的时候已经做了介绍。乡镇人大任期原来是三年,为了和上级的人大保持一致,所以也把它由三年改成五年。经过修改之后,我们国家目前所有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都是五年。
第十一个内容,就是增加了国歌。宪法正文部分最后一章,就是国家标志或者叫国家象征。国歌、国旗、国徽,这都是国家的标志或者象征。但是除了国歌以外的其他的国家象征,在宪法里做了规定,而国歌作为国家的象征,在宪法里并没有规定,所以也有必要把国歌作为国家象征和其他的国家象征并列地在宪法当中作出规定。
国歌在宪法里没有规定的原因,我相信各位可能也知道。我们国家长期以来没有正式国歌。1949年到1978年之间,我们只是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1978年,我们国家才确定了正式国歌。那是采用《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调,由集体重新填词,但是1978年所确定这个国歌到了1982年已经被废除了。
在1982年现行宪法通过的时候,才确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正式的国歌。1982年12月4号通过了现行宪法,也就是在那次会议上确定了我们现在正式的国歌。这是没有把国歌写入宪法的这样一个背景。
那么,后来几次修改都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2004年在修改征求意见的时候,许多人建议,也要把国歌作为国家象征,写到宪法里去。
第五节 宪法修改的背景 我要介绍的重点是第五个问题,就是2018年宪法修改的主要内容,以及它为什么要做这些修改?
关于2018年宪法修改的原因,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秘书长王晨做了一个说明。在说明里讲到,2004年以来,14年时间里边没有对现行宪法进行过修改。我们看到前几部宪法,1988年宪法修改,到1993年又修改了,到1999年又修改了,2004年修改了。但是从2004年以后,14年时间里面没有对现行宪法再进行修改。而14年以来,我们国家又取得了很多新的发展进步和变化。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国家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在一些方针政策和策略方面也发生了一些改变。特别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党的这个指导思想。这样一些变化和发展,需要在宪法当中进行反映。
根据完成秘书长的这个说明,这一次宪法修改的总体要求,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这次修改所要坚持的总体要求是,在总体保持我国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根据这样一个总体要求,那就是宪法总体上不做大的修改,只对其中相应的部分需要修改的部分或者说成熟的部分,进行修改。
根据王晨秘书长的这个说明,这次修改是要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四个。
第一个原则,就是坚持党对宪法修改的领导。这个原则的体现,主要是宪法修改的草案,由党中央经过征求意见来形成,始终体现党的领导。
第二个原则,就是严格依法程序,来推进宪法修改。宪法修正案现在已经通过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这次修改是严格按照宪法所规定的宪法修改的程序,以及以往我们修改宪法所遵循的惯例来进行。
第三个原则,就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根据王晨秘书长这个说明里面讲到,这次修改,中共中央广泛征求了各界、各地方、各领域的意见,来形成的这次宪法修正案。
第四个原则,就是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做大改。1982年以来,对现行宪法所做的几次修改,都是坚持了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成熟的部分进行修改,还不太成熟的部分,先不做修改。所以每次都是进行部分修改,不做大的修改。这次宪法修改之前,应该说在学术界也发表了一些文章,学者也谈了自己对宪法修改的一些看法。比如说宪法里面关于公民基本权利这一部分,我们从1982年以来都没有进行过修改,只是在2004年增加一个条款,就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而对具体的公民基本权利就没有做修改。有的学者就提出来,是不是要增加一些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比如说生命权、环境权、健康权、知情权等。再比如说诉讼权,学者提出了这些看法。当然大家看法还不完全一致,就哪些应该入宪,哪些还不会入宪。我们看到这次修改是对成熟的这一部分进行了修改,所以它属于部分修改。
宪法修改的程序,1982年宪法第64条做了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而法律只需要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就可以。
根据宪法的条款规定,在我们国家有权提议修改宪法的只有两个主体,一个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一个是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给全国人大之后,再以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在实践当中,宪法修正案主要都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全国人大提议,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这种情况在实践里边还比较少见。
在2004年修改的时候,就是以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的这种形式,曾经提议过一次。2004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就是有一部分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议,一部分是由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两部分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的或者说完整的宪法修正案,最后由全国人大予以通过。
2008年这一次宪法修改,提议的主体是第一个,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这种方式就没有采用。
刚才我介绍的是宪法条款里面关于宪法修改的这个规定。在实践当中,宪法修改的程序在惯例上是有以下这些程序。
第一个程序,就是由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修改宪法。
第二个程序,就是中共中央成立宪法修改领导小组,来负责领导这个宪法修改草案的形成。2018年这次修改,也成立了宪法修改领导小组,这个组长是张德江委员长,副组长是栗战书和王沪宁两位。
第三个程序,就是中共中央在征求意见的前提下,形成宪法修改建议的草案,并且进一步去征求意见。
第四个程序,就是中共中央形成《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且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这个建议我们各位都知道,是由十八届二中全会专门召开这次会议来讨论修改宪法部分内容,最终形成了这样一个建议。
第五个程序,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去拟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并且予以公布。
在以往这个整体修改的情况下,要进行全民讨论。这一次没有进行全民讨论,仅仅是网络上公布,以这种方式再去征求意见。第六个程序,就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正案草案,然后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2018年这次通过,我们在一开始就讲了,我们全国人大代表总数是将近3000人。在这么多代表参加投票的情况下,只有2票反对,3票弃权,可以说是高票通过。这是我们介绍这次修改的一些背景的东西。
第六节 党的指导思想的修改
2018年宪法修改的主要内容,我归纳起来主要有九个方面,下面我们把每一个方面具体来介绍和分析一下。
第一个内容,就是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思想内涵,在宪法序言里做了确认。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在宪法序言里边,把国家的指导思想予以规定。社会主义国家通常都采用这样一种做法,我们国家也不例外。在现行宪法当中,当时已经规定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后来通过前几次宪法修正案,又增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次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内容规定在宪法序言当中去,王晨秘书长在说明里面讲到,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已经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王晨秘书长又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理论指引,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已被实践所充分证明,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已经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这次修正案把这两个指导思想和原有的指导思想一起确立在这宪法序言里边。把这个指导思想规定在宪法序言里面,它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知道这个指导思想就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吧?原来已经规定在党章当中去了。这两个指导思想进入党章,它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但是这两个指导思想,它也应该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所有社会成员的指导思想。进入党章,它只具有全党的指导思想的这样一个意义和价值。进入宪法之后,成为全国的这个指导思想。因为宪法是我们的根本法,是所有全体国民他的行为准则。两者由于性质不一样,它的意义和价值是不同的。所以有必要把这个内容经过修改载入宪法。
这次宪法修改不仅把这两个指导思想写入到宪法,而且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在序言部分和总纲部分也相应地做了修改。比如说这次修改增加了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的布局国家发展的目标,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的民族关系,等等内容也规定在宪法当中去,这样就作为我们这个行为的一个准则。
这是这次宪法修改的第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在宪法里增加了这个国家的指导思想。经过增加之后,我们现在的国家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了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这样一个体系。
第七节 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第二个内容,就是把立刀旁的社会主义法制改革,三点水旁的社会主义法治。
为什么要做这个修改?我们知道三点水的法治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形成体系化的法律制度,就是解决一个有法可依问题。第二个层次,就是我们不仅要有一套法律制度,而且我们的工作当中必须要严格依法办事,也就是形成规则之治。第三个层次,就是我们在严格依法办事的时候,如果有人来质疑说这个制度不合理,怎么解决?就是保证它良法之治。
立刀法的法制在三个层次里面,指的是第一个层次,就是制度建设。这个层次的任务在我们国家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吴邦国在担任委员长的时候就已经宣布,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所以,有法可依问题在我们国家基本上已经解决。我们国家今天可以说是一个法律大国。我们国家目前有260多部法律,超过上万个法规、规章。我们今天没有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后面两个层次的问题。我们制定了这么多法律,这些法律都得到严格实施了吗?应该说没有完全做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制度如果不合理,我们怎么去解决?我们有什么机制去解决它?应该说我们现在机制是有,但是这机制的实效性还不够。
所以我们在新时代,无论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重点是解决后面两个问题。所以,我们要把立刀旁改成三点水旁,就是要告诉人们,在中国的新时代是要解决后面两个层次。
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里边,关于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吧,由原来的16个字改成新的16个字了。原来的基本原则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现在的16个字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我们今天面临的任务,就是在立法当中要科学,在执法当中严格依法办事,在司法当中做到公正。
我们全体国民都要有法治意识,这个修改也是与宪法里面要保持一致。我们前面介绍了,在1999年宪法修正案当中增加了一个条款,就是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条款用的都是三点水的法治。
另外,和党的文件保持一致。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个里面讲的依法治国的目标是什么,全部用的都是三点水的法治。这次19大报告里要讲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讲到我们怎么去全面坚持依法治国,使用的法治都是三点水的法治。所以,这个修改一方面是我们新时代所面临的任务所决定的,另外一个就是与宪法的内部保持一致。
同时也是和党的文件,特别是19大报告保持一致的要求。
第八节 宣誓制度的修改
第三个内容,就是关于宣誓制度,这次修正案里增加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关于宪法宣誓制度,最早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讲到领导干部就职的时候要进行宣誓。为了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在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作出了一个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
这个决定里面讲到了宣誓的领导干部人员范围,宣誓的程序,等等。同时在这个决定里面也讲到宣誓的誓词,这个誓词一共是70个字。前不久在党的十九大结束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宣誓的誓词又做了进行修改,修改之后改变了几个字,也就是现在的宪法宣誓的誓词一共是75个字。
王晨秘书长做了一个说明,宪法宣誓制度在宪法中确认下来,有利于促使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也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以后,进行了宣誓,还有其他的选举产生的中央领导也进行了宣誓。中央领导公开向全国人民进行宣誓,可以说带了一个好头。
为什么领导干部在就职的时候要进行宣誓,我认为它具有这么三重意义。第一,就是就职宣誓的形式意义,这个形式意义就在于它具有一种仪式感,显得神圣,庄严。第二,宣誓要求必须要公开,之所以要公开宣誓,就是向公权力的所有者,也就是人民和社会公开承诺。第三,就是要就职的时候来宣誓,就表明是行使权力的正式开始。这是就职宣誓的第一个意义,就是它的形式意义。
那么,宣誓的时候为什么要向宪法宣誓?我们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依据法律来行使权力,我们并不依据宪法来行使权利。
为什么要向宪法宣誓,而不是向法律宣誓?我认为它的形式意义就是表明了或者彰显了宪法的尊严和权威。那就说明所有领导干部所掌握的权力是来自于宪法。所有领导干部都在宪法之下,都要服从宪法,都要遵从宪法。
向宪法宣誓的实质意义,就是经过宣誓,表明你在内心遵守宪法,依照宪法来行使权利。
为什么要向宪法宣誓?宪法的誓词为什么是这样来写的?我在现场也目睹过一些领导干部宣誓,在电视里也看过一些领导干部宣誓。我们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向宪法宣誓?我们宣誓的这些领导,是不是都了解宪法里有什么值得你宣誓,值得你去效忠。我认为这是我们每一个进行宣誓的领导干部都应该心里知道的,宪法当中之所以要把宣誓制度规定进去,最重要的就是让我们领导干部知道宪法是什么?宪法当中蕴含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我们要按照这样一个原理、原则,在行使权力的时候,遵守这些原理和原则。
宪法是什么呢?首先,宪法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最高规则,我们到任何社会都必须要有规则,规则当然不能是一个规则,规则要有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化的规则当中,必然就有一个最高规则,宪法就是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最高规则,而且是唯一的最高规则。关于这一点,我们国家宪法序言里规定得非常明确,序言规定,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现行宪法第五条,关于宪法的地位,宪法和其他国家机关、其他法律文件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全面的规定。这个规定可以说在世界各国宪法当中,都是非常少见的,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宪法的地位。
党章里也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里面讲,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特别是关于依法执政和依宪执政,十八届四中全会说的非常明确、非常清晰。
宪法除了是国家的最高规则之外,宪法还是什么?宪法是一种秩序。我们国家、社会的所有的规则都必须依据宪法,以宪法为基础来形成。这些规则实施的结果就形成了一种秩序,这个秩序就是宪法秩序。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秩序当中,所以说宪法是一种秩序。
宪法还是我们所有的社会成员所选择的一种生活。宪法是一种生活方式。选择宪法就能过上什么生活呢?那就是又涉及到我们后面要讲到的,这次宪法修改又增加了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里面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里面是有八个字叫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八个字是我们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价值观在哪里?在一个国家的宪法里,宪法的实施就是弘扬彰显捍卫这八个字的核心价值观。
宪法经过实施就变成一种生活。我们每个人就在这样一个社会当中生活。宪法生活就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生活。我们领导干部经常这个做报告,讲到我们要信仰宪法,我们要发自内心地要遵从宪法。信仰宪法,你就能过上这个生活。如果你不信仰宪法,你就过不上这个生活。
所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的最高规则。宪法是一种秩序,宪法也是我们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领导干部向宪法宣誓,宪法里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效忠呢?就我们国家的宪法来说,我认为其中蕴含了六个基本原理。我们向宪法宣誓,就是像这六个基本原理宣誓。
第一个基本原理就是人民主权。我们国家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的权力都属于人民。我们所有领导干部都是受人民的委托来代表人民行使权力,这个权力不是我们私有的,这个权力也不是属于上级的,我们所有的权力都来自于人民的授予。我们宣誓就是告诉自己,我这个权力不是属于自己的,不是私有,是属于人民的。
第二个基本的原理,就是人权保障。我前面讲了,2004年经过修改,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个条款写入了宪法。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国家,宪法的字里行间,尤其是我们国家,宪法的所有的规定都是围绕着尊重和保障人权来展开的。
我们看到宪法的文本主要是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公民基本权利,一部分就是国家机构。宪法里面关于公民基本权利这一部分,是为了保障人权,这是不言而喻的。宪法当中关于国家机构这一部分是怎么保证人权的呢?国家机构为什么按照这个原则来设立?国家权力为什么这样分配?国家权力的行使为什么要遵守这些原则?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围绕着更好地尊重和保障人权来进行制度设计的。
宪法主要扮演角色,就是针对国家权力。宪法针对国家权力,主要的功能是三个,就是赋予国家权力,保障国家权力充分有效运行,还有限制国家权力。这三个功能实际上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三个基本原理,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制度,宪法的第一条做了明确规定,宪法里还规定了其他的制度,所有这些制度都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制度派生出来的。比如说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还有加强社会主义文明作为基本文化制度;还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等。这些相比较社会主义制度而言,它是基本制度。还有一些其他制度,我们这个社会所有的制度都是社会主义制度派生出来的。所以,我们向宪法宣誓,就是向社会主义制度宣誓。我们所有的一切都要符合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第四个基本原理,就是权力制约与监督。这个原理告诉我们,我们掌握的所有的权力都不是绝对的,任何一种权力都是相对的,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
第五个基本原理,就是法治。法治具体来说,就是宪法之上。我们要严格按照宪法思维,行使权利,处理问题。我们所有的权力都必须根据宪法的设定,赋予分配来行使权利。
第六个基本原理,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党领导。我们前面讲了,我们国家的政党制度和其他国家的政党制度不同。我们国家的政党制度的规定和其他国家的政党制度也不同。
就其他国家来讲,这个政党是不是合法,主要的判断的标志就是登记。登记的就是合法的,没有登记的就是非法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和其他国家政党的合法性是不一样的。我们国家在宪法当中明确规定了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个规定就赋予了共产党在中国执政的这种合法性和正当性。我们向宪法宣誓,就是要维护共产党的一党领导。
第九节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个内容,就是把共产党的领导写到宪法的第一条,增加一款。这个条款的表述,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我们知道我们国家宪法第一条主要规定了两个内容,第一个内容就是国家性质,第二个内容就是根本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为什么要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写到宪法的正文第一条当中去呢?王晨秘书长的说明里面是这样解释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国家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宪法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角度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行规定,有利于在全体人民中强化党的领导意识,有效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现在宪法修正案这个表述实际上也是涉及到报告里面已有的这个表述。
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国家宪法原来对中国共产领导是怎么规定的,这一次为什么要在正文的第一条增加这个规定。
1949年的共同纲领里面,在序言部分讲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54年宪法在序言里面多次讲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75年宪法里面,除了在宪法序言里面规定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外,在宪法的正文里面还规定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特别是在正文的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部分,规定了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们所有公民的基本义务。1978年宪法里面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规定和1975年宪法基本上差不多,除了在序言部分作出规定之外,在正文部分相应地也做了规定,尤其是在公民基本权利的一部分,认为公民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82年宪法,在序言部分多处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正文部分就没有直接再出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我认为这一次在正文部分,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起到的主要的作用是为了来论证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执政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我们各位可以看一下宪法序言里面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为什么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就是序言部分,它主要完成的是这样一个任务。当然我们从原来正文的第一条里面,可以通过解释得出结论。因为宪法正文的第一条规定,是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工人阶级领导当然是以他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但是要通过解释。现在宪法正文第一条增加这个规定,就回答了共产党在中国怎么进行领导的问题。
第十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个内容,就是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宪法原来的规定是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在这个五爱之前新增加了“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总书记多次讲到这一点,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他还认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里面做了明确规定,讲了24个字,24个字可以分成三组,第一个8个字是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第二个8个字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三个8个字是个人的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24个字里面,我个人认为中间的这8个字也就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最为重要。因为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共同体,我们这个社会是由14亿多人组成的共同体,作为一个共同体,我们靠什么把这么多人凝聚起来呢?靠的就是这个核心价值观。一个社会的组成成员在利益上显然是有差异的,无论你的利益有多大的差异,所有的社会成员所共同认同的东西就是核心价值观。按照十八大报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应该是我们全民所共同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8个字的核心价值观在哪里呢?我认为我们首先要理解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这个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所有的社会成员所共同追求的生活,是我们社会成员发自内心要追求的生活,而不是自上而下地灌输下去的。
宪法和法律作为一套制度,这套制度实施的结果就变成一种秩序,这个秩序就是保障,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这个秩序。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秩序当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它是我们所选择的一种生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是一种观念,其次它是一套制度,这套制度实施的结果就变成一套秩序,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秩序当中。中国的新时代,必须要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有全民共识,所以在宪法里增加这个规定是非常必要的。
第十一节 国家主席
第六个内容,就是把原来宪法里边关于国家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这个规定删去了。
关于国家主席这个制度在宪法里有个演变,我们简单的来回顾一下。1949年,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里面规定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个主席和后来的国家主席还是有一些不同。
1954年宪法第一次设立了国家主席,关于国家主席的任职资格和任期做了规定,任职资格就是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35周岁以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主席的任期每届是四年,当时全国人大的任期也是四年,主席的任期是一样的。
1954年宪法所规定的国家主席具有实权,所谓具有实权主要是两个重要权力,一个就是国家主席统帅武装力量,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另一个就是国家主席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召开最高国务会议,担任最高国务会议的会议主席。后来的两部宪法,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里面就没有规定国家主席的设置,取消了国家主席的设置。原来的国家主席的权力,分别由中共中央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来行使。
1982年宪法恢复设立了国家主席,恢复设立的国家主席和1954年宪法相比较,又有一些不同。
第一,把担任国家主席的年龄提高了10岁,就是45周岁。第二,1982年宪法中的国家主席是虚位元首,没有任何实权。第三,增加了一个规定,就是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在2004年修改宪法的时候,增加了进行国事活动。
1982年宪法,我们各位看了以后就有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关于某些国家领导人的任职期限做了一个规定,也就是所谓的限任制,这个规定的范围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就是这个范围的人连续任职不能超过两届,每届是五年。
这一次要取消国家主席连续任职不能超过两届的规定,王晨委员长还有人民日报发了评论,概括起来有这么六个理由。
第一,宪法修改在征求意见时,和在基层调研过程中,许多地区、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一致呼吁,要修改过宪法当中关于国家主席这个任职限制的规定。大家一致认为,目前党章里面对党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主席,宪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都没有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规定。第二,取消这个规定,有利于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国家领导体制。
第三,党的十四大以后,形成了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也就是党的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由一个人来担任。在三位一体当中,党的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没有限任制的规定,仅仅只有宪法上关于国家主席的规定,所以应该保持一致性。
第四,党的十九大通过修改党章,对于中央军委主席负责制做了规定。宪法里规定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原来党章里没有规定中央军委主席负责制,后来修改了党章和宪法的这个规定,保持了一致,就完善了这个三位一体的这样一个体制。
第五,国家主席任职规定上做出这样一个修改,是着眼于健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在宪法上作出的制度安排。这个修改并不意味着改变党和国家领导干部退休制,也不意味着领导干部职务的终身制。
第六,在三位一体的情况下做出这种安排,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利于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有利于坚持和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
第十二节
扩大地方立法权
第七个内容,就是扩大了地方立法权,就是设区的市的人大、人大常委会有权去制定地方性法规。这个修改的原因就是在2015年《立法法》已经对这一点作了增加。宪法的修改实际上是为了确认《立法法》里的这样一个修改。旧立法法先改了,那么宪法里面把这个规定做出一定的确认。当然设区的市有立法权,根据宪法的这个规定,它还是有很独辙制。
这个限制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必须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第二,不与上位法相抵触。第三,只限于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第四,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
为什么要把立法权要扩大,我认为主要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就是在这一次扩大之前,全国设区的市有284个,其中已经有49个有地方立法权,还有235个没有地方立法权,那就应该保持一致性。
第二个理由,现行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处理的原则,是保证中央的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赋予地方的立法权,就是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一个具体的举措。
第十三节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第八个内容,就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成果,在宪法当中做了肯定。这是这次宪法修正案当中应该说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内容。宪法当中增加了关于监察委员会这个有关的条款,并且对相关的宪法条款进行了修改。为什么在这次修改要专门来讲这个监察委员会,我认为主要有五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宪法当中关于国家机构这一章里面,原来没有监察委员会,现在要新增加这样一个国家机关。我们原来是一府两院,现在是一府一委两院。第二个原因,就是增设监察委员会,丰富了我们国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三个原因,就是增设了监察委员会,宪法上原来的权力分配要重新改变,而且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关系也要进行改变。第四个原因,就是增加这个机构就必须要在宪法当中明确它的性质、地位、职权。
监察委员会是一项重大的政治改革,我们需要做到有法有据,增加监察委员会就必须相应地制定监察法。监察法作为一个法律,它需要有宪法依据,所以宪法当中经过修改,规定了监察委员会,为监察法的制定提供了宪法依据。
增设监察委员会,就是制定监察法,应不应该先修改宪法?关于这一点,在2017年是有较大争论的一个问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设立监察委员会不需要修改宪法。理由主要有四个,第一,监察法是对行政监察法的修改,所以不需要。第二,由全国人大授权制定监察法就可以了。第三,宪法没有禁止设立监察委员会。第四,仅仅为了制定监察法而修改宪法,就可能影响到宪法的稳定性,得不偿失。
绝大部分学者认为还是应该修改宪法,那么,最后我们现在看到这个结果是非常完美的。通过宪法修正案增加了监察委员会,然后再制定监察法,宪法修正案在前,制定监察法在后,宪法修正案已经生效了,根据生效的宪法修正案,然后再来制定监察法,这就保证了宪法的权威性。
第十四节 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第九个内容,就是把原来的“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这个修改我们一般不太注意,觉得这个就是名字改了。但是,这个修改应该说跟我们每一位未来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关系,就是这个修改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合宪性审查。
党的十九大报告里专门有一段话讲到,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前不久中央政治局举行的宪法学习会上,总书记也专门讲到,要完善宪法监督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
什么是合宪性审查?为什么十九大报告和习总书记要专门讲到要推进。所谓合宪性审查,就是依据宪法对宪法以下的法律文件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合宪性审查被俗称为宪法的“牙齿”。宪法的权威,宪法的尊严,宪法的维护,其中一个重要的机制就是合宪性审查。可以说,在世界上凡是制定宪法的国家都建立了合宪性审查制度。
我们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建立了和其他国家不同的合宪性审查机制。这个机制包括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审查权,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协助审查,审查对象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司法解释、授权法规。谁有权去启动审查?主要有三个途径,第一个途径,就制定法规规章的机关,要把法规规章要交到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备案,在备案过程当中,就要对它的合宪性进行审查。第二个途径,就是五大主体,有权要求全国人大进行审查。五大主体包括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省级人大常委会。第三个途径,就是除了五大主体以外,其他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有权请求、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查。
经过审查,如果认为这个法律文件违反宪法,那么采取的步骤,第一,要求制定机关自我纠正。第二,如果拒不纠正,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把它予以撤销。
习总书记曾指出,要坚决纠正违宪违法行为。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是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合宪性审查可以说是现代成熟国家的标志,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宪法的有效实施。
合宪性审查主要有四个功能,保障人权的功能,保障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制度纠错功能,维护国家机关合理的权力分配的功能。
2000年的《立法法》第99条第1款和第2款规定了启动合宪性的主体、对象和程序。
2000年10月16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委员长会议通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内还设立了法规备案审查工作室,作为协助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宪法监督权的专门机构。
2005年12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委员长会议完成了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的修订。
2017年12月14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百零五次委员长会议决定,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以来暨2017年度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以来暨2017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相关工作报告。
据上述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显示,十二届全国人大以来共接收各类审查建议1527件(2013年62件,2014年43件,2015年246件,2016年92件,2017年1084件),其中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范围的有1206件,占79.0%;不属于审查范围的有321件,占21.0%,涉及国务院决定、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对应当由其他国家机关审查的,全部转送至了相应机关,并要求其对研究处理结果进行反馈。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一万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及有关规范性文件,有重点地开展了专项审查研究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公布了五起典型的审查案件。从2017年12月底到2018年2月初,不足两月时间,全国人大法工委就已经收到了三四千件备案审查建议。备案审查工作室主任梁鹰说这一数据超过了前五年的总和。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规备案审查室主任梁鹰说:“开展‘回头看’,是今年备案审查的第一项重点工作。要防止出现‘你提你的,我做我的’,以及对审查研究意见不理不睬不办的现象发生。” 除此之外,今年的备案审查工作还将重点针对以下内容:设区的市地方立法中出现的问题、环境生态保护领域法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地方“两院”规范性文件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现行宪法起草过程当中,还有以后的时间里面,学者提出来要求成立一个专门的宪法委员会来做这个工作,否则的话,就会出现供给不足的问题。
这一次把法律委员会改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目的就是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大量的审查任务,必须要有一个专门机构来解决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当然,除了把法律委员会改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之外,在合宪性审查推进方面,我们将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总书记说,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又指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全面纳入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轨道,把实施宪法提高到新的水平。
总书记讲到,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我们党首先要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把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宪法法律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宪法法律知识、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养成遵法守法习惯。要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习宪法法律的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加强宪法学习,增强宪法意识,带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在新时代无论是完善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还是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当中,依宪治国的作用越来越大。希望各位领导要自觉认真地学习宪法,掌握宪法的原理精神和规范内涵,以使自己更好地理解法律,行使好自己手中的权力。
谢谢大家。
第二篇:解读两会精神
“解读两会精神”主题演讲比赛
一.举办方:江苏大学菁英学校
校团委菁英学校工作部 二.时间:待定 三.地点:第一报告厅
四.参与对象:菁英学校全体成员
五.活动背景:2015年3月5日至15日,我国召开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稳增长调结构的目标。作为中央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的施政纲领,江苏大学菁英学校举办“解读两会精神”主题演讲活动,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导,深入扎实完成今年的各项学习工作。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有力的后备资源。六.前期准备:
1.事先通知到场嘉宾,通知全体菁英学员及菁英工作部成员参加本次活动。【时间,地点】
2.选出六位选手参加比赛并提前通知比赛主题,告知比赛规则。
3.座位表,签到表,嘉宾席卡,计时牌,茶水,投票牌
4.菁英学校工作部提前两个小时到处,准备好话筒,茶水;检查投影;放好嘉宾卡,准备好嘉宾评分表。
5.场地安排:中央第一排座位为嘉宾席位,两侧第一牌为经营工作部人员,中央第二排为菁英学校参赛人员。其他均为菁英学员座位。
6.由两名工作部人员在门口接待,接待嘉宾并提醒菁英学员签到并找到相应座位;两名留在报告厅门口负责组织学员签到(将未到者名单交给沈老师)七.比赛规则及流程
从菁英学校选取六人作为比赛选手
第一环节:个人演讲和PPT展示
上场选手共六个人,每两人为一组形成比赛双方。首先双方各自展示自己的PPT,并且开
始演讲,表达自己对“两会精神”的理解。(演讲加展示的时间控制在五六分钟之内)后双方选手可以向对方提出质疑,相互问答。由观众投票得出两人当中的优胜者,八位选手中将会出现三位优胜者。
第二环节:嘉宾或观众提问
嘉宾对选手围绕主题提问,也可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观众亦可)参赛者应清楚回答嘉宾或观众的问题。嘉宾打分,综合选出最优参赛者。
第三环节:嘉宾点评
嘉宾观看完各位选手的比赛情况,对参赛者的表现情况作出点评。八.活动流程
【菁英工作部人员安排好到场人员的座位,每位嘉宾入席后端上茶水】
【各选手到主持台上抽签,主持人站于舞台下】
【主持人入场,女前南后入场,面向嘉宾站定】
主持人:大家安静一下,我们的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大家将手机调成静音或震动,让我们一起聆听一场精彩的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菁英学校各位同学们,大家好!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菁英学员也迎来了本学期第一次活动。近日,两会的召开在全国范围内刮起了一场思想变革之风,对此,我们的菁英学员也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呢。借此时机,菁英学校举办此次以“解读两会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菁英学员将深刻而又全面的向我们陈述自己对于两会精神的理解。现在,我宣布,菁英学校“解读两会精神”主题演讲比赛现在开始!首先,我为大家介绍本次比赛的规则【投影上展示比赛规则】本次比赛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个人演讲和PPT展示
上场选手共六个人,每两人为一组形成比赛双方。首先双方各自展示自己的PPT,并且开始演讲,表达自己对“两会精神”的理解。(演讲加展示的时间控制在五六分钟之内)后双方选手可以向对方提出质疑,相互问答。由观众投票得出两人当中的优胜者,八位选手中将会出现三位优胜者。
第二环节:嘉宾或观众提问
嘉宾对选手围绕主题提问,也可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观众亦可)参赛者应清楚回答嘉宾或观众的问题。嘉宾打分,综合选出最优参赛者。
第三环节:嘉宾点评
嘉宾观看完各位选手的比赛情况,对参赛者的表现情况作出点评。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本次大赛主题,有请六位选手上场。六位选手都自信满满啊,那么,请选手们自我介绍一下吧。【主持人打手势,选定介绍顺序】
选手的优秀似乎让我们预知了这次比赛的精彩。接下来,让我们正式进入比赛环节,有请第一位选手开始陈述他的见解。【第一位选手讲解完,第二位选手上场】
好了,按照比赛规则,现在我们的观众要对我们的两位选手的表现情况进行投票了,请观众亮起手中的投票牌,红色代表支持,白色代表反对。请唱票人员进行统计。
【依次进行比赛,将会出现三位优胜者】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比赛的第二个环节,有请我们的嘉宾对菁英学员们提出自己的质疑,也可单纯表达自己的观点【观众亦可】
感谢嘉宾提出自己的疑问啊,那么我们那位学员能够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复呢。【学员回答完问题】
时间过得真快,比赛的第二环节也接近尾声了,请嘉宾为各位学员打分。
好,打分结束。有请我们的嘉宾对学员的表现点评,希望菁英学员们听完嘉宾的点评后下一次能做的更好。【点评结束后,公布比赛结果】
接下来由我公布比赛结果,本次比赛优秀个人是***
让我们大家用掌声恭贺他!
今天我们在此学习和探讨两会精神,是我们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体现,是我们响应党的号召的实践。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当然要做好积极进取的学霸,做最亮眼的领导者。好的活动总是让人觉得时光飞逝,现在我宣布,本次“解读两会精神”主题演讲比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三个工作人员组织嘉宾和学生退场】 【其他工作人员收拾场地】
1、因为我们活动主持人有时找专门的人来担当,一般人都不了解这个流程,所以主持词是需要我们写的,这是我们的工作。
2、因为不是每次都能请的到嘉宾,基本一年四次活动,也就能有一次请到,所以嘉宾提问我们一般不设,而且这需要跟嘉宾商量,所以就一直没考虑这个,不过你能想到就很棒啦
3、主题不错,我会给老师提提看。
4、主要我看你们的策划还是看你们的形式有没有新颖一点的,因为每次的活动都要有与上一次活动的差异,所以如果是你来办活动就一定要想想形式问题
5、对于写策划我觉得你写得挺细致的,辛苦啦。
6、我们大的形式就是给一个大主题然后展示自己的看法,你可以做成那种座谈形式,演讲比赛形式,小组赛形式,甚至英国议会那种形式等等等等,只要你形式好,观众参与度高,那么活动就会精彩。
第三篇:2013年两会精神解读
2013年两会精神解读
(一)政府工作报告的三大重点
2013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温家宝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回顾了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并对2013年政府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分别就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宏观经济政策、政府主要工作三个方面作出了全面布局。这三个方面的布局,对2013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报告提出了今年的主要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
2012年GDP为7.8%,今年目标定为7.5%左右,主要考虑国际国内压力以及转型要求、环保要求。2012年CPI为2.6%,今年的目标是3.5%左右。报告称今年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主要原因是:我国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农产品和服务类价格都存在上涨压力;主要发达国家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并不断加码,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不容忽视;理顺能源资源价格需要留出一定空间;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影响约有1个百分点。
2013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报告分别就今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了安排。财政政策方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今年的财政政策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代地方发债3500亿元。二是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三是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四是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
货币政策方面,“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具体有三方面政策:一是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左右。二是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金融支持,满足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三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对局部和区域性风险以及金融机构表外业务风险的监管,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把六月的组织生活会时间改为:6月21号习近平对军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出重要指示
全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范长龙许其亮出席
新华社北京6月21日电(记者 李宣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军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要贯彻中央统一要求,又要体现自身特点和建设规律,着眼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着眼形成和发展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着眼促进军队各项工作和建设。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在纠治官兵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见到成效,在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上见到成效,在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上见到成效,努力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经习主席批准,全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21日在京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中央的部署要求,坚决落实习主席和军委决策指示,对全军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动员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军委委员常万全、房峰辉、赵克石、张又侠、吴胜利、马晓天、魏凤和出席,张阳主持。
范长龙强调,贯彻党中央、习主席的决策部署和重要指示,搞好军队的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抓好作风建设,要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突出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个重点,坚持领导带头、严字当头,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务求改进作风有新成效,官兵士气高,部队风气正,强军底气足,有效履行军队的使命任务。要深化思想认识,充分认清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站在听党指挥的高度,树立走在前列的标准,打赢改作风这场硬仗。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文山会海、贪图虚名、弄虚作假、工作不实的问题;反对官僚主义,要着重解决对广大官兵的根本态度问题;反对享乐主义,要着重克服贪图享受、及时行乐思想和精神懈怠、不思进取的现象;反对奢靡之风,要着重纠治铺张浪费、挥霍无度、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要认真贯彻整风精神,敢于较真碰硬,抓正反两方面典型。要以具体管用的制度作保证,对于公务接待、军车管理、建房占房、选人用人、资源管理等,要一项一项研究。要把教育实践活动与部队正在开展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加强党委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聚焦到提高战斗力上,贯穿到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工作中,确保部队能经受各种考验,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许其亮指出,各级要坚持用党中央、习主席的决策指示统一思想,充分认清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永葆党的性质宗旨的内在要求、是传承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现实需要、是推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之举,切实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高标准抓好教育实践活动,确保取得党中央、习主席满意,人民群众和广大官兵满意的成效。要紧密结合军队特点和实际,着力增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和实效。牢牢把握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这一核心要求,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抓好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我军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教育,强化官兵宗旨意识,从思想根源和灵魂深处坚定信念、铸牢军魂,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以整风精神解决作风上的突出问题,坚决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突出“四反”整治,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官兵。始终把提高战斗力作为根本出发点落脚点,促进军事斗争准备往深里抓往实里抓。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推动形成文化自觉,使为民务实清廉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信仰追求。要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严格落实党委领导责任,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勇于纠正自身问题。
第四篇:2012年两会精神解读
2012年两会精神解读
地点:三楼会议室
人员:全体党员干部
目的:帮助广大党员深入了解当前国家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增强党员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引导广大党员将自己的学习和实际工作的需要相结合,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上来。
一、两会主要内容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做好今年的工作,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这里主要有六句话18个字,我们将其简称为„18字方针‟。它是推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
稳增长,就是要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努力克服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一些专家将„稳增长‟具体解读为„稳中求进‟。《人民网》的一篇文章指出:“今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特点是“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的理由,概括一些专家的表述,主要有三:一是在国际上,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欧债危机远未散去,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外贸进程;二是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三是GDP增速放缓也有其好的一面。利用放缓的机会,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同时,促使企业放弃片面追求„数量‟的增长模式”。
„稳中求进‟是在前进中的„创‟,不是在原地上的„保‟。权威人士指出:“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虽然会继续小幅回落,以“稳”取代“快”成为主旋律。但不会出现硬着陆的局面,将更多地体现出软着陆的特征。适度„放缓‟在一定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而且我们的增速仍然是全世界最快的。温总理指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7、5%”。控物价,就是要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反弹。发改委张平主任表示:“所有这一系列的措施,我们在工作中不敢有丝毫放松,要加大力度,保障这些措施的落实。所以我对今年把物价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是有信心的“。
调结构,就是要有扶有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有专家指出:„调结构‟要以„顶层设计的思路,谋划总体发展的蓝图。克服一些地区的那些以追求GDP为主要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任务、以重化工业项目和热衷批租土地为主要途径、以行政推动和行政干预为主要手段的经济增长方式的矛盾。
强调产业转型:淘汰落后产能,转型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在发展新兴产业上。即将出台的发展新兴产业的《规划》,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一个新的定位: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再经过10的努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发展规模上,强调„并购‟、„重组‟、„扩展‟,把企业做大做强;在区域发展上,强调„特色经济‟、„统筹规划‟、„顾全大局‟。
惠民生,就是要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促进民众经济生活的提升,社会生活的和谐,法规面前的平等。
„两会‟文件中,把„惠民生‟贯穿到了„民生‟中的各个方面。其中凸显了解决当前人民最关注的„收入‟、„住房‟、„就业‟、„教育‟、„看病‟、„物价‟、„养老‟、„公正‟、„食品安全‟、„交通拥挤‟等等问题。
抓改革,就是要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进改革开放,《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提到„改革‟70次。
强调在改革中着力解决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促和谐,就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防止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将„18字方针‟概括为:“一个中心,四条方针,一个目的”。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稳中求进‟是中心,就像是„太阳系‟中的太阳。„控物价‟、„调结构‟、„抓改革‟、„促和谐‟是方针,就像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四颗行星‟。„惠民生‟是目的,就像是阳光要照在大地上。
二、十大核心数字1、7.5%——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2011年,中国GDP逐季回落,比上年增长9.2%。此次报告提出的9项任务中,“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亦被排在首位。温家宝强调,GDP增长目标调低,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
2、4%——居民消费价格控制在4%左右。2011年,中国CPI在年中触顶后,开始步入下行通道,全年同比涨5.4%。报告指出,4%的目标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
3、900万——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这一数字与去年持平,不过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之际,能稳住就业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
4、50%——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温家宝要求,各类城市要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同时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
5、8000亿——中国2012年拟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5500亿元,代发地方债2500亿元。上述数据较2011年均出现回落。温家宝要求,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妥善处理存量债务,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
6、14%——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这一数据较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里16%的目标有所收窄,但高于广义货币过去一年里13.6%的实际增速。这体现2012年货币政策将兼顾“稳增长”、“控物价”和“防风险”。
7、10%——报告中提到2012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中国对外开放已进入新的阶段,进出口贸易、双向投资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
8、2.5——“PM2.5”首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短短半年间,“PM2.5”完成了从民间热词到官方标准的转变。温家宝强调,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换取经济增长。
9、700万——新开工700万套以上保障性住房。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正处
于关键阶段。保障房建设的推进,既能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其带动的投资又能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10、1万2千亿——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201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八连增”,连续5年超万亿斤。“三农”投入的持续增加,说明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依旧是中央政府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三、十大亮点
亮点1:搞活流通、降低成本
严格执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认真落实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社区平价菜店等的扶持政策,鼓励城市连锁超市、高校、大型企业、社区与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增加零售网点,充分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
亮点2:增加三农投入,加强三农建设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要搞好灌区配套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加强农村水电路气以及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加快农村危房改造,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亮点3:监测(PM2.5),促进生态保护
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亮点4: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合理引导人口流向,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园上学、住房租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让农民无论进城还是留乡,都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亮点5:解决择校问题,加强校车安全管理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关系。办好农村寄宿学校,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
亮点6;加强实体经济建设,鼓励以创新带动就业
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退役军人技能培训与就业安置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建设。加强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规范管理,开展劳动关系争议排查,加强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亮点7: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覆盖面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
老金。加强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工作,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加强社保服务能力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各类社保经办机构进行整合归并,有些服务可委托银行、商业保险机构代办。加快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
亮点8: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全面推开8类大病保障
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亮点9: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亮点10:理顺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深化土地、户籍、公共服务改革,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事业、收入分配等改革,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
第五篇:解读2013两会精神
解读2013两会精神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温家宝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回顾了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并对2013年政府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分别就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宏观经济政策、政府主要工作三个方面作出了全面布局。这三个方面的布局,对2013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3两会主要精神内容从以下9个方面解读
一 :收入分配改革
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 三: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四:下决心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五: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六:实施积极财政和货币政策 七: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 八: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
九:加强廉政建设
一 :收入分配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价格改革,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我们已经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中公解读】
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与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相比,有了一个更高的视角。[综合分析] 其一,城乡差距是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第一大因素,在各项原因中占比40%以上。
其二,垄断是加剧收入分配不公的另一大原因。
其三,灰色收入是民众最为反感的现象之一,也是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体现。】 改革的目标和路径问题已经解决了,下一步关键是要拿出有力的措施,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缩小不同群体的差距,规范已经失范的分配体系。因此,我们要在明确目标、路径的条件下,坚定不移地稳妥推进。
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食品药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我国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中公解读】
较往年来说,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单列出一段,并明确提出改革艰难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的要求,可见国家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之高。【综合分析】
其一,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其二,食品加工行业危机四伏,形成企业乃至行业株连的情形。其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无力,政府监管缺位。事实上,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关键问题在于监管重复和监管盲区并存的尴尬。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其实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政府部门更加关注,投入更多的精力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三: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村庄建设要注意保持乡村风貌,营造宜居环境,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中公解读】
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相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强调“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并且报告首次提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这正是提高城镇化质量,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破题之道。
在我国,就业质量和医疗、教育等福利保障依附于户籍存在,有无户籍差别很大。其实,新型城镇化重点就是“人的城镇化”,也就是实现让农民工彻底地转移。和这个问题有关的是户籍,在户籍上有60多种城乡之间不平等的福利。加快户籍改革,有利于推动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仅提出“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相比,今年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注意的是,户籍改革并不是简单改户口,关键是户口背后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公共服务。这一点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所突破,报告要求,“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这也就意味着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事实上,对于已经具备条件的公共服务项目,如义务教育、就业培训、职业教育、计划生育等,应率先实现同等对待,而与城市户籍紧密挂钩的低保、保障性住房等,要通过逐步增加和不断完善农民工的公共服务,逐步覆盖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最终达到消除户口待遇差别的目标。【综合分析】
第一,“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第二,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问题。第三,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第四,城镇化的多头管理问题。
四:下决心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结合过去十年特别是近五年工作的体会,温家宝总理指出: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重点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抓紧完善标准、制度和法规体系,采取切实的防治污染措施,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中公解读】 与2012年“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相比,尽管工业依然是节能的重点领域。但是“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2013年的新措辞。其实,“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参与,这意味着我国工业节能的着力点将从“淘汰落后产能”,逐步过渡到龙头企业的设备升级。
另外,报告中没有把环保单独拎出来,而是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块,是希望环保成为调整产业发展方式,结构转型的要素,希望下一届政府能够在结构调整时把利用环保节能来作为重要的抓手。这说明要注重提高发展质量。温总理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下决心解决好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公众迫切希望遏制污染,最起码,要看到环境改善的希望。看到希望,这也是人民对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综合分析】
其一,中国传统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常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居高不下,在世界各国中居于首位,其对环境压力不断加大。
其二,中国新污染问题又接踵而至,新污染物排放量同样巨大,并与常规污染物产生叠加效应,形成复合型污染,对环境雪上加霜。
其三,中国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污染物排放拐点以及环境质量拐点均未出现,少数几项污染物排放指标下降并不意味着环境状况开始好转。
其四,中国现阶段环境污染问题,比历史上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要严重。中国所面临的环境挑战前所未有,未来任重道远。
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仍然缺乏紧迫感与积极性。事实上,当GDP增长仍在一些人心目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环境安全往往被抛诸脑后,一旦出现问题,要么处罚企业,要么撤换环保局长,而淡化甚至忽略自己的责任。没有严格的问责标准,没有严厉的执行手段,地方政府必然存在侥幸心理。
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但我们迫切需要在环境与发展之间寻求新的平衡,摆脱过去那种经济决定环境的藩篱,走向环境决定经济的新轨。不管经济如何增长,不管如何降低能耗和排放量,都必须以以生态承载力为依据。
五: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2013年我国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中公解读】
房地产再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注的重点。相比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此的表述更为“坚决”。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而今年提出的则是“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
还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这一提法在往届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未出现,意味着政府已经着眼健全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保障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目标是“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同时,对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提出更具体的目标: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此外,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综合分析】
其一,地方政府对经适房仍然不肯放手,抱残守缺,在住房保障观念上仍然没有一个根本性转变。
其二,两限房定义不规范,身份模糊不清致使腐败现象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其三,廉租房不给农民工(或只给农民工中的“劳模”),经适房优先公务员,这类制度缺陷严重地扭曲了住房保障建设。
虽说保障房供应规模扩大,并不能降低商品住宅的价格,但是,可以调整住宅供给结构,保障中低收入人群有房住。在城镇化“引擎”中,保障房同样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保障房建设规模的加大,也促使相关制度完善。
六:实施积极财政和货币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指出,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选择。要切实保障重要商品供给,搞活流通,降低物流成本,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中公解读】
与去年相比,今年CPI预期目标下调了0.5个百分点至3.5%,但仍高于去年全年2.6%的同比涨幅。事实上,通胀目标设定在3.5%,较去年下调0.5个百分点,表明高层控通胀的决心。物价关系民生,降低通胀目标稳物价是从惠民生角度出发,希望老百姓获得更多实惠。另一方面,经济增速已出现回落,与其保持一致,CPI目标也应该相应回落。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始终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去年CPI涨幅回落至2.6%,不仅与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控通胀措施有关,也与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通胀压力仍然较大,主要为:我国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农产品和服务类价格都存在上涨压力;主要发达国家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并不断加码,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容忽视;为理顺能源资源价格需要留出一定空间;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影响约有1个百分点。
因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选择。”由此看来,今年国家着力抓好房地产工作,严控不合理需求,保障正常供给,并要求搞好农业生产,保持食品供应稳定。
七: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中公解读】
随着结构性减税的进一步深化,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营改增”已经成为减税的重点突破方向。在中国现行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几乎涉及中国所有企业和行业,“营改增”影响之大可想而知。就目前来说,我国“营改增”改革的试点成效,首先在减轻企业税负方面,“营改增”试点地区实现了总体减负。第二,实行“营改增”改革后,为细化社会专业化分工提供了有效的税制保障,支持和促进了试点企业的创新转型;第三,改革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的局面,将营业税并入到增值税,实现税制的公平统一,将对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并由此推动经济转型实现稳定增长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从“营改增”试点情况看,扩大试点行业范围并尽快将改革推向全国,是未来的重点也是难点。
八: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
【政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中公解读】
从国家的层面,首次提出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的提法。政府部门按照“打铁还须自身硬”的要求,率先垂范,致力于政务诚信的建设,很及时也很应该。
要推进政务诚信,首先官员和政府机构的政务行为必须公开透明,具备诚信;其次要接受公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只有这样,政务诚信建设才会落到实处。【综合分析】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普世价值观。诚,是指诚实诚恳;“信”即信用信任。所谓“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作为政府亦然。政务之诚,意味着与社会和公民坦诚相见,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务之信,意味着政府言必信,行必果。政务诚信既是“执政为民”的要求,也是政府公信力形成的基石。以往在面对社会和商业领域所出现的失信之风时,政府常常作为惩戒者的角色存在着。而政府工作报告却恰恰提醒政府部门首先扪心自问——作为民众赋予权力的公权机构,首先就要诚信待民,取信于民。
当前,我国政府的诚信状况从总体上说是好的,但政府诚信缺失的现象的确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让人们常常觉得政府语言体系所形容的世界与真实世界存在“隔阂”。由于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传统影响,商务活动和一般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习惯于“以吏为师”。当今的经济社会,亦由于是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走过来的,经济活动与政务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政府的诚信缺失,必然传递到商业中的尔虞我诈,必然传递到社会中的信任丧失。于是我们把无公害的图标当作包装图画,在无可奈何中变得老到油滑,提醒所有人“不要太天真”。
发达的市场经济必然是信用经济,真正的和谐社会一定是诚信社会,这也就要求政府必须是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政府。政务诚信“纯度”应该是最高的,政务诚信的约束性应该是最强的,政务诚信的持续性是有保证的。当然,诚信政府的建设也需要公民的共同努力。来自于公民的积极监督、参政建言也是政务诚信的必要之基。
查实情、讲真话、办实事、践承诺。百姓对政府的信任之城,一定能够由一点一滴的真诚所构筑。我们期待,我们相信并不太远。
九:加强廉政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倡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中公解读】
有尊严的生活,更加充分的民主,是人民的不懈追求。当前,一些地方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漠视群众权益的现象依然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掷地有声的表述,表达的正是人民群众对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的期盼。
正视百姓呼声的热点,直面改革中的难点。“让人民监督权力”“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等等,是切实践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切实要求,更是民众热切呼声,必将赢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报告中提到了加强舆论监督,这两年一直比较受关注的网络反腐其实也是舆论监督的一部分。尽管网络反腐现今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反腐工具,但不能仅仅靠它。网络反腐具有随意性、任意性以及不规范的成分,是随机性的反腐,要更有效地反腐,还是需要建立长效反腐制度。反腐除了要加强部门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加强人大监督等,还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同时要发挥民间的力量,鼓励举报。其一,廉政法律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其二,法律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其三,现有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影响党风廉政建设的进展;影响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党和国家的威信;影响依法治国进程的顺利进行。因此,进一步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势在必行 综合分析】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关系党的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党风建设的任务越是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抓党风建设,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其一,廉政法律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其二,法律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其三,现有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影响党风廉政建设的进展;影响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党和国家的威信;影响依法治国进程的顺利进行。因此,进一步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势在必行。
最后,学习了两会精神,我想呼吁同学们一起为我们的国家而奋斗学习、而努力学习。教育科学学院12级初教一班 201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