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意趣

时间:2019-05-15 00:4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意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意趣》。

第一篇:古诗意趣

古诗意趣

一、这是清朝大学者—纪晓岚的故事:

当纪先生很小的时候,他既聪明又顽皮,常常让老师啼笑皆非(老师姓施);有一天,纪晓岚带著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正起劲的时候,施老师进来了;纪晓岚马上把鸟儿藏在墙上松脱的砖头后面,石老师也瞧见了,他故意装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课了。可是当施老师吟著诗句走到墙边时,突然用手把砖头往后推,可怜的鸟儿就活活的被压死了,老师还很得意的吟了一句:

「细 羽 佳 禽 砖 后 死」

纪晓岚想了想,说:「老师,我能不能给您对个下句?」老师还是很得意,说:「当然可以。」 纪晓岚说:「您念的是细羽佳禽,我给您对粗毛野兽,您的砖,我对石,后我对先,死我对生,是:

「粗 毛 野 兽 石 先 生」

老师听了,知道纪晓岚是用谐音在骂他,鼻子都气歪了,但是,他又没对错嘛!

二、其

二、苏东坡与佛印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

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於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一天,苏东坡指点厨师,用一尾西湖活草鱼,洗净剖开,裂上五刀,用火腿、葱、姜蒸制。厨师烧制好,送到书房。苏东坡一见,热腾腾、香喷喷,鱼身上刀痕如柳,连声呼道:「好一尾五柳鱼!」刚举筷想吃,忽然,看到窗外人影一闪,佛印和尚来啦。苏东坡心想:「嗨,好个赶饭和尚,早不来,晚不来!我刚要吃鱼,你却赶来了。今天我偏不让你吃,看你怎麼办?」一伸手便把这盘鱼搁到书架上去了。

佛印在窗外早已见到那盘鱼了,心想:好啊,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苏东坡笑嘻嘻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佛印一本正经地回答:「小弟今天特地来跟你打听一个字。」「什麼字啊!」「你姓苏的『苏』字怎麼写法?」 苏东坡一听,眉头一皱,知道佛印学问好,不会连个「苏」字也不会写,一定有名堂,便装作认真地回答:「喔,「苏」字嘛,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左边一个「鱼」字,右边一个 「禾」字。」佛印也假装糊涂地问:「喔,假如草字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 呢?」 苏东坡说:「那还是念「苏」啊:」佛印按著说:「那把「鱼」搁到草字头上边呢?」 苏东坡急忙说:「嗳,那可不行啊!」佛印哈哈大笑说:「好啊!你说把鱼搁到上面不行的,那就把鱼拿下来吧!」 苏东坡一下子醒悟过来!佛印说来说去,就是要吃他那盘五柳鱼。

有一次,佛印在寺院,知道苏东坡要来,也照样清蒸一盘五柳鱼。刚好苏东坡进来了。佛印一想,上次你开我玩笑,今天我也要难难你。正巧旁边有只磬,他就随手将鱼放在磬裏。

苏东坡早已看见,装作不知。刚坐下就故意「唉」地叹了口气。佛印素知苏东坡性格乐观,疑惑地问道:「太守,今天为何愁眉不展?」苏东坡回答说:「唉,大和尚你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刚写好上联,下联就难住啦,一直想不出,所以心烦啊!」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麼?」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一听,心中好笑:这对联家家户户都贴烂了,他却拿来戏弄我,不知道苏东圾葫芦裏卖的什麼药。於是不动声色的说:「我来给你对吧,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连呼:「啊呀,高才高才!原来你磬(庆)裏有鱼(余)啊!快,拿出来吃吧。」佛印这才恍然大悟,乖乖地从磬裏把鱼拿出来了。

三、其

三、于谦小时候,束发两髻,有个和尚笑他:

「牛头且喜生龙角」

于谦马上回答:

「狗嘴何曾出象牙」

但是于谦回家之后,告诉妈妈,妈妈马上帮他梳成三角;于谦出门又遇到那和尚,和尚又笑他:

「三角如鼓架」

于谦就回答说:

「一秃似擂槌」

和尚听了无言以对

四、其

三、嫦娥原爱绿衣郎

从前,有一幕僚家有一个天姿国色的闺女,其上峰多次向其示意娶她为妾。这位幕僚既不敢违拗他,又怕委屈了女儿,正与妻子踌躇不定,愁眉不展时,女儿前来问安,见状便问二老有何心事?父母只好据实相告。女儿聪慧过人,又孝顺父母,便灵机一动对二老说:“我有三个条件,一是不光有父母之命,还得有媒妁之言,应请王公大人作媒;二是聘礼要有玫瑰宝石、黄色宝珠等珍品;三是入洞房前,还要对一副对子。三者缺一,我决不和他成婚。”

父亲连连点头说好。次日禀复那位大官,他一一应允。迎亲之日,那豪华气派自不待言,待酒足客散,大官迈步欲进洞房,却被侍婢挡住,让其对对子,只见红笺上写着:竹映桃花,君子也贪红粉色。大官看着娟秀的字体,一时对不上来,便移步庭院。正当仰望中天明月,反复吟哦时,一部属过来问:“大人不入洞房,还有雅兴吟诗作对?”大官便将索对一事告诉了他。部属听罢,连连赞叹,上联出得新巧,竹称君子,红粉桃花,一语双关。不免也沉默构思起来。

这时,星月辉映,树影婆娑,一下子触动了那位部属的灵感,只见他摇头摆尾地吟道:月穿杨柳,嫦娥原爱绿衣郎。

大官连说:“妙极!妙极!明天重重有赏。”便直趋洞房交卷。

侍婢送上对幅,姑娘玩味一番,提笔批道:“公系榜眼出身,对虽工丽,恐非出自心裁”。大官见批语,羞愧难当。他忖度片刻,便毅然离开洞房,去寻那位部属,叫他去入洞房,并以全部嫁妆为赠。

五、其

四、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广东有两个自认为很有才气的秀才,一李一宋,他俩结伴旅游,一路观山赏景,联诗对句,好不自在。游了半天,又累又渴,见前面树荫下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和尚在纳凉,身边放一葫芦,便上前讨水喝。

老和尚打量两人一眼说,两位贵姓?有水,不过要对对子,对得上方可饮水。两秀才欣然同意,并自报李、宋二姓。老和尚听罢,便将两人姓氏嵌入联说: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两秀才听毕,见对联是讥笑自己,对了半天也没对上,不仅得不到水喝,还讨了个没趣,怏怏而去。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广东农民报》一读者将这故事整理成文,投至该报,有36位对联爱好者热心对下联,其中只有阳春县读者黄文昌对的较好。

他对的下联是:龚庞两小姐,龙首龙身

与佛印

佛印禅师(1032~1098)北宋一位金山寺名僧的法号。名了元,字觉老,三岁能诵《论语》,五岁能诵诗三千首,被称为神童。住云居四十余年,与苏轼友善,轼谪黄州,佛印住庐山,常相往来。

涵养:朝廷保守派复辟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盘被废。此时,同为保守派的苏轼却主张对新法不能全盘否定,应存良箅渣区别对待,因此与司马光发生激烈冲突,再度被贬瓜州。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闻得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话题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这时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亏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

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苏东坡拉著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於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苏东坡在杭州的时候,有一天,他在书房吃饭,厨师送来一盘西湖鱼,刚烧好,挺新鲜。他拿起筷子刚要吃,忽然,看到窗外人影一闪,佛印来啦。苏东坡心想:嗨,好个赶饭和尚,早不来,晚不来,我刚要吃鱼你却赶来了。你不是爱吃鱼吗?今天我偏不让你吃,看你怎么办!于是,伸手把西湖鱼搁到书架上去了。他想跟佛印和尚开开玩笑。

佛印刚进门,正好看见苏东坡藏鱼,心想:“好啊!你想吃独食,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让我吃。”

苏东坡笑嘻嘻地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念经,到这里来有何见教?”

佛印一本正经地回答:“小僧今天前来,特地跟你打听一个字。”

“什么字啊?”

“你姓苏的„苏‟字怎么写?” 苏东坡一听,眉头一皱,知道佛印学问很好,不会连个“苏”字也不会写,一定又在开什么玩笑。但又不知道佛印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只得装着很认真的样子说:“„苏(蘇)‟字么,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左边一个鱼字,右边一个禾字。”

佛印也假装糊涂地问:“如果草字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呢?”

苏东坡说:“那还是念„苏‟啊!”

佛印接着说:“那把鱼搁到草字头上边呢?”

苏东坡急忙说:“嗳!那可不行啊!”

佛印哈哈大笑说:“好啊!你说把鱼搁在上面不行,那就把鱼拿下来吧!”

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佛印说来说去,原来还是要吃他那盘西湖鱼啊!莫奈何,苏东坡只得从书架上把鱼端下来招待佛印。

有一次,佛印在寺院里将一条西湖鲜鱼洗净剖开,刚蒸好,苏东坡就来了。佛印心想,上次你开我的玩笑,今天我也要难难你。佛印一看旁边有只磬,就把鱼藏进磬里。

苏东坡进门后装作不知,坐下来就叹了口气:“唉!”

佛印素来知道苏东坡为人乐观,笑脸常开,今天怎么啦?就问道:“哎哟!你今天为何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啊?”

苏东坡回答说:“嗨!你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写副对联写好上联,下联却一直想不起,所以心烦啊!”

佛印想,你苏东坡都对不出的下联,这对联一定太深奥了,便问道:“不知上联是什么,能否说给我听听?”

苏东坡连忙回答:“可以,可以。这上联嘛,其实简单得很,是„向阳门第春常在‟。”

佛印一听,心中好气啊,这对联家家户户都贴烂了,却拿来戏弄我。但他也不知道苏东坡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不动声色地说:“我来给你对下联吧!”

苏东坡说:“好啊,我是„向阳门第春常在‟。”

佛印说:“我给你对„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东坡说:“啊呀!高才高才,我是„向阳门第‟。”

佛印说:“惭愧惭愧,我对的是„积善人家‟。”

苏东坡说:“我是„春常在‟。”

佛印说:“我是„庆有余‟。”

苏东坡哈哈大笑说:“哟,还看不出你磬里有鱼啊,快拿出来吃吧!”

佛印这才明白,苏东坡说来说去是要吃他的鱼。他从磬里把鱼拿了出来,对苏东坡说:“吃鱼不难,不过你要说出这鱼的名目来!”

苏东坡一看,一只腰子盘,一条清蒸剖开的西湖鲜鱼,鱼身割了五刀,就笑眯眯地说:“这不是五柳鱼吗?”

佛印也笑着回答说:“这不是五柳鱼,这叫东坡鱼。你看长长的、白白的鱼身,不是像你的长脸吗?那五条刀痕,不是像你的五柳长须吗?”

苏东坡举箸一尝,说:“苏东坡吃东坡鱼,味道好鲜啊!”

从此,“东坡鱼”又名“五柳鱼”,这道西湖名菜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东坡吃草: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一日东坡拿佛印开涮:“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亦有„时闻啄木鸟,疑是敲门僧‟,„僧‟对„鸟‟,乃绝妙。”

佛印说:“这也是身为“僧”的我为什么总乐意与你对坐的原因了”

„尸骨‟未寒:一天傍晚,东坡与好友佛印和尚泛舟江上。时值深秋,金风飒飒,水波粼粼,大江两岸,景色迷人。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提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东坡曾做了一首诗偈,命人乘船从江北瓜州送到江南,呈给金山寺的佛印禅师指正,偈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禅师看后,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东坡一见大怒,立即过江责问佛印禅师,禅师对他说:“从诗偈中看,你修养很高,既已八风吹不动,怎又一屁打过江?”东坡一听,默然无语,自叹修养不及禅师。

【附资料】

八风,是哪八风呢?

1.称:各种称赞,各种说好,人前人后为你宣扬,随时随地对你拥护,给你赞美,给你欢喜。

2.讥:冷嘲热讽,厌恶讥嫌,专说无中生有的行为,随便议论你的长短,给你生气,给你烦恼。

3.毁:言蜚语,毁谤中伤,使你信用蒙受损失,把你的为人说得一文不值,给你打击,给你阻难。

4.誉:说你功德,扬你贡献,赞你是菩萨再来,称你是圣贤再世,给你捧场,给你得意。

5.利:金钱物质,各项利益,有的当供养送来,有的作礼品赠到,给你受利,给你利益。

6.衰:减损所有,破坏所得,将成的事业忽然垮台,已有的资用忽然失去,给你贫困,给你衰微。

7.苦:身遭侵害,心遭恼乱,恶的因缘困扰生活,恶的境界折磨身心,给你艰难,给你逼迫。

8.乐:随心所欲,顺适安乐,物资上的享受,感情上的满足,给你欢欣,给你快乐。

以上所说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就好像是八种境界风,能够吹动人的身心,当我们逢到顺境的时候,就欢喜快乐,当我们遇到逆境的时候,就苦恼愁怅,都因禁受不住这八种境界风!人若是为“称誉”陶醉心,人的品格修养就在称誉里损伤;人若是为“讥毁”动心,人的成就就会败在讥毁的手中;人若是为”利乐“所迷,人的尊严就会利乐葬送;人若是为“衰苦”所折,人就会为衰苦打倒。八风,这可怕的境界,若能不为所动,不为这八种境界风所震撼,那才算是一个顶天立地自由自主的人。

第二篇:夯实古诗三读 教学意趣盎然

夯实古诗三步读 教学意趣盎然来

泽口中学

陈荷云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文是提高文学素养,陶冶精神情操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但是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较被动,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另外课堂的教学方法又比较呆板,课堂死气沉沉。很多老师提倡“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原则,把古诗文进行分解。重字词的解析,轻诵读和感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古诗文教学的课堂中,没有个性的阅读必然导致兴趣的丧失和能力的降低,造成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笔者认为,古诗教学夯实三读,教学自然意趣盎然。

第一个层次:读通。

对于读通,要做到四点: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出节奏,三要读出韵味,四要把握住诗词的基调。

(1)读准字音。古诗词用词凝练,言简意赅。虽短短数语,却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因此,初读一首诗,我一般都要求学生能借助字典或注释将字音读准。特别是对于古诗中的多音字和生僻字应多加关注。做到人人能放声诵读,人人能读准字音,过好诵读第一关。

(2)读出节奏。富有节奏美,这又是古诗词的一大特点。在教学时,我一般先让学生自由诵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比较中体会诗词的停顿、重音的处理。如《望岳》 岱宗 / 夫如何,齐鲁 / 青未了。造化 / 钟神秀,阴阳 / 割昏晓。荡胸 / 生曾云,决眦 / 入归鸟。会当 / 凌绝顶,一览 / 众/山小。

诗中画斜线是音步的标志,每个音步内有一至两个重音节,每个音节音的长短不能整齐划一,应有长短,这样,整齐的节拍与轻重音交替有规则地出现,就构成了鲜明的节奏。

(3)读出韵味。古诗词讲究押韵,读诗应注意每首诗的韵脚。但是,韵脚读时忌用重音,如果一律重音,会与句间逻辑重音混淆,读时可稍拖长,读得响些。

(4)把握基调。每一首诗词如一首歌,都有自己的基调,有的喜,有的悲,有的热烈奔放,有的缠绵悱恻„„不同基调的诗词就需用不同的音调来配合,方能相得益彰。如曹操的《观沧海》,开始的时候那些是苍凉慷慨的,后边是激昂悲壮的。从开始写观沧海所看到的萧瑟秋景,联想到最后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音调要缓慢、低沉,朗读时要把诗人那种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表达出来;有的则要用轻松活泼的音调来朗读,《钱塘湖春行》:无论是交待观赏的立足点,还是总体描绘湖上景象,他都不是呆板地描叙。写位置,他忽北忽西;写景致,他忽高忽低。左右变幻,上下呼应,跌宕多姿,隐约透露出诗人既兴奋又闲暇、既深情又从容的观赏心态。诗词吟诵自有曲调,学生在反复的吟诵模仿中,定能触动情思,掌握朗读的要领,了解蕴涵在和谐音律中的诗词之内涵。

第二个层次:读懂。

所谓读懂,有二层含义,一是指能借助注解、工具书或插图等理解词句的意思。二是指能够揣摩体悟诗人的思想情感内涵。前者是浅层次的读懂,后者才是真正的读懂。

(1)理解词句。在这一环节中,最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借助注解、工具书或插图去读懂。特别是遇到古今词义不同之处,更应借助图与媒体来帮助学生理解。如“仍怜故乡水”(《渡荆门送别》)一句,“怜”当讲“爱”,而非今之“怜”。我就让学生仔细观察课件上画面内容,学生们从画中诗人的神态,悠悠的流水立刻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准确地理解了诗意。

(2)把握诗情。诗的第一要素是感情,无情即无诗。诗总是把人的精神世界坦露出来给人看,即使是对客观生活的描写,也经过了诗人主观情感的淘洗、酿造、升华,使之充满情感力量。因此,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首先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把握诗人的抒情基调和情感旨趣。而诗人的情感,则与他所诞生的时代,生活的背景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

李清照之所以能写出如此清新活泼的《如梦令》,与她前期生活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家庭的开明、生活的优越造就了一个开朗、活泼、浪漫、富有才情的少女李清照,也只有这样的李清照才能写出这样的《如梦令》。而后期,国家的危亡、家庭的破裂、生活的无依,带给李清照的则是那无边的孤独与哀愁,连双溪蚱蜢舟,也载不动这许多愁,只落得“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试问,没有对诗人生活背景的准确了解与把握,又怎能真正地读懂全诗,走进诗人的情感领地,触摸在诗中跳动了千年的诗心,进而领悟诗情呢?

第三个层次:读活。

读活,是最为不易的。诗人的情感是借助于形象表现的,没有意象和意象组合构成的意境也就无所谓诗歌了。因此,要读活一首诗,必须要加入自己的联想或想象,让静止的文字在头脑中活动起来,把握诗词的意象,进入诗词所描绘的特有意境,品味诗词的美妙。

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不过,诗歌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只有欣赏者自己用丰富的想象,才能去感受和再观诗歌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以,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 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和联想,将自己设想成作者本人,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感受,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一一浮现于脑海中,再现逼真的情景,再加上学生自己平日对生活的感性的体验,那么此时学生眼前的画面就不单是视觉的画面,而且也融合了他的感情和情绪,他的脑海中就会增加许多诗词并未提到的物象。学生也才能真正进入词的意境,品悟诗词的精髓。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词所描绘的情境。(请看以下教学片断)

师:光读懂还不够,还要把这一首词读活了。怎么读活呢?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就是说,要能从诗或词中读出画面来。再请你低声读读这首词,看看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

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将画面概括为:(1)溪亭日暮图(2)藕花深处图(3)一滩鸥鹭图。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三幅画吗?看谁说得最生动、最形象。生轻声地练说,后指名说。

生:我说的是溪亭日暮图。太阳已经下山了,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还在溪边的小亭子里一边观赏落日一边喝着酒。河里种满了粉红色的荷花,翠绿色的荷叶衬托着粉红色的荷花,别提有多美了。时不时,还能听到捕到鱼儿的水鸟欢快的鸣叫声。不一会,李清照就沉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了。

师:你讲得真好!看看,是不是就是这幅图啊!(出示图片)你们看,太阳即将落山,似乎给溪水、亭子披上了一层粉红色的纱衣。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致,不知不觉,这酒就喝了一杯又一杯,诗人都有点醉曛曛了。此时,天色已晚,诗人要划船回去了,谁来说说第二幅呢?

生:由于这儿的景色太美了,李清照又喝了点酒,已经有点醉眼朦胧了,你看她脸上红扑扑的,还泛着红晕呢。所以,不小心把船划入了藕花深处。

师:你想得多么细致生动啊!那么,船划入了藕花深处,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生:远处,夕阳西下,天空是一片红色,把近处的荷花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橙黄。荷叶、天空融为一色,一只小船划来,惊起一只只鸥鹭,就像在美丽的绸缎上绣上了一朵朵白色的大花。

师:说得非常好,尤其是鸥鹭惊飞的画面。想看看这迷人的藕花池吗?

出示图片,生不断发出惊叹声。

诵读诗歌,有助于我们欣赏它的优美意境,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熏染。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正说明了吟诵的功效。由此可见,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应定位于诵读这个根本,夯实三读,就能做到读有层次,诵有品味。

第三篇:说课稿让古诗课堂教学意趣盎然最新修改版

让古诗课堂意趣盎然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古诗《草》说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凤山乡石口小学的教师卢荟,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 ——让古诗课堂意趣盎然,说课的内容是古诗《草》。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古诗《草》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组第2课《古诗两首》中的前一首,本组教材是围绕春天来编排的,不仅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而且激励学生去探索春天的奥秘。

古诗《草》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16岁所作的一首咏物诗,原作是《赋得古原草送别》,文中选了前四句,《草》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二)学情分析

古诗《草》是一首许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背的古诗,对于二年级学生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其次,传统的逐词逐句串讲的古诗教学模式,会让古诗词课堂枯燥乏味。加之二年级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学设计时我着重考虑如何激趣激情,让学生们快乐地学习古诗。

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2个生字“枯、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离离”“枯”“荣”的意思,继续领悟古诗中一些字词古今义的不同(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图像,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通过想象感知诗词大意,体验诗中所描绘的景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有背古诗的兴趣。

二 说教法学法

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课中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直观教学法:3表演教学法:

4、情感朗读法:

三 说教学过程

结合以上教学目标,我计划用一课时完成这首古诗的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下面,我来说说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如何紧抓一个“趣”字,让古诗课堂“意趣盎然”。

(一)音乐渲染,复习古诗——让学生在趣味中进入情境 温故知新 首先,音乐渲染,复习古诗——让学生在趣味中进入情境,温故知新

好的导入能顷刻间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注意力。在本课教学导入中,我准备从以下两个环节入手:

1播放歌曲、音乐渲染

音乐的直观性、渲染性最能唤醒儿童的天性,所以在课前,我将播放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歌曲《小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顺利进入情境。

2复习古诗,温故知新

课堂伊始,我让学生选择背诵学过的三首咏物诗引入课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自信心。

(二)播放动画、读后质疑——让学生在趣味中初步感知,知人解题 接着,播放动画、读后质疑——让学生在趣味中初步感知,知人解题

1解诗题—→生读题。师问: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从哪看出来的?再告诉学生:读文章,首先要好好读题目;有些文章,一看题目就能看出是写什么的。

2知诗人—→二年级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中学习白居易的诗,对白居易诗歌上的成就,诗歌风格比较陌生,我选择了孩子们喜欢的动画进行简介,让学生在短短一分钟了解诗人,并兴趣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初读古诗—-读古诗前先扫清生字障碍,学生已经能够独立识字,指名认读正音后要求学生把古诗读准确,再划分节奏让学生读。并在读后质疑,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自己读不懂,估计学生对“离离、枯、荣、尽”这些字词的理解有一定困难。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去理解、感悟、积累。

同时,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巧用图片可以促使儿童的言语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得到顺利良好的发展,并对组织儿童在课堂教学中的注意,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所裨益。

因此,在本课教学第三环节中,我图文结合、联系生活——让学生在趣味中理解诗意、感悟诗魂。

(三)图文结合、联系生活——让学生在趣味中理解诗意、感悟诗魂。离离原上草

为了使学生明白是写哪儿的草,我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给“原”组词,然后再结合语境从这些词汇中找到正确的解释。这样做,学生对“原”字在本文中的理解更深刻了。

接着,我引导学生观察草的图片,看图说话,再告诉学生“离离”的古今意思不同,在诗句中是形容野草样子的,让他们猜猜“离离”的意思,这样不仅解释了词义,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再指导朗读,“离离原上草”朗读语气舒缓,让学生想象一望无际的草原。一岁一枯荣。

在这一句中,学生读后我先让学生用“岁”说一句话,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年龄,理解“七岁”就是“七年”,从而轻易地理解 “一岁”就是“一年”的意思。

接下来课件逐步出示小草春夏秋冬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说话,说说春天的小草长得怎么样?夏天、秋天、冬天呢?从形象鲜明的情景和说话训练中让学生对一年四季中“草”的变化过程有了深刻的理解。

再让学生细心观察,“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谁看出来了?”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草春夏长得茂盛,秋冬枯黄了,接着出示字卡让学生思考“枯” “荣”两个字该写在哪个季节的小草图上合适,利用图画来让学生解释 “枯”“荣”的深奥含义,浅显易懂,让学生简单而有兴趣地突破了难点。同时,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枯、荣”。

野火烧不尽

理解第三句时,孩子们读后依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马上能明白是“烧不完”的意思,这时老师故做疑状“这就奇怪了,到了冬天草叶子都冻死了,枯黄了(边说边课件出示枯草图)大火一烧(出示火烧草图),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出示草被烧成灰烬图)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让学生再次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想到草根没烧着,并出示实物草根帮助理解。

教师指导朗读时语调要平稳有力。春风吹又生 学到这儿,孩子们已经懂得了“春风吹又生”的含义,读后指名让学生说说,同时在课件中出示一张草被烧后春天又重新发芽生长的图,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做铺垫。

接着我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小草精神的感悟,并趁热打铁,进行思想教育:“希望小朋友也要像小草一样坚强,在遇到失败与挫折时绝不轻言放弃。”

(四)多重情境、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趣味中感受诗韵、熟读成诵 第四,多重情境、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趣味中感受诗韵,熟读成诵

课标中提出第一学段古诗词阅读教学目标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我们传统的语文教育是非常重视诵读的,汉语言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汉语诗文特

别适合朗读。

所以我采用了教师范读、配乐读、师生对读、带上动作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训练手段,让学生在充分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在这些朗读方法中,带上动作读一定能满足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因此,教学中我让孩子们跟着老师学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古诗,(师演一演:“离离原上草”朗读语气舒缓动作也舒缓,让学生想象一望无际的草原,“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语调平稳有力动作也要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这样一来在快乐的学习中对诗的理解更深刻了。

(五)创设情境、巧设游戏——让学生在趣味中背诵诗句、巩固提高 第五,创设情境、巧设游戏——让学生在趣味中背诵诗句、巩固提高。儿童不仅有潜在的表演天赋,而且还有着爱表演的个性特征。因此,我在下课前5分钟这段疲惫期,设置了一个教师和学生扮演角色背诵这篇古诗的情境,让学生分别背给妈妈、哥哥、奶奶听,背给哥哥听的时候教师扮演的哥哥争执说古诗《草》是李白写的,背给奶奶听时,教师故意说不懂“离离”的意思,还把“一岁一枯荣”念成“一岁一窟窿”,让学生就会给奶奶解释,这样的表演游戏突出了多个方面的重点、难点,并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六)欣赏原诗、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趣味中开阔视野、升华情感。最后,欣赏原诗、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趣味中开阔视野、升华情感。一节好课结束时不应是个句号,而是教师能巧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拓展和延伸。因此,课堂的最后我让学生欣赏原诗朗诵《赋得古原草送别》,课文节选了前四行,接下去四行诗句让学生通过课后查资料、查字典、请教师长,自己想办法去弄懂,并让孩子们收集白居易的其它诗读一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本诗的理解,开阔知识视野,丰富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情感得到升华。

四、说板书设计:

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谢谢大家!

第四篇:浅谈作文意趣的拓深

浅谈作文意趣的拓深

五岭中学

李爱武

人生旅途,和风丽日总是稍纵即逝,冰天雪地马上接踵而至。但只要懂得鉴赏生活的情趣,我们总会从万物萧条中感受自然的壮阔,从坎坷曲折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梦幻季节,但与他们蓬勃旺盛的青春形象相比,下笔成文往往苍白无力,平淡乏味。原因固然很多,但如果他们善于驱遣文字,满怀好奇与求知的渴望表现充满情趣的人间万象,情形就会大为改现。古人云:“口之于味,有同嗜焉。”表现生活的情趣其实是有共同的标准和规律可以遵循和把握的。

一、在平淡中锻造形象,增强作文的审美情趣。有的学生心中虽然感慨万千,却只会用直白单调的词汇加以抒写,缺少深厚内涵。《易经》言:“圣人立象以尽意”。中学生作文一样具备文学的特质和功能,也需要借助丰富多彩的文学形象来认识社会,表现人生,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的使用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显现真实。”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顿悟后的欢畅和欣喜跃然纸上;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经磨难后依然达观的襟怀让人敬佩不已;苏麟“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世间万物命运贵贱的悬殊是多么让人感叹啊!他们所写均非眼前实景,却恰当地借助生动可感的形象表达了内心的情怀。

正确树立审美观念,用审美的眼光去鉴赏和品评世间形象,学生们就能从中获得情趣,享受愉悦。当他们认识到“春之精神写不出’,可以“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可以“以烟霞写之”时,他们就会自觉捕捉相关意象去表达内心细腻复杂的情绪。天长日久,他们的情操与气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与提升。卢那察尔斯基说:“如果一部文学作品对读者的想象和感情不起什么作用„„则它就不再是艺术。”原来写愁能用遍地黄叶来烘托,写喜能用带雨梨花来表达,写静能用夜半蛩鸣来反衬,写动能用万马奔腾来渲染.鲜明的形象表现了无限情趣,也给予了读者无穷的想象力,从而在共鸣中迅速沟通情感,产生一以当十之效。

心有灵犀一点通,当学生体会到广阔的形象世界竟具有如此丰富的情趣时,笔下的内容就全更加生动与灵活。以本班习作为例,他们能化抽象为具体:“母爱,崇高一如大山,深沉一如大海,纯结一如白云,无私一如田地。啊,母爱在我心中„„”,又能寓深刻于平凡:“有一扇门必然会有一把钥匙。坦诚相见,你使能随时叩门拜访。当你拒绝世间一切,以为能够独亨宁静时,可曾意识到你也被整个世界拒之门外了”。当我们认识到山花野草,青树白云,样样皆可寄托内心情志时,生活便会格外饱满与充实。子曰:“多识鸟兽虫鱼之名。”实在是至理名言。

二、在枯燥中寻找快乐,增强作文的生活情趣。有学生认为,紧张繁忙的中学生活经常使人感到精疲力竭,哪有心情在作文中深情地咏叹,热烈地歌颂。其实古时九华山寺庙前有副门联:“非名山不留仙住,是真佛只说家常。”原来名山真佛阐释教义也只借助生活事例。同处人世间,有人看到阳光雨露而感到温馨甜美,有人只见到尔虞我诈而觉得灰心失望。因此只有调整自身心态,开阔自我胸襟,才能正确面对生活,恰当反映生活。

“在艺术中人们是把他生活的周围世界的种种事物当作人内在的情感、理想、自由的表现来看待的。”毕业后,学生们每次相聚,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津津乐道,尽管当时觉得那么平淡乏味。其实当学生们认识到人生发轫时期的“失之毫厘”,将来就会“谬以千里”时,就会全身心地体味和感知现在的每时每刻。排队打水时盯着似断实连的水流出神的焦急等待,题目繁难而一筹莫展的沮丧怨恨,付出努力但成绩依然不如人意时的茫然无助,发泄莫名情绪围绕操场狂奔后的疲乏酸软„„都是校园生活的生动剪影。认为人生如戏固然玩世不恭,但怀抱一份轻松与悠然去对待生活,却可以使我们少一些烦恼,多一些情趣。普希金告诉我们:“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尽管生活在阴沉的现在。一切都只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的确,追忆逝水流年,我们总是倍感温馨。

当然,在作文要化平淡为隽永,需要把握事物的精髓,删剪生活的枝叶,展现艺术的真实。我们要善于在繁多杂乱的现象中选取典型的情节揭示生活的底蕴和本质,表现人生的旨趣与真谛。尽管当今市场经济社会存在诸多人事纠葛,利益冲突,但当学生有了真情投入和深刻思考后,他自然会写下精神饱满的文字。如某习作片段“父母下岗了,我家搬进了大杂院。晚上一会儿是叮叮邦邦的炒菜声,一会儿是唧唧哇哇的唱戏声;一会是大人哄小孩,一会儿是夫妻相争吵„„一夜无眠,但我想这就是生活的协奏曲吧!有高音欢快,也有低调沉缓。我们既参与演奏,又静坐旁观。虽然人多事繁,但杂而不乱,纷而有序,如同参天大树上茂密的枝叶般脉络分明,井井有条。”欣赏生活,撷趣而成文,需要的就是这颗沉稳细致的平常心。

三、在平直中阐发灵巧,增强作文的思辩情趣。一位善于进行分析论证的人,不仅头脑清晰、思维绵密,而且懂得运用强大的逻辑力量去进行辩驳和说服.迅速抓住问题关键,简便快捷地表述事物本质,既能培养我们机智灵敏的反应能力,又能使我们充分享受思辩的情趣。中学生多半以情感的波动来反映外界的精彩与无奈,缺少理性的思维和批判的精神,因此认识往往止于表面,流于形式。“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古人在议论中行文入诗,皆能自能一格读来耳目一新。大至论述古今成败,如王安石《读盂尝君传》,不足百余字,其结论:“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一反前人,别开生面;小至吟咏起居物什,如无名氏《破钱诗》:“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小中见大,别有风味.在中学生800余字的篇幅里,如果也能随机生发,着意点染,在寥寥数语中闪现睿智的光芒,于首尾呼应中翻出新意,就能使文章增色不少,表达效果也会大为增强。

“艺术家应谊努力使自己的想象力和逻辑的力量平衡起来。”在作文中要做到张弛有法,舒收有度,必须在深情赞美讴歌之余进行冷静客现的理性思辩。“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朴实无华的思辩其实古已有之。我们不能听凭感情的波涛潮来潮往,要筑起思想的堤坝驾驭其来去的规律。行文论述需作全面认识,通盘考虑,正反对照,联系古今,权衡得失,利弊相较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君王城上竖降旗,妻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花蕊夫人《述国亡诗》)痛定思痛,眼光独到;“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王安石《浪淘沙令》)假设情境,反扣主旨。文意跌宕腾挪之妙,莫不如此。

学生们如果能切实增强思辩的意识并自觉运用,行文时会顿觉眼前气象一新,胸中天地一宽。例如同是写作文“杂”,有同学只会列举社会生活诸方面纷纭复杂的现象,有同学却能看出熙熙攘攘的人流物流背后有双“看不见的手”,调控着政治,经济发展的快慢起伏。再如同是写作文“转折”,有同学误以为这只是小学、初中学习阶段的轮换更替,而有的同学不仅从价值意义的角度认识其深刻内涵,更能从世间人事或盛极而衰,或否极泰来的两面性,去把握“转折”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奋斗。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感情亲疏和认识差异”,虽然没有往年话题作文的灵活与自由,但在思路的绵密细致,表达的稳妥沉着方面要求更高。它需要我们行文时环环相扣,恰到好处,切中肯綮,万不可冲动失控,顾此失彼。它也告诉我们平时认识事物时要再三回味思辩,要用理性的头脑调控感情因素,以求“举一隅而三隅反”的效果。

“文如其人”,要写好一篇饱含情趣的文章,必须先培养自己豁达乐观,积极爽朗的性格与气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美好的情趣存在于不断追求人生真知的曲折路途中,真正懂得欣赏生活情趣的人一路行来,不管寒来暑往,总会感觉如“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世说新语·言语》)。感受人生情趣,确实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个中精妙滋味是需要自己去切身体会的。

浅 谈 作 文 意 趣 的 拓 深

黄陂区祁家湾街五岭中学黄俊峰

第五篇:茶中岁月 三分意趣七分福

茶中岁月 三分意趣七分福

转载凤凰。博客

记得余光中在《寻李白》中唱道:“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看这酒中裹挟的豪气与侠骨,令我十分追慕。我不善饮酒,却从茶里尝出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味。

不知从何时起,爱上了喝茶,茶有健身、解渴、疗疾之效,又富欣赏情趣,还可陶冶情操,是五花八门的洋饮料所无法比拟的。

独坐时,我会好好地沏上一杯茶,看着袅袅升起的热气,不由自主地将手中的茶移近鼻尖,张开鼻翼深深呼吸,不放过一丝的香气,再端到唇边呷上一小口,任清清浅浅的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充溢齿颊,心头的思绪便随着那丰醇的滋味吞咽而下,心情异常轻松、平静;闲来没事,邀上三两朋友,坐在一起,拿出讲究些的茶具,煮开一壶水,徐徐注入加了茶叶的茶壶,在“嗤嗤”声中,看着细碎的芽叶在壶中浮动翻飞,幽香扑面,可以不必说话,但彼此心灵早已沟通。

古人云:“独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饮茶时人不需要太多,煮茗叙旧、品茶抒情,是最理想的情形。但也有例外,那就是中秋月明星稀之时。记得去年中秋,我们一行十多人在酒足饭饱之后,浩浩荡荡进入古色古香的阳明祠,阳明祠依山而立,翠树环绕,风动婆娑起舞,沙沙有声,亭廊相接,芳草相伴,在这样的环境中品茶岂不意趣盎然?

对于茶叶的种类,我的习惯是夏日喝浅翠碧清的都匀毛尖、龙井;春秋两季喝汤色黄橙艳丽的铁观音;冬天则喝香浓醇厚、深红色的普洱,有一种在寺庙里修行的幻觉。

至于喝茶的器具,因人而异,只要自己喜欢便好,质地有紫砂、玻璃、白瓷、青瓷等等。我有一个极其喜欢的白瓷茶杯,上书两行绿色的小诗:“悠闲生活笔数支,逍遥岁月茶一壶”,这是我崇尚的生活方式,我觉得人若能过上几年这样的日子也不枉此生。鲁迅曾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饮茶的艺术注重甘、清、活、闲,人的心境通过这种领悟的过程变得空灵而飘逸,饮茶的哲学在于让人轻松、宁静、自在,既可自得其乐,亦可与人分享,借一杯清茗作心灵的沟通。

在我们今天这个喧嚣繁杂的尘世中,我们都需要一杯好茶,来洗涤心上的烦恼与尘埃,抚慰我们的心灵。捧一杯茶在手,听一首好的音乐,看一本好书,在平淡的生活中享受生活的乐趣,这便是我的所求。也许茶尚未入口,我早已醉了。

下载古诗意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意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欣赏(范文大全)

    (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第1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名山大川各具特色,山水画的根源,便......

    旧题材写出新意趣的力作(推荐)

    旧题材写出新意趣的力作 ——《披着羊皮的狼》歌词赏析 (554300)贵州省铜仁一中李和平 (在引导学生借鉴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识作为语文学习和写作的源泉时候,我让学生欣赏当时为......

    我在意趣的路上独行杂文随笔(推荐)

    借着外出办公事儿的时候,抽空在晴暖的时光里偷个闲。忙活了好多天的棘手的事情,眼看着就要尘埃落定了。挑战性的工作,于我是难得的,我尽管抱怨,但心里却觉得比每日枯燥乏味的工作......

    “实施意趣教学,构建绿色课堂”课题阶段研究工作计划

    一、课题概况通过前面的系列研究活动,我们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在上一阶段, 我们重点开展了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研究。围绕刘俊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一课展开研讨,并针对文......

    古诗

    劝 学 颜真卿(qīng)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白首:人老了,指老人。译文: 是指勤劳......

    古诗

    古诗词诵读及课外名著常识测试题 一、填空(60分) 1.古往今来,当人们身处困境,进退两难时,便自然而然吟咏起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 ,。 2.咏雪,古今多少人,惟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

    古诗

    语文1.2:1 春晓春晓 作者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夜里迷迷胡......

    古诗

    一、古诗应用题: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4.有时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