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二政治小题二 新人教版必修4

时间:2019-05-15 00:0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二政治小题二 新人教版必修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二政治小题二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篇: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二政治小题二 新人教版必修4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4高二政治小题二 新人教

版必修4

一、填空

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自然界,人类社会,意识)

2.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物质根本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4.离开物质谈运动属于 ;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 5.物质世界是 与 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属于 ;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

6.规律的特点包括: 7.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是 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是 ;意识是人脑的。

8.意识不是主观想象的产物和缺乏依据的推测,是因为

9.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这说明实践具有 性

10.之所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11.认识的特点包括

12.通过“嫦娥三号”探月,延伸人类的认识,这体现的哲理是 13.中国应本着“开放合作”的精神参与国际竞争,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性 1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句话反映的哲理是 15.对市场的 作用的认识由最初的“基础性作用”重新定义为“决定性作用”,体现了

哲理。

16.解决养老问题必须立足国情,这句话体现的辩证唯物论的 哲理。17.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这一观点错在

二、判断

1.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2.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3.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4.飞矢不动

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6.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

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8.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9.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 10.客观实在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1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互制约 12.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13.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14.规律一旦被科学研究发现,便具有客观性 15.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

16.人们的立场和实践不同,产生的认识一定不同 17.客观与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8.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19.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20.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2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2.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三、选择

1.在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照镜子”既是关键步骤,也是重要方法,必须有“素颜”照镜子的勇气和照好镜子的决心。“素颜”照镜子体现了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C.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有人认为:穿名牌衣服能带来自信和能力。与此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理在气先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存在即是被感知 D.天不变,道亦不变

3.欧洲两位物理学家因1964年预言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而获得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通过强子对撞实验已探测到该粒子的存在。这说明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D.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2013年12月2日,在我国航天科技人员的努力下,承载着中国探月新梦想的“嫦娥三号”准确进入预订轨道,随后又成功落月,“嫦娥三号”着陆器与与“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分离,“玉兔号”开始了月球探索之旅。这表明

A.直接作用于客观世界并使之发生改变,是意识能动作用的突出表现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和创造规律 C.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被人认识和利用的

D.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就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 5.人体褪黑激素一般在黑暗条件下分泌,有助于调节和促进睡眠。而科学研究发现:以iPad为首的便携式数码设备会促发睡眠障碍,从数码荧屏投射出的光线会抑制褪黑激素的产生,从而扰乱人体生物钟。这一研究表明 A.规律因人的需要而发生变化

B.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制约和调节作用

D.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感应的特性

6.(2014江苏高考)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7.(2014江苏高考)201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 说明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8.针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完善人口政策,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9.美国埃默里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合作,证明让干细胞携带氧化铁纳米粒子,通过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后,用磁铁能吸引这些细胞到达身体特定位置。科学家用磁力驾驭干细胞表明

①人的意识具有选择性和创造性 ②对干细胞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③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是复杂的

④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变成现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 11.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若,即己经观念地存在若。”马克思这一论述表明

A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B .意识先于客观事物而存在 C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2.古希腊有个叫欧布利德的人,有一次借了邻居的钱,一个月后,邻居要他还钱,他赖账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上个月向你借钱的我了。”邻居把他打了一顿,他要去告状打官司,邻居对他说:“你不是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吗?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刚才打你的我了。”欧布利德无话可说。故事中这个叫欧布利德的人()。A.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否认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B.夸大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C.把运动看成是精神的运动,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也承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13.WiFi 依赖无线电波传输,设备稀有、昂贵、辐射强、效率不高,且存在网络信息安全隐患。德国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哈斯提出了一种叫“LiFi”的新型网络信号传输方式,利用丰富、廉价的光线来无线传输数字信息,获得了更快更安全的传输效果。这表明

① 认识产生于人们实践的需要 ②人们现念中的存在通过实践可以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 真理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条件 ④人类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4.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15.(2014上海高考)周恩来总理曾说:“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真理是人们()

A.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B.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

C.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6.2013年12月15日晚,正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进行互成像实验,“两器”顺利互拍,“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前,“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已完成地月轨道转移直接发射技术等6大技术验证,为此次成功落月提供了经验,这说明:

①人们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获得成功 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探月活动成功的根本因素

③科学实验活动能够检验人们认识的正确与否 ④人的认识将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完善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远古时代,人类只能用肉眼观测天体,美丽的月亮让人产生了无限遐想,望远镜的发明让人类能够看到月球表面的高山,环形山和平原,首次向世界展示了月球的概貌,阿波罗飞船登月以来,人类对月球探测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多少世纪以来的地面观测,人类探月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的目的和归宿在于获得真理性认识

②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在每个时期的认识是有限的 ③认识的发展需要实践为其提供必要的认识工具

④人类的认识能力决定着实践活动的内容,规模和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2013 年12 月 2 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成功发射,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专家表明人类对月球的深入认识仍尚需时日。人类对月球的深人认识仍尚需时日,说明

① 认识要受到一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 ②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 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19.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从根本上是因为

A.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B.认识受各种主观条件限制,具有反复性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无限变化发展的 20.“风起于青苹之末,止于草(林)莽之间”是古人观察自然得出的结论。后来证实,气压梯度力是产生风的直接原因;现代科学证明,太阳辐射是风产生的根本原因。对风成因的不同认识说明

A.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D.真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1.从消费方面看,还应当承认,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制约着消费需求的增长。比如,长期形成的节俭习惯在很多中老年人群中还普遍存在,有钱不花的现象在这些人群中还比较普遍。上述材料蕴涵的唯物论道理是()。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错误的认识对实践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2.要从根本上解决消费问题,必须从长计议,通过深化各领域的改革,建立起能够保证消费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从哲学角度看,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办事情要想成功必须()。①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规律制约

③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④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第二篇: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政治12月月考试题

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B1.“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其意思是说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具体科学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是世界观,各门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B2.托马思·阿奎纳说:“凡事物运动,总是受其他事物推动……最后追到有一个不受其他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这一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B3.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说“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看,实质上是认为 A.世界是由人创造的

B.思维决定存在

C.存在决定思维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C4.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主要说明 A.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B.自然、社会和意识具有相同的本质 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D.物质是整个世界唯一的存在方式

D5.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这一观点否认了

A.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A6.近年,很多幼儿园为迎合家长需求,大搞知识教育、“神童”教育,幼儿园“小学化”趋向愈演愈烈。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其错误在于没有看到

A.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D7.右面漫画中“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A.是正确的,因为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B.是正确的,因为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C.坚持了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D.没有全面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D15.古语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启示我们要 A.尊重客观规律 C.把握矛盾对立

B.促成事物质变 D.注重量的积累

A16.俄罗斯名言说:“忘记过去,失去一只眼睛;沉溺于过去,失去双眼。”这启示我们 A.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C.矛盾的实质是差异和对立

B.发展的实质是矛盾的转化 D.质变的实质是事物的飞跃

D17.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基于它对世界的理解,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两者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

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C.是否承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D.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泉和动力

C18.改革开放30年多,国人思想观念发生了三大转变:对待财富的态度——从“不敢富”到“求富”;对待人的态度——从“物大于人”到“以人为本”;对待自然的态度——从“人定胜天”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国人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知识结构的变化 C.社会存在的变化

B.根本利益的变化 D.社会意识的变化

A19.北京85后小伙闫帅,选择了一份大多数同龄人都不会选择的工作,以一己之力独自撑起一家养老院,照顾114位老人,并发誓办一个人人都住得起的养老院。这告诉我们,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

①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④在实现自我满足的同时回报社会 C.①③

D.②④ ③以社会的承认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A.①② B.③④

B20.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2013年10月16日获得了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捐赠奖”。他带领恒大人积极投身民生、扶贫、赈灾、教育、环保、体育、文化等慈善公益事业,先后捐款超22亿元。许家印的事迹启示我们

A.为社会作贡献就必须放弃个人利益 B.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C.能力卓越的人才能创造出卓越人生 D.精神贡献的价值大于物质贡献的价值

A21.“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有谁相伴。”这一观点表明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能完全脱离社会 ②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 ③人生价值的实现要充分发挥意识创造性 ④人生价值的实现依赖于特定的人际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A22.指纹等信息被广泛用于身份证,在提高了身份证防伪性的同时,也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这表明

A.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B.矛盾是始终无法解决和克服的 C.事物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D.矛盾次要方面有时会起主导作用

A23.2013年7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指出,2013年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但经济环境错综复杂,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存,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①既要抓主流,也不能忽视支流 ②既要抓主要矛盾,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③既要看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也要看到其前进性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24.“不管一部好莱坞电影中有多少中国元素,它所讲的永远是美国故事,体现的也永远是美国人的价值观。”这启示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①必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抵制文化交流 ②必须推动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③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④要增强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C25.“世界就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从文化视角看,这句话要表达的思想是 A.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融合 B.文化一体化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C.尊重文化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D.色彩斑斓的文化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B26.《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人物》:陈小旺,三十万洋弟子,让国粹走出国门造福人类,开创了太极文化的新境界;梁冰,年过八旬,还在为推广华文教育奔波……获此殊荣,是因为他们的行为

①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增强了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A.①②

D.③④

②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④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C.②③

B.①④

C27.对于传统艺术或者前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这是因为 A.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B.没有创新就没有继承

C.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D.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B28.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 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C29.“中国梦”、“土豪”等网络热词层出不穷,这些热词折射出一定时期内网民普遍关注的社会事件和现象,反映了网民对现实社会的观点和立场。这表明 A.人们的灵感是文化创造的泉 B.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D.文化创新使民族文化繁荣

D30.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B.两岸文化同根同

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B31.歌曲《走向复兴》唱道:“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在崭新的道路上。我们是优秀的中华儿女,谱写时代的新篇章。我们迎着风雨向前走,万众一心挽起臂膀,我们要把亲爱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富强。前进,前进,向前进,肩负民族的希望。”这体现了 ①团结统一的精神

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③爱国主义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④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32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留一段距离,而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了 A.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C33.“每个人不管最后走到天涯海角,童年留在你血液中的东西,会对你的一生都发挥作用。”这一观点说明文化对人具有 的影响。

A.主动自觉 B.潜移默化 C.深远持久 D.受益终生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34.根据党中央部署,从2013 年下半年开始,将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书记指出,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冲锋陷阵、忘我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肯定和拥护,这是主流。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我们要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6分)

34.(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当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3分)意识

637.(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研究制定新的考试招生方案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2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使高考制度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才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2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改革高考制度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2分)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2分)这一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2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先试点后推广,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

(3)高考制度改革要在继承中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3分)新的高考制度改革要吸收和借鉴古代考试制度和改革开放以考试制度改革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分)

第三篇: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天天练(7)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天天练(7)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古文阅读 题。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勉幼孤贫,早励清节。年六岁,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及长好学,宗人孝嗣见之叹曰:“此所谓人中之骐骥,必能致千里。”年十八,召为国子生,便下帷专学,精力无怠。同时侪辈肃而敬之。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每称有宰辅之量。

射策甲科,起家王国侍郎,补太学博士。时每有议定,勉理证明允,莫能贬夺,同官咸取则焉。

初与长沙宣武王游,梁武帝深器赏之,及帝即位,拜中书侍郎,进领中书通事舍人,直内省。自掌枢宪,多所纠举,时论以为称职。天监三年,除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参掌大选。迁侍中。时师方侵魏,候驿填委。勉参掌军书,劬劳夙夜,动经数旬,乃一还家。群犬惊吠,勉叹曰:“吾忧国忘家,乃至于此。”六年,除给事中、五兵尚书,迁吏部尚书。勉居选官,彜伦有序。既闲尺牍,兼善辞令,虽文案填积,坐客充满,应对如流,手不停笔。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服其无私。

又除尚书仆射、中卫将军。勉以旧恩,继升重位,尽心奉上,知无不为。寻加中书令,勉以疾求解内任,诏不许。患脚转剧,久阙朝觐,固求陈解,诏许疾差还省。

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軿;如不才,终为他有。”及卒,帝闻而流涕。谥简肃公。

(选自《南史•徐勉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便下帷专学,精力无怠

怠:疲倦 B.莫能贬夺

夺:抢夺

C.直内省

直:值班

D.尝与门人夜集

集:举行宴会 答案()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勉“清节”的一组是(3分)下帷专学,精力无怠

②自掌枢宪,多所纠举

③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

④应对如流,手不停笔

⑤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⑥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答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勉虽然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在求学期间不仅受到族人“人中之骐骥”的赞扬,而且受到官员“有宰辅之量”的称誉。

B.梁武帝非常赏识徐勉,把他提拔到重要的位置,徐勉则知恩图报,对梁武帝尽心尽责,忠于职守,甚至忧国忘家。

C.徐勉因病多次请求卸任,梁武帝先是不允许,后来允许他回家养病并且探望亲人。这足以看出梁武帝对徐勉的器重。

D.面对门客、老友的进言,徐勉对遗产有着自己的看法:“清白”重于“财产”,子孙有才自能获财,无才,财终将为他人所有。

答案()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年六岁,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5分)

(2)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5分)

(选自《江苏省阜宁中学、大风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1.B/夺:改变

2.B /①表现徐勉的“勤学”;②表现徐勉的“称职”;④表现徐勉的“为官才能”。

3.C/应为后来允许他回家养病探望亲人

4。(1)六岁时,恰逢连绵大雨,家人祈祷放晴,徐勉随意

写了一篇祷文,竟被有名望有学问的老人称道。

(得分点:属,恰逢;霖雨:连绵大雨;霁,雨后放晴;率尔,随意;见称耆宿,被有名望有学问的老人称道)

(2)徐勉虽然身居显要职位,但不经营产业,家里没有积蓄,他将俸禄分送出去以供养穷困的亲族。(得分点:虽:虽然;营:经营;畜积,积蓄;奉,通“俸”,俸禄;“贫乏者”是后置定语)参考译文:

徐勉字修仁,是东海郯人。徐勉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很小就自我勉励,恪守高洁的节操。六岁时,恰逢连绵大雨,家人祈祷放晴,徐勉随意写了一篇祷文,竟被有名望有学问的老人称道。年龄稍大后喜爱学习,同族人徐孝嗣见到他赞叹说:“这就是所说的人中的骏马,一定能到达千里之外啊。”十八岁时,被召为国子生,他就闭门苦读,专攻学业,精力很好,不知疲倦。同辈人都对他肃然起敬。祭酒王俭每次见到他,都用目光送他离去,说:“这个人不是普通人。”常称赞他有宰辅的气度。

考试取士时入选甲科,被授予王国侍郎的官职,又补为太学博士。那时每当有事要商定,徐勉就依据当时社会认可的情理判断事情正误,严明而恰当,没有谁能够加以批评使之改变,一同为官的人都效法他。

起初,徐勉跟长沙宣武王交好,梁武帝很器重赏识他。等到梁武帝即位,徐勉被授予中书侍郎的职位,又晋升而被授予中书通事舍人的官职,在内省当值。掌管国家法令以后,督察举发的事情很多,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称职。天监三年,被任命为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参与掌管吏部选官。后迁任侍中。当时,梁军正入侵魏国,候坞驿站传来的文书堆积如山。徐勉参与掌管军事文书,日夜劳累,常常几十天才回一次家。回家时群狗惊叫,徐勉叹息说:“我忧国忘家,才到了这地步。”天监六年,被授官为给事中、五兵尚书,迁任吏部尚书。徐勉担任选官,办事符合常道,有条有理。既熟习文辞,又擅长辞令,虽然公文案卷堆积,宾客满座,但他应对自如,手不停笔。他曾经跟门客夜间举行宴会,有个叫虞皓的门客请求做詹事五官。徐勉端庄严肃地回答说:“今晚只可谈风月,不应说及公事。”所

以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无私。

又被任命为尚书仆射、中卫将军。徐勉因为旧恩,先后升任重要职位,他尽心为国,知晓的没有不去做的。不久又担任中书令,徐勉因病请求卸去朝廷中的重任和要职,皇帝下诏不允。(后来徐勉)脚疾加重,很久没能朝见君王,(于是)坚决陈奏请求解任,皇帝下诏允许他病愈后返归台省。

徐勉虽然身居显要职位,但不经营产业,家里没有积蓄,他将俸禄分送出去以供养穷困的亲族。门客、老友有人随口进言,徐勉就回答说:“别人把财产留给子孙,我把清白留给他们。子孙如果有才,就会自己取得财物;如果没有才,财产终究要为他人所有。”等到他去世,皇帝听说后流泪痛哭。谥号为简肃公

第四篇: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政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4高中政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学案 新

人教版必修3 【高考考点】

1.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完整表述)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概括出主干)【学习过程】

一、精华回放

复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合作自学:(我们是学习的主人,虚心求教,善于质疑,学会交流,懂得分享)1.有人认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同意吗?你是如何理解文化的内涵的?

2.试列举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如何理解文化的社会作用?

3.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试举例说明)

4.如何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质疑解惑

简要列出组内自学的疑点,在黑板列出或告诉老师。

四、互动探究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②张家界、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④大汶口文化遗址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⑥克隆技术 ⑦伦理道德观念 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⑨乡镇企业 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 2.辨析: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五、精彩展示(对照考点展示你掌握较好的主干知识)

六、迁移运用

1.当我们站在长城脚下时,感受到的是伟大的“长城精神”和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底蕴。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就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 B.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C.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2.一卷书香,一杯茶香,茶和书安静地交汇,构成了一幅温馨的图画,给人以从容淡定之感。这说明人的文化素养: A.是与生俱来的 B.要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来培养 C.是由人的价值观念决定的 D.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方式

3.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具有双重口味,并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4.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有人形象地把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划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支配、控制、盘剥“躯干国家”。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A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C.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 D.我国的文化已成为物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6.崇高的精神震撼心灵,感人的力量催人奋进。红色书籍那些真实的人和事,无疑会带给今天人们的内心世界以极大的充实,成为我们共克时艰、迎接挑战的精神力量。这说明:

A.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直接改造世界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产品

D.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7.下列选项中能够使我们直接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的是: ①加快转变社会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通过红色阅读,加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③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④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①② B.③④ 8.下列活动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B.参观军事博物馆 C.到电脑城购买电脑 D.农民种田

9.(2013江苏)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关注,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13全国Ⅱ)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这表明 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B.文学创作时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C.“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 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

C.②③ D.①④

第五篇: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 文言文 句式导复习学案2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 文言文 句式导复习学案【学习目标】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类型,能根据语境进行辨别及准确翻译。【考纲解读】 “不同的句式”,包括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等。【知识链接】《最高考》P63--65“答问互动” 【考点透析】

特殊句式之倒装句之三——介词短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修饰谓语的成分,有两种,放在谓语之前是状语,放在谓语之后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谓语后面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放在谓语后面的状语绝大多数是介词短语,这样的情况我们称之为介词短语后置。按照介词短语修饰谓语的不同作用,我们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介词短语表示谓语的方式。

例1.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高祖本纪》 “啖”是动词,“以利“是介词短语作状语,表示动词的方式。翻译时按把介词短语提前,“以利啖”。整句话可译为:派郦生、陆贾去游说秦将,并利用财利进行引诱。例2.淳于髡说之以隐《滑稽列传》 “说”是动词,“以隐”是介词短语作状语,表示动词的方式。翻译时按把介词短语提前,“淳于髡以隐说之”。整句话可译为:淳于髡用隐语劝谏齐威王。

介词短语表示谓语的原因。

例1.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返也《屈原列传》

“以劝怀王入秦而不返也”是表示原因的介词短语,“咎”是谓语动词。翻译时要将介词短语引导的原因提到整个句子的前面。整句话可译为:因劝怀王入秦而怀王没有回来,楚国人民就完全归罪于子兰。

介词短语表示谓语的时间。

例1.文采不表于后也《报任安书》 以身死之后文章不能留传后

“于后”是介词短语作状语,表示动词的时间范围.“表”是动词谓语。翻译时按把介词短语提前,“文采于后不表也”。整句话可译为:文章不能在后代流传。

介词短语表示谓语比较的对象。例1.便于砥柱之漕《河渠书》 “便”是谓语,是比较的点,“于”引出比较的对象“砥柱之漕”。翻译时按把介词短语提前,“于砥柱之漕便”。整句话可译为:比经砥柱漕运方便。例2.异于群子《鲁周公世家》

“于群子”是表示比较的介词短语.“异”是表示比较的谓语。翻译时按把介词短语提前,“于群子异”。整句话可译为:比其他兄弟强。

5.介词短语表示谓语的地点。

例1.又于秦军战于蓝田《高祖本纪》 “于蓝田”是介词短语作状语,引导地点。“战”是谓语动词。翻译时按把介词短语提前,“又于秦军于蓝田战”。整句话可译为:再次和秦军在蓝天作战。例2.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自序》 “于河洛之间”是介词短语作状语,引导地点。“见”是谓语动词。翻译时按把介词短语提前,“于河洛之间见父”。整句话可译为:在黄河、洛水之间拜见父亲。

6.介词短语表示谓语的工具。

例1.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高祖本纪》 “以组”是介词短语,表示谓语的工具,“系“是动词谓吾。翻译时按把介词短语提前,“以组系颈”。整句话可译为: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带系着脖子。例2.席以露床,啖以枣脯《滑稽列传》 “以露床”“ 以枣脯”是介词短语,表示谓语的工具,“席”“ 啖”是谓吾。翻译时按把介词短语提前,“以露床席,以枣脯啖”。整句话可译为:用没有帷帐的床给它做卧床,用蜜饯的枣干喂养它。7.介词短语表示谓语的对象。例1.至孝于鬼神《夏本纪》

“于鬼神”是介词短语,表示谓语动作行为的对象,“孝”是动词谓吾。翻译时按把介词短语提前,“于鬼神至孝”。整句话可译为:对祖先神明的祭祀却很丰厚尽礼。例2.告纣之罪于天《鲁周公世家》

“于天”是介词短语,表示谓语动作行为的对象,“告"是动词谓吾。翻译时按把介词短语提前,“于天告纣之罪”。整句话可译为:向上天和殷民昭布纣的罪状。

【自主练习】

翻译下列各句,注意特殊句式。

1.与籍避仇于吴中《项羽本纪》

译:

2.何以自于后世哉《孔子世家》

译:

3.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

4.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译:

5.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太史公自序》

译:

6.乡射邹峄《太史公自序》

译:

7.送子以言《孔子世家》

译:

8.比于戎翟《六国年表》

译:

9.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击秦,战于蓝田《屈原列传》

译:

10.浮于沅,湘《太史公自序》

译:

答案:

1.和项籍一起在吴中躲避仇敌。

2.我凭什么来让后世了解和认识我呢。

3.他凭勇气在诸侯国之间闻名。

4.对于国家治乱的道理很明白清楚,对于应对的言辞也很娴熟。5.回来后与武安君一起被赐死在杜邮。

6.在邹县、峄山参加乡射之礼。7.送你几句话吧。

8.把它和戎翟相比。9.怀王于是征发国内所有的军队,攻击秦军,在蓝田交战。

10.浮在沅水、湘水上泛舟。特殊句式之四——被动句

所谓的主动句、被动句是根据现代语法划分的。谓语动词的语态表示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动作之间的关系:当句子的主语是谓语动作的执行者时,主、谓之间的关系称为主动语态;当句子的主语是谓语动作的承受者时,主、谓之间的关系称为被动语态。这样的句式称为被动句。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按照有无标志可以分为两大类:有标识的和无标识的。本文就按照这一标准把《史记》中被动句现象加以梳理。无标志的

这种被动句在形式上与主动句没有区别。主语的被动性质只能从意思上去理解.所以又称为意念被动句。这类被动句没有明显的标志,仅仅是动词的运用过程中产生被动的意思,所以在理解是只能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

例1.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例2。而如姬最幸。(《魏公子列传》)例3.信方斩。(《淮阴侯列传》)

例4.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太史公自序》)例5.文王拘而演《周易》。(《报任安书》)

例6.舜登用。(《夏本纪》)

二、有标志的

有表被动的虚词的标志的,主谓之间的被动关系除了依靠意义上的关系外,还借助于特定的形式标志的句子,叫有标志的被动句。现代汉语的被动句形式一般借助介词“被”来表示,古代汉语的形式被动句相对来说复杂些,主要有以下九种形式:

1.“于(於)”引导的被动句。这类被动句的构成,在及物动词后加上介词“于”(或“於”),用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形式为“及物动词+于+名词(施事者)”。

例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例2.不凝滞于物。(《屈原列传》)例3.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4.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赵世家》)例5.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报任安书》)

例6.学者牵于所闻。(《六国年表》)2.“乎”引导的被动句,这类被动句和“于”引导的一样,因为“乎”在引导被动句时解释为“于” 例1.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孔子世家》)3.“为”引导的被动句。这类被动句的构成,介词“为”的后面,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后面是及物动词。形式为“为+名词(施事者)+及物动词”。有时省去施事者。

例1.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屈原列传》)

例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刺客列传》)例3.何为为我禽。(《淮阴侯列传》)

例4.重为乡党而演《周易》(《报任安书》)例5.不能为容。(《孔子世家》)

4.“为……所……”引导的被动句.这类被动句的构成,“为”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并在动词前加上专门表示被动的动词词头“所”字,形式为“为+名词(施事者)+所+及物动词”。例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羽本纪》)

例2.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魏公子列传》)例3.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淮阴侯列传》)

例4.吏当广所失亡,为虏所生得。(《李将军列传》)5.“……为所……”引导的被动句。“为所”是“为之所”的紧缩形式。前面是动作的承受者,“为所”后面是动词。

例1.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例2.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李将军列传》)6.“见”引导的被动句。在及物动词前加表被动的助动词“见”,形式为“见+及物动词”。例1.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例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例3.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刺客列传》)

7. “见……于……”引导的被动句,助动词“见”引出动作行为,后面的于引出施事者。形式为“见+及物动词+于+名词(施事者)”。

例1.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管仲列传》)8. “被”引导的被动句,形式为“被+名词(施事者)+及物动词”。有时候省略施事者。“被”引导的被动句 一直沿用到现代。

例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9.“受” 引导的被动句,形式为“受+及物动词”。例1.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夏本纪》)

【自主检测】

1.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孔子世家》)A.管仲囚焉。(《管仲列传》)

B.不容何病。(《孔子世家》)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魏公子列传》)

D.管仲既用。(《管仲列传》)

2.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禾仅偃,大树尽拔。(《鲁周公世家》)A.中作而觉。(《河渠书》)

B.誓盟不信。(《六国年表》)C.魏申徙武蒲之军并攻昌邑,昌邑未拔。(《高祖本纪》)

D.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先即制人,後则为人所制。(《项羽本纪》)A.秦襄公始封为诸侯。(《六国年表》)

B.告纣之罪于天。(《鲁周公世家》)C.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太史公自序》)

D.九川涤原。(《夏本纪》)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使不辱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A.便于砥柱之漕。(《河渠书》)

B.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C.不得推择为吏。(《淮阴侯列传》)

D.知其不用。(《淮阴侯列传》)

【巩固检测】

《最高考》P68 2014南京、盐城期末“答太虚书”

【我的疑问】

附自主练习答案:

1.译为:靠谁救援呢?

2.译为: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 3.译为:没有哪一个不想寻求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臣来辅佐自己。4.译为:仍不觉悟也不责备自己。5.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 6.译为:他没有什么功劳,凭什么能主持定约呢!答案:

1.于是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士兵渡过漳河。

2.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门客。

3.陪侍在大殿上的臣子。

4.全部被封闭在里面的工匠和奴隶。

5.淮阴屠户中有个侮辱韩信的年轻人。

6.弟子和鲁国人在孔子墓地附近安家的有一百多户。答案:

1.C是主谓倒装句,其他各句都和例句一样是被动句。2.D是定语后置句,其他句都和例句一样是被动句。3.B是状语后置句,其他各句都和例句一样是被动句。4.A是状语后置句,其他句都和例句一样是被动句。

下载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二政治小题二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二政治小题二 新人教版必修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