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德 爱德(范文)

时间:2019-05-15 00:3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德 爱德(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德 爱德(范文)》。

第一篇:四德 爱德(范文)

【善行天下】四德.爱德

丈夫背上的女村医周月华—这位因患小儿麻痹症从小残疾的女人,依靠丈夫的后背完美诠释着医者仁心。20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在边远的小山村看病行医,造福一方百姓。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爬”遍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看病。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感动大地。(奉献社会方面)

第二篇:四德。孝德

四德.孝德

“为了奶奶,我什么都能做到!”这是个个子小小,弱不禁风,看起来让人心疼的女孩说的话,在同学们心中,她是个既有孝心又坚强的女孩。

一段时间里,班里的王丽一直迟到,时常还会出现旷课的现象,为此我进行了一次家访,通过这次家访,让我对这个小小瘦瘦的女孩有了重新的认识。奶奶常年卧病在床,父母在外地打工,王丽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烧火做饭,喂奶奶吃完饭后,自己才匆匆吃完饭准备上学,下午放学后,别的孩子写完作业就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可坚强的小王丽又要给奶奶洗衣服、做饭,伺候奶奶吃饭,晚饭后还要叮叮当当收拾家务,当一切收拾妥当,才开始拿出书本写家庭作业。。。“奶奶从小把我养大,现在她身体不好,我照顾她就应该像小时候他照顾我一样,为了奶奶,我什么都能做到!”我被她的孝心感动了,回到学校,召开了一次以孝心为主题的班会,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都对王丽的孝心佩服不已,并且都说要以王丽为榜样,做一个有孝心的好孩子。

第三篇:爱德事迹材料

以实际行动做好教育事业

————“爱德之星”单行材料

头闸九年制学校 黄金谱

黄金谱同志,现任教头闸九年制学校六年级语文兼班主任工作。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他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语言文明,举止端庄,以身作则,并用自己的品德言行来教育影响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讲敬业,比奉献,绝对听服从领导和学校的工作安排,对工作尽职尽责,敢挑重担。在工作和生活中本着学校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坚定个人利益服从学校的利益信念。长期担任学校班主任工作,且热爱班主任工作,关心、爱护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他在教育工作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寻求适应新形势下塑造人类灵魂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用爱作桥梁,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教育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师爱是一种无私的爱,爱得深沉、持久。学生对老师的爱往往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写出一篇好作文得到老师的褒奖,解开一道数学难题受到老师的赞扬,碰到困难和挫折老师伸出援助之手,犯了错误老师及时给予中肯的批评和诚挚的鼓励,一桩桩,一件件,都能在学生心灵中经久不息地泛起清纯的美丽的涟漪?? 他通过家访和校讯通向家长告知学生在校学习、纪律等情况,向家长发送温馨提示,获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家长又以短信的方式向他说明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仔细分析,再进行分门别类,然后因人而异制定计划,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有个学生叫陈明,升六年级时从西永惠转到头闸九年制学校,因为基础差,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作业不 能及时完成且书写很乱。基于这种情况,他及时与家长联系,请家长配合教育,通过与学生谈心,讲解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字词入手,从基础抓起,并鼓励他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学生慢慢的有了学习的信心和愿望,学习成绩也提高得很快,还给他发来短信:老师,你一天吃好点,高兴点,不要一天愁眉苦脸不高兴的样子。有一名叫海佳虎的学生,经常对其他学生粗声大喊,态度蛮狠。通过向其他同学和村民了解,这个学生的父亲在三年前因为车祸丧生,这件事对他打击很大,致使他变得孤僻,爱发火,学习态度消极。针对这种情况,黄老师多次与海佳虎谈心,劝说其正确面对人生中的不幸,列举多个实例启发引导,逐渐打开了其心中顽结,从此,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发言,关心班级事务,性格变得开朗活泼了,经同学们选举,他还担任了班长职务。班里有个叫徐佳荣的女生,习惯于经常向同学借钱买吃零食,甚至借钱不还;黄老师了解事情原委后,没有直接批评,而是例举了多起民间经济纠纷造成的危害,以事实证明“积小恶而成大罪”的道理,引导其正确处理与同学的人际交往,懂得同学间相互帮助,情谊无价,相互关爱的道理。此后,这个学生再没发生类似的事件,并能主动帮助他人,关心班级事务。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他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找准教育后进生的切入点。有一个从西永惠来的叫赵国栋的男生,由于基础差,基本上不识字,不能够读完整一篇课文,但他体育好,尤其擅长调高和跳远,黄老师利用他在运动会上的优异表现,启发他学习如同运动,只要掌握方法,努力学习,学习成绩也会像跳高、跳远一样出色。现在这个学生虽谈不上有飞跃性变化,但至少学习比以前更主动,有时不懂的问题也会请教老师和同学了。

在“学困生”教育工作中,他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建立人格平等的师

生关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努力发扬学生的闪光点,尤其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任何情况下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更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例如,部分学生(余小静、王浩、王英杰)存在学习上畏难,心理上自卑的弱点,针对此情况,他经常利用休息及课余时间,采取个别谈心和征询意见的办法,鼓励他们进步,还发动三人小组的同学热情关心他们,为他们的进步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虽然他们偶尔举一次手,说话声音还是那么小,但他还是把它看成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在课堂上公开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课后再找他们个别谈话,严肃指出他们练习存在的问题,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并不厌其烦地辅导他们改正错误。对于接受能力弱、基础差的学生,教师的着眼点首先是在课堂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加强对后进生课堂上的巡视辅导,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同时发现他们的进步时,及时给几句鼓励性的表扬,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如果你再认真些,一定会更好”;“你进步这么快,老师感到很高兴”;“继续发扬”,等等。由于教师处处为“学困生”的转化创设了有利条件与环境,给他们更多的“偏爱”,换取了“学困生”对自己的信任,逐步形成了一个“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的良好气氛。

作为一名教师,他深知学习是终身大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利用工作之余,研读魏书生老师的专著,学习《宁夏教育》,阅读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虚心学习老同志的教育教学经验,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十几年来,他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班主任工作》、《教师心理素质专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理论书籍,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同时主动参加教学基本功训练,在几 年中系统地参加了《五项基本功训练》、《教学技能综合训练》。积极参加县教体局举办的教师综合素养大赛,成绩良好。

平时,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并多次在县和学校举行的文艺活动中获得优秀节目奖,受到各级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2009年,他指导学生周亚楠参加县级“我爱家乡石嘴山”主题演讲比赛中获三等奖;2010年,他指导学生参加学校“经典诗词诵读”比赛中获一等奖;2011年,他指导学生包进程参加学校“孝敬父母”主题演讲比赛获一等奖,合唱《我向党来唱支歌》、《长歌行》获团体三等奖。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他教学上更是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广采他山之石。他先后参加县骨干教师培训,多次参加教材培训,聆听专家报告,吃透教材编写意图,自己付诸行动。课前,他围绕课改理念,深刻领会课标内涵,准确把握、认真钻研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课堂中,他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阅读教学中做到融整体把握、突出重点、品味语言、领悟写法、为一体,实现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他的课因学生个性的张扬而美丽,因教学理念的前卫而精彩。他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他热爱教育事业,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千方百计地改进教学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在课堂中进行高效课堂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他以实际行动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曾先后向红岗小学和永惠小学的贫困生捐款捐物。2008两基国检时向头闸小学捐款200元。平时教育学生要关心家事和国事。汶川地震后,在给学生讲解防震知识的同时,告诉他们“大爱无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道理,率先捐款并号召学生为灾区献爱心。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学生先后向受灾地区捐款捐物。教育他们关爱别人,就是关爱周围所有的人,关爱社会,关爱人类。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他从点滴去关爱他人,当同事发牢骚时,他与之谈心、安慰;当同事生病了,他主动去探望;当同事在教学上感到惘然时,他给予指导?? 总之,他将用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默默地奉献着。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用实际行动体现人民教师的先进品质,在平凡伟大的岗位上做出突出的业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填上一块坚实的基石。篇二:最美乡村事迹材料

以爱养德,甘于奉献------爱德标兵事迹材料 蒋加胜,男,汉族、1979年出生,本科学历,2005年参加工作,现任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蒋老师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已经在农

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十几个春秋。他十几年如一日,以校为家,爱生如子,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小学毕业班教学。他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以爱养德,甘于奉献。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一、细心关爱,耐心帮助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内心。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

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蒋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蒋老师每年都带毕业班,在蒋老师所在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比如,班里有个男孩叫陈庆祥。他很聪明,但是就不好好学习,并且很调皮。整天打架骂人,搞得班里乌烟瘴气,同学们都不喜欢他,蒋老师感觉这么一棵好苗子成不了材真是可惜,于是决心帮助他。首先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得知孩子是一个单亲家庭,上面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都在上学,家庭经济

特别困难,母亲忙于家务又无暇顾及他,在校同学们又看不起他,造成了孩子这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蒋老师了解了情况,首先耐心开导他一定要振作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家庭情况不好,成绩一定要同学刮目相看。然后在班里教育学生一定要互相帮助,尤其是一些特殊情况的孩子,我们是一个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这才是一个和谐班集体。课下,蒋老师不仅自己给予他物质帮助和精神方面的鼓励,还组织学生帮助他。慢慢地,他被感动了,开始努力学习,再也不惹是生非了,班里常常看到他认真学习的身影,后来陈庆祥同学的学习更是突飞猛进,他成了班里的优等生,还当上了蒋老师精挑细选的课代表。有时他还 帮助一些学生辅导功课呢?学生们也都很喜欢他了。在毕业考试时,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平邑一所有名的学校。他家里人对蒋老师千恩万谢,面对蒋老师陈庆祥更是痛哭流涕:“没有蒋老师的栽培,就没有我的今天。”

这样的例子在蒋老师身上很多很多,他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

二、恪尽职守、任劳任怨

任教八年来,蒋老师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他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历年来,因学校师资薄弱,蒋老师不仅担任毕业班班主任,语文、英语考试科目,还兼带全校体育、音乐课程,负责全校教务、安全等工作。尽管如此,他所担任的学科在全县区组织的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他辅导的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多次获奖,这要付出多少心血呀。2011年,在全县小学毕业统考中,他所任教的语文获得第一名。他本人也荣获了“市级教学成绩奖”、县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等光荣称号。

蒋老师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他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他是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是完美的乡村教师。篇三:2013年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汇总 2013年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汇总

一、全国助人为乐模范 李成环

李成环,女,汉族,1987年6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甘肃省兰州市二十四中学生活指导老师。

李成环作为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把帮助他人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在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关爱孤残儿童返回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兰州市二十四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作为生活指导老师,她和其他几名同事一同照顾着全校600多名学生的生活起居。尽管岗位平凡,尽管自己家里并不富裕,但李成环总是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一次下了几天阴雨,学生宿舍被褥受潮,李成环一个人将几个宿舍的被褥拿出去晾晒,自己累得满头大汗。学校地处农村,女生宿舍楼上下用水不方便,楼内厕所不能正常使用,学生夜间上厕所要到100米以外的旱厕,很多女生胆小不敢去。李成环知道后,不管下雨刮风,都拿着手电筒一路护送。她用自己的热心、细心和善良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李成环和丈夫龚大锬都非常热心公益,夫妻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无论在恋爱期间还是婚后,只要是关于孩子们的公益事业,他们都积极参与。得知青海玉树震区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缺少过冬棉鞋和学习用品,李成环和丈夫多方募集善款,购臵了700余双棉鞋和电脑、书籍等物品,打算在入冬前送到孩子们手中。当时李成环和丈夫还在蜜月之中,且已身怀有孕。由于路途遥远,丈夫曾劝她不要亲自去。但李成环坚持要和丈夫一起看望灾区的孩子,度过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新婚蜜月。2012年11月22日,她和丈夫与另外3位爱心人士前往玉树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返回途中遭遇大雪发生车祸,李成环因受重伤抢救无效,于2012年12月4日15时许不幸去世。李成环去世后,人们赞

誉她为?最美新娘?、?爱心天使?,以多种形式进行悼念追思和慰问。

李成环先后被追授青海省红十字优秀志愿者、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兰州市杰出青年志愿者、兰州市优秀青年、兰州市?三八?红旗手、甘肃省优秀青年志愿者、兰州市道德模范、甘肃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黄久生

黄久生,男,汉族,1965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

黄久生是700位鳏寡孤独老人们共同的儿子。那些得到他照顾的老人们,一提起他的名字,都会眼含热泪。他给老人们带来的温暖不仅来自物质,更来自他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黄久生是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6岁时母亲去世,留下黄久生和4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父亲走街串巷修锅补盆,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次,是乡亲们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把他们养大的。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13岁的小久生曾在一个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邻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满水。18岁出门打工,从建筑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实肯干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1996年起,每逢年节,家乡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伤残老人都会收到黄久生送来的衣被、米面、肉油还有现金,17年从未间断过,黄久生为此累计出资230多万元。2008年,黄久生投资45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设了一所敬老院。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的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包括养老送终。多年受黄久生资助的李鸿金老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活着你养我,病了你花那么多钱为我治病,我死前能见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黄久生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建设,先后为援建家乡小学、修

路、购臵医疗设备等捐款310多万元。在2008年5〃12汶川抗震救灾中,他个人先后捐款12万元。黄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面对遭遇困境的人,他总是慷慨解囊。他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 2.7万元、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万元。一位素不相识的女青年打电话给黄久生,说家里三口人患了癌症,黄久生当晚就筹集3万余元现金送了过去。这样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郑州打工多年的黄久生,看到老家来郑打工的人虽多,但比较分散,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权益被侵害的事时有发生。在黄久生的建议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他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散居在郑州市的56名农民工党员有了?娘家?。农民工党支部积极为农民工解决难题,仅讨薪一项,就为农民工讨回两千多万元。通过这个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农民工达一万多人,每年还为家乡带回1.5亿元的劳务收入。

黄久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何玥

何玥,女,壮族,2000年7月生,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

年仅12岁的何玥因患脑瘤去世,生前她作出无偿捐献器官的决定,使得三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她的无私与大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她被称为?最美女孩?,她的遗愿被称为?最美遗愿?。

何玥生前是一位品学兼优、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可爱女孩。她是家人和学校的骄傲,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她和同学们关系融洽,常常主动帮助解答作业难题,打扫教室卫生。她生活上很注意节俭,平时都是一毛、两毛地省下、攒着,几年时间竟积攒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零花钱;但

有一次,她在参加慈善活动时,却毫不犹豫地捐了出去。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少年,命运却遭受了重大不幸。2012年4月,小何玥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生命危险。第一次手术后,何玥病情有所缓解。她所在的学校获知后,师生们迅速展开爱心捐款,共募捐了2000元。当她得知父亲收下这笔捐款后,一再坚持要把钱捐献出去,她对父亲说:?还有人比我更需要这笔钱,应该用来帮助更困难的人。?9月初,何玥的病情突然加重,医生发现她小脑里的肿瘤已扩散到其它脑组织,生命垂危,最多能活三个月。11月初,当听说有个18岁的藏族小伙子因患有慢性肾衰竭来桂林求医,只有找到合适的肾源做移植手术才能挽救生命。何玥对父亲说:?爸爸,如果我死了,你就把我的肾捐给这个哥哥。?父亲一下楞住了,马上表示不同意。但何玥捐献肾脏的决心已定,反复向父母亲提起这件事,希望尽自己所能给别人生的希望„„慢慢的,父母亲勉强接受了。11月16日上午,经紧急抢救无效,何玥被医院诊断为脑死亡。满怀悲痛的父母含泪签署了《无偿自愿捐献器官申请书》,帮助女儿完成最后的心愿。随后,何玥无偿自愿捐献的两个肾被移植到藏族小伙子和桂林一位患者体内,肝脏则被立即送往上海,移植给一名重症肝病患者。小何玥的生命虽然消逝了,但她用自己的大爱使三位素不相识的病患者生命得以延续。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于器官捐献者,红十字会将给予家属一定治疗费和丧葬费救助。医院也提出给予何家一定的经济援助。尽管何玥的医药费花费10多万元,但其父母都婉言拒绝了。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彻彻底底地做到无偿捐献,才是真正为女儿完成了心愿,才是何玥助人为乐精神的最高体现。何玥荣获桂林市优秀少先队员模范、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少年道德模范、中央电视台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罗玮 罗玮,女,汉族,1986年10月生,中共党员,四川永隆实 业有限公司职工。她是我国器官移植史上无偿为陌生人捐肝的第一人。利用康复期间社会各界的捐款在广元市建起第一家老幼托管中心。汶川地震发生后,她志愿来到灾区全力救助受灾群众,用感人的义举书写美丽青春。2005年的一天,正在成都打工的罗玮,从媒体上得知四川省蒲江县妇女廖红霞患肝坏死急需换肝,便赶到医院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部分肝脏来挽救病人。但捐肝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手术失败或者留下后遗症,都将威胁罗玮的健康和生命。而此时国内尚无一例无偿捐肝者,她甚至写下了遗书:?如果我失败了,我想捐掉我所有健康的器官„„?罗玮的决定起初遭到家人和朋友的坚决反对,父母和哥哥专门赶到成都硬把她带回了广元。面对家人和朋友的强烈反对,罗玮耐心说服他们,最终取得大家的支持,成功地为廖红霞捐出一叶肝脏。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她和廖红霞均恢复良好。

罗玮无偿捐肝的义举,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她康复期间,各界人士为她捐款10多万元。除治病和营养开销外还剩3万余元,她又通过募捐,在广元市郊区建起了第一家老幼托管中心,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老人、小孩的生活起居和学习辅导等困难。2007年以来,她又动员家人拿出自家的房屋补偿款8万余元,在广元市龙山镇大牟村、双河乡场分别建起了?罗玮留守学生之家?。她还向社会发出倡议,争取3年内让全市所有农村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有一个温馨安乐的家园。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罗玮一方面安顿好托管中心老人们的临时住所和生活,另一方面主动到广元市072医院当志愿者,奔赴青川重灾区救助群众,并陆续接收青川受灾老人和儿童300余人到托管中心临时安臵。2008年5月,在抗震救灾中她光荣入党。2009-2012年,她帮助剑阁县的乡亲们引资数百万,利用闲臵土地,带动村民们种植核桃3000亩,大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篇四:2013年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汇总(整理版)2013年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汇总

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一、全国助人为乐模范

李成环

李成环,女,汉族,1987年6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甘肃省兰州市二十四中学生活指导老师。

李成环作为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把帮助他人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在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关爱孤残儿童返回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兰州市二十四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作为生活指导老师,她和其他几名同事一同照顾着全校600多名学生的生活起居。尽管岗位平凡,尽管自己家里并不富裕,但李成环总是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一次下了几天阴雨,学生宿舍被褥受潮,李成环一个人将几个宿舍的被褥拿出去晾晒,自己累得满头大汗。学校地处农村,女生宿舍楼上下用水不方便,楼内厕所不能正常使用,学生夜间上厕所要到100米以外的旱厕,很多女生胆小不敢去。李成环知道后,不管下雨刮风,都拿着手电筒一路护送。她用自己的热心、细心和善良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李成环和丈夫龚大锬都非常热心公益,夫妻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无论在恋爱期间还是婚后,只要是关于孩子们的公益事业,他们都积极参与。得知青海玉树震区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缺少过冬棉鞋和学习用品,李成环和丈夫多方募集善款,购置了700余双棉鞋和电脑、书籍等物品,打算在入冬前送到孩子们手中。当时李成环和丈夫还在蜜月之中,且已身怀有孕。由于路途遥远,丈夫曾劝她不要亲自去。但李成环坚持要和丈夫一起看望灾区的孩子,度过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新婚蜜月。2012年11月22日,她和丈夫与另外3位爱心人士前往玉树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返回途中遭遇大雪发生车祸,李成环因受重伤抢救无效,于2012年12月4日15时许不幸去世。李成环去世后,人们赞誉她为“最美新娘”、“爱心天使”,以多种形式进行悼念追思和慰问。

李成环先后被追授青海省红十字优秀志愿者、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兰州市杰出青年志愿者、兰州市优秀青年、兰州市“三八”红旗手、甘肃省优秀青年志愿者、兰州市道德模范、甘肃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黄久生

黄久生,男,汉族,1965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

黄久生是700位鳏寡孤独老人们共同的儿子。那些得到他照顾的老人们,一提起他的名字,都会眼含热泪。他给老人们带来的温暖不仅来自物质,更来自他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黄久生是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6岁时母亲去世,留下黄久生和4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父亲走街串巷修锅补盆,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次,是乡亲们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把他们养大的。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13岁的小久生曾在一个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邻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满水。18岁出门打工,从建筑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实肯干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1996年起,每逢年节,家乡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伤残老人都会收到黄久生送来的衣被、米面、肉油还有现金,17年从未间断过,黄久生为此累计出资230多万元。2008年,黄久生投资45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设了一所敬老院。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的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包括养老送终。多年受黄久生资助的李鸿金老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活着你养我,病了你花那么多钱为我治病,我死前能见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黄久生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建设,先后为援建家乡小学、修路、购置医疗设备等捐款310多万元。在2008年5·12汶川抗震救灾中,他个人先后捐款12万元。黄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面对遭遇困境的人,他总是慷慨解囊。他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万元、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万元。一位素不相识的女青年打电话给黄久生,说家里三口人患了癌症,黄久生当晚就筹集3万余元现金送了过去。这样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郑州打工多年的黄久生,看到老家来郑打工的人虽多,但比较分散,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权益被侵害的事时有发生。在黄久生的建议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他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散居在郑州市的56名农民工党员有了“娘家”。农民工党支部积极为农民工解决难题,仅讨薪一项,就为农民工讨回两千多万元。通过这个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农民工达一万多人,每年还为家乡带回1.5亿元的劳务收入。

黄久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何玥

何玥,女,壮族,2000年7月生,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

年仅12岁的何玥因患脑瘤去世,生前她作出无偿捐献器官的决定,使得三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她的无私与大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她被称为“最美女孩”,她的遗愿被称为“最美遗愿”。

何玥生前是一位品学兼优、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可爱女孩。她是家人和学校的骄傲,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她和同学们关系融洽,常常主动帮助解答作业难题,打扫教室卫生。她生活上很注意节俭,平时都是一毛、两毛地省下、攒着,几年时间竟积攒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零花钱;但有一次,她在参加慈善活动时,却毫不犹豫地捐了出去。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少年,命运却遭受了重大不幸。2012年4月,小何玥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生命危险。第一次手术后,何玥病情有所缓解。她所在的学校获知后,师生们迅速展开爱心捐款,共募捐了2000元。当她得知父亲收下这笔捐款后,一再坚持要把钱捐献出去,她对父亲说:“还有人比我更需要这笔钱,应该用来帮助更困难的人。”9月初,何玥的病情突然加重,医生发现她小脑里的肿瘤已扩散到其它脑组织,生命垂危,最多能活三个月。11月初,当听说有个18岁的藏族小伙子因患有慢性肾衰竭来桂林求医,只有找到合适的肾源做移植手术才能挽救生命。何玥对父亲说:“爸爸,如果我死了,你就把我的肾捐给这个哥哥。”父亲一下楞住了,马上表示不同意。但何玥捐献肾脏的决心已定,反复向父母亲提起这件事,希望尽自己所能给别人生的希望??慢慢的,父母亲勉强接受了。11月16日上午,经紧急抢救无效,何玥被医院诊断为脑死亡。满怀悲痛的父母含泪签署了《无偿自愿捐献器官申请书》,帮助女儿完成最后的心愿。随后,何玥无偿自愿捐献的两个肾被移植到藏族小伙子和桂林一位患者体内,肝脏则被立即送往上海,移植给一名重症肝病患者。小何玥的生命虽然消逝了,但她用自己的大爱使三位素不相识的病患者生命得以延续。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于器官捐献者,红十字会将给予家属一定治疗费和丧葬费救助。医院也提出给予何家一定的经济援助。尽管何玥的医药费花费10多万元,但其父母都婉言拒绝了。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彻彻底底地做到无偿捐献,才是真正为女儿完成了心愿,才是何玥助人为乐精神的最高体现。

何玥荣获桂林市优秀少先队员模范、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少年道德模范、中央电视台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罗玮

罗玮,女,汉族,1986年10月生,中共党员,四川永隆实业有限公司职工。

她是我国器官移植史上无偿为陌生人捐肝的第一人。利用康复期间社会各界的捐款在广元市建起第一家老幼托管中心。汶川地震发生后,她志愿来到灾区全力救助受灾群众,用感人的义举书写美丽青春。2005年的一天,正在成都打工的罗玮,从媒体上得知四川省蒲江县妇女廖红霞患肝坏死急需换肝,便赶到医院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部分肝脏来挽救病人。但捐肝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手术失败或者留下后遗症,都将威胁罗玮的健康和生命。而此时国内尚无一例无偿捐肝者,她甚至写下了遗书:“如果我失败了,我想捐掉我所有健康的器官??”罗玮的决定起初遭到家人和朋友的坚决反对,父母和哥哥专门赶到成都硬把她带回了广元。面对家人和朋友的强烈反对,罗玮耐心说服他们,最终取得大家的支持,成功地为廖红霞捐出一叶肝脏。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她和廖红霞均恢复良好。

罗玮无偿捐肝的义举,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她康复期间,各界人士为她捐款10多万元。除治病和营养开销外还剩3万余元,她又通过募捐,在广元市郊区建起了第一家老幼托管中心,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老人、小孩的生活起居和学习辅导等困难。2007年以来,她又动员家人拿出自家的房屋补偿款8万余元,在广元市龙山镇大牟村、双河乡场分别建起了“罗玮留守学生之家”。她还向社会发出倡议,争取3年内让全市所有农村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有一个温馨安乐的家园。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罗玮一方面安顿好托管中心老人们的临时住所和生活,另一方面主动到广元市072医院当志愿者,奔赴青川重灾区救助群众,并陆续接收青川受灾老人和儿童300余人到托管中心临时安置。2008年5月,在抗震救灾中她光荣入党。2009-2012年,她帮助剑阁县的乡亲们引资数百万,利用闲置土地,带动村民们种植核桃3000亩,大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罗玮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创优争先优秀共 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2年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

龚全珍 龚全珍,女,汉族,1923年12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莲花县甘家小学原校长。

作为开国将军的家属,龚全珍毅然放弃优越的都市生活,陪伴丈夫来到偏僻陌生的山村,几十年如一日,积极扶贫济困,支持乡村建设,把对家乡、对人民、对祖国的挚爱写在青山绿水间,刻在老百姓的心上。

龚全珍是已故老红军、开国将军、原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甘祖昌的夫人。1957年下半年,甘祖昌主动请辞解甲归田,返回家乡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做起了农民。甘将军逝世后,龚全珍用实际行动延续将军的梦想。几十年如一日,她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呕心沥血教书育人。生活并不富裕的她,经常捐款捐物帮助贫困学生。2003年,她应邀到凫村中学作 爱 国主义传统教育讲座,发现该校图书室书籍匮乏,立即购买了1000多册书籍送到该校。不久后,她又捐出2400元资助县关工委购买《激励永远》教育光盘捐赠给学校。这些年来,龚全珍与不少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她捐助的学生达百人之多,捐款金额10余万元。汶川、玉树地震发生后,她在女儿的搀扶下,分别将2600元和1000元特殊党费亲手交到县委组织部。

龚全珍经常说:“我没有特殊身份,但有一份特殊责任,就是要把甘老的精神传承下去。”为了这份特殊责任,离休后,她仍然关心着下一代的成长,走进学校、机关、部队、工厂,义务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没有人记得老人家去了多少地方、做了多少报告,但大家都记得,她从不要一分钱报酬,还经常自带馒头或面包,就着白开水当午饭。2011年,琴亭镇组建“龚全珍工作室”,聘请龚全珍做名誉辅导员,搭建起一个对党员 干部和社区居民进行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平台,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加入。她每周都会来到工作室,与群众沟通交流,帮助群众解决思想和生活上的问题。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甘将军离世后,她曾在县幸福院度过了5年。期间她从不把自己看作被照顾对象,而是当成院里的工作人员,帮忙打扫卫生、照顾他人,并拿出生活费给大家买营养品。龚全珍荣获江西省优秀共 产党员、江西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王结

王结,男,回族,1971年5月生,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残联盲协主席,爱德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13岁时的一场飞来横祸,让王结双目失明。面对人生的不幸,他以超常的毅力,借助盲文和录音自学考取大学、攻读研究生,在自己事业有成时,大力帮助其他残疾人和下岗职工实现就业创业梦想。王结原本在西吉县医院上班,有一个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为了帮助更多盲人走出一条生存之路,他下决心创办盲人按摩培训班,他带领几十名从没出过门的山村盲人,来到县城接受培训,寻求光明之路。按摩技艺需要大量实践,王结就让学员们在自己身体上练习。为了让学员们尽快就业,王结放弃固定工作,带领盲人兄弟姐妹去银川创业。他联系有关部门,搞调研,选店址,为了节省费用,有时晚上就睡在银川市中医院走廊的长条椅上。1999年9月,“爱德”盲人按摩诊所在银川亮相;2001年7月,王结创办的宁夏爱德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诞生。这是宁夏第一所残疾人职业学校,吸引了各地渴望自食其力的残疾人前来学习。学校以保健按摩培训为主,同时开设计算机应用、工艺品制作、siyb创业培训及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等培训项目。学校开办12年来,王结共培训残疾人等各类人员7000余人。帮助4000多人实现了就业梦想,300多名学员成功创业。王结热心公益事业,虽然家庭并不富裕,至今还与妻子住在出租房,但他为特困学员减免学费、补贴生活费及各类爱心捐款达50余万元。2003年非典肆虐,他为一线医护人员捐赠3万元的医疗按摩卡;汶川、玉树、芦山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后,他先后为灾区捐款4万多元。他经常带领师生到社区和福利院为困难家庭、孤寡人员义务查病、治病。2003年,爱德盲人按摩诊所员工金芳明查出患先天性心脏病,拿不出2万多元的手术费。王结知道后马上带头捐款5000元,其他按摩师也纷纷解囊,帮助金芳明顺利地做了手术。宁夏南部山区的盲人马世清、银川市民谢宝华,均在王结的无私帮助下,开办起自己的保健按摩所,脱贫致富,创业成功。王结的事迹被写入宁夏党史和地方中学课本,一位著名诗人称赞王结道:“不怨苍天不低头,潜研科技写风流。眼盲不信前途暗,心路光明耀九州。” 王结先后荣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宁夏回族自治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解黎明

解黎明,女,汉族,1925年7月生,中共党员,国家电网山西临汾供电公司离休干部。解黎明作为一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耄耋老人,15年间,将自己近一半退休金拿出来资助贫困学生和困难家庭,共捐资13.7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50名,贫困家庭33户。她已将助人为乐、奉献社会作为了一种生活习惯。1985年,离休以后的解老,本该享受平静的离休生活,可和老伴儿总想再为党的事业做点贡献。2000年7月1日,解黎明和老伴向临汾市尧都区区委和临汾供电公司党委写了一封信,以书面形式郑重承诺:在每年7月1日党的生日这天,每人拿出1000元,捐助贫困学生,直至两位老人离开人世。2002年6月,与她相濡以沫58年的老伴儿因病去世。7月1日 那天,她压抑着丧夫的悲痛,仍按时把2000元送到临汾供电公司机关党总支部书记手中。

老伴去世之后,解老的捐助更加频繁。她把自己家中的衣物和一台电视、一台热水器捐给了贫困山区,到临汾市妇联认领了5名失学女童,帮助她们完成9年义务教育。2006年,解老决定每年拿出1万元资助山西省内贫困县的大学生。2011年,解老再次承诺:每年再拿出1万元,资助十户贫困家庭。今年3月,88岁的解老参加完山西省十大感动人物颁奖典礼,在返回的途中,路过家乡平遥县香乐乡大羌村,带头捐资 1 万元,用于家乡水源建设,美化家乡生态环境。38载青春献岗位,27年夕阳红似火。原本可以安享平静的离休生活,她却开始了为民服务的新征程;原本应该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 , 她的心里却始终放不下失学儿童;原本能够使自己的物质生活更富足 , 她却为贫困家庭倾注了满腔热情。解黎明的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解黎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 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感动山西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孙茂芳

孙茂芳 ,男,汉族,1942年10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政委。

孙茂芳四十年如一日,学雷锋,做好事,无微不至赡养照顾了18位孤残老人,用自己的行动传递了一位退休军人的情怀操守,诠释了一名共 产党员的精神境界。1970年,孙茂芳到北京军区总医院工作后,发现医院所在的南门仓社区有许多困难老人和残疾人,便带领医生护士成立了30户家庭病房,开展上门包户服务活动,从此开始了助人为乐、敬老爱老历程。他先后赡养照顾18位孤残老人,为其中8位老人养老送终。他服务时间最长的是王炎老太太,连续照顾17年,直到老人90岁时为她送终。老人脾气古怪,对人有戒心,少有好话和笑脸,但孙茂芳始终像儿子对待母亲一样耐心。当老人卧床不起时,他陪床3年半,为她洗脚、端屎端尿。老人终于感动,临终前立下遗嘱,要把价值上千万的四合院和十几万存款赠送给孙茂芳,被他婉言拒绝。他对老人说:“我有责任照顾您一辈子,无权利要您一根草。”一位名叫高志云的孤老,儿去世后孤苦无依,孙茂芳得知后,承诺做老人的儿子,每天陪老人看2个小时电视,节假日用轮椅推老人外出观光。老人牙口不好,孙茂芳让老伴每天做些软饭软菜送到老人家中,连续送了11年。老人去世后,孙茂芳每年清明节都带着孩子去给老人扫墓,至今已经20年。在医院工作,孙茂芳还接触到很多病困家庭,促使他开始扶贫帮困公益行动。1998年起,孙茂芳每月从工资收入中拿出500元建立了家庭助困金,后来增至1000元。河北农民卫福安,女儿6岁患上糖尿病,卖掉房子来京看病,孙茂芳让他们夫妻住在自己家里,省下住宿费为孩子看病,并带头捐款,一周内募集了3万多元,使孩子得到救治。孙茂芳在家里设立了一张“救急床”,帮助200多名来京看病的外地人解决了燃眉之急。此外,他还热心帮助11位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和32名特困学生。至今,孙茂芳用于各种助困的资金已经39万多元。孙茂芳荣立个人一等功,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优秀志愿者、全军学雷锋标兵、首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高淑珍

高淑珍,女,汉族,1957年7月生,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村民。14年来,高淑珍用单薄而坚强的肩膀挑起一座“炕头小课堂”,用舐犊情怀支撑起几十个残疾孩子的就学梦想,她用平凡的服务诠释了不凡的志愿精神。篇五: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

2013年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汇总

一、全国助人为乐模范

李成环

李成环,女,汉族,1987年6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甘肃省兰州市二十四中学生活指导老师。

李成环作为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把帮助他人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在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关爱孤残儿童返回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兰州市二十四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作为生活指导老师,她和其他几名同事一同照顾着全校600多名学生的生活起居。尽管岗位平凡,尽管自己家里并不富裕,但李成环总是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一次下了几天阴雨,学生宿舍被褥受潮,李成环一个人将几个宿舍的被褥拿出去晾晒,自己累得满头大汗。学校地处农村,女生宿舍楼上下用水不方便,楼内厕所不能正常使用,学生夜间上厕所要到100米以外的旱厕,很多女生胆小不敢去。李成环知道后,不管下雨刮风,都拿着手电筒一路护送。她用自己的热心、细心和善良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李成环和丈夫龚大锬都非常热心公益,夫妻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无论在恋爱期间还是婚后,只要是关于孩子们的公益事业,他们都积极参与。得知青海玉树震区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缺少过冬棉鞋和学习用品,李成环和丈夫多方募集善款,购置了700余双棉鞋和电脑、书籍等物品,打算在入冬前送到孩子们手中。当时李成环和丈夫还在蜜月之中,且已身怀有孕。由于路途遥远,丈夫曾劝她不要亲自去。但李成环坚持要和丈夫一起看望灾区的孩子,度过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新婚蜜月。2012年11月22日,她和丈夫与另外3位爱心人士前往玉树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返回途中遭遇大雪发生车祸,李成环因受重伤抢救无效,于2012年12月4日15时许不幸去世。李成环去世后,人们赞誉她为“最美新娘”、“爱心天使”,以多种形式进行悼念追思和慰问。

李成环先后被追授青海省红十字优秀志愿者、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兰州市杰出青年志愿者、兰州市优秀青年、兰州市“三八”红旗手、甘肃省优秀青年志愿者、兰州市道德模范、甘肃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黄久生

黄久生,男,汉族,1965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

黄久生是700位鳏寡孤独老人们共同的儿子。那些得到他照顾的老人们,一提起他的名字,都会眼含热泪。他给老人们带来的温暖不仅来自物质,更来自他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黄久生是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6岁时母亲去世,留下黄久生和4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父亲走街串巷修锅补盆,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次,是乡亲们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把他们养大的。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13岁的小久生曾在一个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邻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满水。18岁出门打工,从建筑工地小工干起,靠 踏实肯干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1996年起,每逢年节,家乡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伤残老人都会收到黄久生送来的衣被、米面、肉油还有现金,17年从未间断过,黄久生为此累计出资230多万元。2008年,黄久生投资45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设了一所敬老院。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的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包括养老送终。多年受黄久生资助的李鸿金老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活着你养我,病了你花那么多钱为我治病,我死前能见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黄久生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建设,先后为援建家乡小学、修路、购置医疗设备等捐款310多万元。在2008年5·12汶川抗震救灾中,他个人先后捐款12万元。黄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面对遭遇困境的人,他总是慷慨解囊。他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万元、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万元。一位素不相识的女青年打电话给黄久生,说家里三口人患了癌症,黄久生当晚就筹集3万余元现金送了过去。这样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郑州打工多年的黄久生,看到老家来郑打工的人虽多,但比较分散,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权益被侵害的事时有发生。在黄久生的建议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他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散居在郑州市的56名农民工党员有了“娘家”。农民工党支部积极为农民工解决难题,仅讨薪一项,就为农民工讨回两千多万元。通过这个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农民工达一万多人,每年还为家乡带回1.5亿元的劳务收入。

黄久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何玥

何玥,女,壮族,2000年7月生,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

年仅12岁的何玥因患脑瘤去世,生前她作出无偿捐献器官的决定,使得三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她的无私与大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她被称为“最美女孩”,她的遗愿被称为“最美遗愿”。

何玥生前是一位品学兼优、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可爱女孩。她是家人和学校的骄傲,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她和同学们关系融洽,常常主动帮助解答作业难题,打扫教室卫生。她生活上很注意节俭,平时都是一毛、两毛地省下、攒着,几年时间竟积攒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零花钱;但有一次,她在参加慈善活动时,却毫不犹豫地捐了出去。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少年,命运却遭受了重大不幸。2012年4月,小何玥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生命危险。第一次手术后,何玥病情有所缓解。她所在的学校获知后,师生们迅速展开爱心捐款,共募捐了2000元。当她得知父亲收下这笔捐款后,一再坚持要把钱捐献出去,她对父亲说:“还有人比我更需要这笔钱,应该用来帮助更困难的人。”9月初,何玥的病情突然加重,医生发现她小脑里的肿瘤已扩散到其它脑组织,生命垂危,最多能活三个月。11月初,当听说有个18岁的藏族小伙子因患有慢性肾衰竭来桂林求医,只有 找到合适的肾源做移植手术才能挽救生命。何玥对父亲说:“爸爸,如果我死了,你就把我的肾捐给这个哥哥。”父亲一下楞住了,马上表示不同意。但何玥捐献肾脏的决心已定,反复向父母亲提起这件事,希望尽自己所能给别人生的希望??慢慢的,父母亲勉强接受了。11月16日上午,经紧急抢救无效,何玥被医院诊断为脑死亡。满怀悲痛的父母含泪签署了《无偿自愿捐献器官申请书》,帮助女儿完成最后的心愿。随后,何玥无偿自愿捐献的两个肾被移植到藏族小伙子和桂林一位患者体内,肝脏则被立即送往上海,移植给一名重症肝病患者。小何玥的生命虽然消逝了,但她用自己的大爱使三位素不相识的病患者生命得以延续。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于器官捐献者,红十字会将给予家属一定治疗费和丧葬费救助。医院也提出给予何家一定的经济援助。尽管何玥的医药费花费10多万元,但其父母都婉言拒绝了。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彻彻底底地做到无偿捐献,才是真正为女儿完成了心愿,才是何玥助人为乐精神的最高体现。

何玥荣获桂林市优秀少先队员模范、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少年道德模范、中央电视台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罗玮

罗玮,女,汉族,1986年10月生,中共党员,四川永隆实业有限公司职工。

她是我国器官移植史上无偿为陌生人捐肝的第一人。利用康复期间社会各界的捐款在广元市建起第一家老幼托管中心。汶川地震发生后,她志愿来到灾区全力救助受灾群众,用感人的义举书写美丽青春。2005年的一天,正在成都打工的罗玮,从媒体上得知四川省蒲江县妇女廖红霞患肝坏死急需换肝,便赶到医院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部分肝脏来挽救病人。但捐肝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手术失败或者留下后遗症,都将威胁罗玮的健康和生命。而此时国内尚无一例无偿捐肝者,她甚至写下了遗书:“如果我失败了,我想捐掉我所有健康的器官??”罗玮的决定起初遭到家人和朋友的坚决反对,父母和哥哥专门赶到成都硬把她带回了广元。面对家人和朋友的强烈反对,罗玮耐心说服他们,最终取得大家的支持,成功地为廖红霞捐出一叶肝脏。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她和廖红霞均恢复良好。

罗玮无偿捐肝的义举,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她康复期间,各界人士为她捐款10多万元。除治病和营养开销外还剩3万余元,她又通过募捐,在广元市郊区建起了第一家老幼托管中心,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老人、小孩的生活起居和学习辅导等困难。2007年以来,她又动员家人拿出自家的房屋补偿款8万余元,在广元市龙山镇大牟村、双河乡场分别建起了“罗玮留守学生之家”。她还向社会发出倡议,争取3年内让全市所有农村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有一个温馨安乐的家园。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罗玮一方面安顿好托管中心老人们的临时住所和生活,另一方面主动到广元市072医院当志愿者,奔赴青川重灾区救助群众,并陆续接收青川受灾老人和儿童300余人到托管中心临时安置。2008年5月,在抗震救灾中她光荣入党。2009-2012年,她帮助剑阁县的乡亲们引资数百万,利用闲置土地,带动村民们种植核桃3000亩,大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罗玮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创优争先优秀共 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2年当选 党的十八大代表。

龚全珍

龚全珍,女,汉族,1923年12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莲花县甘家小学原校长。

作为开国将军的家属,龚全珍毅然放弃优越的都市生活,陪伴丈夫来到偏僻陌生的山村,几十年如一日,积极扶贫济困,支持乡村建设,把对家乡、对人民、对祖国的挚爱写在青山绿水间,刻在老百姓的心上。

龚全珍是已故老红军、开国将军、原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甘祖昌的夫人。1957年下半年,甘祖昌主动请辞解甲归田,返回家乡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做起了农民。甘将军逝世后,龚全珍用实际行动延续将军的梦想。几十年如一日,她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呕心沥血教书育人。生活并不富裕的她,经常捐款捐物帮助贫困学生。2003年,她应邀到凫村中学作 爱 国主义传统教育讲座,发现该校图书室书籍匮乏,立即购买了1000多册书籍送到该校。不久后,她又捐出2400元资助县关工委购买《激励永远》教育光盘捐赠给学校。这些年来,龚全珍与不少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她捐助的学生达百人之多,捐款金额10余万元。汶川、玉树地震发生后,她在女儿的搀扶下,分别将2600元和1000元特殊党费亲手交到县委组织部。龚全珍经常说:“我没有特殊身份,但有一份特殊责任,就是要把甘老的精神传承下去。”为了这份特殊责任,离休后,她仍然关心着下一代的成长,走进学校、机关、部队、工厂,义务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没有人记得老人家去了多少地方、做了多少报告,但大家都记得,她从不要一分钱报酬,还经常自带馒头或面包,就着白开水当午饭。2011年,琴亭镇组建“龚全珍工作室”,聘请龚全珍做名誉辅导员,搭建起一个对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进行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平台,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加入。她每周都会来到工作室,与群众沟通交流,帮助群众解决思想和生活上的问题。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甘将军离世后,她曾在县幸福院度过了5年。期间她从不把自己看作被照顾对象,而是当成院里的工作人员,帮忙打扫卫生、照顾他人,并拿出生活费给大家买营养品。龚全珍荣获江西省优秀共 产党员、江西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王结

王结,男,回族,1971年5月生,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残联盲协主席,爱德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13岁时的一场飞来横祸,让王结双目失明。面对人生的不幸,他以超常的毅力,借助盲文和录音自学考取大学、攻读研究生,在自己事业有成时,大力帮助其他残疾人和下岗职工实现就业创业梦想。

王结原本在西吉县医院上班,有一个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为了帮助更多盲人走出一条生存之路,他下决心创办盲人按摩培训班,他带领几十名从没出过门的山村盲人,来到县城接受培训,寻求光明之路。按摩技艺需要大量实践,王结就让学员们在自己身体上练习。为了让学员们尽快就业,王结放弃固定工作,带领盲人兄弟姐妹去银川创业。他联系有关部

门,搞调研,选店址,为了节省费用,有时晚上就睡在银川市中医院走廊的长条椅上。1999年9月,“爱德”盲人按摩诊所在银川亮相;2001年7月,王结创办的宁夏爱德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诞生。这是宁夏第一所残疾人职业学校,吸引了各地渴望自食其力的残疾人前来学习。学校以保健按摩培训为主,同时开设计算机应用、工艺品制作、siyb创业培训及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等培训项目。学校开办12年来,王结共培训残疾人等各类人员7000余人。帮助4000多人实现了就业梦想,300多名学员成功创业。

王结热心公益事业,虽然家庭并不富裕,至今还与妻子住在出租房,但他为特困学员减免学费、补贴生活费及各类爱心捐款达50余万元。2003年非典肆虐,他为一线医护人员捐赠3万元的医疗按摩卡;汶川、玉树、芦山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后,他先后为灾区捐款4万多元。他经常带领师生到社区和福利院为困难家庭、孤寡人员义务查病、治病。2003年,爱德盲人按摩诊所员工金芳明查出患先天性心脏病,拿不出2万多元的手术费。王结知道后马上带头捐款5000元,其他按摩师也纷纷解囊,帮助金芳明顺利地做了手术。宁夏南部山区的盲人马世清、银川市民谢宝华,均在王结的无私帮助下,开办起自己的保健按摩所,脱贫致富,创业成功。王结的事迹被写入宁夏党史和地方中学课本,一位著名诗人称赞王结道:“不怨苍天不低头,潜研科技写风流。眼盲不信前途暗,心路光明耀九州。” 王结先后荣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宁夏回族自治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解黎明 解黎明,女,汉族,1925年7月生,中共党员,国家电网山西临汾供电公司离休干部。解黎明作为一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耄耋老人,15年间,将自己近一半退休金拿出来资助贫困学生和困难家庭,共捐资13.7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50名,贫困家庭33户。她已将助人为乐、奉献社会作为了一种生活习惯。1985年,离休以后的解老,本该享受平静的离休生活,可和老伴儿总想再为党的事业做点贡献。2000年7月1日,解黎明和老伴向临汾市尧都区区委和临汾供电公司党委写了一封信,以书面形式郑重承诺:在每年7月1日党的生日这天,每人拿出1000元,捐助贫困学生,直至两位老人离开人世。2002年6月,与她相濡以沫58年的老伴儿因病去世。7月1日 那天,她压抑着丧夫的悲痛,仍按时把2000元送到临汾供电公司机关党总支部书记手中。

老伴去世之后,解老的捐助更加频繁。她把自己家中的衣物和一台电视、一台热水器捐给了贫困山区,到临汾市妇联认领了5名失学女童,帮助她们完成9年义务教育。2006年,解老决定每年拿出1万元资助山西省内贫困县的大学生。2011年,解老再次承诺:每年再拿出1万元,资助十户贫困家庭。今年3月,88岁的解老参加完山西省十大感动人物颁奖典礼,在返回的途中,路过家乡平遥县香乐乡大羌村,带头捐资 1 万元,用于家乡水源建设,美化家乡生态环境。38载青春献岗位,27年夕阳红似火。原本可以安享平静的离休生活,她却开始了为民服务的新征程;原本应该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 , 她的心里却始终放不下失学儿童;原本能够使自己的物质生活更富足 , 她却为贫困家庭倾注了满腔热情。解黎明的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第四篇:爱德之星

爱德之星

齐圣舜同志,西河镇宝泉村人,1960年6月生,初中文化。1988年至1999年4月从事本村石料加工厂工作任厂长。1999年5月村委换届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200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村委担任村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等职,2011年4月支部村委换届当选为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理论知识,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热爱党和人民的事业,在广大村民的支持下,牢固树立爱我家乡,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积极争做爱心人物和爱德工程的表率。

一、爱从和起,在参加村委工作以来,通过学习知识和听党史上党课,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慢慢懂得了什么是爱,人生在世只有热爱祖国热爱党和人民的事业才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在工作中,不断和老同志交流学习他们热爱党热爱集体事业的精神,他决定向党组织靠拢,由于不断努力,提高认识,终于在2003年被组织吸收为共产党员。在99年至2010年期间曾三次被东坪镇党委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

二、热爱集体事业,从关心群众出发。2009年原东坪镇农委号召建设沼气百池村生态建设,在镇政府和农委区能源办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我村搞百池村试点工程,这项工作落实给了他,在技术指导和实施过程中一丝不苟,按照施工标准严格程序,保证质量,用40天时间建设沼气生态村一个,让村民使用上安全绿色环保的沼气,彻底解决了能源,沼渣、沼液还可以当肥料,做有机肥,解决了群众生活生产中的难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粮食质量。在2011年5月村两委换届后带领班子成员认真学习,根据村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走访群众,把群众反应的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记录在册,并及时召开两委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研究分析了村百姓反应强烈的行路难问题拿到工作首位来抓,并制定了宝泉村道路硬化施工方案,充分利用上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带动村民出工出力平整道路,整修路基,有专业施工队实施硬化,并签订施工合同,充分发挥村民的积极性,广大村民义务捐款2万余元,共投资15万元,硬化道路1160米,宽2-2.5米,厚0.15米,争取财政奖补资金6.1万元,解决了行路难问题。

三、关爱文体事业,促进农村文化娱乐事业。健康发展宝泉村,经过泉王路东延工程结束后,涉及村前街道路高低不平,影响村容村貌,经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实施前街文化广场建设项目,该项目400米长,宽7米,现已投资8万元完成250米,水沟用高孔板覆盖,外加护栏,硬化东西停车场2处,并更换村碑,安装乒乓球台2台,象棋桌2张,对古树老槐树进行安装树坛保护,丰富了农村文化,增强了村民素质文化。

四、关爱老人和困难群众,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村庄。尊

敬老人、爱护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村集体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村委一班人研究决定,对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补助费120元,困难家庭实行年内照顾,在庆祝党的生日期间为困难党员和党员家属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公益事业建设投资1.2万元安装路灯27盏,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困难问题,设专职保洁员一名,对公路和村内卫生定期清理运输,共清运垃圾30余车,在反邪教组织斗争中,签订反邪教责任状120余份,发放宣传材料200余份,实施四德工程以来,带领党员群众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道德讲堂活动,签订责任状和赡养标准,党员群众爱心捐款920元。

五、关爱同事,关心家庭。在家庭始终关心老人的生活,医疗和身体健康,兄弟姐妹团结互相照顾,关心同事,工作方面商量着干,有苦同享,有难同当,如遇补助奖励和同事们共同分享,2011年,被西河镇党委政府政绩考核二等奖,2012年6月西河镇委员会先锋基层党组织,这一切都归功于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村民的支持。

宝泉村党支部、村委会

2012年8月20日

第五篇:谷里中学实施爱德、诚德、孝德、仁德“四德工程”学生倡议书

谷里中学实施爱德、诚德、孝德、仁德“四德工程”学生倡议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以爱德、诚德、孝德、仁德为主要内容的“四德工程”建设,为我们广大青少年学生进一步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搭建了良好平台。作为学生,我们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努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讲文明,知礼仪,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这里,向全校广大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践行“爱德”。积极参加“垃圾分类回收”、“爱心捐助”等活动,帮助生活困难同学。积极参加小手拉大手”、“星期六环境卫生义务清扫日”、“废旧电池分类回收”活动,保持家园环境卫生整洁。积极参加“爱心认领”行动,挂牌认领一株树木、一片绿地或一处公共设施,利用休息日、节假日到认领处进行义务养护、管理,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二、践行“诚德”。把主要精力与兴趣放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上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果。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知错就改,严于律已,“争当纪律标兵”。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一个城实守信的人。

三、践行“孝德”。在星期天和节假日,为父母端一杯茶,洗一次脚,做一顿饭菜,进行一次谈心,制作一个感恩小礼物,常说感恩话、多做孝敬事、养成孝敬美德。走进敬老院,关爱老年人,积极为老教师、孤寡、贫困老人做好事、送温暖、献爱心,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培养之恩、社会的培育之恩,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四、践行“仁德”。认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广泛参加“读好书、唱好歌、做好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文明礼仪伴我行”等教育实践活动,并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公益行动、团队活动及校园文化活动,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做一个讲文明的人。

同学们,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让我们以实际行动,扬起道德的风帆,亲近道德,实践道德,用道德开启灿烂的明天!

谷里中学团委、学生会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八日

下载四德 爱德(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德 爱德(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德

    四德”活动计划 我校开展了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题的道德建设活动。严格按照活动主题要求,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师生中同步开展了各项活动,活......

    四德

    学习“四德”心得体会 一位哲人说过,道德能弥补才能的不足,但才能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不足,树“四德”新风,是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批评继续,是社会进步的时代要求;像一剂道德规范......

    “四德”

    “四德”工程建设宣传标语口号 1、讲社会公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2、讲职业道德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3、讲家庭美德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4、讲个人品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5、在社会......

    四德

    “四德”春风靓校园 本学期以来,道口铺联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突出“公德、诚信、孝心、责任”四个重点,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广大师生的文明素质得到不断提升,校园......

    爱德之星事迹材料

    爱德之星事迹材料中的爱德,就是有一定的德行情操,而且从小就具备好的道德,对于养成教育是有益的。有需要的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小编准备的两篇爱德之星事迹材料,以下文章......

    爱德工程教育

    传承爱德回报社会 ——“四德”工程教育心得体会 武城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李燕全县“四德”工程建设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教育局通过认真学习爱德工程相关文件和局领导的讲话,全局......

    爱德实施方案2

    “爱德”主题教育安排 为贯彻落实中心校“四德工程”,围绕“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深入开展“爱德”主题教育。现将活动内容及要求通知如下: 一、 活动内容: 1、开展......

    爱德教育演讲稿

    爱德教育演讲稿 郓城县王井中学 仝义风 今天我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有关爱的话题。请问同学们,你们是否感觉到过别人对你们的关爱?你们的心中是否有爱?你们是否向别人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