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法之花处处绽放
“普法之花”处处绽放
---中山市申明亭学校开展逆商教育行动之“律师进校园”普法讲座
为了更好地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结合正在进行的沙溪镇中小学逆商教育行动(含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学校于2018年5月21日上午邀请沙溪镇司法所的王律师在学校礼堂开展了“律师进校园普法暨防治校园欺凌”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学校各班主任及四五六年级学生聆听了此次讲座。学校校长、德育处主任以及个年级级长参加了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王律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真实典型的案例告诉学生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危害、如何预防和处置欺凌等等,教育同学们要积极向上,不言语侮辱他人、不参与打架斗殴、不与不良青年交往,依法进行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让学生懂得如何安全、有效的保护自己,如何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讲座期间,学生踊跃参与、积极互动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授课效果。
通过本次讲座,让学生认识到了校园欺凌的危害,学会了如何正确面对校园欺凌,学会保护自己;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法就在我们身边,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大增强了同学们的法律意识。
第二篇: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袁含玫新市二小四(2)班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一则公益广告说:“文明是一种力量能汇聚所有人的热情,文明是一盏灯照亮了我们的心灵。”文明就像一粒种子播种在我们的心中,它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公园里,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去拿被挂在树上的风筝。树的前面有一张石凳。小男孩踏上一只脚,准备踩上去时,又连忙放了下来。他掏出口袋里的纸垫在上面,这才小心翼翼地踩上去拿风筝。银行里,一个朴实的农民伯伯在等候取钱。他双脚踩在了分界线上。农民伯伯可能等不及了,又向前走了几小步。这时,银行里的保安叔叔走过来,微笑着对他指了指“请站在一米外”这几个字。农民伯伯顿时醒悟,脸上涨得通红,像犯了错误似的退到了后面耐心地排起队。一条拥挤的街道上,几位清洁工正在马路中间清扫工程车驶过掉下来的泥土。一辆货车急速驶来,看见清洁工再扫马路,急忙将车停了下来耐心等待。不一会,道路两旁排起了长长车队,大家都没有鸣笛。等清洁工扫完马路,大家才陆陆续续开车离去。
我们伟大的祖国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社会文明也在进步,文明礼貌如绚丽的鲜花在我们身边处处绽放!
讲文明,讲礼貌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乘公共汽车去游玩。我们乘坐的那辆车人特别多,车里挤得水泄不通,站也站不稳。我好不容易找了个座位,刚要坐下来。我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走过来,手里还拧着一大包东西,看上去很吃力。我顿时想起老师给我们说过:“要尊老爱幼,要讲文明礼貌。”我下定决心把座位让给老奶奶。于是,我站起来一边扶着老奶奶到座位上一边对她说:“奶奶,您坐这儿吧!”老奶奶坐下后笑着对我说:“谢谢你了!真是个好孩子!”“没关系,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很高兴的回答老奶奶。这时,在我的前面有一位穿得很整齐的叔叔。他很自然地用左手从口袋里拿出一包香烟,抽出一支放在嘴里。然后,右手拿出一个打火机,做出点烟的姿势。“公共场所不能吸烟。”我大声地对妈妈说:“是不是啊?妈妈”。妈妈表示赞许的点点头。那位叔叔听见了我说的话,转头看了看我,尴尬地笑着说:“不抽了,不抽了。”然后将烟又放进烟盒里。车上的人都向我投来了敬佩的目光。顿时,我脸上感到红彤彤的,有点不好意思了。一路上,我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开心极了!文明不是什么惊天壮举:它是一个小心的呵护;它是一个善意的微笑;它是一个耐心的等待;它是一个温馨的关怀。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看见地上有垃圾,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看见有人跌到了,主动把他扶起来;公交车上见到老人小孩,主动给他们让个座;公共场所不要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过马路走斑马线,还要看信号灯行驶。只要我们举止文明,文明之花一定会开放得更加绚烂!
第三篇:文明礼仪之花处处绽放
文明礼仪之花处处绽放
指导教师:韩芳
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而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渐渐把“文明礼仪”遗忘在脑后,在这个曾经的礼仪之邦里,大家慢慢变得粗鲁起来,文明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奶奶准备过马路,正好遇上红灯,尽管路上没有一辆车,一个人,可她还是等到绿灯亮了才走,有人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呢?老奶奶回答道:“我是为了不让小朋友们误解,以为红灯也可以过马路。”这个故事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我想文明的延续和长辈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长辈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我们做出好榜样啊!
那么文明是什么呢?记得英国著名的作家罗斯金曾说过:“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是呀,能在各方面都讲文明的人一定是十分有修养的。其实,讲文明没有那么难,因为文明就在我们平时生活的细节琐事中:文明是见到师长时的礼貌问好;文明是静静聆听别人讲话的耐心;文明是不说脏话和粗话的表现;文明是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的举动……如果你做到这些方面,那么就欢迎你成为“文明家庭”中的一员!
可是在我们的身边总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跳动着,校园内、楼梯上、教室里时刻都可以看见与我们美丽校园不相衬的纸片、食品袋;有的同学在教学楼的走廊上追逐打闹,习以为常;还有一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骂人打架……这样的行为怎么能让我们对文明礼仪说“你好”呢?
同学们,就让文明存在于我们的一言一行中吧,行动起来,让文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让我们成为文明之主,让文明美德伴我们一起成长。我相信拥有了它,我们将拥有快乐和幸福!一切正如广告中所说:文明一小步,和谐一大步!
学校:石化路第一小学 班级:五年级(1)班 作者姓名:管世雨
第四篇:让节俭之花处处绽放
我们这些人,对曾国藩总有一种复杂的感情阻隔。记得小的时候,历史老师在讲述天平天国运动时,眼含泪花,痛斥他的湘军残酷~农民起义军,导致了一场伟大革命的失败。这就是曾国藩给我的最初印象——一个双手沾满了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年长以后,我开始对这种印象产生疑惑。因为有许多事实证明,这种单一的社会评价包含着极大的不公正,从而促使我去积极搜索有关文献和资料,特别是在仔细阅读了《曾国藩传》后,对其有了一些客观正确的认识。曾国藩出身贫寒,以并不超绝的资质,完成了伟大的功业。他的家书、日记、书信、文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许多成名的人物,都受过他的思想熏陶。梁启超和毛泽东对曾氏就倾心推崇,而蒋介石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抛开阶级立场而言,曾国藩确实是中华历史上具有强健人格的少数人物之一,在他的身上体现着许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譬如说胸怀大志、清正廉洁、淡薄功名、知人善任等等。而他的勤俭节约之品德,更值得时下我国国民借鉴和发扬。曾国藩一生生活简朴。他自己衣着朴素,布袍鞋袜,都是其夫人、媳妇所做。吃的也是粗茶淡饭。即使是官至大学士,每次吃饭也仅一个荤菜,如果不是有客人来,从不增加。因此时人戏称他为“一品宰相”。“一品”,指的就是“一荤”。曾国藩的节俭还表现在一些特殊事情上。他认为,日常持家应当把一些零碎物件,如碎布、小纸片都要收集起来,以备使用。如他所言:“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缕、竹头木屑,皆宜捡拾”。曾国藩不仅自己节俭,还屡次告诫其家人、属下、朋友也要节俭。如他在给四弟的信中写道:“弟为余料理家事,总以‘俭’字为主。情意宜厚,用度宜俭,此居家居乡之要诀也。”对待儿子,更是不厌其烦,悉心教导,反对奢华;就是在去世前不久,还在夜间与儿子详谈,讲求节约之法。反观当前我们中国,国人似乎在失去中华民族一贯拥有的“节俭”的传统美德,奢侈之风盛行。吃一顿饭,花费上万元;买一部车,支出上百万;购一幢豪华住宅,耗资上千万。我们的国人在花钱时,心不跳,面不改色,绝对是出手阔绰、一掷千金。于是,世界各国都为中国富豪惊叹和折服,各种豪华奢侈品纷纷抢滩中国大陆,名贵珠宝、服装、汽车等迅速在中国安营扎寨,生产商和经销商赚得“盆满钵满”。当然,奢侈不仅仅是富人的权利,许多单位和机关也不甘示弱,相互攀比,纷纷斥巨资兴建广场楼宇。广场变得越来越大,楼变得越来越高,办公室变得越来越宽敞,装修变得越来越豪华。除了奢侈之外,浪费现象更是随处可见。水龙头大开,水尽情地流淌,无人理会;日光灯变成长明灯,视若不见;餐桌剩余多多,无人打包。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前不久,传出的两则消息实在令人痛心。一则是某地为了再现“满汉全席”的盛景,耗费了大量原材料,动用几十位厨师,烹制出美味佳肴,供人展示和观赏。但由于展出时间长,展示过程中食物就有点变味,活动一结束,马上倒入泔水桶匆匆了事,几十万巨资就这样打为水漂。另一则是某地为了举办啤酒节活动,打算把几十吨啤酒注入喷泉,搞一个“喷酒”创意,增加活动气氛。但是主办方有没有考虑到,这一“喷”要耗费多少吨粮食,多少吨水,花费工人多少时间和精力,够多少农民吃多少天口粮。曾国藩身居要职,位高权重,却对“求富求贵”之念存在畏惧之心。越是后来,越为强烈,简直到了如履薄冰的地步,几乎无一日不“俭”,无一日不戒奢。假如时光能够倒转,面对今天的奢华之风,不知道他老人家有何感想。或许一声长长的叹息,为我们缺失了某种优秀传统文明的发展而忧虑吧!或许有人要说,勤俭节约这样的小事情算不上什么大问题,不值得重视。时代发展了,多花费一点无可厚非。殊不知,节俭并非省钱这样的小事,它关乎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关乎一个人的功名事业,甚至身家性命。对于个人来说,奢侈会助长贪欲,在用度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物欲,必然走上歧路;对于家族来说,凡是奢侈放纵的,很少能过两代,而且都不得善终。勤俭在修身、治家、为官、治国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是让我们来听一听曾国藩的忠告吧。他说:“持身俭,则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俭,则家业兴隆,永世不堕;为官俭,则以俭养廉,居高不败。”因此,节俭是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自我。曾国藩以“俭”字行之终身,毫无更改。为了无愧于先人,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都应该以曾国藩为榜样,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大力构建节约型社会,让“节俭”这朵美丽之花在神州大地处处绽放。
第五篇:让诚信之花处处绽放
让诚信之花处处绽放
德国诗人海涅说过: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华夏子孙,龙的传人,继承它,弘扬它,是民族的召唤,祖国的需要。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多少诚信故事摆在我们面前:古代有孙膑,一诺千金;宋濂,连夜抄书;现代,又有邓颖超,冒雨赴约;周恩来,按时归还图书。这么多的事例,这么多的榜样。他们是历史长河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是人们心中永不泯灭的灯光。可是,时代进步到今天,又有多少人真真正正做到诚信?在社会上,小商小贩贪小便宜,缺斤少两;小偷小摸,不劳而获,偷取别人财物;虚假广告,谋财害命;有段时间,安徽的劣质奶粉就害了多少无辜的幼儿。在学校里,有些同学作业抄袭,考试作弊,以虚假成绩,蒙骗父母老师;同学之间不守诺言,答应人家却又随意改变。
古人曾说过许多关于诚信的格言,难道古人的话还不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吗?
记得去年的一天,我去买笔,回来时,发现营业员阿姨多找给我1元钱。我十分犹豫;到底还不还呢?还,怕阿姨误解;不还,心里总觉得过意不去。当我把钱还给阿姨时,阿姨冲我竖起了大拇指,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诚信真好,让我交上了朋友。
从此,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诚信是一把打开人们心灵的钥匙,只有真诚待人,就会赢得别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