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础教学在高等美术院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一)
基础教学在高等美术院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内容摘要:作为美术院校本科阶段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基础教学对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必须把素质教育渗透到基础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各方面素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关键词:美术院校基础教学素质教育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美术院校的学生专业素质呈现出下降趋势。因为现在的学生入学前大多只经过美术补习班、考前强化班等短、平、快的专业培训。不过,我们现在不必用传统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学生素质的高低。从整体情况看,学生的素质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发挥基础教学在美术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让学生各方面素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美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基础教学在美术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任务 1.培养造型能力,打好专业基础
培养造型能力,掌握基本技能,打好专业基础是美术院校的基本功能,也是美术院校基础教学的主要任务。
近几年美术院校生源质量下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原因源于多方面。其中一个是入学动机因素。现在为数不少的学生报考美术院校并不是发自内心真正喜欢美术,而是由于文化课欠佳或是迫于家长的选择,这也影响到他们入学后的学习心态。另一个因素是学生在入学前的基础训练是一种应试的训练,是不完整的、不系统的。因此在教学上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当前美术院校的教师对基础教学的认识有两种大的倾向:一种是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无论什么专业,只有素描、色彩等基础训练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练好了基本功才能搞好创作;另一种是新的教学主张,认为基础教学应与国际接轨,应强调个性化教学,有些专业甚至可以取消素描课。
笔者认为,前一种看法是对基本功的片面理解,认为学生在低年级的主要任务只是素描、色彩等基础的训练,只有到高年级才有必要去进行创作、研究,去寻找自己的个性。于是在基础教学中按相同的模式和套路进行单一的基础训练,忽视专业的特点与区别,造成基础教学与各专业的创作相互脱节,违背了基础为专业服务的目的;后一种看法则不结合中国教育的现状,盲目模仿国外的教学模式,过早地强调结合专业,过分地强调艺术个性在基础阶段的张扬,忽视了基础教学的功能,从而削弱了必需的基本功的训练。
在当今高等美术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美术院校本科阶段应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模式。要真正做到“厚基础,宽口径”,必须从本科基础教学质量抓起。现在的基础教学既不应该是只强调素描、色彩等单
一、狭隘的基础训练,而忽视基础与专业的衔接,也不应该因过分强调艺术个性的张扬而削弱必需的基本功的训练。不同学科、专业对基础有不同的要求,但造型艺术有它自身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这就要求基础教学应从整体上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各学科基础课程之间的互相协调和渗透,扩大知识的覆盖面,增加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即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拓展,找出基础教学中不同专业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使学生拥有的专业基础知识适应不同专业发展的需要。这样,学生在掌握造型基本技能的同时,又具备了宽泛的专业基础。
2.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
基础教学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注重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艺术审美能力是指对艺术美的感受、想象和鉴赏能力。这里的“美”是指广义的“美”。诸如静物的有机组合、人物动态的生动自然、色彩关系的合理表达、造型语言的个性化表现等等都是“美”的内容。艺术造型是一个感受生命、感受形式、感受画面和感受意境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既要注重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又要注重对艺术审美意识的培养。对艺术审美意识的培养和训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艺术表现规律的理解。
“人们不可能仅凭掌握一点技法就能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除了掌握技法外,还必须熟悉艺术发展历史,具有欣赏艺术的趣味和评价艺术的洞察力。”1]低年级学生除了学习造型技法,还应该全面了解艺术史。基础训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不但有技能、艺术思维方面的,还有人文素质方面的。如果在基础教学中将艺术史与专业基础课紧密结合,让艺术史生动起来,让艺术史成为活的参照,就会帮助学生艺术地感觉、科学地思考。3.培养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美术院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适应社会需求,为整个社会的建设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服务。
第二篇: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作 者:胡悦萍内容提要:本文分两个方面来逐步说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地位。第一个方面阐述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第二个方面引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发展状况。
关 键 词:音乐教育发展阶段素质作用 地位
近年来,中国的教育体系正在快速的完善中,目前正大力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进程。什么叫素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素质是天生的、人的本能;有的人却认为素质是后天得来的;还有的人认为素质就是能力。其实,素质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2)、人们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如政治素质、文化素质。(3)、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①素质教育就是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传授文化、道德、健康、艺术、思想等能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一定综合能力,一定社会适应能力,身心健康的全面人才的教育活动。它包括:音乐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身心教育等,而其中的音乐教育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媒体,以审美为特征,有目标、计划、设施的育人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音乐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近年来我国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则更是加速了音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特别是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各地方教育部门都加强了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这其中,有的教育者由于缺乏理论的了解,过于强调对学生技巧的提高,忽略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使一些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出现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力不强等综合素质较差的现象。让教育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之前,应该明确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主要是起一个增强人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开阔人们的想象空间的作用。二十世纪初的音乐教育家我生曾说过;“音乐能养成美之观念,使趣味高尚,精神快活,感纯良高洁之快乐,并涵养协和共同之心,而作圆满之人格。磨炼听觉及发生机关,调节呼吸作用,旺盛肺之运动,因以增进肺脏之健康,又进血液之循环,而身体得以强壮。矫正鄙俚之歌谣,振作国民之元气,即为移风俗之大利器。任何学科均以儿童心意之教养为最后之目的。而音乐实最有关系能使之完成,而贯彻其目的。”这番话全面地说明了音乐教育的作用。而它主要的作用就是美育作用。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主要有:(1)、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为音乐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是非曲直的产物,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基本素材,如果没有长期生活经验,离开环境,就不可能创造好的艺术。(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一个人的灵魂。要正确认识和创造生活,必须要有先进的世界观。(3)、扩大学生的视野。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应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来提高他的修养。
(4)、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使之能深刻理解艺术的内涵。
中国素质教育的提出,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很久以来,很多学校和家长在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苦苦地追寻着高考分数,培养出了很多有知识,没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差,知识面窄的不健全人才,而现代社会不需要这一类型的人才。所以,素质教育应运而生。人的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的教育来完成。而这些素质的教育都与音乐教育息息相关。
音乐教育与思想素质的关系:思想素质的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德育的过程。音乐教育是实施德育的有力工具。先儒诸子皆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起到教化的作用。这也说明了音乐教育具有的特殊的德育功能。②
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影响一代人。它可以反映人民的心声,激发人民的斗志。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入和中国的节节败退所暴露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弊端,引起了当时有识之士的反思和批判。作为传统文化的音乐也成了批判的对象之一。当时中国各地不同的文化习惯影响了音乐的交流和发展,人们迫切地需要一种能被大众接受和交流的音乐。而后来进入中国的西方音乐正好符合20世纪初人们对音乐的要求,因为它有一套相对完善和科学的体系,便于统一学习。当时中国正是民族存亡的关头,因此,团结一心拯救民族是全社会的要求。西方音乐便于人们集体传唱和调动斗志,所以,具有中西结合特点的学堂乐歌相应出现。当时虽然没有提所谓的素质教育,但事实上学堂乐歌对当时国民的素质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辛汉的《中国男儿》、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等。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的德育功能。另外,音乐教育对于人的性格和气质也有很大的影响庄重的音乐能让好动的人安静下来,激昂的音乐能让保守的人开朗起来,温柔的音乐能让人远离暴力,雄壮的音乐能让人充满力量。
音乐教育与文化素质的关系:一个人的文化素质是通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而取得的,而音乐与这两个方面都有关系。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人的右脑,而右脑发达的人具有很强的创造力。而音乐的特殊作用正是作用于人的右脑,使右脑得到充分发展,达到与左脑互补的效果,使大脑发挥更大的潜能。另外,通过音乐教育还可以发展人的非智力因素,又可通过它来增加文化教育的成果。音乐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利于人的感知、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而这些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运用有极大的帮助。这也充分显示了音乐教育在人的文化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效果的。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体现在对本国文化的了解和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上。在20世纪初西洋文化比本国的文化先进的影响下,人们看不到传统音乐好的一面,20世纪对音乐的审美具有单一性,除了西方还是西方。建国后,社会情况已发生了变化,人们对待中西文化关系的态度也渐趋客观。以西方为主的审美对象的情况必须改变。毛主席看到了全面文化素质对于国民的重要性,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把音乐教育作为一大部分列入美育范畴。并且加大民族音乐的宣传力度,让学生体会民族音乐独有的美,以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与身心素质的关系:人的身心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意识的成份,音乐教育可以起到推动的作用。国家教委制订、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至2000年)》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饿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利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音乐可以培养人们爱美的心理,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在电影音乐中,一个特定的场景就需要一个特定的音乐来作为背景,演员在排戏时把他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音乐的气氛中去,有了完美的揉合,才会有好的成绩。正是音乐教育培养了他们的身心素质,音乐才能帮助他们理解剧情,把握好音乐,发挥出巨大的创造力。同样,基督教中的圣咏也是把教化人们的语言加上音乐以便人们去传唱,让音乐和语言共同来提高人们的身心素质。
从上面的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的今天,大力加强音乐教育,将会为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发挥出特殊的巨大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音乐教育所发挥出来的作用让我们看到:音乐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该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名存实亡了。说它名存实亡,就是说国家的教育方针本来是进步的和重视的,可是,由于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从应试教育转向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因为,在中国,现在还有很多人还是靠文凭吃饭,学校要抓升学率,家长要孩子考上好的大学光宗耀祖,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不断提高,这样很多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使得学校放松了对学生素质方面的教育而要为了学校的生存快马加鞭的提高升学率,对于不参加高考的学科就弃置一旁。现在很多学校对于素质教育疲于应付,根本就没有精力去发展。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在一些学校里的音乐老师与其他语文、数学、化学、物理、外语等科目的老师比起来是属于下等公民,音乐课也经常被主课挤掉,音乐老师的待遇也较低。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彻底而有效的改善。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学校接到上级的通知,三天后要到学校现场办公,检查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于是,这所学校开了一个紧急的会议,加紧部署了一下,到了第二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学校里异常热闹,同学们有的在学电子琴,有的在拉二胡,有的在学习绘画,更有意思的是:学校里一夜之间竖起了一些宣传素质教育的标语。这样到了第三天,上级领导来检查,看到形势一片大好,满心欢喜,于是大加赞赏,把这所学校评为“素质教育实施先进单位”。可是领导走了之后,这个热闹的场面嘎然而止。一切又回到了过去死气沉沉的样子。这不是一个典型,相反,大多数学校都是这样应付。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应该明白素质教育在中国实施的难度有多大,我们今天谈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不能仅仅局限于它应有的地位,这无异于纸上谈兵,我们要深入地去探究“地位”二字,看见了它的现实地位,有助于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音乐教育应有的科学地位。如今,中华民族已经以崭新的姿态步入了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人民的生活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华民族实施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国民素质教育问题。这一问题解决的好,可加快中国发展的速度,反之,这将成为一个很大的隐患。最近国内发生的几大事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几个案子中,以“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最为恶劣。那些劣奶制造者受过教育吗?肯定受过。而且他们属于很聪明的人,可是金钱的诱惑让他们泯灭了人性,丧尽了天良,把黑手伸向了刚到人世的孩子。他们的道德何在?这就与教育有关系。因为,一个健康的人是各方面教育的结合体。虽然在他们身上音乐教育薄弱的体现不够明显,但在无形中是有关联的。现在这样的人在社会上还很多,他们是中国发展中的绊脚石。要杜绝这种人的滋生,首先就要从道德教育入手。从审美教育中让受教育者知道什么是美的,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在这个时候,音乐教育就会起到一些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音乐教育中的美学渗透也是如此,它特殊的德育功能给人以最直观的感受,潜意识里把学生带进一个真、善、美的艺术世界里,使他们接受审美教育的熏陶,完善人格的构造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如:[俄]柴可夫斯基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就是一首有着很好德育功能的音乐,崇尚善良、反对邪恶。多听类似的作品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
打个比方,素质教育好比是一个人,音乐教育好比肝脏,肝脏可以给人排毒,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器官,没有它,人就不健全,甚至不能生存。没有了音乐教育,素质教育就不健全,甚至不能实施。
①引自《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 作者:崔永日
②引自《艺术与交流》2001年第四期《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作者:宋蓓
参考书目:《艺术信息与交流》2000年第四期
《艺术与交流》2001年第四期
《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主编:曹理缭裴言
第三篇:计算机教室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计算机教室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河北省肃宁县职教中心潘彦勋邮编:062350电话:0317-5017272
摘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即转向“素质教育”。简单来说,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使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的社会诸因素的影响相结合,挖掘和发挥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促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关键词:计算机教室;素质教育;地位和作用
校园网建设及Internet的发展,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如何发展高素质的教育也已成为一个当今重要的课题。计算机教室的使用,特别是网络计算机教室的使用促进了学校教育树立信息观念,创造信息氛围,增强了教育工作者重视信息、研究信息、利用信息的新型教育观念。而在这其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应用正成为一中新式的、有效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室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表现出资源的丰富性、共享性、教学活动的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
心理学科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认知和情意两个系统共同参与的,由认知活动逐步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构成智力因素(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五种心理素质),而由意向活动逐步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构成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种因素),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具有纷繁复杂心理活动的主体。
对于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学生不会消极被动地“照单全收”,而是以自己的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一直以来,以“应试教育”为特点的基础教育,从内容到方法都侧重于调动智力因素训练智力素质和文化素质,而忽视能力素质的培养。学生往往只是死记硬背课本上的内容,导致没有创新缺乏灵活的“高分低能”现象屡见不鲜。素质教育注重智力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通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加速外部信息的迁移和吸收,最终将外部的、客体的思想规范、道德准则、知识结构等“内化”成为内部的、主体的思想认识、价值原则、应用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利用计算机教室教学时,应利用现有技术对教室的局域网进行设置,利用网络控制软件对学生机进行监视和控制,最好把整个计算机教室与Internet连接,这里简单叙述一下本人对网络计算机教室的教学模式的理解:
一、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网络以一种平台,在网络教学系统中,有大量的学习资料和一些制作精美的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学生可以得到许多来自不同渠道的教学方案,从而有选择地学习适合自己的内容和课程。
二、交互性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不只是“填鸭”市灌输,同样需要重视“教”与“学”这两部分,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教与学成为相辅相成的两部分,网络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式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要“会学”。
三、个性化教学
网络教学可以在同一空间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个别化学习,克服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一刀切”的人为现象,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教学和学习更轻松
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地理上的距离缩小,远在天边的老师近在眼前,沾满粉笔灰的黑板将让步色彩鲜艳的电脑显示器,握出汗水的钢笔将被灵活的鼠标、键盘所取代,学生放下了装满各种教科书的大书包,轻松地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从众多的教辅资料库存中,调出自己最需要的那一本。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扩展了学生的知识体系。
计算机教室中的计算机教学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教学形式,它为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提供了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教学素质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计算机教室的课堂教学功能有:快速广播、屏幕监控、师生对讲、示范教学、远程控制、电子白板、文件传输等。
以下是我对计算机教室的利用对提高全体学生各方面素质与能力方面的一些认识:
一、计算机教室的教学可以增进学生对高科技的了解和认识
计算机是高科技的产物,计算机技术自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发展突飞猛进,深入到各个领域,与现代人的生活休戚相关,学生从学习计算机课程开始就接触到了高科技,随着学习的深入,对高科技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使他们体会到世界科技进步之快,人类文明之伟大,激起他们对科学和真理的向往和追求,这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展示形象、直观的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很多的课程内容都要通过教师的演示或提供观察材料让学生进行有目的观察。但是,由于观察对象的特殊性,比如:形象不具体、不直观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便可以达到形象、直观的目的。通过鼠标的点击,可以将抽象的结构形态直观化,有些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有些概念、网络的关系,教师用语言或传统的示意图等手段往往不容易讲清楚,学生处于模糊状态,而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就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能知道它的来龙去脉,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例如:局域网的组成与连接,在传统的教学中,只能靠教师讲,而学生只能根据教师讲的排列情况去进行想象,没有清晰的图象和结构。如果利用计算机教学,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局域网结构图或运行图,通过动态的画面,其情境奇妙,形象动人,然后通过实际观察、分析,总结规律,掌握了知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帮助学生树立辩证观点,培养思维能力
计算机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制成生动活泼的画面,用具体形象的画面展示要解决的问题,展现一些连续变化的教学过程。
五、通过制作或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计算机是教师的教学工具,又是学生的学习材料和工具。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学生也应参与操作,教师还应根据课程内容,让学生参与一些课件制作活动,这样,学生通过制作和操作,学生的学习活动内化为自觉自主的同时,其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六、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不仅要在设施、设备上更新,更重要的是在思想观念、内容方法上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已远远落后于现代教育思想,难以完成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现代化人才的历史重任。因此,引进新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是时代的要求。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思想,综合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让学生参与尝试能让学生增强信心,积极投入,从而发展智能,为终身发展奠定一些基本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阅雄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12
【2】 路甬祥 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报 2005-12
【3】 张明军 浅谈电化教育与素质教育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2-2
第四篇:浅谈“诗教”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题目:《浅谈“诗教”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单位:定西市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
姓名:刘银鹏
电话:
***
浅谈“诗教”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定西市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 刘银鹏 ***
【摘 要】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诗教”就是用诗歌来教——教育或教化。诗教的目的就是提高民众的伦理道德水平和人格修养,这上与素质教育的目的是相通的,但是,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传承数千年的诗教的关心相对减少,我们急切呼唤“诗教”的回归。它是语文教学中能充分体现情感、审美、价值观及创造性等现代理念的一种形式,且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诗教 素质教育 地位 作用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从上古无名诗人到屈原,到三曹、李、杜、苏、辛,到现代的郭沫若、徐志摩,中国的诗人多如恒河沙数;从诗经到楚辞,到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到现代诗歌,中国的诗篇灿若河汉之星。一个国家出现如此众多的优秀的诗人诗篇,不是偶然的,它源于中华民族对诗的爱好,对诗的重视。数年来,素质教育已逐渐被提上教育工作日程,国家教育当局并为素质教育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应措施。孔子是把诗教当作素质教育来对待的第一人。《礼记〃经解第二十六》记载:“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由此可见:“诗教”可以提高人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什么是“诗教”。
“诗教”的概念,由来已久,大约在孔子之后不久就已形成。对于诗教,前人有不少论述。我认为,所谓诗教,简单地说,就是用诗来教——教育或教化,对个体而言,是用诗进行教育,浸润、培育人的心灵,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使之到达一个比较理想的境界。对群体而言,是用诗教化民众,提高社会的伦理道德水平,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完善。正如《论语〃阳货》记载: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而且进一步认为:学好了诗,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诗”在孔子那里,大概专指《诗经》,后来范围扩大,泛指诗歌。“诗教”的概念应该随“诗”的概念的变化而变化。用来“教育”或“教化”的“诗”从单一的《诗经》扩大为泛指一切具有较高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诗歌。
二、诗教的功能。
《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由于“诗言志”概括地说明了诗歌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特点,也就涉及到诗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首先,诗人的“志”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无不受阶级地位的制约。人们通过言“志”的诗,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社会。其次,“志”既然是诗人的思想感情,言志的诗必须具有从思想感情上影响人和对人进行道德规范的力量。
孔子是诗教的最积极的倡导人和身体力行者。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特别强调诗与道德的联系。他在和学生们讨论《诗经》的某些 篇章时,自觉地把艺术作品道德伦理化。他还进一步把“诗三百”归结为“思无邪”,将《诗经》所有作品说成都符合他所宣扬的“仁”“礼”等的要求。《诗经》在儒家的心目中,成了伦理道德修养的教科书,这与素质教育把德育放在首位密不可分。
《毛诗序》说:“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教”与今天的素质教育的目的是相通的,且诗教对塑造人的健全人格、美好心灵,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朱光潜先生曾说:“诗人的本领在于见出常人所不能见,读诗的用处就在于随着诗人所指点的方向,见出我们所不能见,这就是说,觉到我们素认为平凡的实在新鲜有趣。”
三、“诗教”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1、“诗教”的衰落。
从明朝开始,历经清朝,直到现代,虽然中国仍然是诗歌大国,仍然出现了不少的优秀的诗人诗篇,但从整体来看,人们对诗歌的热情有所减退,诗教呈衰落的趋势。明代“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与重视言志抒情的诗歌的精神格格不入,简直是背道而驰。明清两代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抹杀人的个性,限制人的思想,更使诗教难以进行。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几经沧桑,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现代教育的框架内,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更受重视,而包括诗教在内的传统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则备受冷落,其生存空间 受到很大的挤压,越来越小。时至今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人类可以上九天揽月,可以下五洋捉鳖。这种情况下,人们关心的大多是信息化、地球村、股市、选美、经济刺激、朝核危机......相应的,对传承数千年的人文精神的关心相对减少。其表现之一,就是诗教的更加衰微。
2、素质教育呼唤“诗教”的回归。
上文已经谈及,重视功利而忽视情操,重视物质而忽视精神,导致诗教的更加衰微。反过来,诗教衰微,则会使人们更加忽视内在的修养,造成人格的普遍降低,不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青少年的素质,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化“二期课改”的今天,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急切呼唤“诗教”的回归,这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四、“诗教”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诗教能帮助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理想,提高精神境界。“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对诗歌所下的既富理性又有诗意的判断,揭示了诗歌的精神实质。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或明朗,或蕴藉,或凝重,或激越,荡气回肠,感染了多少读者!优秀的诗歌往往是对时代精神的高度提炼,也凝聚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诗教能从深的层次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那些富有生命力的诗歌,或以隽永深邃的意象启人遐思,或以精湛锋利的评议揭示事理,蕴含着追逼苍穹、抵达内心的思辨力。杜甫的“三吏”“三别”,对社会进行了犀利的批判。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短短四句,思接今古,神游八极,意境悠长深远,透露出冰人骨髓的孤独感。即使是短小的山水诗,也常因其将山水的静貌动势、奇观异象与所言之理融成一体,故能渗透出开启心扉和激励创新的绵远之力,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青少年经常阅读这些诗歌,无疑是在享受智慧的沐浴。
3.诗教能涵养青少年远赴人生之旅的激情。
诗歌在本质上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抒情艺术,灵动的语言常能折射出深具穿透力的激情,不可抗拒地照亮读者的心灵,使他们积极思考,开拓进取。
学生学习诗歌,很多是在语文课上来学。想从诗歌里学主题思想,学逻辑分析,固非不可,但不能抓小弃大,丢掉了诗中更重要的东西。诗歌是无谱的音乐,欣赏音乐要用“心”聆听,要注重感悟。从屈原的《天问》中,体验上下求索与质疑问难的精神。从“西出阳关无故人”中,品味永恒的孤独感。从“天生我材必有用”中,领略大丈夫的万丈豪情。从“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接近人类的奉献精神。从“海上明月共潮生”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说,诗歌是人类某种宝贵的情绪、情感在瞬间的灵光闪现,我们读诗,当可弥补自己情感经验的不足,促进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4、“诗教”能提高青少年的人格修养和审美能力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国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沦海”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从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到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千古兴亡多少事,炎凉世态几多情,无不在诗歌中得到极尽其秒的艺术表现,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听到诗人们的高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那一切丢失了的,我都在认真思考(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海子《亚洲铜》)”……学生在走进这一饱含人文素养,积淀传统文化和浓缩审美情趣的阅读文本时,体会到的不仅是愉悦,更是心灵的涤荡、情感的升华……诗教在彰显人文精神、重塑学生人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诗教”也是为了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把美的种子撒播到他们的心田里。这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托尔斯泰说艺术的功用在传染情感,而所传染的情感能和谐人与人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知和情,知是用理性的逻辑的方式把握世界,情是用审美的艺术的方式把握世界。现代的教育偏重前者,使学生功利化,渐渐地缺少情感、缺少创造、缺少想象力,而进行诗教,能够极大程度地弥补这一方面的缺损。
总之,“诗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语文教学中能充分体现情感、审美、价值观及创造性等现代理念的一种形式,且与实施 7 素质教育密切相关。重视素质教育下的诗教,让学生在“诗”的蓝天下,快乐、自由地翱翔吧!
【参考文献】 袁第锐 《论“温柔敦厚”》
○○2 朱孔彬
《呼唤“诗教”的回归》 8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
及其课堂教学–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已有多年,但目前任务仍十分复杂与繁重。深化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各门学科,都应当紧紧围绕素质教育内容对学生加以教育,以适应跨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学科自然也不能例外。从当前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围绕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试用)指出:“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就是说,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性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小学数学具有优越的条件和负有一定的责任。
2.开发非智力因素。人们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与注意力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包括的心理因素很多,从小学生搞好学习的角度说,它主要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种基本因素组成,它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起主导的作用。研究与事实表明,人的智力因素是比较稳定的,不会有多大的波动。而非智力因素很不稳定,波动性非常大。正因为如此,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而数学是一门集知识性、审美性、逻辑性于一体的学科。知识性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审美性,如数学语言与解题方法的简洁美,几何图形的对称美等等,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逻辑性则要求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能技巧训练,如:仔细审题、认真计算、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自觉检验、按时完成、主动改正、不怕挫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学习精神和处理问题的韧劲。
3.启蒙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具体分析、讲解,浅显地提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数学知识内部的矛盾运动,从而渗透实践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我们按照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在教学“2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分数乘法和除法计算方法、分数乘法和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时,就充分挖掘教材编写的方法和思路的顺逆关系,有机地渗透了对立统一的观点。又例如,在教学某些数学概念(如小数和分数概念)时,从事例引入,又用概念去指导练习,让学生看到这些概念的实际应用,使学生逐渐领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
4.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出示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成绩”统计表,教师就可借此跟学生讲讲我国运动健儿在历届奥运会上所取得成绩以及为成绩所付出努力的故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还可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介绍我国数学家尤其是解放以来许多数学家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的事迹,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培养学生立志献身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精神。
5.培养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学习,小学生应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还应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同时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围绕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长期以来,重视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过分地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上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表述,指点学习方法,控制与调整学生学习活动。具体地讲:
1.培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老师的首要任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其次,讲究课堂授课艺术。教师通过授课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揭示数学教材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快乐地进行学习。第三,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后进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发展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教会方法。进行素质教育,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尝试学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转化、假设、比较、逆向等解题时的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些学法,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发展的目的。
3.加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教法改进角度来讲,在课堂教法上应注重三个方面的引导:一是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在观察、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加强思维训练和数学语言训练,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知识形式、巩固和运用过程中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训练,发展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三是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既要引导学生发展归纳、演绎、类比、联想等思维能力,又要利用问题的拓广和转化,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4.适时调控。适时调控学生的认知心理,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达到这样的要求,关键要抓好教学信息的反馈。在某项知识形成过程中,一般要进行三、四次的信息反馈,有基础性反馈、理解性反馈、应用性反馈、系统性反馈。通过信息反馈,教师掌握和了解学生“个别差异”,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状况,及时输出不同的信息,以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