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思想工作在改制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治思想工作在改制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及现代企业制度的迅速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企业正在不断扩大和完善。在这些现代企业中营造一种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工作,正成为当代优秀企业家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那么,在现代改制企业中,政治思想工作与企业发展究竟有什么密切联系呢?企业党组织在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方面应当处于什么地位、发挥什么作用呢?我们认为:政治思想工作与改制企业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改制企业中,党组织政治思想工作中应当处于领导地位,发挥政治领导作用。说通俗一点,政治思想工作,就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起到统一思想,集聚人心,缓和矛盾,保障和促进发展的作用。本文结合武进某改制A企业简要谈谈政治思想工作在改制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政治思想工作在企业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众所周知,不管何种形式的企业,人在企业中地位始终是第一位,一群好的员工,在生产过程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归根结蒂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它虽然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解决的却是企业管理中最深层次问题,也理所当然地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政治思想工作开展的好,必然能够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鼓舞士气,加快发展。政治思想建设上不去,必然使职工们的思想认识难以统一,容易形成一盘散沙,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更谈不上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事实上,我国建国多年以来的企业发展史,早已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不论在任何领域,特别是在经济建设中,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工作决不能放松,放松政治思想
性工作,必然导致思想混乱、工作失败,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现实。由此可见,政治思想工作与企业发展壮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政治思想工作搞上去了,必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大力推动企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相反,政治思想工作松懈了,必然导致人心涣散、唯利是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企业发展的美好愿望就难以实现。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政治思想工作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仍然是企业发展壮大之根本,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重视抓好政治思想工作,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牢牢坚持并抓紧抓好。
二、目前改制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现状。
1.企业职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目前,从A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现状分析,大部分职工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在企业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认同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发挥知情明理、团结鼓劲、化解矛盾、调整心态、释疑解惑、理顺情绪的作用,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但也有部分职工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极少数职工甚至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亳不重要。大部分企业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不全面,只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其中一些方面,不了解其实质。如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只是政治宣传,还有一部分职工更是单纯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读报纸、读文件、开大会、过组织生活。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形式。从A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基本形式来看,大体有5种。一是日常宣传,二是日常学习,三是专题教育,四是组织活动,五是“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企业体制变革的新需求,企业党支部也越来越来感到现有的教育形式,已经显得有些呆板,这些形式,已
经不能充分发挥政治思想工作应有的作用,必须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上作进一步的探索。
3.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今年初的一段时间,A企业干部职工在工作中出现了纪律松懈、标准不高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经营体制的转变引起的。针对这一问题,单位党支部开展了“自起秋风肃己身”及“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理论教育和讨论,同时要求每位职工,尤其是中层干部结合自身工作现状,进行认真思考、写好心得。通过学习、讨论、思考,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认识到了遵章守纪的重要性,对待个人利益的得失也有了较为清醒正确有认识。在全处上下形成了严于律已的良好氛围,也为单位圆满完成“事转企”工作奠定了工作基础。
三、建议和对策
(一)分析问题不能简单化,要正视现实、多研究复杂的新情况、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预见性。目前,我们整个社会都处在变化之中,尤其是企业经营体制的变化,必然引起职工的思想波动。企业职工思想活跃,想法多,这是正常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正视现实,加以正确引导。特别是企业一项新政策实行后,就要注意它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影响,职工的思想将产生什么变化,及时抓住思想苗头,主动进行思想教育,减少消极因素,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06年A企业生产营收一直在低谷徘徊,职工的经济收入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同时,该单位又面临着“事转企”带来的个人利益再次调整,职工思想上有情绪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进一步稳定职工队伍,促进单位的稳定和发展。单位党支部特请有关专家作了“武进经济形势发展”讲座。这次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同时,也使全体干部职工对企业体制转变有了更新的认
识。
(二)做政治思想工作不能强行灌输,要认真研究职工思想实际,把大道理与小道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我们有的政工干部,工作往往满足于单纯的灌输与说教,与职工的现实思想不合拍、不贴心。这种简单化的教育方法突出表现在了3个方面:一是组织教育不是首先摸清职工的思想情况,而是忙于找理论依据,从报纸上、文件中抄下有关章节,照本宣科;二是调子高,不是将心比心地开导,对影响职工思想情绪的原因缺乏实事求是地分析,以至于和职工的实际要求相差甚远,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成了隔靴搔庠、蜻蜓点水,难有实效了。比如说:讲到敬业奉献往往是某某先进人物如何如何……,这样使不少职工对政治教育不感兴趣;三是讲得多做得少,有时甚至说一套,做一套,面对实际问题,态度生硬,常以“要正确对待”、“以集体利益为重”等大活代替,不愿做细致的思想工作,这样容易引起职工的反感。俗话说:“谁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问题没有出自己头上,感觉总是不一样的”。如果工作仅停留在嘴头上,结果通常是思想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增加了抵触情绪。
因此,要做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改变这种简单的搪塞的态度。必须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同情职工遇到的实际问题,给予安慰,情通了,再讲理,职工就会通情达理。
(三)做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路子窄,要广开渠道,灵活多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有些政工干部说:“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办法,习惯于教育、讲课,就象程咬金的三板斧,一砍过就没别的办法了”。其实不然,在改制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的其它工作是密切联系的,它的范围是广阔的,在企业内部它和生产经营、行政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离开这一点,政治思想工作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结合的好,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结合的不好,也会
常常功亏一贯。
目前,在改制企业内部,很多思想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企业内部的变化所引起的,往往一个新的动向,一个新的企业政策变化,可以把几个月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冲掉,也可以使多次费尽心机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A企业在06年 “事转企”过程中,部分职工的提前退休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之中,但是有的提退职工一听说退休以后还要交养老金,多的要一万多元,少也要上千元,就想不通了,一度给这项已经进行得较为顺利的工作带来了麻烦。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该单位党政领导一方面积极做好职工的思想稳定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向上级机关汇报实际情况,以取得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不久,在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此问题得到了解决,职工们的思想也随之稳定了,保证了这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事实证明,在改制企业中,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来明方向、增信心、鼓干劲,企业的员工就具较好的精神面貌,企业也才能稳定和发展。
第二篇:论政治思想工作在企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定稿)
论政治思想工作在企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摘要】政治思想工作直接指导着企业的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将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借助企业文化建设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也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选择。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然后就如何借助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1.前言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要求,这也给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协调员工思想行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借助企业文化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举措。
2.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企业文化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具有统一价值导向作用的、企业上下共同遵守的认知信条,我们可以将企业文化视为企业核心思维、心理行为方式的总结。企业文化具有思想导向、正向激励、意见协调、行为规范等功能和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统一思想、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等功效。它在功能和目标上与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交互性能和较高的相似性,两者也因此而形成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中,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抓手,企?I可以对员工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在企业内部营造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健康的思想氛围,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障。企业文化则对思想政治工作起着升华作用。先进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为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指明方向,还能展示和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认同感,进而激励职工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这不仅减轻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压力,还可以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层次,彰显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实效性。
3.借助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3.1 借助企业文化拓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路
现代管理学认为,在经济管理中,人既有经济利益方面的需求,还有精神方面的需求。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员工群体思想教育和群体塑造所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企业文化的主要作用是开发员工智力、汇聚企业向心力,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基础,以统一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准则去要求员工,唤起员工队伍的合作精神,进而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因此,企业可以立足于文化建设,拓宽思想政治工作思路。这就要求企业提高认识,将企业文化当做重点工作来做,致力于完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保障制度等,制定文化建设长远规划,明确文化建设分工、标准与原则,为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好坚实的基础。在文化建设与管理中,要求企业文化、政工部门齐心协力,起到表率和带头作用,积极做好文化建设、协调、教育和宣传工作。以此为基础,企业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文化工作中,通过文化建设实现思想政治目标追求。
3.2 用企业文化建设丰富思政工作内涵
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企业文化能促使员工形成群体意识,提高个人素质,使人形成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风险精神。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则是开拓先进生产力,企业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将之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可以进一步丰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体、更丰富、更有生命力。因此,企业要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当做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式。所谓尊重人,指企业要尊重员工发展、学习、精神需求,以“创建学习型集体,争当知识型职工”为主线,利用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专题讲座等方法打造强势文化,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所谓理解人,指企业要理解职工情绪,深入体察民情,与职工同呼吸共命运,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关心人指在思想政治工作上,企业要以职工满意为标准,“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编制职工文化服务网络,帮助职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促使职工和谐、健康发展。
3.3 利用企业文化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
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是按照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来确定的,它具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范、厉之以纪”等特点,它能将真理的力量、情感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和物质的力量汇成一股合力,这股合力同样可以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同样可以从工作形式创新、民主氛围营造等方面着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展示企业思想政治成果和员工风采,使大家的思想都拧成一股绳。如企业要借助企业文化手段,改变传统的以听报告、学文件、座谈讨论、个别谈话为主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开展各种参观访问、训练班、思想教育活动,坚持以教育为先,紧扣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运用典型示范来教育广大职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鼓动和疏导作用,打牢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以树立企业新形象,汇聚职工思想合力,打造一个和谐的集体。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竭的发展动力。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要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不断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大胆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郜延伟.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2]王磊.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J].企业文化旬刊,2016(1).[3]潘伟雄.企业文化建设对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J].企业技术开发月刊,2015(10):28-28.
第三篇:地方政府在企业改制上市中的作用
地方政府在企业改制上市中的作用
企业改制上市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综合性工作,加快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工作,是各地解决企业直接融资难,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完善公司规范运作的有效途径。在改制上市中需要保荐人、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勤勉尽职地工作,但也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地方政府是推动企业成功改制上市的加速器。2006年以来,为了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和示范带动作用,各地政府分别采取政策扶持、引导促进和协调服务相结合的措施,培育支持更多的优势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加快发展。这些政策的实施,对加快企业的上市步伐,规范企业运行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各地政府在企业改制上市中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培育引导企业改制上市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市场,而金融市场的核心是资本市场。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资本市场具有筹集社会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功能;利用和发展资本市场对于繁荣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规范企业管理与持续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各地把利用发展资本市场与利用外资及招商引资看成一个整体,充分认识政府在利用、发展资本市场中的规划、引导和扶持作用。
企业上市发行股票虽然有许多优势,但对于许多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说需要一个认识过程,即观念转变—挖掘培育—辅导实施的过程。为此,许多省市都成立了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推进企业改制上市的综合战略和工作规划,协调解决企业改制上市中的有关问题,组织指导有关部门培育后备上市企业,建立健全培育工作机制。
按照“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建立企业上市后备库,切实把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科技含量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作为培育辅导的对象,进入后备资源库,加强培育和辅导。
定期举办改制上市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宣讲资本市场功能、标准、要求等相关知识,提高企业对于资本市场的认识,引导企业按照上市的要求进行规范运作。
积极联系证券交易所及保荐机构、会计、法律、资产评估、投资基金等中介机构,采取培训、座谈、咨询等形式,加强企业与有关中介机构的沟通和交流。
适时组织有关部门和后备企业到证券交易所和其他地区考察、学习,交流企业改制上市规范发展的经验。
(二)简化程序、降低成本,为企业改制上市提供“绿色通道”
目前,许多省市政府为改制上市企业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所谓“绿色通道制度”是指对上市后备企业在改制重组、上市申报等过程中,涉及政府部门各项审批及相关查询、咨询等事项,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给予支持,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及时依法出具相关文件,研究解决企业遇到的具体问题,为企业改制上市开通“绿色通道”。
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涉及房产、车辆等资产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需要办理过户手续的,以及需补交河道维护费等费用的,符合国家及省政府有关规定的,各相关部门要给予减免,以降低企业的上市成本。积极创造优惠政策条件、提高办事效率,吸引国内外的企业在本地注册并实现上市。
有的地方政府减免上市后备企业在改制重组过程中办理资产置换、剥离、收购、财产登记过户的交易税费和其他费用。企业改制涉及产权变更过户且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化的,可直接变更企业名称,免交除工本费外的其他一切费用。
有的地方政府还通过支持帮助企业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企业在原始积累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妥善处理,做好规范运作,而不能新增企业负担。因历史原因未办理产权证并无争议的,依法补齐产权证并列入企业资产,收费一律按规定的最低收费标准征收。
(三)积极扶持、全力推进,为企业改制上市提供政策支持
1.对企业改制上市给予直接奖励或财政补贴支持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许多地方政府把推进企业上市作为解决企业融资难及规范企业运作和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实现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力保证。为了鼓励企业改制上市,政府对改制上市企业采取直接奖励和财政补贴,如沈阳市政府从2009年开始每年安排2 000万元企业上市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对境内外新上市融资企业的补助和奖励。在上市改制、申报期间所发生的评估、审计、律师等中介费用,按实际发生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最高补助200万元。对于成功上市的企业,按其首次融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最高奖励300万元。各区、县(市)、开发区对成功上市的企业给予不低于100万元的补助和奖励。省政府也将对成功上市的企业给予100万元的扶持资金。因此,实现成功上市的企业,最高可以得到700万元的补助和奖励。其他省市也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
2.土地出让及收费优惠政策
根据企业改制的不同形式和具体情况,土地资产处置方式有四种: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租赁,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保留划拨土地使用权。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必须到土地部门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许多企业在改制前土地是划拨性质的,而改制上市时需办理土地出让手续,企业要缴纳高额的土地出让金,而且办理土地使用权等权证变更时所涉及的费用也较高,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各地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原行政划拨土地转为出让的,土地出让金地方所得部分全额返还给企业。但若改制为股份公司后一定年限内未上市,则按改制时土地评估价的一定比例补交出让金。
(2)企业在改制时一次性缴纳土地出让金确有困难的,可先在本地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土地证,然后在两年内分期付清,上市成功后则要在半年内缴清。
(3)上市后备企业为了生产发展申请新增建设用地,按所在地工业用地最低价格标准执行。
(4)拟上市企业申请新增用地,土地出让金按地价的一定比例收取,但若在一定期限内未能上市,则需补缴出让金优惠部分。对上市募集资金的投资计划项目所需建设用地,优先保证土地计划指标,优先办理核准预审和报批手续,优先供地。
(5)减免拟上市企业在改制重组过程中办理资产置换、剥离、收购、财产登记过户的交易税费和其他费用。土地使用证、房产证、车船使用证、给排水及供电计划指标、资质等级、自有工业产权过户时,股东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视为变更登记,免收变更、过户手续费;股东发生变化或有交易行为,有关税费全额缴足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企业用于扶持企业发展。
3.税收优惠或返还政策
针对一些在企业改制上市中涉及审计需调增收入和利润,需要补缴企业所得税款,对改制中净资产折股股东需要补缴个人所得税的情况,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如下措施:
(1)对企业因改制上市前释放的利润,应依法补缴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以项目补贴的方式等额用于支持企业发展。根据上市规范要求,对以前所应补缴的增值税、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以项目补贴的方式等额用于支持企业发展。
(2)上市后备企业改制中按规定量化到个人的资产及因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金转增为股本的,缓征个人所得税,在发生转让时就其转让收入额,扣除个人取得该股份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支出和合理转让费用后的余额,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3)历年来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形成的“国家扶持基金”,经财政部门审核并报当地政府批准,可归原企业股东所有。股份公司设立后到上市期间,仍可享受原有的优惠政策。
(4)对因执行新《企业会计制度》导致会计政策改变,追溯调整后引起以前应税所得额或应税收入变动的,其净增应税额在企业上市前准予挂账,免收滞纳金;导致以前各期应税额减少的,允许企业选择直接抵扣当期应税款。
4.政府从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拟上市企业优先支持
第四篇:班组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班组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班组管理是企业工作的基础
一、什么是班组管理?
班组管理是指以班组自身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和激励等管理活动,其职能在于对班组的人、财、物进行合理组织、有效利用。
二、班组管理的特征:
1.其基本要求是系统管理——即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其基本内容是基础管理。
3.其基本形式是民主管理。
三、班组管理的内容:
1.生产管理;
2.质量管理;
3.技术管理;
4.劳动管理;
5.设备管理;
6.经济核算;
7.安全文明生产;
8.思想政治工作。
四、班组管理的重点:
1.抓好班组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均衡生产制度、岗位技术练兵制度、设备工具维护保养制度、安全文明生产制度、交接班制度、考勤制度、经济核算制度、民主管理制度、职业道德规范、思想工作制度等等)
打个比方:制度好,好人做好事,坏人做不了坏事;
制度不好,好人难做好事,坏人专做坏事。
2.抓好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3.抓好班组的民主管理。班组长要有民主意识,进行民主决策,利用民主作用,真正做到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
第五篇: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就企业组织结构来讲,一般企业的组织都可以分成三个管理层次,即:决策层、中间层(或执行层)和操作层。组织的层次划分通常呈现为金字塔式。通常我们也称决策层的管理者为高层管理者,执行层的管理者为中层管理者,操作层的管理者为基层管理者。
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管理者,在组织运行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角色是决策角色,确定公司经营的大政方针、发展方向和规划,掌握政策,制订公司规章制度以及进行重要的人事组织及其变动等,也就是说,凡属关系到公司全局、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凡是与外部协作和市场竞争有关的重大问题,均由高层经历处理决策。基层管理者则主要是调动下属成员进行团队合作,组织一线职工努力完成生产计划和工作任务。而作为中间层次的企业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则承担着企业决策、战略的执行及基层管理与决策层的管理沟通的作用。他们的工作具有既承上启下,又独当一面的特点。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的作用,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层管理者是企业战略的执行者
中层管理者所处的中间位置,决定了他们作为企业战略执行者的地位。企业的成功取决正确的决策与有效的执行,二者缺一不可。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战略规划的执行者,正逐渐开始被企业重视和关注。如何有效发挥中层管理者的这一作用,提高他们的执行能力,已经成为关系到企业成败的关键性问题。
2、中层管理者是企业战术决策的制定者
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过程的高度复杂化以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迫使企业需要迅速、及时地实施战略决策。对企业中的中层管理者来说,不仅要严格的执行和组织实施企业高层的决策方案,还要发挥其作为一位领导人的影响力,通过有效的战术决策,提高方案的实施效率和效果,立足于企业和自己负责部门的全局,实施领导行为以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3、中层管理者是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一方面起到将高层决策向基层管理者进行推行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负有将基层管理者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高层管理者进行反馈的职责。
二、中层管理者的特点
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的中坚和脊梁,其重要性是不容质疑的。但是必须看到,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中层管理者在观念、素质、能力、作风上与企业的要求差距比较大,能够真正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精干高效优质的中层管理者非常短缺。要想切实的发挥企业中层管理者的作用,就必须认真的研究中层管理者独特的个性,针对这类人群的个性特点,来切实有效的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使他们真正发挥其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企业中的中层管理者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经济上,他们一般比大部分员工获得更高的薪水,显得相对富有。
2、知识层次上,他们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在工作中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3、从行为目标看,他们并不满足于一定的高薪,对工作环境、成就感和个人发展的需求与其他管理层次上的员工相比相对较强。
4、从工作特点看,他们在企业中具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双重职责,这就形成企业对中层管理者在管理技能方面的特殊要求。
三、中层管理者的能力要求
中层管理者是公司管理的中坚力量,也是公司普通员工的直接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除了具有管理职责、岗位职责以外,还起到员工与公司决策者上传下达的作用,如果中层管理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会对公司的管理和决策的贯彻带来很大的阻碍。中层管理者除了具备相应的岗位技能和良好的人品以外,还要注意是否具备下述四个能力:智力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1.智力能力
智力能力可分为概念化能力,判断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三个方面。
概念化能力是指管理者能否看出表面上互不相干事件的内在联系,并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概念化能力有助于管理者把握全局,并能深入的系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判断力是通过管理者对已知信息的处理,对事物发展趋势进行方向性把握的能力。判断力有助于管理者在进行部门规划和工作计划时,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逻辑思维能力是指管理者对一些事物进行的符合常理的判断。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管理者实际工作行为的有效性。
2.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可分为规划能力和行动能力。
规划能力是指充分调配现有资源制定达成工作目的计划的能力,中层管理者应该具有达成本部门工作目标的规划能力。行动能力是指在工作中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策略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事情在行动之前不可能进行100%的充分的准备,这就需要中层经理能够在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对环境进行客观、正确的判断,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3.人际交往能力
在工作中,人际交往能力可分为对上级交往能力,平级交往能力和对下属交往能力。对上级的交往主要是接受上级的任务和对任务的向上级的反馈,平级交往主要是部门协调及部门沟通,对下属的交往主要是布置工作任务及进行工作指导等。不论是对哪一级的交往,沟通的能力非常重要。
4.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包括情绪控制能力,自我估计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对管理者而言,情绪化的语言和行为并不能解决任何工作中的问题,反而会让其他员工丧
失对你的认同。所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理智、客观的对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自我估计能力的强弱体现出了管理者是否有自知之明,没有自知之明的管理者不可能是一个明智的管理者。由于职务或者工作环境的变动,管理者是否能够继续有效地进行工作,胜任自己的岗位,这体现了管理者适应能力的高低。
四、中层管理者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企业缺乏针对中层管理者的有效管理和激励机制,中层管理者流失问题已成为各类企业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由于中层管理者通常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所以,如果企业不能通过有效手段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就很容易造成中层管理者的流失。而中层管理者的流失会对企业战略执行的一贯性造成影响。
2、中层管理者普遍缺乏管理经验。中层管理者的来源大多是普通员工,这些员工由于在本部门的业务工作中表现出色而由技术骨干提拔起来。这些技术骨干在公司工作时间长、技术精湛,是公司内最合适的中层管理者人选。但是他们虽然是基层工作中的佼佼者,却由于缺乏管理经验,或者不具备管理素质,在担任领导职责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3、中层管理者缺乏变革转换意识和能力。很多中层管理者在被提拔后,在心态意识、行为角色上转变速度没有跟上,还是以过去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开展工作,把自己错位成一个“自然人”,茫茫碌碌的投入到具体的工作中去,而忽视了重要的管理工作,逐渐导致在中层管理岗位感到无所适从,失去信心。好的员工没有转变成合格的中层管理者,这是员工的不幸,也是企业的不幸。
4、中层管理者缺乏有效的执行能力。企业的中层管理者缺乏有效的执行能力,在企业战略执行过程中就会出现决策方案标准渐渐降低,与原标准发生偏离,或者不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必要的任务,或者造成企业制定的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力度越来越小,许多工作做的虎头蛇尾,没有成效等方面问题。中层管理者执行能力的缺乏,将使企业的成功发展成为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5、没能起到良好的沟通桥梁的作用,使政策的制订者和实施者之间缺乏良好的衔接。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企业高层领导缺乏对中层管理者这一作用的认识,在工作中存在“架空”中层管理者的问题;令一方面由于中层管理者沟通和领导能力的欠缺,从而使企业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不能做到“上情下达或下情上报”,使企业的战略制订和具体实施这两项工作发生脱节。
6、中层管理者的局限性思维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企业高管层一般是站在经营者或所有者的角度来看待成本、利润、发展,而中层往往没有高层看得远、深,也往往没有高层有责任心。中层管理者雇佣思想比较严重,我是打工的,你给我钱,我就替你干活,较少能把企业看成是自己的事业。有些中层心态比较消极,归罪于外,归罪于上司、下属,往往都是别人造成的。很多中层说“老板怎么样、公司制度怎么样”所以我没办法,其它部门不配合,我也没有办法,归罪于外。中层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多数情况下只考虑部门利益、小集体利益,不从全局利益考虑问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去创造条件,而是等条件具备了再说等现象,这些现象在企业中普遍存在。中层之间比较理想的处理关系是“内部客户关系”。很多企业反映中层之间关系难处,公司希望大家相互配合、理解、尊重,但往往都是不配合、不理解、不尊重,甚至互相拆台。公司里中层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最多的,也最让老板们头疼的。在高度重视工作绩效的今天,由于中层管理者局限性思维更是成为企业提高绩效的绊脚石,是企业绩效低下的重要原因。
五、中层管理者的心态修炼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中层管理者重重困难和危机,这其中固然存在企业方面的原因,但更突出的是中层管理者自身的问题导致了其在企业中的困难局面。本次培训的主旨为“管理从心开始”,从心态方面给广大中层管理者提出了职业发展的建议,愿公司中层管理者和致力于成为中层管理者的员工从中得到启示:
1.灵活贯通的关照
中层管理者的首要素质不是所谓的学习、创新、执行力等,而是对上层领导、下层员工和同级别其他职能管理者灵活贯通的关照。这项素质要求中层管理者对所有的同事都给于充分的关心和照顾,能根据不同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赞扬和鼓励,包括对各个层次人员的事业发展、生活琐事、学习计划都给予关注,站在他人的立场关心他人的长远发展上,替他们筹划谋略。这样作的效果是更多的同事会在工作中保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感恩之心的包围中,每位同事都会站在你的立场中,协助你完成计划,主动的努力工作,积极的解决困难,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高效率的工作团队。
2.坚定不移的执着
执着是成功者的通行证。对中层管理者来讲,坚定不移的执着尤为重要。相信很多管理者的成功秘诀就在于关键的时刻还有自己一如既往的执着。执着就是要对组织的长远目标清晰认识,对领导的战略规划坚决支持,对部门的各项事务合理安排,对下属的具体工作不厌其烦的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对自己和所在部门设定的目标要自始至终的坚持,面对诸如市场状况的变化、组织结构的调整、人力资源的整合等现象,大胆的声明自己在事业中的执着态度,决不放弃个人和组织既定的目标。
3.必不可少的宽容
睚眦必报者不能管理。所以,作为中层管理者还要有必不可少的宽容之心。这里强调的必要的宽容是对同事和下属的疏忽大意、不重细节、方法迟钝甚至妄言是非的宽容,但又不能无限制的宽容,尤其是不能对那些消极应对、满腹牢骚的工作态度予以宽容。方法不先进可以磨砺,态度不端正确不能容忍。在必要的宽容中,以极大的耐心帮助周围的这些方法落后人,以坚定的勇气批驳那些态度倾斜的人。不但如此,中层管理者还要宽容那些团队中性格张扬、才华卓越的人的某些做法,无论是不拘小节言语唐突,还是能力非凡气质昂扬,其实需要的恰恰是别人的宽容,给他们必要的宽容则收获惊诧的成就。
4.合理适度的创新
中层管理者不是优秀的技术人员,也不是精英式的市场人才,更不是一呼百应的企业领袖,侧重于日常经营的常规性工作。所以,要在工作中以创新的思维开创新鲜的思路和方法,但不能过分的追求创新的程度和数量,保持合理适度的创新,既活跃了工作的基本程序,又不会靡费太多时间。把创新交给钻研创新的人去,把精力放在耗费精力的事上。
5.近乎偏执的仔细
近乎偏执的仔细是中层管理者的一件法宝。管理者,管人理事也。管人无大事,理事不可轻。对工作的仔细,近乎偏执的仔细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松下幸之助语)”,从细节中关注每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情绪,从细节中分析任何一件事务的处理方法和效果。对于企业制度的建设、企业文化的锻造、突发事件的处理、危机管理的实施,我们不能粗劣地对待任何一个环节。
6.长期共同的学习
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个人的概念决非一个时髦的词语,而是要管理者无时无刻不管注的一种理念。对中层管理者而言,只有长期不断地学习才能保证自己地管理方法先进、管理技巧灵活,能亦合乎时代的思想启发上司、带动下属。另外,我们更关注的是管理者带动全体的共同学习思潮,特意组织和安排相关的人员参与集中式学习,在日常工作中采取多种手段实施日常化学习,让组织及其成员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和学习的巨大能量。
7.融洽欢畅的沟通
中层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沟通,应该如此讲,能否在一种融洽欢畅的氛围中和上下层进行沟通反映出管理者的基本能力。工作计划的传递、执行困难的反馈、日常经营的现状都必须在沟通中反映出来,更要在沟通中不断地加以解决。融洽欢畅就意味着思路开阔、代表着不急不躁,管理者要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协调,创造沟通中地融洽和欢畅。
8.决不彰显的奉献
面对各种升迁、学习和表彰的机遇,中层管理者要能够表现出决不彰显的奉献精神。其实奉献是一种精神,但决不彰显的奉献就是一项难能可贵的素质。从组织整体的发展来讲,这种奉献素质有利于协调整体的利益,增强组织成员的工作动力。但是,我们中层管理者必须重视的是——不彰显,否则容易被别人误认为故作姿态、炫耀而已,非但达不到奉献的目的,甚至有可能弄巧成拙。
9.大智若愚的智慧
领导者自有谋略,管理者无缺智慧。对于广泛接触各个层面的中层领导者
而言,更需要智慧,而且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而不是精明算计的智慧。这种智慧表现在对上层保持本色不谄媚,对下属中正仁和不摆谱,对惊喜之事由衷地欣赏不遮掩,对烦扰的事保持冷静不厌烦。体现出这样地智慧会让所有的同事都坚信你在管理岗位的合适和必要,既能找到和睦的归属感,又能看到组织环境的稳定。
10.勇敢沉着的果断
中层管理者应处事果断,风格鲜明,决不拖泥带水。日常工作中的果断体现在对制度的熟悉和坚持,对责任的分析和承担,对不合理现象的明确和批评,尤其是在关键时刻,作为直接面对员工、外界甚至危机的直接责任人和处理者,必然要求中层管理者具备勇敢、沉着、果断的作风,给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一个赏罚分明、有章有度、责任明确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