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语文上册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案沪教版
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沈 芳 寺 凋 院 枯 萎 约 袄 原”10个生字。正确书写并记忆“沈 芳 寺 枯 约 袄”。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重点读好写沈括认真思考的语句。3.通过学习了解沈括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的人。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读懂文中两句古诗的意思。
2.了解山里的桃花为什么开得迟的道理。能根据要求圈划词句。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指导朗读。
2、质疑
3、这个故事讲的是哪个大名人的故事?(沈括)
4、学生字:沈 括
5、教师简介沈括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讲了沈括的什么故事?
2、学生交流
3、你觉得沈括是个怎样的人?(爱动脑筋,善于实践)
三、学习课文
1、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沈括是个爱动脑筋的人呢?读读课文,直线划出有关句子,说说理由。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节
生字:枯 萎
说理由
指导朗读,重点“真的”,换一个词语(果然)
(2)为什么说“真的”,学习第一节
生字:菲、寺、凋
理解古诗的意思,找出相应的句子。
指导朗读
3、齐读1、2节
4、师:沈括和小伙伴一起上山看桃花,他有没有找到答案呢?用曲线划出原因的句子。
5、交流,理解课文最后一节的意思。
6、学习生字“飕”,记住字形,为什么妈妈让沈括带上小棉袄?
7、指导朗读
四、拓展:课后说一说:你对哪些自然现象产生过疑问,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
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读,通过有层次、有目的的读文将教学重点、难点逐一突破,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实现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又从思想感情到语言文字的提升。不足之处在于课堂节奏掌握得不是很好,教学后半部分时,时间有些紧张。即时评价还可以灵活多样些。
第二篇:二年级语文上册水上飞机教案沪教版
水上飞机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翅、膀、究、迅、速、援、参、突、警、险”;读准翘舌音“翅”和平舌音“速、参”;能在老师的指导描写并记忆“究、迅、速、援、参”。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教师的指导写下,尝试读出小海鸥和水上飞机对话的语气。在阅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用直线划出水上飞机用途的句子。
3.知道水上飞机是有特殊用途的飞机,能帮助人类完成各种任务,激发学 生求知欲望,从小学科学、爱科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认读10个生字。
2.在阅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用直线划出水上飞机用途的句子。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介绍水上飞机的用途。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
1、出示填空: 飞机在()飞行。轮船在()航行。指名读,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板书:外形 用途教学随笔: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接龙读课文。
3、学生字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1、师:水上飞机是怎样的?指名答
2、找一找,描写水上飞机外形的句子。
3、读一读:白色船体的两边长了两个大翅膀。
4、师:小海鸥发现它 还以为它是——,它是怎么想的呢?指名读 5过渡:于是,小海鸥问个究竟。
(二)、1、分角色读对话。
2、讨论:水上飞机有什么用途?
3、画一画“~~~~”
4、读一读:水上飞机有很多兄弟,有的可以给航行中的船只输送物资;有的能从海中汲水,去扑灭森林的大火;还有的可以随时从海上起飞,去参加战斗……
5、说话练习:你就是水上飞机,用“我是名字是——”开头说说。
6、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1、齐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句子:水上飞机告别了小海鸥,便迅速地滑行起来,机身的浪旁随即溅起了雪白的浪花。
3、师:水上飞机的速度真快,重点词:迅速 随即
四、课外阅读,练习说话
1、齐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些什么?
3、说话:船也有很多兄弟姐妹,有的可以,有的可以,还有的可以。
五、复习巩固
1、读词语。
2、填上合适的词语:
()货物 拉响()
()的大海()的天边水上飞机能从海中(),去扑灭森林的大火。
铃声响了,小朋友们()地排好队。全校学生都投入到()灾区的活动中。
教学反思:当向学生提出“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找找水上飞机本领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再读一读。”的要求后,在交流时,大部分同学都能找到水上飞机本领的句子,主要是给大家充分的时间自由朗读,对课文比较熟悉了,找句子就很容易了。如果采用集体朗读后,马上划句子,对于理解力较差的学生,就比较困难。因为课文只读一遍,还没有读懂。而自由朗读,就照顾到了各个层面的学生,学生的独立认识能力也逐步提高了。
第三篇:二年级语文上册狐假虎威教案沪教版
狐假虎威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茂、窜、狡、猾、兽、违、抗、胆、爪、纳”,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纳闷、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等词语。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并记忆“狡、猾、兽、抗、爪”。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狐狸和老虎不同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寓意。教学重、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教学过程
一、1、2、二、1、谈话感知,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成语故事课文 22 狐假虎威 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学习生字,初步感知。自由读全文,完成填空。
“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走在前面的是、走在后面的是。“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是因为看见了。
2、并学习生字:窜 狡 猾 愣 兽 违 抗 爪 纳 窜—cuan平舌音
兽、爪—shou zhua 翘舌音
“兽”下是个口 区别字:瓜—爪 窜、胆—前鼻音
塄、抗—后鼻音 狡、猾—反犬旁
3、朗读认识词语。
窜 狡猾 一愣 百兽 违抗 胆子 爪子 威风 神气活现 纳闷 凶恶 摇头摆尾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违抗—违背和抗拒 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
4、同桌再读课文,用“ ”划出狐狸说的话,用“ ”划出老虎说的话。
5、各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6、的动作。
老虎的动作:寻找 扑 逮住 一愣 松开 东张西望 狐狸的动作:窜 骨碌一转 摇头摆尾 读课文,用О找出老虎做的动作,用△找出狐狸的动作,用□找出其它小动物 1 其它动物的动物做:纳闷 看 撒腿就跑
7、出示并指导朗读:
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8、谁来说说“狐假虎威”的意思?
狐假虎威:凭借别人的威势欺压人。假:凭借
三、1、2、展开想象,拓展思维。
课文说这只狐狸很狡猾,可有的小朋友说这只狐狸很聪明。你说呢? 写段小故事。
教学反思: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教学中,设计了学生表演课文片断的环节,学生把狐狸的狡猾,老虎的愚笨表演得活灵活现,维妙维肖,这也就反映出学生已经把课文内容读懂了。
第四篇:二年级语文上册从现在开始教案沪教版
从现在开始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宣,议,纷,熬,鼠,荡,习,惯,眯”等9个生字,积累“宣布,议论纷纷,熬夜,习惯,笑眯眯,叫苦连天,服从命令,直摇头,欢呼,话音刚落,郑重”等词语,能在老师指导下重点描摹并记忆“议,惯”等2个字。2.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并能读好课文中的感叹句和问句。3.懂得要尊重别人,为别人着想的道理。4.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编故事。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读出课文中感叹句和问句所表达的语气。2.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拥护。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
1.(师带狮子头饰)师:同学们,谁是森林里的“万兽之王”呀?
狮子大王年纪大了,很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的王位。于是,他宣布了一条重要的决定,同学们找找看,并响亮地读一读。
(朗读指导,评语设计):a、狮子大王的威风哪儿去了? b、你可真像狮子大王!c、你觉得你像狮子大王吗? ┇
2、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
(1)哪些动物参加竞选了呢?(贴图:猫头鹰、袋鼠、猴子)
(2)那么,你认为哪个动物当“万兽之王”最好呢?(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二.学习课文,品读文句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学习方法: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议一议
读一读: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想一想:第一个上任的猫头鹰是怎样当“万兽之王”的呢?
演一演:你能学学猫头鹰当“万兽之王”时的神气样子吗?
议一议:你觉得猫头鹰是合格的新首领吗?
品读重点句子。(他想到自己成了“万兽之王”,神气极了,立刻下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和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1)比较,理解:“神气极了”
(2)观察插图,说话。(形象感知猫头鹰“神气极了”的样子。)
1(3)朗读、体验、表演。
(他们对新上任的首领满意吗?)品读“议论纷纷”、“叫苦连天”。(4)创设情境,再现“议论纷纷”。
小熊你会说┄┄
小鹿你呢?┄┄
小孔雀你呢?┄┄
┇
(5)启发想象,角色体验,理解“叫苦连天”。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猫头鹰大王,你看看你当上首领,小动物们的意见可大啦,他们个个叫苦连天。那么第二任是谁当大王?(按上述方法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理解“激动”一词,体会朗读。
(3)体会跳着走路的痛苦,启发想象,说说:动物们为什么直摇头呢?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2)学生想象说话:担心,为什么担心?如果你是动物王国里的一位成员,你会担心什么?(我是小熊------我是斑马------)
(3)当听到小猴宣布——(学生接读)森林里的动物又会怎样欢呼呢?(对比说话)
4、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讨论:小猴子为什么能成为“万兽之王”呢?(用上“因为┄┄所以┄┄”)三.读演故事。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评委。评选“最威严的狮子”、“最神气的猫头鹰”、“最激动的袋鼠”、“最可爱的猴子”。
2、带上头饰进行课本剧表演。四.故事续说。
我知道,这次森林王国“万兽之王”的选举,猫头鹰和袋鼠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他俩不能当上新首领,同学们你们能告诉他们吗? 五.游戏:词语擂台
比一比谁说的词语多,获胜者奖励小红星。
神气极了 荡来荡去 立刻喊起来
可怕极了 跑来跑去 立刻欢呼起来()极了()来()去 立刻
教学反思:在读猫头鹰和袋鼠的话时,在我的指导下,学生抓住了关键词,读出了语气。尽管如此,但老师的讲解过多地代替了学生的感悟。如果能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悟,自己交流,那么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这种方法。
第五篇:二年级语文上册石榴教案沪教版范文
石榴
教学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文中的10个生字,正确书写并记忆5个生字,选择词语造句。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阅读个过程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在学习课文中能正确找出并积累描写石榴花的句子及描写石榴果皮颜色的词语。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喜爱家乡的石榴,热爱自己家乡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正确运用。2学习带着问题读课文,正确圈划有关语句。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2、师:大家看,这是什么?(实物:石榴)这是只什么样的石榴?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27、石榴
个别读 齐读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一)学习石榴句子。
1、师:那就让我们看看小作者看到的石榴是什么样子的?先请小朋友读读这小节,学学生字,说说词语的意思,再向你的同桌读读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出示: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慢慢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地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1)学习生字:渐渐 甚至 扒开:(做动作)喜讯:(同义词)渐渐——慢慢
甚至——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地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说话: ……有的……有的…… 2)色彩演示朗读。
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个别读 师范读 自由读 小组读 3)动动脑:和老师合作读这小节。
(二)学习石榴内部和滋味的句子。
2、师:看看(石榴的内部),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尝尝),说说滋味如何?
我们来看看作者从这方面又是怎么描写石榴的?请你自己读读句子,学学生字:
出示: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挨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1)读读生字,学学生字:
师:课文里有一个生字,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bao 请记住: 剥 这里念:bao bo 师:谁来读读,让我们欣赏一下这小节? 2)朗读指导: 个别读 小组读 齐读
3)师:石榴的味道是——?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吗?
出示:酸溜溜 甜津津
红 笑 4)朗读:看看老师手中的石榴,读读这一节。
(三)学习石榴花的句子。
3、师:下面老师读这一小节,请小朋友仔细听听看看,这节写了什么?
出示: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师:在主持人带领大家学习这小节之前,谁愿意为我们读读自学建议。自学建议:1)自学生字词语。2)把第二节读正确。
3)找出文中描写石榴花的句子,用直线划出。1)交流生字:我们先来交流文中的两个生字。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学习的?
出示:郁 葱 郁郁葱葱 图像感知 2)a)b)c)师:谁能把你找到的石榴花的句子读读,注意句子的完整。
个别读 同桌读 齐读 个别读 小组读 男女生读
好友对读 个别读 个别表演读(学生评价)
3)师:这一节我请小朋友边读边做做动作。
4.师:这些花儿美、味儿美的石榴娃娃就盛产于作者的闻名中外的家乡——?枣庄。1)2)学习生字:枣(笔顺)介绍枣庄的资料。
5.整体欣整赏一遍课文。(听课文录音)2 小结:是呀,从文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小作者为有家乡十万亩的石榴园而感到自豪。三.课外拓展
关于各种水果的文阅读章。
教学反思:圈划词句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由于描写石榴花的句子
比较长,因此有的学生没有划全。描写石榴果皮颜色的词语也有几处,有的学生阅读时不够认真、仔细,出现了少圈、漏圈的现象,在交流时引导学生再去读一读、想一想,寻找正确的答案,并提醒圈划错误的学生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