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摘抄

时间:2019-05-15 00:1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统文化摘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统文化摘抄》。

第一篇:传统文化摘抄

2013-01-08 16:39:49| 分类: 生命的大学 | 标签:精彩 |字号 订阅

古代父母对孩子七不责(图)

1、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2、愧悔不责

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3、暮夜不责 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4、饮食不责

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5、欢庆不责

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6、悲忧不责

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7、疾病不责 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倾听是一种修为 文/无思

2013-01-10 13:39:33| 分类: 中华传统文化 | 标签:心灵之窗 敞开 |字号 订阅

倾听是一种修为

作者:无思

倾听不容易,倾听是一种修为。

花的私语,鸟的鸣啭,流泉飞瀑,雷鸣电闪,街市的喧嚷,梦中的呢喃,海洋的呼吸,大地的沉酣,红尘万象,无量生灵,无时无刻不在倾诉,无时无刻不在展现。可是,我们听到了多少它们的故事,洞悉了多少它们的秘密,了悟了多少天地间的玄机?

曲高和寡,因为能够倾听的人太少;知音难觅,因为善于倾听的人太难得;忠言逆耳,只有度量宽宏的人,才能体会倾听的益处。历朝历代一直都有言官、谏官,可是,真正能够从善如流,接纳谏言的明君,又有几个呢?

古代有个公冶长,是孔子的弟子和女婿,七十二贤人之一,他懂鸟语,能够与飞鸟沟通,可竟然因此无辜获罪。数千年来,这样的人是如此稀少,如此稀少的人才竟受到这样待遇,何也?因为一般的庸人不会倾听,不愿倾听,不相信倾听。

倾听不容易,倾听要静心、耐心、虚心。静下心来,才能听到天籁的玄奥,人言的真伪,才能领悟造物的博大和瑰丽;有耐心,才能从繁琐单调喧嚣诡异的各类声音中,辨别善恶美丑,听到其中有益身心的清音;

虚心更是倾听的前提,一个没有虚心的人,内心已经被自己杂乱的噪音填满,内心充满了狂妄、自负和偏见,怎么会去倾听他人的诉说、聆听自然的告诫。

审视我们自己,还能否倾听家人完整诉说一件事而不急于发表议论、给出结论?还能否于深夜用心聆听月光下泄星光闪耀草木生长飞雪曼舞?还能否在现代极度喧闹的大噪之音中接纳那一份也许有些逆耳的劝善真言?

倾听也容易,只要你放下了偏执和傲慢,放低了自己,让心灵之窗敞开,无量丰富的声音都会自然的进入你的心田。等你领悟到倾听的妙处之时,无量数的秘密将会向你打开。

文史漫谈:仁者乐山 文/静远

2013-01-07 12:20:59| 分类: 生命的大学 | 标签:升华境界 |字号 订阅 仁者乐山,这句话人们几乎都耳熟能详,溯本求源乃出自《论语·雍也》:“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孔子的学生子张向孔子请教:“仁者为什么会喜欢山呢?”孔子指着泰山说:“你看,它多么高啊!巍然耸立着。”子张说:“就因为山高,所以就喜欢吗?这与仁有什么关系?”孔子答道:“就在这高高的山上,草木生长着,鸟兽繁殖着,财富和人们所用的东西也由此生产着。”子张说:“每个人不都是也在做事吗?做事也是有益于他人的啊。”孔子说:“为了得到报酬而做事,与从本心出发去做事不一样。

高山,生产了财物却并不认为是私有的,四面八方的人们都可以来采用。还有风云从山中飘出,通达于天地之间,使阴阳协调,成为雨露来滋润万物,万物赖之以生长,百姓赖之以享用。这就是仁者特别喜欢山的原因啊。” 诚如孔子所言,仁者所“乐”之山不仅形体高大,雄伟壮丽,内蕴更是厚德载物,高尚无私。显然,这山既是天造地设之山,更是仁者心思神构之山,是自然之山,更是审美之山。自然之山的高大,与仁者人格的高尚,彼此照耀辉映,“通乎天地之间”。仁者仰望大山而不断攀登,体会山的宽仁与威严,做人做事达到更高标。

孔子一次登上曲阜东面的蒙山,举目一望,顿觉开阔眼界,原来天地竟是这般阔大,过去一直觉得曲阜城外的鲁国已经很大了,如今看来竟是这般小之又小,鲁国之外还有更大的齐国,齐国之外呢?还有很多的国,那就是人们常说的“天下”了。及至登上高耸九霄的泰山,呀!天外还有天啊。常识中的“天下”也并不大,真正意义上的天下大无边。真是不登山外山,难见天外天啊。

后来孟子将孔子这种体验概括为两句很有名的话:“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历代仁人常拿这两句话自勉要像孔子那样不断攀登,以不断开阔眼界,升华境界,向上,再向上,以达精神之山的峰巅。登高方能望远,在这不断攀登中,人的襟怀也不断升华博大。因为孔子自己就是一位仁者,他一览天下时,油然想起仁者的心胸就象巍然屹立的泰山,把山的品格与做仁人志士联系起来,作为培养儒家理想君子人格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泰山为五岳之首,它那阔大雄伟的风姿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圣贤人格品德。

阳明先生山居图 知道?我们怎么变坏了吗 转载

2013-01-06 11:53:09| 分类: 善恶殊途 | 标签:宽厚 |字号 订阅

我们经常抱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其实我们都在其中,每个人都在这种世风下随波逐流甚至推波助澜而不自知,是什么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到道德边缘的底线却没有感觉呢?看看下面几个小例子,也许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進”被简化为“进”,“進”字是让人“越走越佳”,简化字却把它改成了“进”字,让你越走越走到“井”里去了,井底之蛙自生自灭。

2、“廠”被简化为“厂”字,“廠”表示厂房里有东西,尚是向上、好的东西,右边代表人和物。而“厂”一切都空了。有个长辈从台湾到大陆投资,回台后,对晚辈提醒不要写简体字,尤其工厂绝不能写,大家都莫名其妙。他才说,你看那个厂“厂”字,上面一根大梁,底下仅仅靠着一根斜斜的柱子撑着,这种工厂,不论你盖得多高,它说倒就倒。

3、把车輪的輪改成轮,人字下面加上“匕首”,这不是残害人。所以中国大陆车祸比同样使用汉字的香港、台湾多得多,无法比。因为台湾、香港一直使用繁体“輪”,所以车祸就少的很;

4把愛改成爱,使人们不再用心去爱了,所以人们互相之间勾心斗角,互相算计,互相伤害;、義字,上面是个羊,羊温驯又善良,羊肉美味滋补,这么吉祥美好的东西,正好用来祭祀天地神明当供品。简体的“义”,一个大叉叉,再加上斜斜的一点,叉叉已经不是好东西,再加上三画都是斜斜,这个简体的义,真是斜之又邪。所以现在讲的信义,没人当真,6、戀,再看恋这个字,古代的戀字这两条绳子是用来拴住对方的心的。恋字中间这个“言”,甜言蜜语,才是恋爱的主角。古人要告诉我们,闲也好忙也好,恋爱要不断的谈,你侬我侬,情话绵绵,才能像二条绳子紧紧拴住对方的心,只有一条还怕拴不紧呢!简体字的恋是什么涵义呢?亦当“也”讲,亦心即也有心,是有三心二意的意思。所以现在中国人是多婚多恋,整天的五花六花,朝三暮四,包二奶的特多,离婚的也特多。

7、親字本来左亲右见,大家有亲情所以能相见相处,没了见,亲情不见了,六亲不认,骨肉分离,所以现代人都变得很麻木。、産字本来由产和生组成,即生生不息之意,现在没了生,无生,死路一条!

9、再如词语方面的,古为“无尖不商”指卖粮和某些东西用斗量,大家都把粮食堆的满满的尖尖的给人家,这是做商人的道德,凡是商人都应该这样;而今这一词语变成了“无奸不商”了,意思是说凡是商人都奸猾,所以现在到处都是假货,有毒食品害人!还有“无度不丈夫”古指真正大丈夫应该是宽厚宽宏能包容一切的,有胸怀百川的气度,而今变成“无毒不丈夫”就是说凡是丈夫都得心狠手毒,否则就不是丈夫。。。。。

诸如此类的还多多,您可以在生活中一点点的感受。

你会发现这种违背传统文化、否定传统文化的文化带给了我们什么。。。。。。潜移默化中我们就都变坏了。

请接受一份春天的邀请 启嘉春秋

在座的朋友,正如刚才陈老师所讲,因为孩子,我们在这样的机缘聚在一起来,想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做点事。我关于春秋书院的问题上,我一度颇费踌蹰。其原因显而易见:我们是在不掌握资源优势的情况下要做教化的事情,又不愿意因循苟且于旧有的条目和方式,而作为受教主体的学生及家长,即令如此渴望给孩子真正精英的教育,未见得敢于冲破流俗,给予我们以充分的信任;未见得愿意参与進来,一起为孩子的成长营造教育的真正环境。所以,我感受到来自历史和现实的多重压力,社会习惯思维和眼光,还有那个机制,也都对我们的事业构成一种积力,但是我还是决定破除这些困难,把一份来自浩浩穹苍的心愿,奉爱给我们无辜而迷茫的孩子们。

这不是已经做现成了的学校,只需你们品头论足,然后寻找到一个足以煽情的榜样,然而决定加入。这却可能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备和简要的教化系统,他能真正的为人一生的福祉培成性格、能耐与素质。就目前的情况下,我们界定这样一个事业是精英家教的互助活动,既然是活动,那当然可以纳入文化公司的营作之下,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可以合适地开展工作,以俟条件進一步具备,建立专门的学校。虽然在我看来,这是正常不过的事,但是在座诸位,对你们的选择却是一个挑战,选择与犹豫,也都见证着你的见识深度和心灵宽度。

久远矣!我们已经背离了真正生命的教育。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这个爱却不是普通的理解,它是慈悲。而慈悲的前提是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受教育者发现和成长为他自己,而不是把生命按照某个模式去驱赶、框制与评价。没有一个生命不具备成功的条件,也没有一个生命不是天才,是人的观念太功利、太现实和狭隘,是人对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智慧过于无知和杂揉,才导致我们适得其反的结果。遥遥远在的杏坛启发,爱琴海畔雅典学院的辉煌,这些能在当代复活且做得更好吗?答案就在在座诸位心里和行动上。

一匹千里马,要真正脱胎换骨,成功立业,就不能与骈死槽枥之间的平常马匹一样,日日忧心着那点草料。在事关教育的问题上,我们的家长的见识与选择,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只是我常见的可惜状态是: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杰出,希望他取得非凡的人生成功,获得不一般的幸福人生,但我们又萦绕于社会的习惯势力绳索下,总之,我们什么都想占全了,什么都不要缺。这样的一个心理,使得我们与当下的生活状态一样,患得患失。其实,我由十余年修习道统文化的成就所得来的教育大成之机制与智慧,原本不可能为世俗的眼光所左右,更不会为此而变迁。如果诸位不愿与我们一起共同开创,那么我们也会矢志不移。

我有一个不满三岁的女儿,在座熟悉我的都知道,我很爱她,我们没有送她上幼儿园,也不打算送她到现在的学校去,即使情况不容乐观,我们也会自己教她,我对自己的教化系统很有信心,因为不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是正确的教育能够用十年的时间,就足以造成一个真正的德能兼备的大才来。我们的教育,绝不是为了无聊的分数,而是要学生发展全面的人格,实现德、能、行、绩的平衡進境。而他们所学,不是为了表演,而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最终成就自己。

现在的学校学习,我不想去评价它,相信在座各位都心知肚明。为了一纸文凭而投入无限折磨的泥潭里,被头脑绑架,这是一种罪恶。打开我们的履历,在回顾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多少学校所学我们今天还觉得“有用”?而当初却付出了所有的心智、恐惧和汗水。心智没得到真正健康的成长,而心灵的问题一大堆,末了还是让社会打磨我们,自己从痛苦与泪水中再总结。最终我们发现:做事的道理就是做人的道理,人的一生成功不在文凭,在于我们的性格、胸怀、能力、智慧,人的幸福更在于我们内心的觉悟和境界。我们经历了,从我个人来说,就绝不愿孩子重复我们的老路,浪费生命的光阴。我要让她光明、自信、独立、从容,而不要一脑子被灌装着阿猫阿狗似是而非的谬论,养成空乏而善表演的陋习。我要让她洞知生命的微妙与智慧的博大,不是被现实的这种条块分割式的教育侵害了思维,她要成就一个智者,一个觉悟者,以此为基点,去成长发展出她自己的道路,实现内聖外王的生命大境界。

大家也看到了,当代中国把世界上所有的教育和文化形式都引了進来,有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最终的效果,现在还不能马上断定。古人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东方人格系统与西方历史文化积淀出来的社会人文基础,毕竟不是一样的。邯郸学步的危险,确乎是要预为之防。但是打通东西方,融炼古今之后,我们发现,人作为“万物之灵”,也就是四维属性的复合体,四维属性派生的四个人生主题,定格了我们古今中外乃至万世以后人类的升沉之道。人有三个科学需要学习,它们是生命科学、技术科学和艺术科学,按中国古代的说法更简单,它是道、术、器三位一体的学习系统。从思维的训养来说,是人的道德思维、逻辑思维和语言思维的次第,而人的一生,是一曲红楼一阙西游的历史,因为对生命认识是如此之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就是直指生命大成的、简洁而有力的道术器系统,我把它概括为五商教育法。全称是五商四限三维二元一旨系统,简称54321工程,英文缩写是FQTM。

有人一听“五商教育法”,说你这个东西不新鲜呀,社会上不在讲什么智商、情商之类吗?我说你说得对又不对。《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称似乎有类同之处,论述上有些理是贯通的,但整体的系统是根本不一样的。这是基于生命大成境界,强调内外双修,内外双得双成的教化系统,我们只是让它更易于量化评价,更易于推广,我们也就用了一个当下通用的名称,叫“商”,其实它是“五道教化系统”。关于它的内容,我会专门讲解,它的奥妙在于,家长明白了,家长成长了,家教得到不可思议的重组与提升,而

孩子的教育,从此将纲要明晰、蓝图在握。

教师是学生的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心灵成长导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没有合格的老师,就没有学生真正成长的环境,功利名禄心强的家长,断然不可能培育出天地大才。大家才刚接触过华德福教育,我想是有自己的感想体会的。华德福教育,正如刚才陈老师讲说,它是一个灵修的教育,属于西方教育中的高端,它的成功,必须有赖于宗教传教士般的虔诚教师来执行,用我们东方的说法,那简直就是菩萨来行教化才行。可是我们今天社会上的教师,从什么教育而来?他们中的精英人物,非常渴愿改变现状,设计和执行真正生命教育和精英教育,但是华德福教育在西方的执行中都没有完全领会鲁道夫先生的原义,更何况历史和人文心理都迥异的东方人呢?人的教育是不能脱离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影响的,你要开启一个新的教育,必须打破旧有的系统围绕。那就必须要把教育的目地、内涵根本说清楚,同时,就象治病一样,不是搬来你认为的最好药方就行了的,必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辩证施治才能成功。就我们在座的家庭的孩子来说,也许原来在一个严格的环境,环境可能行事比较拘谨,但是完全换一个系统,又没有真正启迪出生命的自觉力量,那可能就放纵了他(她)的散漫和无理。

生命是有下位属性和上位属性的。下位的属性是利益和欲望,上位的属性是善良智慧和天性。一个受教育者就是一个混合体,上位的属性你需要呵护、让它自由,不要拘束于它,这个方面是华德福教育的重点。但是下位的属性,是需要以礼节之,以礼导之的。中国话讲:无规矩不成方圆,又说:师道尊严。从老师的方面说要德行高尚,学养深厚,才能博达通能,智慧以教,从学生这方面来说,下位属性不放逸,上位境界自由行,二者合一,严肃活泼各得其所,文明思想,野蛮其体魄,教育的系统为此而斟别出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因材行教化,教师对每一个学生每一日的工作,不仅是说要依据于他们的年龄特点,教导知识,循序渐進,而且我们要每一日对学生写成长的日志,大家经常分析的不是孩子的分数,而是他(她)的性格、天赋状况,帮助他(她)有序地、不断的改進和归正。教育的管教,类似于播种和种树,天道的教育化导入人事,就是人的大教育,所以教育的形式是其次的,教育的本质和生命的成长才是根本。学生们得到的知识是不是真理?这个知商系统是要检验和不断的评价的,学生的情商,是学生的对自己情感系统程序的主导和管控,目地是要达到这个方面的理性与仁恕。学生的逆商,那是建设性地处理矛盾和问题的特质,是微笑与从容的态度,是自信的素质与“吾道一以贯之”的意志。学生的德商,是生命境界和道德思维的坚实,而技术智商,那是依于生命的天赋、兴趣,帮助他发展出自己的职业所长,并且在这一领域把职业融入自己一生信仰与提升的这个智慧。这样一来,我们的教育旨归,就是依据于这个教育的目标选择内容,同时我们非常注重教师这个“环境”力量的主导因素的熏陶与影响。知商,以博通为评价,情商,以仁义评价,逆商,以坚毅为评价,术商,以能耐为评价,德商,以化性为评价。而且我们以三态来论述知识、能力、智慧与艺术,从而厘清那些似是而非的理念,为人生大成开辟道路。

中国古代的大成教育,孔子以仁义礼智信五德和中庸之道来行教,孟子再明确的提出勇严的要求,都是以天人合一为本体论,知行合一为要求,格物致知为方法,内聖外王为成就。我们的教育,是有动静结合的,我们是采用武术和坐禅的方式,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我们的一个特色。而以“信”诚为本的立点,以礼(包括武术)智(包括操作、措置)为道路,以仁义为归宿,在道术器三维中获得一体之成长。这就有别于西方教育理念,也与现代只注重片面功利而将教育变成压迫不同。这是生命大智慧的教育,是对每一个想成为未来真正精英的教育。

目前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还是资源的不足,我们的师资培训、教材研究,都需要一定的资源,同时我们的机构场所,需要一定的资金,尽管这样,我们做到我们能够做到的,有,我们就更進一步的做好它,没有,我们就从现有的条件出发去做,无愧无悔,也就够了。

我常想:当年孔子老子行教时,人们也会以他们的眼光来看待,以决定他们的取舍。三千年后的今天,谁要说孔子老子来讲课呢,可能这座城市600万人口,会去550万,外地都会往这里赶。可是他们当年就是那样清贫,那样的条件。如果我们都能放开自己的胸怀,我想不用三千年后,也许十年后,我们会为今天自己的努力而骄傲。

我这一生,一个根本的愿望就是复兴真正的中华道统文化,把大成教育的智慧布达八方,我一无所有却无所不有,只凭一颗赤心,只管耕耘去。如果您读懂这份真诚,也许会接受春天的邀请,让我们一起开垦一片大地,播下可值憧憬的未来吧。

第二篇: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最具魅力的莫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几千年的延续和发展,形成了我泱泱大国的民族精神,并倍受世界各民族的推崇。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不朽的地位,有着光辉的作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人们正确对待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善于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并能作出正确评价与判断;培养爱科学、爱劳动、守纪律、有礼貌、诚实、勇敢、尊师敬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勤劳节俭、见义勇为等优良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埃及,虽然历史比中国早一些,但先后被波斯、罗马、阿拉伯帝国所征服,其文化也被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代印度,其本民族历史的文字记载早已丧失殆尽;古巴比伦,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称早已在历史上消失,其文化也被中断。人类文明的四大发源地,有三个都先后衰落了,或者分裂成许多国家,唯独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绵延不断,经久不衰,世代相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延续力,这是什么道理?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根由,就是中国不仅有着共同祖先遗传下来的血统,而且有着共同的优秀文化和美德传统。就是这血统与传统,繁衍、培育、造就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就是这两统影响着、凝聚着人口众多的中国社会的稳定运行,维系了社会和谐;就是这两统的凝聚性与延续性,使中华民族祖德与祖魂代代相传。

传统美德教育是前人经过五千多年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结果。

我国是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刻苦耐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古往今来,涌现出多少勤劳向上的名人,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

但据调查,现在的中小学生,爱劳动、有较好劳动习惯的约占1/3,另外的2/3是不爱劳动或不太爱劳动的。有些孩子,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袜子、洗手绢,懒得收拾书包、收拾桌子,甚至于懒得洗脸、洗脚,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倒。过去的公子哥儿、娇小姐什么样,他们也差不多了。

事实上,家长重视对孩子从小培养热爱劳动品质的并不多。现在,我国几千万个独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独生子女视为“小太阳”,凡事都围着独生子女转。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处于幸福家庭,优越的生活环境,祖辈父辈们过多的照顾、宠爱、放任和袒护,致使独生子女从小就以家庭“小皇帝”自居,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产生了父母宠爱自己是天经地义、本该如此的错误思想。而一些学校为了迎接科技挑战,只顾传授科技知识和能力,却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与民族道德素质的培养。结果,智能上去了,德能下来了。一些青少年思想品质出现问题,见利忘义、骗财害人,不讲人格、不顾国格;自私自利、损害公德;虐待父母、不讲孝敬的非道德现象时有发生,民族形与民族魂,遭到严重的扭曲。要遏止和消除这些社会的非文明、非道德现象,除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外,还必须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而传统美德的教育除了家庭、学校的教导以外,更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简述 在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炎黄子孙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凝结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基本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和谐持中,崇德尚仁以及爱国主义情操等等。(1)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造就了勤劳不屈的中华儿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至诚不息,不息则久”这都无一不表现着中华儿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自强不息还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执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大气。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多年来传承不息,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靠的就是中华儿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从2006年百年不遇的大旱,到2007年南方冰雪灾害,再到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这些都是中华儿女谱写的一曲又一曲自强不息之歌。(2)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情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励着许多的仁人志士为国家,为民族前赴后继,拼搏进取,寄托了古人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热爱和一片赤诚之心。从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到今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完美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它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还在于它的炎黄子孙的社会责任感,对自己国家的忧患意识。(3)和谐持中,以德化人。和谐持中,以德化人是我们应该具有的一种高尚风范。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这其中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会促使社会稳定,家庭和睦;个人身心间的和谐能使人做到遇事宠辱不惊,进退有据;而人与自然的和谐能达到“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道法自然”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描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些优秀的传统思想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我们的教育观也随之发生变化,虽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们依旧挂在嘴边,但效果却常常不尽人意。现代教育实施的是科教兴国的战略,学校天天都在倡导素质教育。尽管素质教育没有明文规定要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但是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却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指引。孔子说:“因材施教”,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但是这种思想,这种教育方式却在学校里没有得到真正实现。虽然现代教育主张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创新教育、实践教育,表面上是为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添了一股新的力量,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是满路荆棘。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1)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冲击。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的实践也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实现了跨时空拓展,突破了原有时空的限制,而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交往等方面也面临着全球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跨国界的文化交流、文化交往中,会通过文化价值观、模式方面的冲突、磨合与整合,而建构起新的文化关系和模式。当我们吃着麦当劳、肯德基的薯条,喝着可乐,看着美国大片、日本动漫,玩着日韩游戏的时候,国外的学者却在努力地学习四书五经;当韩国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申请为他们国家专利的时候,我们也只能捶胸顿足,后悔不已。在这个文化冲击的过程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逐步外流,而我们正宗的传承人却正在不知不觉地受着国外“快餐文化’,的侵蚀,丢掉我们自己最优秀、最应该学习的优秀传统文化。(2)当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认识模糊或兴趣淡薄。对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现在许多青年人根本不感兴趣或存在着片面、模糊的认识。由于认识的模糊,他们把传统文化认为是文言文、古诗词本身,以为弄来古代的服饰、器皿,模仿古代的仪式就是在传承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以为学习了文言文、古诗词就传承了传统文化,殊不知那些东西仅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面对四书五经之精华,青少年作为文化的传承人,却漠视了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丰富内涵价值。(3)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授现在都是采取将四书五经,孔孟之道放在语文教材里,由语文老师上课进行传授的方法,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被动地为了考试而学,老师也是为了考试而教,上课生硬死板,只看重讲考点却没有拓宽,内容也多是文言文和古诗词,很少有其他关于传统文化的介绍。这样就导致教学缺乏新意,不足以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4)社会传统文化氛围稀薄。由于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的大肆否定,导致现代青少年的父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但是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既然父母的传承传统文化的观念都不够深入,那么孩子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就会越发匮乏。加上现在西方文化的侵入,现在孩子满口的流行歌曲,网络词汇,甚至在一些校园里还传唱着“灰色儿歌”。这些现象的泛滥,都在警示着当代的人们。因此,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是继承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积淀起来的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在一代又一代生命中传承的重要纽带。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重任。

如何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笔者提出以下几种构想:(1)将传统文化教学从语文教学中剥离出来,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科目。当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门独立的科目只有在大学里才开设,然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从小抓起。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在小学和中学设立一个专门的科目进行学习,或借鉴大学里的选修课方式,在中小学里设立一些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选修科目。内容可包括国学经典课、文学欣赏课、楹联教学、诗文写作、书法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科目。对于该科目的考试,老师也可以不用应试教育的方法闭卷答题,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写一些小小的感想,自己学后的心得体会等等。(2)拓展课程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努力弘扬传统文化,需加强传统文化教材的研究与开发·拓展课程资源,注重传统文化中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校园里开展“每天一诗”、“每周一文”的活动或开展一个班级读书会,让老师上传统文化书籍的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并让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也可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创设传统文化的校园育人氛围。(3)改革课堂教学,构建以读为本、师生互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自主化、朗读情感化、理解个性化、作业多样化。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开展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或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论文评选等活动。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过程中,举行一两个小型的知识问答比赛引导师生互动等等。(4)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组织学生参与有关社会活动,参观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博物馆,并让学生尝试写作观后感或民风民俗介绍、调查报告、小论文等,让学生自己加深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领悟。“文化之于人,正如水之于鱼,一方水养一方鱼,无文化之国家,无文化之民族,无文化之人群,便如无水之鱼,无本之木,欲求成长发展而永无可能”。陈凡之在《剑桥导引》中也说道:“许多许多的历史才形成一点点传统,许多许多的传统才形成一点点文化,我们有幸的是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一点点文化”。

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板具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宏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因为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泽被后世,这样我们的子孙才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定和繁荣的世界里。让我们依托积淀千年的华夏文化,让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教育现代化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简述 在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炎黄子孙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凝结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基本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和谐持中,崇德尚仁以及爱国主义情操等等。(1)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造就了勤劳不屈的中华儿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至诚不息,不息则久”这都无一不表现着中华儿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自强不息还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执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大气。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多年来传承不息,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靠的就是中华儿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从2006年百年不遇的大旱,到2007年南方冰雪灾害,再到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这些都是中华儿女谱写的一曲又一曲自强不息之歌。(2)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情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励着许多的仁人志士为国家,为民族前赴后继,拼搏进取,寄托了古人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热爱和一片赤诚之心。从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到今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完美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它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还在于它的炎黄子孙的社会责任感,对自己国家的忧患意识。(3)和谐持中,以德化人。和谐持中,以德化人是我们应该具有的一种高尚风范。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这其中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会促使社会稳定,家庭和睦;个人身心间的和谐能使人做到遇事宠辱不惊,进退有据;而人与自然的和谐能达到“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道法自然”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描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些优秀的传统思想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我们的教育观也随之发生变化,虽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们依旧挂在嘴边,但效果却常常不尽人意。现代教育实施的是科教兴国的战略,学校天天都在倡导素质教育。尽管素质教育没有明文规定要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但是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却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指引。孔子说:“因材施教”,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但是这种思想,这种教育方式却在学校里没有得到真正实现。虽然现代教育主张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创新教育、实践教育,表面上是为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添了一股新的力量,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是满路荆棘。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1)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冲击。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的实践也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实现了跨时空拓展,突破了原有时空的限制,而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交往等方面也面临着全球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跨国界的文化交流、文化交往中,会通过文化价值观、模式方面的冲突、磨合与整合,而建构起新的文化关系和模式。当我们吃着麦当劳、肯德基的薯条,喝着可乐,看着美国大片、日本动漫,玩着日韩游戏的时候,国外的学者却在努力地学习四书五经;当韩国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申请为他们国家专利的时候,我们也只能捶胸顿足,后悔不已。在这个文化冲击的过程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逐步外流,而我们正宗的传承人却正在不知不觉地受着国外“快餐文化’,的侵蚀,丢掉我们自己最优秀、最应该学习的优秀传统文化。(2)当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认识模糊或兴趣淡薄。对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现在许多青年人根本不感兴趣或存在着片面、模糊的认识。由于认识的模糊,他们把传统文化认为是文言文、古诗词本身,以为弄来古代的服饰、器皿,模仿古代的仪式就是在传承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以为学习了文言文、古诗词就传承了传统文化,殊不知那些东西仅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面对四书五经之精华,青少年作为文化的传承人,却漠视了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丰富内涵价值。(3)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授现在都是采取将四书五经,孔孟之道放在语文教材里,由语文老师上课进行传授的方法,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被动地为了考试而学,老师也是为了考试而教,上课生硬死板,只看重讲考点却没有拓宽,内容也多是文言文和古诗词,很少有其他关于传统文化的介绍。这样就导致教学缺乏新意,不足以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4)社会传统文化氛围稀薄。由于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的大肆否定,导致现代青少年的父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但是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既然父母的传承传统文化的观念都不够深入,那么孩子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就会越发匮乏。加上现在西方文化的侵入,现在孩子满口的流行歌曲,网络词汇,甚至在一些校园里还传唱着“灰色儿歌”。这些现象的泛滥,都在警示着当代的人们。因此,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是继承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积淀起来的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在一代又一代生命中传承的重要纽带。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重任。

如何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笔者提出以下几种构想:(1)将传统文化教学从语文教学中剥离出来,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科目。当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门独立的科目只有在大学里才开设,然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从小抓起。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在小学和中学设立一个专门的科目进行学习,或借鉴大学里的选修课方式,在中小学里设立一些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选修科目。内容可包括国学经典课、文学欣赏课、楹联教学、诗文写作、书法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科目。对于该科目的考试,老师也可以不用应试教育的方法闭卷答题,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写一些小小的感想,自己学后的心得体会等等。(2)拓展课程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努力弘扬传统文化,需加强传统文化教材的研究与开发·拓展课程资源,注重传统文化中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校园里开展“每天一诗”、“每周一文”的活动或开展一个班级读书会,让老师上传统文化书籍的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并让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也可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创设传统文化的校园育人氛围。(3)改革课堂教学,构建以读为本、师生互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自主化、朗读情感化、理解个性化、作业多样化。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开展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或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论文评选等活动。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过程中,举行一两个小型的知识问答比赛引导师生互动等等。(4)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组织学生参与有关社会活动,参观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博物馆,并让学生尝试写作观后感或民风民俗介绍、调查报告、小论文等,让学生自己加深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领悟。“文化之于人,正如水之于鱼,一方水养一方鱼,无文化之国家,无文化之民族,无文化之人群,便如无水之鱼,无本之木,欲求成长发展而永无可能”。陈凡之在《剑桥导引》中也说道:“许多许多的历史才形成一点点传统,许多许多的传统才形成一点点文化,我们有幸的是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一点点文化”。

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板具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宏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因为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泽被后世,这样我们的子孙才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定和繁荣的世界里。让我们依托积淀千年的华夏文化,让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教育现代化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第三篇: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材面世 国学引领教育潮流

不久前,作为教育部“十二五”《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课题立项,国内首套幼儿园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已经完成,并计划在明年进行大范围试点推广,而国学教育已经形成了学前教育到中小学的标准化体系。而近日,从国家级课题研究小组获悉,先期已研发完毕的全国25个省共500册省级版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也将集体亮相2015年全国书展。如此大范围、大规模地退出标准化传统教材在国内尚属首次。国学热潮延伸至学前

随着中高考加大了对国学的考察力度,也带动了幼儿园国学的热潮。在这个首套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材中,要求幼儿园小班学习48个传统汉字、中班60字、大班90字。幼儿园实验教材共分为两个序列,一为国学经典教程,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声律启蒙》《中华典句》等;二为幼儿字源识字教材,其中幼儿园小班共计学习48字,中班60字,大班90字。所选汉字为常用字,以象形、会意、指事为主,兼有部分形声字。教材还会配合甲骨文、金文、小篆写法等,介绍汉字的演变,图文并茂,易于识记。比如在小班第二册的课本中,讲解了“父”字的字体演变,不但有规范字,还有繁体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不同的写法。在字源释意中,称父是象形字。甲骨文的“父”就像一个人手里拿着柄石斧。持有石斧的人象征着拥有力量和勇敢的成年男子,后来指父亲,课本后还配有孟浩然的诗《田家元日》。据悉,这套教材强调孩子们以诵读为主,不需要背记,通过甲骨文、小篆等图像性很强的字体,帮助孩子理解、识记。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由此慢慢领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将国学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规模化进课堂

随着高考改革的出现,语文在在教育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中高考更是加大了对国学的考察力度。而在语文教材的改革上,国学所占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2014年教师节,总书记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并在谈话中说“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而这国内首套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在教育改革和总书记的指导下正式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嵌入我们生活和教育当中。

据了解,该系列教材为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科研项目之一,由总课题组传统文化教材研发基地——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承担各省教材的统筹、编校等工作。即将面世的25套省级版实验教材包括北京、上海、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广西等省、市、自治区,基本覆盖华北、华中、华南、华东等地区。每省教材均为20册,其中小学12册,初中4册,高中4册。

教材以“青少年完美人格”为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课程结构经专家组反复研讨、论证,制定了不同年级应掌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深度。如小学低年级段以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等为主;中年级段学习《声律启蒙》《中国古典诗词欣赏》等,为孩子们奠定诗词美学基础;高年级段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中庸》等;初中阶段则学习《孙子兵法》《古文观止》等经典,让孩子们能够接触到诸子百家的典籍和思想;高中阶段则进行传统文化通识教育。原标题《孙子兵法》入选中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

为了赋予传统文化的特色和解决更省市国学教育的差异化。据悉,课题组专家委员根据各地省情文化,为每个省单独研发了地区历史、文化、民俗与艺术并重的地域文化内容,并系统地镶嵌于原有国学课程之中。例如北京版一年级教材《弟子规》中,附加有“北京的历史”模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自原始社会时期以来,北京的历史变迁、城市风貌等,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自己的家乡。北京版三年级教材《声律启蒙》中,附加了“北京的胡同文化”模块,用简短的文字和精选的老照片,把老北京历史悠久又极具韵味的胡同文化呈现给孩子。

据相关人士透露,该套教材将于今年上半年进行论证和修订,预计下半年成规模试用。此外,省级传统文化课程还将同时开通“手机传统文化教育云”同步教学增值服务,通过“移动通讯教育云”深度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沿袭到今天已经逐渐在人们的脑海中消逝,而现今的国学热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再次展示在国人和世界面前,中国丰厚的文化底蕴又将引领当代和后世的潮流,成为中国文化记忆中的宝贵财富。

中庸样张

第四篇:传统文化

一、名词:

1.四书五经:儒家经典主要有“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2.佛教四谛:四谛即⑴苦谛:指众生所居之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皆苦,人生苦多。⑵集谛:由于贪瞋愚痴造成的善恶行为,能感召将来的生死苦果。⑶灭谛:从此不再受三界内的生死苦恼,达到涅槃寂灭境界。⑷道谛:依道谛去修行就能解脱人生疼苦,脱离生死轮回。

3.墓志铭:用于埋葬死者时,刻在石上,埋在坟前,一般由志和铭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对逝者一生的评价。

4.茶道:指通过茶饮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是茶文化的核心。

5.周公/周公旦: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政治思想家。他根据周朝形势修正了传统的天命观,他主张统治者应按照德的要求,敬天保民,最终确保周朝统治的长期延续。6.六礼:从西周开始逐渐形成了婚姻,“六礼”即纳禾、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7.太学:汉代官学亦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类,中央官学主要是太学,以传授知识研究专门学问为主要内容的最高学府。

二、列举:

①儒家“三纲五常”:三纲是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这是对中国传统儒学的第一次大改造。②道教“四大名山”:(道教认为,名山秀水,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龙城山、安徽齐云山。③佛教“四大名山”: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

④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

⑤五服之制:根据与死者关系亲疏而定,服丧期间必须穿特制的丧服,必须穿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⑥明清书画名家:三宋(宋克、宋璲、宋广),吴门三家:祝允明、文征明、王宠、董其昌、王铎、博山、郑板桥、高凤翰、黄慎、唐寅、沈周、仇英 明清书画名家:‘明代浙派’画家戴班;‘华亭派’董其昌;‘吴派’唐寅、文征明、沈周、仇英都擅作山水画;俆谓的大写意花鸟画;清代:王时敏等‘清六家’,弘仁等‘清四僧’,郑燮等‘扬州八怪’。⑦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三、①孔子的主要思想:

⑴孔子思想博大精深,核心是‘仁’:‘仁’有三义,一曰“仁者爱人”;二曰“克己复礼”;三曰“君子之仁”。

⑵在‘仁’的基础上,孔子还提出了“德治”的主张,就是把‘仁爱’之心体现到治国安民的方略之中。②传统孝道的内容:

“孝”是传统伦理一个极为重要的范涛。传统孝道的内容十分宽泛,概括说来可以分为肉体和精神两大方面。

⑴肉体方面分为三点:第一,养父母之体;第二,慎重的保护自己的身体;第三,传宗接代。

⑵精神方面分为三点:第一,养志;第二,葬祭养礼;第三,扬名显亲。

③传统建筑的基本类型: 1.城郭:城郭即‘城墙’,‘城’是指内城的墙,‘郭’是指外城的墙。古代都城都是内有城,外有郭,最为经典的是唐都长安和明清北京城。

2.宫殿:宫殿是帝王朝会和居住的地方,规模宏大,雄起壮丽,格局严谨,给人强烈的精神感染,凸显王权的尊严。宫殿在传统居住建筑中成就最高、规模最大。秦朝的阿房宫是中国早期宫殿建筑的代表。北京的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最恢弘的古建筑群。

3.民居:原始社会初期,人民居住的是洞穴、树巢,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北方是半地穴式建筑,南方是“干栏式”建筑。自周代开始,庭院形式出现;秦汉时期,庭院式住宅已成为民居的主要形式。明清时期逐步形成“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有特色民居——窑洞,少数民族住宅更是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4.园林:古代园林是中国建筑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完美融合建筑、绘画、书法、诗歌、工艺诸因素,与有限空间内创无限意境。它以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传统园林的构成要素一为山,二为水,三为花木,四为鸟兽鱼虫,五为楼台亭榭。中国传统文化特点:

④儒家文化的民族精神和时代价值:

民族精神:⑴天人协调精神⑵入世济世精神⑶理想主义精神:第一,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第二,仁政王道的理想政治;第三,大同世界的理想社会。

时代价值: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儒家优秀文化成分,完全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⑴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⑵儒家的和谐思想、人本观念和道德意识更是对中华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⑶儒家文化中的人本意是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必要从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中吸取有益养分。⑷在人际关系的和谐上儒家提倡“中庸”,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⑸用儒家文化的精髓指导我们的经济生活,必将使我们的市场经济呈现出和谐繁荣的景象。

⑤论述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中国的茶文化是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充分体现了传统饮食的休闲性和情趣化:(2)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叶,但当时的茶叫荼;

(3)汉代茶正式成为一种饮品

(4)茶叶之风在士大夫之间流行,中唐以后传到民间,茶字正式出现,成为这种饮品的专称;

(5)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揭开了中国茶文化的序幕;(6)宋代各地茶肆兴起,饮茶风气在大江南北成为风俗;

(7)明清 茶叶品种更加丰富,制茶工艺更加精细,茶成为地无南北家无贫富的必须生活品。

一、名词:

8.四书五经:儒家经典主要有“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9.佛教四谛:四谛即⑴苦谛:指众生所居之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皆苦,人生苦多。⑵集谛:由于贪瞋愚痴造成的善恶行为,能感召将来的生死苦果。⑶灭谛:从此不再受三界内的生死苦恼,达到涅槃寂灭境界。⑷道谛:依道谛去修行就能解脱人生疼苦,脱离生死轮回。

10.墓志铭:用于埋葬死者时,刻在石上,埋在坟前,一般由志和铭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对逝者一生的评价。

11.茶道:指通过茶饮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是茶文化的核心。

12.周公/周公旦: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政治思想家。他根据周朝形势修正了传统的天命观,他主张统治者应按照德的要求,敬天保民,最终确保周朝统治的长期延续。13.六礼:从西周开始逐渐形成了婚姻,“六礼”即纳禾、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4.太学:汉代官学亦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类,中央官学主要是太学,以传授知识研究专门学问为主要内容的最高学府。

二、列举:

①儒家“三纲五常”:三纲是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这是对中国传统儒学的第一次大改造。②道教“四大名山”:(道教认为,名山秀水,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龙城山、安徽齐云山。③佛教“四大名山”: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

④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⑤五服之制:根据与死者关系亲疏而定,服丧期间必须穿特制的丧服,必须穿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⑥明清书画名家:三宋(宋克、宋璲、宋广),吴门三家:祝允明、文征明、王宠、董其昌、王铎、博山、郑板桥、高凤翰、黄慎、唐寅、沈周、仇英 明清书画名家:‘明代浙派’画家戴班;‘华亭派’董其昌;‘吴派’唐寅、文征明、沈周、仇英都擅作山水画;俆谓的大写意花鸟画;清代:王时敏等‘清六家’,弘仁等‘清四僧’,郑燮等‘扬州八怪’。⑦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三、①孔子的主要思想:

⑴孔子思想博大精深,核心是‘仁’:‘仁’有三义,一曰“仁者爱人”;二曰“克己复礼”;三曰“君子之仁”。

⑵在‘仁’的基础上,孔子还提出了“德治”的主张,就是把‘仁爱’之心体现到治国安民的方略之中。②传统孝道的内容:

“孝”是传统伦理一个极为重要的范涛。传统孝道的内容十分宽泛,概括说来可以分为肉体和精神两大方面。

⑴肉体方面分为三点:第一,养父母之体;第二,慎重的保护自己的身体;第三,传宗接代。⑵精神方面分为三点:第一,养志;第二,葬祭养礼;第三,扬名显亲。

③传统建筑的基本类型: 5.城郭:城郭即‘城墙’,‘城’是指内城的墙,‘郭’是指外城的墙。古代都城都是内有城,外有郭,最为经典的是唐都长安和明清北京城。

6.宫殿:宫殿是帝王朝会和居住的地方,规模宏大,雄起壮丽,格局严谨,给人强烈的精神感染,凸显王权的尊严。宫殿在传统居住建筑中成就最高、规模最大。秦朝的阿房宫是中国早期宫殿建筑的代表。北京的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最恢弘的古建筑群。

7.民居:原始社会初期,人民居住的是洞穴、树巢,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北方是半地穴式建筑,南方是“干栏式”建筑。自周代开始,庭院形式出现;秦汉时期,庭院式住宅已成为民居的主要形式。明清时期逐步形成“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有特色民居——窑洞,少数民族住宅更是别具一格,独树一帜。8.园林:古代园林是中国建筑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完美融合建筑、绘画、书法、诗歌、工艺诸因素,与有限空间内创无限意境。它以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传统园林的构成要素一为山,二为水,三为花木,四为鸟兽鱼虫,五为楼台亭榭。

中国传统文化特点:

④儒家文化的民族精神和时代价值: 民族精神:⑴天人协调精神⑵入世济世精神⑶理想主义精神:第一,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第二,仁政王道的理想政治;第三,大同世界的理想社会。

时代价值: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儒家优秀文化成分,完全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

⑴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⑵儒家的和谐思想、人本观念和道德意识更是对中华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⑶儒家文化中的人本意是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必要从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中吸取有益养分。

⑷在人际关系的和谐上儒家提倡“中庸”,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⑸用儒家文化的精髓指导我们的经济生活,必将使我们的市场经济呈现出和谐繁荣的景象。⑤论述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8)中国的茶文化是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充分体现了传统饮食的休闲性和情趣化:(9)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叶,但当时的茶叫荼;(10)汉代茶正式成为一种饮品(11)茶叶之风在士大夫之间流行,中唐以后传到民间,茶字正式出现,成为这种饮品的专称;(12)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揭开了中国茶文化的序幕;

(13)宋代各地茶肆兴起,饮茶风气在大江南北成为风俗;

(14)明清 茶叶品种更加丰富,制茶工艺更加精细,茶成为地无南北家无贫富的必须生活品。

一、名词:

15.四书五经:儒家经典主要有“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6.佛教四谛:四谛即⑴苦谛:指众生所居之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皆苦,人生苦多。⑵集谛:由于贪瞋愚痴造成的善恶行为,能感召将来的生死苦果。⑶灭谛:从此不再受三界内的生死苦恼,达到涅槃寂灭境界。⑷道谛:依道谛去修行就能解脱人生疼苦,脱离生死轮回。

17.墓志铭:用于埋葬死者时,刻在石上,埋在坟前,一般由志和铭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对逝者一生的评价。

18.茶道:指通过茶饮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是茶文化的核心。

19.周公/周公旦: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政治思想家。他根据周朝形势修正了传统的天命观,他主张统治者应按照德的要求,敬天保民,最终确保周朝统治的长期延续。20.六礼:从西周开始逐渐形成了婚姻,“六礼”即纳禾、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21.太学:汉代官学亦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类,中央官学主要是太学,以传授知识研究专门学问为主要内容的最高学府。

二、列举:

①儒家“三纲五常”:三纲是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这是对中国传统儒学的第一次大改造。②道教“四大名山”:(道教认为,名山秀水,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龙城山、安徽齐云山。③佛教“四大名山”: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

④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

⑤五服之制:根据与死者关系亲疏而定,服丧期间必须穿特制的丧服,必须穿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⑥明清书画名家:三宋(宋克、宋璲、宋广),吴门三家:祝允明、文征明、王宠、董其昌、王铎、博山、郑板桥、高凤翰、黄慎、唐寅、沈周、仇英 明清书画名家:‘明代浙派’画家戴班;‘华亭派’董其昌;‘吴派’唐寅、文征明、沈周、仇英都擅作山水画;俆谓的大写意花鸟画;清代:王时敏等‘清六家’,弘仁等‘清四僧’,郑燮等‘扬州八怪’。⑦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三、①孔子的主要思想:

⑴孔子思想博大精深,核心是‘仁’:‘仁’有三义,一曰“仁者爱人”;二曰“克己复礼”;三曰“君子之仁”。

⑵在‘仁’的基础上,孔子还提出了“德治”的主张,就是把‘仁爱’之心体现到治国安民的方略之中。②传统孝道的内容:

“孝”是传统伦理一个极为重要的范涛。传统孝道的内容十分宽泛,概括说来可以分为肉体和精神两大方面。

⑴肉体方面分为三点:第一,养父母之体;第二,慎重的保护自己的身体;第三,传宗接代。

⑵精神方面分为三点:第一,养志;第二,葬祭养礼;第三,扬名显亲。

③传统建筑的基本类型: 9.城郭:城郭即‘城墙’,‘城’是指内城的墙,‘郭’是指外城的墙。古代都城都是内有城,外有郭,最为经典的是唐都长安和明清北京城。

10.宫殿:宫殿是帝王朝会和居住的地方,规模宏大,雄起壮丽,格局严谨,给人强烈的精神感染,凸显王权的尊严。宫殿在传统居住建筑中成就最高、规模最大。秦朝的阿房宫是中国早期宫殿建筑的代表。北京的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最恢弘的古建筑群。

11.民居:原始社会初期,人民居住的是洞穴、树巢,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北方是半地穴式建筑,南方是“干栏式”建筑。自周代开始,庭院形式出现;秦汉时期,庭院式住宅已成为民居的主要形式。明清时期逐步形成“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有特色民居——窑洞,少数民族住宅更是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12.园林:古代园林是中国建筑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完美融合建筑、绘画、书法、诗歌、工艺诸因素,与有限空间内创无限意境。它以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传统园林的构成要素一为山,二为水,三为花木,四为鸟兽鱼虫,五为楼台亭榭。中国传统文化特点:

④儒家文化的民族精神和时代价值:

民族精神:⑴天人协调精神⑵入世济世精神⑶理想主义精神:第一,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第二,仁政王道的理想政治;第三,大同世界的理想社会。

时代价值: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儒家优秀文化成分,完全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⑴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⑵儒家的和谐思想、人本观念和道德意识更是对中华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⑶儒家文化中的人本意是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必要从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中吸取有益养分。⑷在人际关系的和谐上儒家提倡“中庸”,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⑸用儒家文化的精髓指导我们的经济生活,必将使我们的市场经济呈现出和谐繁荣的景象。

⑤论述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5)中国的茶文化是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充分体现了传统饮食的休闲性和情趣化:

(16)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叶,但当时的茶叫荼;

(17)汉代茶正式成为一种饮品

(18)茶叶之风在士大夫之间流行,中唐以后传到民间,茶字正式出现,成为这种饮品的专称;

(19)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揭开了中国茶文化的序幕;(20)宋代各地茶肆兴起,饮茶风气在大江南北成为风俗;

(21)明清 茶叶品种更加丰富,制茶工艺更加精细,茶成为地无南北家无贫富的必须生活品。

第五篇:传统文化

总结

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直到延续到今天,生活中可处处可见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踪迹,就比如:中国书法,诗歌。还有一些传统节日都有特定的习俗,中秋家人团聚吃月饼,端午吃粽子赛龙舟,清明祭奠亲人。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祖国的瑰宝,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下去。当然传统文化也有精华和糟粕之分,而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应该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精华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使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才能更好得到发扬,另外我们可以把当下优秀的文化思想不断加注入传统文化中去,这会使传统文化在当代孕育出更适合人类发展的新文明,使它重新焕发活力,这就是文化的增益现象。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合理融合,使传统文化切实能够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才能走进中国老百姓的精神家园,使之作为一种精神支柱、价值内核、理想信念、科学方法。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往往取决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增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就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高等院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加强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要注重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更需要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与服务学生、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作为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做好这项工作,就需要把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贯彻到整个学生工作中去,进一步落实到每一次实践活动中去,不断丰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实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相信在当代高校和大学生的不断努力下中国传统文化会更好的得到传承和发扬。

下载传统文化摘抄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统文化摘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统文化

    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当今道德中发挥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灵魂与血脉,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那我们应该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当今道德中发挥......

    传统文化

    传说公元前340年,有一个爱国人士叫屈原,当时他的国家就要灭亡了,他很气愤,也很伤心。在五月初五那天,抱着石头跳江了。老百姓因为担心江里的鱼把他的尸体给吃掉了,就用棕叶包着米,......

    传统文化

    听“幸福人生”公益讲座有感3月15-16日我参加了由仁化妇联组织的“幸福人生”公益讲座,芦国生夫妇讲如何学习这传统文化,讲了许多道理和故事。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虽然......

    传统文化

    儒学的仁礼关系及其现代诠释关于孔子对仁与礼的关系的看法,学者们有如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王夫之认为仁义必以礼为德之符。先礼而后仁, “礼复而后仁可为也”,礼实际上就是......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静悄悄的新年像极了一个普通的周末。 昔日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了无影踪,中国人最传统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渐被一次年夜饭、一台春晚和几条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

    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论坛简介http://www.xiexiebang.com/ltjj.asp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论坛,即“公民德行教育公益论坛”,它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副标题是:“身心......

    传统文化

    三年级作文 传统文化 300字 民间工艺 陶瓷、剪纸、泥塑„„ 民族艺术 川剧、杂技、邮票„„ 文化精髓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社会习俗 贴春联、放鞭炮、拜年、赏月吃......

    传统文化

    4《礼记》选读 教学目标: 1.对《礼记》有大体了解。 2.注意积累《礼记》中的名言名句。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