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文化
儒学的仁礼关系及其现代诠释
关于孔子对仁与礼的关系的看法,学者们有如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王夫之认为仁义必以礼为德之符。先礼而后仁,“礼复而后仁可为也”,礼实际上就是仁: “礼者仁之实也。”与此近似者为赵纪彬认为,《论语》以“复礼”为“为仁”的内容和方向,是礼为第一位,仁为第二位,不是用仁来改造礼,而是用礼来限定仁。
二、礼包仁,如北宋李觏认为礼包括仁、义、知、信。三。仁包礼,如朱熹认为仁包括义、礼、知、信。
三、仁礼配合说,如冯友兰、匡亚明等主张孔子以仁为内容,以礼为形式,认为仁是道德,礼是制度。
四、仁是本,是体,礼是末,是用2。五,依仁以成礼为主,设礼以显仁为辅。
这些对仁礼关系的看法取决于学者们对仁与礼的内涵的不同角度的理解。代表性的角度是两种:一是社会政治的角度: “礼是宗法等级社会的制度、规范,它强调的是尊卑长幼之序。是具有不同名分的人之间的区别与对立。仁按其本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思想,强调人们之间的仁爱、谅解、关怀、容忍,也强调广大人民物质生活的安定和提高(安、信、怀和庶、富、教)等等。从社会政治的角度看,如果只有礼而没有仁,那就会加深对立,导致矛盾激化,造成社会危机。如果只有仁而没有礼,就会产生没有差等的仁爱,以致模糊上下尊卑的界限。这两极都是孔子所不希望出现的,于是他用中庸的方法„„达到„„等级与仁爱对立与和谐的统一,和大家生活安定富裕的理想状态。这便是理想的小康社会。”二是伦理学的角度: “仁是源于人情而又经过后天修养体悟的道德自觉,并且是主导建立人伦秩序——礼义的内在根据,礼是成全内在道德修养的外在性的伦理规范和制 度。”这两个角度应该说都有其合理性,但仅单独使用就会出现偏颇。例如,仅仅从道德伦理的角 度来看仁是不对的,失之于偏颇。礼同样也不仅仅是道德伦理方面的内容,在古代还包括法的部分 内容在内,所以礼的实质是礼法。我们认为,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基于人的完整生存状态来考察,可以对仁与礼的关系有新的理解。
一、仁与礼的内涵
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道德属性只是人的社会属性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以人的自然属性为基础,从人的社会交往关系来思考、处理仁与礼的关系,以生理、心理、伦理、认识沦相结合为方法,说明道德属性的来源、道德品质的培养、道德在社会交往关系中的地位与意义、道德与政治的关系。
基于对儒家思想的分析,我们认为,仁的内涵有四个层次,每一层次有相应的性质:
(一)、本源论层次及其性质“生”。孔子宣称: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这是把仁视为 每一个人与生俱来就具有的内在性质。孟子把仁视为生命的善端。宋明仁学进而直接以“生”训仁。程子说: “切脉最可体仁”,“观鸡雏,此可观仁”(《遗书》三)“心譬如谷种,生之训便是仁也”(《遗 书》十八),“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此元者善之长也。斯所谓仁也”(《遗书》十一);朱熹说: “仁是 个生底意思,如四时之有春”(《朱子语类》卷二十)仁“出于自然不可已也”(《朱子语类》卷十 一)。从本源论的角度,儒家认为,仁与人的生命本性若合符契,与生命一道生生不息。
(二)、主体间性层次及其性质“通”。《说文解字·人部》说:“仁,亲也。从人从二。”把仁解释为 “从人从二”之“二人”,这一词源学的解释可看作仁的最原始内涵的直接而真切的说明。《中庸》说: “仁者人也”,郑注: “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问之言。”这就是说,仁是一个关系范 畴。
指的是主体间性。与西主的主体间性理沦不同,孔子所创始的儒家学说不是从唯一的我出发,而是从与“交互的我”与同一关系场域中的“你”出发的。它不是把他人作为一种业已世界化的“准客体”而物化性地加以认识,而是把他人乃至他物都作为一种和我一样的自足自在的主体而直接加以把握的。这就是说,儒家不是把我与他人的关系视为主体对于客体的单向的意向性认识活动,而是视为两个有意志的主体双向互相“对话”的解释学过程。其中,我与他人不是一种对象化的关系,而是一种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质言之,他人的出现和存在不是我的自由被取消和封杀的边界和地狱,而是相反,是我自身自由得以实现和升华的前提。
儒家认为,人际交往中你与我是互为存在前提的。以“二”释人说明,我不能离开你而独自存在的,我只是置身于与你的关联场域中才能获得对我自身存在的肯定。如孔子所说: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其次,人际交往中你与我是互为因果的。孔子说: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孟子指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孟子·离娄上》)。最后,人际交往中你与我是平等的。“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视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离娄下》)。事实上,由于把他人不是作为己身之外的对象而是作为真正的主体来把握,由于强调主体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平等的交互关系,使得中国古代哲学历来坚持“人是目的”而反对把他人沦为我之“工具”和“手段”,使得中国古代哲学倡扬友爱、互助,从而与种种片面鼓吹斗争、冲突的哲学保持着较大的距离。
在孔子看来,通过“尽已之心”与“推人之心”,可以达到人际间的“通”。孔子强调对他人心灵的直觉、感悟与体悟。这就是他所谓的“仁者爱人”和恕。他说: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臂,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这是就积极的方面而言的。就消极的方面而言,“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贯通这两方面的是以己推人的恕。关于恕,《说文》云: “恕,仁也”。孟子也说: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恕即是由己之心推知他人之心,是我与他人之间的“沉默的交谈”。反映的是主体之间心心相印的沟通、默契的性质。据此,孟子直接把这种对他人心灵的直觉和感悟称为“不忍人之心”或“侧隐之心”。即所谓“人皆有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孟子·尽心》)。主体间性层次的仁,性质是通。焦里堂以“旁通之情”释仁,戴震以“通天下之欲之欲”释仁,说的都是这个意思。谭嗣同则直截了当地以破世间对峙之通为仁,称“仁以通为第一义”,提出“中外通”,“上下通”,“男女通”,“人我通”。这是对仁在主体间层次的内涵的极为精辟的概括。
(三)、社会政治层次及其性质“公”。社会政治层次是建立在主体问性层次之上的。在这一层次,儒家主张“公”,反对“私”。孔子不仅提倡“毋我”而且强调“克已复礼”方可以为仁。张载把孔子的这一思想发展为“仁通极其性”(《正蒙·至当》),“天体物不遗,犹仁体事无不在也”(《正蒙·天道》).二程把它发展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遗书》二上)。这一思想的质实是“公”。程颐说: “仁道难名,惟公近之。”(《遗书》三)公是与私相对而言的。朱熹说: “公而无私便是仁”,“公是仁之方法”。“仁在内,公在外”(《朱子语类》卷六),“尽得公道,所以为仁耳”(《朱子语类》卷四一)
四、境界论层次及其性质“爱”。这是本源论层次与主体间性层次、社会政治层
次相结合,在人的后天生命历程中的表现。对此,孟子已有所谓的“仁民爱物”的观点,宋代的张载则强调“民胞物与”。程民道宣称“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朱熹进而概括为“仁即天心”的哲理性命题。王阳明赞同这些思想,并表述得更清楚: “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为一也。„„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是其一体之仁也,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六《大学问》)这种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其内蕴的性质是爱。孔子说: “仁者爱人”,又说: “择不处仁,焉得智”(《论语·里仁》),韩愈主张“博爱之谓仁”,朱熹宣称“爱是仁之情,仁是爱之理”,“仁离爱不得”(《朱子语类》卷六)。爱不仅使得主体从自我封闭的孤独中走出,从而清除了与他人、与自然分离之苦,而且作为一种根于“天命之性”的最原始、最质朴的与整个世界融为一体的生命要求。它也是一种最深刻、最直接的切入对象、把握事物的方式。如此一来,仁就是贯通内外 的成己成人、立身处世的综合性的理想状态,一种境界。诚如宋儒说: “盖仁者,人所自在而自为 之”。
当然,在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中不仅只有人,还有物。人际之间的交往除了通过主体间性来展开,还要通过异己于人的世界的形式展开。所以,人的社会化与对象化实际上同时存在着,人与人的关 系往往包含着人与物的关系,主体问关系和主客关系密切交织、互为补足。对此,儒学是通过礼的 范畴来加以说明和解释的。
礼的内涵,从儒家的思想来看,它有三个层次:
一、天礼,其性质为文: 《说文》: “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从示,从丰。”段玉裁注日: “丰者,行礼之器。”《苟子·匿道》说: “礼义以为文”。班固在《白虎通义·惰性》中说: “礼者,履道而成文。”对“文”,司马光的解释是: “古之所谓文者,乃诗书礼乐之文,升降进退之容。弦 歌雅颂之声,非今所谓文也。”(《温公文正司马公文集》)如此看来,“文”实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一种秩序。《左传》称礼为“百物之备”及“天之经,地之义”,《礼记》称“礼必本于大一”,张载称“礼即天地之德”,“体天下之性丽为之礼”。根据这些解释,礼即宇宙本源的原初生命活动形式。
二、人礼,其性质为德:人礼乃周公“还礼予俗”,让礼从天上返回人间的结果。人是宇宙本源 的产物,据此,《礼记·礼器》说: “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 《礼记·祭义》说: “天下之礼,致反始也。„„致反始,以厚其本也。”张载也说: “宗法不立,则人不知统系来处。”(《经学理窟》)正是在这种返祖归始的过程中,人为自己业已“匿名”而“认不出自己”的社会存在找到其人性的原始出处和根据,并使这种社会存在成为自己生命能够根深舛-茂地显现和发扬的形式。《礼记·乐记》说:“礼乐皆得,谓之有德。”这个“德”的具体内容,首先是“顺”。《礼记·乐记》说:“乐极和,礼极顺。”《礼记·礼运》说:“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宝也。”其次是“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说: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礼记-聘义》说: “丰H接以敬让,则不相侵陵。” 《礼记·经解》说:“隆礼由札,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礼记·哀公问》:“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至矣。„„是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是遗亲
也,弗爱不亲,弗敬不正,爱与敬,其政之本与。”敬使得双向的、对等交叉型的人际关系模式成为可能。正如《礼记·曲礼上》说: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际关系同样是对称平等的。诚如《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所说: “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据此,建立在人际关系基础上的政治关系同样也是双向的、平等的、交互性的,这就是民主。《尚书·多方》说: “天惟时求民主”,<左传》引《太誓》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孟子》引《太誓》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论语》中“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所体现的孔子对民意的诚惶诚恐,敬若神明,不正是周代民主制度之下统治者的“公仆”遗风吗?所以孔子日: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礼记·哀公问》)《礼记·大传》就周礼的宗旨说到: “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是故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材用足,材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质言之,政治活动无非是个体生命的本然形式在社会中的一种显现活动,它固然有抽象的、概念化的律令和法的形式,但其实是“器以藏礼”,是与人的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礼仪”形式。正是礼仪的不同形式决定了人们社会行为的不同内容。决定了人们在社会事务中不同的身份和作用,此即“礼以定位”。“仪”所体现的政治制度、规范不过是生命活动稳定性在政治领域的表现,即政治秩序。它们不是政治家呈一己之私的统治工具,而是以家庭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族类生命的具体生动、自然而然地呈露的表现形式。所以,《礼记·乐记》说: “礼乐刑政,其极一也。”孔子、孟子把礼引向心理层面,“以仁释礼”,是上述思想的深化与发展。
三、物礼,其性质是专制统治的用具:上述两个层次都没有涉及现实生存活动中人的物质利益。一旦涉及到,礼往往就会变味。儒家陈营中,到了苟子,礼就演变成为后王统治社会的用具,是“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愚能不能之分”的政治“别异”的工具,是“法之大分类之纲纪”,是纠正和规范人的行为的外在的“绳墨”和“规矩”,这样一来,与生命和同的礼治社会也就转变为离弃生命的“法治”专制社会。进而,儒生们以“理”释“礼”,礼被解释为理,儒学也就失落了独立的道统,屈服于政统,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如程伊川说: “视听言动,非礼不为,即是礼。礼即是理”(《遗书》卷十五)。朱熹也说: “礼者天理之节,人事之仪则”(《论语集注·学而篇》),进而,“礼是那天地自然之理”(《论语集注·学而篇》),获得了貌似客观的形式,从而获得了人人都不能不遵守的客观理据,不再是人的生命中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而只是单纯的合规律的认知性的东西。于是,人际间交互性的、平等的关系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下顺乎上,阴承乎阳”的“天下之正理”,从而,“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朱子语类》卷十三),人的生命已不再重要,“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遗书》卷二十三)。这样一来,民主被专制所取代,社会秩序陷入混乱和无序。个中缘由,戴震一针见血地指出,程朱之理是一种“以上责下”,“以尊责卑”的“制人之具”,程易畴同样痛心地指出,“以理绳人”必然“诡词曲说,用相取胜,是先启争端”,焦里堂称。治天下“以礼不以理”,必然会出现“理愈明而讼俞烦”的弊端。到了清代,朴学家们反宋明理学,以礼释理,礼又只成为知性认识的内容,退出了人的生命领域,从而,礼也就走到了物礼的尽头。
二、仁与礼的关系
仁的内涵有四个层次,礼的内涵有三个层次,由此可见,仁与礼的关系不应该是简单地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得了的。我们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基于人的现实生存状态,礼是人的生活规则、伦理规范、人文规范、社会制度,是人一旦出生就直接面对的现实生存环境,是不可回避的,也是人在社会中成长所必不可少的。诚如孔子所说: “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礼记·哀公问》)。所以,“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在人社会中既然不可能独自生存,必须与别人交往,而礼就是社会性交往行为的规范,所以孔子有“礼以行之”(《论语·卫灵公》)的主张,并强调“约之以礼”(《论语·雍也》)。总之,就仁与礼的关系而言,礼比仁处于更为基础性的层次,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每一个参与社会交往的人都必需要直面的。
二、礼中含仁。仁的实现需要借助于礼。仁并非空洞之物,它的发用流行需要通过礼来显现。实施礼的行为,也就是实行仁的精神。在仁的实现过程中,礼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沦语·颜渊》 记载: “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 颜渊日:请问其目?子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这 本身就是仁。这就是说,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离开了礼,仁就没有存身之所。孔子讲“能行五 者于天下为仁矣”。这“五者”就是“恭、宽、信、敏、惠”(《论语·阳货》)。另外,孝悌也是仁的 表现。孔子说: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除此之外,“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也是仁。孔子认为,仁者如果 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那就说明其仁的品级并不高,还有待完善。诚如他所说: “智及之,仁能守 之,庄以辛位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论语·卫灵公》)守礼者不必是仁者,但仁者必当是守礼 者。通过礼,可以彰显仁。
第二篇:传统文化
三年级作文 传统文化
300字
民间工艺
陶瓷、剪纸、泥塑„„
民族艺术
川剧、杂技、邮票„„
文化精髓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社会习俗
贴春联、放鞭炮、拜年、赏月吃月饼、赛龙舟„„
神话传说
《大闹天宫》、《嫦娥奔月》„„
饮食习俗
元宵、月饼、饺子、粽子、炸年糕、四喜丸子、长寿面、面鱼……
传统节日
端午节、元宵节、新年、重阳节、中秋节„„
游艺习俗
京剧、相声、扭秧歌、二人转、沂蒙山小调
一、扫尘
二、贴春联、门神、贴年画、剪窗花
三、吃年夜饭
四、放爆竹
五、拜年
六、压岁钱
七、包饺子
例段
家乡的春节
我喜欢热闹的六一儿童节,我喜欢粽子飘香的端午节,但我最喜欢能收到红包的春节。
今天是大年三十。大清早,爸爸就扯着嗓子叫道:“快起床,过年了。”老妈也来了个河东狮吼,把我从被窝里给吓了出来。我不满的说:“干嘛这么早就起来,再睡会。”爸爸妈妈异口同声地说:“今天过年,咱们一起回老家过年。”我这才恍然大悟:“哦,知道了,你们先刷牙,我马上起来。”
匆匆的穿衣、刷牙、洗脸之后,我们没来的及吃早餐,就出发了。爸爸开着新买的小轿车,带着我们开向了的老家。想着能看到慈祥的奶奶,和幽默的爷爷,我激动不已。路上的风景美丽极了,道路旁的小花小草对我微笑,此时的我快乐的像一只小鸟,眼里的一切事物都美好无比。
“嘟嘟——”爸爸按了按喇叭,到了老家。我看到了表姐、表哥,兴高采烈的和他们玩起了游戏。等家人都到齐的时候,天也渐渐黑下来。“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老爸到门前的院子里,点燃了一串鞭炮,把我们的耳朵都快炸聋了。“嗖......啪”我点燃烟花的引线,一束五颜六色的烟花飞上天空,炸开来,将夜空点亮。鞭炮和烟花的声音合起来像一首动人的小夜曲。
放完鞭炮和烟花,我们就开始吃期待已久的团圆饭了。勤劳的妈妈烧了一桌子的好菜,有鱼头火锅、红烧肉、百味鸡、年糕、五香酱牛肉......我馋得口水直流三千尺。老妈刚说:“开饭。”我立马狼吞虎咽起来。吃完了,我摸摸皮球似的肚子,对老爸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老爸听了放下筷子,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大红包。我接过来用手摸一摸,发现里面有很多“毛爷爷”。我喜出望外,收好红包后,提着灯笼和小伙伴玩耍去了。
我喜欢过年,你们呢?
过年
“过大年啰!”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迎来了“马”年,处处是一片喜气洋洋。
一大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贴春联,爷爷和奶奶在厨房切菜剁肉,家中充满了节日的欢乐!除夕之夜,我们全家围坐在一张大圆桌旁。桌上的菜可丰盛啦,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我们家的“大厨师”爸爸烹调的“醋溜墨鱼”。你看,那用刀切成的一片片的墨鱼片,炒熟了,浇上香气扑鼻的醋溜汁,又香又好吃,吃上一口,让人感到舍不得吞下去。桌上那瓶鲜橙汁,紧紧地吸引着我的双眼。我叫爸爸给我倒上一杯,爸爸却给我出了个“难题”--“思晴,明天就是“马”年了!请你至少说出五个含有“马”字的成语,我就给你倒鲜橙汁。”“好!一马当先、龙马精神、马到成功……”可是我只说出三个,就只有抓头皮的份了。我用眼睛看着爷爷、妈妈,妈妈轻声地说:“人高马大。”爷爷眯着眼说还有:“策马奔腾。”于是,我就大声地一口气又说了两个,爸爸乐呵呵地点头说:“不错,不错,说出了五个,有奖!”说着给我倒了满满的一杯鲜橙汁。我站起来,高高地举起杯子,大声地说:“祝爷爷奶奶健康长寿!再祝爸爸妈妈马年,大吉大利!挣更多的钱!给我买更多的……”我话还说完,长辈们都笑翻了天。
呼声、话语声、碰杯声、欢笑声……声声悦耳,声声动听,组成了一曲美妙的交响乐,在除夕的夜空中荡漾着,许久,许久……
元宵节
今天是阴历正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大早起来,我就盼望着时间快点过,因为晚上可以放礼花吃元宵。
夜幕终于降临了。月亮姐姐披着薄纱披肩,带着星宝贝们来到天空。原来,它们也是来看礼花的。广场上,人头蹿动,到处都是三三俩俩的人群,我好不容易挤到一个看礼花的有利地势。
这时,天空中出现红、黄、蓝三颗信号弹,我高兴极了,因为放礼花马上要开始,一个紫色的大礼花直冲云霄。紧接着,许多色彩缤纷的礼花飞上天空。瑰丽无比,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一把撑开的大伞;有的像串串雨丝;还有的像盏盏小灯笼被点燃。看!一个大瀑布从天而降,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缤纷的礼花把天空装点得奇幻而美妙。突然,又一个大礼花“咚“的一声,飞上了天空,这个礼花可和别的不太一样,里面出现了几个红灯笼,徐徐飘落天幕,可真是太神奇了。最后,小礼花也开始燃放起来,色彩各异,分不清是星星还是礼花。
几颗信号弹的升空,宣布了本次活动的结束,而我还望着天空发愣,似乎还在回味着那绚烂多彩的烟花。
看秧歌
我最喜欢看秧歌了。
每次村里有秧歌节目的时候,我总会先在屋里听到热热闹闹的锣鼓声,从远而近,我便飞奔出门。挤在人群中间向远处观望,只见一队花花绿绿的人马沿着街道缓缓而来,最先看清的是敲锣打鼓的。然后就扭秧歌的了。他们有的打扮成京戏中小姐书生的模样,有的打扮成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还有的……。他们穿着新鲜艳丽的服装,脸上还画了浓浓的妆,脚上踩着半人高的高跷。他们有的手中拿着彩色的扇子,有的腰上系一根长长的红绸带,双手各拎一角。踏着节奏挥舞开两只胳膊,投入而神气的扭动。那股精神头儿常常会把一些孩子吸引进队伍里去,跟着他们一起表演。
扭秧歌的队伍中有时还会有老汉推车、小媳妇骑驴等有趣的造型。他们在一样的节奏下,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显得更逼真,更有趣,也更吸引人。
扭秧歌的队伍很快就扭过去了。我常常会跟出去很远很远,追着看。
家乡的风筝
风筝在我国由来已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我特别喜欢它。
有一天,妈妈带着我到广场上放风筝,我高兴地说:“好啊!”到了广场,天上已经有许多风筝了,有灰太狼的、喜羊羊的,还有孙悟空的。
我也迫不及待地打开我的口袋,一只“燕子”探出头来,好像在对我说:我要在天空中飞翔,我要飞!我要飞!
我把我的风筝扔向天空中,然后拼命地跑了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几乎把所有的风筝都落在背后,我非常高兴,想与别人一起分享。但是,风筝突然降落,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我的心情非常失落,垂头丧气地坐在地上。这时,妈妈走过来,微笑着对我说:“没关系,放风筝的时候要找风向最大的一面。”
我立刻站起来,又重新放了起来。终于,我的风筝在天空中翱翔了。
放风筝让我尝试过了失败,更让我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剪纸
你们可知道我最拿手的是什么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我最拿手的是剪纸。只是你们不要以为我只会剪什么动物、字、花等图案,我是想要剪什么就能够剪什么的,而且你们还不要说我还剪得有点像模像样的,非常逼真。
怎么样,你想要看看我的手艺吗?好吧,我就剪一个给你看一看。只是,不巧,你不能够到我这儿来。现在我只能够用文字告诉你,看了以后你一定也会感受到、欣赏到的。我先找来了一张白纸,裁成一个正方形。然后,我按照自己想剪图形的样子去折纸。我斜着对折,然后再斜着对折一次。好了,现在这一张纸成了一个三角形了,好象一座小山。接着,我就动手剪了起来。我东边一剪,西边一剪,然后弯了下去,再翻过一个身来往中间剪过去。我又弯来弯去地剪了一会儿,很快我就把纸花给剪好了。然后,我把纸翻开。啊,这时你就可以看到一幅漂亮的剪纸呈现在你的面前了。当然,如果你在现场看到我的剪纸的话,一定会更加兴奋。而且还会立刻动手也想自己亲自剪一剪呢!不过没有关系,你只要自己动手试一试,多试试,就一定会摸索出一套经验来的,而且会越剪越好的。
好了,我不跟你多说了,你赶紧去按照我说的去做,去剪吧!如果有机会,我们还可以走到一起商量探讨,把我们的剪纸技术进一步提高,让我们的中国民间艺术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第三篇:传统文化
传说公元前340年,有一个爱国人士叫屈原,当时他的国家就要灭亡了,他很气愤,也很伤心。在五月初五那天,抱着石头跳江了。老百姓因为担心江里的鱼把他的尸体给吃掉了,就用棕叶包着米,再用绳子捆起来,一个个投入到江中喂给鱼吃。从此,我国的老百姓把这种食品取名为粽子。后来,每年的五月初五,老百姓为了纪念爱国英雄屈原,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每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人们粉刷门窗墙壁,清洗家具,拆洗被褥,到处洋溢着迎新春的气氛。
扫尘,古称“扫年”。早在尧舜时代,先民们就有了扫年的习俗,它是由古代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演变而来的。
春节扫尘的习俗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一则传说。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掌握人间的动态,专门派三尸神下界到人间。每到年底,三尸神都要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三尸神为了表功,对玉帝说:“人间百姓十分可恶,动不动就骂人,连你玉皇大帝也敢骂。”玉帝一听,勃然大怒,就让三尸神去详细察访,把那些过他的人的名字写在墙角上,再用蜘蛛网遮掩作记号,到年三十晚上,派天兵天将下界抓杀。
三尸神的阴谋被灶王爷发现了。为了拯救百姓,他密令人间,每户人家务必于腊月二十三至除夕之前,把房屋内外墙壁上下打扫干净,不得留有任何蜘蛛网结,否则,他将不再进住这户人家。大家都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从腊月二十四开始进行大扫除,掸扫蜘蛛丝,清除墙上的污迹灰尘,擦净门窗,就连宅院也收拾得焕然一新。
大年三十这天,天兵天将来到人间,挨门挨户查看墙壁,一个名字也未找到,于是回到天庭禀玉皇大帝,玉帝以欺君罔上的罪名,把三尸神打入十八层地狱。
从这以后,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掸尘扫房。这样年复一年,春节扫尘的习俗就一代代延续下来。
和个人有关系的传统文化太多太多了,给你讲几天也讲不完,就写这一点儿吧!!
!!
!!
第四篇: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论坛简介
http://www.xiexiebang.com/ltjj.asp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论坛,即“公民德行教育公益论坛”,它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副标题是:“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是中宣部、全国精神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向全社会提出的号召,也是落实十七大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
自2009年7月在河北唐山召开中华传统文化论坛之后,全国各地反响热烈,纷纷举办,为当地建设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作出巨大贡献。
到2010年3月全国已有20多个城市举办论坛,到7月将有近10个城市发出邀请,等待举办。现就论坛举办程序和方法简略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邀请和主办
论坛必须合法。遵守国家有关法令法规,不能以个人、企业、社团、民间组织等非政府部门邀请和主办。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向传统文化汇报团老师发出正式邀请(盖章公函),确定主办方和日程。主办方部门并无限制,比如政协、教育局、卫生局、妇联、工会、工商局、国税局、文化局、公安局、民盟、民进、学校等,省、市、区、县上述部门均可。论坛的主办方将确保合法和正规。
二、具体承办
论坛在主办方的支持下,应有具体的承办方,比如当地企业、协会、社团、学校等。主要负责论坛的组织筹备、义工服务和物品资金。论坛的承办方将确保组织实施和顺利进行。
论坛的承办方承担汇报老师食宿费及往返交通费。
三、公益性
论坛为“公民德行教育公益论坛”,无商业性,现场观众为社会各界人士,免费发票入场听课。
四、场地和观众
为了更多人能够学习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论坛场地以剧场、文化宫、礼堂、体育馆为好。发票观众以各界人士均占一定比例,多方普及,共同受益为好。如各级领导、公务员、校长、教师、企业家、家长、医生、警察等。建议对有宗教信仰的观众人数有所限制为好。
五、特别说明
为保证论坛圆满举行,主办方、承办方、传统文化汇报团老师共同保证,论坛期间绝对禁止任何宣扬宗教、政治敏感问题、传销或其他商业行为。
六、传统文化汇报团老师
传统文化汇报团老师每月临时组建在一起,不隶属任何机构或民间组织。老师们来自祖国各地,各行各业,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受益者,愿为落实中华传统教育,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己之力。分享老师虽身份不同,但都是义工志愿者,参加论坛不收取任何报酬和礼品,完全是义
务奉献。汇报团和分享老师不接受任何捐款捐物,也不参与任何募捐活动。
七、论坛所邀请老师
根据以往情况,为论坛安全圆满举行,论坛课程及所邀请老师由传统文化汇报团制定后,呈报主办方同意,即为确认。为避免误会或不必要的影响,主办方不必再另外邀请其他老师与传统文化汇报团同台汇报,以免造成多方被动。原因有二:
1、对主办方另外邀请的老师,汇报团并不了解,如果这些老师在台上讲课内容涉及宗教、政治敏感或误解传统文化等内容,将给汇报团带来负面影响,造成误会。
2、汇报团并不了解这些老师的德行学养、是否以传统文化谋利等背景,为谨慎起见,故如此。
八、论坛内容
大型论坛一般四天,中小型论坛三天和二天。现举一例课程表如下,略观概貌(祥见附件中课程表)。
九、老师及各自汇报内容简介
(1)趋吉避凶----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原中央电视台 陈大惠)
(2)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甘肃省兰州 胡斌)
(3)傲慢、傲慢、傲慢(辽宁省鞍山市科技大学 宋明英)
(4)传统文化让我死里逃生(辽宁省抚顺市 康金利 康金胜)
(5)90后的坏女孩(河北省廊坊市 牛文荣)
(6)我是怎么做亿万富翁的太太(北京市女企业家 谷爱琳)
(7)色情泛滥对现代人的伤害(原中央电视台 陈大惠)
(8)来自医生的反省(辽宁省抚顺市 张秀敏医生)
(9)我们全家活下来了(黑龙江省鸡西市 单红波全家)
(10)一个癌症患者的反省(北京市癌症晚期患者 张华)
(11)弟子规改变了禽兽不如的人(辽宁省沈阳市 魏涛 魏妈妈)
(12)情人害人(河北省唐山市企业家 于航夫妇)
(13)吃亏是福(河北省唐山市企业家 于航夫妇)
(14)醉生梦死浪子归(河北省唐山市企业家 王双利)
(15)不能再卖有毒菜(辽宁省抚顺市农民 徐清元)
(16)我是怎么成为亿万富翁的(北京市张选总裁)
(17)《弟子规》在党员干部中的作用(山西省大同市开发区地税局局长 张瑞)
(18)感谢糖尿病 感恩《弟子规》(广东省深圳市企业家 赵邦亨)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共中央党校资深老教授 任登弟)
(20)一个脑瘫孩子的感言(鸡西杏花中学 李璇华)
(21)我不再加苏丹红了(黑龙江省铁力县企业家 洪永华)
(22)制作虚假广告的悲剧(传统文化义工 徐强)
(23)一个女企业家的反省(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族 项光英)
(24)大火烧掉凶财(辽宁省沈阳市企业家 尹谦慧)
(25)追凶12年(河北省保定市 张兰祥)
(26)高级技师为什么沦为乞丐(湖北省武汉市 黄爷爷)
(27)不懂胎教害了孩子(重庆市 徐洁)
(28)溺爱害了孩子(河北省石家庄市 华文彬全家)
(29)偷税的恶果(辽宁省大连市 韩淑文)
(30)骨肉不再相残(辽宁省抚顺市 刘建峰全家)
(31)借钱享受带来的灾难(河北省唐山市 王雪莲)
(32)地下妈妈的故事(河北省唐山市 闫瑞风)
(33)宫颈癌是怎样得的(辽宁省大连市 宋桂令)
(34)天理不容的媳妇(吉林省扶余县 张宏侠)
(35)婆婆不是妈(天津市 葛建丽)
(36)三个情人带给我什么(河北省廊坊市 孙丽红)
(37)母鸡打鸣的故事(原中央电视台记者 杨芳)
(38)生命尽头的反省(辽宁省抚顺市 刘莹)
(39)不能再卖腐烂猪肉(河北省石家庄市 罗新云)
(40)假如动物会说话(保护动物公益宣传片)
第五篇: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传承美德(中国传统文化)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铸就民族美德。
沧海桑田,中华民族走过悠悠五千年,而在这历史长河里,黄河岸边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那便是我所欣赏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给予中华儿女智慧源泉。近代以来,我们沦为被殖民统治的民族,凭借着先辈不屈的努力,坚持斗争,带领我们走向自由民主。时至今日,我们仍处于崛起的时刻,民族振兴仍是我们牢记的使命。但是,在你我的周遭,总有那些道德缺失的现象,比如随地乱扔垃圾、公共场合插队不守秩序等,这些都让不禁我们疑问:我们的道德为什么滑坡了?怎么才能铸就民族美德?有人说,我们应该学习西方的法律体系,严厉打击这些不守道德的人们。可是,我觉得真正的美德却是自身素质的一种体现,是受文化感染而自发的行为。只要我们回一回头,将我们先辈们留下来的文化精髓拾起一二,便能还原我们 最原始的美德。
有人会问我,文化是什么呢?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属于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笔财富。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诉我们人应当有推己及人的博爱胸怀。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给了我们生活中的点滴孝道。“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着仁人志士承担重任。岳飞精忠报国的忠诚、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中华传统文化自身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朋友们总觉得我老追着校园里满地乱跑的垃圾,很傻。可我还是很坚定的告诉她们,如果连我们大学生都不去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的民族文化就后继无人,终有消失殆尽的一天。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是由内而外的一种自觉性,是时刻让我们保持着自律,让我们对美德有着自己的一份操守。如果可以做,我们为什么不去试着弯下腰、捡起来?对于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每个人从中汲取优秀品德,以此来警醒、反思自身。当我们的良知沉睡不醒,当我们的道德底线一降再降时,不妨请回过头去,看一看,听一听先辈们对我们的教诲。
我们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贴心的问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处处体现着我们礼仪之邦的风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个人小事开始行动。润物细无声,终有一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定会深入人心。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借优秀传统文化之力,修正我们的道德素养,让我们的民族拥有更强健的体魄,仍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