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文化计划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希望小学
王建平
一、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二年级学习第二册。本学年学习第二册。教材分析: 小学“传统文化”共十个单元,33课,前五单元共16课。学习前五单元,就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当然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真正的中国人。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这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需要很好地学习。正所谓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后五单元 艺术乐园:只有19课,学习这一课,要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通过前五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通过五单元的学习,使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3、当学生知道这一切,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真好!
三、学生情况
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五、教学进度:
课 号 内 容 课时周次 一 《太公家教》(节选一)2 1-2 二 《增广贤文》(节选二)2 3-4 三 《治家格言》(节选)2 5-6 四 《蝉》(节选一)2 7-8 五 《画菊》(节选二)2 9-10 六 《鸡》(节选一)2 11-12 七 《传统节日》(节选二)2 13-14 八 《中秋节》(节选)2 15-16 九 《书法名家》(节选)2 17-18 十 《王羲之》
(一)2 19-20 十一 《柳公权》
(二)2 1-2 十二 《绘画名作》
(三)2 3-4 十三 《清明上河图》
(四)2 5-6 十四 《齐鲁名人》
(一)2 7-8 十五 《诗歌朗诵》
(二)2 9-10 十六 《名胜古迹》(读书)2 11-12 十七 《政治人物》 2 13-14 十八宫殿园林 2 15-16
第二篇:2018传统文化计划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六年级四班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为切实搞好这一工作: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基础,自我探究能力有所提高。传统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平时有所闻、有所见、有所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参与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 1.“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2.“名人长廊”: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领悟其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3.“名胜佳境”:展示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了解山水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4.“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5.“艺术园林”:主要选取文化长河中不同类型的代表作品,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母语文化的独特魅力,继承母语文化的优秀传统,学习母语文化的表现形式。
6.“风土画卷”:主要选取能够集中体现民族特点的风景名胜和传统节日,并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加以体现,让学生了解风景名胜和传统节日的特点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五、教学进度 周次 1——5 6——10 ——15 ——20
教学内容
备注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第二单元:名人长廊
第三单元:名胜佳境
第四单元:艺术乐园
1116
第三篇:三年级《传统文化》计划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3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14人。大部分学生家长忙于种大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关心不够,养成了孩子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风和学习习惯,致使学生的学习水平、生活习惯等方面差异很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三字经》、《弟子规》等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积累,对《论语》等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理应把传统文化致使精髓灌输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
“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本学期,我们重点学习“经典驿站”“名人长廊”这两个部分。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五、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六、教学进度:
每周一课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
店子镇大吾联小
肖因海
2011年8月
第四篇:七年级传统文化计划
2011——2012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七年级传统文化
一、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七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论语·十则》,学生对《论语》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文艺园林”“风土画卷”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名人长廊”:学习屈原、王羲之、魏征、文天祥等人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
“文艺园林”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我们中国人情感的美好。
“风土画卷”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领略观赏到流传了上千年甚至几千年的中国的风情民俗的多姿多彩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这里体味到我们中国人的品格与生活的情趣。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三)教材编排原则: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五、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8.31—9.2开学工作
第二周9.5—9.9《诗经》二首
第三周9.12—9.16《老子》前三章
第四周9.19—9.23《老子》后二章
第五周9.26—9.30《晏子春秋》
第六周10.1—10.7国庆节长假
第七周10.08-10.14《管子》
第八周10.17—10.21《孟子》前两章
第九周10.24—10.28《孟子》后两章
第十周10.31—11.14《孙子兵法》第一章
第十一周11.7—11.11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11.14—11.18孙子兵法》第二章
第十三周11.21—11.25孙子兵法》第三章
第十四周11.28—12.2《史记》一篇
第十五周12.5—12.9《屈原》
第十六周12.12—12.16《王羲之》
第十七周12.19-12.23《魏征》
第十八周12.16—12.30《文天祥》
第十九周1.2—1.6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1.9—1.13期末考试
第五篇:一年级传统文化计划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人们思想的不断进步,在我们身边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文化,而各种文化都有一批忠实的拥护者,但从中我们却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传统文化正在悄然淡出青少年一代的视野。青少年一代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重大的历史意义,我们缺乏对青年一代传统文化的教育。想一想,能有多少孩子读过我们的四大名著,很少,因为他们眼中只有哈利波特;看一看,能有多少年轻人庆祝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很少,因为他们在过着西方的情人节;听一听,能有多少青年传唱中国的古韵京剧,没有,因为他们中间流行着摇滚。由此可见,加强青少年一代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所以我们不能再忽视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文化瑰宝,让一代一代的炎黄子孙为之骄傲和自豪。我们的传统文化之所以闻名,是因为他是无数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世代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的奇葩。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着让人敬仰的力量,催人奋进。而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身上肩负的使命是巨大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他们传统文化的教育,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和深邃,发自心底的慨
叹才能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将给孩子们讲授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运用各种授课技巧,提高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使他们从知道、了解到深爱、发扬,让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孩子们爱上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他们能影响到身边的人,使更多的人去学习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并能发扬光大。
二、教学目标
在西方文化被青少年熟知,中国传统文化被他们忽视的现在,这次活动可以给孩子介绍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将在学生中掀起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潮。我们将通过这门课程,使小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同时,用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去影响他们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们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令中国的传统文化世代流传。
由于传统文化是我国文明的标志,所以进行这样的教育必将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唤起人们的一种意识,一种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心
向,这就使活动本身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渴望是不言而喻的,但传统文化的缺失是一种极大的遗憾,所以为了满足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需求,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教育,让传统文化深入他们的心里,这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授课内容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气脉悠长,绵亘中外,面对如此精妙的文化瑰宝,让学生能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学习内容如下:一周常规教育 二周、9《幼女词》 三周、9《幼女词》 四周、10《陶者》 五周、10《陶者》 六周、11《题画》 七周、11《题画》 八周、12《池上》 九周、12《池上》
十周、13《关山月》(节选)十一周、13《关山月》(节选)
十二周、14《棉花》 十三周、14《棉花》 十四周、15《小松》 十五周、15《小松》 十六周、16《神童诗》
(一)十七周、16《神童诗》
(一)十八周、17《神童诗》
(二)十九周、17《神童诗》
(二)二十周、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