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传统文化计划
2010--2011学年度一年级传统文化
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和《艺术乐园》,共有十八课。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经典驿站”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
第二篇:一年级传统文化计划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人们思想的不断进步,在我们身边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文化,而各种文化都有一批忠实的拥护者,但从中我们却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传统文化正在悄然淡出青少年一代的视野。青少年一代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重大的历史意义,我们缺乏对青年一代传统文化的教育。想一想,能有多少孩子读过我们的四大名著,很少,因为他们眼中只有哈利波特;看一看,能有多少年轻人庆祝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很少,因为他们在过着西方的情人节;听一听,能有多少青年传唱中国的古韵京剧,没有,因为他们中间流行着摇滚。由此可见,加强青少年一代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所以我们不能再忽视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文化瑰宝,让一代一代的炎黄子孙为之骄傲和自豪。我们的传统文化之所以闻名,是因为他是无数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世代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的奇葩。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着让人敬仰的力量,催人奋进。而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身上肩负的使命是巨大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他们传统文化的教育,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和深邃,发自心底的慨
叹才能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将给孩子们讲授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运用各种授课技巧,提高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使他们从知道、了解到深爱、发扬,让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孩子们爱上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他们能影响到身边的人,使更多的人去学习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并能发扬光大。
二、教学目标
在西方文化被青少年熟知,中国传统文化被他们忽视的现在,这次活动可以给孩子介绍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将在学生中掀起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潮。我们将通过这门课程,使小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同时,用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去影响他们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们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令中国的传统文化世代流传。
由于传统文化是我国文明的标志,所以进行这样的教育必将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唤起人们的一种意识,一种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心
向,这就使活动本身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渴望是不言而喻的,但传统文化的缺失是一种极大的遗憾,所以为了满足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需求,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教育,让传统文化深入他们的心里,这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授课内容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气脉悠长,绵亘中外,面对如此精妙的文化瑰宝,让学生能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学习内容如下:一周常规教育 二周、9《幼女词》 三周、9《幼女词》 四周、10《陶者》 五周、10《陶者》 六周、11《题画》 七周、11《题画》 八周、12《池上》 九周、12《池上》
十周、13《关山月》(节选)十一周、13《关山月》(节选)
十二周、14《棉花》 十三周、14《棉花》 十四周、15《小松》 十五周、15《小松》 十六周、16《神童诗》
(一)十七周、16《神童诗》
(一)十八周、17《神童诗》
(二)十九周、17《神童诗》
(二)二十周、复习。
第三篇:一年级传统文化德育渗透计划
一年级传统文化德育渗透计划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不但要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要教育好每一名学生,让他们学会做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道德情操。本学期我计划在多方面来对 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以各种方式和手段,塑造学生的灵魂,让他们真正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年级传统文化德育渗透计划如下:
第一单元:通过对《蒙书诵读》这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品质,并懂得应该怎样对待他人。
第二单元:通过学习古诗的韵律美,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第三单元:这一单元主要教学生日常生活教育,从而养成说话文明大方、穿着得体、学会摆放自己的学习作品的好习惯。
第四单元:让学生通过了解绚丽多姿的民间工艺,去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而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民间艺术的思想感情。
第五单元:本单元介绍了齐鲁大地上涌现出的几位有代表的名人,让学生了解孔子、孟子、曾子、墨子,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做一个有孝心、有责任感的孩子。
第六单元:本单元是一个全面人们珍惜时间的单元。通过这一单
元的学习,是学生明白时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从而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第七单元:通过对本单元的几篇神话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人物追求美好、不畏艰难、锲而不舍、坚韧顽强的英勇精神,激发学生乐于搜集、探究神话。
第八单元:本单元是对于传统节日的学习,通过几个节日的学习,是学生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第九单元:通过对名胜古迹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遗产的魅力,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第四篇:传统文化一年级
1、《笠翁对韵》(节选一)
教学目标:
1、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能够顺畅朗读课文。
3、理解明白课文大意。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能够顺畅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搜集对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立翁诗他的号。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2、讲解第一段
(1)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2)苍穹:天空 下响:指下午 高舂:傍晚 青春:指春天
(3)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分组读
(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五、作业
把课文回家读熟,明白其含义。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
二、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1、首先大家齐读这篇课文
2、下面男生女生分读。
3、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小组练习,然后男生说上句,女生说下句。)
4、这些句子当中都描写了那些事物?在过春节的时候,家家都要贴春联。春联必须对仗工整,合乎韵律。你能根据课文试着能写几句吗?
三、背诵
1、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2、让我们进行一次朗读,背诵比赛吧!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搜集你身边的对联。教后小记:
2、笠翁对韵(节选二)
教学目标:
1、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能够顺畅朗读课文。
3、理解明白课文大意。教学重点:
能够顺畅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教前准备:
呈现搜集的对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今天大家来学习立翁对韵的另一篇。
二、首先大家回顾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找生起来回答。
三、大家齐背第一篇课文。
四、学习新课
1、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2、学生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每一个同学的朗读情况
二、首先大家齐读一遍课文,然后老师继续讲解课文。
1、首先大家齐读这篇课文
2、下面男生女生分读。
三、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河对汉,红对绿,雨伯对雷公。„„(小组练习,然后男生说上句,女生说下句。)
四、课文中这些句子都描写了那些事物?你能根据课文试着能写几句吗?
五、1、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2、进行一次朗读比赛!
六、课后拓展
1、熟读课文并理解课文
2、留心身边这样的词句 教后小记:
3、小儿语(节选)教学目标
1、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2、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教学准备:
准备儿歌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1、《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找出生字词。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二、1、学生一起说文意
2、齐读课文
三、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二、学生练习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小组练习,然后男生说上句,女生说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三、和同桌比一比,看谁读的又正确,又流利
四、检查背诵
五、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教后小记:
4、《治家格言》(节选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治家格言。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我们生活、学习的各种物品是怎么来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那些艰辛劳动的人们?
第二课时
一、解决上节课留给学生的作业。
二、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三、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4、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5、《治家格言》(节选二)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正确理解课文。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善欲人见„„便是大恶”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准备:
孟子的名人名言。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不知,便是大恶”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课文读熟,并且流利说出其含义。
第二课时
一、解决上节课留给学生的作业。
二、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三、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四、课外拓展
1、生活中具有良好品质的人很多,你想到的能有谁呢?
2、古代有哪些品质好的人?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1.复习有关诗词的课文。2.能够背诵所学的古诗词。3.能够理解课文大意 4.了解中国的古典文化。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创设生动自然的语言情境,促进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
2.通过学课后小诗的活动,复习有关课文。学习重点:
人文文化熏陶,了解中国古代的贬官文化与隐士文化 学习难点:
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笠翁对韵》、《小儿语》、《治家格言》,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一下。
二、检查背诵情况:
1、指名背诵。
2、选择性背诵,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或者最熟练的一课进行背诵比赛。
3、分组背诵。
4、抽签背诵。
5、总结背诵情况。选出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
三、从我们学习的这些课文中,你从中受到最深的教育的是那一课呢?
四、谈体会:
五、学习课外小诗
六、教师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从中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说到做到,做一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6《名贤集》(节选一)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准备:
准备名人的故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名贤集》。
二、背景介绍:
《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三、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3、领读课文,并且读熟课文。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1)重点字词,重点句子。(2)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继续讲解课文。
二、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小组交流。
4、师生共同放声齐读。总结:
三、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四、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明贤集》的文化,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7《名贤集》(节选二)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名人故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
二、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2)重点句子
三、教师翻译课文。
四、回家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抽查学生读课文。
二、继续解释课文
1、首先大家齐读课文,并且熟读课文。
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三、总结学习方法:
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四、总结:
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8《逢老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重点难点:
1、能够熟练朗读课文
2、找出生字词。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古诗《龟虽寿》。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逢老人,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古诗《龟虽寿》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我们都有爷爷奶奶,走路蹒跚。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指名读,正音。⑶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三、课后作业: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第二课时
一、上课时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二、给学生解释,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后两句写了老人走路时艰难的神态。这首诗以简练通俗的语言刻画了一位老人。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有那些尊老爱幼的例子?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尊老爱幼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总结谈话: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逢老人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9《幼女词》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找出不会的生字词。重点难点:
1、能够熟练朗读课文
2、找出生字词。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简介: 作者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女孩在七夕之夜,一本正经的学着大人的样子遥拜新月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小女孩的 爱恋之心。这首《幼女词》更是含蓄兼风趣的妙品。
四、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二、1、老师读课文
2、老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三、1、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读正确流利。
4、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四、回家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老师抽查学生读课文
二、学生齐读课文,男女生分读。
1、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2、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3、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三、让学生再次理解课文内容
四、给学生时间背诵课文,并且进行背诵比赛。
五、给学生引出课外小诗《乞巧》,领读课文,让学生熟读课文。
六、课文说明了小女孩天真烂漫,这类以歌颂童真为主题的作品,可以追溯到晋左思《娇女诗》,那首五古用铺张的笔墨描写了两个小 女孩种种天真情事,颇能穷形尽态。
七、课外拓展:
给学生解释七夕的典故。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1、复习有关诗词的课文。
2、能够背诵所学的古诗词。
3、能够理解课文大意
4、了解中国的古典文化。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创设生动自然的语言情境,促进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
2.通过学课后小诗的活动,复习有关“课文。学习重点:
人文文化熏陶,了解中国古代的贬官文化与隐士文化 学习难点:
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名贤集》、《逢老人》、《幼女词》,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一下。
二、检查背诵情况:
1、指名背诵。
2、选择性背诵,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或者最熟练的一课进行背诵比赛。
3、分组背诵。
4、抽签背诵。
5、总结背诵情况。选出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
三、从我们学习的这些课文中,你从中受到最深的教育的是那一课呢?
四、谈体会:
五、教师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从中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说到做到,做一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第五篇:一年级传统文化
一年级传统文化《小松》教案
2010-05-07 22:46:33| 分类: 传统文化教案|举报|字号 订阅
【教学目标】
1、学生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学生通过诵读、记背,读熟品味出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
3、学生深刻了解中国文化长廊,为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而骄傲。【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背诵这首描写松树的诗。
2、难点:能够理解诗的意思,并翻译出译文。【课前准备】 配乐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一起欣赏一下。(放歌曲《小松树》)。提出问题: 这首歌唱的是什么?生:小松树。
师:同学们见过松树么?你对松树有怎样的印象?这首歌的歌词是如何描述小松树的?(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松树的小诗。来看看古人是如何来描述小松树的。
——板书主题《小松》
二、学习《小松》
1、师: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诗的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人王建,他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观察松树生长时的情景。下面我们就来细致的学习一下这首诗。
2、自己试着读一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其它同学。)
3、老师领读,集体朗读。
4、四人一组互读互评。
5、指名读,师生评议。
6、师:同学们,我们读了这么多遍,你理解这首诗的内容了吗?你能简单地说出来吗?(学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小松树刚刚几尺高,还没有长出挺直的树枝。空闲时站在树旁边,天天看着它,只觉得它长得很慢。
7、看插图让学生理解后开始练习背诵。
三、学一学
请同学们做小松树,边读诗边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来表达诗句的意思。能熟练、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四、拓展练习
1、这里还有一首描写松树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看看他是如何描绘小小松树的。(出示《咏松》)
2、你还知道描写松树的诗吗?同学们可以在课下搜集一些关于描写松树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