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州园林学案任霞
历山中学语文学科导学案七年级下册 编号;编号:第 号第 15课《苏州园林》学案 主备人:任霞 审核人:周玉红 【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给加线的字注音。
轩榭()池沼()邱()壑()模()样
重峦()叠嶂()相间()嶙峋()镂()空 蔷薇()着()眼 斟酌()2.解词: ①别具匠心: ②因地制宜: ③自出心裁: ④败笔: ⑤重峦叠嶂:
3、作者介绍: 叶圣陶,原名,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4、预习性问题: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在原文划出。并划出3--9各段中心句。
【达标练习】
1、划线的字注音全对的是()
A 池沼(zhāo)嶙峋(xún)砌砖(qì)着眼(zhuó)B 琢磨(zhuó)邱壑(hè)镂空(lóu)蔷薇(giáng)C 轩榭(xuān)庸俗(yōng)模样(mú)松柏(bǎi)
D 斟酌(zhēn)一幅画(fù)对称(chèn)阑干(lán)
2、没有错别字的是()
A 败笔 蔓延 玲珑 盘屈嶙峋 B 堆叠 闲适 映衬 自出心材 C 明艳 阅历 彩绘 因地治宜 D 鉴赏 斟酌 雷同 俯仰生姿
3、划线字字义解释有误的是()A 别具匠心(另外)B 镂空(雕刻)C 败笔(破旧)D 因地制宜(根据)
4、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词语。
A.谁如果要()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B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不同。D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语段阅读: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5、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 设计者和匠师们修建成功的园林各各不同。
B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C 设计者和匠师们的一致追求。D 苏州园林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6.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A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B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C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D 苏州园林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7.这段文字可分为三层,请在原文中用“‖”标出层次,并写出层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
A 总──分 B 总──分──总 C 分──总 9.这段文字使用了_____ ___的说明方法。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它们排列的顺序是()A 从概括到具体 B 从整体到部分C 从主要到次要 D 从原因到结果
第二课时: 【课堂练习】 1.分析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分别找出3、4、5段的说明方法 2.品析语言:
①“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作者用“鉴赏”这个词,为什么不用观赏、欣赏呢?
②“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大多”一次能否去掉,为什么?
【达标练习】
(一)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②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④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⑥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⑦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⑧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其中又以_____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__ ___ 4.文中概括假山特点的句子是 5.池沼的相同点是_,不同点。6.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7.“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与“_ ”相呼应。
(二)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 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A ①ㄧ②③ㄧ④⑤⑥ B ①ㄧ②③④‖⑤⑥ C ①ㄧ②③‖④ㄧ⑤⑥ D ①ㄧ②③‖④⑤⑥ 3、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A 从整体到部分 B 从主要到次要 C 从概括到具体 D 从原因到结果 4、本段中以苏州园林与__________作比较,突出说明了____ 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的表达方式,它的作用是________。6、文中画框的句子属于________的表达方式,它的作用是________。
宜万铁路——“桥隧博物馆” 永遇乐
① 2010年12月22日上午10时18分,和谐号4 806次列车缓缓驶离恩施火车站,开往宜昌,这喻示着5万铁路工人奋战7年的宜万铁路正式通车。宜万铁路是我国铁路路网“四纵四横”主骨架之一,是沪汉蓉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宜万铁路东起鸦宜铁路宜昌东站,西至达万铁路万州站。途经湖北宜昌、长阳、巴东、建始、恩施、利川和重庆万州七个县市(区),线路全长377公里,其中宜昌东至凉雾段为一次复线288.46公里,凉雾至万州段为单线88.54公里。全线共有隧道159座338.771公里,其中双线隧道54座47.32公里,10公里以上隧道5座61.161公里;桥梁253座68.487公里,其中双线特大桥21座17.471公里,单线特大桥11座8.215公里;铁路沿线24个车站中,有8个建在桥上或隧道里,堪称世界之最。宜万铁路因此被喻为“桥隧博物馆”。
③宜万铁路途经的绝大部分地域是喀斯特地貌山区,地下暗河、湖泊密布,隧道多次打通地下溶洞。利川市境内的齐岳山隧道,全长10.5公里,坐火车经过只需几分钟,而贯通却花了6年。这条隧道通过15条断层、3条暗河,施工揭示溶腔138个,实测水压最高达2.3MPɑ,以这样大的压力,足以将水从地面送到100层的高楼。现在,隧道上方220米处就有暗河,水量最大达40多万方。上世纪60年代,国家打算续建川汉铁路,就是因为无法打通这条隧道才
搁置。
④宜万铁路两跨长江,一跨清江,多次跨越深涧和峡谷。在总长68.487公里的253座大中桥梁中,特殊结构桥梁29座,桥墩高超过100米的桥梁5座,复杂桥梁结构之多在铁路建设史上少见。恩施市境内的渡口河特大桥全长634米,位于屯堡乡双龙村,处在V字形深沟中,大部分墩台建在陡峻的山坡上。大桥共14个墩台,60多米的高墩有2个,92米1个;最高墩128米,比原中央电视台大楼还高出18米,建成时在亚洲铁路桥梁中排第一,在世界铁路桥梁中排第三。大桥桥面宽10.7米,为双向设计,设计时速160公里/小时。大桥共使用混凝土16 714.2立方米,体积相当于137节火车车厢的总和;使用钢筋总重53.776 3吨,相当于36辆广本轿车的重量。
⑤宜万铁路隧道、桥梁占线路总长的74%,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桥隧比例最高的铁路。宜万铁路沿途穿越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山区,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最难修的铁路。宜万铁路动用了5万名建设者,修了7年,年均进度仅50多公里,是中国单公里修建时间最长也是最慢的铁路。宜万铁路总投资近226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公里造价约6 000万元,两倍于青藏铁路,是中国单公里造价最高的铁路。
⑥宜万铁路的建成通车,宣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已成为了历史。它不仅穿越了377公里的陡峭险峻,而且也穿越了中华民族百年期待、百年梦圆的感慨。这部波澜壮阔的建设史诗,将铭刻在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史上。
18.宜万铁路为什么被喻为“桥隧博物馆”?(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第③④段分别说明了什么内容?第②段与这两段是什么关系?(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第④段,说说文章是怎样说明渡口河大桥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第⑤段连用了五个“最”字,能否将它们去掉?为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
A层: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B层:完成《同》。教学反思:
第二篇:《苏州园林》教学案
《苏州园林》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4、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大胆发言,说真话的良好心理品质。
教学难点:准确地说明事物。
教学重点: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激趣
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苏州园林堪比皇家园林。你能从文中找出代表苏州园林地位的一句话吗?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二、一起来领受一下?请大家观看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片,说说自己总的印象。
(学生一般会说出苏州园林很美,老师追问究竟美在何处。)
三、探究课文,把握说明对象的总特点,体会语言的准确和优美:
1、叶圣陶老先生也极口赞美苏州园林的美,你能找出文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吗?
(明确: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讨论作者从那些角度来说明这幅画的完美的。
(明确:作者指出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3、四个“讲究”与下文的关系?——思考并讨论作者说明顺序的清晰。
(明确:说明顺序的由总到分,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
4、在苏州园林的这些方面、这些美中,你比较喜欢欣赏哪些美?逐一从文中找出来,说一说。例: 文中“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写出了 苏州园林故意避免对称追求自然之趣的特点;
这让我联想到故宫和我们常见的很多左右对称的建筑,虽然规范、整齐、华美,甚至可能雄伟、恢宏。但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品貌各异、个性纷呈,变化无常,曲折万端。它们就如中国的古典音乐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以及同学们熟悉的美术课本上的一些山水花鸟绘画作品等多把情感寄托于山水,都重在追求自然灵动之趣;
体现了苏州园林的自然美。(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假山池沼的艺术美、花木树木的映衬美、花墙廊子的层次美、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圆内建筑的色彩美)
学生可能会找出的文中的例句:
1)、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重峦叠嶂”一词写出假山在玲珑小巧的园林中,从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
2)、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高低屈曲”状写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
3)、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恰当的引用勾勒出一个情趣横溢的意境:夏秋季节,眼前一片碧绿的荷塘,鲜艳的荷花,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嬉戏、玩耍。此时此景构成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动态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
4)、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俯仰生姿”又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描绘出对各类树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5)、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副好画。花开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盘曲嶙峋”形容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满眼的“珠光宝气”又写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构成了生意盎然的画面。)6)、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其隔、界,便不能一眼望穿,便有曲折之感便显得含蓄蕴藉,更能勾起人幽深玄远之思。一眼望穿,一览无余便没了趣、没了韵。又因其不隔、不界便能让人觉得有了层次,庭院深深深几许,正在曲径通幽处,苏州园林总给人以“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自然之趣和幽深之思。给人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的惊奇感。这便是“隔而不隔、界而不界”美之所在吧。联想:绘画和古诗作品。)
7)、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蔓延”、“补”字,表示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联想:齐白石的画,最讲点染。大面积的留白,只在角落画几只蝌蚪,几片荷叶,一幅画便生灵活现起来。现实中的点缀之美:医院苍白的房间,放一束鲜红的玫瑰,充满了生气和活力,逼走了死亡。另外自然、家居装饰中适当的点缀给生活带来的生气等等。)8)、梁和柱子以及门窗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素朴淡雅历来是中国古人所追求的,这是一种很高的审美境界。精雕细琢之后却又不见人工痕迹的素朴淡雅,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联想:就诗文而言:陶渊明和王维的诗,鲁迅的文是很好的典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即朴素而别具匠心。)
(亦可从另一个角度来体会。自然美、点缀美、谐和美、映衬美)
四、以上不仅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苏州园林的美,也让我们领受了叶圣陶老先生语言的优美典雅。这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除此之外,作为一篇说明文,本文语言还有什么特点呢?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略)
2)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略)3)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大多”说明很多,但不是全部,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略)
5)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极少”说明不是不用,只不过用得很少,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6)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明确: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7)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8)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五.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用“ ”画出本文中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并结合一二处实例说说其作用。①分类别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作用答题思路:对什么进行分类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②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答题思路:把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突出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③引用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答题思路: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增加说明的趣味性)
④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答题思路:举什么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⑤列数字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
(答题思路:列举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作比较: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打比方:
“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引用: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摹状貌: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六、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领略了苏州园林的美。回忆一下,这次接触说明文,我们还明确了学习说明文的方法,那么是什么呢?
明确说明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了解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七、写作借鉴
1、写一个片段,介绍一下学校教学楼后的小花园(要注意抓住特点来写,并适当运用一些说明方法,300字左右。)
2、引用刘墉的话,推荐阅读《人生的美丽与哀愁》中的《论改变》 八:链接资料库
1、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2、简介苏州园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
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3、本文作为一篇说明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除说明之外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在表达方式上本文熔说明、记叙、议论于一炉,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明确:
记 叙1.“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树相间。”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景象。
2.“古老的藤萝……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3.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描绘了游人观鱼的动人情景。
议 论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评价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2.“我想,用图画来比方……是不讲究对称的。评论不讲究对称的美学原理。
3.“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可是没法说出来。”评论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九:当堂检测
1、本文的体裁是 说明文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苏州园林 ?
2、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是什么?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4、文章是从(D)角度,抓住(A)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角度: A.建筑学
B.园林历史
C.导游
D.欣赏者
特点: 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
B.有代表性的园林 阅读题:
(一)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苏州园林》作者 叶圣陶,名 绍钧,著名的 教育 家、文学 家。我们曾学过他的一篇童话《 古代英雄的石像 》。
2.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列数字)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举例子、打比方)c.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比较)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改为“地方”可否?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句中的“败笔”是与上半句中的“图画”相照应,换成“地方”,则没有这层照应了。5.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
答:效果会不好。第一种说法好。第一种说法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强调了苏州园林设计的成功,确实能够做到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后一种是肯定句,语气不如前一种双重否定句强。
(二)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文中有一个词语“单调”,形容开窗对着白色墙壁的感觉,请你具体解释补上竹子或芭蕉就可以去掉单调感觉的原因。
答:有色彩,减少单调感觉;有图画,增添观赏兴趣。2.这两段文字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哪一特征?
答: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第一段中的“适当的位置”这一短语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答:不可以。此短语说明设计者的安排的精心,要确保每一点设计都有美的效果。4.请你写出花墙、廊子的特点和作用。
答:特点:墙有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作用:增加层次感,增加景致的深度。
第三篇:《苏州园林》导学案
《苏州园林》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些说明文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设想:
设计理念:①将语文课程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品读《苏州园林》,接触园林建筑知识,开阔眼界,培养对园林文化审美情趣。②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向生活,能对身边的园林文化做出简单的评价,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③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优势,把与教材有关的内容进行系统化处理,为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素材,激发学生探究园林文化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深入探究。④读写结合,以读带写,以文本阅读为支撑,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方式,以口头表达与写作训练为落脚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自主预习方案
一、知识背囊
1.介绍作者: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苏州园林照片。多媒体显示: 拙政园 沧浪亭 狮子林 留园 网师园 怡园
2.说明文知识简介
什么是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①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③ 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④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⑤打比方:将________比作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说明文语言
准确的前提下可以平时说明也可以生动说明。景致: 俯仰生姿: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二、课前热身
快速默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轩榭()重峦()叠嶂()丘壑(蔷薇()池沼()相间()着眼(结合文意,解释词语 轩榭: 嶙峋:
镂空: 明艳: 雷同: 蔓延:
琢(zhuó)磨: 斟酌: 丘壑: 鉴赏: 阅历:
嶙峋())蔓()延镂空()斟()酌(别具匠心: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
课堂导学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作者行文脉络,把握苏州园林整体特征,明确说
明顺序;难点探究。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一、检查预习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多媒体显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苏州园林图片,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等
字词注音:请同学顺序读出,用幻灯片打出正确答案,集体朗读两遍,标注到课文中。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请学生交流初读感受
教师提示:文章是从什么角度,抓住什么特点条理分明的介绍苏州园林的?
二、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说明的要点及说明顺序 学生精读课文,概括出每段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步:让学生用一个短语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由A、B、C三类学生各三名口答,其他同学共同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概括进行板))书,然后将自己的概括通过投影片展示出来(不作标准答案,只供参考),便于学生对照:
(1)总印象。
(2)苏州园林的共同点。(3)苏州园林的建筑不讲究对称。
(4)假山池沼的配合。
(5)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6)花墙和廊子的设计。
(7)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8)门和窗是工艺美术的上品。(9)极少使用彩绘。(10)其他一笔带过。
第二步:弄清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掌握文章的脉络。[分组讨论,由B、C二类学生各二人试答。] 教师明确、板书:由总到分;
总印象(1)——共同点(2)——多方面说明(3—9)——(10)其他一笔带过。第三步: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那样明确,但作者为什么在句子中加上一个状语“似乎”呢?岂不矛盾?
[分组讨论,然后由A、B、C三类学生各一人试答。]教师明确、板书:一致、似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达到目的”后面的四个“讲究”句的修辞手法[由A类学生一人回答,其他学生纠正。]和在结构上的作用。[由B类学生一人回答,其他学生纠正。] [C类学生1—3人回答四个“讲究”句与第(3)—(6)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教师明确、板书: 讲究„„布局——(3)讲究„„配合——(4)讲究„„反衬——(5)讲究„„层次——(6)
引导四:第(7)—(9)自然段与第(3)—(6)自然段,与第(2)自然段的关键句在结构上有什么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第(7)自然段首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思考讨论,然后由B类学生一人回答,C类学生1—2人补充。]
教师明确、板书:过渡。
[分组讨论,然后由C类学生2—3人回答。]
教师明确、板书: 大处——小处;整体——局部。
三、品味探究
欣赏了苏州园林的照片,品味了叶老先生的文艺性的语言,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幅图片呢?请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绘出来(要有诗情画意啊)
学生发言。
教师点拨: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
四、当堂练习
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向你的朋友介绍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
要求:从总的印象写起,引出对事物总的特点的概括,然后围绕中心多方面说明,以培养学生综合和概括的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弄清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揣摩语句,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延伸拓展,有助于课内知识的消化及能力转化。
教学步骤
一、把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1.教师简单介绍有关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知识
多媒体显示
2.要求学生分析文本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存同析异 明确:(1)分类别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3)引用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4)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5)列数字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二、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思考:你认为《苏州园林》的语言美在哪里?
学生悉心读课文,体味思考,自由发言。
教师明确:
准确美
例如:“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一切”“绝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准确地写出了苏州园林的总特点。“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其全局性和整体性;等
含蓄美
例如:。“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里的“标本”一词有范本之意,它不只是记号性的标志,也不只是衡量园林规范性的标准,而是强调
描述美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等语言,生动地展”。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之类的语言,将苏州园林细处的图画美生动地描述了出来,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余味悠长。
情趣美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这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真正隔开,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渐次展开,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三、你说我说
《苏州园林》语言精练、结构严谨,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其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为我们做了全面的介绍写的情文并茂,趣味盎然。为了向世界介绍苏州,苏州人决定举办“2011苏州旅游推介会”地点就选在我们这里,你我现在都是参展单位,你如何向世人推介苏州?苏州人说了表现优秀者可授予“苏州荣誉市民”称号。可以移居苏州。
学生查资料,交流,制定方案,当堂出结果。
四、学以致用
请向别人介绍你的居室,要求体现居室的个性特征,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
评价反馈
(一)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1—4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选文第①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
2、选文第①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3、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第③段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
拓展阅读
仙湖植物园 深圳仙湖植物园位于深圳市东北郊,东倚深圳第一高峰梧桐山,西临湖水圳水库。占地8800多亩,始建于一九八三年,一九八八年正式对外开放。是一个以科研、科普、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的著名植物园与风景区。
物园共保存植物4000多种,建有国际苏铁迁地保存中心、国际木兰园、珍稀树木园、棕榈园、竹区、荫生植物区、沙漠植物区、百果园、水生植物园、桃花园、裸子植物区、盆景园等十几个植物专类园。全园分为天上人间景区、湖区、庙区、沙漠植物区、化石森林景区和松柏杜鹃景区等六大景区。建有别有洞天、两宜亭、玉带桥、龙尊塔、听涛阁、揽胜亭等十几处园林景点,并建有独具特色的古生物博物馆。美丽的自然风光,别具一格的园林建筑,神秘的植物王国,令人赞不绝口。棕榈区绿草茵茵,椰林葵树分布其间,呈现出一派浓郁的热带风光;荫生植物区内,食虫植物 伺机捕食;跳舞兰鲜艳的花朵宛然宫女踩着优美的舞步;化石森林中,玛瑙化石傲然挺立,亿年岁月磨灭不了树木的圈圈年轮,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地球历史的沧桑巨变;沙漠温室里,沙生植物争奇斗艳;晨曦中,弘法寺钟声回响,诵经曲徐疾有致,令人肃穆;夕阳下,湖水波光潋潋,绿树亭台倒影其中,景色如画,怎不令人留连忘返!
仙湖植物园建成了南亚热带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中心、热带亚热带国际裸子植物迁地保育中心,以及具世界一流水平的苏铁植物迁地保存中心等16个植物专类区,收集保存的植物种类达4000多种。仙湖植物园图书阅揽室室内面积近300平方米。已征订各类报刊36种,杂志、期刊150余种;植物专业书籍以及各类图书约12000册。
第四篇:苏州园林教学案(定稿)
《苏州园林》教学案(第一课时)
平舆六中
陈向前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
2、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说明顺序和结构模式,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重点)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从不同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难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积累词语:
1、给加点字注音:
轩榭()()池沼()丘壑()斟酌()庸俗()重峦.......叠嶂()相间()嶙峋()()镂()空 蔷薇()......
2、据义填词:
①、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③、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地设计筹划。()
④、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②、另有一种巧妙地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三、听课文朗读,整体感知: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2、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整体特点的?
四、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完成下列图表:
段落划分
内容概括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讲究
苏州园林()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注意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此基础上,你能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吗?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3、在此基础上,你能看出本文的结构模式?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总分式
B、递进式
五、写法借鉴,学以致用:
1、写法借鉴:
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总说、分说相结合,既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点,又是文章结构条理清楚,结构严谨,只得借鉴。
2、学以致用:
①口头介绍你去过有喜欢的一处公园:《我喜欢的公园》。②书面介绍:《我们的学校》,200字左右。要求:
以上两题任选一个,突出特征,有条理的介绍。
第五篇:苏州园林教学案
苏州园林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习应用。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严谨的说明结构。
3、初步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严谨的说明结构。
教学难点: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正音
丘壑()嶙峋()蔷薇()鉴别()镂空()
沟壑()轩榭()斟酌()重峦叠嶂()多音字:对称 chèn 称赞 chēng 称砣 chèng 相间 jiàn 时间jiān2、释词:
败笔:绘画或诗文中不好的一笔。
标本:典范、样本。映衬 :映照衬托。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办法。自出心裁 :出自于自己内心的创造和裁断。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奇妙的心思。
胸中有丘壑:设计者和匠师们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二、指导学习•研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俗话有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个美丽的历史 名城。苏州的园林建筑,更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今天我们虽然不能亲 自到苏州园林一睹她的丰采,但我们可以在一位土生土长的苏州人——— 叶圣陶老先生的笔下去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2)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作品收在 《叶圣陶集》里。(3)检查预习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思考: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2)作者是怎样评价苏州园林的?
3、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
出示苏州园林的图片或参看课本插图,增加感性认识,并体会其画意美。
4、速读课文,分析课文的说明结构和说明顺序:
三、课堂小结与练习
1、通过叶圣陶先生细致而条理的介绍,同学们对苏州园林的特点应该有了 基本了解。下面请用以下句式写出你对苏州园林的印象。
苏州园林美,美在。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轩榭()
叠嶂()
镂空()
斟酌()相间()
模样()对称()庸俗()
3、找出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并在横线上订正。因地治宜 自出新裁 无所依旁 盘曲鳞峋 别具匠心 称心满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以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B.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败笔:这里指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C.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上品:上等。
D.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闲适:清闲安适。教后感 八年级语文教案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并体会其作用。
2、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培养学生爱美审美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教学难点:继续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培养学生爱美审美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如:苏州园林的特点,课文说明结构和说明顺序等
二.赏析探究
1、提名学生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
2、品味课文语言特点:(结合课后练习二)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新课 标 第一网
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③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 是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深度。
(“隔而未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④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远景近景的层次。
(“布局、配合、映衬、层次”这四个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以上例句,都体现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科学性)的特点。3.作者把苏州园林介绍得清楚明白,是因为恰当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接下来分小组找一找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三、知识迁移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领会到了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提示:正如文中所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所以从文中 获得的有关欣赏园林方面的知识可以得到迁移运用。
四、布置作业
1、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2、“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这句话精彩而形象,在观赏者眼中:高树对低树来说是“俯”,低树对高树来说是“仰”,俯仰之间给人以动态美感,这样富有诗意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不少,请找出几个例子加以体会。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2)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副好画。()(3)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4)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5、写一篇短文,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
(也可以介绍村庄、街区等,要抓住特点来写,并适当运用一些说明方法。)教后感 八年级语文学案 苏州园林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习应用。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严谨的说明结构。
3、初步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激发学习的兴趣。学习重点:把握文章严谨的说明结构。
学习难点: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1.正音
丘壑()嶙峋()蔷薇()鉴别()镂空()
沟壑()轩榭()斟酌()重峦叠嶂()多音字:对称 chèn 相间 jiàn
2、释词: 败笔
标本
布局
映衬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别具匠心
胸中有丘壑
二、学习•研讨
1、朗读课题,了解作者
(1)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作品 收在《叶圣陶集》 里。(2)检查预习
2、自由读课文,整体把握。思考: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②课文是从四个主要方面、三个次要方面说明了以上特点:
作者是怎样评价苏州园林的?
3、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
出示苏州园林的图片或参看课本插图,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想象其 画意美。
4、速读课文,分析课文的说明结构和说明顺序:
三、课堂小结与练习
1、通过叶圣陶先生细致而条理的介绍,同学们对苏州园林的特点应该有了 基本了解。下面请用以下句式写出你对苏州园林的印象。苏州园林美,美在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轩榭()
叠嶂()
镂空()
斟酌()相间()
模样()对称()庸俗()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并在横线上订正。因地治宜 自出新裁 无所依旁
盘曲鳞峋 别具匠心 称心满意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以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B.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败笔:这里指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C.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上品:上等。
D.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闲适:清闲安适。学后感 八年级语文学案 苏州园林 学习目标:
1、学习正确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并体会其作用。
2、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培养学生爱美审美的能力。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学习难点:继续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培养学生爱美审美的能力。学习过程: 一。复习
回答苏州园林的特点,课文说明结构和说明顺序等
二。赏析探究
1、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
2、品味课文语言特点:(结合课后练习二)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③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 际是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深度。
(“隔而未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④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远景近景的层次。
(“布局、配合、映衬、层次”这四个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以上例句,都体现了本文说明()的特点。
3、作者把苏州园林介绍得清楚明白,是因为恰当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接下来分小组找一找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① ② ③
三、知识迁移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领会到了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四、作业
1、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2、“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这句话精彩而形象,在观赏者眼中:高树对低树来说是“俯”,低树对高树来说是“仰”,俯仰之间给人以动态美感,这样富有诗意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不少,请找出几个例子加以体会。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2)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副好画。()(3)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4.)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5、写一篇短文,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
(也可以介绍村庄、街区等,要抓住特点来写,并适当运用一些说明方法。)学后感
13《苏州园林》参考答案 课时一
二.2.(1)①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②课文是从四个主要方面、三个次要方面说明了以上特点:
A、四个主要方面:a、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b、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c、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d、讲究远景近景的层次B、三个次要方面:a、注意图画美 b、注意图案美 c、注意色彩美(2)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4说明结构:总分式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主体部分:主次顺序)三.3.“治”改为“制”;“新”改为“心”;“鳞”改为“嶙”;“ 旁”改为“傍”4.A 课时二
二.2①“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②“艺术”强调独创性,无法复制;“技术”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可以模仿和复制。③ “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在这里是指虽然有墙壁、廊子隔开,但并没有完全隔离,只是缓冲了视线,景致被逐步展开,显得有层次感。④不能调换,这些词语与前面的词语搭配合理。3.①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通过比较,更能突出苏州园林建筑的独特特点。)②打比方: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此句子也兼属举例子)(可以使读者具体形象地感知到苏州园林树木修剪后的美丽特点。)③引用: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这里引用古诗句,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又富有情趣。)
三.学生能够领会到的方法,概括地说,是要注意园林内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合理等。
四.1.(1)从范围上说明活水引用较多,但又不是全部引用(2)从范围上说明彩绘使用较少,不绝对,留有余地。2.例如:“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3(1)作比较(2)摹状貌(3)打比方4.(1)议论(2)议论(3)叙述(4)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