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读后的几点(精)

时间:2019-05-15 00:1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读后的几点(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读后的几点(精)》。

第一篇: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读后的几点(精)

关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审订稿)》的研读意见

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依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研读工作的要求,我们认真组织了关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审订稿)》的研读工作,现将研读意见反馈如下:

一、宏观意见

(一)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本课程的首要目标,但课程价值追求只能是主导而不能代替课程的能力和知识要求,知识目标是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支撑。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突显的知识目标“虚化”及教学内容“泛化”的问题,本课程修订稿仍然没有改变。本课程之大忌,即知识目标的“虚化”和教学内容的“泛化”问题。如内容标准中成长中的我,1.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协调生理和心理的和谐发展。这样的内容标准完全是以情感态度价值目标代替了能力和知识目标,能力要求不符合初中学生实际(过高),没有认知要求(空洞)。

(二)内容标准。内容标准要解决什么问题?内容标准的左栏(内容标准)与右栏(活动建议)的功能区别是什么?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核,是对课程教学的一般规范和要求,是课程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左栏(内容标准)的功能包括:第一是内容规范,即“教什么”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内容标准”中的具体的关键名词、观点或原理来实现。第二是能力目标,即“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内容标准”中的关键动词,如知道、了解、理解、说明、树立等等,右栏“活动建议”的功能就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程修订稿的内容标准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标准中交往的品德,2.5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公关秩序。这样的表述有多处,不能发挥内容标准的规范与指导作用。

二、微观意见

(一)关于“前言”部分

1、“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学科发展规律,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1

建议改为“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结合课程发展规律,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理由:从课程论的维度看,课程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本课程不是学科课程,而是综合课程。

2、建议将“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修改为:“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或“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理由: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目的有许多,“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是这门课程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主要目的)。

3、“思想性”中的“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议修改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理由:使用“引导”更符合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形成的规律性;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使用“引导”更科学、更符合这一特质;这也是思想性特点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与表述)

4、“人文性”特点中的“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建议修改为“用优秀的人类文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陶冶学生心灵,”

理由:符合思想品德课程的要求,与时俱进;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一样,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后面“目标”与“内容标准”也具有规定性和指向性。

5、建议将“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热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对社会、国家、世界有见识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修改为“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对社会、国家、世界有见识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

理由:与“分类目标”一致,“珍爱”相对“热爱”更平实。

6、建议将“一方面,初中生在生活中需要认识自我,处理与他人和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初中生在处理这些关系时都会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重要的内容要素。”修改为“一方面,初中生在生活中需要认识自我,处理与他人和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初中生在认识自我和处理这些关系时都会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重要的内容要素。”

理由:初中生不仅在处理自己与他人和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时都会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重要的内容要素,在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时更需要处理好这些关系,更需要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重要方面来全面认识和评价自我。

(二)关于“课程目标”部分

建议将“分类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最后一点“热爱祖国,热爱和平。”修改为“热爱祖国,热爱和平,有全球观念。”

理由:具有全球观念(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全球观念(意识)是合格公民的必备素养;具有全球观念(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有的意识;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世界公民”的特质与要求。

(三)关于“内容标准”部分 认识自我

1、建议将“内容标准的1.1”中的“协调”修改为“促进”。

2、建议将“内容标准的2.1”修改为“认识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学习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懂得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关系。”

理由:每一种生命都具有独特性;对初中生来讲,不仅要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更要认识其他生命体的生命独特性,通过比较,初中生才能更好地认识和体会生命的独特性,才能更好地感悟生命、珍爱生命;更能体现人类的“大爱”精神,更能培养学生的“大爱”精神。

3、建议将“内容标准的2.3” 修改为“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理由:语顺更通畅;由“体验”到“懂得”到“学会”更符合逻辑;体现了人对行为后果负责的主动性,而不是被动、强迫接受,有利于责任意识(责任感)的

培养。

4、建议将“

(二)自尊自强” 中的“列举一些中外人物的事例,或围绕自己和同学的生活故事,就“人生的意义”开展一次主题讨论。”和“开展一次“行为后果体验”活动,以增强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两个“活动建议”对调,可以使之与“内容标准”对应。

5、建议将“内容标准的3.1”修改为“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将“和”改为“或”的理由:法律的制定(成文法)与法律的认可(习惯法)是法律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和”偏重于“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都要具备”,“或”偏重于“两者之间任选一个”。

将“我国”改为“理解”的理由:“内容标准的3.1”前半部分是讲普通意义上的法律,后半部分是讲我国——个体意义上的法律,逻辑上不符;“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是法律(法制社会)的本质与根本原则,“法”的这一精神应该是普通意义上的,而不仅仅是指在我国;与本“目标”之规定保持了一致;“内容目标”的重要作用是规定“教什么” “教到什么程度”,在此使用“理解”,其要求就非常明确了,而且与“知道”在逻辑上是和谐的。

我与他人和集体

1、建议在“交往与沟通”中增加一个内容——“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集体主义精神。”或者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集体主义意识。”

理由:将“集体”的内容调整过来后,在“目标”中没有明确体现;为“内容目标——1.7”提供了依据;针对性更强——青少年的一些现状(个性过于张扬、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严重、漠视集体生活与行为,等等);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今社会,改革与创新、科技进步与发展更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更需要重视和发挥集体的力量与作用);有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

2、建议针对“内容目标的1.4”增加一个相应的“活动建议” ,如“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所欲言,谈一谈与异性交往应注意的问题。”

理由:与异性交往的问题在当前不能回避,反而要更加明朗化,更要注意在这方面的正确引导;更利于对教学的指导。

3、建议将“权利与义务”中“目标”的“掌握与个体成长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法律知识,做到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修改为“掌握与个体成长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法律知识,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理由: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一“做到”的目标要求太高,能够通过学习,达到“懂得”的要求更符合初中生的实际。

我与国家和社会

1、建议将“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目标”的“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修改为“认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

理由:关于“集体”的内容已经做出了调整;改为“国家”在逻辑上和内容上与后面的“祖国”更加和谐一致。

2、建议将“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的“回忆童年的游戏活动,讨论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之间相互矛盾与相互促进并存的关系,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和游戏观。”和“联系“追星”现象和“小团体”现象,讨论在生活中如何正确把握从众心理。”两个“活动建议”对调,可以使之与“内容标准”对应。

3、建议针对“承担社会责任”中“内容目标的2.4 2.5”围绕“公平”或“正义”增加相应的“活动建议”。

4、建议将“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中“目标”的“ 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修改为“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5、建议将“内容目标的4.4”修改为“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6、建议将“内容目标的4.9”修改为“4.9 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体会时代精神对年轻一代的要求,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贡献的意愿和意识。”

第二篇: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

修课程。(C)

A.知识水平B.思维能力C.思想品德D.知识能力

2.《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制定的根据是(B)

①党的十六大精神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③现在使用的教材④《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

A.①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

3.“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

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指的是思想品德课程的(D)

A.人文性特点B.思想性特点

C.综合性特点D.实践性特点

4.本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包括的三大部分是(D)

①成长中的我② 我与他人的关系

③学生的学习评价④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④

5.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是(A)

A.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B.初中学生的独立思考

C.初中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D.初中学生的道德践行

6.本课程的追求是(C)

A.促进学生课内与课外结合B.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

C.帮助学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D.引导学生快乐地度过青春期

7.《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设计力求增强课程的(A)

A.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B.针对性、思想性、主动性

C.主动性、互动性、人文性D.实效性、主动性、方向性

8.思想品德课程的“分类目标”包括(A)

A.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B.思想品德教育

C.能力、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D.做负责任的公民

9.坚持 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B)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

C.社会主义主旋律D.党的基本路线

10.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是(D)

A.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

B.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C.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D.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11.下列属于本课程分类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是(A)

①亲近自然,爱护环境,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②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③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④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

12.下列属于本课程分类目标中的“能力目标”是(C)

①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

②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③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④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13.下列属于本课程分类目标中的“知识目标”是(B)

①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②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③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④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14.《认识自我》的目标包括(A)

①能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生理变化,认识青春期心理

②学习调节情绪,增强调控自我、承受困难和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精

神状态

③知道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④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

A.①②④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自尊自强》的目标包括(B)

①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

②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精神

③能够分辨是非,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④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 D.②③④

16.《交往与沟通》的目标包括(D)

①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

②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③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D.①③

17.《交往的品德》目标包括(A)

①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做一个诚实的人②学会关心、尊重、宽容、理解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③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④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

A.①②B.①②③C.②④D.②③

18.《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包含的内容有(B)

①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②承担社会责任

③法律与社会秩序④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②③D.②③④

19.《承担社会责任》的目标包括(A)

①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

②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

③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④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④

20.《认识国情,爱我中华》的目标包括(B)

①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②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其途径,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③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

志报效祖国

④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良好个性品质

A.②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

21.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主义主旋律。(A)

A.课程目标 正面教育B.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面教育

C.学生的思想状况 说服教育D.学生的认知水平启发诱导

22.“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

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上叙述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B)

A.引导学生自主学习B.联系生活实际

C.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D.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23.”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

进行引导和评价的方法是(A)

A.谈话法B.描述性评价

C.观察法D.成长记录

24.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遵循原则中的“实践性原则”要求(B)

A.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课程资源

B.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C.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D.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25.《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建议有(A)

①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②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④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

26.教材编写要遵循的原则是(C)

①导向正确内容科学,要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

②体现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过程

③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有利于学生自学

④以主题模块的方式呈现标准内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

27.思想品德课程评价的目的有(A)

①考察教师的教学水平

②考察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④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和提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8.下列属于“思想品德课程评价原则”的有(A)

①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察学生是否形成了好公民所应

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

②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③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

④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29.课程资源中的“实物资源”包括(B)

①图书馆和阅览室②实验室和多媒体设备

③自然和人文景观④机关企事业单位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④

30.课程资源中的“人力资源”包括(D)

①学生与家庭成员②教师③邻居④社会人士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二、判断正误题:(每小题2分)

1、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

2、《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Χ)

3、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人格

健康发展。(√)

4、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呈现,既要符合课程理论的内在逻辑,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遵循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

5、教材应有足够的开放性,材料的选择既要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又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6、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教材主题之中。

(Χ)

7、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

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8、教材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体现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9、《课程标准》中的活动建议和内容标准并非一一对应。(√)

10、在教学中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

11、教材所选择的内容应尽量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

实际问题,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

12、教材内容主要体现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特殊过程。(Χ)

13、教材整合的是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

14、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

程(√)

15、对学生学习评价只客观地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Χ)

16、本课程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只有观察和考试法。(Χ)

17、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是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之一。(√)

18、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评价教师的惟一标准。(Χ)

19、为评价教师的教学,要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20、课程资源既包括学校内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教育机构和各种教

育渠(√)

21、文本资源包括图书、报纸、杂志、照片、地图、图表。(√)

2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的“综合性原则”是指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

课程资源。(Χ)

23、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分类目标。(√)

24、依据《内容标准》教师可结合本地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和内容。(√)

25、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只采取终结性评价。(Χ)

26、不论对学生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或方法,评价结果都应反馈给学生。(√)

27、主要的课程资源有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和人力资源。(√)

28、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的原则是思想性原则。(Χ)

29、渐进性原则是指教学资源的选择利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应随着学生的成长,心理的逐渐成熟和知识、阅历、经验的不断增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30、教材应选择典型案例,设计开发性情境,激发学生自学的热情。(√)简答题:(8×3=24分)

新课标的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倡导的对学生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应注意些什么?

四、1.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2.本课程倡导的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法:

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方法、同伴评价与自我报告、考试

3.必须一学习者为中心;把知识性的教学转变为发展性的教学;师生交流互动学生参与教学。

第三篇: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紧密关注时代发展的特点和社会的新变化、新需求,充分汲取德育理论研究的成果,坚持课程改革的方向,认真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与完善。

(一)教学价值定位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

2003年以来的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有效落实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致力于改变过去德育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状况,用“生活”理念贯穿品德课改革,使思想品德课程与教学贴近青少年的生活与身心特点,力求将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和满足国家与社会对青少年成长的需要统一起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变迁和科技发展以及青少年成长需求,更加生活化地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尽可能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改变学校教育中生命价值失落、生命话题缺失的状况,建立以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本的德育课程价值观,真正体现为学生道德与精神成长服务。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命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得到加强。

课程标准修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要思想导引,结合初中生的生活实际与认知、情感特征,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上均有体现,得到加强。跟随时代发展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生命教育在《标准(2011年版)》中有所明晰和强化。公民教育在各个国家的目标、内容以及展开形式上虽有所不同,但多为加强的趋势。在我国现阶段,公民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过程时,更多体现在公民意识教育上,即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这一教育目标的达成在学校教育中主要依托德育工作,尤其是学校德育课程来进行。此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修订与时俱进地加强了对公民意识教育的关注,通过法律、国情、道德、心理健康部分的内容体现出来,还要求通过公共生活培养学生的公共精神。

3、坚持“三维目标”统整,强化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特殊价值。

“三维目标”统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上提出的、影响最为广泛的概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各学科在课程目标上都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这是课程目标和教育价值观的重大改变。此次修订高度认同、尊重德育课程的情感性、体验性、行动性等学科特性,进一步明确和强调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对思想品德形成的特殊价值,要求教师关注初中生青春期的认知与情绪、情感特征,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促使学生亲身经历与感情,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与此同时,还要求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以此提高学生道德践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重要调整

修订的重点在具体课程内容条目的调整上,涉及许多细微之处,有增有删、有丰富也有精简。以知识点来衡量,缩减约5%,主要集中在法律和国情部分。这里从课程内容的三个主题入手,概括一些重要的修订内容。

1.“成长中的我“部分的重要修订(1)增加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也应该是教育的最高追求。《课标(2011年版)》与《标准(实验稿)》相比,加大了生命教育主题的内容和条目,由过去的一条增至三条,即

(二)自尊自强中的2.1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2.2 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2.6,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考虑到与小学内容的合理衔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生命教育更为强调的是:初中生在尊重生命的基础之上,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引导学生体会青春期的美好之处 对于青春期现象,《标准(2011年版)》调整为更加积极的视角,引导学生从积极角度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的意义,乃至面对青春期问题时也是如此。因此建议教师要了解学生青春期的过渡与矛盾心理,理解学生这一阶段的困惑与不适,给学生一个走出青春期的时间和出口。同时,要引导学生理解自己身心发展过渡期的特殊状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理解在这些“不适与痛苦”变化背后正在进行的成长寻找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自主与向由,感受“长大了”、“成熟了”的美好与责任。例如,1.2 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2.“我与他人和社会”部分的重要修订(1)要求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

《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与父母间的有效沟通,意在改变过去那种让学生一味顺从家长的权威的心理,把“克服逆反心理”修改为“调适逆反心理”。鼓励学生与家长积极沟通和交往,在开诚布公的交流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2)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如何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应当是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越来越强,希望并开始尝试与父母建立平等关系的初中生人生新课题。初中生应当学会体会家长辛勤经营家庭的用心与困难,树立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在分享家庭温暖中,展示自己对家庭的贡献。同时,初中生也应将履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及管好自己等作为家庭成员的基本职责;提倡从青少年的视角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生活方式的悄然变革,输送家庭美德新信息,让父母因为自己能开创家庭新生活而自豪。所以,新课标在交往与沟通中,提出1.3“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试“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

现在有许多中小学生表示很难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幸福,这个问题值得所有从事教育的人去反思。除却课堂之外确实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去改变,仅从课程内容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作为学校的教师,能够把创设温馨、积极的学校文化环境氛围、引导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让学生感受到每天都能够与活泼热情的同学交流、嬉闹,能够跟着老师在知识海洋里邀游,能够向由地在宽阔的操场上释放着身体的能量能够得到老师的呵护和同学的相伴,这些点点滴滴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值得珍惜和呵护。例如,在(二2.1)中提出“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

(4)将原来的集体从第三部分移动到第二部分。

原课标是我与国家和集体,现在为我与国家和社会,原课标是我与他人与社会,现在为我与他人和集体。

3.“我与国家和集体”部分的重要修订

第三部分里几个标题的顺序和内容有较大改动。由原先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法律与社会秩序”、“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四部分,改为“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法律与社会秩序”三部分。主要是从体例的一致性,道德、心理、法律、国情教育四块内容逻辑上的有序性来进行统筹考虑加以修改的。具体内容涉及几个新的思想点。

(1)积极关注青少年成长的新环境-——现代媒介。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已是迫在眉睫的新课题。为此,增加一个新的条目(三1.2),“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 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初中生是媒介信息最广泛的接受者,但因身心发展的不成熟,难以成为很好的分析者和批判者。作为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分析媒介信息,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并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能够借助媒介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2)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这一内容要求。增加(三1.3)“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这是期望通过这一点的增补对初中学生进行适度的职业生涯教育,但这不是最主要的目标,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相关德育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劳动的价值和尊严。

(3)“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部分的修改意图。

①为了减负。基本路线、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在课标中没有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修订在法律和国情部分做了一些删减,主要是删去过于抽象、笼统的概念以及比较生硬、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比如,法律部分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十六字方针。

②加强现实国情内容。首次提到了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三2.4),强调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和文化多样性(三2.6,三 2.7)。

增加三2.7的原因:第一,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相互交流、借鉴、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呈现出多元的局面。每一种文化都有它存在的独特性与尊严、合理性与合法性。第二,世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近年来,中外文化交流比如“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等等都促进了我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对话。

③突出了全球意识。单列一条,三2.9“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4.活动建议部分的修改

各部分的“活动建议”部分做了较大的修改。新增的活动建议主要涉及正视学习压力、了解自然灾害、学习自护和自救、感受班级温暖、体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多样性、正确认识网络、学习志愿精神等多个方面的活动内容。

(三)教学方式的改变

围绕教材内容,精心研究和设计,给学生营造一个新颖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就会有兴趣去探索,去学习,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走向主动,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四)评价部分的修改

根据专家意见,此次修改力求达到以下要求:①形成结构,注重内容的逻辑关系,从整体上对教师有指导作用;②力求具体,不泛泛而谈,具有一定操作性;③力求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和特点,力求体现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1.教学建议部分具体的思路

①第一条修改为“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②第二条修改为“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注意到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

③增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条目。2.评价部分具体修改

①在结构上做了适当调整。在开始部分新增一段关于课程评价的重要性及其意义的指导语。

②对几种评价方式的表述进一步加以规范。尤其是对考试的方式作出说明。要求“加强思想品德考试命题研究,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道德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在评价实施要求中,进一步指出“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警惕应试倾向的评价方式对本课程目标和理念的偏离。”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是怎样体现这些新要求的。

一、领会新课标主旨,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新目标

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学规律,按照教学改革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率,强化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把握课程性质,落实课程目标

《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教学应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性,以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处理的主要关系为线索,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科学设计,避免将这些内容割裂开来,分块进行教学;应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努力使知识的学习服务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加强联系沟通,形成教学合力,丰富课堂教学 内容

《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思想品德课程实施者应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积极开发各门学科中的相关资源,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和融通,形成教育合力。”这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善于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加强和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和融通,开发和共享相关教育资源,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效应最大化,丰富教学内容,合力推进教育工作实现协调发展。

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在教学内容上更立足生活和开放性;学习方法上强化主动性和实践性。新教材对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我觉得我们教师应该具备过硬素质,积极应对

第四篇: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试题

2011-05-08 08:32:41|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

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C)

A.知识水平

B.思维能力

C.思想品德

D.知识能力

2.《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制定的根据是

(B)

①党的十六大精神

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③现在使用的教材

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

3.“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指的是思想品德课程的(D)

A.人文性特点

B.思想性特点

C.综合性特点

D.实践性特点

4.本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包括的三大部分是

(D)①成长中的我 ②

我与他人的关系

③学生的学习评价

④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5.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是

(A)

A.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

B.初中学生的独立思考

C.初中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 D.初中学生的道德践行

6.本课程的追求是

(C)

A.促进学生课内与课外结合

B.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

C.帮助学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D.引导学生快乐地度过青春期

7.《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设计力求增强课程的(A)

A.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B.针对性、思想性、主动性

C.主动性、互动性、人文性

D.实效性、主动性、方向性

8.思想品德课程的“分类目标”包括

(A)

A.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

B.思想品德教育

C.能力、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D.做负责任的公民

9.坚持

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B)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

C.社会主义主旋律

D.党的基本路线

10.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D)

A.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

B.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C.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D.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11.下列属于本课程分类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是(A)

①亲近自然,爱护环境,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②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③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④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12.下列属于本课程分类目标中的“能力目标”是

(C)

①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

②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③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④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13.下列属于本课程分类目标中的“知识目标”是

(B)

①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②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③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④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4.《认识自我》的目标包括

(A)

① 能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生理变化,认识青春期心理

②学习调节情绪,增强调控自我、承受困难和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③知道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④ 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自尊自强》的目标包括

(B)

①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

②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精神

③能够分辨是非,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④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16.《交往与沟通》的目标包括

(D)

①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

②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③ 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17.《交往的品德》目标包括

(A)

①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做一个诚实的人

②学会关心、尊重、宽容、理解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③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④ 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

18.《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包含的内容有

(B)

①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②承担社会责任

③法律与社会秩序

④ 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19.《承担社会责任》的目标包括

(A)

①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

②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

③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④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20.《认识国情,爱我中华》的目标包括

(B)

① 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②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其途径,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③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④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良好个性品质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21.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坚持

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A)

A.课程目标

正面教育

B.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面教育

C.学生的思想状况

说服教育

D.学生的认知水平

启发诱导

22.“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上叙述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

(B)

A.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B.联系生活实际

C.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D.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23.”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的方法是

(A)

A.谈话法

B.描述性评价

C.观察法

D.成长记录

24.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遵循原则中的“实践性原则”要求

(B)

A.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课程资源

B.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C.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D.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25.《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建议有

(A)①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②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④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26.教材编写要遵循的原则是

(C)

①导向正确内容科学,要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

②体现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过程

③ 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有利于学生自学

④以主题模块的方式呈现标准内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27.思想品德课程评价的目的有

(A)

①考察教师的教学水平

② 考察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④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和提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8.下列属于“思想品德课程评价原则”的有

(A)

① 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察学生是否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

②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③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

④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29.课程资源中的“实物资源”包括

(B)

①图书馆和阅览室

②实验室和多媒体设备

③自然和人文景观

④ 机关企事业单位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30.课程资源中的“人力资源”包括

(D)

①学生与家庭成员

②教师

③邻居

④社会人士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判断正误题:(每小题2分)

1、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2、《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Χ)

3、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4、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呈现,既要符合课程理论的内在逻辑,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遵循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

5、教材应有足够的开放性,材料的选择既要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又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6、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教材主题之中。

(Χ)

7、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8、教材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体现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9、《课程标准》中的活动建议和内容标准并非一一对应。(√)

10、在教学中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

11、教材所选择的内容应尽量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

12、教材内容主要体现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特殊过程。(Χ)

13、教材整合的是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

14、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

15、对学生学习评价只客观地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Χ)

16、本课程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只有观察和考试法。(Χ)

17、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是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之一。(√)

18、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评价教师的惟一标准。(Χ)

19、为评价教师的教学,要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20、课程资源既包括学校内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教育机构和各种教育渠(√)

21、文本资源包括图书、报纸、杂志、照片、地图、图表。(√)

2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的“综合性原则”是指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课程资源。(Χ)

23、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分类目标。(√)

24、依据《内容标准》教师可结合本地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和内容。(√)

25、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只采取终结性评价。(Χ)

26、不论对学生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或方法,评价结果都应反馈给学生。(√)

27、主要的课程资源有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和人力资源。(√)

28、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的原则是思想性原则。(Χ)

29、渐进性原则是指教学资源的选择利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应随着学生的成长,心理的逐渐成熟和知识、阅历、经验的不断增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30、教材应选择典型案例,设计开发性情境,激发学生自学的热情。(√)

教学设计: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试题

1、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2、在教学中,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3、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4、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要建立以(教师自学)为主,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主)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个案分析、研讨制度,引导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5、新课程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6、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察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

7、思想品德课程在教学时,第一,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第二,要强调联系(生活)实际;第三,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四,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8、思想品德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目的性)、(综合性)、(实效性)、(渐进性)、(实践性)原则

9、思想品德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10、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11、中学思想品德学科主要的课程资源是:(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人力)资源。

12、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13、本课程的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二、单项选择题

14、侯老师在初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开设“法制教学小论坛”,以“宣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为宗旨,由学生自己“搜集一段材料,明确一个观点,构思一篇论文,亮出一个自我,形成一种共识”。最后由学生自己上台演讲。这一教学方法称为(C)A.情绪调节教学法

B.探究性学习法

C.自主学习教学法

D.合作性学习法

15、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新课程主张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鼓励教师和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下列选项中,可以成为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有(D)①各类教育软件 ②红色旅游地

③机关、企业、事业单位 ④学生与家庭成员 ⑤自然景观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6、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与过去比较,突出表现为更加注重对()

A.学生思维水平的评价

B.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

C.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

D.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7、《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制定的根据是(B)

①党的十六大精神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③现在使用的教材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

18、“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指的是思想品德课程的(D)

A.人文性特点

B.思想性特点

C.综合性特点

D.实践性特点

19、本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包括的三大部分是

(D)

①成长中的我②我与他人的关系 ③学生的学习评价

④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20、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是(A)

A.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

B..初中学生的独立思考

C.初中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 D.初中学生的道德践行

21、本课程的追求是(C)

A.促进学生课内与课外结合

B.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

C.帮助学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D.引导学生快乐地度过青春期

22、思想品德课程的“分类目标”包括(A)

A.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

B.思想品德教育

C.能力、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D.做负责任的公民

23、坚持(B)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

C.社会主义主旋律

D.党的基本路线

24、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D)

A.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

B.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C.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D.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25、下列属于本课程分类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是(A)

①亲近自然,爱护环境,乐观向上,意志坚强②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③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④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26、下列属于本课程分类目标中的“能力目标”是(C)

①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②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③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④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27、下列属于本课程分类目标中的“知识目标”是

(B)

①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②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③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④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8、《认识自我》的目标包括

(A)

① 能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生理变化,认识青春期心理

②学习调节情绪,增强调控自我、承受困难和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

状态 ③知道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④ 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29、《自尊自强》的目标包括(B)

①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②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精神

③能够分辨是非,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④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30、《交往与沟通》的目标包括(D)

①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

②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31、《交往的品德》目标包括(A)

①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做一个诚实的人②学会关心、尊重、宽容、理解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③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④ 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

32、《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包含的内容有(B)

①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②承担社会责任③法律与社会秩序

④ 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33、《承担社会责任》的目标包括(A)

①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

②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

③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④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34、《认识国情,爱我中华》的目标包括(B)

① 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②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其途径,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③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④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良好个性品质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35、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坚持——————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A)

A.课程目标

正面教育

B.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面教育

C.学生的思想状况

说服教育

D.学生的认知水平

启发诱导

36、“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上叙述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B)

A.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B.联系生活实际

C.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D.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37、“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的方法是(A)

A.谈话法

B.描述性评价

C.观察法

D.成长记录

38、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遵循原则中的“实践性原则”要求(B)

A.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课程资源

B.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C.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D.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39、《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建议有(A)①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②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④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40、教材编写要遵循的原则是

(C)

①导向正确内容科学,要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

②体现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过程

③ 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有利于学生自学

④以主题模块的方式呈现标准内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41、思想品德课程评价的目的有(A)

①考察教师的教学水平

② 考察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④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和提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2、下列属于“思想品德课程评价原则”的有

(A)

① 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察学生是否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②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③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 ④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43、课程资源中的“实物资源”包括

(B)

①图书馆和阅览室

②实验室和多媒体设备 ③自然和人文景观 ④ 机关企事业单位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三、简答题:

44、新课标的理念是什么?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45、新课程倡导的对学生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方法、同伴评价与自我报告、考试

(1)观察

观察法主要是指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的依据。(2)描述性评语

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3)项目评价

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活动。要求学生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师生可以就小组成就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4)谈话

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

(5)成长记录

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6)考试

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如辩论、情景测验等,纸笔测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避免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及思想品德状况做出评价。

46、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应注意些什么?

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把知识性的教学转变为发展性的教学;师生交流互动学生参与教学。

47、人文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特点之一。请回答:人文性的含义是什么?

人文性:这是新课标与旧课标的区别之一。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成长。

48、简要说明中学思想品德课程主要具有哪些特点?

(1)思想性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2)人文性

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3)实践性

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4)综合性

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四、案例分析题49、2010年10月的一天,我在七年级二班思想品德课《走近青春》一课教学中,当讲到“青春期少男少女们生理上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时,突然一位叫刘丽的女生向我告状,说前桌的刘望说她是“非洲人”,接着,听到一阵哄堂大笑,又见刘丽“彭”的一声就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这时,我一脸严肃地站在那10秒钟,待大家意识到“笑错了空当”的时候,我转向刚刚还有笑的刘望同学,发现他满脸通红,如座针毯似的正不知如何是好。我轻声地问道:“真的是你说的吗?”他先还是语无伦次的狡辩道:“别人说她黑,她也没生气啊„„”可后来,看到我微蹙的眉头他不禁低下了头。我后来把目光转向了全体同学“你们说,‘黑’真的让人那么可笑吗?(不是)“她的‘黑’是青春期导致的吗?”(不是,是天生的。)“我希望大家明白,人的黑白美丑是不容我们选择的,可谓是‘自然灾害’。所以我们得接受。这时,我发现刘丽抬头了,她那被泪珠洗刷后的眼睛又多了一份晶莹,而且她的嘴角也露出一丝微笑。于是,我满腹轻松地对大家说:“俗话说‘天灾无情人有情’,对刘望今天的行为大家有何感受呢?”这时很多女同学义愤填膺地说“太伤人自尊了”“给人起外号不道德”也有一些男同学对刘望说:“这次确实是你不对!”只见刘望连连点头,那苦涩的笑简直比哭还难看,还没等我说什么,他就大声地对刘丽说“对不起,请你原谅我!”我正在为他的主动而感到欣慰的时候,就看见一向很爽朗的刘丽对他说:“没事了!”这时,在我耳畔响起了一阵的掌声,于是我很感慨的说“看来,在青春期这个黄金渡口,我们更应该聚焦“心理健康”啊,我可以骄傲地告诉大家,你们已经顺利地渡过了第一个误区------不拿别人的生理开玩笑!这之后的半节课学习效果出奇的好,而且这大半年来我真的发现刘望同学不像以前那样嬉皮笑脸、乱开玩笑了。

请你说说为什么“这之后的半节课学习效果出奇的好,而且这大半年来我真的发现刘望同学不像以前那样嬉皮笑脸、乱开玩笑了。”

答:1,教师充分抓住“给学生起外号”和“告状”这一契机,既要用目光,表情,身姿等语言行为表达对告状人的关切,积极倾听,敏锐的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在不伤及自尊的

基础上,用幽默的语言,间接的方式安慰她开导他,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给与指导性意见让学生独立的处理问题,使他的需要得到满足,同时帮他明白用“告状”来解决问题,不是最好的方法,要学会宽恕谅解,又要引导“被告”对于别人的批评和意见能正确对待,虚心接受,能全面审视自己,既看到别人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进而认识到礼仪从话中来,话要从心中说,只有从内心尊重学生,才会有和谐的同学关系,并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争执,独立解决矛盾。

2,课堂上的即时升成需要教师的艺术的调控,面对课堂上纷至沓来的升成,教师如果缺乏高超的调控艺术和引领技巧,就会在追求升成的精彩中迷失方向,就会出现课堂失衡现象。把握课堂升成是一门艺术,要做到收放自如,巧妙处理偶发事件,调控得当,高潮迭起,使课堂教学充满魅力,我们必须做好课前的种种努力,精心细致的预设,这样才能使课上的到位,才能应对学生的种种不同。

50、英国一个著名的芭蕾舞童星埃利,只有12岁,不幸由于骨癌准备截肢。手术前,许多人闻讯赶来探望。这个说:“别难过,没准儿出现奇迹,还有机会慢慢站起来呢。”那个说:“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一定要挺住,我们都在为你祈祷!”埃利一言不发,默默地向所有人微笑致谢。她很想见戴安娜王妃,经过别人转达她的愿望,戴安娜王妃终于在百忙中赶来了。她把埃利搂在怀里说:“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够了再说。”埃利一下子泪如泉涌。自从得了病,什么安慰的话都有人说了,就是没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埃利觉得最能体贴理解她的就是这样的话了!

请用教材中的观点分析:为什么埃利觉得最能体贴理解她的就是戴安娜王妃说的“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够了再说了”这样的话了呢?

答: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对不同的对象有所帮助,就要了解她(他)最需要什么。要了解对方的需要,就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作为教师,我们是不能教会学生所有的知识的。但我们却可以激发学生学会配钥匙去开想去开的门。当我们研究了解学生真正需要什么的时候,我们的教师的知人能力自然就会提高。教师的移情能力首先就表现在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培养换位思考的习惯。自觉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有了这一点,就不会出现不负责任、混堂等事情。注意多深入了解学生,就会理解学生。

第五篇: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试题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试题

1、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2、在教学中,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3、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4、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要建立以(教师自学)为主,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主)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个案分析、研讨制度,引导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5、新课程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6、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察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

7、思想品德课程在教学时,第一,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第二,要强调联系(生活)实际;第三,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四,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8、思想品德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目的性)、(综合性)、(实效性)、(渐进性)、(实践性)原则

9、思想品德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10、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11、中学思想品德学科主要的课程资源是:(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人力)资源。

12、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13、本课程的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二、单项选择题

14、侯老师在初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开设“法制教学小论坛”,以“宣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为宗旨,由学生自己“搜集一段材料,明确一个观点,构思一篇论文,亮出一个自我,形成一种共识”。最后由学生自己上台演讲。这一教学方法称为(C)

A.情绪调节教学法B.探究性学习法

C.自主学习教学法D.合作性学习法

15、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新课程主张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鼓励教师和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下列选项中,可以成为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有(D)①各类教育软件 ②红色旅游地③机关、企业、事业单位 ④学生与家庭成员 ⑤自然景观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6、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与过去比较,突出表现为更加注重对()

A.学生思维水平的评价B.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

C.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D.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7、《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制定的根据是(B)

①党的十六大精神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③现在使用的教材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

1A.①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

18、“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指的是思想品德课程的(D)

A.人文性特点B.思想性特点C.综合性特点D.实践性特点

19、本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包括的三大部分是(D)

①成长中的我②我与他人的关系 ③学生的学习评价④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④

20、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是(A)

A.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B..初中学生的独立思考

C.初中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D.初中学生的道德践行

21、本课程的追求是(C)

A.促进学生课内与课外结合B.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

C.帮助学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D.引导学生快乐地度过青春期

22、思想品德课程的“分类目标”包括(A)

A.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B.思想品德教育

C.能力、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D.做负责任的公民

23、坚持(B)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

C.社会主义主旋律D.党的基本路线

24、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是(D)

A.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

B.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C.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D.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25、下列属于本课程分类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是(A)

①亲近自然,爱护环境,乐观向上,意志坚强②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③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④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

26、下列属于本课程分类目标中的“能力目标”是(C)

①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②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③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④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③④

27、下列属于本课程分类目标中的“知识目标”是(B)

①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②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③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④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8、《认识自我》的目标包括(A)

① 能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生理变化,认识青春期心理

②学习调节情绪,增强调控自我、承受困难和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③知道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④ 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

A.①②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29、《自尊自强》的目标包括(B)

①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②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精神

③能够分辨是非,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④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30、《交往与沟通》的目标包括(D)

①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②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③ 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D.①③

31、《交往的品德》目标包括(A)

①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做一个诚实的人②学会关心、尊重、宽容、理解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③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④ 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

A.①②B.①②③C.②④D.②③

32、《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包含的内容有(B)

①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②承担社会责任③法律与社会秩序④ 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D.②③④

33、《承担社会责任》的目标包括(A)

①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

②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

③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④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④

34、《认识国情,爱我中华》的目标包括(B)

① 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②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其途径,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③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④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良好个性品质

A.②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

35、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坚持——————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A)

A.课程目标正面教育B.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面教育

C.学生的思想状况说服教育D.学生的认知水平启发诱导

36、“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上叙述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B)

A.引导学生自主学习B.联系生活实际

C.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D.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37、“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的方法是(A)

A.谈话法B.描述性评价C.观察法D.成长记录

38、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遵循原则中的“实践性原则”要求(B)

A.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课程资源

B.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C.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D.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39、《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建议有(A)

①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②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④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

40、教材编写要遵循的原则是(C)

①导向正确内容科学,要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

②体现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过程

③ 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有利于学生自学

④以主题模块的方式呈现标准内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

41、思想品德课程评价的目的有(A)

①考察教师的教学水平② 考察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④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和提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42、下列属于“思想品德课程评价原则”的有(A)

① 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察学生是否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②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③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 ④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43、课程资源中的“实物资源”包括(B)

①图书馆和阅览室②实验室和多媒体设备 ③自然和人文景观 ④ 机关企事业单位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④

三、简答题:

44、新课标的理念是什么?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45、新课程倡导的对学生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方法、同伴评价与自我报告、考试

(1)观察观察法主要是指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的依据。

(2)描述性评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3)项目评价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活动。要求学生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师生可以就小组成就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4)谈话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

(5)成长记录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6)考试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如辩论、情景测验等,纸笔测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避免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及思想品德状况做出评价。

46、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应注意些什么?

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把知识性的教学转变为发展性的教学;师生交流互动学生参与教学。

47、人文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特点之一。请回答:人文性的含义是什么?

人文性:这是新课标与旧课标的区别之一。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成长。

48、简要说明中学思想品德课程主要具有哪些特点?

(1)思想性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2)人文性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3)实践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4)综合性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四、案例分析题49、2010年10月的一天,我在七年级二班思想品德课《走近青春》一课教学中,当讲到“青春期少男少女们生理上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时,突然一位叫刘丽的女生向我告状,说前桌的刘望说她是“非洲人”,接着,听到一阵哄堂大笑,又见刘丽“彭”的一声就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这时,我一脸严肃地站在那10秒钟,待大家意识到“笑错了空当”的时候,我转向刚刚还有笑的刘望同学,发现他满脸通红,如座针毯似的正不知如何是好。我轻声地问道:“真的是你说的吗?”他先还是语无伦次的狡辩道:“别人说她黑,她也没生气啊„„”可后来,看到我微蹙的眉头他不禁低下了头。我后来把目光转向了全体同学“你们说,‘黑’真的让人那么可笑吗?(不是)“她的‘黑’是青春期导致的吗?”(不是,是天生的。)“我希望大家明白,人的黑白美丑是不容我们选择的,可谓是‘自然灾害’。所以我们得接受。这时,我发现刘丽抬头了,她那被泪珠洗刷后的眼睛又多了一份晶莹,而且她的嘴角也露出一丝微笑。于是,我满腹轻松地对大家说:“俗话说‘天灾无情人有情’,对刘望今天的行为大家有何感受呢?”这时很多女同学义愤填膺地说“太伤人自尊了”“给人起外号不道德”也有一些男同学对刘望说:“这次确实是你不对!”只见刘望连连点头,那苦涩的笑简直比哭还难看,还没等我说什么,他就大声地对刘丽说“对不起,请你原谅我!”我正在为他的主动而感到欣慰的时候,就看见一向很爽朗的刘丽对他说:“没事了!”这时,在我耳畔响起了一阵的掌声,于是我很感慨的说“看来,在青春期这个黄金渡口,我们更应该聚焦“心理健康”啊,我可以骄傲地告诉大家,你们已经顺利地渡过了第一个误区------不拿别人的生理开玩笑!这之后的半节课学习效果出奇的好,而且这大半年来我真的发现刘望同学不像以前那样嬉皮笑脸、乱开玩笑了。请你说说为什么“这之后的半节课学习效果出奇的好,而且这大半年来我真的发现刘望同学不像以前那样嬉皮笑脸、乱开玩笑了。”

答:1,教师充分抓住“给学生起外号”和“告状”这一契机,既要用目光,表情,身姿等语言行为表达对告状人的关切,积极倾听,敏锐的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在不伤及自尊的基础上,用幽默的语言,间接的方式安慰她开导他,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给与指导性意见让学生独立的处理问题,使他的需要得到满足,同时帮他明白用“告状”来解决问题,不是最好的方法,要学会宽恕谅解,又要引导“被告”对于别人的批评和意见能正确对待,虚心接受,能全面审视自己,既看到别人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进而认识到礼仪从话中来,话要从心中说,只有从内心尊重学生,才会有和谐的同学关系,并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争执,独立解决矛盾。

2,课堂上的即时升成需要教师的艺术的调控,面对课堂上纷至沓来的升成,教师如果缺乏高超的调控艺术和引领技巧,就会在追求升成的精彩中迷失方向,就会出现课堂失衡现象。把握课堂升成是一门艺术,要

做到收放自如,巧妙处理偶发事件,调控得当,高潮迭起,使课堂教学充满魅力,我们必须做好课前的种种努力,精心细致的预设,这样才能使课上的到位,才能应对学生的种种不同。

50、英国一个著名的芭蕾舞童星埃利,只有12岁,不幸由于骨癌准备截肢。手术前,许多人闻讯赶来探望。这个说:“别难过,没准儿出现奇迹,还有机会慢慢站起来呢。”那个说:“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一定要挺住,我们都在为你祈祷!”埃利一言不发,默默地向所有人微笑致谢。她很想见戴安娜王妃,经过别人转达她的愿望,戴安娜王妃终于在百忙中赶来了。她把埃利搂在怀里说:“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够了再说。”埃利一下子泪如泉涌。自从得了病,什么安慰的话都有人说了,就是没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埃利觉得最能体贴理解她的就是这样的话了!

请用教材中的观点分析:为什么埃利觉得最能体贴理解她的就是戴安娜王妃说的“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够了再说了”这样的话了呢?

答: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对不同的对象有所帮助,就要了解她(他)最需要什么。要了解对方的需要,就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作为教师,我们是不能教会学生所有的知识的。但我们却可以激发学生学会配钥匙去开想去开的门。当我们研究了解学生真正需要什么的时候,我们的教师的知人能力自然就会提高。教师的移情能力首先就表现在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培养换位思考的习惯。自觉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有了这一点,就不会出现不负责任、混堂等事情。注意多深入了解学生,就会理解学生。

下载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读后的几点(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读后的几点(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读后感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读后感 公刘中学 杨瑞娟课程标准应该是我们教师教学的根本。借助这次继续教育的机会,我认真学习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对思品新课程及其标准有了一......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以前的“新课标”在整体结构和要求上没有大的变化,区别和改进主要体现在:明确指出了在初中阶段开设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按本课程的核心......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测试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 1、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和——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2、道德是人——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

    2014年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试题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测试题 姓名一、选择题(下列各题都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我们学习并即将使用的《义务教育......

    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 心得体会 在假期中,我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上认真学习了一下《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专题讲座,认真听了陆士桢......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学习《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心得体会 在研读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就以下几方面谈谈体会: 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 心得体会在假期中,我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上认真学习了一下《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专题讲座,认真听了陆士桢......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一、解读新《课标》(一)基本理念解读 1、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 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究竟要试图去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说相关于思想品德课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