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第二册第一、二模块教案
Module 1 Unit 1 It’s the ABC Song.Teaching aims: 1.Try to recognize the 26 letters.2.Learn the new words:favourite,song.3.Sing the ABC Song(It’s different from the old one)
Main points: 1.Know the 26 letters.2.Sentence pattern:What’s your favourite song?
Difficult points: New words :favourite, song Teaching aids: the alphabet cards.recorder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Warming-up 1)Greetings 2)Write the letters ABC on the blackboard.Step 2.Presentation T: Nice to see you again.We’ll learn the new lesson today.Look at the blackboard.Can you read it?(Pointing to the letters ABC.)Ss: Yes.A-B-C.(Teacher plays the tape while the students are reading.)Step 2.New structures learning T: Well done!Listen to the song(Play the ABC song).My favourite song is the ABC Song.What’s your favourite song,please? S:…..?
T: “Bo Si Mao“Lao Shu Ai Da Mi”Yes or no? S: “Two Butterflies”
(Show the notes of the words “favourite” and “song”.)1)Teach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two words.2)Point to the sentence“What’s your favourite song?”and read it.3)Write the sentence“It’s the ABC Song”.4)Practice the question and the answer.Step 3 Letters learning 1)Show the alphabet cards one by one.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2)Teach them to read the letters correctly.3)Ask some students to read them.4)A game.First,show a letter and let someone say a word beginning with the letter,then let the students read it loudly.Using the following cards to mak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activity.Step 4.Practice 1)Ask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the ABC Song and ask them to read or sing after the tape,first individually and then in pairs.2)Important points: favourite, song.3)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dialogue with their deskmates.Let them try to say the letters.4)Look over the students.5)You point to a casual letter, the students read it.Step 5.Consolidation 1)Read the 26 letters again.2)Sing the ABC song(Difficult points: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Step 6 Homework 1)Listen to the tape at home.2)Make English letter cards.Unit 2 My favourite toy is a car.Teaching aims: 1)Review the unit 1.2)Learn the new structure:My name is……My favourite toy is……
Main points: 1)My favourite toy is……
2)New words: computer game, car, kite, ship, doll, toy.Difficult points:new words :
Favourite ,computer game, ship.Teaching aids:recorder ,objects of page 4,cards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Warming-up 1)Greetings 2)Sing the ABC Song together.Step 2.Presentation
T: My favourite song is the ABC Song.My favourite toy is a dolls.Look!
(Take a Barbie doll)Step 3 New lesson 1)Show the following objects to ca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2)Teach the new words: car, ship, doll, kite,computer game.3)Practice the words(show the toys and say the correct words).4)A game.a.First,teacher say English and let the students say Chinese, row by row,then change the roles.b.Hand a toy and say “My favourite toy is …”, ask some students come to the front and choose a toy they like, then say a sentence with “My favourite toy is …”
5)Play the tape ,and have them think over “What’s Amy’s favourite toy? Sam’s? Tom’s? Daming’s? Lingling’s?”
6)Let the students answer the questions one by one.Step 4.Practice 1)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mselves with the new patterns.S1: My name is …
My favourite toy is …
2)Revise the colours “red, blue, green, black, yellow”
3)Say their favourite colours with the new sentence.4)Show some bears: father bear, mother bear, baby bear.5)Teach the rhythm on Page 5.Step 5.Consolidation
1)Listen to the rhythm of Activity4.2)Help the students finish the exercises of the Activity Book.Step 6 Homework 1)Listen to the tape at home.2)Practice the sentence pattern “My favourite toy/colour is …”
Module 2 Zoo Unit 1 They’re monkeys.Teaching aims: 1.Try to describe the animals.2.Learn the new words: tiger, lion, elephant, monkey, big, small, fat.3.Distinguish “What’s this?” with “What are they?”
Main points: 1.The animal words.2.Sentence pattern: What are they? They’re …
Difficult points: New words :favourite, song
Teaching aids: the animal pictures, tape, word cards.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Warming-up 1)Greetings.2)Sing the ABC Song.Step 2.Presentation 1)T: Yesterday was Sunday, I went to a zoo.Now look at the picture.Point to the second picture and ask
T: What’s this?
Ss: Tiger.(Some Ss have known it)2)T:(Point to the third picture)What’s this?
Ss: Elephant.3)Now show other pictures.panda
pandas
T: Point to the first panda, ask “ What’s this?”, they will answer “It’s a panda”.Now look at picture 2, “How many pandas”, they will say “Two”.Then you ask “What are they?”, you pretend them to say “They’re pandas.”
Step 3.New structures learning 1)You write the two sentences on the board:
What’s this? It’s a/an……
What are they? They’re ……
Explain the two sentences easily.2)Show some pictures.tigers
monkeys
3)Point to the animals and ask “ What are they?”, have some individual students answer the questions.4)Compare the animals, ask the Ss to describe the animals with “big” and “small”.e.g.The tiger is big.The monkey is small.They’re big.5)Look at the panda, ask “Is the panda fat?”, explain “fat”.6)Ask more students to say the sentences,T: A tiger.S1: It’s big.Step 4.Practice Ask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ask them to think about “ What are in the zoo?” “Big or small?”
1)Play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2)Play the tape again, repeat the sentences.3)Now you point the picture and do a dialogue with class.T :(Show a picture).What’s this?
S1: It’s an elephant.It’s big.……
4)Have the Ss practice like this.5)Games.A student mimes an animal, another one asks “What are they?”, the third one answers “They’re monkeys”.7)Practice the other things with “What are they?”
e.g.T:(Point to some books).What are they?
Ss: They’re books.Step 5.Consolidation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2)Revise the animals together.3)Read the text by themselves.4)Have the Ss do their Activity Book and help them.Step 6 Homework 1)Listen to the Page6-Page7 at home.2)Read the dialogues.Unit 2 That monkey is fat.Teaching aims: a)Review the unit 1.b)Learn the new words.Main points: 1)Sentence pattern: This …is…
That …is … 2)New words: tree, tall, short, thin.Difficult points: The pronunciation of “thin”.Teaching aids: recorder ,animal pictures, cards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Warming-up 1)Greetings 2)Guessing animals.T :(Show a picture).S1: Is it a tiger?
S2: Yes, it is./No., it isn’t.Step 2.Presentation
Show some pictures and practice the sentence pattern “ What are they ?” “They’re… They’re…”
a.Look at a picture.S1: What’s this?
S2: It’s a tiger.It’s big.Another picture.S1: What are they? S2: They’re monkeys.They’re small.b.Show a picture.Big
small
Have the Ss compare the two monkeys, which one is big and which one is small? You point to the big one and pretend them to say “This monkey is big.” Then point to the other one and pretend them to say “That monkey is small.”
Step 3 New lesson 1)Show the following objects to ca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Tall
short
Talk about the two trees.“Tall, short”.e.g.This tree is tall.That tree is short.1)Study the words “fat, thin” with the same way.2)Practice the four words with the pictures.T: Show a picture of two pandas.S1: This panda is tall.S2: That panda is short.S3: This panda is fat.S4: That panda is thin.3)Ask more Ss to practice like this.4)Ask a student to stand up, the other describe him.e.g.He is tall.He is thin.Fat
thin 5)A game.3)The teacher say a word, the Ss make a sentence.e.g.T: Fat.S1: The tiger is fat.Ask more Ss to take part into the game.6)Have the Ss look at Activity3, you point to the animals, practice the sentence pattern “ What are they” “They’re…”,and describe them.Step 4.Practice 6)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mselves and their classmates with the adjectives.S1: My name is …
I’m tall.This is …
She is … 7)Revise the letters “A, B, C”
8)Show the word cards and recognize the pictures.9)Have the Ss look for the words they’ve learnt with the beginning letter A,B,C.10)Now have a rest.Listen to a song.Step 5.Consolidation
1)Listen to the sentences of Activity1.2)Listen to Activity1 again, repeat the sentences.3)Learn the song “Old MacDonald Has A Zoo”.2)Help the students finish the exercises of the Activity Book.Step 6 Homework 3)Listen to the tape at home.4)Make sentences with the words “ tall, short, fat, thin”.5)Sing the song.
第二篇: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教案
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教案
挖荠菜
张洁
【教学目标】
1. 体会“我”对荠菜的特殊感情,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2. 学习课文中对比、夹叙夹议和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教学设想】
1.目标1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以此为贯穿教学的线索,旁及其他。2.以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提问、讨论为主要方法。
3.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作者介绍、初读课文、正音释词、分段、研读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研读第二部分、总结写作特点、课内作业指导。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吃过野菜吗?你们懂得饥饿的感觉吗?听过你们的爷爷奶奶讲过旧社会的苦难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挖荠菜》就是与这些有关的文章。荠菜,一种野菜。〗
二、作者简介。(可写成投影片展示)张洁,当代女作家,1937年生于北京,从小被父亲遗弃,靠母亲扶养长大。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改革开放之初,她发表的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被认为是思想解放在文学界的反映。她的《森林里来的孩子》《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别获得1978年、1979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她的作品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被译为十多种语言,三十多个译本。获1989马拉帕蒂国际文学奖,1992年被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选举为该院院士。是一位当代很有影响的女作家。
三、范读课文。
四、给自读提示中要求注音的字注音。
五、分段并归纳段意。(教师指导学生按时间分为两段)第一部分:(1──10自然段)回忆解放前的苦难,写“我”对“荠菜”的特殊感情。............................第二部分:(11──14自然段)写解放后两代人对“荠菜”的不同感受和“我”的感慨和希...............................望。..
六、研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先默读,然后提问讨论。)
1.问:这部分主要写了那几件事? 1写“我”小时候的饥饿状况。〖○.....2写因掰财主的玉米棒子,被追逼落水,险些丧命的悲惨遭遇。
○..........3写“我”挖荠菜时的感受。
○〗 ........2.问:作者在第一段一开始就说:“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为什么用省略号呢?这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
〖这句话后面按理说应该写是什么感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情,可它都暂且避而不谈,故用省略号。这段点明对荠菜有特殊感情,总领全文。〗
3.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小时候的饥饿的? 〖写了馋相,受羞辱和饥饿的感觉。〗
4.让两个学生分别朗读写“馋相”与“被羞辱”的内容后,问:为什么这么馋? 〖因为饥饿〗 5.让一个学生读描写饥饿的感受的地方,然后问:这么饥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旧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平等。〗
6.第4-8段可以分为两层来读,请划分出来并说出主要内容。〖4-6段主要写被追逼险些丧命;7-8段主要写不敢回家的感受。〗
7..请一个学生读4-6段后,问:前面说“我还一次也没有被人家抓到过”,是什么原因?后来为什么财主的大管家又要把“我”追逼落水呢?这种写法有什么特点 ?
〖“人们多半并不想认真地惩罚一个饥饿的孩子”所以没被人家抓到过。可是财主的大管家就不像一般人那么善良,这反映了财主的凶恶。这里用了对比的写法。〗
8.请一个学生读第7段后,问:“我”为什么不敢回家?怎样理解“我是怕看见她那双„„眼睛”?
1怕妈妈知道,2因为〖○“怕看见她那双被贫困的生活折磨得失去了光彩的、哀愁的眼睛。”○“我”与妈妈相依为命,“我”非常理解妈妈的痛苦,不愿再给妈妈增添更多的痛苦。〗
9.请学生读第8段后,问:这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起什么作用? 〖一幅和谐美丽的“晚归图”。“我”面对着夕阳西下,百鸟归巢,牛羊入圈的情景,自己却有家不敢归。这幅和谐美丽的“晚归图”,反衬出“我”当时的那种孤独、寂寞、焦急、悲伤、恐惧的复杂心情。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10.怎样理解“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平生头一次潜入了我那童稚的心”?(可设身处地想想,当时的“我”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我”从懂事起就觉得饥饿最可怕,然而,这次经受被追打,跳河逃生,失落鞋子,有家不能归的遭遇以后,感受到生活的恐惧、痛苦、孤独、绝望,这种旧社会对儿童的精神上的摧残真是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
11.第9段起什么作用?
〖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点明上面的内容是“我“对荠菜有特殊感情的根本原因,又引出下文对挖荠菜时的感受具体的描写。〗
12.让学生读第10段,然后回答:这段分几层意思来写的? 1荠菜下玉米糊糊是无上的美味。〖○2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3“我”心里的热切愿望。○〗
13.为什么说“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通过朗读理解描写挖荠菜时的那些词语表达的情感。突出:“提、迈、奔、不必担心„„甚至可以”等词语表达的感情。)
〖那是一种轻松、舒展、喜悦的心情,那是解除肉体饥饿的同时,获得精神自由的一种欢乐.......................................和享受。田野、小鸟、花儿和蓝天、白云都和荠菜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我”用“荠菜”概括了..........................................童年中美好的一切,代表了生的欢乐、自由和幸福。对荠菜的感受就是对欢乐、自由、幸福的感..........................................受。〗 .14.作者的愿望说明什么?写这个愿望有什么作用?
〖说明穷人一无所有,只有荠菜。既表达了对荠菜喜爱的原因,又揭露了穷人饥饿的原因。这个句子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上面童年生活的情感的升华,又开启下文,引出这个愿望实现后,两代人对荠菜的不同态度的叙述和议论。〗 七.总结:
〖第一部分,写对荠菜的特殊感情,却从小时候的遭遇写起,这写遭遇正是我对荠菜产生特殊感情的根本原因。由于饥饿,才会感到荠菜是美味;由于有了被追赶的遭遇,才有挖荠菜时的轻松愉快、自由自在的幸福感;由于贫穷,一无所有,才产生“巴不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像荠菜一样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小时候的不幸,与挖荠菜时的幸福感受,前后对照,互相呼应,既写出了对荠菜的特殊感情,又反映了旧社会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同时,第一部 分还与第二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注音三遍。2.解释下列词语。
掰: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广阔无垠:广大宽阔,没有边际。垠,边际。
凶神恶煞:比喻非常凶恶的敌人。本课指凶恶的神。
绽开:开放。无上:最高。本课是“最好”的意思。
迁就:将就别人。
五味瓶:装着酸、甜、苦、辣、咸的瓶子。“翻倒五味瓶”,指什么滋味都有,即心里不是滋味。
恭顺:恭敬顺从。
隔膜:情义不相通,彼此不了解。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赏光:旧时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本课是“给人以体面”的意思。
附板书设计
挖荠菜
张洁
第一部分:(1──10自然段)回忆解放前的苦难,写“我”对“荠菜”的特殊感情。1.写小时候饥饿的状况。
旧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平等
2.写一次被地主的管家追逼,险些丧命的悲惨遭遇。
恐惧、痛苦、孤独、绝望 3.写“我”挖荠菜时的感受。
无上的美味
是一种享受。
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 第二部分:(11──14自然段)写解放后两代人对“荠菜”的不同感受和“我”的感慨和希望。
第二课时
一、回顾第一部分的内容。
二、研读第二部分。
1.让学生朗读第11段,然后回答:这一段着重写什么?用了什么写法?
〖着重写解放后对长在野地里的荠菜的怀念。用了衬托和比喻方法。以菜场里的荠菜衬托野地里的荠菜;用“共过患难的老朋友”来比喻荠菜,表达了真切的感情。〗
2.学生默读第12、13段,然后提问讨论。
1“我”为什么总要带上孩子们到野地里去挖荠菜? ○〖作为一个母亲,总是想把自己的感受、信念和理想与孩子们分享,希望孩子们能理解“我”的特殊的感情,能从长辈的人生际遇中感悟到写什么。〗
2孩子们对荠菜是什么态度? ○〖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游戏,后来 “变成了对我的一种迁就”,“漫不经心地用筷子挑上几根........荠”,对荠菜并没有什么感情。〗
3“我”为什么会产生遗憾的心情? ○〖因为孩子们并不能明了母亲的苦衷和心情。,所以产生遗憾。〗 4为什么孩子们和“我”对荠菜的态度不一样呢? ○〖孩子们没有经历过“我”小时候的那种苦难,对荠菜没有“我”的那种体验,自然就和“我”对荠菜的感情和态度都不一样。〗
5“我的心里就像翻倒了五味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 〖“我的心里就像翻倒了五味瓶”,是说“我”心里感到不是滋味,难受。因为“我知道,这种赏光似的迁就,并不只是表现在对挖荠菜这一桩事情上,它还表现在对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些见解和行为上。在他们看来,我们的有些见解和行为„„不顶用了”,“我们”之间有了隔膜。〗 .........6作者对这种现象是什么态度呢? ○1“我并不认为我们的见解和行为就完全正确。2“我”〖○”○“愿意跟他们谈谈我们在探索人
3“希望我们之间不要成为隔膜生方面曾经走过的弯路,以便他们少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代价。”○ 3 很深的两代人,而是心心相通的朋友。”〗(让学生齐读“自然„„朋友”)
3.让学生读最后一段,回答:这段是什么意思起什么作用?
〖写作者的希望。作者用亲切的语言,希望孩子们能理解长辈过去受过的苦难,理解他们对荠菜的感情。“珍爱荠菜,珍爱生活。”这里的“荠菜”显然是一种得来不易的自由、幸福、欢乐生活的象征。“珍爱荠菜”就是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热爱新社会,热爱新生活。只有珍爱生活,才能懂得什么是幸福,才能得到幸福。这段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总结了全文。〗
4.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全文。(要求学生举出例子)1.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1“我”与孩子们对荠菜的不同感情和态度的对比。〖○2“我”对解放前野地里的荠菜和解放后菜场里的荠菜的不同感受的对比。○3解放前后做荠菜的不同方法的对比。○4新旧社会的对比。○通过对比,表现了新社会的美好,希望下一代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理解文中夹叙夹议的写法。
〖本文先是形象具体的叙述,在叙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起到了明确中心的作用。作者叙事生动感人,议论深刻入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仿佛和读者促膝谈心,娓娓动听,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可让学生举例说明)〗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作者善于把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鲜明而独特、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如2-8段,10段。〗
四、作业布置。
课内完成“一课一练”,课外完成《文段阅读》。
附板书设计
挖荠菜
张洁
第一部分:(1──10自然段)回忆解放前的苦难,写“我”对“荠菜”的特殊感情。第二部分:(11──14自然段)写解放后两代人对“荠菜”的不同感受和“我”的感慨和希望。
“珍爱荠菜,珍爱生活。”
对比
夹叙夹议
情景交融
第三篇:职教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
职教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1 风景谈2 第一教时2 第二教时6 包身工9 第一课时9 第二课时11 梦和泪13 作文训练:18 第一二课时:18 第三课时18 风景谈 教学重点:
《风景谈》谈的内容(政治意义、美学意义);谈的方法(对照、烘托的手法;写景和写人相结合,递进式精辟议论贯穿六幅画面,使散文的“形”“神”达到完美统一的写法)教学难点;
1、本文的构思,作者如何巧妙地“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2、余见本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设想:
第 1 页
1、文章的美学意义,教学的难点主要通过诉诸形象(多媒体情境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感悟。
2、课前布置预习;自读课文,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
一、三。课上再通过一道习题将这两道题的内容(即这篇课文中的形和神)联系起来,并一箭双雕,同时解决“思考和练习”二上的问题。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提纲挈领,明确《风景谈》的谈锋所及,分析作者如何“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复习旧知开讲
初中时我们曾学过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那篇散文曾以它崇高的境界和强烈的感情激动过我们的心。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和它并称为姊妹篇的作品《风景谈》{板书}。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白杨礼赞》相同,哪位同学能说说它的背景是怎样的?
(学生回忆作答,教师补充。)
二、明确《风景谈》的谈锋所及
(一)、提纲挈领: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散文多采用含蓄的标题,间接地揭示中心。《白杨礼赞》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
第 2 页 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坚持抗日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属于托物言志。《风景谈》谈的是什么?属于什么表达方式?(学生速读课文,讨论。指名回答。)明确:(1)题目风景谈,照字面理解就是谈风景,但是作者是“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的,实际上就是借“谈风景”来“谈政治”,赞扬延安儿女所表现的向上、坚毅的民族精神,属于借景抒情。这就要求我们通过风景来理解风景中所包含的政治的内容。
2)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它的政治意义。还有一个更深刻的方面,大家想想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PowerPornt中的幻灯片浏览模式演示两组照片:一组是纯风景,另一组是在此风景的背景上加上一些人的活动,要求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思考:哪组照片更好,更有意义?
学生回答:有人活动的这一组。因为它(a)显得有生机;(b)能构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
情境教学(蓄势):教师先用PowerPoint中的幻灯片浏览模式演示根据课文中的情境绘制的六幅风景画中的纯风景:沙漠、高原、延河、石洞、桃林、山峰,并提问:这样的风景美不美?
学生回答:……(众说纷纭)
第 3 页 教师再在刚才演示的幻灯片浏览模式的下方,再对应演示另一组在原风景画的背景上分别加上了六幅风景画中“人的活动”的幻灯片。在演示的同时,可同步播放由“我赞美你,骆驼—军民大生产—延安颂—三月里的小雨—解放区的天—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六首歌曲或其它延安时期歌曲组成的“名曲联奏”。整个过程如下表:
画面地点自然景观(首先播放)人的活动(其次加上)名曲联奏(建议曲目)
沙漠驼铃猩猩峡外沙漠单调、平板、苍茫驼队出现我赞美你,骆驼
高原归耕黄土高原(解放区蓝天、黑山、明月、作物晚归的农人军民大生产
延河夕照解放区—延安晚霞、河水、大山、黄土、山坡、野火欢歌笑语的来自五湖四海的“鲁艺”师生延安颂 石洞雨景解放区雨天、荒山、石洞促膝读书的男女青年三月里的小雨
桃园小憩解放区桃林、茶社、作物学习与休息的青年解放区的天
北园晨号解放区晨光、朝霞、山峰号兵、哨兵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然后提问:这样的风景美不美?学生回答:美,美在有了生机。
第 4 页 教师明确:这就是《风景谈》这篇课文向我们揭示的一个真谛:人的精神境界的美赋于自然风光的美以生机,这也就是作者在文章中反复强调的“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所蕴含的意思。这是《风景谈》谈出的第二个方面——它的美学意义。
课文中把写景与写人的活动结合起来,那一幅幅美妙的画面是静穆的自然和充满活力的人组成,“人的活动”作为“风景”的组成部分,是风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风景”作为人的活动的环境,是衬托人的崇高精神的背景。落笔于绘景,着眼于写人,以景物突出人物,借风景来表现人的精神,“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构思十分巧妙。
三、分析作者如何“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一)、检查预习
1、指名同学说出自己完成“思考和练习”一的答案,并通过演示文稿放映中的飞入、驶入效果将它{即“沙漠驼铃”等四字句}添加到相应幻灯片的下面。
2、要求学生说出“思考和练习”三上的语句{文眼}在文章中的位置。
(二)、教师通过“演示文稿放映“播放下列习题,要求全班同学先一起做,教师巡视,然后指名同学说出做的不同结果,学生比较后予以明确,并通过飞入、驶入效果将它添加到题中空格部位,此时可再度播放刚才播放过的“名曲联
第 5 页 奏”。
1、沙漠驼铃——写猩猩峡外沙漠的“风景”,说明人类比自然更伟大。
2、高原归耕与延河夕照写延安儿女的劳动生活,说明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尤其伟大。
3、石洞雨景与桃林小憩写延安青年的学习和休息,说明人类高贵的精神填补了自然的贫乏。
4、北国晨号——写清晨山峰上两名战士的雄姿,说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人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三)幅散式提问:
a、本文的六幅风景画面是按怎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 讨论后明确:是按作者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化的顺序组织起来的。
作者在写景的过程中运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一些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都写了自然与人的关系,猛然看起来似乎差别不大,但仔细玩味,就可体会到其揭示的含义是逐步深化的,比如……(利用上面幻灯片上的习题进行直观的分析,下同。)
b、五段议论性文字在文章的思想表达和结构组织上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五处议论,连缀了六幅内容不同的风景画,形成了一
第 6 页 个整体,成为了一幅历史长卷。五处议论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揭示了各幅“风景画”的画旨,又层层深入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是统帅全文思想内容的“神”。五处议论,如同乐曲中的主旋律,间隔出现,使文章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清晰的层次,增强了音乐美。
四、存疑探索式结尾
提问:本文主要反映解放区军民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但第一幅画面是描绘猩猩峡外的沙漠,这里当时不属于解放区,作者为什么把它放在首当其冲的地位,而且充当了全文的楔子呢?我们下节再说,请同学们课后先思考一下。播放一首延安时期的或歌颂延安的乐曲(如〈延安颂〉,莫耶词、郑律成曲)的录音并布置作业:(1)、课后的[思考和练习](2)、给加点的字注音,然后解词: 妩()媚颀()长山坳()干坼()浅濑()清冽()断碣()黑魆魆()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分析写作特点(对照和烘托),解决难点。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衔接导入,归纳已知,分析写作特点:
(一)、指名同学回答
第 7 页(1)上一课时最后(存疑)的那个问题
明确:上节课上我们已经知道,作者把篇名定为《风景谈》,是“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再想想写作背景,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么写有一定的掩护作用,便于发表,适应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需要;另外通过对沙漠的描绘,形象地告诉人们:即使是最单调、最平板的荒凉贫脊的沙漠地带,只要有了人的活动,面貌就会大大地改观,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本文的文眼,它是层层深入地表现主题的第一台阶,是一曲交响曲中的“序曲”。
(2)既然说到文眼,那么请回忆一下,这篇文章的文眼是什么呢?
学生:“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及贯穿全文的五处议论这五处议论逐层深入,象一条红线把六幅画面串联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也就构成了文章的……? 学生:线索!
(3)启发思考:既然文眼是作者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五处议论,那么文章在写作时必然要运用什么手法?
明确:运用对照和烘托的手法,使主题更加鲜明。如沙漠中“纯然一色”烘托“猩红大旗”;沙漠中形、声、色与驼队出现的形、声、色的对比;石洞中的一对与公园里一对儿的对照;静穆的大自然与弥漫着生命力的人的对照……把事物
第 8 页 表现得鲜明醒目,强化了主题。
二、解决难点:
(一)教师范读(突出重点词语、句子,用不同的语调强化感情,声情并茂,以情感人)在读完每一部分后,依次分别计论、明确下列四个难点问题及“思考和练习”三上的五个小问题(后者的答案可参见《教参》,不赘。)
(1)、文章从看《塞上风云》预告片入笔有什么作用?(在讨论前,有条件的话,可通过投影仪播放一段《塞上风云》的电影剪辑.)
明确:《塞上风云》是反映抗战时期各民族团结抗战的爱国影片。作者在延安时期观看后,深受触动,回重庆写此文时,忆起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自然激起感情的浪花,触动了记忆的闸门,这样开始下笔,就交代了写作的缘起,起到了领挈全文的作用。这与学过的《故乡的榕树》、《土地》两篇文章的开头的作用是相同的。
(2)、“多少曾调朱弄粉的手儿”指谁的手?
明确:茅盾同志在病危之际,曾嘱托他的儿子韦韬说明:“(调朱弄粉的手儿)应指鲁艺的一些做文艺工作的女同志。”
(3)、“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一句中,“天下最难走的路”是指什么路?
第 9 页 明确:
1、他们年纪虽轻,但在他们这一代革命青年人来说,经历了诸多生活磨难,走过了曲折的人生道路。
2、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阻止全国各地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的爱国青年和文艺工作者,设置了重重关卡,因此爱国青年等人要冒着生命危险,克服自然的、人为的许多困难。
(在进行这一步时,可用投影仪播放一些各地青年克服困难,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的电影或历史资料片断)
(4)第六幅画面写小号兵时,为什么又加入了白天所见到的一张照片这个材料?[可用叠加的办法放映一幅山岗上小号兵(左上、远景)和照片上小号兵(右下、近景)的幻灯片] 明确:这是因为山岗上的小号兵离得远,只能做粗线条的勾勒,照片上的号兵就在眼前,可以做细致的刻画,这里运用衬托的手法,使两者形象结合在一起,就使山岗上号兵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清晰了。
三、呼应开头结束
提问:学了课文,你觉得与姊妹篇《白杨礼赞》作比较,各有什么特色?
明确:《白杨礼赞》先写白杨树(实写),描绘和赞美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铺垫后升华,篇末点明主题,赞美了北方农民,赞美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立意比《风景谈》更明确,全文用了
第 10 页 象征手法《风景谈》在语言上比《白杨礼赞》更富有打上时代烙印的含蓄性。
四、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沙漠驼铃——写……说明…… 高原归耕 延河夕照 石洞雨景 桃林小憩
北国晨号——写……说明……
人的精神境界的美赞美党领导下的延安儿 赋于自然风光的美女所表现的向上、坚毅 以生机(美学意义)的民族精神(政治意义)画面地点景观人的活动议论寓意
沙漠驼铃猩猩峡外的沙漠中单调、平板、苍茫驼队的出现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只有人才能使自然充满活力 高原归耕黄土高原(解放区)蓝天、黑山、明月、作物晚归的农人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乃是伟大之中尤其伟大者以劳动创造为乐的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革命事业旺盛,从而歌颂创造这一切的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人民和革命知识分子
延河夕照解放区——延安晚霞河水、大山黄土、山坡、野火
第 11 页 欢歌笑语的来自五湖四海的“鲁艺”师生
石洞雨景解放区雨天、荒山、石洞促膝读书的青年男女内心生活极其充实的人是风景的主宰清楚明白生活意义的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会百无聊赖,他们使生活顿时生色 桃园小憩解放区桃林、茶社、作物学习与休息的青年人类最高贵的精神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革命青年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高贵品质创造了第二自然
北国晨号解放区晨光、朝霞、山峰号兵、哨兵这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为民族的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战斗的人是最伟大的 包身工 教学目标
1、了解包身工的涵义及包身工制度。
2、学习《包身工》的写作手法。A.刻画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 B.艺术构思; C.细节描写; D.语言风格。
3、了解《包身工》的影响。
4、注意课文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在记叙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5、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详略
第 12 页 教学重点:触发学生的真实感受以思考这一事件 教学难点:讲解时不失时机地触发学生的思考
要让学生从现实再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去感受残酷这本身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有赖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是否能从中受到感染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作者作品介绍
夏衍先生原名沈端先(1900——2018),优秀剧作家,戏剧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和电影创作,长期而多方面从事创作实践。著名的电影剧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并改编鲁迅《祝福》、茅盾的《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
《包身工》发表于1936年6月上海《光明》月刊创刊号,是作者仅有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但在我国报告文学发展史上有较大的影响。文学在我国是三十年代新兴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以散文手法报导真人真事,它的特点是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它的新闻性表现为严格的真实性、报导的时间性以及内容的倾向性,它的文学性主要在于语言优美形象生动。
《包身工》之前的报告文学往往存在偏重事实报导而缺乏艺
第 13 页 术加工的弊病,而夏衍先生提炼生活中材料真实而生动,富有鼓动性,成为名副其实的报告文学作品,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作者夏衍先生当时为了写《包身工》这篇文章,选择一家日本工厂,名叫“三井系”,当时作者靠厂里一位朋友帮忙,以“外头工人”的身份混进工厂,并且对包身工的生活进行观察。他每天早上四点半左右出发,从上海郊县步行至三井系工厂。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他总在工房周围兜来兜去引起带工头的注意,认为他是“挑乱”来了,戒备很森严,夏衍先生只好中止对包身工的观察。
二、分析课文
1、了解包身工的生活
一)住房:“七尺阔,十二尺深”,约为9个平方多。“在不到十个平方的房间里”住着十六七个人;平均居住面积是0.6个平方房间除了作寝室外,还作“吃喝拉撒”用,生活如猪猡。
二)生活安排:作者描写了包身工起订时的混乱情景,紧张忙乱。她们为何这么紧张,可以慢点吗?
作息时间:四点一刻:起床要做多少事?其忙乱程度可想而知 五点上工
中餐及午休一小时 下午六点收工
第 14 页 除了十二小时强劳动,还有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务,而她们的年龄与在座的同学的年龄差不多。恶劣的生活条件,繁重的体力劳动,严重摧残着这些未成年少女的身心健康。在这样的环境里,她们变得麻木,像机器一样。差不多失去了作为女性最起码的羞耻感。三)生活条件
“穿”——穿着短衣,上面是褪了色的油脏了的湖绿乃到青莲的短衫,下面是无色或是柳条的裤子。长头发,很多还梳着辫子。破脏的粗布鞋,缠过而未放大的脚,走路也就有点蹒跚的样子,“吃”——早晚吃粥,中午干饭。中午的饭和晚上的粥,由老板差人给她们送进工厂里去。粥,它的成分并不和一般通用的意义一样。在南方,碎米和豆渣根本就是猪食。“住”——每间工房七尺宽,十二尺长——面积约9.32平方米。要容十六、七个人,吃喝拉撒睡都在这里。“行”——她们没有自由,只能在严密监视下往来于工房与工厂之间,两点一线。
可见所谓“供给住食”用“饲养”一词更符合实际——猪狗不如的生活。
3、带工老板如何压榨包身工的?
一)“两年来带工老板从‘芦柴棒’身上实际已收入二百三十元钱了。”
第 15 页 第三年若按第二年末的日工钱三角八分计算,并且就算是“芦柴棒”一年仅干340天,带工老板三年从她身上的收入是359块,除去包身费二十块,带工老板从“芦柴棒”身上至少榨取了纯利润339块。
每个带工老板带三
十、王十甚至一百五十以上的包身工,三年至少可赚10170块钱!多者可赚50850块钱以上。全上海当年有24000以上的包身工,她们仅在三年之内至少被带工老板榨取了8136000块钱以上。
包身工身受日本资本家和带工老板双重剥削的,日本资本家获得会更多。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夏衍,原名沈端先,他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其中有电影剧作《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改编鲁迅的《祝福》、茅盾的《林家铺子》。《包身工》是一篇我国新闻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报告文学。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二、在上节课中我们分析了包身工们的实际年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被剥削程度。
1:作者为什么要描写那个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被他连踢带骂吆喝起床的“猪猡”为什么如此“懒惰”?
A、豪华的不合时宜的穿着,揭示了那个男子的身份、地位
第 16 页 和内心世界,与包身工们“衣服破烂”形成鲜明对比。B、在恶劣的劳动环境(音响、尘埃和湿气)的威胁下,经党挨打受罚而又只有两粥一饭的包身工们,每天从事繁重的工作长达十二小时,因而身体衰弱、精疲力竭,而“清晨四点一刻”那么早就又得起床,难免一些人一时起不来。但这不能说明包身工们懒惰,反而和包身工们所受的非人折磨和牛马般的生活,充分暴露出包身工制度的黑暗。
2:包身工们的“女性所有的那种害羞的感觉”为什么“似乎已经迟钝了”?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为什么朝夕相处两年多的同伴却“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这合不合情理?
A:这些都是一些反常的现象,是当时包身工们被压近得麻木不仁的悲惨生活的写照,完全合乎当时特定的“情理”。3:她们是如何沦落到这种地步的?
A:在家乡无法活命,又受骗签下了“包身契据”,所心“她们的身体”“包给了叫做‘带工’的老板”,成了“替带工赚钱的‘机器’”。在“包身契”上早已写明“生死疾病,一听天命”。当女孩子真的有事时,她们真的没脸见人了吗?
4:“包身工”制度是如何造成的?它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是什么?
6-8由包工头“招工”的实例指出包身工制度的起因
第 17 页 12-17由“芒柴棒”等人的实例分析包身工制度得以发展的三个原因。24、25以大量确凿的数据阐明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实况。19-23以包身工所受的三大威胁和三大罚规为例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我们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包身工制度的形成原因及本质有了一个全面、概括地的了解,那么对于具体的例子也就是书上所说的点面结合的中典型人物“芦柴棒”、“小福子”遭遇:烧火、生病、抄身、挨罚。这样写的作用是:具体形象的面上的材料使课文的内容充分,典型突出的点上的材料使课文内容深刻鲜明。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增强了课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夏衍先生在1959年《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中写道:“对现在的年青工人来说,大概这些都已经是历史上的‘陈迹’了,在那个悲惨的时代,今天的青年人还没有出世。那么,我想,回头来知道一点过去的事情,应付更深刻地感到作为一个毛泽东时代工人的幸福。人吃人的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工人给资本家当牛马,当虫豸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是我们得记住:要赶走帝国主义,要推翻人吃人的社会制度,人们的先人曾会出了无数的生命、血汗与眼泪。幸福不是无代价可以得来的。为了今天的幸福,为了更幸福的将来:爱党、爱社会主义。为社会主
第 18 页 义—共产主义的新中国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应该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聂耳先生谱曲、;田汉先生填词的,当时有人提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如果选用这首歌,是不是感觉上太悲壮了。当时议论纷纷,最后周恩来总理说了一句话:“我们要居安思危嘛!”我们现在学习这些作品,其中最大的意义就是懂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的。梦和泪 教学目的
一、学习冰心的爱国情感和赤子之心。
二、了解记叙文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
三、了解课文标新求真,以小见大,巧妙的构思。教学设想
一、本文抓住人物最富个性的本质特征,用梦的形式向读者全面展示冰心的一生,作者把冰心的梦和冰心的泪巧妙连结起来,这点学生不易理解,要抓住这个重点,结合课文结构框架,引导学生反复阅读。
二、文章的语言质朴而又真挚,凝炼而又形象,作者时而叙述,时而议论,时而抒情,时而描写。可让学生分类整理,深刻体会。教学要点
第 19 页
一、了解记叙文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
二、通过阅读训练,学会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
三、理解课文设疑与释疑、比较与衬托、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教学方法
一、建议本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二、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可组织大家讨论,总结归纳本文学习的重点。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然后组织讨论。通过阅读与讨论,使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问题:
1、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这些材料哪些写得详,哪些写得略?
2、文章细致地描写了冰心的哭,这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有什么作用?
3、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叙述了冰心父亲和母亲的经历,这与写冰心有什么关系?
4、文中写冰心“爱做美梦,很美很精”,这与写冰心的泪
第 20 页 有什么关系?
5、画出文中的议论句,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作用。
6、文章中有好几处都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找出有关的句子或段落,说说有什么表达效果。提示:
1.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合理选材,巧妙剪裁是课文的一大特色。
作者善于寻求构思的新角度,以小见大,使构思新颖独特。写冰心,可写的事物很多,作者却在冰心的微笑中别出心裁地发现了特殊的审美视角,描写冰心的哭,从而使文章成为众多描写冰心的文章中与众不同的一篇,达到了“人人笔下所无”的境界。
文章细致地描写了冰心那“积压了近一个世纪”的大哭,集中表现了她爱国情感和赤子之心,有力地揭示了文章中心。2.文章以“梦”为经纬,以“泪”为焦点,脉络清楚,重点明确。文章以“梦”开头,以“梦”结尾,又以“梦”贯穿全文,浑然成为一个整体,把冰心的梦和泪融合在一起,把冰心个人的情感与祖国的命运也紧紧地联合在一起了。3.文章的语言质朴真挚,凝炼形象,时而议论,时而描写叙述,阅读时要细细体味。
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提取要点,归纳中心。
第 21 页 2.由学生讨论,归纳写作特点。
三、布置课后练习资料:
《梦和泪》框架结构
《梦和泪》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以赞美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永远充满朝气”的人生追求和崇高品格为主线,珠联了作者对冰心的印象,冰心本人的言谈举止,冰心父亲母亲早年经历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场面等,巧妙地把冰心的梦和泪融合在一起,奏响了一支高亢的爱国主义颂歌。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4段)梦是泪的外在表现。这一部分可分为二个层次。
第一层(第1~3段)提出梦和冰心。第1段,这层首括句;梦是人生的一部分。
第2段,点明冰心惯于把梦当作人生的一部分来描写。第3段,人们从冰心他们描写的梦中知道许多事和人。第二层(第4~24段)由题辞引出冰心哭的故事。第4段:设疑。
第5—24段:释疑。冰心的哭是为了可爱的朋友,为了多难的祖国,为了民族遭遇的屈辱和劫祸。
第二部分(第25~35段)把冰心的泪和祖国、民族的命运
第 22 页 连结在一起。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第25~27段)梦是创作的源泉。
第二层(第28~33段)冰心父母所经历的故事,就是冰心泪的思想基础。
第三层(第34~35段)冰心的经历,使我们看见了民族的灵魂;冰心积压了近一个世纪的号啕大哭,使我们了解了她是怎样一个人。
第三部分(第36~40段)冰心的性格是永远追求完满美好,她创造了最精最美的梦。这一部分可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第36~37段)永不失赤子之心是冰心伟大人格的写照。
第36段,梦即性格。第37段,冰心在医院里。第二层(第38~40段)
第38段,冰心爱做美梦,她永远在追求美和纯真。第39段,冰心的梦和泪永不失赤子之心。第40段,梦为冰心伟大人格的作证。附简略结构图:
三、永不失赤子之心的泪和梦是冰心伟大人格的写照。(36)~(40)写作特点:
一、择取典型
第 23 页 典型之人之事不一定是大人物或大事件。有时“大”的事件并不典型,有时“小”事中却凡中见奇。我们说选材要新颖、独特,就是要在所选之事所写之人非常典型。所谓典型,就是其人其事能反映出社会或生活的本质特征,只有这样典型的人和事,才最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梦和泪》这篇课文的立意很深,作者对冰心的经历和她的文学创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在大量丰富的材料中悟出了冰心这位可敬老人最本质的特征,那就是“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永远充满朝气,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无所畏惧”,她“胸怀宛如大海,可以波涛大作,可以平静如镜,擦去眼泪,依旧笑对人生”。正因为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冰心的“梦”和“泪”才能完美地融合为一体,冰心的形象才能跃然纸上。
二、小中见大
不少文学家的笔下流淌过清泉小溪,这甘美清润的“小溪”有时比洪波涌起更让人回味不已。这大概就是一种魅力──一种小中见大的独有的魅力。《梦和泪》中冰心父母的故事,福州主街上的“白榜”,母亲怀揣的“大烟”,大连水域的“炮火”,烈士死难的故事,中国士兵的不屈精神,使人读后受益匪浅。
三、点面结合
冰心的哭是一种真正的大哭,一种“毫不掩饰”的“声泪俱
第 24 页 下”的“号啕大哭”,其声势“荡气回肠”,“像火山爆发”,感情流露是“最真挚的”。如果课文仅仅写了这些内容,那么我们眼前的冰心形象是不全面的,文章的妙处在于将此时的冰心和他的一生巧妙地联系起来,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形象。于是,作者又写了冰心的梦。“她爱做美梦,很美很精”,清晨写作,思绪仿佛由梦境中直接流淌出来,她用梦的经纬“织出了一个璀璨多彩的美丽黄昏,为永不止息的生命做了一个高大的天幕”,这就是她那“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永远充满朝气”的赤子之心的伟大创造,这就是她爱国情愫的具体写照。至此,冰心的梦和泪融合在一起,冰心个人的情感与祖国的命运也紧紧地联在了一起。文章以点带面、详略结合,将课文的深刻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其实,选材的方法有多种,但目的却只有一个──为了更有力的表达中心。如果游离了中心,那所选的材料就失去了意义。运动员之“材”选准了,可以创造辉煌;衣料之“材”选好了,可以美化其人;同样,文章之“材”选对了,那一定会突出而深刻的表达中心,使文章生色添辉 散文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分类: 作文训练:
写作范围:按照提炼中心合理选材剪裁的要求写记叙文 题目:
第 25 页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 写作 第三课时 评析
第 26 页
第四篇: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二册教案Module7
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二册教案
和静县第六小学何晓燕
Module 7 Festivals
Unit 1 We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教学目的要求:
1、语法:一般现在时中不规则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第一人称复数的应用。
2、句型:We + 动词 + 名词,It's + 节日(today);happy + 节日。
3、词汇:New Year,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for, about, England, sing, give, present, eat.重点、难点、关键: 新课标#第一网
1、语法:一般现在时中不规则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第一人称复数的应用;
2、句型:We + 动词 + 名词,It's + 节日(today);happy + 节日。
3、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表达节日问候及描述过节时的风俗习惯。
教具准备:图片,录音机
教学流程:
Unit 1 We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Step1 Warm up1、Greetings2、The activity should help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how to change from first person singular to both third person singular and to first person plural.3、On the board wri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I have peanuts and sweets.(2)I get up at seven o’clock...(3)I have dinner at six o’clock.(4)I go swimming at the weekend.(5)I have Maths and English.Step2 New Teaching
一、Listen and point
1.Get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Ask them questions in Chinese e.g.where is Daming in Picture1?
2.Play the tape.3.Teach the new vocabulary and revise the words the students have already learned.4.Draw a stick figure on the board.二、Listen and say
1.Divide the class into three groups.2.Explain to the students I am gong to play the tape, pause it after each utterance and they have to read their respective roles.三、Look and say
1.Write the names of other Chinese festivals on the board, e.g.Mid-autumn Festival, Dragon Boat Festival.Teach the students the English names and teach them relevant vocabulary such as ‘moon cakes’, ‘lanterns’,’ moon ’,’Zongzi’ and ’races’.Step3: Consolidation
Use the Activity Book:
1.Listen and repeat
2.Listen to the story again.Copy the correct words to complete the sentences.3.Look and copy the words to complete the text.4.Act it out.Step4: The end
1.Let’s sing a song
2.homework:copythenew words and recite the text.板书设计:Unit 1 We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Wehave
Ihave
第五篇: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二册 M9U2教案
外研版小学英语Book5
Module9 Unit2 I feel happy.教案
山东省高密市恒涛双语实验学校 张娜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Module 9 Unit 2的内容是对前一单元知识的巩固延伸。本单元是由询问他人感受到用I feel....表达自己的感受。在Unit 1中,学生已学了Are you feeling…? Yes, I am./ No, I’m not.并对Is he(she)feeling…? Yes, he(she)is./ No, he(she)isn’t.有所练习,对Feeling这一话题已经很熟悉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单词: happy, sad, tired, bored, hungry.并能根据情景运用这些单词描述自己的感觉。
2.技能目标
在情景教学中,学生能够理解句型How do you feel?,能够运用I feel……描述自己的感觉。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描述心情,学会与伙伴友好相处。通过与同学的交流活动,加强同学间的友谊,学会体谅他人。
三.教学重点
1.学习新单词: tired,smell , grandfather , won , game ,farm.2.学习新句型结构:I feel…
四.教学难点
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说明自己心情产生的原因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图片。
六.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 up
(1)free talk
T: Hello , boys and girls!
S: Hello, Miss Zhang!
T: boys and girls , today we will learn M9U2 I feel happy.Are you feeling happy today?
Ss: Yes!
T: I feel happy too!(show a happy face)幻灯片P2 this is a happy face.follow me “happy”.Ss : happy.(2)(根据图片的提示,看表情说单词)。复习单词 happy , sad , bored , hungry.幻灯片P2-6(百度图片)
(百度图片)
Ss :(一边做动作一边说单词)。
(3)T: boys and girls , here is a chant for you.let’s say it together.(边做动作边说)(together , girls ask boys answer)幻灯片P7
Are you feeling sad? No!No!No!
Are you feeling bored? No!No!No!
Are you feeling angry? No!No!No!
Are you feeling happy? Yes!Yes!Yes!
Step 2.创设情境学习新单词。
(1)T:(幻灯片P8出示图片)boys and girls ,look!Today my brother
helped grandfather on the farm all day.Now he feels tired.Do you know the word “tired”?
(2)通过创设情境学习单词grandfather ,tired , farm.并引出句型 “I
feel tired.”
再询问学生“If you were him.How do you feel ?” 让学生初步感知“How do you feel ? I feel …”这两个句型。
(2)T : My grandfather is very kind.Look!幻灯片P10
He made lots of nice food for my brother.There are noodle soup , dumplings.I can smell the nice noodle soup.(做闻到美味食物的动作).学习单词 smell。
(3)T :(show another picture.)(百度图片)
幻灯片P11
look!They are table tennis players.they won a table tennis game.学习单词 won , game.(4)follow teacher read the new words.Then group read.(5)强化巩固单词。通过Magic eyes 这个游戏,让学生快速说出看到的单词。幻灯片P13
Step 3 学习课文。
T: Boys and girls.We feel happy now.What about our friends? How do they feel? Let’s listen.(1)listen and find out the missing words.听录音感知课文,把课文中用省略号表示的部分补充完整。每听完一部分的内容,教师做适当的停顿,让学生找出合适的单词把句子补充完整。Then write them down.(2)听音跟读课文。
(3)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展示。
Step 4 chant(边做动作边说)幻灯片P15
I feel happy , very very happy.I feel sad , very very sad.I feel tired , very very tired.I feel hungry , very very hungry.Step 5 创设情境操练句型。
(1)Show students some balloons.They can choose any balloon.幻灯片P16每个气球对应着一个情境,学生根据情境描述自己今天干了什么, 有什么样的感受.“Today I ….I feel …..”通过选择气球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Work in pairs.同桌两人根据情境进行问答。幻灯片P21
S1: Today I ….S2: How do you feel ?
S1: I feel ….找几组学生展示。
Step 6.练习。
连线
Today I won a football game.I feel tired.Today I helped mum.I feel happy.Today I lost my book.I feel hungry.I smell some dumplings.I feel sad.Step 7 Homework
1.听音跟读课文三遍。
2.小组充分合作,制作一个包含基本感情的对话 形式不限。T: Class is over.goodbye boys and girls!
Ss : goodbye Miss 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