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德是怎样炼成的
道德是怎样炼成的
老人摔倒了没人敢扶,捡了东西不再愿交,路有不平见义无为,奉献爱心只是作秀……以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爱心捐赠等为代表的中华传统美德正在受着社会痼疾的种种挑战与非难,社会个体的正义良知渐渐沦丧,民族性的道德观念日益滑坡,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伦理问题。尽管大众媒体加强了舆论导向,文化教育部门积极地正面引导,各种声音在呼吁道德的理性回归,然而仅靠一时之功就想使得社会气正风清还很难实现。而如果这种局面不能改变,那么青少年学生将会成为“社会无德”污染最为严重的群体,也是将来受害最深的那些人,所以,加强青少年道德修养,铸建其德育底线,就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救赎”行为的一个重要部分。
教学生不庸俗,脱离低级趣味,有较深的道德修养,需要系统的培育,不断加强意识形态里真善美的内涵。而且老师的教育要注重施教的方法和艺术,把教育的过程全方位地设置在课堂、课间、课余,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感同身受中获得启迪及熏陶,从而把他们“人之初,性本善”的道德潜能挖掘出来,培植壮大。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培育建树学生的道德观。
俭以养德
作为中小学生,节俭是他们形成良好品德的第一步骤。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特别是社会生产活动太少,往往没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感受。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把自己不如意的东西随意抛弃,既形成资源的浪费,又不利于良好习惯与品德的形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沿着“享受―浪费―挥霍―攫取”的路子走下去,就距离人生的红灯不远了。在节俭的教育上,教师不仅要把名人言行、历史实例、客观道理反复地给学生讲,还要身体力行,不让自己的行为失范,发挥言教与身教的双重作用。避免言行不一,不给学生反面的教材。
积善成德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善与德的关系也是由量变渐至质变的。教育学生从善小而为做起,引导学生在帮助别人中体验成功,在捐献爱心中体味快乐,在维护集体中激发情感,在取义舍利中升华志趣。“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之所以难,是人都有逐利的趋向,都有自私的念头。其实从小培养了做好事的习惯之后,他的道德观念就会时时影响他做事的潜意识,决定他行为的方向。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老师对好人好事应不吝表扬,满足学生做好事、当英雄的心愿,除了口头赞赏,还要定期颁发奖状,予以宣扬,把激励进行到底,使小善慢慢成就大德。
识礼明德
一个有道德的人,从他的言谈举止上一定可以看出他的外在是讲文明、重礼貌的;而庸俗不堪、言行粗野的人,道德修养也一定不过关。道德说到底是在人际互动中表现出来的,以利他、友善、尊重、宽容为基础,因此,这些道德的要素在交往礼仪中也是中心的要求。让学生重视礼貌、讲究礼数,对不同对象,选取不同的礼貌用语和得体行为,知老知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幼小,这样既能获得人们的欢迎,又可减少人际矛盾,赢得口碑及别人的尊重。所以,礼貌养成也是青少年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恩报德
有一颗感恩的心,对社会的给予,对他人的帮助,甚至对周围人给自己的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轻语的安慰,都心怀感激,并力求报答,这种心理才是健康的,积极的。“受人点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与发扬这种美德,是每一个有德行的人的责任。教育学生知恩报德在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要学生的内心敏感,不要对一些东西浑然不觉,像外人给自己一点好处都铭记在心,而父母双亲把心“掏出来”送给自己都毫不知情;对陌路人的善意劝解感激不尽,老师的苦口婆心却不能领情。这其实都是不知恩、不善感的表现,老师应引导学生从细节处,从身边找到感恩的素材,让学生知恩、知情、知福、知足,并尽力做到“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瑶”。这样对健全青少年的人格,提高“仁者爱人”之品位都极有裨益。
澡身浴德
“澡身浴德”出自于《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其意思是修养身心,使纯洁清白。这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对我们班级文化、校园环境的一个要求。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学校无小事,处处育新人。教室里,校园中,每面墙壁都要成为思想的阵地,每个角落都要成为育人的素材,每条规则都要成为修养的标杆。像公物爱惜、秩序遵守、环境维护、水电节约、宽容礼让、悦纳他人、团结合作、互尊互爱等等,都在有形或无形中熏染着学生的心灵,启迪着学生待人接物的言行,并内化成学生的品德修为。一个人有没有道德修养,从细节上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德育工作也须像春风化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一点一滴上落实,在一言一行上规范,直到他把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融为一体为止。
好生之德
好生之德指有爱惜生灵、不事杀戮的品德。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人与生物友善无欺是自然平衡的条件。社会的发展让人类脱离了生物圈,随之也背叛了往日那些人类的朋友,为了利益、为了胃口,甚至为了好玩,人类对自然的凶残就达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使物种灭绝、生灵涂炭、生态不平衡问题日渐突出。好生之德就是要让学生慈悲悯怀,爱惜自己的生命,也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在体恤生命的造就和存续不易的同时,禁锢个人的私欲和恶念,让自己的快乐和自然之乐、生灵之乐、世界之乐统一起来。当一个人学会了热爱小生命的时候,他也会爱护生灵存活的环境,从而成为一个环保主义者。
爱人以德
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出自《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真心爱学生,就要严格要求,不偏袒、不纵容。学生对善恶是非的分辨还不够客观明晰,所以有些学生把膜拜偶像的习气、偏好奉为宝典,一味地模仿明星,哪管其做派是否符合礼仪标准与道德规范,对于这种学生,教师应耐心指导,区分好传统与流行,作秀与秉德的关系,让学生自觉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外,解读“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这句话还应注意,为师者须以爱为手段,达到?杂?目的,学生犯了小错误、小过失,不要苛责,不要扩大化。教师可以按照“指错误―明要求―提标准”的步骤,给学生醒悟、悔改的机会。“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们要大胆地相信学生有美好的人性,只要培育得当,他们的道德就能慢慢长大。
道德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公德是社稷的久安之基,在今天,我们每人都感受到了“道德休眠”带来的危害,也都在翘首期盼道德的早日回归。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既是国家建设人才的生力军,又是社会道德构筑的基层力量,他们是耽误不起的一代。清源正本,就从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树立起每一个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做起。
第二篇:英模是怎样炼成的
英模是怎样炼成的
-----记全国二级英雄模范刘树华
梁兆松
烈火炼丹心
2004年9月26日,星期天,一个没有阳光的日子。
刘树华跟往日一样,一大清早就从床上爬起来,穿上警服,走出家门。自他两年前出任福田派出所所长以来,在他的日历里就不再有双休日,也不再有黄金周。越是百姓休闲的日子,越是他百倍警觉的日子。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可以看见他在辖区内巡查的身影。这个星期七,刘树华比往日更忙,上午走了几个自然村,下午又赶到区里参加一个维持稳定的工作会议,连停下来打个盹的时间也没有。
下午,大约四点半左右,刘树华正端坐在会议室听领导部署工作,腰间的手机突然响起,福田派出所的一个民警正喘着粗气,向他报告紧急情况:岗厦村有人劫持小孩,情况非常危急。刘树华挂上电话就冲出会议室,驾车直奔岗厦村。
岗厦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村里楼挨着楼,屋靠着屋。楼房与楼房之间,距离非常狭窄,有些地方仅留一道缝隙,从这幢房子的窗户伸手可以探到另一幢屋子窗里的东西。走在这样的街巷里,犹如走在狭谷之中,终年不见天日,透不进一丝阳光。
四时五十分,刘树华赶到岗厦村。现场在岗厦村西四坊43号,只见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把现场围得象个铁桶似的,水泼不进,水 泄不通。中国就有这么些闲人,只要不用花钱,哪怕是打翻了粪桶,也会去围观,何况今天可以免费观看这样紧张刺激的警匪片。他们想看看现实生活中的警察是怎样对付歹徒的,电影里面的警察英雄也许是作家和编剧胡编出来‚教育群众‛的,他们今天真的想看看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我们的警察到底是英雄还是狗熊。
刘树华好不容易才从伸长脖子踮高脚尖的人群中掰开一条缝钻了进去。
刘树华的出现,在人群中引起一阵哄动:警察的头儿来了,有好戏看了,看你今天怎样跟歹徒过招。
控制现场的警员向刘树华报告:一个名叫米先文的无业男子,当天下午吸食毒品后,疑幻丛生,神智不清,老是以为有人要杀他,从家里的厨房抄来一把利刃,把家人请来照顾他的一名男子连砍7刀,随后跑到大街上,顺手抓住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在那些暗无天日的小巷子里转了几圈,现正劫持人质在一间售卖杂货的小商店里。刘树华走前一看,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只见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左手拿着一把刀,死死抵住小男孩的脖子,右手拿着一个打火机,放在一个液化气钢瓶的阀门上,两眼露出凶光,扬言谁敢靠近一步,就一刀往孩子的脖子上宰下去,然后点燃液化气自尽。
小男孩一脸惊恐,孩子的父母正哭喊着哀求歹徒:‚我们与你无冤无仇,求求你,放过我们的孩子吧!‛
米先文表情冷漠,脸色铁青,药物令他产生幻觉,在他的眼里,全世界的人都是仇敌,人人都想要他的命,包括那个被他砍了七刀的 男人,包括眼前上千名围观的群众,包括手里这个手无寸铁的小男孩。这间小杂货店的面积不足8平米,卖烟卖酒还卖煤气炉,小店的门边还放了三个用铁链锁在一起的液化气钢瓶,供前来买煤气炉的顾客点火试用。
刘树华意识到,歹徒的行为一旦失控,点燃了液化气,就很可能令几个液化气钢瓶同时发生爆炸,导致楼房倒塌,不仅人质性命难保,而且严重危及现场1000多名围观群众的生命安全,后果不堪设想。刘树华当即果断地对在场的民警下了三道命令:一是迅速向福田区公安分局领导报告情况;二是尽快疏散围观的群众;三是与119火警中心和120急救中心联系,以防不测。
米先文情绪激动,语无伦次,现场气氛越来越紧张,情况十分危急。
刘树华为了不刺激歹徒,当着歹徒的面把武器放下,然后慢慢走上前去,来到离歹徒只有三、四米的地方,用尽量平静的语调对米先文说:‚我是现场指挥员,希望你冷静,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但不要伤害无辜的小孩。‛
米先文粗声粗气地狂叫,一会儿嚷着说要见这个,一会儿又嚷着要见那个,一会儿又说要打电话,但可以看出来,他说话时神情恍惚,思维混乱,言语不清,刘树华担心,歹徒的行为随时可能失控。果然,米先文突然狂性勃发,用手拧开了液化气钢瓶的阀门,钢瓶喷嘴即时传来液化气喷涌而出的‚嘶嘶‛声,浓浓的液化气味直往刘树华的鼻子里灌,歹徒真的要铤而走险了。围观的人群发生一阵骚动,往后退了几步,但在好奇心驱使下,又渐渐围拢前来。
‚你只要放开孩子就可以走了。‛刘树华仍在作最后的努力,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救人要紧,千万不能发生爆炸,绝对不能发生爆炸!刘树华与歹徒面对面对峙着,现场的空气好象凝固了,一秒钟仿佛比一年时间还长,刘树华感觉到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心里作好了最坏的打算,万一歹徒疯狂逞凶,自己必须尽力保护人质和群众的安全。
米先文知道自己罪大恶极,持刀故意伤人,绑架劫持人质,罪不可恕,他的眼神流露出畏罪和绝望,情绪越来越激动,神智越来越模糊。
米先文疯了,精神错乱令他难以自制,‚啪‛的一声,他突然打开打火机,点燃了液化气,红红的火舌登时从钢瓶的喷嘴汹涌而出。围观的人群惊叫着,四散奔逃。他们明白,那个疯子这回可不是闹着玩的了,此情此景也不是在拍电影,这是歹徒在行凶放火。烈火吞噬着杂货店里的一切,烤热了旁边锁着的三个液化气钢瓶,爆炸的危险威胁着每一幢楼房,死亡逼近每一条生命。
刘树华先前预料的最严重后果即将发生!他来不及多想,一把推开身旁的民警,一个箭步冲进火海,一脚狠狠踹开歹徒,一把夺过被劫持的小男孩。
刘树华把小男孩交给身边的同事,回头一看,液化气钢瓶仍在喷着熊熊烈焰,烧向那3罐锁在一起的液化气钢瓶,爆炸的危险随时可 能发生。
烈火无情,黑烟翻滚,热浪灼人,刘树华面临生死抉择,冲进去关闭液化气钢瓶的阀门,扑灭火源,可以阻止液化气钢瓶爆炸,可以保住村民的房屋不会倒塌,可以保住周围一千多人的生命安全,但后果可能是壮烈牺牲。
时间在这一刻好象突然定格了,围观的一千多人全都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全场鸦雀无声,一千多双眼睛都在盯住这个身穿警服的派出所长。
可是,这时候的刘树华什么也没有想,他的目标只有一个:绝对不能让装着液化气的钢瓶发生爆炸!绝对不能让房屋倒塌,绝对不能让群众受伤,绝对不能让歹徒得逞!身为一个人民警察,身为一个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的利益,就应该臵个人生死于度外。刘树华没有丝毫犹豫,义无反顾地转身冲进了火海。
火焰把刘树华吞没了,灼热的气浪把刘树华往火里拽,滚滚浓烟罩住了他的双眼,堵住了他的鼻子,缺氧令他呼吸困难,几乎窒息,他强忍剧痛,咬紧牙关,稳住身子,伸出右手去摸索液化气钢瓶的阀门,液化气钢瓶在火中烧得灸热烫手,刘树华在火中摸到阀门开关,一抓上去,‚嗞‛的一声,手掌的皮即时被烙糊了,粘在阀门的开关上,刘树华顾不得疼,用尽全身力气把它往死里拧。
汹涌的火焰熄灭了,爆炸的危险排除了,随后跟进的民警把负隅顽抗的歹徒击毙了。
刘树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抓起电话正想向分局领导报告,谁知 用手一摸自己的脸和头,才发现脸上的眉毛和头发全不见了,只留下一股焦糊的气味,警服被烧得发脆发硬,象一片一片烤焦了的小薄饼,黑色的警裤被火烤糊了,溶化后紧紧粘在腿上,撕不下来,身上的皮肤被烧成黑黄色,脸上除了眼睛和牙齿是白的,全烧成黑乎乎的,乍一眼看上去,简直就象一截会走路的焦炭。
120救护车开过来,刘树华下令民警赶快把被火烧伤了的小男孩送去医院,可他竟然忘了自己也已经被烧得不成样子了。救护车呼啸着在路上奔驰,把刘树华和小男孩送往医院。目送着救护车带着凄厉的叫声远去,围观的群众方才仿如大梦初醒,人群中有人忍不住哽咽落泪,在他们的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令人震憾的一幕,今天,他们终于亲眼看见,英雄就在自己的身边!今天,他们终于亲眼看见,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病房炼忠心
救护车把刘树华送进医院的重症护理病房,就好象把刘树华送进了第二战场,刚才在第一战场由于精神高度紧张,被火烧伤了的部位还不觉得怎么疼,可现在全身的疼痛神经好象都同时苏醒了,身上所有的伤口都受到疼痛钻心似的袭击。在第一战场的疼痛相对比较短暂,但在第二战场却可能要经受几个月的皮肉苦。
可是,刘树华此时却只惦记着那个受伤的小男孩,看见星期天的医院里只有一个值班医生,他强忍住剧痛,对医生说:‚别管我,先救小男孩。‛ 刘树华的妻子吴穗红闻讯,立即从家里赶到医院,走进病房一看,她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这个面目全非、体无完肤,连头发、眉毛和胡子都没有了的人难道真的是自己的丈夫吗?
‚树华,你怎么会烧成这样的啊!‛吴穗红悲痛难抑,失声痛哭,泪水象断了线的珍珠般一串一串往下滴,很快就哭成一个泪人儿似的。
刘树华跟她结婚21年,从来没见她这样伤心过,安慰她说:‚没什么,只是一点小烧伤,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烧成这样,还说只是一点小烧伤!吴穗红哭得更伤心了。当值班医生为刘树华清理伤口时,用手在刘树华的身上轻轻一碰,烧焦了的皮肤立即就象雪花似的哗啦哗啦飘落地面,鲜血从裸露的肌肉深处渗出来。刘树华手臂上的皮肤也经不住医生轻轻一拉,就大块大块地往下掉,血水大滴大滴地往下流,在场的几个民警不忍心看下去,都强忍住泪水,把头扭往一边。
遍体鳞伤的刘树华,身上不能穿衣服,只可以穿一条短裤,端坐在一张小凳子上,挺直腰杆,接受医生治疗。想当年,关羽一边下棋一边让华陀治疗箭伤时尚有麻沸散,而现在,刘树华全身的烧伤面积达25%,属二至三度烧伤,尤其是右耳、右脸、上身和双手,伤势比关羽当年那支箭伤不知严重多少倍,而且目前还不能使用麻药。在场的人们都知道,刘树华正忍受着比关羽当年刮骨疗伤时更大的痛苦。医生一边为刘树华包扎,一边故意跟他大声说话,生怕他一旦昏迷过去就会长眠不醒。可是,这时候的刘树华,尽管已经手脚冰凉,几近休克,但却仍咬紧牙关,连哼也不哼一声。真是一条铁汉子!
国庆前夕,在武汉读大学的儿子回来了,他压根儿就不知道父亲负伤住院,刘树华和吴穗红为了不让他担心,一直瞒住不让他知道。当他兴高采烈地回到深圳,准备跟父母一起共叙天伦,欢度‚十〃一‛国庆黄金周时,没想到一下飞机就被人用车接到了医院。当人们告诉他,病床上那个全身裹着厚厚的绷带,只露出眼睛、鼻孔和嘴巴,活象一具木乃伊的人就是他最敬爱的父亲时,这个七尺男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当场放声大哭起来。
刘树华尽管嘴巴被绷带包扎得仅剩下一条缝,说话非常困难,但仍吃力地对儿子挤出一句话:‚坚强点,男子汉哭什么!‛
儿子紧紧咬住下嘴唇,把哭声勉强忍住了,但眼泪却还是止不住地刷刷往下流。
吴穗红和孩子都知道,刘树华尚未度过十天的生命危险期,伤口一旦感染,出现并发症,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刘树华在第二战场度过了人生中最痛苦的日子,伤口的疼痛日日夜夜无时无刻地折磨着他,每换一次药就感到全身虚脱一次。伤势最严重的右臂,每动一下都象牵动千万个疼神经细胞似的,传来阵阵剧痛。刘树华最关心的是这只右手能不能保住,这只手当兵时扛过枪,从警时抓过坏人,他宁可自己的脸蛋破相,也不愿意自己的右手残废。手术前的一天,刘树华对医生说:‚请你一定要保护好我这双手,一定要让我站起来,我要重返我热爱的工作岗位。‛ 医生的眼睛湿润了,他安慰刘树华说:‚会的,你会站起来的,你的右手会保住的。‛
手术前的那天晚上,刘树华突然咳出了一块黑糊糊的血,医生见状,深知不妙,他把吴穗红悄悄叫到门外,压低声音对她说:‚你丈夫的呼吸道已经被火焰灼伤,手术有相当的风险,万一一口痰堵住,可能就下不了手术台,你要有心理准备。不过请放心,我们会尽全力的。‛
刘树华虽然全身上下被包扎得严严实实,但医生的话却一字不漏全听进耳朵里了。夜里,刘树华象交待遗嘱似的对妻子说:‚穗红,如果这次我起不来了,你要答应我几件事:好好照顾自己和我们的儿子;父母要常去看看;咱们家条件还可以,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了;还有,我的脸烧坏了,你要请他们好好给我化化妆,我想精神一点离开这个世界。‛
吴穗红听了,强装出笑脸,安慰刘树华说:‚你会好起来的。‛话没说完,就转身跑出病房外独自流泪。
他真的会好起来吗?吴穗红的心悬到脖子眼,在这生离死别的时刻,她才想起,他们一家子已经好久好久没有一起出外玩过,好久好久没有在一起照过相。刘树华当了福田派出所所长的两年间,足迹竟然没有离开过特区。吴穗红的娘家就在广州,驾车前往用不了两小时,可刘树华却一直抽不出身陪她前往。夫妻俩好不容易有一天吃完晚饭,打算到离家不远的莲花山散散步,谁知还没走到山脚,刘树华就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有情况,我要马上回所里。‛刘树华不得不和 妻子转身一百八十度,一路小跑回家,跳上汽车,飞也似的开回派出所。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敢到莲花山散步。
刘树华心里很是内疚,他和吴穗红结婚以来,经常让她为自己担惊受怕,而吴穗红却总是一如既往地理解他和支持他。1992年,深圳警队扩编,刘树华既可以继续留在深大电话公司当他的保卫处长,也可以加入警队当一名警察。做保卫处长,收入过万元,生活安稳,如果从警,则不但工资减半,而且将会终生与危险相伴。刘树华喜欢做警察,最终选择了从警,妻子吴穗红没有意见,全力支持。2002年,刘树华从深鸿分局副局长调任福田派出所所长,虽然是平级调动,但从分局副局长到派出所长,听起来好象总有些落差,但刘树华二话不说,就接受的组织的安排,第二天就到福田派出所报到上班,这一回,妻子吴穗红也同样没有意见,全力支持刘树华的决定。第二天进手术室前,刘树华紧紧地握住吴穗红的手,说:‚你别担心,我会回来的,如果回不来,咱们下辈子还做夫妻。‛ 吴穗红含着满眼泪水,目送着他被医生和护士推进了手术室。经过几次手术,刘树华的生命保住了,右手也保住了。可是,刘树华的心却仍然牵挂着那个被烧伤的小男孩,当前来医院看望他的上级领导给他送来12000元慰问金时,他随即就派人将慰问金转送给那个小男孩的父母。
从警炼真心
刘树华做梦也没有想过,自己的人头居然值100万。刘树华1958年出生于湖北一个贫穷的村庄,来到这个世界不久,遇上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童年时代就饱尝过挨饥抵饿的滋味,学会了刻苦耐劳;六十年代到了读书求学的年龄,却又恰逢迎来了‚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刘树华少年失学,学会了独善其身,自强不息;七十年代刘树华应征入伍,正好碰上自卫反击战,他随着大军上前线,在特务连里当了几年通讯兵,学会了自律、机智和勇敢;八十年代从部队转业,刘树华当过政工干部,当过组织干事,当过秘书科长和保卫处长,学会了脚踏实地和坚靭不拔。1995年,深鸿公安分局成立时,刘树华出任副局长。
1996年,中国的不少手机用户发现,他们的电话费用突然激增,大都是打往国外的国际长途话费,许多用户大呼冤枉,他们在海外既无亲友,又无业务,一年到头都不用往国外打电话,不知国际长途话费从何而来?这些用户当然不肯支付这笔子虚乌有的话费,结果只能让中国移动通讯有限公司自己埋单,国家为此直接损失了6亿多元。这宗特大案件在当时创下了建国以来损失金额最大,受害人数最多,涉案地点最广,影响极坏的纪录。案件惊动了中南海,有关领导下令从速破案,决不能让国家财产继续流失。
闻战鼓而思良将,上头将破案的重任交给时任深鸿公安分局主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刘树华,刘树华受命于危难之时,深知侦破这宗大案的难度。不法之徒作案地点遍布国内27个省区共150多个城市,中国幅员广大,要在960万平方公里找到不法之徒的秘密窝点,真是好比大海捞针,要在13亿人口的茫茫人海之中把盗窃国家资财的歹 徒绳之于法更是难于比在尼斯湖寻找水怪。可是,再难也得上,总不能让我们的国家财产就这样被境外的大贼一个亿一个亿地偷走。刘树华调兵遣将,组织了一个23人的专案组,亲自担任行动总指挥,在全国范围内搜寻分布在各地的非法作案窝点。
‚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这些硕鼠挖出来。‛刘树华怒不可遏,拍案而起。
经过一番细致深入的调查,刘树华发现,这宗大案是境外一股涉黑势力与国内一些不法之徒互相勾结,利用高科技手段,用电子解码器窃取中国移动用户的手机号码和信息资料,租用以色列的通讯卫星,以太平洋上几个无人居住的荒岛作为据点,在国内招聘了一批不明真相的农民,躲在一间房子里,一天到晚用孖机串号的手法,盗用合法的手机号码不断拨打境外电话,故意产生虚假的通话记录,骗取中国移动的国际长途电话费,企图把刚刚起步的中国移动扼杀于摇篮之中。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法之徒利用高科技作案,刘树华他们也利用高科技破案,当年在部队特务连学到的通讯技术,今天竟然在深圳派上了用场。空中电波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在刘树华专案组的金睛火眼追寻下,最终还是象白骨精似的在孙悟空面前毕露原形。刘树华抓住了老鼠的尾巴,循着蛛丝马迹穷追不舍,终于在广袤辽阔的神州大地发现了不法之徒的其中一个窝点就在广东的增城。然而,增城的城区有好几十平方公里,要找到那个只有几十平米的窝点还得花一番功夫。刘树华三天三夜没有合眼,和当地的公安部门一起采用山顶定位等办法,逐渐把搜索范围缩小,然后又同供电部门合作,采用分片停电的办法,找到了窝点所在的地区,最后终于将目标锁定在一栋不显眼的大楼。
正在这时候,有人给刘树华传来境外黑社会的恐吓信息,扬言要用100万元收买刘树华的人头。
更可怕的是黑势力竟然摸清楚他儿子在新秀小学念三年级一班!刘树华堵住了人家的发财路,惊扰了人家的横财梦,人家当然想要他的命!
刘树华不信邪,竟然跟黑势力较起劲来,分说:‚我当过兵,上过前线,闻过火药味,听过枪炮声,今天选择了以警察为职业,就是选择了不怕邪恶不怕死,就是选择了永远与安逸、享受无缘,就是选择了与艰辛、危险作伴,倘若被敌人几声叫嚣就吓破了胆,不敢再查下去,还算什么共产党员?‛
但是,虽然自己不怕死,刘树华却不想连累家人,为了安全起见,他还是为儿子办了转学手续。
黑势力曾经设计了三大招数对付刘树华,以为用美人计、诬告、买凶杀人就可以把刘树华搞掂,结果机关算尽,反而激励了刘树华跟他们斗到底的决心。
当刘树华在增城率领民警冲进那个不法窝点时,窝点里面的人全都傻眼了,面对刘树华的枪口,几个首领大眼瞪小眼,个个目瞪口呆,他们搞不明白,老鼠躲在阴沟里还不容易被猫儿抓到,自己藏得比老 鼠还要隐秘,怎么还是被这些神通广大的警察在鳞次栉比的楼房里给挖了出来?
房间里坐满了一长溜从农村招来的民工,他们每人手里都握住一部手提电话,正在按照老板的指示,盲目地拨打国际长途电话,电话接通后,就把手机撂在一旁,再拿起另一部手机拨号。这些民工不知道,他们每打通一个电话,也许可以得到一毛钱的提成,可是国家却要遭受数百元的损失。
刘树华不负重托,和他的战友们一举捣破不法之徒在中国的第一个窝点后,又相继摧毁了分布在上海、福州、汕头、鞍山等地的11个非法窝点,将100多名不法之徒擒获归案,为国家挽回了巨大损失,也挽救了中国移动通讯。
服务炼诚心
2002年的一个冬夜,华灯初上时分,200名干警和100多名保安,联同工商和城管人员,兵分四路,扑向岗厦。
这次联合行动的总指挥就是出任福田派出所所长不到三个月的刘树华。
岗厦村虽然只有0.9平方公里,但却住了近10万人,出租屋密如蛛网,摩肩接踵,三无人员多如牛毛,龙蛇混杂。村内无证发廊林立,有些发廊没有洗头水,只有按摩床。有些出租屋成了色诱抢劫团伙的作案据点,有些成了贩卖色情光碟的秘密基地,有些成了的大贼小偷的集体宿舍,有些餐厅酒吧成了吸毒贩毒赌徒恶棍聚集的场所,致使这儿成了一个藏污纳垢之地,治安问题相当严重,治安案件此起彼伏,层出不穷,有一年居然发生了12宗命案。
2002年9月,刘树华奉命出任福田派出所所长,为了尽快熟悉情况,他索性打起背包,搬进派出所里住,一住就住了三个月,把辖区内的自然村、居委会及社区警务室全走个遍,把辖区内的治安难点、盲点和黑点全摸得一清二楚,岗厦村的治安问题自然也逃不过刘树华的眼睛。
安居才能乐业,刘树华决定从管理出租屋,清查无证发廊以及打击吸毒和卖淫嫖娼着手,大力整治岗厦村的治安,于是策动了这场‚岗厦整治行动‛。
300多名干警和保安员把各个路口封锁得严严实实,把岗厦村围了个水泄不通,然后对岗厦食街、小招待所、出租屋、发廊及停放在村内的无牌无证车辆分别逐一展开清查。
售卖色情光碟的‚黄虫‛们闻风丧胆,赌徒道友夺路而逃,发廊小姐们衣衫不整地鸡飞狗走,落魄嫖客们赤身露体地东躲西藏,有的跑上天台,有的钻进暗层,狗急了会跳墙,人急了却只能跳窗。
福田派出所一夜之间就在岗厦村清查出600多个三无人员,120名陪侍女,抓获3名嫖娼者,缴获30多辆无牌无证摩托车,查封了多间无证发廊,还当场查获一宗强迫妇女卖淫案和一宗利用女色抢劫案。
岗厦村内许多无证发廊关门了,娼妓鸡头吓跑了,毒贩赌徒不敢来了,有些出租屋空臵了,村民们的租金收入暂时减少了,有些村民 对这样的整治不理解,怨声四起:这个新来的派出所长再这样搞下去,我们村里的经济还能发展起来吗? 有人问:‚那个新来的所长姓什么?‛ ‚姓刘。‛ ‚姓刘?‛ ‚是呵,文刀刘。‛
‚文刀刘?怪不得,岗厦村的人大都姓文,‘刘’字就是在‘文’字旁边立把刀,这个姓刘的摆明就是要把我们岗厦村搞垮,我们今后还会有好日子过吗?‛
然而,事实胜于埋怨,岗厦村经过一番整治后,治安环境明显好转,治安面貌焕然一新,‚黄赌毒‛现象消失,盗抢发案在减少。2004年,岗厦村没有发生一宗命案,除下了‚治安黑点‛的恶名。村里的出租屋租金开始上涨,出租率大幅提高,村民们尝到了‚稳定才能发展‛的甜头,明白了‚安居方能乐业‛的道理。
‚文刀刘‛的说法有了一个新版本:文字旁边立把刀?没错,只不过这把刀不是用来治我们姓文的,而是用来保护我们姓文的。一提起刘树华,毒贩赌棍老鸨鸡头就会把牙齿咬得格格响,他们对刘树华恨之入骨,刘树华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可是,在村民百姓的心目中,刘树华却是他们的朋友和贴心人。
刘树华说,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要同派出所打交道。派出所不但管户籍,管治安,还要管办证、管邻里纠纷,管的事情比旧时一个县的父母官管的还宽。因此,刘树华经常对干警们说,群众的事情 无小事,只要有人来派出所求助,我们就一定要做到有求必应。有一次,一个香港女人跑到福田派出所又哭又闹,疯疯癫癫地嚷着要警察给她路费回香港,还在派出所的办公室里撒尿。她的怪异行为令许多民警十分反感,有人甚至说要把她给轰出去。刘树华得知情况后,对民警说,这个香港女人很可怜,看样子不象是到派出所里无理取闹,很可能是精神不大正常,其实她愿到派出所来求助,说明在她的心目中,深圳的警察还是可以信赖的,如果我们把她拒之门外,香港和深圳的市民会怎么看我们呢?我们对她应该有一份爱心。刘树华从腰包里掏出自己的钱交给这个香港女人,又担心她不认得回家的路,还派人把她送到皇岗口岸。
又有一次,一名从外地来的二十来岁的女子,在岗厦村一家小食店买一碗河粉,因为价钱问题与老板一言不合吵将起来,老板一怒之下,抽了那女子一记耳光。没想到那女子竟然哭喊着跑上一幢七层楼房的天台,扬言要跳下来一死了之。
人命关天,刘树华和几名民警赶到现场,苦口婆心地劝那女子:‚有话好说,但万万不可自寻短见。‛
那名女子哭着说:‚要我不死?可以,但你这个派出所长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只要你不从天台上跳下来,万事好商量。‛ ‚我要你给我好好治一下那个野蛮老板!‛ ‚好,好,‛刘树华当场一口答应。‚不行,口说无凭,我要你写下书面保证。‛ 刘树华当即让民警送来纸和笔,当着那女子的面,亲手写下一份保证书:‚我保证一定会公平公正地处理那个河粉店老板。‛ 那女子接过刘树华递过来的保证书,仔细看了几遍,方从天台上走了下来。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刘树华虽然不是佛教徒,但为了挽救一条活生生的生命,自己放下派出所长的架子,给一名意欲轻生的女子写份保证书,个人受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2004年9月3日,一个名为‚杜鹃‛的强台风正面吹袭深圳,黑云压城,狂风怒号,暴雨倾盆,树摇花落,水漫街巷。路静人稀,只有被狂风刮落的广告招牌在飞舞。刘树华身披雨衣,手执电筒,领着派出所的民警在辖区内巡察。
当他们淌着水,深一步浅一步地来到岗厦村时,发现在几间即将拆迁的危楼里,竟然还住着60多位居民。危楼在台风的肆虐下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可是,这些刚来深圳不久的内地同胞,尚未领教过台风的威力,还不知道生命危在旦夕,并没有准备撤离的打算。刘树华明白,如不及时将居民们迁出,难免会出现群死群伤。他当机立断,带同干警不顾危险钻进危楼里,挨家挨户地劝居民尽快搬往有关单位为他们开设的临时避难场所。
好不容易才磨破嘴皮,把这60多位居民说服了,刘树华和干警们捋起衣袖,帮他们扛起行李离开险地。
居民们全部撤离后,刘树华还不放心,又再一次钻进危楼里,逐个房间仔细检查,直到确认危楼里不再有人居住,自己才最后一个撤离。当天夜里,这片危楼就在台风肆虐下倒塌了。
为民炼爱心
刘树华在病房里度过了96天,同事战友接踵赶到,为刘树华送来关爱和鼓励;市民百姓闻风而来,为英雄献上了鲜花和锦旗。市公安局长李锋来了,福田区委书记许德森来了,市委书记黄丽满来了,送来了领导的关心和问候。2004年12月30日,公安部***签署命令,授予刘树华‚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的光荣称号。刘树华对自己的英模称号处之淡然,他说,我只不过做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派出所长所应该做的事。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派出所长,如果只吹喇叭不打头阵,谁会服你!假若‚9.26‛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再冲上去。
2005年元旦,刘树华脸上和手臂的绷带还没除下,在医院掉了14斤肉还没补上,出院手续还没来得及办理,就迫不及待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他说自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只有工作才令他感到充实。他并不把自己看作是什么了不起的英雄模范,他只是觉得,派出所长是党的一名基层干部,不仅要在危险时刻冲在前面,即使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应该吃苦耐劳,享受在后。
医生叮嘱刘树华,你的伤口还还没有完全康复,你身上新植的皮肤还嫩,切忌在太阳底下曝晒,可是,刘树华一回到派出所,就把医生的叮嘱抛到九霄云外,经常在烈日下一晒就是一整天。
刘树华上班没几天,就又一次被送到风口浪尖,辖区内的渔农村一个工地发生了一起工伤事故,一个民工不幸死亡。死者家属和一群 老乡大约80多人守住死者的遗体,坚持要老板赔偿35万,如果老板不答应,就休想运走尸体。刘树华带着尚未痊愈的伤患赶到现场,却遭到这群人用石头和砖块的‚欢迎‛,雨点般的石头和砖块当场把两个民警和一个防暴队员砸伤了,刘树华毫不畏惧,迎着石头和砖块带头冲上前去,不厌其烦地跟情绪激动的民众做说服劝解工作,用自己的真诚和无畏制止了骚乱,妥善解决了这一事件。
福田中学一位老师说得好:‚英雄壮举非偶然,平凡之中不平凡‛。刘树华的英雄行为决非一时冲动,他是用自己平时一桩桩的看似平凡的小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炼成一曲新时期最壮丽的人民警察爱民之歌。
第三篇: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记得德国的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这样的话:“教育本质上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入的变革,那就不能成其为教育”。这对教育是多么完美的一种描述啊!如果教育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呈现,那承担教育的人将是怎样的一群人?
一、充满激情
教育原本就是一首诗,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在变换着不同的主题,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教学是一项充满激情的工作,我们的激情,能传递公费学生,激发起学生无限的求知、探索热情。徐志摩先生做教师的时候,每每上课,有时干脆把学生带出室外,到青草坡上杂乱躺坐,听小桥流水,望群莺乱飞,学生在他的激情引领下,随他遨游诗国。这样的教师,这样的课堂实在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写诗是需要有灵感、悟性和冲动的,真正的教师也应具备这样的品格,永远憧憬明天。在心中永远有一股激情,有一种冲动,我们的眼睛喷射着无尽的激情光芒,如果这些东西停止,那么在一个教师身上展现出来的东西,就会变的平常、平庸、平淡。那些教育行为就会变的琐碎、乏味,缺少感染力。
二、充满爱心
爱是教育的本质。因为有爱,常常就可以唤起一个冰封的内心世界。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师成功的基础。我们有很多教师日复一日地在教,但是他从没有在教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没有取得一种爱的热潮。这样的教师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远也不能把握教育的真谛。在教育上,只有用爱心才能赢得爱心,用感动唤起感。
如果我们做教师的人,对教育事业有一份恒久的热爱之心,对学生有一颗仁慈宽厚之心,教师和学生之间所获得的沟通就会在心灵深处最温暖的地方。爱,有时候也许并不需要语言,对犯错误的学生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轻轻的触摸,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其实都源自人性深处的爱,源自人心深处的善意,但是正是这些东西,“最是无声胜有声”,如果有了这些,我们还会因为学生偶尔的过失而声色俱厉地斥责吗?还会有语言过激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吗?还会有冲动地对学生身体的惩罚吗
三、酷爱读书
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这是做名师的最基本的条件,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美德。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教师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就决定了一个教师的成长水平。教师首先应该成为一个读书人,我想做教师职业,是需要永远的有源头的活水的,面对迅速变化的新世界,教师一旦今天停止读书,明天就将停止教学。读书过程本身也就是与世界交往的过程,是一个人从狭隘走向宽广的过程。在阅读中,我们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与理论水平,丰富了自身的积淀。
一个酷爱读书的教师,一定有着很高的精神品位,“腹有诗书气自华”。浑身上下洋溢着浓厚的芳香的书卷气息,像钱梦龙老师、像李镇西老师这样的读书人做了教师,不但他们自己本身,就连学生也会因为教师的丰富博学而自然变得内心温暖、丰富、细腻、鲜活和磊落!
四、善于反省
《学记》中说:“知不足,然后能自返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曾子也曾经说“吾日三省吾身”,善于反思,善于总结,善于提升,才会使教师的工作更具质量。
一个名师,应该是一个不断反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每一天、每一课、和每一个学生的接触,都应该是有心并用心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是倡导反思的,如果教师能够每天写教育日记,认真总结在一天中教育工作的得与失。今天的课因为什么上的很成功?为什么自己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洋溢着激情和感动?为什么今天批评这个学生,学生那么愿意就接受了?为什么今天自己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将本来简单的事情搞的一团糟?把这些东西原封不动的记录下来,记载下那些让我们内心世界有所震动的事件本身,哪怕只是几十个字,几百个字,这都是一个可贵的反省和思考的过程。我愿意通过努力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也愿意周围越来越多这样的教师。
第四篇:钢铁是怎样炼成梗概
当一位英国记者问作者为什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书名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回答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故事梗概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父亲死得早,母亲则在富人家当厨娘,哥哥阿尔·焦姆是个铁路工人,受尽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和压迫人民的痛苦。在被迫退学后,他当过车站食堂的小伙夫,做过发电厂的工人,之后认识了冬妮娅——一个林务官的女儿。低下的社会地位和苦难的生活练就了保尔一副不屈不挠的性格。十月革命爆发后,红色政权遭到了外国势力干涉和本国反动派的联合围攻。乌克兰的政治形势也空前的激烈动荡,保尔通过哥哥认识了朱赫来。朱赫来是个老布尔什维克战士,红军撤退时将他留在了镇上。朱赫来很友好,教保尔学会了英式拳击,还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一次,因为解救朱赫来,保尔自己被关进了监狱。而后愚蠢的敌人却很快把他错放了。出狱后的保尔慌不择路,跳进了冬妮娅家的花园。冬妮娅很喜欢热情、倔强、个性刚强的保尔,保尔也被漂亮、整洁、文雅、不像其他富人家的孩子一样瞧不起工人的冬妮娅所深深吸引。
后来,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参加了红军。成为了著名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中最勇敢的士兵之一,他和他的战友们曾一天向敌人发起十七次冲锋。在战斗之余,他还喜欢读小说,一有空就讲给战友们听。一次激战中,他头部受重伤,被送进了医院;出院后,保尔住进了冬妮娅亲戚的家。因为他的一只眼睛失明了,所以不能再回前线了,但他不忘工作,立刻投入了地方上的各种已所能及的工作。
一次参加工友同志的聚会,保尔因带着穿着漂亮整洁的冬妮娅同去,遭到了工友们的讥讽和嘲笑。保尔意识到冬妮娅和自己不是—个阶级,希望她能和自己站在同一战线上,但却被她回绝了,两个人的感情不得不产生分裂,从此保尔便离开了这个文静的女孩。
为了供应城市木材,保尔参加了铁路建筑。暴雨、泥泞、大雪、冻土,工作条件越来越恶劣,武装土匪的骚扰和疾病、饥饿也都威胁着保尔和同志们。但铁路还是如期修通了,已升为省委委员的朱赫来为他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他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由于成绩突出,保尔被任命为某铁路工厂的团委书记,女政委丽达经常帮助保尔,帮助他提高认识,搞好工作。保尔渐渐爱上了丽达,但又以革命为由放弃了自己第二次萌动的爱情。保尔因伤寒再次回乡住进了医院,而且得了肺炎,肺炎好了,但医生又在他脊柱上发现了一处弹片留下的足以致命的暗伤,于是保尔又回到家乡养病。
第五篇:《钢铁是怎样炼成》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作者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他是一个普通的工人、红军战士、共青团基层干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中有大量情节取材于他自身的经历。他同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样,年幼家贫失学,做过小工,参加红军打过仗,负过伤,后来也是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在身陷绝境的情况下,他不甘心于吃喝、呼吸、等死,于是拿起唯一还能利用的武器——笔,不,说笔也不准确,因为后来他连笔也拿不动了,而是靠口述,请亲友笔录,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保尔被老师神甫赶出学校后,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他与冬妮亚结为朋友。他在装配工朱赫来的引导下,懂得了布尔什维克是为穷人争取解放的革命政党。他他的身体状况每况俞下,右腿变成残废,脊椎骨的暗伤也越来越严重,奇迹般
人生,可以说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要去面对失焰中锻炼出来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和保尔相比,我们在当今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从国际社会来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21世纪发展的制高“”的步伐正在加快,这就使我们中华意志坚强、处事果断、敢于创新的暑假读后感作文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