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泰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一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学科
2017.12.24(本试卷共160分,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一律写到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缘分 B.座落 C.笸箩 D.玉墀 坍圮 苍穹 蜇伏 慰藉
一愁莫展 纵横驰骋 羽扇纶巾 饥肠辘辘
蹑手蹑脚 不速之客 跌宕起伏 发人深省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母亲艰难的命运、___________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2)儿童从小就开始学习古诗词,不仅是在练就“童子功”,更是在培养兴趣它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有益的影响。
(3)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_________,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4)他不听大家的劝阻,________走入钱塘江观潮的禁区。浪头扑面而来,瞬间不见了他的身影。A坚忍 循序渐进 C.坚韧 潜移默化 不以为意 不以为然
径自 径直
B.坚忍 潜移默化 D坚韧 循序渐进
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
径直 径直
3.下列加点文言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盘盘焉(相当于“然”,„„的样子).高低冥迷(迷茫不清)..B.不霁(雨后天晴)何虹 .弃掷逦迤(蜿蜒曲折)..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可谓智力(智谋力量)孤危 ..D.直走咸阳(趋).
盖(用在句首,表原因)失强援,不能独完
.较秦之所得„„其实(实际上)百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严重失衡的困境,浙江省着力开展“医学人才下沉”工程,提升了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率。
B.发展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事业,对于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与合作,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C.目前血液供应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不缺血源,能否真正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是解决“血荒”问题的根本办法。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
舞榭(台上的房屋)歌台
.
当(应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D.屠呦呦获得诺奖,使一向被质疑的中医终于扬眉吐气,也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医药这个宝库,更被业界认为是中医发扬光大的最好时机。
5.下列交际用语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值张老师的令郎结婚之际,我们办公室全体人员集体制作了一段枧频,向他全家表达了诚挚的祝福。B.东进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C.刚刚接到出版社寄来的论著样书,我匆匆打开,看到扉页上印着几位编者的姓名,我的名字也忝列其中。
D.请你留步吧,这件事很重要,我还要继续考虑一下,过段时间再赐教!6.下列几则新闻评论的标题,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反腐不要忘了打“苍蝇”!》
B.《漫天飘过“王宝强”,媒体还能做些什么?》 C.《保护文物,法治的“钢牙”莫要“齲”了!》 D.《惠民资金成“唐僧肉”?》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始得西山宴游记》为“永州八记”的首篇。“记”这种文体主要是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常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B.苏轼为苏洵长子,与其父、其弟均以诗文著称,世称“三苏”。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C.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世称韩昌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里,代表作品《师说》《原道》《进学解》等。
D.欧·亨利,美国著名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巧,诙谐幽默,以表现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语言幽默、结局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含泪的微笑”)而闻名于世,和马克吐温、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阙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了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阴沉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①空中还漂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 ②清晨推窗望去,雨虽停了
③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 ④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 ⑤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的 ⑥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
A.④②①③⑤⑥ B.②④①⑤③⑥ C.④②③①⑥⑤ D.④①②⑤③⑥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唐允隆传 【清】戴名世
唐允隆,字吉人,宣城人也。为人倜傥负气,少为诸生,有文名。吴甘来 建皆前辈达尊,负海内重望,一见允隆,皆器重之。允隆家故饶于赀而好施,屡 散金数千不顾。性刚直,好议论人物,一无所讳忌,以故群小侧目,辄为中伤,往 往危而获免。生平排难解纷、拯人于厄者,不可胜数也。尝以事至姑熟。姑熟有富 人被诬,官吏利其财,将谋系之狱。允隆闻之,拂袖起诣富人,曰:“吾义不忍视若 冤。”富人付..允隆金数百,允隆为营救之,事竞解,悉还其金。富人出金谢允隆,允 隆不受,疾驰去。
岁乙酉,大兵渡江。总兵方国安自芜湖遁入浙江,取道宣城,兵不戢,所在皆 设守与抗。将至允隆里,.里人且欲御之,允隆曰:“若是,祸且不测。”乃具壶觞,杀羊豕,往迎谢过。其部将大喜,令军中曰:“过唐秀才里,敢掠者斩!”于是一军 肃然去。去之他里,他里与抗者皆遭杀掠,里人始曰:“微存斋,吾侪其不免平,” 存斋,允隆别号也。
当是时,盗贼蜂起,丹阳湖尤为盗薮。丹阳湖与允隆里邻,上官下教,居人于 湖滨筑楼守望,工程严.迫,费且不赀,人皆避去,允隆独慨然任之,不费官帑及民,刻日而板筑就。岁丙辰,丹阳湖盗又窃发,.官兵先后至湖滨,居人惊骇,欲散 去。允隆遍历诸营,结其将领,供糗粮无缺,居人卒赖以安堵。
允隆少尝从休宁金声游,明亡,声以少司马起义兵死。允隆仇家告允隆实声党 被逮至安庆,慬而不死。嗣后屡被奸人连染,家遂毁,而气不为衰止。于朋友亲故时以行谊相切责,往往髯张面发赤。久之,人谅.其无他,虽仇家亦多为感化。里中有争讼,必质允隆,片言立断,无不心折去。族人有相仇害,允隆出己囊中金为排解,争遂以息。从兄犯法,破其产,并累允隆,产且尽,赃未尽输。有司知其故,调允隆曰:“吾闻若颇有债未收者,盍列名以闻,为追而代偿之,不亦可乎?”允隆对曰:“生已得祸,而又以祸他.人,所不忍也。”卒自称贷,输之有司,皆叹异焉。年七十有二,卒。先是,允隆预知死日。及期,异香满室,端坐而逝
(选自《戴名世集》,有删节)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拂袖起诣富人
诣:前往,到
.B.兵不戢
戢:检束,约束 .C.费且不赀 .
赀:通“资”,钱财
D.盍列名以闻
盍:何不 .10.下列各项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家遂毀,而气不为衰止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丹阳湖尤为盗薮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官吏利其财
其皆出于此乎 ..D.尝以事至姑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里人始曰:“微存斋,吾侪其不免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费官帑及民钱,刻日而板筑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唐允隆为人方面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6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人怨征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3.(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2)蜂房水涡。(杜牧《阿房宫赋》)(3)管弦呕哑。(杜牧《阿房宫赋》)
(4)人间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想当年:金戈铁马。(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山水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8)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高骚》)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槐花
阿来 突然袭来一股浓烈的花香。
谢拉班在梦醒时突然感到过分的宁静,还闻到了稠重浓烈的花香。是槐花的香气。他关了灯,仰躺在床上。岗亭的顶尖就成了一只幽深的倒悬的杯子,里面斟满往事的气味。
花香又一次袭来。谢拉班掀开楼项口的盖板,下了楼梯。转过身子时,他发现了墙外河边的槐树。树和他就只隔着一条马路一扇铁栅门。目力所及,凡是被灰蒙蒙的灯光映射的地方都有巨大的寂静存在。而那些灯光照射不到的树林里、田野里、村庄里的夜晚似乎充满了声音,野兽走动,禽鸟梦呓,草木生长,夜风吹动……妻子死了,当派出所长的儿子看他孤独,为他办了农转非手续。这个以前远近闻名的猎手成了车场的守夜人。
警车尖利的叫声划破了寂静。
儿子他们又抓住小偷或者什么别的坏人了吗?谢拉班为那个小家伙担心了,虽然他知道小家伙不在城里。他曾听儿子说过:“叫小家伙不要再遇见我,他干的事够他蹲两年监狱。”躺在床上,闭上眼晴,那小家伙向他走来。那眉眼,那暴突的门牙都给人一种稚气的感觉。小家伙稚气未脱却故作老成,用一种突然有了钱,见了一点世界的大大咧咧的口气跟他说话:“嗨,老头……”谢拉班却偏偏对这么个不懂礼貌的小家伙怀着父亲般的慈爱。他用哄孩子一样的声音说:“把车停好,停好。”停好车了,他又叮嘱他收好东西,关上车窗,上锁。每次都是等小家伙走远了,谢拉班才突然意识到:天哪,家乡话!老头已经很久不说家乡话了。除了家乡话,他只能讲几句和守车有关的不连贯的汉语。所以几乎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他刚进城时不住在这里,跟儿子和媳妇住在一起。儿媳妇是汉语,戴着眼镜,说话轻声细语。谢拉班尤其喜欢她那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媳妇给了他一间专门的房子。床低矮柔软。墙上挂着他舍不得卖掉的火枪,一对鹿角、几颗野猪獠牙和几片野鸡翎子。會下有一张劓椅,上面铺着熊皮。媳妇经常让同事和上司来参观,这个老猎手的房间引起了他们的赞叹。谢拉班终于渐渐明白,那赞叹不是冲他来的,而是冲着媳妇,赞叹她对一个形貌古怪的藏族公公的孝敬而发的。最终的结果是她成了妇联的领导。那天家里摆了酒,还有好多的菜。吃完,媳妇用牙签拨弄牙缝,拨断了几根签子也没弄出点什么。她大张开嘴唇,这时,全部上牙就掉了下来。蟪妇可爱的牙齿是假的!谢拉班对儿子说:“我受不了了。
“为什么?”“你老婆是假的,牙齿。是你打掉的吗?”儿子摇头。蟪妇问丈夫:“你们说什么,你们用汉话谈吧。”“父亲不会。”“慢慢学嘛。”说完,她就端起那个装假牙的杯子进了另一间房子。谢拉班突然高声说;“我要回家I!”于是他就成为车场的守夜人了。
刚守夜的时候还没有这个专门的停车场,原先的车都停在一个僻静的十字街口。守夜人住在一幢六层楼房下平时不用的安全门洞里,门洞很小,刚好能放下一架床一只火炉和他宽大的身子。后来,他把儿子为他架的床拆了,在地上铺上那张熊皮,听着火炉里的噼啪声和那好闻的松脂香气,在熊皮上安然入眠。
小家伙每次都给他捎来东西:一捆引火的干树枝,点燃后熏除蚊虫和秽气的新鲜柏枝,糖果,甘蔗,鼻烟,甚至还带来过一摞连环画和一把玩具手枪。然后就和他告别,上街吃饭,打下点小注的台球。有一次,小家伙从车上抱出来大把洁白芬芳的槐花,他把槐花扔在熊皮上,小屋里立即充满了槐花的香气。他又从车上取下一小袋麦面,说:“做个馍馍吧,家乡的槐花馍馍吧。”谢拉班生火,烧水,和面,在面粉中掺进细碎的槐花瓣子。馍馍熟了。馍馍上纹路开阔,眉开眼笑,香气四溢。小屋里缭绕着甘甜的槐花香气。
现在。在这个槐花初放、香气浓郁的夜半,谢拉班躺在床上,他好像又看到说家乡话的小家伙从车上下来时事仿那些最老成的司机的姿态,听见他喊:“老头,嗨!”
組成这个城市的建筑正从模糊的、似梦非梦的灯光下解脱出来,谢拉班就从床上起来。那天他花了很长时间把一些废钢条绑成了一架梯子,把梯子子扛到槐树下,采摘了许多芬芳洁白的槐花。
(选自《阿坝阿来》,有改动)
15.谢拉班为什么“偏偏对这么一个不懂礼貌的小家伙怀着父亲般的慈爱”?(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4分)
(1)岗亭的顶尖就成了一只幽深的倒悬的杯子,里面斟满往事的气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馍馍上紋路开阔,眉开眼笑,香气四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小说中有关槐花花香的描写是怎样推动情节发展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品中插叙占了大量篇幅,这样的写法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样的效果?试作探究。(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0题
传统中国社会不乏契约精神
①当代中国普遍存在的不尊重契约现象,导致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人缺乏契约精 神,甚至有人从文化的角度,提出中国历来就没有契约传统。中国人真的没有契约 精神?中国真的没有契约传统吗?
②契约精神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在狭义上,主要是私人契约精神,包 含契约自由、契约平等、契约信守及契约救济的精神,这是支撑现代市场经济的重 要价值基础。韦伯在讨论宗教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实质理性”概念,是法律的理想 类型,它与黄宗智构建的强调统治者的意志在法律制度中起作用的“实体理性”概 念,是两个比较切近的概念。很显然,这二者都不是适合解释中国传统契约实践的 理论类型。而李泽厚提出了中国人侧重实用而相对地忽略形式理性与逻辑抽象的思 维特性的“实践理性”概念,将这一概念结合一些较为常见的历史材料,似乎可以 对中国传统契约实践作出一种可行的并且有说服力的解释。
③仅就契约文书本身而言,指责中国人缺乏契约精神就是值得怀疑的。西周时 期,中国就出现了刻在铜鼎上的买卖契约。到了秦汉,人们有关交易的契约被记载 到竹简上,且数量颇为可观,魏晋以来,大量的纸质契约文书已经出现,一直延至 明清,仅留存至今的就数以千万计我们当然不能说存在契约文书就有“契约精神”,但数量庞大的契约文书无疑是我们观察中国契约传统的一个窗口。
④一些研究者通过对中国历代契约文本的考察,发现民间契约的有效运作,是 由于“契约的自己执行的性质”,尽管这种“自己执行”远非完美,但由于传统契 约中这种复杂制度的存在,个人间交易的顺利完成,更多的是依靠契约形式的发展 以及契约中重要的实体性规范,这些规范直接构成了保障契约自己实施和自己履行的机制。仔细审视历代契约文书,其中确实透露出不少有关订约、履约规范的信息。
⑤在中国古代,国家法制及司法亦对诚信履约极端重枧,在涉及契约的法律裁 判中,背信、违契等行为也是历代司法制裁的对象。早在唐代的律令制度中,就包 含有保障契约履行的法律条文。《唐律疏议》明确规定:“诸负债违契不偿,一匹 以上,违二十日笞二十,二十日加一等,罪止杖六十;三十匹,加二等:百匹,又 加三等。各令备偿。”很显然,对契约的毁弃,在传统司法中已是律令所禁止的“罪”。
⑥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儒家历来倡导诚实有信的正面价值,要求人言为信,故 “画指为信”“立据为信”等是历代契约书写的惯用语:佛教、道教等又以“违契 遭报”等观念,从反面督促契约的诚信履行。这些基于道德伦理的礼俗文化观,虽 然未必符合现代的科学精神,但确实从某个角度塑造了中国人特有的契约精神,维 系着民间契约的实际运行
⑦今天部分国人存在不尊重契约的现象,绝不能简单地归罪于传统中国人缺乏 约精神。在中国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旧的价值观几乎完全被废弃,新的价值 观难以匆逮建立,又逢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一部分人唯利是图,道德、礼俗全置之 脑后。当然,司法公正和权威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又从反面潲解了人们在契约中 诚实有信的积极性。当前,我们应重建中国人的契约精神,而不是武断地指责中国 传统社会缺乏契约精神。
19.概括作者认为“传统中国社会不乏契约精神”的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联系全文探讨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写作(70分)
21.根据一下材料,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成长,是生命存在的必然,是自我价值的探求。成长,交织着欢笑与泪水,交替着困惑与清醒。成长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永无终点。
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一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D【解析】A愁—筹B座一一坐C蜇一蛰
2.B【解析】坚忍:(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坚韧:坚固有韧性。循序渐进,就是按一定的顺序、步骤逐渐进步。潜移默化:潜:暗中的,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变化。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不以为然:不
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径直:指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弯、不间断;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3.C【解析】A当:同“倘”,如果B逦迤:连续不断D其实那实际上(它的数量实际上)
4.B【解析】(A搭配不当,将“困境”改成“问题”C去掉“能否”,一面对两面D中途易辙在“更被”前面加“这一时期”)
5.C【解析】(A.“令郎”用来对对方的尊敬,不能用于第三方;B.“垂询”敬词,不能用于自身;D.“赐教”为敬词。)
6.B【解析】(B是借代,其它是比喻)7D【解析】马克吐温改为契诃夫
8.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答题时要善于根据所给句子的语体特点来组合句子。此题所给的写景的描述性文字,既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写景上又有空间的层次感,依照先时间顺序,再空间顺序及句间关系就可选出答案C)9C【解析】(赀:估量;计算)10.A【解析】(都表转折
11.(1)乡里人才说:“如果没有唐存斋,我们这些人将不能幸免啊。”(“始”“微”“吾侪”各1分)
(2)不花费官府以及乡民的钱财,在限定日期内完成建筑工程。(“官帑”“刻日”“就”各1分)(3)如果凭借偌大的国家,自取下策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以”定语后置“故事”“是”各1分)
12.刚直豪爽(出言无忌);重义轻财(乐善好施、急人之困);宅心仁厚(推己及人);好抱不平(一点1分)【参考译文】
唐允隆字吉人,是宜城人。为人豪爽洒脱,凭恃意气(不肯屈居人下)。年轻时就考取秀才,有善于写文章的名声。吴甘来、周宗建都是众所共尊的文坛前辈,在国内享有崇高的声望,初次见到唐允隆,都器重他。唐允隆家本来就在钱财方面富裕,因而(唐允隆)喜好施舍,多次散发数千金而不顾惜。生性刚强正直,喜好评论他人的是非好坏,完全没有隐讳避忌的(人或事),因此一众小人(对他)极其愤恨,每每诬蔑伤害他。常常到了十分危险的时候,才得以幸免。有生以来,为人排除危难、将人从灾难困苦中拯救出来的事迹,多得数不过来。曾经因为有事到姑熟。姑熟有个富人被人诬告,当地官吏贪图他的钱财,将要图谋将他关押进牢狱。唐允隆听说此事,把衣袖一甩,起身去见富人,说道:“我坚持正义不忍心看到你受冤枉。”富人付给唐允隆数百金,唐允隆就设法营救他,此事最终得以解决,(唐允隆)全数奉还富人的数百金。富人又拿出重金酬谢唐允隆,唐允隆不接受,(骑马)迅速奔驰地离开。乙酉年,(满清)大军渡过长江。(明朝)总兵方国安(率军)从芜湖(地区)退逃进入浙江(地区),选取途经宜城(撒兵),军队不检束,(宣城)处处都布防,跟官军对抗。(官军)将要到达唐允隆的乡里,乡里的人将要想蓍抵御他们,唐允隆说道:“如果这样,将要面临不可知的灾祸。”于是准备好美酒,宰杀猪羊,前往迎接官军,(向他们)表示歉意。统率官军的将领非常高兴,在军中下令道:“途经唐秀才的乡里,胆敢劫掠的人,处以极刑!”因此,整个军队秩序良好地离开。离开后,到达其他的乡里,跟(官军)对抗的其他乡里都遭受屠杀劫掠,乡里人这才说道:“如果没有唐存斋,我们这些人将不能幸免啊。”存斋是唐允隆的别号。
在这个时候,强盗成群地起来,丹阳湖尤其成为强盗聚集的地方。丹阳湖跟唐允隆的乡里相邻,上级官员命令地方,让当地人移居到丹阳湖边,修筑碉楼防守暸,工程紧急,并且费用不可计数,乡人都回避闪躲,唐允隆独自慷慨地承担工程不花费官府以及乡民的钱财,在限定日期内完成建筑工程。丙辰年,丹阳湖的强盗又暗中发动,官军前前后后来到湖边,居民们惊慌害怕,想要四散逃走。唐允隆走访遍各个军营,结交他们的将领,供给干粮没有短缺,居民们最终依靠唐允隆得以安然无事。
唐允隆年轻时曾经与休宁县的金声交往,明朝灭亡后,金声凭着少司马的官职发起义军而死。唐允隆的仇家告发唐允隆其实是金声一党,被逮捕到安庆,最终仅仅没死。此后,屡屡被奸恶的人牵连,家于是被毁,然而豪气不因此而表减止息。对于朋友亲戚故旧,经常用道义来严词斥责,常常须髯张开,脸色发红。时间一长大家都谅解他没有别念,虽然是仇家,也大多被感化。乡里中有人起争执,一定要在唐允隆那儿评断,(唐允隆)三言两语,立即给出判决,无人不佩服地离去。同族中有人因仇恨而相互伤害,唐允隆拿出自己囊中的钱财替他们排解,争执就因此平息。(唐允隆的)堂兄触犯法律,耗尽自家家产,并且连累到唐允隆,(唐允隆的)家产将要用尽,赃款还未能退赔完。官府知道此事的原委,对唐允隆说道:“我们听说你有大量没有收回的欠债,为什么不罗列他们的姓名来上报给官府,官府替你追回欠债来抵偿剩余的赃款,不也是可以的吗?”唐允隆回答道:“我已经(跟着)遭殃,却又用它来祸害他人,这是我不忍心这样做。”最终自己(向人)借贷,上缴给官府,大家都惊叹不已。在七十二岁那年,就去世了。在此以前,唐允隆预先知道去世的日子。等到(去世的)那天,异常的香气充满房间,(唐允隆)安坐着去世。
13.(1)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成边生活。(1点1分)
(2)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1点1分)14.(1)奈何取之尽锱铢
(4)一尊还酹江月
(2)矗不知乎几千万落(5)气吞万里如虎(8)长太息以掩涕兮
(3)多于市人之言语(6)佛狸祠下
(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5.①谢拉班不适应城市生活;②与儿子一家有隔阈;③小家伙说家乡话,能沟通④经常给他捎来喜欢的东西。(4分。每点1分)
16.(1)用比喻兼拟物(比拟)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谢拉班仰视所见的情形和对往事回忆的情感。(2分。每点1分)
(2)用拟人手法(或细节描写),渲染了谢拉班和小家伙相处时快乐的气氛。(2分。每点1分)17.①引起谢拉班下楼寻找槐树,勾起对往事的回忆;②回想做槐花馍馍的情形,引发谢拉班在这个槐花香气浓郁的夜半更加想念小家伙;③引出了结尾早起摘槐花的情节。(6分。每点2分)
18.①补充情节,使读者弄清谢拉班由家乡来儿子家,又成为车场守夜人的来龙去脉;②对故乡生活与小家伙的交往的回忆等,不断丰富了主人公谢拉班的形象:他曾是有名的猎手,现在是孤独的守车人;③插叙与小家伙的交往、在儿子家的往事等,使小说的主旨越来越深刻,表现了城市与乡村生活的矛盾、不同民族文化的矛盾对老人心灵的深刻影响④现在和过去的不断穿插形成小说时空交错的艺术特点。
(6分。每点2分,效果和分析各1分,任答三点即可)
19.①契约在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契约一直有效运作);②国家法制及司法极为重视契约的履行;③礼俗文化对契约的履行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6分。每点2分)
20.①反驳部分学者“中国传统社会缺乏契约精神”的观点;②呼唤契约精神的回归;③对国家法制和司法提出建议;④指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第二篇:江苏省泰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物理试题
一、单选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B.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C.单位m、kg、s是一组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D.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例如加速度aF就是采用比值法定义 m2.泰州首条高架-东环高架已于2015年12月份通车,全长6.49km,在高架的某些时段树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图甲是路线指示标志,图乙为限速标志,告示牌上各数字的意思是
A.甲是指位移,乙是平均速度 B.甲是指路程,乙是瞬时速度 C.甲是指位移,乙是瞬时速度 D.甲是指路程,乙是平均速度
3.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4.如图都是以时间为横轴的图像,一个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则关于此物体的x-t,v-t图像说法正确的是
A.v-t图象可能是乙图 B.v-t图象可能是丙图 C.x-t图象可能是甲图 D.x-t图象可能是丁图
5.如图所示,AO、BO、CO是完全相同的绳子,并将钢梁水平吊起,若钢梁足够重时,绳子AO先断,则
A.θ=120° B.θ>120° C.θ<120°
D.不论θ为何值,AO总是先断
6.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xoy,该平面内有AM、BM、CM三条光滑固定轨道,其中A、C两点处于同一个圆上,C是圆上任意一点,A、M分别为此圆与x、y轴的切点.B点在y轴上且∠BMO=60°,O′为圆心.现将a、b、c三个小球分别从A、B、C点同时由静止释放,它们将沿轨道运动到M点,如所用时间分别为tA、tB、tC,则tA、tB、tC大小关系是()
A.tAtCtB B.tAtCtB C.tAtCtB
D.由于C点的位置不确定,无法比较时间大小关系
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不少于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答得0分 7.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可能受到恒力作用
8.如图所示,蹦床运动员从最高点由静止下落,到接触床面,直至下降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则
A.从最高点到接触床面前,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 B.从最高点到接触床面前,运动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C.当刚接触蹦床时,运动员的速度最大
D.从接触床面到下降到最低点的过程中,运动员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9.甲、乙两车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甲车图像为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乙车图像为顶点在A点的抛物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时间段内甲、乙之间的距离一直增大 B.0~t1t时间段内,甲、乙之间的距离一直增大,1~t1时间段内,甲、乙之间的距离一直减小 22C.0~t2时间段内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平均速度 D.0~t2时间段内,乙的路程大于甲的路程
10.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光滑斜面底端a点上滑,最高可滑至b点,后又滑回至a点,c是ab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从a上滑至b所用时间为t,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物块从c运动到b所用时间等于从b运动到c的时间 B.物块上滑过程的加速度与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等大反向 C.物块下滑时从b运动至c时间为
2t 2D.物块上滑通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等于整个上滑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2的木块在质量为m1的长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而向右滑动,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长木板件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是μm2g 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为μ1(m2+m1)g C.当F>μ1(m2+m1)g时,长木板便会开始运动 D.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长木板都不可能运动
三、简答题:
12.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甲中与B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N.
(2)图乙中一定沿着OA方向的力是_______(选填“F”或“F′”)(3)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筋都应与木板平行
C.两次拉伸橡皮条,只要使橡皮条伸长到相同长度即可
D.拉橡皮筋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适当远些. 13.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 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砝码及砝码盘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条件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C.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越大越好
(2)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分别为3.09cm、3.43cm、3.77cm、4.10cm、4.44cm、4.77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_____(选填“①”或“②”):小车及车中的砝码总质量m=_____kg.
四、计算论述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飞机着陆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10s内前进了450m,此时速度减为着陆时速度的一半,试求:(1)飞机着陆时的速度;
(2)飞机着陆后30s距着陆点多远。
15.一个人用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的斜向下的推力F推一个质量为20kg的木箱,箱子恰能在水平面上以4m/s的速度匀速前进,如图(a)所示,箱子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0,g10m/s2,sin370.6,cos370.8.
(1)试求出推力F的大小;
(2)若在此后某一时刻该人不改变力F的大小,只把力F的方向瞬间变为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如图(b)所示,则此后经过2s箱子运动多远距离?
16.如图所示为货场使用的传送带的模型,传送带倾斜放置,与水平面夹角为θ=37°,传送带AB足够长,传送皮带轮以大小为v=2m/s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转动,一包货物以v0=12m/s的初速度从A端滑上倾斜传送带,若货物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且可将货物视为质点,g10m/s2,sin370.6,cos370.8.
(1)求货物刚滑上传送带时加速度为多大?
(2)经过多长时间货物的速度和传送带的速度相同?这时货物相对于地面运动了多远?
(3)从货物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货物再次滑回A端共用了多少时间?(g=10m/s2,已知sin37°=0.6,cos37°=0.8)
参考答案
1C
2B 3C 4A 5C 6B 7AD 8AB 9CD 10AC 11AD
12、(1)3.70(2)F'(3)BD
13、(1)BC(2)0.34(3)①;0.5
14、(1)设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为v0,减速10s速内,由平均速度得滑行距离:s解得:v060m/s,(2)飞机着陆后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飞机停止运动所用时间为:t0v00.5v0t,20.5v0v03m/s2,tv020s,av所以,着陆后30s与着陆点的距离为:s00t0600m,215、(1)因为木箱做匀速运动,所以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受力平衡,则由平衡条件得
水平方向:f1Fcos,竖直方向:N1Fsinmg 又由摩擦力公式f1N1,联立以上三式得 F200N
(2)当F改变方向后,木箱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初速度为v04m/s,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cosf2ma
竖直方向处于平衡:N2Fsinmg
摩擦力公式:f2FN
2以上三式联立可得:a6m/s
由xv0t2121at(42622)m20m 2216、(1)设货物刚滑上传送带时加速度为a1,货物受力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沿传送带方向:mgsinFfma1,垂直传送带方向:mgcosFN,又FfFN 由以上三式得:a1gsincos10(0.60.50.8)10m/s2,方向沿传送带向下.
(2)货物速度从v0减至传送带速度v所用时间设为t1,位移设为x1,则有:t1vv0vv1s,x10t17m
a12(3)当货物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由于mgsinmgcos,此后货物所受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设货物加速度大小为a2,则有mgsinmgcosma2,得:a2gsincos2m/s2,方向沿传送带向下. 设货物再经时间t2,速度减为零,则t2沿传送带向上滑的位移x20v1s a2v0t21m 2则货物上滑的总距离为xx1x28m.
货物到达最高点后将沿传送带匀加速下滑,下滑加速度等于a2.设下滑时间为t3,则x12a2t3,代入,解得t322s. 2所以货物从A端滑上传送带到再次滑回A端的总时间为tt1t2t3222s.
第三篇:江苏省泰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高二年级第二学期
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总分16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总共24分,每小题3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梭罗去瓦尔登湖独自一人在那儿,地生活着他像修剪门前的杂草灌木一样,决然删除日常的,因为他认为,我们的生活几乎已被文明的浮华与琐屑 殆尽,他以一种近乎英雄主义的孤身试验,证明人的生存所需其实很少,并企图阻拦文明人迅速滑向奢侈的。
A.安之若素 细枝末节 消费 陷阱 B.从容不迫 繁文缛节 消耗 C.安之若素 繁文缛节 消费 D.从容不迫 细枝末节 消耗
陷阱 深渊 深渊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我是职场新人,很多规矩都不懂,不当之处请大家见谅。B.年前回乡,给您捎带了一点土仪,不成敬意,还望笑纳。C.此行承蒙雅爱,全程叨陪,设宴款待,盛情厚意,不胜感激。D.欣闻兄台喜得麟儿。衷心祝愿贵公子健康聪明,茁壮成长。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们停止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①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 ②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
③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 ④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 ⑤远山凹处,红日正沉,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 A.①④②⑤③ B.①⑤②③④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③④⑤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美英法4月14日对叙利亚发动空袭绕开安理会采取的单边军事行动明显有悖《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违反国际法原则和基本准则,也将给叙利亚问题的解决增添新的复杂因素。
B.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变“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打造民生科技。
C.微电影,从关爱孤儿、帮扶贫弱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多个方面已广泛发挥作用,艺术的力量已日益增强。
D.4月22日夜,在朝鲜黄海北道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已导致36名中国游客、朝方工作人员遇难和受重伤,目前情况极其严重。
5.下列诗词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是(3分)()
A.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B.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C.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我漫步在成都城外,将自己融入到鸟语花香、一片明媚的春色里,心旷神怡,久久不想离去。
B.“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春天悄悄来临,独立小桥,看十五明月悬空,河畔青草,堤上嫩柳,随着暖风拂袖,心中顿生丝丝惬意。
C.“春水碧于天,花船听雨眠。”在每个人的想象中,江南都是抒情的、惬意的、秀丽婉约的。有太多的游子因为无法拒绝这一份诗意而终老江南。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几场秋雨过后,泰州迎来了真正的秋天,无数离枝黄叶纷纷扬扬,空气中弥漫着萧瑟的寒意。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3分)()
A.韶光:美好的时光。青芜:青碧的丛草。B.菡萏:桃花的别名。不耐:忍受不了。C.巧笑:巧妙的微笑。游冶:游乐。D.百啭:形容鸟声悦耳多变。等闲:闲着无事。8.阅读下边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传统如陷阱,陷入便不能自拔。B.只有走出传统,才能推陈出新。C.面对传统,应当学会自我救赎。D.泥古不化,易被传统捆住手脚。
二、文言文闻读(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梅长公传 钱谦益
公讳之焕,字长公,黄之麻城人。其先,宋宛陵先生后也。公十岁丧父,从其母刘,居东山之沈庄,日课书盈寸。倜傥雄俊,异于凡儿。年十四,为诸生。台使者按部阅武,骑马横绝教场,使者怒,命与材官角射,执弓腰矢,射九发连九中,中辄一军大呼以笑。长揖上马径去,使者不怿而罢。
万历癸卯,与应山人杨涟同举于乡,以功名节义相期许,盱衡扺掌,视举世无如也。甲辰举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高阳孙少师以史官同馆,性严重,不可一世士,独推重公。公在馆中,语则矫尾厉角,坐则掀髯摇扇,视馆阁诸公低头缓步,恒目笑不自禁也。
公扼腕时政,慨然欲有所建置。疏屡上,不见省。部党角立,如敌国不相下。一无所附离,每有封驳,恒两非之。其大指务在破私交,绌党论,矫时救弊,爱惜人才而已。
居六岁,出为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惠州。惠狱多冤结,拷一连十,累岁不得决。闭门周视案牍,期旦日会堂下,据案呼囚,明举其刑书云何,据几决遣,狱成于手中,奄忽如神。
宦家子依倚父势,恣为奸利,禽治之不可得。使人晓谕其父:“若欲其子出而生乎,抑匿而死乎?”其父大寤,听其子就理命。冤民如墙而立,占人田园若干,攫金钱若干,以次质对,尽反其侵掠,则缚狠子痛箠之曰:“用以谢乡人,并以谢而父也。”卒自刮磨为善士。
海寇袁八老掠潮杀守吏,潮非公所部,自请往剿。严兵扼海道,绝馈运,断樵汲,散免死牌数千,首服者接踵。八老窘迫,乘潮夜遁,乞降于闽。公督学山东,八老率舟师援辽,谒公于登。公语之曰:“海上之役,不得望见颜行,今何以在此?”八老泥首谢曰:“畏公天威,是以走闽,今日敢不为公死乎?”公文人不便武事,其为剧寇畏服如此。
其视学,阔略教条,谢绝请寄,考课之暇,进诸生而教诫之。贤者降阶执手,重以慰藉;不类者嚼齿唾骂,申以夏楚。诸生始而骇,中而服,久而歌思颂慕,咸以为师保父母也。
[注]夏jiǎ楚,古代学校体罚越礼犯规者的两种用具。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者不怿而罢 怿:喜悦 .B.一无所附离 附离:违背 ..C.并以谢而父也 谢:谢罪 .D.重以慰藉 重:加上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倜傥雄俊,异于凡儿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冤民如墙而立 去今之墓而葬焉 ..C.不类者嚼齿唾骂,申以夏楚 又重之以修能 ..D.今日敢不为公死乎 不足为外人道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长公年幼丧父,随母家居。他文武兼修,每天坚持研习的书有寸把厚,与教场的材官比赛射箭,他九发连中。
B.梅长公应举时,与杨涟志同道合,经常以功名节义互勉。后来在翰林院供职时,眼界极高的孙少师却惟独推重他。
C.梅长公任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惠州时,将数年不决的案件很快判定,又促使久抓不获的官宦子弟自首,接受惩罚。
D.梅长公潮州平乱时,一方面断绝了海寇的粮道,一方面给前来自首者发放免死牌,结果袁八老不战而溃,俯首谢罪。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公扼腕时政,慨然欲有所建置。(3分)(2)若欲其子出而生乎,抑匿而死乎?(4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共10分)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B.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香时分。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D.“坏壁莟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杜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2),西风愁起绿波间。
(3),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4)池上碧苔三四点。(5)。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6)是处红衰翠减。(7),明月夜,短松冈。(8)可堪孤馆闭春寒。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
惜笛人语
钟晓阳
教我笛子的老师姓叶,男的,碰见他真是我的运气。
第一次上课,叶老师进来,拿什么敲我肩头一记,示意我跟他去。那一敲,定下了师生名分。那次我在笛子的尾端吊了一只玉佛,叶老师说:“很多人以为这两个穿绳孔是用来穿系饰物的,其实它们也有实际的用途。”虽然他没有说明系饰物是错的,我觉得极不好意思,第二次去就把小玉佛解下来了。
坐在对面,听他讲笛子的种种,觉得一举手一投足都显出他为人的恬淡祥和。有魄力有冲劲的年轻人是待开的朝花,时辰到了不是开的,是爆的,一蓬蓬色彩浓浓的要染没周遭,急迫地要拥抱一切。像叶老师,是让岁月冲淡了的,根柢深厚,完全禁得起平淡的日子,不与众物争持。
我不是学笛子的天才。初学阶段,用气不得其法,胀得脸红脖子粗的,画成漫画是七窍喷烟。过了这一关,学吹高音。风门不得掌握,两唇磨擦,“噗兹”一声,擦出口水花。那一刻我难堪到极点,叶老师只是轻蹙眉尖,对着你不甚可救的样子笑一笑。不过,无论如何那小小隔音室里的笛声到底日益清顺了。反过来吹从前的曲谱,居然得心应手,也有余裕多用点感情,真是万分高兴。
又一次,上完了课,两人出来站在街上讲话。离了那隔音室,我竟觉生疏。几回早到了,在室外稍候,上一个学生出来,和他道声再会,他也应了。我这才发觉我从来没跟他说再见,他也就不讲。
在室内吹笛子,使人有英才错用之感。笛音撞墙碰壁,摔摔跌跌。如果它们是活的,一定都变得焦头烂额。阳台上就不同,放生一般把笛音放出去,开朗广阔尽显出来了。晚间对面是熠熠灯火,市声沉淀而笛韵嘹亮,仿佛天籁,凡心一动落在红尘,从此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有风更好,笛声自身是风,飘到很远的地方,让人听了梦魂一惊,忽起辽远之思。日间也有日间的情调,望出去尽是密密匝匝的公寓洋房。马路上轿车一辆接一辆,遮阳伞像鲜艳夺目的花蘑菇,上坡的上坡,下坡的下坡。卖豆腐花的戴顶草帽腆着胖肚子一路吆喝上来。这时吹吹笛子,有一种人生在世的踏实感。不过,笛子最好还是要在山头或草原上吹,最能领略它的春光明媚,春意剔透。
一曲“牧童短篇”,我最喜欢。叶老师以二胡替我伴奏。想想还是该由牧童来吹,牛背 上一挫一荡,那样的悠闲。日出而出,日入而入,鸡鸣桑树颠,落霞赶炊烟。好像岁月也在 那儿踱来踱去,老也不走。我是城市人,城市的悠闲是偶尔跳出来的休止符。总设法要把它消磨得值得回味,于是连那消磨的心情也是焦急的。我在这里吹,老师在一旁拉,光阴就匆匆地去了。
叶老师会演奏的管弦乐器至少有四种:笛子、扬琴、古筝、二胡。
箫笛比其它乐器与演奏者有更切身的关系,因为用的是气。声由气出,音由声出;不止精神,连整个身体都要投入。笛子音色清亮圆润,悠扬处绝伦无匹。凄伤之曲落到笛管中也带几分高扬,公然说与天下人知晓。箫则是万般情绪诉与自己听,一扇户牖,几家民房,都可以是箫声徘徊地。箫身长而孔疏,男子吹比较好,但必须有个深沉壮阔的背景。
扬琴也是男子的。每逢叶老师替我用扬琴伴奏,琤琤琮琮,纷纷繁繁,铿锵中轻盈可喜。许多东西要交代,但交代得有条不紊。古筝是女子的,人要素静,且要低眉垂睫,一派清简。一种凄婉处,万物皆沉静下来。二胡无论如何是男子的。箫笛是情绪多于故事,二胡则是说不尽的故事,拉来拉去拉不完。想象中拉二胡的该是个长方形脸,瘦,穷──至少不能太富裕,穿一袭浅灰夹袍,在露冷的小天井里、老榕树下,满地青白的月光像碾碎的玉。夜阑人静了,想起往事,真是唉唉唉三声唏嘘。
百般乐器,无论吹弹敲拨,皆不可有表演之心。此心一生,魔障即生,就算多精通也是不成大器的。惜笛人说惜笛话,有此两句:“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阵冰凉。”
15.简要概括文中叶老师的形象特点。(4分)16.赏析文章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7.倒数第二段关于扬琴等乐器的叙写有何作用?(4分)
18.结合全文,探究文末“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阵冰凉”的丰富意蕴。(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
文学新人的“被阅读”
徐则臣
①打开一本书,如果你不能在60天内看完,那么对不起,你必须跟这本书说再见。阿根廷独立出版人埃特纳日前发明了这种不等人的书,这是一本拉美文学新人的作品集,用某种新型墨水印制而成,一旦接触到空气和阳光,字迹就开始逐渐变淡,两个月后会还原成白纸。
②埃特纳策划这本书的初衷不在于发动一场出版和阅读革命,他只想让这本书里汇集的拉丁美洲的文学新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大家关注,短到在他们被遗忘之前,能让执文学权杖者和别的出版人看见他们,让他们在接下来的第二本书里延续微弱的文学生命鉴于文学新人的出头之难,处女作中潜藏的文学生命的确太过微弱:它的印数不会多,市场不会大,关注的人极为有限,时刻面临被无数新的出版物覆盖和再也露不出水面的可能。如果他们的第一本书不能在短期内被关注,就很难有机会出版第二本,文学之路可能就此画了句号。
③所以,这本不等人的书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文学新人不被阅读的焦虑,不是书不等人,而是文学新人等不了人。作家在起步之初有时候就这么脆弱,他可以沉默着写,但他扛不住写作之外的世界对他报以更大的沉默。如果他的第一拳就打到棉花甚至空气上,他通常怀疑的不是棉花和空气,而是自己的手。一定有人说,文学是长跑,成大事者,必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换句话说,要耐得住不被阅读的沉默。可是,不在乎是否被阅读的大师确有人在,无视读者的文学新人还很少见。大师们不管怎么不在乎,读者也会蜂拥而至,若新人不在乎,那可能就真的门可罗雀了。
④第一本书传播的重要性如果直接移植到中国,也许会遭受异议:中国有数目惊人的文学期刊,只要写得足够好,总有地方发表,只要在众多期刊里周游列国,保持足够高的出镜率,总可以从新人成长为名家,大可不必在第一本书的树上吊死。但现在,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是,随着体制改革的推进,传统的专业作家与业余作家格局业已解体,大众文化的兴起使得文学越来越边缘化,文学期刊日渐式微,读者量小,关注度低,它对作家的培养功能和选拔功能都在受到质疑。与此同时,新媒体的介入,市场运作的成熟,使得不管是文学大家还是文学新人,都不能无视更广阔更有生机的出版市场的存在了。写作可以更方便更直接地进入市场,而不再必然需要文学期刊这一传统媒介。
⑤“不等人”的书用心之良苦,暗含的是被阅读与作家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虽然靠逐渐消失来要挟别人读,更多的像是行为艺术或者促销噱头,并不足取。作家的可持续发展的确需要一个良好的接受环境,需要有更多的阅读回应,有效性的阅读甚至可以反作用于创作的再生产,但归根结底,可持续的动力还是来自内心,来自作家自身对于文学的坚持甚至信仰。这是自己内心竖起的标杆,并不必须仰赖外部世界的耐心。
⑥在这个意义上,60天即消失的书不是一个写作者的志向所在。文学新人需要被阅读,但也要追问,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作品、什么样的艺术创造给人阅读?你所期待的是抢在消失前的一次性、即时性阅读还是更长久的、可持续性的阅读?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当然希望更多的人看见我的文字,但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写出值得别人一读再读的文字,哪怕要等得更久。每一次打开,所有的文字都在,整整齐齐地排列在那里,沉实,坚定,它们给我的信心和内心的安妥,胜过最终化为空无的著作等身,以及所有的荣誉。20.第③段提到“‘不等人的书’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文学新人‘不被阅读’的焦虑”,这种“焦虑”,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21.联系全文,谈谈作家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6分)
七、作文(7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通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案 1.【答案】B【解析】“安之若素”侧重“反常或不顺利”状况下的生活状态;“从容不迫”所指的状态比较多。细枝末节强调细小而无关紧要;繁文缛节侧重繁琐不必要的。
2.【答案】C【解析】从“承蒙雅爱”、“不胜感激”可看出,此句交际用语是感谢他人的招待而用的,但“叨陪”一词是指荣幸地陪侍,是谦辞。在此不合语境。可用“全程陪同”方符合语境,与全句表达的对他人的感谢之意相符。
3.【答案】B【解析】由“水已成冰”可知,下句应为①,排除CD,“桔梗上漾着绮辉”,“绮辉”二字暗示后面应为⑥,排除A。②③按照逻辑顺序应相连,③中“这时却全呈黛青色”,与④中“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相连也合情理,因此可得出顺序为B。
4.【答案】B【解析】A结构混乱,应改为“美英法4月14日对叙利亚发动的空袭是绕开安理会采取的单边军事行动,明显有悖《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C介词残缺,应在“从关爱孤儿、帮扶贫弱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多个方面”前加介词“在”;D表意不明,36名是否包括“朝方工作人员”不明确,遇难与受重伤的人数不确定。
5.【答案】B(用的是比喻,不含比拟。)6.【答案】C【解析】A.诗句与语境的情调不合。B.“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表达的是寂寞凄苦之情,与语境不符;“新月”也与“十五明月”矛盾。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清新空灵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喜悦之情,与语境不符。
7.【答案】A【解析】B菡萏: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C巧笑:美好的笑。D等闲:无端;平白地
8.【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揭示寓意,即通过漫画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内涵。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本题即通过围成圈的竹简和里面伸出的双手这一画面,其隐性信息即为束缚。
9.B(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知“B、附离:依附”。)10.C(本题考查了“于”“而”“以”“为”四个常见文言虚词,结合四个虚词的具体用法和语境可知:C“以”意义和用法都是“介词,用”。A“于”意义和用法分别为“介词,跟/比”。B“而”意义和用法分别为“连词,修饰/顺承”。D“为”意义和用法分别为“介词,替/向”。)11.D(试题分析:可采用假设法与代入法,把句子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与选项所在相应段落进行比较。可知“袁八老俯首谢罪,不是在潮州,而是在登州”。)(1)梅公不满当时的朝政,慷慨激昂想要有所作为(建树)。(“扼腕”“慨然”“建置”各1分)(2)你是想自己的儿子出来自首讨一条活路呢,还是想让他躲起来(直到被抓)判死罪呢?(“其”“抑”各1分,“出而生”“匿而死”各1分)【参考译文】
梅公名之焕,字长公,黄州麻城人。他的祖先,是宋朝宛陵先生(梅尧臣)的后人。梅公十岁时父亲去世,跟随他的母亲刘氏住在东山的沈庄,每天研习的书文(摞在一起)超过一寸厚。为人洒脱,英武雄壮,不同于普通的孩子。十四岁时就成为生员。某台使巡视部属,正在讲习武事,梅公骑马横穿教场,使者大怒,命令梅公与武士比赛射箭。梅公手持弓,腰佩箭,九发连中。每射中一次整个军队总是大呼而笑,梅公作了个长揖后上马径自离开。使者虽不高兴也只好作罢。
万历癸卯年,梅公与应山人杨涟参加乡试一同中举,二人用功名节义来相互勉励,扬眉举目,击掌而谈,认为世上没人能比得上他们。甲辰年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高阳的孙承宪凭借史官的身份与梅公同在翰林院任职,性情严肃稳重,看不上天下的士人,唯独推许尊重梅公。梅公在輸林院中,说话时锋芒毕露,坐着时也谈笑风生,看到翰林院众同事低着头慢步走,总是眉开眼笑,忍俊不禁。
梅公不满当时的朝政,慷慨激昂想要有所作为。多次上疏,也没有被关注。当时朋党对峙,就像敌对的两个国家,争执得不相上下。梅公一方也不依附,每每遇到封还诏敕的情况,梅公总是批评双方。他的主要意图在于破除私下勾结,废除朋党之间的争论,矫正挽救时弊,爱惜人才而已。
过了六年,出京担任广东按察司副使,分派驻守惠州。惠州的案件多有冤屈,审讯一件案子就会牵连到十件,多年也得不到决断。梅公闭门仔细察看案卷,约定第二天当堂会审,按案卷传呼囚犯,根据刑法条文一一说明,当堂审判发落,案件随手判决,快速如神。
一个官宦子弟依仗父亲的势力,干了不少坏事。官府想要捉拿惩处他,却抓不到他。梅公派人劝告他父亲:“你是想自己的儿子出来自首讨一条活路呢,还是想让他躲起来(直到被抓)叛死罪呢?”他的父亲幡然醒悟,任他的儿子听由天命。受冤的百姓像一堵墙站着,宣布他霸占别人的田地有多少,夺取钱财多少,依次和他对质,梅公把他侵犯掠夺的财产全部返还给人,就捆住这个坏小子鞭打他说:“向乡人谢罪,向你的父亲谢罪。”官宦之子最终自我磨砺,成为好人。
海盗袁八老侵掠潮州杀死了守吏,潮州不是梅公管辖的地方,梅公主动请求前往剿匪。他派重兵据守海道,断绝了海盗的粮食物资运输,散发了好几千块免死牌,投降服罪的人一个接一个。袁八老处境困窘,乘着涨潮在夜里逃跑到闽地请降。梅公到山东任督学的时候,袁八老率水军增援辽东,在登州拜谒梅公。梅公对他说:“海上的那次战役,没能够看到你,今天怎么在这里了?”袁八老顿首至地谢罪说:“当时害怕您的威严,因此逃到闽地,今天怎么敢不为您而死呢?”梅公是文人,不熟习军事,但还是被大海盗如此地敬畏服从。
梅公考察学政的时候,不讲究教条,谢绝任何请托,考核空闲之时,召来生员教育劝诫他们。对于有出息的学生,他走下台阶握住对方的手,并加以安慰;对于不成器的学生,他咬牙痛骂,甚至用棍棒来教训。生员们刚开始很害怕,过了一阵子就心服口服了,时间长了就歌颂思慕梅公,都把他当作老师父母了。
13.(1)B(可根据对诗歌整体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词“往岁”“记今夕”可判断出时间的不同,因此选A。)(2)D(第一句写听觉,第二句写视觉)(3)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14.(1)河畔青芜堤上柳
(2)菡萏香销翠叶残(3)独自莫凭阑(4)叶底黄鹂一两声(5)明月楼高休独倚(6)苒苒物华休(7)料得年年断肠处(8)杜鹃声里斜阳暮
15.注重启发(宽厚温和);恬淡祥和;宽容耐心;才艺丰富(多才多艺)。(4分,每点1分)【解析】该题考查散文中人物形象的概括。此类题目应从主要事件、文中对人物的描写以及其他人物的侧面衬托或评价入手。老师委婉提醒“我”摘掉玉佛,表现其宽厚体贴;第三段直接描写其“恬淡祥和”、“不与众物争持”;“我”学笛“不甚可救”,叶老师只是“笑一笑”以及“没跟他说再见,他也就不讲”表现其温和从容;叶老师为“我”伴奏《牧童短篇》表现其技艺高超;至少会四种乐器,表现其多才多艺;对萧笛等乐器的描写,侧面表现其内心充盈丰富;最后一段“不可有表演之心”,表现叶老师超然物外。【点评】本题为人物形象鉴赏,为常规考点,难度中等,注意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从头梳理具体事例,得出形象特点,以免遗漏。
16.通过想象的画面,传达出“牧童短篇”一曲的音乐特点;化用诗文,文字典雅,营造意境美;运用拟人修辞,形象地表现出时光的盘桓与绵长;句式整散结合,富有节奏感。(6分,每点2分,答出任3点即可)【解析】该题为散文语言赏析题,可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表达(句式、词语、语言特色等)四方面来分析。划线句子为作者由“牧童短篇”引发的联想想象;一“挫”一“荡”,用词准确、生动,表现笛声的抑扬顿挫、宛转悠扬;“日出而出,日入而入,鸡鸣桑树颠,落霞赶炊烟”为整句,其他为散句,句子整散结合,长短结合,句式整齐,错落有致;“踱来踱去”将岁月拟人化,生动形象。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牧童吹笛图”,写出了叶老师技艺高超,淡然雅致,以及对叶老师的感激、敬佩,对恬淡乡村生活的热爱。
【点评】本题为赏析表达特色题,为常规考点,难度中等,同学们要熟练掌握,注意答题规范。
17.内容上,表达作者对不同乐器的独到理解,体现叶老师的音乐素养及对“我”的影响,结构上,为后文表达对艺术和人生的领悟做铺垫。(4分)【解析】该题属于语段作用题,考生应从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方面来分析。内容方面,通过分析各种乐器,侧面表现人物形象:叶老师刚柔并济,平淡祥和,内心丰富等形象特点;结构上,与前文对箫笛的分析相照应,为结尾段的抒情议论做了铺垫;表达上,语言优美简洁,丰富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吸引读者兴趣。
【点评】本题是句段作用题,难度中等偏低,注意分析要全面。
18.笛声清亮,让人霎时获得心灵的感动;音乐丰盈,启悟人生,使人心中雪亮;叶老师言传身教,使我对艺术和人生有了更深的领悟;奏百般乐器,须屏除表演之心;处喧嚣俗世,须保持冷静淡泊。(6分,每点2分,答出任三点即可)【解析】探究文末句子意蕴,分清句子的具体含义、所蕴含的情感内涵以及现实意义。该句出自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意为“浑浑噩噩中突然间明白了红尘世事,心中豁然开朗,看穿了红尘滚滚,世事险恶,发现自己陷入迷障,心中凉意顿生”,抒发了作者对“乐器不可有表演之心”的感慨,通过刻画叶老师超然物外、不与众物争持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人生态度的赞赏和提倡。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章的前提下体悟句子内涵,把握文章主旨,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19.(6分)(1)作家在起步之初有时候是脆弱的,他可以沉默着写,但他扛不住写作之外的世界对他报以更大的沉默;(2)如果他的第一本书没有受到关注,他往往容易丧失信心,甚至怀疑整个社会的阅读市场发生了某种偏移,从而影响到他的再度创作。(意思到即可,一点3分)20.(6分)(1)作家的可持续发展的确需要一个良好的接受环境,需要有更多的阅读回应;(2)但归根结底,“可持续”的动力还是来自内心,来自作家自身对于文学的坚持甚至信仰;
(3)它不能仰赖一些行为艺术或促销噱头,而要依靠值得别人一读再读的作品。(意思到即可,一点2分)21.作文
审题:材料内容(关键词):努力做,自己,重要的事,世界,还有,更重要的事。审题立意:现实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及信息社会的来临,也随着国家的强盛和长治久安,人们的思想意识越来多元化,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同时,也导致了一些人社会观念集体意识越来越淡薄,本作文材料针对这种社会现实设计命意。“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关注的是“自身发展”,“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当然就是社会责任,所以,本材料主要是谈“自身发展与社会责任”的问题。材料中还说,“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关注自己”是“扫一屋”的问题,“更重要的事”是“扫天下”的事,所以,关于是先“扫一屋”还是先“扫天下”,人们的见解历来不一。
(一)能做好“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这当然很不错,我们没有必要给人家扣上“自私”,这怎么着也算是“独善其身”了。当然,如果还能想到“世界上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更好了,这就是“兼济天下”了。然而,现实是,“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却忘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忘却“更重要的事”其实是忘却了自己应该承担的一份社会责任,忘却了那份历史的使命。但我们还是要提倡“匹夫有贵于天下”的精神。
(二)人们常常去揶揄“一屋不扫”而想去“扫天下”的陈蕃,讥讽他空有大志而小事做不来的粗狂。然而如今的人们,兢兢于自己的小事之中,不可不谓勤勤;业业于自己的私情之下,不可不谓恳恳。所缺少的倒真恐怕是陈蕃的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大丈夫气概。人生中,能努力做好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固然应该,但如果还能想到这个世界还有更重要的事去做并且去认真地履行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这才是一个社会人的担当。
(三)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有一分能力担一分重量。我们没必要苛求每一个人尽想天下大事,我们也没有理由贵难每一个人非得扫他人瓦上霜。能不在多少,而在尽使;力不在大小,而在尽用。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已属不赖,如果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好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那么这个世界上恐怕也就没有了那么多更重要的事要做。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首先要担好自己的那份重量。
第四篇: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100分+20分,120分钟)
一.基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敕(chì)造阜(fǔ)盛盥(guàn)洗谬(miù)种 ....
B.窈(yǎo)陷歆(xīn)享悚(sǒng)然两靥(yâ)....
C.朔(sù)漠砯(pīng)崖巉(chán)岩吮(yǔn)血 ....
D.千载(zài)崔(cuī)巍暮砧(zhān)青冢(zhǒ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内帏
B.戏谑
C.理学
D.鄙薄宫绦 罥烟 草巢 性情忖度蹂躏百无聊赖脊鳍监生少不更事鬼秘蹙缩沸反盈天牲醴蹒跚皮开肉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的现象。....
C.因不满当时黑暗的政治统治,晚年的陶渊明走上了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生活。....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
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畏途巉岩不可攀巉岩:高而险的山岩B.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 ....
C.凡六百一十六言言:说话D.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 ...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歌以赠之 .
A.遂命酒B.浔阳江头夜送客 ..
C.梦啼妆泪红阑干D.商人重利轻别离 ...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A.可怜辜负好韶光B.艰难苦恨繁霜鬓 ....
C.明年秋,送客湓浦口D.似诉平生不得志 .....
二.在下列横线上填入正确的语句(每空一分,共8分)。
7.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
8.,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9.画图省识春风面。(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10.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1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2.沧海月明珠有泪。(李商隐《锦瑟》)
三.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13~14小题(8分)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3.选文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目的是什么?(4分)
答:
14.如果前文是从演奏的过程来表现琵琶女演奏技艺,那么末二句则是从什么角度,运用什么方法来加以表现的?(4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5~16小题(9分)
听蜀僧弹琴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琴名。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记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5.诗的颔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4分)
答:
16.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尾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5分)
答:
四.小说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23分)
人,又少了一个
作者:聂华苓
三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
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和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缩缩瑟瑟地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
“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是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
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哪,你看。”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证来,“这上面都写着的,这是我以前的照片!”
由于好奇,我接过她的身份证。那是一个富态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细碎的发鬈,整整
齐齐地贴在头上,淡淡的双眉,弯在那一双满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还盘着一个蝴蝶花扣。我端详着那照片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讲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我就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饱一天,饿一天。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钱,喝稀饭都不够!孩子们饿得抱着我哭,我只有厚着脸皮出来讨点米。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子,我是凭一双手吃饭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开不了口,我走了好几家,都说不出口,又退出来了!我怎么到了这一天!”她撩起衣角来拭眼泪。
我将她的口袋装满一袋米。她抖动着两片龟裂的嘴唇说道:“这怎么好意思?您给我这么多!
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直想哭!”她淌着泪背着一袋米走了。
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家门前,我打那儿经过。她
皱缩得更干更小了!佝偻着背,靠在门框上,脸上已经没有三年前那种羞怯的神情了,咧着一嘴黄牙,阴森森地笑着,用一种熟练的讨乞声调高声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太..
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只听得门内当啷一响,是金属落地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吆喝:“一角钱拿去!走,走,谁叫你进来的?你这个女人,原来还自己洗洗衣服赚钱,现在连衣服也不洗了,还是讨来的方便!”
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赏一点吧,太太,一角钱买个烧饼都不够!”“咦,哪有讨饭的还讨价...
还价的? 走,走,在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样子?”那女人的嘴笑得更开了:“再给我一点就.....
走,免得我把您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
呯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
不认得我了!
17.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刻画女人形象,多角度地运用了纵向对比,写出人物的人格由自尊到顽劣,行为由知羞到寡廉耻,心理由希望到麻木,外貌由富态到干瘪,令人憎恨,也唤起同情。
B.对女人性格扭曲的社会根源,作者的思想倾向是鲜明的,但未曾表明,只是在人物刻画和情节的发展中,让其自然流露出来。
C.作品的语言十分细腻、流畅,尤其是人物语言极富于个性化,三年后女人乞讨的几段话,尽管有点夸张,但活画出女人蜕变后的丑恶灵魂。
D.作者对生活是忠实的,但不拘泥于生活的真实,经过艺术提炼、加工,使现实中女人行乞的故事更加典型,显示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批判力量。
18.小说突出描写了女人行乞时的四次“笑”,请认真阅读小说,简析每次“笑”所显示的内容。(每次限十字内)(6分)
(1)第一次笑:
(2)第二次笑:
(3)第三次笑:
(4)第四次笑:
19.怎样理解小说标题“人,又少了一个”的深刻含义?(4分)
答:
20.如果将女人的有关身份证的文字材料抽去,对小说的人物刻画和主题的表现有没有影响,为什么?(4分)
答:
21.此文和《祝福》中都写了两个乞丐的“死”,这两个乞丐的“死”有什么不同?(6分)答:
五.附加题(共20分,分数计入总分)22.请为下面短文空缺部分的内容重新排序。(4分)
古诗中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名句,在鲁迅的笔下,知春、报春、不争春,正是崇高的野
草魂。最可贵的是,你虽知花叶不美,但仍散发着一点无名野香,给那里带去春色和生机。
①在雪的下面,已出现了“冷绿的野草”,在初春的寒风中,勃发着盎然的春意。②严冬刚
过,残雪犹存。③为使春意更浓,春色更娇,你甘当陪衬,默默无闻。④待到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你却不居功,不争俏。
排序:23.下面短文的第2段没有写完,请按要求续写。(5分)
要求:(1)续写的文字,不少于50个字;至少有一处要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2)续写后,三段文字构成一篇内容完整、中心明确的短文。
早年,雨伞没有美丽的色彩。当人们需要的时候,它就张开臂膀,挺身而出,主动承受着
风雨,为的是给人们一份温馨;当人们不需要的时候,它就紧缩身子,悄悄地站在房间角落,甘心寂寞。
后来,人们觉得雨伞的外表也应当是美丽的,现在,雨伞的心灵和外表都非常美丽。
24.下面是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关于“宝黛初会”的两段文字。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对两人的反应“惊”“笑”二字予以点评。(6分)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
答
25.以“桥”和 “雨”为主要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表达“思念”的情感,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5分)
答
六.作文(40分)风景,琐事,文学,理想,人生„„生活当中有许多事物,当你亲临其境之后,往往思想受到启迪,如品香茗,如含青榄,清香久远,令人难忘。请以“品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1—6 题)B,C,D,C,A,D。
二、填空
7、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8、丛菊两开他日泪。
9、环佩空归夜月魂。
10、不尽长江滚滚来。
11、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2、蓝田日暖玉生烟。
三、诗歌阅读
13.答案:运用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以无声衬有声,突出琵琶女演奏技艺的纯熟高超,同时为下文写演奏高潮的到来蓄势。
14.答案:从音乐的表达效果的角度,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演奏使所有的听众都沉醉其中。
15、答案:“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16、答案: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烘托了琴声的魅力
四.小说阅读
17.(C)(解析:C项中“尽管有点夸张”错。)
18、(1)对人生的敌意和诡谲。(2)丧失羞耻之心。
(3)职业乞丐的无赖相。(4)对人生的冷漠,麻木。
(解析:四次笑,显示了女人个性的逐步扭曲,其本质正在逐步“蜕变”。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分析笑的不同含义。)
19.女人人性扭曲,已成为行尸走肉,丧失了人的价值。而一个“又”字,表明了不断有人“少”掉,使作品更具广泛的社会意义。
(解析:要注意“少”和“又”女人并没有死,但其作为人的个性正在扭曲,而“又”字又说明了这种现象不是个别存在,也不是第一个,则使文章的社会意义更加广泛,更具批判意义。)
20.有影响,抽去材料就反映不出作品主题的深刻性。
(解析:正是在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中,表现女人的变化,揭露其变化的社会根源。)
21.此文中的女人并没有死去,只是她的自尊心羞怯感,即她的人格已经完全失去,她的灵魂已被吞噬,原先的她已经逝去。而祥林嫂的生命和灵魂都被封建礼教吞噬。
五.附加题
22.②①④③(按照时间顺序应为“严冬刚过”“初春”“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启遍”“为使春色更浓,春色更娇”)
23.(雨伞的外表也应当美丽的)就给它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平时,它像一朵会含苞欲放的花,静静地躲在主人的居室里;在风雨中,它则绽放盛开,雨景便增添了几分亮丽。
【思路分析】此题考查续写性扩展语段。题干的要求有三项:比喻,与上文衔接自然,不低于50字。考生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关键在于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形式上倒在其次。
【考点】考查修辞手法,语言表达连贯、形象、鲜明、生动等考点。
24.①通过情态描写表现性格:“惊”表现黛玉内向,小心谨慎(2分);“笑”表现宝玉外向,坦直率真(2分)。②照应“木石前盟”传说,暗示两人心有灵犀,为后文张本(2分)。
25.(示例)桥默默地站在水流之上,仿佛家乡的母亲久久守望着游子的归途。无边的乡愁尤如“梅子黄时雨”打湿了我的心。(正确使用修辞手法1分,合理连贯使用二个意象2分,主旨明确语言生动2分)
【思路分析】考生要善于联想和进行合理的想象,注意题目的要求:两个意象(对象)任选其一,不能选择其它对象;主题为“思念”;至少一种修辞手法;40字以上。
【考点】考查情境性仿写。仿用句式往往与修辞结合起来考查,要坚持“六个统一”,即思路、感情、语意、结构、修辞、陈述对象,往往与修辞有语言的生动结合起来考查。
六.作文(略)
第五篇:苏教版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稷王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
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廖阔金碧辉煌座右铭偌.(ruò)大按捺.(nài)不住 B、惦念良辰美景完美无暇翘.(qiào)首晨曦处露.(lù)C、家具一如既往熠熠闪光发轫.(rèn)自艾.(yì)自怜 D、不啻至高无尚仓惶奔逃慰藉.(jiè)绿.(lù)林好汉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老虎从此以后只能在动物园里苟延残喘....。人工繁殖,这将不仅是老虎的悲剧,也是人类的最大遗憾。
B、他以前住在山区,那儿的天气变换得快,常常是前一刻晴空万里,后一刻倾盆大雨,真可
谓气象万千....
。C、提高质量对任何一种产品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产品的质量与群众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
。D、我们下了车。我们,我们的车,还有刚才那死气沉沉的罗布淖尔荒原的黑戈壁,此刻都笼罩在这一片回光返照....
中。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决不会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谦卑。
B、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C、在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几乎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
D、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我不敢独享那一幕幕,所以将它诉诸于笔端,带给更多的人们。
4、右面是中国近代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的一幅作品。请用一个七字以内的短语为这幅画拟题,要求能结合画面内容,符合画面意境,用语精练。(2分)
5、在下面这段话的后面续写两个句子。续写的句子要与前面的“敢于„„”一起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青年朋友,面对青春的门槛,迈过去,义无反顾!敢于用你那还不太坚实的肩膀,去承受社会生活的压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每题1分,共5分)(1)《前方》的作者是_________。
(2)荀子的《劝学(节选)》一文中从反面设喻....谈论“学习要注重积累”的相关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的《师说》一文中作者从“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的从师态度纵比中,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疑问..。(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5)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二、阅读与鉴赏:(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6分)
致 橡 树(节选)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7、诗人在表达“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还是不够的”这一爱情观时,用了哪些意象来进行比喻?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这首诗里,诗人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苏轼的《赤壁赋》选段,完成9--12题。(12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方.其破荆州方:当 B.顺流而东.也东:向东进军 C.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D.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食:往、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挟飞仙以.遨游醉则更相枕以.卧 B.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日与其.徒上高山 C.相与枕藉乎.舟中生乎.吾前 D.不知东方之.既白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1、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句读之不知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渺渺兮予怀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郁达夫《江南的冬景》选段,完成13--15题。(8分)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 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 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13、体会第一段中画线处“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中“洒”字的妙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一段中画线处“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一境界”是一个怎样的境界?人的胸襟为何会洒脱起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写江南雪景,并未进行描写,而是引用了四句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4分)
老村与老屋
王兆胜
①每个从山村走向都市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村庄记忆,也有一个关于“老屋”的深深的情结。因为它们不仅仅包裹着我们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时光,还成为我们这些远走天涯的游子生命的根系。
②每次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都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涌上心头。原来记忆中的村庄和老屋渐渐被新房代替,剩下的也多颓败与凋零,一如秋后的残荷与落叶,在风中悲壮地摇曳。我已找不到自己的根脉,也挽不住逝去的岁月!上小学时必经的一条转弯抹角的胡同虽在,但已面目全非,颓败、肮脏一览无余,永远失去了原来的严整、净洁、古朴和神秘,现在连一个神奇的故事也隐藏不住了。
③还有童年的井、童年的河、童年的树、童年的鹅、童年的麦田和童年的菜园,现在都已失去了踪影。记得村边曾有一个大河湾,这是全村的鸭与鹅的天堂。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池湾奔去。鸭子左右摇晃,步态憨厚拙笨,常因急切弄翻了自己;而鹅们则大为不同,它们头颈高昂、步履轻盈、声音清扬,是动物中的君子,真有气宇轩昂、国色天香和超凡脱俗之姿,令人叹为观止!如今村庄中的河湾枯了,鸭与鹅也看不到了,只剩下了日夜的鸡犬不宁。
④我家的老屋早已拆除,并盖上了新房,现在再也找不到原来的形象。由于缺乏先见之明,当时就连一张照片也没能留下,这令我一直耿耿于怀,因为老屋寄托着我的童年、少年、青年生活,也包裹着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以及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岁月,我唯恐一不小心将这些记忆丢失,以后就再也找不回老屋了。我曾想自己为“老屋”画一幅画,但因画技不佳迟迟没有动笔;我曾寄望于儿子,让他好好学画,将来有一天让他将我的记忆画下来,但那又是遥遥无期和不能指望的事情,因为儿子画技再高,他能画出我记忆中的海水情深吗?于是,我决定用文章将老屋描绘出来,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轮廓也好!
⑤母亲曾告诉我们兄弟姐妹:“以后你们可别忘了小舅,是他一砖一瓦一单一木用小驴驮料,帮咱家盖起南屋的。”母亲和小舅早已离世,但母亲的话、小舅的身影却活在我的心中。1979年至1982年高考这四年,假期期间我一个人曾住过这个南屋。当时整个房间虽杂乱无章,但我用白纸将土炕上的破席糊好,坐在一只盛草的高大的竹笼之上,伏在一张大高桌上,面对南窗复习课程,虽然诵书的声音有几分悲情,但南来的风与窗外菜园里散发的清
香沁人心脾!在三次高考名落孙山后,第四年我终于成功了。这个南屋所给予我的不仅是宁静的时空,还有忍受孤独和寂寞的心性与决心,更有南来的和煦之风与花之芬芳!
⑥至今,我手中没有一个老村与老屋的物件,所有的只是发黄的记忆!而且,近些年老村、老家的老旧之物越来越少,这是令人懊丧之事!好在心灵的底片上,许多记忆犹新,仿佛雨过天晴菜园里沾满露水的花朵,我要早些用笔将它们留住,尤其是那些感动过我、对我的成长和心灵有益的人与事!
⑦随着时光的流逝,老村和老屋像凋零的花瓣一样纷纷飘落,而我却像清明时节忆起已故的亲人般将它想起,并给予它热烈而平淡、激动而冷静、亲近而遥远的祭奠,用我这个远方游子的一片素心和一夜清梦。
16、第②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作者为什么“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作者对村庄、老屋有哪些复杂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⑥段中作者说:“许多记忆犹新,仿佛雨过天晴菜园里沾满露水的花朵”,而在第⑦段中作者又说:“随着时光的流逝,老村和老屋像凋零的花瓣一样纷纷飘落”,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交流:(40分)
19、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阳,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请以“感悟自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命题人: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