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陶校长的演讲》说课稿-word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陶校长的演讲》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 1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26课《陶校长的演讲》,是陶行知先生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结构上,按“总----分----总”方式谋篇,以“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办”方式构段,十分整饬。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冶情性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2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其中“韧”字只识不写),理解生词;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复述课文; 3情感目标:
a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复述课文,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b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
3教学重点: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
第 1 页 4教学难点:体会句子间的联系。
二、教法与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精神,基于脑科学研究的新突破以及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打算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围绕“学法指导”这一核心,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读,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想象,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为此,我打算从师生两方面做好如下准备: 师:小黑板、投影片、录音带《双手和大脑》。
生:搜集陶行知的有关资料(用以扩大预习范围,降低难点、激发兴趣、了解背景)。
三、教学程序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揭题板书后,首先在由弱渐强的《双手和大脑》乐曲声中简介陶行知,可以达到消除情绪性学习障碍的目的。“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看到题目,第 2 页 你首先产生那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第 3 页
第二篇:陶校长的演讲说课稿
《陶校长的演讲》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苏教版小语第七册第一单元2课《陶校长的演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结构上,按“总——分——总”方式谋篇,以“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办”方式构段,十分整饬,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冶情操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二、说教法与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精神,基于脑科学研究的新突破以及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打算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围绕“学法指导”这一核心,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读;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想像,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情积淀的四重境界。
三、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个渴望进步的人,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呢? “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看到题目,你首先产生那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 感知演讲的特点
(三)研析结构,精读感悟
刘勰说得好:“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扣“问”展开,结合学法指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指导学生读中悟情。
1、细读悟理
(l)整体层次:做到思之有序。这部分可分三个环节:A提供自学材料;B个人尝试练习;C小组交流反馈。
根据重、难点和第一课时中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自学材料: 自读“四问”,分组学习,利用列表理情层次后,再抓关键词朗读体会。(2)研读悟学法:读中解感悟情。这部分采取教、扶、放的方式,也可为三个层次A导读“问身体”;B导学“同学问”;C自学第三、四问。A导读“问身体”。
a交流“问什么”,指导读好问句。
b抓关联词,解决“为什么问”。具体方法:先出示没有关联的句子,学生填词悟理后,再适当引导。要想实现崇高的理想,必须(怎么办),否则(会怎样)。
c结合陶校长的“希望”,说说“你将怎样做”,变被动的接受为主观上的积极探索。d指导朗读。
e总结学法:据问题,找句子。读句子,画词语。读词句,悟情理。B导学“问学问”。a尝试自学。
b交流反馈:①读好问句;②找关联词,体会“为什么问”;③结合陶校长的希望,讨论“你将怎样做”并适当拓展延伸;除了课文上说的,你还有哪些好方法使自己的学问进步?
c强化迁移:①读出自己的体会;②再次强化总结学习方法。C自学第三、四问。
a按同样的方法自学第三、四问,作标记准备提出不懂的问题。b组织交流:点播关键词,练习课后练习4,谈谈内容,读读课文。
2、精读悟情
(1)任选一问,读出自己的体会。可以说,可以演,可以读,也可以背,使每一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2)组织复述其他“三问”。
四、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可以利用第六小节总结“四问”,帮助学生体会“演讲”的感情,并且利用演讲等方式,指导读出这种亲切、关切、爱护和充满鼓动性感情的语句。接着,帮助学生从课文内容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一步总结谁来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然后,进行迁移性训练:根据文中“四问”,以某一天为例作出回答。
第三篇:陶校长的演讲说课稿
陶校长的演讲说课稿
1、教材分析
《陶校长的演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是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这篇演讲稿辞真意切,情感上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结构上,按“总----分----总”方式谋篇,以“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做”的说理结构进行演讲的。我感觉这篇课文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的典型范例,因为课文语言浅显易懂,表面的思想教育意义十分明显,不仔细解读,往往会认为它的“人文性”应该大于其“工具性”,但是作为语文教学,我们要始终注重语言的训练,始终落实语文是“工具性”学科。这是我思考本课设计的出发点。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生词,初步了解演讲稿的特点。(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复述课文;了解语句之间的相互联系,会使用一些关联词语;进行读写结合的拓展训练。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和复述课文,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并自觉养成“每天四问”自己的习惯,以激励和鞭策自己每天都有进步。(4)教学重点: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进行复述。(5)教学难点:体会句子间的联系,学会使用关联词语。
3、教法与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是示范,是启发,是解疑,是为了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学到更多巧妙地方法,并进而具备一定的创造力。但是我认为“先学后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我们要让学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从而以学定教,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力和思考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强调读书的训练,强调语言文字的综合实践运用,鼓励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我时间的过程中体验语言,领悟语言的魅力,习得言语的精要。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展示他们的创造力,最终达到激发兴趣、感悟积累、启迪心智、陶情冶性的多重效果。
第四篇:陶校长的演讲 说课稿
2、陶校长的演讲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 好,我是 号,我说课的题目是《师恩难忘》(板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对我的说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语《陶校长的演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结构上,按“总——分——总”方式谋篇,以“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办”方式构段,十分整饬,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冶情操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全文语言浅显易懂,再加上文章叙述的故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贴近。而且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起来并不太难。因此,我认为在讲解时,应注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品悟作家刘绍棠对老师的尊敬之情、感激之意。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准确地认读和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11个生字,理解生词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间的联系
四、教法学法:结合教材理解需要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更为了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法采用读书指导法和讨论法,学法采用自主读书、讨论交流法。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揭题板书后,首先在由弱渐强的《双手和大脑》乐曲声中简介陶行知,可以达到消除情绪性学习障碍的目的。“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看到题目,你首先产生那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读中学读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讨论演讲的特点和演讲稿的格式。通过反复朗读,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中查字典、剖形探义,掌握生字词。
(三)研析结构,精读感悟
在这一环节中,我扣“问”展开,结合学法指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指导学生读中悟情。
1、细读悟理
(l)整体层次:做到思之有序。这部分可分三个环节:A提供自学材料;B个人尝试练习;C小组交流反馈。根据重、难点,投影出示自学材料:
自读“四问”,分组学习,利用列表理情层次后,再抓关键词朗读体会。(2)研读悟学法:读中解感悟情。这部分采取教、扶、放的方式,也可为三个层次
A导读“问身体”。
a交流“问什么”,指导读好问句。
b抓关联词,解决“为什么问”。具体方法:先出示没有关联的句子,学生填词悟理后,再适当引导。要想实现崇高的理想,必须(怎么办),否则(会怎样)。c结合陶校长的“希望”,说说“你将怎样做”,变被动的接受为主观上的积极探索。
d指导朗读。
e总结学法:据问题,找句子。读句子,画词语。读词句,悟情理。B导学“问学问”。a尝试自学。
b交流反馈:①读好问句;②找关联词,体会“为什么问”;③结合陶校长的希望,讨论“你将怎样做”并适当拓展延伸;除了课文上说的,你还有哪些好方法使自己的学问进步?
c强化迁移:①读出自己的体会;②再次强化总结学习方法。C自学第三、四问。
a按同样的方法自学第三、四问,作标记准备提出不懂的问题。b组织交流:点播关键词,练习课后练习4,谈谈内容,读读课文。
2、精读悟情
(1)任选一问,读出自己的体会。可以说,可以演,可以读,也可以背,使每一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2)组织复述其他“三问”。
四、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可以利用第六小节总结“四问”,帮助学生体会“演讲”的感情,并且利用演讲等方式,指导读出这种亲切、关切、爱护和充满鼓动性感情的语句。接着,帮助学生从课文内容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一步总结谁来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然后,进行迁移性训练:根据文中“四问”,以某一天为例作出回答。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为此,可以用这样的问题总结全篇课文:你认为自己这几节课学得怎么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继而,根据学生情况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继续搜集有关陶行知的资料,准备召开“我眼中的陶行知”知识交流会
26.陶校长的演讲
身体有没有进步?生命之本
每天四问
学问有没有进步?前进源泉 工作有没有进步?打牢基础 道德有没有进步?做人根本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陶校长的演讲》
龙山中心小学语文学科教案
(苏教版 版
__五___年级__上__册)
2陶校长的演讲
龙山中心小学
备课人
【教材分析】
本课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
李 君
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成为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感受演讲稿的情真意切,乐于模仿迁移运用,体会“学做真人”,交流陶行知其人其事,激情。【切入点或主线问题】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陶校长是谁吗?你们了解他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教师可作相应的补充。谁能说说演讲是怎么一回事?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语言文字训练点】 学会10个生字,会认4个,理解有关新词。【拓展读写】
请同学们当评委,为陶校长的演讲打分,打任何一个分数都要说出理由,最高分是100分。请同学们听配乐演讲。【资料补充】
陶行知简介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至少三遍以上,做到正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找出读不准,不会写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小组内进行认读、检查。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揭题板书后,首先在由弱渐强的《双手和大脑》乐曲声中简介陶行知,可以达到消除情绪性学习障碍的目的。
【设计意图】“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看到题目,你首先发学生那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读中学习
词义的模糊性和概括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身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自身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讨论演讲的特点和演讲稿的格式。
【设计意图】 通过反复朗读,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中查字典、剖形探义,掌握学生字词。
三、研析结构,精读感悟
刘勰说得好:“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学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扣“问”展开,结合学法指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指导学生读中悟情。
1.细读悟理
(l)整体层次:做到思之有序。这局部可分三个环节:A提供自学资料;B个人尝试练习;C小组交流反馈。
根据重、难点和第一课时中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自学资料:
预设:自读“四问”,分组学习,利用列表理情层次后,再抓关键词朗读体会。
(2)研读悟学法:读中解感悟情。这局部采取教、扶、放的方式,也可为三个层次A导读“问身体”;B导学“同学问”;C自学第三、四问。
A.导读“问身体”。[小精灵儿童网站] a交流“问什么”,指导读好问句。
b 抓关联词,解决“为什么问”。具体方法:先出示没有关联的句子,学生填词悟理后,再适当引导。要想实现高尚的理想,必需(怎么办),否则(会怎样)。
c结合陶校长的“希望”,说说“你将怎样做”,变被动的接受为主观上的积极探索。
d指导朗读。
e总结学法:据问题,找句子。
读句子,画词语。
读词句,悟情理。
B.导学“问学问”。
a尝试自学。
b交流反馈:①读好问句;②找关联词,体会“为什么问”;③结合陶校长的希望,讨论“你将怎样做”并适当拓展延伸;除了课文上说的,你还有哪些好方法使自身的学问进步?
c强化迁移:①读出自身的体会;②再次强化总结学习方法。
C自学第三、四问。
a按同样的方法自学第三、四问,作标志准备提出不懂的问题。
b组织交流:点播关键词,练习课后练习4,谈谈内容,读读课文。
2.精读悟情
(1)任选一问,读出自身的体会。可以说,可以演,可以读,也可以背,使每一个学生都尝到胜利的喜悦。
(2)组织复述其他“三问”。
四、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可以利用第六小节总结“四问”,协助学生体会“演讲”的感情,并且利用演讲等方式,指导读出这种亲切、关切、保护和充溢鼓动性感情的语句。接着,协助学生从课文内容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一步总结谁来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然后,进行迁移性训练:根据文中“四问”,以某一天为例作出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为此,可以用这样的问题总结全篇课文:你认为自身这几节课学得怎么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继而,根据学生情况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
五、板书设计
2、陶校长的演讲
身体
每天四问 :
学问
长足进步
工作
道德
教学反思 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则演讲,应该说对于人的终身学生长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这么说,这篇演讲是我国现代终身教育的典范文章。反复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会发现这四问不是能简单教成四问,一问一答,答案明确,教学结束了。也就是说,这是一篇典型的教学起点性文章。我一直倡议,每篇课文都是起点,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沿着这个起点奔跑起来。假如小朋友们学习这篇文章,不能奔跑起来,就说明我们把这篇文章教完了。这篇文章我教过一遍,就那一遍让我终身难忘。在此,我先叙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