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5 00:1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科学划分管理对象,优化配置管理资源,准确把握管理规律,施以专业方法进行税源管理的一种新的征管模式。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管好税源、管好税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笔者拟结合我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开展情况,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专业化管理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基本情况

(一)对以往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

1.原有征管模式有碍于税收征管和优化纳税服务。农村税务分局主要负责辖区内所有纳税人的登记、发票等日常管理工作,而全县纳税人的征收、认证和报税等工作则集中在办税服务大厅完成,造成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多头跑、多次找”和税务机关重复找纳税人的现象,增加了纳税人负担。

2.信息数据的应用水平较低。对综合征管信息系统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应用的分析程度不高,对企业的资金流、货物流、发票流分析不够,不能及时掌握税源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向,信息化技术手段对管理的支撑作用不明显。

3.税源监控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征管资源配置不合理,征管力量分配不均,税源管理科及城关分局的人员配置与工作量的矛盾尤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征管质量的提高。

4.税源管理停留在浅层次。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税收管理员难以同时全面掌握了解多个行业、多个企业的动态情况和税收政策,谈不上对税源的分析,管户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或发挥。税收管理员疲于应付税收法律宣传、调查核实各类信息和催报催缴等繁杂的日常工作,更谈不上管深、管细、管透。

5.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状况制约税源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年龄普遍偏大,能力素质参差不齐,信息管税水平不均衡,复合型人才不多,制约了税源管理质量。

(二)因地制宜,科学划分管理对象,合理配置管理资源

结合我县税源分布情况、经营特点及当前税源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创新税收管理和服务理念,我们重新划分了税源管理部门的管辖范围。

1.税源管理科:负责全县范围内除涉农企业(农业、林业、畜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含供销社)、非增值税纳税人以外企业的税收管理和服务工作。

2.税务分局:负责所辖涉农企业(同上)、非增值税纳税人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税收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打破常规管理方式,施以专业化方法

按工作事项将税源管理分为专业化日常税收管理、专业化纳税评估、专业化纳税服务三大类,把税收管理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分工负责,专门从事某项或某类工作。

1.专业化日常税收管理。以各税源管理部门为单位,针对自身的税源结构特征和人力资源现状,整合税收管理力量,实施内部制衡,确保行业管理力量的有效匹配。推进税源管理方式从单兵作战向团队专业管理转变,发挥团队作战优势,集中力量从事行业专业化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税收管理风险。将辖区内各行业划分为重点税源(煤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行业)和一般税源(水泥、电力、烟草、房地产等行业)两大块实施团队管理,科学合理设岗,负责所辖纳税户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税款缓缴的调查核实、日常检查、处理一般性违规违章行为及信息采集、分析、处理等工作。

2.专业化纳税评估。调整补充专业化纳税评估力量,集中精力专门从事重点税源行业的纳税评估。以纳税评估和行业管理为抓手,形成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互动机制,强化税政、征管部门在纳税评估中的作用。通过纳税评估将纳税人可能存在的非主观性偷逃税款的错误和问题及时处理在萌芽状态,为纳税人提供自我纠错机会,达到防范税收风险,提高税法遵从度,寓管理于服务、寓服务于管理,评估一个行业、整改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目的。

3.专业化纳税服务。将纳税人个性化与共性化需求进行分类。搭建纳税服务QQ群、互联网税收咨询服务工作平台,建立税收管理员与管理对象之间“点对点”的税收政策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班子成员对重点行业挂、帮活动等。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纳税人关注重点的差异,为纳税人“量身定做”不同的服务方案,强化个性化管理服务。

(四)建立健全税源专业化管理内控保障机制,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办法顺利实施

1.建立行业税收信息采集机制,强化信息管税。充分运用电子申报软件(通采)采集纳税人基本信息和第三方信息,加强信息平台再造,让丰富的信息成为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支撑。

2.完善行业纳税人需求收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围绕“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主线,从“尊重纳税人、支持纳税人”角度,完善并大力推行支持和鼓励地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制度,实实在在做好纳税服务工作。

3.建立完善风险分析评估机制,最大限度降低税收风险。积极建立并完善风险分析评估机制和行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税收预警分析,及时提醒纳税人依法纳税,避免各类涉税风险。按照“高风险、高防范、高标准”的原则,对税源实行分类管理,对存在不同风险的纳税人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增强管理的针对性。

4.规范管理员岗责体系,实行绩效考核。税收管理方面,明晰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工作时限等;税收检查方面,按照统一的行业指南,明确检查项目、提示检查方法、统一处理标准、考核工作时限,一一对应各项指标进行严格考核,规范税源行业专业化管理。

(五)建立专业化管理外部信息共享机制,强化信息管税与综合治税

1.与政府有关部门搭建电子信息管税平台。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通过矿产品综合管理系统(远程电子监控系统)加强煤炭行业及其它矿产品行业的源头控管,强化对重点行业的信息监控管理。

2.建立国、地税联合征管工作机制。针对建安行业税收流失现状,密切部门合作,充分利用地税部门相对优势,对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单位和个人购进建筑耗材不按规定取得增值税发票的,由地税局将采集的信息反馈国税局审核,强化以票控税,堵塞税收漏洞。

二、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一是切实解决了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在农村分局与县城办税大厅“两头跑”的问题。由于科学划分了管理对象和管辖范围,将全县除涉农企业、非增值税纳税人以外的企业的税收管理和征收工作划归税源管理科和办税服务大厅负责,让纳税人就近办理税收事宜,而将涉农企业、非增值税纳税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收管理划归税务分局属地管理,使得人力资源的利用更趋合理,实现了管理机构的专业化,为实施专业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突出了税源行业分类管理工作重点。税源管理部门的管理力量得到整合,相对平衡了基层税务分局与税源管理科的工作量和业务量,过去城区分局只管个体不管企业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是增强了核心业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了过去税收管理员面对多个行业纳税人“眉毛胡子一把抓”,无法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问题。

四是强化了税源管理,堵塞了征管漏洞。通过对难以控管的税源行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和强化纳税评估,信息共享度增强,行业管理得到了规范,最大限度减少了税收流失。开展专业化管理工作一年来,通过纳税评估,增加税收400余万元,税收总量同比增收4579万元,增长39.44%。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是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应因地制宜,要有侧重点和选择性。应结合本地税源数量、纳税人规模、行业特点而定,不能搞一刀切。如不顾实际,对所有行业的纳税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全面铺开,不仅工作量大,还可能顾此失彼,劳而无功。

二是税源管理与信息技术要协同并进。信息技术是税源管理的重要手段,税源管理也应与技术发展相协调,两者应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要根据税源管理工作的变化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功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税源管理业务整合和优化,实现管理和技术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三是应加大第三方数据收集交换力度。税源专业化管理以数据分析为龙头,而数据分析成效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能否获取足够的第三方信息。获取第三方信息乃至建立经济财源信息平台需靠地方政府推动,实现税务机关与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数据交换,目前各单位、部门之间协作机制层次不够,特别是在数据质量和及时性方面,需要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是要解决管理与人才之间的矛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税源管理专业团队,是做好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不可回避的课题。当前各基层局的专业化管理人才较为短缺,为此,一方面要加大对税收管理员的培训和培养,将培训与评价使用紧密结合,大力推进干部分类管理,完善对执法人员的等级管理,切实调动干部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适当上收部分重要、复杂的涉税事项,切实解决机构设置、人才分布与专业化管理业务需求之间的矛盾。

五是实施专业化管理要与减轻基层负担相结合。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对征税对象、纳税主体进行的系统化、层次化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分工更加精细严密,如处理不好管理工作与基层负担之间的关系,有可能会加重纳税人或税收

第二篇:对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建议与思考

对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建议与思考

发布日期: 2011年02月15日来源 : 荆门市地方税务局 撰稿:何庆友 肖敬敏

字体:【大】 【中】 【小】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管理主体的专业分工与税收管理客体的专业分类相统一的一种税源管理模式,是贯彻落实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税务机关征管方式,是亟待解决的又一新课题。笔者就此谈谈浅见:

一、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不到位,税收征管质效低下。税收管理员日常工作集申报审核、资料归集、纳税辅导与服务于一身,存在任务不明、目标不清、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此外,税源管理的模式也不统一,有的是按行业管理划分,有的则按地域管理划分。同行业分地域的管理方式、极易出现管理力度不同,管理标准不一,管理效果各异的现象,造成税收征管质效低下。

(二)税源监控管理不到位,税源家底不清不明。近几年来,我们基层大厅以开展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构建和谐税收环境为出发点,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和办税效率为目标,积极采取了各项措施,在改善服务环境,完善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手段,健全服务制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纳税服务的优化,拉近了与纳税人的距离,但在某种程度上,作为税收管理部门与纳税人的正面接触则日益减少。比如全面推广网上办税系统以来,管理人员放松了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状况的监管。同时,由于近几年来对登记、申报、入库方面加以重点考核,只要纳税人按

期申报缴纳了税款,对纳税人的日常监控则很少有人过问。

(三)纳税主体个性化差异明显,现行征管模式相对滞后。纳税人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税法的遵从度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较大的金融保险企业采用了电算化;而大多数的企业一般都还是采用手工核算;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及少数个体工商户是请人代帐。由于管理对象的明显差异,按现行的“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管理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

二、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准确把握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度内涵。

1、摆脱对税源管理专业化管理认识上的误区。一是切实纠正少数干部认为将税源进行分类管理就是专业化管理错误认识。专业化管理不是简单的分类管理,真正的专业化管理应该是细化到每个行业、每个税种、每个纳税人和每个工作环节上,都有专门管理办法、管理手段和目标。二是切实纠正税源管理部门是专业化管理的主体的错误认识,税源管理部门是专业化管理的主体,但其他部门也是专业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化管理模式下,专业化管理不能靠税源管理部门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相互联动。三是切实纠正专业化管理的成效就是收入的增长的错误认识。专业化管理不是唯收入论成败,而要把提高征管质效作为主要标杆。检验专业化管理的成效既要看税收收入的增长,更要看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益是否提高,看税收遵从度是否提高,看征收率是否提升,看征管漏洞是否存在,看征管秩序是否好转,看纳税人是否满意。

2、加强对不同税源实施分类管理的认识。税源分类管理是根据税源的特点,按照纳税人规模大小、登记注册类型、行业产业特点、纳税信用登记等实际情况,将其划分成若干类型,找出规律,实行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税源分类管理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按行业分类,在税源管理范围比较集中,纳税人数量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宜采取以行业分类管理。二是按规模

分类,根据辖区内纳税户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把税源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零星税源进行管理。三是按性质分类,可将税源按照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公司、私营企业、涉外企业、其他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进行划分。四是按区域分类,专业市场、个体工商户、零散税源由于点多面广,容易出现疏漏,可实行按区域分类的管理办法。五是按综合分类,比如按属地加行业的分类等。

(二)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

从我科税源结构上来看,重点税源户数不多,且行业比较单一;中小企业行业较多,涉税事务比较繁杂,会计核算不健全。从税收管理人员来看,各片线的税收管理员配置有明显的差异,税源管理的要求与税收管理员业务素质的需求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结合实际,我科应按综合分类法实行税源管理。一是对重点企业税源的管理。设立重点税源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对重点税源纳税人的管理和服务,安排业务骨干定点负责重点税源企业的户籍管理,加强政策宣传和辅导,努力满足其专业性、个性化纳税服务需求;安排综合素质强的同志深入研究重点税源企业经营情况、行业特点、赢利模式,熟练掌握相关产业财税政策,监控税负、物耗、成本费用率等日常预警指标,防范重点税源流失和执法风险,确保主体税源的稳定,提高税收收入分析预测的质量。二是对个体工商户的管理。按属地加行业的方式分类管理,深化个体定额核定管理。对达到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积极推行建账建制,实行查账征收;对从事连锁店、商场(超市)、眼镜店、药品(保健品)店等可列为开展建账建制试点户;对不能实行建账核实征收的个体工商户,要按照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核定程序及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管理,定期公告定额设定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对未达起征点户,实行“完全定额”的动态管理方式,按照规定做好未达起征点个体工商户的税务登记、定期定额核定与管理、巡查巡管、征管档案等各项基础税收管理工作,做到免征不免管。税收管理员按月到户调查其具体经营情况,按季测算其营业额,结合定额发票的使用情况,通过微机评税,测算月营业额。经测

算,达起征点的,立即恢复征税。三是对零散税收的管理。重视“二八定律”在税收管理上的应用,加强零散税源的分类管理。充分利用综合治税网络,积极推行代扣代缴、委托代征模式,通过合作管税的方式,最终在税源管理上逐步建立“政府管税、部门协税、群众护税、税务办税”四位一体协税护税的新格局。

第三篇: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应对新的经济税源态势、提高征管质效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近年来,临沂市国税局按照省局有关部署,以搭建专业化的征管框架为依托,着眼本地税源结构和征管现状,以“完善税收岗责体系,优化征管资源配置,构建专业管理团队”为重点,积极探索和推进具有本地特色的税源专业化管理。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税源分级管理机制。在税源基础事务属地管理的前提下,探索明确层级管理定位,强化专业团队评估,取得一定成效。

1、确立分级监控对象。将全市税源划分为“市局、区县局、基层分局”三级税源监控对象。市局层面成立预警评估工作办公室,对全市纳税评估工作统筹管理,具体负责预警评估工作的专项考核和复审复核,全市行业税源、重点税源管理情况的集中分析。其他业务科室立足自身职能,开展征管数据分析,确定疑点企业清单,经评估办统筹后下发。区县局层面由税源管理二科统筹承接上级局下发的各类纳税评估任务,对下部署分配任务并负责指导和管理,同时直接实施对重点税源企业和高风险纳税人的评估。基层分局层面具体承担上级发布疑点企业的评估,并根据自身需要开展日常评估工作。

2、组建专业评估团队。成立市、县两级税源监控评估团队,推动市、县两级税源管理职能实体化。制订完善税源监控管理的相关制度办法,明确税源评估监控横向联动制度、工作例会制度、信息发布制度、风险应对反馈制度。市级机关负责全市税源监控、税收分析、遵从风险管理,市局整合各业务部门相关预警指标,完善税源监控指标体系,开发税源监控平台,由税源评估监控团队在充分采集数据的基础上,定期开展税源评估监控,对异常情况统一下达税源风险应对任务,监督考核任务完成情况。

3、健全完善岗责体系。一是优化税源管理岗位设置,重新设立企业基础管理岗、个体基础管理岗、调查核实岗、评估管理岗和评估实施岗。其中,企业(个体)基础管理岗为基础性工作岗位,调查核实岗、评估实施岗为专业工作岗位,评估管理岗为管理性岗位,同时规定企业(个体)基础管理岗与调查核实岗不得兼岗,评估管理岗与评估实施岗不得兼岗。二是细化明确岗位职责,其中企业(个体)基础管理岗全面承担管户责任,主要负责户籍管理、日常巡查和信息采集;调查核实岗主要承担重点执法事项和评估取证查证工作,负责资格认定、优惠政策兑现核实、出口退税核实、增值税专用发票增量增额等专项调查;评估管理岗主要负责评估事项的管理工作;评估实施岗负责具体评估工作的实施。三是健全岗责体系。重新梳理和归集具体业务事项436个(其中基层286个),并对市局、区县局和基层分局三级岗责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征、管、查、评和法律救济五大类业务序列之间的衔接关系,细化岗位操作标准、时限要求、应用模块、流转方向及相关手续,搭建新的岗责体系,并配有业务流程图129个、涉税文书339个,形成职能岗责的全覆盖。

(二)建立税源分类管理机制

以“规模+行业”为基础,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建立“重点税源精细化,中小税源标准化、个体税源简约化”的税源分类管理机制。

1、科学划分税源。根据纳税人规模,将纳税人分为大企业、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特殊类企业等类别。根据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行业分布、可以将纳税人细分为若干行业,进行专业化管理。遵循“管大、控中、规范小”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探索和把握管理规律,增强管理的实效性。一是大企业管理,侧重事前风险防范,促进自愿遵从。实施税务风险管理引导,帮助其在战略管理层建立健全税收风险内控机制。二是中小企业管理,实行按户管理与按行业类别管理相结合的办法,积极探索行业管理办法,加大小规模企业核定征收和督导力度,降低小规模企业零负低税额申报率。三是个体工商户管理,做好信息采集、典型调查、定额测算工作,实现税负核定公平、公开、公正,对零散税收,推行委托代征,实现社会化管理。四是特殊类型企业的监管,研究总分机构、网上交易、关联交易、恶意税收筹划等特定纳税人群体的风险发生规律,推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五是加强所得税管理,按照企业所得税分类分层管理办法,以分类管理突出重点、分行业管理突出规律、分项管理化解风险、分层次管理提高效能为目的,根据纳税人不同类别实施相应管理,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2、合理调整征管查职责。一是做实纳税服务。在税源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按基础性管理和专业化管理要求进行职能调整,合理界定好征收服务、税源管理、税务稽查职责。将申报征收、发票管理、税种日常管理、定额管理、欠税管理、档案管理以及其他日常管理,划为依申请的日常管理和依职权的日常管理,两类管理事项前移到办税服务厅。二是做专税源管理,以市局纳税评估办公室和县区局的税源管理二科为主体,深化以纳税评估为主的税源监控和风险应对工作。三是做强税务稽查。科学界定税务稽查与纳税评估的职责,规范评估案源移送和稽查结果反馈制度,建立评估与稽查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建立以税源管理为核心的征管资源配置机制

目前,基层管理力量偏弱,事务性工作繁杂,是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瓶颈之一。为此,临沂市局提出围绕税源抓管理、以税源管理为核心配置征管资源的解决思路,采取 “职能下移或征管力量下沉”的方式,解决机关与基层的力量配置上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一是对征管力量进行重新布局,通过将机关人员下沉到基层分局,充实一线税源管理力量,实现机关“瘦身”。二是通过建立工作机制的办法,将机关职能转向税源管理,实行区县局与基层分局在税源管理上的一体化分工,做到工作重心下移。如,区县局业务科室直接参与税收分析,并将部分评估职能上收到机关科室,基层分局只负责常规性的调查核实、催报催缴等工作,使区县局与基层分局在同一层面上开展税源管理。三是着力减轻基层额外负担,使基层能够将主要精力集中到税源管理上。要求除确需基层实地调查采集的数据外,不得向基层索

要系统内已有数据信息,并尽可能地简并基层报送的各类资料,减轻基层负担,减少对基层工作的干扰。

二、对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构建专业化组织,应以县区局下设的一线管理机构为重点。应逐步考虑将按区域设置的派出机构调整为主要按纳税人规模和行业设置、少量按税源管理功能设置的“专业化”直属机构。但从操作层面看,仍将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工作面广量大。既涉及观念更新、职能重置、流程再造、人力物力资源整合等诸多内部事项,又要争取所在区域各级财政主体、各类纳税主体的理解和支持,还要做好纳税服务网点和委托代征等配套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敏感性。二是实施要求较高。必须兼顾税源管理与纳税服务的不同要求,兼顾同向、同步提升征纳双方办税效能,兼顾发挥管事、管户制的优势,同时还不能因机构整合使纳税人办税不便、增加办税费用,或是形成管理漏洞和服务盲区。

(二)推行专业化应以税源科学分类为基础,并注重税源分类的科学性和适应性。从目前的税源管理实践看,按规模和行业对税源分类,适合于将基层现有的、区域化的派出机构转型为专业化的直属机构。因为按规模或行业对纳税人进行分类和归集,并以此为基础分别构建专业化的一线税源管理机构,不仅能够体现专业化理念和实践要求,而且能够保持机构功能和职责体系的相对完整,可以支持“一个头对外”执行任务。以税源管理主流程节点,或税收风险管理流程主环节等为依据对税源进行分类,并据以改造既有的、区域化的派出机构,似有一定局限性,主要是有可能造成机构功能零碎和职责界定不清。即使构成了专业化作业模式,也可能难以保证理想的效能,更重要的是可能难以避免“多头”直接面对同一纳税人处理涉税业务的问题。

(三)注重加快税收管理职能调整。应结合实际工作,认真梳理各类基础管理事项,尽量减少前置的无差别的形式要件审核要求,把确有必要的事前调查、核查、审批等控管措施转化为事后的风险控管事项,有选择地开展风险防控,把一些基础管理事项从管理员的基础管理职能中剥离出来。

(四)注意强化部门及各环节间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实施专业化管理,前提是分工、分责,核心是合作、协作。因此,税源专业化管理,对科室部门间、管理层级间及工作流程各环节的协作配合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无论是“纵”还是“横”,都必须围绕核心目标,牢固树立并强化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找准、摆正部门和个人的工作定位,互相配合、互相协作,有效整合各环节、各层级的力量,形成专业化分工下的工作合力。

(五)稳步扎实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会对现有机构人事造成冲击,而且工作的统筹度高、对体系化的要求高,不仅需要转变思维方式,突破管理思维定势,而且各层级、各环节之间需要更长的时间,相互磨合,相互适应,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做好长期坚持的思想和准备,并本着“先难后易”的原则,结合实际,稳步推进,不能犯急躁情绪,更不能期望“毕其功于一役”。鉴于此,临沂市局目前采用了相

对稳妥的方法,即将专业化划分为“机构专业化、岗位专业化、人员专业化”三个层次,并在推行初期,要求各县区局结合实际,确定专业化实施的目标。条件不具备的县区局,可先通过实施人员专业化、岗位专业化,在条件成熟时再最终达成机构专业化的目标。

第四篇: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与探索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和探索

税源是税收的源泉,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经济结构、税源结构的变化,结合宁夏税源管理的实践,探索研究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源管理能力的路径,以期实现税源管理新跨越,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促进纳税人遵从度的提高。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涵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专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分工与纳税人的专业分类相统一的一种税源管理模式,它是按照信息管税的思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对税源实施科学分类,精细管理,合理调整征管机构职责,整合优化各部门管理资源,建立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作、综合管理的专业化机制的立体化税源管理体系,在统一协调、分类管理、整体协作、监督制约的原则下,形成税源管理合力,以实现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和促进纳税遵从的目标。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经济结构、税源结构变化的新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大背景下,宁夏的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有了显著变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第一、二、三产业税收比重由2005年的0.4:75.7:23.9调整到2010年的0.1:69.5:30.4,第一产业税收比重下降,税收收入减少,第二产业税收收入稳中有降,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增长明显;第二、三产业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呈多样化发展,跨地区、跨行业的总分机构、母子公司、关联公司等企业集团大量涌现。例如神华宁煤集团由最初在一个省内跨3个县市下属3个分支机构开展经营活动,发展为目前跨5个省20多个县市拥有47个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由最初的只从事煤炭开采单一产业,形成了以煤炭采掘业为主,煤化工、电力、冶金、房地产、服务业等多种行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企业核算体制也由当初的两级核算调整为五级核算,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组织结构变化复杂,财务核算呈现多层次,成立了财务、律师、税务智囊团队来加强企业管理,应对外部监管。企业的这些变化给税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像这样大的企业集团仅靠传统的单一由税收管理员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只有建立一个专业化团队才能应对。因此,改革税收征管模式,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已势在必行。

(三)现行征管体制很难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 1.现行税收征管体制机制与税源专业化管理不相适应。一是税源专业化管理最终目标是促进纳税遵从,但目前以促进税法遵从作为税收征管根本目标的理念尚未形成共识,“以收入论英雄”,把完成收入任务指标作为征管主要目标的观念依然较为突出。二是征管程序不完善,纳税评估不规范且相对弱化,定位不够准确、程序不够规范,与税务稽查存在工作交叉,未能有效发挥引导和促进遵从的作用。三是征管方式、组织机构不适应专业化、信息化要求,仍存在着各部门自行多头设置调查审批事项、多头要求基层和纳税人填报报表、多头下达评估和检查任务等现象,职能交叉,效率不高;征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不适应发展需要。四是县以上税务局主要以行政管理为主,很少直接从事税源管理;基层分局(所)的税源管理依然停留在税收管理员属地划片管户的方式上,不适应专业化管理需要。五是大企业划分标准不统一,各部门设置不同标准,不利于分级分类专业化管理。六是征管信息口径不统一,多头、重复采集,数据质量不高,第三方信息难以获取,缺乏统一、系统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风险识别、应对的准确性、有效性不高。七是大征管格局尚未形成,税源管理缺乏主动性,税源管理工作反应迟缓,行动滞后,手段落后。

2.税收征管力量与税源专业化管理不相适应。一是税源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与税收管理员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税源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要求全面反映出可控税源底数及重点税源情况,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税收管理员因人数有限、专业基础薄弱、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低,总体力量相对薄弱造成了管户不深、不细、不透的问题,使税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难以到位。从宁夏来看,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增长过快,2000年全区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62户,2010年人均管户增至166户,10年间人均管户增加了1.5倍,年均增长15%,而税收管理员年均增长只有0.87%。全日制财税专业人员仅占14.1%,全系统能够熟练掌握税收征管等应用系统的税收管理员不到一半,加之各地经济发展、税源结构、人员状况的不均衡,造成一些税收管理员的工作量过大。二是税收管理员管户形式和内容不完全统一,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现象。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管户与管事、管理与服务、属地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功能不突出,面临“横管不到边,纵管不到底”的现状,税收管理员管户针对性不强,不能准确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管理状况,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掌握分析不透,了解不深不全。税源管理重点不突出,在实际管户中,占税收收入比重小的纳税户是大量的,税收管理员的管户量大面广,则难以对区域内的大企业实施重点管理,由此造成了重点企业不能重点管理的被动局面。三是税收管理员管户方式落后,缺乏监督,增加了执法风险。现行税收管理员管户制度虽经过三次改革与完善,但仍未完全脱离计划经济时期“保姆式”管理的色彩,纳税人税收政策执行中的尺度把握、纳税遵从、纳税项目扣除、资产处理、亏损弥补、税收减免资格审查等等,一切涉税事项均由税收管理员一人担负,无形中形成了个人的“责任田”。这种反应迟缓,手段落后的税源管理方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同时,所办理的一切涉税事项缺乏有效监管,从而加大了税收管理员的税收执法风险。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初步实践

宁夏国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从2010年开始推行,主要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信息管税手段,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强化税源监控,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努力实了税源科学管理目标。

(一)规范税收征管工作程序

宁夏把规范税收征管程序作为税源管理的基础。按照明确岗位职责,理顺工作程序,防范执法风险,落实管理责任的要求,集中时间对税务管理、申报征收、税务稽查、税收法制、纳税服务等5个方面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对196项税收征管业务重新进行了规范,明确了税收征管各部门、各岗位、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建立了环环相扣的征管工作程序,使税收征管行为更加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使税源管理的下游渠道更加顺畅。宁夏还以税收执法责任制为基础,将税收风险管理融入税源管理之中,把税收收入、发票管理、减免税管理、延期类审批、税款解缴提退5个业务事项的合法性、及时性、规范性作为执法风险防范重点内容,设置126个风险点,根据不同风险对象,采取“风险教育”、“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措施,从政策依据、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工作时限、执法文书等方面进行监督,促使税务人员注重自身风险防范,规范了执法行为。2010年全区国税系统税收执法过错率比上年下降了36.1%,实施纳税评估2749户,评估补税8382万元,共检查纳税人1290户,查补税款及罚款3.4亿元。

(二)创新信息管税手段

信息管税是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有力抓手,是提高税源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此,宁夏区国税局开发推行了税收征管辅助系统,该系统以税收综合征管软件为依托,包括数据处理、税收管理和税务稽查3个子系统,强化税源数据监控分析和应用,实现税源管理上下联动、征管查横向互动信息化、立体化。1.组织研发了数据处理子系统。该系统以区局集中数据为基础,以各级局按职责处理数据信息为模式,分流转税综合分析、所得税综合分析、发票管理分析、数据质量监控、税务稽查信息、征管质量考核等8个功能模块,基本涵盖所有税收业务,实现了自治区、市、县、分局(所)、税收管理员5级税源数据分析与监控联动,有效解决税源管理数据来源渠道不畅、共享程度低、利用率低的问题。2.组织开发了税收管理子系统。该系统主要以数据处理子系统提供的数据处理结果为预警指标,重点解决税务人员在税源管理中“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么样”的问题,引导和督促税收管理员正确履行税源管理职责。该系统包括预警监控、工作任务、工作事项、纳税评估、互动平台、重点税源、绩效考核、发票管理等13个模块。借助这些模块功能,各级管理部门协调联动,特别是上级局能够根据税源监控情况和工作重点直接对基层派发工作任务,并随时监控工作完成情况。这些模块功能还支持跨区域税源数据交换和跨平台业务数据共享,使关联企业数据交换、涉税信息联合协查,以及综合征管软件、防伪税控系统、出口退税、数据处理系统等跨平台系统的业务数据自动产生相应的预警信息和工作事项,并可自动按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派发工作任务,并自动提示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

3.开发运行了税务稽查子系统。该系统与其他子系统数据共享,互为补充,实现了征管查3个环节的信息互动。即稽查辅助子系统以数据链路的方式与综合征管软件、税收管理子系统共享交换数据。税收管理子系统中预警和经纳税评估后发现的纳税人疑点信息,通过税收管理子系统移交稽查后,可以直接进入稽查辅助子系统稽查案源库。稽查部门对纳税人的检查信息、移交案源查处情况以及开展稽查综合分析、提出稽查建议等,都可以通过该系统回复征管部门,从而使管查互动具有技术支持平台,形成了更为畅通便捷的税源信息共享体系,进一步加强了征管查互动衔接,达到了以查促管的目的。

(三)建立税务机关内部税源专业化分级管理机制

宁夏区国税局本着“分解职能、明确责任、科学管理”的要求,积极推进税务机关内部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建设,建立了自治区、市、县、税务分局四级税源专业化分级管理模式。一是区局主要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及组织实施总局定点联系企业、跨地市企业、本级重点税源的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和纳税评估工作,实施企业的反避税工作。二是地市局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及组织实施跨县(区)经营、本级确定的重点税源的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和纳税评估工作。三是县级局落实管户日常管理责任,对税源推行分类管理,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及组织实施本级重点税源、中小企业、个体户的税收征管状况分析和纳税评估以及查账征收企业注销检查等工作,审核和办理企业出口退税业务。四是税务分局(所)具体承担纳税人的登记认定、调查核实、发票核定、催报催缴等日常工作,不再承担纳税评估、出口退税、反避税、查账征收企业注销检查等职责。五是重新对税收管理员作用进行定位,调整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改变目前税收管理员“分户到人,各事统管”的办法,各职能部门依职权按照分级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开展工作后,税收管理员不再承担所管业户相关业务。

(四)建全纳税人分类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 分类管理税源是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关键。为此,宁夏区国税局因地制宜,对税源科学分类,实施差别化管理。

1.按规模分类,强化重点税源管理。根据税源结构及其风险特点,按照规模划分为重点税源和中小税源,对重点税源设置重点税源管理组织实行集中管理,对中小税源按照特定纳税人、行业和属地的方式进行分类管理。对重点税源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设立专业组集中管理,重在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强化税收分析,加强评估监控,力求管深管细管透,并全方位开通纳税服务绿色通道。对中小税源根据管理职责和业务事项实行专业化管理,强化职责岗位分工,重在对内部明晰职责、划分事项、岗位分工基础上的效能提高。对个体户采取分片包户管理,对大型封闭式商场、市场采取委托代征的管理方式,并尝试走社会化管理的新路子。

2.按行业分类,强化行业税收管理。根据纳税人所从事的不同经营行业,将其分为若干个行业进行管理。各级局根据行业特点确定本地区行业类型的划分,并按照纳税人所从事的行业不同,掌握其行业生产经营特点。税源管理部门深入实地调查了解,摸清产品的工艺流程,找准主导行业的管理特点,总结行业管理规律,实施有针对性管理。有的管理局打破现有属地管理模式,将特定的行业交由一个税源管理部门或专业组管理,突出行业分类管理特点。

3.按纳税人类别分类,强化一般税源管理。按纳税人管理类型的不同,将税源分为一般纳税人、查账征收小规模纳税人、核定征收纳税人、免税纳税人四类进行区别管理。对一般纳税人在一个县级局内实行由一个税务分局或在一个税务分局内由指定税收管理员集中管理。对查账征收小规模纳税人在落实税收管理员分片包户的基础上,实行按季交叉巡查的管理方法,重点抓好纳税申报、税款征收、普票比对等工作。对核定征收纳税人按达到起征点和不达起征点分别进行管理。对达到起征点的纳税人实行税收管理员属地分户管理,着重做好纳税申报、定额核定、发票管理等工作;对未达起征点的纳税人实行税收管理员包片管理。

三、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入思考

(一)切实增强税源专业化管理风险意识

风险管理是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不同类型企业、不同事项管理的全过程。科学界定各层级税务机关的风险管理职能。地(市)以上税务机关主要承担税收风险战略规划、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评定、风险应对业务技术支持等工作,为基层税务机关开展风险应对提供目标、指导和支撑,同时对预约定价谈签、成本分摊协议磋商等重要复杂事项进行风险应对,提高专业化管理层次;县(区)税务机关主要是根据上级规划部署和风险识别排序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风险应对工作,推进县(区)局税收管理实体化,逐步让机关的业务人才承担从税收管理员职能中分解上收的部分风险监控职能。要科学分解税收管理职责,深化管事与管户有机结合的体制建设,把风险应对的主要职责从税收管理员职责中分离出来,让办税人员从事制度性安排的审核、调查、核查以及日常纳税服务等工作。

(二)认真落实税源管理“五化”措施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方式,要努力做到“五个方面”:

1.管理方式专业化。推行专业化管理,就要打破现有征管模式,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根据纳税人特点,按照“抓大、控中、规范小”的原则科学划分税源,对特大型税源企业提供个性化管理,对其他税源企业实行差别化管理。同时结合税源实际和管理现状,实施以分规模、分行业、分税种或分管理事项为重点的分类管理,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建立相应的专业化管理模式,突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对税收管理的重要方式——纳税评估,要彻底改变税收管理员个人直接评估的模式,在县级以上税务局设置纳税评估专门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开展专业化的纳税评估,杜绝以查代评。

2.管理机构扁平化。由于我国税务机构实行的是金子塔式的管理机构,基本都是按行政区划来设置税务机构,且每级税务机构在功能上都是全职能型的。在外部社会环境快速变化、内部信息事项高度集中的形式下,这种机构已经无法适应专业化发展需要。因此,需要调整现有征管机构设置模式,实行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要逐步撤销税务分局和税务所建制,将原来由税务分局承担的职责交由机关职能部门履行;要取消税收管理员制度,将税收管理员所承担的职责进行分解,把日常事务性的审核、调查、催报催缴等工作交由办税服务厅承担;将税务行政审批、资格认定等工作交由县级以上局职能科室承担;要把县级局作为税源管理基础单位,直接面向纳税人,直接负责税源管理的具体工作,包括减免税审核审批、免抵退税审核管理、欠税清理工作等。同时,要进行税务机关内部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将税政、征管、进出口、所得税等业务职能部门进行归并,成立综合业务部门,实行大业务部门制,具体承担税源管理责任,彻底实现机关职能科室税源管理实体化。

3.管理主体团队化。在现有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下,各个税收管理员单兵作战,势单力薄,管理效率不高,像上市公司、规模大的企业,靠税收管理员单个力量根本无法管理到位,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去管理。在取消税收管理员制度由业务职能部门承担税源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建立纳税辅导员、办税服务员、分析评估员、反避税员、税务稽查员等专业化管理团队,专司上收的重大、复杂事项的税收风险分析和应对工作,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4.管理手段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使税收征管方式发生了变革,实行专业化管理变为可能。一方面要加强现有征管系统数据的分析应用,另一方面要拓展外部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利用,通过对内外信息数据的分析,及时掌握税源管理状况,找准税源管理的风险点和风险源,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要开发使用联动机制管理系统,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各单项软件以及税收管理员工作台整合到一个工作平台,形成信息共享和良性互动,使税收分析发现的纳税异常情况和疑点问题通过任务分配给主管科室直至税收管理人员,顺畅地流转到纳税评估和日常管理环节,实施有效的管理,对评估和管理发现的偷逃税线索转到稽查环节实施稽查,并通过评估和稽查发现税源管理薄弱环节,提出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5.管理机制协作化。从税收征管的角度看,专业化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从整体上把握纳税人经营、核算特点,掌握其财务税收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但税务机关内部按照职能和流程进行分工,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根据自身职责获取相关信息,开展相关工作。可以说,没有哪一个部门可以仅凭自身的力量就能获取某一纳税人的全部信息。这就需要完善各管理环节的协作机制,包括与外部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同时要着力优化信息化应用平台,让运转流畅的丰富信息成为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支撑。专业化离开协作就如一盘散沙,协作是决定专业化管理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要在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基础上,建立运行顺畅的税源管理协作机制。税务部门要建立各个部门围绕税源的协作机制,这种协作包括内部各个管理环节之间的协作、上下级单位之间的协作,也包括税务部门与外部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要积极开展有关部门的税收保障办法,形成良好的部门协作机制。要强化社会综合治税,由政府推进涉税信息交换平台建设,使各种第三方信息成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借助中介力量加强税源管理。

(三)加速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使用

各级税务部门重点要在提高税源实战能力上下功夫。要创新培训手段和方法,建立相对固定的培训实践基地,注重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方式,增强干部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要加强与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交流沟通,聘请富有审计、会计、税务筹划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士担任兼职教师,促进信息资源及工作技能的共享。要尽早推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打通税务人员专业等级发展渠道,切实调动广大税务干部的积极性。要制定并分步实施差别化培训计划,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和要求,开展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训,重点加强分行业税收管理人才、风险分析人才、信息化人才、纳税评估人才的培训,不断培养适应专业化管理需要的各类人才。要大力推进组织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通过文化讲坛、专业培训等多种实践活动,激发税务干部的主体意识,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管理主体的专业分工与税收管理客体的专业分类相统一的一种税源管理模式。落实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要求,强化税收管理员责任和义务,全面提高税收管理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必须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

一、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的总分机构、母子公司、关联公司等企业集团大量涌现,企业税务处理团队化、电算化、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税源管理人员少和纳税人户数多等矛盾日益突出,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加大,传统的单一由税收管理员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只有以风险管理为导向,落实信息管税要求,通过税源专业化管理,把有限的征管资源用于风险大的行业和企业,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大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源管理,提高征管质效,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运用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按照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要求,整合、优化和合理配置税收管理资源,因地制宜实施分类管理。对内,按税收管理员职责分环节实行专业化管理;对外,按纳税人不同类别实行分类管理,努力防范税收风险和执法风险,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就是按照“信息管税”的思路,建立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形成立体化的税源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纵横结合、内外协作的运行机制,形成税源管理合力。

(一)建立纵向互动机制。建立市局、分局、税源管理员三级分工负责、纵向互动机制。市局负责制定本级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规划、制度,建立本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评估模型,根据上级发布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重点,结合实际,下达税源监控、管理任务,组织、监督、考核本地税源管理工作。分局根据上级下达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重点,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监督、考核本地税源管理工作,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税收管理员按岗位职责要求,根据上级下达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重点及相关工作任务,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二)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市局要建立健全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良性联动机制。征管科负责拟定税源管理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的规划、制度、方案,根据各税种管理部门设置的风险预警指标、税种评估办法汇总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评估模型,并负责综合评估的沟通协调;收入核算科负责税收经济分析和重点税源风险预警;税政科负责与本部门职责相关的风险预警指标设置、评估办法和税收分析;所得税管理办公室负责所联系企业的税源管理与服务;稽查局负责以查促管;纳税服务部门负责纳税服务工作的协调统筹。

要通过税收分析为纳税评估确定疑点、指明方向;通过纳税评估引导税法遵从,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通过税务稽查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并向管理环节反馈查处结果;税源监控通

过采集涉税信息及汇总归纳分析、评估、稽查反映的问题,改进和加强日常管理;形成各部门、各环节联动配合的税源管理机制。

(三)建立外部协作机制。建立经济税源信息(第三方信息)的共享机制,如和地税、工商、质检、药监等部门的信息交换,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协税护税作用,对部分零星分散税收实行委托代征,加大税源监控力度,合理提高部分行业税负,实现税收综合控管,提高国税部门快速反应能力。

三、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重点

推行税源专业化, 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工作涉及部门多,专业性很强,因此需要统筹兼顾,稳步推进。

(一)研究确定专业化管理形式。要根据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思路,结合本单位户籍和税源结构特点、人员状况等实际情况,研究确定实施专业化的具体组合模式。如将税收管理员可分为负责专门事项的专业化税收管理员和负责日常事项的责任区税收管理员;也可将具备共同特点的纳税人抽取出来,由专门的管理员实施专业化管理。如实行分行业管理(如分工业和商业)、分规模管理(如分一般企业和相当规模企业)、分税种管理、对个体“双定户”和各类专业化市场实行分类型管理。还可按照税收管理员职责分户籍管理、宣传辅导、催报催缴、档案管理、发票管理、定额管理、欠税管理、信息采集、调查核实、纳税评估、任务执行等环节实行专业化管理,各负其责,形成税源管理合力。

(二)一般纳税人要以行业预警税负和“票、账、表”管理为抓手,实行专业化管理。一是要对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按照行业分类,参照同行业税负和本地企业的经营状况,合理确定行业税负,实行行业税负控管。二是要通过深化以票控税,强化纳税评估,实行“票、账、表”综合管理模式,有效地实行税源税收监控,从而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三)小规模纳税人要以户籍管理和最低纳税限额控管为基础,实施专业化管理。一是以强化户籍管理为龙头,夯实征管基础。开展“定户籍数量、定收入目标、定征管质量、定考核奖惩”的个体税收“划片管理、项目招标”工作模式,调动税收管理员工作积极性。二是重点落实最低纳税限额控管办法,将砖瓦厂、米厂、水厂、预制厂、酒厂、超市等小规模纳税企业和个体大户全部纳入控管,力争个体税收、达起征点户数按一定比例增长。三是加强重点行业的专项管理。如对大型商场、超市招商进店、改制企业引厂进场纳税人开展专项检查,品牌代理等个体大户的全面清理,在一个地方有区域特色的相关行业纳税人的重点监控等,堵塞税收管理漏洞。

(四)创新普通发票管理。按照总局、省局“简并票种、统一式样”普通发票管理工作思路,强化机打发票、逐步取消手工发票,选择商场、超市或有代表性的行业率先开展税控器具推广的试点;取消小规模企业填开式发票使用;开展农产品销售发票、废旧物资收购发票、商场超市填开式普通发票专项检查,定期开展票款比对工作,提高普通发票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以票控税的作用,逐步实现以票控税向信息管税的过渡。

四、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税源管理质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因此,必须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工作小组,负责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组织协调。各单位领导要清楚地认识到推行专业化管理提高税源管理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抓好落实。

(一)以信息化为支撑,强化税源专业化管理。一是推行多元化申报方式,提高纳税人办税水平。以财税库银联网开通为契机,进一步扩大网上申报、网上认证覆盖面,使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企业基本实现网上申报;切实解决个体“双定户”委托划缴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一步提高划缴成功率,力争90%以上个体户能通过银行划缴税款。二是充分利用数据信息,提高税收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综合征管软件运行维护制度,加强综合征管软件运行维护,保障综合征管软件平稳运行;充分运用数据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数据质量信息反馈、纠错处理和垃圾数据清理的机制,严格数据修改审批制度,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加大检查督导工作力度,狠抓分析通报,强化考核结账,促进数据信息全面、真实、准确运行;认真开展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查找问题和原因,完善管理措施和办法,不断提高信息应用水平和税收征管能力。

(二)以规范税收管理员队伍为基础,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一是进一步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理顺税收管理员职责。重点开展税收管理员知识培训与竞赛,市局要认真制订详细税收管理员培训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税收管理员多元化知识培训。分局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开展每月讲坛、季度比赛、半年竞赛等多种活动,狠抓培训计划的落实。二是强化税收管理员工作考核,要把日常工作考核常态化,加大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竞争条件,使税收管理员能更好地发挥工作主观能动性,提高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管理中的作用,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税收专业人才队伍。

(三)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稳步推进税源专业管理。进一步修订征管业务流程,使之更流畅、更快捷,能更方便纳税人办税;修订税收管理员考核办法,把税收管理员将管理的关注点转移到引导纳税遵从上,把管理的着力点调整到控制税款流失上,将潜在的税源转化为现实的税收;落实“四位一体”工作机制,转变各级税务机关管理职能,深化和发展税源联动管理机制,形成贯通各个层级的税收控管体系。

下载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在税源管理上突破现有按属地、划片管户的单一方式,根据税源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行对外按纳税人属地、规模、行业、管理风险等分类......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践及探索来源: 日期:2011-12-31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多必然带来税源结构的变化和税收征管的改革。税源管......

    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印发《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饶地税发〔2011〕13号 2011-02-16 上饶市地方税务局 有效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市局直属各单位、市局机关......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乔帅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分类分级管理为主要方法,采取纳税评估的手段,依托税收专管员为载体的管理方式。是今后税务管理的主流方......

    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修改

    加强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税源是税收的基础。对我们基层而言,税源管理就是每天与千千万万纳税人打交道。省局推行税源管理新模式,实现由“管户制”向“管事制”的转变......

    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几点思考

    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几点思考 税源是税收的基础,对我们基层税务机关而言,税源的基础就是我们每天与之打交道的千千万万的纳税人。税源管理是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

    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

    加强基层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几点思考 税源是税收的基础,对我们基层税务机关而言,税源的基础就是我们每天与之打交道的千千万万的纳税人。税源管理是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

    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本站推荐]

    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7日 信息来源:连云港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字 体:【大 中 小】访问次数:173 在当前税收征管实现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