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专业化管理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17:4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税源专业化管理调查报告》。

第一篇:税源专业化管理调查报告

关于苏州吴江、相城地税局

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调查报告

2009年,针对税源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总局研究提出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设想,并在部分省市开始试点。江苏作为全国试点省市之一,按照总局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全面深化税收风险管理,完善分级分类管理,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2年5月20日至26日,大武口区地税局一行8人在任永峰副局长带领下赴苏州市吴江和相城地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此次考察学习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优化机构设置,重建岗责体系。

吴江、相城分局同属江苏省苏州市地税局下辖的两个县、区级分局,按照苏州市统一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工作模式,按照“纳税人发起的涉税事项统一由纳税服务分局受理,税务局发起的涉税事项由各税源管理分局办理”的工作思路,建立了以“征、管、评、查”四分离的新的税源管理模式。

1、一分局统一设立为纳税服务分局。统一负责辖区内所有纳税人、缴费人的税前辅导,涉税受理、资料审核、日常征收等工作。在服务职能上,设立了以税前辅导、现

场指导等职能的纳税辅导岗、以一站式、一窗式服务为前提的综合受理岗、以无纸化办公为保障的档案采集和档案管理岗,以办税引导、辅助服务的导税岗等其他辅助型岗位。

2、二分局统一设立为重点税源分局。按行业管理将房地产业、纺织业、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四个行业纳入该局管理。按一比一配比原则设立税源管理岗和纳税评估岗,全局20人,10人负责税源管理,10人负责纳税评估工作。

3、三—七分局设立为一般税源分局。按属地管理原则将辖区内纳税人设立为一般税源局,同样按一比一配比原则设立税源管理岗和纳税评估岗,一般税源管理分局统一为20人,10人负责税源管理,10人负责纳税评估工作。

4、稽查分局。负责辖区内的税务稽查等事宜。

5、纳税评估分局。将数据管理科(县分局信息中心)设立为纳税评估分局,负责苏州市局依托风险管理平台下发的风险指标的识别、分析、排查和进一步下发。

二、协调业务衔接,规范内部流转。

为进一步规范各单位在征评管查工作中的有机协调与衔接,切实提高征管质效,推进税源专业化纵深管理,按照《苏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改革要求,制定了《江苏省苏州地方税务局税收业务协调衔接暂行办法(试行)》、《江苏省苏州地方税务局征收、管理、评估、稽查

联席会议制度(试行)》和《江苏省苏州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资料管理办法(试行)》。将风险评估分局与部门、机构间的职责划分与衔接、征收税务分局与税源管理分局的职责划分与衔接;数据管理处与各业务处室的职责划分与衔接;般税源管理分局与重点税源管理分局的职责划分与衔接一一进行了明确。

1、数据管理、分工负责。各级征管、税政、法规、计财、稽查等部门是涉税数据的业务应用部门。在涉税数据的应用过程中,业务应用部门和数据管理部门应职责明确,分工负责。

涉税数据的数据内容、数据项标准和指标定义的设定及修正由相关业务应用部门负责,数据管理处(科)负责审核认定并维护。

涉税数据的采集、查询、前台维护等权限由业务应用部门负责设定、认定,数据管理处(科)负责配置。

2、明确分工,强化责任。涉税数据的检测、监测、加工、分析由业务应用部门负责提出需求,数据管理处(科)负责具体实施,业务应用部门负责对实施结果进行确认与应用。数据管理处(科)按照应用部门业务需求进行报表、指标数据的加工、产出和推送。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运维由数据管理处(科)负责;对外公布数据由业务应用部门审核把关。税源管理分局在日常税收征收管理中,发现纳税人有涉税风险疑点,由税源管理分局自行采取评估、日常检查等方式对风险进行评定,并报税收风险评估分局备案。税源管理分局在日常征收管理中发现风险评估指标或

模型存在问题的,及时向税收风险评估分局提出修改建议或意见。

3、内部流转,专业管理。例如:征收税务分局负责申报征收期内纳税人的税费申报和缴款提醒,负责集中处理催报催缴文书的生成和发放工作;税源管理分局负责催报催缴后仍未改正纳税人的后续处理及催报催缴退回信件的实地核查工作。

三、科学划分税源,分级分类管理

吴江、相城地税初步建立了税源分类分级管理机制,按照规模、行业、税种、特定事项等分类标准将税源管理职责在不同层级、部门和岗位间进行科学分解、合理分工。

1、制定分类管理标准。按规模将税源划分为大企业、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一般税源管理分局内部对中小企业按行业进行分类,确定本级重点行业、风险行业和一般性行业。大企业按照市局税源分级管理的实施办法确定的市、县局两级重点税源监控的划分标准,结合具体税源分布情况研究确定。个体工商户委托政府部门实行社会化管理,税务局内部只是负责个体定税后台的维护和流程的审核。

2、明确分类管理形式。以税源管理分局为单位,组建不同的风险管理团队,对税源实施分类管理。风险管理团队分为重点税源管理团队、重点行业管理团队、风险行业

管理团队、纯所得税管理团队、纯营业税管理团队、特殊类型企业管理团队等类型。

四、夯实技术支撑,实现信息管税。

一是在推广税源专业化的工作中,不论是苏州市局还是吴江、相城分局在信息的投入上都是巨大的,单吴江分局的机房改造就花费上千万,在信息平台的建设上,该分局已建成的项目有:网上办税平台、建筑业管理平台和纺织业管理平台等,目前该分局在该地政府的支持下,投入上千万元开发综合治税数据交换平台。二是加大财力投入力度,开发了征管档案影印平台,真正实现征管档案电子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三是吴江地税在核心征管系统的开发中充分考虑到了内部管理和日常考核,所有岗位人员的工作从发起到推送,从风险接收到风险识别,从绩效考核到征管质量……全部在系统中完成,用该局人的话讲就是“我们的干部所有的工作都在电脑上完成,所有的绩效都能在电脑上显示。”甚至和企业的对话、留言都在微机中完成。

五、受到的启示。

1、完善和优化核心征管系统。当务之急是完善核心征管系统的各项功能,一是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效能目标考核的实际要求;三是建立起各部门间协调配合的有效机制。

2、建立健全内部协调制度建设。建立一套横向联系,纵向贯通的工作管理、协调制度,使之成为各项工作的保障。

第二篇: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在税源管理上突破现有按属地、划片管户的单一方式,根据税源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行对外按纳税人属地、规模、行业、管理风险等分类,对内在坚持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同时探索按重要事项、环节等分工,组织形式上实行个人和团队相结合的一种管理模式。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国家税务总局“十二五”税收征管创新的重点,其实质是对原有管制型税源管理体系的再造,形成先进性加中国特色的专业化税源管理体系,必将在推进国家税收管理体系创新变革的同时,引发税源企业(纳税人)税务管理相应的创新和变革。

1、税源管理的涵义。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对税收收入的来源渠道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规范的、现代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全方位的信息跟踪和纳税控制,保证税收收入实现的一系列税收管理活动。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核心。而企业作为税收来源的最主要渠道,必然成为税源管理的重心。

2、专业化管理的内涵。专业化管理通常具备以下特征:管理职能专业分工与管理组织机构的专业分工相契合。税源管理要上升为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满足专业化管理的上述条件。具体而言,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内容:一是税源的分类管理专业化;二是税务机构设置专业化;三是岗位设置与业务流程专业化;四是纳税服务专业化。所以,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源管理与专业化管理内涵的有机集合,其目的是集中有限的税收管理资源投入到最能产生税源管理效益的活动中去,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以及更强竞争力。

3、税收专业化与税源专业化的相互关系。从税源与税收关系角度看,税源归属税收范畴,税收隐含着税源。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的基础,税收管理的核心是税源管理。税收和税源这两者的相互关系将固化成一项基本理念,成为今后税收工作的长期指导思想,引发税收管理体制持续而深入的变革创新,必将对税收管理体制产生深远的影响。

与传统的税源管理模式相比,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在管理理念上,传统模式侧重于组织收入为中心的税收征收职能,而税源专业化侧重于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的税收缴纳职能。

二是在管理方式上,传统模式侧重于单户式、一站式管理的税收管理员管户方式,而税源专业化侧重于风险管理为导向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税源管理方式。

三是在管理机制上,传统模式侧重于属地管理和税收管理员制度为基础的征管查相分离的模式,而税源专业化侧重于信息管税方式下涉税事项推送的流程管理模式。

四是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上,传统模式侧重于税收管理员单户管理的均衡配置管理资源的方式,而税源专业化侧重于有区别、有重点地配置管理资源。

税源专业化管理已成为税务机构强化税收管理、提升税收管理综合水平的重要之举。全国各级税务机关都争先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研究和改革工作,按照新模式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税源专业化管理总体要求是以纳税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支撑,以专业化分工体制为保障,以分级分类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征管程序和运行机制,加快税务机构专业化团队建设,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体系。这一总体要求客观上对企业适应新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挑战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要求以纳税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客观上要求企业积极主动纳税、主动进行税务风险分析和评估等工作。与传统税收管理模式比较,企业偷税漏税、侥幸心理及疏于风险分析和评估的管理状况所面临税务机构多方力量监管、税务信息重复申报、企业税务工作负担加重、企业遭遇税务罚款、财税主管人员遭遇行政处罚甚至羁押等诸多风险明显增大。

挑战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要求以信息管税为支撑。对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可能加大企业日常税务信息管理及报送的工作量。传统模式下依靠简易信息工具进行税务信息搜集和处理的做法将难以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

挑战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要求以专业化分工体制为保障,以分级分类为基础。这一模式将逐渐形成企业税务征管由税务人员个人专管转向团队管理,专管机构由单一机构转向多层级、跨区域机构监管,将大大增加企业与各级税务机构、税务机构各环节人员工作交流的工作量与成本,并易受税务征管机构和人员执法素质、责任心等因素的影响。

挑战

四、分级分类的专业化管理模式,以及税务机构专业化团队建设,将使税务机构越来越熟悉分类企业的业务特性及税务管理状况,企业业务经营中的各项税源将充分暴露在税务机构的监管之下,从而加大企业税务管理的风险和税收成本。

挑战

五、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要求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征管程序和运行机制。按照这一要求建立的税收征管体系将更加注重程序的完善化、规范化,运行机制将更加严格和成熟。对企业税务管理的要求将更加严格和精细化,从而进一步加大企业进行税务管理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同时,完善和规范的税收征管程序有可能在无形中成为企业与税务机构间的沟通障碍。

第三篇: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践及探索

来源: 日期:2011-12-

31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多必然带来税源结构的变化和税收征管的改革。税源管理模式也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人统管”转变为“征、管、查分离”,2005年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分片”加“分类”管理,随着管理深入,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税源管理人员少和纳税人户数多等矛盾日益突出,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加大,传统的单一由税收管理员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2009年底,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指导意见(讨论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各地从实际出发,落实税源专业化管理和信息管税,以促进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目标的实现。

在此前提下,我局作为杭州市国家税务局的专业化试点城区之一,以《指导意见》为依托,结合马克思·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从管理员权力分离、职责法定等方面出发,制定了与下城区域税源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于2010年年初开始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索。

一、理念

从行政组织理论出发,结合税源管理的实际情况,在不增加职能机构设置的基础上,提高税务机关效能建设,按照专业化管理目标,对现有机构分工进行合理调整,根据管理需求分设岗位,从税源管理难易程度、工作任务多少、管理范围大小等方面综合进行考虑,以达到任务与机构相称、管理与服务结合,岗位与流程协调。

制定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依靠行政组织权威,做好动员,从上到下开展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改革方向,力求专业化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从开始就纳入正常、规范的发展轨道。

科学分类税源,根据税源管理难易程度,不同规模税源运用不同管理方法,提高专业性,加强税源分析监控,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提高税源管理的实效性、科学性,增强税收征管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优化机构设置,根据工作任务多少和管理范围大小,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合理估计岗位工作量,确定岗位分工和人员配置、准确划分岗位职责,明确工作制度、职权范围,将涉税业务办理流程以制度的形式予以规范,保证执行力,促进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分工协作和沟通协调。

通过推进税源专业化,确保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落实“信息管税”和税收风险控制理念,积极解决征纳双方矛盾,构建和谐税收环境,提升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最终达到提高税源管理效率的目的。

二、专业化管理模式

(一)科学分类,特色管理

对税源进行认真分析、梳理,按有利于征管和方便纳税人的原则,采取内部微调的方案,变划片管理的单一模式为点面结合管理模式:重点税源、涉外企业专人管理,一般税源、个体税源划片管理,重点行业、楼宇企业特色管理。

1、重点税源企业:总局、省、市、区局监控的入库税款50万以上的企业656户,占收入的82.98%。

2、涉外企业、生产型出口企业:缴纳增值税、所得税的外资企业、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以及生产型出口退税企业。

3、一般税源和个体税源:除以上两种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按街道划片管理。

4、重点行业:房地产业、餐饮业、银行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4S店、服装制造业、金属材料批发业、大型商场、大型商业超市、医药医疗器械行业等10大行业,占收入的53.68%。分科室牵头管理。

5、楼宇企业:103座规模以上楼宇、3600户国税管辖企业,占收入的46.64%。按楼宇所在街道划片管理。

(二)调整职能,明确职责

1、调整税源管理科职能,税源管理一科负责专项纳税评估;税源管理二、三、四科负责企业税源管理、个体税源管理、文书审批、科室纳税评估。

2、税收管理员按职设岗,分设文书审批类、日常管理类、纳税评估类岗位,明确划分岗位职责,将日常管理与文书审批分离,分散管理员的权力,从“一对一”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多对一”的管理模式。

(三)完善机制,考核跟进

1、规范管理制度。适应专业化管理的新要求,重新规范税源管理工作制度,制定详细的行业税收管理办法、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纳税服务措施、风险管理机制、目标考核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2、完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加强统筹协调,部门、岗位间协作税源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外部合作机制,推进信息共享、综合治税和协税护税。

3、调整考核办法,税源管理一科增加行业评估、专项评估等考核指标,税源管理二、三、四科增加行业管理、楼宇管理等考核指标;岗位考核由各科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不同的考核办法。

4、制定《税源管理岗位业务能手补充办法》,每季度评选一次业务能手,对行风效能和工作

业绩两部分进行考核,分别评选日常户籍管理岗位能手、综合事务管理岗能手和个体税源管理岗位能手。全年评定“业务能手”,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管理成效

(一)工作效率提高,征管质量改善

打破权力过于集中的格局,变一人统管为人事分离,扭转了一员多责、一员多权的局面,由单兵式、单部门管理向全方位、多部门协同作战转变。专业化管理实施后,日常户籍管理岗不审批文书,大力开展日常管理、税源分析、税收宣传,提高管理效率,企业纳税遵从度上升;综合事务管理岗不分管企业,减少“人情文书”、“照顾文书”,文书审批提速,执法风险降低。

2011年1-8月,共受理流转文书2968件(除个体文书),月均审批文书46件/人,政策把握度得到了统一,政策适用错误明显减少,提高流转速度,从受理到终审,平均办理时间缩短为原来的2/3;提高审批质量,文书(复审)整改率从原来的40%下降到10%,结合“涉税否定事项风险防范督察管理系统”,作废文书、否定文书减少到208件和28件,同比下降63%,得到了纳税人的广泛好评,回访平均满意率达92%。

(二)分类税源细化管理,税收收入增长

不同规模税源分类管理,加强考核力度,使得税源管理水平和征管质量得到提高,分析预测和监控能力进一步加强,保证了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和均衡入库,2011年1-8月共组织税收收入316141万元,增幅16%,其中,企业税收收入311684万元,增幅16%,个体税收收入4457万元,增幅16.22%。

(三)强化纳税评估,推进行业建模

继续推进重点税源企业、建安、房地产行业评估、所得税评估、全税种评估,由纳税评估岗和综合事务管理岗人员主评,实现管理、评估相分互离、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对评估案例进行整理,完善评估流程,对原有预警指标进行补充细化,进一步发挥“以评促管”作用,深化行业管理,有效降低征管风险。

2011年1-8月,实施评估129户次,其中正常企业43户次,异常企业86户次,直接补税2838万元,抵减应退税额127万元,调整以前亏损2586万元,加收滞纳金40万元,移送稽查2户。

(四)资源重组,发挥工作积极性

从知识结构、管理方式、管理经验等方面入手,合理配置管理团队人员,一个街道配备一个管理团队,充分发挥干部特长,工作各有侧重:重点税源送好服务,一般税源抓好管理,个体税源收好税款,重点行业建好模型,楼宇企业做好宣传。提高干部的积极性,增加干部的危机感,减少“干多干少一个样”负面情绪对干部的影响,增强团队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

斗力。

四、存在的问题

(一)人均事务性任务增多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税务登记户数增加,管理压力日益突出,分设岗位后日常户籍管理岗人数减少,人均管户增长,截至2011年8月,全局开业税务登记户23844户(企业15884户,个体7960户),人均管辖企业588户、个体户1137户,均比2010年底增长32%以上。随着专项核查工作和纳税服务调查工作的频繁下发,日常户籍管理岗人均工作量呈现大幅增长,从电话通知到资料上交,工作量增加60%以上,时间多用于完成事务性工作,用于深度管理、行业分析的时间减少,长期以往,难以达到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预期要求,易造成税源管理滞后于经济发展。

(二)岗位职责交叉

与《浙江省国税局办理涉税事项工作规程(2011)》(以下简称“工作规程”)相比,仍存在办税大厅与税源管理科室职责交叉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流程不畅,责任不明,办税效率不高,纳税人合理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税源管理科内部分设日常户籍管理岗、综合事务管理岗,容易发生相互推诿的情况,损害纳税人合法利益,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和推进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三)涉税信息共享度不高

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少企业以逃税为主要目的进行所谓的“税务筹划”,税负正常、销售平稳、财务比率稳定,无法通过案头审核发现疑点。CTAIS、征管质量查询系统、税收征管辅助系统、金税工程、税收执法系统、四小票审核监控系统、增值税抵扣凭证审核检查系统等系统各司其职,信息无法整合,疑点监控无法落到实处,一些企业更是有意识地利用国、地税信息不共享,有意漏报收入、少交税款,征纳信息的极度不对称,影响了税源监控、税源分析、日常管理的工作质量。

五、专业化管理新思路

随着金税三期工程建设紧锣密鼓地开展,“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①]的基本框架也将在未来几年全面完成,金税三期运用流程管理理念规划征管系统,直接使用工作流工具,增强征管系统的适应性,有效支持业务由职能导向转变为流程导向,由结果监督转变为过程监督。基于金税三期的发展方向,结合《“十二五”时期杭州国税发展规划纲要》,参考各地专业化管理的优秀经验,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推进专业化管理。

(一)构建“三位一体”税源管理模式

以企业规模、企业性质为主要指标,兼顾税种、税收风险,将税源划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个体税源三类,重点税源精细化、专业化管理,一般税源规范化、动态化管理,个体税源社会化、集约化管理。

重点税源突出全程化管理理念,由业务精通、分析能力强的干部负责,以提高纳税遵从度、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目标;一般税源管理突出专业化、流程化管理理念,强化系统运用,变结果监督为全面监督、过程监督,对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所得税纳税人实施分类管理,针对行业纳税人推进集中管理;个体税源管理突出高效化管理理念,依托社会化办税服务平台,继续开展委托代征和发票代开工作,发挥协税护税组织力量,减轻工作压力。重点税源、一般税源管理和个体税源分别由三个税源管理部门管理,实行“三位一体”税源管理模式。

(二)分类设岗,明确职责

按“人事分离”和机构扁平化的发展方向,科室内部不分设日常户籍管理岗和综合事务管理岗,将户籍管理、发票管理等日常事务与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等复杂事务分类设岗,组建税收管理团队,合理确定岗位职责。一是设立纳税评估团队,集中科室管理,负责规范纳税评估,开展辅导式评估和重点评估,总结分析纳税评估成果,为进一步完善行业评估模型、加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风险特征库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二是设立综合事务管理团队,负责各类文书审批、备案工作,规范文书审批,制定文书审批风险防范机制,简并文书审批流程,提高文书审批质效。三是设立日常户籍管理团队,梳理日常涉税管理事项,规范各类事项管理,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税收管理成本,优化纳税服务。

各部门齐抓共管,做好税源监控分析和风险控制,强化执法监督,优化纳税服务,提高管理效率,加强收入监控。针对日常事务性工作繁忙的情况,由职能科室牵头规范操作流程后再行下发,避免因政策把握偏差造成重复劳动,借助电子邮件、网上涉税公告、协税护税组织等多种渠道,提高事务性工作的办理效率。

(三)深化特色行业管理,建立行业税收风险模型

对重点行业进行调研,根据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和系统采集的申报数据,总结财务核算特点,开展典型户集体约谈和针对性评估,准确掌握同行业、同类型纳税人生产经营以及行业税负等信息,掌握行业管理资料,制定行业税源管理指南。

整合征管系统数据,规范流程,把握规律性问题,找准涉税风险点和管理薄弱环节,完善预警指标体系,明确重点,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分行业建立健全税源管理信息档案,注重税负分析,建立行业税收风险模型。对显示存在税收风险的企业,及时采取纳税评估、限量供应发票、降低纳税信用等级等重点管理措施,加强监控,以“点”带“面”,促进一般税源管理质量的提高。

(四)优化业务流程,打造全功能大厅

进一步对照《工作规程》,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即办事项和流转事项进行梳理,简化流程,淡化审批,明确办税大厅与税源管理科的职责;对涉税文书报送资料进行统一,对适用政策法规条款、审批用语等进行规范,强化税务审批过程监控;完善纳税评估制度和评估工作规程,制定纳税评估工作规范和应用文书体系,强化纳税评估在税源管理中的应用。

以“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为导向,完善需求响应机制,丰

富办税内容,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在办税大厅增设综合文书审批岗和政策咨询岗,降低办税成本,为纳税人提供办税服务、税法宣传、咨询辅导、征纳沟通等多种服务,打造“一站式”全功能综合服务体,提高办税效率,积极满足纳税人的合理需求、个性化需求。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能力

结合岗位的专业特点和管理的难易程度,按照干部的知识水平结构进行人员调配,把专业知识丰富、业务素质较高的干部配置到业务复杂、管理要求高的重点税源管理和纳税评估岗位,提高干部对信息数据的深入分析和应用能力。

经常性开展针对性培训,加强行业性税收问题的学习和特殊业务的研究,开展交流,提高纳税评估、预警分析能力,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类别齐全的管理人才队伍,在此基础上,完善岗位轮换制度,提高整体专业化管理水平。

(六)加强部门协作,强化信息管税

在金税三期未上线之前,继续深化国、地税信息共享制度,开展联合办税、信息交换,加强对共管户的协作管理、联合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同时完善与财政、工商、质监、外管等部门的工作联系长效机制,利用第三方数据,对财政补贴收入、股权变动和地址变更、重大事项、收付汇情况等进行进一步核实、分析,结合现有税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进行全方位监控,从而提高基础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与完整性,夯实税基,进一步发挥“信息管税”的作用,提高管理效率,管精管细,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把握税收工作主动权。

(杭州市下城区国税局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陈燕文

课题组成员:陈为明 顾晓红

郭颖陈茵岚

执笔:陈茵岚

第四篇: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印发《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饶地税发〔2011〕13号

2011-02-16 上饶市地方税务局

有效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市局直属各单位、市局机关各科室:

经市局2月16日局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现将《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遵照执行。如执行中遇到情况的,可及时与市局征管科联系。

二○一一年二月十六日

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税源管理绩效,将税源进行科学分类,以信息化为依托,整合征管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分类管理、分级监控,不断提高税源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为此,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上饶地税实际,特制定本方案,请各地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建立和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支撑,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优化服务,严格执法,不断提高税源管理水平。

二、组织机构

为促进上饶市地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提高税源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经市局研究,决定成立税源专业化管理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徐志刚 党组书记 局长

副组长:俞灶久 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真生 党组成员、副局长

雷其和 党组成员、副局长

邱永为 党组成员、副局长

曾 辉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叶灵发 总经济师

成 员:徐文东、李振亭、钱国庆、陈水斌、汤哲荣、查吉胜、范丽娟、唐五成、郑任江、马军强

各县(市、区)局、市局直属分局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于2011年2月28日前上报市局征管科。

三、主要内容

(一)税源分类

根据《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分类管理办法(试行)》(饶地税发〔2010〕75号)和全省地税系统税源分类管理暨纳税评估专业化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将税源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个体工商户和零散税源四类。

1、重点税源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重点税源:①国家税务总局、省局确定的定点联系企业及其分支机构;②上缴纳地税税额达到50万元且本预测税源也在5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含个体工商大户);③房地产开发行业、金融保险业;④国家、省、市、县重点工程、年纳税额在50万元以上的建安工程、计划投资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⑤重点税源企业的关联企业;⑥主管税务机关认为应该列入重点管理的重点税源。

重点税源实行动态管理,对于连续二年达不到重点税源标准的,要及时进行调整。

2、一般税源是指上述重点税源之外的单位税源,包括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税源。

3、个体工商户是指个体工商业者从事生产经营所产生的税源(不含已列入重点税源的个体工商大户)。

4、零散税源是指个人房屋出租、集贸市场、边远山区以及临时从事生产经营等所产生的零星、分散的税源和个人从事非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税源。

(二)税源管理模式

1、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对市局确定和各单位上报的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由各县(市、区)局成立重点税源管理分局(市局直属分局成立重点税源管理股),将重点税源归口到一个分局(股)进行统一管理,选拔优秀税收管理员配备到重点税源管理队伍,创新管理手段,明确管理职责,以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专业的管理标准对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的管理。

2、一般税源实施风险化管理。一般税源实行属地管理,以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为抓手,积极推行风险管理。一是转变评估职能。对现有的纳税评估流程和工作目标进行修改,减少相应工作环节,在评估结果应用方面,以《纳税风险评估建议书》形式告知纳税人在办理纳税申报等相关涉税事项过程中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纳税风险,告知纳税人应履行的义务和所负担的责任,由纳税人进行自我审核或自我纠错。二是积极开展和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各县(市、区)局,市局直属分局要根据各地实际,选择1-2个重点行业,深入企业开展调研,设置合理的纳税评估预警指标,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和风险预警指标库,开展风险管理。

3、个体工商户实施规范化管理。个体工商户以公平税负、透明管理为重点,规范计算机参数定税和民主评税行为,实施规范化管理。重点规范参数定税的信息采集、信息录入、税负核定工作,保证税负核定的公平与准确;规范税负评定和税负公开工作,保证税负核定的公开与透明;加强个体工商大户的管理,督促其规范建账建制;认真开展税源巡查,对定税不符或纳税人基本信息发生变化的,及时进行税负调整和信息补录,保证税负调整的及时性和征管基础信息的准确性。

4、零散税源实施社会化管理。零散税源以委托代征、简并征期为主要方式开展社会化管理,充分利用社会综合治税的手段,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健全协税护税机制,开展社会化管理。

(三)实施信息管税

1、成立信息管税工作办公室。市局信息管税办公室设在征管科,由征管、税政、信息中心相关人员组成。该办公室的工作职责是收集各种税源信息,评估全市税源管理状况,对各项管理问题进行预警,必要时分析人员要深入基层分局和大税源企业进行工作调研,定期出具税源分析报告。

2、加强信息采集、应用工作的考核力度。各县(市、区)局应重视税源信息的采集、分析应用工作,对于信息采集不真实、税源信息不应用或对预警信息不整改的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应列入考核内容并严格追究责任。

3、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大力推行网上办税,纳税人财务信息通过网上办税平台采集,工商、国税、财政、发改委等经济管理部门的税源信息通过社会综合治税平台采集,征收等税后信息通过征管系统采集,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信息源、汇集成税源信息库,为信息管税奠定基础。

(四)税源分级监控 采取分级监控的方式对全市税源进行全面、动态监控。市局负责采集、传递市级各单位的税源信息,分析全市税源管理现状,对重大管理问题进行预警提醒,对市局确定的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源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县(市、区)局负责核实税源普查数据的真实性,深入开展社会综合治税,采集、传递县级各单位的税源信息,建立征管数据预警机制和纳税评估模型,督促各基层分局应用税源信息进行管理,对本辖区的税源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和预警;基层分局负责对税源信息的准确性进行监控,加工、比对、分析和应用税源信息,及时监控税源变化情况,督促管理员做好动态管理,提供征管数据预警指标值;税收管理员负责开展税源普查和税源信息的采集、录入,全面掌握管户税源;认真开展税源巡查,及时了解税源变化,动态调整税源预测数据;负责对纳税人申报数据的收集、录入工作,审核纳税人申报数据的准确性,开展纳税评估;负责对个体工商户参数定税信息的采集,实施计算机参数定税;负责对征管数据预警指标及其指标值的设置提出具体意见,对所辖管户全面实行征管数据预警管理。

(五)人员配备与培训

各县(市、区)局和市局直属分局对重点税源管理局(重点税源管理股)的人员要进行严格挑选或选拔,各岗位人员应分别具备如下能力要求: 分局长(股长):法治水平高、业务素质好、沟通协调能力强,做到清正廉洁;

税收管理员:工作责任心、服务意识强,具备扎实的业务操作能力,坚持廉洁从税。

各县(市、区)局和市局直属分局要在3月26日前将确定的分局长(股长)和税收管理员名单上报市局征管科,市局将根据税源分类情况,分期开展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和管理绩效。

四、工作目标

(一)建立税源管理新模式。各县(市、区)局和市局直属分局要结合当地实际,建立税源分类管理制度,根据本地重点税源的行业分布情况制定相应的行业税源管理标准,在全市范围内构建“以信息管税为基础,重点税源专业化、一般税源风险化、个体工商户规范化、零散税源社会化,分类管理,分级监控”的税源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提高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管理水平。

(二)建立征管数据分析预警机制,提高税收执法风险防范能力。各县(市、区)局和市局直属分局要在纳税评估模型和风险预警指标库的基础上,结合征管日常工作,建立征管数据分析预警机制,对税源数据、征管信息质量、征管质量及其他征管数据信息开展全面的分析预警,及时发现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五、工作步骤

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组织动员阶段(2011年1—2月),主要工作内容为各单位开展动员,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重点税源管理分局;第二阶段为人员选拔阶段(2011年3月),主要工作内容为挑选或选拔分局长(股长)和税收管理员配备到重点税源管理岗位;第三阶段为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4-11月)主要工作内容为开展税源管理、建立税源管理制度、评估风险指标库、征管数据分析预警机制和纳税评估模型;第四阶段为总结提高阶段(2011年12月),主要工作内容为召开税源管理现场会,总结税源管理工作,进行现场交流。

六、绩效考核

为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比对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市局将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列入2011绩效考核,采取日常考核和实地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单位的工作开展和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对好的做法在全市进行推广和表彰,在考核中予以加分;对工作不积极、不认真、管理绩效差的根据考核内容进行扣分。

七、工作要求

(一)领导重视,明确职责。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把手”工程,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部署、亲自协调解决重要问题,分管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各项工作归类,根据分工,具体组织实施。

(二)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科学、精细、专业地管理税源,提高税源管理水平,各单位在开展此项工作中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切不可生搬硬套,真正做到管理制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提高管理绩效。

(三)加强宣传,注重服务。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对原有征管秩序的一次重大调整,各单位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要加强纳税服务工作,特别是对主管税务机关发生变化的纳税人,要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做好宣传服务工作,促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沟通,争取支持。各县(市、区)局要加强与各级党政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积极争取支持和配合。对异地管理的纳税人,各县(市、区)局要定期将征收入库情况向其所在地政府部门通报,以便其全面掌握财税收入总量及进度。

第五篇: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乔帅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分类分级管理为主要方法,采取纳税评估的手段,依托税收专管员为载体的管理方式。是今后税务管理的主流方向。

一、信息共享方面

我局目前已初步形成征管股国地税、工商部门数据交换,二分局、国土部门信息交换,信息股综合治税平台,三大信息共享机制。但交换的信息存在局限性,信息利用率不高,以国地税信息交换为例,目前仅涉及漏管户信息、税款缴纳信息,发票开具信息、代开发票信息交换目前尚未启动。目前的基础数据质量还难以有效支撑后续的风险管理和基础管理,而风险管理和基础管理效率不高又导致基础数据失真,形成不良的循环。第三方数据来源渠道狭窄,普遍存在“进来的信息用不了,想用的信息进不来”的现象,对第三方数据的深度加工和利用仍显不足,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二、分级分类管理方面

我局目前采用的管理模式是分地域,不区分行业划分管户。每个管理单位同时存在多种经济体,多种行业,多种规模的纳税人。这种模式下管理趋于粗放型,税收管理大户小户一把抓。重点税源分散在各个分局,加之目前管理人才极度匮乏,人力紧缺,管理人员能力有限,造成税源管理无法实现精细化。

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设置,对管户划分采取规模划分、行业划分的形式,对现有的各类纳税人进行梳理和划分,将同一类(行业、规模)纳税人归并到一个征管机构负责,实现征管事项与征管机构之间的一一对应,实行“一类事项一家负责”。

另一方面,专管员只需针对所管理的某一个行业进行专项突破,熟悉一个行业的风险指标,由从前的一对多,演变成一对一,有利于专管员素质的提升,便于定向性税务人才的培养,有利于精细化管理,有助于降低税收风险的发生几率。

但值得注意的是,打破属地管理会导致税务机关与地方政府的对接不畅,税源调整频繁,难以及时调动地方政府协税护税、参与社会化综合治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建立长效的、社会化的税源风险管控机制。

三、纳税评估方面

(一)现行纳税评估主要为事中、事后管理,要将事中、事后纳税评估,向事前风险管理过渡。

(二)将区域性、宏观性风险指标指标细化为分行业、细化性指标,建立、健全本区域各行业、各规模纳税人的风险指标,完善税收风险预警机制。以房地产为例,建立建筑成本指标(不同时间段砖混结构、框剪结构建筑成本比对),销售价格指标(同时间、同地段、相似户型价格比对),行业利润率指标,存量房指标、财务费用指标。

(三)合理确立风险应对方式,根据应对对象分别采用差别化的应对方式,对跨地域、重点税源企业采取税务风险防范的方式应对,重点在于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中等规模企业采取纳税评估的方式应对,重点在于合规审查;对小微企业采取案头审核、询问约谈等方式进行应对,重点在于纠错。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贯彻“未识别不推送,无风险不应对”观念,进一步巩固风险管理在整个税源管理的核心地位,利用信息交换的比对筛选,将税收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下载税源专业化管理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税源专业化管理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税源专业化管理浅析

    税源专业化管理浅析 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跨世纪发展,对税收征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政府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要求税收征管必须严......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 (主要内容) 一、为什么要探索税源管理新模式 二、我国税源管理模式的实践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四、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条件和指导思想 五、我......

    税源专业化管理方案(范文)

    为贯彻落实省、市国税局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精神,进一步强化税源管理,促进税收征管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提高税源管理质效,我局决定结合实际,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为确保......

    税源管理专业化的认识

    税源管理专业化浅析笔者从税几十年,经历过最基层的税务所专管员时代,也实践过税收管理员工作,在纳税服务窗口服务过,也在税务稽查评估岗位拼搏过。对税源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接触、......

    专业化税源管理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x年x市地税局在推进专业化税源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推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模式,对于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提高征管质量、降......

    税源专业化管理考察学习体会

    税源专业化管理考察学习体会****年**月**日,按照市局工作安排参加了市局对*****市地税局,*****市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工作的考察学习活动。经过**天紧张的学习考察,兄弟单......

    如何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

    一、 如何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目标是建立 “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 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 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 以核查申报纳税的真实性、......

    税源管理专业化(5篇范文)

    (一)体现了税收管理效率观,有利于提高税收征收效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经济全球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