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EVA与内部控制建设

时间:2019-05-15 00:0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EVA与内部控制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EVA与内部控制建设》。

第一篇:浅论EVA与内部控制建设

浅论EVA标准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中石化河南油田消防支队财务科)

【摘 要】作为企业管理最热门的两个词汇。EVA是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的英文缩写,它的涵义是税后净经营利润减去经营资本成本(债务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内部控制,是指被稽查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本文从EVA和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谈起,着重从财务管理角度对EVA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内部控制需要强化的方面入手,对EVA和内部控制的建设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

内部控制

财务战略

风险

措施

一、目前较为流行的EVA价值评估方法 1.账面价值调整法——资产法

以资产负债为根据,企业价值等于所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和,从中减去负债的价值,得到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其局限性和不适用性在于,以企业的实物资产为出发点,没有考虑资产负债表外的无形资产项目,如企业的管理水平、品牌优势、分销渠道等。实物资产不能完全代表企业的价值,所以账面价值调整法尤其不适用于评估高科技公司和服务性公司。换句话说,此法也就不太适用于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属于高科技企业)了。

2.比较估价法——市场法

将目标公司与类似的上市公司进行比较,选用合适的“乘数”来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乘数通常是按照企业的价值与某1指标,如每股收益、每股市价、账面净值等比率。对这1方法最广泛的运用是以“市盈率”为乘数,评价企业价值具体公式如下: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每股价格=该股票市盈率*该股票每股盈利

每股价值=行业平均(或可比公司)市盈率*该股票每股盈利 公司价值=公司普通股总股本*每股价值

比较估价法有其假设前提,即该行业中其他公司与目标公司具有可比性,股票市场是成熟有效的,市场对参照企业的定价是正确的。但问题是,我国的证券市场尚不成熟,上市公司数量不多,历史数据少。如果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处于成长期,盈利不稳定,历史数据并不能代表未来的趋势,所以比较估价法更适用于行业发展成熟的市场。上市公司所在的信息技术行业在中国正处于成长期,以其为研究对象也就不太能够运用此法了。

3.现金流量折现法——收益法

现金流量折现法是由费雪尔、莫迪里安尼和米勒而发展完善起来的,反映企业价值的本质。它基于1个概念,即1项投资的回报率如果高于同样风险下其他投资赚取的回报,便已增值。所以,公司价值的驱动因素是投资资本的回报率。计算企业价值时,需计算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风险调整折现率,也称资本的机会成本),是投资者对同等风险的其他投资期望的回报率,同时需要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较之前两种价值评估方法,现金流量折现法最符合价值理论,也是最准确的评估方法。但运用此法主观性很强,也较适用于已进入稳定发展期企业,不适用于正处于投资期、获利前景不明朗或高速成长的企业,包括新兴的网络公司和高科技企业。显然,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并不能应用于此法进行计算。

二、EVA对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和提高内部控制的影响

任何一项投资,都希望得到的最终财富比前后投入的所有资本更多,这样才会有利可图,否则就不是在创造财富,而是在损害财富了。明确了这一点,就可以使公司避免盲目追求增长率和企业规模,而把着眼点放到财富的增长上来。举例来说,老王夫妇用10万元买了一套房子,只要能够在短期内把它用15万元卖出去,实际上就是用10万元的投资创造了5万元的价值;但假如老王夫妇在卖房之前,又花了2万元对房子进行装修,售价仍是15万元,那么他们真正拿到的收益就是3万而不是5万元了。在这里,老王夫妇多投入了2万元资本,却得到了同样的售价市值,实际上已经毁坏了2万元的价值。

对于那些花钱大手大脚、满不在乎的企业经理来说,EVA就像一个紧箍咒一样让人头痛。他们必须更有效地使用留存的收益,因为这也是必须提取成本费用的。EVA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开发出了企业四个方面的潜能来为股东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浪费、节省赋税,使利润增加;提高资本运营管理的能力。在提高EVA值的压力下,经理们必须想尽办法提高资本运营管理的能力,比如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率、缩短应收账款的使用期、延长应付账款的期限、关停低效率的业务部门、把一些业务分包出去,因为资产沉积就意味着财富的损失。

三、创造价值现金短缺型是企业筹资内部控制的关键点

随着经济及企业财务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对于股份制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意味着股东投资价值最大化。这就要求衡量企业业绩的指标必须准确反映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根据EVA、MVA的公式可以发现投资资本回报率、资本成本、增长率及可持续增长率是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因素。通过一个矩阵,可把价值创造(投资资本回报率-资本成本)和现金余缺(销售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联系起来,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筹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量力而行地确定合理的筹资规模。对于创造价值现金短缺型企业筹资规模的确定,可根据可持续增长率思想确定的筹资规模进行参考。虽然企业实际情况可能不完全符合可持续增长率的假设前提,但是企业可按前面确定的资本结构、股利政策进行计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首先用企业实际销售额减去按可持续增长率确定的销售额计算出企业超常增长的销售额;再用按照企业实际增长率估算的实际销售额除以本年资产周转率计算出实际所需资金;最后用实际所需资金减去按照可持续增长率计算的可持续增长所需要资金的结果即为我们确定筹资规模的参考值。

创造价值现金短缺型企业可以根据以上筹资内部控制的关键点,运用内部控制的方法建立职务分离、授权批准、预算控制、风险控制等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高速、健康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深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点

根据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暴露的问题来看,我国现阶段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应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它至少包括五个基本要素。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控制措施: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

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进行持续性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造措施等。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的以产权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的最佳组织形式。企业要想保证内控制度的实效,必须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使企业所有者的切身利益与企业兴衰息息相关,同时形成以董事会、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为主体的内控机制,促使企业领导层提高管理水平,强化内部控制的动力和压力,从而积极地创建和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制度。

2.按照分步法,逐步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内部控制体制,建立健全有效的控制体系企业应着眼于全局,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企业在经营目标、发展决策等重大事项上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市场调研、测试和评价体系,提高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还应有一套内部评审、监督的内控系统,确保决策的安全可靠,将决策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根据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还要明确规定企业各级机构的职责和具体岗位职责。

3.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真正把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实处。企业中应引入竞争机制,根据优胜劣汰原则,形成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壮大配备合格的人才,首先是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其次是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情况相继出现,企业管理者和会计等专业人员的素质都要相应提高,要重视对有关人员的继续教育,努力更新各岗位人员业务知识,优化其知识结构,注重其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搞好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保证。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为了保证企业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并使之不断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控制度进行检查和考核,以观察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执行效果如何,从而不断改进内部控制制度,促使其日趋合理有效。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部门和个人,应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反之则进行处罚,以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5.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效果。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企业运营状况和组织中发生的各种情况,从而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沟通。企业会计系统是一个最重要的子系统,因此,必须加强会计系统及其他方面的信息沟通体系的建设。

6.强化外部监督,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传统意义说,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主要应依赖于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内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因此要求加强财政、税务、审计等外部部门的统一协调性,增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同时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

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是出于企业自身竞争发展的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政府监督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职责履行的要求。内部控制作为贯穿企业经营管理与风险控制全过程的系统工程,还需要一个加强引导、深化认识的过程,还需要一个逐步适应、分步实施、不断完善的过程。强化内部控制是方向、是趋势、是进步,但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企业要逐步推广、建立和完善企业各项业务和层次的内部控制制度。

五、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具体强化措施

1.加强会计凭证管理内控制度。所有会计业务是否都取得或填制了原始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复核、稽核是否符合《会计法》和上级有关会计制度的要求;记账凭证的编制是否合规、合理、合法,要素是否齐全完整;凭证的传递、交接有无漏洞,是否及时有效;费用开支的审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责任是否明确有效。

2.加强货币资金管理内控制度。钱、账是否由不同人员分管,是否符合相互制约的原则;银行账户的设置、使用及核算是否合规、合法;现金、支票、有价证券、结算票据、印鉴的管理是否符合制度规定,有无漏洞,执行是否有效;货币资金收支有无审批制度,控制是否有效;货币资金有无定期盘点制度,出现差错或出现长、短款时处理是否及时并符合规定。

3.加强往来账目管理内控制度。往来账目的设置和使用是否符合会计制度;资金借入、借出有无审批制度,执行是否有效,财务处理是否附有批件;债权、债务是否定期核对、清理、清偿,制度执行是否有效;呆账、死账的清查、处理是否合规、合法。

4.加强资产管理内控制度。固定资产的购建、使用、调拨、出租、出借、投资、闲置、报废、定期检测、盘点等财务处理是否附有主管机关的审批凭据,附件是否合规、合法,手续是否齐全完备;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器材物资的采购、入库、发出、盘盈、盘亏、处理积压和报废等的财务处理是否都附有主管业务部门的审批凭据,附件是否合规、合法,手续是否齐全;在产品、产成品入库、发出、盘点、定期检测、处理积压和报废等财务处理,是否附有主管部门的审批凭据,附件是否合规、合法,手续是否齐全完备;固定资产、材料、产成品等管理部门是否有账目,是否与财务部门的账目定期核对并及时调整处理,调整处理是否合规、合法。

5.加强成本管理内控制度。成本费用的收集、分配是否合规、合法;产品成本的收集、计算、分配、会计核算是否合规、合法;专项费用(如折旧、养老保险、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等)的计提和分配是否合规、合法。

6.加强销售及利润管理内控制度。产品销售的会计核算是否合规、合法;税金的会计核算是否合规、合法;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的归集、核算是否合规、合法;利润的会计核算是否合规、合法。

除此之外,企业还要一是提高人员素质。再好的制度也须人去执行、把关,因而人员素质就成为工作质量的决定因素。首先,要加强领导干部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执法、守法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领导干部认识到位了,才能重视、支持财务管理工作,将各种制度落到实处;第二,严格落实财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财会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职业道德水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财务制度的有效执行,因此必须坚持对财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后续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第三,落实稽核制度。对所有的会计事项都要实行由经办审核、部门负责人、稽核四人负责的业务流转程序。新《会计法》对企业负责人、财务主管以及财务人员在经济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有了明确的规定,对在工作中不负责任、玩忽职守,给国家和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人,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二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一审、二帮、三促进”的作用。由于内部审计与本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处于同一环境中,对本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情况比较了解,因此可以把财务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题审计项目进行,也可以将财务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作为审计对象进行单独审计,准确把握财务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及容易造成损失的失控点,通过有针对性的、经常性的、连续性的跟踪审计监督,帮助有关控制单位或部门逐步加强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使财务内部控制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2] 张明瑜.企业筹资活动的内部会计控制问题[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5):81-85.[3] 刘兴华.关于企业筹资控制制度的建立[J].财会研究,2007,(9): [4李晶.COSO新框架下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思考[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5]张敏敏.商业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

第二篇: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

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依存于企业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因为企业文化是培养诚信,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刻苦钻研、勤勉尽责的一种制度约束。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进行的统一和融合,使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达到有机的结合。根据经验得知,各项制度都有失效的时候,而当制度失效时,企业经营靠的就是企业文化。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必然会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能够很好地贯彻执行,有效地解决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企业文化的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企业物质文化,企业行为文化,企业制度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但同时,在不少企业里出现了管理者要么强调内部控制,要么强调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内部控制相脱节的问题。事实上,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企业文化是基础,内部控制制度是手段,只有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实施全过程管理,企业才会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的基础。内部控制关系着企业的命脉。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科学的内控制度,并且在内部控制建立后没有有效的执行,其经济活动就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前途和发展。而内控制度的建立以及有效执行取决于这个企业是否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中枢神经,它支配着人们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内部控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决定了企业价值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内部不相容职务的人员相互串通作弊,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或判断失误,内部控制可能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弱或失效。这些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决定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要创造一个具有高度亲和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必须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支撑。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把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加以结合,在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融合企业文化要素,强调以人为本思想,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流,消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更有利于企业形成强有力的团队,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促进企业真正走上充满活力、良性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内部控制能促进企业文化的提升,有效的内部控制在实施过程中会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企业只有通过严格的教育培训制度,将企业的理念和企业精神灌输给每位员工,通过潜移默化的手段,将全体员工的思想和价值观念逐步统一到企业的经营目标上,这样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建立起来。企业文化是内部控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先进的企业之所以能够战胜落后的企业,是因为先进企业的文化比落后企业的文化更能适应竞争的要求、更具有生命力的缘故。内部控制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内部控制设置完整,并且其执行是有效的,这样的内部控制必定不是僵化的制度,而是能够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并据此作出正确反映的一套机制。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内核与灵魂,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精神内核与灵魂,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没有希望的。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营的行为标准,而企业文化则是统一员工思想、价值观念的黏合剂。通过二者的有效结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中的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效率。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是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必须是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建设,由此所实现的二者结合,才会创造企业发展的奇迹。

第三篇:《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一、什么是内部审计

1、概念

u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目的是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

u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u

最新准则,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核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2、内部审计的目标

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

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3、内部审计的职能

监督(检查)、评价(或监督、评价、咨询)

关系:检查职能和评价职能是基础,是咨询职能的前提;咨询职能是升华,是对检查职能和评价职能的利用和发展。内部审计通过检查和评价职能的实施,获得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的相关信息,在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处理的基础上为管理当局提供咨询服务,从而实现服务于企业的目标。

4、内部审计的基本方法

目标

差异(与实际对照)

建议

5、内部审计的具体方法

审核、观察、询问、盘点、访谈、函证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

6、内部审计的责任

u

找出差异,发现问题,并报告当局,提出改进建议。

u

内部审计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

7、内部审计最本质要求和基本特征——独立性

u

机构、人员、经费独立

u

没有独立性,审计目的就无法实现,审计结论就无法达到客观公正。

二、什么是内部控制

1、概念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2、内部控制的目标(合理保证)

u

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u

资产安全;

u

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u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u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3、内部控制五要素

u

内部环境——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

力资源政策、内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

u

风险评估——目标设置、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

u

控制活动——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记录控制、分析与报告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u

信息与沟通——内控各要素的相关的信息应及时被获取、加工整理,并

在企业内部传递,u

内部监督——对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所进行的检查与评估活动。

内控体系五要素之间的关系:企业的核心是人,人的诚信、道德价值观和胜任能力构成了企业的内控环境,这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为了目标的实现,必须分析影响因素,即进行风险评估。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需要采取相应的内控活动来控制和减少风险。同时与内控环境、风险评估和内控活动相关的信息应及时被获取、加工整理,并在企业内部传递,这就是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系统围绕在内控活动周围,反映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运转情况。为了保证内控体系的正常运转,还需要对整个内控过程进行监督。

4、控制的基本方法

目标

风险

控制

5、内部控制的具体方法

u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u

授权批准控制

u

会计系统控制

u

财产保护控制

u

预算控制

u

运营分析控制

u

绩效考评控制

u

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6、内部控制的责任

找出风险,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7、内部控制的三大控制系统

u

会计控制

u

管理控制

u

业务控制

8、内部控制最大的受益者——管理层

u

内部控制正是用来促使公司向着盈利目标和实现自身使命迈进,并减少这一进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u

内部控制为多个重要目的服务,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越来越被看作是一系列潜在问题和风险的解决方案。

u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不断发展和保持竞争力的需求,也是企业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

u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

9、内部控制能做什么

u

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其业绩和盈利目标,防止资源的损失。

u

可以帮助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u

它有助于确保企业经营符合法律法规,避免其声誉的损害。

总之,它可以帮助企业向着盈利目标和实现自身使命迈进,并减少在这一进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但是,内部控制并非万应灵丹,因内部控制体系都存在固有的局限性。

10、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也许有人会认为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万无一失,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无论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多好,它也只能提供合理的保证,而非绝对保证,这是内部控制系统固有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1、判断失误——判断是指人在事情发生时依据现有信息的所做出的,个人的判断不能保证绝对正确,并且难以避免主观性,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基于错误判断的管理层决策也会导致失误。

2、执行偏差——任何“完美的”内部控制系统,都会因设计人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而带有缺陷。同时,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解等,也都可能使内部控制系统陷于瘫痪。例如:代替缺席或生病雇用的临时职员,可能不能正确地执行控制的职责。

3、管理层的越权——内控制度是企业最重要的管理工具,但任何内控最终都是靠人来执行的。单位或部门的经理,或者高级管理层成员会出于各种目的而愈越内控制度。例如:虚增报告中的收入来掩盖市场份额始料不及的下跌;虚增报告中的赢利以符合无法实现的预算。

4、合伙同谋——两人或更多人的合伙同谋行为,会使不同职务相互制约的作用丧失,从而导致内控的失效。(内部牵制是基于以下两个基本设想:①两个或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机会是很小的;②两个或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单独一个人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实践证明这些设想是合理的,内部牵制机制确实有效地减少了错误和舞弊行为,因此在现代内部控制理论中,内部牵制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有关组织机构控制、职务分离控制的基础。)

5、成本收益原则——控制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复杂,相应的控制效果可能会越好,但控制成本也会越高。由于企业的资源有限,企业在设置和实施内部控制时,必须在控制失败可能造成的损失与建立控制所需相关的支出之间进行权衡。

三、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一)区别:

u

内部控制为企业管理层的职责,属于企业经营层面;内部审计是企业监督层的职责,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报告,属于独立的审计监督层面。

u

内部控制依存于管理体系,服务于管理体系;而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其业务活动也具有一定的超脱性。

u

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审计对象,但不仅仅局限于内部控制。

联系:

u

两者的目的统一。都是为了保证公司财务信息正确完整,增加公司管理的经济型、效益性和效率性。

u

两者相互需要。内部审计需要内部控制,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基础,不仅会加重内部审计工作量,而且会加大内部审计的风险,甚至可能无法开展审计工作;同理,内部控制需要内部审计,没有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设计的健全程度和运行的有效程度的检查评审和进一步完善强化内部控制的建议,内部控制也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形同虚设,或因内部控制的局限性,给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造成内部控制失控。

u

两者互相促进。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审计对象之一,内部审计的结果,需要得到公司管理的改进并反馈,这种改进往往在内部控制措施上得到体现。

作用:内部控制审计,是对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所进行的检查与评价的活动。

u

可以保证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u

可以发现内部控制体系在设计和运行中的缺陷;

u

没有审计监督,内部控制就失去了持续运行并发挥作用的外在压力,很容

易流于形式,或干脆成为一纸空文。

(二)区别:

u

内部控制是企业、单位由于管理的需要而建立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管理体系。内部控制包括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大控制系统。无论是内部会计控制,还是内部管理控制,都是作为管理手段而存在的,其目的都是为了强化和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

u

而内部审计则是指部门、单位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监督机构,其目的是协助单位人员有效地履行职责,监督各项管理措施地执行并对其做出评价以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内部审计在经济组织中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其业务活动也具有一定的超脱性。

联系:

u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属于环境控制要素范围,是单位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本身就是一种控制,它按照内部控制要求,通过内部控制制度为其制定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及要完成的任务、达到的目标,协助单位最高管理者监督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并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没有内部审计的评价、监督,就不能形成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u

内部审计又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内部审计独立于会计控制之外,代表管理层对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及其遵循情况等进行评价,具有其他任何部门和控制所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目前,内部审计范围已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扩展到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内部审计促进内部控制,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协助单位上层管理者完善内部控制,促进内部控制的健全,维护内部控制的建设。

u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内部审计需要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素质比任何其他因素更能决定审计的形式。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基础,审计就无法开展;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会计、财务信息会出现失真,管理人员责任会不明确,管理会出现混乱现象等,不仅会加重内部审计工作量,而且会加大内部审计的风险,从而制约了内部审计的发展。同理,内部控制需要内部审计,没有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设计的健全程度和运行的有效程度的评审和进一步完善强化内部控制的建议,内部控制也只能原地踏步,造成与现实不符,效果不佳,甚至形同虚设,或因内部控制的局限性,给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造成内部控制失控。

u

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咨询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

u

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u

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u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

END

第四篇:内部控制与制度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可以说是就企业而言的内部控制法律文件,是中国内部控制学领域的一次革命,和以往的规范相比,从单纯的内部会计控制向企业内部控制全方位覆盖,出现了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正式向企业和注册会计师行业角度齐头并进的局面,内部控制与制度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条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发展战略。”第五条则提出了内部控制包括的要素:“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并提出了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原则,即第四条:“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机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强调,企业应当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控制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控制环境的要求,(一)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调查报告《内部控制与制度控制》。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二)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三)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相关事宜等。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四)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企业应当通过编制内部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

(五)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六)企业应当指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

2、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

3、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

4、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

5、有关人力资源的其他政策。

(七)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八)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九)企业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监督,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

第五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建立以源头治理和过程控制为核心的企业内控体系,健全和完善对全资、控股、参股公司的管理控制体系,全面提升集团公司管理水平,强化集团公司在国际化建设过程中防范风险的能力,促进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方案。

一、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集团公司非常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这些制度的有效执行对提高集团公司管理水平和各阶段发展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我们对股份公司、****公司等单位内控体系建设调研的情况,以及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看,目前的各项管理制度还没有真正融为一体,成为一套系统化的体系。由此导致了职能部门之间管理界面不清晰、管理责任不到位;下级单位对上级多头汇报、多头请示;同级业务单位之间业务交叉,工作标准参差不齐。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存在,制约着集团公司整体科学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与集团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也不相适应,需要我们对现有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并系统化,以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制度化体系。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的,为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国内外企业长期管理实践经验的结晶,有助于约束和规范企业管理行为的基本准则,有效规避风险。

(一)实施内控体系建设是实现集团公司整体协调发展目标的需要。

“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将以保障国家油气安全供应为己任,突出实施资源、市场和国际化战略,率先建成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随着集团公司的发展,尤其是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客观上需要集团公司理顺内部管理流程,针对关键的风险控制点,采取积极稳妥可行的措施,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抵御内外部风险的能力,为实现集团公司的整体协调发展目标创造适合的环境和氛围。

(二)实施内控体系建设是集团公司提升科学管理水平的需要。

内部控制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依托。建立并认真执行一套设计科学、简洁适用、运行有效的内控体系,将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和掌握经营管理中的突出风险,有助于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控制措施,有助于用规范和制度约束管理行为,有助于企业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通过对内控体系的长期有效执行和不断完善,将使集团公司各个层面的各项经营活动处于受控状态,全面提升集团公司的科学管理水平。

(三)实施内控体系建设是集团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需要。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实现集团公司发展目标的重要组织保障。这就要求必须推行内控体系建设,规范出资人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关系和授权管理,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强化信息获取、传递和沟通,促使被投资企业实现信息的透明化和信息披露的完整、充分、必要,使集团公司能够从管理上、制度上形成一套规避风险的运行机制,及时获取充分有效的信息用于分析和化解面临的各种风险,实施有力监督,增强有效防范风险的能力,防止出现内部人控制或降低内部人控制的程度,以维护集团公司作为出资人的权益。

(四)实施内控体系建设是集团公司实施依法治企的需要。

二、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误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受到了广大企业的高度重视,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在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从总体上看质量不高,对内部控制各要素的设计不系统、不科学,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仍存在着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时忽略了实施成本问题,虽然制定出了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实行该制度所花费的成本超过了因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缺乏可操作性,得不偿失。

第二,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时过于注重制度的文字编写,忽略了制度的执行和其作用的发挥,使制度流于形式,有的企业甚至将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应付相关部门检查、审计的手段,没有真正意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第三,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时对内部控制监督机制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薄弱,难以确保制度的执行和其有效性。由于监督的失效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将影响全体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严重的甚至导致内部控制的失败。

第四,对已经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很多企业未能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及时对内部控制制度作出适当的调整,致使内部控制制度不适应企业的发展,难以对企业新的经济业务进行有效控制。第五,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中忽略了人的因素,须知无论如何完善的制度,最终还是需要人去执行,如果内部控制制度未得到员工的认同和理解,那么制度最终会沦为一纸空文。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要点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因此,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过程当中,应该避免走入设计误区,并抓住设计要点进行制度设计,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合理。

1.控制目标设计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需要有明确的控制目标。控制目标是管理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实施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评价内部控制的最高标准。简单来说,设置企业内部控制目标解决了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控制的问题,为内部控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中,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定位应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应该把握控制目标的动态性、层次性和全面性的特征进行设计。众所周知,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由于发展战略各异,其内部控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具有动态性,进行内部控制目标设计应该随企业的发展而变化,实行跟踪控制;还应该针对企业的不同治理结构层次、内容对企业内部控制目标进行分解,满足内部控制目标的层次性要求,做到目标明确、分而治之。同时,还要在制度上体现对内部控制多个目标间的协调,使整体控制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2.控制流程设计

控制流程是依次贯穿于某项业务活动始终的基本控制步骤及相应环节,控制流程往往是与业务流程相吻合的。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中,控制流程的设计应该是与企业控制目标相适应的。控制流程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很多,如按会计科目设计、按经济业务类型设计、按经营单位或管理部门设计,等等。但是,无论使用哪种(或多种)设计思路,都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目标进行权衡比对,从而选择最适合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为了确保制度设计的科学合理,在进行流程设计之前应该对企业现有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整合和提炼,避免重复设计流程(如控制手段、控制过程相同的不同经济事项被重复进行设计)。另外,在进行控制流程设计时不可避免会出现交叉或重复的内容,此时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否则将影响其客观性。

3.控制点设计

控制流程是由控制点组成的,控制点又分为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两种类型,对不同的控制点需要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进行管理。关键控制点与一般控制点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企业制定内部控制措施的关键在于抓住关键控制点,企业管理者只有将注意力集中于业务处理过程当中发挥作用大、影响范围广、对保证整个业务活动的控制目标至关重要的关键控制点上,才能确保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因此,控制点的设计非常重要,其中关键控制点的选择更是重中之重。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应该以选择关键的成本项目、业务活动、业务环节、重要要素及重要资源为选择依据,即将影响成本项目费用的主要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盈利能力有重大影响的活动、要素和资源及容易发生且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环节设定为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经济业务活动其关键控制点是不同的,某环节在某项业务中属于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并不意味着它永远都是,也许在其他的业务活动中,该环节仅是一般控制点。因此,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中,必须根据管理或内部控制目标的具体要求、业务活动的类型及特点等来选择和确定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4.控制权限设计

内部控制权限的设计是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精髓之一,控制权限是否设置合理,直接决定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授权机制,对内部控制的控制权限进行合理配置。笔者认为,对内部控制权限进行设计要遵循重要性原则、责任明确原则,既要满足控制目标的需要,又要兼顾工作效率。明确内部控制的控制权限应从授权阶段就开始进行控制。管理层在进行授权时,应该统筹考虑授权的范围、层次与责任,将所有的经营活动都纳入授权范围,把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列为权限划分的重要依据,防止出现权力重叠或责任真空的现象,做到权责明晰,为各中间管理层和全体员工以所授权限开展工作提供依据。管理者通过合理授权以保证经营决策得以有效运行、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实现权力制衡。在设计中实现相互牵制也非常重要,若同一项经济业务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包办,则难以实现管理控制的目标,必须要有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进行控制权限设计同样需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5.控制监督设计

内部控制监督是经营管理部门对内部控制的管理监督及内审监察部门对内部控制的再监督活动的总称,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在我国,很多企业并非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困扰企业的主要问题是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不佳,某些参与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负责人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致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出现“对上不对下”的尴尬局面。造成这种不良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忽视了对内部控制监督的设计,监督机制不完善。因此,要确保企业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执行并获得良好的执行效果,就必须对内部控制过程施以恰当的监督,内部控制监督设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进行内部控制设计时,应该关注监督评审程序的合理性、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报告和对政策程序的调整。要将内部控制监督工作列为企业日常工作之一,将内部审计列为重点监督手段,使内部审计充分发挥监督企业经营业务、提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纠错的建议的作用。同时,畅通监督信息反馈渠道可以使管理层或其他人员在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时,能及时向上反馈或提供建设性建议,使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得以及时、果断处理。

6.控制制度体例设计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例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和骨架,除非遇到特殊情况或特殊需要,一般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体例是不需要作重大调整的。倘若内部控制制度的体例设计不合理,企业对体例作出重大调整时,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频繁地调整内部控制制度的体例也不利于制度的执行,同时也削弱了制度的权威性。因此,内部控制制度体例的设计至关重要,在设计时,不但要考虑一般的设计问题,还要考虑到所设计的制度体例能够适应今后修改完善的要求,预留一定的修订、完善空间。例如,对内部控制制度条目的排序可以用1.1、1.2、2.1等排序,能够较好地解决对业务流程、控制步骤和控制点进行增补、修改或删除的需要。而在文字编排方面,诸如基本原则、要求、一般规定等应该在制度大纲中描述,而不宜放在具体的业务流程当中。总的来说,就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体例设计要确保制度整体结构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同时可以适应修订和完善的需求。

四、结语

总之,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应该看到,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尚不成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仍存在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实践中继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制度设计人员要在具体执行、正确评价等实践过程当中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真正确保企业控制目标的实现。

下载浅论EVA与内部控制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EVA与内部控制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自查报告

    XXXXX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按照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2016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川财会[2......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前提。内部控制能够发挥识别并降低企业内部和外部风险,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为了整合和优化内部控制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特制定本方案。(一)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模式1.独立模式即建立独立运行的内部......

    建设工程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关于对七三一医院建设工程项目内部控制 的审计意见 行保处: 根据医院本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医院组成审计组于2014年9月20日对你处建设工程的内部控制管理情况进行了现场审计。经......

    内部控制建设六步法

    内部控制建设六步法 第一步:内控组织搭建与人员培训 首先,组织保障是建立健全内控的首要条件,根据《基本规范》的定义:内控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摘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论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姓名:舒照广学号:2009800255班级:20101181引言............................... 1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概述 .................... 2企业文化影响内部......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内容比较1.公司治理的内容。公司治理可以细分为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公司治理,本文根据整个公司治理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