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新农村?就江州区而言,笔者认为,要以农民增收为主题,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科学规划,统筹安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扎实有效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一、构建和谐新农村必须坚持发展生产
(一)大力抓好农业产业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的种养业。着重提高“三个比重”,即提高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提高水产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提高优质特色农产品的比重。今后5年,江州区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做大做强六大特色农业。
1、巩固甘蔗种植业。到2010年,甘蔗总产量达500万吨以上。积极实施甘蔗生产“六化”,使高产高糖品种常年保持在80%以上,使甘蔗种植业成为广大农民稳定的收入来源。
2、把剑麻种植当作培植后续财源的重要工作来抓,到2010年,剑麻种植面积要达到5万亩。
3、将木薯产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到2010年,木薯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
4、将培育壮大养牛业作为拉长蔗糖产业链、推进农村循环经济建设的突破口,培育“蔗—牛—菇”、“蔗—牛—奶”等生态关联产业链,争取到2010年,牛存栏12万头。同时,合理规划布局羊、生猪、名贵鱼种、家禽等特色养殖基地的建设,壮大水产畜牧业。
5、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太平、江州、那隆等3个蔬菜基地建设,力争建成蔬菜基地1万亩。
6、抓好龙眼、柑橙、菠萝等名优水果基地建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优化全区农产品市场。通过龙头企业的品牌战略、营销网络、技术支持,提高农业的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到2010年,建成江州、那隆两个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太平、江州两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重点建设的太平、驮卢、江州3个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争取到2010年交易额达到1亿元以上。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二、构建和谐新农村必须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着重抓好农村道路和汽车客运站建设,逐步解决农村群众“乘车难、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程,以贫困村的扶贫开发规划为载体,整合资金和力量,分期分批全面实施,到2010年,全面完成“扶贫十年规划”后五年扶贫工作任务。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认真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积极推广农业实用技术,让广大农民掌握1—2门致富技术。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使江州区外出务工人数保持在4万人以上。
三、构建和谐新农村必须强化规划,推进试点
积极推进文明新村试点建设,重点抓好驮卢镇岜白新村、雷州社区新村屯、逐盎村渠独屯以及伏廖村那渠屯4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屯建设工作。各乡(镇)每年规划并建设1—2个文明新村,带动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四、构建和谐新农村必须全面落实党的惠农政策
一是要抓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政策的落实到位。二是要落实对农民的减负政策。
五、构建和谐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
一是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要加大财政支持“三农”和以工促农的力度,使公共财政合理投向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特别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二是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依据法律和政策规定,加强对农民基本生活权利的保障,尤其是医疗、劳动和生活保障体系建设,让农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三是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允许农民改变身份进城落户,并享受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
六、构建和谐新农村必须着力解决农民的诉求
一是要严格按规定办事。严格执行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认真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不违法占地,不越权批地,对被征地农民给予足额补偿和安置到位。二是要健全农村信访工作责任制。要逐级负责,深入调查,变“上访”为“下访”,倾听农民呼声,解决农村中的各种难题。三是要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要按照“五新一好”建设好班子的要求,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教育,着力提高他们善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使基层干部真正成为维护、实现最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促进和谐新农村战略目标的实现。
和谐的内含极丰富,构建和谐社会除了政策支持外,还需要懂行人士和部门去指导.目前感觉好多的政策是不符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要求,没有随时间和情况变化进行修正或废止,部分领导没有很好的深入基层调查就制定政策甚至感觉是腐败作怪(托市的房地产政策)。农村干部素质能力有限,政府更需要的是引导村干部如何开展工作,增强能力,提供帮助.少宣传大道理,少开空洞的会议,而是实事求是的工作,要经常开会研究如何构建和谐农村,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更好的解决等等,这样才是民生政府.
农村和社区构成整个社会基础。下面我想根据我驻村一年工作来的思考,如何引导农村走和谐发展道路的肤浅想法。
一、建立强有力团结的村双委。这是构建和谐农村最重要的要求。不团结导致的问题极多,阻碍发展甚至倒退!村双委只有和气,才能坐下来很好的商量,才能从全局和长远考虑如何建设,才能从实际问题着手如何解决问题,才能向上级政府反映困难获得解决,不是去告对方的状,彼此不折对方的台,而这些不好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发生。团结需要村双委,特别是村支书和村长之间排除私心,以村为重,求同存异.委员之间能按本职认真开展工作,同时做到分工不分家的思想。必须要强调村双委之间的干部人选一定要将气量大,顾全大局,善于搞团结,实干的有识之士选上!团结的村双委,是这个村发展先题条件!
二,将村当作一个社会大团体,建立构建和谐农村需要的专门服务机构,而这些机构是实干的。一个村庄治安,卫生,消防等这些民生工作做好了,才是实际工作,才是构建和谐农村的初步要求。因此村里要建设好四个“队”:宣传队、联防队、卫生队、消防队;一个组:理财监督组;另外农村干部对事物发展认识能力有限,成立一个“智囊团”将村中村外有才干之人请过来经常商讨建设和发展。这样有一个是出谋划策的团体,四个具体实际行动机构,一个监督组有了,接下来就是村双委如何挑合意人选,开展实际工作了。这些机构有一个不健全,这个村和谐新农村建肯定不完美。
三,如何发挥这些机构组织的作用。宣传队极重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的事没有经过宣传,村民就不会明白,就会阻碍建设,即要在村干部,村民间宣传当前党和国家政策,法制,宣传村的建设思路和内容,也要批评不利本村团结和发展的部分人员落后的思想,对于少部分素质差的村民在不激化矛盾引起冲突的情况下也要宣传,更要宣传好人好事,还要调节村民纠纷等."团结和发展"是思想工作着入点和目的,宣传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有利于整体的"团结和发展"。宣传的方式多:小报,壁语,口头等要深入人心。在各个机构运行的资金方式可以村收入补入,也可以村民投入。并且各机构要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工作方案,如联防队是如何开展联系联防工作的;卫生队如何开展村卫生工作的;消防队虽然极少用,但也要每年预练几次;宣传队如何宣村村双委工作和建设思路;理财组如何理财监督。村双委要经常招集这些机构负责人开会,保持思想沟通和感情联系。村双委要经常听听智囊团人士的意见,采纳合理的建议纳入本村决策。
村民代表大会感觉目前很不好。在农村它时常成了发展的阻碍,有些事都要村民代表通过,但不经过又不行。关键少部土老冒村民代表年级大,思想陈旧,素质极低,且认识事物能力极差,没全局观,私心极重,总认为是民选且是民意代表,开起会来,东扯西扯大闹,影响村双委工作部署,会议达不到预期成果甚至失败。对于这些问题必须想办法对付。在村民代表人选上,一定要有个年龄和文化水平,现实工作和表现给于限制,不能搞凡年满十八周岁,没有大错误的人都有权当选,不符合目前中国农村实际情况。
合理科学布置开会,有的上级会议内容发文件传达就行,开会太形式.乡镇政府和办事处要把大部分的会议开成如何构建社会内容上来,要和村干部多开有关什么是和谐,如何构建和谐新农村会议,让好多的村干部理解构建和谐的内容和内含里有:社会治安,卫生环境,文化体育生活,经济,人口与资源,人类社会与自然,人的品行和社会道德等等各方面协调发展,而不是只理解为团结和气这么极简单的内容和内含.上级政府只要牢牢把握不脱离,健全法制和政策就够了.村干部要做的更实际,如何把有关构建和谐要求内容在村里真正实践下去,要经常性的开如何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讨论会和决定下步的行动计划,把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向上级反映求得支持外,还有实事求是的去开拓创新取得成绩!
总而言之.科学发展了是对党的最大的贡献和最好的支持!和谐的本质是发展.矛盾和问题只有在发展中才能解决,没有发展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越来越多.在发展中求得和谐,在构建和谐中更快速的发展.发展是民生最大的工程!
第二篇: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文章标题: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下周又要下基层宣讲了,我们总是希望一年一次的宣讲,能够起到收心鼓劲的作用,让员工尽快脱离春节的氛围,安心工作。
国有企业用一些传统的做法,来做思想工作,譬如宣讲,黑板报评比,知识竞赛.....,我们虽然是上市公司,仍沿用这些较为陈旧的教育
方式,效果不敢说,至少让员工们知道今年企业的利润目标还是很有必要的。
我主讲“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理论的东西比较枯燥,希望职工同志们听了别打瞌睡,嘿嘿。今天上午匆匆完稿,贴出来给大家看看,因为针对一线工人,所以用语较为平易。
《正确理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果我们把“和谐社会”作为一篇文章来看,那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是开篇,而
六中全会完成了这个理论第一次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要学好六中全会精神,我们可以重点把握它的四个特点。
一、6大原则9大目标,勾勒和谐建设的“全景图”
中国古代讲,“和为贵”,《周礼》这本书里就提到要“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那么我们现在讲的“和谐社会”是什么意思
呢,或者说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态,才能叫和谐?这个六中全会用28个字来描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
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种状态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一种社会,也是一个美好的社会,理想的社会。我觉得,六中全会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规划了我们如何达到和
谐社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遵循六大原则,实现九大目标”。哪六大原则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六中全会提出的这“六个必须”,也就是六项原则,是下一步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它涵盖了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方针、工作动
力、工作保证、工作条件、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等等。
哪九大目标呢?民主法制更加完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全社会
创造活力显著增强,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这九大目标针对性很强,实际上就是要解决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哪些问题比较突出?这个大家都应该知道,“社会保障
”问题、“贫富差距”问题、“三农”问题、“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等等,还有环境保护问题。很简单,把不和谐的因素解决掉,这个社会
它才能和谐。
二、多项措施力促和谐,政策取向更注重民生
这几年来,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党中央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了所有的工作之中。像取消农业税,给农民减负,个人所得税
起征点,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800元的标准实行25年了。这次全会我数了一下,总共提出了28项政策措施,来力促和谐,改善民生。就像《
决定》里所说的,“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住房、就业、教育、医疗,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
题,全会都涉及到了,这让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更加注重民生的一个政策的取向。
今年3月3号召开的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更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2008年,全国农村1.5亿中小学生学杂费全免,去年是中
西部,今年扩大到全国。去年,农民“种粮不交税”,今年要实现“上学不交费”;还有,去年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全国40%的覆盖率,增加到80%。一个农民一年只交10块钱,可以最高报销医药费6000到20000元;温总理的报告还提到,在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实行师
范生免费教育,师范生上学不交费,对贫困学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人大还要通过二个法律,《企业所得税法》和《物权法》,何谓《物权法》,这是一部迄今为止最有争议的法律,争了5年,它关系到我们
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核心内容就是旗帜鲜明地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而且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私有财产将同国家财产、公有财产处于完
全平等的地位。
三、六大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古希腊著名的柏拉图有一句名言,“公正即和谐”,一个没有公正的社会肯定是不和谐的。现在社会上有没有不公平的现象呢?有,而且
不少。像极个别地区强制拆迁,把老百姓从住的房子里赶出去;
第三篇: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
构建和谐企业,是时代赋予企业党组织的新的历史任务,是党的先进性在新时期的生动体现,需要积极的实践与探索,不能把“和谐”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和谐企业,是一个有能力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关系趋于均衡的企业。因此,提高认识矛盾、化解矛盾的能力,既是加强党的能力建设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构建
和谐企业,最根本的就是促进企业与职工的和谐。因此,认识矛盾,就是要抓住企业与职工之间存在的突出矛盾,从物质、精神层面上认识矛盾和矛盾产生的根源。审视京粮集团的现状,主要存在三个层面的矛盾:一是深化改革与职工就业的矛盾。随着京粮集团“二五”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企业深化改革,加快调整,在人与岗位的相互匹配中必然会产生一些矛盾,给部分职工的切身利益带来影响。二是企业发展与职工收入的矛盾。在经营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系统内不同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不同岗位职工之间的收入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这是职工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三是经济建设与精神需求的矛盾。社会变革、企业发展,使员工的竞争压力、忧患意识、自我完善意识明显增强,职工在追求物质需求的同时,对精神家园、归属意识、和谐关系的追求更加突出。解决这些矛盾,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
构建和谐企业是建立在尊重人性、人格和以人为本基础上的。针对上述三个层次的矛盾,要化解矛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注重物质利益与精神需求的协调统一,加强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协调统一,用综合的办法和灵活的手段来化解矛盾。第一,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注意以情化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第二,要认真解决群众的诉求。职工群众是通过与他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的解决来认识我们党,来理解党的宗旨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感受党的温暖的。因此,对群众的合理要求要及时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不合理的要求,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使矛盾得到化解;对已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要积极研究对策,防止小事拖大,矛盾激化。第三,要不断理顺分配机制。把更加注重公平放在突出位置,既坚持鼓励效率优先、效能优先,坚持职工收入与企业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要建立科学的职工收入增长机制,让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职工。第四,要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一方面,要通过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谈心制度、接待日制度,开通职工热线电话,设立意见箱,开展文化活动等形式,努力营造职工与领导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相互理解、信任、关心、尊重、激励的和谐人际关系和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要把对职工素质的培养、提高和完善,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任务来对待,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实现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荐)
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文章标题: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下周又要下基层宣讲了,我们总是希望一年一次的宣讲,能够起到收心鼓劲的作用,让员工尽快脱离春节的氛围,安心工作。国有企业用一些传统的做法,来做思想工作,譬如宣讲,黑板报评比,知识竞赛.....,我们虽然是上市公司,仍沿用这些较为陈旧的教育
方式,效果不敢说,至少让员工们知道今年企业的利润目标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主讲“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理论的东西比较枯燥,希望职工同志们听了别
打瞌睡,嘿嘿。今天上午匆匆完稿,贴出来给大家看看,因为针对一线工人,所以用语较为平易。《正确理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果我们把“和谐社会”作为一篇文章来看,那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是开篇,而
六中全会完成了这个理论第一次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要学好六中全会精神,我们可以重点把握它的四个特点。
一、6大原则9大目标,勾勒和谐建设的“全景图”
中国古代讲,“和为贵”,《周礼》这本书里就提到要“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那么我们现在讲的“和谐社会”是什么意思
呢,或者说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态,才能叫和谐?这个六中全会用28个字来描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
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种状态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一种社会,也是一个美好的社会,理想的社会。我觉得,六中全会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规划了我们如何达到和
谐社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遵循六大原则,实现九大目标”。哪六大原则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六中全会提出的这“六个必须”,也就是六项原则,是下一步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它涵盖了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方针、工作动
力、工作保证、工作条件、领导核
心和依靠力量等等。
哪九大目标呢?民主法制更加完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全社会
创造活力显著增强,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这九大目标针对性很强,实际上就是要解决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哪些问题比较突出?这个大家都应该知道,“社会保障
”问题、“贫富差距”问题、“三农”问题、“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等等,还有环境保护问题。很简单,把不和谐的因素解决掉,这个社会
它才能和谐。
二、多项措施力促和谐,政策取向更注重民生
这几年来,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党中央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了所有的工作之中。像取消农业税,给农民减负,个人所得税
起征点,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800元的标准实行25年了。这次全会我数了一下,总共提出了28项政策措施,来力促和谐,改善民生。就像《
决定》里所说的,“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住房、就业、教育、医疗,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
题,全会都涉及到了,这让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更加注重民生的一个政策的取向。
今年3月3号召开的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更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2007年,全国农村亿中小学生学杂费全免,去年是中
西部,今年扩大到全国。去年,农民“种粮不交税”,今年要实现“上学不交费”;还有,去年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全国40%的
覆盖率,增加到80%。一个农民一年只交10块钱,可以最高报销医药费6000到20000元;温总理的报告还提到,在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实行师
范生免费教育,师范生上学不交费,对贫困学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人大还要通过二个法律,《企业所得税法》和《物权法》,何谓《物权法》,这是一部迄今为止最有争议的法律,争了5年,它关系到我们
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核心内容就是旗帜鲜明地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而且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私有财产将同国家财产、公有财产处于完
全平等的地位。三、六大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古希腊著名的柏拉图有一句名言,“公正即和谐”,一个没有公正的社会肯定是不和谐的。现在社会上有没有不公平的现象呢?有,而且
不少。像极个别地区强制拆迁,把老百姓从住的房子里赶出去;拖12全文查看
第五篇: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讲稿
金秋时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于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一个重要议程,就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审议《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再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此作出全面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更加庄严而紧迫地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
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作出的战略举措,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
关键时期的战略举措:和谐社会建设,对社会主义本质规律的新认识、新发展
《周礼》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柏拉图的“公正即和谐”,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制度”……从东方到西方,从远古到现代,建设一个富足祥和,人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充满活力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指明了实现这一美好理想的正确途径。在血与火的磨砺中,在风和雨的洗礼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追寻着社会和谐的民族梦想,写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发展历程——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和实践,明确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命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对社会建设重要性的逐步明确、日益重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说:“我们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为争取社会和谐而奋斗。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这种伟大奋斗的现实表现。”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的关键阶段。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变革加快,我们正面临并将长期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必须认真把握的新趋势新特点。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
“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向全党发出号召。
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深刻内涵和主要任务。此后,胡锦涛总书记又深入各地调研,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论断。
“如果把构建和谐社会比作一篇鸿篇巨制,那么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开篇,六中全会则将达到从认识到经验、从理论到实践相对成熟的较佳境界。”党建专家叶笃初坚信。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半个多世纪的建设、改革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不懈探索。“现在,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是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属性。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规律的新认识、新发展,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发展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庄福龄说。
人民共享的系统工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累了你就歇歇脚,渴了你就喝杯茶,气了你就消消火,请进——这里就是你的家。”
走进河南省义马市群众工作局,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一段问候语。义马市着眼和谐社会建设,变信访工作为群众工作。昔日往往“火药味”十足的信访局接访大厅,如今成了温馨的“群众之家”…
…
义马市的信访窗口,只是全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缩影。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
会和谐,正成为当今中国的关键词——
从进一步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到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加强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到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从研究部署加强民族工作,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出台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从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到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开展和谐社区、和谐乡村建设,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中央到地方,从沿海到西部,神州大地铺展开一幅共建和谐的生动画卷。
构建和谐社会,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各个方面,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国党建研究会研究员王庭大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超过600万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60%以上,一个有助于就业再就业的社会网络正在全力铺就。
教育是最重要的公平——
“农村娃上学,不用交书本学杂费了!”河南省淅川县夏庄村农民齐成善高兴地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发生在校园内外的变化表明:中国教育正加速迈向公平。
一项项政策,着眼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个个措施,如无形的巨手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专题研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调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到2005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73亿、1.37亿、1.06亿和8000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加人口达3.96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44.7%……
促进和谐,事关全局;和谐社会,人人共享——
国务院专题研究农民工问题,并出台专门文件,全国24个省(区、市)建立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近年来,我国价格主管部门先后17次出台降价措施,降低了1100多种药品零售价格,降价总金额达到350多亿元。
一批坑农害农、制售假劣食品药品事件受到严肃查处。征收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正逐步得到纠正。国务院7部门联合展开环保专项行动,重点解决危害群众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
拥有2500年历史的江苏省扬州市,刚刚荣获2006“联合国人居奖”。市委书记季建业感慨地说,构建和谐社会,归根到底就是要让群众受益。这是扬州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得到的最切身感受。
任重道远的历史使命:实现社会和谐,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中央党校日前在学员中进行的一项调查,引起许多人的深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哪些矛盾和问题?“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社会保障”、“贫富差距”、“三农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排在前列。
音律和谐,令人身心愉悦;社会和谐,成就千秋伟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长期而伟大的历史过程。尽管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迈出一小步,但放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仍然必须清醒地看到,构建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需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长期奋斗。
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指数难以乐观、社会发展总支出比例低、公共教育卫生经费不足、各种收入差距拉大……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朱庆芳一一列举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深有感触地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这些不平衡现象,需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特别予以注意。”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这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期——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前国内形势的基本判断。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还是在党、在各级领导班子。”全国党建研究会研究员王庭大认为,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把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的党建工作,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两个重要的抓手。党建专家普遍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新的重大考验。党员领导干部既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又要在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勇于探索,锐意进取,不断提高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好的和谐社会,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共同奋斗。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直面八大挑战”、“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依法治国才能和谐”……六中全会召开前夕,许多专家、学者发表文章,对和谐社会建设建言献策,不少网民直抒胸臆,对社会和谐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这种共商和谐的热忱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份激情,是激情之中展现出的冷静和清醒。”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贸大学副校长郝如玉说,“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最坚实的群众基础,也是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根本原因。”
150多年前,30岁的卡尔•马克思和28岁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充满激情地描绘了一个和谐、美好的未来社会: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距此150多年后的今天,执政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征程。人们相信,即将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必将对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指导方针和工作部署。一个以先进理论武装、由先进分子组成、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政党,一定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