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十八谈-----丰水兴利保发展
丰水兴利保发展
(一)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很少有哪一种资源像水一样,对人类文明进程有如此重要的影响。
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一个常识: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煌煌五千年文明,因水孕育,受水滋养,随水奔腾,与水共存。
几千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水不仅是生命的摇篮,文明的根基,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社会和谐与进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水利兴而百业旺,水利兴而天下定,水利兴而人心稳。
(二)为政之要,其枢在水。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五害之属,水最为大。五害已除,人乃可治”。“水利兴而后天下可平”……在古圣先贤眼中,水之利害,关乎社稷安稳、国之气运。
回望过去,兴水富民、兴水强国的事例灿若星河;披览史书,因水利废弛、水旱灾害频繁,引发的社会动荡乃至改朝换代不胜枚举。
(三)日月运转不止,江河奔流不息。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利内涵不断丰富,功能逐步拓展,领域更加广泛,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更加凸显。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将水利提升到了空前的战略高度。
近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加强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为农业现代化、现代产业体系、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水利建设任务艰巨,要求更高。
(四)河南是全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水利事业发展具有与生俱来、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纵贯南北,水利枢纽地位极为突出。
建设全国重要经济增长板块,水利是不可分割的保障体系;打造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水利是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走好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水利是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水利建设使命崇高,责任更大。
(五)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坚强保障,已成为事关我省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发展河南水利,要站位全局、拓展境界、与时俱进,从国家层面来认识河南水利工作的极其重要性,增强大水利的意识,形成大水利的规划,创建大水利的格局,集聚大水利的合力。
(六)历史推动着水利的发展,时代呼唤着水利的发展,人民企盼着水利的发展。重任在肩的河南水利,承前启后,锲而不舍,以务实重干、发展为民的精神、气势与韧劲,在不断提高水利支撑保障能力的道路上砥砺奋进,谱写出一幅幅盛世治水的磅礴画卷——
水利孕安澜。2361座水库星罗棋布,130条骨干河道得以治理,1.63万公里干支流河道堤防重新加固,防洪减灾的骨架初步形成。黄河多次在河南境内决口、改道,“平地行舟”、“赤地千里”的悲剧不再上演;淮河流域平均每百年发生水灾94次,“十年就有九年荒”的惨景一去不返。
水利保粮丰。建设了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621万亩,保障了粮食生产连续七年超千亿斤。以全国1.42%的水资源量,生产了10%的粮食,养育了全国7.7%的人口。
水利促发展。“人工天河”红旗渠烛照青史,小浪底水利枢纽造福百姓,南水北调工程润泽中原,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大幅提高。江河成网,水系连通,犹如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为城乡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
水利惠民生。2.3万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大功告成,2898万乡亲告别吃水难;16.2万丹江口库区移民和谐迁安,旧貌换新颜; 3万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得以治理,荒山披绿,源清水秀。
一座座“长虹”凌空飞跃,一条条“巨龙”逶迤向前,一个个民生水利工程润泽山川……“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宏大构想,逐步在中原大地开花结果、落地生根。
(七)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尤长。我省水利发展虽然令人鼓舞,但仍需头脑清醒,常怀忧患——
水旱灾害频繁仍然是我省的心腹大患。从历史经验看,我省大约5到6年一次大旱,4到5年一次大水,60年左右发生一次特大干旱和特大洪水,此旱彼涝,旱涝交错,“75·8”特大洪灾,1986年~1988年大面积旱灾,至今让人刻骨铭心。
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如果世界人均水资源是一满杯水的话,我国人均水资源不过是一个杯底,而我省的人均水资源仅仅是杯底的1/5。更为严重的是,我省44.4%的河段受到严重污染,已威胁到城乡饮水安全。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我省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大制约。大多水利工程靠吃老本,“用的是大跃进的水,种的是学大寨的田”,3000多万亩耕地仍然“望天收”,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后劲不足。
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我省基础设施建设的明显短板。大量田间工程“上级投入少,基层投不起,农民干不了”,水利设施“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相比,水利建设仍然乍暖还寒。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我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羁绊,用水方式粗放、污染严重,仍然是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软肋。
(八)“水多”、“水少”、“水脏”、“水浑”……水危机不是即将到来,而是已经从四面八方步步紧逼。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水危机对人类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危机,因为它会直接导致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健康危机乃至生存危机。有专家断言,在许多现实和潜在的忧患中,水危机是中国当前最大的忧患之一,是实现强国梦的巨大障碍。
唤醒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加快水利发展,转变用水方式,已经到了一分一秒都不能拖延的时候了!
(九)水的危机,暴露出粗放的发展方式。水利的困局,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管理的误区,根子是领导方式、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的问题——
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治水意识淡薄。部分领导对水利建设口头上重视、思想上漠视,强调得多、落实得少,表态得好、支持得差。一些地区基层水利单位人才短缺、后劲不足。
目光短视、急功近利,发展方式粗放。一些地方高耗水、重污染项目屡禁不绝,造成水质污染及资源性短缺。
开采过度、保护不力,监督管理不严。掠夺式开发及人为破坏造成河道断流、湿地减少、水域被侵、地面沉陷,水土流失严重。
因循守旧、裹足不前,体制改革滞后。很多地区水事权划分不清、部门职责交叉、办事推诿扯皮。
凡此种种,造成我省用水需求加大与水资源短缺并存,生态脆弱与开发过度并存,污染治理与超标排放并存。长此以往,水资源难以承载、水环境难以承受、人与自然难以和谐、经济发展难以持续。
水危机咄咄逼人,正在给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逼迫我们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上全方位转型。
(十)古代的中国人曾把这里称为泱泱大国,意思是我们生活在水的中央。今天生活在大国之中、大河之南的每一个人都面临一个选择,那就是我们与身边的水究竟如何和睦相处、共生共荣?
趋利避害可堪大智大勇,迎难而上方显英雄本色。解决当前水利存在的诸多不协调、不平衡,必须准确把握国情、省情、水情的深刻变化,推动领导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在转中寻良策,在转中谋发展,在转中抢先机,在转中求突破。
(十一)破解水利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发展方式和领导方式的转变。什么样的领导,采取什么样的转变方式,关系我省水利发展的前景和成败,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重水,像重视粮食安全一样重视水资源。对水利建设的重视要毫不动摇,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心要坚定不移,大干水利的热情要持之以恒。
惜水,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节约水资源。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着力强化工业和城市节水,树立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观念,严控高耗水、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摒弃拼水耗的非科学发展之路。
护水,像对待生命家园一样保护水资源。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实现水畅其流、河复其清,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使水利更好地惠泽民生、造福人民。
管水,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管理水资源。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建立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努力建立节水型经济和节水型社会,以用水方式转变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十二)实现全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本出路在于转变用水方式。转变用水方式,不仅考验水利的应急抗灾能力,考验水利对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同样考验各级政府和水行政部门转变领导方式和发展方式的能力。
重塑人与水的关系,按自然规律办事,从人水相争向人水和谐转变。合理开发、优化配置,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统筹建与管的关系,按社会规律办事,从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创新工程管理体制,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转。
协调近与远的关系,按发展规律办事,从过度开发向合理利用转变。让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相适应,使河湖开发利用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
理顺控与调的关系,按经济规律办事,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既发挥公共财政主导作用,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既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又推进水价形成机制和水资源配置机制改革。
(十三)加快用水方式转变,根本目标在于不断提高水利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开创水利建设新局面。
省长郭庚茂寄语我省水利: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我省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望水利新蓝图,水利建设任重道远——
夯实农田水利根基,保障粮食安全。结合粮食核心区建设,大力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
加强薄弱环节建设,保障防洪安全。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积极打造战略枢纽,保障供水安全。以小浪底水库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依托,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域原有水系为构架,进一步强化我省“南北调配、东西贯通”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将河南打造成为华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枢纽。
大力发展生态水利,保障生态安全。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水资源保护和河流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东风劲吹,潮涌中原。工程建设上有大举措,资金安排上有大投入,水资源管理上有大动作,改革创新上有大突破,基层服务体系上有大跨越,河南水利,红旗招展如画。
(十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最好的时代。中原经济区方略已定,水利发展机遇空前。这是奋发有为的岁月。河南,大兴水利的思想在统一,大干水利的合力在形成——让江河更加安澜、山川更加秀美、人民更加安康,河南水利风鹏正举,正当其时!○
水润中原
何平
水兴则邦兴,水安则民安。一部中华文明史,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治水史。兴利除害、治水安邦,是其中永恒的主旋律。
水乃命脉,古今皆然。离开水万物就不能生长,离开水人类就不能生存,离开水社会就不能前进,离开水一切都无从谈起。
水之兴,利在经济建设、环境改善、民生福祉;水之患,事关黎民存殁、社稷安危、文明兴废。古之善为国者,必先治水;如今发达之邦,定兴水利。
中原因水而兴,亦受水难之困:资源不足、污染触目、浪费严重、危机潜伏。保护,刻不容缓;兴水,重任在肩。
水润中原,可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粮食安全,兴水是根本出路;社会发展,兴水是基础支撑。加快发展、推动转变,务必量水而行。
水润中原,能打牢生态保护的屏障。生态安全,治水是关键环节;山川秀美,治水是当务之急。保护生态、优化环境,务必循水而治。
水润中原,便夯实民生改善的基础。饮水安全,水利是民生所望;供水保障,水利是民生之盼。着力民生、促进和谐,务必顺水而为。
建设中原经济区,应常思“水之重”;走好“三化”协调路,要常怀“水之忧”;打造粮食核心区,要常修“水之基”。
兴水利,就要有胸怀天下的责任与使命。推动经济发展,造福中原百姓,维护国家安全,夙兴夜寐,不忘水利事大;
除水害,就要有心系苍生的大爱与良知。生灵是否安宁?江河如何安澜?饮水能否安全?居安思危,不忘水利事急;
定水策,就要有振兴中原的远见与智慧。大兴农田水利,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粮食安全,宵衣旰食,不忘水利事重。
读泽原的《丰水兴利保发展》一文,不由得想起一段感人肺腑的歌词:“童年时,你就是地图上的一条河,长大了才明白你给了我很多很多。我的血管里流动的是你的血,我的子孙相承着你的脉搏。你的乳汁没了,我的喉咙也干裂。你不息的流淌给我永远的收获,你我之间的情感怎能割舍……我的无知,曾让你心痛得流血;我的无礼,让你的愁怨无处诉说。我知道对你的责任无法推卸,我应该敬你爱护你,我的母亲河。”行行文字,句句歌词,多么令人感慨,给人启迪,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第二篇:《新十八谈》心得体会
新十八谈心得体会
Dear Deer
8月15日,《河南日报》刊登了“新十八谈”之和谐篇《和谐发展谱新篇》,并配以何平感言《惠风和畅》的评论文章,解读和阐述了政法机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我校掀起了深入学习讨论的热潮。我与全体党员干部一起,以学习促进步、以进步促工作、以工作谋发展,紧密联系学校工作实际,努力创新工作格局。
“形势决定任务,任务源于形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在司法行政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的情形下,更应坚持“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政为民”的政策方针。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所要求的:“在司法行政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具体到学校工作中就是始终坚持“治学严谨、求实创新”的办学宗旨,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权为学生所用、情为学生所系、利为学生所谋。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抓好教书育人工作,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书记在新郑视察调研时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同时肯定了郑州在参加全国政法系统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政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作为市政法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的一员,我感到无比荣幸,但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保持思想清醒,增强忧患意识
《和谐篇》中也提到过:“福祉在于稳,兴盛在于和,力量在于心,发展在于搏。”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是党的要求,也是政法战线的天职。长期以来,因为社会观念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我校在生源、出路和教学方式方法上积累和沉淀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在应对越来越多的新状况、破解新难题的道路上,我校面临着很多严峻的考验。但是作为党员干部,我必须经得住考验,时时警惕危险——任务越重、压力越大、困难越多,越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准确把握定位、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拓创新、注重分析研究,从思想上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意识,坚持求实求效的作风,尽可能的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促进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第二、找准角色定位,创新工作方法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动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作为校长我必须从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来解决问题。“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学校的工作,说到底就是为了学生和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因此,在工作中,我坚持以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满意为根本标准,维护他们的利益、解决他们的问题、保障和改善他们生活,维护校内外的安全稳定。同时也会带领全校的广大党员
干部积极行动起来,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部门协调配合、分级负责,构建更合理高效的管理体制。同时我要发挥好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科室工作的核心作用,使学校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第三、坚持学以致用,紧密联系实际
通过对和谐篇的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我的工作思路,对我个人及全校上下更加深入的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把学习《和谐篇》作为转变思想作风、提高能力水平、全面促进工作的重大契机,全面推动学校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再上新台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加强学生管理和后勤管理,进一步推动我校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第三篇:新十八谈读后感
勇立潮头谱新篇
李海陆
《新十八谈〃质量篇》“立省大计质为本”是我省质量工作的宣言书,是质量工作的冲锋号,是质量工作的指路灯,读后让人心潮澎湃,催人奋进,促人向上。崇高感、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正处在首善之局建设宏伟事业中的郑州质监人要勇立时代潮头,以质量工作为核心,奋勇当先,谱写首善之局建设的新篇章。
作为一名身处在伟大的时代洪流中的普通质量工作者,我深感质量工作使命光荣,质量工作责任重大,质量工作意义深远。“质量兴衰,匹夫有责”。质量工作关系到民族的兴亡,社会的发展,群众的冷暖,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以毫不懈怠、奋勇争先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我们的质量工作中去。
做好质量工作,首先要敬业。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兴,则民族兴。一句句话语昭示着质量工作沉甸甸的分量。这份沉甸甸的事业要求我们要用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质量无小事,我们的岗位连着国计,连着民生,连着柴米油盐,连着衣食住行。孔子曰“执事敬”,朱熹言“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岗位意味着责任,我们平凡的工作连系不平凡的事业,质量不折,我们的敬业精神就不能打折。爱岗敬业是 我们做好质量工作的重要基础,要时刻把责任放在肩上,使命放在心上,工作落实在行动上,严防在工作上不思进取,学习上敷衍了事,思想上放松警惕,生活上追求享乐,时刻自警、自省、自励,时刻提醒自己“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坚守着你的岗位?”“立省大计,质量为本”似洪钟大吕,激昂而鼓舞人心;似惊涛骇浪,强劲而势不可挡,鼓舞着每一个质量工作者的激情,让我们更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我们的平凡而伟大的工作中。
做好质量工作,其次要精业。
“敬业不易,精业更难”。“立省大计质为本”对新时期的质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标准不高,品牌不优,缺斤短两,诚信缺失,“瘦肉精”“地沟油”警示着我们质量工作任重而道远,它提醒我们不仅要有敬业的精神,更要有精业的本领。只有精通质量工作,工作才有底气,事业才有生气。我们要成为质量工作的行家里手,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向书本学习,虚心向同志学,始终保持“知识恐慌”、“本领恐慌”,深入学习质量专业知识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在学习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在质量工作实践的大课堂中历练,努力使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本职岗位创造一流的业绩。精业,要勤于思考,时代在前进,经济在发展,质量工作也不断面临 着新问题,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善于思考,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不断提高谋划工作、促进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及时发现问题、透彻分析问题、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精业,就要苦练基本功,使我们成为质量检验的技术能手,服务企业的专家精英,练就识别假冒伪劣的火眼金睛,成为打击制假售假的有力铁拳,无愧于“质量卫士”的神圣使命。精业,就要勇于创新。在监管方式上创新,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监管模式。在服务企业方面创新,不断提高服务企业的水平;在检验技术上创新,不断提高科学检验的能力。
做好质量工作,更要奉献。
奉献,就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作为一名党员质量工作者,要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当前的质量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更需要我们无私奉献。因为有了无私奉献精神,才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奉献,就是要永远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党和人民给了我们在质量工作中展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我们要用无私的奉献来回报党的重托,人民的信任,选择“奉献”,就是选择对岗位和责任的坚守;选择“奉献”,就是选择对质量工作的无限忠诚。奉献,就是要淡泊名利,不计个人的得失,时刻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在质量工作需 要的时候,无论前进的道路多么艰难都要随时挺身而出,“甘酒热血写春秋”,为人民的利益奉献一切。
东风劲吹中原地,正是扬帆起航时。让我们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投入到质量工作中去,创造人人享受质量的美好明天!
第四篇:学习《新十八谈》心得体会
学习《新十八谈》心得体会 月 15 日,《河南日报》刊登了“新十八谈”之和谐篇《和谐发展谱新篇》,并配以何平感言《惠风和畅》的评论文章,解读和阐述了政法机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所面临的 机遇和挑战,在社会掀起了深入学习讨论的热潮。文章立意高远,分析透彻,高屋建瓴。通过文章的学习,感受颇深。
我和一些党员干部一起,以学习促进步、以进步促工作、以工作谋发展,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努力创新工作格局。“形势决定任务,任务源于形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在司法行政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的情形下,更应坚持“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政为民” 的政策方针。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所要求的:“在司法行政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书记在新郑视察调研时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文章开篇引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直接道出了和谐的关键所在。稳定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 一个最根本问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 的必然要求,发展是前提,稳定是基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 定两者既紧紧相连,却又相互制约,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 前提,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就会制约一个国家或一方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从工作的方方面面去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各项活动,以保证我市创建和谐社会各项活动顺利的开展。
从当前存在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情况看,构建和谐社会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在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些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从排查的情况来看,五大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因土地征用、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建设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如京沙快速通道建设的征地、拆迁、施工、爆破引发沿路各村一系列的矛盾纠纷;如富士康公司落户郑州建设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二是因城镇建设、旧村拆建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如中原新城拆迁安置工程,因工程质量问题安置村民长期上访; 三是违章违规建筑,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等引发的一些矛盾纠纷。这些纠纷看起来 问题不大,扩建、翻建、未批先建,但它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却很大。四是村务村务以及村换届选举中引发的一些矛盾纠纷。这些问题是属于比较敏感一类的问题,各镇街道都有不同情况的反映。五是因环境污染、企业转制、以及其它等各类因素引发的矛盾纠纷。从上述这些情况来看,解决这些问题,创建平安奉化,构建和谐社会是十分重要的。
从当前国内面临的形势看,构建和谐社会是非常必要的。当前我国经济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西藏拉萨打砸 抢烧暴力事件;四川阿坝事件;新疆和田分裂分子煸动闹事事件以及青海甘南事件,均说明了我们面临的形势是很严峻的,如果西藏**等人分裂国家的心不死,我们就不能掉以 轻心,因此说,从当前国内面临的形势看,构建和谐社会是非常必要的。
从国际环境和发展的形势看,构建和谐社会是势在 必行。俄罗斯是我们边邻的一个大国,而近几年从**到稳定,从经济划破到经济快速增强,重新走上强国之路,中国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的稳定和发展将对世界产生积 极的影响。因此,从发展的形势看,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
从工作措施的角度,抓好和谐社会构建工作。构建和谐社会,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有实力,因此,十七大把改然民生问题放上了重要的位置,如果每个家庭不被小孩就 读、老年生活保障、病人就医等这些生活所困,社会相对而言就会和谐得多。两年前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只案例,故事发生在宁海,一个右手四指被轧断的外地年轻人,背部被弹簧刀通了好几刀,倒在烂田中,破案结果是其堂兄弟所杀,所杀动机是抢其右手轧断的 5000 元赔偿金,干警问其5000元干啥去,他说:儿子要读书了,没有钱,我是没有办法。假如中国的穷富没有这么悬殊,假如中国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解决了上述这些问题,也许不会发生上述惨案,因此,要创建和谐社会,最有力的措施还是要依靠经济实力来解决。
‘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是党的要求,也是政法战线的天职。长期以来,因为社会观念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工作中遇到许多处理事情的方式和方法上积累和沉淀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在应对越来越多的新状况、破解新难 题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着很多严峻的考验。但是作为党员干部,我必须经得住考验,时时警惕危险——任务越重、压力越大、困难越多,越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准确把握定位、认真 履行职责、积极开拓创新、注重分析研究,从思想上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意识,坚持求实求效的作风,尽可能的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促进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坚持学以致用,紧密联系实际 通过对和谐篇的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我的工作思路,对我个人及公司上下更加深入的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把学习《和谐篇》作为转变思想作风、提高能力水平、全面促进工作的重大契机,全面推动学校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再上新台阶,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加强公司管理和后勤管理,进一步推动公司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在司法行政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新 任务的情形下,更应坚持“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政为民” 的政策方针。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所要求的: “在司法行政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把人民利益放在 第一位”。具体到工作中就是始终坚持“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做人宗旨,把他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权为他人所用、情为他人所系、利为他人所谋。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抓好分内工作,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总之,创建和谐社会,需要社会舆论导向,需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也需要经济实力来解决,但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要大家把口号付诸于行动,我想社会必将会迎来和谐的新氛围。
日期:2012年8月23日
第五篇:学习“新十八谈”心得体会
学习“新十八谈”心得体会
披阅历史,放眼全球,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大国,崛起之路无不伴随教育昌明。国际竞争,乃是人才竞争。
人才决定实力,科技引领发展,教育奠定未来。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教育任重道远。下定决心一定把教育搞上去,下大力气一定让人才多起来,这是亿万河南人民的强烈呼唤和殷切期盼。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学以立德、学以增智,通过学习增强精神力量。学习可以让人察时知变、奋发进取,提升精神境界,增强精神力量。精神追求的提升,精神品格的塑造,都离不开学习。共产党人的最高精神追求就在于干事创业、造福于民。实现这种追求,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注重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在学习中感受时代前进的脉搏,进而做到敢于拼闯、奋发有为,努力让有限的生命放射出灿烂的光华。所以为了祖国的事业,为了自己的理想,我们必须树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教师缺乏主人翁精神,责任心不强,教学情绪化,工作上不求作为;有的教师能力不足、本领不强,不善于引导学生学习……
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进位争先的使命感,保持干事创业的责任感,永不满足,永不停顿,永不保守,永不敷衍,永不懈怠,永远不辜负学生的信任。大力倡树“用心用力、认真办事、真抓实干、攻坚破难”的工作作风,雷厉风行抓落实,善始善终抓落实,义无反顾抓落实。要有朝气,有魄力、有活力,在工作岗位上干出成绩,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每项工作落到实处,把全部心思用在“真干事”上,把全部本领用在“多干事上”切实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等不良现象。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征程已经开启,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教育承载着振兴河南的希望,肩负着中原儿女的期盼。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我们在教学作业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在教学生做到精益求精,在生活上做学生朋友和亲人……为中原教育事业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