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2年《农业部春季农资打假调查报告》
关于报送《农业部春季农资打假调查报告》的函
2002年4月中下旬,我部派出调查组开展了春季农资打假专题调查,现将《农业部春季农资打假调查报告》报送你办,并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指导。针对农资打假专项斗争工作的部署、安排和进展情况等给予及时指导,以便我们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
二、加强交流。通过全国整顿办《工作简报》等形式,加强对各地、各部门农资打假工作情况的反映和交流。
三、增加投入。建议全国整顿办协调有关部门,对农资打假工作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主要用于农资打假工作的日常运转、大要案追踪、农资质量抽检等。
农业部
二○○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农业部春季农资打假调查报告
2002年4月15~21日,我部选派四个调查组分赴辽宁、山东、湖南、江西等省,进行了春季农资打假专题调查。调查期间,调查组深入农户、农资市场、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农资管理部门,通过听、看、查、访、谈等多种方式,调查了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电视电话会议和农业部、公安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2002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工作方案〕的通知》(农市发〔2002〕7号)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了解了农资打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了各地农资打假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春季农资打假工作的形势
今年农资打假工作起步早、行动快,结合农时季节,将种子、农药、化肥作为重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统计,春耕期间,四省查获各类假冒伪劣农资总价值1.5亿元人民币,平均每省出动农资打假人员12000余人次,出动车辆1900台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7500家,先后查处不法农资生产、经营企业1000多家。其中,平均取缔无证、无照经营企业375个,补办农资经营许可证500多个,捣毁制假售假窝点75个。平均查获假冒伪劣种子375吨,农药40多吨,化肥500吨,兽药1吨,饲料120多吨,农机具及配件近800多台件,渔机具近40件。调查组反映,今年农资打假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今年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农业部、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供销总社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2002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工作方案》(农市发〔2002〕7号)要求,立足本地实际,制定了农资打假总体计划及专项整治计划,通过会议、文件等形式进行了具体部署,并加强了对工作进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如辽宁省在年初就下发了《关于组织2002年扶优打假保春耕活动的通知》,并陆续就种子、农药、饲料等农资产品专项检查进行了具体部署;山东省2月份就发出了《关于开展春季农资打假护农行动的通知》,组织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采取联动方式,开展春季农资打假统一行动。据调查,由于各地高度重视,部署周密,全国掀起了农资打假保春耕的高潮,农资打假工作力度明显大于往年。
(二)健全机构,走向常规。去年明确由农业部门牵头开展农资打假以来,各地农业部门都加强了对农资打假工作的领导,健全了工作班子,农资打假工作开始由临时性工作向常规性工作转变。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全国31个省、自治区(包括西藏)、直辖市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都成立了本系统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工作机构,调配了专门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省还成立了由农业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省农资打假专项斗争协调小组,其办公室也都设在农业部门。为了探索农资打假的长效机制,各级农业部门围绕农资市场的构成、农资经营与管理的主体、农资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危害、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对策与建议等内容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在农资打假工作方法上,已经开始由原来的“三多三少”(突击检查多,常规工作少,市场检查多,源头治理少,治标办法多,治本措施少),逐步转向对农资打假的理性探索,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三)突出重点,查处大要案。据调查,各省去年发现的大要案,已经按照“五不放过”的要求基本查清,陆续结案,今年查处大要案工作已经拉开序幕。如河北、辽宁农业部门共同查处了保定市沈单16玉米种子案;湖南查处了株洲市劣质水稻种子案;山东省查处了淄博市宏利化工厂制售假农药案等。
(四)加强协作,联合打假。尽管在省、县政府机构改革后,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相对集中,但在许多地方,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垦、农机等行业主管部门分别设置,上下不对口,这给农业部门在农资打假工作中发挥整体功能造成了一定困难。同时,农资打假工作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各级农业部门通过农资打假实践认识到,针对上述情况,要提高农资打假实效,必须加强协作,实现“两个联合”。一是在农业系统内部各行业管理机构的联合,在农资供应关键季节,组织种子、肥料、农药、兽药等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行动,相对集中开展农资打假。二是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联合,农业部门主动与公安、工商、质监、供销等部门联系,加强协作,形成打假合力,提高农资打假的权威性。
总的看,各地、各有关部门今年农资打假工作力度明显加大,春季农资市场经济秩序好于往年。各地反映,其主要表现是“三多三少”:一是守法经营的多,逃避检查的少;二是证照、手续齐备的多,无证无照经营户少;三是经营通过审定、登记品种的多,乱引滥调的少。
二、关于当前农资打假工作的问题
(一)对牵头打假的认识问题。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的通知》,明确授权农业部门牵头负责农资打假,但是,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对此认识不到位,部分地区农业部门的打假责任感不够强,社会上对农业部门牵头进行农资打假也没有完全形成共识。
(二)地方和部门保护问题。由于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一些地方和部门从本地或小团体利益出发,只重视眼前的利益,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严重,对农资制假售假行为打击不力。因此,出现检查时轰轰烈烈,查出的问题不了了之的现象。同时,农资管理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多头管理、一些地方管理与经营单位不分,也是导致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严重的原因之一。
(三)机制和机构问题。一是农资打假长效机制没有完全形成。如何适应目前农资打假形势,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二是农资打假联动机制没有完全形成。例如今年2月8日,湖南省澧县农业局查获了湖北三湖农场虚设“国家杂交繁殖推广中心”生产的“三湖牌”湘杂棉二号种子,查封了该批种子3000公斤,责令经营户停止经营,只能禁止此类棉种流入该县。由于缺乏联动机制等原因,澧县对此棉种在其他地方销售的情况则无法查处。三是农资市场经营主体和经营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没有从机制和制度上得到根本上解决。四是基层农业部门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执法力量薄弱、各行业管理机构难以形成合力等问题。
(四)经费问题。农资打假工作起步较晚,在各级财政中没有专门的经费,日常农资打假办公所需要的基本通讯、交通等费用都没有保障,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所需要的检测设备、查处案件的基础设施根本没有资金购置。同时,加之农资产品流通范围广、环节多,零售市场上的假劣产品往往要经过几个销售环节、横跨几个地区甚至省区才能追溯到生产厂家,实现相关地区农资打假的联动就需要相当费用,很多案件就是由于经费不够,而不了了之。这使在市场上查获的假劣产品难以追根溯源,难以端掉制假窝点。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农资打假工作的打算
今后,我部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和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农业部、公安部等五部门《2002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工作方案》的总体部署,继续深入推动农资打假工作的开展。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要使各级农业部门充分认识到,做好农资打假工作,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对农资打假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把农资打假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列入农业部门的日常工作,坚决克服畏难厌战情绪,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健全机构,充实人员,把农资打假工作抓紧抓好。
(二)加强监管。一是根据职责范围,制定农业系统加强农业生产资料质量监督管理的指导性意见,下发全国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使农业系统内部各部门责权明确,全面加强农业部门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管工作;二是抓好《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农资监管法律法规及其配套规章的落实工作;三是不断完善和提高农资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农业生产资料质量抽查与发布工作,打假扶优。
(三)健全制度。逐步探索建立农资打假长效机制,加强农资打假制度建设,推动农资打假工作的正常开展。下一步,一是要制定发布农业部农资打假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广大群众检举揭露农资制售假行为,以严厉打击各类农资制假售假活动;二是建立健全农资打假联动机制,做好跨县的案件报省,跨省的案件报部,推动大要案的查处工作;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农资打假工作交流机制。
(四)加强协调配合。今年第三季度,继续组织九个农资打假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共同组成调查组,分赴各地对农资打假进行联合督查。要继续加强与公安、工商、质检、供销、监察、法院、检察院等农资打假专项斗争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整体功能,共同做好农资打假工作。
第二篇:2002年《农业部春季农资打假调查报告》
关于报送《农业部春季农资打假调查报告》的函
2002年4月中下旬,我部派出调查组开展了春季农资打假专题调查,现将《农业部春季农资打假调查报告》报送你办,并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指导。针对农资打假专项斗争工作的部署、安排和进展情况等给予及时指导,以便我们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
二、加强交流。通过全国整顿办《工作简报》等形式,加强对各地、各部门农资打假工作情况的反映和交流。
三、增加投入。建议全国整顿办协调有关部门,对农资打假工作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主要用于农资打假工作的日常运转、大要案追踪、农资质量抽检等。
农业部
二○○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农业部春季农资打假调查报告
2002年4月15~21日,我部选派四个调查组分赴辽宁、山东、湖南、江西等省,进行了春季农资打假专题调查。调查期间,调查组深入农户、农资市场、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农资管理部门,通过听、看、查、访、谈等多种方式,调查了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电视电话会议和农业部、公安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2002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工作方案〕的通知》(农市发〔2002〕7号)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了解了农资打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了各地农资打假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春季农资打假工作的形势
今年农资打假工作起步早、行动快,结合农时季节,将种子、农药、化肥作为重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统计,春耕期间,四省查获各类假冒伪劣农资总价值1.5亿元人民币,平均每省出动农资打假人员12000余人次,出动车辆1900台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7500家,先后查处不法农资生产、经营企业1000多家。其中,平均取缔无证、无照经营企业375个,补办农资经营许可证500多个,捣毁制假售假窝点75个。平均查获假冒伪劣种子375吨,农药40多吨,化肥500吨,兽药1吨,饲料120多吨,农机具及配件近800多台件,渔机具近40件。调查组反映,今年农资打假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今年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农业部、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供销总社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2002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工作方案》(农市发〔2002〕7号)要求,立足本地实际,制定了农资打假总体计划及专项整治计划,通过会议、文件等形式进行了具体部署,并加强了对工作进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如辽宁省在年初就下发了《关于组织2002年扶优打假保春耕活动的通知》,并陆续就种子、农药、饲料等农资产品专项检查进行了具体部署;山东省2月份就发出了《关于开展春季农资打假护农行动的通知》,组织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采取联动方式,开展春季农资打假统一行动。据调查,由于各地高度重视,部署周密,全国掀起了农资打假保春耕的高潮,农资打假工作力度明显大于往年。
(二)健全机构,走向常规。去年明确由农业部门牵头开展农资打假以来,各地农业部
门都加强了对农资打假工作的领导,健全了工作班子,农资打假工作开始由临时性工作向常规性工作转变。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全国31个省、自治区(包括西藏)、直辖市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都成立了本系统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工作机构,调配了专门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省还成立了由农业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省农资打假专项斗争协调小组,其办公室也都设在农业部门。为了探索农资打假的长效机制,各级农业部门围绕农资市场的构成、农资经营与管理的主体、农资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危害、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对策与建议等内容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在农资打假工作方法上,已经开始由原来的“三多三少”(突击检查多,常规工作少,市场检查多,源头治理少,治标办法多,治本措施少),逐步转向对农资打假的理性探索,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三)突出重点,查处大要案。据调查,各省去年发现的大要案,已经按照“五不放过”的要求基本查清,陆续结案,今年查处大要案工作已经拉开序幕。如河北、辽宁农业部门共同查处了保定市沈单16玉米种子案;湖南查处了株洲市劣质水稻种子案;山东省查处了淄博市宏利化工厂制售假农药案等。
(四)加强协作,联合打假。尽管在省、县政府机构改革后,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相对集中,但在许多地方,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垦、农机等行业主管部门分别设置,上下不对口,这给农业部门在农资打假工作中发挥整体功能造成了一定困难。同时,农资打假工作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各级农业部门通过农资打假实践认识到,针对上述情况,要提高农资打假实效,必须加强协作,实现“两个联合”。一是在农业系统内部各行业管理机构的联合,在农资供应关键季节,组织种子、肥料、农药、兽药等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行动,相对集中开展农资打假。二是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联合,农业部门主动与公安、工商、质监、供销等部门联系,加强协作,形成打假合力,提高农资打假的权威性。
总的看,各地、各有关部门今年农资打假工作力度明显加大,春季农资市场经济秩序好于往年。各地反映,其主要表现是“三多三少”:一是守法经营的多,逃避检查的少;二是证照、手续齐备的多,无证无照经营户少;三是经营通过审定、登记品种的多,乱引滥调的少。
二、关于当前农资打假工作的问题
(一)对牵头打假的认识问题。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的通知》,明确授权农业部门牵头负责农资打假,但是,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对此认识不到位,部分地区农业部门的打假责任感不够强,社会上对农业部门牵头进行农资打假也没有完全形成共识。
(二)地方和部门保护问题。由于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一些地方和部门从本地或小团体利益出发,只重视眼前的利益,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严重,对农资制假售假行为打击不力。因此,出现检查时轰轰烈烈,查出的问题不了了之的现象。同时,农资管理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多头管理、一些地方管理与经营单位不分,也是导致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严重的原因之一。
(三)机制和机构问题。一是农资打假长效机制没有完全形成。如何适应目前农资打假形势,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二是农资打假联动机制没有完全形成。例如今年2月8日,湖南省澧县农业局查获了湖北三湖农场虚设“国家杂交繁殖推广中心”生产的“三湖牌”湘杂棉二号种子,查封了该批种子3000公斤,责令经营户停止经营,只能禁止此类棉种流入该县。由于缺乏联动机制等原因,澧县对此棉种在其他地方销售的情况则无法查处。三是农资市场经营主体和经营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没有从机制和制度上得到根本上解决。四是基层农业部门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执法力量薄弱、各行业管理机构难以形成合力等问题。
(四)经费问题。农资打假工作起步较晚,在各级财政中没有专门的经费,日常农资打
假办公所需要的基本通讯、交通等费用都没有保障,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所需要的检测设备、查处案件的基础设施根本没有资金购置。同时,加之农资产品流通范围广、环节多,零售市场上的假劣产品往往要经过几个销售环节、横跨几个地区甚至省区才能追溯到生产厂家,实现相关地区农资打假的联动就需要相当费用,很多案件就是由于经费不够,而不了了之。这使在市场上查获的假劣产品难以追根溯源,难以端掉制假窝点。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农资打假工作的打算
今后,我部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和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农业部、公安部等五部门《2002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工作方案》的总体部署,继续深入推动农资打假工作的开展。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要使各级农业部门充分认识到,做好农资打假工作,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对农资打假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把农资打假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列入农业部门的日常工作,坚决克服畏难厌战情绪,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健全机构,充实人员,把农资打假工作抓紧抓好。
(二)加强监管。一是根据职责范围,制定农业系统加强农业生产资料质量监督管理的指导性意见,下发全国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使农业系统内部各部门责权明确,全面加强农业部门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管工作;二是抓好《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农资监管法律法规及其配套规章的落实工作;三是不断完善和提高农资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农业生产资料质量抽查与发布工作,打假扶优。
(三)健全制度。逐步探索建立农资打假长效机制,加强农资打假制度建设,推动农资打假工作的正常开展。下一步,一是要制定发布农业部农资打假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广大群众检举揭露农资制售假行为,以严厉打击各类农资制假售假活动;二是建立健全农资打假联动机制,做好跨县的案件报省,跨省的案件报部,推动大要案的查处工作;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农资打假工作交流机制。
(四)加强协调配合。今年第三季度,继续组织九个农资打假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共同组成调查组,分赴各地对农资打假进行联合督查。要继续加强与公安、工商、质检、供销、监察、法院、检察院等农资打假专项斗争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整体功能,共同做好农资打假工作。
第三篇:农业部农资打假治理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国务院全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国家六部委《20**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工作思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护农民根本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特别是确保当前抗灾救灾恢复生产和春耕备耕顺利进行,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农资监管责任制,狠抓重点品种和农资产品审批管理、生产监管、市场规范和科学使用等重点环节,大力推动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强化服务指导,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着力构建农资监管长效机制,推动农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
(二)工作目标。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使农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农民群众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进一步提高,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农民群众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农资监管长效机制基本形成。通过开展农药登记管理年活动,加强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监管,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工作重点
(一)突出重点品种,强化市场整治。以种子(种苗)、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机及零配件、水产苗种、农膜为重点,强化市场监管,坚决查处违法行为。
种子监管重点:以水稻、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种子为重点,加大以两杂种子为重点的质量监督抽查力度,扩大抽查范围,坚决查处生产经营假劣种子、无证生产经营、经营推广应当审定而未经审定通过的种子、超范围经营、未按规定建立经营档案、品种包装标签介绍与审定公告表述不符等违法行为;严格品种审定,规范品种命名,解决品种多、乱、杂等问题。
农药监管重点:严格按照20**年底颁布的6项农药管理新规定,规范农药登记管理,切实解决农药登记管理中产品数量多、“一药多名”和标签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加大农药产品质量和农药标签检查力度,以防治小麦、水稻病虫害用药为重点对象,以乡、村一级农药代销零售点为重点区域,坚决查处生产经营假劣农药、无登记证生产、添加未登记成分、扩大使用范围、一证多用、套证或冒证、标签不符合规定以及肥料产品标称具有农药功能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
肥料监管重点:以复混肥、有机肥料、叶面肥、微生物肥料及床土调酸剂为重点,严查有效成分不足、包装标识不规范、夸大使用效果、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等违法行为。加强对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监测,建立完善配方肥质量追溯管理制度。加强对肥料登记产品的后续管理。
兽药监管重点:按照《20**年兽药市场集中整治行动方案》确定的重点品种和重点区域,严查生产经营假劣兽药、无证生产经营、有效成分含量不足、标签说明书不规范、非法生产兽用生物制品等违法行为;加大禽流感疫苗、猪蓝耳病疫苗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的质量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使用违禁药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化合物的行为,采取有力措施,取缔国家禁用的兽药。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监管重点: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无证生产、包装标签不符合规定等违法行为;严查在饲料加工和养殖环节添加瘦肉精、“蛋白精”、莱克多巴胺、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组织开展全国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重点监测饲料卫生指标、饲料中违禁药物、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
农机监管重点:以财政资金补贴购置的农机具为重点,开展质量监督工作。积极开展农机产品质量调查、投诉和打假工作,确保补贴机具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完善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及时处理重大、突发质量事故和集中投诉事件,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机具的行为。加强农机试验鉴定体系建设,提高农机试验鉴定工作质量,做好国家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制定工作。
水产苗种监管重点:加大水产苗种生产许可制度的实施力度,严肃查处苗种生产环节使用硝基呋喃、氯霉素和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提高水产苗种质量。督促苗种生产企业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及销售记录,建立可追溯制度。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和销售带病水产苗种的行为。
热作种苗监管重点:以天然橡胶种苗监管为重点,在天然橡胶定植高峰期,加大对天然橡胶良种补贴定点生产基地出圃种苗质量的抽检力度,并对天然橡胶良种补贴定点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对其他天然橡胶苗木生产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同时,加大对市场上销售的其他热作种苗质量抽查力度。
农膜监管重点:加强对农膜产品价格的例行监测和使用环节质量的信息反馈。大力推广多功能、高效能、防老化农膜,加强应用技术指导,开展农膜产品识假辨假维权知识宣传,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拒绝使用低价伪劣农膜产品。
(二)突出审批管理,强化市场准入。各地农业部门要依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严格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审批管理职责,严把市场准入关口。严格执行农资产品审定、登记、许可的有关条件、程序和标准,严禁降低标准和越权审批。依法加强证后管理,监督辖区内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严格执行审批要求,保证农资产品质量。坚决实施退出机制,对于有重大缺陷的农资产品,要及时撤销登记审批,停止经营推广;对已不符合法定资质条件或者有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要依法注销或者吊销其许可(批准)证。要强化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公告审批、撤销、注销、吊销等有关信息,增强工作透明度,维护公众知情权。通过加强审批管理,正本清源,保证农资市场良好的竞争秩序。
(三)加大检查力度,狠抓市场整顿。各地农业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质监等部门,加强对农资生产企业的监管,督促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要建立农资生产企业监督检查制度,积极开展农资企业诚信评价。督促企业建立产品召回制度,对有质量问题或者存在较大缺陷的产品要一律停止销售,已销售的要追回。要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对象,组织力量开展拉网式大检查,重点检查农资产品批发市场和县乡农资集散地;重点监控有多次违法行为记录的经营户以及乡村流动商贩;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小作坊和黑窝点。
(四)加强案件移送,严查重大案件。针对当前违法分子“当地制假,异地销售”的特点,各地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五不放过”原则,彻底查清假劣农资的来源和去向。涉及跨行政区域的案件,要按照农业部《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及时上报案件信息,发送协查通报,确保彻查源头,端掉窝点,消除危害。各地要认真落实农业部、公安部《关于在农资打假中做好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的意见》,做好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坚决杜绝“有案不送、以罚代刑”。
(五)突出投入品使用环节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各地农业部门要切实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赋予的职责。督促农产品生产者切实履行法律义务,建立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台账。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原料基地、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健康养殖示范场、标准化示范区、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对象,重点检查是否按法律规定建立生产记录,有无使用禁用农药、兽药或其他化学物质以及超限用范围使用农药、兽药的行为,是否存在不遵守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规定销售农产品的行为,是否存在使用违法包装物、保鲜剂、添加剂等材料,是否按规定进行农产品包装和标识。
(六)加强执法抽检,强化农资产品质量监管。农资产品质量抽检是农业行政执法的重要环节,也是及时发现和处理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基本手段。各地要结合当地农资市场特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科学制定执法抽检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农资产品质量执法抽检,进一步加大农资产品质量抽检力度,提高抽检覆盖率。同时要保证抽检与依法查处的有效衔接,对于检测不合格的农资产品,要及时对样本基数、生产经营情况等事实进行证据固定,及时依法公布检测结果,并按照《行政处罚法》和《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要求,启动处罚程序。
(七)推进诚信建设,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和办法,根据农资市场主体资质、守法程度、消费者投诉、公众评价等相关信息,结合农资质量监督抽检结果,评出信用等级,实行分类管理。在总结前几年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县(市)建设,发挥示范效应。要大力推广农资连锁、农资农技“双连锁”、农资行业协会等成功经验和模式,积极探索农资信用监管、农资防伪等模式,努力构建覆盖广大农村的新型农资经营网络。加强对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的跟踪管理和后续指导,严格质量控制和赔偿制度,规范经营主体经营行为,提高信息服务等能力,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八)突出“12316”三农热线,强化服务指导。全国已有16个省(区、市)、*个地市、*个县市开通“12316”三农服务热线,要充分发挥“12316”公益服务电话的作用,做好投诉举报受理工作,为农民群众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未开通的省份,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12316”三农热线开通步伐。要强化对农民群众的服务指导,提高农民群众质量意识、科学使用农资能力和识假辨假维权能力。要采取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深入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知识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知识,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休药期、安全间隔期等规定,提高农民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水平。
(九)强化鼠药市场监管,巩固毒鼠强整治成果。各地农业部门要继续采取市场监管、重点排查等措施,加强鼠药市场监管,坚决清缴毒鼠强等剧毒鼠药。规范杀鼠剂市场流通渠道,严厉查处未取得经营资格经营杀鼠剂和经营没有防伪标志杀鼠剂的违法行为;加强统一灭鼠工作,宣传推广先进灭鼠器械、药剂和技术,提高鼠害综合防治水平。配合公安部门做好跟踪、排查和捣毁制售毒鼠强窝点等工作,协调环保部门做好已收缴和废弃毒鼠强的处置工作。
(十)落实监管责任,推进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农资监管工作规范化建设,形成稳定、有效的农资监管机制。一是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坚持以县为主,由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农资日常监管责任,并对本行政区域农资执法工作负责,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与服务工作。二是推行执法责任制度。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与农资监管责任部门签订责任书,明确职权、职责、目标、要求和保障措施,并报上一级农业部门备案。三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监管措施不落实、该报告不报告、发现有违法行为的苗头不控制、该查处的不查处、该移交的不移交等行为,要及时予以处理;造成不良后果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要依法处分。四是推行监管工作记录制度。具体履行农资监管职责的机构要建立监管工作记录,如实记录监管工作开展情况。五是进一步完善信息报送和统计制度,逐步实现电子化报送,网络化管理。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切实提高基层农资监管能力。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农资监管工作的领导,建立主管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执法机构在农资监管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要积极争取将农资监管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证基层农资执法监管、抽检和办案经费,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计算机、照相机等执法设备,保障农资监管工作能落到实处。
(二)强化协作,形成打假工作合力。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履行牵头协调职责,加强与发展改革、公安、工商、质检、供销、监察、法院、检察院等有关部门的协作,落实农资打假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及时沟通信息,制定联合行动计划,进一步健全部门内各尽其职,各负其责,部门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农资打假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多部门整体联动的优势,形成农资打假工作合力。
(三)深入宣传,营造全民打假氛围。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明白纸、宣传单等多种手段,宣传农资打假工作经验和成效,宣传农资法律法规,加大假劣农资案件曝光力度,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四)加强督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加强对各级农业部门农资监管职责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实行目标考核,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认真履行农资监管职责的,要通报批评;对严格履行监管职责、措施得力、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
四、重点活动
(一)*月,组织召开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部署20**年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
(二)*-*月,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春季行动。
(三)*月,组织开展第四届“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四)*月,启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县(市)建设。
(五)“3.15”期间,公布全国农业系统农资打假典型案例。
(六)*月,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春季督查。
(七)春季和秋季等重要农时,组织开展农资质量监督抽查活动,及时公布抽查结果。
(八)*月,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
(九)*月,组织开展农资监管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活动。
第四篇:农资春季打假总结
新右旗质监局2010年春季农资打假工作总结
呼伦贝尔市局:
根据市局《转发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农资执法打假和“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质量监督与执法打假活动的通知》(呼质监监发[006]号)文件精神,我局认真履职尽责,迅速行动、周密安排、狠抓落实,把整治与规范、监管与自律的各项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有效遏制假冒伪劣农
资坑农、害农行为。现将春季农资打假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我局高度重视农资专项打假工作,局领导迅速研究,及时传达和学习了国家、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关于农资打假相关文件精神,就春季农资打假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强调,要求全局进一步提高对农资打假专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专项打假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同时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工作方案,确保专项打假行动取得实效
执法人员抓住春耕时节农资产品集中生产、销售时期,将质量问题多的化肥、农膜、农药和农机配件等农资产品作为重点进行了检查。经检查新右旗境内无农资产品生产企业,此次共检查两家农资产品销售商店,检查内容主要是:产品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检验报告和包装标识标注是否符合要求等,没有发现伪劣假冒和以次充好现象。
通过本次春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消除了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的隐患,农资销售者的责任意识得到了普遍提高,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一致好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农资专项打假工作,变专项行动为常态监管,确保农资安全。
新右旗质监局 0一0年四月十五日 二
第五篇:春季农资打假工作汇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为了搞好春季农资打假,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我局早部署、找安排、早行动,把春季农资打假纳入了重要议式日程。现将春季农资打假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农资经营人员培训,规范农资经营秩序
为
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管理,提高农资经营者的法制意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和农产品质量安全。2011年1月13日农业局举办了全县农资经营人员培训会,来自全县87名农资经营人员参加了培训。在培训会上,农业局党组书记张述华同志作了动员讲话,政策法规股股长曾定富、种子管理站站长王俊杰、植保站站长文斌、执法大队队长王延庆等就《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的农业法律法规进行了授课。此次培训共87人,经考试,均已合格。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资经营人员的素质。依法经营的自觉性,增强了质量安全和法律意识,对规范我县农资市场经营秩序营造了良好氛围,为今年大春备耕和农业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二、搞好农业法规宣传,坚持为“三农”服务
充分利用“12315”、“12316”消费者权益保护、“三农”服务及乡镇逢场日在金山镇、略坪镇、新盛镇、县城宇隆广场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在现场向农民宣讲真假伪劣种子识别和购买散装杂交水稻种子的危害性。此次活动共出动宣传人员近50次;出动宣传车辆20余台次。
三、加强种子备案审查,规范种子经营行为
把种子备案审查,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种子站长、政策法规股股长、执法大队队长、植保站站长为成员的种子备案审查小组,在2010年12月我局将进入我县销售的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种子进行严格的审核备案。到我县备案的经营公司有10家,申报备案杂交玉米种子78个,杂交水稻种子89个。经审核,德阳鑫丰种业有限公司辽单527(辽审玉2007010)杂交玉米种子,无四川省引种文件,给予不备案。
四、加强农资市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假劣农资产品
一是我局精心研究部署,制定检查方案,采取合理措施,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了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销售使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了农资市场秩序。1月中旬由县政府副县长白光裕亲自带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人员开展了农资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在检查中,未发现高毒高残留及违禁鼠药销售。
二是灵活采取重点检查与专项抽查、随机抽查与定点检查、群众举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检查方式,突出重点,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坑农害农行为。对销售散装种子的人员进行了批评和现场教育,并责令停止销售;对个别销售没有备案的种子的门市责令立即停止销售,并按规定申报备案。
三是组织综合执法大队开展农资经营市场执法大检查,对种子经营网点和乡镇农贸市场进行执法检查,共出动执法车辆20台次,执法人员60人次,检查种子市场10个次,检查种子经营门市80个次,依法收缴散装杂交水稻种子40余公斤,查处违规销售种子门市1个,销售过期农药门市1个。
四是为确保农民买到称心合格的农机产品,加强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的力度,进一步净化和规范农机销售、维修市场,保证春耕期间农机生产安全顺利进行,XX县农业局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检查组,深入农机经营销售市场、农机维修网点,开展“3.15”全县农机打假专项执法行动。在整个行动中,分别深入到全县10个镇,对16家农机维修网点和8家农机及配件销售点,4家农机销售门市开展突击检查,同时对农机维修设施、维修人员技术资质,零配件质量等进行了逐一核查。
在检查中,先后对2家不具备维修资格、维修人员无技术资质、无经营许可证的“三无”农机维修点进行了依法取蹄,对6家个别项目达不到技术要求,问题较轻的农机维修网点,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对两家出售“三无”零配件、涉嫌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销售点,下达停业整顿通知,按相关规定做了相应处罚,并依法扣押封存了有质量问题的零配件13件(套)。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种子价差太大;农户制种交公司才10元一公斤,卖出来都在45-60元一公斤;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