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下半年安徽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与社会发展考试题
2016年下半年安徽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与
社会发展考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4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反映了人民教师职业的总目标,指明了教师在职业实践中__的总方向。A.教学 B.育人 C.教育 D.道德
2、下列选项中,能够激起外部学习动机的因素有__。A.父母的约束
B.教师的表扬、奖励 C.学习材料的趣味性 D.竞争情境
3、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时先合成的前体正确的是 A.AMP B.ADP C.GMP D.IMP E.XMP
4、《资治通鉴》成书于____ A:西汉 B:东汉 C:北宋 D:南宋
5、一般来说,学校组织的报告、讲座、集会、比赛、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都体现出课外活动形式的。A:群体性 B:小组性 C:个人性 D:团体性
E:重视个别差异
6、(2006年)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7、对学习过程中制订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__。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
8、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做到()A: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 B:帮助后进生搞好学习C:做好家访,争取家长配合 D:帮助后进生改正缺点
9、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__ 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发展指导 D.问题预防
10、甲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偷吃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以为 A:甲同学错误大 B:乙同学错误大 C:两者都没错
D:两者错误一样大
11、测验题目对预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宜性程度,被称为__。A.效标关联效度 B.预测效度 C.构想效度 D.内容效度
12、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是()A:有正确的学生观 B:要树立育人意识 C:应具备管理能力 D:应具备专业化素质
13、使用“录音机”可打开的文件类型是()A:DOC B:TXT C:WAV D:RAR
14、”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A.孔子 B.柏拉图 C.夸美纽斯 D.维果茨基
15、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儿童成长过程的年龄分期的思想家是()。A.昆体良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得 D.柏拉图
16、(2006年)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A:促进者和管理者 B:领导者和参谋 C:管理者 D:示范者
17、()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A:练习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18、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A:心理障碍学生 B:正常学生
C:重度心理健康问题 D:大多数学生
19、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赛的决赛前。S国的教练在排兵布阵,他的想法是:如果4号队员的竞技状态好,并且伤势已经痊愈,那么让4号队员出场;只有4号队员不能出场,才派6号队员出场。如果决赛时6号队员出场,则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 A:4号队员伤势比较重 B:4号队员的竞技状态不好 C:6号队员没有受伤
D:如果4号队员伤已痊愈,那么他的竞技状态不好 20、”数学家希尔伯特、华罗庚都是教育家”由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A:数学家都是教育家 B:有的数学家是教育家 C:教育家都是数学家 D:教育家都不是数学家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__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A: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3、教师在开始讲授“雷达的工作原理”时,先让学生讨论了对“回声”的了解,接着他将雷达的工作原理与类似的回声联系起来。他使用了下列哪种技术?()A:陈述性先行组织者 B:信息论生先行组织者 C:标记
D:提示策略
4、(2006年1月)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A:有差异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5、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由廖世承发表于()A:1914年 B:1924年 C:1934年 D:1944年
6、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__。A.漫无目的地幻想 B.走路 C.联想
D.发明创造
7、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实践能力的培养 B:思维能力的培养 C:想象能力的培养 D:创新能力的培养
8、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心理学技术包括__。A.说服 B.角色扮演 C.榜样学习D.奖励与惩罚
9、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是__。A.爱国主义情感 B.集体主义 C.义务感 D.责任感 E.事业感
10、下列作品中属编年体历史著作的是____ A:《草房子》 B:《初涉尘世》 C:《小飞人卡尔松》 D:《三色圆珠笔》
11、目前我国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属于。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 D:融合课程
12、下列哪些教育家对分科课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E:赞可夫
13、”课程是经验”的观点具有哪些特点__ A.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及能动性 B.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C.课程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 D.课程联系学习者个人的经验
E.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凌驾于学习者之上
14、作为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因素是__。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15、美育之“超美育”功能指的是。A:美育的超越性功能 B:美育的直接性功能 C:美育的间接性功能 D:美育的附加功能
16、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储存方式是__ A.形象编码 B.物理编码 C.意义编码 D.语音编码
1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定的。A:实践活动 B:认识活动 C:课外活动 D:兴趣活动
18、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A: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B:教师职业的经济地位 C:学生对教师职业的态度 D: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态度 E: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19、讲授法可以具体分为__几种方式。A.讲述 B.讲评 C.讲练 D.讲读 E.讲解
20、教学活动的本质是__。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第二篇: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深度预测试卷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2.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言刃。”孔子的教学方式符合()教学原则。
A.直观性 B.循序渐进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3.孔子的教学主张不包括()。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有教无类 D.教学相长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知识素养的是()。
A.政治理论修养 B.教育科研能力 C.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D.管理科学知识
5.当今社会的小学教育.出现了对儿童教育“成人化”的趋势,这一现象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6.学校上体育课时很容易不小心骨折,下列对骨折病人的现场急救措施有误的一项是()。A.若受伤肢体肿胀严重或活动受限时,应剪开衣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B.骨折后发生的肢体弯曲、扭转等畸形要及时复原 C.切忌用不干净的物品填充伤口
D.应尽快就地取材,如用薄木板、竹板、硬纸板、木棍等制作夹板,固定患部
7.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大类,其中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A.应用 B.分析 C.综合 D.评价
8.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班级管理的主体是()。
A.学生 B.班主任 C.班主任和学生 D.班干部
9.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10.学生选择一些格言作为座右铭以此鞭策自我,提升自我道德水平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 B.道德修养法 C.环境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11.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双边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叫()。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自然学法
12.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者引导下,由班级学生或少先队成员共同参与,在学科教学以外时间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是()。
A.班级活动 B.班队活动 C.课外活动 D.少年队活动 13.以下哪项不属于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B.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C.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 D.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次 14.关于学校文化,表述错误的是()。
A.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B.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C.学校硬件设备属于物质文化 D.学校文化并非成员天然形成.而是共同习得的 15.李明上课不敢发言,一旦他在课上发言,王老师就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样李明的胆怯心理得到很大改善。王老师对李明进行心理辅导时运用的方法是()。
A.强化法 B.示范法 C.惩罚法 D.暂时隔离法 16.下列属于负强化事例的是()。
A.老师对迟到的学生罚款 B.老师不再批评按时完成作业的小明 C.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 D.上课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师和同学理睬 17.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高峰发病年龄为()岁。
A.4~6 B.6~8 C.8~10 D.10~12 18.小狗听到主人叫它的名字就能跑过来,这是()的反应。
A.第一信号系统 B.非条件反射 C.第二信号系统 D.第三信号系统
19.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间隔2秒比较合适,相隔太长时间才发起跑信号,影响运动员成绩,原因在于()。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起伏 D.注意的指向性
20.某小学王老师采取“贴笑脸”的方式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这种德育方法属于()。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22.简述讲授法运用的基本要求。
23.简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4.材料:
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
(1)评价新老师的教育机智。(8分)
(2)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12分)
25.材料:
某校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教材课外读本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2/3以上学生的完成情况很不理想。这一数字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震惊,如果不扩大知识面,单靠课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呢? 一部分教师认为,应该改革阅读教学模式,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王老师还设计了“语文课进阅览室”的具体方案:学生在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刊物,并组成兴趣小组,阅读与研究、交流相结合;搭建“语文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以学生为主持人发表同学们的“荐杂文”“知类文”“谈方法”“说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的成就感。
方案提出以后,老师们都觉得这个方法不错,但它要求任课教师花费更多的心血来备课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对于已经非常繁忙的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个重负。学校领导对此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选择了五个班进行每周在阅览室上一节语文课的实验。
一段时间下来,王老师惊讶地发现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课堂秩序会这么好。原来体育课后上语文课,刚刚进行剧烈活动的学生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平静下来。现在进了阅览室,大家各就各位,很快进入阅读环节;第二个“没想到”是见效这么快。半个学期的十多节课下来,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改观。期中考试,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学生们都说喜欢这种新的上课方式。
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谈谈你对王老师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的看法。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3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计分,40分)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谈谈应该如何开展识字教学。(10分)(2)如指导二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20分)27.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材料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10分)
(2)若指导一年级学生学习本课,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20分)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英语句型操练的三种主要形式。(10分)
(2)若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三种操练活动,并分别说明理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封建社会的教育特点有: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官学与私学并存。双轨制是近现代教育的特点。2.【答案】D。解析:孔子对同一个问题,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是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性而实行的教育,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答案】D。解析:教学相长的主张出自《学记》,不是孑L子的教学主张。
4.【答案】B。解析: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基础知识和必须具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如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管理科学知识等。教育科研能力属于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
5.【答案】C。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工作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按照成人教育的标准去要求小学生,不能搞“一刀切”。
6.【答案】B。解析:对骨折病人不要勉强解脱衣服,若受伤肢体肿胀严重或活动受限时,应剪开衣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骨折后发生的肢体弯曲、扭转等畸形不可勉强复原。切忌用不干净的物品填充伤口。应尽快就地取材,如用薄木板、竹板、硬纸板、木棍等制作夹板,固定患部。
7.【答案】D。解析:布卢姆将教育的认知目标分成六大类,从最低到最高分别是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8.【答案】A。解析: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主体,在班级管理中也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9.【答案】D。解析:效果律指某一行为在某一情景下出现时,如果受奖励,那么它下次出现的几率就会增加;如果受到惩罚,下次出现的几率就减少。
10.【答案】B。解析:道德修养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道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题干中“座右铭”“鞭策自我”等强调自我反思,属于道德修养法。
11.【答案】B。解析:由老师发起,并由双边一问一答的形式,即可判断为谈话法。
12.【答案】B。解析:班队活动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者引导下,由班级学生或少先队成员共同参与,在学科教学以外时间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
13.【答案】D。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
14.【答案】B。解析:学校的物质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15.【答案】A。解析:强化法也叫正激励,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16.【答案】B。解析:负强化主要是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出现的概率。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A项撤销的是积极刺激,属于惩罚;C项属于回避条件作用;D项是消退。故本题选B。
17.【答案】C。解析:儿童多动综合征的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男性儿童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儿童。18.【答案】A。解析: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看作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看作第二信号系统。虽然主人叫狗名字是以语言为中介,但对于小狗来说,它并不是因为理解语言的意义而产生反应,而是将这种语言作为一种物理性条件刺激。
19.【答案】C。解析: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或减弱的现象,这种现象叫作注意的起伏,或叫注意的动摇。注意的起伏周期一般为2、3秒至12秒。如果间隔时间太长,人的注意就会动摇。
20.【答案】A。解析:品德评价法是依据一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予以评定、褒贬.使受教育者从中受到教育的方法。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1)确定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3)提出研究假设。
(4)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5)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6)作出结论。(7)撰写成文。22.【参考答案】
讲授法是学校教育中教师最常采用的教学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如下:
(1)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2)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3)讲授应具有启发性。在讲授中善于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4)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23.【参考答案】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问的过渡。
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老师具有高超的教育艺术,能够充分认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机智地运用相关知识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小雷的错误,又保护了他的自尊心。
(2)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材料中,小雷喜欢做小动作正是注意力不稳定的表现。此外,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因此,后来的新老师对小雷微笑赞许能够提供给小雷积极的反馈,促使他可以依据这种反馈信息作出行为的改变。
25.【参考答案】
(1)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了单纯的知识容器,压抑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仅摄取知识,而且进行有目地思维,激发学生勇于思考、质疑的行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王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教学实践中,善于交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通过“语文课进阅览室”,让学生变得生动活泼;在愉悦的情境中,享受学习知识的快乐。
(3)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4)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转变,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建立了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获取信息、相互交流、主动思考的环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答案】
(1)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开展识字教学: 第一,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是开展阅读写作教学的基础。在低年段应该贯彻“多认少写”的原则,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第二,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第三.利用直观化的教学手段开展识字教学,并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写字教学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五.汉语拼音教学应尽量具有趣味性,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并与普通话和识字教学相结合。(2)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图、梨、笼、浪、粱、燃、勤、劳、颊这9个生字,能够会写波、浪、灯、作、字、苹、丽、劳这8个生字,能够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关于秋天的词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与学习伙伴交流的方式掌握关于秋天的词汇,并加强自身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秋天的色彩,体会秋天的美丽与丰收的喜悦,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问,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一年都有什么季节?每个季节都有哪些美景?大家知道秋天都有哪些美景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图画》!放映关于秋天美景的幻灯片。
二、交流,讲读课文
同桌为一组.交流阅读课文。(一)初读,掌握生字词
请同学们读课文,读给同桌听,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象秋天美丽的景象。教师指导读准音难字:梨、笼、浪、粱、劳。
学生提出形难字,教师范写,小组间讨论并分享记忆方法:波、浪、苹、劳。(二)精读,体悟秋天美景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读的过程中思考: 1.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这幅美丽的图画是什么样子的? 2.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黄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你感受到了秋天的什么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阅读指导:读出秋天的美。读出喜悦的心情。
三、升华.巩固提高
师:小朋友们.秋天美不美?是谁使得秋天这样美? 指导学生朗读: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读出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加深情感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感受到秋天的美景了吗?你们觉得美吗? 请小朋友们在课余时间用自己的画笔把今天感受到的秋天的美景画出来。明天与其他小朋友们分享。27.【参考答案】
(1)通过本教材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发展。知识技能:在实际问题中掌握人民币的识别、换算等数学生活常识。数学思考:在参与观察、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推理演绎能力,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2)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了解与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且熟悉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模拟购物活动,知道货物的价钱,熟悉人民币的换算,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取币、付币、换币、找币等活动中逐步学会合理地使用零用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放映超市场景图,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都喜欢和爸爸妈妈逛超市吗?在超市里我们需要什么来购买你喜欢的物品呢? 师: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人民币。
二、小组活动.讲授新课
将5—6名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开展小组活动。1.认一认
活动一:每组学生面前有一个小钱箱,箱内有1分、5分、1角、2角、5角、1元等纸币与硬币,请小朋友找出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并与组内伙伴分享你是怎样认识它的? 小结: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可以通过看数字,以及后面的单位,或者根据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识别。2.换一换
活动二:一个练习本5角钱,你要买1本,该怎么付钱? 可以付一枚5角钱硬币:也可以付5个1角钱硬币…… 如果是要买1根1元钱的圆珠笔,该怎么付钱? 小结:10角就是多少分,1元是几角。3.找一找
活动三:1块橡皮5角钱,我有1张1元的人民币。售货员阿姨找给我多少钱? 小结:1元就是10个1角,买橡皮用掉5角钱,售货员阿姨找给我5角钱。
三、模拟购物.巩固提高
我们的小超市开张啦!里面的商品真多呀!圆珠笔1元钱,橡皮5角钱,笔记本也是5角钱…… 组织同学们进行模拟买卖活动,巩固识币、换币、找币等知识。
四、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哪些关于人民币的知识? 小朋友可以在课下对自己感兴趣的人民币问题查阅资料或者请教爸爸妈妈.下节课我们来个人民币知识小竞赛!28.【参考答案】(1)①机械性操练
机械性操练是句型操练的初级阶段。对学生操练时理解的要求很低。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多次机械操练,正确无误地记忆句型,养成习惯,并能自动地初步掌握句型。机械性操练最常用的方法是:重述法、转换法、并句法等。
②意义性操练 意义性操练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操练,能在一定的情景中用英语表意。教师提出一些要求、情景、范围,让学生作出回答。但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可以预料的。意义性操练的常用方法有问答法、句型转换法、串联(接龙)操练法、按图操练法等。
③交际性操练
交际性操练要求学生在适当的情景中,自由使用所学的句型,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正常交际的技能。学生的交际言语不受某些句型所限制,也不受某一堂课的句型要求所限制,交际性操练的方法有:讲故事、看图说话、情景对话、角色表演等。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听、说、认读sweater,jacket,dress,skirt和T-shirt等主要词汇;学生能够听懂、说出指导语,并按要求做出相应动作,如take off your jacket,put on your coat,hang up your T-shirt,put away your skirt.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与生活相关的“衣物”表达,使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使用的简单英语,学会将语言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学会归置自己的衣物,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3)操练活动
①机械性操练活动——齐声跟读
教师逐个读出新单词和句型,让学生边齐声跟读边做动作。例如: T:It,s cold todav.PIease put on your coat.(教师在给出示例的同时,结合表情、姿势等做出相应动作。)学生边做动作边跟读。
T:It’s hot today.Please put on your skirt.最后.教师对大家的表现给予评价。
(设计理由:齐声朗读鼓励人人开口,学生没有思想顾虑,可以在指导他们形成正确语言习惯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边跟读边做动作,辅助一些体态语言,可以激起学生跟读、朗读的热情,避免了机械操练的枯燥性。)②意义性操练活动:Say and Act 教师给学生一些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让两个学生一组,根据图片进行对话交流。学生先用I like…句型向对方描述自己喜欢的衣服,然后再互相发出指令,让对方做出相应动作。例如:
A:I like the white sweater with the red skirt.B:I like the blue dress.A:Take off your jacket.B:(做动作)B:Fold your sweater.A:(做动作)之后教师选取两组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
(设计理由:设置意义性操练,使学生能在一定的情景中运用新知,表达语义。两人练习,说与做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其中。)③交际性操练活动:角色扮演
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多个小组,四人一组,可以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也可以扮演售货员与顾客,也可以演示一个聚会场景。运用所学的关于“衣物”的单词和句子,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先给学生做出一个示范。例如:
Child 1: I like my blue skirt very much.Mother: It's cold today.Please put on your coat.Child 1: Ok, I'll put away my skirt and put on my coat.Father: I will clean our room.Please hang up your T-shirt.Child 2: I'm washing my clothes.Who can help me put away my T-shirt? Child 1: I can help you.Child 2: Thank you, my dear sister.(设计理由:角色扮演是将真实生活情景带人课堂,让学生根据假设的情景,充分想象,充当不同的人物角色.运用所学语言开展交际活动。这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思维与想象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
第三篇:新疆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课外活动考试题
新疆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课外活动考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待学习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倾向叫做__ A.学习目的 B.学习动机 C.学习态度 D.学习兴趣
2、”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在中首先提出的。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劝学篇》 E:重视个别差异
3、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转折时期,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在____ A:反映 B:反应 C:反馈 D:反射
4、学习英语单词属于。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命题学习D:原理学习
5、衡量个体品德的重要标志是____ 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6、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影响这一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条件是__。
A.教育的自身状况
B.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C.家庭环境
D.社会发展的状况 E.气候条件
7、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__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A.S-B量表 B.斯坦福量表 C.韦克斯勒量表 D.比纳量表
8、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问题是____ A:价值取向问题 B:个人发展问题 C:思想方法问题 D:社会发展问题
9、从学习动机内容的性质来划分,学习动机可分为()A: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 B:正确的动机和错误的动机 C:直接动机和短近动机 D:间接动机和长远动机
10、《坛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下列所述与慧能所表达的主张一致的是()A:闭眼花寂,睁跟花开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D:天何言哉?四季行焉,万物生焉
11、新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教师更多的关注课堂中发生的()。A:活动 B:细节 C:经验 D:形式
12、通讯的四大类型是()
A: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动态通讯、概貌通讯 B:事件通讯、工作通讯、人物通讯、综合通讯 C: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 D:工作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述评通讯
13、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错误的是__。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14、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是在。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岁以后
15、以下各选项中加下划线的语词表达非集合概念的是。A: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B:中国女排队员又获得了世界冠军 C:鲁迅的书不是一天可以读完的,《祝福》是鲁迅的书 D:我国的高等院校分布在全国各省市
16、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这句话不但显示了科学的伟大力量,而且精辟地阐明了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一大贡献,即提出()A:万有引力定律 B:杠杆定律
C:运动三大定律 D:浮力定律 17、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我国“神舟九号”飞船发射成功。这一成就是建立在下面哪位科学家的重大理论成果的基础之上()A:牛顿 B:法拉第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18、当学生遭遇失败或取得成功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____ A:能力归因 B:努力归因 C:运气归因 D:任务难度
19、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是()。A.国家财政拨款 B.城乡教育费附加 C.社会集资捐资 D.教育专项资金
20、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称为()A:教育目的 B: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学要求
2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__。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2、编写小学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标准 B.课程目标 C.课程方案 D.课程计划
23、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内容是。A:“六艺” B:“七艺” C:“四书五经” D:《论语》
E:重视个别差异
24、()是教师观察、发现和指导儿童最经常、最自然、最容易的活动。A:餐饮活动 B:生活活动 C:盥洗活动 D:整理活动
25、从《教育法》等法规中可知,我国中小学学生身份的定位有三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是()A:中国人 B:未成年公民 C:国家公民
D: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26、对于不敢真实表达自己意见和情感的学生,有效的行为改变方法是()A:系统脱敏法 B:全身松弛训练 C:肯定性训练 D:改变认知法
27、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__。A.布鲁纳 B.赞可夫 C.舒尔茨 D.皮亚杰
28、疏导原则就是____原则。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29、在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比较欠缺的情况下,教育者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权威性 B:知识性 C:主导性 D:艺术性
30、学前教育对社会的期望功能不包括()A:经济功能 B:社会功能 C:文化功能 D:家庭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2、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____ A:自然观察法 B:实验法
C:两难故事法 D:对偶故事法
3、当课程被认为是活动时,其特点在于()。A.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
B.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作为主体的能动性
C.从活动的完整性出发,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析 D.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的关系 E.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____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5、提出“有教无类”这一思想的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韩愈
6、现代学生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__。A.德育管理 B.学习指导 C.常规管理 D.常能训练 E.环境管理
7、采用性格量表对学生进行测量。他们在一个月后的结果与六个月前和三个月前的得分大致相等,这表明测验的较高。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相关度
8、青年初期的年龄阶段指的是__ A.
6、7~11、12岁 B.
11、12~14、15岁 C.
14、15~17、18岁 D.
17、18~25岁
9、讲授法可以具体分为______几种方式。__ A.讲述 B.讲评 C.讲练 D.讲读 E.讲解
10、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____ A:晕轮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同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11、提出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家是____(安徽省)A:维果斯基 B:裴斯泰洛齐 C:皮亚杰 D:斯金纳
1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A:强化
B: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C:消退 D:惩罚
E:分化与泛化
13、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____ A:归因
B:印象(认知者以自己过去经验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C:自我认知(主我对客我的认知与评价)D:态度(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反应倾向)
14、以下关于我国科技史,不正确的是____ A: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B:世界上首次作出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的是《春秋》 C:我国古代最初采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筹 D:“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是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对日食现象作出的科学解释
15、学习是动物和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习是()A.奖惩的结果 B.接受讲述
C.获得事实材料
D.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
16、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17、鼓励表达、深入共感、身体放松的方式属于咨询中的__。A.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B.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 C.着重改变认识的方法 D.游戏疗法
18、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__ A.2岁儿童已经出现转导推理 B.儿童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
C.幼儿的转导推理常常是符合客观逻辑的 D.幼小儿童最初的推理也有正确的
19、下列选项对英国化学家玻意耳的成就描述错误的是()A:第一次提出“元素”的概念 B:发表《怀疑派化学家》一书
C:提出“在定量定温下,理想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压力成反比”的理论 D: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20、”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__教育目的论。A.神学的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20、”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__教育目的论。A.神学的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21、班级建设设计以____最为重要。A:实现目标的途径 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 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 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22、下列哪句说法是错误的?()
A:素质教育是指以促进知识深刻内化为目标 B:以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为基础
C:以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发展为核心 D: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23、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__。A.长时记忆
B.情境依存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工作记忆
24、根据加涅的学习层级分类理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的学习属于()A:信号学习
B:刺激—反应学习C:连锁学习D:辨别学习
25、主张遗传决定论的是__ A.华生 B.洛克 C.高尔登 D.康德
26、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学生评价方法是()A:观察法 B:心理测验法
C:学生成长档案袋 D:自述法
2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____ A:完形—顿悟说 B:认知—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一种的写作手法。A:借物言志 B:借景抒情 C:对偶 D:互文
29、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
A:19世纪中期在法英等国流行的唯美化流派的代表作 B: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
C:20世纪中叶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D:存在主义代表作
30、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____ A:遗传 B:社区教育 C:社会环境 D:学校教育
第四篇: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真题《小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预测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是()。A.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 B.上海泸南三等学堂 C.南洋公学外院 D.俞复等设立的三等学堂
2、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目标具有三个维度,他们是()。①知识与技能 ②知识与兴趣 ③过程与方法 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而且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和深化。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
A、直线式 B、螺旋式 C、分科式 D、综合式
4、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德莫克里特 5.“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6.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是()提出的。
A、.科顿 B、波斯纳 C、布鲁巴奇 D、阿特金森
7、主张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课程理论是()A、学科课程理论 B、活动课程理论 C、社会课程理论 D、要素课程理论
8、.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沛西•能 B、卢梭 C、孟禄 D、勒图尔诺
9、《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在教学中贯彻()。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0、性格发展的关键期是小学()
A、三年级 B、四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11、班主任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是设计并开展()。A、小组活动B、少先队活动 C、班级教育活动 D、课外活动
12、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A.科技活动B.学科活动C.文学艺术活动D.社会活动
13、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年。A.1862年B.1898年C.1902年D.1922年
14、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层组织是()。A.小组 B.班级 C.年级 D.教研室
15、我国于1986年第一次将()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A.体育活动B.群众活动 C.文娱活动 D.课外活动
16、依据对学习需要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A、教学总结 B、教学分析 C、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
17、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样品样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电视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情境,学生为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A、直观导入 B、联系导入 C、事例导入 D、悬念导入
18、教学评价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教师评价和()A、诊断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对性评价 D、学生自我评价
19、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领导班级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的()。A、权威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专断型
20、乐曲《茉莉花》不管用哪种乐器演奏我们都能识别出来,这种现象属于()。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整体性
二、简答题。(共三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特点。22.简述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23、简述小学德育的原则。
三、材料分析题(共两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吴老师的专制的管理班级方式遭到学生的集体造反。应该让学生一起商量班级管理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班级的不足和自己的责任;其次,把任务按小组分配给同学,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争;再次,一起为班级要设提建议;最后,增强双方沟通,渐渐地班级中呈现出一派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新气象,以前的坏风气消失得无影无踪。(1)现代班级管理的理念是什么?(4分)(2)吴老师最初管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8分)(3)吴老师后来管理成功的原因是什么?(8分)
25、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到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班主任说:“别给我们排队了。”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眼睛湿润了。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根据某课程调查专家小组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 请依据以上实例,分析“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四、教学设计题(共1道题,每题35分,共35分)
26、材料一:
桂花雨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荼,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问题:(1)简要分析该文本的写作特点。
(2)根据课文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并简要说 明理由。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真题《小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预测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每小题2分,共40分)
1.学生在班级中的活动主要是通过交往来展开的,活动的过程就是()的过程。
A.交往 B.学习C.德育
D.认识
2.个案追踪法就是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连续跟踪研究单个的人或事,收集各种资料,揭示其()情况和趋势的研究方法。
A.连续
B.发展变化
C.现实
D.具体 3.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方面的特性。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4.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应是()。
A.培养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 B.组织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 C.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D.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和兴趣
5.在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对与小学班级管理目标和教育价值非对立的内容,一般采取()的策略。
A.宽松
B.推荐
C.禁止 D.优待
6.小学班级是一个双重性的组织,它既是学校的基层组织,也是()的基层组织。
A.中国儿童先锋队 B.社会少年先锋队
C.中国少年先锋队 D.国际少年先锋队 7.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A.学校
B.教师
C.教育内容 D.学生
8.对学校而言,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不包含()。
A.教育——在家长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B.代替——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学校应当出面解决
C.引导——邀请家长观摩、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D.辅导——开展家长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 9.课堂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
A.规范 B.舆论 C.课堂气氛
D.凝聚性
10.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外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1.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这种现象属于()。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12.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年龄阶段性和不均衡性。
A.顺序性
B.层次性 C.自主性 D.广泛性
13.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习阶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指导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14.科学学习要以()为核心。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A.合作 B.交流 C.探究 D.实践
15.难以充分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制D.能力分组制
16、早上起床,发现外面的地是湿的,判断前一天晚上下雨了,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记忆 B、注意 C、思维 D想象
17、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格赛尔 B、杜威 C、华生 D、霍尔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年通过。A.1985年 B.1993年 C.1995年 D.1999年
19、斯金纳研究的条件反射叫做()。,A.操作性条件反射 B.遗传性条件反射 C.经典性条件反射 D.非理性条件反射 20、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A.幼儿期 B.婴儿期C.少年期D.青春期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10共30)
21、简述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2.简述如何利用教师机智处理突发事件?
23、简述小学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
三、材料分析题(共两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要管的事情实在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助自己一臂之力。有一天,于老师忽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职权”呢?于是她决定试试。于老师经过认真考虑,选了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郑莉莉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这使郑莉莉既感到骄傲,又感到了压力,她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在她的“任期”内,她从早自习到晚放学事事操心,俨然一个老师模样。对她的工作,于老师绝不插手。但是,暗地里,却时时刻刻盯着,对她处理得很好或不当的地方都会找机会一一指出。她很快适应了角色,除了管理好日常班级工作外,还把每周的班会课主持得有声有色,把各种活动组织得生动有趣。接着,班里又产生了第二位、第三位……班主任。自从学生来当“班主任”的办法诞生后,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班上获得“流动红旗”的次数越来越多,来自任课教师和家长的称赞也越来越多。
于老师让学生来当“代理班主任”体现出他怎样的教育思想?达到了怎样的效果?试用教育学基本原理进行分析。
25.下面是几位科任教师对一个班级纪律问题的议论:
数学教师:“二班学生一点不听话,我没得精力管那么多,不听课就算了,他讲他的,我讲我的。”
语文教师:“二班学生要管得严,我上课他们就不敢闹,清风雅静的。”
音乐教师:“我没得精神去骂他们,课实在是上不下来,我就找班主任来压阵。”
接着,几位教师七嘴八舌地议论:“他们就怕班主任。”“见了班主任就像见了猫。”“猫一走耗子就翻堂。”
“学生都一样,欺软怕硬,这是规律。”……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学知识进行分析上述教育现象。
四、教学设计题(共1道题,每题35分,共35分)
26、材料一:
触摸春天
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
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了。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问题:(1)请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2)如何指导中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3)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真题《小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预测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每小题2分,共40)1.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指导的“三中心”是()A、儿童、教材、活动 B、教师、活动、经验 C、儿童、活动、经验 D、教师、经验、教材
2.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年通过。A.1985年 B.1993年 C.1995年 D.1999年 4.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A.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 C.洛克和《教育漫话》D.杜威和《民本主义与教育》 5.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A.心理模仿B.生物本能C.人的理性D.生产劳动
6.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同时 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这说明其品德发展到()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7.普通中小学生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的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8.经典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华生
9.()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其效果在四个月后仍很明显。A.观摩教学 B.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C.开展微格教学 D.反思教学经验
10.将“飞机一箱子”想象为“飞机穿过箱子”运用的是记忆术中的()。A.位置记忆法B.简缩和编歌诀C.谐音联想法D.视觉联想
11、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多因素当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A.决定作用 B.动力作用 c.主导作用 D.基础作用 12.有意识的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和监控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把教师赞誉为()A、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B、心灵的建筑师 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D辛勤的园丁
14.上初中以来,刘俊好像不认识自己了,“我到底是谁?我将来做什么呢?”这类问题常常困扰着他。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处于()发展阶段。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对不信任
15. 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属于()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分散 D、注意转移
16、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17、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水平。
A.前习俗 B.中习俗 C.习俗
D.后习俗
18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19、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A.设计教学活动B.开展各种活动C.帮助学生成长D.社会角色学习20、班级管理和对个别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10共30分)
21、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
22、建构主义学习观。
23、小学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三、案例分析。(共两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4.张三是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反映该学生学习习惯差,作业拖拉,懒散,纪律松散,上课爱说闲话,甚至随意离开位置,平时课余时间都沉迷于网络游戏,放学后经常出入学校附近网吧,也爱和班级同学打架,爱搞恶作剧,如把粉笔灰撒进同学饭盒里,上课无故拍打周围同学肩膀,影响同学听课。经班主任老师了解,张三一家三口,父亲常年在上海打工,很少回家,母亲在一个综合市场摆摊位卖服装。平时张三都是由母亲照顾。双休日基本上会跟随母亲在市场内,综合市场里人多事杂,绝大多数人都不怎么注意言行举止,导致张三平时出现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母亲因忙于生意,对儿子疏于管理,待到儿子犯错时则是一顿打骂,而爷爷奶奶非常溺爱孩子,平时宠爱有加。
问题:(1)张三的种种行为是不良品德行为吗?请给出诊断的依据。
(2)结合本案例,试述小学生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
(3)针对张三的这种情况,请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当今小学生 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25、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觉得学英语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个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四、教学设计题(共1道题,每题35分,共35分)材料一: 长 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嘹望口和射口,供嘹望和射击用。城墙项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二个伟大的奇迹。问题:(1)请分析文本景物描写的特点?
(2)若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3)围绕教学目标,试设计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2014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试真题
(120分钟,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成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影响因素。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A 加里宁 B 马卡连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2.“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择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记》中的这句话表面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
A 差异性 B 可变性 C 稳定性 D 不平衡性
3.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这说明教育文化具有()A 传递功能 B 创造功能 C 更新功能 D 传播功能
4.在我国历史上,一“中学为体,西体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全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5.在教育研究文献中,各位文物、教育史专著,名师教育实录等属于()A 事实性文献 B 工具性文献 C 理论性文献 D 经验性文献
6.当学生摔倒后出现头疼、恶心等轻微脑震荡症状时,教师不宜采取()A 电话通知家长,具体告知情况 B 送校医务室或附近医院就诊 C 卧床休息,适当减少饮水和进食量 D 按摩并热敷受伤的部位
7.三(1)班现在“每月一星”评比活动中,将本月乐于助人的同学的照片张贴在光荣栏上。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A 说服教育法 B 实践指导法 C 陶冶教育法 D 品德评价法 8.小斌既想得高分又不愿意努力学习,这种心理冲突属于()A 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 趋避式冲突 D 多重趋避冲突
9.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飞进来一只蝴蝶,大家都把视线转向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
A 有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随意注意 D 有意后注意
10.小红非常喜欢文学作品,所以上语文课时提别认真。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 认知的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 生理的内驱力 D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11.丽丽花10分钟背会了《山行》这首诗,接着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知识保持方法属于()
A 及时复习B 使用记忆术 C 分散集中结合 D 适当过度学习
12.针对小明上课不敢发言的情况,王老师在数学课上多次鼓励他发言并加以表扬,使小明逐渐克服了胆怯的心理。王老师运用的方法是()A 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 自我控制法 D系统脱敏法
13.以布鲁姆为代表的教育家将教学目标为成三大领域,其中不包括()A 认知领域 B 情感领域 C意志领域 D 动作技能领域
14.张老师用一套试卷对程度相当的两个平行班进行测试,学生的成绩基本一致,这说明这张试卷具有较好的()
A 信度 B 效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15.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各地可以对国家统一规定的中小学课程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体现了课程结构的()A 可操作性 B 可替代性 C 可转换性 D 可度量性
16.小学《品德-生活》的教学目标,应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应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会、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这段话说明课程具有()A 生活性 B综合性 C 开放性 D 活动性
17.张老师开始上《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而且还会小提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这属于()A 直接导入 B 经验导入 C 故事导入 D 直观导入
18.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进行思维的。这观点要求小学教学应当遵循()
A 启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9.根据载体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
A 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B 教授化课程资源与学习化课程资源 C 条件下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 D文字性课程资源和非文字性课程资源
20.《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规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研发或选用。该课程属于()A 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B 国家规定的选修课 C 地方规定的必修课 D学习规定的选修课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2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2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三、材料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4.1.材料: 荣获第62届美国国家教师大奖的瑞贝卡,他在颁奖大会上说“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应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师应用技巧、爱心、知识、去引导他们,感化他们,去实现这一切”
问题:(1)说说你对“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的理解。(10分)(2)结合材料,说说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10分)
2.材料: 作文课上,李老师说:“作文材料像大海中的浪花,多得数不清。同学们要从生活中捕捉各种作文素材”我正在上课说着,忽然一位同学说“不对,作文材料不像浪花,是各种各样的小雨,在作文材料的海洋里是捕捉更多又有价值的“小鱼”。”挺到这么一句话,我很生气,想要斥责他上课乱说话,后来我使自己冷静下来,平静地说:“这样的想法和比喻很好,还有没有其他同学的想法”,后来在我的引导下,每个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比我自已原来开始的比喻要好很多。
问题:(1)请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10分)(2)谈谈教学过程种预设和生成的关系(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2小题,26,27,任选一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一小题计分,40分)
1.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化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fu huan rao mao yin zhu xi meng 附 环 绕 茂 隐 筑 晰 朦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预测题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CAACA DADCD ABCDB DCBCCB
二、辨析题
22、班级上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比个别教学要好。
此说法是错误的。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制各有利弊,个别教学制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班级上课制相反,不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但是他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能系统的进行教学,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3、品德形成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转化过程。
此说法是错误的。品德形成经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阶段。是一个从意识要外显行为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
24、迁移一定对问题解决起促进作用。
此说法是错误的。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影响的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对问题产生积极影响的是正迁移,反之,则是负迁移。所以迁移不一定总对问题解决产出促进作用。
25、正强化和负强化都是起增强学习动机的作用。
此说法是正确的。正强化和负强化都是使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只是正强化是呈现刺激,而负强化是消失或者减弱刺激。
三、简答题(略)
四、材料分析题:
30、【参考答案】疏导原则(我高兴地赞赏说:“真了不起!你的爸妈一定很高兴,相信你是个有志向的孩子。”这时,孩子的话多了,冷漠的表情消失了,白皙的脸上有了红润); 长善救失原则(我在班上读了他的作文,一方面是让全班同学在写作文时要说真情说真事,去掉一些用华丽的词句堆积起来的情节,另一方面是让他明白,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而且很欣赏他,希望他能很快进步。后来,班上的同学告诉我,徐春阳说自己如果不改正缺点,就对不起老师);
因材施教原则(他剪掉长发,变换了装束,身上那种吊儿郎当,脸上那种无视一切的漠然表情消失了。我又有意安排他做小组长,不失时机地对他取得的点滴成绩予以表扬。他似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学习和纪律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31、【参考答案】正确指导结果归因;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创设适合学生难度的问题情境;运用正强化的方式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预测题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BDBBB ADADB CABCD ACDDDA
二、辨析题
22、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此说法是正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是直接目的就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3、知识直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首要环节。
此说法是正确的。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24、根据迁移发生的影响方向不同,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此说法是错误的。根据迁移发生的影响方向不同,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正迁移与负迁移是根据影响的效果不同来分的。
25、焦虑总对学生学业产生不利影响。
此说法是错误的。适度的焦虑能对学生产生有利影响。
三、简答题(略)
四、材料分析题。30、(略)
31、【参考答案】(1)李小辉由于上初中以来在学习上的多次失败,陷入了习得性无助感的境地,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造成李小辉这种状况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他自身的因素。他将自己的失败进行了错误的内部归因。内部归因是指人把失败归因于能力、性格等自身因素,认为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行为结果,因而出现个人的无力感。第二,外部原因。首先,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竞赛、名次等外部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学习,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和调动,为此,一次偶然的成绩不好就使得李小辉感觉自己各个方面都很差,进而对自己丧失信心。其次,数学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的严重失误,也使他彻底丧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该生的无助感。(2)对策:①采用各种措施培养他的内在动机,例如,利用他的爱好如看报纸、爱玩电脑、爱玩篮球、喜欢数学等特点,巧妙实现动机迁移;②采用各种措施,消除他在学习上的无力感,增强他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预测题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BDDCB DABCD BBCCD CDBBDC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2、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模仿性。
此说法是错误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中“教育活动”本质区别是目的性,而非模仿性。
2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此说法是正确的。德育过程就学校教育来说,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形成正确思想品德观念、行为的过程。
24、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就会更好。
此说法是错误的。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对问题解决最有好处,太强或太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5、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此说法是错误的。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包括了积极的正迁移,也包括了消极的负迁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泰勒关于课程设计模式的基本观点。
以目标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设计的模式。把整个课程设计分为了四个阶段: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结果。
27、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基本要求。(略)
28、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略)
29、简述教师劳动价值的特点。(略)
四、材料分析题
30、【答案要点】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包括:(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4)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遵循这些原则教学,并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原则,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友好的良好关系才能有效地教学。
31、【答案要点】中学生正处于个体发展的青春期,青春期的发展有典型的特点:过度关注自我;情绪两极性;性别角色混乱;人格冲突;人际关系冲突;性心心理问题。同时,中学生也处于身体突发猛进的增长阶段。
第五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1..简述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种: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信息、情绪和生理状态。其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师为人师表方面作出了哪些要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为人师表的规定: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师关爱学生方面作出了哪些要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谈谈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理解和钻研教材,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3.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操作技能的形成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1)操作定向:也称作操作的认知阶段,即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2)操作模仿: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3)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5.简述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提高。
(2)注意启发。在讲授中善于诘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3)讲究语言艺术。力图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4)要组织学生听讲。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生的有意记忆明显增强:从无意注意为主转变为有意记忆为主,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一个特点;
(2)小学生的意义记忆迅速发展:从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过渡,是小学记忆发展的第二个特点;
(3)小学生的抽象逻辑记忆水平逐步提高: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逻辑记忆的方向发展,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三个特点。
(4)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小学生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
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5)注意用脑卫生。
简述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具体应用(1)借助实物、图像创设教学情境。
(2)借助动作(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3)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4)借助新旧知识、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5)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6)利用谜语、儿歌创设情境。
(7)借助问题创设情境。
(8)运用想象创设教学情境。
材料分析题
小雪的母亲逢人便夸她的女儿多么聪明,在班上学习总是前几名,而且,在书画、歌咏比赛中获得了市里的一、二等奖,可谓多才多艺。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她与同学相处不好,同学关系紧张。由于小雪多才多艺,学习又好,再加上家庭比较富有,她时常瞧不起班上的其他同学。在学习上,如果有同学向她请教问题,她会随口说:“这问题太简单了。”当看到别人的穿着一般时,她也会说:“这衣服太不好了,买件贵点儿的穿吧。”她就是这样,给人的感觉仿佛她就是“小公主”。她很傲,有时自己做错事了,也不承认,还多方辩解,甚至有时为了获得荣誉还弄虚作假。
问题:
(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分)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矫正该心理现象。(10分)(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典型的小学生的自我中心现象,自我中心是现在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它阻碍了小学生的正常交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在家庭中处在中心的地位.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服从自己,而且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周围的事物.不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己。
(2)要矫正小学生的自我中心心理,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①帮助小学生认清自己身上的不足及其危害性,树立改变自我的信心和决心。
②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寻求家长的合作,使小学生摆脱形成自我中心的环境。
③在家庭中逐步改变小学生的自我中心,采用行为转变方法,如厌恶法、代币法等。
④结合实际生活,指导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提高其交往能力。
⑤指导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自我认识能力,使其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能愉快地接受自己,调整自己,形成健全统一的个性。
⑥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认识集体规则,培养集体荣誉感.学会在集体中与同伴和睦相处。
简述学习策略中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
(1)时间管理策略。具体包括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2)环境管理策略。具体包括注意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好学习的空间。
(3)努力管理策略。具体包括激发内在动机;树立良好信念;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调节成败标准;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自我奖励。
(4)资源利用策略。具体包括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教学设计是教学开展的重要环节,三年级的周老师是位新老师,他认认真真地设计教学环节,严格按照设计的环节进行授课,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发现,实施与设计环节有些不同,一旦出现意外的情况,往往不知所措。于是,周老师认为教学设计根本没有必要,不但会影响自己的课堂发挥.还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创新。
问题:
(1)课程设计和实际授课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哪些?(10分)(2)请就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给出对策。(10分)(1)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课程设计环节和实际授课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新教师在制订课时计划的内容时,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
②新教师不会随着课堂情境的变化来修正计划。
③新教师认为自己不能预测计划执行时的情况。
(2)材料中的周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
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看优秀教师的授课视频,或者利用不上课的时间去旁听其他优秀老师的课来进行学习。
②开展微格教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微格教学的方法寻找自身的问题,得以改正。
③进行专门训练。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在职培训,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④反思教学经验。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写教学案例等方式,总结经验,提升自己
(1)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材料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8分)(1)通过本材料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发展。
①知识与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乘法的过程,掌握乘法基础知识和基本符号。
②数学思考: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乘法信息做出解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运用乘法进行思考。
③问题解决: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简单的乘法计算以往使用加法的内容。
④情感态度:了解可以用乘法计算某些加法运算,增强学生思维中运用乘法进行运算的意识。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订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简述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流体智力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言语、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在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24.材料:
语文课堂上有蝴蝶飞进来,学生乱作一团,有的同学索性离开自己的座位.你追我赶地去扑蝴蝶„„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一班的陈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扑蝴蝶的经过写一篇作文。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杨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则是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杨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问题:
(1)本案例中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10分)(2)谈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这一状况你会怎样处理?(10分)【参考答案】
(1)陈老师展现了自己的教学机智,突破预定计划,“创造性地教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因势利导,尊重了学生的兴趣、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传统的“教师中心”的理念,把知识、学科放在中心地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2)教学过程应该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而且应该“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要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材料中的陈老师就做到了这一点.抓住学生被“蝴蝶”深深吸引这一现象.以此作为活的教学材料。
其次,时刻谨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要。遇到偶发事件,应当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因势利导,把事件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既要有预设性,也要重视课程的生成性,更多地关注学生而非学科.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25.材料:
林老师为了上好《自然与科学》一课,精心制作了PPT,并准备了植物标本、三张挂图和视频材料。课前林老师将这些教具摆放、悬挂好后,马上吸引了许多学生围观。课上他先是播放了视频材料,接着他演示了植物标本,因为标本过小,后面的同学伸长脖子也看不清:然后他不断翻着PPT,却没有适时做出讲解。下课铃响了,准备好的PPT还没翻完。课后学生们反映说:“我们忙着看这看那,老师讲什么没听清,而且有的PPT白色背景上浅色的字很模糊。”
问题:
(1)材料中的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10分)(2)谈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0分)(1)林老师的直观教学手段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直观教具的选用不恰当。首先是教具的呈现时间不当。林老师在上课之前将教具摆好后,就引起了学生的围观,容易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分心;其次,直观教具用的时间太长,整堂课都在翻PPT,没有从教学的需要来加以选用。
第二。直观教具的设置缺乏科学性。首先是标本太小.导致学生无法看清,直观效果难以显现;其次,PPT上的字体颜色与背景颜色没有遵循差异律,不能将对象与背景进行有效的区分,学生看不清。
第三,直观手段的运用缺乏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林老师上课的时候不断地翻着PPT,但是却没有配合讲解,使学生只看了热闹,没有学会新知识。
(2)在教学中,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第二,直观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般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时,在理解遇到困难的时候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
第三,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教师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反应的问题及时调整直观与讲解的比例。
第四,要在直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简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起着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简述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策略(1)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2)激发间接兴趣。(3)组织有关活动。(4)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简述小学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1)学生成长记录袋
学生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绩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则是指通过对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
(2)访谈法
访谈法就是研究性的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收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
(3)观察法
观察法是人们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观察法适用于评价那些在教学中不易被量化的行为表现(如兴趣、爱好、态度、习惯与性格等)和技能性的成绩(如唱歌、绘画、体育技巧和手工制作等)。
(4)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传统的评定教学工作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设计问卷、测试题、量表等对被评价者在正常状态下进行测试,以获得评价的资料,并做出判断。
(5)测验法
测验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对行为样本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测验法最常用于评价学生认知目标的达标程度,同时,也可以为其他评价收集间接资料。
模块一 教育基础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文化对教育制约与影响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的传统和变革 教育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1.教育传递文化(继承功能)2.教育传播文化(传递功能)3.教育选择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更新文化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的意义和功能 1.教育目的的定向作用 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知觉集中倾向、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思维的具体性、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去自我中心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
特点:推理 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第一、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先目的的注意,目的月明确、越具体、有意注意就越容易保持
第二、合理组织活动。活动组织得是否合理关系到有意注意的保持 第三、对兴趣的依从性。间接兴趣是一种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第四、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遗忘的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并到一定的程度不再遗忘了。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迁移 3.原型启发 4.定势 5.功能固着 6.情绪和动机
7.个体的智力水平小学生想象的发展
1.有意想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3.想象逐渐趋于现实性 小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1.丰富小学生的想象 2.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意志的培养 1.小学生自觉性的培养 2.小学生果断性的培养 3.小学生坚韧性的培养 4.小学生自制力的培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兴趣的品质:倾向性、广阔性、稳定性、效能性 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1.加强目的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 2.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 3.充分运用学科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 4.利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5.启发学生自觉培养学习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 1.城乡差异明显,农村课改进程存在一定的难度 2.课程资源缺乏,经费投入不足 3.校本教研不够深入,教师缺少专业支持 4.部分课堂教学存在单纯追求形式的现象
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推进策略 1.坚定可课程改革的方向和信心
2.认真总结课程改革的实施经验,科学发展我国的教育理论 3.关注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不平衡 4.对课程改革方案进行恰当的调整 5.加强行政管理与政策导向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教育观察法
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并通过大脑的积极思维过程对收集到的资料加以分析和解释,以形成对教育现象的认识的方法。2.教育调查法
调查法是运用问卷、访谈等科学方式,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资料,从而对事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客观描述和预测的一中研究方法 3.教育实验法
教育实验法,为解决特定的教育问题,依据一定的理论创设解决问题的手段,并有计划地实施创设的手段,一定时间后,就实践效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验证解决问题的手段的可行性。4.教育行动研究法
教育行动法是指教育实际工作者基于解决实际的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对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5.教育叙事研究法
是指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主要是老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者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比较 1.课前计划:新手型教师依赖课程目标,不会随课堂情境的变化修改计划。专家型教师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具有预见性。2.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新手型教师规则较含糊,不能坚持执行。专家型教师规则明确,能坚持执行。
吸引学生注意力:新手型教师缺乏相应方法。专家型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教材的呈现:新手型教师不能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专家型教师注重回顾先前知识,多用导入式方法,并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运用:新手型教师缺乏或不会运用教学策略。专家型教师教学策略丰富,并能灵活运用。
课堂练习:新手型教师把课堂练习当做必经的步骤。专家型教师把练习看做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
家庭作业的检查:新手型教师缺乏行营的检查规范。专家型教师规范化、自动化、效率高。
3.课后教学评价:新手型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专家型教师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课堂教学,一般将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3.教学决策训练,是指在了解和掌握将要教授的班级状况的基础上,新手型教师在指导者的指导下观看其他教师对此班级的现场教学或教学录像,从中找到自己教学的最佳行为的过程。
4.反思教学经验。(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
班级管理 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初建期的松散的群体阶段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班级管理的功能: 1.班级管理的社会化功能 2.班级管理的个性化功能 3.班级管理的教育性功能 如何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
3.培养学生组织集体和管理集体的能力和技能 4.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和习惯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扮演好不同的成员角色,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班级管理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坚持正确方向,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2.全面性原则(面向群体,从整体出发)3.自主性原则(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
4.教管结合原则(班级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地统一起来)5.全员激励原则
6.平行管理原则(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影响)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目标管理法 3.榜样师范法 4.情境感染法 5.规范制约法 6.舆论影响法 7.心理疏导法 8.行为训练法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 3.集体教育原则 4.民主公正原则 5.严慈相济原则 6.以身作则原则 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说理教育法 2.激励法 3.榜样示范法 4.角色模拟法 5.暗示法 6.契约法
有效组织班队活动的方法: 1.内容上选择上突出针对性 2.形式选择上突出趣味性 3.活动目的上突出教育性 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方法:
1.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安排活动 2.与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开展活动 3.与教学有机结合开展活动 4.与纪念日、节日相结合安排活动
课外活动的特点: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自主性
模块四 学科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原则:
(1)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2)语文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相互促进的原则(3)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原则
(4)语文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原则(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1.自学法,也称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主学习为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 2.讲读法
3.谈话法,即问答法,一般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使之有所收获的一种教学方法 4.背诵法 5.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相商量,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多向的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基本教法。讨论法多用于解决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6.练习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小学数学教学原则 :
1.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3.具体和抽象想结合的原则 4.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 5.理解和巩固相结合的原则
6.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合理把握综合和实践的实施 7.教学中应当注意几个关系(1)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模块五 教学设计与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规划的过程。
教案是教师以课时为单位制定的教学方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程序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反馈性原则 小学教案的设计:
第一、设计教学目标(认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二、进行学习任务分析(学生的起点分析、学生的主要障碍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等)
第三、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考虑具体的教学过程)第四、设计教学评价 第五、编写教案
模块六 教学实施
小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1)创设悬念情境(2)创设信息情境(3)创设生活情境(4)创设求异情境 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方法
(1)帮助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2)创设问题情境,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识好奇心(3)采取新颖、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简述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关系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成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
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有效地扩大了教育规模,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
(2)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3)有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4)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切磋、交流。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3)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4)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
4.简述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当前班级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解决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就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一)以语言 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的要求:
第一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对基本概念与原理的讲述、讲解要以实物、事实与事例做基础;讲授的内容要条理清楚,写成纲要;要使学生掌握准确的概念、原理和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技能
第二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比如重点的内容精讲,难点内容细讲,破题内容先讲,结论内容后讲,次要内容粗讲,易懂内容不讲 第三讲究语言艺术。力求语言清晰、准确、简练、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适度、抑扬顿挫;加强手势语,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和理解力
(2)谈话法(讨论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第二、要善问。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启发性和趣味性,能引起、激发学生的思考,要耐心等待学生的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要注意启发学生,切忌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就立刻换优秀学生回答,伤害学生对话的积极性
第三、要善于启发诱导。当问题提出后,要善于启发学生分析和思考,研究问题或矛盾的所在,因势利导,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获取新知识
第四、要做好归纳小结
(3)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4)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
(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2)参观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练习法(2)实验法(3)实习法(四)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1)欣赏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 小学课堂教学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形象的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
要求:第一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第二直观要与讲解结合 ;第三重视运用语言的直观
(2)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三让学生动手,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
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它们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的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要求:第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第二重视组织各种复习;第三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是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学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7)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 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第一、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第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第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第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的结构)第一、引发学习动机(心理准备)第二、领会学习第三、巩固知识 第四、运用知识 第五、检查知识
模块七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鉴定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等
小学教学评价的类型。(1)按评价基准分类
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个体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确定每个评价对象在集合中所处的相对位置 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评价是把评价对象和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优劣。自身评价。
(2)按评价功能分类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3)按评价表达分类(是否采用数学方法)
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4)按评价的主客体不同分类
他人评价、自我评价
(5)按评价的范围不同分类
单项评价、综合评价 小学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学生发展评价、教师授课质量评价、课程和教材评价
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对课程资源开发的反思、对学生主
体性的反思、对教学方式的反思
模块二学生指导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2.环境,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环境的影响能把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3.教育,教育是人的发展的最重要的外因,教育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4.个体主观能动性,教育和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只有不断提高自我意识,不断扩充社会经验,增强人的主观能动性。
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情感、自我意识 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3.学习兴趣不断发展变化、学习习惯有待形成 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儿童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教育要使用儿童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要使用儿童发展的互补性,注意长善救失。4.教育要适应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2.意义识记逐步发展
3.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 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 2.想象中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3.想象的内容逐渐接近现实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部平衡 3.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 4.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些阶段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一个连续发展的统一体。这些阶段分为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外界的准则,但不顾准则的规定,按照自己的想象在执行规则。2.权威阶段(5-8岁),又称他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3.可逆性阶段(8-10岁),又称自律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已经不把规则看成不不可改变的,而把看作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
4.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的公正观念或正义感是在可逆的道德观念上发展起来的。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六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一: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和阶段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三: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和阶段四: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五: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阶段六: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 1.品德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
2.品德发展是在个体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3.品德的发展是品德各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 4.品德的发展是有阶段的连续的发展过程
小学生德育的基本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理想教育、心理品质教育 小学德育的意义
1.小学德育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特殊意义 2.小学德育对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导向意义
3.小学德育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小学德育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指德育工作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一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思想武装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二是使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培养学生形成新思想,新观念,同时在实践中逐步增强学生辨别是非和判断善恶的能力
三是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社会主义方向性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劳动和自我教育中,既胸怀大志,又脚踏实地,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2.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一是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用马列主义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来武装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二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认识增加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四是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任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一是教育者要尊重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尤其是对待后进生,更需要特别的温暖和关怀,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切忌粗暴训斥、讽刺挖苦学生,甚至体罚学生
二是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和教育。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合理、明确、适度、有序且有恒的要求,并坚持不懈的贯彻到底。
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一是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
二是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工作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三是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各年级各阶段的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统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循序渐进地持续发展 5.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一是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小学生的思想特点。
二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繁殖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三是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内心精神世界,教育者要在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收到良好的效果。6.长善救失原则
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一是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二是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三是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7.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德育的方法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指导实践法、情感陶冶发(陶冶教育法)、品德评价法、品德修养法 德育的途径 1.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活动
4.少先队活动与集会活动 5.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