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倒数的认识反思和评课稿
《倒数的认识》课后反思
一、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三个方面是我的成功之处:
1、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教学倒数的意义时,先让每一个学生根据例1上面的口算、观察、同桌讨论找出这些式子有什么规律?给这些数起一个你喜欢的名字。由此引出课题和倒数的意义。很自然的把学生带入今天的知识 通过学生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导数的意义“乘积是1怎么理解”,又通过举例说清“谁是谁的倒数”。这样学生对倒数的意义理解十分到位,十分透彻。
2、让学生在碰撞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对于两个特例“1”和“0”,在教学“1的倒数是1时”,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可以是两个整数吗,然后小组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得出1的倒数是1,然后再让学生找另外一个特殊的数“0”,探讨交流得出“0没有倒数”。我觉得,这样做不仅增添了课堂活力,而且还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了快乐。
3、学生研讨氛围浓厚,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们都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特别是在研究求倒数的方法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经过独立思考、小组探究想出了好几种有效的方法,最后总结出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研讨氛围非常浓厚,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的发挥,效果较好。
二、整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
1.细节太细,浪费了时间。
2.教师的语言表达不够简练。
3.拓展题还可以适当延伸。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 听了彭老师的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感觉是,他是个很会抓重、难点的高手,他对教材的了解比较透切,因为在他的课堂中,他比较注重找出学生常常容易出错的问题,如:那六个判断题,让学生加深对倒数的意义,必须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又如:三分之二的倒数是二分之三,中间不能用等号连接。另外可以看出彭老师是一个学习型的生老师,在我们学校这学期刚提出“生命课堂”后,他潜心学习,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着去用,这节课有着很好的体现。如:(1)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不是学生要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独立思考,尝试解答的习惯。(2)给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困惑时,彭老师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3)汇报展示,学生都能大胆、大方地汇报自己组讨论后的结果,体现了平时学生说得多。真正地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在引入部分,彭老师利用中国的文字,很形象地让学生对倒数有了直观的认识,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倒数的意义,引导学生举了大量分数的例子,并通过计算、观察、小组内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倒数的两个数只是把分子和分母的位置进行了调换”、更让学生能注意到“倒数是相互依存的”。抓住学生的发现,彭老师引导他们很快就总结出了倒数的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在让学生通过研究求各种数的倒数的方法的环节上,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只会求分数的倒数的知识的单一,延伸的所学的内容,讲到了求假分数、小数的倒数。大量的课堂练习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掌握。以往的课堂作业总是只能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中的一、两道题,这次课堂彭老师可以说完成了全部教学任务。分析原因,就是在引入部分,两位老师用中国的文字,形象地让学生对倒数有了直观的认识,对倒数理解起来就很容易,没有兜圈子直接进入学习,节省了时间。因此,才能完成这么多的练习。一点小建议:
(1)面对特殊的0和1这两个数时,如果放手让学生们去说,可能会出现了小小的“争执”。有人认为:“0和1有倒数。”有人认为:“0和1没有倒数。”对于学生的“争执”引导他们互相说说自己的理由,在他们的“争执”中,学生们会达成了一致的认识: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在说明理由时,学生还认为“0不能做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这个理由,拓展了老师所提供给学生的知识内容。如果更放手一点,可能有更多的精彩和惊喜!(2)在出示那组判断题时,是否可以先不要把那几个关健字用其它颜色作重点标注,在学生说完以后,变颜色可能更好一点。
评许翔老师的倒数一课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学生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本节课教师教学时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通过听娄金平老师这节课给了我不少启示。
首先,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当新课程以全新的理念走进课堂时,我们不能只是观望或等待,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并努力超越,实现用活老教材,落实新理念。那么如何用活老教材呢?我想我们要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这节课中教师从以下几方面来处理这两者的关系:
1、在课的导入部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由书中的同伴和一些有趣的文字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互为”和“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丰富练习的形式。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教师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比如设计的“比较大小”通过让学生观察算式两边相等是不是巧合,找出其中的规律,为接下来的分数除法做铺垫。不仅用到了倒数的知识,也联系到后面学的分数除法。
第二、相信学生,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学生的能力,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中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
2、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困惑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在教学中,对于探求“0和1有没有倒数”、“小数有没有倒数”这几个环节,便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作用,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第二篇:《倒数》评课稿
《倒数》评课稿
苇町中心小学 李 静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学生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
听了郭志利老师执教的“倒数”一课,我收获很多。总的认为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具体评议如下:
1.猜字谜导入新课。通过猜字谜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学习倒数打下了基础。
2.认真分析概念,抓住关键词“两个数”“乘积是1”“互为”来分析,为后面的练习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下面“0没有倒数”设下埋伏。
3.老师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并且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例题设计成了新课前的准备题)
4.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流畅,环节设计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到位,教学设计严谨,语言简练。对教材理解全面、深刻。如设计的练习面面具到。如练习中设计到求真分数的倒数、假分数的倒数、带分数的倒数、整数的倒数、小数的倒数。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给学生创造了思维的空间。5.充分体现新理念,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能提供给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在遇到困难时同时教师能做到引导到位。在让学生通过研究求各种数的倒数的方法的环节上,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只会求分数的倒数的知识的单一,延伸的所学的内容。
6.练习设计精巧,具有阶梯性。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敬请谅解。当然也有一点小小的不足:面对特殊的0和1这两个数时,学生们出现了小小的“争执”。有人认为:“0和1有倒数。”有人认为:“0和1没有倒数。”对于学生的“争执”老师没有必要直接介入,而是引导他们互相说说自己的理由,在他们的交流中,学生们达成了一致的认识: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
第三篇:倒数的认识评课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
甘溪完全小学胡宗涛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学生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本节课教师教学时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通过听张素娟老师这节课给了我不少启示。
首先,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当新课程以全新的理念走进课堂时,我们不能只是观望或等待,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并努力超越,实现用活老教材,落实新理念。那么如何用活老教材呢?我想我们要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这节课中教师从以下几方面来处理这两者的关系:
1、在课的导入部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由书中的同伴和一些有趣的文字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互为”和“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丰富练习的形式。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教师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比如设计的“比较大小”通过让学生观察算式两边相等是不是巧合,找出其中的规律,为接下来的分数除法做铺垫。不仅用到了倒数的知识,也联系到后面学的分数除法。第二、相信学生,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学生的能力,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中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
2、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困惑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在教学中,对于探求“0和1有没有倒数”、“小数有没有倒数”这几个环节,便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作用,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第四篇:倒数的认识评课
倒数的认识评课
六年级数学组
教执:徐珍
时间:9月28教研活动 地点:六年级办公室
参加评课人员:李治国 焦静 徐珍 刘勇 评课记录:
1、执教老师自己说这节课的想法和设计思路
在备课时我准备了两道练习作好学习倒数的铺垫。第一道汉字的上下结构颠倒引出数学知识也有类似情况,进而展示乘积是1的乘法算式的练习,也是第二道练习的计算、讨论交流学习。有了这两道练习的铺垫回顾,学生对倒数的上下位置调换的特征、乘积是1的两个数的乘法算式的基本框架也逐渐清晰,倒数的数学模型也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建立起来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得以高效的提升。
在倒数的教学过程中,我以乘积是1的两个数的乘法算式让学生在1分钟内进行书写,从而探讨出倒数的意义。在一系列的举例说明下让学生对倒数的意义有了深刻的了解。在求一个数的倒数时,我让学生观察乘积是1的两个数的特征,通过讨论、交流得出求一个分数
的倒数的方法。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整数、带分数、小数的倒数的求法。学生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建立了倒数的求法中的数学模型。
2、李治国老师:
在每个知识点和问题的讨论过后教者都能以相应的练习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练习反馈做出相应的讨论与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的模糊认识得以不断的清晰。如一个数 和几另一个数乘积1,我们就说这个数和另一个数互为倒数,或一个数的倒数是另一个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学生容易出现两数相等的书写格式,通过相应练习的及时检测后作出及时的讲解,加深学生的认知印象,避免学生再犯类似的错误。对倒数求法的探索过程中,每一次对知识点的讨论教者都伴随练习检测,以便做好每个知识点的及时补救,让学生对知识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
3、焦静老师;在本堂课的知识点、问题、练习的讨论、交流、竞赛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中,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既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收到短时高效的学习效果。在导学过程中,由于本人没做到适时的学习评价,导致知识点、问题的讨论、交流、汇报各环节的收放不及时,学生的学习进度没得到及时的铺开,最后教学内容只能延时上完,使教与学没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4、刘勇老师:
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教师主
导。具体评议如下:
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流畅,环节设计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到位,教学设计严谨,语言简练。对教材理解全面、深刻。如导入环节以口算入手,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为学习倒数的概念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为学生整体感知倒数和求倒数做好充分的准备。
充分体现新理念,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能提供给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同时教师能做到引导到位,导、放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给自己所列举的数,通过观察去分析特征,引出倒数这个新名词。
练习设计精巧,有梯度,有特点。一种是对概念的判断,师生互动非常好;
可是在听课过程中,也产生了这样一些想法: 知识的学习应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为主要形式。如果把这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从意义到求倒数的方法都是由学生来尝试、探索,效果会非常好。
第五篇: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评课稿
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评课稿
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评课稿
听了史老师执教的《倒数的认识》一课,收获颇多。总的认为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运用所学知识推到出倒数。具体评议如下:
1.重视课的引入,创设情境。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朋友和中国的文字,很形象地让学生对倒数有了直观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流畅;环节设计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到位;教学设计严谨,语言简练;对教材理解全面、深刻。例如新课之前通过好朋友,在理解“互相”的同时,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习倒数的概念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为学生整体感知倒数和求倒数做好充分的准备。
3.充分体现新理念,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概念。知识的学习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为主要形式。教师充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对概念的认识,从意义到求倒数的方法都是由学生来尝试、探索,效果非常好。对0和1有没有倒数的认识更是充分听取了学生的意见,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验证。如:让学生试着把每组的两个数相乘,发现规律,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了倒数的概念。
4.及时质疑点拨,做好归纳小结。在给出倒数的概念后,教师让学生认真读概念,概念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并用彩色的粉笔标出。概念给出后,教师立即询问学生“互为”是什么意思,并让学生及生活中的例子,以便更好的理解倒数这一概念。在探索分数的倒数、整数的倒数、带分数的倒数及小数的倒数时,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总结归纳,让学生的知识更加条理和系统。这样下来,便于学生做一些判断题。
5.教师注重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做出正确回答时,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6.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重难点一目了然。强调了倒数的概念和求倒数的方法。
建议:
1.在刚开始探索倒数的概念时,教师应让学生先观察每组两个数的,让他们逐步感知两个数之间存在的内部关系,不应直接告诉学生去将两个数相乘找规律。
2.内容有点多,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费劲,应准备两课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