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清清的水》教学实录
一、演示引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四课,清清的水。(板书:
4、清清的水)知道了: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做液体。现在老师把一勺糖放入水中,然后用玻璃棒搅拌几下。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糖怎么样了呢?
生:越来越少。
师:那糖去哪里了?
生:溶化了。
师:溶在什么地方了呢?
生:水里。
二、探究活动三:
活动3:往水里加点东西
师:老师这里还有食盐、糖、小石子、墨水、油,我们把这些东西加到水里,究竟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拿出实验记录,先把自己的猜想写在上面,可以进行讨论,写好的同学请举手。
师:我们刚才通过观察老师的实验知道,糖在水里能溶还是不能溶?
生:能。
师:对的,所以我们现在就来猜想其他的这些物质在水里能不能溶?
生:猜测,并完成表格。教师巡视检查。
实验材料食盐糖小石子墨水油
你的猜想
实验结果
师:(投影学生表格)食盐可溶解,糖可溶解,小石子不溶解,墨水不溶解,油不溶解。有谁的答案和他一样呢?同学们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对不对?现在,老师示范给大家看看,好吗?
生:好。
师:(教师一一演示实验),我们先把食盐放到水里,然后搅拌。
生:很快就溶解了。
师:最后我们看不见盐了,是因为它溶解在水中了,对不对?
生:对。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在实验结果那里写“溶解”。那么糖还要不要老师示范呢?
生:不用。
师:好,那实验结果写溶解。接下来,请看小石子行不行。
生:不行。
师:对,请在实验结果那里写上“不能溶解”。然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墨水行不行?我们先用滴管吸取一点墨水,然后滴在水里,看看怎样了?
生:水变黑了,变墨水的颜色了。
师:那么墨水能不能溶解呢?
生:能。
师:请看最后一个,油的实验。我直接把一些花生油倒到水里去,看,能溶吗?
生:不能。
师:我再搅拌几下呢?能溶吗?
生:不能。
师:顺便说一下,我们市面上买的一些油可能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们冬天在打火锅的时候,把油放下去之后,那些油会浮在上面,再放些菜,就会发现菜上也有油。对吗?
生:对。
师:如果我们发现那些油不见了,那就可能是油有问题了,知道吗?
生:知道了。
师:写好结果的同学请举手。让我们一起来汇报实验结果:食盐、糖、墨水能被水溶解,小石子、油不能被水溶解。因此,如果一种物质像糖和盐一样,可以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就说它在水中溶解了。(板书:如果一种物质像糖和盐一样,可以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就说它在水中溶解了。)
生:如果一种物质像糖和盐一样,可以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就说它在水中溶解了。
师:我们平时炒菜的时候,放盐,盐会溶解,所以我们就能吃到盐的味道。那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有些物质能够在水中溶解,有些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生活中有很多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你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
生1:蜂蜜。
生2:牛奶。
生3:可乐。
生4:橙汁。
师:刚才有同学说可乐,可乐是什么?
生:汽水。
师:那可乐里面的气泡是怎么回事?它是什么呢?
生1:空气。
生2:氧气。
生3:二氧化碳。
生4:咖啡因。
师:请看说明:汽水其实只是一瓶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另外有糖和香料,咖啡因),把大约2~3大气压的二氧化碳密封在糖水里,就会有部份的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在水中,二氧化碳在水中就形成碳酸,汽水给人的那种刺激味道就是因为碳酸的缘故。夏天,喝上一瓶汽水,碳酸便随之进入人体,碳酸因加热分解成水与二氧化碳,但它既不会被肠胃吸收,也不易溶解于水,所以很快会从口腔排出,这时人往往会打嗝。由于人体内的一部分热量也同时被二氧化碳带出,因此人就会感到非常清凉。
三、拓展一:茶叶会溶解吗?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饮料有很多,可乐只是其中的一种,请看这是什么?(出示茶水一杯)。
生:茶。
师:茶叶会溶解吗?
生:不会。
师:不会,因为我们还看到有茶叶在里面,但真的没有东西溶解吗?
生:有。
师:有什么东西溶解在水中了呢?
生:茶叶当中的成分。
师:因此,茶中的水变黄了,是因为茶叶中的一些成分均匀地分散到水里,即溶解了;而茶叶还在是因为其中的一些成分不能溶解。这也就是说,茶叶里既含有可被水溶解的成分,也含有不可被水溶解的成分。我们喝茶,是把茶叶中能溶解的部分喝进去,把不能溶解的部分倒出去。那么,生活中有些物质像茶叶一样,既含有可溶解的成分,也含有不可溶解的成分。你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写在课本第31页)
生1:树叶。
生2:凉茶里的中药成分。
师:对。我们在煮凉茶的时候,当水开的时候,就变成中药的颜色。
四、探究活动四:
师:刚才我们知道糖能在水中溶解,但是我现在把一颗糖放在水中,想它溶得快一点,怎么办呢?
生:搅拌。
生1:用热水。
生2:加热。
生3:弄碎它。
师:你怎么知道搅拌能加快溶解呢?我们想知道,就需要进行比较。现在,我有两杯水,两杯都放什么?
生:糖。
师:请注意:两个杯要放一样的水,一样的糖,只不过一个杯要搅拌,一个杯不搅拌。这样才能看出哪一杯溶得快一点,对不对?
生:对。
师:(教师示范实验)请看两个杯,一个杯里的糖大一点,一个杯里的糖小一点,说明哪个溶得快一点?
生:搅拌的。
师:因此,搅拌可以加快溶解。用两杯等量等温的水,同时放入两颗大小一样的方糖。一杯静置,一杯搅拌。比较哪颗方糖溶解得快。搅拌、加热、将方糖弄碎。(板书:怎样才能加快溶解?)那加热要不要等量的水呢?
生:要。
师:(示范实验)请同学们注意,每个杯搅拌的次数要一样。最后,我们来观察一下弄碎的方法。我先把方糖在桌子上弄碎,然后再放进水中,再各搅拌三下,请看看。
生:弄碎的融得快一点。
师:对,那么我们在家里煲糖水,要想糖水快点甜,该怎么办?
生:把糖弄碎一些。
师:因此,加热和弄碎也可以加快溶解。(板书:加热、弄碎)
五、总结全课。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果一种物质像糖和盐一样,可以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就说它在水中溶解了。而且我们还学习了加快溶解的方法:他们分别是什么?
生:搅拌、加热、弄碎。
师:三种方法都行,那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同学们,平时在家里有做饭做菜的习惯吗?
生:有。
师:如果做菜的时候盐放多了对怎样?
生:太咸。
师:如果煲糖水的时候想甜一点怎么办呢?
生:放多一点糖。
师:那我想快一点喝到糖水呢?
生:先弄碎再加热,搅拌。
师:那你知道吗?把糖弄碎是可以的,但是糖水搅拌会怎么样呢?搅拌一下还可以,但是总是搅拌,糖水就会有酸味,糖水就不好吃了,知道吗?我们课后可以尝试用学过的方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第二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水》教学实录
《认识水》课堂教学实录
一、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条谜语,让同学们猜一猜。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 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水。
师:所有同学都猜出是水了吗?
生:猜出!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认识一下水。
引出课题,板书:4 清清的水。
师:下面请看图片:海水很清澈,为什么不能喝呢?有预习过的同学就应该知道了。
生:因为海水是咸的。
师:除了这个,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生:因为海水里有细菌。
师:海水里有细菌,喝了对身体不好,对不对?
生:对!
师:究竟海水为什么不能喝,我们等一下再来解答这个问题,好不好?
生:好!
【点评】:用谜语和海水引入今天的课堂,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二、探究活动一:
活动1:哪瓶是纯水?
师: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前两位同学转到后面去,台面上有三个小瓶子,分别装有白酒、白醋和纯水。你能用什么方法找出哪一瓶是纯水吗?请先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
师:根据平时你对白酒、白醋和纯水的了解,有些同学说用鼻子闻,那还有哪些其他方法?(教师出示课件)
生:尝、看。
师:尝可以,看也可以。你要知道的是它们有什么不同?你要区分它。
生:颜色也可以。
师:它们都是什么色的呢?
生:白色。
师:白色的?一样的颜色,不行。尝行不行?同意尝的举手。
(学生举手)
师:怕不怕有毒呢?
生:怕!
师:怎么办呢?
生:闻!
生1:看有没有泡泡。
师:放在那里怎么看呢?
生:把它摇一摇。
师:这也是一个办法。既然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些办法,那现在请把它写在书上P28。先写先方法,闻是怎么闻?简单地写一下。然后转过身去,每个同学都尝试用自己的办法去区分哪一瓶是纯水?写完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写,教师巡视并指导)
师示范方法:轻轻地用手扇动瓶子上方的空气,用鼻子闻此空气。
师:为什么要这样呢?
生:因为怕闻到毒。
师:这个同学平时很关心这个,怕有毒气,对不对?
生:对!
师:所以我们用这种方法,轻轻地闻一下就好。这种方法叫扇闻,电风扇的扇。好了,先写好方法,然后组长先开头,把每个瓶子拧开来,扇闻一下,记录好结果。最后其他同学也尝试一下,看看大家的结果是否相同?好不好?
生:好!
师:那请转过身去,组长先闻。
(学生分别尝试闻气味,教师巡视检查)
师:大家有结果了吗?
生:有。
师:那结果相同吗?
生:相同。
师:我们知道,用扇闻的方法可以保护鼻子不受刺激,不怕中毒,对不对?下面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用扇闻的方法分别闻一下三个瓶子,并说说你怎么区分它们的?
生:(分别闻三个瓶子)是酒、水、醋。
师: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闻的方法对吗?
生:不对,太近了。
师:对,鼻子应该和瓶子距离远一点。让我们再找一位同学来示范一下。
生:(分别闻三个瓶子)是水、酒、醋。
师:我们看到了正确的扇闻方法了。那你知道闻到什么吗?
生:酒有香味。
师:有香味?
生:有酒味。
师:有酒味,有比较刺激的气味,对不对?
生:对。
师:那如果什么气味都没有,那是什么呢?
生:水。
师:有点酸呢?
生:醋。
师归纳:无色透明的,无气味的那一瓶是纯水,白酒有很刺激的气味,白醋闻起来有酸味。
师:白酒、白醋都是无色透明的,它们和纯水有什么不同?
生:把酒有刺激的气味,白醋闻起来有酸味,水闻起来是没有味道的。
师:还有吗?
生1:气味不同。
生2:水是没味道的,酒和醋是有味道的。
师:为什么有味道呢?
生:被加工过。
师:很聪明,那被加工过,是放了什么进去呢?
生:酒里有酒精。
师:那我们为什么看不见呢?
生:因为被溶化了。
师:酒里有酒精,醋里有醋酸,那么就能说明为什么海水不能喝,大家有答案了吗?
生:有。
师:白醋是酸的,因为里面有醋酸,那海水是什么味道的?
生:咸的。
师:那里面有什么呢?
生:盐、雨……
师:白酒、白醋用眼睛看起来和水一样,但是它们中都比纯水多了一些物质,只是这些物质已经溶解在水中了,用肉眼看不出来。海水虽然看起来清澈透明,但是,海水里面却含有许多其他物质,如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钙、氯化钾等物质。这些物质直接进入人体内将对人产生不利的作用。所以,不能饮用海水。大家知道什么是氯化钠吗?炒菜的时候放的是什么?
生:盐。
师:对,盐就是从海水里面来的,明白没有?
生:明白了。
师:同学们回家后可以试一试糖水和盐水要怎样区分?
【点评】:通过交流,学生不但获得了很多观察研究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糖水和盐水的,把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的无限。
三、探究活动二:
活动2:给水变个样
(1)玩水球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图片。你你喜欢玩水球吗?
生:喜欢。
师:分小组做玩水球实验,把水球捏成不同的形状,并在书本P29画出每次捏成的形状。
(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轻轻拿起水球,看它像什么形状?
生:一滴水。
师:压一压它会怎样呢?
生:扁了。
师:也就是说,你想它圆就圆,想它扁就扁,对不对?
生:对。
师归纳: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任意的形状。但是往气球里加水时,不要装过多的水,要把球口扎紧。(2)倒水游戏
师:请同学们看图,这个小女孩在做什么呢?
生:倒水。
师:对。我们的桌面上也有一杯水,这水是自来水。我们可以把它倒进桌面的其他两个烧瓶里。(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倒水的时候要紧贴两个容器慢慢的倒进去,水要倒满一些,明白吗?
生:明白。
师:我们可以在水槽里拿水,然后分成小组实验。
(学生做倒水实验,教师巡视检查)
师:看看水倒满烧瓶后是什么形状的?
生:葫芦形,烧瓶的形状……
师:请把你认为水有哪些形状写在书本上。
(学生写,教师巡视检查)
师:(巡视并读出学生的答案)水有无数形状,水是没有形状的,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你们同意哪个同学的说法呢?
生:没有固定形状。
师:也就是说水倒进什么容器,它就变成它的形状,对不对?
生:对。
师:所以,我们认为,原来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3)认识液体
师出示概念: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做液体。(板书)
师:想一想还有常见的液体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呢?
生:牛奶、蜂蜜……
师:在生活中,液体的离子有很多,它们也像水一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点评】:巧妙地让学生实验感受了水的形状,帮助学生加深了科学概念的理解,使知识更具体化。
四、总结。
师:这节课大家都很认真。我们学习到了:海水是不能喝的,我们在喝水之前一定要注意那水是什么水,知道吗?
生:知道了!
第三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教学实录
《地球上的水》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地球上的水》(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
3、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过程与方法:
1、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能向大家表达自已的发现和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
2、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的好处,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
1、教材配套录相资料、各种美丽水体的图片;烧杯、小勺、滴管。
2、学生查找水的分布资料,调查学校、家庭浪费水的现象,收集节水的有关措施。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前面两节课我们跟大家谈了神奇的水,我们了解了水的几种神奇之处。现在请各位同学回忆一下,我们共学了水的哪些神奇之处?
生:会爬的水;会团结的水;会喷射的水;会托举的水;会溶解的水。(注:课堂上,学生并不是完全照这几个顺序说的,但基本上的意思说出来了)
师:前面几节课我们对于水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那今天我们就实际一点,谈谈现实生活中的水,也就是地球上的水(板书标题)。
二、地球上的水很多。师:谈到地球上的水,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地球上的水很多。请大家看课本上的插图,了解一下各个地方的水。(让学生看书)
师:有些地方的水大家比较熟悉,如海、河、湖。但也有的地方大家可能陌生一些,如冰川,冰川这个东西一般是在南极洲和北冰洋,由于那两个地方的温度特别低,所以冰雪长年不化,才会有大量的冰川。地下暗河,就是在地下的一些河流,如山洞里的河流。如果大家有机会去宜兴,就可以看到这样的山洞以及地下暗河。
师:我们看书上的一幅世界地图,在这幅地图中,海洋面积很大,请大家用蓝色笔将海洋涂出来。(生在海洋部分涂上蓝色)
师:你们觉得地球上海洋多不多? 生:多。
师:以前曾有人说,古人给地球起名,实际上叫错了,他们说地球不应该叫地球,而应该叫......生:水球。
师:不错,地球上看去,到处是明晃晃的水。看来,地球上的水特别多了。可事实上,我们在水的方面真的是高枕无忧了吗?其实不然,请大家看书上的一段描写水的文字。(生读书上相关的内容)
师:地球上哪些地方的水可供人类饮用? 生回答:河水、湖水和浅层地下水。
师:是的,请大家看看。假如我们地球上一共有一万桶水,那么海洋和咸水湖里的水就占了97%,这样一来,我们只有多少淡水?
生:只有三百桶水。师:是的,在这三百桶水中,又有76%的是冰川,我们上面说过,冰川是位于南极洲和北冰洋,我们想喝但又喝不着,大家说说,剩下的又有多少水。
生答:只剩下七十二桶水。
师:七十二桶水中,又有12%的是深层地下水,我们暂时也喝不着,再算一下,还有多少桶水?
生:还剩下36桶水。
师:最后还有0.98%的水蒸汽,最后我们能喝多少水? 生答:还剩下34桶。
(到了这里,学生发出一阵惊叹声)
师:我们还是看书上的一个比方。(让学生看书)
师:如果地球上的水是一杯水的话,那么我们能喝的只有多少水? 生:只有一滴水。
师:这一滴水是不是能够到嘴里呢? 生:不能,因为它还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什么算是污染?请大家看课本上的相关文字,了解一下什么情况下算是污染?(学生看书)
问:水什么情况下算是受到污染?
生:在水里溶解了有毒的东西后,这就是受到污染。
师:是啊,看来污染还是因为溶解的原因,水溶解了好东西,如盐、糖等,那对人有好处,如果溶解了有毒的东西,那就是污染了。请大家看书,思考一下水被污染的几个原因。
生:一是农业污染;二是工业污染;三是生活污染。师:是的,农民在施肥的时候不知不觉的污染了水源。其实以前的田间是青蛙来吃害虫的,但后来人们贪嘴,将好多青蛙捕去吃了,后来只有靠农药来杀虫了,而最后又造成了水的污染。在工业方面,大家可以看到图中所画的场景。生活方面,人们也有好多废水流入河中。如以前的洗衣粉中含的磷特别多,洗过衣服的水流入河中后,河里的水草长得特别快,结果使得河里的鱼被闷死好多,水都发臭了。现在政府部门搞的碧水工程其实就是为这个而起的。
生:我家是开饭店的,也常将一些吃不掉的菜倒入废水沟里,也污染了水面。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污染有时候就是在不知不觉进行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意要污染环境。面对水资源的不足,人类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看书。
师:这里有几个方法?
生:两个方法,一是将咸水变成淡水;二是对污水进行净化。
师:说得对,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怎么做?请大家看书上的图。(生看书上的图)
师:我们要节约用水,如果不节约用水,那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为什么最后一滴水是我们的眼泪。
生:因为人们感到后悔,那是后悔的眼泪。
师:说得不错,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地球上的水虽然很多,但真正供我们使用的还不多,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第四篇: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食用菌》教学实录
《食用菌》 教 学 实 录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食用菌》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物、网络资源及其它信息来源,认识较多的食用菌;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2.亲身经历调查、观察、查阅和整理资料等科学探究过程;能对网络信息、其它信息来源的信息进行有效获取与加工,进而建构知识。
3.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4.学会分享、欣赏他人的研究成果;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教学重点】
了解更多食用菌。【教学难点】
课堂环境下蘑菇等菌类实物资源的局限性,使学生从感官上对食用菌进行观察与了解受到限制。【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讲授法、谈话、讨论法。【教学准备】
师生利用“百度搜索”、图书查阅等形式搜集尽可能丰富的教学资料;收集平菇等一种或几种食用菌,准备放大镜和镊子等观察工具。【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师:请大家观看大屏幕(播放视频:《山东建起“菌”事联盟》)。师:看完视频后,大家明白我们这节课的主角是谁了吧? 生:食用菌
二、活动一:
1、整理、摆放资料。
师:请在小组内共同整理搜集的资料。边整理,边回答他人包括来自它组人员的提问,其它同学也可以到别的小组参观一下。
生整理资料。2.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代表愿意汇报本小组对食用菌的认识? 生1:食用菌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
生2:中国的食用菌达938种,人工栽培的50余种。生3:……
师:大家回答的真好,现在请大家讨论:蘑菇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 学生1:下雨后的粪堆旁边 学生2:下雨后的草丛中
学生3:在腐败的木头上泼上水后也能长出不少伞状的蘑菇
学生4:长期遮阴的地方容易长出蘑菇 „ „
教师出示课件,向学生呈现真实的蘑菇生长环境。
师小结:喜欢阴凉潮湿环境,比如树林深处,人工的阴凉潮湿的环境。3.组织观察。引导学生先观察结构特点 小组内观察各小组在课前准备的蘑菇。
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准备好的几种蘑菇,了解蘑菇的结构特点。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蘑菇的上面长着盖。下面长着长长的柄。在盖的下面长有很多褶。
有的盖是圆的,有的盖是半圆形的。……
教师指导学生将菌柄用镊子剥开,观察菌柄内部结构,并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观察结果。
生:撕开后,能看到很多丝状的东西。顺着撕开比较容易。教师:大家看到的菌柄中的丝状物就是菌丝,顺着菌丝就能很容易的把蘑菇剥开。
教师:大家看到的菌柄中的丝状物就是菌丝,顺着菌丝就能很容易的把蘑菇剥开。请同学们交流并总结蘑菇的结构特点。
生:蘑菇上面长着盖、下面有柄、里面长着菌丝。……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蘑菇外部结构。
教师小结:蘑菇的身体分为菌盖、菌柄两部分,菌盖下面有菌褶,菌柄里有菌丝。成熟的蘑菇包括菌盖、菌褶、菌柄、菌丝以及地下菌丝。
师:蘑菇是靠哪个部分吸收养料进而生长的?
生: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师小结: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水分和有机物进行生活的。
三、活动二:
1、认识各种各样的食用菌 学生展示互联网搜索的资源。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部分食用菌图片,让学生抢答,说出名称。
2、如何识别毒蘑菇
讲述: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是《食用菌》,是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叫做食用菌呢? 生:不能。教师:请举例说明。
生:在粪堆旁边长出来的蘑菇脏,不能吃。
生:不是买来的蘑菇不能吃。
生:不能随便从野外采集蘑菇。
……
教师告诉学生,食用菌顾名思义是能够食用的真菌,能不能食用和它生长的地方以及是否购买和从何地采集没有很大的关系。
师:看来,大家对有毒蘑菇的特点已有所了解,究竟怎样来识别有毒的蘑菇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资料卡。
学生阅读后交流。(师播放视频:如何识别毒蘑菇)
生1:看颜色,有毒蘑菇颜色鲜艳,有红、绿、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生2:二看形状,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有毒蘑菇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盖厚实,菌柄上有菌轮,柄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生3: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柄,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后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生4:闻气味,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师小结: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一看颜色,二看形状,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
四、拓展延伸:了解蘑菇的营养成分
师:合理食用菌,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益,下面请大家调查一下一些常见食用菌的营养,来指导我们合理食用食用菌。
“发放食用菌的主要营养成分调查表”。引导学生科学健康搭配饮食。
五、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六、实践作业
利用互联网中的搜索,搜索并整理食用菌的相关资料,办一期手抄报,准备在班会上展出。
板书设计:
食用菌
蘑菇:菌盖、菌柄、菌褶、菌丝
第五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以下是我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的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班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勤学,上进心强,学习目的明确,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观念。但仍有小部分学生学习、纪律都较松散,学习能力较弱。
二、主要成绩:
1、具体措施: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科学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科学观念。
(2)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发挥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兴趣。平时我细心观察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调查小结工作,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根据其的实际情况拟订学习目标,以目标来激励学生进步。
此外,我坚持检查后进生的转化情况,做好小结工作,使优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台阶,进一步培养智力和思维的发展,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2、经验浅谈:
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和教科书,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实验教具,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1)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3)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自然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自然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4)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5)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
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自己经验的不足,仍存在不足之处,如还有小部分学生的学习仍不够自觉,缺乏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克服,使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