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努力实现学生减负
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努力实现小学生“减负”
——推进素质教育从减负增效入手
摘要:俗话说得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现在,知识信息正高速发展,教育系统的新事物也是层出不穷,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多媒体的制作,软件的开发等等。教学方法更是不断优化和创新,具有其先进性。所以,教师得不断学习充电,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为高效率的教学创造自身条件。
关键词:减负 增效 提高教学效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向社会颁布以来,我校多次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学习讨论。在讨论中,大家认为,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努力实现学生减负学校可以有所作为。特别是我作为一个学校的校长,能够也更应有所作为。
一、学生“减负”老师要“加压”
——调查:中小学生两大负担
负担之一:学习要求超纲
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教学超纲现象甚为严重,掠夺式开发已经形成惯例。中小学生的奥数题,即使大学教授做一个礼拜也交不了卷,竟然也给中小学生做;奥数获奖者校校抢,这给一些学生造成很大心理问题。为什么还要学奥数?因为数学考试总要有一到两题的奥数题,而这些题目正是“一决雌雄”的题目。还有英语、数学的教学要求也是层层下放,层层加码„„程度之深已远超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
负担之二:心理压力过大
现在考试名目繁多,频率极大,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抽考、调研考、„„学生成天在考试中,精神几乎要崩溃!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就是考什么教什么,而学习差的学生往往成了教师的出气筒。一个关系民族基业的教育减负课题虽然是旧话重提,却依旧沉重。
——调查:学生、家长、老师都很累
学生:我已经不会“玩”了!
学生的负担重不重?看看孩子肩头沉甸甸的大书包便知晓答案。记者曾用弹簧秤称过他们的书包,一般10斤上下。据调查,一个三年级的孩子的课外作业,常常做到晚上9点钟。临近考试,语、数、外老师各发一张试卷,至少还要延长一两个小时。孩子睡得晚,却起得早。
家长:老师都干什么吃的!事实上,家长对这种压力也是感同身受。老师每天通过“家教通”向家长发送各类指令,例如:去新华书店买一本教辅资料;让孩子在家预习某个课题,家长检查并签字„„这都是压力。一位家长怒言,这些在校就能完成的工作量转嫁给家长,老师干什么吃的?!
除对“晚睡早起”颇有意见外,学校放学过早,家长同样有压力。其次,孩子的课外作业多要辅导,家长下班吃完饭大约是7点,这意味着从放学到饭前的这段时间没有充分利用。这种作息时间本身就缺少科学性,更缺少人性化。
对这份压力,老师同样有苦要诉。一位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介绍,目前中小学教师在正常的教学工作之余,还要参加政治学习、业务学习、集体备课等活动。这样一来,备课和批改作业等工作就要靠加班来完成,多数情况下下班回家还要加班一两个小时,“说我们是披星戴月一点也不夸张。”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也不小,所有的教师都面临考试排名压力。
二、“减负”不如“科学制定学习量”达到“减负增效”
“我们喊‘减负’喊了很多年,其实我们对‘课业负担’本身就缺乏科学的认识。”我们认为,“负担”这个词太消极了,学习知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需的养分之一,不能把什么都当成负担。如果我们用一些积极正面的提法,“科学制定学习量”,可能效果会更好。“课堂上同样的内容,老师教的方法不同,学生学习效果就不同。”我们认为,如果老师教学得法,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学得活,学得好。反之,学生学得吃力、枯燥,师生负担都重。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减负”老师反而要加压,要腾出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教法,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是切实做好“减负增效”的根本。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符合当今社会发展潮流的有用之才。有的教师一听说要“减负增效”,认为这是矛盾之想: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这行吗?我说:这想法不正确。我们是要让马儿吃好草,而不是不吃草。“好草”从哪里来?当然从教师那里来。要教改,首先要在教学思想上转变过来。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上的文字重复讲出来,让学生听明白,不出错误;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搞“题海”,使学生成为缺乏创新的低能者。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及时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也就是说,教师是要塑造灵魂而不是禁锢灵魂。只有教学思想转变了,才能做到设计出先进的教学思路,即不只是给出结论,而是更注重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切实做到“减负增效”。所以,面对课改新形势,我们应该及时地转变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不断地探索追求,让学生真正吃到“好草”,消化吸收,健康成长!
2、教师给自己加压是减负增效的前提。
“减负增效”的教改精神实际上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效率,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
提高课堂效率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首先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俗话说得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现在,知识信息正高速发展,教育系统的新事物也是层出不穷,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多媒体的制作,软件的开发等等。教学方法更是不断优化和创新,具有其先进性。所以,教师得不断学习充电,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为高效率的教学创造自身条件。
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是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在备课上应多研究,多斟酌,多进行教学探索。有句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准备充分,对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教学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为此,教师应花几倍于一堂课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堂课。
3、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是减负增效的关健。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课如演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案是剧本。有了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这出戏才演得好。若光有好剧本,导演平庸,演员散慢不用心,这戏肯定演砸。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课堂上还要把握好。
4、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和综合利用。
任何事作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一方面要应用电化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
三、当堂作业是减负增效的重要措施。
课后做作业,学生虽然完成了,但有一部分学生是抄抄了事。教师批改后不能所馈到真实信息,学生也没有起到巩固练习作用,课后作业成了一道虚设的工程,费时费力无效果,且形成恶性循环。现在为了真正地能反馈到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程度,同时为了真正地减负增效,教师可以尽量留一些课堂时间(一般5~15分钟)给学生用来完成作业。教师同时巡视、察看学生当堂的作业情况,获得正确反馈并可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学生也会最大限度的自己开动脑筋考虑问题,独立完成作业,真正做到“做有成效”。课堂上作业后,课外可以少布置或布置一些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让学生没有那种课业负担的心理,反到有一种意有未尽的感觉,激发他们再学习,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认真批改作业和及时评讲、辅导是减负增效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及时批改课堂作业,决不能拖拉,以获得及时信息进行评讲和纠正典型错误。存在问题多的个别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真正搞清课堂上应掌握的内容,这样才能消化下一节课的内容;若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找一个时间或在下一节课5分钟的复习时间里去重点复习。若能长期地坚持这样做,定能形成良性循环,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定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质量。
五、激发学生兴趣很关键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指出,学生减负的关键是要对学生的负担正确理解。造成负担的确与目前的考试制度有关,但也与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有很大关系。如果考试和学习的知识需要死记硬背,学生负担就会很重。如果学习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就不会感到负担很重。
六、开放性作业是未来作业的趋势 谈到“减负”,大家首先会想到中小学生们起早贪黑、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各种作业。我们学校为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一来降低孩子作业的量;二来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三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比如,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孩子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和掌握的不同程度,留必做的和选做的作业,这样学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来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其实就是作业分层来留来做。再如,可以根据学业的需要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信息收集的作业,比如查阅资料、阅读书籍等等。还有一些体验类、实践类的作业,比如做家务、手工制作等;以及一些小的调查研究类的作业、实验报告等,就某个问题或话题,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这种研究性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实践水平,将是未来作业的一个趋势与方向。几年来,一小有效实施“减负”举措,践行了“涵养良好习惯,享受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使学生受益,也受到家长的欢迎。教育是一件不易的事情,但只要我们教育遵循规律,用心和坚持,定会有所作为。
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努力实现小学生“减负”
——推进素质教育从减负增效入手
魏
红
东营市胜利孤岛第一小学
2011年3月11日
第二篇: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8月13—17日,我有幸赴上海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小学校长《教育规划纲要》培训班暨论坛。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中央副主席、民进上海市委主任、复旦大学 副校长蔡达峰,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教育规划纲要》素质教育战略组组长、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 博士生导师、全国教科规划教育战略学科组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力,上海建平中学原校长、全国劳动模范、华东师范大学 客座教授冯恩洪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并先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为全国小学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献计献策。
“学校改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外学校改进的长期经验表明,学校改进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变革,以使其向着理想方向发展的过程„„有效的学校改进是领导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式,是促进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这,也正是校长的真正办学使命。” 论坛上,针对“全国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重点及内容”“小学学校校长肩负着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责任”等问题,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敏锐地提出了“学校改进说”,要求在座的校长们以《纲要》为引领,以学校改进为动力,实践办学使命。
培训会上,围绕“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的主题,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分别作了《落实全教会和纲要精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宏观背景和若干政策要点》主题演讲,为参加培训班的校长们深入地剖析、解读了《纲要》,并耐心地对我们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予以解答。通过聆听各位领导对《规划纲要》的解读,我深受鼓舞,感受、感触颇深。《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关乎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领会纲要精神,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涵。
1、科学地提出了国家义务教育理念和目标。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理念的提出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明确了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指导校长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两大核心问题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育人为本方面有具体的抓手,就能够有效组织教师自觉围绕学生的品行、学习兴趣、身体健康和习惯方面做好育人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
2、科学地提出了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的保障措施。
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教育家。
3、科学地提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发展任务。
在发展任务部分明确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4、科学地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阳光、健康、大气、积极向上的人才。
5、科学地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第三篇:《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胡洪胜
第一次参加远程培训,在近一个月的培训中,通过学习《教育规划纲要》,我较系统地了解了《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规划也有了新的认识,感受颇多,其中感受最深的是:“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我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者又平添了许多对教育改革的期盼与思考,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深受启发,感慨万千。《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更为我们指明了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工作的二十字方针,这工作方针是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是一个有机整体,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总体要求。育人为本是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通过学习我们能清楚的看到:“教育的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结合工作实际着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的落实。
一、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努力使教育质量在90年代上一个新台阶”。这之后,提高教育质量基本上成为各地各校抓教育的指导思想、核心任务和价值追求。但是,对“教育
质量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却没有权威的解读。显然,这里说的“提高教育质量”与《教育规划纲要》说的“提高教育质量”不完全是一回事。
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就是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这个质量标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就人才培养讲,只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才是优质教育。第二,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在于能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人才支持,通过知识、技能创新,科技革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来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经济的兴旺繁荣以及政治、文化的进步。
二、要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创办特色学校。
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即在总的教育方针指导下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教育规划纲要》中所强调的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是基于:一要对“应试教育”进行改革;二要面向全体学生;三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是说,《教育规划纲要》中所强调的办学特色,其目标是对每个学生素质与能力做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培养,并达到最高水平,使之具有主动适应社会与发展社会的能力。
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学校在选择什么特色、怎样建设特色等问题上,都要考虑到如何充分体现出育人这个本质特征。正如《教育规划纲要》所指出的那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既要重视共性,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又要注意个性特征,善于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努力办出学校自己的特色。
三、要健全机制、加强对教学环节的管理。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育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作为我们基层学校,要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要把强化教学环节的管理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来抓,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学过程管理的制度,健全相关激励机制,从教师的常规入手,优化教学环节;要不断优化学校的评价机制和考核细则,引导教师落实常规工作。只要我们抓住强化教学环节管理这个关键,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核心不动摇,我们就等于构建起了一道教育质量的防护堤。
通过的学习,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同时感受到:《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新的起点,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开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体会中不妥之处还请专家批评指正。
第四篇:教育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学习心 得
汽车工程系 崔选盟 二零一一年一月
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使我了解到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是《纲要》的工作方针。通过对《纲要》的学习,我的心得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我国的教育阶段大体可分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其中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还很薄弱,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区域间、城乡间存在很大差别,《纲要》中重要项目和改革试点中的“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即是针对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所制定的一系列解决办法,如:让落后地区的孩子们能走进学校,努力提高教育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形成较完善的教育结构,提高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给予奖励和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去落后地区教学。
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也是教育体制中相对比较落后的两个领域,职业教育体现在就业难的问题,而继续教育则体现在教育体系结构的问题上。《纲要》中所提到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缓解普通高等教育现在所面临的模式化教育的问题。针对继续教育,《纲要》提出的目标是通过发展继续教育,到2020年,努力形成学习型社会。继续教育最为重要的环节体现在对下岗人员再就业方面的帮助。通过政府的加大投入和继续教育体系
结构的完善能够解决保障社会下岗人员再就业的根本问题,进而缓解社会压力。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式高等教育方面的核心内容。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学习,引导学生树立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方向,提升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高素质社会品格、具备个人独立思维能力。使之在就业过程中具备竞争能力,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
制。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进程加快和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关于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精神;提出“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的明确要求;提出“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是实现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人才强国行列、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二是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四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五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显著提升,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六是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的“立
交桥”,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七是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公共教育资源向民族地区倾斜。八是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三、在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方面重大措施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规划纲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对教育改革进行了总体设计。
一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系统培养观念。
二要创新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改革,使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改革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
三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革考试招生制度,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促进公办学校多种形式办学,把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赋予省级政府更大的教育统筹权。
四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五要鼓励先行先试,支持鼓励地方和学校开展重大改革试点,为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提供经验和保障。
四、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方面重要举措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二要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三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四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扶持困难群体,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和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
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一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二要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三要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切实强化教育督导,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四要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纲要》中还指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
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作为教师不仅要在师德方面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更应该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作为一名高职教育工作者和党员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认真研究、探索《纲要》中所涵盖的相关改革方案,深入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贡献一份力量。
单绪成:如何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我把它归纳成4321工程。抛砖引玉,希望和大家讨论。提高教学质量的4321工程 4个体系:一个符合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专业体系;一个符合用人单位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一套精炼实用的有利于教师教学,生学习的教材体系;一个科学合理管用的的制度体系。3支队伍:一支作风正、水平高、能力强的管理队伍;一支满足高职教育要求的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支优秀的政治辅导员队伍。2个环境:一个适宜师生学习和工作的自然环境。一个适宜师生学习和工作的人文环境。1个条件:一个完备的实习实训条件。此即4321工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二、教师队伍建设及师德修养方面
《纲要》中指出要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核心,科学确定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总体任务和重大
部署,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以及分阶段和分地区的目标提出具体要求。教师是完成这一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必须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升教师思想素质,鼓励年轻教师继续学习深造,完善教师待遇及比例结构,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一个涉及面广泛的教育发展规划,是我国教育发展体制上非常重要的,而且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对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做了战略性部署,同时对学院的办学发展和办学理念指明了方向。
作为一名教师,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心得体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也在教育界内引发了对此纲要更广泛更深入的学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诚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中国自2008年8月启动面向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工作,去年年初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到今年3月《规划纲要》也经历了第二轮征求民意工作,这标志着中国教育将开始全方位的改革,并决定到2020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走向。
通过对《教育纲要》的学习,我觉得作为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的工作人员,深感责任重大,下面针对教育规划中关于孔院建设各方面的内容谈谈个人的感想。
一、支持国际汉语教育,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
《教育纲要》第十六章第五十条中指出: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扩大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联合推进高水平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加强中小学、职业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教育服务。支持国际汉语教育。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加大教育国际援助力度,为发展中国家培养培训专门人才。拓宽渠道和领域,建立高等学校毕业生海外志愿者服务机制。
我们清楚的看到“支持国际汉语教育,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又一次被写入了教育纲要。首先,我为我们所做的事业感到骄傲,但同时,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更是油然而生。这就要求我,在以后得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国家赋予的重任。用使命感、责任感鞭策自己,以热情、激情、感情做事业,以锐气、朝气、正气、处理事务,解决问题。
二、鼓励发展青年教师
第十七章第五十三条指出: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跨学科、跨单位合作,形成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创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鼓励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长江学者奖励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为高校集聚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
我们虽然不是一线参与教学的老师。但是,从《教育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年轻同志的重视。要求年轻骨干尽快成长起来,进入国家高精尖的队伍。所以,作为年轻同志,我备受鼓舞,我所在的工作部门汉办财务处很重视年轻人的培养和提高,所以我有信心和能力学习好,服务好。
三、加大教育投入,加强经费管理
第十八章第五十六条指出: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
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第十八章第五十八条指出 :加强经费管理。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增强经费分配的科学性。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在高等学校试行设立总会计师职务,提升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由政府委派。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强化重大建设项目和经费使用全过程的审计,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建立并不断完善教育经费基础信息库,提升经费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
费使用考评。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
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
国家各项纲要和规划中,都反复强调资金的合理使用,加强监管。在教育界内更是尤为突出,因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由此可见,其经费保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国家汉办财务工作人员,我们理应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与时俱进。加强经费管理、确保资金安全。积极建立健全财务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坚决杜绝“小金库”现象。
四、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第十九章第五十九条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互联网是通讯的重要工具,远程汉语教学,形成国际化的多语种链接,已经逐步建构完成。
五、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第二十一章第六十六条指出:组织实施重大项目。2010-2012年,围绕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完善机制,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
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工程。支持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支持在高校建设一批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引进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展大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支持扩大公派出国留学规模;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支持孔子学院建设。
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各地孔子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支持孔子学院建设,充分体现了孔子学院建设已是国家软实力的组成部分。
六、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十二章第六十九条: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坚决惩治腐败。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不断的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
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学习心得
上学期期末时也曾学过这个纲要,但并没有这次那么详细,那么深入,还提供了系统的学习材料。粗粗翻阅这本书后,大概讲得是对2010至2020年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憧憬,也对未来一个时期内教育发展与改革作出了具体的战略与工作方针。通过上午与下午的学习,在范校的讲解下,对本纲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接着就来谈谈我此次的学习心得。
首先,本纲要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我们都耳熟能详。那么人才来自于哪里,靠谁培养,怎么培养,培养怎样的人才?依靠的都是学校教育。这也让我想到了美国的发展。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那儿聚集了世界一流的人才,因为那里有世界一流的名校。如哈佛,它的建校历史比美国诞生的时间还要长久。比方北京、上海都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两个城市,仔细一瞧,不难发现那里也拥有着许多中国一流的大学。由此可看出一个地区要发展、甚至一个国家要强大,都不能不振兴教育。再加上中国特殊的国情——是一个人口大国,人民的素质直接影响祖国的未来。综上所说,所以我十分赞同纲要将发展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这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
其次,纲要要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现在推行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与“育人为本”本质相同。即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教学工作中,不能只顾及少数优生,更要关注后进生与极易被忽视的中间群体,尊从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不能盲目的“一刀切”,应考虑学生的阶段性与个体差异性。
最后,纲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包含三个层次:第一,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二,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第三,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实际上要真正做到教育公平,仍存在很大的困难,目前的高考算是相对公平的考试,但也存在冒名顶替上大学的现象。只要我们有那个信念,并持之以恒。依法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努力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我相信终有一天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以上三点是我本次学习纲要最有感触的地方。还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自己的观念,与时代同进步。
今天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纲要》指出: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
量。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其中,“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的重要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第五篇: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老边区柳树镇中心小学
田晓娜 2012年12月23日
最近一段时间,我校开展了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活动。《教育规划纲要》处处体现着党和国家重视和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通过学习,我深受鼓舞,感触颇深。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通过学习,深切感到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感到无比的自豪,同时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期中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纲要》中提及的“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作为教师不仅仅只是将我们的目标关注在学生科目成绩上,通过成绩的高低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更多的时候老师更应当去关注一下学生的成长轨迹,才能更有效的知道学生需要的“路线”,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中,不是只有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要会学习,必须先学会做人,品德的教育不可缺少,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品行端正,道德高尚,在思想道德方面也很优秀的人,相信这才是育人的根本。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重任的我们,必须时刻不忘记时刻学习,善学钻研,具有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真正去热爱这份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从自身所从事的事业中感受到快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产生事业上进步的动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教师。要讲究教育策略和方法,做到教学相长,努力创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今后工作思路: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坚定做好本职工作的决心,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广开思路,大胆创新,走出去,请进来,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子。
2.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奋发向上的精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静下心来走内涵发展之路,研讨课程体系、教材和课堂教 2 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想方设法把质量搞上去
3.要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干好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我将紧跟时代的步伐,了解社会的需要,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做一个对自己、对学生负责的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