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美术动态教案的实践探索
小学美术动态教案的实践探索
“以学定教”是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来实施教学。在“以学定教”理念的指导下,很多老师不仅备教材,还开始备学生,能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形成有效的教案。但可惜很多老师以为有了这样的教案就落实“以学定教”了,在实施教案过程中容易忽视教学内容相同时,每一届学生学情在变;再完美的教案也不能完全预见课的所有细节;当面对课堂上学生不会回答、不肯举手或者学生提出刁难问题时,教师是“拐弯”、“后退”、“加速”……继续以案施教?还是案随“生”动?如何真正案随“生”动,深度落实“以学定教”的理念?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动态教案的实践探索。
一、调动学生的兴趣点,案随“生”新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就要关照学生的需要,因为学生的需要更多地反映了学生课堂学习愿望,对于课堂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了解了学生的需要后,教师要学会删减教材,整合内容,提取那些有新鲜感,有挑战的内容,并设计合理的环节,采用富有挑战性、趣味性和自主性的方法,这样学生才会兴趣盎然。
如在教学第12册《热爱祖国的传统艺术――织绣和印染工艺》,这个欣赏内容与学生认知距离比较远,学生不怎么感兴趣,唤不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此,2011年我在设计教案时,把当时最热门的电视剧《凤穿牡丹》中精彩的刺绣片段进行播放,一下子拉近了刺绣工艺与学生的距离(图1)。2014年我又教学此课,发现这一届学生对新年服饰很讲究,而最近红及一时的戛纳电影节范冰冰服饰又与织绣工艺有联系,于是在保留原有教案环节的基础上,在导入环节中进行了新的设计:课前让学生谈谈过年自己新衣的特色,接着提出“假如戛纳节邀请你参加走红毯,你会选择穿怎样的服饰参加?”学生们相当兴奋,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这时教师出示外国媒体对范冰冰服饰的盛赞言辞,课堂一下子寂静无声,所有的学生都追随着盛赞声期待着这奇异服饰的出现!当龙袍、瓷瓶裙、仙鹤裙一一展现(图2),学生不禁赞叹,对祖国传统工艺自豪感油然而生!带着发自心底的热爱之情接着欣赏学习、实物观摩,学生学得乐此不疲,兴致勃勃。
关照学生的需要,调动学生的兴趣,不仅让学生兴趣盎然,眼前一亮,也让教师在重复的劳作中,体验着创新的惊喜!
二、关注学生的疑惑点,案随“生”动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通过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点拨,可以达到举一反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许多矛盾和困惑,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此时,针对疑难问题展开讨论,把握好点拨引导的契机,激活思维。
(一)学生的疑惑随作业清晰呈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对信息意义的建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获得不同方面的理解。学生因为他的知识经验不足,就会使其在面对不同情境时出现理解的偏差,在美术教学中,美术作业正是学习理解的最好呈现。关注学生的美术作业,特别是出现偏差的作业,如果能够做到不轻易加以否定,及时发现其中的教学契机,并与具体的情境联系起来,适时进行引导点拨,就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
例如在教学第5册《飞流直下三千尺》一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不同的线条及明暗对比方法表现瀑布。难点是画出瀑布的特征及美感。根据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互动找线,学习用线表现不同形态的瀑布;添加环境,学习以黑衬白的表现手法;作业展评,拓展本课。四大板块,二次作业的形式展开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第二板块的用线表现不同形态的瀑布,学生很难画出来。针对学生的困惑,我进行了两次修改。
第一次设计:
1.欣赏感知自然界中不同造型的瀑布。思考:自己最喜欢的瀑布,觉得可以用什么线来表示?师:世界地大物博,瀑布也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庐山瀑布,中国最具诗意的瀑布!壶口瀑布,中国最大的瀑布!伊瓜舒瀑布,世界上最宽的瀑布;九寨沟瀑布,中国最洁净、优美的瀑布!
2.生回答,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在壶口瀑布图片上描画波浪线,在庐山瀑布图片上描画出直线。
3.原来不同类型的瀑布可以用不同的线来表示,教师范画庐山瀑布和壶口瀑布。
4.学生第一次作业:选用线条表现心目中的瀑布。
结果在学生作业中发现,学生能选用不同的线条来画不同类型的瀑布,但学生不懂得有效组织线条(图3)。反思原因,学生的疑惑在于瀑布是教师直接范画,强加给学生的,没有经过学生自己的理解的结果。
第二次修改
1.2.教学不变
3.原来不同类型的瀑布可以用不同的线来表示,光找到了线还不够,我们还要掌握用线的方法。依次出示范作,得出“长短、疏密、穿插和粗细”,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这样线条组织?
生A:瀑布下来有流向所以有了穿插。
生B:瀑布水流有大有小,所以有了疏密
4.综合使用效果更好!教师把三张分散的范作组合成一条瀑布(图4)。
5.提供变式,不同特征的瀑布欣赏。
6.学生第一次作业:选用线条和线的组合方法表现心目中的瀑布。
第二次学生作业反馈:瀑布线条组织有变化,同一条瀑布中线条的组织也有意识的思考,从而造型多样化(图4)。
(二)学生的疑惑在反应中明察秋毫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机生成的问题,是学生结合了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而产生的结果。教师在教学中要细心体察学生学习的情绪,学会倾听,并在倾听过程中及时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针对其中有价值的反应合理打乱教学节奏,演绎不曾预约的课堂精彩。
例如在教学第5册《飞流直下三千尺》一课,在第三板块明暗对比方法表现瀑布中,预案中设计用刻纸刻出的黑色山的外框套上去的方法解决明暗对比法的运用。先欣赏名作《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了解李可染的积墨法,移植运用以黑衬白的手法来添加瀑布周围的山和风景。教师预设了这样一个环节,我把黑卡纸刻的“山”直接覆盖上去,让学生有一个“以黑衬白”视觉的冲击。但现场很多学生没有感觉,有一个学生小声地说:“这太简单了!随便添两座山就可以了!”我灵机一动,现场把边框剪去,留下两座“山”,请学生上台拼贴。果然,学生在拼贴中犹豫、思考、尝试,在这样的体验下学生主动思考山位置摆放的重要性,从而明白瀑布流出的位置低于山,瀑布大小的控制等,于是学生在添加背景时带着思考入画,效果自然不一样(图5)!
由此可见,关注学生的疑惑,不仅解学生之惑,学得扎实,学得主动,同时对于教师提出了有趣的课题,让教师挫越勇!
三、捕捉学生作业精华点,案随“生”变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由直接经验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可以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在美术活动中不乏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作品,教师及时捕捉展示,同时加以变式的引导,课堂就会变得精彩而充满张力。
如在教学第4册《瓶子变个样》时,二(3)班有个学生用瓶子设计出了穿蓬蓬裙的美丽公主模样(图6),教师及时展示,大力肯定,同时抓住契机,发散出少数民族人物、中西人物和不同性别、年龄人物的制作,结果学生上交的作业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图7)。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也一起助力,课堂作业竟然成了一件参赛作品,还获得了宁波市“银亿杯”手工制作大奖(图8)。而同样这节课,在二(4)班上课,学生对瓶子涂色线描感兴趣,我把主题又换成了“我的青花梦”,附以不同青花图案的欣赏,结果学生的作品又有了新的惊喜(图9)。
捕捉学生作业精华点,不仅让学生找到榜样的力量,激发学习动力,更锻炼教师的教育机智。
案随“生”动,当我们课堂中目中有“人”,心中有“生”,课堂自然充满了涌动的生命力,教案也因这个“生命力”而动态发展,就像一部开放的电视剧,结局让教育者自己都充满期待和憧憬。积极投身“以学定教”的新课改浪潮中,我将且思且行!
(宁波市姜山中学 浙江宁波)
第二篇:城郊小学美术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城郊小学美术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吴静 玉潭实验学校
城郊小学离城市不远,又有自己的农村生活氛围,与城市学校相比,它既有现代生活的熏陶,又有着自己独特的乡土资源。走进生活,挖出特色,增改教材;走进生活,开阔视野,激发情趣;走进生活,探讨教法,美化生活。实践证明,充分开发利用本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城郊特色化美术教学活动,不仅使城郊小学美术教学充满活力与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热爱美术学习美术的人多了,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关键词: 城郊小学 美术 生活化
陶行之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从教育的内容来看,所谓生活即教育,直接地说便是:是生活就是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教师不能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特色化美术教学顺应教改的需要,努力开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教师所擅长或有特殊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这个新课标和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令人欣喜。城郊小学离城市不远,又有自己的农村生活氛围,与城市学校相比,它既有现代生活的熏陶,又有着自己独特的乡土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么独特的二维资源,把生活和美术紧密地结合起来,我进行了如下的探索与实践。
一、走进生活,挖出特色,增改教材。
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真实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增:生活是鲜活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挖掘本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如:《摔胶泥 》、《红芋形的畅想》、《草根造型》、《陶俑欣赏与制作》、《狗尾巴草的大变身》、《黄豆黑豆红豆一家亲》、《复制叶脉》、《我为爸爸设计的多功能汽车》、《俺家的水果多》、《秋田里的昆虫》等。
改:有些课程很好,依据本地资源,需对原有的教学活动作一些适当的修改。
1、更换内容。如第五册中《梦幻中的城堡》,孩子们对西式城堡印象模糊或没有,因此我把内容改成我家的小楼房;第三册中《变化无穷的线条》,我校有一处野草田,里面都是各种长长短短的荒草,这节课就让孩子们去拔草玩草摆草,间接体会线条的魅力。
2、扩充内容。如十一册中《剪“喜”字》,结合当地的民间剪纸,可以剪各种动植物、人物、窗花等。
二.走进生活,开阔视野,激发情趣。
城里:我所在的学区离城市大约10公里,37路车直达市中心,很多孩子的家长就在城里上班,对城市孩子们并不陌生,而且电脑在许多家庭也基本普及。
1、组织学生对城市建筑城市生活进行调查。让学生观察城市建筑城市生活百态,用写生、想象创作等方式表达调查的结果。如《高大的楼群》写生活动、《我心中的未来城市》想象创作等活动。学生在调查新城市建设城市生活活动中,亲身感受与时代发展的脉搏一起跳动,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文思想在新建设中的体现都使儿童的文化品位和视觉审美发生变化。
2、开展“我对艺术知多少”的网上学习美术知识的活动。电脑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教师留给学生一个美术网站或一个专题,让学生上网获取更多的美术知识,欣赏更多的美术作品,并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如:查阅世界上著名的建筑及它们的特色。
3、进行电脑美术创作活动。①教师先教会学生使用各种绘画工具,认识各种绘画效果。然后定出一个绘画主题,让学生自主创作。②进行编制小报活动、学会制作卡片。最后进行电脑美术创作展示。
乡间: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及能力。
1、这里的高楼虽说越建越多,但这里目前依然还保持着农村的风情风貌,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农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农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如农家庆贺节日,他们有自己的方式:富裕了的农民杀鸡宰鸭、捕鱼捞虾,走乡邻、访亲友,喝上两盅,常常乐得开怀大笑。农家的节日,不仅有“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家特色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不同的时节,农民有不同的庆贺方法。如清明节家家户户吃鸡蛋插柳枝;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看灯会,所以更有不同的热闹场面。这都是极好的绘画题材。
2、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因此,在特色化美术教学的探索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农村田野风光是美丽可爱的。这也是学生写生极好的题材资源。水稻、油菜、小麦、桑田、菜地,各具风韵,他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这时带领学生身背画夹、手拿画笔,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便在学生的手下诞生了:《闹春图》、《青苗图》、《丰收图》„„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乡俗之趣,陶冶个性
。三,走进生活,探讨教法,美化生活。
1、组织“生态游”,开放主阵地 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其创造能力的培养,不但需到生活里捕捉题材内容,而更本质的是需要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去真实描绘和创造生活。以往的美术课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欣赏教材中的图片,传授技能,然后让学生坐在课堂里临摹,或凭记忆苦思冥想,结果学生不但画不好,更甭提有创意,而且越来越讨厌画画。因此在特色化美术教学中,根据教材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去田野、河边、草地上、花丛中写生。这样孩子们不但兴趣盎然,作品富有真情实感,而且在宽松愉快而自由的环境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自由发挥。
案例:《草根造型》教学片断
草对这里的孩子来说最熟悉不过了,每天上学的小路边田野里都长满了各种形状的草,但他们的脑海中,对草根是比较陌生的,甚至有的学生惊呼:草也有根的呀。我回答:当然有,而且很不同。这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我于是引导他们现场挖草,现场观察各种草的根。
生1:“老师,你看!这儿像一个长满胡须的老爷爷的头。”(一位学生指着一种草的根说)
生2:“老师,这个像一条龙。”
师:“这两位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请大家想想其他的像什么?”(指导学生观察其他草的根)
生:“像太阳的光芒”、“像珍珠项链”、“像人参”„„
师:“这些草可以当羊的美食,草根丢了也挺可惜的,可以拿来做什么呢?” 生议论纷纷。
生:“可以串起来做项链耳环”、“可以做根雕”、“可以粘在纸板上做成美丽的墙饰”、“可以染色做成工艺品” „„ 通过仔细观察,孩子们发现原来看似没用的草根形状是千姿百态的,是这么美、这么丰富,这么有经济价值,制作时,个个情绪高涨,大胆表现,后来我们在校内搞了个根艺展。收到了家长和老师们的一致赞赏。
2、活用各媒材,开拓表现法
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作画,会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效果。而新课标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因此我们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绘画技法指导,让学生在尝试新的画种的绘画过程中,掌握一些新的表达方式,更加随心所欲地创作,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
案例1:《摔胶泥》
在学校的南面有一片荒芜的田地,土质很好,红红的很有粘性,真是上好的天然粘土,我们这里人称之为胶泥。制作过程:(1)我让孩子们把这些胶泥摔薄,像薄薄的大饼。(2)然后用铅笔在上面画出人物或景物造型,(3)接着用小刀或者剪刀裁下,贴在有色或者无色的卡纸上,用书本压住,自然晾干。
(4)最后用水粉或者水彩颜料上色。一副充满童真童趣的胶泥画完成了。把它挂起来或摆在桌上,就使小房间更美丽了。案例2:《复制叶脉》
1、材料:水粉颜料、各种形状的叶子、底版纸、剪刀、铅笔。
2、制作过程:
(1)、准备好底纸版,构思草稿,定好构图。(2)、概括草稿需要巧妙选择有形态、质感特点的各种叶子进行拓印。(3)、选好叶子,接着在叶子上涂色,往纸上一块一块地按画稿拓印。(4)、整理(拓印出叶子的特殊纹理效果,使画面质感更鲜明,更独具美感。)
3、走进民间乡土艺术,发扬民间工艺
民间艺术是所有艺术的母本艺术,蕴涵丰富的智慧,是最具生命活力的艺术。在民间艺术家手中,一切造型都被赋予了生命。学生通过学习民间美术,可以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把民间的传统文化发扬广大;可以激发对劳动人民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1、结合当地的传统工艺,开设了藤编、剪纸、篆刻等具有乡土气息的工艺课。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关心周边环境、美化生活的意识增强。
2、民间素有“金不如玉、玉不如瓷、瓷不如陶”的说法,说明了在考古学领域,陶的价值远在金玉之上。汉代是陶艺发展的巅峰时代,而徐州地区正蕴藉着丰厚的汉文化。在学校附近的龟山汉墓里就有许多的陶俑,这是极好的教学素材。《陶俑欣赏与制作》教学片段
1、导入:拿出陶、瓷两样制品让孩子们比较:陶---厚、烧成温度低、粗、低沉。
瓷---薄、温度高、精细、清脆。
2、交流:你知道有关陶艺的事吗?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了解到的有关知识。老师帮助、补充。
(1)、陶的起源—---最初人们把编织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一层粘土,使其能够盛水、耐火。(2)、龟山汉墓出土的陶俑各处细节的刻画深入细致,手法简练夸张,形神兼备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技法:所有的作品都尽量要空心的,泥的厚薄尽量一样,衔接处要粘牢。(1)、捏塑(挖空(2)、泥条(盘筑、编织)
(3)、泥板(圈围、拼搭、切割、任意)(4)、装饰(压印、划刻、上色、贴花、绞泥)
(正规的制陶过程需要的工具很多,如练泥机、帆布、刮刀等等,而学生手中的工具只有尺、规、笔等这些可以利用的工具,例如笔帽圆孔可以在泥塑作品上刻出眼睛,尺和刀都可作雕刻刀使用,又可以刻出人物的耳朵及足部较细部分。而最重要的材料--泥,是从我们学校附近的小山上挖来的红陶土,这种土粘性好可塑性强。)
4、探索综合课,能力多元化
综合实践课是着眼于生活本身的课程,针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理念,整合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实践学习已成为现在和今后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特点,也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因此在特色化美术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性,设计出有趣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贴近学生在各科所学到的知识及生活经验,以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出发。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比较、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对身边世界的兴趣,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多元学科不同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
(1)、开展“我爱我家”活动,让学生寻找家乡美景,如玉潭湖、玉潭公园、龟山汉墓等,并以绘画、布贴、泥捏手法描绘家乡美景。让学生通过想象,创作理想中的家园,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调查环境污染的情况,让学生通过看本地新闻报导、向家长了解和自己对周边环境污染的观察,了解环境污染的情况,结合班队课,进行交流探讨,然后用各种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绘制招贴画进行环保宣传。通过这一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比较、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对身边世界的兴趣,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多元学科不同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
实践证明,充分开发利用本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城郊特色化美术教学活动,不仅使城郊小学美术教学充满活力与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热爱美术学习美术的人多了,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突破教科书,把美术学习的范畴扩展到地方乃至更大的区域。但开展城郊特色化美术教学,发展城郊美术特色教育,决非易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钻研、互相探讨、为共同目标携手共进。
参考文献: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1 9 P69-71 罗丹 葛赛尔 《罗丹论艺术》 团结出版社 2006 2 P55 《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第三篇:优秀教案:小学三年级自然《探索自然》教案
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
《探索自然》教学设计
社旗县青台中心校
张生超
《探索自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是学生进入科学课学习的入门课,也是《十万个为什么》单元的起始课,这节课主要侧重对学生观察能力上的初步培养和训练,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针对教材所设计的活动,我将本科的教学内容做了部分调整,调整为以下五个层次的教学活动:
1、看照片。2盲人猜物。
3、尝试与指导。
4、实地观察。
5、交流与拓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各种器官获取各种信息。
2、了解一片草地(或花坛等)的植物、动物和其他。
3、通过对自然的感知及描述,使他们的观察变得敏锐。过程与方法:
1、是学生通过有趣的感知活动,体会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奇妙作用。
2、通过对学校花坛一角的观察,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敏感度。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活动中培养信任感和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会使用各种感觉器官获取多种信息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根据学生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认识和感知。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法、实地考察法、游戏法、对比发现法 教学准备:
盲人猜物的游戏材料、考察学校花坛、教学辅助课件、观察记录表、哨子等。教学过程
课前铺垫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我们要上一节什么课吗?看,老师告诉你们(毛笔蘸水写“科学”二字在黑板上)
仔细看这两个字,要知道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一起去发现、去研究这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了!
(学生仔细观察活动)谁能把刚才的发现说出来?
看来大家已经体验到仔细观察带给我们的乐趣,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浓浓的兴趣一起开始探索自然、探索科学吧!(板书课题)
一、看照片。
刚才,我们是怎么发现了用毛笔蘸水写的字渐渐变没了呢?(眼
睛看)好,眼睛是我们探索自然的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PPT文稿出示:学生熟悉的一片草地(或花坛)的照片)这是一幅照片,它是我们校园的一角,从这篇草地的照片上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观察与汇报。
二、盲人猜物。
看来眼睛却是能观察到很多,是探索自然的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如果给你这个,拿出装有4种不同液体的瓶子摆在桌上,问学生:谁来猜一猜瓶里的液体是什么?
学生猜测,学生可能很快就猜出有颜色的液体是果汁。老师追问:你是怎么猜测的? 学生回答:眼睛看到的。
老师:对了,眼睛看是获取信息一种重要方法(板书:眼睛看)。这时增加游戏难度,让学生蒙上眼睛猜测,其他学生只可给予提示,不能说出答案。
学生可能用鼻子闻的方法猜测出其中两瓶是酒精和醋(板书:鼻子闻),用嘴尝的方式说出另一瓶是水(板书:嘴尝)。
学生全部猜出后,游戏结束。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其观察的方法(并板书),并让孩子凭着生活感知,说出:还可以用手摸、耳朵听进行观察获取信息。
老师总结: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我们班藏了这么多小科学家!会用多种感官获取信息。
这一环节,通过简单的看、闻、尝,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获取信息,认识到科学知识是通过探究学习得来,并感受探索科学的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三、尝试与指导。
问学生:如果老师要带大家走进校园花坛的一角观察,你该怎么做呢?老师先带来一盆月季花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用激将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观察前,老师强调:在观察时,不能伤害到他们)
学生积极回答,老师在鼓励学生发现的同时要做好引导。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练习能准确的运用多种感官获取信息,从而使观察能力变得敏锐。
四、实地考察。
老师说:通过上一活动的努力,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多种感官进行科学观察了。已经通过老师的考核了,接下来,我们要走出教室,到学校花坛的一角进行实地考察了,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要想发现更多的信息,仅仅用多种方法观察是不够的,还要求带好笔,及时填写“科学观察记录表”。
出示温馨提示:
1、认真细心
2、带上笔,及时填写《科学观察记录表》。
学生来到花坛前,面对这鲜活的事物,一定会有很多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及时帮助学生寻找答案,有困难的问题则记录下来。
同时要维持好纪律,确保学生安全。
15分钟后,学生拿着满满地记录表,走进教室,完成实地考察活动。
五、交流与拓展。
老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汇报交流),在交流中,针对学生暴露出一些问题,老师要及时指导。汇报结束。
老师:花坛里的所有秘密是不是都被我们发现了呢?我们下课以后孩子可以继续到花坛上进行观察:看看某种植物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他的正反两面是不是一样的等等,同时提醒大家,如果你们能带上放大镜、尺子等小帮手去观察,可能会有更多的发现。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校园资源,进行体验式探究活动,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科学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观察活动的进行。
六、板书设计
探索自然
眼睛 看 手 摸 鼻子 闻 嘴 尝 耳朵 听
第四篇:美术教学的“高效”实践探索
美术教学的“高效”实践探索
南墅镇中心中学,杨虎堂
目前,我们莱西正大力提倡推行高校课堂模式,我在教学中向先行的其他学科学习,进行了一定的探索践行。下面谈一下我的几点做法,请各位专家、同行指正。
在上初二年级第一单元《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欣赏▪评述)一课时,我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因素的要求和中学生的心理,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设计,将美术课堂设计成“美术园”,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本课内容,使学生人人参与,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现能力、合作能力等。
一)在教学环境的设计上,安排学生在美术教室内按高校课堂模式小组团坐(组长为代表前坐,中心为活动区),营造一种平等融洽、轻松愉快的气氛,满足学生的需要,力求让学生在活动的乐趣中学习知识,增强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在活动过程的安排上,我设计为五个环节,并且都用形象生动的词语概述,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因素上入手,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猜一猜:内容安排为人物模仿表演与猜测。老师准备一些描述人物的纸条(如“董存瑞炸碉堡”、“年迈的老婆婆”等),让每组代表抽出并且表演,本组同学进行猜测,迎合学生好奇心理,使学生在表演与猜测中体会“形”、“神”塑造人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表现力、观察力与竞争意识。
2、想一想: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同学表演的好?为什么?引出“形”、“神”,展示课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归纳总结能力。
3、学一学:组织学生讨论美术作品中“形”、“神”的含义及二者关系,对学生的答案教师一律板书,并引导学生讨论以“去伪存真”;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积极的心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然后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国画作品郑板桥的《竹》和油画作品委拉斯凯兹的《纺织女工》(初一年级第一单元学过)以复习巩固。
4、用一用:
教师用电脑展示以下作品名称,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国内作品:《早春图》、《溪山行旅图》、《李白行吟图》、《蕉蝉图》。
国外作品:、《静物》、《自画像》、《持阳伞的女人》、《格尔尼卡》、《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5、答一答
①必答:每组代表任选一幅作品共同欣赏分析“形”与“神”(不扣分)
②自由答:每个同学均可任意选择一幅作品欣赏分析“形”与“神”(若成功则小组加分,一般不扣也不加,不好则扣分)
(此环节教师注意与学生沟通,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肯定,培养的参与意识,创造性思维,表现能力等。部分作品可进行师生活动和表演再现以帮助理解。)这样课堂氛围活了,学生也乐学了,教学多维目标自然也达到了。
此外,我认为初中美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1)掌握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2)能分析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和新课程所倡导的发现式学习方式的优缺点。
(3)能将新课程理念应用到教学设计、课例分析中去。
常言道:“机遇与挑战并存!”新教材的使用也正是如此。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交流与总结,才能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以上是本人的一些拙见,如有不正之处恳请诸位能批评指正。我相信通过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努力和实践,定能使我市的美术教育更上一层新的台阶!
第五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摘 要:美术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必然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其自身的职能。小学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当前的小学美术的教育理念的要求和目标,同时,也是小学美术的教学任务,而要很好地完成这一目标,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积极地研究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思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的变化,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的理念。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如果过分地专注于技能的训练,那么,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和审美的能力就得不到培养和提升。而且,老师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小学美术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地帮助学生进行技能的训练,毕竟,能成为大艺术家的人寥寥可数。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坚持开设美术课程,是因为在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慢慢地形成对人生的正确的认识,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未来社会和未来世界的需求。在这一目标下,小学美术老师在教学中的理念和思想就应该是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的培养上。所以,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和启发学生去自主探索和思考。
二、增加教学资源
在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拓展和增加教学资源。例如,老师在讲述小学美术的过程当中,所使用到的内容不只是现有教材上所提供的内容,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就近寻找和发现可用的素材,可以是教室外面的花朵和小草,可以是教学楼的设计等,老师可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既丰富了教学资源,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又如,学校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在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当中,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资源的共享,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老师就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寻找课堂教学的素材,这样就将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浓厚兴趣
首先,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利用想象激发兴趣。想象是学生感兴趣的启发式教学,学生善于遐想,在想象中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想象有时是奇特的,想象出来的事物有点离谱,但却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教师要很好的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想象力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我设计的自行车》一课时,在师生问好后笔者叹了一口气,有一个学生问我说:“老师您怎么了?”我说:“今天我在上班的路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在过路口的时候堵车了,老师差点上班迟到,你们能想个办法帮帮我吗?”学生纷纷举手要说,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可以设计一辆能飞起来的自行车就能过去了。“这样一来学生一下就被设计多功能型的自行车的想法所吸引,通过想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巧妙应用美术教学技巧
(1)使美术知识具体化。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渗透了一定量的美术基础知识,相对于理解能力不强的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主次分明的构图》一课,在以往的教学中使用画图或拼贴的方法来说明构图时要把主要的物体放在主要的位置。使用动画课件可以使构图知识具体化:打开动画课件,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导入一些蔬菜、水果、陶罐的图片,接着用移动和自由变换的功能来说明构图的要求,通过不同的演示来说明什么样的构图是合理的,实现了使抽象的知识概念转化成了具体直观的可视现象,达到了教学的有效性。
(2)使美术知识趣味化。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每一册都有一些欣赏的内容,如水墨、油画、水彩、铅笔、色粉笔、浮雕……对于画种、材料、表现方法教师只能泛泛而谈,或者给学生一张图片说明:这就是浮雕,这就是油画。有了动画课件,教师就可以当场演示、当场制作出不同的效果,并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理解和感受。例如在欣赏浮雕作品时,先用数码相机拍摄一些学生的头像,然后根据需要点击浮雕或油画以及另外的效果,这样学生就可以直接欣赏同一内容的不同表现形式了,效果很好。
五、勤学多练、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
六、让学生在玩中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色感
对于学生色感的培养,我认为在小学生眼里,做游戏永远是快乐而有趣的,在热烈欢快的游戏中,学生亲身体验到主题活动,并有意无意地观察到主题画面,头脑中印下生动的人物动态形象。当学生的活动感受、形象感受、记忆感受最鲜明时,只需稍加选择,就可确定自己的画面。游戏导入,巧设情境。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一个信息化的网络时代已经到来。网上的世界真精彩。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不失时机地进行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新课程最主要的突破点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强调“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这些理念,要求我们美术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积极而努力地开发相关的美术课程资源。
总之,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任务,我们美术教师,承担着引领学生发掘美,探索美,创造美的任务,不能忽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眼下的新一代,是一朵朵花蕾,遇阳光而娇艳,遇雨露而明丽,遇和风而怒放,培养美术学习的兴趣,也是在培养我们的继承者,我们事业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