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情况简介

时间:2019-05-15 01:3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情况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情况简介》。

第一篇:“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情况简介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简介

一、建设“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重要意义

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2010年7月,教育部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划纲要》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作为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宏观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教育部的高度重视。采集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状态数据,实现常态监测,是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纲要》规划目标的必要手段。

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内涵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就是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按照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把高等学校与本科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出来,形成系统化的、反映高等学校教学运行状态的数据集。

三、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结构及功能

在结构设计上,遵循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内在规律,按照教学投入、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基本思路,组织教师、学生、条件、专业与课程、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数据群组。

在实现方式上,为便于采集,按照高校职能部门的分工特点,分解成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教育经费、教学科研仪器、教学条件、学生基本情况、学生课外活动、科研情况、学科建设九类数据。每类数据再分解为若干数据采集表,每个采集表包含若干数据采集项。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有四大功能:

第一,状态数据库要服务于政府,分析和掌握高校教学工作的宏观运行状态。

第二,状态数据库要服务于高等学校,促进和增强高校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第三,状态数据库要服务于社会公众,加强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状态数据库要服务于教学评估和质量监测监控,提高评估实效,形成常态监控的机制。

评估专家通过查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和登录系统查看高校上报的原始数据,可增加对高校的认识和了解,确定考察计划和考察重点,为进校评估打下基础。

四、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建设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需要高等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参与。

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中,对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的内容与形式作出了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反映教学状态的基本数据,建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高等学校对数据库数据要及时更新,及时分析本科教学状况,建立本科教学工作及其质量常态监控机制,对社会关注的核心教学数据须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发布。国家建立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充分发挥状态数据在政府监控高等教育质量、社会监督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评估中心将进一步加强研究,帮助高校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立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并不断提高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应用水平和服务范围,服务于国家本科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控。

第二篇: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

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数据项内涵说明

(2011版)

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课题组

二○一一年八月

目录

一、基本统计指标说明...................................................................................................................1

二、指标解释...................................................................................................................................1

Ⅰ 学校基本情况.............................................................................................................1 Ⅱ 校训、办学思想.........................................................................................................2 Ⅲ 院(系)和其他教学单位情况.................................................................................3 Ⅳ 学科专业情况.............................................................................................................3 Ⅴ 学校面积.....................................................................................................................3 Ⅵ 学校发展规划.............................................................................................................4 Ⅶ 校友会与社会合作.....................................................................................................4 1-1 校领导基本信息.......................................................................................................5 1-2 教师队伍概况...........................................................................................................5 1-3 学校聘请校外教师概况...........................................................................................6 1-4-1 高层次人才...........................................................................................................6 1-4-2 高层次研究群体(团队)...................................................................................6 1-5 院(系)和其他教学单位专任教师情况...............................................................6 1-6 院(系)教师培训进修、交流情况.......................................................................7 1-7 学校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学位、年龄...................................................................7 1-8 院(系)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学位、年龄...........................................................8 2-1 院(系)下属各专业情况.......................................................................................8 2-2 院(系)教学安排...................................................................................................9 2-3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 2-4 国家级教学基地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9 2-5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 2-6 本科实验教学实验室(中心).............................................................................10 2-7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 2-8-1 教材情况——编写教材概况.............................................................................11 2-8-2 教材情况——使用教材概况.............................................................................11 2-9-1 教学管理制度.....................................................................................................12 2-9-2 教学管理文件目录.............................................................................................12 2-10 本科教学信息化...................................................................................................12 2-11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13 2-12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科室)...............................................................................14 2-13 校级教学管理人员...............................................................................................14 2-14 院(系)教学管理人员.......................................................................................14 2-15 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及成果...................................................................................14 2-16 教学质量监控人员...............................................................................................15 2-17 评教统计表...........................................................................................................15 2-18 本科课程、授课情况表.......................................................................................15 2-19 各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位、年龄、学缘情况...............................................16 2-20 教学事故...............................................................................................................16 2-21-1教师所获荣誉概况............................................................................................16 2-21-2 院(系)教师个人所获荣誉...........................................................................17 2-21-3 院(系)教学团队...........................................................................................17 2-22-1 课程建设...........................................................................................................17 2-22-2 课程情况...........................................................................................................18 2-22-3 精品课程...........................................................................................................19 2-23 分专业实验、毕业综合训练情况.......................................................................19 2-24 院(系)毕业综合训练指导教师情况.............................................................20 2-25-1 教学改革概况...................................................................................................20 2-25-2 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0 2-25-3 教学成果奖.......................................................................................................20 2-26 本科生教学效果...................................................................................................21 2-27-1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学科竞赛获奖情况.......................................22 2-27-2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获奖情况...........................22 2-27-3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文艺、体育竞赛获奖情况...........................23 2-27-4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获奖情况...............................23 2-27-5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社会实践个人获奖情况...............................23 2-27-6 院(系)教学效果——专利情况...................................................................23 2-27-7 院(系)教学效果——参加国际会议...........................................................24 2-28 学生交流情况.......................................................................................................24 3-1教学经费概况..........................................................................................................24 3-2学校教育经费支出..................................................................................................25 3-3教育事业收入..........................................................................................................25 3-4 当年捐赠情况.........................................................................................................26 3-5 院(系)教育经费支出.........................................................................................26 4-1 固定资产情况.........................................................................................................26 4-2院(系)教学科研仪器值......................................................................................27 5-1 教学行政用房及教学设备.....................................................................................27 5-2 校内实习、实训场所.............................................................................................27 5-3 图书、期刊.............................................................................................................28 5-4 校园网建设情况.....................................................................................................28 5-5生活用房(学生食堂、澡堂、宿舍)..................................................................29 6-1教风学风概况..........................................................................................................29 6-2-1 学生管理组织机构(科室).............................................................................30 6-2-2 校级学生管理人员...........................................................................................30 6-2-3 院(系)及相关单位思政教师信息表.............................................................30 6-3 就业管理人员.........................................................................................................30 6-4 学生数量基本情况.................................................................................................31 6-5 普通本科分专业学生数.........................................................................................32 6-6近一届本科生招生类别情况.................................................................................32 6-7 国外及港澳台学生情况.........................................................................................33 6-8近一届本科生录取标准及人数.............................................................................33 6-9 各专业报到情况.....................................................................................................33 6-10 本科生奖贷补.......................................................................................................33 6-11-1 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34 6-11-2 院(系)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35 7-1 学生社团.................................................................................................................35 7-2 课外活动、讲座.....................................................................................................35 7-3 素质教育基地、职业资质培训等情况.................................................................36 8-1-1 科研机构概况.....................................................................................................36 8-1-2 科研机构列表.....................................................................................................37 8-2 教师科研情况.........................................................................................................37 9-1 学科建设概况.........................................................................................................39 9-2 博士后流动站.........................................................................................................39 9-3 博士点、硕士点.....................................................................................................39 9-4 重点学科.................................................................................................................39 10 高职高专信息采集补充表.......................................................................................40 11 特殊情况说明...........................................................................................................40

一、基本统计指标说明

统计时点:数据指标统计时点除特殊说明外,财务、科研和图书信息按自然统计,教学等其他信息均按学统计,个别指标按指定的时限或时点统计。

学年: 指10-11教育,即从2010年9月1日到2011年8月31日。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

自然年:指公元,即从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

二、指标解释

Ⅰ 学校基本情况

1.学校名称:按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并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实施高等教育的单位称谓,用全称;学校代码按教育部统一编码填写。

2.学校英文名称:学校对外使用的英文名称全称。

3.学校行政辖区:指学校所归属的行政管理区域(省、自治区、直辖市)。4.邮政编码:学校所在地由国家邮政部门编制的邮政区域代码,如果有多个校区,填写主校区或学校办公室所在校区的邮政编码。

5.学校办公电话号码:学校统一对外公布的办公电话号码,包括区号和电话号码。

6.学校办公传真号码:学校统一对外公布的公用传真号码,包括区号和传真号码。

7.校园网域名:学校在因特网(Internet)注册的名称。如华中科技大学域名为 hust.edu.cn。

8.学校主页网址:学校在因特网上唯一的名称标识,由资源类型和域名构成。如华中科技大学主页网址为http://www.xiexiebang.com。

9.学校办公电子邮箱:学校统一对外公布的公用电子邮箱,格式为xxx@xxx.xx。10.填报负责人:负责组织填报本次报表的领导或工作人员。

11.学校层次:分为设有研究生院的院校、“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 1 校、一般院校和新建院校;可以多选。

12.招生批次:指学校主要招生的批次,分为第一批次招生、第二批次招生A、第二批次招生B、第三批次招生A和第三批次招生B。招生批次中,有的省份批次为第二批

(一)、第二批

(二)、第三批

(一)和第三批

(二),分别对应本指标中的第二批A、第二批B、第三批A和第三批B。在第二批或第三批中不分A、B或者

(一)、(二)的按照该批次的招生A填报。可多选。

13.学校性质类别:学校分综合大学,理工院校,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医药院校,师范院校,语言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民族院校。此分类只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

14.学校举办者:指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或为设置教育机构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基本办学条件者,即,指投资兴办或提供教育经费的中央、地方政府部门或其他团体、组织、个人。中央部门指中央机关、国务院各部委及全国性的人民团体,填写国家标准部门代码(三位);地方政府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或其他厅、局,填写该厅、局的名称;省部共建填写参与共建的省、市、自治区和国家部委名称;非地方政府填写该部门名称;民办填写投资兴办学校的社会团体、组织或个人名称。

15.学校升本情况:本项仅供2000年以后(含2000年)升本的学校填写,升本时间指教育部正式发文确定学校升本的时间,由多校合并组建本科高校的,在合并前校名栏中分别填写多个校名。

16.学校地址:包括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市、州)/县(区、旗)/乡(镇)/街(村)/路/编号的详细通信地址。对于多校区的学校,每个校区分别填写校区名称和地址。校区名称:指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校区的称谓。

Ⅱ 校训、办学思想

1.校训:指用简洁的词语所表达的学校治学理念和精神追求。

2.学校发展定位:包括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办学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

3.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指学校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类型和培养目标等规划。

4.教育教学思想:指学校关于大学生教育与发展、教育教学与社会的关系、教学工作的地位、教育教学质量及其保障等的思想观念。

5.多媒体反映:指使用多媒体形式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思想,提供能够在线播放该多媒体的网址链接,此项可选填。

Ⅲ 院(系)和其他教学单位情况

1.院系:指学校具有教学功能的直属院、系、所。Ⅳ 学科专业情况

1.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列表中填写各院系现在的本科专业列表。专业结构和布局指学校现设专业的数量和名称,所涵盖的学科门类等信息;其中,专业名称及门类按《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2007版分类。需要上传多个文件时,将多个文件打包为一个文件上传。下同。

Ⅴ 学校面积

1.占地面积:指学校具有国家颁发的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面积。不包括农场、林场的占地面积。

绿化用地面积:指学校占地面积中集中用于种植花草、树木以及天然林的土地面积。

非学校产权:指由社会力量提供的土地面积,包括独立使用和共享使用两类。其中,独立使用,指学校独立享用社会力量提供的土地面积;共同使用,指本校与其他单位共享社会力量提供的土地面积。

2.总建筑面积:指学校在建设用地范围内,拥有产权,已交付使用的单栋或多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不包括尚未竣工的在建工程和临时搭用的棚舍建筑面积)及非产权建筑面积的总和。含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幼儿园、医院等。非学校产权:指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提供给学校使用的建筑面积(包括学校租用或借用一年以上的建筑面积)。其中,独立使用面积,指学校独立使用的社会力量提供的建筑面积;共同使用面积,指学校与其他机构共享的社会力量提供的建筑面积。非学校产权的学生公寓只填报独立使用建筑面积。

Ⅵ 学校发展规划

1.发展战略规划:指学校制定的短期或中长期综合发展规划。

2.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指学校制定的在一定期限内关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形势、任务、目标和措施等的规划。

3.校园建设规划:指学校制定的在一定期限内关于校园建设的形势、任务、目标、项目、措施等校园建设规划。

注:如学校没有按照上述分类分别制定规划,可将总体规划或相关规划文本打包上传至“发展战略规划”栏目中。

Ⅶ 校友会与社会合作

1.校友会总数:指学校校友在各地成立并在学校备案的校友会数量。境内校友会:指在境内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校友会的数量。境外校友会:指在境外(含港、澳、台)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或在校友总会备案的校友会的数量。

2.签订合作协议机构总数:指与学校签署协议,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等活动的法人机构的数量。不含学生实习协议的机构。

学术机构:指学校与其他学术机构如高校、科研院所等签订的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等活动的机构数量。

企业:指学校与企业签订的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等活动协议的企业数量。

地方政府:指学校与地市级及以上政府签订的关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服务、经济合作等方面协议的数量。对于建在县级城市的学校,与县级政府签订的 4 协议也可计入。

1-1 校领导基本信息

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基本信息,其中包括: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学历、专业、职务、校内分管工作、学习和工作简历。其中:“专业”,指本人所学专业或所从事专业;“学习和工作简历”指主要的学习及工作经历,只需注明时间和工作单位及职务即可。统计时点为当前情况。1-2 教师队伍概况

1.教师队伍: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2.双师型教师:指高等学校中具有中级及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业课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且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或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及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成果已被企业(学校)使用,达到同行业(学校)中先进水平。

3.具有行业背景教师:指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在企业、机构一线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能够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的教师。

4.具有工程背景教师:指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在一线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程方面的工作,能够全面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实训活动的教师。

5.职称: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和无职称分类。6.学位:按教师所获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和无学位分类。

7.年龄:按35岁及以下、36-

45、46-

55、56及以上分类,以9月1日满周岁计算。

8.学缘:指在编在岗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中最终学位在本校取得和在国内外其他高校(或授予单位)取得的情况。其中,本校指最终学位是在本校取得的;外校(境内)指最终学位是在境内其他学校取得的;外校(境外):最终学位是在境外(国外及港、澳、台)学校取得的。

9.学校教师库链接:需提供可以查询在校教师情况的数据库地址或网址链接。

1-3 学校聘请校外教师概况

1.聘请校外教师:指聘请的国内、外其他高校及科研机构、企业、行业等的教师和退休教师(含本校退休教师)。聘期为一学期以上。其中,外教,指经学校批准聘请的外籍教师。

2.来源:指学校聘请的教师在受聘时从事工作的单位,包括:企业、行业部门、高校等。其中,行业部门:指行业行政、管理、生产、研究机构,及其他相关单位等。1-4-1 高层次人才

类型: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获奖者和省级高层次人才。

获得时间:只填写年份。1-4-2 高层次研究群体(团队)

类型:指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获得时间:只填写年份。

1-5 院(系)和其他教学单位专任教师情况

1.专任教师: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

2.院(系)和其他教学单位专任教师情况:分院(系)统计专任教师情况。其中“职称”按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统计。无学位教师的学缘结构 按其学历情况统计。

3.各院(系)和教学单位专任教师不得重复统计,本表中各单位专任教师总计数之和应等于全校专任教师总数。

1-6 院(系)教师培训进修、交流情况

1.教师培训进修:指学校派出进行培训和进修、攻读学位的教师的情况,其中,培训含校内组织的集中专项(如新教师等)短期培训。

境内:指学教师在大陆地区有关机构培训(包括攻读学位、培训进修、访问学者等)的人次。

境外:指学教师在大陆以外地区(含港、澳、台)有关机构培训(包括攻读学位、培训进修、访问学者等)的人次。

到行业培训:指学教师到与专业相关的行业,进行培训的人次。

攻读学位:指学教师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人次。

教师培训情况说明:包括以下三部分(1)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教师脱产进修情况(含姓名、进修项目、进修时间等),(3)青年教师参加校外专业实践情况(含姓名、是否脱产、项目、时间等)。

2.交流教师:指学校派出的到境内外进行三个月以上访问的教师情况,即出访情况,和境内外高校或科研机构来校访问三个月以上的人员的情况,即来访情况。

国际交流教师名单及内容:指参加国际交流和台港澳交流的教师名单和交流内容。

1-7 学校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学位、年龄

学校实验技术人员:指学校从事实验教学、辅导和指导的具有实验编制的工作人员。

1-8 院(系)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学位、年龄

院(系)实验技术人员:指编制在院(系)的实验技术人员。

2-1 院(系)下属各专业情况

1.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上传本专业建设规划的文件。

注:专业名称按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填写,其中没有或新增的专业,按专业类填报。)

2.支撑学科名称:指能够为本专业提供发展和人才培养支撑的相关学科,按二级学科名称填写。

3.优势专业:指是否属于国家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示范专业、重点建设专业或地方优势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指自2007年以来,学校经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一类、二类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指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建设的省级品牌专业、名牌专业或特色专业。示范专业,指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建设的省级示范专业。

4.专业设置时间:按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生的时间填写。

5.新专业:指教育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置的、毕业生不超过3届的专业。是否新专业以实际招生时间为准判定。

6.培养方案:指本科生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执行情况等信息。要求上传包含具体培养计划的文件,并提供在学校相关网站上公布的培养计划的网址链接。

7.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理论和技能,拟从事某些行业、部门或专业所具备的素质。

8.专业培养计划学时与学分:分别统计各专业培养计划所规定的所有教学活动的总学时数及总学分数。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分别统计各专业培养计划所规定的集中实施的实践教学活动(见习、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社会调查等)的学分数。

课内教学总学时数、总学分数:分别统计各专业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课内教学活动(包括理论教学和课内实践教学)的总学时数和总学分数。

实验教学学时数、学分数:分别统计各专业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实验教学活动(即独立设置的实验)的总学时数和总学分数。

课外科技活动学分数:分别统计各专业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课外科技活动的总学分数。

9.专业带头人:指各专业学术或学科带头人的相关情况。学缘,填写本校、外校(境内)或外校(境外,含港、澳、台)。参加教学工作时间,填写首次参加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时间。2-2 院(系)教学安排

1.教学安排课表链接: 提供各院(系)本学教学安排课表的网站或者网址链接。

2-3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指自2007年以来,学校经教育部、中央其他部委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其中,国家级,指经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部级,指经中央其他部委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设立时间:只填写年份。

2-4 国家级教学基地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1.国家级教学基地:指学校经教育部及国家相关部委批准建设的各类国家级教学基地,类别主要包括经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理科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教育部及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及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确定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单位、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和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 才培养基地及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等。

2.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指根据教育部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精神,在基础学科、工科、医科、其他学科中开展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的各种实验班、基地班、试点学院等。

类型:指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卓越医师计划、其他等四类。

设立时间:只填写年份。

2-4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指教育部、中央其他部委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建设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级别为国家级或省部级。其中,国家级,指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部级,指中央其他部委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建设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设立时间:只填写年份。

2-6 本科实验教学实验室(中心)

1.本科实验教学实验室(中心):指面向本科生开放的教学实验室或中心。教学实验室名称,以学校正式批准的设立的名称为准。

2.所属部门: 指该实验室(中心)所隶属的校内部门。3.面向专业: 指教学实验室承担教学活动所面向的本科专业。

4.学承担的实验教学人时数:指该实验教学实验室学承担的实验教学人时总数。

5.开放情况:提供该实验室的所属院(系)、接待各专业学生人数、时间、项目、经费等。

2-7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1.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指学校与校外有关单位签署协议,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服务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场所。学院(系)一级及以下签订协议的基地数不计入。

名称:指与该实习基地签订的协议或学校相关文件中对该基地的称谓。

地址:指该实习基地的通信地址。

面向专业:实习基地拟接纳的学生所在专业。

每次可接纳学生数:指该实习基地每次最多可接纳的学生人数。

2-8-1 教材情况——编写教材概况

1.规划教材:指学校教师主持编写(仅统计第一主编)的,纳入教育部、中央其他部委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的教材,填写总数、级别。

国家级:指纳入教育部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的教材总数。

省部级:指纳入中央其他部委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的教材总数。

2.获奖教材:指学校教师主持编写(仅统计第一主编)的、在近两届国家级或省部级优秀教材评选中获奖的教材总数。

国家级:指在教育部组织的教材评选中获奖的教材。

省部级:指中央其他部委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秀教材评选中获奖的教材。

3.近三年学校主编出版教材一览表:近三学学校主编出版的教材,包括名称、类别(规划教材或校际编写)、出版时间、出版社、发行册数等。2-8-2 教材情况——使用教材概况

1.使用规划教材、获奖教材情况:指教学中使用的国家级或省级规划教材和获奖教材的数量。

2.选用近三年出版的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规划教材、重点推荐教材、精品教材等 优质教材的比例:指在本科教学中,使用上述类别教材数占本科教学中使用全部教材总数的比例。2-9-1 教学管理制度

1.教学管理制度:指本科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情况。以下各项如果已存在则选择有,然后上传文件。

教学计划修订制度:指学校专门针对本科生教学计划建立的修订制度。

制定(修订)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指学校对于制定或修订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原则或指导性意见,包括培养方案审定程序等。

教学工作基本规范:指学校教师在各项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

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指学校专门针对实验教学建立的管理制度。

新教师培训制度:指学校专门针对新进教师培训建立的管理制度。

教学事故认定办法:指学校认定教学事故的管理办法。

学生学籍管理细则:指学校针对学生学籍管理制定的细则。

学生学业指导手册:指学校针对本科生学业制定指导文件,如提供专业、课程、培养模式等信息的介绍,指导学生如何更好的完成学业。

学生违纪处理细则:指学校制定的学生违纪处理细则。

2-9-2 教学管理文件目录

1.校级:提供学校的教学管理文件目录。2.院(系):提供各院(系)教学管理文件目录。

2-10 本科教学信息化

1.本科教学信息化:指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情况,以下项目如果使用了,请在相应位置选择“有”,并提供该系统的网站或链接地址。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指学校在教学管理中使用的信息系统。

网络教学平台:指学校在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中使用的网络信息平台。

2-11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情况:指学校所构建的教学质量目标、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以及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统计与测量)、评估、信息反馈和调控的制度、组织机构、运作方式,如果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填写该体系的详细介绍。

2.教学工作定期检查制度:指学校建立并实施的定期检查各项教学工作的管理制度,如果有,上传教学工作定期检查制度的文件。

3.教学督导机构和制度:指学校成立的教学督导机构和建立并实施的督导制度,如果有,上传教学督导机构名称、人员和督导制度的文件。

4.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指学校制定并实施的专门针对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如果有,上传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文件。

5.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指学校制定并实施的专门针对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如果有,上传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文件。

6.实习教学评价体系:指学校建立并实施的专门针对实习教学的评价体系,如果有,上传实习教学评价体系的文件。

7.毕业综合训练环节评价体系:指学校建立并实施的专门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等毕业综合训练的评价制度,如果有,上传毕业综合训练评价制度的文件,内容包括毕业综合训练管理有关规定,毕业综合训练规范要求等。

8.院(系)或专业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制度:指学校对各院(系)或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建立并实施的评价制度和措施,如果有,上传院(系)或专业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制度的文件。

9.学校教学工作分析报告:指学校学专门针对教学工作的分析报告,如果有,上传上一个学学校教学工作分析报告的文件。

10.学校教学自我评价及质量改进机制:最近一次的学校开展教学自我评价及质量改进机制的报告或文件等。

11.学生评教制度:指学校建立并实施的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相关制度,如果有,上传教学生评教制度的文件并提供评教结果数据库链接地址。

2-12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科室)

1.教学管理组织机构:指校级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如教务处、质量管理处,及其下设的科室,如教务处办公室、教务处教学管理科、质量管理科等。2-13 校级教学管理人员

1.教学管理人员:指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教务处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

2-14 院(系)教学管理人员

1.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指院(系、所)分管教学的领导、教学秘书和教务员。

2-15 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及成果

1.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指学校或院(系)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的有计划的专业培训,含短期集中培训和个别长期(三个月及以上)专业培训及交流的情况。

2.教学管理人员成果:指教学管理人员获得的教学成果奖项。

教学成果奖:国家级指在教育部组织的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奖的教学成果;省部级指中央其他部委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奖的教学成果。

教学论文:教学研究指教学管理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杂志上发表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论文;教学管理指教学管理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杂志上发表的教学管理方面的论文。对于不太好区别是管理还是研究论文的,可选择一项,不可重复填写。

教育教学研究及实践成果一览表:上传教学管理人员教育教学研究及成果情况的文件,包括姓名、成果名称、级别(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年份等信息。

2-16 教学质量监控人员

1.教学质量监控人员:指在学校教学质量监控部门专职负责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的人员。

2-17 评教统计表

1.评教类型:分为学生评教、教学质量监控人员评教、同行评教和综合评教。选一种评教覆盖面最大的填入评教类型。其中,综合评教,指评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综合得出评教结果的。2-18 本科课程、授课情况表

1.本科课程总门次:指学所有本科课程开设课堂数的总和。

2.主讲本科课程的教师:指学担任本科课程讲授任务的教师,不含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和实践教学的教师。

总人数:指本学担任本科课程讲授任务主讲教师的总人数。

符合岗位资格:指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并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指本学在编在岗的具有教授或相当职称、为本科生讲授一门及以上课程(不含讲座)的人数。教师的职称以学末已获得或评定的职称为准。

主讲本科课程的副教授:指本学本校在编在岗的具有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为本科生讲授一门及以上课程(不含讲座)的人数。

为低年级授课:指为一、二年级学生授课。3.授课情况

由教授(副教授)授课的课程门次:由教授或者副教授参加授课的课程门次数。例如一门课程的全部课时均由教授授课,则“由教授授课”的该门课程可计为1。多名教师承担一门课程的,按教授或副教授所承担的课程学时比例填写,但每门课程总数不得大于1。2-19 各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位、年龄、学缘情况

1.专业名称:按专业名称分别统计本院(系)专任教师职称、学位、年龄和学缘情况。专业名称按《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2007版填报。跨专业的教师可重复填报。2-20 教学事故

1.教学事故:指学发生的教学事故总数。教学事故是指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当事人故意或过失,给学校的教学活动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件或行为。如果本校教学事故是按照三级或更多级别划分,则第一级按照严重教学事故统计,其他级别按照一般教学事故统计。

严重教学事故:指根据学校有关文件认定的严重教学事故。

一般教学事故:指根据学校有关文件认定的一般教学事故。

2-21-1教师所获荣誉概况

1.教学名师:指学校历届在编在岗的获得“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教师的累计数。

国家级:指由国家教育部遴选认定并发文公布的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数量。

省部级:指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遴选认定并发文公布的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数量。

2.教学团队:指学校历届入选由各级政府部门遴选认定并发文公布的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教学团队数。

国家级:指国家教育部遴选认定并发文公布的国家级教学团队。

省部级:指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遴选认定并发文公布的省级教学团队。

3.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指学校历届教师获得的由全国教育工会组织评选的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4.教学成果奖:指学校获得最近一届国家级和省(直辖市、自治区)级教学成 果奖励的项目数。

国家级:指获得最近一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的项目数。

省部级:指获得最近一届省(直辖市、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励的项目数。

5.学生思政队伍工作成果奖:指学校思政队伍获得的省、部级以上的成果奖数。6.研究与创作获奖:指学校在文化体育创作、演出和比赛活动中获得的校级以上奖项(不含校级)。

7.其他奖励:指学校教师获得的其他国家级或省级奖励。

国家级:指学校教师获得国家级其他奖励,如“五一”劳动奖章、宝钢教师奖等。

省部级:指学校教师获得省(市、自治区)其他奖励,如“五一”劳动奖章、省级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省“青年五四奖章”等。2-21-2 院(系)教师个人所获荣誉

教师个人所获荣誉:指各院(系)教师所获历届国家级、省级荣誉,荣誉类别包括:教学名师奖、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学生思政队伍工作成果奖、研究与创作奖等。

获得时间:只填写年份。

2-21-3 院(系)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指各院(系)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团队情况列表,包括团队名称、负责人、主要成员、等级(国家级、省级或校级)、获得年份以及团队简介的网址链接。在团队简介的链接中应包括负责人情况、成员情况、所在院(系)及任课名称及学时数。

获得时间:只填写年份。

2-22-1 课程建设

1.学校促进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学校为促进课程建设制定的政策、措施等文 17 件。

2.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学校制定的课程建设规划的文件。

3.学校课程考核管理办法:学校制定的关于课程考核的管理办法文件。

4.学校教材建设规划:学校制定的教材建设规划文件。

5.学校教材选用和评价制度:学校制定的关于教材选用和评价制度的文件。

2-22-2 课程情况

1.课程门数:指列入学校培养计划的、在学内实际开设的、具有独立课程代码的课程总数。跨学期讲授的同一门课程计为一门课程。

网上教学:指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教学过程通过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授课、答疑讨论、作业提交、课件下载等基本教学活动的课程门数。

多媒体教学:指列入学校培养计划的、在学内实际开设的、采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的课程门数。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新技术。

2.课程门次数:指在学内,列入学校培养计划的所有课程在各学期开设的次数之和。计算公式:课程总门次数= N1+N2+N3+…+Nn,n——统计时期内开设的具有不同代码的课程门数,Ni——统计时期内第i门课程重复讲授的次数。

小班授课门次数:指列入学校培养计划的、在学内实际开设的、采用小班授课的课程门次数。小班指课堂人数理工科、文科在30人左右(艺术、体育及外语类专业小班授课,根据具体规定而定,填表时请注明)的授课班级。

3.精品课程

精品(优秀)课程(群):指2003年以来,学校经教育部和省部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精品(优秀)课程(群)。

国家级:指自2003年以来,经教育部评选认定的精品(优秀)课程(群)。

省部级:指自2003年以来,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评选认定的精品(优秀)课程(群)。

4.双语课程:指列入学校培养计划的、采用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 18 课程学时50%以上(含50%)的课程,外语课除外。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指自2007年以来,学校经教育部和财政部评选认定的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名单:提供双语教学课程的名单,包括开课院(系)、课程名称、主讲教师、学生人数等信息。2-22-3精品(优秀)课程(群)

1.精品课程:列出所有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的名单,获准时间指相关部门正式公布命名精品课程的时间。采取先立项建设,后验收命名方式的省份,应填写正式命名的时间。

2-23 分专业实验、毕业综合训练情况

1.实验情况:指对本科生开设的实验课程情况。按专业分别填写。

有实验的课程:指学内学校实际开设的、包含实验教学内容的课程。

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指学内学校实际开设的,不依附于理论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的实验课。

实验开出率:指学内学校实际开设的实验数与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个数的百分比。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门):指学内学校实际开设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门数。其中,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知识相关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毕业综合训练:指不同类型学校或专业在毕业前所进行的专业综合训练环节,如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毕业汇报演出、作品展示、医学临床实习、社会调查报告等。

2-24 院(系)毕业综合训练指导教师情况

分别统计院(系)指导毕业生综合训练专任教师和外聘教师的数量,跨院(系)参与指导工作的教师只统计一次,不得在多个院(系)重复统计。2-25-1 教学改革概况

1.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含“质量工程”实施方案):指围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在专业建设、改造,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实行的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包括“质量工程”实施方案)。

2.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论著:文件内容包括作者、篇名、出版时间、出版物名称等信息,只统计第一作者。

3.其他教学改革成果一览表:文件内容包括成果成名、作者、结题时间等信息。4.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教学改革成果名称、负责人、推广应用范围等情况。

2-25-2 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1.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指学校教师主持的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列表内容包括:

国家级:指学校教师主持的、由教育部立项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包括学内已经结题和在研项目的总数。

省部级:指学校教师主持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立项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包括已经结题和在研项目的总数。

校级:指学校立项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包括学内已经结题和在研项目的总数。

2-25-3 教学成果奖

1.教学成果奖: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列表,包括奖励名称、主持人、级别、获奖时间和授予单位等信息。2-26 本科生教学效果

1.学校组织、激励学生参加科技和学科竞赛活动的有关规定:提供学校组织、激励学生参加科技和学科竞赛活动的有关规定的相关文本或者上传相关文件。

2.学生参加课外学术活动情况:提供学生参加课外学术活动情况简介。按学年统计(下同)。

3.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术活动一览表:内容包括项目级别、名称、参加人员、指导教师等信息列表。

4.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情况一览表:内容包括项目级别、项目名称、参加人员、承担任务、指导教师等信息列表。

5.学生发表论文、作品情况一览表:内容包括发表论文或作品的学生名单(只统计第一作者)、论文或作品名称、刊物类别、发表时间等信息。

6.学科竞赛获奖:指本科生在国内外及省、部级等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人数和奖项数。学科竞赛通常由教育部高教司或各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起或组织,其统计范围为: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专题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美国数学模型竞赛(MCM)、美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国际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及其他具有全球影响和全国影响的比赛等。

7.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获奖:指本科生在国内外及省、部级等创新、技能竞赛中获奖的奖项数。

8.文艺、体育竞赛获奖:指本科生在国内外及省、部级等文艺、体育竞赛中获得的奖项数。

9.学生发表学术论文:指在校本科生在国内外正式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 21 学术论文的数量。

10.学生发表作品数:指在校本科生在国内外正式出版刊物或重大活动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作品的数量。

11.学生获准专利数:指在校本科生申请获准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专利的数量。

12.英语等级考试:指全国大学生四、六级英语考试。统计时不含英语、艺术、体育等专业。

英语四级考试累计通过率:指近一届毕业生中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425分以上(含425分)成绩的学生人数与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

英语六级考试累计通过率:指近一届毕业生中全国大学生英语六级考试取得425分以上(含425分)成绩的学生人数与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

13.体质合格率:指当年毕业生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的学生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百分比。

14.参加国际会议:指在校本科生受邀参加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有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加的学术会议,并有论文入选会议论文集或大会发言的人次数。

15.社会实践获奖数:指本科生团体或个人在参加国家级或省部级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奖的项目数。

2-27-1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学科竞赛获奖情况

学科竞赛获奖情况:各院(系)填写学学科竞赛获奖情况,包括奖励名称、级别(不含校级)、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和获得时间等信息,其中,跨院(系)获奖的可以分别统计在不同院(系),但需备注;2-28项下同。

获奖时间:只填写年份。

2-27-2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获奖情况

课外科技、文化获奖情况:各院(系)学本科生创新活动、技能竞赛获奖 22 情况,包括奖励名称、级别(不含校级)、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和获得时间等信息。

获奖时间:只填写年份。

2-27-3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文艺、体育竞赛获奖情况

文艺、体育竞赛获奖情况:各院(系)学本科生文艺、体育竞赛获奖情况,包括奖励名称、级别(不含校级)或名次、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和获得时间等信息。

获奖时间:只填写年份。

2-27-4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获奖情况

社会实践团队获奖情况:各院(系)学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获奖情况,包括奖励名称、级别(不含校级)、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和获得时间等信息。

获奖时间:只填写年份。

2-27-5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社会实践个人获奖情况

社会实践个人获奖情况:各院(系)学本科生社会实践个人获奖情况,包括奖励名称、级别(不含校级)、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和获得时间等信息。

获奖时间:只填写年份。

2-27-6 院(系)教学效果——专利情况

专利情况:各院(系)填写学本科生在校期间所获专利情况,包括专利名称、类别(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号、姓名和获得时间等信息。

获奖时间:只填写年份。

2-27-7 院(系)教学效果——参加国际会议

参加国际会议:各院(系)填写学本科生参加国际会议情况,包括参会学生姓名、会议名称、发表论文题目、地点和举办时间等信息。

举办时间:只填写年份。

2-28 交流学生情况

1.交流学生数:指依据相关协议,本校学生到其他高校或者其他高校学生到本校进行一段时间(一般应在一个学期及以上时间,下同)学习、交流活动的总人数。

本校到境外:指本校学生到境外(含港、澳、台地区)高等学校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活动。

本校到境内:指本校学生到境内其他高等学校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活动。

境内到本校:指境内其他高等学校学生到本校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活动。

境外到本校:指境外(含港、澳、台地区)高等学校学生到本校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活动的总人数。3-1教学经费概况

1.学校教育经费总额:指自然学校用于教育事业的总支出经费金额,即除学校基建费以外的用于教育事业的总支出金额。

2.教学经费预算总额:指自然学校教学经费预算总金额。

3.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指学校用于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学生活动经费(含学生科技活动、学生文化体育活动和学生社会实践等)等专项建设的经费总额。

4.学校教学经费与分配办法:指年初学校财务处发布或制定的教学经费与分配办法。

5.学校财务决算报告:指年末学校财务处发布的财务决算报告。

3-2学校教育经费支出

1.教育经费支出:指自然学校开展教育事业活动发生的各项支出的总经费数。以下单项经费均统计自然实际支出的经费金额。

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指学校开展普通本专科教学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仅指教学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不包括教学专项拨款支出,具体包括:教学教辅部门发生的办公费(含考试考务费、手续费等)、印刷费、咨询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含体育维持费)、劳务费、其他教学商品和服务支出(含学生活动费、教学咨询研究机构会员费、教学改革科研业务费、委托业务费等)。取会计决算数。

教学改革支出:指学校立项用于教学改革的专项经费总额。

课程建设支出:指学校立项用于课程建设的专项投入经费总额。

专业建设支出:指学校立项用于专业建设的专项投入经费总额。

教材建设支出:指学校立项用于教材建设的专项投入经费的总和。

实践教学支出:指学校、教务处及各学院(系、部)用于实践教学活动及条件建设经费的总额,含用于校外实践教学经费。

学生活动经费支出:指学校、教务处、学工部(处)、团委及各学院(系、部)用于学生科技创新、文化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的专项投入经费总额。3-3教育事业收入

1.国家或地方教育事业经费财政拨款:指学校从中央和地方财政获得的教育经费拨款总额。

2.学费收入:下述各类学生的学费总收入。

本科生学费:指普通本科学费收入,即按照核准收费标准实际收取的本科生学费总额。只统计学费,不含住宿费、教材费等其他收费(下同)。

各类研究生学费:指各类研究生学费收入,即按照核准实际收取的各类研究生学费总额。高职高专学费:指高职高专生的学费收入,即按照核准收费标准实际收取的高职高专生学费总额。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费:指网络与继续教育学费收入,即按照核准收费标准实际收取的各类网络教育和继续教育类学生的学费总额。

3.社会捐赠收入:指统计内社会组织和个人无偿赠与和转让给学校所有的财物的总收入。

4.其他教育事业收入:指统计内学校获得的其他教育事业类收入,即预算外的其他途径的收入。3-4 当年捐赠情况

1.捐赠机构或人员:指统计内无偿赠与和转让给学校现金或有价证券(不含实物)的机构或人员,不愿透露姓名者,可填“匿名”。

2.类别:指机构或个人。

3.捐赠金额:所捐赠的现金或有价证券的金额,仅填写额度在1万元以上(含1万元)的捐赠,数值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5 院(系)教育经费支出

1.各项解释对应同3-2。

4-1 固定资产情况

1.固定资产总值:指一般设置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置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亦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学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类;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使用学校预算经费、科研经费、基建经费、校内部门 26 自筹经费购买或接受捐赠的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单价800元以上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均应纳入仪器设备管理范围(不含已报废设备);统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数、总值及当年新增值。4-2院(系)教学科研仪器值

院(系)教学、科研仪器值:分院(系)统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总值,并分别统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价值和当年教学科研仪器投入经费;提供能够查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名称、金额等台帐的网址链接。5-1 教学行政用房及教学设备

1.教学用房总面积:包括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的总建筑面积。

2.教室:其中,面积、数量、座位数,指全校普通教室实际使用的建筑面积之和、教室间数之和、教室内座位数之和。不含实验室面积、数量、座位数。外语教学计算机机房(含语音室),指用于外语教学的计算机机房(包括数字化语音室和模拟语音室)的个数和座位数;多媒体教室,指配备有计算机和投影仪的,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教室个数和座位总数。

3.行政办公用房面积:指学校及各教学院(系)行政办公用房建筑面积之和。4.博物馆:指学校博物馆建筑总面积及数量。5.校史馆:指校史馆建筑总面积及数量。

6.图书馆:指学校图书馆(含院、系、所等单位的阅览室、图书室等)的建筑面积和阅览座位数。

7.运动场面积:指学校风雨操场、运动场等室外体育场地的建筑面积。8.体育馆:指学校独立建设或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供学校使用的体育馆建筑面积及体育馆数量。不含风雨操场等室外体育设施的建筑面积。5-2 校内实习、实训场所

1.校内实习、实训场所:统计供教学用的各类校内实习(实训)场所建筑面积,27 提供实习场所面向的专业及每次最多可接纳的学生人数。5-3 图书、期刊

1.纸质图书:指学校图书馆及各院(系)、所资料(情报)室拥有的正式出版书籍的册数及已装订成册的过刊,每册过刊算一册书。

当年新增:指当年新增图书数量,统计内学校图书馆及院(系)、所资料(情报)室购置或接受捐赠的正式出版书籍的册数。

2.电子图书:指学校图书馆及各院(系)、所资料(情报)室拥有的正式出版的各类光盘、软盘、数据库等电子图书的总数。

当年新增:指当年新增电子图书数量,统计内学校购置或接受捐赠的电子图书数量。

3.纸质期刊:指学校图书馆及各院(系)、所资料(情报)室订阅的当年正式出版的期刊份数和种类,不包含虽在架上但是上年或者更早以前出版的期刊。

4.电子期刊:指学校图书馆及各院(系)、所资料(情报)室拥有的正式出版的各类光盘、软盘、数据库等电子期刊的总数。

数据库个数:指存储电子期刊的数据库个数。

期刊种类:指电子期刊的种类数。

5.当年新增图书购置费:指学校及各教学单位用于图书、期刊购置的实际支出经费。

6.当年图书流通量:指学内学校图书馆及各院(系)图书室借出图书次数的总量。

7.其他数据库:指除上述电子期刊、电子图书数据库之外的其他数据库个数。

5-4 校园网建设情况

1.校园网主干带宽:指校内主干网的带宽。

2.校园网出口带宽:指学校连接CERNET、CHINANET等网络的出口带宽之和。3.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指校园内网络接入的信息点(端口)总数。4.网络拓扑图:指本校校园网网络结构拓扑图。

5.通达情况:指校内网络接入信息点通达教室、学生宿舍及办公室的房间数。

教室数:指校内网络接入信息点通达的教室间数。

学生宿舍数:指校内网络接入信息点通达的学生宿舍间数。

教学、科研与管理办公室数:指校内网络接入信息点通达的办公用房间数。

6.网络存储空间:指校园网服务器用于网络存储的空间总量。

教职工平均存储空间:指校园网供教职工使用的网络存储空间的平均量。

学生平均存储空间:指校园网供学生使用的网络存储空间的平均量。

5-5生活用房(学生食堂、澡堂、宿舍)

1.学生食堂:指学校所有或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供学生使用的食堂建筑面积、数量。

2.学生澡堂:指学校所有或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供学生使用的公共澡堂建筑面积、数量。

3.学生宿舍:指学校所有或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供使用的学生宿舍总建筑面积、房间数及平均收费标准。

单人间:指单人间学生宿舍总建筑面积、房间数及平均收费标准。

二人间:指二人间学生宿舍总建筑面积、房间数及平均收费标准。

四人间:指四人间学生宿舍总建筑面积、房间数及平均收费标准。

六人间:指六人间学生宿舍总建筑面积、房间数及平均收费标准。

六人以上间:指六人以上间学生宿舍总建筑面积、平均面积、房间数及平均收费标准。

注:收费标准指经物价部门审批同意并实际执行的收费标准。

6-1教风学风概况

1.学校学风建设规划及学风建设活动开展情况:指学校制定的学风建设规划以及开展学风建设活动的情况。

2.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情况:指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开展的情况。3本科生党员数:指本科学生中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学生人数,不包括预备党员。4.考试违纪、作弊及受处分:指本科学生违反学校考试纪律受到相应处分的总人次数。

5.优良学风班比例:指获得学校优良学风班称号的班级占学校总班级的比例。6.学校集体荣誉:指以学校名义(不含校内组织的)获得的各类国家级及省、部级荣誉,并提供荣誉列表。

7.优秀本科班级:指本科班集体中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先进班集体称号的班级,并提供优秀本科生班级列表。

8.优秀本科生:指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的本科生,并提供优秀本科生列表。

9.获奖时间:只填写年份。

6-2-1 学生管理组织机构(科室)

1.机构名称:指学校设置的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部、处等机构的名称及下设的科、室名称。

6-2-2 校级学生管理人员

1.学生管理人员:校级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包括分管学生工作的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及校级学生管理机构的领导和工作人员。6-2-3 院(系)及相关单位思政教师信息表

1.院(系)思政教师信息表:信息包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属部门、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专业、学历、学位等信息。

2.思政教师:指院(系)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和专门讲授思政类课程的教师,专业教师中不重复统计。

6-3 就业管理人员

1.就业管理人员:指学校负责学生就业指导和管理组织机构中的工作人员。

6-4 学生数量基本情况

1.数量:指本学年初(即截止2011年10月31日),具有学籍的注册学生数。2.普通本科生:指全日制在学本科生,包括高中起点本科学生(指通过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录取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招生对象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专科起点本科学生(指普通专科(高职)毕业生,根据各地普通专升本政策选拔升入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阶段学习的学生)。

3.普通高职(含专科)学生:“高职”指全日制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在校学生。“专科”指全日制专科在校学生,包括高中起点专科(指通过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录取的全日制普通专科(高职)学生,招生对象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对口招收中职生(指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毕业生,根据各地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政策选拔升入全日制普通专科(高职)教育阶段学习的学生)、五年制高职转入生(指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完成前三年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后,转入普通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的学生)等。

4.硕士研究生:指全日制在学硕士研究生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博士研究生:指全日制在学博士研究生及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6.外国留学生:指学校接收来中国学习的外籍学生。

7.与国(境)外大学联合培养的学生:与国(境)外大学签订协议,联合培养的各个层次的学生(注:本数据项包含于普通本科生)。

8.普通预科生:是指经教育部和国家民委批准下达预科招生计划,招收的少数民族和港澳、华侨、台籍学生,经过一年的文化补习,合格者升入普通高等学校有关专业学习。

9.进修生(一年以上):指在学校进行的各类非学历教育,且时间在一年以上者。10.脱产学生:指通过全国成人高等教育统一招生考试,招收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人员,按照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计划,以全日制授课为主要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本科学制为四或五年,专科学制为二或三年。

11.业余(夜大)学生:指通过全国成人高等教育统一招生考试,招收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人员,按照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计划,以业余时间授课为主要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业余学生包括夜大学学生。本科学制五或六年,专科学制三或四年。

12.函授学生:指通过全国成人高等教育统一招生考试,招收具有高中毕业文 31 化程度的人员,按照国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计划,以函授为主要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本科学制为五或六年,专科学制为三或四年。

13.网络学生:指经教育部批准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设立的网络教育学院,基于互联网上实施高等学历教育所招收的成人本科、专科学生。

14.自考助学班学生:是指为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生举办的全日制教学辅导班所招收的学生。6-5 普通本科分专业学生数

1.专业名称:按《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分专业统计全日制在学本科生人数。《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中没有或新增的专业,按专业类填报。

2.学制:指专业设置中规定的学制数。

3.毕业生数:指2010-2011学年具有学籍的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及格,取得毕业证书,实际毕业的学生数。

4.授予学位数:指2011届毕业生获得学位的学生数。

5.招生数:指通过国家统一招生考试,按照国家招生计划实际招收入学的新生数。包括春、秋两季招收的学生(招生数为日历数,就是自然)。其中,应届生,指2011年招收的本科生中,为高中应届生的人数;春季招生,指春季学期入学招生的本科生数。

6.在校学生数:指本学年初(即截止2011年10月31日),具有学籍的注册学生数。

7.转专业人数:指学转入本专业的学生人数、转出本专业的学生人数。

6-6近一届本科生招生类别情况

1.招生计划数:指学校2011年经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招生计划中的新生数。含学校自主招生及招收特长生等类别的学生数。

2.实际录取数:指学校2011年在新生录取工作中实际录取的学生数。3.实际报到数:指学校2011年新生实际报到的学生数。

4.自主招生数:指学校经自主招生方式招收录取的本科生人数。5.招收特长生数:指学校经特长招生方式招收录取的本科生人数。

6.招收本省学生数:指学校在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招收录取的本科生数。7.新办专业招生数:指本科新办专业招收录取的学生数。

6-7 国外及港澳台学生情况

1.国外及港、澳、台留学生情况:指学校接收来中国学习的外籍学生及港、澳、台籍学生,按照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和培训等层次填写数量信息;其中,培训层次的学生只统计来校学习时间在六个月及以上的。6-8近一届本科生录取标准及人数

1.录取数:指学校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实际录取的本科生数。2.批次最低控制线:指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高考招生各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多批次录取的学校,填写最低批次录取的最低控制分数线。

3.当年录取平均分数与批次最低控制线的差值:指学校录取平均分数与学校所在批次最低控制线的分数差值。艺术、体育类等学生不计算在内,但需在特殊情况说明中备注。6-9 各专业报到情况

1.所属院(系):指本科生新生所在的院(系)。

6-10 本科生奖贷补

1.政府奖、助学金:指学生获得的由各级政府出资设立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总金额及获得该奖学金、助学金的学生人次。其中,资助人数,指获得资助的学生人次。统计时段是上一自然(财务)。下同。

2.社会奖、助学金:指学生获得的由政府之外的其他社会机构或个人出资设立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总金额及获得该奖学金、助学金的学生人次。

3.学校奖学金:指学生获得的由学校出资设立的奖学金的总金额及获得该奖学金的学生人次。

4.国家助学贷款:指学生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总金额及获得的学生总人数。5.勤工助学金:指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获得的经济报酬的总金额及学生人次数。勤工助学活动是指在学校的组织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

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

6.减免学费:指学校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所减少或免除的学费总金额及获得学校减少或免除学费的学生人数。

7.临时困难补助:指学校给予生活有临时困难的学生的经济补助的总金额及受助学生人次。

6-11-1 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1.学校促进就业工作的制度与措施:指为促进本科生就业,学校制定的相关制度和实施的措施。就业统计初次就业,即8月31日前就业人数。

2.就业计划与工作总结:指本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计划与工作总结。

3.应届毕业生:指2010-2011结束时,实际毕业的人数(含往届推迟毕业、学分制提前毕业的学生)。

免试推荐研究生:指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免试推荐或保送研究生的人数。

考研录取:指应届本科毕业生中考取研究生的人数。

毕业生党员数:指当年毕业生中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学生人数,不包括预备党员。

4.就业去向:

总数:指除以下情况外,还包括已经领取就业报到证、定向委培回原单位、师范类院校回来源地、自主创业等毕业学生的总人数。填报时间截止到8月31日之前的初次就业人数。

政府机构:指在中央和地方行政、司法等机关就业的毕业学生人数。

事业单位:指在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学生人数。事业单位,指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所辖的公益性单位和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

企业:指在国家所有的企业单位或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三类外商投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就业的毕业学生人数。

部队:指应征入伍的毕业学生人数。

灵活就业:指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

出国:指到国外学习、就业、定居等毕业学生人数。

升学:指继续攻读高一级学位的毕业学生人数。

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指参加国家或地方支边、支农、支教、支医、支援西部、扶贫等项目的毕业生人数。

其他:指自己创造就业岗位、自营职业及不隶属于任何组织或单位、从事独立工作的毕业学生人数。

注:以上类别不重复统计。声明不就业的毕业生属于未就业,不计入就业总数中。

6-11-2 院(系)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1.各专业就业情况:分专业填写学生就业所在院(系)、就业人数等情况。

7-1 学生社团

1.学生社团:指在学校有关部门备案的学生社团的总数及参与的学生的总人次数。

科技类:指以科技活动为主题的学生社团的数量及参与学生的人次数。

人文社会类:指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题的学生社团的数量及参与学生的人次数。

体育类:指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的学生社团的数量及参与学生的人次数。

文艺类:指以文艺活动为主题的学生社团的数量及参与学生的人次数。

学生社团(俱乐部)及活动情况一览表:包括社团名称、活动宗旨、面向对象、成员人数、学开展活动列表等信息。7-2 课外活动、讲座

1.文化、学术讲座数:指学校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为学生举办的文化、学术讲座的次数。

校级:指学校组织的文化、学术讲座的次数。

院(系)级:指院(系、部)组织的文化、学术讲座的次数。

2.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项目:指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项目数。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指教育部和财政部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累计数。

省部级项目:指省部级机构组织实施的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项目数。

学校项目:指学校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累计数。

3.学生校园文化、体育活动情况一览表:包括活动类型、活动名称、参加人数、主办单位等信息。

4.学生文化、体育活动场地一览表:包括场地名称、功能、容纳人数等信息。

7-3 素质教育基地、职业资质培训等情况

1.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指学校实施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活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指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目的,通过整合教学主渠道外各种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和工作项目,从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活动,主要围绕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和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以班级教学、课堂讨论、讲座、活动等多种方式展开。

2.心理咨询与辅导情况:指上学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辅导的情况。3.大学生职业资质培训服务机构:指学校设置的大学生职业资质培训服务机构。4.大学生职业资质培训:指接受各类职业资质培训的人次数。

5.职业生涯规划及创业教育指导课程开设情况:指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创业教育指导课程,如果有则列举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名称、主讲教师、主讲教师职称、参加学生人数等信息。

6.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开展情况一览表: 包括活动名称、参加人数、主办单位等信息。

7.素质教育基地数:指学校设置的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场所的数量。

8-1-1 科研机构概况

1.国家实验室:指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国家实验室,包括已经建成的、正在兴建的和确定的新一批国家实验室,名称根据批准设立或立项建设的有关文件填 36 写全称。以下科研机构填写方法相同。

2.国家重点实验室:指国家科技部批准的,依托学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指国家发改委或科技部批准在学校建立的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4.其他国家级科研机构:指除上述国家实验室、中心外的其他国家级科研机构,如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机构。

5.省、部级设置的研究所(院、中心):指由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家有关部委批准设置的研究所(院、中心)的情况。

6.省、部级设置的实验室:指由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家有关部委批准设置的实验室的情况。

7.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指由教育部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国家级:指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省级:指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8-1-2 科研机构列表

1.名称:指根据设立或立项建设的有关文件填写科研机构全称。

2.类别:指包括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其他国家级科研机构、省、部级设置的研究所(院、中心)、省、部级设置的实验室、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部级)等。

3.是否共建:指是否与外单位共建。

4.对本科生开放情况:指该科研机构对本科生的开放情况,填写该科研机构的归属、接待人数、时间、项目和经费等信息。8-2 教师科研情况

1.教师科研项目:指学校教师承担的在研各类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项目,分别统计自然学校教师承担的所有横向项目、纵向项目科研项目数及到帐总经 37 费。

横向:指未列入各级政府部门科研规划,由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等委托或合作研究的研究项目。

纵向:指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科研规划部门立项批准并列入其科研规划,经费由政府财政资助的研究项目。纵向项目不包含校内项目。

人文社会科学:分别填写“横向”、“纵向”项目中含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数及到帐总经费。

2.近一届科研成果奖数:指最近一届科研成果奖励中获奖总数。

国家级:指国家发明奖励、自然科学奖励、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评奖中所获的奖项。

省部级:指由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家有关部委组织的发明奖励、自然科学奖励、科学技术进步奖励、综合奖励等成果奖励中所获的奖项。

3.发表论文数:指自然或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最新内学校教师在国内外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的总数(只统计第一作者)。

SCI:指被《科学引文索引》印刷版、联机版、光盘版、网络版等收录的论文。SSCI:指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EI:指被《工程索引》收录的论文。ISTP:指被《科技会议录索引》收录的论文。

国内核心期刊: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编的4年评选一次)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也是比较权威的社科类数据库)等收录的期刊中发表的论文。

4.出版专译著:指自然内学校教师出版的专著和译著总数。只统计第一作者。

5.获准专利:指自然内国家专利审批机关审批的学校教师依法享有专有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等总数。

发明专利:指国家专利审批机关审批的学校教师依法享有专有权的发明专利数。

实用新型专利:指国家专利审批机关审批的学校教师依法享有专有权的实用新型专利数。9-1 学科建设概况

1.博士后流动站:指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研究机构数。

2.博士点:指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可以招收博士研究生和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点,也叫博士授权点。博士点数按照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统计用)》统计(新版为2008版)。

3.硕士点:指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可以招收硕士研究生和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点,也叫硕士授权点。硕士点数统计同上。

4.本科专业:指本科专业总数。按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填写,《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中没有或新增的专业,按专业类填报。新专业:指教育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置的、毕业生不超过3届的专业。

5.专科专业:指专科专业总数。按照2005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填报。

6.院(系)科研实验室:指院(系)下属的科研实验室总数。

9-2 博士后流动站

1.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流动站名称,以批准文件中的名称为准。

9-3 博士点、硕士点

1.类型:在类型中选择博士点或硕士点。

9-4 重点学科

1.重点学科名称:学科名称以批准文件为准。级别中选择国家一级重点学科、39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省、部一级重点学科、省、部二级重点学科。高职高专信息采集补充表

招收高职高专层次学生的院校填写此表。11 特殊情况说明

本表用于对学校上报数据信息的特殊说明。

表格序号:指需要说明的数据在数据库中表格编号,如“表Ⅰ 数据项:指需要说明的数据项。

。学校基本情况”

第三篇:修改数据库状态以便修改归档模式

SQL*Plus: Release 10.2.0.1.0Production With the Partitioning, OLAP and Data Mining options

第一步【关闭数据库】: shutdown immediate;

数据库已经关闭。

已经卸载数据库。

ORACLE 例程已经关闭。

第二步【打开数据库到mount状态】: startup mount;

ORACLE 例程已经启动。

Total System Global Area612368384 bytes

Fixed Size1250428 bytes

Variable Size142609284 bytes

Database Buffers461373440 bytes

Redo Buffers7135232 bytes

数据库装载完毕。

第三步【修改归档模式】: alter database archivelog;

数据库已更改。

第四步【打开数据库】:alter database open;

数据库已更改。

第四篇:基本简介

基本简介:

中文名:吴韬外文名:wootar

国籍: 中国出生地: 四川省

出生日期:1972年11月

信仰: 唯物主义

职业: 现场管理咨询师、国际化讲师(CMC)

主要成就:中小企业推行国际管理标准的实战技巧

代表作品:《企业内(外)训系统建设与发展》、《高效率咨询》、《高效率工作》、《大见成效培训》等

详情可查询以下网站:(或直接可在百度网搜询)

•http://世界咨询师博客

•http:///bloguid-4017吴韬博客

•http://wootar.china-training.com中华培训网

授课风格

风格:简洁、明了、实用、规范。

理念:专精、实效、规范、创新。

主旨:高效率咨询、大见成效培训。

主讲课程

《企业内训形象礼仪培训》、《企业文化与团队精神》、《时间管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压力与情绪管理》、《绩效考核执行方案介绍》、班组长现场管理》、《领导力培训》、《中高层管理干部领导力培训》、《生产现场管理》、《6S管理推行细则》、《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沟通技巧》《高效执行力》.

授课方式

一. 重基础,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认识的线索。

二. 取精华,简洁明了,让听后学员一目了然。

三. 举实例,通俗易懂,加深巩固所学的内容。

四. 提问式,入门较快,容易进入场景的氛围。

五. 导向型,思路清晰,结合顾客导向的宗旨。

六. 交流法,双向启动,积极热情讨论有集中。

七. 写心得,表露感受,效果成绩一看便知晓。

八. 实操性,研讨方法,一针见血地指出整改。

联系方式:***0577-56590660

QQ:531260667

第五篇: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的意义、作用

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

建设的意义

教学状态数据是反映高校教学工作运行状况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办学实力的重要体现。建立校级的教学状态数据数据库,并以此为平台服务于管理、教学工作,将更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增强大学在教育改革中的内涵建设与核心竞争力。

在数字化建设工作的推动下学校已经拥有众多的原始教学信息数据,随着时间的积累,原始数据已经在空间上以立体方式不断的扩张壮大,但是这样的数据并没有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及研究带来可视化的结果和深度挖掘后的数据分析,要使其变得真正有价值,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全面的质量保障体系,对现有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依据数据客观地将学校全面运行状态实时地展现出来,并对运行中即将或已经出现异常的情况给予提醒,让各项运行状态指标都常态、可视化监测,并对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实现管理的实时性、准确性、持续性。

2.建设的目标

2.1 实现对教学状态数据可视化常态监测

本系统所有的状态数据按照管理权限的不同,对校领导及相关部门院系依据权限实时展现状态数据,并对挖掘的深度和范围进行控制。展示方式采用图形报表结合的方式,以直观清晰的方式进行展示,同时也可以根据学校需求进行自定义图形报表方式展现。2.2 将教育部文件上报工作常态化,改变突击应对方式

目前,学校每年按照教育部要求上报《教学质量报告》等文档,随着评估形式的变化,在《教高[2011]9号》、《教高司函(2012)102号》文件中指出“更加注重对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常态监测,鼓励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反映教学状态的基本数据,建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高等学校对数据库数据及时更新,及时分析本科教学状况,建立本科教学工作及其质量常态监控机制,对社会关注的核心教学数据须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发布。”以常态方式进行状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使得文件上报不在是突击方式进行,同时为了学校管理能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自身状况,及时有效的对不足点提前进行完善,从而能够更主动地促进学校发展。

2.3 实现学校自评,建立学校教学状态数据的长效管理机制

在《教高[2011]9号》、《教高司函(2012)102号》文件中也指出“高等学校应建立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制度,根据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包括院系评估、学科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多项内容。特别注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评价,注重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资源使用率的评价,注重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建立有效的校内教学质量检测和调控机制,健全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实现实时常态检测,有效及时的发现各环节中出现的或即将出现的异常,给予提醒并提供数据分析,使运行状态可视化、准确化,促进学校管理及教学工作安排,为学校发展及校领导的决策提供辅助依据。

2.4 实现状态数据组合分析、展示 以往状态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时,无法全面的掌握数据导致原因分析不准确,如教授授课门次数低,如果能结合教授人数及总课时综合分析,就不会臆断的认为教授人数不够,因此状态数据零散的展示与组合方式的展示,对学校提供的决策依据也有着显著差异。2.5 将状态指标和支持数据建立挖掘关联

由一个状态数据可沿着数据间的网络式关联进行逐级的挖掘,例如专任教师总数,由此链接到专任教师的具体名单,对某一位教师再次挖掘,可以获得该教师的授课、获奖、科研、论文等所有关联信息。

2.6 保证教学状态数据的统一性、准确性

依据权限的不同,将各类数据分别由职能部门统一管理,确保教学状态数据的统一性及准确性。

2.7 可用于教育部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上报

本系统建成后的基本状态数据不仅可以用于学校内部的自评,和对未来发展规划,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可同步生成教育部要求的《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统计报表,便于学校导入教育部的上报系统,避免了学校每年和每次其它评估收集数据并计算统计结果的重复劳动,也有利于学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和评估体系。

下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情况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情况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MSSQL 2005 数据库变成可疑状态处理办法

    MSSQL 2005 数据库变成可疑状态处理办法 发现黄色页面,日志报错,无法链接,打开SQL一看,数据库变成了“三角惊叹号+数据库名+(可疑)” 1、修改数据库为紧急模式 ALTER DATABASE......

    VIPExam数据库简介(共5则)

    中科VIPExam考试学习资源数据库简介 一、数据库概述 “中科VIPExam考试学习资源数据库”(简称VIPExam数据库)是一套集日常学习、复习备考、在线无纸化考试等功能于一体的教......

    国研网数据库简介

    国研网数据库简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简称国研网http://.cn) 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对外发布以及交流的窗口,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创建于1998年3月, “国......

    用友U8常见数据库简介

    用友U8数据库简介 1、ufsystem库 此库是系统参数数据库,其中主要存放各个帐套的共用信息,意义很大,日常应用的也很多。 A.ua_account:是帐套信息表,其中系统帐套存放路径、帐套启......

    湖南大学基本简介

    湖大基本简介 名师:放弃TA是你的错最受学生欢迎的杰出科学家——滕召胜 滕老师的博客叫“农民进城”,头像是其前几年在正月初四从乡返校的照片,扛着个大行李箱时被同村的一位老......

    黑天鹅基本简介

     基本简介 黑天鹅蛋糕造型华美堪称艺术品,选用全球顶级原料,采用最纯正的工艺与最严苛的质量保障体系、力求将欧洲蛋糕的品质文化理念、日本蛋糕的口味调制理念和好利来蛋糕的......

    票据基本简介

    基本简介 汇票是最常见的票据类型之一,我国的《票据法》第十九条规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国际象棋基本简介

    基本简介 在所有棋盘游戏,国际象棋(英文:chess)是一种把战略战术和纯技术融为一体的理想游戏。和西洋双陆相比,胜负决定于骰子一掷,诚然是不由自己作主;和国际跳棋相比,棋子的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