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的结合策略(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1:1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的结合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的结合策略》。

第一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的结合策略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的结合策略

邓益新 2018.1 幼儿园的学生年龄一般都比较小,他们活泼、好动,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游戏化教学能够顺应幼儿的天性,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幼儿进行游戏化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游戏,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及好奇心,促进幼儿身体与智力的健康成长。

一、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在区域活动中实现课程游戏化

幼儿园的教师在为幼儿进行游戏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幼儿的成长特征以及现实需求,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与发展条件,这样幼儿才能够在区域化的活动与游戏化的课程中获得足够的成长空间。

在进行游戏设计前,教师首先要分析班内幼儿的实际情况,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发展所需的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由思考、主动参加,获得实质性的发展。教师为幼儿创造的活动环境要符合幼儿的兴趣,设置的活动区域也要具有教育性、层次性、灵活性以及多功能性,满足游戏化课程开展的需求。在掌握班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好开展课堂游戏所需要用到的服装、道具等材料。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与游戏时,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动手操作。幼儿的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只会对具体的形象感兴趣,只有让幼儿反复进行游戏与活动,他们才会慢慢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所理解。

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开展游戏化的数学教学设计,为幼儿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如“数数穿糖葫芦”“模拟超市购物”“数数动物有几条腿”等,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增加幼儿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对数字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的接受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开动自己的脑筋,对数学的概念加以理解并巩固,这对于幼儿智力的健康发育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二、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游戏素材,为幼儿提供生活化的游戏场景

在为幼儿进行游戏设计时,教师可以多从生活当中寻找游戏素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游戏产生足够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幼儿把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如在指导幼儿认识水果时,可以先为他们设计一些问题:你都吃过哪种类型的水果,这些水果都是什么味道的,这些水果都来自哪里等,针对这些问题,幼儿会给出多种多样的答案,仔细研究这些答案,我们会发现幼儿眼中的另一个世界。对于幼儿的想法,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千万不能够抹杀幼儿的“奇思妙想”,教师还要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去寻找真相,在家长与幼儿的配合下,教师能够搜集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用于游戏化课程之中,帮助幼儿增加对水果的认识。教师还可以指导幼儿对各种水果进行观察,通过反复的实验与论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判断水果的生熟程度等技能;还可以让幼儿通过“画一画、比一比”的游戏来比较各种水果之间形状、颜色的差别。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增强学习的兴趣,这对于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利用区域活动对课堂教学加以完善

在进行区域活动的设置时,教师要把活动内容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益智区,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供他们自主选择的材料,让幼儿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再如,为了迎合幼儿学习“收获的季节”这一主题课程,教师可以为幼儿安排剥花生、掰玉米等活动,让幼儿记录下自己剥花生或者掰玉米的数量,增加他们对数字的认识。还可以在益智区为幼儿设置“小小超市”的游戏,让幼儿在虚拟的小超市中扮演收银员、店长、顧客等,让他们学会分工合作,在游戏中认识到相互配合的重要性;还可以在游戏中进行找零钱活动,锻炼他们做加减法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以及区域活动中,教师要认识到各种游戏的重要性,为幼儿提供科学、合理的游戏设计,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分享快乐,实现健康发展。加强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实现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实现幼儿素质教育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游戏化和区域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有机结合

游戏化和区域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有机结合

摘 要:自教育改革以来,幼儿教育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要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在教学中添加符合幼儿身心特征的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好动、好奇心中,加强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实现幼儿课程与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能够让幼儿教育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达到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把教学课程游戏化,增添幼儿的趣味性,用丰富的区域活动带引导幼儿对世界的探索,实现幼儿素质教育,本文围绕“游戏化和区域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有机结合”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育 课程游戏化 区域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233-01

幼儿普遍好动、情绪化严重,他们对于学习活动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情绪,因而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用幼儿喜爱的游戏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将教学课程游戏化,能够使幼儿在全身心投入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既保证了幼儿学习的愉悦性,又达到了教学目标,多彩的区域活动也为幼儿教学提供了有效途径,教师要积极的将幼儿的教育课程与游戏、区域活动有机结合,为幼儿提供更加有趣、高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了解实际需要,创设良好环境

幼儿教育是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实际需要,才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活动条件和发展空间,才能够促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通过参与游戏活动获得有效的提高,课程游戏化才能够体现出价值,为此,教师首先尊重不同幼儿的需求,通过仔细的观察分析,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幼儿身心特征,包括他们的生理需要以及心理需要,在这个基础上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让幼儿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主参加、自由思考,获得感悟和提升。比如针对年龄更低的小班学生,他们非常缺乏自律意识,行为习惯也在一个养成的过程中,他们更喜欢一些简单的集体游戏,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要非常的简洁明了,在设计游戏时也要符合学生们的理解需要,进行区域活动时,要选择更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区域,进行简单的活动,而大班的孩子相对于小班的学生来说,一方面年龄较大,另一方面他们在两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中也已经养成了一些行为习惯,有一定的自律意识,并且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也有所侧重,所以教师就可以把一些文化知识上的内容转化为一些益智小游戏。而不同的学生群体也会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在进行活动时也会有不同的需求,比如有的孩子性格活泼外向,参与游戏的热情很高,喜欢在人群面前展现自己,而有的学生则相对来说安静一些,在游戏活动中则更喜欢两三个人结伴,针对学生们不同的性格,就要为他们安排更加合理的活动环境,也可以适当的让他们感受不一样的世界,比如在玩老鹰捉小鸡这一游戏时,外向活泼的学生都争着要当老鹰,而性格内敛的学生则选择安静的待在其他同学的身后,一方面教师可以多给那些活泼的孩子一些当老鹰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参与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安排比较内敛的学生尝试当老鹰,感受一下不一样的气氛。丰富游戏模式,提高活动质量

幼儿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在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游戏模式,那么久而久之幼儿也会对游戏失去兴趣和热情,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断的创新游戏模式,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比如在学习数数时,教师让学生们来一起参与一个“这个数字我不说”的游戏,以数字“3”为例,“3”代表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学生们在数数接龙的过程中,在数到带有数字“3”的数字时,就不能说出来,用拍手替代,本身数数就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结合这样有趣的游戏,孩子们都对数数有了非常高涨的热情,迫不及待的要开始,当属到“3、13、31、23”等数字时,孩子们都牢牢记住了拍手,不能够说出来,但是数到后面时,有的孩子们没有跟上数数的节奏,于是就有孩子开始被淘汰,接下来教师再增加难度,在说到带有数字“3或7”时,都不能够说出来,不能说的数字增多了,孩子们就要更加集中注意力,一方面要细心数数,一方面也要记住不能够说出来的数字,在教师的引导下,数数的节奏越来越快,气氛也越来越热烈,被淘汰的孩子也意犹未尽的观看着游戏,和还在坚持的学生一起数着,数数变成了一件非常有乐趣的事情。还可以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空地中进行“数字跨步”的游戏,在距离孩子们二十米以外的画一道线,每一轮有两位学生参与,学生们共同说出一个“10”以内的数字,数字大的学生可以前进一步,但是如果两个人说出了相同的数字,则需要共同退一步,场外的学生也积极的出谋划策,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于数字大小的认知就更加的清晰明了,同时也获得了游戏的乐趣。合理规划区域,加大投入力度

幼儿园中的区域规划对于幼儿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园中的幼儿较多,不同的班级在开展活动时常常会因为区域划分的问题而造成户外活动的混乱,因而要进行高效的区域活动,就必须注重园内区域的合理规划,也可以适当的进行区域的有机融合,一区多用,合理的利用园内空间,比如在走廊里也可以安置一些供幼儿写字画画的黑板,让幼儿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绘画,给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成长的环境,同时在活动区域的建设上,也要加大投入力度,根据幼儿学习的需要及时的投放相应的器材,是区域活动更加的丰富多彩,能够有效的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结语

?而言之,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需要来安排相应的课程和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让幼儿在一个更加适应的环境中获得健康的成长,在课程游戏化的进程中,不断的创新游戏模式,给幼儿带来新奇愉悦的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热情,使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快乐,强化知识技能,同时园中的区域规划也要合理,要根据幼儿们的成长需要合理投放活动器材,优化幼儿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苗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上),2016(10).[2] 符嵘.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探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

第三篇: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策略

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策略

发布者:烘烘老师 www.xiexiebang.com 阅读:1751 次

1996年正式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2001年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也是我们开展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重要依据。

一、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征

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是指使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游戏或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具有如下特征。

1.游戏性

游戏性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素质(包括动机、情感、能力与态度等)”。“游戏性,电可用来描述和定义活动,这时,游戏性就成为活动的客观特征,活动可以被分为游戏性强或弱的活动”(刘焱,1999)。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关注课程的游戏性(指活动的客观特征),体现幼儿的游戏精神。游戏化课程充分利用游戏因素,关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习。

2.主体性

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游戏是一种主体性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他们在活动中享有充分的选择权和决定权。游戏的这种特征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得以凸现。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富有弹性,为教师和幼儿的自主选择提供了空间,教师和幼儿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生成新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性灌输,而是对活动有选择权和决定权。

3.开放性

开放是相对于封闭而言的。游戏化课程和传统课程相比,前者是开放的,后者是封闭的。因为前者关注过程,后者更倾向于关注结果;前者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后者常常是预设好的、事先确定的;前者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后者对结果的期望常常是确定的。传统课程的封闭性在游戏化课程中得以改变。游戏的开放性,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得到了正向迁移。比如,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设计者开始关注活动过程,幼儿有了更多到实践活动中去操作、去体验的机会,而这种实践活动又是多渠道的、可供幼儿选择的。再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材料提供还是环境创设,都能适合不同需要和不同层次的幼儿,体现了游戏的开放性。

4.综合性

综合,强调的是联系以及彼此的融合。游戏相对于传统分科课程来讲,各要素及彼此间的联系和融合更直接、更便捷,因为游戏不需要人为地划分领域;而传统分科课程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来组织的,它追求的是知识和系统。幼儿在游戏中,无论是经验的获取还是能力的表现,都是以“整个”的方式进行的。因此,游戏是最具综合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培养幼儿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游戏的这一特性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突出地表现为课程设计中整合技术的运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坚持按生活的逻辑(因为游戏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模拟),用游戏的精神和方式去组织课程;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从观念、目标、内容、资源、方法、形式、手段等多方面人手,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以期让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组织策略

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在设计上有一些什么样的组织策略呢?

1.游戏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于课程之中杜威指出:“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并不是要幼儿园课程都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如果把游戏理解为一种精神,我认为最直接的体现是:①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选择权和决定权;②关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强调儿童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③关注活动的过程,将目标隐含在过程之中。用这种精神去设计幼儿园课程,把这些精神渗透于课程之中,既是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思想,又是重要的组织策略。

2.充分开发和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幼儿园的非游戏活动是对幼儿园除了游戏以外的全部教育活动的总称。如何使幼儿园非游戏活动游戏化,许多幼教实践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尝试。

(1)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游戏化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中的教学游戏,即专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等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音乐游戏“找小猫”、科学游戏“吹泡泡”;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谜语本身就具有游戏的性质,而猜谜则是一种游戏活动),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游戏化程度。

(2)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具有游戏性①以游戏性的语言组织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经常运用的策略。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比如,教师经常在组织各种活动时使用这样一类语言:“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客人——图形宝宝,图形宝宝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②以假想的方式组织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一种是对角色的假想,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小朋友们则是动物妈妈的好宝宝。另一种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活动中教师以假想一些情节,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如在美术活动“蛋壳贴画”中,教师以这样一段话引入活动:“我们今天要到熊妈妈家做客,但熊妈妈家的路特别不好走,坑坑洼洼的,我们怎么办呢?”进而引出“帮熊妈妈铺一条路”;还有一种是对情境进行假想。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根据活动的需要,带领幼儿把身边的环境一会儿假想为大海,小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又假想为草地,小鸡在草地上游戏。这种假想的方式对年龄越小的幼儿运用得越多。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因而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

③以“做做玩玩”的方式组织活动。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做各种小实验或手工制品,再利用这些作品进行游戏,这是幼儿园课程中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又一种策略。这类活动可以在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把材料投放在相关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后、离园前、专门的游戏或自由活动时自主地选择。这类设计的策略主要是利用游戏因素,结构上比较松散。

④以比赛的形式组织活动。以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教育活动,是促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常常用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生活活动,比如,以练习某些动作为目的的划船比赛,培养生活能力的穿脱衣比赛和叠被比赛。比赛可以在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组和组之间进行。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3)运用生成策略将创造性游戏有机地融入课程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如何使之有机地融人课程,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又一策略问题。创造性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专门的创造性游戏时间。由于这类游戏的目的隐含在过程中,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渐性积淀的过程,不像音乐、体育、语言等游戏的目的来得直接,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它常常会被由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为学习活动而延伸的区域活动所代替。由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从文学作品活动中生成游戏,另一种是从社会领域活动中生成游戏。

幼儿常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中角色、情节的理解,从而生成新的游戏。这类游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动作性较强的角色表演,比如幼儿学习《小蝌蚪找妈妈》后,在游戏时常常模仿小蝌蚪的形象;另一种是情节性较强、内容丰富、角色较多的主题游戏,比如文学作品《老鼠嫁女》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围绕老鼠和猫两家发生的故事,幼儿生成了为期一周的主题游戏。

在社会领域活动中,幼儿常常在教师带领下参观社区环境,了解社区周围的设备、设施,如参观医院、邮局、银行、超市等,这类教学活动是幼儿生成角色游戏的又一条渠道,他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环境和角色的理解,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生成策略,适时地引发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其关键仍然是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一个动态的课程建构过程,它需要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课程和游戏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

第四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也为我们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的重要依据。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为幼儿提供平等表现机会,使幼儿的能力、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让幼儿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主动活动、思维活跃,因此在幼儿园适时、合理地开展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如今幼儿园教育课程和其他教育课程一样备受关注,过去,我们单纯的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作为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着只重视室内教学,忽视幼儿的独立性活动,只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幼儿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形式和方法上用集体教学形式和注入式教学方法,重视以教师为指导,忽视了以幼儿为主体作用等倾向。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有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模式的研究。其包括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游戏、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的游戏以及在幼儿园游戏化课程中幼儿的发展。下面谈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研究模式的几点见解:

(一)、一日生活要游戏化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目前幼儿园里幼儿的游戏活动存在有多种形式,因此我们必须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幼儿一日活动是幼儿一日在园生活和接受教育的全部内容。因此,其组织安排、设计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要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一日活动,做到保教结合,完成幼儿园的保教任务,达到锻炼幼儿体格、开发幼儿智力、陶冶幼儿情操、养成文明习惯的宗旨。有了一日,才有一年,乃至三年,一日活动开展的好,有特色,幼儿身心才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幼儿一日活动质量才有可靠保证。

1、晨间活动要游戏化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晨间活动是一日活动的基础。一天的开端好,则预示一日活动之兆祥。为此我在活动室设计了各种活动区,如“建构区”、“图书区”、“创造区”、“数学区”等,幼儿一入园就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参加所喜爱的各种活动。如“创造区”内的幼儿,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绘画出许许多多色彩丰富、别具一格的美术作品及泥工作品。在“建构区”内,幼儿选择大小不

一、形状各异的积木设计建造“飞机”、“大炮”、“轮船”等,并边玩边嘴里发出“呜呜、轰轰”的声音。幼儿在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中,开始了一天愉快有意义的园内生活。

2、教育活动“游戏化”

春暖花开,是幼儿接触大自然的大好时机。让幼儿认识春天,打破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而是采取了“重生成”的教学理念,让幼儿在自主、探索、合作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认识了春天。

特别是像数学这样比较枯燥乏味的活动,我们更应该在一种游戏化的模式里进行,这样才能使幼儿对活动更感兴趣,接受的更快。而不能让幼儿进行一些机械的记忆,毫无趣味的教学模式会让幼儿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及热爱。所以,我们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成长!

3、区角活动的游戏化

区角游戏是幼儿在游戏区(或称活动角、活动区)中所进行的某种特定活动。区角游戏的区域包括角色游戏区、积木区、玩沙玩水区、语言图书阅读区、音乐表演游戏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自然角、益智区、操作区等。角色游戏区的教育作用在于: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通过不同角色身份学习扮演适当的行为方式,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帮助幼儿学习友好交往的技能。如轮流、分享、协商、互助、合作等;培养幼儿大胆表达个人意愿、情感、见解,能相互沟通,发展语言交流能力,实践和尝试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表征能力。如能以物代物,激发想像力及能创造性地反映现实;学习适度表达个人情绪,了解他人情感。能自我控制,调整与伙伴间的相互行为关系。

同样在积木区可以发展幼儿的建构能力,学习建构技法;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认识基本形状、数量关系;学习尝试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方法、设计,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像力;幼儿之间能分工合作,共同设计、建构,共同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与人交流、表达的能力,以及掌握自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玩沙玩水游戏区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物的性质;满足幼儿摆弄物体和好活动的愿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在沙水游戏中,区别干湿、冷热、粗细、多少、深浅等不同的概念;活动后的收拾整理,培养幼儿清理、打扫的技能与习惯。

在语言图书阅读区培养幼儿练习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养成听、说、读、写的良好态度和习惯;培养阅读兴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看、听、读的过程中,通过对图书中的故事情节的感受、进行的模仿、学习和欣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学习运用语言表达个人情感、需求、意愿和观点;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了解。

通过这些这些区角活动活动的组织,充分发挥自选活动作用,使幼儿得到全身心的发展。

4、户外活动游戏化

丰富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内容,为了进一步探索户外体育活动的形式,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精心设计、组织幼儿开展各种类型的游戏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智慧,而且能从中学习分辨事物、协调关系,甚至体验社会。在开展游戏活动时,首先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游戏时间,恰当地安排室内或室外,集中或分散的游戏活动,并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想象,有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比如:我园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玩一些民间游戏,将这些游戏变换形式,使得这些老游戏有了新的玩法。因此,我们对收集到的第一手民间体育游戏资料,进行进一步精心筛选和整理。在筛选时,充分注意游戏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的、寓教于乐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体育游戏。对精心筛选后的民间体育游戏纳入我园的园本课程之中,发放到各班。在班级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时,民间体育游戏小组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介入到幼儿游戏中,进行适宜的交流、示范和具体指导。

这样,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活动中,各种能力及意志品质都得到发展。

5、课间过渡环节游戏化

在一日活动中,我对各种教育活动既注意活动形式上的丰富多彩,又注意活动性质上的动静搭配,让不同类别的活动交替进行。如:在午餐过后、放学前的时间。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做做小小的游戏,可以是比较安静的手指游戏,也可以是趣味性较强的游戏。都适合幼儿在过渡环节中游戏。

总之,优化一日活动,不但可有效地管理好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更重要地是从各方面开发幼儿的智力,老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敢于改革创新,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幼儿的一日活动生动、活泼,让孩子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中。

(二)、集体教学活动要游戏化(五大领域教育教学活动)幼儿游戏不是单纯玩玩就结束,而是对幼儿的认知社会、情绪、语言、身体以及创造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想开展从游戏开始至游戏结束的集体教学活动,教师必须采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教学。那么,教学设计一定要以儿童为中心,决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或以教材为中心。比如,《图形》为主题的集体教学中幼儿己对《图形》有概念的基础上教师首先摆好很多种大小不同的《图形》。然后,让幼儿随意辨认、分类,识别大和小的《图形》等等。最后让幼儿用《图形》展示一下,用图形制作服装扮演模特。这样,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中充分激发了幼儿参与兴趣和感觉器官的体验,无意识中认识了《图形》的种类。这就是在集体教学的游戏活动中渗透教育的一种形式。实践证明:幼儿被动地、注入式的学习不如幼儿在兴趣之中受自然教育效果好。还有集体教育活动健康、语言课例、科学课例等等,教师不仅详实记录了教学活动,而且将游戏活动过程作了详细的表格记录,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并且有改进计划。在过程中,充分开发和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幼儿园的非游戏活动是对幼儿园除了游戏以外的全部教育活动的总称)。如何使幼儿园非游戏活动游戏化,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尝试。

(1)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游戏化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中的教学游戏,即专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等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音乐游戏“找小猫”、科学游戏“吹泡泡”;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谜语本身就具有游戏的性质,而猜谜则是一种游戏活动),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游戏化程度。

(2)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具有游戏性①以游戏性的语言组织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经常运用的策略。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比如,教师经常在组织各种活动时使用这样一类语言:“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客人——图形宝宝,图形宝宝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②以假想的方式组织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一种是对角色的假想,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小朋友们则是动物妈妈的好宝宝。另一种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活动中教师以假想一些情节,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如在美术活动“有趣的房子”中,教师以这样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动物来我家做客,小兔、小狗、大象、长颈鹿一起说:“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我们的房子又破又旧了,想请小朋友帮助我们设计一幢漂亮的新房子,你们愿不意愿意啊?”从而引出“帮小朋友设计一幢漂亮的新房子”意愿;还有一种是对情境进行假想,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根据活动的需要,带领幼儿为动物们设计漂亮的房子。这种假想的方式对年龄越小的幼儿运用得越多。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因而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

③以“做做玩玩”的方式组织活动。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做各种小实验或手工制品,再利用这些作品进行游戏,这是幼儿园课程中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又一种策略。这类活动可以在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把材料投放在相关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后、离园前、专门的游戏或自由活动时自主地选择。这类设计的策略主要是利用游戏因素,结构上比较松散。

④以比赛的形式组织活动。以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教育活动,是促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常常用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生活活动,比如,以练习某些动作为目的的划船比赛,培养生活能力的穿脱衣比赛和叠被比赛。比赛可以在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组和组之间进行。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3)运用生成策略将创造性游戏有机地融入课程。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如何使之有机地融入课程,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又一策略问题。创造性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专门的创造性游戏时间。由于这类游戏的目的隐含在过程中,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渐性积淀的过程,不像音乐、体育、语言等游戏的目的来得直接,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它常常会被由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为学习活动而延伸的区域活动所代替。由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从文学作品活动中生成游戏,这类游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动作性较强的角色表演,比如幼儿学习《小蝌蚪找妈妈》后,在游戏时常常模仿小蝌蚪的形象;另一种是情节性较强、内容丰富、角色较多的主题游戏,比如文学作品《老鼠嫁女》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围绕老鼠和猫两家发生的故事,幼儿生成了为期一周的主题游戏。另一种是从社会领域活动中生成游戏。幼儿常常在教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参观社区环境,了解社区周围的设备、设施,如参观医院、邮局、银行、超市等,这类教学活动是幼儿生成角色游戏的又一条渠道,他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环境和角色的理解,在游戏中表现出来。

综上所述,游戏可以成为幼儿素质教育实施的基本形式和途径,教师在深刻认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的同时,要积极创设条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机会与充足的游戏时间。利用游戏承载幼儿园课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第五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开发策略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开发策略

游戏是幼儿成长具备的基本活动,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密不可分。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新趋势,对于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课程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现有课程和资源的整合、优化,提升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游戏课程的建设需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放飞个性。

一、整体构架,有序推进

提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对于改变传统幼儿教育片面注重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弊端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推进游戏课程呢?在这一过程中,容易产生零散性、随意性等问题。要使游戏课程的实施落到实处,首先要对整个课程架构做一个顶层的设计。在整个幼儿园层面上,要对课程有一个整体的设计思路,对课程板块、教学目标、游戏设计、活动组织和效果评价等都要有明确而科学的规划。同时,要对幼儿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系统而深刻的把握,还要对已有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梳理、归类。在实施和推进游戏课程的过程中,一方面对现有课程进行游戏化改革,另一方面进行新的设计和创作,并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修正和变革,循序渐进地推行游戏课程,从而使幼儿教育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整合资源,有效开发

游戏不仅是形式,更是一种内容,为了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将丰富多彩的生活融入到游戏中去。游戏设计就要注重贴近幼儿的生活情境,选取富有特色的素材,创设生活化、游戏化、情趣化的游戏环境,从而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游戏。

例如,可以利用幼儿园的食堂设计一个“餐厅”游戏,老师和幼儿扮演服务员、客人等不同的角色,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再如,虽然幼儿对打电话并不陌生,但是对于通话中的一些文明用语却不能熟练运用,对于不同角色、不同场景下的对话不得要领。为此在游戏过程中,可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身份,设置不同的事件背景,引导幼儿恰当、得体地进行对话。此外,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家长、社区等资源,开拓游戏的空间,给幼儿创造实践的机会,从而让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幼儿乐于参与,玩有所得。

三、善于观察,及时反思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和实施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和感受对于改进和优化课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游戏过程的各个环节,并适时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如何有效地进行游戏过程观察呢?首先要设计一个科学的观察记录表,栏目有游戏流程、活动组织、幼儿活动„„便于分类记录。其次要全方位关注幼儿的表现,不但要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还要观察幼儿的情绪、情感等表现,倾听他们的感受和解释。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进行反思,基于幼儿的表现去分析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去评估他们的能力和发展,对整个游戏活动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从而修订和优化游戏活动方案,同时也为后续的游戏活动设计提供思路,教师也才能进行有效的组织、指导和引导。只有这样,课程的游戏化才能收获成效,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四、适时放手,激发创造

对于幼儿来说,玩游戏是一件开心快乐的事情,但是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有一些教师仍然固守原先的教学模式,经常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去约束和控制幼儿,要求孩子按照游戏环节按部就班地游戏。这样的游戏势必会让幼儿感到压抑,造成的后果就是幼儿成为了游戏中的演员,抑或是老师“导演”的木偶,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也就无从谈起,长此以往幼儿的积极性势必会削弱。为此,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给幼儿充分活动和展示的空间,确保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自由。对游戏的指导和调控要相机而行,根据幼儿的个性和游戏中的表现适度点拨和帮助。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全身心地参与到游戏过程中去,能力也才能得到切实的提升。

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是时代的召唤,游戏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幼儿的天性,确保他们游戏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实现游戏和成长的有机统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群力幼儿园)

□责任编辑:潘中原

下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的结合策略(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的结合策略(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探讨

    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探讨 摘要:游戏可以促进孩子的认知和发展;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养成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游戏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游戏是发展幼儿健康心理、培养......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反思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六个支架学习反思近日,我们幼儿园全体教师在周园长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六个支架。在此之前,我认为《课程游戏化》的颁布与实施意味着旧......

    中心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 沛县大屯镇中心幼儿园于2015年4月成功申报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幼儿园以游戏精神为切入点,贯彻落实《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全面实施幼儿......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马春云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给我国幼儿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使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发生了巨大的......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培训

    走进游戏化的课程 四月大地复苏,春暖花开,我们迎来了卢主任的《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的幼儿园活动区域的再思考》专题讲座,在讲座中卢主任用一段视频更加逼真的诠释了什么是课程游......

    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有效策略分析(★)

    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有效策略分析 摘 要: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游戏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是深受幼儿喜爱和欢迎的重要内容。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对幼儿内在发展需求的一种满......

    生态化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

    生态化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 区域材料的投放市生态式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操作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是区域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策略

    目录 前言··················································2 一、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