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彭艳玲 语文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三单元10课《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姓名:彭艳玲 职务:教师
职称:小学一级教师 单位:八五一一农场学校 手机号码:*** 地址:黑龙江省密山市八五一一农场 邮编:158307
《风筝》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密山市八五一一农场学校小学一级教师 彭艳玲
邮编158307
电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2.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运用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运用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策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读中感悟。教学准备: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叠翠流金、梧叶萧萧是秋天独有的风景,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我们的单元主题秋天里的快乐,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10.风筝 谁能给筝字找一个形近字,并说一说它的字形特点。看资料袋给大家带来了哪些有关风筝的知识。
设计意图:以主题单元入手,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乐趣。
二、学习放风筝。
风筝在中国有着有悠久的历史,放风筝也是深受大家喜欢的一种活动,迎着习习的的秋风,跟随孩子的脚步,我们一起去放风筝。思考:他们是怎样放的,心情怎样?你是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资料导入:听到同学们的朗读,我是也不禁想起寇准的一首诗《纸鸢》,大家进一步体会风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说话练习
大家想象一下,星期天,大家把所有烦恼抛到脑后,来到操场上,一个小朋友举着风筝,一个牵着线,风筝飞满了天空,()。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作者的心情,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对应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怎样用词。
三、体会做风筝的乐趣。
学生自由读第二段。重点理解
憧憬
依然
思考,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我们在做风筝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把你能够体会到心情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读一读。
1.精读句子“我们精心做着,心里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结合句子,换一个词吗?(认真,专心,仔细等等)他们那么认真地、专心地做成了一个怎样的风筝?
2.资料补充。那几根细苇,我们去折它的时候,是踏着塘里的薄(báo)冰去的,是那么晶莹,那么有趣,险些掉进水去
设计意图:通过换词让学生体会到做风筝的专注,体会到幸福鸟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
四、找风筝
过渡:放风筝多让人开心快乐啊,可是风筝断线了,小作者与他的伙伴们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着急,伤心)学生反馈读
1.你从哪个词中体会到了?(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出示句子练习
风筝,但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了——(快乐、童趣、天真、梦想等)说话练习
我们去寻找“幸福鸟”,我们()过草地,()过小河,()过树林,在()旁找到了它,它(),()。
五、总结全文。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好词语,就能把文章写得有血有肉,生动有趣。
课后反思:
优点:《风筝》是一篇有关贾平凹的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要想打动别人,先要打动自己”,这篇文章我读了好多遍,每读一遍都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以至于最后能一字不漏地背诵文本。那么怎样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深深体会到作者如何用朴实的语言把文中小伙伴的心情变化生动展现出来呢?三年级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朗读文本的基础上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及写作方法,所以我决定以朗读为突破口来挖掘文本。这就要在“读”上下功夫了。主要运用了变序导读、大量的资料为理解文章服务,营造了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把语文和生活相结合,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
不足:对文章第一段的处理过于简单,它有概括放风筝、做风筝的作用。注意让学生反复读文,每次读文都要有不同的要求,体现阅读的深入性。
第二篇: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0课
风 筝
颍东区袁寨镇蒋楼小学
蒋金亮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刻,笔调亲切、温新、自然。文章既写了 “我们”放风筝时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学情分析
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学生乐于阅读本文,但要注意不能让他们过于流于表面,要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个性化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个性化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在引导理解孩子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小朋友,我们曾经学过清朝诗人高鼎写的一首古诗《村居》,你们还能背诵吗?
(学生齐背)
2、诗中“纸鸢”指的是什么,还记得吗?(对,就是风筝。)关于风筝,你还能补充哪些些知识呢?
3、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贾平凹先生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风筝》。
(1)板书课题,提示“筝”的写法。
(2)读题,提示“筝”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看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给每小节标上序号。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反馈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学生点评。
4、思考: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些事? 根据回答板书:
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三、合作研讨,探究质疑 1、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例如:(1)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2)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师引导: “憧憬”是什么意思?我们精心做风筝时心中憧憬什么?指名学生回答:我们精心做风筝时,心里在想着什么呢?
(小结:刚才同学们想象的内容就是课文里这些小伙伴们精心做风筝时满怀的憧憬和希望。)(相机板书:憧憬、希望)教师引导: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活?你能给“依然”换一个词语吗?为什么我们把风筝取名为“幸福鸟”?
2、欣赏放风筝的一组照片,文中哪个词写风筝刚起飞的样子?哪个词写风筝飞到空中优美的样子?请大家在书上点出来。
(1)指名回答,媒体依次出示词语,学生跟读: 凌空飞起 翩翩飞舞。
(2)看着满载着憧憬和希望的风筝凌空飞起、翩翩起舞,此刻的心情怎么样?鼓励学生说出不同表示高兴心情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激动、幸福等。
3、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好景不长,风筝在一阵风后线断了,飞走了。我们的心情顿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媒体出示:
(1)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2)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3)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4、在“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下加红点,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小伙伴怎样的心情?(相机板书:着急 伤心)
5、指名同学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小伙伴们的心情一落千丈,变得垂头丧气?
6、练习朗读三句句子,注意体现出孩子们的心情变化。(1)自由读。(2)挑战读。(3)齐读。
7、孩子们四处寻找失落的风筝也没找到,但是他们仍不甘心,最后他们把目光锁定在村子的水磨坊那里,媒体出示句子: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1)齐读句子
(2)你们认为他们找到没有?指名交流。
(3)小结:不管有没有找到风筝,但相信孩子们已经找到了寄托在风筝身上的——快乐、幸福、憧憬和希望。(相机板书:快乐)
四、拓展延伸,阅读练习
1、古诗积累:
纸鸢 宋 寇准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放飞心情,总结全文
1、《风筝》这篇课文写了“我”小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时的情景。虽然,最后结果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只要孩子们希望不灭,憧憬还在,即使失去风筝难受,但孩子们可以重新做,再次放飞他们的理想、希望,让我们读者深深地感受到——童年是最快乐的时光。
2、齐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 点明中心 附:板书设计
10风筝
做风筝 憧憬、希望
放风筝 快活、高兴
找风筝 着急、快乐
第三篇:语文人教二年级上册《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2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工整、整洁地书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
3、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懂得尊重别人。
教学准备:
1、挂图。
2、学生做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异入
1、(出示课件画面:大森林里,动物们集合在一起,狮子在王座上讲话):小朋友们看,动物王国的大王-狮子现在要宣布一个重要决定,你想来听听吗?
2、放录音:(第一自然段)
3、你愿来做裁判吗?从现在开始,我们一起来看,看谁能成为新首领吧!板书课题。
4、我们快来宣布一下比赛开始,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快来读读课文吧!
2、成果汇报:
(1)谁来考考大家?(出示生字)a、认读。
b、用好办法解决难记的字。(2)读课文,评议。(3)质疑。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找学习伙伴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随机板书:猫头鹰、袋鼠、猴子)
2、狮子在开头和结尾分别宣布了两个决定,仔细读读狮子的话,看看狮子的两个决定有什么联系。(前面说“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后面却说:“不用再往下轮了”;这是因为他认为猴子已经做得最好,并且已经得到了动物们的拥护)。
3、自选一段话,仔细体会角色的特点,把角色说的话读好。比如猫头鹰的话要读出他的神气。
(1)个人准备后,四人小组交流读
(2)上台演示,其它同学做评判,指导朗读。a、“猫头鹰”一组:猫头鹰的话(神气)议论纷纷
发散思维、想象,表演说 叫苦连天
b、“袋鼠”一组:“激动的说” “直摇头”:大家会想些什么?
c、“小猴子”一组:大家为什么会担心?(先出示本组表演)
4、出示句子“语音刚落,大伙儿立刻欢呼起来”,读到这,你有什么问题吗?(1)为什么欢呼?(2)指导表演、读
(3)哪个小裁判来宣判结果?
(4)万兽之王-狮子和大家的宣判结果一样,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指导朗读。
5、大家想不想完整地表演一下这个小故事?学生台上表演。
6、假如让你当一个星期的“万兽之王”,你准备怎么做?
7、教师小结:懂得尊重别要。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
1、观察字贴,认识生字。
2、通过组词巩固。如,惊弓之乌、车轮、星期日、第一、任务、娇惯、形式、郑州。
3、让学生自己读读生字卡片,再互相考考是否都认识。教师用开火车等方式检查。
4、写字指导。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较多。如,“令(少点)、直(少横)、期(多横)、轮(右边写成仓)”等,这些都应提醒学生注意。指导把字写好时,可有重点地
指导。“之”的书写,要注意:点不宜太小;横撇的撇一定要写直;捺要写平。“第”字的竹字头要写小些,整个字体不能太长。“轮”字的车字旁要写窄一些。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两部分要紧凑。
5、学生书写,师及时个别指导。
三、实践活动
1、读读写写:
神气极了 荡来荡去 立刻 喊起来 可怕极了 跑来跑去 立刻 欢呼起来 ____极了 __来__去 立刻 ________
2、假如让你当班长,你准备怎样做? 板书设计
21、从现在开始
猫头鹰
叫苦连天
袋鼠
直摇头
小猴子
欢呼
第四篇: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5
《长城》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学习生字,新词。3.交换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4.了解各段主要内容,学习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导入。
世界历史七个伟大奇迹中,最著名的要数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了。我国的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呢?让我们通过学习《长城》这一课,具体了解一下。(板书:长城,播放长城录像)
2.读文,初步了解长城的样子和作者站在长城上的联想。3.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1)嘉jiā
峪yù
屯tún
魄pò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作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气魄
凝结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读第一段,看看这一段写的是书中哪一幅图的内容?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长城的特点是什么? 图1
远看
气势雄伟
(投影书上第一幅图,打出字幕:远看)2.看图,图中有哪些景物?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连绵起伏的高山,依山而建的长城,远远望去,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一条长长的龙。再加上作者后面用具体数据的说明,使我们更能想象到长城之长,山岭之险,我国古代建筑——长城的气势如此磅礴!
(此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对比,我国土地广袤,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公里,南北跨度5500公里,从而体会长城之长。)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二段,对照第二幅图读文,图中都有什么?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出示图像,由第一幅图向近景推近,转换为第二幅图)
2.指名读1、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抓特点描述的特点。
四、作业
1.朗读1、2自然段。2.熟读3、4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在观察时展开联想的。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的顺序。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怎样表达的。讨论之后总结: 作者观察方法:
由远及近(投影书上第一幅图)、由整体到部分、抓特点。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长城→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2.默读第二自然段,为什么作者“会很自然地想起”?作者想起了什么?把有关词语划出来。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板书:长、险、多、重、难、才凝结)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讨论:为什么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奇迹”? 长城之长,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修建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令世人无不赞叹;
长城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
长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行员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唯一的建筑物; 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齐读三、四自然段,指导背诵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五篇: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习题
........课堂同步训练
答案
一、御厨 羞耻 奚落 朴素 和睦相处
二、谦虚 坚强 重视 热闹
三、骄傲 软弱 轻视 理睬
四、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无影无踪 翻来覆去
五、1、厚厚的2、谦虚的3、骄傲的
六、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试题试卷
........试题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