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初中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教案
新学期第一课:致同学们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本节教材符合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编排上,文字优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许多精美的图片,并就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侧重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80%),体现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目标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时准备:
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况。
2.收集关于生物方面尖端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图片、光盘,如DNA侦破技术,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方面的图片、光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放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或其它如《校园的早晨》磁带)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阅读全文。
二、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进行小组讨论,再作记录,小组讨论内容。
1.学校的垃圾问题(特别是食品包装袋、快餐盒等)用哪些方法解
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学校伙食房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4.今年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说明了什么问题?
5.关注自我: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列健壮吗?更聪明吗?
6.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克隆和转基因的?你了解哪些。
三、全班分小组交流、讨论
四、教师作补充,修正和总结,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积极性的评价。
因为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和交流,所以无论对和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辨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
五、师生共同朗诵课文《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生物吗?
六、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知识吗?(最后教师补充)
七、结束语:
同学们,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新时代的学习方式。生命的世界真精彩,生物的世界真奇妙,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破译生命的密码吧!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了解生物特征
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
2.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什么是生物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
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
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征
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
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师:给予掌声鼓励。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生物还有什么共同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
生: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图I-3)
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植物呼吸吗?
生:植物也呼吸,比如夜晚睡觉的屋子里摆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闷,贮存白菜的地窖里也是这样。
师:对,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而夜晚正好相反。人是有生命的,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会排出废物吗?请大家看图I-4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回答说:“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小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
第二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致同学们》教案(1课时)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其重点是通过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由于开学初新生军训了一周,他们对校园环境也较熟悉了,为此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发学校的“问题资源”展开教学。同时要非常重视如何组织教学,应制定相应的课堂规则和设计形成性评价方案。如使用档案夹,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讨论时声音不宜过大,别人发言时其他人认真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指出这也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课堂规则和每节课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是课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运用好。同时引入报刊有关科技发展方向及课改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明白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及进行课改的必要性,最大限度地争取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配合。
教学目的:教师应按照课标内在的要求,通过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及初步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的习惯。材料器具:藤缠树的标本、磁带(校园歌曲)、录音机 实施步骤:
涉及报刊有关信息:列举事例,如:成都七中学生童一在世界生物知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一等奖,说明我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我国获诺贝尔奖的人却没有,为什么?让学生明白今年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以及上课方式,培养目标学习方式的变化。
给学生提出当今科技两大革命之一有生命科学技术革命,为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打下伏笔。
从学生生活实际及学校具体情况出发,让学生思考:学校目前面临的问题并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1)学校的垃圾问题,用哪些方法解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2)学校的厕所问题,怎样解决?哪种方案最好?(想象)
(3)出示:藤缠树的标本。学生受到启发,发现学校某些树木、花草长势不好,原因是什么?(4)学校的沟渠问题,污染较严重,怎样解决?什么途径最好?(5)伙食团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6)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7)为什么政府要制订《禁止焚烧秸杆》的措施?(8)今年天气的变化造成粮食的减产,说明什么问题?
(9)关注学生自身: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长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更健壮吗?更聪明吗?(10)列举我校前任校长的肾衰竭疾病,探讨疾病问题,器官移植问题?
师生共同阅读课程《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
1 活离得开生物吗?
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的知识吗?(最后教师补充)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觉得生物知识有用吗?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
对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作评价:
因为本节课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交流,所以无论对与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辩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
本节课体现了学生自主、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 物 的 特 征
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
教师: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①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教学设计
1.什么是生物?
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或实地考察大自然。(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
提出问题:
“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
2 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
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
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想想你具有哪些生物特征?”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师可提示学生,帮助分析。
巩固练习
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找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第二节 调查 我 们 身 边 的 生 物
教学目标
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②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③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④通过本课的学习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难点:①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②能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教学设计
学生根据经验举例,说说什么是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调查我们身边生物的方案,最后通过对比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学生根据经验,分析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说说我国是如何进行人口普查的),从而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什么是调查,再以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为实例,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书上关于调查方法的介绍对比,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细的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实地调查
进行校园生物调查。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教育学生爱护生物资源。
进行社区生物种类调查。调查中教师应注意安全第一,并注意引导学生爱护生物资源。
进行农田生物种类调查。注意引导学生爱护农田。布置课下内容
写一份调查后的感受。
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并与全国初一学生相比较。
课后各组整理照片,举办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图片展。
提出要求:身高要求是净高,以小组为单位,注意组员间的通力合作。
以班为单位,请各小组互相协作。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教学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③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
④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难点和重点
重
点:
①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
点:
收集和分析资料(因为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需要对图片、文字和数字资料进行分析)。教学设计
生物圈的概念
①学生观看生动的课件,然后根据自己在课下收集的资料,共同讨论太阳系中各星球的状况。
4 ②学生们根据自己手中的地球仪,讨论生物圈的范围,然后总结生物圈的概念。
①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把一幅美丽的太空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地球上生物圈的概念。
②教师事先让学生们拿出地球仪,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的范围
①学生分组开展竞赛,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最精确的语言说出生物圈的范围。
②学生将自己的设想记录下来,然后在全班评比最具创造奖若干名,日后进行一次模型比赛。①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竞赛。
②教师布置学生设计生物圈的模型。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并且利用手头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出结果。
教师布置学生扮演角色,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课下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一个生物圈的简易模型。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教学设计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①根据经验举例并做出分析,从而归纳出结论。②分析教师举出的例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①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探究的一般过程
①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②学生分析教师举的例子,最终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5 ①可直接以鼠妇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教师可直接举例,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
①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②学生自学,互相答疑,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
①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②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布置课下作业
①有兴趣的小组可在课下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②写一份实验后的心得。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目标
①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②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③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④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
⑤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⑦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为下节课——生态系统的学习做好铺垫。
难点和重点
①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③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教学设计
复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用实例描述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环境因素。②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教师启发学生用身边的实例来说明环境和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让学生谈出生物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即生物也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6 ②教师启发:在讨论了环境因素对生物生活影响的基础上,同学们自然会考虑生物对环境变化会产生什么反应,生物是如何面对环境的变化的,引发学生思考,导出本节新课的内容——适应环境,在适应的过程中也影响着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①学生根据图片说出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②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说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典型实例。表达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注意纠正补充。
③让学生了解在自然界各种环境中都广泛分布着生物。让学生初步懂得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①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得出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结论。②教师启发学生:哪位同学知道不同的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而生活的?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是普遍的。
③教师播放影像资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在学习了“适应的四个典型实例”和“适应的普遍性”后,在解释时要注意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原理。探究结果交流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①学生展开讨论: a.蚯蚓的益处?
b.为什么我国西部开发强调要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谈谈这样做的道理。②学生举例。
③学生讨论,进一步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总结:
生物受环境的影响,生物又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改变环境,它们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提炼本节生物学观点,指出“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巩固练习
学生讨论课后练习题。
第三节 生态系统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7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难点和重点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概念
①通过观察家庭水族箱,分析问题,寻找答案。
②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①教师列举生活中常见实例,如家庭水族箱。
②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朗读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
生态系统的组成
①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并且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②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并寻找四者之间的关系。
①教师引导:下面大家分析一下书中的资料,看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②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扮演角色,并且帮助他们寻找其中的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把最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通过一系列箭头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②学生观看录像,讨论分析动物、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了解食物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的流动。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并且讨论: a、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b、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①会查阅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②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③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难点和重点
8
重 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难 点: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教学设计
复习什么是生态系统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是生态系统。
②学生设计: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内容,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设计一个可以长时间维持下去的生态系统。
①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生态系统的概念,注意纠正表达不准确的地方
②教师假设:假设给你一大片土地,你可以设计你周围的环境及各种生物,那么你要怎样设计才能使你生活的生态系统维持下去?
生态系统的类型
①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和收集的资料说出各种生态系统。
②学生看各种生态系统的影片,通过影片让学生来认识所看到的各种生态系统。
①教师引导:你认为生物圈中有哪些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
①我爱我家。学生分组扮演各种生态系统,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述出来(组内先交流,然后向其他组同学介绍)。
②团结协作:大部分的生态系统学生比较了解,但有一些生态系统有的同学不大熟悉,这时让学生提出一个他不熟悉的生态系统,由其他的同学帮助他,给他介绍一些通过查阅资料所获得的有关这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使学生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知识,体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③学生详细介绍几种熟悉的生态系统,其他生态系统的详细资料由学生课下查阅完成。
①教师帮助学生分组,鼓励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家”。
②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熟悉的问题,同时要鼓励其他同学进行帮助,不全面的由教师来引导和帮助。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①学生分析:这些生态系统虽然各有特点及作用,但从生态系统的组成上来说都有共同之处。并由学生讨论找出共同点,从而得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②学生分析:假设其中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了,会对其他的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从而得出生物圈是一个整体。
①学生在分析联系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②教师引导学生脱离个体,从整体上分析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总结。③教师提出假设,让学生分析,从而由小到大地引出生物圈是一个整体。
9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学生互相交流在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人为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保护我们的生物圈
①学生交流:从自身做起,如何保护我们的生物圈。
②学生以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讨论,制定保护校园的方案和实施计划。①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国内外保护环境的例子,并让学生想想我们应如何做? ②教师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从校园开始,帮助学生制定计划,鼓励学生在课下实施。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教学设计
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 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导入新课
让学生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
(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1.取镜和安放
2.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3.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4.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10(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情况可能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一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
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 细胞越小,个数越多。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上”字的玻片; 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③动植物玻片标本; 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或
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 看着物镜。
学生明确: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练习:
思考,回答。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学生畅所欲言。
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11 小结:
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教学目标
①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② 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尝试改革实验,意识到实验方法是可以发展变化的,增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难点: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胆大心细”是成就一切实验的素质)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尊重事实是生物绘图的前提)。
教学设计 : 观察植物细胞
①:观察、识别
②:四人一组为单位识别
导言:学会操作显微镜是为了使用它看到微观的生命世界,可是把一个洋葱或者黄瓜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能看到内部结构吗? ①:多媒体展示各种不同的玻片标片。②:按小组准备永久切片、涂片、装片各一。
实验方法步骤
一、制作临时装片
1.示范
准备 擦→滴
制作临时装片 取→展→盖
提前参加培训的几位学生作为“小先生”示范制片,边示范边讲解。
注: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向
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目的?若擦拭不净,后果如何? ②滴清水的量如何掌握?水量过多过少对实验有何影响?
12 ③取材的部位、方法、大小?
④盖盖玻片的方法、原因(即目的或避免出现的不利影响)⑤滴染色剂的位置、数量? ⑥吸引染液的方法?
协助介绍、补充说明(尤其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陌生的材料用具,如染色剂碘酒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等)板书提示制成的主要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引导众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注:应用此策略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发现实验当中的“注意事项”和规范操作。
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实验的
方法步骤提问、思考,以解决不解之处,扫除制片中的障碍,以便下一步自行操作能顺利进行。
2.变化制作方法和步骤
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用具考虑取材、染液、染色如何改革一下? 提示:
①取村:黄瓜改“刮取果肉”为“削取薄片”,挑选最薄的一片制片;番茄可挑取果肉或吸取果汁;
②染色剂:尝试用高锰酸钾溶液染色如何?
③染色:可在盖上盖玻片之前直接滴加染色剂染色(黄瓜、番茄不必染色)
3.练习制作临时装片
自行选择一种所给材料及相应的染液和方法,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同桌学生互相检查。
及时指导:
发现制作较好的装片,展示。
二、观察临时装片
使用显微镜观察,初步感知细胞,注意根据染色的结果区分细胞的各个结构(参考教材和教具)。同时注意观察制片的效果。考虑:有了污点怎么办?细胞、气泡有什么区别?染色剂对细胞有什么影响?
三、再次制片、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1细胞壁2细胞膜3细胞质4细胞核5液泡(叶绿体)
选取其他材料(相应变化染液和方法),制成临时装片,逐渐熟练操作,加深体会,避免不规范操作,力求完善、成功。在观察了多种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后,讨论、归纳、总结出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主要结构,体会细胞的整体性。并适当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感知细胞液里含有的物质。提示观察示范镜鼓励
①:通过细胞结构的彩色挂图、模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细胞的结构; ②:有条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植物细胞的立体结构,这样更直观。
13 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 1.真实;
2.规矩:大小、位置、点线结构(尤其注意点的画法)要规矩; 3.完整:名称标注齐全。
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物像,跟随老师的讲解和示范,绘图。注意把握绘图要领。(真实、科学是第一,大小位置掌握好,线要轻轻点要圆,名称标注要齐全。)①:边讲解生物图的画 法和注意事项,边在黑板上 画板图示范; ②:有条件的学校可在实物投影仪上用铅笔、图画纸示范,更为真实。
第三节
观察动物细胞
教学目标
①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②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重点和难点
重点: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首次观察自己身体上的细胞,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奇,取材关系到实验效果)
细胞结构的观察(与植物细胞相比不易观察,略有难度); 教学设计
(复习: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验题目: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提出问题:
①想看看自己身上的细胞吗?
②人的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激起疑惑:口腔上皮细胞在哪儿?怎样获得? 提出疑问:生理盐水有什么作用?
方法步骤
一、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①设计:根据已有的经验,设计实验方案(注意取村、方法、染色剂的变化); ②制作:同组同学尽量选择不同的方案制作临时装片,增加对比性。
二、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4 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然后同学间交换观察。借鉴老师摆放的示范镜。发现由于取材、染色的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效果。
绘制细胞的基本结构图: 1.细胞膜 2.细胞质 3.细胞核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教学目标
①学生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②学生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③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②学生能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难点: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学生对于微观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难于理解。)教学设计
复习:细胞都有哪些结构?
导入:植物体和动物体都有许多细胞构成,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又有不同的功能。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有些细胞在长大,有些细胞在变老,有些细胞在死去,同时又不断的有新细胞在形成。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走进细胞,看一看细胞是怎样生活的。
细胞内的物质与外界环境之间是有交换的。
通过观看课件讨论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对图片进行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和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能量。理解加油站和汽车的发动机的作用。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叶绿体相当于加油站,线粒体相当于发动机。尝试着对能量转换器进行理解。
15 通过练习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巩固。
提供给同学们教学图片。
能量有不同的形式,汽油中含有的是化学能,当汽车开动时,化学能就被转化成动能,使汽车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汽车的哪一个部件在起作用?
植物体中,叶绿体把太阳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这些化学能被线粒体转化成植物生活所需要的能量。因此我们把叶绿体、线粒体称为能量转换器。
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教学目标
①学生能够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并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③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制作等活动,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从而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模拟制作的能力等。
重点和难点
学生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设计
一、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克隆的信息。
交流汇报收集到的有关克隆的信息。
对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积极地评价。
二、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1.资料分析:小羊多莉的身世。
结论: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2.遗传信息的多样性。结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观看“小羊多莉的身世”课件,经过思考提出有关问题。小组内进行资料分析后在全班交流结果(学生互评)。观察教师模拟制作的一条信息载体。利用教师准备好的卡片模拟遗传信息的组成。
演示“小羊多莉的身世”的课件,鼓励学生针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组织分析活动并适时评价。板书小结。示范制作一条信息载体。组织和帮助学生利用教师准备好的卡片摸拟遗传信息的组成。
三、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 1.结构2.基因
16 认同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进行调控,最后小结信息的多样性取决于“字母”的不同组合方式。板书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四、DNA和蛋白质组成
列举由于染色体异常而导致的疾病的例子。分析染色体的作用。
引导举例:信息的存在及其载体;导入DNA;演示“DNA分子片段”课件;巩固遗传信息存在于DNA上。演示“染色体”课件;常识性介绍染色体的形态;列举由于染色体异常而导致的疾病的例子;引导分析染色体的作用。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教学目标
①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②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③说出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的关系。
④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难点:
①生物体的长大除了靠细胞体积的增大,主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
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古诗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你知道这描述的是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吗?生物体为什么会由小长大呢?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
二、讲授新课 探究提纲:
首先,阅读本节内容,独立分析、解答探究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在组长组织下,小组成员有计划地讨论交流。
最后,将有疑惑的问题记录下来。
1.你能试着边绘图边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吗?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如何?
3.作为生物体结构、功能基本单位的细胞能永远长大吗?
17 4.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
5.阅读“脱缰之马——癌细胞”后,你有什么体会?
出现两种答案: ①染色体数目减半; ②染色体数目不变。
在教师指导下,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得出正确结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不同时期染色体变化情况。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三、分层次练习
1.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吗?
2.有人说单细胞动物的细胞分裂过程其实就是繁殖后代的过程,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四、作业
进一步探究:细胞 远具有分裂能力吗?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细胞分裂过程。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利用课件演示细胞分裂过程、分层次提出问题,同时加以适当点拨、引导。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组织的概念,能概述构成人体的组织是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能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学生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装片。
4.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学生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逐步对人体形成完整认识。
难点:学生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难以理解(因这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学生由于缺乏感性知识,认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18 复习导入:动物和人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评价并引导:动物和人都由许多细胞构成,但亿万个细胞简单地堆在一起是不能成为生物体的,所以,它有严格的结构。它们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呢? 分化:
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此过程叫细胞分化。
大屏幕展示肌肉组织的形成,然后将该组织放大展示肌细胞,再将肌细胞放大展示肌纤维。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解答分化的原因。组织: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器官:
不同组织按照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脑、胃、心脏等是器官。
问:为何胃、脑、心脏均是由四种组织构成?
皮肤也是一种器官
人体有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 人体是统一的整体
哪些器官系统在起作用呢? 评价并总结
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小结人体的结构层次。并通过大屏幕展示学生的
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四种组织永久切片,进一步理解组织是细胞分化形成的。小结并对同学们寄以希望:世界上有很多奥秘在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目标
1.概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会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2.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3.在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得到提高。
4.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2.能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部分认识植物体,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得到提高。
19
难点:植物的各种组织均由分生组织分化形成。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预习提纲
1.绿色开花植物体是怎 样生活的?
2.绿色开花植物有哪些器官,分别有何功能? 3.植物怎样由受精卵形成组织的?与动物一样吗? 4.器官是由哪些组织构成? 5.植物体是一个整体吗?为什么?
根吸收土壤中的水等营
养物质,在有阳光、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自养生活。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另小组成员评判。
观察大多数学生完成后,手拿一盆有花有果的观赏植物,开始提问第一题。教师评价,并鼓励其他同学质疑。又鼓励评价,可简单小结。
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受精卵分裂成分生组织。
学生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有些学生对输导组织的形成不明白。学生重述导管的组成。
评价,对学生的疑问可拿导管、筛管模型,答疑。并让学生复述。
分生组织分化成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分生组织分化成根尖中的其他组织。
加深理解随着根的生长,根尖中的各组织均由分生组织分化而来,加深对各组织的理解。
植物体是一个整体。输导组织贯穿于整个植 物体。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学生会应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20
3.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和实验,提高自身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以及学习的能力。
4.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5.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演示实验体验生命存在的美。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难点: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教学设计
学习新知,解决问题
观察教师演示的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提出问题。
演示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A.草履虫的结构;B.草履虫的生活。
实验操作,观察显微镜下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
三、小结巩固新知
第四章 教学目标:
描述病毒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运用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重点难点:
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病毒的结构。教学设计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引入新课:为什么“糖丸”能预防“小儿麻痹”?今天课上内容可以解答。艾滋病:
症状、特征、传染途径 艾滋病的预防
每组出代表,谈对病毒的认识,谈对艾滋病的认识。
听老师讲解,同时观察图片,对“艾滋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一定认识。
将学生分组,组织学生分析自己收集来的资料。
让每组出代表,班上交流谈对病毒的认识,并引导,从中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将学生疑问总结性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谈对“艾滋病”的认识。
21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艾滋病”由病毒引起,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提出疑问:艾滋病由什么引起的?
举手回答:“艾滋病”由病毒引起,感受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出示图片:“艾滋病”病人,“艾滋病”预防宣传,“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给人类带来危害的具体数据。(在让学生谈对病毒的认识过程中,不论涉及没涉及到“艾滋病”,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谈到这一话题,并通过提问。引导,使学生对“艾滋病”的一些知识及其带来的危害有一定认识。)
鼓励其他学生回答,给予评价,同时大屏幕再次快速闪过图片:“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给人类带来危害的具体数据。(如学生回答不出,师解答:“艾滋病”由病毒引起,使学生确立:“世界绝症”致病源是病毒,感受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疑问:病毒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与细菌一样吗?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有目的的学习。认真听,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得出:病毒比细菌小。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内容:学习本课可以对病毒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并对你们自己提出的疑问做出解答。
叙述:病毒的发现过程。
引导提问:病毒的发现过程说明病毒具有什么特征? 给予评价
病毒特征:小,纳米计量,电子显微镜下才可见。列举一些自认为能代表病毒与细胞的大小关系的事物。在进一步认识病毒“小”的特征。分析,解释原因: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病毒。
能列举一定的根据说明病毒“小”的特征。
启发:病毒有多小?试着用类比的方法用身边熟悉的两个事物比较病毒与细胞的大小。课件展示讲解:病毒对于细胞相当于篮球与一个摩天大厦。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要用纳米来计量大小。
实例说明:有一次,我的一个同学拿来一份鸡的血液,说可能这只鸡患有鸡瘟,想拿到学校的显微镜下查一查。老师马上说你一定查不到。向学生提出疑问:老师为什么这么说? 病毒形态
病毒结构:蛋白质内部遗传物质 病毒的生活:生活在活细胞内。
与病毒有关的疾病:流感,鸡瘟,口蹄疫,肝炎,烟草花叶。
22 通过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又符合生物特征,是没
(第二课时)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通过收集的资料或其他途径获得的信息
列举病毒引起的疾病。关注病毒带来的危害。观察图片。出示图片:电子显微镜下病毒几种基本形态。大屏幕展示:病毒结构; 动画展示病毒的生活,繁殖。(以大肠杆菌噬菌体侵染大肠 杆菌为例。着附→注入遗传物 质→复制→释放。)
提出疑问: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判断病毒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为什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生物特征及细胞结构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给予评价
引导: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信息还知道哪些病与病毒有关? 大屏幕展示各种疾病图片。
病毒分类: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称动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称植物病毒。
通过观察动画,在教师提示下得出:大肠杆菌噬菌体是细菌病毒。会问:为什么称大肠杆菌噬菌体而不称大肠杆菌病毒?
图片展示引导:科学工作者将引起肝炎、流感、口蹄疫这类病的病毒归为一类,将引起烟草花叶病、萝卜、花叶病的病毒归为一类,你知道它们的分类依据吗?(将患病的动物图片、植物图片用大屏幕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
大屏幕动画重放大肠杆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
提出疑问:大肠杆菌噬菌体寄生在大肠杆菌内叫什么病毒?(可以告诉学生大肠杆菌是一种寄生在肠内的细菌。)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解答:很好,善于动脑,细菌病毒也称噬菌体。调动课堂气氛,联系学生亲身体验打过肝炎疫苗的请举手。问:肝炎疫苗的作用。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疫苗——减毒病毒。转基因,基因治疗。
提问:肝炎疫苗是用来防治病的,怎么会是病毒?
23 用所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在老师的提示引导下,尝试说明“糖丸”的作用。认同病毒可以给人类带来益处。
认同知识的作用,用自己课堂获得的相关知识,信息解答自己提出的疑问并强化学习内容。肝炎疫苗也是病毒?不错,你们只知道病毒能带来疾病,其实病毒也能为人带来益处(解说肝炎疫苗的防病原理)。
引导提示:“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想一想它怎样预防小儿麻痹? 病毒不但在疾病预防上有作用,转基因技术也与病毒
有关,还有基因治疗,这些常常是通过病毒作为载体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通过人类可以利用病毒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组织学生解答刚开始课上提出的疑问,给予指导和提示,了解本课目标到达程度。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重点和难点
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过程 藻类植物 1.生活环境: 2.形态特征:
3.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探究)
方案一:观察CAI课件(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境、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等),观察模型、实物,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小组探究、讨论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方案二:将课前采集的实物课上观察(根据地区差异有选择的采集海水或淡水中的藻类植物),也可观察装片以及衣藻的模型。合作探究,提出问题、思考交流、达成共识。探讨课本79页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
方案三:有表情地朗读课本中的优美诗句,请见过诗句中景象的同学向大家描述介绍一下。观看挂图或书上的彩图。发散性思维,讨论书79页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苔藓植物 1.生活环境 2.形态特征
3.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24 方案一:观察CAI课件或录像(葫芦藓、苔藓植物及生活环境等有关资料及图片)。观察后,对比藻类植物,发现问题、提出间题、实验探究、合作交流、逻辑推理,探讨自己发现的问题及书上的讨论题。
方案二:观察实物或标本(有条件的地方可采集葫芦藓、墙藓、地钱等实物),实验探究。方案三:观察挂图或书上的彩图,讨论书上第81页思考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最终达成共识。指导学生观察挂图及课本彩图,并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蕨类植物 1.生活环境 2.形态结构
3.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方案一:通过CAI课件观察并比较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点及生活环境,质疑,制定探究计划,合作实践,进一步观察蕨类植物实物。
方案二:观察标本、挂图或书上的彩图或投影片。小组讨论蕨类植物的特点及作用,并表述、交流。小组将讨论结果归纳,并在全班交流。
方案三:先展示课余收集的有关蕨类植物的资料或实物,表达交流自己对蕨类植物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有关知识。
知识回顾 较比、讨论、综合、归纳。引导学生对三种植物类群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它们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可采用列表等其他方式归纳总结。
第一章 第二节 种子植物
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重点和难点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前准备
教师:观察种子的结构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
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教学过程
一、观察种子 ①菜豆种子的结构; ③玉米种子的结构;
③菜豆、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方案
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法,4人小组合作实验,通过观察和讨论,说出菜豆种子、王米种子
25 的结构。
方案二:对照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看书,同学间讨论交流知道两种种子结构。
二、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
方案一:观察课前收集的种子、果实,感受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然后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就讨论提纲,实验小组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方案二: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孢子)以及种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实、种子)的CAI课件,实验小组就讨论提纲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讨论提纲如下: 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二者异同
方案一:将苹果、桃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桃的果实、种子”、“松的球果和种子”挂图,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1以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共同点是“裸”“被”为启发点,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答案。出示补充的图片。
2.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一:观察书上的图以及老师补充的图片,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方案二:观察CAI课件,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3.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方案一:在看书自学基础上,与实际相联系,结合常见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苍耳、柳、榆等,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出示讨论提纲:
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和种子成熟后,果皮各起什么作用?
2.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如借动物、风力、水力传播等,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第二章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3.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重点难点:
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26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设计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问题的提出
方案一:描述课前培养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4人小组合作,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方案二:观看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CAI课件),4人小组合作,自主性学习,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 子才能萌发?
引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
播放录像(或CAI课件),创 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提 出问题。
2.作出假设
方案一:4人小组合作,阅读并参照课本上提供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的组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并思考如何检验假设。
方案二:观察教师的实验演示,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合作学习,大胆作出假设。
指导看书,鼓励学生作出假设,设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对多种假设进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
演示、启发学生调动经验储备,进行大胆假设。3.制定计划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在小组内讨论并修订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修订、完善实验探究计划。推测实验结果。
方案二: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围绕教师的指导提纲,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推测实验结果。
方案三:全班分成4个大组,分别针对不同因素(水、空气、温度、土壤等)设计实验方案,探讨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每个大组又以4人为1小组在自己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推出最佳方案,并用简图和文字书面表达出实验设计思路。
4.实验探究
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课下实验探究,定时观察,认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
提出注意事项,督促、检查,随时抽查,适时给予评价,5.得出结论:
环境条件:逅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方案一:各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实验的现象和结果。
27 方案二:观察录像,相互交流说出实验探究的结果。
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并进行描述。
6.表达和交流:
方案一: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探究的报告。
方案二:组间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评比。评出:最佳方案、创意、假设、选材、观察、报告奖等
7.本探究实验成功的关键
进一步领会“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意义,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设置对照组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方案一:根据课本的要求,自主性学习抽样检测的方法,课上实验操作,课下观察记录。方案二:看书自学抽样检测的方法,合作交流,课下进行实验操作及观察记录。
方案三:事先做了这个实验的生物课外小组同学在课堂上描述实验的过程,展示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并提出实验(重点是抽样)的要求。
2.探究的结果:
交流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步骤、现象及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
强调发芽率的计算方法。
3.种子萌发自身
条件的分析:完整的、活的胚储藏丰富的营养,渡过休眠期
方案一:结合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及种子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组间交流,分析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
方案二:观察CAI课件(完整的种子、无胚的种子、子叶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种子萌发情况),结合测定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大胆猜测、表达和交流,得出结论。
方案三:演示并观察煮熟的花生、大米粒、豆瓣等在外界条件适宜时的萌发状况,并分析原因。提示、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分析对比不同情况下种子萌发的情况,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三、种子的萌发过程: 胚根→根
胚轴→一连接根和茎的那段 胚芽→茎和叶
方案一:结合实验观察,自学看书,小组之间交流,描述萌发的过程,互相补充。方案二:观察动态展示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的过程的CAI课件,并描述归纳。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28 3.运用调查、访谈等的方法与他人交流,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4.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重点和难点
1.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2.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教学设计 根靠根尖向前生长
方案一:课外小组的同学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包括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
方案二: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
方案三: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向全班展示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长,而未切去根尖的幼根却伸得很长。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伸长区
方案一:各小组汇报交流测量的结果。讨论:(1)各小组的测量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如何处理?(2)如果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互相交流,解答疑惑。
方案二:各小组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各组探究的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各组之间进行评议。评议内容包括:设计是否合理、装置是否简便易行、步骤是 否严谨、记录是否详实、结果分析是否科学等。
根的生长:
(1)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2)伸长区:增大细胞体积。
方案一:透过培养皿的玻璃,观察餐巾纸下面白色的根及毛茸茸的根毛,根尖顶端黄色发亮的是根冠,再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
方案二:观察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4部分。方案三:观察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观察,记录观察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观察根尖永久纵切片。
方案四:观察根尖的结构挂图,区分根尖的4部分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的大小。
提出观察的提纲,引导学生实验观察后找出很伸长最快的部位。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 方案一: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条过程的CAI课件,并进行描述。
方案二:演示抽拉活动教具,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并仔细观察,最后概括描述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
方案三:观察教师板画的芽发育成枝条的相对应结构示意图,并进行描述。
方案四:先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的CAI课件,然后在黑板上将叶芽的各分与发育成枝条的相应部分的图用粉笔连接起来。
提出问题,引导观察和探究。
29 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芽的结构及相应的枝条图。提供叶芽的结构和枝条的图各一幅,组织学生连出相对应部分。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1.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2.缺少无机盐时的症状: 3.合理施肥的意义
方案一:观察甲、乙、丙、丁4瓶中分别培养的菜豆正常叶和缺少氮、磷、钾的叶片,描述现象并诊断病因。
方案二:观察生长正常的叶和缺少氮、磷、钾的叶片的录像,描述现象并诊断病因。方案三:看书自学,观察教师出示的几株幼苗,进行诊断,鉴别幼苗的病因。方案四:观察课本插图,进行描述,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分析生活中的各种做法,树立环保的的意识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中,概述出花的主要结构。
2.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3.模拟人工辅助传粉,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
1.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
一、花的结构
1.花托 2.萼片 3.花瓣 4.雄蕊 5.雌蕊 小结: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方案一: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解剖桃花(鲜花、冰冻鲜花或浸制标本)或当地常见的典型的一种被子植物的花。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相互交流,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二:四人合作,根据假设,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桃花模型,认识花的结构,分析、交流,明确雌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验证假设,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三: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性学习,回忆平时常见的被子植物的花,对照彩图进行联想、观察,认识花的结构,相互交流合作,解答疑惑,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四: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花的结构,对照已经解剖开的桃花(鲜花或挂图)黏贴图,根据疑惑,进一步认识花的结构,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组织学生画花、说花,围绕困惑:与果实和种子形成有关的结构
30 可能是什么?进行学法指导,利用CAI组织学生探究花的结构,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利用桃花模型质疑: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它还能发育成果实吗?请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模型,认识结构,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用优美的诗句带领学生回到那鲜花盛开的季节,充分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请学生带着疑惑,自学、相互交流,认识花的结构,明确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用花的黏贴图引导学生思考花是怎样结出果实的?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花的结构。由于花粉和胚珠的结构不易看到,在探究时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挂图或板图进行说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二、传粉和受精
1.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2.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相融合的过程。
方案一:调动经验储备,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想像、回忆,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述(虫媒花和风媒花)传粉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进一步了解传粉过程,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方案二:根据问题,仔细观看录像(CAI课件),合作交流,描述(虫媒花和风媒花)传粉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方案三:课前小组合作排练,课上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表演(虫媒花和风煤花)传粉过程,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方案一:根据问题,调动经验储备,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最终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方案三:针对书中的不解之处,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活动教具,黏贴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方案四:在教师帮助下,列表回顾种子的结构、果实的组成和子房的结构等知识。
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的方法,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创设问题情境:花落后能结出果实。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指导学生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爱花习惯教育 模拟表演人工辅助传粉的方法,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分析数据说出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2.通过尝试解读数据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法进行探究的能力。3.分析资料,并能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加强对有限水资源的保护意识。重点和难点
1.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2.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31 3.解读实验数据的技能训练。
(一)水在绿色植物体中扮演什么角色?
1.水在绿色植物体中的分布。方案一:四人小组合作,动手试从果菜中找到水,全班交流,设计验证干小麦种子是否含水实验方案,分组实验。方案二:动手试从果菜中找到水,设计方案,观察教师演示实验。
2.水在绿色植物体中的含量。方案一:观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方案二:课前收集有关资料,交流探讨。
对不同意见进行补充和交流。3.水对绿色植物生活的重要作用。
方案一:四人合作,联系生活,调动经验储备,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方案二:根据提示,深层挖掘内涵。
(二)解读小麦对水需要量的实验数据。
方案一:独立计算和画出直方图,实物投影展示,全班交流,谈启发。方案二:四人小组合作计算和画直方图,组间交流点评,谈启发。指导分工,控制时间。
(三)水在生物圈中的分布会影响植物的分布。方案一:展示课前收集过的有关图片资料,阐述观点。
方案二: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出水的分布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教学目标
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初步了解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重点和难点
1.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高度认识大量根毛吸水的意义。
方案一:学生四人一组,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猜想、归纳,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整体感知本节内容。
方案二:学生观看水分进入植物体的CAI课牛(或自制投影片),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大体途径,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方案三:学生迅速浏览课本,概括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猜想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对本节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一: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讲述参与老师培养长出根毛的幼苗的过程,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并分析原因。然后学生阅读课本P111《观察与思考》,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二: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结合平日的观察,大胆猜想根适于吸水的特点,然后通过观察老师发放的已长出根毛的幼根,四人一组讨论归纳确认猜想的正确性。
32 方案三:学生直接观察老师发放的已长出根毛的幼根,结合已有的知识,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四:学生直接阅读课本上的《观察与思考》四人一组讨论思考题,通过小组间的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教师指导课外小组的学生发言,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适于吸水的意义。
方案一: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后,暂不下结论,让问题留在头脑中随知识扩展不断完善。方案二: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后,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理解根吸水实际上等于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师引导学生随着知识增多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吸水的意义。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二、水分运输的途径
1. 茎的结构
方案一: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首先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猜想茎的结构,再通过观察茎横切和纵切示意图或观察实物,了解茎的结构,确认猜想的正确性,最后了解茎的结构。
方案二:学生四人小组通过观察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以及本节课最后一个自然段,经讨论、归纳,小组间表达和交流后,归纳出茎的结构。
方案三:学生观察教师制作的茎的结构CAI课件或投影片,经讨论、归纳,小组间表达和交流后,归纳出茎的结构。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俗语、日常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或观察实物,让学生初步了解茎的结构。
2.茎各部分的作用
方案一:学生通过看本节课的后三个自然段,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归纳,小组间合作交流,归纳出导管、筛管和形成层的作用。
方案二:对学生水平较高的班级,学生可个人看书自学,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经同学间的表达和交流,归纳出导管、筛管和形成层的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看书,参与小组间合作学习。
3.探究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方案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的实验,经同学间表达和交流,确认最佳方案。通过看课本上的P111的《观察与思考》,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方案二:先让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讲述自己参与教师制作木质部已变红的植物茎的过程以及对所观察现象的思考和分析。学生阅读课本Plll的《观察与思考》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方案一:学生个人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说出本节课的知识和能力两方面的收获。最后师生共同小结。
方案二: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经小组间的表达和交流,师生共同小结(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小结本节课内容。
33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重点和难点
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教学设计
一、叶片的基本结构 1.练习徒手切片 2.叶片的基本结构。
二人小组练习徒手切片,制作菠菜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制作成功的同学介绍经验。注意:不同的切割方向、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效果一样吗?
方案一: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对比归纳叶片基本结构。
方案二:观察图《叶片结构示意图》或模型自学叶片的基本结构。讨论问题:“菠菜叶片的正面与背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归纳叶片的基本结构。
方案三:四人小组用自己准备的不同植物叶片再次练习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对比,讨论:“观察到的叶片结构与课本示意图的结构是否完全一样?为什么?”进一步了解叶片的结构。巡回指导、提示,并及时地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肯定。
组织讨论,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同学共同合作。
组织实验,参与学生讨论,对于发表独持见解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
二、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1.探究叶片气孔情况。
方案一:二人小组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以上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相互交流,得出结论:一般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上表皮。
方案二:二人小组制作新鲜的菠菜叶上、下表皮的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比较归纳结论。组织实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实验,点拨、引导学生。2.探究气孔开闭机制。方案一:
1.制作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对比观察新鲜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临时装片,主动发现问题“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通过观察和讨论实验结果,了解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含水量与气孔开闭有关。
34 2.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永久装片。首先,自己猜想“气孔开闭的机制”。然后在问题“保卫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细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匀?受到拉力时伸展情况是否一样?”的引导下,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方案二:
观看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讨论“当保卫细胞吸水(失水)时,气孔怎样变化?保卫细胞壁有什么特点?”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方案三:
二人小组制作新鲜的幼嫩的蚕豆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滴加5%的甘油溶液(质壁分离),气孔关闭。再滴加清水(质壁分离复原),气孔张开。通过观察实验结果,讨论推理气孔开闭的机制。阅读课文,P114最后一段,进一步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按课本要求画图。指导实验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通过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播放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加深理解。教师解释甘油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的推理气孔的开闭机制。3.练习绘图
三、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 1.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按课本要求画图。
方案一:四人小组根据问题“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或马路上的空气就显得燥热呢?”讨论、交流、归纳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方案二: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提出问题“甲、乙两根枝条染色情况不同,为什么?”思考讨论“蒸腾作用在植物的正常生活中有什么意义?想一想,对植物体来说,蒸腾作用还有没有其他意义?”
归纳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方案一:观察图3-25“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构建水循环的图表。各组同学根据课前测量的林地和裸地空气湿度的对比资料,扮演““小老师”分析讲解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方案二:观察图“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讨论总结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提示绘图的要求。
组织讨论,鼓励交流,引导学生作出解释。
演示实验(附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讨论归纳。
引导观察、构建水循环图表。鼓励各组同学展示调查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讨论:P116《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2. 培养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方案一:
林、爱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校园风气。
35 观看录像、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感受。进一步认识保护森 方案二:阅读课文(Pll6最后两段);谈一谈绿色植物如果被大量破坏,对生物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说一说自己应该怎样做。播放录像、展示资料,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引导讨论,鼓励发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附:(演示实验)取甲、乙两枝大叶的木本植物的枝条,摘掉甲枝条全部的叶片,保留乙枝条全部的叶片,将它们插入盛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移到阳光下照射。待到乙枝条叶脉微红时,取出甲、乙两枝枝条,用清水洗净纵切两枝条,进行观察比较。(可放在实物投影仪上)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节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教学目标
①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②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重点和难点
①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
②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实验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
在实验小组长带领下做实验。
方案二:各实验小组组内交流课前设计的实验方案,然后讨论、完善,最后确定本组的实验方案,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实验。
方案三:为提高效率,全班分成4个大组,每个大组仍以4人为一实验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实验。
指导学生实验,并提示注意事项。
参与小组讨论,对学生的大胆设计予以肯定,并进行适 当启发、引导,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二、分析实验结果
方案一:各实验小组就老师出示的讨论提纲讨论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
方案二:各实验小组先组内分析实验成
功与否的原因,然后各组公布自己实验的过程,产生的结果,再组间互相交流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
方案三:4个大组各派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过程、结果。然后①前二组间进行对比,后二组间进行对比,看看同一种实验材料,实验过程不同,其结果是否一样,并分析原因,②第2组和第4组进行对比,看看使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实验过程相同,其结果是否一样,并分析原因。
启发学生找到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
36 总结出“绿色植物在光下都能制造有机物”这一结论。
三、光和作用的意义
方案一: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看书自学,了解光合作用意义。方案二:在老师提示下,根据日常生活举 例说明光合作用的意义。
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作出概括。分析学生举出的例子,引导学生作出概括。
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教学过程
引 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请问:绿色植物制造这么多有机物有什么用呢?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提问:很好。请同学们阅读书123页第二自然段,并分组讨论:有机物是怎样构成细胞和植物体的?
(板书)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一、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1.从细胞水平看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脂类
细胞核的主要成分——DNA 这几种物质都是有机物。
2.从器官水平看:通过前面有关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种子中含有有机物。另外,我们吃萝卜吃的是“根”;吃甘蔗吃的是“茎”;吃白菜吃的是“叶”;吃苹果吃的是“果实”。这说明:植物的根、茎、叶、果 实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讲述:实际上,包括“花”在内,植物的所有器官都含有“有机物”,以上我们讨论了有机物是怎样构建植物体的。那么,为什么又说“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呢?
二、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放热,四人小组认真观察。
提问:
1.甲暖水瓶的温度为什么高出很多? 2.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
(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学生思考。
讲述:种子萌发时,它所含有的有机物发生了分解,释放出了能量用于种子萌发,还有一部
37 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能量变化的实验,并做出相应的解释。
学生举例:点燃枝条烘烤玻片上的水,水分蒸发。说明:枝条中含有的有机物在燃烧中释放出了能量,使水分蒸发。
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四人小组同学认真观察。
提问:种子萌发过程中放出的是什么气体?
(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学生思考。
讲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放出了二氧化碳。科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来自于种子里的有机物。有机物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还产生了水。
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或列举事例),并做出相应的解释。
学生举例:用塑料袋外套的一盆植物在暗处一段时间后,检验袋中的气体。
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吸收氧。四人小组认真观察。
提问:为什么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不一样?
(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学生思考。
讲述: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火焰立刻熄灭了,这是因为甲瓶里缺少氧气。科学实验证明: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还需要氧的参与。甲瓶中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
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种子呼吸时吸收氧的实验,并做出相应的解释。
演示CAI课件(课件中展示呼吸作用的简单过程,以活的植物为背景,指明细胞是如何进行呼吸作用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讲述: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种变化不只发生在萌发的种子当中,而且发生在所有植物细胞的内部。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提问:你能说出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的什么结构吗?
(回答:线粒体)
提问:你能归纳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吗?
(回答:有机物+氧——→二氧化碳十水十能量)
板书: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十水十能量)
展示CAI课件(课件中展示某食物链中有机物的传递,并由点到面展示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提出观察提纲,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回答: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了为自己所用之外,还通过食物链,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参与构建其他生物体,并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这些生物体内,有机物分解、提供能量的方式与绿色植物体内是一样的,都是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也就是说,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讲述:请阅读书126页“技能训练”,并回答下面问题: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什么影响?请将推理过程有顺序地写下来,并相互交流。
38(回答: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影响。一般地,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因为:
1.甜瓜的品种相同,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又基本相同,白天的温度也相同,所以两地的甜瓜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2.甲地的甜瓜含糖量比乙地的高,说明甲地甜瓜消耗有机物的量比乙地的少。
3.生物体内只有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由此可知,甲地的甜瓜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4.因为甲地的夜间温度比乙地的低,说明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影响。一般地,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
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学习“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了解了“呼吸作用的过程”及“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哪位同学能为大家简单复述一下“演示实验2”: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请一位同学谈谈“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哪些重要意义?”
对上述两个问题,教师要适当做出相应归纳。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学过程 引 言:
一个人一天平均消耗一千克氧气,地球上有六十多亿人,每天要消耗60多亿千克的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第一部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请同学观察金鱼藻在光下放出氧气这一现象。在观察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气体的成分,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做出假设,并思考验证方法。(可提示学生:氧气能够助燃。)师生双方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法对气体的成分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第二部分: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请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把点燃的蜡烛和活着的小白鼠分别放进密闭的容器,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死掉?
2.点燃的蜡烛或小白鼠与绿色植物分别从对方那里得到了什么? 3.普利斯特利为什么要设计三个实验?
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综合看问题的意识,并让学生初步得出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的结论。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讨论。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其他小组大胆的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争论的科学作风。
探究活动:教师出示讨论提纲:
1.这个实验中除二氧化碳以外能否出现别的变量? 2.如何确保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
39 3.你认为对照实验应该如何设计? 4.你准备选取哪些材料用具?如何应用?
学生根据讨论提纲进行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根据自己讨论的结果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因为本实验设计难度较大,需注意的问题较多,所以教师在此通过讨论提纲为学生降低学习难度。然而本实验又是本册书中最后一个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能较为独立地完成探究活动,以考察学生对各项综合技能的运用情况,所以教师出示讨论提纲后并没有在全班给予统一答案,而是让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情况独立设计井完成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在教师主持下学生交流探究报告,教师与学生根据讨论提纲共同分析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及严谨性。教师对每个小组实验的合理方面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的,与其他小组一起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请他们在以下三种方案中做出选择:(1)否定原来假设,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2)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做一遍,检验自己的实验结果是不是可以重复;(3)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交流结束后,教师请每一个小组的组员对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与互评,并结合教师的评价作为一个阶段性成绩收录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中。
第三部分:光合作用及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光合作用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以及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和地点)请学生讨论后根据光合作用的实验对光合作用做一个初步的小结。(学生归纳)教师进一步完善光合作用的概念并利用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公式。在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后,教师请学生思考:由光合作用的公式来分析,同学们能阐述一下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光合作用可以提供食物,产生氧气供生物呼吸,把太阳能转化成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等等)教师对以上回答予以充分肯定,然后指出:光合作用除了以上种种好处外,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接着教师出示129页的系列数据请学生比较分析。(学生比较分析,对于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性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
1.碳—氧平衡会被打破吗?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会打破碳—氧平衡?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预防?
2.你认为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对生物圈造成什么影响?请你预测一下。
(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发言交流)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交流,加深了学生对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重要性的理解,并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部分: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师利用课件逐一展示,三种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出的果实。请学生分析植株结果情况与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并思考它们这种差异与光合作用的内在联系。(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合理密植会使植物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不会造成浪费。)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你知道农业上还采取哪些措施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吗?(学生思考回答)
40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你认识了光合作用了吗?你知道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了吗?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再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第六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 言:
现在一起来欣赏一段优美舒缓的音乐片(画面上出现人与自然的景色),创设一种意境,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在欣赏完这段音乐片之后,教师引导思考一个问题:“走在林荫小路上和走在城市的大马路上的感觉是一样的吗?分析原因。”诱导学生通过比较说出“林荫小路上比城市的马路更安静,空气更清新,更湿润,是因为植物可以吸附灰尘,隔离噪音,并且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植物有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空气湿度”,使学生对绿地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教师先提出问题:“我国有哪些植被类型呢?”使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学生虽从未接触“植被”这一名词,但教师略微点拨即可,不必做过多的解释,因为学生完全能根据经验说出。学习植被类型及特点有多种方法,本节主要采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六种植被类型可分开探究。教师先出示我国草原、荒漠、热带雨林的图片,开始时学生会出现不知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的困惑,所以要适当引导观察的方法,如“从植被种类、生长高度、疏密或分布地区比较这三大植被的主要特点”,这样学生就能有目的的进行探究活动了。全班交流的时候,由于观察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对植被高度进行比较“草原植被矮小,热带雨林植物繁茂、高大”;有的可能对植被的生长特点或种类进行比较“草原植物生长密集,以草本植物为主;荒漠植被稀疏,种类少,植物耐旱”;有的对植被的生长环境进行比较“荒漠植被生长环境恶劣;热带雨林植物所在地区高温多雨”,学生的所谈正表明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所以对这些观点教师应予以肯定性评价,这样更有利于提高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下来以同样方式出示我国常绿阔叶林、夏绿阔叶林、针叶林的图片,学生探究结果是:常绿阔叶林植被分布在气候比较炎热,湿润地区;夏绿阔叶林有四季变化,夏天为绿色,秋季树叶变黄,冬季落叶;针叶林生长在寒冷地区,以松树和杉树为主。
因为本节课重点不是知识目标,而是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应始终注意挖掘本节情感点,积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环境,关注家乡。教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生活环境中有哪些植被类型呢?”学生能很快说出:“有夏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并且进一步举例说明。
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了解了我国的植被类型,我国的植被资源很丰富,我国资源又面临着许多问题。怎样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些呢?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比较(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动脑思考、搞调查研究,自己去发现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情感得到升华,由量变到质变,由意识提高向行为转变。
本节引导学生进行横向比较。教师出示五国森林分布数据图表,如下:
41 国家
国土面积(平方公里)中国 960 15888 129533 日本 37.7 2388.9 12350 加拿大 992.2 26410 2650 瑞典 41.2 2440 830 芬兰 33.7 1988.5 500 森林面积(平方公顷)
人口(万)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 比较与分析。
我国森林分布状况如何呢?四人小组合作分工用计算器计算出各国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森林面积,进行讨论。
讨论题:
(1)从五国的森林覆盖率和人均占有森林面积来分析,发现了什么问题?
(2)在进行五国比较之后,有什么想法?(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讨论(1):学生通过列表,会很快发现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其他四个国家比较最低,人均占有绿地面积最低。
讨论题(2)学生有的根据书上提到的来做考虑,有的会借鉴资料提到的谈出自己的想法,有的会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谈想法。不管何种回答内容,都展现了心灵的深处,教师要肯定和鼓励学生。
为进一步对资源间题的有深刻认识,课前布置课题,学生四人小组合作选定课题进行调查,从网上、书上或音像店查找资料(图片、VCD、文章、数据),整理后,有的小组还制成了课件,课堂上交流。
课题内容为:
主课题:调查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子课题:(1)我国环境面临的现状及原因(2)我国森林面临的问题及带来的影响(3)98特大洪水发生原因调查(学生小组派代表台前汇报和交流)
子课题(1):我国环境面临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学生网上搜集图片,存在自己的文件夹内,精选后用Powerpoint制成幻灯片(内容为“黄沙漫漫”“草原沙化”两副图片),然后交流“第一副图——黄沙漫漫,讲的是黄土高坡遍地黄沙,每当雨季来临,就会有成堆的黄沙随着雨水从支流流入干流,可原本的黄土高坡并不是这样,那里原来是树木繁茂,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后来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放牧,使这里遭到毁坏性的破坏。第二副图——草场沙漠化,原本的草原一望无际,许多生物在草原上生存和繁衍,可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大量养殖牲畜,结果使草原数量减少,造成现在的局面。” 子课题二:我国森林面临的问题及带来的影响
学生从音像店找到了有关的环境VCD,在教师指导下剪辑成以“森林啊,森林”为题的VCD片段,学生播放(内容为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森林毁坏,面积日益减少,许多野生动物无家可归。)学生谈体会和感受。子课题三:98洪水及原因调查
42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调查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开阔了学生看问题的广度,使学生在亲身的感受中受到震撼,达到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对学生的积极地参与教师给以表扬,以肯定学生的成果,提高起积极性。
第六章第二课时
三、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教师出示有关法规资料,先讲述《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颁布。以提问方式“哪一天为植树节”引导学生积极从行为上转变。“种树不是万能的,但不种树却是万万不能的,所以鼓励大家多种树”。然后,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心未来社会发展。联系到2008年奥运,更能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及热情,教师引导“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其中水上项目将在青岛进行,奥运主题之一“绿色奥运”,青岛在未来几年里生态环境会产生
巨大的变化,你觉得我们应该为“绿色奥运”做点什么?此时学生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以“畅想未来,从自身做起”为主题,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有的学生提出“要和家人一起参加植树活动”;有的学生提出“不要使用一次性筷子,节日里自己动手制作贺卡”;有的提出“外出旅游时,保护环境,不破坏树木”。
小结:
教师出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植被的类型及特点,植物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保护植被,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提出希望“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参与保护植被,美化家园的活动中来” 布置作业
四人小组合作,设计出“绿化校园”的方案,教师给以指导,并将此项活动作为竞赛,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下节课交流。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爱护植物和热爱学校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课前教师布置设计内容及目的,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提出评价标准(可将此项活动作为竞赛)。学生课前以4人为一小组,调查校园内植物的品种及分布情况,其他的建筑情况,画出草图,并标明各自的位置,了解有关园艺的知识,然后讨论,设计出方案,制出美化环境平面图。若有条件的学校,可制成幻灯片或用实物投影。课堂上小组之间分别展示各组的设计图及介绍方案。然后各组间相互讨论,评价哪些方案使校园最美丽,哪些方案最合理,最经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之后,一起评出1~2个优秀设计,上交学校,课后指导学生办专刊,进行全校展览。
第三单元复习课
教学过程
导入本课:
课前播放优美的《高山流水》电子琴乐曲。教师提供资料,创设数字情景: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大约需要200 kg水,其中作为组成成分的水为1872g,蒸腾消耗的水为20 2106g。学生汇报课下查找的数字资料:每亩有林地比无林地可多蓄水20立方米,森林降水量比其他植被地带的降水量约多20%。骄阳似火的天气城市露天的气温是35℃时,树阴下只有22℃。引导分析讨论。
第一部分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43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第一个复习内容:蒸腾作用。
学生观察“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动画课件。发挥空间想象力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在生物圈中循环的过程。
(提高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请同学思考问题:绿色植物通过什么生理过程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学生抢答:根的吸水和叶的蒸腾作用。
教师出示表示蒸腾作用的“水由根到茎、再到叶、由气孔蒸腾到大气中”的Flash动画,请同学回忆蒸腾作用的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描述、讲解:“水由根吸收到茎,运输到叶,变成气体由气孔蒸腾出去”。其他同学对此作出评价并交流。
(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引导学生交流汇报自己在课外进行蒸腾作用的探究:①有的将一盆花的茎部以上部分套上塑料袋,放到光下,过一会儿,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出现。②有的将新买来的蔬菜的叶子套上塑料袋,过一会儿,袋的内层有水珠出现。等等„„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提高观察、思考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让学生根据数字资料,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蒸腾作用的实例:大树底下好乘凉,夏天到森林里去避暑、度假感到凉爽,是由于蒸腾作用使空气湿润、清新等。
引导:①到了冬天人和动物要加衣服,而北方冬季的大部分植物却为什么要脱落树叶脱衣服呢?②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的水分却从低处流向高处呢?
分组讨论:①蒸腾作用就像动物出汗,水变成气体时会带走大部分的热量,冬季落叶是为了避免植物体内水分过多地散失。②蒸腾作用像抽水机一样形成一股蒸腾拉力把水和无机盐“抽”上去。
引导实践:学了蒸腾作用的原理你怎样帮助家人、亲友成功地移栽幼苗?
讨论后回答:去掉一些叶子、傍晚移栽、注意遮荫等。
(至此,课堂气氛出现第一次高潮,此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联系实际,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
绿色植物为生物圈的一切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教师创设数字情景:光合作用每产生100 kg葡萄糖可吸收二氧化碳146.7 kg,释放氧106.7 kg,100 kg葡萄糖所储存的热量可烧开4804 kg的15℃的水。学生汇报搜集的数字资料,如:生物圈中绿色植物一年制造的有机物约为1 000多亿吨。学生根据资料分析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以及条件,进行讨论。
教师出示剪贴图:地球,地球上一片放大的绿叶,绿叶周围有人在呼吸、牛、羊等在啃食树叶。请学生据此图进行“看图说话”,说明寓意并根据数字资料分析讨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以及人的直接和间接的食物来源是光合作用,生物圈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养活了一切生物,释放氧气供一切生物呼吸需要。
(至此,课堂气氛出现第三次高潮,学生提高了观察分析能力、思维能力)
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教师创设数字情景:大气中含氧量维
44 持在21%的水平,含二氧化碳量维持在0.03%的水平。学生汇报课下搜集的资料:lha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吸收1 000kg二氧化碳可释放730kg氧气,每年每公顷森林吸收碳量热带雨林为4 500~16 000 kg,温带林为2 700~11 200 kg,寒带林为1 800~9 000 kg。引导解释碳氧平衡的原因。
引导学生对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气体变化,描述生物圈是怎样达到碳氧平衡的。
引导质疑: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把光合作用制造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了,这是不是一种浪费?为什么?请同学力老师解释现象:刚收获的粮堆为什么发热了?萝卜为什么空心了、变轻了?新疆的哈密瓜为什么特别甜?
分组讨论呼吸作用的意义,代表轮流发言:1.呼吸作用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2.刚收获的粮堆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使粮堆发热。3.萝卜空心是呼吸作用把萝卜内的有机物分解了。4.新疆的哈密瓜特别甜是因为新疆温差大、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弱。
(至此,课堂气氛出现了第四次高潮。提高了学生联系实际、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
第二部分 三大作用的实现与植物体形态结构的关系
教师出示课件:根尖、茎纵切,叶表皮的结构图,据此启疑:与蒸腾作用有关的结构。学生积极观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根毛多,有利于吸收水分,茎有导管运输水,叶有气孔可将水蒸腾到大气中去。
出示“气孔张开和关闭”的动画,叶子的横切片图,请学生回答气孔为什么能开闭的结构特点,绿叶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以及光合作用的部位。教师给予评价并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出示几个新鲜的果实,一堆种子和一棵有根、茎、叶、花的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呼吸作用的部位。教师强调提问:呼吸作用在生活细胞的什么结构中进行?在
老师提示下问答:在线粒体中进行并与光合作用进行的部位——叶子的叶绿体作比较。第三部分 三大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引导学生设计表格进行小结,比较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作用(教师提示),分小组设计,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从部位、原料、位置、时间等几方面进行考虑,每组选派代表将设计的表格放到实物投影上展示井进行自评:说明我们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优点是什么。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哪一组设计的表格最好,表现在哪些方面,不足是什么,应怎样进行补充。教师给予每组成员很高的评价并报以热烈的掌声。掌声过后教师作为参与者之一也出示自己设计的表格并请同学评价。(至此,课堂出现了第五次高潮,同时,难点突破。此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类比归纳概括能力、设计能力)
教师出示检测题,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答案有四项,全体学生举手回答:出示一。二、三、四个指头分别代表A、B、C、D。教师根据举手情况掌握达标率并适时补救。
45
第三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资源目录
1.1.1生物的特征 …………………………1 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
1、2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3、4 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4、5、6、7 1.2.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8、9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 …………………………9、10、11、2.1.2植
物
细胞 …………………………13、14、15、16 2.1.3动物细胞 …………………………17、18、19
2.1.4细
胞的生活 …………………………
19、20 2.2.1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
21、22 2.2.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23、24、25、26 2.2.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6、27、28 2.2.4单细胞生物 …………………………
29、30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30、31、32
3.1.2种
子
植物 …………………………
33、34 3.2.1种子的萌发 …………………………
35、36 3.2.2植株的生长 …………………………
36、37
3.2.3开
花
和
结果 …………………………38、39 3.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
39、40 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 41、42、43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43、44、45 3.5.2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45、46、47、48 3.6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
49、50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技能目标:
(1)能将前面所学概念与本节概念联系起来;
(2)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能力。3.情感目标:
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三、教学难点: 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
四、教学过程:
7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五、教学过程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知识难度不大,抽象内容较少,主要靠观察和讨论获得。因此,课堂通过多媒体材料和藻类等植物的实物材料一道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认识藻类、苔藓和蕨类等植物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作用,并关注其生活状况形成爱护植物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能力目标
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情感目标
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三、重点和难点
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四、教学媒体
1.CAI课件(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一组展示不同类群绿色植物的图片,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图片;藻类、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对比图片;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其他有关资料。)2.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如衣藻模型、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等)、实物投影仪、显微镜。3.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临时装片;新鲜的海带、紫菜(带根状物);盆栽葫芦藓(6~8盆);盆栽铁线蕨(6~8盆)放大镜、培养皿、清水、尺子、小铁铲、水槽。
五、课时分配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藻类植物 2.藻类植物与人类关系
二、苔藓植物 1.特征 2.苔藓植物与人类关系
三、蕨类植物 1.特征 2.蕨类植物与人类关系
特征 1.35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及意义。⑵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能力目标:
⑴能够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
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教学难点:蒸腾作用的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蒸腾作用的实验材料和装置
板书设计
第一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什么是蒸腾作用?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植物的蒸腾作用。
二、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
1、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2、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3、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课题: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即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公式。教学难点:探究实验的过程。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1、情境导入:生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到缺氧呢?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不是只有有机物?
2、明确任务: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合作探究
(一)光合作用的原料
1、想一想,议一议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121页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所做的实验,并让学生思考: 海尔蒙特对柳树苗的生长作出了怎样的解释? 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是什么?
学生在教室指导下思考并得出:绿色植物通过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后来证实,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学生阅读教材122页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并结合图3-33。之后教师提出问题:(1)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光作用的原料是什么?
学生观看实验,并讨论问题最终得出:
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明确:二氧化碳、水
3、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吗?
(二)光合作用的产物
向学生课件展示演示实验(金鱼藻释放氧气),并进行说明,之后出示问题进行讨论: 光合作用产生了什么气体?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示氧气具有助燃作用)明确讨论的出:氧气。
教师说明: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释放的氧气,立刻重新燃烧起来。这是氧气助燃的特性。这个实验如果在黑暗中进行,则看不到这一现象。说明金鱼藻只有在阳光底下才能产生氧气。可见,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还有氧气。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124页,并结合图3-34回答问题:(1)光合作作用的实质是什么?(2)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学生明确: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谁转换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能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储存着能量)
给学生2分钟时间,用自己的方式当堂记忆光合作用的实质。
(四)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照。因此,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图3-35)。
(五)技能训练
分析实验结果:金鱼藻的实验中,试管离白炽灯的距离不同,产生的气泡个数也不同,观 距离越远,气泡越少,距离越近,气泡越多。结论:光源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2.如果这个实验在黑暗中进行,你能预测结果吗? 没有气泡产生
三、归纳与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126页练习
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光合作用的原料:
1、光合作用利用水作为原料。
2、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二、光合作用的产物:
1、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1、概念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公式 光能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储存着能量)
3、光合作用的实质
(1)物质转化: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2)能量转化: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4、意义
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含量的相对平衡。
5、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合理种植、间种、套种、轮种等
47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2、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地的植被情况。
2、通过资料分析,形成爱绿护绿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实践及创新能力,学习与他人合作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
1、懂得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意义,并能积极参与绿化祖国的活动。
2、唤起学生的危机感,激发起学生爱绿护绿的环保意识。
四、课前准备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图片、洪涝灾害录像、沙尘暴资料、三北防护林资料等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然后让学生谈感受,由植物给人带来的美感导入新课。
(二)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我观察、我分析”,四人一小组,仔细观察植被类型图片,讨论分析不同植被的特点,老师给以适当的观察指导,然后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收获。
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植被类型。
(三)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让学生分小组展开比赛,“我计算、我比较”,计算分析数据,比较五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森林占有面积,通过比较认识到我国植被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使学生产生危机感。然后让学生观看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录像和沙尘暴资料,以此唤起学生爱绿护绿的意识。
(四)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意义
播放我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的录像,补充“三北防护林”的知识,拓展视野,让学生说出防护林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由国家到个人,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互赠贺卡和使用一次性筷子问题“各抒己见”,并提出有效可行的改善措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五)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
让学生讨论校园绿化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合理的建议。然后,各小组进行环保标语设计比赛,看哪一小组设计的有创意。
(六)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自己受到的最大启发,激发学生积极参加绿化活动。
(七)教师寄语
出示一个即将破碎的地球图片,告诉学生人类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人类的过度开发对她造成极大的伤害,她正在为满身的伤痛而呻吟,也在为人类的贪婪而愤怒,人们应该觉醒了,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拯救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环境”,使感情得到升华。
荐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1](精选范文)荐生物的分类教案(精选范文)荐荐高初中二
生生
物物
全下
套册
教教
案
案
荐高中生物全册教案集(全)
第四篇: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
第七章 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2)区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3)了解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细胞实验巩固显微镜的使用 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和尝试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
进行爱护实验设备、遵守实验纪律的教育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习惯;(2)通过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细胞结构及各部分主要功能
2.临时装片的制作
三、教学难点
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
四、教学准备
1.对学生提出要求
在不知道其用途和用法之前不能动实验用具或用品 要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生物实验的用具多是一些易损物品 材料也多为活体材料 所以要仔细认真
不要损坏和浪费实验用具及材料
2.仔细检查实验器材
在实验台上有固定的放置位置(把实验器材的品名写在黑板上 便于学生检查)
3.准备示范镜
五、教学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台显微镜;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它的作用(放大)
引入课题:显微镜发明以前
人们无法看到微观世界的物体;你知道第一台显微镜是谁发明的吗? 生:各抒己见!
师:荷兰眼镜商汉斯?詹森在1590年发明的 谁第一次发现了细胞呢? 讲授新课 细胞的发现
生: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
师:他发现的其实只是一些已经死亡只留下细胞壁的细胞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观察到完整活细胞的是列文虎克 他是荷兰的一位布商 为了检查布的质量 他亲自磨制透镜
制成了能放大300倍左右的光学显微镜 用他自制的显微镜
他观察到了大量的活细胞 随后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要看到细胞
我们必须借助显微镜
显微镜的使用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给一分钟回顾一下
然后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演示一遍
(一位同学在讲台前演示 其余学生认真观看并指出不足)
师:那细胞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把你头脑中的细胞形象用笔画出来吗?(几位学生到黑板前板书 其余学生在纸上画 根据实际情况做评价
原则是:决不打击学生的想象力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同时希望学生抛弃错误的认识 接受新知识)
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 师:下面
我们以洋葱鳞片叶表皮为材料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如何制作呢?给大家3分钟时间 请大家看课本P4-5.(学生看书自主学习3分钟)
师:能用几个字总结一下这几个步骤吗? 生:各抒己见!师生共同总结:
“擦”、“滴”、“取”、“展”、“盖”、“染”、“观”(染色不是必须的基本步骤)
介绍实验用具及其用途: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碘液......等等
强调:
①擦拭的重要性 擦盖玻片要轻 以免损坏
②滴水太少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 影响观察
滴水太多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③撕取或洋葱鳞叶表皮 以0.5cm×0.5cm为宜 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 用镊子将其仔细展平
④盖盖玻片的技巧(教师先演示)目的:减少气泡出现及气泡的识别
⑤染色时胶头滴管不能胶头朝下 让碘液流到橡胶管内
把由于错误操作造成的已被损坏的胶头滴管给学生看 加强理解
⑥体会要观察的材料是如何被碘液染上颜色的
师:请大家按此操作一步一步的完成 然后将看到的细胞画出来(学生看书P8画图要求 画图)
画生物图的要求:(结合板图讲解)
要求:
(1)真实
(2)注意图的大小、比例 在图纸上的位置要恰当、美观
(3)画好图后
要注明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指示线应水平画在图的右侧 指示线末端注明名称 字迹要工整 图的下方
要注明这个生物图的名称及放大倍数
(4)较暗部分用密集的铅笔点来表示 明亮部分则用稀疏的铅笔点来表示(点点时
要求铅笔与纸面垂直 点出来的点应是细圆点)
师:出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与挂图所示相对应的各个结构 并认清它们的位置和基本功能
注意:①讲述顺序应由表及里
②明确细胞壁只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是不具有生命活动的
而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则是生活着的
七、板书设计
一、软木塞的秘密
1、细胞的发现
2、显微镜的使用
二、观察细胞的结构
1、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
“擦”、“滴”、“取”、“展”、“盖”、“染”、“观”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师:先回忆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
请一位同学指出植物细胞结构挂图中的各部分结构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生:踊跃参与!
教师总结
并在黑板上画出植物细胞示意图
引出课题:“组成动物的细胞又是怎样的呢?” 讲授新课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1)阅读课本P6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指出与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不同的步骤 思考:为什么在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
(2)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3)要求学生对照显微镜下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画生物图
细胞的基本结构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师点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的口腔上皮细胞简图 并总结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提问:动物细胞在结构上与植物细胞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组织学生对照挂图 并进行讨论 填下面表格
结构名称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液泡
叶绿体
(注:有的结构打+)
3、游戏扮演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方法:分小组进行
其中有的小组代表植物细胞;有的小组代表动物细胞
例如:代表植物细胞的小组的五到六位组员分别说: 我是一个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如果把我们这个细胞比作我们的学校 那么比较坚硬的我就是学校的院墙 既把学生和外界隔开 也可以保护内部;
我是一个植物细胞的细胞核 ??
4、师:植物细胞一般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中除了这五个结构外还有叶绿体
动物细胞一般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有些特殊的动物细胞 如红细胞无细胞核
微生物中的真菌一般含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细菌一般含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部分
无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无细胞结构
分析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师:请问听说过“克隆”一词的同学举手; 生: 很多人举手;
师:知道“多利”羊的请举手;知道 生:举手人少了一些;
师:知道“多利”羊的诞生过程的请举手; 生:举手人又少了一些;
师:请一位举手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多利”羊的诞生过程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适当的给予评价和补充 并请所有的同学看书P10 一定仔细观察
多利羊像谁?为什么? 生: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
师:输理几个范围越来越小的概念:
细胞→细胞核→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DNA)→基因 “克隆”一词是英文“clone”的翻译
它是无性繁殖的意思;“多利”羊的诞生过程只涉及到三只母羊 无公羊参与也说明了这层含义
七、板书设计
一、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二、细胞的基本结构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把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结构填入下面表格
结构名称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液泡
叶绿体
(注:有的结构打+)
三、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遗传有密切关系
八、课后作业
对照课本P12制作细胞模型
第2节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2)说出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与生物体生长的关系
(3)说出组织的概念
并知道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2、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懂得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
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基本过程
三、教学难点 细胞分化过程
四、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五、教学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师:我们已知道绝大多数生物是由细胞构成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
我们观察了细胞的基本结构 请同学课后制作动植物细胞模型 请一些同学展示你所制作的模型
并说明你选用的材料分别代表细胞的哪些结构
生:争先恐后地介绍 师生共同相互评价
导入新课
师:播放课件(种子萌发成幼苗鸡 小鸡逐渐长大;受精卵形成胚胎 胚胎发育成婴儿
婴儿逐渐长大......)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观看画面 讨论问答-一生物的生长现象
师:生物为什么会生长呢?这种生长现象与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哪些生理功能有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课题
讲授新课
师:播放课件:变形虫的细胞分裂画面 并在黑板上简单板画 请大家思考:
1.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细胞分裂时 细胞核先一分为二 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 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植物细胞在中部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不断增多 这样生物体就生长了 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
通过细胞分裂还可以进行增殖
师:播放课件 思考:算一算
一个细胞经一次分裂形成2个新细胞 再经一次分裂 形成4个新细胞 那经n次分裂后
形成了多少个细胞呢? 生:动脑筋计算 汇报结果 2n
师:你们计算得很正确 细胞在分裂过程中 细胞核也一分为二 在细胞核中有染色体
染色体经过复制也要分成相同的两份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
因此两个新细胞的遗传信息也相同
师:播放课件(一个植物细胞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描述画面中植物细胞的变化
生:(讨论回答)①体积不断变大;②液泡由小变大 由多变少
师:(总结)这个现象就是细胞的生长现象 那细胞生长要不要营养呢? 生:要不断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 转变为自身组成物质
教师总结:细胞的生长主要是细胞内液泡增大的结果
师:那么细胞会不会一直生长下去呢?(加以启发引导)肯定不会 要能一直生长下去
我们就不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了
为什么细胞不能永远生长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通过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此问题(详看P15)假设细胞为正方体
当它的边长分别为1微米、2微米和3微米......时 分别计算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比: 总表面积/总体积=6/1 总表面积/总体积=12/8=3/2
总表面积/总体积=18/27=2/3
总表面积/总体积=24/64=3/8
教师总结:总结分析细胞为什么不能永远长大?
活细胞只有足够的表面积才能从环境中获得充足的营养 当生长到一定程度时 表面积和体积比太小 细胞就无法生长
生:恍然大悟
师:现在你能告诉我 生物体为什么能长大吗? 生:与细胞分裂和生长有关
师:很好
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构成生物体的细胞数目多了 细胞体积大了
生物体也就由小长大了 师:播放课件
(人体的几种细胞:红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请大家观看画画 思考:我们人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发育来的 为什么这些人体细胞形态、结构都不同呢? 师:播放课件:细胞分化过程
这群球形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一群圆饼状细胞 一群......由于功能上的不同
使它们在形态、结构上发生了变化 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
分化的结果就形成了一个个细胞群 你再仔细看
这个细胞群中的细胞形态相似吗? 生:相似
归纳总结
师生共同得出组织的概念
师:请大家阅读P12“干细胞”和P17“癌细胞” 谈谈你的体会
生: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师:播放课件:比较细胞分裂过程和细胞分化过程
总结生物体能不断由小长大 与细胞的分裂、生长分不开 细胞还要分化成各种不同的组织 生物体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这很不容易 因此
我们要珍爱我们身边的每个生命
七、板书设计
第2节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一、生物的生长
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的生长: 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的分裂:
八、课后作业 P20练习题
第8章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 第1节植物体的构成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组织的概念
能概述构成生物体的组织是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能识别出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2.学生能自己总结和描述出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 器官 个体
3.通过和动物体的对比
能说出动物体和植物体结构层次是不同的
4.通过体验式探究和图片分析的活动 增强学生总结分析的思维能力 享受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 器官 个体
2.能从宏观到微观 从整体到部分认识植物体
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得到提高
难点:植物的各种组织均由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
课前准备:新鲜的蚕豆叶片或者青菜叶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一、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数量变化
提问:细胞分裂的过程是怎样的?分裂时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是怎样的?对学生的答案给以评价
观察图片 回答问题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
提问:具有相同遗传物质的细胞在构成生物体时为什么不一样?板书: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观察图片
辨认不同的细胞 笔记
细胞分化的概念 播放录像
帮助学生总结细胞分化的概念.观看录像
概述: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同是由于所利用的基因不同 这个过程就是细胞分化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提问:已分化的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板书: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笔记
植物体由器官组成
出示图片并提问:一株完整的油菜由哪些部分构成? 观察图片并回答: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器官由各种已经分化的细胞群构成
发油菜叶并提问:油菜叶(器官)由哪些不同的细胞构成? 学生观察油菜叶
发现了表皮、叶肉、叶柄、输导组织等不同类型的细胞
组织的概念
引导学生根据课本插图
分析每个的细胞群中的细胞有什么共同特点?注意帮助学生认识到分生组织的存在和结构功能特点
观察图片和实物比较
概述出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组织 植物的器官是由组织构成的
提问:植物的其他器官也是由组织构成的吗?出示图片和案例 分析根尖解剖图和甘蔗习题 得出结论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提问:请你总结:细胞到底是怎样组成生物体的? 在黑板上画出总结图并做笔记 引发新的探究
提出新的问题:动物体也是这样构成的吗? 讨论
二、板书设计: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学生总结区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分化 组织 器官
第3节人体和动物体的组成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组织的概念
能概述构成人体的组织是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能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学生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切片
4.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学生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 从部分到整体
逐步对人体形成完整认识
难点:
学生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难以理解(因这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 学生由于缺乏感性知识 认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课前准备:
教师:大屏幕投影、电脑、显微镜、四种组织永久切片 学生:教材、笔记本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观察人体的外形:(书P.27)屏幕给出人体的外形图 让学生认识身体个部分 1. 头 2. 颈 3. 躯干:(前面)肩、胸、腹;(后面)背、腰、臀 4. 四肢:(上肢)上臂、肘、前臂、手;(下肢)大腿、膝、小腿、踝、足 具体各部分名称要了解
教师针对个部分介绍一些简单的医学 生理学、运动方面等常识
比如:臀部外上部没有大的神经和血管通过 临床上常被选择作肌肉注射的部位
学生阅读“黄金分割律” 简单介绍了解
给予学生正确指导和对待......二、观察人体内的腔和腔内的主要器官: 1.屏幕给出“人体内的腔”(书中P 28)
颅腔、椎管、胸腔、膈、腹腔
2.屏幕给出“人体的内部器官”(书中P 28)
气管、肝脏、胆囊、大肠、盲肠、阑尾、喉、心脏、肺、小肠、膀胱......(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创设情境
大屏幕投影展示各种动物图片并打出本章题目“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学生一目了然本章所学内容 立刻融入课堂中)
师:动物、人都由许多细胞构成
但亿万个细胞简单地堆积在一起是不能成为生物体的 它有严整结构
它们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呢?今天我们以人体为例来揭开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神秘面纱 并出示预习提纲(大屏幕投影)
二、分小组讨论预习提纲各题、并看书预习1.动物和人体的生长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它是什么细胞?它经过怎样的变化过程成为多个细胞?
2.什么是组织?它是怎样形成的?人体有哪四种组织?分别有何功能? 3.什么是器官?
4.什么是系统?八大系统怎样构成人体?
三、老师利用电脑课件边提问边让学生分析解答 师:提问第一题
生:是受精卵 它呈球体
通过细胞分裂形成多个细胞
师:回答很好
(电脑显示细胞分裂过程)师:问
还有哪些不明白? 生:举手问
人体的细胞各式各样
而受精卵分裂形成的细胞只是球形的 这是为什么?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问题问得特别好
这也正是我要问你们的问题
只要能解答出预习提纲中的第二题 此题就迎刃而解 那谁来帮帮他? 生:一一做答
师:大家掌握得不错 又问刚才提问的学生 你知道答案了吗? 生:是分化形成的
师:回答正确
对组织这一结构层次你们还有哪些疑问? 生:为什么要分化形成四种组织呢? 师:问得好 谁来解疑? 生:一脸茫然 面面相觑 师:没关系
此问题恰恰是本课的难点 咱们来共同分析一起来战胜它
下面我们通过电脑展示肌肉组织及其微观结构 从而了解组织是怎样形成的
(大屏幕显示肌细胞、肌纤维的结构--肌纤维像一根弹簧)师:肌肉组织有何功能? 生:可以收缩、舒张
师:棒极了!谁来说说细胞为何要分化呀? 生:这群球形细胞要具备收缩和舒张功能 形态、结构必然要发生变化 于是进行了分化
师:你的领悟力真强
大屏幕展示上皮组织的形成 问:“上皮组织具有何功能” 生:保护、分泌
师:那么上皮组织是怎样形成的?
生:将要发育成保护作用的细胞群必须要在形态、结构上发生变化--分化 成为一群排列紧密的细胞--上皮组织
师:看来你是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分化 那么
其他同学呢?电脑显示神经组织的形成
问:“每个神经细胞结构有何特点?它具备什么功能呢?神经组织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每个神经细胞像树枝一样有许多分叉 它可以更多的与其他细胞联系、传递信息 同样神经组织也是细胞分化形成的
师:太精彩了!请同学们为他鼓掌 同时展示结缔组织的形成(大屏幕)问:“结缔组织有何功能?” 生:有保护、支持、连接、营养等功能
师:通过上述解答谁再来说一说组织是怎样形成的? 生:组织是受精卵分裂形成一群细胞
然后这群细胞在形态、结构上发生变化--分化 形成
师:概括得太准确了!通过小组讨论 我们懂得了组织这一结构层次 哪位同学还有疑问? 生:这四种组织结合在一起又会形成什么结构层次呢? 师:这就是我要你们自己解决的预习提纲的第三题 谁来试试? 生:是器官
它是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在一起构成的
师:掌握得不错
大屏幕显示大脑、胃、心脏的形成
生:举手问为什么胃是由这四种组织构成的? 师:问得好!谁来帮帮他? 生:解答 小组成员补充
师:小组成员讨论得很好
问:“如果你的皮肤不慎被划破 你会疼、会流血
这说明皮肤中可能含有哪些组织?” 生:答题
师:答对了!那皮肤中有没有肌肉组织呢?皮肤是哪种结构层次呢? 生:有
比如怒发冲冠 头发能竖起来 一定有肌肉组织 所以
皮肤是一种器官
师:你的知识面真宽 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器官
那什么是系统呢?哪八大系统构成人体呢?
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 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有消化系统等八大系统
师:表述准确
你们对系统的知识全都明白吗? 生:不太清楚
师:没关系
以后你将通过学习逐渐掌握
我们共同看大屏幕(展示消化系统的组成
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也逐一展示)请大家思考各系统的功能 生:一一解答
但内分泌系统还是不明白
师:再次展示内分泌系统 并简单举例
大屏幕展示八大系统形成人体的动态图片 让学生感悟人体是统一整体
师:放一段“命运”主题曲 问:“听了这段音乐 你有何感受?” 生:动人心魄
师:你的哪些器官、系统在起作用? 生:回答
师:你掌握得真好 可见人体是统一的整体 大屏幕展示人体的形成
请同学们分小组总结人体是怎样形成的?
四、分小组总结于笔记本上 并用大屏慕投影展示
五、通过实践来验证我们所学
师:现在我们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四种组织永久切片 进一步理解组织是通过分裂、分化形成的
生:每四人一组用显微镜观察每种组织的特点 看完后将显微镜归位
六、通过练习巩固所学 师:现在我们做练习请看大屏幕
生:小组讨论 每小组一代表发言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 可见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任一活动均由各器官、系统协调参与完成!
七、谈体会、对今后进行展望 生:我们知道了人体是怎样构成的
由人可以知道动物也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四种组织构成器官 多器官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构成动物体 世界上的万物是奇妙的 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师:对
世界上有许多生物的奥秘在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第3节单细胞的生物体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学生会应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3.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和实验
提高自身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4.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1.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演示实验体验生命存在的美
创新点和实践点: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电脑网络等工具自主学习
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难点: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校园网网页、演示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材料、幻灯机、投影仪
学生:自编的小品、计算机操作能力
说明:小品的内容最好是人得了某些由单细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的疾病 他到医院就诊时发生了......例如:疟疾
(教师提前布置)
最后提出问题:该病的病因是什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大家一起来欣赏同学的表演吧!师:早就听说咱班有一些同学具有表演天赋 今天
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 同学们
尽情发挥你的才华吧!生:活跃
产生表现的欲望
小品:患者得了疟疾 实习医生误诊为感冒 家属与医生发生争执 对医生不满
家属要求医生解释病因 实习医生解释不清
提出问题:疟疾的病因是什么?疟原虫是什么样的生物?
二、大家一起来帮助他们吧!师:这组同学表演得非常好 我们每个人都进入到了角色之中
谁能帮助这位医生和患者家属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这个患者得的是疟疾 疟疾的症状是拉肚子
疟疾的病因是由于人们不讲究饮食卫生而引起的
生:我不同意他的观点 我听我奶奶说过
疟疾的症状是间歇性的发冷和发热 但是具体的病因我就不知道了
师:看来同学们对疟疾有或多或少地了解 那么
到底疟疾的症状是什么样的呢?疟疾的病因又是什么呢?下面 我们利用计算机来解决这个问题
大家打开计算机进入到校园网上查找有关这方面的内容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问题 可以随时举手 老师会帮助你
生:操作计算机
利用校园网络解决问题 一段时间以后
师:大家都非常认真地在查找资料 下面
请同学们将你们查到的知识跟大家做一下交流
生:我查到疟疾是由于疟原虫寄生在人体内而引起的
生:我还查找到疟原虫是单细胞生物 分布极广 遍及全世界 主要营寄生生活
生:我找到在我国以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最为常见 有疟蚊(按蚊类)叮咬而传播
即疟原虫由寄生于疟蚊的消化道而进入人的血液 寄生于人的肝细胞、红细胞中 疟原虫对人的危害很大 它能大量地破坏红细胞
使血液中血红蛋白严重减少而造成贫血 使肝脾肿大 也能伤害脑组织
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
生:我查到疟原虫主要由按蚊叮咬来传播的 所以在到达疟区后
预防疟疾首先应该有意识地驱除蚊虫叮咬 其次才是药物治疗或预防
但目前没有确切有效的药物用于疟疾预防
生:我查到万一发病
可以服用青蒿素类药物(如双氢青蒿素)或其他药物(如奎宁、HALFAN等)药物
生:我查到单细胞生物还有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等
生: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 因为能发酵糖类 也叫糖酵母
啤酒酵母是常见的酵母菌
多用于研究有关酵母菌形态、结构、繁殖特点和代谢途径 也是发酵糖类产生乙醇和许多有机酸、酶制剂的材料
生:多数单细胞生物是浮游生物的组成部分 是鱼类的饵料
生: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的作用 据统计
一只草履虫每小时能够形成60个食物泡 每个食物泡中大约有30个细菌 因此
一只草履虫每天能吞食43 000个细菌
生:我查到在单细胞生物中也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 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人体内寄生虫危害人类健康
生:还有
海水中的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可造成赤潮 危害渔业
师:大家学习得非常认真
在生物圈中还有一类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 这类生物被称为单细胞生物 在单细胞生物中有对人类有益的 当然也有对人类有害的
这类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
三、让我们目睹单细胞生物的“风采”吧!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大屏幕上老师给大家演示的就是单细胞生物中的一种--草履虫 请同学们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它的运动方式
生:草履虫的外形就像一只倒转的草鞋 它是翻转着往前运动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
老师给同学们每一组都准备了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
同学们可以利用这些实验仪器 亲自操作
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
大家注意在操作的过程中使用玻璃仪器时动作要规范 不要有互相碰撞的声音
使用显微镜时要按照我们以前上实验课时的要求来正确、规范地操作 同时还要注意实验卫生 不要污染实验台
并且思考:棉花纤维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如果你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其他的实验材料 请举手
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围绕这样一个问题: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吗?为什么这样说?现在开始
生:进行实验操作
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
师:此期间进行巡回指导 一段时间以后
师:老师观察了一下
每一组同学都在非常认真、仔细地操作 下面的时间 我们来交流下 在交流的时候
可以跟大家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做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我们组用草履虫培养液制成玻片标本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草履虫 但是由于草履虫运动得非常快 我们组没有观察清楚它的外形
师:针对这一组同学的问题 哪一组有解决的办法?
生:我们组做的第一个玻片标本也出现这样的问题 后来我们又做了一张玻片标本
这张玻片标本我们放了少量的棉花纤维 当放到显微镜下的时候
我们发现草履虫的运动被棉花纤维阻拦 所以
我们组非常清楚地观察到了草履虫的外形像一只倒转的草鞋 而且
它是翻转着向前运动的
师:非常好
这组同学非常聪明 而且很有创意
还有哪些组也是这样做的?(学生举手示意)看来大家都具有科学家的天赋 同学们都观察到了草履虫的形态
那么你们认为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吗? 生:我们认为草履虫的身体不是一个细胞构成的 因为
我们看到它运动的时候可以变形
所以我们组认为草履虫的身体不是一个细胞构成的
生:我们组认为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因为我们看到草履虫的身体只有一个轮廓
生:我们组也认为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因为它的身体里的结构基本就是一个细胞的结构
生:我们组也认为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原因是在草履虫的身体里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结构 无论它怎么变形
身体结构都不发生变化
所以说草履虫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
师:大家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 确实
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因为
草履虫的结构就是一个细胞的结构
即它的身体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的 所以
我们把这样的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 草履虫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 那么
它是怎样生活的呢?你知道这方面的知识吗? 生:不知道
师:你想知道吗? 生:想
师: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看书
生:到校园网上查找
师:下面
同学们可以按照你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一段时间后
师:大家的问题解决了吗?我们接着来进行交流
生:我是通过看书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草履虫的身体上有表膜、收集管、伸缩泡、口沟、食物泡、胞肛等结构 这些结构可以帮助它来完成生命活动
师:非常好 那么
这些结构是怎样来完成生命活动的呢? 生:我也是通过看书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收集管和伸缩泡可以把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 排到体外
表膜可以帮助它呼吸
生:我在校园网上找到了草履虫生活的小片子 我发现水中的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
生:我也在校园网上找到了草履虫生活的小片子
我还发现草履虫是靠全身的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着前进
生:我在网上发现食物泡是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的 在流动的过程中 食物逐渐被消化
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
看来大家开始会利用书籍、计算机等工具来自己解决问题了 这一节课
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我知道了生物圈中还有一类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生:我知道了单细胞生物跟我们一起生活在生物圈中
生:我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生:我学会了使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
生:我知道在单细胞生物中有对人类有害的 也有对人类有益的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这类生物
在正确对待单细胞生物的呼声中结束本节课
第9章地面上的生物 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 教学目标:
1. 描述地面上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特点 说出他们的生活习性 能够识别一些典型的植物
2. 概述种子植物的 主要特征 能够区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异同
3. 以贯众和葫芦癣为例
知道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 通过描述各种植物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在比较植物之间的差异是
使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观察活动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 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对地面上各类植物的保护意识
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地面上植物的形态结构
让学生了解主要植物类群如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特征
难点: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观察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引入:
在地面的生态系统里 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 森林里有高大的树木 沙漠里有栽种的庄稼 校园里有树木花草 通过本章的学习
你将认识地面上许多生物的特征 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二、授新:
无论你是栽花种草 还是吃蔬菜、水果
都与许多常见的植物有关
这些生长在地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植物 构成人们喜欢的园林风景或田园风光
更重要的是不少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你能举出你熟悉的身边的植物的名称吗?(学生举例
要求描述所举例的植物的形态
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个器官中较能突出该物种特征的地方 还有名称)......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倒入
用多媒体播放《动物世界》片首录象 以及在各种环境下生活的动物图片资料 调动学生视听感官 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生活环境的差别
把动物分为地面上生活的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动物、空中生活的动物以及土壤中生活的动物 自主探究
地面上的动物有哪些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 1. 北极熊为什么能适应北极寒冷的气候? 2. 蜥蜴依靠什么结构真正摆脱了水的束缚? 3. 东北虎有什么法宝才能在森林里称王? 4. 长颈鹿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5. 龟鳖类如何保护自己呢?
6. 你有过与哺乳动物亲密接触的经历吗? 学生搜索、讨论、分析、反馈: 1. 厚厚的皮毛 保温
2. 鳞片和羊膜卵使水分不易散失 3. 迅速行动 感官发达
4. 与其他食草动物食性不同 找到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方式 5. 厚厚的甲壳 6. 自由发挥 交流讨论
1. 让学生自主浏览“学生活动网页” 并回答环节的问题
2. 教师作为平等交流的一员参与交流、讨论 师生互动
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 还要对交流作点评、点拨 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 教师提出关于展示动物如何适应环境的问题 把握导向 1. 学生在相关资料库里搜索相关知识 两人一组完成互动环节
2. 对学生活动提出建议或问题 以达到生生互动的效果
3. 对所有参加活动的小组给予评价 归纳小结
1. 强调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看待事物 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 2.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根据前面所提出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
3. 简单归纳地面动物适应地面复杂环境的特征 1. 通过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 修正自主探究中各自观点
2. 进一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课外延伸
1. 学生建立动物小档案 充实到本节课的资源库中 2. 妙趣角
3. 开展一些动物的猜谜活动 1. 依据教材DIY 开展课外活动
2. 激励学生搜索经济生物、其他环境下的动物相关资料 为以后的课程作准备
四、教学参考
利用教材提供的多种多样的植物图片作为观察对象 学生课前收集的植物图片作为交流和适当的描述 在此基础上
学生自愿组成若干小组 到校园里观察各种植物
猴面包树:生长在非洲热带草原的一种非常古怪的大胖子树 能生长4000~5000年 是著名的长寿植物 身高可达20m左右 树干直径有9m多
远远看上去就像草原上的一栋栋房子 这种树的树冠巨大 果实又圆又长 很像黄瓜 果肉多汁
吃起来味道并不好 但猴子特别爱吃
猴面包树的名称就是由此得来的
大王花:世界上最大的花
生长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里 它一生只开一朵花 花也特别大
一般直径有1m左右 最大的直径可达1.4m 有5片花瓣 呈鲜红色
上面有点点白斑 每片花瓣有30~40cm 花心像个面盆 可以盛7~8kg的水 整个花有6~7kg重
捕蝇草:多年生草本 捕蝇草的叶......雪松:观赏植物 可以美化环境 木材坚实 致密而均匀 具香气
可以作为建筑、桥梁、造船、家具等用
地钱:绿色扁平的叶状体 贴地生长
外型很像中国古代的钱币 属苔藓植物
没根、茎、叶的分化
鹿角蕨:多年生附生草本蕨类 叶贴生于树干上 呈不规则的叉裂 形状好似鹿角
这种植物只分布云南省西南部的盈江 生于海拔210~950m处的热带雨林中 多附生在树干和树枝上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教学感受:
(第二课时)
一、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1. 以小组为单位 选择校园的一个地方 例如
教学楼周围、学校花园等 观察各种植物的形态
留意在树荫下、墙角边等阴暗、潮湿的植物
注意: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
2. 选择一种你熟悉的植物
对它的形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和所生活的环境等进行适当的描述 最好将它画出来或用相机拍成照片 向班级同学介绍
3. 调查表: 地点 时间 成员 分工
植物名称 植物特点
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
二、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出示几种植物的种子
让学生尝试了解种子的结构 重点在于种皮的有无 了解植物种子的多样性
我们把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称为种子植物
大家在观察中发现你手中的种子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回答很多的不同点 肯定学生的发现)
花生、蚕豆、玉米等种子外面有种皮包被 我们称这一类种子是被子植物
松果外面没有种皮包被 我们称这一类是裸子植物
在我们的身边
大多数的种子都是有种皮的 都属于种子植物
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这种植物吧 “观察桃” 1.观察桃树的外形 它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2.观察桃的花
雄蕊:花药、花丝
雌蕊:柱头、花柱、胚珠、子房 花瓣(花冠)萼片 花托
其中最主要的是子房 给出子房的图片
3.观察桃的果实 用解剖刀将桃切开
辨认果皮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观察蚕豆、花生的果实 与桃的有什么不同
观察其他几种植物的果实 看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概括:果实的形状、颜色各有不同 但他们都由一些基本的结构构成的
4.总结:
地球上被子植物有20多万种
是植物界最高等、数量最多的一类植物 地球上每个角落都有被子植物的分布......三、裸子植物: 观察马尾松: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的马尾松 它是一类四季常绿的植物 有发达的根系 叶细长 每年秋天
雌球花都会发育成“松球果” 将课前收集的松球果拿出观察 想办法搞清楚
该种子的外面是否有种皮包被 介绍常见的几种裸子植物 介绍裸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后感:
(第三课时)
厥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根据平日的观察
谈谈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相比 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吗?学生自由发言 各抒己见
教师适时以课件同时展示部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 并及时对学生的发言予以肯定、鼓励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也使学生对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 教师用媒体展示资料”苔藓植物分布极广
它们广泛分布在森林、沼泽和其他阴湿的地方
在适宜的环境中可以大片地生长......“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为学生更好地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作了铺垫
接着
教师为每个实验小组的同学提供新鲜的盆栽葫芦藓及其他实验用具 ”从形态上看
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区别吗?有哪些主要区别呢?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吗?以此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了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探究苔藓植物形态结构的兴趣 教师以媒体出示探究提示:“葫芦藓的形态和颜色是怎样的?植株的高度是多少?如何测量?葫芦藓的茎、叶、假根有何特点?葫芦藓的形态结构特点是如何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除此之外
你还想探究些什么?请自行设计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探究材料、用具进行充分的观察、讨论、动手实验 从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寻求答案 在此过程中
教师巡视、并适时进行点拨、指导 及时提出观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如测量时如果发现有葫芦藓结构并有长柄的植株
不要把这种结构及长柄测量在内;注意茎的质地、茎有无筋络(输导组织)叶的厚薄和大小、有无叶脉;观察假根的形态等
各组同学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分析、记录 并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大家相互补充
最终认识到: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 但茎细弱;叶绿色、小而薄、无叶脉 推断茎和叶里都没有输导组织;假根纤细 结构简单(教师补充假根只起固着作用)故要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以上特点决定了苔藓植物吸水和保水能力都不强 植株也矮小(约1~3厘米)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
学生们人人动手参与观察、实验、探究 并分工合作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使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CAI课件展示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生态图片
“在什么样的地方能够见到画面中的景象?成片生长的苔藓植物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如果在这样的地区修建一座燃煤的火力发电厂 几年以后
这里的许多绿茸茸的苔藓植物还会有吗?为什么?”通过学生对以上问题的讨论
既进一步了解了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如:蓄积水分、保持水土、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等)
又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同时
也增强了学生保护绿色植物、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部分 探究蕨类植物
CAI课件同时展示部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的图片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通过两幅图片的对比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学生观察、讨论后达成共识: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有相似之处 都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但蕨类植物的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多 紧接着学生会质疑:“为什么两类植物生活环境相似而形态差别很大呢?藏类植物在结构上又有什么特点呢?”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也激发了学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
教师为每个实验小组提供盆栽的铁线蕨及其他实验用具 先让每个小组制定出探究计划并实施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予以适当的启发、指导:“铁线蕨的地上部分是什么?它的茎长在哪?地下部分有什么特点?取一片小叶
对光看一下叶的厚薄怎样?有无叶脉?用手折一折它的地下茎和叶柄
有无柔韧的感觉?分析一下是否有输导组织?”经过一系列的观察探究活动及学生们的讨论交流
学生们自己得出结论:铁线蕨的地上部分是叶 茎长在地下
茎和叶中都有输导组织
对于学生难以观察和理解的问题
教师予以适当的补充拓宽:蕨类植物的根里也有输导组织 具有吸收的功能:另外
蕨类植物的根、茎、叶中还有机械组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适时点拨、指导
使学生在明确了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有根、茎、叶的分化 体内有输导组织)的基础上理解了植株比苔鲜植物高大的原因
同时也使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动手实践、与人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教师将带有孢子囊群的蕨类植物的标本分发给学生 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通过观察
使学生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是不结种子而靠孢子繁殖的植物”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也为下节讲“种子植物”打下基础
CAI课件展示有关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 展示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
“蕨类植物有什么经济意义呢?现在的藏类植物还能形成大片的森林吗?”学生经观察、讨论后发表看法
并将课前查阅、搜集的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
提高了学生发散思维、逻辑推理、资料分析、表达交流的能力
1.观察贯众:
将课前准备好的贯众拿出观察 A.仔细看一看
贯众叶的形状是怎么样的?有叶柄吗?叶的背面有没有一些“斑点”?这是什么结构? B.用尺量一量贯众的高度 想一想
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关吗?用放大镜观察贯众根的形态 在实验练习册的相关地方注出观众植株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C.观察厥、凤尾厥、卷柏等厥类植物 他们的根、茎、叶与贯众相似吗?(教师概括)
大多数的厥类植物的茎都生长在地下 叶从茎处向上长 茎向下生有不定根 将植物固定在地面上 并从土壤吸取水分和养料 在成熟的叶背面有许多孢子囊 依靠孢子囊内的孢子进行繁殖
2.观察葫芦藓:
将课前准备的葫芦藓拿出用放大镜观察 A.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叶 叶有没有叶脉?叶的厚度与贯众比较有什么区别?它的“根”与贯众有什么不一样? B.用尺子量一量葫芦藓的高度 想一想
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关吗?
C.观察金发藓等其他苔藓植物 它们的根、茎、叶与葫芦藓相似吗? D.将你观察的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比较观众和葫芦藓有什么不同 各有什么特点
名称 结构名称
叶 茎 根 贯众
葫芦藓
第9章 地面上的生物 第2节 地面上的动物 教学目的:
1.认识地面上动物的多样性;初步了解动物的分类 2.了解家兔的外形及家兔的内部结构 3.描述家兔生殖 哺育的特点
4.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家兔的内部结构图示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综合的能力
2.利用现实生活中哺乳动物之间形态特点的比较 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
观察活动中养成学生乐于探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及早地建立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家兔的外形及内部结构 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说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准备:
练习投影片 相关内容的光盘 VCD 电视 动物纸片及磁铁 投影仪 教法:
学生观察 师生交流为主 教学过程: [复习]:
[投影1] 1.植物的分类?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 藻类植物 2.请说出下列植物分别属于哪一类植物: 侧柏 水杉 桃树 贯众 银杏 葫芦藓 花生 番茄 小麦 卷柏 3.果实是由花的-------发育而来 种子是由花的---------发育而来 有一根豆角
它的里面有8粒种子
那么它由--------个子房-------个胚珠发育而来的[新授] 引入:我们以上学习了地面上的植物 地面上除了有多样的植物之外 也有多样的动物(引入课题)
第2节
地面上的动物
(过渡:地面上的动物种类繁多 请你举1 2例你最熟悉的动物 写到黑板上)
一.多种多样的动物
1.请学生挑选最熟悉的一种动物给大家做介绍(要求从动物的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加以介绍)2.如果让大家将以上的动物分类 大家如何划分?
(引出地面上的动物大体的分类用投影2打出)[投影2]地面上的动物大概分类:
哺乳动物――用乳汁哺育后代
爬行动物――体表具角质鳞片或有硬的壳 四肢短小在地面爬行
家禽
昆虫
请将下面的动物归类:(用磁铁放到黑板上与相应的一类动物对齐)
(纸片材料及磁铁)羊 熊猫 蜥蜴 壁虎 公鸡 蚂蚁 蝴蝶 鹅
猪 龟
老虎 兔子 蜜蜂 蛇 3.和学生一起通过分析将归类错误的动物加以改正
强调:家禽和家畜的不同;哺乳动物的大概特点是全是哺乳的 爬行类动物的大概特点是体表具角质鳞片或有硬的壳 四肢短小在地面爬行
(过渡:我们今天主要以家兔为例来探讨哺乳动物的特征)
二.家兔--哺乳动物
<一>外形(在黑板上贴上兔子的外部结构图)1.体表被毛
兔毛的种类?有何作用?夏秋季的变化?(兔毛有粗毛和绒毛 绒毛有利于保温 粗毛有利于散热
家兔的体毛会随着季节的不同而换毛 到了夏季 绒毛脱落 粗毛会增多 而到了冬季 绒毛增多 有利于保温)
2.分部:头 颈 躯干 四肢 尾(联系人体的分部
人体分为头 颈 躯干 四肢
而它多了一个尾;介绍兔子的四肢有什么特点?前肢短小 后肢发达
有利于他的跳跃式的奔跑)
过渡:这是兔子的外部结构 下面我们来看看它的内部结构(打开兔子的内脏结构图)<二>内部结构
提示:我们在讲人体的内部结构的时候 先讲了人体内的腔
人体的腔分为颅腔和体腔
兔子呢?它的颅腔内有什么?一起来看看兔子的体腔
(家兔也分颅腔和体腔 颅腔内有大脑; 打开体腔
我们看到它的体腔也是由膈分为胸腔和腹腔二部分)1.体腔内有膈 膈是哺乳动物所特有 膈把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 一起来看看兔子的胸腔内有哪些器官 首先看是的中间的心脏
2.心脏有四腔
说明:它的心脏有四腔
这样它的血液循环和输送氧气的能力较强
回忆已学的知识:生物体利用氧气进行呼吸作用的
提问学生什么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利用氧气分解体内的有机物 会产生二氧化碳;同时 释放大量的能量
而一部分能量转变为热量 用来维持生物体的体温 因为哺乳动物的心脏有四腔 它输送氧气的能力强
机体的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也就多 这样有利于维持体温的恒定 所以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
3.恒温动物
(你知道哪些是属于变温动物吗?冬眠的动物:蛇 蜥蜴 龟等爬行类的动物;青蛙等两栖类的动物)
过渡:家兔的胸腔内除了有心脏这个器官外 还有什么器官?引出它是用肺呼吸
4.用肺呼吸
用肺呼吸使哺乳动物更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过渡:胸腔内有心脏和肺
那么腹腔内有哪些器官呢?引导学生观察腹腔内的器官
(1)观察腹腔内的肝脏 胃 小肠
大肠等器官并结合人的这些器官的作用 说出它们的作用:(肝脏分泌胆汁用以消化脂肪;胃有暂时贮存食物的作用;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大肠形成粪便)
(2)由小肠和大肠的交界处找到盲肠 着重说说兔子的盲肠和人的盲肠的不同:(人的盲肠短小 家兔的盲肠粗大 这和家兔的食草有关
因此兔子是植食性的动物)
(3)由它是植食性动物引出家兔的牙齿与人的有何不同(人具有门齿
犬齿和臼齿;而家兔有门齿和臼齿 没有犬齿
因为犬齿是用来撕裂食物的
一般肉食动物才会有用以撕裂肉食)
(4)由牙齿 胃 肝脏 大肠
小肠这些器官引出消化系统 进而引出人体的八大系统: 运 神
消 泌(此八个字是八大系统的每个系统名称的前一个字组成的
循 内 竖读就是可谐意记为:运消牌的循呼机 神泌内生)
呼 生(5)分析家兔的八大系统
在图中找出构成家兔八大系统的相应的器官; 运---运动系统
构成运动系统的器官有:四肢 骨骼 肌肉 消---消化系统
构成消化系统的器官有:胃 大肠 小肠 肝脏 食道等 循---循环系统
构成循环系统的器官有:心脏 血管等 呼---呼吸系统
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肺 气管等 神---神经系统
构成神经系统的器官有:例:大脑 泌---泌尿系统
构成泌尿系统的器官有:肾脏 输尿管 膀胱等(在图中指出)内---内分泌系统
说明:家兔也有内分泌系统 该部分我们以后在去了解 生---生殖系统
构成生殖系统的器官有:该图是只母兔的解剖图 因此它所具有的生殖系统的器官是:卵巢 子宫等
子宫的作用是什么呢(胚胎在子宫里发育成胎儿)? 从最后的生殖系统联系到家兔的生殖发育的特点 <三>生殖 发育
先指出构成家兔生殖系统的一些器官 包括母兔的卵巢及子宫
由子宫的作用引出它的生殖方式是胎生
为了让大家真正了解哺乳动物的胎生利用动物出生的影片播放给学生看 同时让学生注意爬行类动物的生殖方式 提出问题:(1)动物刚出生的时候不能直立行走 有的眼睛也没有睁开
它是怎么吃东西的?引出它的发育的特点是哺乳(2)胎生和哺乳对生物的生存有何意义?
(由于胎生和哺乳 使幼儿能够得到母亲的照顾
因此大大提高了哺乳类动物的成活率)(3)由哺乳动物的胎生过程 想到每个母亲的不易 引发联想到母亲的伟大
教育学生当每年在自己生日的时候
不想忘记这一天是母亲一生最苦难的日子 要知道体贴和爱护自己的母亲
[总结]本节课主要通过家兔的主要特征来探讨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请课后根据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来总结爬行动物的特征
[课堂练习]: [投影3] 1.家兔适应地面生活的呼吸器官是()A鳃 B肺 C气管 D皮肤 2.家兔的心脏有几个腔()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3.家兔的消化系统中
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A 肝脏 B胃 C小肠 D盲肠 4.下列动物体腔内没有膈的是()A蛇 B家兔 C人 D牛 5.以下动物属于哺乳动物的一组是()A老虎 蜥蜴
B马 狗 C猪 鲫鱼
D东北虎 乌龟 6.以下叙述不属于哺乳动物的特征的是()A体表被毛
B胎生 哺乳
C恒温动物
D生活在陆地上 [课后作业]《课课练》上的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第2节 地面上的动物
一.多样多样的动物 二.家兔 <一>外形 学 1.体表被毛 运 神
2.分部: 消 泌 生 头 颈 躯干 四肢 尾 循 内 <二>内部结构 呼 生 填 1.体内有膈 2.心脏有四腔 <三>生殖 发育
写 3.恒温动物 胎生 哺乳 4.用肺呼吸
第三节 地面上丰富的生物资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收集当地或身边的动植物相关资料 阐述地面上的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身边经济生物的调查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综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地面上多种多样生物的价值
养成保护地面上生物多样性的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
学生分析和处理调查的信息 难点:
各种动物的识别和区分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活动:调查身边的经济植物
本活动由于是组织学生到校外调查
老师预先要摸清本地农贸市场、超市、养殖场、公园或社区的具体情况 如营业时间、人流高峰、交通状况等 要尽可能避开营业和交通拥挤的高峰
注意学生外出活动的安全;每个小组的人员除了有具体的分工 还要关照学生这是一次集体活动
不要单独行动;适当培训学生询问的方式 态度要诚恳 不要生硬;注意爱惜调查场所的物品 损坏东西要照价格赔偿
调查中有一些不确定的物品 可先记录在案
经过大家的讨论后再作决定;注意所调查的物品中 所属类别可通过查找资料尽可能分类具体些 使得交流的内容丰富些
关于地面上资源与人类的关系的内容
老师可从地面的大范围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种类多样性和数量的丰富性 在次基础上
与学生共同讨论这些生物具有的作用
最后落实到保护生物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上
(第二课时)课堂讨论 交流调查成果
第十章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 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关注水生动物生存环境
二、重点和难点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 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CAI课件;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学生:搜集有关水生动物的生活资料;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
四、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动物的多样性
1、种类
2、生活环境
3、运动方式
二、常见的水中动物----鱼
1、游泳:体型呈梭形、鳞片外有黏液 可减少水中运动器官 胸鳍、腹鳍起平衡作用 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2、呼吸:鳃是呼吸器官 由鳃丝和鳃盖组成
鳃丝里密布大量的毛细血管 有助于气体交换 完成水中呼吸
三、鱼类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有鳞片 用鳃呼吸
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类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
四、其他水生动物
1、腔肠动物:海葵、海蜇、珊瑚等 它们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
2、软体动物:乌贼、章鱼、扇贝、河蚌等 它乌身体柔软 靠贝壳保护身体
3、甲壳动物:如虾类、蟹类 它乌体表有甲
4、其他:如海豚、鲸、海豹、龟、鳖等
五、水域环境的保护
认同保护水域环境的重要性 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 然后
以小组为单位
尝试着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 给这些动物找个家
将结果填写在书中的表格里
1、四人一组 根据观察提纲
进行实验:观察鱼缸里鱼的体型、鳞片及运动时鳍的作用 本互交流 质疑答疑 归纳整理 得出结论
2、根据观察提纲 认真观察录像 分析问题 小组讨论 表述交流 质疑答疑 归纳整理 得出结论
3、根据探究问题 在老师指导下
四人一组进行模拟实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通过探究、交流、反思、归纳整理 得出结论
1、四人一组 根据观察提纲
仔细观察鱼缸里金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用放大镜对照鳃的结构放大图观察鱼鳃丝
通过相互交流 归纳整理 得出结论
2、根据观察提纲 认真看录像 思考分析问题 小组讨论 表述交流 质疑答疑 归纳整理 得出结论
(课前)搜集资料 根据问题 表述交流 达成共识
保护水域环境非常重要
创设情景(CAI媒体播放)
带领学生进入那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
让学生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不能重复)然后
组织学生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 给他们找个家
质疑:鱼为什么适于在水中生活?出运河观察提纲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针对问题进行步步为营探究 同时
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指导 最终得出结论
录像播放奇妙的海底世界
将画面聚焦在水中自由生活的鱼
质疑:鱼为什么适于在水中生活?出示观察提纲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录像 分析问题 表述交流 得出结论
录像播放奇妙的海底世界 将画面聚焦在水中游泳的鱼
质疑: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起什么作用?出示探究问题 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通过探究 得出结论
质疑: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自如呼吸?出示观察提纲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针对问题进行探究 同时
给于学生适当的帮助、指导 最终得出结论 录像播放金鱼在水中的生活情况:金鱼的口和鳃盖交替张合的动作;以及放大的鳃丝结构 出示观察提纲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 通过探究 得出结论
质疑:除了鱼外
你还知道哪些水生动物?
质疑:水环境的好坏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吗?组织学生表述交流 得出结论 进行情感教育
第一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名称 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说明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以及藻类植物与苔藓、蕨类植物的异同点 能力目标:(1)熟练制作装片和显微镜
(2)在比较水绵细胞与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的异同时 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 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阐述水绵的结构特点
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探究藻类植物
先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中的优美诗句 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诗句中的景象
再请课前采集过水绵、海带等藻类植物的学生介绍这些植物的生活环境 最后课件展示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片段 加深学生对藻类植物生活环境的感性认识
“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总结:生活在水中(海水、淡水中)教师加以补充: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 少数生活陆地的阴湿处
此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力
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关于藻类植物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将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 小组归类后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终生生活在水中 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藻类植物的形态与其他的陆生植物有什么区别吗?”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起什么作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等等 此环节既为学生提供了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的空间
又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等问题的欲望
紧接着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衣藻的模型、水绵的临时装片 并将学生课前采集的新鲜的海带、紫菜等分发给学生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并寻找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 同时
教师进一步启发:“藻类植物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它们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通过观察、讨论 学生们概括出: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 也有多细胞的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这种结构特点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藻类植物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 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故不需要有专门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根、起运输作用的茎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的分化
教师通过媒体展示资料“藻类植物比陆地上的植物分布范围大、数量多;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95%......” 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兴趣 教师提供有关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部分图片 为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创设了情景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你还知道哪些?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 使学生对藻类植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培养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
”绿色植物的植物体一定是绿色的吗?为什么?“"赤潮现象常引起鱼体大量死亡 为什么?等问题作为课外研究性学习课题布置下去 旨在初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第十一章 空中的生物 第一节 鸟类 教学目标
⑴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⑵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的”观察与思考“
⑶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
⑴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⑵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的”观察与思考“
教学准备
课件及实验用具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
生物圈包括几部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
我们的教材是站在生物圈的高度上 从动物与环境的适应性出发来安排的
前面我们学习了水生生活的动物及陆地生活的动物 今天我们要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
学生例举会飞的动物并做简单的归类
一、鸟: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草原、灌丛、水面、树林、许多地方都能看到鸟的踪迹 除了鸵鸟、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之外 绝大多数鸟都善于飞行 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 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迁徙的鸟类能从北到南
寻找食物丰富的地方越冬;或从南到北 返回产卵育雏的地方
有些鸟能从北半球飞到南半球 鸟何以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呢? ㈠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活动目标
?;通过探究
阐明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运用有关的材料分析问题 得出结论
?;确立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第五篇: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美术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形式分析——体例
• 新版教材的体例(形式)上基本保留原有框架,同时做了以下改变: • 1.每册前增加一段°写给同学的话;
• 2.以大单元的形式编排,都是围绕学生的校园生活这样一个主题展开,改变了以往教材按学习领域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的编排方式; • 3.每个单元下以课时活动取代学习领域活动; • 4.每单元目录下增加简短的导学语;
本学期个人美术学习评估表外,增加°美术资源链接。• 5.附录部分除保留原有的°本册美术词汇英汉对照° 形式分析——版式
• 新版教材版式设计在保持原教材稳重、大方特点的基础上,更注重视觉效果和学生的接受特点,更强调美术教材本身作为教学资源的价值: • 1.图文比重、位置更合理,更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 2.图片主次更加明确,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 3.空间布局更活泼,板块划分更灵活,比例更合理,总体呈现简洁大方的风格特征,设计感更强。总体结构
什么是美术 第一单元 第1课 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第2课 美术是个大家族 多彩的学校生活 第二单元
小伙伴 • 第1课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 第2课
我们的风采 • 第3课 传递我们的心声 第三单元
有创意的字 • 第1课
精美的报刊 • 第2课 美丽的校园 第四单元
描绘我们的校园 • 第1课
设计我们的校园 • 第2课 实用又美观的日用产品 第五单元
初一上学期美术教案
第一课 美术概说
课型:单一型
1.教学方法:讲解,2.欣赏
3.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
4.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美术的作用。
重点:绘画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
三)新授:
美术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讲解美术的概念,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
、美术的分类
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师。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
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我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
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
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
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
D、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公共建筑:
分类:民用建筑:
纪念性建筑:、现代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艺术。、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
(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谈谈对美术及美术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学生的发言: 美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领域
三、课本学生范画赏析
图:紫灰色主调,对比很弱,短直线条杂乱无章,表现出一种灰暗、乱、挣扎的情感。
图:黄绿色主调,少量红、紫色,整个画面明亮,对比强烈,犹如阳春三月,春游在外,给人以充满活力、精神饱满的感觉。
四、作业:
运用抽象或变形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
要求:、用少量文字概括作业表现的情感。、注意造型的基本要素的运用。
第二课美术作品造型的基本要素(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1、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2、使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3、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形的认识和分析,4、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5、通过对本课的学习,6、使学生认识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7、从而
8、提高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欣赏能力,9、以及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写实造型、变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难点: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3、教具、学具准备
4、教具;自制造型要素挂图一张,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若干幅。
学生:课本、作业本、软心铅笔、尺。
5、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约2分钟)
大千世界的各种物象形体,首先是被我们的眼睛感受到的,对视觉形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会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审美信息和多种知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板书:视觉形象的分类(约23分钟)
尽管视觉形象复杂多变、丰富纷呈,但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形和人工形。由自然力造成的,叫自然形(如山石、河岸、动植物等),人类出于某种目的造成的形,叫人工形(如产品、工具等)人工形中以表达思想观念和审美感受为目的的,叫艺术形(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
板书:自然形
人工形
艺术形:表达思想观念、富于审美价值。
提问:分别举出生活中的自然形、人工形和艺术形的物象。
形还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如材料上分,有纸材料造型、木材料造型、金属材料造型、石质材料造型等。
(以问答形式讨论欣赏作品,再作总结)
《饮水的熊》作者在创作中,用造型的基本法则之一即对称手法,巧妙地表现了饮水的熊和它的倒影,且将石质材料打磨光洁,以表现小熊的可爱和水的清盈感。
《怀抱》以金属材料制作的富有动感的造型表现了母子欢快的神情。《母子》则用概括的手法打磨光洁的木质,表现丰润的母子形象,摇篮式的造型,激起了人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板书:造型要素:(约18分钟)
造型要素主要有点、线、面、体块与空间、光与色、质地等。在艺术造型中,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要素,将使作品更具魅力。因此,我们必须认识了解造型要素及其功能。
(结合造型要素范图讲解)点:最小的视觉单位。包括各种不同形状的点,能成为注意中心确定结构以及组成体面(参看课本P4生活中的点和表现点的节秦的绘画)。图①中,我们看到运用点的组织,产生疏密有致的变化,富有节奏感。
线:可看作点运动的痕迹,有方向和运动感,可以表达情感,限定形状,表现质地和描绘阴影(讲解挂图)
面:由长度和宽度构成的平面形,面的形成有三种方式:线的包围、分割和表面色、质的变化。面可以分为几何形和自由形两大类(讲解挂图)。
体块与空间:体块即长度、深度三维空间的占有形式,或者说是由长度、宽度和深度构成的主体形。(参看P4生活中的体块)。空间指物体间的远近层次关系和包容关系。(如雕塑)具有实在的体积和空间,而绘画艺术,则是在平面上创造体块与空间的幻觉。如《长城》一画,就是在平面上通过平俯视构图,运用了大-小的透视缩形规律,以
及近实远虚的视觉规律,加上光与色的烘托渲染,画面气势磅礴,使我们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光与色:有光才有色,视觉世界是由光显示出来的。(参见P4大自然中的光与色)。色彩的正确表现能使画面获得真实感。不同倾向的色彩还能给予我们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引起情绪的变化,如红色能给人以温暖、刺激的感受,蓝色则可能给人以冷、宁静的感受。
质地:指物体表面的解觉性或这种质地的视觉表现。(参看P4《雕塑》的质地)《雕塑》用粗扩的石质表现男性皮肤的质感。
6、总结和布置下一课时内容(约2分钟)
我们认识造型的基本要素,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形象,认识艺术家取自自然之法则,创造出的瑰丽艺术世界。我们下节课将进入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世界。
第二课时
1、复习旧知,2、导入新课
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艺术源于生活。但不等不生活。”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根据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
3、表现形式的分类
就表现形式的明显特点而言,分成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两种基本形式。具象造型与抽象造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客观的现实形象,而后者中我们则不能看出任何客观的现实形象(结合教材范图讲解)。
具象造型又可分为写实造型和变形造型。写实造型指忠实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真实面目的造型,或者说,在这种造型中,客观物象基本上按我们日常所见的样子被反映出来(见《苹果树》之
二、《小提琴手》)。变形造型则是运用夸张、省略等方法,表现人对事物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尽管变形造型反映的对象与我们日常所见不同,但我们仍可认出它们。变形造型即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式,层次十分丰富,既可偏于写实造型,又可偏于抽象造型(见《苹果树》之
三、《人物》)。
抽象造型在古代艺术中就已出现,而现代抽象则主要通过抽象的线、形、色的不同组合表达人的主观情感(见《即兴》、《岩石间的小镇》)第三课中国古宋代美术作品欣赏(1课时)
课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讲述、欣赏与思考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步骤
(一)引言与组织教学 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她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有着自己璀璨的民族文化。中国画----则是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颗绚丽的明珠。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多以中国画见长。下面请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全盛时期的作品,中国古代最大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板书课题,挂出画卷,约3分钟)
(二)作者简介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生卒时间不详。约生活在十二世纪,为北宋未年著名的风俗画家。早期游学于京师。后习绘画,专攻界画,擅长舟船、车马、人物、街市、城郭等。宋徽宋熏和、宣和年间供职于翰林图画院侍诏(画院最高职称)。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画》、《西湖争标画》、《武夷图卷》等。
三)《清明上河图》创作的历史背景
公元十世纪后期(960年),赵匡胤统一中国,建立了北宋皇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政治上实行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农业上注重了精耕细作、使用良种;陶瓷、纺织等手工业产品闻名于世,畅销国外;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三大发明等科学技术使对外贸易和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城市集镇不断出现,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了专营经商的“”(商店)、“”(剧场)、“”娱乐场”等。当时的京城汴梁(今开封市)则更显繁华。但北宋后期各代皇帝为求苟安(亦称偏安),向辽国接受屈辱的澶渊之盟。给西夏纳“岁币”。向金割地、纳银、贡绢,宋徽宗时期则更甚,虽联金灭了辽国,次年金兵大肆攻宋,徽宗为求苟安,主张议和投降,罢免了主战派将领。终在1127年,徽宗成了金兵的俘虏,北宋王朝被灭亡。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期。皇帝宋徽宗赵佶虽昏庸腐朽,却是一个出色的画家。在位期间是宋代画院的极盛时期。招录了不少有才华的画师入画院供职。宋徽宗很注重写生,他诏令翰林画院的画师都要写生。张择端根据京城汴梁繁华的集市贸易与街景(一是说清明时节,但清明时节的景象描写不多,另一说法是从清明坊到虹桥一汴河上河的街景。后者则更有说服力。人物中有赤膊的、戴斗笠的、轿上插树技遮荫的、摊位上的遮阳伞、遮荫篷等可以作证)写生而创作了蜚声世界的《清明上河图》。
(四)欣赏《清明上河图》
1、主题思想:通过对北宋都城汴梁繁荣的经济生活与民俗风物的描绘,歌颂了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作品介绍:
《清明上河图》全长5278厘米,高248厘米,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现藏故宫博物院。
全画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场面复杂,结构严谨,为全景式构图。总体上看,可分为田野、汴河、街市三个地方。情节连绵不断,高潮迭起。图中街市,屋宇栉比,货摊沿街,人物众多,神态各异,人喧马嚣,车轿穿梭。正是这番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百货俱陈,百态俱备的情景,呈现了北宋末期工商业发达的社会面貌。从商业、交通、澶运建筑等几个具典型意义的角度,集中概括地再现了十二世纪我国都市生活状况。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民俗。构成了一件内容丰富的完整的艺术品,成为研究北宋社会的综合性形象史料。
画卷共画不同阶层的人物550佘人(教材上虹桥部分就有130佘人),不同种类和形态的牲畜五、六十匹,不同类型的车轿二十佘辆(顶),房屋三十佘幢,大小船只三十佘艘。无论状物写人,还是写动描静,对每个细节都求一丝不苟于浩大工程之中。画家具有非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写生功底。用默写的手法,把游汴河两岸街景时遇到的典型事件描绘出来。如全画的中心---虹桥部分,表现出桥上喧哗、桥下沸腾的热烈场面。桥头货摊相连,左侧桥栏边的人物在观景赏流,桥右侧人物扶栏观船逆流过桥。桥中达官贵人的轿马相遇,双方的豪奴都在呼喝让道,可见骑者勒马,;轿夫阻步。表现出统治阶级的骄横。并使桥上出现拥挤阻塞现象。桥下水流湍急。一大船头已过桥面,船身尚在桥下,船橹末端尚露出在桥右侧一方。另一货船正要过桥,船身已横,船头已被激流冲下。船夫们手忙脚乱,有的奋力撑船,有的挥手呼号,不进则退,船身已横,船夫们手手忙脚乱。这种人声鼎沸、激浪奔腾的热烈场面,在画家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全景式构图的古代现实主义艺术大作,从远郊河野,一直至城郭街市,不但能鸟瞰繁华的街市,还可极目郊野;楼宇舟桥树木横列于近处,河道原野延伸至天边。景物的大、小、远、近、疏、密、动、静、简、繁,通过画家传神之笔,都得到准确、慎密、生动、妥贴的有机表现。使画卷具有长而不冗、繁而不乱、紧凑严密、起伏有节的鲜明的艺术节奏感。充满“方寸之内,体百里之回“的宏伟气慨。表现了画家在运思立意过程中,概括生活和选取题材方面的高度艺术才华。以及在布局上不受固定视点的限制,充分运用“散点透视”的娴熟技巧。
(五)《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
1,作品体现了我国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古代画家“目识心记”深厚的默写功能。
2,线描技法已臻和谐完美的高水平。突出地体现了我国古代绘画以线造型的技法特色。
3,是人物刻划、景物描绘达到形神毕肖、生动准确的神品之作。
4,是中国画传统的“散点透视”的布局的典型。
5,是界画、山水、人物融为一体的以工带写,以写润工的典范。
6,是显示画家高度的组织技巧和概括现实生活能力的范例。
7,是研究宋代社会的综合形象史料。
(六)结论
《清明上河图》是闻名世界的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是我国古代写实主义的杰作(早欧洲七百余年),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珍宝,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第四课透视知识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和动手相结合。
教学目的
重点难点教具与学具教学过程 第五课线造型的素描(3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观察、比较和练习相结合。
一. 教学目的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难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
第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1.线徒刑的素描作品数幅,明暗素描作品数幅;2.立方体和圆柱体框架模型一个;
学具:软芯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2)。
(3)导入新课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4)给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
设问:线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5)讲授新课
1. 线造型素描的特点及线的造型功能。
线造型的素描图是通过线结构的运用,直接体现和暗示物体的体积、远近、方位和对比等牲,表现出物体内外部组合关系及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
线造型素描剔除或减弱明暗色调层次,强调物体本质的实在的形体结构,所以表现物象的效果明确、肯定、清晰和刚劲有力。
线徒刑素描是以线徒刑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结构,线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2)勾画形体的边界。
(3)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
(4)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
(5)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6)抒写人的情趣,(7)气质。
线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术专业方面方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以图解形式适用于理工科专业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徒刑技能服务于设计,在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图纸绘制上,结构线的徒刑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设计手段,广泛适用到现代建设的各个产生领域中。
1、立方体与圆柱体
(1)立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
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础,它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圆柱体是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旋转360。而构成。也可以说是由无数个相同的圆面叠杨(如硬钱币叠成一圆柱体)
教材P14上图,立方体与圆柱体结合图形是说明立方体内可以产生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在立方体内的构成是以一个正方体的二分之一边为轴,以立方体一个面的中心点为圆心,旋转306而成。圆柱体的立体感可通过顶底面的透视圆面体现。
(6)作业要求
1、临摹P14立方体和圆柱体范画。
2、用3B、和6B铅笔作画,3、要求表现物象透视准确,4、结构清晰。
(7)课堂小结:
选出一部分作业讲评,指出优缺点,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第二课时
(1)教具和学具准备(2):
教具:
1、立方体的切挖模型;
2、用泡沫塑料做两个相等的长方体模型,把它们拼在一起是一个立方体;
3、大幅基本形体切挖挂图;
4、能进行切挖的软性固体材料。
学具:萝卜、柑桔、苹果、肥皂、泥巴等软性材料;
2、小刀、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3)组织教学:
(4)复(5)习旧课,(6)导入新课
我们了解立方体及圆柱体的构成,那么把这些基本形体进行切挖后,会是怎能样一种结构变化呢(7)讲授新课
板书:基本形体的切挖:
1、立方体的切
2、割与组合:
课本P14下图说明从立方体中间切开成为两个长方体,然后将这两个长方体可以拼叠成各种造型(用二个长方体拼叠演示)
切去立方体的八分之一,首先找出立方体三个相邻的面的面中心点,并把每个面分成四等分。然后将三个相邻的四分之一等分垂直切去。
用泡沫块做一个立方体,切去八分之一,被切去部分仍可嵌入原处,以便演示,并用红色在立方体相邻的三个面上画出垂直水平线,切去后的截面用三种色区别,(自制模型进行演示)
2.圆柱体、球体、锥体的切挖:
用较规范的萝卜、桔子或苹果及橡皮泥等到物,在课堂进行切挖示范,揭示圆信体、球体、锥体被切去一部分后的结构变化,并挂出以线徒刑的切挖结构图。
(8)作业要求
作业一:临摹P/15四种基本形体切挖图。
作业二:可任选一种基本形体作切挖练习,如立方体可用肥皂块、泡沫块等;圆柱体可用萝卜等;球体可用柑桔、苹果等。将切挖后的伤口放在课桌上进行写生。
要求运用虚实、轻重不同的线条描绘声绘出对象的内部与外观铁组合关系。
课堂小结
对切挖练习及以线造型写生较好的作业进行表扬,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布置下堂课的准备工作。
第三课时
(1)教具和学具准备(2):
教具:大幅《口杯与肥皂盒》步骤然图范画一张。口杯与肥皂盒三组静物。
学具:4B或6B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3)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4)复(5)习旧课,(6)导入新课:
通过前二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两点认识:
(1)物体的外观形态特点,(2)都取决于它的构造特点。
(2)任何物体的外形都是由不同的面构成,面归纳起来有三种形式:即有方向不同的面(包括正、侧、水平、垂直、倾叙的面等),有性质不同的面貌一新(包括平面、曲面等),有大小不同的面,这些面按照物体的结构形式、组织、联结起来,构成物体的外部形态。
物体的外观形态只有借助于光的作用才能显示出来,然而,线造型的素描特点不是借助光的作用所产生的明暗形态来刻画物体的结构体积,而是用结构线来表现物体的内部与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所以,了解物象形态的构造形态的构造特点和外部形态的面的性质,是画好线造型素描的关键。
(7)讲授新课
板书:口杯与肥皂盒
线造型的素描步骤(结合课本P16“口杯与肥皂盒“进行讲解):
(1)面对写生的物体,采用剔除或减弱明暗光影的方法,从整体出发,观察和找准物体的基本形,用线和点标出,并注意画面构图。
(2)用辅助线画出物体的大体轮廓,形体结构,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位置。
(3)用线准确地刻画出物体的内外部结构关系、透视关系、体积感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关系。
(4)调整修改,使画面效果完整。
3、透视法则的运用(结合范画讲解)
平等透视法则,成角透视法则和圆形透视法则应结合步骤图渗透讲解,不宜过多涉及透视知识。
5、作业要求
要课作业可安排写生“口标与肥皂盒“,也可临摹课本16的范画。用软芯铅笔作画(4B或6B),作业要求轮廓比例基本准确,构图适当,透视准确,并能初步运用不同线条表现出物体的内外组合关系和窨立方体形态。第六课基础图案(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演示与图案制作相结合。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及其主要构成形式。初步掌握正确绘制二方连续纹样的方法。
结合欣赏我国古代文物及兄弟民族在器物上装饰的二方连续纹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珍视传统风格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方连续纹样的组成骨式及其设计制作步骤。
难点:纹样的构成与配色。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第一课时教具:
针织花边,民族花带2~3条。
2、古代及少数民族在器物上装饰二方连续纹样图例。
3、二方连续纹样骨式图。
4、不同的构成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
5、绘制步骤分解图。
第二课时教具:
运用各种图案配色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
第一课时学具:
铅笔、橡皮、直尺、课本、作业本。
第二课时 学具:
水粉颜料(6色、12色均可),水彩笔(大、小各一支)、调色盘、盛水瓶、课本、作业本。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认真听课。(1分钟)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约1分钟)
以提问形式,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单独纹样——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单独使用的纹样。
出示针织花边,民族花带向学生提问:这些东西平时称它为什么(学生答:花边),那么这些花边是怎样设计绘制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新授知识
板书课题:《二方连续纹样》
1、概念:(约2分钟)
以一个或几个单位纹样,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带状形平面上,作有规律的排列并以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无限连续循环所构成的带状形纹样,称为二方连续纹样。
意义:(出示古代及兄弟民族在器物上装饰二方连续纹样图例及现代日常生活用具有实物)(约4分钟)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纹样„„二方连续纹样由于具有重复、条理、节奏等形式,应用最多:原始社会的彩陶器上,二方连续纹样装饰已有了很高的成就;商周时青铜器上二方连续纹样风格厚重、古朴变化极多;汉代漆器上面的二方连续纹样装饰达到了很高水平;唐代唐草纹结构严谨,风格典雅、富丽。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兄弟民族在服饰和用具的美化上多用二方连续纹样,并有其各自的传统特色。如广西的壮锦,四川的蜀锦、湘西苗族花带、土家族织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活用具器物及建筑装饰上,二方连续纹样的装饰也随处可见:如染织的花布、花带纹样、书籍的装璜、商品包装、黑板报的美化等均广泛应用。下面我们来讲讲二方连续纹样最基本的构成形式:
3、二方连续纹样的骨式:
散点式、倾斜式、垂直式、波纹式、水平式、几何式、结合式等,每种形式可有四种排列方式:顺序排列、颠倒排列、正反顺序排列、正反颠倒排列。展示各种不同的骨式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给学生欣赏并让学生通过实例辨别出各种骨式。
4设计与绘制步骤:
画两根平行线,并适当定出长度.根据长度划分若干等分单位.构思设计:根据用途,内容,表现形式确定纹样的骨式,在草稿纸上精心设计绘制出一个单位纹样.将设计好的单位纹样复拓到每一个单位上完成铅笔稿。
着色完成作业。
设计要点:
组织节构要有节奏感、韵律感。
不同题材要选用恰当的骨式。
注意各种骨式的综合运用。
注意单位纹样相结合时的关系。
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条有4-5个单位的花边。
要求:1.以你喜欢的花卉或动物为题材,进行纹样设计,造型要简洁、概括。
2.课内要完成铅笔稿。
课堂小结:
讲评作业,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第二课时:
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听课,检查学具。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图案的色彩是图案“纹样、骨式、色彩”三个主要部分之一,是表现物体形象的一个重要部分。正如音调不美,尽管是好台词也唱不出好戏,色彩不美,尽管是好纹样,也谈不上是好图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方连续纹样,并完成了铅笔稿。这节课重点学习着色。
新授知识:
板书课题:二方连续纹样的色彩
(展示各种图案配色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彩图)
底色:底色是为花纹服务的,为的是增强画面层次,突出花纹。一般淡底色配深花纹或深底色配淡底色花纹,但都必须适当掌握明度。使纹样在底色上鲜明突出。底色要求均匀,一般要加入白粉颜料才容易均匀,如果用水粉颜料,就不一定要加白色。
配色方法:(以前在学习单独纹样的过程中,已学过图案的配色方法,这里可以提问的形式复习。)
设问:哪些色属于同种色配合哪些色属于类似色配合哪些色属于对比色配合它们分别会产生 第八课爱心与祝愿
贺卡设计与制作(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演示和制作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懂得贺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并学习贺卡制作的方法。
2、通过贺卡的制作,提高学生装的设计、制作能力,培养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品德增进师生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剪贴手法设计和制作贺卡。
难点:1、构图设计
2、恰当选择材料。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自制各种示范贺卡;示范制作备用的花纹图案资料;8开白纸,废旧彩图纸,浆糊、剪刀、画板、图钉等。学具:16开白纸对折,废旧彩图纸、浆糊,彩色笔,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2. 引导认真听课。
3.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约2分钟)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色彩知识和美术字等课,今天让同学们运用这些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贺卡。
(板书课题:贺卡设计与制作)
贺卡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生日互相赠送的具在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它能显示爱心,表达美好的祝愿,给我们增添欢乐,友谊和节日气氛,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自己动手制作,那么,不但能够节约,而且会使人更感亲切,更有意义。
(板书:爱心与祝愿)
3、贺卡欣赏:(出示贺卡范图、边欣赏边讲解边板书)
贺卡的内容广泛:包括贺年卡,对话圣诞卡,尊师卡、生日卡等。贺年的形式很多:单页卡折页卡;有平面的、立体有声的;横式的,竖式的;心形的、树叶形的及不规则形的。
制作贺卡的方法有:摄影的,色彩绘声绘的,镂印喷刷的以及剪贴的。剪贺卡包括利用多种材料拼贴和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的等。贺卡的制作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精致。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贺卡的方法。
4、剪贴贺卡的制作步骤:(边演示制作步骤边讲解、边板书)(1)构思、设计
我们要制作一张贺卡,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构思,准备制作一个内容,什么形式的贺卡,然后,可按自己的构思画出铅笔设计稿。
在设计时我们应该考虑赠送的对象,因人而异,如老年人喜欢爱欢乐、新颖的格调;儿童则喜爱灿烂绚丽的色彩我们只有掌握了不同对象的心理和爱好来进行设计制作的贺卡就一定会受到珍视和喜爱的。
(2)准备一张较厚的纸,按所需形状剪裁。
(3)选材、配色:
废旧的画报和图片本身就有一定的图形和色彩,我们就是要利用它选取我们所需要的部分图形。要注意色彩配置鲜艳、明快。
(4)剪贴;
剪取合适的图形,按设计稿依层次贴到纸上合适的位置。
(5)书写或剪贴赠言:
如:新年好、老师您好、生日快乐等祝愿的字句。
(6)整理画面:
看看什么地方需调整,什么地方空了需添画。
5、学生课堂作业
(1)请位同学到讲台前各拼贴一张贺卡。
(2)其它同学在座位上开始设计制作剪贴形式的贺卡。
(《新年快乐》、《友谊地久天长》、《老师,您好!》播放轻音乐。)
教师巡视辅导,交待注意事项:
构图时要注意疏密、虚实关系;配色要鲜艳明快图案和文字要眉目清楚剪贴花纹线条要流畅不要把连接处剪断了。
6、课堂小结(约分钟)
(1)与学生一起分析、讲评作业,并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
(2)学生互相交换贺卡。
(3)总结课堂教学情况。
五、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图片或画报剪贴制作一张贺卡,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工艺精致。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欣赏*评述)单元总目标
通过对几组常见的生活用品的欣赏和评述活动,启发学生积极关注生活中一些常用品的材质、款式、造型、色彩、结构、功能极其实用性,用艺术的眼光进行欣赏和分析,了解其用途,体验其美感,从中大体了解现代生活用品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人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设计”、“设计为了更高质量的生活”、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单元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可用1课时完成。课题
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关注生活中的设计的习惯,学会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分析、评述—件生活用品的设计效果,认识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原则。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优秀生活用品设计作品欣赏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生活用品实物数件。
◆学生准备学具: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或图片。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请学生以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b.在几分钟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提示和归纳。提示要点:
(a)果盘:缠枝鸡冠花纹的纹饰,色彩古朴典雅,构图大方简洁,放置水果时,与水果的鲜艳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缠枝加水果,同类物在平面、立体上的结合形成了统一的美感。不放置水果时,也是一件美观的案头摆设。
(b)木椅:金字塔式的造型,使人有稳固,安全的感觉,可以放心的倚坐休息;木质部分单纯的造型,朴实的色彩和原始感的木纹,与现代气息浓厚的椅垫形成对比,似乎暗示了现代人与大自然的融合。
(c)办公文具:简洁的半圆周组合造型、配以古朴的黑红色彩装饰,这种古代文化符号式的表达与现代文明的撞击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谁能抵挡得住?
(d)家庭用汽车造型设计图:整体的小巧,却又最大可能的加大内部空间,流线型的外形设计使速度得以更好的发挥;柔和的外观曲线造型加强与人的体贴,使人仿佛呼吸到家庭的温馨气息。
(e)手机设计图:A款,流线外形和金属质感,传达出独特的信息:置于掌上似乎可以操控穿梭于太空的飞行器;B款,方正规整,拥有它的人应该是诚实、严谨、一丝不苟的专业人士; C款,蓝色的屏幕,游戏机式的按钮设计,外观上刻意强化的机器性特征,一定是喜欢寻求刺激的小伙子们的掌中爱物。D款,机盖合起后呈简洁的弧形造型,拿在手中、置于衣袋,都会使人感到很舒适。
(f)可爱的小汽车造型,拖着在室内移动,使枯燥的清洁地毯的劳动凭添了几分趣味。
(g)花形洗子:像出水芙蓉,口缘稍作内敛,防止水的溅出,其设计可谓用心良苦。
(h)咖啡具:瓷釉颜色柔美和谐,旋涡纹的纹饰借鉴了原始彩陶的纹饰,其色彩又与咖啡的颜色相协调。盖上无钮,防止打开放在桌上滚落摔碎。至于把手造型的设计,则充分考虑了手持时的力学原理,其舒适省力是显而易见的。
(i)椅子一组:用最少的材料、最简洁的造型、最单纯的颜色、有最舒适的感觉,也许是这组椅子的设计者所要追求的。不用时尽最大可能节省放置空间的问题也为你想到了,同时,多把椅子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新的立体构成造型,像一座抽象形态的现代雕塑,不也觉得很美吗?(j)工作灯:前后、上下、左右、高低,全方位的调整光照位置和角度,可拆卸的夹座,可以牢固地固定在任何位置,其实用性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另外,其造型和色彩也满足了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视觉享受,在一个看着非常舒服的灯下学习,也许就不会觉得疲劳了吧!(2)发展阶段
请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生活用品,共同讨论它们的设计好在哪里,有什么缺点。
将几件相同用途的生活用品放到一起进行对比欣赏,展开讨论:同是喝水的杯子,你更喜欢哪只?为什么?进行分析评述。
师生讨论以下问题:购买某种生活用品时你如何进行选择?工业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什么作用?生活用品的设计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实用与美观相结合)?(3)收拾与整理
整理学具,恢复教室整洁。
3.课后拓展
(1)留心生活中各种常见的生活用品的设计,分析其优缺点和需改进之处。
(2)运用所学知识在父母、亲友购买生活用品时,尝试为他们提供参考意见。教学评价
1.能否自觉地以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周围常见的生活用品。
2.在本课的欣赏评述活动中能否联系以往所学的设计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