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
北师大七年生物下册教案 第八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记叙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②学会收集、整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③学习用列表法比较、概括、总结知识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说明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难点
①用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②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③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 课型 探究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 利用多媒体展示二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在地上卷曲等;另一组是现在我国部分儿童少年过度肥胖的图片。
提问:为什么有的人骨瘦如柴?有的人肥胖得迈不动脚?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二组图片提出问题,且作出初步的结论?
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结论:(1)两组图片上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能是营养问题。(2)这两组图片中儿童少年是不是得了营养方面的病?一是营养不良,一是营养过剩。(3)是不是与生活环境有关?一个生活环境艰难,一个生活环境优越。
总结并引出课题:是的,他们如此强烈的反差却是因为同一原因,就是都与营养相关,都是营养方面出现问题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
第二篇: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
第七章 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2)区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3)了解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细胞实验巩固显微镜的使用 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和尝试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
进行爱护实验设备、遵守实验纪律的教育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习惯;(2)通过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细胞结构及各部分主要功能
2.临时装片的制作
三、教学难点
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
四、教学准备
1.对学生提出要求
在不知道其用途和用法之前不能动实验用具或用品 要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生物实验的用具多是一些易损物品 材料也多为活体材料 所以要仔细认真
不要损坏和浪费实验用具及材料
2.仔细检查实验器材
在实验台上有固定的放置位置(把实验器材的品名写在黑板上 便于学生检查)
3.准备示范镜
五、教学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台显微镜;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它的作用(放大)
引入课题:显微镜发明以前
人们无法看到微观世界的物体;你知道第一台显微镜是谁发明的吗? 生:各抒己见!
师:荷兰眼镜商汉斯?詹森在1590年发明的 谁第一次发现了细胞呢? 讲授新课 细胞的发现
生: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
师:他发现的其实只是一些已经死亡只留下细胞壁的细胞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观察到完整活细胞的是列文虎克 他是荷兰的一位布商 为了检查布的质量 他亲自磨制透镜
制成了能放大300倍左右的光学显微镜 用他自制的显微镜
他观察到了大量的活细胞 随后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要看到细胞
我们必须借助显微镜
显微镜的使用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给一分钟回顾一下
然后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演示一遍
(一位同学在讲台前演示 其余学生认真观看并指出不足)
师:那细胞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把你头脑中的细胞形象用笔画出来吗?(几位学生到黑板前板书 其余学生在纸上画 根据实际情况做评价
原则是:决不打击学生的想象力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同时希望学生抛弃错误的认识 接受新知识)
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 师:下面
我们以洋葱鳞片叶表皮为材料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如何制作呢?给大家3分钟时间 请大家看课本P4-5.(学生看书自主学习3分钟)
师:能用几个字总结一下这几个步骤吗? 生:各抒己见!师生共同总结:
“擦”、“滴”、“取”、“展”、“盖”、“染”、“观”(染色不是必须的基本步骤)
介绍实验用具及其用途: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碘液......等等
强调:
①擦拭的重要性 擦盖玻片要轻 以免损坏
②滴水太少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 影响观察
滴水太多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③撕取或洋葱鳞叶表皮 以0.5cm×0.5cm为宜 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 用镊子将其仔细展平
④盖盖玻片的技巧(教师先演示)目的:减少气泡出现及气泡的识别
⑤染色时胶头滴管不能胶头朝下 让碘液流到橡胶管内
把由于错误操作造成的已被损坏的胶头滴管给学生看 加强理解
⑥体会要观察的材料是如何被碘液染上颜色的
师:请大家按此操作一步一步的完成 然后将看到的细胞画出来(学生看书P8画图要求 画图)
画生物图的要求:(结合板图讲解)
要求:
(1)真实
(2)注意图的大小、比例 在图纸上的位置要恰当、美观
(3)画好图后
要注明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指示线应水平画在图的右侧 指示线末端注明名称 字迹要工整 图的下方
要注明这个生物图的名称及放大倍数
(4)较暗部分用密集的铅笔点来表示 明亮部分则用稀疏的铅笔点来表示(点点时
要求铅笔与纸面垂直 点出来的点应是细圆点)
师:出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与挂图所示相对应的各个结构 并认清它们的位置和基本功能
注意:①讲述顺序应由表及里
②明确细胞壁只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是不具有生命活动的
而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则是生活着的
七、板书设计
一、软木塞的秘密
1、细胞的发现
2、显微镜的使用
二、观察细胞的结构
1、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
“擦”、“滴”、“取”、“展”、“盖”、“染”、“观”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师:先回忆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
请一位同学指出植物细胞结构挂图中的各部分结构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生:踊跃参与!
教师总结
并在黑板上画出植物细胞示意图
引出课题:“组成动物的细胞又是怎样的呢?” 讲授新课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1)阅读课本P6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指出与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不同的步骤 思考:为什么在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
(2)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3)要求学生对照显微镜下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画生物图
细胞的基本结构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师点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的口腔上皮细胞简图 并总结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提问:动物细胞在结构上与植物细胞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组织学生对照挂图 并进行讨论 填下面表格
结构名称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液泡
叶绿体
(注:有的结构打+)
3、游戏扮演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方法:分小组进行
其中有的小组代表植物细胞;有的小组代表动物细胞
例如:代表植物细胞的小组的五到六位组员分别说: 我是一个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如果把我们这个细胞比作我们的学校 那么比较坚硬的我就是学校的院墙 既把学生和外界隔开 也可以保护内部;
我是一个植物细胞的细胞核 ??
4、师:植物细胞一般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中除了这五个结构外还有叶绿体
动物细胞一般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有些特殊的动物细胞 如红细胞无细胞核
微生物中的真菌一般含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细菌一般含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部分
无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无细胞结构
分析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师:请问听说过“克隆”一词的同学举手; 生: 很多人举手;
师:知道“多利”羊的请举手;知道 生:举手人少了一些;
师:知道“多利”羊的诞生过程的请举手; 生:举手人又少了一些;
师:请一位举手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多利”羊的诞生过程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适当的给予评价和补充 并请所有的同学看书P10 一定仔细观察
多利羊像谁?为什么? 生: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
师:输理几个范围越来越小的概念:
细胞→细胞核→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DNA)→基因 “克隆”一词是英文“clone”的翻译
它是无性繁殖的意思;“多利”羊的诞生过程只涉及到三只母羊 无公羊参与也说明了这层含义
七、板书设计
一、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二、细胞的基本结构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把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结构填入下面表格
结构名称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液泡
叶绿体
(注:有的结构打+)
三、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遗传有密切关系
八、课后作业
对照课本P12制作细胞模型
第2节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2)说出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与生物体生长的关系
(3)说出组织的概念
并知道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2、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懂得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
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基本过程
三、教学难点 细胞分化过程
四、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五、教学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师:我们已知道绝大多数生物是由细胞构成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
我们观察了细胞的基本结构 请同学课后制作动植物细胞模型 请一些同学展示你所制作的模型
并说明你选用的材料分别代表细胞的哪些结构
生:争先恐后地介绍 师生共同相互评价
导入新课
师:播放课件(种子萌发成幼苗鸡 小鸡逐渐长大;受精卵形成胚胎 胚胎发育成婴儿
婴儿逐渐长大......)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观看画面 讨论问答-一生物的生长现象
师:生物为什么会生长呢?这种生长现象与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哪些生理功能有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课题
讲授新课
师:播放课件:变形虫的细胞分裂画面 并在黑板上简单板画 请大家思考:
1.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细胞分裂时 细胞核先一分为二 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 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植物细胞在中部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不断增多 这样生物体就生长了 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
通过细胞分裂还可以进行增殖
师:播放课件 思考:算一算
一个细胞经一次分裂形成2个新细胞 再经一次分裂 形成4个新细胞 那经n次分裂后
形成了多少个细胞呢? 生:动脑筋计算 汇报结果 2n
师:你们计算得很正确 细胞在分裂过程中 细胞核也一分为二 在细胞核中有染色体
染色体经过复制也要分成相同的两份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
因此两个新细胞的遗传信息也相同
师:播放课件(一个植物细胞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描述画面中植物细胞的变化
生:(讨论回答)①体积不断变大;②液泡由小变大 由多变少
师:(总结)这个现象就是细胞的生长现象 那细胞生长要不要营养呢? 生:要不断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 转变为自身组成物质
教师总结:细胞的生长主要是细胞内液泡增大的结果
师:那么细胞会不会一直生长下去呢?(加以启发引导)肯定不会 要能一直生长下去
我们就不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了
为什么细胞不能永远生长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通过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此问题(详看P15)假设细胞为正方体
当它的边长分别为1微米、2微米和3微米......时 分别计算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比: 总表面积/总体积=6/1 总表面积/总体积=12/8=3/2
总表面积/总体积=18/27=2/3
总表面积/总体积=24/64=3/8
教师总结:总结分析细胞为什么不能永远长大?
活细胞只有足够的表面积才能从环境中获得充足的营养 当生长到一定程度时 表面积和体积比太小 细胞就无法生长
生:恍然大悟
师:现在你能告诉我 生物体为什么能长大吗? 生:与细胞分裂和生长有关
师:很好
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构成生物体的细胞数目多了 细胞体积大了
生物体也就由小长大了 师:播放课件
(人体的几种细胞:红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请大家观看画画 思考:我们人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发育来的 为什么这些人体细胞形态、结构都不同呢? 师:播放课件:细胞分化过程
这群球形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一群圆饼状细胞 一群......由于功能上的不同
使它们在形态、结构上发生了变化 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
分化的结果就形成了一个个细胞群 你再仔细看
这个细胞群中的细胞形态相似吗? 生:相似
归纳总结
师生共同得出组织的概念
师:请大家阅读P12“干细胞”和P17“癌细胞” 谈谈你的体会
生: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师:播放课件:比较细胞分裂过程和细胞分化过程
总结生物体能不断由小长大 与细胞的分裂、生长分不开 细胞还要分化成各种不同的组织 生物体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这很不容易 因此
我们要珍爱我们身边的每个生命
七、板书设计
第2节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一、生物的生长
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的生长: 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的分裂:
八、课后作业 P20练习题
第8章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 第1节植物体的构成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组织的概念
能概述构成生物体的组织是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能识别出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2.学生能自己总结和描述出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 器官 个体
3.通过和动物体的对比
能说出动物体和植物体结构层次是不同的
4.通过体验式探究和图片分析的活动 增强学生总结分析的思维能力 享受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 器官 个体
2.能从宏观到微观 从整体到部分认识植物体
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得到提高
难点:植物的各种组织均由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
课前准备:新鲜的蚕豆叶片或者青菜叶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一、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数量变化
提问:细胞分裂的过程是怎样的?分裂时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是怎样的?对学生的答案给以评价
观察图片 回答问题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
提问:具有相同遗传物质的细胞在构成生物体时为什么不一样?板书: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观察图片
辨认不同的细胞 笔记
细胞分化的概念 播放录像
帮助学生总结细胞分化的概念.观看录像
概述: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同是由于所利用的基因不同 这个过程就是细胞分化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提问:已分化的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板书: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笔记
植物体由器官组成
出示图片并提问:一株完整的油菜由哪些部分构成? 观察图片并回答: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器官由各种已经分化的细胞群构成
发油菜叶并提问:油菜叶(器官)由哪些不同的细胞构成? 学生观察油菜叶
发现了表皮、叶肉、叶柄、输导组织等不同类型的细胞
组织的概念
引导学生根据课本插图
分析每个的细胞群中的细胞有什么共同特点?注意帮助学生认识到分生组织的存在和结构功能特点
观察图片和实物比较
概述出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组织 植物的器官是由组织构成的
提问:植物的其他器官也是由组织构成的吗?出示图片和案例 分析根尖解剖图和甘蔗习题 得出结论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提问:请你总结:细胞到底是怎样组成生物体的? 在黑板上画出总结图并做笔记 引发新的探究
提出新的问题:动物体也是这样构成的吗? 讨论
二、板书设计: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学生总结区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分化 组织 器官
第3节人体和动物体的组成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组织的概念
能概述构成人体的组织是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能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学生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切片
4.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学生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 从部分到整体
逐步对人体形成完整认识
难点:
学生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难以理解(因这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 学生由于缺乏感性知识 认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课前准备:
教师:大屏幕投影、电脑、显微镜、四种组织永久切片 学生:教材、笔记本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观察人体的外形:(书P.27)屏幕给出人体的外形图 让学生认识身体个部分 1. 头 2. 颈 3. 躯干:(前面)肩、胸、腹;(后面)背、腰、臀 4. 四肢:(上肢)上臂、肘、前臂、手;(下肢)大腿、膝、小腿、踝、足 具体各部分名称要了解
教师针对个部分介绍一些简单的医学 生理学、运动方面等常识
比如:臀部外上部没有大的神经和血管通过 临床上常被选择作肌肉注射的部位
学生阅读“黄金分割律” 简单介绍了解
给予学生正确指导和对待......二、观察人体内的腔和腔内的主要器官: 1.屏幕给出“人体内的腔”(书中P 28)
颅腔、椎管、胸腔、膈、腹腔
2.屏幕给出“人体的内部器官”(书中P 28)
气管、肝脏、胆囊、大肠、盲肠、阑尾、喉、心脏、肺、小肠、膀胱......(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创设情境
大屏幕投影展示各种动物图片并打出本章题目“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学生一目了然本章所学内容 立刻融入课堂中)
师:动物、人都由许多细胞构成
但亿万个细胞简单地堆积在一起是不能成为生物体的 它有严整结构
它们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呢?今天我们以人体为例来揭开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神秘面纱 并出示预习提纲(大屏幕投影)
二、分小组讨论预习提纲各题、并看书预习1.动物和人体的生长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它是什么细胞?它经过怎样的变化过程成为多个细胞?
2.什么是组织?它是怎样形成的?人体有哪四种组织?分别有何功能? 3.什么是器官?
4.什么是系统?八大系统怎样构成人体?
三、老师利用电脑课件边提问边让学生分析解答 师:提问第一题
生:是受精卵 它呈球体
通过细胞分裂形成多个细胞
师:回答很好
(电脑显示细胞分裂过程)师:问
还有哪些不明白? 生:举手问
人体的细胞各式各样
而受精卵分裂形成的细胞只是球形的 这是为什么?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问题问得特别好
这也正是我要问你们的问题
只要能解答出预习提纲中的第二题 此题就迎刃而解 那谁来帮帮他? 生:一一做答
师:大家掌握得不错 又问刚才提问的学生 你知道答案了吗? 生:是分化形成的
师:回答正确
对组织这一结构层次你们还有哪些疑问? 生:为什么要分化形成四种组织呢? 师:问得好 谁来解疑? 生:一脸茫然 面面相觑 师:没关系
此问题恰恰是本课的难点 咱们来共同分析一起来战胜它
下面我们通过电脑展示肌肉组织及其微观结构 从而了解组织是怎样形成的
(大屏幕显示肌细胞、肌纤维的结构--肌纤维像一根弹簧)师:肌肉组织有何功能? 生:可以收缩、舒张
师:棒极了!谁来说说细胞为何要分化呀? 生:这群球形细胞要具备收缩和舒张功能 形态、结构必然要发生变化 于是进行了分化
师:你的领悟力真强
大屏幕展示上皮组织的形成 问:“上皮组织具有何功能” 生:保护、分泌
师:那么上皮组织是怎样形成的?
生:将要发育成保护作用的细胞群必须要在形态、结构上发生变化--分化 成为一群排列紧密的细胞--上皮组织
师:看来你是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分化 那么
其他同学呢?电脑显示神经组织的形成
问:“每个神经细胞结构有何特点?它具备什么功能呢?神经组织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每个神经细胞像树枝一样有许多分叉 它可以更多的与其他细胞联系、传递信息 同样神经组织也是细胞分化形成的
师:太精彩了!请同学们为他鼓掌 同时展示结缔组织的形成(大屏幕)问:“结缔组织有何功能?” 生:有保护、支持、连接、营养等功能
师:通过上述解答谁再来说一说组织是怎样形成的? 生:组织是受精卵分裂形成一群细胞
然后这群细胞在形态、结构上发生变化--分化 形成
师:概括得太准确了!通过小组讨论 我们懂得了组织这一结构层次 哪位同学还有疑问? 生:这四种组织结合在一起又会形成什么结构层次呢? 师:这就是我要你们自己解决的预习提纲的第三题 谁来试试? 生:是器官
它是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在一起构成的
师:掌握得不错
大屏幕显示大脑、胃、心脏的形成
生:举手问为什么胃是由这四种组织构成的? 师:问得好!谁来帮帮他? 生:解答 小组成员补充
师:小组成员讨论得很好
问:“如果你的皮肤不慎被划破 你会疼、会流血
这说明皮肤中可能含有哪些组织?” 生:答题
师:答对了!那皮肤中有没有肌肉组织呢?皮肤是哪种结构层次呢? 生:有
比如怒发冲冠 头发能竖起来 一定有肌肉组织 所以
皮肤是一种器官
师:你的知识面真宽 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器官
那什么是系统呢?哪八大系统构成人体呢?
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 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有消化系统等八大系统
师:表述准确
你们对系统的知识全都明白吗? 生:不太清楚
师:没关系
以后你将通过学习逐渐掌握
我们共同看大屏幕(展示消化系统的组成
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也逐一展示)请大家思考各系统的功能 生:一一解答
但内分泌系统还是不明白
师:再次展示内分泌系统 并简单举例
大屏幕展示八大系统形成人体的动态图片 让学生感悟人体是统一整体
师:放一段“命运”主题曲 问:“听了这段音乐 你有何感受?” 生:动人心魄
师:你的哪些器官、系统在起作用? 生:回答
师:你掌握得真好 可见人体是统一的整体 大屏幕展示人体的形成
请同学们分小组总结人体是怎样形成的?
四、分小组总结于笔记本上 并用大屏慕投影展示
五、通过实践来验证我们所学
师:现在我们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四种组织永久切片 进一步理解组织是通过分裂、分化形成的
生:每四人一组用显微镜观察每种组织的特点 看完后将显微镜归位
六、通过练习巩固所学 师:现在我们做练习请看大屏幕
生:小组讨论 每小组一代表发言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 可见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任一活动均由各器官、系统协调参与完成!
七、谈体会、对今后进行展望 生:我们知道了人体是怎样构成的
由人可以知道动物也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四种组织构成器官 多器官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构成动物体 世界上的万物是奇妙的 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师:对
世界上有许多生物的奥秘在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第3节单细胞的生物体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学生会应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3.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和实验
提高自身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4.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1.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演示实验体验生命存在的美
创新点和实践点: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电脑网络等工具自主学习
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难点: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校园网网页、演示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材料、幻灯机、投影仪
学生:自编的小品、计算机操作能力
说明:小品的内容最好是人得了某些由单细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的疾病 他到医院就诊时发生了......例如:疟疾
(教师提前布置)
最后提出问题:该病的病因是什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大家一起来欣赏同学的表演吧!师:早就听说咱班有一些同学具有表演天赋 今天
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 同学们
尽情发挥你的才华吧!生:活跃
产生表现的欲望
小品:患者得了疟疾 实习医生误诊为感冒 家属与医生发生争执 对医生不满
家属要求医生解释病因 实习医生解释不清
提出问题:疟疾的病因是什么?疟原虫是什么样的生物?
二、大家一起来帮助他们吧!师:这组同学表演得非常好 我们每个人都进入到了角色之中
谁能帮助这位医生和患者家属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这个患者得的是疟疾 疟疾的症状是拉肚子
疟疾的病因是由于人们不讲究饮食卫生而引起的
生:我不同意他的观点 我听我奶奶说过
疟疾的症状是间歇性的发冷和发热 但是具体的病因我就不知道了
师:看来同学们对疟疾有或多或少地了解 那么
到底疟疾的症状是什么样的呢?疟疾的病因又是什么呢?下面 我们利用计算机来解决这个问题
大家打开计算机进入到校园网上查找有关这方面的内容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问题 可以随时举手 老师会帮助你
生:操作计算机
利用校园网络解决问题 一段时间以后
师:大家都非常认真地在查找资料 下面
请同学们将你们查到的知识跟大家做一下交流
生:我查到疟疾是由于疟原虫寄生在人体内而引起的
生:我还查找到疟原虫是单细胞生物 分布极广 遍及全世界 主要营寄生生活
生:我找到在我国以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最为常见 有疟蚊(按蚊类)叮咬而传播
即疟原虫由寄生于疟蚊的消化道而进入人的血液 寄生于人的肝细胞、红细胞中 疟原虫对人的危害很大 它能大量地破坏红细胞
使血液中血红蛋白严重减少而造成贫血 使肝脾肿大 也能伤害脑组织
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
生:我查到疟原虫主要由按蚊叮咬来传播的 所以在到达疟区后
预防疟疾首先应该有意识地驱除蚊虫叮咬 其次才是药物治疗或预防
但目前没有确切有效的药物用于疟疾预防
生:我查到万一发病
可以服用青蒿素类药物(如双氢青蒿素)或其他药物(如奎宁、HALFAN等)药物
生:我查到单细胞生物还有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等
生: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 因为能发酵糖类 也叫糖酵母
啤酒酵母是常见的酵母菌
多用于研究有关酵母菌形态、结构、繁殖特点和代谢途径 也是发酵糖类产生乙醇和许多有机酸、酶制剂的材料
生:多数单细胞生物是浮游生物的组成部分 是鱼类的饵料
生: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的作用 据统计
一只草履虫每小时能够形成60个食物泡 每个食物泡中大约有30个细菌 因此
一只草履虫每天能吞食43 000个细菌
生:我查到在单细胞生物中也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 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人体内寄生虫危害人类健康
生:还有
海水中的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可造成赤潮 危害渔业
师:大家学习得非常认真
在生物圈中还有一类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 这类生物被称为单细胞生物 在单细胞生物中有对人类有益的 当然也有对人类有害的
这类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
三、让我们目睹单细胞生物的“风采”吧!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大屏幕上老师给大家演示的就是单细胞生物中的一种--草履虫 请同学们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它的运动方式
生:草履虫的外形就像一只倒转的草鞋 它是翻转着往前运动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
老师给同学们每一组都准备了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
同学们可以利用这些实验仪器 亲自操作
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
大家注意在操作的过程中使用玻璃仪器时动作要规范 不要有互相碰撞的声音
使用显微镜时要按照我们以前上实验课时的要求来正确、规范地操作 同时还要注意实验卫生 不要污染实验台
并且思考:棉花纤维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如果你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其他的实验材料 请举手
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围绕这样一个问题: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吗?为什么这样说?现在开始
生:进行实验操作
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
师:此期间进行巡回指导 一段时间以后
师:老师观察了一下
每一组同学都在非常认真、仔细地操作 下面的时间 我们来交流下 在交流的时候
可以跟大家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做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我们组用草履虫培养液制成玻片标本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草履虫 但是由于草履虫运动得非常快 我们组没有观察清楚它的外形
师:针对这一组同学的问题 哪一组有解决的办法?
生:我们组做的第一个玻片标本也出现这样的问题 后来我们又做了一张玻片标本
这张玻片标本我们放了少量的棉花纤维 当放到显微镜下的时候
我们发现草履虫的运动被棉花纤维阻拦 所以
我们组非常清楚地观察到了草履虫的外形像一只倒转的草鞋 而且
它是翻转着向前运动的
师:非常好
这组同学非常聪明 而且很有创意
还有哪些组也是这样做的?(学生举手示意)看来大家都具有科学家的天赋 同学们都观察到了草履虫的形态
那么你们认为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吗? 生:我们认为草履虫的身体不是一个细胞构成的 因为
我们看到它运动的时候可以变形
所以我们组认为草履虫的身体不是一个细胞构成的
生:我们组认为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因为我们看到草履虫的身体只有一个轮廓
生:我们组也认为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因为它的身体里的结构基本就是一个细胞的结构
生:我们组也认为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原因是在草履虫的身体里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结构 无论它怎么变形
身体结构都不发生变化
所以说草履虫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
师:大家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 确实
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因为
草履虫的结构就是一个细胞的结构
即它的身体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的 所以
我们把这样的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 草履虫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 那么
它是怎样生活的呢?你知道这方面的知识吗? 生:不知道
师:你想知道吗? 生:想
师: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看书
生:到校园网上查找
师:下面
同学们可以按照你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一段时间后
师:大家的问题解决了吗?我们接着来进行交流
生:我是通过看书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草履虫的身体上有表膜、收集管、伸缩泡、口沟、食物泡、胞肛等结构 这些结构可以帮助它来完成生命活动
师:非常好 那么
这些结构是怎样来完成生命活动的呢? 生:我也是通过看书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收集管和伸缩泡可以把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 排到体外
表膜可以帮助它呼吸
生:我在校园网上找到了草履虫生活的小片子 我发现水中的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
生:我也在校园网上找到了草履虫生活的小片子
我还发现草履虫是靠全身的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着前进
生:我在网上发现食物泡是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的 在流动的过程中 食物逐渐被消化
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
看来大家开始会利用书籍、计算机等工具来自己解决问题了 这一节课
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我知道了生物圈中还有一类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生:我知道了单细胞生物跟我们一起生活在生物圈中
生:我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生:我学会了使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
生:我知道在单细胞生物中有对人类有害的 也有对人类有益的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这类生物
在正确对待单细胞生物的呼声中结束本节课
第9章地面上的生物 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 教学目标:
1. 描述地面上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特点 说出他们的生活习性 能够识别一些典型的植物
2. 概述种子植物的 主要特征 能够区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异同
3. 以贯众和葫芦癣为例
知道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 通过描述各种植物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在比较植物之间的差异是
使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观察活动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 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对地面上各类植物的保护意识
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地面上植物的形态结构
让学生了解主要植物类群如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特征
难点: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观察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引入:
在地面的生态系统里 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 森林里有高大的树木 沙漠里有栽种的庄稼 校园里有树木花草 通过本章的学习
你将认识地面上许多生物的特征 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二、授新:
无论你是栽花种草 还是吃蔬菜、水果
都与许多常见的植物有关
这些生长在地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植物 构成人们喜欢的园林风景或田园风光
更重要的是不少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你能举出你熟悉的身边的植物的名称吗?(学生举例
要求描述所举例的植物的形态
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个器官中较能突出该物种特征的地方 还有名称)......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倒入
用多媒体播放《动物世界》片首录象 以及在各种环境下生活的动物图片资料 调动学生视听感官 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生活环境的差别
把动物分为地面上生活的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动物、空中生活的动物以及土壤中生活的动物 自主探究
地面上的动物有哪些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 1. 北极熊为什么能适应北极寒冷的气候? 2. 蜥蜴依靠什么结构真正摆脱了水的束缚? 3. 东北虎有什么法宝才能在森林里称王? 4. 长颈鹿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5. 龟鳖类如何保护自己呢?
6. 你有过与哺乳动物亲密接触的经历吗? 学生搜索、讨论、分析、反馈: 1. 厚厚的皮毛 保温
2. 鳞片和羊膜卵使水分不易散失 3. 迅速行动 感官发达
4. 与其他食草动物食性不同 找到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方式 5. 厚厚的甲壳 6. 自由发挥 交流讨论
1. 让学生自主浏览“学生活动网页” 并回答环节的问题
2. 教师作为平等交流的一员参与交流、讨论 师生互动
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 还要对交流作点评、点拨 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 教师提出关于展示动物如何适应环境的问题 把握导向 1. 学生在相关资料库里搜索相关知识 两人一组完成互动环节
2. 对学生活动提出建议或问题 以达到生生互动的效果
3. 对所有参加活动的小组给予评价 归纳小结
1. 强调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看待事物 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 2.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根据前面所提出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
3. 简单归纳地面动物适应地面复杂环境的特征 1. 通过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 修正自主探究中各自观点
2. 进一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课外延伸
1. 学生建立动物小档案 充实到本节课的资源库中 2. 妙趣角
3. 开展一些动物的猜谜活动 1. 依据教材DIY 开展课外活动
2. 激励学生搜索经济生物、其他环境下的动物相关资料 为以后的课程作准备
四、教学参考
利用教材提供的多种多样的植物图片作为观察对象 学生课前收集的植物图片作为交流和适当的描述 在此基础上
学生自愿组成若干小组 到校园里观察各种植物
猴面包树:生长在非洲热带草原的一种非常古怪的大胖子树 能生长4000~5000年 是著名的长寿植物 身高可达20m左右 树干直径有9m多
远远看上去就像草原上的一栋栋房子 这种树的树冠巨大 果实又圆又长 很像黄瓜 果肉多汁
吃起来味道并不好 但猴子特别爱吃
猴面包树的名称就是由此得来的
大王花:世界上最大的花
生长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里 它一生只开一朵花 花也特别大
一般直径有1m左右 最大的直径可达1.4m 有5片花瓣 呈鲜红色
上面有点点白斑 每片花瓣有30~40cm 花心像个面盆 可以盛7~8kg的水 整个花有6~7kg重
捕蝇草:多年生草本 捕蝇草的叶......雪松:观赏植物 可以美化环境 木材坚实 致密而均匀 具香气
可以作为建筑、桥梁、造船、家具等用
地钱:绿色扁平的叶状体 贴地生长
外型很像中国古代的钱币 属苔藓植物
没根、茎、叶的分化
鹿角蕨:多年生附生草本蕨类 叶贴生于树干上 呈不规则的叉裂 形状好似鹿角
这种植物只分布云南省西南部的盈江 生于海拔210~950m处的热带雨林中 多附生在树干和树枝上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教学感受:
(第二课时)
一、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1. 以小组为单位 选择校园的一个地方 例如
教学楼周围、学校花园等 观察各种植物的形态
留意在树荫下、墙角边等阴暗、潮湿的植物
注意: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
2. 选择一种你熟悉的植物
对它的形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和所生活的环境等进行适当的描述 最好将它画出来或用相机拍成照片 向班级同学介绍
3. 调查表: 地点 时间 成员 分工
植物名称 植物特点
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
二、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出示几种植物的种子
让学生尝试了解种子的结构 重点在于种皮的有无 了解植物种子的多样性
我们把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称为种子植物
大家在观察中发现你手中的种子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回答很多的不同点 肯定学生的发现)
花生、蚕豆、玉米等种子外面有种皮包被 我们称这一类种子是被子植物
松果外面没有种皮包被 我们称这一类是裸子植物
在我们的身边
大多数的种子都是有种皮的 都属于种子植物
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这种植物吧 “观察桃” 1.观察桃树的外形 它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2.观察桃的花
雄蕊:花药、花丝
雌蕊:柱头、花柱、胚珠、子房 花瓣(花冠)萼片 花托
其中最主要的是子房 给出子房的图片
3.观察桃的果实 用解剖刀将桃切开
辨认果皮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观察蚕豆、花生的果实 与桃的有什么不同
观察其他几种植物的果实 看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概括:果实的形状、颜色各有不同 但他们都由一些基本的结构构成的
4.总结:
地球上被子植物有20多万种
是植物界最高等、数量最多的一类植物 地球上每个角落都有被子植物的分布......三、裸子植物: 观察马尾松: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的马尾松 它是一类四季常绿的植物 有发达的根系 叶细长 每年秋天
雌球花都会发育成“松球果” 将课前收集的松球果拿出观察 想办法搞清楚
该种子的外面是否有种皮包被 介绍常见的几种裸子植物 介绍裸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后感:
(第三课时)
厥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根据平日的观察
谈谈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相比 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吗?学生自由发言 各抒己见
教师适时以课件同时展示部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 并及时对学生的发言予以肯定、鼓励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也使学生对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 教师用媒体展示资料”苔藓植物分布极广
它们广泛分布在森林、沼泽和其他阴湿的地方
在适宜的环境中可以大片地生长......“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为学生更好地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作了铺垫
接着
教师为每个实验小组的同学提供新鲜的盆栽葫芦藓及其他实验用具 ”从形态上看
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区别吗?有哪些主要区别呢?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吗?以此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了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探究苔藓植物形态结构的兴趣 教师以媒体出示探究提示:“葫芦藓的形态和颜色是怎样的?植株的高度是多少?如何测量?葫芦藓的茎、叶、假根有何特点?葫芦藓的形态结构特点是如何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除此之外
你还想探究些什么?请自行设计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探究材料、用具进行充分的观察、讨论、动手实验 从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寻求答案 在此过程中
教师巡视、并适时进行点拨、指导 及时提出观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如测量时如果发现有葫芦藓结构并有长柄的植株
不要把这种结构及长柄测量在内;注意茎的质地、茎有无筋络(输导组织)叶的厚薄和大小、有无叶脉;观察假根的形态等
各组同学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分析、记录 并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大家相互补充
最终认识到: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 但茎细弱;叶绿色、小而薄、无叶脉 推断茎和叶里都没有输导组织;假根纤细 结构简单(教师补充假根只起固着作用)故要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以上特点决定了苔藓植物吸水和保水能力都不强 植株也矮小(约1~3厘米)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
学生们人人动手参与观察、实验、探究 并分工合作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使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CAI课件展示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生态图片
“在什么样的地方能够见到画面中的景象?成片生长的苔藓植物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如果在这样的地区修建一座燃煤的火力发电厂 几年以后
这里的许多绿茸茸的苔藓植物还会有吗?为什么?”通过学生对以上问题的讨论
既进一步了解了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如:蓄积水分、保持水土、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等)
又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同时
也增强了学生保护绿色植物、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部分 探究蕨类植物
CAI课件同时展示部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的图片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通过两幅图片的对比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学生观察、讨论后达成共识: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有相似之处 都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但蕨类植物的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多 紧接着学生会质疑:“为什么两类植物生活环境相似而形态差别很大呢?藏类植物在结构上又有什么特点呢?”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也激发了学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
教师为每个实验小组提供盆栽的铁线蕨及其他实验用具 先让每个小组制定出探究计划并实施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予以适当的启发、指导:“铁线蕨的地上部分是什么?它的茎长在哪?地下部分有什么特点?取一片小叶
对光看一下叶的厚薄怎样?有无叶脉?用手折一折它的地下茎和叶柄
有无柔韧的感觉?分析一下是否有输导组织?”经过一系列的观察探究活动及学生们的讨论交流
学生们自己得出结论:铁线蕨的地上部分是叶 茎长在地下
茎和叶中都有输导组织
对于学生难以观察和理解的问题
教师予以适当的补充拓宽:蕨类植物的根里也有输导组织 具有吸收的功能:另外
蕨类植物的根、茎、叶中还有机械组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适时点拨、指导
使学生在明确了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有根、茎、叶的分化 体内有输导组织)的基础上理解了植株比苔鲜植物高大的原因
同时也使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动手实践、与人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教师将带有孢子囊群的蕨类植物的标本分发给学生 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通过观察
使学生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是不结种子而靠孢子繁殖的植物”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也为下节讲“种子植物”打下基础
CAI课件展示有关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 展示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
“蕨类植物有什么经济意义呢?现在的藏类植物还能形成大片的森林吗?”学生经观察、讨论后发表看法
并将课前查阅、搜集的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
提高了学生发散思维、逻辑推理、资料分析、表达交流的能力
1.观察贯众:
将课前准备好的贯众拿出观察 A.仔细看一看
贯众叶的形状是怎么样的?有叶柄吗?叶的背面有没有一些“斑点”?这是什么结构? B.用尺量一量贯众的高度 想一想
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关吗?用放大镜观察贯众根的形态 在实验练习册的相关地方注出观众植株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C.观察厥、凤尾厥、卷柏等厥类植物 他们的根、茎、叶与贯众相似吗?(教师概括)
大多数的厥类植物的茎都生长在地下 叶从茎处向上长 茎向下生有不定根 将植物固定在地面上 并从土壤吸取水分和养料 在成熟的叶背面有许多孢子囊 依靠孢子囊内的孢子进行繁殖
2.观察葫芦藓:
将课前准备的葫芦藓拿出用放大镜观察 A.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叶 叶有没有叶脉?叶的厚度与贯众比较有什么区别?它的“根”与贯众有什么不一样? B.用尺子量一量葫芦藓的高度 想一想
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关吗?
C.观察金发藓等其他苔藓植物 它们的根、茎、叶与葫芦藓相似吗? D.将你观察的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比较观众和葫芦藓有什么不同 各有什么特点
名称 结构名称
叶 茎 根 贯众
葫芦藓
第9章 地面上的生物 第2节 地面上的动物 教学目的:
1.认识地面上动物的多样性;初步了解动物的分类 2.了解家兔的外形及家兔的内部结构 3.描述家兔生殖 哺育的特点
4.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家兔的内部结构图示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综合的能力
2.利用现实生活中哺乳动物之间形态特点的比较 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
观察活动中养成学生乐于探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及早地建立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家兔的外形及内部结构 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说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准备:
练习投影片 相关内容的光盘 VCD 电视 动物纸片及磁铁 投影仪 教法:
学生观察 师生交流为主 教学过程: [复习]:
[投影1] 1.植物的分类?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 藻类植物 2.请说出下列植物分别属于哪一类植物: 侧柏 水杉 桃树 贯众 银杏 葫芦藓 花生 番茄 小麦 卷柏 3.果实是由花的-------发育而来 种子是由花的---------发育而来 有一根豆角
它的里面有8粒种子
那么它由--------个子房-------个胚珠发育而来的[新授] 引入:我们以上学习了地面上的植物 地面上除了有多样的植物之外 也有多样的动物(引入课题)
第2节
地面上的动物
(过渡:地面上的动物种类繁多 请你举1 2例你最熟悉的动物 写到黑板上)
一.多种多样的动物
1.请学生挑选最熟悉的一种动物给大家做介绍(要求从动物的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加以介绍)2.如果让大家将以上的动物分类 大家如何划分?
(引出地面上的动物大体的分类用投影2打出)[投影2]地面上的动物大概分类:
哺乳动物――用乳汁哺育后代
爬行动物――体表具角质鳞片或有硬的壳 四肢短小在地面爬行
家禽
昆虫
请将下面的动物归类:(用磁铁放到黑板上与相应的一类动物对齐)
(纸片材料及磁铁)羊 熊猫 蜥蜴 壁虎 公鸡 蚂蚁 蝴蝶 鹅
猪 龟
老虎 兔子 蜜蜂 蛇 3.和学生一起通过分析将归类错误的动物加以改正
强调:家禽和家畜的不同;哺乳动物的大概特点是全是哺乳的 爬行类动物的大概特点是体表具角质鳞片或有硬的壳 四肢短小在地面爬行
(过渡:我们今天主要以家兔为例来探讨哺乳动物的特征)
二.家兔--哺乳动物
<一>外形(在黑板上贴上兔子的外部结构图)1.体表被毛
兔毛的种类?有何作用?夏秋季的变化?(兔毛有粗毛和绒毛 绒毛有利于保温 粗毛有利于散热
家兔的体毛会随着季节的不同而换毛 到了夏季 绒毛脱落 粗毛会增多 而到了冬季 绒毛增多 有利于保温)
2.分部:头 颈 躯干 四肢 尾(联系人体的分部
人体分为头 颈 躯干 四肢
而它多了一个尾;介绍兔子的四肢有什么特点?前肢短小 后肢发达
有利于他的跳跃式的奔跑)
过渡:这是兔子的外部结构 下面我们来看看它的内部结构(打开兔子的内脏结构图)<二>内部结构
提示:我们在讲人体的内部结构的时候 先讲了人体内的腔
人体的腔分为颅腔和体腔
兔子呢?它的颅腔内有什么?一起来看看兔子的体腔
(家兔也分颅腔和体腔 颅腔内有大脑; 打开体腔
我们看到它的体腔也是由膈分为胸腔和腹腔二部分)1.体腔内有膈 膈是哺乳动物所特有 膈把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 一起来看看兔子的胸腔内有哪些器官 首先看是的中间的心脏
2.心脏有四腔
说明:它的心脏有四腔
这样它的血液循环和输送氧气的能力较强
回忆已学的知识:生物体利用氧气进行呼吸作用的
提问学生什么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利用氧气分解体内的有机物 会产生二氧化碳;同时 释放大量的能量
而一部分能量转变为热量 用来维持生物体的体温 因为哺乳动物的心脏有四腔 它输送氧气的能力强
机体的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也就多 这样有利于维持体温的恒定 所以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
3.恒温动物
(你知道哪些是属于变温动物吗?冬眠的动物:蛇 蜥蜴 龟等爬行类的动物;青蛙等两栖类的动物)
过渡:家兔的胸腔内除了有心脏这个器官外 还有什么器官?引出它是用肺呼吸
4.用肺呼吸
用肺呼吸使哺乳动物更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过渡:胸腔内有心脏和肺
那么腹腔内有哪些器官呢?引导学生观察腹腔内的器官
(1)观察腹腔内的肝脏 胃 小肠
大肠等器官并结合人的这些器官的作用 说出它们的作用:(肝脏分泌胆汁用以消化脂肪;胃有暂时贮存食物的作用;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大肠形成粪便)
(2)由小肠和大肠的交界处找到盲肠 着重说说兔子的盲肠和人的盲肠的不同:(人的盲肠短小 家兔的盲肠粗大 这和家兔的食草有关
因此兔子是植食性的动物)
(3)由它是植食性动物引出家兔的牙齿与人的有何不同(人具有门齿
犬齿和臼齿;而家兔有门齿和臼齿 没有犬齿
因为犬齿是用来撕裂食物的
一般肉食动物才会有用以撕裂肉食)
(4)由牙齿 胃 肝脏 大肠
小肠这些器官引出消化系统 进而引出人体的八大系统: 运 神
消 泌(此八个字是八大系统的每个系统名称的前一个字组成的
循 内 竖读就是可谐意记为:运消牌的循呼机 神泌内生)
呼 生(5)分析家兔的八大系统
在图中找出构成家兔八大系统的相应的器官; 运---运动系统
构成运动系统的器官有:四肢 骨骼 肌肉 消---消化系统
构成消化系统的器官有:胃 大肠 小肠 肝脏 食道等 循---循环系统
构成循环系统的器官有:心脏 血管等 呼---呼吸系统
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肺 气管等 神---神经系统
构成神经系统的器官有:例:大脑 泌---泌尿系统
构成泌尿系统的器官有:肾脏 输尿管 膀胱等(在图中指出)内---内分泌系统
说明:家兔也有内分泌系统 该部分我们以后在去了解 生---生殖系统
构成生殖系统的器官有:该图是只母兔的解剖图 因此它所具有的生殖系统的器官是:卵巢 子宫等
子宫的作用是什么呢(胚胎在子宫里发育成胎儿)? 从最后的生殖系统联系到家兔的生殖发育的特点 <三>生殖 发育
先指出构成家兔生殖系统的一些器官 包括母兔的卵巢及子宫
由子宫的作用引出它的生殖方式是胎生
为了让大家真正了解哺乳动物的胎生利用动物出生的影片播放给学生看 同时让学生注意爬行类动物的生殖方式 提出问题:(1)动物刚出生的时候不能直立行走 有的眼睛也没有睁开
它是怎么吃东西的?引出它的发育的特点是哺乳(2)胎生和哺乳对生物的生存有何意义?
(由于胎生和哺乳 使幼儿能够得到母亲的照顾
因此大大提高了哺乳类动物的成活率)(3)由哺乳动物的胎生过程 想到每个母亲的不易 引发联想到母亲的伟大
教育学生当每年在自己生日的时候
不想忘记这一天是母亲一生最苦难的日子 要知道体贴和爱护自己的母亲
[总结]本节课主要通过家兔的主要特征来探讨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请课后根据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来总结爬行动物的特征
[课堂练习]: [投影3] 1.家兔适应地面生活的呼吸器官是()A鳃 B肺 C气管 D皮肤 2.家兔的心脏有几个腔()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3.家兔的消化系统中
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A 肝脏 B胃 C小肠 D盲肠 4.下列动物体腔内没有膈的是()A蛇 B家兔 C人 D牛 5.以下动物属于哺乳动物的一组是()A老虎 蜥蜴
B马 狗 C猪 鲫鱼
D东北虎 乌龟 6.以下叙述不属于哺乳动物的特征的是()A体表被毛
B胎生 哺乳
C恒温动物
D生活在陆地上 [课后作业]《课课练》上的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第2节 地面上的动物
一.多样多样的动物 二.家兔 <一>外形 学 1.体表被毛 运 神
2.分部: 消 泌 生 头 颈 躯干 四肢 尾 循 内 <二>内部结构 呼 生 填 1.体内有膈 2.心脏有四腔 <三>生殖 发育
写 3.恒温动物 胎生 哺乳 4.用肺呼吸
第三节 地面上丰富的生物资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收集当地或身边的动植物相关资料 阐述地面上的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身边经济生物的调查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综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地面上多种多样生物的价值
养成保护地面上生物多样性的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
学生分析和处理调查的信息 难点:
各种动物的识别和区分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活动:调查身边的经济植物
本活动由于是组织学生到校外调查
老师预先要摸清本地农贸市场、超市、养殖场、公园或社区的具体情况 如营业时间、人流高峰、交通状况等 要尽可能避开营业和交通拥挤的高峰
注意学生外出活动的安全;每个小组的人员除了有具体的分工 还要关照学生这是一次集体活动
不要单独行动;适当培训学生询问的方式 态度要诚恳 不要生硬;注意爱惜调查场所的物品 损坏东西要照价格赔偿
调查中有一些不确定的物品 可先记录在案
经过大家的讨论后再作决定;注意所调查的物品中 所属类别可通过查找资料尽可能分类具体些 使得交流的内容丰富些
关于地面上资源与人类的关系的内容
老师可从地面的大范围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种类多样性和数量的丰富性 在次基础上
与学生共同讨论这些生物具有的作用
最后落实到保护生物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上
(第二课时)课堂讨论 交流调查成果
第十章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 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关注水生动物生存环境
二、重点和难点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 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CAI课件;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学生:搜集有关水生动物的生活资料;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
四、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动物的多样性
1、种类
2、生活环境
3、运动方式
二、常见的水中动物----鱼
1、游泳:体型呈梭形、鳞片外有黏液 可减少水中运动器官 胸鳍、腹鳍起平衡作用 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2、呼吸:鳃是呼吸器官 由鳃丝和鳃盖组成
鳃丝里密布大量的毛细血管 有助于气体交换 完成水中呼吸
三、鱼类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有鳞片 用鳃呼吸
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类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
四、其他水生动物
1、腔肠动物:海葵、海蜇、珊瑚等 它们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
2、软体动物:乌贼、章鱼、扇贝、河蚌等 它乌身体柔软 靠贝壳保护身体
3、甲壳动物:如虾类、蟹类 它乌体表有甲
4、其他:如海豚、鲸、海豹、龟、鳖等
五、水域环境的保护
认同保护水域环境的重要性 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 然后
以小组为单位
尝试着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 给这些动物找个家
将结果填写在书中的表格里
1、四人一组 根据观察提纲
进行实验:观察鱼缸里鱼的体型、鳞片及运动时鳍的作用 本互交流 质疑答疑 归纳整理 得出结论
2、根据观察提纲 认真观察录像 分析问题 小组讨论 表述交流 质疑答疑 归纳整理 得出结论
3、根据探究问题 在老师指导下
四人一组进行模拟实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通过探究、交流、反思、归纳整理 得出结论
1、四人一组 根据观察提纲
仔细观察鱼缸里金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用放大镜对照鳃的结构放大图观察鱼鳃丝
通过相互交流 归纳整理 得出结论
2、根据观察提纲 认真看录像 思考分析问题 小组讨论 表述交流 质疑答疑 归纳整理 得出结论
(课前)搜集资料 根据问题 表述交流 达成共识
保护水域环境非常重要
创设情景(CAI媒体播放)
带领学生进入那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
让学生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不能重复)然后
组织学生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 给他们找个家
质疑:鱼为什么适于在水中生活?出运河观察提纲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针对问题进行步步为营探究 同时
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指导 最终得出结论
录像播放奇妙的海底世界
将画面聚焦在水中自由生活的鱼
质疑:鱼为什么适于在水中生活?出示观察提纲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录像 分析问题 表述交流 得出结论
录像播放奇妙的海底世界 将画面聚焦在水中游泳的鱼
质疑: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起什么作用?出示探究问题 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通过探究 得出结论
质疑: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自如呼吸?出示观察提纲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针对问题进行探究 同时
给于学生适当的帮助、指导 最终得出结论 录像播放金鱼在水中的生活情况:金鱼的口和鳃盖交替张合的动作;以及放大的鳃丝结构 出示观察提纲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 通过探究 得出结论
质疑:除了鱼外
你还知道哪些水生动物?
质疑:水环境的好坏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吗?组织学生表述交流 得出结论 进行情感教育
第一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名称 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说明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以及藻类植物与苔藓、蕨类植物的异同点 能力目标:(1)熟练制作装片和显微镜
(2)在比较水绵细胞与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的异同时 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 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阐述水绵的结构特点
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探究藻类植物
先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中的优美诗句 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诗句中的景象
再请课前采集过水绵、海带等藻类植物的学生介绍这些植物的生活环境 最后课件展示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片段 加深学生对藻类植物生活环境的感性认识
“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总结:生活在水中(海水、淡水中)教师加以补充: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 少数生活陆地的阴湿处
此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力
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关于藻类植物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将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 小组归类后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终生生活在水中 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藻类植物的形态与其他的陆生植物有什么区别吗?”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起什么作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等等 此环节既为学生提供了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的空间
又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等问题的欲望
紧接着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衣藻的模型、水绵的临时装片 并将学生课前采集的新鲜的海带、紫菜等分发给学生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并寻找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 同时
教师进一步启发:“藻类植物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它们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通过观察、讨论 学生们概括出: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 也有多细胞的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这种结构特点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藻类植物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 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故不需要有专门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根、起运输作用的茎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的分化
教师通过媒体展示资料“藻类植物比陆地上的植物分布范围大、数量多;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95%......” 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兴趣 教师提供有关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部分图片 为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创设了情景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你还知道哪些?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 使学生对藻类植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培养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
”绿色植物的植物体一定是绿色的吗?为什么?“"赤潮现象常引起鱼体大量死亡 为什么?等问题作为课外研究性学习课题布置下去 旨在初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第十一章 空中的生物 第一节 鸟类 教学目标
⑴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⑵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的”观察与思考“
⑶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
⑴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⑵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的”观察与思考“
教学准备
课件及实验用具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
生物圈包括几部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
我们的教材是站在生物圈的高度上 从动物与环境的适应性出发来安排的
前面我们学习了水生生活的动物及陆地生活的动物 今天我们要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
学生例举会飞的动物并做简单的归类
一、鸟: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草原、灌丛、水面、树林、许多地方都能看到鸟的踪迹 除了鸵鸟、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之外 绝大多数鸟都善于飞行 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 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迁徙的鸟类能从北到南
寻找食物丰富的地方越冬;或从南到北 返回产卵育雏的地方
有些鸟能从北半球飞到南半球 鸟何以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呢? ㈠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活动目标
?;通过探究
阐明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运用有关的材料分析问题 得出结论
?;确立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第三篇: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的由来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进化论由达尔文提出)
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黑猩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2.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精子:雄性生殖细胞
4.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人体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发育初期提供营养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输卵管
5.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胎盘和胎儿是靠脐带相连)
胎儿产生的废物是通过脐带胎盘排除体外的6.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7.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8.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38周)
9.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
(2)神经系统以及心、肺功能明显增强;
(3)性器官发育并出现第二性征。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10.进入青春期后,男孩会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人体内三大主要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2.蛋白质:主要为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脂肪:人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第七类营养素”是膳食纤维
3.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
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4.缺钙的: 佝偻病(儿童)骨质疏松(中老年、妇女)
缺铁的: 缺铁性贫血(头晕、乏力)、缺碘的 :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智力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5.每日摄入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
6.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7.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8.消化腺(1)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2)胃腺——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含多种消化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9.注意:消化腺可分为外消化腺(唾液腺、胰腺、肝脏)和内消化腺(胃腺、肠腺)
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
10.小肠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11.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a最长;
b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而且小肠中含有各种消化液。
12.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13.唾液腺——唾液——唾液淀粉酶 胃腺——胃液——胃蛋白酶、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可乳化脂肪,注入小肠; 肠腺——肠液——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胰腺——胰液——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注入小肠
淀粉在口腔开始被消化,最终在小肠被分解成葡萄糖
蛋白质在胃开始被消化,最终在小肠被分解成氨基酸
脂肪在小肠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14.营养吸收: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
(1)胃吸收少量的水,酒精
(2)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维生素、无机盐、水
(3)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1.咽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共有结构。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和肺
呼吸道:鼻腔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2.呼吸道的功能: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鼻:鼻毛---清洁;黏膜----清洁湿润。
气管:软骨---保持通畅;纤毛---清洁;黏膜----清洁湿润
3.吞咽与呼吸的关系:呼吸时,会厌软骨抬起,让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会厌软骨放下,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4.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
5.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吸气和呼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肋间肌膈肌 肋骨 膈顶 胸廓 肺 肺内气压 结果
收缩 向上向外运动 下降 扩大 扩张 减小 吸气
舒张 向下向内运动 上升 缩小 收缩 增大 呼气
6.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
(2)、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血液中的氧气运送到组织细胞处,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氧气可以透过较薄的血管壁进入到组织细胞内,同时,细胞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也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血液中。进入细胞的氧气,最终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7.肺泡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1)肺泡数量多(2)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
(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90%)、血浆蛋白(7%)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2.血液分层后,血浆为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中层,白色。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
3.红细胞: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贫血
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 发炎
血小板: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止血和加速凝血
4.血细胞: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5.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分布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分布较深或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较大,四肢静脉内有静瓣膜(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6.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毛细血管;
7.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8.三种血管间血流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9.四肢静脉内表面有静脉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0.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
11.心脏的功能: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12.心脏的四个腔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13.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
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
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动脉瓣,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血液只能沿 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14.心脏内部血流方向:心房→心室→动脉
15.血液循环的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16.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变化: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17.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动脉→左心房
血液变化: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18.肺动脉里流动的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流动的动脉血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19.血型:A型、B型、AB型、O型;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万能输血者:O型血的人;万能受血者:AB型血的人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除
1.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的途径有:呼吸、排汗和排尿
2.排遗: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3.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尿道:排出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每个肾有100万个肾单位组成。
每个肾单位主要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构成。
进入肾小球和出肾小球的血管都是小动脉
4.尿的形成:(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形成原尿(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形成尿液(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外膜:角膜(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中膜: 虹膜(有色素,中央是瞳孔,通光。调节瞳孔大小)
睫状体:(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内容物:晶状体:双凸镜,玻璃体、房水。
2.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3.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明亮环境中,瞳孔缩小;黑暗环境中,瞳孔放大。
眼球中的成像部位:视网膜
视觉形成部位:大脑皮层
4.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进出的物体
矫正:戴凹透镜
5.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6.外耳: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传导声波。
耳的结构 中耳:鼓膜:接受刺激,产生振动。
听小骨:三块,传递声波
鼓室:
内耳:半规管和前庭: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咽鼓管:与咽部相通,调节鼓膜两侧压力差
7.听觉的形成: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8.听觉形成的部位:大脑皮层
人体除了眼和耳外,还有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9.神经系统的组成:脑和脊髓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周围神经系统。
10.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
大脑: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脊髓:能对外界的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它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11.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
神经元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12.神经纤维、神经和神经末梢
(1)神经元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2)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
(3)神经纤维末端细小分枝叫神经末梢。
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14.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5.反射又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简单的反射:先天具有的,一般不会消失,反射中枢在脊髓
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膝跳反射、吃梅止渴、吮吸反射
复杂的反射:后天学习获得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
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狗做算术、听到上课铃进教室等)。
语言文字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
16.内分泌腺无导管: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胰岛(分泌胰岛素)
外分泌腺有导管:汗腺,唾液腺,肝脏。
胰腺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
17.激素调节受神经调节的控制。
18.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影响。
19.肾上腺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
20.侏儒症症状:身材矮小,智力正常,原因: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巨人症症状: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呆小症症状: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善,原因: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清瘦疲乏,原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注射胰岛素
地方性甲状腺肿症状:缺碘,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常吃紫菜、海带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
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排放工业废气)、水华和赤潮、生物入侵等。
3.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有:植树造林、放归野鸟、建立自然保护区
4.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水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
5.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二氧化碳的排放
6.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二氧化硫的排放,含汞、银、镉的固体废弃物和工业废水,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性大的电池
8.保护生态环境要做好以下工作:保护森林和植被,控制酸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四篇: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北师大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一单元
千古涛声
第一课
长
江
郭风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郭风及其作品。
2.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领悟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品味学习本文的语言。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时代的赞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长江的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3.作者简介:
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他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其《叶笛集》于1959年初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新时期以来,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他的作品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儿童文学作品奖,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译成俄文在前苏联地区出版。
4.学习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玫瑰()
曙天()
吹拂()哺育()舢板()
驳船()
堆栈()
5.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6.自主、合作、探究:)整体感知:本文界通过描写赞美长江,赞美祖国的富饶,歌唱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
2)互动学习:
互动1:作者描写长江问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长江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
明确:这里作者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这里的黎明象征的是祖国的新气象,象征的是祖国美好的明天。这里的黎明就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了。
互动2:本文的作者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描写长江的?你能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或词语吗?
明确:见课本
互动3: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
明确: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古老的长江在经历的岁月的洗礼后,如今在新时代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心情才“书场”“欢愉”,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
互动4:自己动手式着给课文分分段,看看课文都用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明确:见课本。
补充: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等。记叙明确过程,描写突出形象,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抒情有直抒胸臆,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常表现为托物寓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与景。
互动5:根据表达方式的学习归纳一下本文的写作方法。
明确:1)借景抒情的写法。借描写长江来赞美祖国,抒发对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
2)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见课本。
研读与赏析:
.中有许多句子和词语重复出现,又无啰嗦之感?试动手删一删,看看删后的效果如何?
明确:无啰嗦之感。这里用到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补充:反复,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反复有接连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2.辨析带点词语的细微差别
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是多么的甜美。
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辨析:“容光焕发”“甜美”不仅写出了形貌,而且写出了心理情状,而“舒畅”“欢愉”主要写的是心情。
拓展延伸:
.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并背诵。
2.了解有关长江的指示。
板书:略
第二课
《筏子》袁鹰
教学目的:
4、了解作者,熟悉生字、词。
5、了解黄河的常识,通过艄公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理解作者阐明的道理。
6、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语句、词语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导语)
黄河文化的兴起与内涵源远流长,物华天宝。奔腾万里的黄河以她那博大的胸怀,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生灵,创造出一段段历史的辉煌。以致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二.简介作者
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等。他的散文作品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比、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三.读课文,解决字词
四.再读课文,体会本文赞美了什么?
本文赞美了征服自然的人类,赞美了包括艄公、乘客在内的“黄河的主人们”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也赞美了黄河的雄浑气势和自然的伟力。
五.熟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分析课文
.写黄河的大、深、急,分别用哪些景物衬托?
(1)大水车羊皮筏子(2)人的心情
2.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所有的篇幅奉献给了兰州的一种原始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这是为什么?
(1)地域的特点,富有人文精神和趣味
(2)引出艄公,用筏子的小、险体现人物的精神
3.艄公这一形象是怎样的?----------他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之上,如履平地,是黄河的主人(勇敢、智慧、镇静、机智)(抒情)
4.黄河的险险在何处?夷、平地又是怎样的?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中看出的?
5.作者说艄公是值得景仰和赞颂的,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只凭天不怕地不怕的大胆冲劲是不行的,要战胜凶险、征服自然还得沉着、细心、机智和毅力。(议论)
三.本文除了衬托以外,还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对比:羊皮筏子体积小与承载的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与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谈笑形成对比。
衬托:正衬:大水车----黄河的大
反衬:岸上人提心吊胆-----乘客从容笑谈
筏子之小---------------水车之大
黄河之凶险-------------筏子之渺小
正衬、正衬错杂:小小浪头吞噬筏子,既正衬
了黄河的凶险,又反衬了征服自然的人
总体构思的衬托:黄河衬托出筏子,由筏子衬托“黄河的主人”
总之,这一连串的衬托、对比使全文结构紧密,文脉贯连。
四.讨论
.文中哪句话最深刻?从全文看这句话仅仅是对艄公的赞美吗?
2.本文导课时老师讲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篇有关黄河的,学完本文了,你觉得此文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与黄河有没有关系?
五.作业
.文段中有两组对比,请你说说哪两处运用了对比
参考答案:羊皮筏子体积小与承载的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与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谈笑形成对比。
2.这两组对比为了突出什么?对艄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突出羊皮筏子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航行是十分凶险的;如此凶险的航行,却让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那样心闲气定,这全是艄公的功劳,越是凶险越能反衬出艄公的英雄本色。
3.对比往往会使人、物的特点更鲜明,请你用对比写一个片段,表现家人、同学、事物的不同特点。
比较•探究《诗歌三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背诵这4首诗歌。
2.再次领会长江黄河在诗中的形象以及他所赋予的民族精神。
3.本单元的四首诗歌以及《长江》各自表达了对祖**亲怎样的情感。
4.有感情的朗诵这几首诗歌。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领会作者的情感,感受长江的形象。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当我死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可以放歌进入主题,比如《长江之歌》《黄河颂》《一条大河》。
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生,福建永春人。1948年在厦门大学读书时开始诗歌创作。1950年随家人到台湾,1952年出版第一本诗集。1958年赴美,获艺术硕士学位。1959年返台开始任教讲学,一边继续诗歌创作。1997年当选为台湾笔会会长。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钟乳石》《莲的联想》<《白与苦瓜》等,散文集《左手的缪斯》《听听那冷雨》《日不落家》等。他的诗题材丰沛,形式灵活,风格多样,从现代古典到民歌,从政治抒情诗新古典诗咏史诗到乡愁诗,走出了一条富有独创性的艺术道路。
2.光未然(1913-XX),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20世纪30年代投身文艺运动。1935年发表抗日爱国歌词《五月的花海》,广为流传。1939年创作著名的《黄河大合唱》歌词,由冼星海谱曲,是有国际影响的杰作。著有诗集《五月花》《惜春时》。
三.诗歌朗诵训练:
.小组讨论这几首诗应采取的朗读节奏语调,应持有的情感。
2.个人试读,小组试读片断。
3.推荐小组优秀同学班级朗读。同学评价。
4.教师示范朗读。
四.布置作业:背诵第一首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作者介绍,进入本课。
二.齐诵《当我死时》。赏析这首诗。
.死亡本来是痛苦的,但是在余光中这里却变成了一种满足,甚至有一种幸福的美感,为什么?
条件是安葬的地方要在“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活着的时候不能回乡,只指望死后的安葬。
这种美感,是由长江黄河衍生出来的意向表现出来的。先把长江黄河之间的大陆转化为“最宽阔的床”,死也自然转化为“睡”。再是把黄河长江的涛声转化为音乐(安魂曲),这样的美不但是意向的美,而且是想象的美。
2.为什么要对现实的躯体听觉作如此夸张的想象?
表达了诗人痛切的思念之苦,希望彻底的拥有祖国,全身心的融入祖国的情感。
3.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祖**亲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对祖国的无限思念,表达了思念之苦。
三.指定学生诵读这首诗。
四.赏析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内容简介:共分八个乐章。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依次是: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2.黄河的形象:既是自然景象,又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具有英雄的气魄。
3.研讨:为什么用黄河而不是长江代表我们的民族的英雄主义精神传统?
4.如何展示黄河合格者的形象?总结主题。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颂歌,歌颂了伟大坚强的民族英雄主义气概。
黄河的英雄气概: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气势。(表象)
蕴含的民族精神:不气不挠、坚韧、执着、无私奉献的韧性。
五.布置作业:1.继续背诵。2.完成《中华一题》课内部分。
第三、四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作者简介。并解决生字词。
埋葬头颅瞭望未餍饕餮鹧鸪巅峰澎湃狂澜劈成屏障哺育荡涤磅礴简陋铆牢角逐
偌大惬意戛然蓦地矜持踊上清泠泠荡漾缠绵艄公揉出摇曳颤颤巍巍步履颠簸潸然
浸淫饱蘸
三.组织学生预习,布置预习思考:
、开头写在大院里看电影有无必要?
有,为后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以及对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曲的怀念作铺垫。
2、中详细描绘了朗朗弹奏这首歌曲的时候得情形,以及给人带来的心灵感受,有什么作用?
要强调这首歌曲给人带来的巨大震撼,深化的主题,由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扩展成了对祖国的深情。
四、总结全文
五、小结该几课,比较其异同。
《一条大河》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理清写作顺序,深入理解内容,把握思想主题。
2、过程与方法
赏析优美的语言,感悟作者对“《我是祖国》”这首歌曲的独特体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我的祖国》”的艺术魅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思想感情,激发爱国热情。比较本文与前几篇课文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理解《一条大河》如何使音乐在文字上也有了生动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录音《我的祖国》。这首旋律优美、韵味浓厚的歌曲,曾经在一代人的心中掀起波澜,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撼;今天,我们作为祖国新的一代,再来听这首老歌,仍然能够感受到它的美无所不在。现在,我们来走进另一个人的心灵,看看他对这首歌有什么独特的情感?
二、作者简介。
刘元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鸭绿江文学月刊社主编、社长。主要作品:小说集《人情》、散文集《西部生命》、《上帝广场》、《表述空间》、《没有初恋》;纪实文学集《黄河悲歌》;纪实长篇《中国钢琴梦》、《钢琴时代》等。
三、字、词学习。
、生字:铆(mào)
偌(ruò)大
蓦(mò)地简陋(lòu)浸淫(jìn)(yín)
2、生词:缠绵:婉转动人。惬意:满意;称心;舒服。戛然: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荡气回肠:形容、乐曲等十分动人。潸然:流泪的样子。
四、一读课文,独立思考:、开头写在大院里看电影有没有必要?
2、抒写对“一条大河”这首歌曲的无限钟情作者的记叙和描写有多少层次?你最欣赏的是其中的哪一层次?为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9、10、11三个自然段。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想表达怎样的感情?根据听歌经历,可将怎样划分层次?
(表达对祖国无比热爱、依恋之情;可按初听、再听划分为两个层次。)六、三读课文,品味第一部分(1——7自然段)。
、概括段意:回忆童年往事,叙述“我”对“一条大河”这首歌的初次接触。
2、理解、讨论:
①第1、2、3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第1、2自然段,通过小时侯看电影的故事,引出“一条大河”这首歌。第3自然段,通过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部电影,引起下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1——3段只是为了引出最初对“一条大河”的记忆,却用了不少篇幅,这样写是否妥当?(言之成理即可)。
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这首歌的印象深刻?找出来,读一读,看看哪组找的最多最全。
④第5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说明歌声以深入作者的心灵,激发了他对祖国对新生活的热爱,荡涤着他的精神世界。)
⑤作者通过什么手法使读者体会到这首歌强大的感染力?(对比。如:战士们看电影时的激昂情绪与听歌时的安静对比。“我”听歌前后思想态度的变化等等。)
七、学习第二部分。、段意:我听郎朗的演奏,真正领悟“一条大河”包含的思想感情。
2、找出文中关于郎朗演奏“一条大河”给人美妙感受的优美语句,认真品读。
3、思考并讨论:作者如何使音乐在文字上也有了生动的感觉?(①采用通感的手法,将音乐旋律转化为某些动作、画面等具体可感并与旋律相协调的视觉形象。②通过间接描写,强调“效果”的办法使读者感受到音乐的动人力量。③以贴切、精确、生动的比喻传达对音乐的感受。
4、“一条大河”的内涵究竟在什么地方?(小组竞赛,评出优胜。)
八、总结主旨。
本文以朴实、真挚的语言,记叙了在不同的时空听到“一条大河”这首歌的真切感受,赞扬了《我的祖国》这首歌曲不朽的艺术魅力,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的热爱、依恋之情。
九、写作特点与借鉴。、技法应用:有条不紊,层层深入地表现中心。
2、语言欣赏:语言充满激情。
3、写作借鉴:对重点部分的细致描写,值得借鉴。
十、板书设计:
地点
途径
观众
我的感受
初听——大院
电影《上甘岭》
安静、沉醉
太美、太有韵致
再听——中华剧场郎朗钢琴独奏会
激动、热情
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壶口与龙门》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词。
2、积累并背诵优美的文段.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了解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学习,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的写作手法。
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意。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堂。
二、整体感知文意。、学生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
齐读全文或指名朗读,初步感知文意。
3、引导学生划分结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读试划分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归纳:
本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壶口与龙门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介绍地理特征、历史传说和现状。
三、再读全文,体会文中的情感,整体感知文意。
、壶口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2、稳重将神话传说的目的是什么?
3、请用简洁深感懂得华描述一下龙门三激浪。
4、倒数第二段引用李自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四、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体会一下。
五、教师小结课堂。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把握写作特点,借鉴写作技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把握的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举例说明:
说明继续和描写议论相结合。
三、体会的语言特色。、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梳理的语言特点:
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相结合。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诵。
小组内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教师评价,鼓励优秀。
四、说说本文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结构。
2、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3、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相结合。
五、教师总结全文。
六、作业布置:
摘抄你认为精彩的句子。
《运河与扬子江》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词。
2、积累并背诵优美的文段.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了解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奋斗的生命是美丽的”这句话,培养自己健康高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的写作手法。
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意。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堂。
二、作家作品。
陈衡哲,(1893-1976),江苏武进人。女。1918年在《新青年》发表新诗《人家说我发了痴》和短篇小说《老夫妻》,1920年回国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聘,成为中国第一位西洋史女教授。抗战胜利后留居上海建国后曾任伤害市政协委员。是新文化运动中的第一位女作家,其创作在当时很有影响。主要著作有《西洋史》、《小雨点》、《衡哲散文集》等。
三、整体感知文意。、学生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齐读全文或指名朗读,初步感知文意。
3、引导学生划分结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读试划分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归纳:
本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扬子江与运河相遇于十字路口):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河,你从哪里来”——“河,我祝你永远心足,永远快乐!”)故事的经过,扬子江与运河的对话,揭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种安于现状,一种努力奋斗,创造新的生活。
第三部分(“于是扬子江与运河作别,且唱且向东海流去”):故事的结局。
第四部分(“奋斗的辛苦啊,筋断骨折”——结束):揭示寓意:奋斗的生命是美丽的。
四、再读全文,体会文中的情感。
五、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体会一下。
六、教师小结课堂。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课文研习与问题探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引导学生探究下列问题、在写扬子江的生命从何而来时,“蜀山险峻,峭岩如壁,尖石如刀”有什么作用?
2、《运河与扬子江》这篇采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懂得了什么?(用课文的词句回答)
采用了拟人,对话形式。
告诉了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和拼搏,自我创造,不要依赖别人。
3、扬子江为什么说自己的“命确实无人能毁的”?
4、你认为扬子江所说的“造命”指的是什么?
5、运河说“我不是与你一样地活着吗?”你认为运河真的像运河一样地活着吗?
6、为什么扬子江要说“快乐的奴隶”总远胜于“怨尤的奴隶”?
7、“愉悦的悲伤,从火山的烈焰中,探取生命的真谛”一句中,生命的真谛指的是什么?
三、引导学生概括的主旨。
四、迁移训练:
请从比喻、拟人、排比中选择一种修辞方法来赞美祁连山。
五、教师小结课堂。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把握写作特点,借鉴写作技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学生交流读后感,引导学生自评。
三、把握的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举例说明:
、以对话的方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对比手法的运用。
四、体会的语言特色。、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梳理的语言特点:
扬子江于运河的对话,简洁生动,毫不拖泥带水,结尾的议论,充满人生哲理,耐人寻味。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诵。
小组内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教师评价,鼓励优秀。
五、说说本文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对比的手法,对话的方式,充满哲理的议论,使这篇故事具有了很强的可读性,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
六、教师总结全文。
七、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第三题。
2、背诵全文。
后
记:
《江之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词。
2、积累并背诵优美的文段.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了解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学习,认识人与自然抗争的斗争精神;体会作者对苦力们的同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的写作手法。
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意。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堂。
二、作家作品。
毛姆,(1874-1965),英国小说家。出生于巴黎。10岁时父母双亡有叔父养大。主要著作有《人性的枷锁》等。
三、整体感知文意。、学生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
齐读全文或指名朗读,初步感知文意。
3、引导学生划分结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读试划分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归纳:
本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纤夫们劳动的艰辛。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写劳力们的歌声。
四、再读全文,体会文中的情感,整体感知文意。
本文写了船夫、纤夫、苦力三种人,但作者的描写是有详有略的,分析一下作者详细写的是那些人,略写的是那些人?为什么?
五、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体会一下。
六、教师小结课堂。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课文研习与问题探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引导学生探究下列问题、船夫们的歌声为什么能够“响亮而有力”,纤夫们的号子为什么却“比较急促”?
2、“他们使劲,拼命使劲,对抗着水流无情的威力”中“使劲,拼命使劲”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3、作者说“我不知道词语怎么能描写出其中包含的拼搏”你能用那些词语来表现呢?说说看。
4、你认为扬子江所说的“造命”指的是什么?
5、作者是怎样来形容苦力们的歌声的?你认为他的形容恰当吗?为什么?
6、课文所说的“江之歌”主要指什么?
7、《江之歌》与《筏子》都表现了人类与自然的搏斗,他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8、“愉悦的悲伤,从火山的烈焰中,探取生命的真谛”一句中,生命的真谛指的是什么?
三、引导学生概括的主旨。
四、迁移训练:
请按照不同的要求,运用以下三个词语,分别扩展为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
溪流
大海
生命、描绘自然景物。
2、表达对人生价值的感悟。
五、教师小结课堂。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把握写作特点,借鉴写作技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把握的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举例说明:
细节的真实生动。作者通过大篇幅的描写,表现了苦力们劳动的艰辛,充满了触目惊心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体会的语言特色。、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梳理的语言特点:
作者善于选取富有力度的语言来表现描写对象。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诵。
小组内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教师评价,鼓励优秀。
四、说说本文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场面描写真实生动、感人,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教师总结全文。
六、作业布置:摘抄你认为精彩的句子
第二单元
斑斓春色
第三课《春》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认知目标:A.识记
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
用等修辞手法。
B.理解
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c.应用
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D.综合
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辞手法。
2.能力形成目标:E.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观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
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素质培养目标:F.通过学习本文,领略春天的美。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
活的意识。要让孩子们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
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拥抱大自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难点: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板书课题、作者)
二、题目解说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首春的赞歌。
三、知识回顾(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四、范读、疏通字词
.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水涨
捉迷藏
酝酿
应和
薄烟
黄晕
蓑衣
巢
五、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
盼春
第二部分:
绘春
第三部分:赞春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本文的比喻句、拟人句。
六、布置作业
要求课后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程度。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讲读示范
(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和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特点)
.讲读第一部分:盼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拟人)
(2)“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反复)
(3)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讲读第二部分(第2、3、4、5节):绘春
(齐读第2、3、4、5节,分析讨论按顺序说明描写的对象;说说描写的角度与方法;哪些词用得很有表现力?)
(1)总括轮廓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先粗笔勾勒,用“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总提一笔,然后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春草图
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色。这里有草的动态:“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的”;旺盛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从不同的角度刻画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与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黄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3)春花图
春花图,着力描写春花竞放。作者选择开花时节相仿而花色各异的桃、杏、梨作为描写对象,先用拟人写出它们的争相盛开,再通过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它们争春比美,互不相让。接着,作者由群花的争芳吐艳展开联想,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同时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称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最后,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它们虽然不像桃花、杏花、梨花那样如火如霞如雪,却也明艳照人,别有一番情趣。
春风图
春风图,着力描写春风的和暖与清新。“吹面不寒”“像母亲的手”,通过触觉写它的和煦、轻柔;微微润湿的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和“各种花的香”,通过嗅觉写出了春风带给人的特有的清新;呼朋引伴的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牛背上牧童吹着嘹亮的短笛,通过视觉和听觉绘出了一副明快优美、赏心悦目的美好画面。在这幅图中,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方面,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课时
一、齐读课文,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
二、独立分析,教师点拨
.讲读第二部分(第6、7节):绘春
(1)春雨图
春雨图,着力描写春雨的细密轻柔、润泽万物。春雨的特征是,一多二细。先说雨多、雨细,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非常贴切,不仅展示了雨的特点,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然后顺着春雨写雨中的树叶儿和小草,“绿的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无一不带着雨中植物的主要特征。接着又把视线转移到人间,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用“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接着写行人,写农民,都不忘是在春雨之中,或“撑起伞慢慢走着”,安宁、悠闲,或“披着蓑戴着笠”,带有浓烈的江南地方色彩;最后再写“在雨里静默着”的房屋,与傍晚的宁静气氛互相照应。这一段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写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那一片细雨绵绵的春光,那一派清亮温馨的景色,那一种和平安静的氛围,都描绘得出神入化。
(2)迎春图
迎春图,着力写春早人勤。由“天上的风筝”引出地上迎春的孩子,进而带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欢腾的景象,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然后作者巧妙地点出寓意:“‘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前四幅画面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讲读第三部分:赞春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一遍)
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她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她非常“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她有“无穷活力”。这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点明春天成长进程。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而且用“去”字结尾,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在盼春中到来,最后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来一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三、齐读课文
(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越自然、质朴越好、切忌拿腔拿调)
四、归纳写作特点
.观察细致,描述生动真切;
2.诗情画意相融合;
3.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当堂做完,当堂讨论);
2.完成课后练习四;
3.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一、盼春
盼、来、近(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一切……欣欣然张开了眼
总括轮廓
山(朗润)
水(涨)太阳(红)
钻、嫩、绿、满---草
春草图(草报春)
坐、躺、滚、踢、跑、捉---人
态:赶趟儿
春花图(花争春)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果实)
二、绘春
(遍地野花,像眼睛,像星星)
触:抚摸
春风图(风唱春)
味:泥土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
笛声嘹亮
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春雨图(雨润春)
状:斜织、薄烟
景:树叶儿绿、小草儿青、灯、人、房屋
迎春图(人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抖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赞春
三个比喻句:“新”“美”“力”
第五篇:七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春之声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入;(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人。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
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断。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如:(第三乐句)
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春晓》(歌曲),《春节序曲》(管弦乐曲),《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2.器乐:学吹竖笛
3.创作与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
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2.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
3.通过学生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新疆之春》
(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豪放、乐观、奔放、流畅、欢快、载歌载舞等。
(2)出示《新疆之春》的主题旋律片断(第一、二部分),引导学生对两个部分的主题片断进行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如:各部分在演奏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主题是钢琴伴奏,小提琴以装饰音、强音、跳弓等多种演奏形式出现,第二部分则是小提琴以双音演奏舞曲般的节奏和拨弦的形式演奏,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小提琴这一乐器的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欣赏《新疆之春》,使学生了解新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及他们的精神风貌。2.《春节序曲》
(1)边听边感受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如:热烈的、欢腾的、载歌载舞的等。学生小组讨论并谈感受。
(2)将不同部分的音乐主题用板书、投影、课件等方式呈现出来。请学生边听边对比音乐的不同特点,如:欢快的、抒情的、流畅的、赞美的等情绪特点,以及力度上的特点。
(3)学生自主地找一段主题旋律并为其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表现特征。3.《春晓》
(1)使学生了解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春晓》这首诗构思精巧,令人回味无穷,加入黎英海的配曲,更使其意境深这。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曲结合的歌曲的深刻内涵,并吟诵全诗。4.《春天奏鸣曲》
(1)作品是贝多芬所作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该曲因
音乐绚丽甘美,明澈如水而得名。共四个乐章,可以选听其中的第一乐章,教师可以根据优美、抒情的旋律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2)组织学生讨论:乐曲第一部分中,小提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有什么特点?
(二)学吹竖笛《春游》
1.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旋律;熟悉曲谱。2.学生练习吹奏。学生可相互帮助克服技术难点。
3.引导学生找出乐曲中旋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
二、四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三句变化;结尾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为乐曲配打击乐伴奏,在有标记的地方敲击三角铁或其它打击乐器。
(三)创作与表演
1.请学生即兴为《春节序曲》(教材内容)的旋律配一段歌词,并试着唱一唱。分小组创编,然后为大家展示成果。
2.师生共同表演《春节序曲》音乐片断。形式:弹奏、舞蹈、扭秧歌、敲锣打鼓、演唱、教师要将全体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表演,表演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教师、学生讨论安排角色。
第二单元 红旗飘飘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3.音乐欣赏:《绣红旗》。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
其代表作品。
2.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教学过程:
(一)唱歌
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5)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节奏。
(7)反馈与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二)欣赏
1.观看歌剧《江姐》的录像片段,聆听女声齐唱《绣红旗》。2.学生探讨《绣红旗》的演唱形式、表现的情节、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的基本情绪等。
3.创编歌表演动作:学生可通过个人或分小组,根据各自对歌曲《绣红旗》内容和情节的理解和想象,创编歌表演动作。设计符合故事情节、乐曲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表演形式,以表达江姐和狱
中战友绣红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坚定的信念。在表演的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伴奏作简单的评价,并在群体中参与相互交流二度创造的感受,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1.管弦乐曲《红旗颂》
2.歌曲《红旗飘飘》
教学目标:
1.感受器乐曲《红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奏的形式。能边聆听乐曲《红旗颂》边看油画,边结合历史知识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2.感受歌曲《红旗飘飘》《国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唱形式;能哼唱歌曲《红旗飘飘》中一句或几句曲调。能边聆听音乐,边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能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教学过程:
1.教师介绍《红旗颂》的作者及首演的背景,然后播放录音。2.学生聆听引子及第一部分主题。
3.教师引导学生从这段引子和主题中,听出乐曲分别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其中听出了什么熟悉的音调?(《国歌》音调)4.聆听第二部分(展开部)。听后,学生畅谈:从乐曲中听辨出节奏、音型有什么特点?这段乐曲在演奏的形式、乐曲的风格较第一段有何不同? 5.聆听第三部分及尾声。
6.学生边聆听乐曲边观看油画《开国大典》,结合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各自畅谈听后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描述《开国大典》时的盛况。
7.学生对以上的见解进行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活动,说出自己的
理解。
8.欣赏男声独唱歌曲《红旗飘飘》。
9.学生自由讨论《红旗飘飘》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10.学生随录音边看歌谱边随之哼唱。
11.如果高音区有困难,教师可作移调处理。学生可畅谈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并说出对其中哪个乐句的印象最深。(可能会有不同答案,教师都应予以鼓励)
12.学生聆听音乐,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
13.欣赏歌曲《国旗颂》。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14.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参考课本的插图:天安门国庆节升国旗的群众集庆场面)。
第三单元 华夏古韵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2.学习歌曲《阳关三叠》。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教学过程:
(一)讲音乐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教师适当补充。(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
3.问: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学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鼓励。4.听古琴曲《流水》
这项教学内容也可以先安排听古琴曲《流水》,后讲故事。也可以由教师在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声中讲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赏。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领会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意境。
(二)唱歌
1.可以安排学生先欣赏歌曲《阳关三叠》;也可以先安排学生朗诵诗句,教师弹奏作为背景音乐。2.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4.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5.可以让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吹竖笛为其他同学的演唱伴奏,并为下节课的音乐情景剧做铺垫。
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歌曲意境、词曲准确性上的得与失。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2.欣赏《楚商》《秦王破阵乐》 教学目标:
1.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阳关三叠》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2.能够在音乐情景剧中将舞蹈、器乐演奏(吹竖笛)、吟诗等相关艺术手段融人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
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以编钟、乐舞等为代表的我国古代辉煌的音乐成就。引导学生将各门学科(如历史、语文等)的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4.了解编钟的音色特点及其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5.了解大型乐舞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采用齐唱、接唱、小组唱等方式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二)创编音乐情景剧
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创编音乐情景剧“送友人”。可以引导学生先讨论角色、剧情,然后进行剧本和台词创编,最后分角色表演。
2.教科书中有角色和剧情的简单提示,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参考提示时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自主创新;应鼓励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案和表演。
3.对于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教师也可以从班级中选出几位“演员”表演给大家看。对学生观众可以做简单的分工:可以安排部分女同学在周围做杨柳摇摆的示意,可以安排同学吹竖笛或演奏其他擅长的乐器作为声音背景,可以安排部分同学哼鸣《阳关三叠》的旋律营造某种氛围„„
(三)欣赏《楚商》《秦王破阵乐》
1.问:听赏《楚商》和《秦王破阵乐》,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请用精练的词语描述你的感受。2.播放录音。
3.教师将学生回答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总结这两首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古代音乐风格──凝重、庄严、神圣、清虚等。4.讨论:是什么原因使这两首作品的音响不同于今天我们所听的音乐?
答案可能会涉及乐器的音色、生活环境、音乐的作用等。
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2)---江河万古流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江河万古流》;欣赏《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教学目的:
学会歌曲《江河万古流》,理解歌曲中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密切关系,两段相同结构的歌词与不同旋律和节奏造成的艺术效果。欣赏《黄河船夫曲》和《保卫黄河》,了解黄河──一中国的母亲河,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以提问导入新课
我国幅员辽阔,有很多江河、湖泊,在众多的江河中,最著名的是哪两条?它们流经的省份有哪些?为什么? 黄河和长江(可出示地图)。
黄河: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长江:青海省(通天河)、西藏自治区(金沙江)、云南省(金沙
江)、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民族对它们有着特殊的感情。《江河万古流》中寄托了我们对黄河、长江的感情。
(二)教唱《江河万古流》 1.播放歌曲《江河万古流》。
2.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并做练习。体会歌词与节奏、曲调结合在一起所表达的情感。
3.教唱歌曲,并打拍子唱乐谱。用自然的、较深沉的声音演唱歌曲。
4.学唱歌曲后,启发学生体会歌曲的结构──单二部曲式(二段体)。两段开始处的不同旋律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旋律的再现起到歌曲“统一” 的作用。
(三)欣赏《黄河船夫曲》(2遍)以提问引入欣赏内容:
你是否知道与黄河、长江有关的故事,或以黄河、长江寄托某种感情的音乐作品?
1.欣赏一首描写黄河边人们生活的歌曲──《黄河船夫曲》。(第一遍)
2.参考谱例找出歌曲中的“重复”部分。
3.其旋律是由几句构成的?歌曲的分句与歌词的写法 渊F比)和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
4.跟着录音模唱这首歌曲。(第二遍)
(四)欣赏《保卫黄河》
1.以“抗日战争”引入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提问:在这个作品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气势?强调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和乐曲中所表现出的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宏伟气势。2.介绍《黄河大合唱》及其词作家光未然,曲作家冼星海。简单介绍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背景。
3.介绍《保卫黄河》中的主题旋律。分段欣赏,感受不同音乐形象:引子、主题旋律(第一、二部分)、主题展开(第三部分)、宽广的旋律(第四部分)、主题再现(第五部分)。4.完整欣赏。
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2)---欧洲漫游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阿尔卑斯牧场》、《丰收之歌》、《玛莱卡莱》、《弗拉门戈舞曲》、《玛组卡》、《霍拉舞曲》、《苏格兰风笛》。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乌克兰民歌《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瑞士民歌《阿尔卑斯牧场》、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意大利民歌《玛莱卡莱》、与西班牙《弗拉门戈舞曲》以及苏格兰风笛曲,体味欧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蕴与不同的风土人情,培养青少年对不同文化尊重和热爱的品格。
教学过程:
1、通过复习演唱上一节课《乡村花园》,把学生带回欧洲音乐的氛围中来,从主动演唱到主动聆听,进入到较深层次的感受音乐。
2、听赏歌曲《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
3、《阿尔卑斯牧场》。
(1)用提问与讲解了解瑞士民族音乐以及阿尔卑斯风土人情。
(2)分析《阿尔卑斯牧场》的调式、调性、基本结构。
(3)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讲述这首民歌的基本情绪。
4、《玛莱卡莱》
(1)欣赏当代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这首意大利民歌的音像带(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录像带或录音带),让同学们谈谈听后感。
(2)讲述介绍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风景的小资料(图片)。
(3)分析这首歌曲的旋律变化与歌词情绪变化的内在联系。
(4)结合欣赏作曲家托斯蒂的其他一、二首精美的意大利民歌,如《悲叹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
5、弗拉门歌舞
(1)欣赏一般弗拉门戈舞曲后观赏舞蹈图片(或教学幻灯片)。
(2)讲述弗拉门戈音乐舞蹈的几种类型。
6、妈祖卡
(1)欣赏肖邦的钢琴曲——玛祖卡。
(2)介绍著民音乐家波兰“钢琴诗人”肖邦及其作品。
(3)介绍玛祖卡舞曲的音乐特点及舞蹈特征。
7、霍拉舞曲
(1)聆听霍拉舞曲的教学录音带。
(2)介绍罗马尼亚民间舞——霍拉,以及罗马尼亚民间音乐。
8、音乐游戏——“西游记”
(1)各国海关官员5人,每人负责两个国家.(2)全班分四个小组——甲、乙、丙、丁,每组约12人。
(3)各组依次开始旅游,抽签决定每一组的第一个旅游国家。
①甲组 抽签——x x国家。
该国“海关官员”提问,共四个问题,每答对一个问题由“海关官员”给该组记100分。每一个问题,该组推举一位同学回答,当四个问题都回答完毕,方可浸入第二个国家。
②乙、丙、丁组同时重复上述过程。
③在规定时间内,看哪组走的国家多。
(4)游戏结束后,由海关官员统计各组分数,获胜者予以奖励。
二、有关资料
(1)《玛祖卡》
玛祖卡是波兰的两种民间舞的玛祖卡和用玛祖尔(波兰中部马佐夫舍地区的一种流利、活泼、欢快、热烈奔放的男女双人舞曲)体裁写的音乐作品流传到法国后的统称,18世纪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国。各国的宫廷舞蹈编导们根据波兰玛祖卡舞整理加工为舞会舞蹈和舞台形式,其音乐节拍为3/4,一重拍落在第1拍或第2拍为其特点,舞蹈以滑步、脚跟碰击,男舞者单腿脆地,女舞者
绕行和以双人旋转等为主。著名舞剧《莱蒙达》、《天鹅湖》,歌剧《亿万苏萨宁》中都有玛祖卡。著名作曲家肖邦曾以此音乐体裁写成多部传世名作。
(2)《霍拉舞曲》
霍拉是一种罗马尼亚民间舞蹈,跳霍拉舞是罗马尼亚人在婚礼或节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一种大众化娱乐形式,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表现了巴尔干地区人民的开朗、欢乐、热爱自由的性格特征。
舞曲由青年男女搭肩成行开始,招着女子参加进来,然后是已婚者,最后是老人。大家联成一个圆圈,向前一步,退后一步,相左三步,向右五步,如此反复进行,是圆圈逐渐逆时针旋转;间或向中心聚拢,然后散开还原队形,参加者可达数百人;往往可持续舞蹈数小时,直到尽兴。
(3)《苏格兰风笛》
风笛是一种古老的簧管乐器,至少已由三千年的历史。相传有罗马人从亚洲传入欧洲,从16世纪起,苏格兰人便将风笛与其它乐器和用,在多种场合表演。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1)欧洲民间乐曲欣赏。(2)学垂竖笛《丰收之歌》。(3)音乐游戏--“西游记”。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听辨欧洲民间乐器的音色。
2、了解欧洲民间音乐的另一类型--器乐。
3、通过音乐游戏对本单元所学习的欧洲音乐进行小结。
教学过程:
1、苏格兰风笛
(1)欣赏一首用风笛演奏的苏格兰民间乐曲。(2)介绍乐器--风笛。(3)介绍苏格兰民间音乐。
2、《丰收之歌》
(1)欣赏歌曲《丰收之歌》
(2)结合聆听音乐观赏名画--(尼德兰)勃吕盖尔的作品《丰收》,在结合地理课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讲述丹麦的风土人情。通过讲述地理知识与风土人情达到领悟音乐风格的目的。
(3)通过哼唱这首民歌的旋律,逐渐导入到讲述丹麦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与多种体裁。
(4)以提问方式,分析这首民歌的调式、调性与基本结构。
3、竖笛演奏《丰收之歌》
(1)先通过演唱熟悉这首歌曲的基本旋律,再用竖笛练习吹奏此曲。
(2)分两组进行,第一组吹奏,第二组打拍子,然后互换。
第六单元 银屏之歌
【教学内容】
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枉凝眉》《滚滚长江东逝水》《敢问路在何方》《好汉歌》。【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能够对四首电视连续剧主题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做出分析。
2.欣赏、感受、体会每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通过学生参与表演活动对音乐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得以体验和认识。
4.了解、熟悉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型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欣赏、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演、塑造和体验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2.难点:使学生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和音乐在电影、电视剧中的作用。学生课前准备:
(1)练唱影视歌曲,了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2)准备《西游记》《三国演义》中人物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的面具、道具(金箍棒、大刀、扇子等)、乐器(古筝)。教师准备:多功能电化教学设备、钢琴、录音机、影碟、打击乐(鼓、钗、锣、木鱼、三角铁)。【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电脑播放歌曲《枉凝眉》《三国演义》《敢问路在何方》《好汉歌》片断(每首约30 秒时间)引起学生兴趣。
2.大屏幕显示问题:你们看过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吗?哪些人物形象给你们留下过深刻的印象?知道它们的音乐吗?
二、欣赏
1.通过大屏幕播放歌曲视频: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主题歌《枉凝眉》
2.大屏幕显示以下问题与文字:(1)这部作品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塑造了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红楼人物”形象。(2)这首歌曲有什么风格特征?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歌曲具有明显的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节奏平缓,感情十分浓郁,表现了忧伤、惆怅、枉自悲叹的情绪。音乐具有某种虚幻与超脱的色彩,好似今人追忆时的慨叹。3.请一位学生用古筝演奏这首歌。
4.请一位或几位女同学来演唱这首歌,古筝伴奏。
三、欣赏:电脑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
东逝水》。
1.老师范唱这首歌。
2.大屏幕显示问题:请你说出这首歌的音乐风格、速度、力度?3.学生为三国人物设计音乐、肖像并表演展现人物性格。出示打击乐:鼓、钗、锣、木鱼、三角铁,请五位男生戴上面具、服饰、道具。
表演展现出《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五位英雄豪杰的不同个性形象。每位先上台前选择一件打击乐打出节奏代表所扮演的人物性格,再用动作展现英雄形象。4.学生讲评。5.教师归纳。
四、欣赏: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 1.通过大屏幕播放歌曲视频。
2.学生讨论:(大屏幕显示问题与文字)(1)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这首歌的音乐情绪豪迈奔放、果敢有力,具有英雄性格,表现了人物的坚强品格和顽强意志,对人物进行了赞美和颂扬。(2)节奏有什么特点?
歌曲很富有动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好似表现唐僧师徒四人赶路的行进姿态。
(3)它塑造了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怎样的形象?
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跋山涉水去西天取经的英雄形象。3.请四位男生在音乐声中表演师徒四人路经艰险的情影和形象。(学生准备好服装、面具、道具)4.学生讲评。
5.大屏幕显示问题和节奏型。
哪位同学从音乐和他们行进的姿态中体会到了什么典型节奏?并能在歌曲中找到?
切分节奏型:× × × × . ×|× × . 0 0 | 6.学生用“达”按歌曲音调练习打切分节奏。
7.老师结合“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深刻哲理启发教育
学生。路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脚下,看我们怎样走好自己的路。
五、欣赏并演唱
1.电脑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2.大屏幕显示问题与文字:
这首歌塑造的是什么形象?突出了什么特征?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歌曲塑造的是梁山好汉的形象,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旋律奔放、豪爽,音程起伏跌宕,节奏感很强,音乐形象十分鲜明。
3.学生以一领众和的形式演唱《好汉歌》。4.请一位男生领唱全体男生合唱。
5.再请一位男生领唱全班合唱。(唱出梁山好汉的气势)
六、学生讨论
1.大屏幕显示问题与文字:
听完这四首电视连续剧主题歌,影视音乐有哪些类型和作用? 类型: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头曲、片尾曲等。作用:深化主题、突出剧情、烘托气氛、抒发情感、易于理解和传播。
2.老师归纳总结:提示学生多关注影视中的主题歌和音乐。
七、请同学们唱一唱你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男女生独唱、小合唱、全体唱等演唱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