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1:4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几棵树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第一篇: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开发区实验学校 一年三班

李金爱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1页---82页:有几棵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加几的各种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8加几。

教学难点: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植树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制作家具、造纸等。所以我们要爱护树木,多植树。看,淘气和笑笑也去植树了。(出示课件)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观察图,提出问题。

看图,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生:淘气植了8棵树,笑笑植了6棵树。)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这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集中解决其中一个问题:一共有几棵树?(课件出示:有几棵树?)

(设计思考:关注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创设淘气和笑笑植树的情境,指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有渗透了绿化环境爱护花草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三、自主探究,领悟算法(1)、学生独立探究

师:谁能来给这个问题列个算式呢? 学生列式。可能有: 8+6=14或 6+8=14。

师:8+6=14,哦,你们都知道他的得数了,你是怎样又对又快地计算出来的?介绍给大家好吗?

师: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你是怎么计算的?你有多少种方法?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思考,交流。

2、汇报方法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可能有:

方法(1):数一数的方法。数一数后面一排有8棵,前面一排有6棵。

一共是14棵,8+6=14。

方法(2):先把6给8两个,还余4,2加8得10,10再加4得14。教师点拨:凑十法,看大数,分小数 指几名学生讲一讲,同桌练习讲一讲。

方法(3):从8棵接着往后数6个数,一共14棵。8+6就等于14。方法(4):把8分成4和4,6和4加起来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总共就是14棵树

方法(5):根据9+6=15,8+6就等于14。

方法(6):根据10+6=16,8比10少2,所以8+6=14。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那么多的计算方法,我们利用了不同的方法算出了8加6等于14。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听。

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师:学了这么长时间了,小朋友们累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机灵狗给我们带来的小儿歌,放松一下吧!(课件播放: 8加几,不用怕,借2个,凑成十,再把余下的加上来,计算起来对又快。)师:我们也一起来念一念吧!

(设计思考: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本环节,基于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对学生合理的方法给予肯定,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感受了算法多样化。同时,教师又不急于告诉学

生哪种方法最简便,而是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自主实现算法的优化,有效培养了学生勇于表达、善于倾听、乐于反思的习惯。)

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左面有8朵花,右面有7朵花,一共有几朵花?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列式。

教师?怎样用凑十法算出结果?学生汇报。

2、解决问题

师:夏天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蝴蝶和蝴蝶在花间跳舞。(出示蝴蝶图和蜻蜓图)花丛中有8只蝴蝶,飞来了7只蝴蝶,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学生列式并计算,教师指导,集体进行反馈。

3、试一试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这么多方法中选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做一做书上第74页下面的试一试,做完之后要认真检查一遍,比一比哪位小朋友最细心。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师:计算完了吗?哪位小朋友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你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代表交流,集体订正。

师:小朋友们,这三道题你算对了吗?有错误的小朋友请你再算一算,更正过来。

4、看谁算得快:

8+3 8+4 8+5 8+6 8+7 8+8 8+9

学生自做,说说有什么窍门

5、师:花丛下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说悄悄话呢。他们是谁?又在干什么呢?(出示课件:小蚂蚁搬家)哦,小蚂蚁在搬家呢!

师:我们怎样做能帮小蚂蚁找到自己的家呢? 学生说方法,并算一算。

师: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帮小蚂蚁找到了自己的家,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设计思考: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在实践运用环节,我把练一练中的两道设计成了花园中蝴蝶、蜻蜓、蚂蚁之间的故事情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

6、购买食品。

师:我们经常会到超市购买一些美味的食品,请你从中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示课件:食品的价钱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汉堡8元、巧克力7元、鸡腿9元、可乐5元。)

7、游戏:夺红旗(书上第76页“夺红旗”游戏)

(设计思考:购买食品的练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结合孩子们的特点,让孩子们在选择美味食品的过程中巩固了计算方法。之后,又在激烈的“夺红旗”比赛中练习“8加几”,延伸了“7加几”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快乐学习。)

8、计算小能手

5+6=

13+5=

9+9= • 6+9=

6+6=

3+9= • 8+7=

4+7=

8+8= • 9+7=

7+6=

2+9= • 学生自己做,集体反馈

9、看谁写得多 8+()=()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8+?”的计算方法,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努力,在成长的路上有更大的收获。

第二篇:《有几棵树》教学反思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1

《有几棵树》这节课通过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突出“凑十法”的优化计算方法。我以“春夏秋冬”的情境引入,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入,培养孩子绿化环境的教育。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展示“有几棵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学习如何计算8+6,让学生自主用小棒摆一摆,并在小组说一说;在巩固练习,引导学生编数学故事,培养孩子完整表达数学语言;设计摘果子的游戏,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孩子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兴趣。

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课堂很活泼。学生们很大胆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由于孩子对“8加几进位加法”在课前基本都掌握如何计算,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计算的方法,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而我仍偏向让孩子们优化计算方法,于是我用数学儿歌体现优化计算,让孩子们在算法多样化中找到简单的方法做题目。

不足之处:

1)“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衔接语不到位,备课时缺少详细斟酌。

2)在突破难点的时候时间掌握不到位,应该增加2到3分钟。

3)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孩子学习算法多样化。而我仍有自身学习水平的偏见,期望学生更倾向“凑十法”,有点扼杀孩子们开放的数学思维。但这也是我思考的一个方向,如何能更好将两者融在一起呢?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2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如在导入时,我先让学生观图,并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们经这思考,并列出相应算式解决问题。在学习8+6时,通过动手操作巩固上面学到的算理,结合9+几的计算方法,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同桌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1、从8数起,数上6个数是14.

2、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

3、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

4、9加6得15,8比9少1,15减1得14;

5、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

6、请计数器帮忙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评课时, 有的老师提出可以向学生讲明哪种方法最好。强化“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我反思一下,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学生的表达多样化,学生的解题多样化,但不是学哪种方法最好,学生喜欢的方法就是最好。如果从过去的教学理念出发,的确可以向学生点明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既节约时间,又把科学的东西简单明了地教给了学生。可新的课程标准,就不可轻易下结论。因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三维”目标,除了过去我们一再强调的知识与技能外,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一体。怎样让每个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学习的信心,热爱数学课堂?这样的情感与态度,是应该从每一节课开始培养的。一年级,这是一个刚刚燃起思维火花的年龄。这时候,教师任何一个不恰当的眼神、手势,一句不经意的言语,都有可能化作浇灭儿童思维火花的冰水。这几种算法,在我们看来,有些确实不尽完美,但这毕竟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适合他们的方法就是最好的。但是,也却实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孩子就用手指一个一个地数,计算速度比其他孩子慢了许多,其他孩子做了5题,他只能算1到2题,并且,总是依靠直观计算,难过渡到抽象。 让我深思。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3

教学反思:

《有几棵树》这节课通过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突出“凑十法”的优化计算方法。我以“3月12日是植树节”的情境引入,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入,培养孩子绿化环境的教育。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展示“有几棵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学习如何计算8+6时,让学生自主用小棒摆一摆,并在小组说一说;在巩固练习,引导学生编数学故事,培养孩子完整表达数学语言。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课堂很活泼。学生们很大胆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足之处:

1)在规范算法之后,应该全班同学齐读算法,以帮助学困生在头脑中建立计算模型。

2)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孩子学习算法多样化。而我在课堂中较期望学生更倾向“凑十法”,有点扼杀孩子们开放的数学思维。但这也是我思考的一个方向,如何能更好将两者融在一起呢?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4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如在导入时,我先让学生观图,并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们经这思考,踊跃发言:如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棵树?第二行比第一行少几棵?一共有几棵树?并列出相应算式解决问题。在学习8+6时,通过动手操作巩固上面学到的算理,结合9+几的计算方法,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同桌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生2:用手指头数。

生3:把6分成2和4。8+2=10 10+4=14

生4:把8分成4和4。6+4=10 10+4=14

生5:因为9+6=15,所以8+6=14。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课后,在评课时,有的老师提出可以向学生讲明哪种方法最好。强化“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我反思一下,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学生的表达多样化,学生的解题多样化,但不是学哪种方法最好,学生喜欢的方法就是最好。如果从过去的教学理念出发,的确可以向学生点明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既节约时间,又把科学的东西简单明了地教给了学生。可新的课程标准,就不可轻易下结论。因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三维”目标,除了过去我们一再强调的知识与技能外,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一体。怎样让每个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学习的信心,热爱数学课堂?这样的情感与态度,是应该从每一节课开始培养的。一年级,这是一个刚刚燃起思维火花的年龄。这时候,教师任何一个不恰当的眼神、手势,一句不经意的言语,都有可能化作浇灭儿童思维火花的冰水。这几种算法,在我们看来,有些确实不尽完美,但这毕竟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适合他们的方法就是最好的。

虽然课堂学生很活跃,但我觉得有点乱,怎样才能使课堂做到活而不乱?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5

在全乡的考核听课中,我教学的是数学《有几棵树》,即“8+几”的加法。教学结束后,感觉有得有失,现反思如下。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突出“凑十法”,让孩子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法,我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先展示“有几棵树”,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再学习如何计算8+6,让学生自主用小棒摆一摆,并与同桌说一说,从而学会“8+6”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课堂很活泼。

但这节课也有缺憾之处:我的初衷是鼓励孩子学习算法多样化。而我仍没让孩子完全放开手脚,还是期望学生更倾向“凑十法”,有点扼杀孩子们开放的数学思维。但这也是我思考的课前就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将两者融在一起呢?再有就是关注学生不够,我感觉还是在按自己的思路教学,忽略了最重要的学情。其实孩子们一开始就把我期望的2种方法一下就说出来了,可我没利用,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路,一种一种解决的。感觉灵活性不够。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6

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因为有了前面9加几的知识经验,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主发现和研究出8加几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进一步巩固凑十法的应用,并初步了解数学学习中类比迁移的重要思想方法。

开课之初,首先简单进行了口算练习,巩固9加几,然后创设了春、夏、秋、冬的故事情境。我以春天同学们去植树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为了解决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探究:学生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也可以应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推理计算。在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的过程中,他们体验了学习的过程,学会了计算的方法,明白了计算的道理,最后,进行了一组有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反思整节课,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活动。在教学中, 我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力特点,创设了春、夏、秋、冬的情境,从浅入深,逐步深入,让每一个孩子的思维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之中。

2、注意课堂设计的层次,让所有的孩子在课堂上都有所发展。针对学生不同的基础,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由于已有前面9加几的铺垫,很多学生已经会算8加几,也会应用凑十法,因此在探究环节中,我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能直接算的可以直接写算法,有困难的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从形象、抽象两个侧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也做到了因人而异,在后面的练习中,练习也做到了步步高升,有发展性。

3、计算的多样化要有目的,不为多样化而多样化,适合自己并且自己能掌握的就是最优的方法。由于学生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个性特点也不同,我们不能千人一面,我个人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有用的,利于自己发展的,就是有价值的。在课堂中,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下,能想到的方法都是值得称赞和鼓励的,在观察对比下,能够对自己的方法进行优化,进行改进,更是值得赞赏的。学生中出现的凑8、凑6都是可行的,它们的思维方式相同,方法一致,只是在摆、算的过程中,存在快慢之别。

4、 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梯度,让学生的思维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跳一跳能达到一个高一点的层次,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本节课中,春属于新授。夏我设计了和教材贴近的练习,让孩子回忆一下教学内容就可以完成。秋已经脱离了实物,逐渐抽象出算式,这时已经熟练掌握的孩子就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不熟练的孩子还可以借助摆小棒或是画小棒来帮助自己。冬就是开放性题,训练孩子自己提问,自己解答的能力,拓展提高练习也和小树的成长结合,让学生了解了年轮,同时渗透了7的进位加法,让程度比较好的孩子学会了知识的迁移。

从整个教学过程看,学生对8加几的计算掌握得很好,算理也说得很明白,面对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也有挑战的勇气和解决的办法,并且说出自己解题的想法,不同的学生的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教学中也还存在不足,学生年龄小,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怎样让学生的探究过程更有序,老师应该怎样去关注和指导;怎样引导学生的说,让学生说得更准确、更明白;在学生的热情极其高涨时,怎样有效地去调控,让学生能动起来,能静下去;以及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怎样对学生情感态度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对数学有更精准的认识,能爱数学,对数学有兴趣。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7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如在导入时,我先让学生观图,并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们经这思考,踊跃发言:如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棵树?第二行比第一行少几棵?一共有几棵树?并列出相应算式解决问题在学习8+6时,通过动手操作巩固上面学到的算理,结合9+几的计算方法,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同桌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生2:用手指头数。

生3:把6分成2和4。8+2=10 10+4=14

生4:把8分成4和4。6+4=10 10+4=14

生5:因为9+6=15,所以8+6=14。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表现突出的是李凯,平时很少听到他的发言,而今天的他表现的非常勇敢,第5种想法就是他提出的。

课后,我反思一下,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学生的表达多样化,学生的解题多样化,但不是学哪种法最好,学生喜欢的方法就是最好。如果从过去的教学理念出发,的确可以向学生点明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既节约时间,又把科学的东西简单明了地教给了学生。可新的课程标准,就不可轻易下结论。因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三维”目标,除了过去我们一再强调的知识与技能外,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一体。怎样让每个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学习的信心,热爱数学课堂?这样的情感与态度,是应该从每一节课开始培养的。一年级,这是一个刚刚燃起思维火花的年龄。这时候,教师任何一个不恰当的眼神、手势,一句不经意的言语,都有可能化作浇灭儿童思维火花的冰水。这几种算法,在我们看来,有些确实不尽完美,但这毕竟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适合他们的方法就是最好的。这样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完全体现出孩子的主体性。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8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主要让学生用“迁移”的方法,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法,同时突出“凑十法”的优化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知识的“迁移”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我先让学生复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和“凑十法”(“看大数,分小数,先凑十,再相加”)。然后出示书上的植树主题图,并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用“凑十法”的方法来计算进位加法,我也相信学生能将这一方法比较顺利的迁移到“7+几”、 “6+几”上。把科学的东西简单明了地让学生去发现并掌握,我认为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同时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就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9

需要改进的地方:

1、过早进入主题,可以先放开思维让孩子畅所欲言;

2、PPT制作不过精细,呈现刺激物太少,不能很好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这节课并不是完全的新授课,可先让孩子们回忆之前的方法,再和这节课衔接起来;

4、让孩子动手摆小棒之后要立马收起来,拉回注意力;

5、面对孩子回答的不好时应该抓住机会,及时询问,更好的贴合课程;

6、在总结方面虽然可以放开说,但是教师要做到引导方向。

值得鼓励的地方:

1、整堂课的流程较为顺畅;

2、形式较为新颖,以故事贯穿整堂课。

在上完这堂公开课之后,我感到的压力,自己作为一名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在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的掌控上有进步,也有很明显的不足,自己在反思的过程中,也心存愧疚,因为你教得不够好,学生可能就学得不够扎实,教师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教学组织能力有待加强。我想不仅仅是这个,我的教师生涯才刚刚开始,等待我去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第三篇:《有几棵树》教学反思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如在导入时,我先让学生观图,并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们经这思考,并列出相应算式解决问题。在学习8+6时,通过动手操作巩固上面学到的算理,结合9+几的计算方法,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同桌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1、从8数起,数上6个数是14.

2、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

3、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

4、9加6得15,8比9少1,15减1得14;

5、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

6、请计数器帮忙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评课时, 有的老师提出可以向学生讲明哪种方法最好。强化“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我反思一下,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学生的表达多样化,学生的解题多样化,但不是学哪种方法最好,学生喜欢的方法就是最好。如果从过去的教学理念出发,的确可以向学生点明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既节约时间,又把科学的东西简单明了地教给了学生。可新的课程标准,就不可轻易下结论。因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三维”目标,除了过去我们一再强调的知识与技能外,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一体。怎样让每个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学习的信心,热爱数学课堂?这样的情感与态度,是应该从每一节课开始培养的。一年级,这是一个刚刚燃起思维火花的年龄。这时候,教师任何一个不恰当的眼神、手势,一句不经意的言语,都有可能化作浇灭儿童思维火花的冰水。这几种算法,在我们看来,有些确实不尽完美,但这毕竟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适合他们的方法就是最好的。但是,也却实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孩子就用手指一个一个地数,计算速度比其他孩子慢了许多,其他孩子做了5题,他只能算1到2题,并且,总是依靠直观计算,难过渡到抽象。 让我深思。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

《有几棵树》这节课通过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突出“凑十法”的优化计算方法。我以“3月12日是植树节”的情境引入,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入,培养孩子绿化环境的教育。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展示“有几棵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学习如何计算8+6时,让学生自主用小棒摆一摆,并在小组说一说;在巩固练习,引导学生编数学故事,培养孩子完整表达数学语言。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课堂很活泼。学生们很大胆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足之处:

1)在规范算法之后,应该全班同学齐读算法,以帮助学困生在头脑中建立计算模型。

2)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孩子学习算法多样化。而我在课堂中较期望学生更倾向“凑十法”,有点扼杀孩子们开放的数学思维。但这也是我思考的一个方向,如何能更好将两者融在一起呢?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3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主要让学生用“迁移”的方法,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法,同时突出“凑十法”的优化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知识的“迁移”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我先让学生复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和“凑十法”(“看大数,分小数,先凑十,再相加”)。然后出示书上的植树主题图,并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用“凑十法”的方法来计算进位加法,我也相信学生能将这一方法比较顺利的迁移到“7+几”、 “6+几”上。把科学的东西简单明了地让学生去发现并掌握,我认为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同时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就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4

在全乡的考核听课中,我教学的是数学《有几棵树》,即“8+几”的加法。教学结束后,感觉有得有失,现反思如下。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突出“凑十法”,让孩子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法,我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先展示“有几棵树”,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再学习如何计算8+6,让学生自主用小棒摆一摆,并与同桌说一说,从而学会“8+6”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课堂很活泼。

但这节课也有缺憾之处:我的初衷是鼓励孩子学习算法多样化。而我仍没让孩子完全放开手脚,还是期望学生更倾向“凑十法”,有点扼杀孩子们开放的数学思维。但这也是我思考的课前就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将两者融在一起呢?再有就是关注学生不够,我感觉还是在按自己的思路教学,忽略了最重要的学情。其实孩子们一开始就把我期望的2种方法一下就说出来了,可我没利用,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路,一种一种解决的。感觉灵活性不够。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5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如在导入时,我先让学生观图,并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们经这思考,踊跃发言:如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棵树?第二行比第一行少几棵?一共有几棵树?并列出相应算式解决问题。在学习8+6时,通过动手操作巩固上面学到的算理,结合9+几的计算方法,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同桌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生2:用手指头数。

生3:把6分成2和4。8+2=10 10+4=14

生4:把8分成4和4。6+4=10 10+4=14

生5:因为9+6=15,所以8+6=14。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课后,在评课时,有的老师提出可以向学生讲明哪种方法最好。强化“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我反思一下,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学生的表达多样化,学生的解题多样化,但不是学哪种方法最好,学生喜欢的方法就是最好。如果从过去的教学理念出发,的确可以向学生点明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既节约时间,又把科学的东西简单明了地教给了学生。可新的课程标准,就不可轻易下结论。因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三维”目标,除了过去我们一再强调的知识与技能外,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一体。怎样让每个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学习的信心,热爱数学课堂?这样的情感与态度,是应该从每一节课开始培养的。一年级,这是一个刚刚燃起思维火花的年龄。这时候,教师任何一个不恰当的眼神、手势,一句不经意的言语,都有可能化作浇灭儿童思维火花的冰水。这几种算法,在我们看来,有些确实不尽完美,但这毕竟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适合他们的方法就是最好的。

虽然课堂学生很活跃,但我觉得有点乱,怎样才能使课堂做到活而不乱?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6

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因为有了前面9加几的知识经验,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主发现和研究出8加几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进一步巩固凑十法的应用,并初步了解数学学习中类比迁移的重要思想方法。

开课之初,首先简单进行了口算练习,巩固9加几,然后创设了春、夏、秋、冬的故事情境。我以春天同学们去植树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为了解决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探究:学生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也可以应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推理计算。在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的过程中,他们体验了学习的过程,学会了计算的方法,明白了计算的道理,最后,进行了一组有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反思整节课,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活动。在教学中, 我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力特点,创设了春、夏、秋、冬的情境,从浅入深,逐步深入,让每一个孩子的思维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之中。

2、注意课堂设计的层次,让所有的孩子在课堂上都有所发展。针对学生不同的基础,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由于已有前面9加几的铺垫,很多学生已经会算8加几,也会应用凑十法,因此在探究环节中,我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能直接算的可以直接写算法,有困难的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从形象、抽象两个侧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也做到了因人而异,在后面的练习中,练习也做到了步步高升,有发展性。

3、计算的多样化要有目的,不为多样化而多样化,适合自己并且自己能掌握的就是最优的方法。由于学生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个性特点也不同,我们不能千人一面,我个人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有用的,利于自己发展的,就是有价值的。在课堂中,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下,能想到的方法都是值得称赞和鼓励的,在观察对比下,能够对自己的方法进行优化,进行改进,更是值得赞赏的。学生中出现的凑8、凑6都是可行的.,它们的思维方式相同,方法一致,只是在摆、算的过程中,存在快慢之别。

4、 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梯度,让学生的思维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跳一跳能达到一个高一点的层次,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本节课中,春属于新授。夏我设计了和教材贴近的练习,让孩子回忆一下教学内容就可以完成。秋已经脱离了实物,逐渐抽象出算式,这时已经熟练掌握的孩子就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不熟练的孩子还可以借助摆小棒或是画小棒来帮助自己。冬就是开放性题,训练孩子自己提问,自己解答的能力,拓展提高练习也和小树的成长结合,让学生了解了年轮,同时渗透了7的进位加法,让程度比较好的孩子学会了知识的迁移。

从整个教学过程看,学生对8加几的计算掌握得很好,算理也说得很明白,面对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也有挑战的勇气和解决的办法,并且说出自己解题的想法,不同的学生的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教学中也还存在不足,学生年龄小,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怎样让学生的探究过程更有序,老师应该怎样去关注和指导;怎样引导学生的说,让学生说得更准确、更明白;在学生的热情极其高涨时,怎样有效地去调控,让学生能动起来,能静下去;以及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怎样对学生情感态度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对数学有更精准的认识,能爱数学,对数学有兴趣。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7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如在导入时,我先让学生观图,并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们经这思考,踊跃发言:如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棵树?第二行比第一行少几棵?一共有几棵树?并列出相应算式解决问题在学习8+6时,通过动手操作巩固上面学到的算理,结合9+几的计算方法,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同桌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生2:用手指头数。

生3:把6分成2和4。8+2=10 10+4=14

生4:把8分成4和4。6+4=10 10+4=14

生5:因为9+6=15,所以8+6=14。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表现突出的是李凯,平时很少听到他的发言,而今天的他表现的非常勇敢,第5种想法就是他提出的。

课后,我反思一下,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学生的表达多样化,学生的解题多样化,但不是学哪种法最好,学生喜欢的方法就是最好。如果从过去的教学理念出发,的确可以向学生点明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既节约时间,又把科学的东西简单明了地教给了学生。可新的课程标准,就不可轻易下结论。因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三维”目标,除了过去我们一再强调的知识与技能外,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一体。怎样让每个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学习的信心,热爱数学课堂?这样的情感与态度,是应该从每一节课开始培养的。一年级,这是一个刚刚燃起思维火花的年龄。这时候,教师任何一个不恰当的眼神、手势,一句不经意的言语,都有可能化作浇灭儿童思维火花的冰水。这几种算法,在我们看来,有些确实不尽完美,但这毕竟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适合他们的方法就是最好的。这样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完全体现出孩子的主体性。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8

《有几棵树》这节课通过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突出“凑十法”的优化计算方法。我以“春夏秋冬”的情境引入,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入,培养孩子绿化环境的教育。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展示“有几棵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学习如何计算8+6,让学生自主用小棒摆一摆,并在小组说一说;在巩固练习,引导学生编数学故事,培养孩子完整表达数学语言;设计摘果子的游戏,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孩子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兴趣。

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课堂很活泼。学生们很大胆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由于孩子对“8加几进位加法”在课前基本都掌握如何计算,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计算的方法,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而我仍偏向让孩子们优化计算方法,于是我用数学儿歌体现优化计算,让孩子们在算法多样化中找到简单的方法做题目。

不足之处:

1)“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衔接语不到位,备课时缺少详细斟酌。

2)在突破难点的时候时间掌握不到位,应该增加2到3分钟。

3)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孩子学习算法多样化。而我仍有自身学习水平的偏见,期望学生更倾向“凑十法”,有点扼杀孩子们开放的数学思维。但这也是我思考的一个方向,如何能更好将两者融在一起呢?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9

需要改进的地方:

1、过早进入主题,可以先放开思维让孩子畅所欲言;

2、PPT制作不过精细,呈现刺激物太少,不能很好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这节课并不是完全的新授课,可先让孩子们回忆之前的方法,再和这节课衔接起来;

4、让孩子动手摆小棒之后要立马收起来,拉回注意力;

5、面对孩子回答的不好时应该抓住机会,及时询问,更好的贴合课程;

6、在总结方面虽然可以放开说,但是教师要做到引导方向。

值得鼓励的地方:

1、整堂课的流程较为顺畅;

2、形式较为新颖,以故事贯穿整堂课。

在上完这堂公开课之后,我感到的压力,自己作为一名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在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的掌控上有进步,也有很明显的不足,自己在反思的过程中,也心存愧疚,因为你教得不够好,学生可能就学得不够扎实,教师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教学组织能力有待加强。我想不仅仅是这个,我的教师生涯才刚刚开始,等待我去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第四篇:有几棵树教学反思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1

需要改进的地方:

1、过早进入主题,可以先放开思维让孩子畅所欲言;

2、PPT制作不过精细,呈现刺激物太少,不能很好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这节课并不是完全的新授课,可先让孩子们回忆之前的方法,再和这节课衔接起来;

4、让孩子动手摆小棒之后要立马收起来,拉回注意力;

5、面对孩子回答的.不好时应该抓住机会,及时询问,更好的贴合课程;

6、在总结方面虽然可以放开说,但是教师要做到引导方向。

值得鼓励的地方:

1、整堂课的流程较为顺畅;

2、形式较为新颖,以故事贯穿整堂课。

在上完这堂公开课之后,我感到的压力,自己作为一名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在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的掌控上有进步,也有很明显的不足,自己在反思的过程中,也心存愧疚,因为你教得不够好,学生可能就学得不够扎实,教师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教学组织能力有待加强。我想不仅仅是这个,我的教师生涯才刚刚开始,等待我去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2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如在导入时,我先让学生观图,并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们经这思考,并列出相应算式解决问题。在学习8+6时,通过动手操作巩固上面学到的算理,结合9+几的计算方法,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同桌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1、从8数起,数上6个数是14.

2、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

3、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

4、9加6得15,8比9少1,15减1得14;

5、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

6、请计数器帮忙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评课时, 有的老师提出可以向学生讲明哪种方法最好。强化“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我反思一下,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学生的表达多样化,学生的解题多样化,但不是学哪种方法最好,学生喜欢的方法就是最好。如果从过去的教学理念出发,的确可以向学生点明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既节约时间,又把科学的东西简单明了地教给了学生。可新的课程标准,就不可轻易下结论。因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三维”目标,除了过去我们一再强调的知识与技能外,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一体。怎样让每个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学习的信心,热爱数学课堂?这样的情感与态度,是应该从每一节课开始培养的。一年级,这是一个刚刚燃起思维火花的年龄。这时候,教师任何一个不恰当的眼神、手势,一句不经意的言语,都有可能化作浇灭儿童思维火花的冰水。这几种算法,在我们看来,有些确实不尽完美,但这毕竟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适合他们的方法就是最好的。但是,也却实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孩子就用手指一个一个地数,计算速度比其他孩子慢了许多,其他孩子做了5题,他只能算1到2题,并且,总是依靠直观计算,难过渡到抽象。 让我深思。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3

《有几棵树》这节课通过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突出“凑十法”的优化计算方法。我以“春夏秋冬”的情境引入,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入,培养孩子绿化环境的教育。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展示“有几棵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学习如何计算8+6,让学生自主用小棒摆一摆,并在小组说一说;在巩固练习,引导学生编数学故事,培养孩子完整表达数学语言;设计摘果子的游戏,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孩子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兴趣。

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课堂很活泼。学生们很大胆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由于孩子对“8加几进位加法”在课前基本都掌握如何计算,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计算的方法,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而我仍偏向让孩子们优化计算方法,于是我用数学儿歌体现优化计算,让孩子们在算法多样化中找到简单的方法做题目。

不足之处:

1)“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衔接语不到位,备课时缺少详细斟酌。

2)在突破难点的时候时间掌握不到位,应该增加2到3分钟。

3)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孩子学习算法多样化。而我仍有自身学习水平的偏见,期望学生更倾向“凑十法”,有点扼杀孩子们开放的数学思维。但这也是我思考的一个方向,如何能更好将两者融在一起呢?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4

教学反思:

《有几棵树》这节课通过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突出“凑十法”的优化计算方法。我以“3月12日是植树节”的情境引入,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入,培养孩子绿化环境的教育。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展示“有几棵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学习如何计算8+6时,让学生自主用小棒摆一摆,并在小组说一说;在巩固练习,引导学生编数学故事,培养孩子完整表达数学语言。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课堂很活泼。学生们很大胆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足之处:

1)在规范算法之后,应该全班同学齐读算法,以帮助学困生在头脑中建立计算模型。

2)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孩子学习算法多样化。而我在课堂中较期望学生更倾向“凑十法”,有点扼杀孩子们开放的数学思维。但这也是我思考的一个方向,如何能更好将两者融在一起呢?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5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就参与性、选择性、合作性这几方面花了心思进行设计,同时以学生感兴趣的卡通人物kitty猫为情境主线,在民主,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孩子因此感受到了成为课堂的小主人的乐趣。

参与性:上课的开始我首先提出质疑:8+5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用学具分别表示8和5,然后动手摆一摆。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在汇报时我尽量让学生叙述、补充,使他们体验了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

选择性:学生在进行“凑十法”的演算时,同时找到了拆大数和拆小数两种方法,基于这种情况,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我忽略了课本上“看大数,拆小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两种拆数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对于这样选择式的教学,我在练习设计时也多次采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合作性:合作如何有价值有成效?合作了是否还需要独立思考?我个人认为:合作是在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独立完成有困难或依靠个人力量能够完成但效率远低于集体完成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探究进位加法的算理是一个难点,我觉得学生有必要通过讨论来互相交流想法,获得新知。为了避免一些学生只当听众,我要求每个人先自己动手,在思考出一种方法后,再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既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又分享了其他同学的经验,获益斐浅。在游戏进行中,有的小组分工明确,有的小组合作意识不强,所以两极分化明显,这样的差距也使学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6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如在导入时,我先让学生观图,并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们经这思考,踊跃发言:如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棵树?第二行比第一行少几棵?一共有几棵树?并列出相应算式解决问题在学习8+6时,通过动手操作巩固上面学到的算理,结合9+几的计算方法,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同桌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生2:用手指头数。

生3:把6分成2和4。8+2=10 10+4=14

生4:把8分成4和4。6+4=10 10+4=14

生5:因为9+6=15,所以8+6=14。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表现突出的是李凯,平时很少听到他的'发言,而今天的他表现的非常勇敢,第5种想法就是他提出的。

课后,我反思一下,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学生的表达多样化,学生的解题多样化,但不是学哪种法最好,学生喜欢的方法就是最好。如果从过去的教学理念出发,的确可以向学生点明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既节约时间,又把科学的东西简单明了地教给了学生。可新的课程标准,就不可轻易下结论。因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三维”目标,除了过去我们一再强调的知识与技能外,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一体。怎样让每个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学习的信心,热爱数学课堂?这样的情感与态度,是应该从每一节课开始培养的。一年级,这是一个刚刚燃起思维火花的年龄。这时候,教师任何一个不恰当的眼神、手势,一句不经意的言语,都有可能化作浇灭儿童思维火花的冰水。这几种算法,在我们看来,有些确实不尽完美,但这毕竟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适合他们的方法就是最好的。这样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完全体现出孩子的主体性。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7

在全乡的考核听课中,我教学的是数学《有几棵树》,即“8+几”的加法。教学结束后,感觉有得有失,现反思如下。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突出“凑十法”,让孩子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法,我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先展示“有几棵树”,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再学习如何计算8+6,让学生自主用小棒摆一摆,并与同桌说一说,从而学会“8+6”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课堂很活泼。

但这节课也有缺憾之处:我的初衷是鼓励孩子学习算法多样化。而我仍没让孩子完全放开手脚,还是期望学生更倾向“凑十法”,有点扼杀孩子们开放的数学思维。但这也是我思考的课前就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将两者融在一起呢?再有就是关注学生不够,我感觉还是在按自己的思路教学,忽略了最重要的学情。其实孩子们一开始就把我期望的2种方法一下就说出来了,可我没利用,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路,一种一种解决的。感觉灵活性不够。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8

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因为有了前面9加几的知识经验,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主发现和研究出8加几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进一步巩固凑十法的应用,并初步了解数学学习中类比迁移的重要思想方法。

开课之初,首先简单进行了口算练习,巩固9加几,然后创设了春、夏、秋、冬的故事情境。我以春天同学们去植树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为了解决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探究:学生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也可以应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推理计算。在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的过程中,他们体验了学习的过程,学会了计算的方法,明白了计算的道理,最后,进行了一组有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反思整节课,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活动。在教学中, 我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力特点,创设了春、夏、秋、冬的情境,从浅入深,逐步深入,让每一个孩子的思维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之中。

2、注意课堂设计的层次,让所有的孩子在课堂上都有所发展。针对学生不同的基础,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由于已有前面9加几的铺垫,很多学生已经会算8加几,也会应用凑十法,因此在探究环节中,我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能直接算的可以直接写算法,有困难的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从形象、抽象两个侧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也做到了因人而异,在后面的练习中,练习也做到了步步高升,有发展性。

3、计算的多样化要有目的,不为多样化而多样化,适合自己并且自己能掌握的就是最优的方法。由于学生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个性特点也不同,我们不能千人一面,我个人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有用的,利于自己发展的,就是有价值的。在课堂中,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下,能想到的方法都是值得称赞和鼓励的,在观察对比下,能够对自己的方法进行优化,进行改进,更是值得赞赏的。学生中出现的凑8、凑6都是可行的,它们的.思维方式相同,方法一致,只是在摆、算的过程中,存在快慢之别。

4、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梯度,让学生的思维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跳一跳能达到一个高一点的层次,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本节课中,春属于新授。夏我设计了和教材贴近的练习,让孩子回忆一下教学内容就可以完成。秋已经脱离了实物,逐渐抽象出算式,这时已经熟练掌握的孩子就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不熟练的孩子还可以借助摆小棒或是画小棒来帮助自己。冬就是开放性题,训练孩子自己提问,自己解答的能力,拓展提高练习也和小树的成长结合,让学生了解了年轮,同时渗透了7的进位加法,让程度比较好的孩子学会了知识的迁移。

从整个教学过程看,学生对8加几的计算掌握得很好,算理也说得很明白,面对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也有挑战的勇气和解决的办法,并且说出自己解题的想法,不同的学生的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教学中也还存在不足,学生年龄小,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怎样让学生的探究过程更有序,老师应该怎样去关注和指导;怎样引导学生的说,让学生说得更准确、更明白;在学生的热情极其高涨时,怎样有效地去调控,让学生能动起来,能静下去;以及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怎样对学生情感态度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对数学有更精准的认识,能爱数学,对数学有兴趣。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9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如在导入时,我先让学生观图,并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们经这思考,踊跃发言:如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棵树?第二行比第一行少几棵?一共有几棵树?并列出相应算式解决问题。在学习8+6时,通过动手操作巩固上面学到的算理,结合9+几的计算方法,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同桌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生2:用手指头数。

生3:把6分成2和4。8+2=10 10+4=14

生4:把8分成4和4。6+4=10 10+4=14

生5:因为9+6=15,所以8+6=14。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课后,在评课时,有的老师提出可以向学生讲明哪种方法最好。强化“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我反思一下,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学生的表达多样化,学生的解题多样化,但不是学哪种方法最好,学生喜欢的方法就是最好。如果从过去的教学理念出发,的确可以向学生点明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既节约时间,又把科学的东西简单明了地教给了学生。可新的课程标准,就不可轻易下结论。因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三维”目标,除了过去我们一再强调的知识与技能外,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一体。怎样让每个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学习的信心,热爱数学课堂?这样的`情感与态度,是应该从每一节课开始培养的。一年级,这是一个刚刚燃起思维火花的年龄。这时候,教师任何一个不恰当的眼神、手势,一句不经意的言语,都有可能化作浇灭儿童思维火花的冰水。这几种算法,在我们看来,有些确实不尽完美,但这毕竟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适合他们的方法就是最好的。

虽然课堂学生很活跃,但我觉得有点乱,怎样才能使课堂做到活而不乱?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10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主要让学生用“迁移”的方法,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法,同时突出“凑十法”的优化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知识的“迁移”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我先让学生复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和“凑十法”(“看大数,分小数,先凑十,再相加”)。然后出示书上的.植树主题图,并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用“凑十法”的方法来计算进位加法,我也相信学生能将这一方法比较顺利的迁移到“7+几”、“6+几”上。把科学的东西简单明了地让学生去发现并掌握,我认为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同时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就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

第五篇:有几棵树教学反思

篇一:有几棵树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有几棵树》这节课通过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突出“凑十法”的优化计算方法。我以“3月12日是植树节”的情境引入,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入,培养孩子绿化环境的教育。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展示“有几棵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学习如何计算8+6时,让学生自主用小棒摆一摆,并在小组说一说;在巩固练习,引导学生编数学故事,培养孩子完整表达数学语言。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课堂很活泼。学生们很大胆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足之处: 1)在规范算法之后,应该全班同学齐读算法,以帮助学困生在头脑中建立计算模型。

2)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孩子学习算法多样化。而我在课堂中较期望学生更倾向“凑十法”,有点扼杀孩子们开放的数学思维。但这也是我思考的一个方向,如何能更好将两者融在一起呢? 篇二:《有几棵树》教学反思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

辛梅

我教学的是数学《有几棵树》,即“8+几”的加法。教学结束后,感觉有得有失,现反思如下。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突出“凑十法”,让孩子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法,我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先展示“有几棵树”,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再学习如何计算8+6,让学生自主用小棒摆一摆,并与同桌说一说,从而学会“8+6”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课堂很活泼。

但这节课也有缺憾之处:我的初衷是鼓励孩子学习算法多样化。而我仍没让孩子完全放开手脚,还是期望学生更倾向“凑十法”,有点扼杀孩子们开放的数学思维。但这也是我思考的课前就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将两者融在一起呢?再有就是关注学生不够,我感觉还是在按自己的思路教学,忽略了最重要的学情。其实孩子们一开始就把我期望的2种方法一下就说出来了,可我没利用,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路,一种一种解决的。感觉灵活性不够。篇三: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棵树教学反思

本节课创设了故事情境,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掌握了多种算法,并知道哪种算法最简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教学中应注意练习的形式应多样化,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篇四:《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作者:李香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第01期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在交流、操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8加几。

◆教学难点:

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绿树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所以,我们要爱护树木,多植树。看,淘气和笑笑也去植树了。(出示课件)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生:淘气植了8棵树,笑笑植了6棵树。)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这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集中解决其中一个问题:一共有几棵树?(课件出示:有几棵树?)

(设计思考:关注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创设淘气和笑笑植树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又渗透了绿化环境、爱护花草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三、自主探究,领悟算法

1.学生独立探究

师:谁能来给这个问题列个算式呢?

学生列式。可能有:8+6=14或6+8=14。

师:8+6=14,哦,你都知道它的得数了,你是怎样又对又快地计算出来的?介绍给大家好吗?

师: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你是怎么计算的?你有多少种方法?

2.汇报方法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们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可能有:

方法1:数一数的方法。数一数后面一排有8棵,前面一排有6棵。一共是14棵,8+6=14。

方法2:从8棵接着往后数6个数,一共14棵。8+6就等于14。

方法3:根据9+6=15,8+6就等于14。

方法4:先把6给8两个,还余4,2加8得10,10再加4得14。

师:为什么要把6分成2和4,而不是把6分成3和3呢?

生:因为8和2可以凑成10。(生边说师边板书)

师:这种算法是拆什么数?

生:是拆小数,凑成10。

方法5:把8分成4和4,6和4加起来等于10,10再加4等于

14,总共就是14棵树。(生边说师边板书)

师:这种算法是拆什么数?

生:是拆大数,凑成10。

师:方法4和方法5,都是把其中一个数凑成十。这是我们上节课学的什么方法? 生:凑十法。

师:那你们觉得这两种凑十法哪种更简便一些呢? 生:第一种,因为用8凑10较容易。

师点拨:凑十法,看大数,分小数。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老师真为你们骄傲!

3.学儿歌

师:“机灵狗”说它有首数学儿歌想让大家听听,瞧,他唱着儿歌来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放松一下吧!(课件播放:8加几,不用怕,拆小数,借2个,凑成十,加余数,计算起来对又快。)

师:我们也一起来念一念吧!

(设计思考: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本环节,基于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对学生合理的方法给予肯定,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感受了算法的多样化,又培养了学生勇于表达、善于倾听、乐于反思的习惯。)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搭积木

师:小淘气知道同学们爱动脑筋,很愿意和大家交朋友,他决定带我们去游乐场,观看他们搭积木(课件出示搭积木的画面)

师:你们能算出淘气和笑笑一共搭了多少块积木吗?生独立在草稿纸上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计算过程,课件演示将积木块数凑十。

2.百花园

师:走出了游乐场,我们再一起到百花园里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百花园的蝴蝶图)花丛中有8只蝴蝶,飞来了7只蝴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一共有多少只蝴蝶?)一共有多少只蝴蝶?怎么列算式呢?(8+7=15)

学生列式并计算,教师指导,集体反馈。

师:这里不但有美丽的蝴蝶,还有什么呢?(课件出示百花园的蜻蜓图)

生:蜻蜓。

师:一共有多少只蜻蜓?怎么列算式呢?(4+8=12)

学生列式并计算,集体反馈。

3.蚂蚁搬家

师:我们刚才只是看到了漂亮的花园上面的景物,其实,在花丛的下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说悄悄话呢。他们是谁?在干什么呢?(出示课件:小蚂蚁搬家)师:我们能帮小蚂蚁找到自己的家吗?

学生说方法并算一算。

师: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帮小蚂蚁找到了自己的家,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小乌龟上楼

师:看到小朋友们个个聪明伶俐,小乌龟也想请大家来帮他上楼(出示课件:8+几的算式。)

8+2=10 8+3=11 8+4=12 8+5=13 8+6=14 8+7=15 8+8=16 8+9=17 生一一算出得数。

师:小乌龟看到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帮他上了楼,高兴极了。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算式,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生1:都是“8加?”的算式。

生2:都是加法。

生3:第二排数字和第三排数字都是从小到大。

师:你真会观察,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得数的个位数比第二个加数少两个。

师:你真聪明,那么这两个跑哪儿去了呢?谁知道?

生:2跑去和8凑成了10,组成了得数中十几的十。

哇,小朋友们表现得真不错,这么会找规律,小眼睛真灵敏,老师可开心呢!

(设计思考: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在实践运用环节,我把练一练中的两道题设计成了花园中蝴蝶、蜻蜓、蚂蚁、乌龟间的故事情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新知。)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8+?”的计算方法,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努力,在成长的路上有更大的收获。(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地区横山县石湾中心小学)

篇五:《有几棵树》教学反思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

钟屯乡中心小学 吴研

在全乡的考核听课中,我教学的是数学《有几棵树》,即“8+几”的加法。教学结束后,感觉有得有失,现反思如下。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突出“凑十法”,让孩子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法,我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先展示“有几棵树”,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再学习如何计算8+6,让学生自主用小棒摆一摆,并与同桌说一说,从而学会“8+6”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课堂很活泼。

但这节课也有缺憾之处:我的初衷是鼓励孩子学习算法多样化。而我仍没让孩子完全放开手脚,还是期望学生更倾向“凑十法”,有点扼杀孩子们开放的数学思维。但这也是我思考的课前就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将两者融在一起呢?再有就是关注学生不够,我感觉还是在按自己的思路教学,忽略了最重要的学情。其实孩子们一开始就把我期望的2种方法一下就说出来了,可我没利用,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路,一种一种解决的。感觉灵活性不够。

下载有几棵树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几棵树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几棵树》说课稿

    《有几棵树》说课稿 教师:曾福全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的第四课时“8加几的进位加法”。 2.教材简析:20 以内进位......

    有几棵树教案

    《有几棵树》教案 解放小学 牛雨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加几的各种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进一步......

    有几棵树的教学反思

    有几棵树的教学反思1 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因为有了前面9加几的知识经验,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主发现和研究出8加几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进......

    有几棵树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有几棵树》这节课通过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突出“凑十法”的优化计算方法。我以“3月12日是植树节”的情境引入,从孩子们熟悉......

    《有几棵树》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

    有几棵树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有几棵树》教学设计(含五篇)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理解和掌握8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

    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