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试卷模拟
2012——2013初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注音/看拼音写汉字
1、机
杼
2、可
汗
3、粲
然
4、chou chang
()
()
()
()
5、羸
弱
6、毋
宁
7、gao qing
8、凛
冽()()
()
()
9、tun shi
10、犁
铧
11、虫
豸
12、shai kang()()
()
()
13、硌 着
14、pin cu
15、乙
醚
16、剽
悍
()()
()
()
二、文学常识填空
1、《爸爸的花儿落了》作者
(地方)作家
(名字),代表作品有、。
2、《伤仲永》的作者
,(朝代)
家,家,家。
3、《木兰诗》又名《
》《
》,选自《
》。
4、《孙权劝学》选自 《
》,这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
5、《社戏》是一篇,作者
,原名,浙江绍兴人。
家
家
家。其父亲名叫。
6、《安塞腰鼓》作者,人。
7、《观舞记》作者
,现代
家,家。原名
,福建人。
8、《伟大的悲剧》一文的作者是,(国)作家。
9、《夸父逐日》选自《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
10、《猫》的作者是,是现代
。
11、《斑羚飞渡》一文选自《
》,作者是,原名。
他的作品在海内外赢得广泛声誉,他被誉为“
”。
12、《狼》的作者
,字
,号,世称,代杰出的家。
三、各类解词
1、投以骨的“以”
2、两狼之并驱如故的“故”
3、恐前后受其敌的“敌”
4、盖以诱敌的“盖”
5、宾客意少舒的“舒”
6、其父呓语的“呓”
7、道渴而死的“渴”
8、关山度若飞的“度”
9、万里赴戎机的“戎”
10、出门看火伴的“火”
四、背诵默写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归来见天子。,赏赐百千强。
3、未几,夫齁声起。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4、饮于河,;河、渭不足。未至。
5、独怜幽草涧边生。
6、,崔九堂前几度闻。
7、有约不来过夜半。
8、,弹琴复长啸。
9、此夜曲中闻折柳。
10、,各领风骚数百年。
五、课内现代文/文言文阅读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 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蓬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 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 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嗑,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只橹,一 只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 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铺面的吹来;月色 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 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 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 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选文第一句“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中 “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2、从文段中找出描写少年们开船的动词:
3、体会画线句子的含义,为什么说山“踊跃”
4、第②段加线的句子“淡黑的„„跑去了”以“ ”比喻“连山”以“ ” 形容“淡黑”,以“ ”形容“起伏”,绘形烩色,以动写,把静态的山作 态的描绘,表现船在飞快的前进。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氺潦尘埃归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2>怒而触不周之山
<3>天柱折,地维绝
2、翻译句子
<1>故故日月星辰移焉
3、从全文看,本文从神话角度解说了怎样的自然现象?
4、从文中看,造成日月星辰移动,江河奔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5、试就你所了解的知识,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本文所揭示的自然现象。
六、作文
提示:爱国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拥有的品质。同样的感情,不同的表达,但都富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面对日益繁荣昌盛的祖国,你想说些什么呢?请以《祖国,让我轻轻的告诉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感情真挚 2.字数不少于500字。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模拟试卷
六年级模拟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Yōujìngxīnshǎngyōuměi
1我和妈妈在()的小路上散步,()着()的风景Kělíanjuǎnsūoqiángjiǎobēicǎnshìjìe 2()的小女孩()在(),()地离开了这个()。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顾: 相顾一笑()三顾茅庐()顾客盈门()奋不顾身()A、前来购买东西的B、拜访C、看D、注意;照管
2、素: 银装素裹()素质教育()素不相识()衣着素净()
A、颜色单纯;不艳丽B、本色;白色C、本来的;原有的D、素来;向来
三按要求写成语。
1、礼堂的人真多!一看,我的脑海中便想起、、、等成语。
2、到了好朋友家,我一点也不受拘束,可用、这两个成语来形容。
3、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六年的小学生生活快要结束了,真是、。
4、将用错的广告词恢复原貌,将正确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消炎药广告词:快治人口——()营养液广告词——口蜜腹健()
四根据“大方”的不同意思造句。
A.不小气
B.不拘束
五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只要……就……因为……所以…… 无论……都……
如果……就……不但……而且…… 不是……就是……
1.()刮风下雨,刘老师()早早地唠叨学校。
2.()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无法承担祖国大业。
3.()《国旗的故事》这本书写的生动感人,()我看了好几遍。
4.树苗栽不活()条件不好,()栽的方法有问题。
5.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形态各异。
六古人写诗常常“借月抒怀”,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请你也写出两句这样的“借月抒怀”诗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我读过四大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最喜欢读《》,我喜欢书中的人物(),我知道他(她)()的故事
八本学期中我们认识了()的李大钊,()的居里夫人,还从一些名言警句中懂得了一些道理,如从(1)中懂得了()。
九根据情景写对话。
5月13日下午,故宫博物院送给破案神速的北京市公安局一面锦旗,锦旗上写着:“撼
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不难发现,这十个字中有一个明显的错别字,“撼卫”不符合规范。
我们小学生都知道不应该写“撼”而应当写“捍”,但堂堂故宫怎么会有错别字呢?这立即
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我:
爸爸:
妈妈:
我:
爸爸:
妈妈:
十阅读理解
萤火虫
萤火虫最有趣的特点是()尾部发光和猎食的方法。萤火虫发出两点萤火,来源不简
单。雌萤的发光器生在腹部最后三节前()两节在腹面,构成阔带形,第三节的发光部分
比较小,像两个小点子。雄萤只有尾部末节两个小点。萤火虫是怎样来发光的?它表皮下面
能够发光的细胞含有萤光素和萤光酶两种成分,萤光素和含有能量的物质结合,有氧气时,受到萤光酶的催化作用,就产生光亮。萤火虫常常一闪一闪地发光。随意把光放大收小,或
者熄灭,这说明它能够控制对发光细胞的氧气供应。
1.在两个()内填上的标点。
2.上文是说明萤火虫具有()特点。
3.萤火虫能发光是因为()受到了催化作用。
A.氧气和含有能量的物质B.含有能量的物质和萤光素
C.萤光酶、氧气D.萤光素、萤光酶
4.“萤火虫能随意把光放大收小或者熄灭,这说明它能够控制对发光细胞的氧气供应。”
(1)“这”指的是()
(2)句中与“控制”相照应的词语是()。
5.第一句在全文起到什么作用?
6.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离别的礼物
一个初秋的晚上,清风徐徐吹来,夜色迷人。11岁的彼得和爷爷在院子里,却没心思
欣赏这明净的秋夜景色,一个劲儿地直想着屋里那床毛毯。他没想到爸爸真的会把爷爷送走。
现在,事情已经明摆着了,爸爸给爷爷买了离别的礼物——一床大毛毯。
今晚,是他和爷爷相处的最后一夜了。爷爷看出他的心思,说:“我去把口琴拿来,吹
一支古老的曲子给你听听!”
然而,爷爷从屋里拿出来的不是口琴,而是毛毯!
“啊,这毯子真好!”老人抚摩着毯子说,“你爸是个好人,这要花不少钱呢!寒冬到了,有了这床毛毯,在那地方就不愁冷了。那儿不会有这么漂亮的毛毯的!”爷爷总是把事情说
得那么轻松。每当彼得提到离别,爷爷就说是他自己的主意。
可彼得想:“一个孤老头,离开自己的亲人,到政府盖的那幢楼房——孤老院里,和别的老头住在一起,能算是幸福吗!他真不相信爸爸会做出这种事来。彼得难过得真想哭,但
他忍住了,他已经是大孩子了。他走进屋子拿来了爷爷的口琴。
爷爷吹起一支欢乐的曲子。彼得听不进去,他呆呆地凝望着峡谷。
忽然传来两个人的脚步声,那是爸爸和那个脸蛋光得有点刺眼,活像个洋娃娃的女人回
来了。口琴声戛然而止。爸爸没有说一句话。那女人走过来娇声娇气地对爷爷说:“明天,我就不送您啦!我是来向您道别的。”
“您的心地太好啦!”爷爷说着,低下头,望着地面,望着他脚边的毛毯。然后,他弯下
腰,拿起毯子说:“请你看看这个,我儿子送给我一条多好的毛毯做离别的礼物。”
“嗯,”姑娘摸了摸毛毯说:“这毛毯真不错。”她忽然转身向爸爸,冷冷地说:“肯定花了
不少钱!”爸爸清了清喉咙,吞吞吐吐地说道:“我,我想给爸爸买一床最好的……”姑娘好像
被钉在那里,两眼没离开过那床毯子,半晌,终于开腔了:“哟,还是一床双层的啊!”“是的,”爷爷说,“是双层的,一床漂亮的毯子,给我老头做纪念!”
爸爸默默地进屋去了,那女人马上跟进去,喋喋不休地说那毯子太昂贵。爸爸像往常一
样,逼得没法只好发火了。她一转身要走,正好遇到想进屋的彼得。她又转身嚷道;“不管
怎么说,他无需一床双层毛毯!”爸爸望着彼得,眼里露出了尴尬的神情。
彼得忍不住了,对爸爸说道:“她是对的,爷爷不需要一床双层毛毯。来,把它剪开,成为两床。”爸爸和那个女人都愣住了。
“爸爸,听我说,剪成两半,一半给爷爷,另一半保存起来。”
“这个主意不坏。”爷爷温和地说,“我不需要这么大的毯子。”
“是的,”彼得又说,“一层毯子足够送走一个老头,省下一半,留着以后用得着的。”大家
都沉默了。
好半天,爸爸走到爷爷面前呆呆地,没有一句话。爷爷望着儿子喃喃地说:“没关系,孩子,我知道你不是这么想的……我知道……”
这时,彼得哭了,但没什么,因为爷爷、爸爸都哭了,哭成了一团……
问题:
1.与亲人离别是痛苦的,爷爷为何在此时还吹起一支欢乐的曲子?
2.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彼得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请用一句话表述。
3.本文很感人,请指出最让你感动的一处,并说说理由。
十一作文
题目:我得到了________
要求:
1.在横线上填一个适当的词语,如表扬、锻炼、理解、教育、关心、教训等,把题目补充完整。
2.选择一件事来写,注意围绕中心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做到语句通顺,层次清楚。
3.400字左右,并建议你写好文章后修改一下。
第三篇: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本卷共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lián yī()(),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色种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2、选择题。(6分)
①选出短语结构相同的一项()。(2分)A、欣喜万分参天耸立
B、容光焕发 步履蹒跚C、揠苗助长不折不挠D、风卷残云 恍然大悟
②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A、既然那么如果B、因为所以如果
C、由于那么既然D、既然所以如果
③下面对应用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介绍信用“现介绍(兹介绍)”“请接待(请协助、请接洽)”等专用术语。
B、介绍信的署名一般还应加盖公章(通知有时也加盖公章)。
C、感谢信叙述好人好事时,一定要把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结果以及事情经过写清楚,便于组织了解和群众学习。
D、通知、介绍信和感谢信都要写标题、称谓、致敬语(祝贺语)、署名、日期。
3、按提示填空。(8分)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②沉舟侧畔千帆过。
③但愿人长久,。④了却君王天下事。⑤,在乎山水之间也。⑥,悠然见南山。
⑦小时候,乡愁是,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4、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请你以抗震救灾为主题,拟写一条标语或口号,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标语(口号):理由:
5、从下列提供的名著故事情节片段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制作读书卡片。(9分)....景阳岗武松打虎李逵遇李鬼鼓手报信玛利阿舍身救同伴
① 书名:②作者:③故事名称:④故事情节概述(不少于100字):⑤读书感言(不少于20字):
二.阅读(59分)
(一)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6—10题。(15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记”是一种文体,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例如《岳阳楼记》。
B.“表”是一种文体,它主要是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例如《出师表》。
C.“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例如《爱莲说》。
D.“铭”是一种文体,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例如《陋室
铭》。
7、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事无大小,悉以咨之B、或异二者之为不足为外人道....也C、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先天下之忧而忧泉香而酒洌 ....
8、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至若春和景言和而色夷B、而或长烟一空或王命急宣 ....C、去国怀乡敌国外患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臣之客欲有求....于我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3分)
10、文中写了“迁客骚人”怎样的“览物之情”?作者提出了什么不同看法?它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志向?(3分)
11、请简要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认识。(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5分)
小巷深处(节选)
林莉
①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
②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那段时间,除了几顿饭之外,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里少待些时间。有人向她问起我,A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
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心中深深的落寞。
③时间飞逝,终于,在中考过后的一个月,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
④临行前,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当我看见穿
衣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我终于下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清
晰地说:“妈„„您„„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 “为什么?”
B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您„„”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轻轻
推开我:“我去帮你弄点好吃的,食堂少油。”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
⑤住读生活很快让我忘掉了以往的自己,忘掉了烈日、冰棍、瞎眼母亲带来的烦恼和
卑微,也忘掉了临行前的那一点点不安。谁都不知道我是谁,谁都以为我也同她们一样拥
有一个幸福的家。
⑥母亲果然遵守诺言。每月由一位早年已住进城里却经常回乡的老婆婆帮我捎来一些
营养品及生活费。坐落在小巷深处的那个家似乎与我完全隔绝了。我开始淡忘了家门前圆
润光洁的石凳,那门上锈迹斑驳的门锁,甚至淡忘了黄昏后母亲倚在门旁殷勤的招呼声。
这样的日子平和而又迅速地溜过去,一直到我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
⑦那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星期。
⑧当老婆婆将一包鸡蛋和五十元钱塞给我时,我床对面的一位室友发话了:“莉,你
妈对你多好,毕业聚会把她请来,你优秀的成绩定会让她感到光彩!”
⑨“哦„„这?”我迟疑了瞬间,“我妈太忙了,她„„抽不出空,你瞧,连带东西
都一直请别人帮忙,哪有时间呢?”那刻,我惊异于自己说假话如同说真话一样。
⑩送老婆婆出门时,我感激地对她说:“您这三年来为我操了心,让您受累了。”
⑾“你„„”她看来有些激动,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考得真的很好?”我点了点
头。
⑿“造孽!”她竟长叹一口气,“你„„你妈怎么那么死心眼!”
⒀“怎么回事?”我突然有点紧张。
⒁她不再说话,拉起我的手直冲出校门,然后拐到一个偏僻的巷子里。
⒂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我的母亲,C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⒃“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没良心啊。这三年,我哪能每个月回乡?都是她央人
把自己送上汽车,下车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我;让我带给你,然后又孤零零
地摸上汽车„„”
⒄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
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⒅“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D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
⒆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
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
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12、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13、摘取文中的词语,梳理“我”对母亲感情的变化过程(均用两个字)。(3分)
满足——自豪——()——()——()
14、选文中划线的句子对母亲形象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你选择一处体味其所蕴涵的思想
情感。(3分)
描写方法:思想情感:
15、最后一段中“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16、如果把课文题目《小巷深处》改为《我的母亲》或《母亲赞》之类,你认为效果好吗?
为什么?(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4分)
大地震
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其中多数地震我们不能感知,但超强度的大地震则
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2005年10月8日,发生在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的大地震导致超
过7万人丧生。
地震学家都想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有人希望通过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来预
测地震,有人希望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美国科学家曾建议建立一个由800个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200个应变计
组成的监测网,以便更好地监测地壳的变化,但直到现在,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梦想。
1993年,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终于逮到了一条有关地震的“大鱼”,于是警告帕克
菲尔德地区的居民,几天之内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高达37%。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人们
虚惊一场。1995年,俄罗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波罗克在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方面似乎
取得了突破,因为他成功地预测了日本神户发生的大地震,还成功预测了2003年12月发
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可是,接下来他关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将发生地震的预测
却没有成功。于是,人们对他的“小地震是大地震预兆”的理论提出了质疑。
我国科学家尹祥础用21年时间创建了中国独特的“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理论。他认为,临近地震的时候,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非常脆弱,就像一头负载已经达到极限的骆驼一样,这时候哪怕在骆驼的身上再加一根稻草,就可能把骆驼压垮。在这一理论的指
导下,他于2004年3月曾预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区未来l到2年内发生大地
震的可能性很大”。2005年10月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大地震印证了他的预言。即使如此,尹祥础还是认为地震预测是一项科学难题,一旦发布的地震预测结果不准确,就可能引起
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从理论上说,地震预测应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能够明确地指出地震发生的地点、时
间以及规模、震级等。照这一要求看,迄今为止地震预测技术仍未成熟。
地震学家认为,地震预测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很难验
证研究者的思路、方法及观测结果。其二,地球具有“不可入性”,仅仅用来自地球表面的观测资料来推断地下的物理过程是十分团难的。其三,如果承认地震是地壳内的一种临
界现象,那么它具有不稳定性,对初始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这就可能导致对地震发生时
刻的预测的不确定。
看来,人类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虽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人类可以
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
17、文中介绍的预测地震的方法主要有哪些?请概括并列出。(4分)
18、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9、“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一句中的“大约”为什么不能删去。(3分)..20、地震预测非常困难,但那么多的地震学家仍然孜孜不倦地努力着。请谈谈你对此的感
想。(4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21—24题。(15分)
谈读书
培根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
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
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
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
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
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
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
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
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
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21、短文共三段,请分别概括一、二段的内容大意。(4分)
第一段:第二段:
22、指出第三段的论点,并自选段中一例简要分析所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6分)..
23、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本文是一篇随笔,围绕读书话题论述相当广泛,笔法灵活,语言警辟。
B、第一段中“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一句,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而直接地论述了“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的观点。
C、作者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
D、本文是一篇驳论文,批驳了那些读书费时、文采藻饰、全凭条文断事等现象。
24、请你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作为论点,并给它补上一个事实论据。(3分)
名言:事实论据:
三、作文(60分)
25、选择下边一个题目,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题一:生活中常有许多细节会打动我们,有时是一句话语,有时是一个动作,有时是
一个表情,有时是一件物品„„瞬间的感动由此定格,伴着你成长,成为永恒的美丽。请
你以此为内容,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题二:生活中我们要感谢的人很多,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老师教我们知识和做
人;伙伴让我们懂得了合作与竞争„„回首与他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一定有很多故事和细
节令你感动。请你以此为内容,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写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语基(31分)
1.(4分, 每空1分)shì涟漪níng
2.(6分,每小题2分)① B ②B ③D
3.(8分, 每小题1分。凡错、漏、添字的,每字扣0.5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①似曾相识燕归来②病树前头万木春③千里共婵娟④赢得生前身后名⑤醉翁之意政治不在酒⑥采菊东篱下⑦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
4、(4分,各2分)示例:①宣传口号:危难时刻伸援手,地震无情人有情。②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设计理由略(要扣紧主题去谈)
5、略(9分。书名、作者和故事名称各1分;故事情节4分,其中故事情节内容要求完整,即包括起因、经过、结果;读书感言2分,要求能扣紧情节来答。)
二.阅读(59分)
6、(2分)A7、(2分)C8.(2分)B9、略(3分,其中“以、居、处”翻译错的各扣0.5分)
10、(3分,每点1分)写了“迁客骚人”遇阴晴之景而或悲或喜的两种心境。作者提出的不同看法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同时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
11、(3分)这句话体现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发展,也就是要超越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也可结合实例来谈)
12、(3分)我长大后厌恶家而离开家,后来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
13、(3分,每处1分)沉默(回避)——厌恶(隔绝)——回来
14、(3分)如C处:外貌、神态描写。(1分)抒发了“我”被母亲无私伟大的爱深深感动之情,也流露出“我”对于自己无知、爱虚荣的深深自责。(2分)
15、(3分)表明“我”已经认识到过去的错误,重新回到母亲的身边,表达了“我”对母亲真心的爱(意思对即可)。
16、(3分)“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这里珍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母爱故事,这里也是真挚感情的寄托。其他题目则显得平淡直露。
17.(4分,每点1分,任答四点)A、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B、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C、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D、用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E、以“加卸载响应比”预测地震;F、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
18.(3分,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临近地震时,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脆弱的程度,给人以清晰准确的认识。
19、(3分)“约”字表推测,是“大约、大概”的意思(1分);删去后全球每年地震就限定在“500万次”,太绝对了,与实际情况不符(1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1分)。
20、(4分)略(提示:可从科学精神、科学探索、征服自然灾害等角度谈,要言之有理。)
21、(4分)第一段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第二段阐述读书的方法。
22、(6分)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2分)示例:全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举例和论证方法各1分,作用2分。还可举第一句的举例论证或第二、三句
运用类比论证或最后两句用举例论证,作用略)
23、D(2分)
24、(3分,名言1分,事例2分)示例:读书足以长才。孙敬苦读常通宵达旦,为消除困意,系发于屋梁,若低头欲睡,拽其发而警醒。孙敬凭借其独特的“悬梁”精神苦学,终能通今博古、满腹经纶,成为当时的知名大儒。
三.作文(60分)
25.略(参照2008年市质检作文评分标准)
第四篇: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九年级语文年级测试试卷
(一)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运用(26分)
1、卷面分(3分)
2、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6分)
那树有一点gōu lǒu()(),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
()立不动,并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
(1)、看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2)、“倒坍”一词的意思是:(2分)
(3)、文中加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2分)
3、默写(7分)(1)、,铁骑绕龙城。(2)、永结无情游。(3)、手中各有携。(4)、《关雎》中起统领全文的句子是:“。”(5)、《曹刿论战》中表明曹刿“请见”原因的句子是:“。”
4、品析下面句式,续写一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2分)
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有大海的呼唤,就不能让搏击的勇飞在风浪前却
步。
5、请用一句话概括下段文字的主要意思。(2分)
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生物物种有170多万种。本世纪80年代地球上平均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从1990
年开始,平均每小时消失一个物种,到2000年,估计有100万种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6、诗词赏析(3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清晨,主人公赤到水边,翘首伫立,追求恋人。恋人若隐若现,从“”一词(两字)可见恋人缥
缈的影子总在主人公面前闪烁,不断牵引着他热烈的情思。(1分)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7、现代诗歌赏析(3分)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荧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天空,闪闪烁烁的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天空”的类比与联想,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7分)
(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7—10题。(10分)
[甲](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2)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3)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4)公输盘不说。
(5)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6)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7)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
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8)公输盘服。[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①闻之,中道而反,衣焦②不申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
..③。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扬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①季梁:魏国人③大行:大路 ②衣焦:衣裳皱缩不平④御者:马夫。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2分)(1)、吾义固不杀人()(2)、中道而反9.下列句中与“我欲之楚”.“之”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辍耕之笼上C、宋何罪之有B、兵之..
10.翻译下列文言语句。.精锐而攻邯郸D、肉食者谋之(2分).(1)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11.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甲、乙两文中,子墨子和季梁都具有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精神,请各找表现这一精神的具体语句。(1分)
甲文:
乙文:
(2)同样是面对即将发生的战争,子墨子和季梁两人都采用了怎样相同的劝说方法?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俩有什么相同 之处?(2分)(3)、墨子的政治主张是,乙文包含一个成语是。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1分)素质教育应当从身边的事做起 ①新学期伊始,考上市重点高中的儿子要去学校报到。根据学校的注册通知,各项收费总共800多元,我们让儿子带上一千元上路。不料,儿子放学回来说:今天全班只他一人自己去注册,其他同学都有家长代办。“他们都可以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这讲那,只有我跑这儿跑那儿地交钱。”我刚表扬儿子“能干、自立”,儿子却一句话把我堵了回来:“就你这个妈妈不负责任!” ②无独有偶,我在北师大当教授的朋友,儿子考上一所一流大学的全国理科实验班,全班也只有他一人是自己去报到的,其他同学全由家长陪同,学校还趁机开了家长会。③一个不能忽视的细节是:学校的通知书上并没有要求家长陪同,说明学校认为这种事情学生有能力自己办。学校这样认为是正确的。高一新生十五六岁,大一新生十八九岁,交个几百元、几千元办理注册手续,以他们的年龄和知识应该绰绰有余。④问题不在于孩子有没有能力去做、能不能做好,而是学校、家庭、社会是不是在给他们创造这样的条件、这样的氛围。如果大多数人还没有这种自觉,而有的孩子去做了又得不到肯定和鼓励,那么这种氛围就很难形成。⑤糟糕的还在于,得到鼓励的是另外一方:面对越俎代庖的家长,学校不仅不劝阻,还给坐享其成的孩子们“讲这讲那”,还乘机开起了家长会。有了这等举措,下次哪个家长还敢不陪孩子上学?当我们年复一年,挖空心思,花样翻新地搞各种各样的“生存训练”的时候,为什么忽略了在实际生活中,用身边的事情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呢?重点高中、一流大学尚有此瑕疵,可见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和迫切。⑥笔者曾采访过北京石油大学党委书记李秀生教授。20世纪五六十年代,像他那样挑着扁担,一头是书包、一头是行李迈进大学校门的学生不是个别的;21世纪,没有爹妈陪着走进高中、大学校门的学生倒成了个别的。就连农村学生也不例外:这几年,农民家长就是借钱当盘缠,也要千里迢迢一路护送孩子到校的现象司空见惯。1
莫非这也叫“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观念的进步还是倒退?在全球科技、经济、军事全方位竞争愈演愈烈的时代,我们对孩子如此呵护,将来靠谁来呵护我们的国家?
⑦其实,孩子需要自强自立;培养实践能力比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这些并不是什么深奥的理论。可为什么一到实际当中就行不通了呢?这又一次告诉我们,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抓素质教育应当从身边的事做起。
12、整体感知:(2分)
本文作者要表达的一个主要观点是什么?
1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糟糕还在于,得到鼓励的是另外一方。”这“另一方面”指什么?(1分)....
(2)、“我们对孩子如此呵护,将来靠谁来呵护我们的国家?”两个“呵护”意思各是什么?(....
2分)
14、第④段中画线处指出的问题,在生活中确实存在,你能否列举一个事例加以证明。(2分)
15、探究性学习:阅读下列几则材料,回答以下问题:(4分)
材料一:中国学生的父母说:“零用钱花完了吗?没钱了就自己到书房的抽屉里面取去。”美国学生的父母则说:“我们不得不通知你,你这个月的零花钱已经快要超出预算了!去,把车库打扫一下,把游泳池刷一刷或者把花园里的草割了,我们就可以再给你一些钱花。”(选自《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
材料二:据媒体曝光: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硕博连读的魏永康,目前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学。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2岁就掌握了1000多个字。在小学只上了二年级和六年级,1991年10月,8岁的魏永康就跳到了县属重点中学。魏妈妈说,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所有的家务事情她都自己做了,包括给魏永康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为了不耽误永康吃饭的时候看书,他读高中的时候,魏妈妈还亲自给他喂饭。
材料三:据广州市某高校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在美国,大学生打工是列入联邦教育计划之内的。美国四年制大学生兼职打工者约为77%,学习的同时全职工作者占26%。因此,美国大学生毕业后可以很快就融入社会。而广州市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其中87%的学生是“全部家庭供给”,勤工俭学获得生活费的仅占9%。而目前我国多数大学尚未将大学生勤工助学列入计划,大学生就业后多数都要经历一段较长的适应期。(1)、结合上文的阅读体会,对以上三则材料,你有什么独特的见解或看法?(2分)
(2)、通过对以上文章与材料的阅读思考,请列举三条说明中学生应该自己去报到注册的理由。(2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16—20题(16分)
“阳光老师”
①我曾经在一所颇有规模的、新兴的民办学校实习,认识了一位“阳光老师”。
②他是澳大利亚人,大个子,五十来岁的样子,秃顶;他性格特别开朗,言谈举止活像一个小孩子。他的名字叫桑尼(SUN-NY,中文译为“阳光灿烂的”)。基于以上两点,我们都叫他“阳光老师”。
③我没事时总是去听“阳光老师”的课,在我看来,他的课堂严格地讲不能称之为课堂,因为在我上学时,我们在课堂上是正襟危坐、毕恭毕敬、鸦雀无声、胆战心惊的。在他的课堂上,孩子们如一群快乐的麻雀,唧唧喳喳,七嘴八舌,想啥就说啥;孩子们坐得东倒西歪,自由自在,甚至有人走动互相探讨。“阳光老师”自己呢,一进教室,就脱掉长外套,随意地挂在讲台边;他有时一抬屁股,竟然坐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手舞足蹈。他虽然带了课本,却很少打开,他的课堂,几乎等同于聊天室。他从不呵斥任何孩子,他挂在嘴边的多是温和真诚的纠正和热情的鼓励。
④ 我问他,这样是不是太放纵孩子们了?这样孩子们能学到东西吗?他说,如果孩子们上课时身心都不能放松,他们的思想怎么能够放飞?他们的智慧和灵感怎么能够 激发?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如何学好它?学它有什么作用?那就是,大胆地、毫无顾及地开口,说,表达,交流,哪怕是说错了,哪怕是离题万里。我同意他的看 法,因为,一个正常的婴儿在牙牙学语时,他总是错误百出,令人忍俊不禁,但他终究会变得伶俐起来。
⑤“阳光老师”组织的考试与众不同,他的考试叫做“三六一”:英语笔试成绩占百分之三十,而且笔试题目都比较简单;师生聊天,也就是听力和口语,占百分之六十;还有 百分之十是取决于学生是否“阳光”,如是否开朗、是否诚信、是否善于主动思考、提出希奇古怪、刁钻刻薄的问题等等。在这种考试模式下,孩子们往往都会取得 令人较为满意的成绩。孩子们都非常喜欢“阳光老师”,见是“阳光老师”的课,个个高兴得眉飞色舞。
⑥我实习期满就离开了这所学校,“阳光老师”把他的电子邮箱留给了我。一次,他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他班上的两个学生,在全省英语口语电视大赛中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三等奖。我真替他高兴。
⑦暑假里,我兴致勃勃地来拜访“阳光老师”,却异常惊讶地获悉,他已经回国了。我给他发了封信,他很快就回了。他说他被中国的家长们“弹劾”了,家长们说,他的教学风格,只会导致学生们不懂规 矩,在考试中吃亏;他说,他不会再回中国了,因为中国的家长和学校不需要他这样“松松垮垮”的老师;因为中国的教育不需要“阳光”,只需要分数。(选自《读者》2005年第23期)
16、文中的那位澳大利亚老师为什么我们都叫他“阳光老师”?(3分)
答:
17、“阳光老师”上课有那些特点?他为什么要那么做?(4分)
答:
18、作者在文中提到两个学生获奖的事有什么目的?(3分)
答:
19、文中指出了中国教育存在的一种什么现象?(3分)
答:20、你喜欢文中的“阳光老师”吗?由此,你觉得我们在学习中应该注意些什么?(3分)
答:
第三部分:综合性学习(7分)
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一次走进《骆驼祥子》的主题活动。
21、在这次活动中,文娱委员设计了以下几个节目,请你帮忙完成。节目一:名著人物盘点。(2分)(按照示例,甚少写两个)示例: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
节目二:名著情节点击。(2分)
节目三:名著人物点评(3分)
从名著中选择一个你感悟最深的人物,谈谈你的看法。
第四部分写作(50分)
22.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后面要求作文。
这是禅宗里的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一次,他率军对敌,但双方兵力悬殊,他的全部人马只及对方十分之一,因此众将士有点信心不足。这位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然后,他取出一枚铜钱,当着众将士说:“胜负在天,就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吧!如果铜钱落地后正 面朝上,神将保佑我们战无不胜;如果正面朝下,是神让我们失败,我们只有听天由命。”说着,将军轻轻向上一抛,铜钱落地,正面朝上,顿时全军欣然。接着将 军又抛了一次,还是正面向上。这样,将士们欢腾雀跃,士气大振,终于获得全胜。凯旋归来后,将士们纷纷提出要感谢神灵的保佑。这时,将军才拿出铜钱让大家 看,原来,这枚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众位将士这才恍然大悟,保佑他们获胜的不是神灵,而是自己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③ 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校名、人名者,请用XX代替。
(2)题目:面对中考,我多了一分
参考答案
1.(1)茸茸偶尔、有时cáng mò(各1分,共4分,注音应两个均对才给分)(2)(注意语言的流利和修辞的合理,两种修辞手法少一种扣1分,扣完为止)(2分)
2.(1)说明:画面上,一个由各种作业累积起来的如小山样高的作业堆上,坐着一位身背书包的小男孩。作业堆下边,另一个小男孩带着足球正招呼他下来一起玩。但是,坐在上面的小男孩忧心忡忡不知所措。(只要能清楚说明画面内容即可,3分)
(2)看法:可以针对当前学生作业之多、课业负担大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针对学生课业生活单调、体育锻炼缺乏等谈看法。(必须有针对性、有自己的见解如批评、建议等,才能得2分)
6、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7、永远快乐的美好愿望。写出雨中的柳条儿的婀娜姿态。
7.(4分)(1)本来(2)制造(3)资财,费用(4)返、返回 8.(2分)(A)
9.(4分)宋国没有罪过却要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义。
10.(1)甲文: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乙文: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2分)
(2)不同点:子墨子以自身设例引对方入圈套,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乙段季梁以寓言设喻让君王明事理,说服君王。(3
分)
(二)完成11-14题。(16分)
11.抓素质教育应当从身边的事做起。(2分)
12.(1)另一方面:在文中指“坐享其成”的孩子们(本题应该结合上下文分析)(2分)(2)第一个“呵护”意思是:溺爱、宠爱;第二个“呵护”意思是:保护、保卫(各1分,共2分)
13.可举学校、老师、家长对孩子过于呵护,使得学生依赖性越来越大的事例,可举学生做事得不到家长老师支持例(略)(4分)
14.(1)可扣住以下主要内容分析:中国的家长、学校、社会对孩子(学生)过于宠爱,没有重视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使致许多孩子缺乏独立自主和实践能力,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能从某一方面作详细分析亦可,2分)
(2)示例:①凭我们的年龄和知识,自己上学报到注册是力所能及的;②有利于培养我们自强自立的意识;③有利于培养我们实践和生存能力;④有利于我们养成从身边事情做起,提高自身素质的良好习惯„„(只要有道理均可得分,共2分。少一点扣1分,扣完为止)
16、因为他性格特别开朗,他的名字中文译为“阳光灿烂的”。
17、他上课时孩子们想说就说、想动就动,他自己也非常随便,他的课堂几乎等同于聊天室,从不呵斥学生。他认为孩子上课时只有放松身心,才能放飞思想,才能激发智慧和灵感;只有大胆地、毫无顾及地开耧,说,表达,交流,才能学好英语。
18、用以证明“阳光老师”的教学方法是成功的。
19、中国教育只重视学生的分数,不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20、开放题。如:喜欢;要多说、多练、多交流。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模拟试卷
无臂钢琴师刘伟
来源: 今晚报 关键字:钢琴;无臂;中国达人秀;冠军奖杯;观众 作者:王 皓 2010-10-15 13:48
“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没有人规定说钢琴一定是要用手弹的。”
10日23时11分,观众短信投票揭晓,无臂达人刘伟从著名导演陈凯歌和《中国达人秀》形象大使蔡依林手中接过冠军奖杯,成为第一位中国达人。
因在一场选秀节目中演奏钢琴曲,刘伟一举成名。他是用脚弹奏的,10岁时他意外失去双臂。他的表演感动了很多人,也因此成为一个坚强的符号,被广泛关注。
无臂钢琴师——8月,刘伟出现在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的现场后,就多了一个这样的称呼。那次他坐到特制的钢琴凳前,抬起双脚,弹奏了《梦中的婚礼》。当评委高晓松问他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时候,刘伟说了一句:“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没有人规定说钢琴一定是要用手弹的。”这句话感染了很多人。他给人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在兴趣和梦想的面前,人人都是健全的。
成长:一年内达到钢琴7级
刘伟是个普通的北京男孩,10岁时因为意外触电而失去了双臂,但他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展开了另外一段人生:他开始学习游泳,后来因为生病无法剧烈运动,只好放弃了这个爱好。19岁时,他开始学习用双脚弹钢琴,“我就是自己喜欢,这是我的兴趣爱好,没有人强迫过我”。
凭借超人的毅力和悟性,那段时间,刘伟每天练琴7小时,一年内就达到了钢琴7级的水平。2006年,他加入了北京市残疾人艺术团,并开始了音乐创作。
“我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我能养活自己,虽然我体会不到拥抱别人的幸福感,但我能在音乐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刘伟对记者说。
成名:断臂钢琴师感动观众
8月8日,《中国达人秀》的节目现场,当两只袖管空空的刘伟走向舞台中央的钢琴时,没有人能想象得到,他接下来要怎样完成弹奏。但是,当他坐上特制的琴凳,10只脚趾在琴键上灵活地跳跃,优美的旋律缓缓从他的脚下流出时,所有人都震惊了。
对于刘伟的表现,评委高晓松用“匪夷所思”来形容:“我们用手弹钢琴都要练习很多年,何况你用脚!”伊能静更是感动到泣不成声,她说自己看到了真正的达人:“真正的达人是用生命展示才华的人。”
面对评委的盛赞和观众如雷的掌声,刘伟只说了一句话:“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内心:性格多到数不过来
在采访过程中,刘伟的脸上没有太丰富的表情,声音也一直很小,听不出起伏的情绪,他坦承,自己特殊的成长经历让他在心智上显得比其他同龄的孩子更成熟,“我不太会因为一些事情影响心情,我一般也不会像别人那样有开怀大笑的时候,但同时我也不会不开心,我有吃有穿,没什么可抱怨的”。
刘伟告诉记者,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他的母亲,“因为她从来都没有把我当作跟别人不一样的孩子”。他坦言,母亲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生命,就什么都没有了”。谈到自己的性格,刘伟的回答有些出人意料:“我有多重性格,多到你数不过来。”
未来:做一个音乐制作人
最近有网友对《中国达人秀》发出了质疑,并拿刘伟举例,称节目中频现以故事感动观众的选手,而不是以实力来打动观众,这使得这个平民选秀节目看起来更像《感动中国》。
对于这样的声音,刘伟坦言,他也曾留意过,但并不觉得委屈,也不想解释什么,“他们要求我像贝多芬一样,我不太想回应这个。手跟脚是有区别的,弹琴的难度也不一样,如果用电脑的话,我可以做出用6只手也弹不出来的音乐,所以我觉得没必要回答”。刘伟告诉记者,不管有没有参加这个比赛,他的人生规划都是一样的,就是做一个不错的音乐制作人,现在,“我离梦想更近一些了”。(摘自《华商晨报》)
贝多芬为艺术而生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一生中,贫困、疾病、失意、孤独等种种磨难折磨着他,其中最大的灾难是耳聋给他带来的痛苦。
贝多芬28岁时,由于疾病,听觉就开始减退,到了48岁,再优美的歌声他也听不见了。他只能用书写的方式来和别人交流。
即使这样贝多芬仍进行着创作。他的不朽名作――九十部交响曲的后七部,都是在失聪的情况下完成的。而其中的第三、第五、第六和第九部交响曲被认为是永恒的杰作。
他用敏锐的观察力来感受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为了起草一部曲子,他经常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反复推敲,精心锤炼。例如第五交响曲的创作,他就花了八年的时间。
贝多芬在给他的兄弟卡尔和约翰的信中倾诉了耳聋给他带来的莫大的痛苦以及他战胜疾病的决心:“在我身旁的人都能听到远处的笛声,而我却听不到,这是何等的耻辱啊!这样的情景曾把我推到了绝望的边缘,几乎迫使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我的艺术,只有我的艺术要我活下去。”贝多芬在这种困境中曾大声疾呼:“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为了艺术,他牺牲了平庸的私欲,战胜了一切不幸。他说:“牺牲,永远把一切人生的愚昧为你的艺术去牺牲!艺术,这是高于一切的上帝。”